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考语文作文热点素材时事评论

高考语文作文热点素材时事评论

2018高考语文作文热点素材-时事评论(3)

1、琼瑶所争取的,是人的最后尊严

近日,女作家琼瑶因是否给失智的丈夫平鑫涛插胃管,与其继子继女争执不休,进而在网上公开决裂,引起人们的关注。

这事情既涉及琼瑶与平鑫涛的婚恋往事,也涉及其家庭内部纠纷,外人其实很难评价。但这事情的背后,反映了双方对待“安乐死”的态度,却值得引起思考。

关于安乐死,许多人可以说已经很熟悉,但也可以说熟悉的只是概念,而缺乏切身体会。安乐死大致可以分作两种,一种是消极的,也就是不再主动采取各种手段延长病患的生命体征;另一种是积极的,也就是采取主动介入,用药物或其他手段提前结束病患生命,以避免病患受到更多苦痛折磨。

消极的安乐死是选择“不作为”,而积极的安乐死则是一种主动干预,二者都可能引发伦理问题,后者更可能触及和产生法律问题。

无论从琼瑶早先发出的交待身后事的公开信,还是她对平鑫涛的治疗意见,都可以看出她所求的是消极的安乐死,也就是不再寻求通过过度治疗手段来延续生命,以免身体继续受到病痛折磨。平鑫涛本人也留有遗嘱明示:“当我病危的时候,请你们不要把我送进加护病房。我不要任何管子和医疗器具来维持我的生命。更不要死在冰冷的加护病房里。”

按理,平鑫涛留有遗嘱,事情并不难办。问题在于,双方对平鑫涛的病情判断不同,对他的遗嘱的解释也有所不同。琼瑶认为,平鑫涛已经大中风,加上失智失能,“这个躺在床上的,只是一副躯壳而已!”平鑫涛的子女则认为,

“所有医生自始至终从来都没有判定过父亲病危或陷入重度昏迷,他只是失智而已”。换言之,既然平鑫涛还没有到病危的程度,作为子女也就不应该放弃。

但有人可能没有意识到,对于平鑫涛这样年届九十的老人来讲,大中风意味着什么。如果一个人在失智的情况下,需要通过插胃管、打点滴等手段来维持生命,即使还在呼吸着空气,但其生存质量如何,也是可想而知的。这时候,如果病人本人立有遗嘱,明确表示不想这么做,其实就已经没有必要再去抠“病危”这个字眼了。

当然,是否插胃管或别的什么,更多看的是家属的意愿,怎么选择都不该受到责备。琼瑶原本也可以选择让步,这样做反倒不会遭受非议;但她却坚持执行平鑫涛的愿望,这更加需要勇气。在这问题上,琼瑶为自己和平鑫涛所争取的,其实是一个人在生命最后阶段的基本尊严。这是许多人想做而不敢做或无法做到的,应当赢得人们的理解。

环顾国内,固然安乐死的说法流行有年,但说实话,无论是在法理还是伦理层面,都没有什么突破。这在客观上导致每年有相当数量的老人和病患,在受尽病痛折磨后,艰难地死去。特别是一些癌症患者,在进入晚期后,难免备受癌痛折磨,痛不欲生。但这时候,设若病患自己不表态,其伴侣或子女都不敢轻言放弃治疗。而实际上所谓治疗,不过是借助插胃管、导尿管和上呼吸机,勉强维持其生命体征。这究竟是一种人道还是非人道的做法,实在值得深入讨论。

琼瑶的遭遇不会是一桩孤例,只是更多的人选择了沉默。如今,因为这件事情的公开化,反倒给了我们一个契机,去审视和探讨眼下国内在这方面存在的缺失。这或许也有助于让人碰到类似问题时,有一定的心理准备和理智判断<

2、独家版权是推动音乐正版化良药

国际唱片业协会(IFPI )日前发布的年度报告指出,2016年中国音乐产业再创新高,跻身世界12强。与此同时,音乐平台独家版权是否制约音乐传播,是应当捍卫的权利还是应该打破的壁垒,再次成为争论的焦点。独家版权与自由传播虽然表面上相互对立,但实则相互促进。不少论者指出,中国音乐市场被认为是全球机遇,原因之一就在于正版化的音乐环境。

中国网络音乐自诞生之日起,就拥有相当程度的“自由”,没有平台为音乐版权付费,没有用户为音乐平台付费,导致中国网络音乐环境比较恶劣。虽然音乐消费看似无成本,但这种高度“自由”让整个音乐产业逐步陷入了恶性循环:内容公司缺乏投资原动力和文化创新力,网络平台难以保本纷纷转行或倒闭。

之后,行业内部不得不做出调整。时至今日,腾讯音乐娱乐集团已与超过200家版权方达成战略合作,与超过30余家签订独家版权合作;阿里音乐、网易云音乐也纷纷采取行动签下了自己的独家版权。尽管从短期来看,独家版权抑制了音乐传播的速度与广度,下载多个APP也影响了用户的聆听体验,但从长远来看,一定阶段内的独家版权将成为繁荣产业的有效手段。

独家版权有利于净化产业环境,培养公众付费意识。正因为与平台独家的版权合作,让音乐在版权上有了“主人”、有了关注,也有了今天的价值体现。各平台对自家作品维权,有力促进了有关部门对音乐版权的高度重视,推动了《关于责令网络音乐服务商停止未经授权传播音乐作品的通知》等一系列重要文件的出台,有力净化了版权环境,维护了合法版权持有者的应得利益。因作品下线造成用户无法聆听的“不便”,也成为唤醒用户音乐版权意识的契机。

独家版权有利于提高内容收益,推动作品创新。几年前,网络音乐发展与盛行在很大程度上破坏了产业精品生态环境,盗版的猖狂和市场的无序严重制约了内容公司的资金循环,十几年持续探底的产值走向令产业人才大幅流失,音乐精品出现断层。独家版权的合作方式成为唱片公司扭转发展颓势的福音,独家版权的授权收益成为各大内容公司的主要盈利来源,为公司投入内容创新、打造精品提供了必要的储备资金。近两年产业的飞速发展,证实了独家版权对中国音乐产业的适用和助力。近90徹字音乐营收占比让中国成为数字音乐大国,流媒体年度%勺增长成绩再次让中国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和效仿的对象。

中国音乐市场面临的许多问题也是世界音乐产业的共同挑战。现在,作为音乐产业第一大国,美国仍在探索建立“全国音乐大数据库平台”的解决方案;欧盟正在推进帮助音乐创作主体缩减价值差的法案请求。各国都希望在流媒体时代探索合理科学的酬劳机制,开启良性的生态循环。对中国而言,即便传播是音乐社会属性的终极目标,当下建立用户对音乐的尊重,培养用户的付费习惯,是我们需要解决的源头问题。

用户是音乐产业循环的起点,是消费主体,也是音乐传播循环的终点,是审美主体。独家版权并不是目的,而是驱动音乐正版化、维护市场秩序的重要策略,是培养用户付费意识、建立付费习惯的有效手段。有了循环起点的用户付费和资金积累,才能有今后的优秀作品、优质服务、公平分配和良性传播,最终才能实现用户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审美体验。

3、警惕“菜贱伤农”拖累扶贫项目

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各地政府一直在积极运作各种脱贫攻坚项目,以确保目标如期实现。然而,记者在一些地方调研时发现,发展设施农业正成为很多地方选择的脱贫攻坚项目。很多地方一哄而上种植木耳、蘑菇等食用菌和瓜果蔬菜,可能不同程度存在农产品种植同质化问题。这个现象,值得高度警惕。

近期,在河南、山东等地,蒜薑价格暴跌大量滞销,一些蒜农再次遭遇“蒜你完”的尴尬。从“豆你玩”“姜你军”到“蒜你狠”“蒜你完” ,农产品价格周期性供求失衡现象一再出现,至今没有得到很好解决。这种现象,对于目前各地正在推进的脱贫攻坚项目,尤其那些同质化的设施农业和农产品种植项目来说,无疑是一个警钟。

避免“蒜你完”现象重演,防止农产品“价贱伤农”,是必须加快破解的

“老大难”问题。这个问题应对和解决得好,就可以为今后潜在的问题提供借鉴,最大限度减少对农民尤其是贫困户的利益损失。否则,等到脱贫攻坚项目中的木耳、蘑菇、蔬菜瓜果等也达到市场饱和,或者出现一定程度的供需失衡,可能就会导致贫困户“重新返贫”,影响脱贫攻坚目标的实现。

面对这个问题,地方政府的作用不可替代。一方面,在脱贫攻坚项目选择上,要加强项目筛选和前期论证,尤其涉及农产品种植调整和设施农业建设项目,要慎之又慎,不能一窝蜂,避免将本来特色鲜明的农产品种成量大难销的“大路货”。另一方面,还应最大限度减少农产品流通环节的费用,加快农超对接和订单农业发展,加快农产品龙头企业和绿色有机品牌建设,让农产品有更多附加值,从而为农民带来更多经济效益。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农产品种植信息互联互通仍存在诸多不畅,需要通过政府引导,依靠市场力量,加快建设全国性的农产品分类种植和销售信息平台。同时,加快帮助农民成立农业合作社和行业协会,尤其加快组建国家层面和区域层面的行业协会,方便各类农产品种植者知道别的地方准备种什么、种多少,区域和全国总量有多少,最大限度减少种植农产品的盲目性,也需要提上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议事日程。

当前,移动互联、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已经深入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精准扶贫也需要充分用好这些技术,防止各种“菜贱伤农、菜贵伤民”现象重演。例如,通过研发农产品生产和经营大数据产品,将供求信息推送至农产品种植者手机终端,让他们在生产决策的时候,就能预测将要种植的农产品能不能赚钱,盲目种植导致的供需失衡就可能不同程度避免。

有一种声音认为,对于很多长期从事小农生产的经营者来说,“菜贱伤农” 的整个过程对农民生产经营也是一种市场化意识锻炼,能够倒逼他们更加密切关注市场变化,有时候也是一件好事。然而,对大多数农民和绝大多数贫困户来说,他们仍旧是弱势群体,还难以经得起市场的考验。这就需要有关各方制定政策、安排项目多从农民角度考虑,综合施策加快破解“菜贱伤农”的各种问题既让农民市场意识得到尽快提高,又让农民的切身利益得到有效保障。

4、领导“打车难”最好能推动改革

最近,在江西萍乡召开的“文明交通行动年”动员大会上,市委书记李小豹讲了一个亲身经历:他乘坐出租车时,司机强制拼客,最后下车时,却要他付全程车费。

市委书记被出租车司机“宰一刀”,虽然有点霉运,但却提出了鲜活生动的问题。和一摞摞材料、一层层报告相比起来,了解民生问题就该多接接地气,而只要多俯下身子体察民情,就会发现办公室和街头巷尾之间,确实存在一定的距离感。前不久云南副省长扮成游客调研,结果就遭遇了强制购物;三亚曾有领导干部去“微服”打车,足足等了55分钟。这些例子之所以能让人眼前一亮,很多时候就是因为领导干部眼睛向下、脚步向下,深入接触群众,感受民生冷暖,使那些颇为常见的民生问题,也能被有关领导感同身受,继而推出解决对策。

对一把手来说,乘坐出租车的机会并没有那么多,但一打车就遇到“打车难”,恰恰说明了这是个大概率问题。而对于老百姓来说,除了强制拼客,在日常中遇见车辆不够用、司机拒载不打表、绕路多收钱、服务态度差的问题,也并非什么新鲜事。对待这些问题,就应该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主动发现管理服务上的欠缺之处。拿“打车难”事件来说,司机选择强制拼客,是不是因为目的地偏僻,一些公共交通基础设施没有跟上?司机不在乎乘客感受,是不是说在资质准入、服务培训上不到位,以及对出租车公司的管理过于松散?

当前的出租车公司成分复杂,有些属于集体或国有,更多则是个体或私营,而司机只挂靠企业,按月交份子钱,一切损失盈利都由自己承担。在这种机制里,公司对于司机不能形成足够约束,反而司机可以自由选择不同的公司。这就意味着,通过行政部门传导压力给公司,再由公司对员工形成施压的方式,在当前已经很难奏效。那么如何调动司机活力,使得司机主动改变服务态度呢?关键就在于活用市场的自发秩序,形成间接管理。切入点有二:一是降低份子钱,提高出租车利润空间,二是形成充分竞争,倒逼出租车进行服务优化。对于后者,网约车的介入曾经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出租车行业,使得“打车难”得到改善,后因网约车新政出炉,“打车难”又纷纷回潮,因此还应该把着力点重新放到份子钱上,努力使司机有利可图。当前,政府要对出租车行业实行数量管控,以实现控制行业供给,因此会用特许经营权换份子钱,但经过网约车市场的充分竞争,人们也认识到份子钱如果过高,将严重有损于出租车服务质量。因此,要真正改变“打车难”,就是抓住这个关键问题,在利益问题上动脑筋,以对出租车司机形成足够激励。

书记遇到“打车难”,或许只是促进问题解决的第一步。在多数时候, 通过一把手的直接指示,可以穿过科层行政体制,单刀切入实际问题。但在出租车管理上,就需要调研论证、集思广益了,只有找到病根,尽快对当地的出租车行业进行改革,“打车难”才有可能真正解决。

5、别再让劳动者“望假兴叹”

梁某于2014年5月10日入职乙公司,2015年10月30日双方解除劳动关系。因没有休过年假,梁某要求乙公司支付在职期间的未休年假工资。乙公司认为,公司员工手册中规定,年休假不可跨年申请。但法院经审理认为,法律规定年休假可以跨年度安排,乙公司的规定与法律规定相悖,不予采信。(据《北京晨报》)

年假能不能跨年安排,相信不少劳动者都有梁某式的困惑。估计有不少没有休过年

假、也没有领取300%艮酬的劳动者自我安慰:就当是为单位做贡献了。

爱岗敬业、多做贡献,固然是职业道德的体现,但不少普通劳动者休息休假的正当合法权益,却常常遭遇用人单位的“梗阻”。除了劳动者对年假“望假兴叹”外,加班加点、超时工作也成为一些用人单位的常态,让劳动者的正常休息变成可望而不可即的奢望。

“身体是生存的本钱,休息是狂奔的前奏。”没有充足的休息作为缓冲,劳动者的身心健康势必受到损害,这也与建设健康中国的目标背道而驰。曾有调查显示,在重度亚健康人群中,有近半数白领每周上班时间超过50小时,甚至有人超过60小时。

对劳动者正当休息休假的权益,国家法律层面是有积极保障的。但是,在法治精神日益彰显的当下,为什么还有用人单位无视相关法律法规,给劳动者的休息休假设置障碍?

值得注意的一个原因是,与用人单位相比,劳动者仍然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尽管当前有劳动争议调解仲裁等申诉渠道,但很多劳动者面临类似情况时,即使对单位有意见,也往往宁愿自咽苦水,而不愿意跟单位撕破脸,万一被辞退了呢?于是,劳动者常常是和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关系后,才敢去找相关机构申诉。

如何让劳动者挺直腰板,在正当休息休假的问题上,理直气壮地和用人单位“讨价还价”,是当前亟须解决的一个难题。一方面,要充分发挥职工代表大会、职工监事会、工会等组织的作用,为劳动者提供便捷、专业、有效的法律援助服务,提高职工依法维权能力。

另一方面,要通过加大违法成本等手段,切实增强用人单位依法用工意识。比如,针对劳动者怕被解雇和辞退的顾虑,不妨尝试把相关用人单位纳入“信用黑名单”,影响其招聘、贷款额度等。要让用人单位认识到,不保证劳动者正当休息休假的权益,自己也会受伤。

除了休息休假的权益常常被侵犯,有的用人单位还存在其他一些损害劳动者合法权益的做法,比如前不久曾引起舆论广泛关注的“排号怀孕”。对这些问题,都应该加大力度好好查查,切实保护劳动者权益。

6、悬赏保险险是执行工作的新探索

基本解决执行难毋庸置疑是场硬仗,考验的不仅是各级法院攻坚克难、一往无前的决心,更加考验法院在执行工作中解决棘手问题的能力。

云南昆明市盘龙区人民法院率先与保险公司合作推出悬赏保险险,申请执行人购买该保险后,举报“老赖”获奖奖金将由保险公司买单,此举将有助于促进执行工作的进一步开展(5月4日《人民日报》)。

基本解决执行难毋庸置疑是场硬仗,考验的不仅是各级法院攻坚克难、一往无前的决心,更加考验法院在执行工作中解决棘手问题的能力。执行难最显著的体现就是人难觅、财难寻,为解决这两大难题,有些法院在穷尽各类查找方式之后,还根据群众工作方法,通过悬赏的方式征集执行线索,充分调动群众举报

“老赖”的热情。

对法院和申请执行人来说,通过悬赏找人或查找财产线索,无疑是另辟蹊径的解决之

道,执行悬赏其实就是法院执行将高科技与好传统相结合的范例,是司法工作践行群众路线的生动体现。而对急于拿到执行款的申请执行人而言,即使承担合理额度的悬赏相关费用也心甘情愿。“重奖之下必有勇夫”,如果能够顺利查找到财产线索,既能让法院早日案结事了,更能解申请执行人的燃眉之急。然而,在执行实践当中,执行悬赏制度并非完美无缺,仍然存在较多现实性难题。

综合多家法院关于执行悬赏的制度来看,悬赏相关费用基本是以申请执行人负担为主,并直接在执行到位款中扣划。很多申请执行人经济状况本就不乐观,悬赏费用对其而言是不小的负担,甚至让部分申请执行人望而却步,所以法院与保险公司合作推出悬赏保险险就大大降低了悬赏成本。例如悬赏万元,申请执行人只需花2500元向保险公司购买一份悬赏保证金保险。因为悬赏征集线索具有或然性,并非每次悬赏都能如愿以偿,这种或然性就给保险公司提供了盈利空间,所以说悬赏保险险是法院、申请执行人、保险公司多赢的局面。

申请执行人选择执行悬赏尽管属于自愿,但这何尝不是一种无奈选择。逃避法院执行本来就是某些“老赖”的错,即便通过执行悬赏顺利找到财产线索、顺利执行到位,申请执行人却不得不额外付出资金为这种顺利买单,这显然不公

平。如果用法院专项资金为这种顺利买单,损失的也是公共资金。

笔者认为,悬赏保险还可以进一步完善,让“老赖”最终承担申请执行人的保险购买费用,允许保险公司向“老赖”追偿保险费用,这样更能够体现执行悬赏制度的公平性,还能提升保险公司的盈利率,促进保险费用降低,减轻申请执行人负担,尤其体现出对“老赖”拒不执行裁判行为的惩罚效果。

不能替代法院职责

悬赏保证金保险引入商业手段查找被执行人的财产,极大解决了申请执行当事人的经济负担及执行风险。当然,悬赏保证金保险的运用并不能替代法院依

职权调查被执行人财产的职责,法院应当主动采取网络查控等法定的调查措施,并运用限制被执行高消费、纳入失信人黑名单等强制手段,最大限度地形成查找被执行人财产的强制合力。

7、又到,在逐梦前行中书写无悔青春

青春,该是什么模样?五四先驱曾有言,“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于硎”。的确,人世间,美丽的东西千百万,但却少有什么能像青春一样,孕育着如此强大的向上力量。可以说,青年,最富有朝气和活力;青春,就蕴含着激情和梦想。

然而,反观现实,确有另外一幅景象。一些年轻人开始戴起了复古眼镜,唱着“老男孩”,喟叹着时光的消逝,怀念“那些年一起追过的女孩”,感慨着自己得了“初老症”。风华正茂,却难有激情去放飞梦想;青春年少,却鲜有闲情逸致去仰望星空。复古也好,文艺也罢,青春,似乎早早就染上了暮气。

毋庸讳言,如今的年轻人虽然享受到着发展的机遇、改革的红利,但所面临的压力也是不容忽视的。房价的高企、成长的烦恼、工作的焦虑................ 现实生

活中,压力的叠加,让精神的树苗,重负累累。正如有人所言,“青春染暮,不是因为没有梦想,而是被现实压弯了腰”。

问题是,谁的青春是容易的?谁的青春不曾有过压力和烦恼?哪一代人是能随随便便成功的?更别说,相比于老一辈,我们身处在这样一个时代,已经足够幸运了。无论是“中国梦”、“互联网+”,还是“共享经济”,抑或是“双创”,时代不是已经准备了一个足够大的舞台,供我们挥洒汗水、追逐繁星吗?与其抱怨、委屈、毋宁改变、前行。

人的一生只能拥有一次青春,韶华难留、时光易逝,谁也没有资格挥霍青春。常听人说起,别在最好的年纪让自己安稳和缓慢下来。确实,青年时代,纵然有困难,有挫折,那又如何?那不正是青春之所以为青春的原因么?一句话说得好,到了黄河心也不死,因为造一座桥就过去;撞了南墙也不回头,因为搭个梯子就过去。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关键就看你敢不敢于追逐梦想,能不能把奋斗写满征途。

“人处在一种默默奋斗的状态时,思想就会从生活的琐碎中得到升华。” 我们正处在砥砺意志、奋力前行的最好年纪,因为短暂的压力而浇灭心中的炙热,因为一时的不顺而磨平青春的棱角,这绝非是青年该有的模样。相反,只有在人生征途中挥洒下汗水,在繁华风光中攀登过高峰,自己的前途才会像掌纹一样,纵然弯弯曲曲,但终究掌握在自己手上。

8让安全意识覆盖每一寸土地

5月2日,内蒙古大兴安岭毕拉河林业局北大河林场发生森林火灾,火场面积达到1万公顷,国务院赴火场工作组紧急赶赴现场指导扑救工作。截至4 日晚,扑救工作已经取得成效,火场态势整体稳定。扑火队伍将继续向纵深推进。

枝繁叶茂一百年,化为灰烬一瞬间。森林火灾是森林最危险的敌人,也是林业最可怕的灾害。近10多年来,我国森林年均火灾发生次数、受害面积和伤亡人数三项重要指标明显下降,森林防火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高枕无忧。近期河北、山西、辽宁、内蒙古、山东等省区相继发生多起较大森林火灾,人员伤亡严重,并烧毁部分民房,给森林防火工作敲响了警钟,暴露出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火源管理存漏洞。数据显示,我国森林火灾95%以上是人为原因所致,如野外烧秸秆、上坟烧纸、野炊烧烤、燃放鞭炮、乱扔烟头等。此次北大河林场大火,就是管护站司炉工倾倒燃烧残渣剩余物引发。“患生于所忽,祸起于细微。”对于防火工作,一些部门与单位存在畏难情绪,思想消极,被动应付,火灾隐患排查底数不清楚、整改不彻底等问题十分突出。要知道,扑救一场较大的森林火灾,动辄需要花费几千万元,算上烧毁林木的经济价值,损失更大,宁可主动把资金、时间和精力花在防火上,也不能被动花在扑火上。

应急保障有滞后,难以适应森林防火工作的需要。一些地方林区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扑火装备落后,专业扑火力量不足;个别地方森林防火预案长期不修订,缺乏操作性,只是应付做样子;有的地方物资储备库就几把简陋的扑火工具和几个水桶,管用的、先进的扑火装备基本没有……可以想象,这样的应急保障,正如打仗没有兵器,不是当逃兵,就是当炮灰。宁可百日无用,不可一日无防。森林防火治火,必须完善应急预案和保障措施,及时补充扑火物资和设备。

责任落实不到位。一些地区多年没有发生大的森林火灾,部分同志麻痹思想严重,防火工作没有摆上应有位置。个别地方护林员、检查站、巡逻队的责任区有空当,紧要时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