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原发性支气管肺癌临床路径(2011年版)

原发性支气管肺癌临床路径(2011年版)

原发性支气管肺癌临床路径(2011年版)
原发性支气管肺癌临床路径(2011年版)

原发性支气管肺癌临床路径

(2011 年版)

一、原发性支气管肺癌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原发性支气管肺癌(ICD - 10 : C34/D02.2 )

行肺局部切除/肺叶切除/全肺切除/开胸探查术(ICD-10-CM-3:32.29/32.3 - 32.5)。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呼吸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 年NCCN 非小细胞肺癌临床实践指南(中国版)》(NCCN 指南中国版专家组),《2009 年NCCN 小细胞肺癌临床实践指南》(NCCN 小细胞肺癌专家组)。

1. 临床表现:咳嗽、痰血、咯血、呼吸困难、Horner 's 征、上腔静脉压迫综合征、远处转移引起的症状以及肺外非特异性表现(副癌综合征)等。

2.辅助检查: (1 )胸部影像学检查;(2)病理学检查: 痰脱落细胞学检查、纤维支气管镜活检、肺穿刺活检等确诊。

3.评价肿瘤转移情况的相关检查:腹部CT或超声、肾上

腺CT、头颅MRI或增强CT、ECT全身骨扫描、PET - CT等。

4.根据上述检查结果进行临床分期。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呼吸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

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NCCN非小细胞肺癌临床实践指南(中国版)》(NCCN指南中国版专家组),《2009 年NCCN小细胞肺癌临床实践指南》(NCCN小细胞肺癌专家组)。

1.非小细胞肺癌治疗原则。

I期U期川a期川b期W期

非小细胞肺癌手术治疗,手术,术后 1.手术后化疗化、放疗为化疗加支持完全切除推荐辅助化(或加放疗)主,T4中侵治疗,姑息

者,不推荐疗2?化疗+放疗犯隆突气管性放疗,合

辅助化疗或 3.化疗+手术+手术或加放适者靶向治

辅助放疗化疗(或加放疗和化疗、疗#

疗)合适者靶向

4?靶向治疗#治疗#

#对于一线治疗失败的患者,且有指征者,可以考虑靶向治疗,其中包括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或抗肿瘤新生血管药物。

2.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治疗原则。

推荐以化疗为主,放疗和手术治疗为辅的综合治疗以延长患者生存期。化疗有效者可化疗4 -6个周期。治疗后进展的患者可改二线治疗。

3.小细胞肺癌治疗原则。

临床分期为I期的小细胞肺癌,推荐肺叶切除+纵隔淋巴结清扫术,术后仍为pN o,推荐4 - 6周期的EP方案化疗;如为pN+ ,推荐全身化疗同时加纵隔野的放射治疗。不适于手术的I 期小细胞肺癌,推荐同期化放疗的治疗。

口和川期小细胞肺癌,如果PS W2,推荐同期化放疗的治疗;如果由于合并症而致PS> 2,首选化疗,必要时加上放射治疗。

W期小细胞肺癌,首选治疗模式为全身化疗,EP方案为标准治疗方案;伊立替康+ 顺铂方案也是可选择的方案。

(四)标准住院日为8 - 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 1o:C34/Do

2.2 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疾病编码。

2.有手术治疗指征需外科治疗者,转入外科治疗路径。

3.如患者一般情况较差,KPS评分V 60 (或ZPS评分〉

2),不进入该临床路径。

4.有明显影响原发性支气管肺癌常规治疗的情况,不进入该临床路径。

5.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期间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2)凝血功能、血型、肝肾功能、电解质、感染性疾病筛查

(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肿瘤标志物检查;

(3 )肺功能、动脉血气分析、心电图、超声心动图;

(4)影像学检查:胸片正侧位、胸部CT (平扫+增强扫描)、腹部超声或CT、ECT全身骨扫描、头颅MRI或CT。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的检查项目:

(1 )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及相应的镜下治疗;

(2)全身PET - CT。

(七)治疗方案与药物选择。

1.化疗方案。

(1 )非小细胞肺癌。

1 )GP 方案:

吉西他滨1000 - 1250mg/m 2静脉滴注第1、8天,顺

铂75mg/m 2或卡铂AUC=5 静脉滴注第1 天,21 日为一周期。

2)DP 方案:

多西他赛75mg/m 2静脉滴注第1 天,顺铂75mg/m 2

或卡铂AUC=5 静脉滴注第1 天,21 日为一周期。

3 )NP 方案:

长春瑞滨25mg/m 2静推10 分钟第1、8 天,顺铂80mg/m 2静滴第1 天,21 日为一周期。

4)TP 方案:

紫杉醇175mg/m 2静滴3 小时第1 天,顺铂75mg/m 2 或卡铂AUC=5 静滴第1 天,21 日为一周期。

5)PP 方案(非鳞癌):

培美曲塞500mg/m 2静滴第1 天,顺铂75mg/m 2或卡铂

AUC=5 静滴第1 天,21 日为一周期。

非小细胞肺癌二线化疗可选药物包括多西他赛与培美曲塞:多西他赛75mg/m 2静滴第1 天,21 日为一周期;或培美曲塞

500mg/m 2静滴第1 天,21 日为一周期。

(2)小细胞肺癌

1)EP方案:

顺铂80mg/m 2静滴第1 天,依托泊苷100mg/m 2静滴第1-3 天,21 天为一周期。

2)IP 方案:

伊立替康60mg/m 2静滴第1 、8 、15 天,顺铂60mg/m 2 静滴第1 天,28 日为一周期。

3)CAV 方案:

环磷酰胺1000mg/m 2静推或静滴第1 天,多柔比星40 -

50mg/m 2 (或表柔比星60mg/m 2)静推第1天,长春新碱1mg/m 2静推第1天,21 - 28日为一周期。

小细胞肺癌的二线治疗:一线化疗后3 个月内进展,二

线化疗可选药物有托泊替康、异环磷酰胺、紫杉醇、多西他

赛、吉西他滨;一线化疗后3 个月后进展,二线化疗首选托泊替康

单药或联合用药;6 个月后进展,选用初始治疗有效的方案。

2.靶向治疗。非小细胞肺癌二线或三线治疗可选用吉非替尼或厄洛替尼。根据现有证据,推荐在有EGFR 基因突变的晚期非小细胞

肺癌中一线使用吉非替尼或厄洛替尼。目前用于非小细胞肺癌的靶向治疗还包括抗血管生成的贝伐单抗、西妥昔单抗等。

3.抗肿瘤药物毒副反应的防治。

包括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脏器损害、过敏反应、肾毒性及局部皮肤刺激的预防和处理。

4.并发症及转移灶的综合治疗。

(八)出院标准。

1.生命体征平稳。

2.没有需要继续住院处理的并发症。

(九)变异及原因分析。

1.有影响肺癌治疗的合并症,需要进行相关的诊断和治疗。

2.治疗过程中出现并发症和/ 或抗肿瘤药物严重毒副反应。

二、原发性支气管肺癌临床路径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原发性支气管肺癌(ICD-10 : C34/D02.2 )

行肺局部切除/肺叶切除/全肺切除/开胸探查术(ICD-10-CM-3:32.29/32.3-32.5)

患者姓名:______________ 性另U:___ 年龄:_____ 门诊号或ID 号:_________ 住院号:________ 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标准住院日:8 - 14天

临床合理用药规范指南一.doc

第一讲临床合理用药概述 一、基本概念(药广义与狭义概念) 药:是人类用以防治疾病、康复保健、计划生育的特殊物质;是“药物”和“药品”两个概念的统称,药必须经过科学论证其治疗效能,并经省以上卫生行政部门批准后,方可作为市场上允许出售的特殊商品。 药物:是泛指对疾病具有治疗、诊断和预防作用的物质,药物是人类医疗、预防、保健必需的一类特殊商品。 药品:药品是指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机能并规定有适应症、用法和用量的物质。包括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化学原料药及其制剂、抗生素、生物制品、放射性药品、血清疫苗、血液制品和诊断药品等。 二、什么是合理用药 1.首先,最佳的、最理想的等形容词比较绝对化。医药科学总是日新月异向前发展的,一个时期称得上最好的药物或药物疗法,持续不久就会被更新更好的药物和疗法取代。许多曾经被视为最好的药物已经被淘汰,一些理想的疗法后来证明并不完善。可以这样说,目前的药物和疗法不可能永远是最好的或最理想的。 2.“合理”这个词比较稳妥,简单讲,合理就是符合一定的道理。按照目前国际上比较统一的观点,合理用药就是以当代药物和疾病的系统知识和理沦为基础,安全、有效、经济、适当地使用药物。即合理用药的概念:是指以现代的、系统的医药知识,在了解疾病和了解药物的基础上,从大卫生观角度出发,安全、有效、适时、简便、经济地使用药物。 3.合理用药的含义是综合的,目前主要强调四个方面:有效性、安全件、经济性、适当性。从理论上讲,真正意义的合理用药必须兼顾这四个方面,单—考虑其中一两个因素的用药,不算合理用药。 (一)有效性 药物是人类防治疾病的物质基础,约3/4的疾病是采用药物作为治疗手段的,因此,有效是第一要素。药物的有效性指药物的治疗效果必须确切。抗高血压药使用后,病人血压必然有不同程度的降低;治疗哮喘的药物必须能迅速缓解气喘病人的呼吸困难。药物的疗效是药物与人体相互作用的综合表现,用药患者存在年龄、体质、病情严重程度等方面的差别,药物疗效不可能完全相同,但绝大多数人用药后会产生一定的疗效,这一点是确定无疑的。有效性的前提是正确的诊断,根据不同的疾病、不同的个体选用不同的药物及剂量。 (二)安全性 药物的安全性是个相对的概念,讲某种药物是安全的是指绝大多数人使用安全的药物,对特殊体质的人也有可能产生严重不良反应。卡马西平可用于治疗三叉神经痛,但个别病人使用此药店,全身皮肤出现水疱,很快就转变成表皮坏死、渍促、脱落,病人就像被烧伤一样,救治不及时就可能丧命。 目前,人们已把安全用药放在选用药物的第一位,医药人员在进行药物治疗时,努力寻找效果与风险之间适当的平衡点,力求在获得尽可能大的治疗效果的同时,让病人承担尽可能小的治疗风险。 (三〕适当性 用药适当表现在给药过程的各个环节,一般指在用药时必须做到药物选择正确,剂量恰当,给药途径适宜,合并用药合理。目的是充分发挥药物的作用,尽量减少药物对人体所产生的毒副作用,从而迅速有效的控制疾病的发展,恢复人体健康。 适当性是合理用药的最起码的要求,即将适当的药物、以适当的剂量、在适当的

中医肿瘤临床路径

肺癌(肺恶性肿瘤)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非小细胞肺癌的患者。 一、肺癌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肺癌(肺积)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非小细胞肺癌。 (二)诊断依据 1 .疾病诊断 中医诊断标准:符合西医诊断中原发性支气管肺癌者。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政司编《中国常见恶性肿瘤诊治规范·第六分册·原发性支气管肺癌》。 2 .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肺癌诊疗方案”。肺癌临床常见证候:肺脾气虚证 肺肾阴虚证 气滞血瘀证 痰热阻肺证 气阴两虚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肺癌诊疗方案”。1 .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非小细胞肺癌。2 .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28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 .第一诊断必须符合非小细胞肺癌的患者。 2 .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若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七)入院检查项目 1 .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 (2)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蛋白电泳 (3)心电图 (4)肿瘤标志物 (5)胸、腹部影像学检查 (6)支气管镜及病理学检查 2 .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免疫功能检测、脑部影像学检查、骨扫描等。

(八)治疗方案 1 .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 (1)肺脾气虚证:健脾补肺,益气化痰,六君子汤加减,贞芪固本合剂。 (2)肺肾阴虚证:滋阴润肺,止咳化痰,麦味地黄汤加减,肺瘤平膏。 (3)气滞血瘀证:行气活血,化瘀解毒,血府逐瘀汤加减、参七西黄散。 (4)痰热阻肺证:清热化痰,祛湿散结,清金化痰汤加减。 (5)气阴两虚证:益气养阴,生脉散合沙参麦冬汤加减,肺瘤平膏。 2 .辨证选择中药注射液静脉滴注。 (1)肺脾气虚证:健脾补肺,益气化痰,参芪扶正注射液。 (2)肺肾阴虚证:滋阴润肺,止咳化痰,参麦注射液。 (3)气滞血瘀证:行气活血,化瘀解毒,复方苦参注射液。 (4)痰热阻肺证:清热化痰,祛湿散结,痰热清注射液。 (5)气阴两虚证:益气养阴,生脉注射液。 3 .外治法:根据病情选择贴敷疗法(止痛贴、胸水贴等)、中药熏洗等外治法。 4 .针灸治疗:可根据不同病情选用不同的治疗方法:电针、温和灸等。 5 .其他疗法:根据病情需要选择中药灌肠、耳穴贴敷、中频等。 6 .内科基础治疗 7 .护理:辨证施护。 (九)出院标准 1 .咳嗽、咯痰或咯血、胸闷、胸痛、乏力等症状缓解。 2 .病情稳定。 3 .初步形成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十)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 1 .治疗期间出现严重的并发症或合并症,导致住院时间延长,住院费用增加。 2 .合并有脏器转移者,退出本路径。 3 .因患者及其家属意愿而影响本路径执行,退出本路径。

最新医院临床合理用药管理办法(精品收藏)

医院临床合理用药管理办法为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保障临床用药安全、经济、有效,全面提高医疗质量,依据《药品管理法》、《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年版)》、《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等法律、规章和指南,经院药事管理与治疗学委员会、院办公会研究决定,制定此办法。 一、组织管理 医院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成立“临床合理用药暨抗菌药物监督管理小组",负责全院的合理用药监督管理工作. 工作小组设在办公室设于医务科,由黄勇兼任工作小组办公室主任,负责对日常事务的处理。 2.工作小组职责: (1)工作小组应在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领导下开展工作; (2)贯彻执行抗菌药物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定医院抗菌药物管理制度并监督实施;

(3)制定医院抗菌药物供应目录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相关技术性文件,并监督实施; (4)对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与细菌耐药情况进行检测,定期分析、评估监测数据并发布相关信息,提出干预和改进措施; (5)对医务人员进行抗菌药物管理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技术规范培训,组织对公众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宣传教育; (6)定期向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汇报工作; 二、监督管理基本原则 1.药品收入占医院总收入比例≦30% 2.自费药品采购金额比例占总药品采购金额≦5% 3.科室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与强度不得高于我院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制定的目标值,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不超过20%,静脉用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不超过7%,急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不超过40%,基本药物使用率(品规和金额)不低于50%。 4.遵循合理用药原则临床合理用药的目的是为了在充分发挥药物疗效的同时,尽量避免或

原发性肝癌临床路径(最新版)

原发性肝癌临床路径 一、原发性肝癌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原发性肝癌(ICD10:C22.0 ):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第一版)、《黄家驷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第七版)及全国高等学校教材《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第七版)。 1.主要症状:上腹或肝区疼痛不适。食欲不振、腹胀、消化不良、恶心、呕吐、腹泻或便秘等消化道症状。消瘦、乏力、体重下降,晚期可以出现恶病质。 2.体征:肝脏肿大以及肝硬化之体征。 3.影像学检查:B超;动态螺旋CT;MRI;选择性动脉造影。 4.实验室检查:血清AFP对于原发性肝癌具有较高的特异性。AFP>400ug/L并能排除妊娠、活动性肝病、生殖腺胚胎源性肿瘤等,即可考虑肝癌的诊断;其它血清酶学和肿瘤标志物包括:谷氨酰转肽酶、异常凝血酶原、碱性磷酸酶、α-L-岩藻糖苷酶等。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第一版)、《黄家驷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第七版)及全国高等学校教材《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第七版),原发性肝癌规范化诊治专家共识(中国抗癌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CSLC)、临床肿瘤学协作专业委员会(CSCO)和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肝癌学组2008年征求意见稿)。 根据术前检查所获得的资料,多学科评估结果。 根据肿瘤分期选择治疗方法:手术(肝切除术、肝移植、姑息治疗)、非手术治疗(局部治疗、动脉化学栓塞、化疗、放疗、生物治疗、分子靶向治疗)、以及其他治疗方法(如中医中药治疗)。 (四)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日为12-18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原发性肝癌疾病编码。 2.患者本人有手术治疗意愿。 3.满足肝切除术或肝血管结扎和/或插管术的条件。 (1)(必备条件)患者的一般情况:一般情况良好,无明显心、肺、肾等重要脏器器质性病变;肝功能正常、或仅有轻度损害(Child-Pugh A级);或肝功能分级属B级,经短期护肝治疗后恢复

肝瘟(慢性肝衰竭)中医临床路径7

肝瘟(慢性肝衰竭)中医临床路径 (2018年版)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慢性肝衰竭的住院患者。 一、肝瘟(慢性肝衰竭)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肝瘟(TCD编码:BNW220)。 西医诊断: 第一诊断为慢性肝衰竭(ICD-10编码:K72.101)。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肝瘟(慢性肝衰竭)中医诊疗方案(2018年版)》。 (2)西医诊断标准:参考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肝功能衰竭与人工肝学组、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重型肝病与人工肝学组联合制订的《肝功能衰竭诊疗指南(2012年版)》。 2.证候诊断 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肝瘟(慢性肝衰竭)中医诊疗方案(2018年版)》。 湿热蕴毒证 瘀热蕴毒证 阳虚瘀毒证 阴虚瘀毒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肝瘟(慢性肝衰竭)中医诊疗方案(2018年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肝瘟(慢性肝衰竭)。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药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28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肝瘟(慢性肝衰竭)。 2.在肝硬化基础上,肝功能进行性减退、出现症状急性加重或出现新的并发症,可以进入本路径。 3.合并原发性肝癌、抗HIV阳性者及其他严重疾病(如心脑血管病等)和精神

病等影响疗效评价者,不进入本路径。 4.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观察并记录身目黄染、口干苦、乏力、食欲不振、腹胀、腹水、神志、行为、出血等症状或体征及其变化情况,注意舌像、脉象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2)肝功能、肾功能、凝血项、血糖、血清电解质; (3)血清甲胎蛋白(AFP); (4)血清乙型肝炎、丙型肝炎病毒相关检测; (5)心电图、腹部B超、胸片。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可选择血清内毒素定量、细菌培养、血氨、甲状腺功能、自身抗体、CT或MRI等。 (八)治疗方法 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肝瘟(慢性肝衰竭)中医诊疗方案(2018年版)》。 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 (1)湿热蕴毒证:祛湿解毒、凉血化瘀。 (2)瘀热蕴毒证:化瘀解毒、健脾和胃。 (3)阳虚瘀毒证:温阳利水、活血化瘀。 (4)阴虚瘀毒证:滋补肝肾、化瘀解毒。 2. 辨证选择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 3. 特色疗法 (1)中药灌肠 (2)中药外敷 4.其他疗法 5.内科基础治疗 6.护理调摄 (九)出院标准 (1)乏力、纳差、腹胀、出血倾向等症状明显好转,肝性脑病等并发症得到有效控制。 (2)黄疸、腹水等体征明显改善。

肝脓肿临床路径

肝脓肿临床路径 一、肝脓肿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肝脓肿(ICD-10 K75.0)拟行肝脓肿穿刺引流术或肝脓肿切开引流术。 (二)诊断依据。 根据《黄家驷外科学》(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人民卫生出版社)、全国高等学校教材《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7月第7版) 1.症状:起病急,主要是寒战、高热、肝区疼痛和肝脏肿大。体温常可高达39-40度,伴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和周身乏力。 2.体征:有时可及肝肿大,肝区有压痛。 3.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增高,明显左移;有时出现贫血。 4.影像学检查:B超检查可明确其位置和大小。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黄家驷外科学》(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人民卫生出版社)、全国高等学校教材《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7月第7版) 1.全身支持治疗:给予充分营养。纠正水电解质平衡失调,必要时多次少量输血和血浆等纠正低蛋白血症,增强机体抵抗能力。 2.全身使用抗生素:应使用较大剂量。 3.经皮肝穿刺脓肿置管引流术:适用于单个较大的脓肿。在B超引导下行穿刺。 4.切开引流术:适用于较大脓肿,估计有穿破可能,或已经穿破胸腔或腹腔。 5.中医中药治疗:多与抗生素和手术治疗配合应用,以清热解毒为主。 (四)标准住院日为 8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 K75.0 肝脓肿疾病编码。 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时,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3天 1.所必须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2)凝血功能、肝肾功能、血型、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HIV、梅毒); (3)心电图、胸片; (4)肝胆彩超及术前定位。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肺功能、超声心动图等。 (七)抗菌等药物的选择与使用时机。 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09〕38号)执行,并结合患者的病情决定抗菌药物的选择。入院后即开始使用抗菌药物,经验性抗菌治疗可选用青霉素、头孢菌素、甲硝唑等,一日数次给药; 推荐药物治疗方案:使用《国家基本药物》的药物。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3-4天。 1.麻醉方式:气管插管全麻或硬膜外麻醉; 2.手术方式:肝脓肿穿刺引流术或肝脓肿切开引流术; 3.手术内置物:无; 4.术中用药:麻醉常规用药、补充血容量药物(晶体、胶体)、止血药、血管活性药物、术后镇痛(视情况); 5.输血:根据术中出血情况而定; 6.病理: 术后标本送病理行石蜡切片(视术中情况必要时术中行冰冻病理检查);另外取(炎症)肿物或脓腔壁组织及脓液送细菌培养+药物敏感试验,根据结果调整抗菌药物种类。 (九)术后住院恢复 3-8天。 1.必须复查的检查项目:血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凝血功能;

呼吸内科疾病临床路径

呼吸内科疾病临床路径: 1.1社区获得性肺炎临床路径 1.2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路径 1.3支气管扩张症临床路径 1.4支气管哮喘临床路径 1.5自发性气胸临床路径 1.6肺血栓栓塞症临床路径 1.7肺脓肿临床路径(2011) 1.8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路径(2011) 1.9结核性胸膜炎临床路径(2011) 1.10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临床路径(2011) 1.11慢性支气管炎临床路径(2011) 1.12特发性肺纤维化临床路径(2011) 1.13胸膜间皮瘤临床路径(2011) 1.14原发性支气管肺癌临床路径(2011) 1.15耐多药肺结核临床路径(2012) 1.16初治菌阳肺结核临床路径(2012) 1.17复治肺结核临床路径(2012) 1.1社区获得性肺炎临床路径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社区获得性肺炎(非重症)(ICD-10:J15.901)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呼吸病分册》(中华医学会,人民卫生出版社),《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2006年) 1.咳嗽、咳痰,或原有呼吸道疾病症状加重,并出现脓性痰,伴或不伴胸痛。 2.发热。 3.肺实变体征和(或)闻及湿性啰音。 4.白细胞数量>10×109/L或<4×109/L,伴或不伴细胞核左移。

5.胸部影像学检查显示片状、斑片状浸润性阴影或间质性改变。 以上1-4项中任何1项加第5项,并除外肺部其他疾病后,可明确临床诊断。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呼吸病分册》(中华医学会,人民卫生出版社),《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2006年) 1.支持、对症治疗。 2.经验性抗菌治疗。 3.根据病原学检查及治疗反应调整抗菌治疗用药。 (四)标准住院日为7-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J15.901社区获得性肺炎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治疗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入院后第1-3天。 1.必需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2)肝肾功能、血糖、电解质、血沉、C反应蛋白(CRP)、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 (3)病原学检查及药敏;

原发性肝癌经皮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临床路径

原发性肝癌经皮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临床路径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原发性肝细胞癌(ICD-10:C22.001/C22.951)。 不能手术切除的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可以手术切除,但由于其他原因(如高龄、严重肝硬化等)不能或不愿接受手术的患者。 (二)诊断依据。 1.临床症状:肝区疼痛、食欲减退、上腹饱胀、消化不良、恶心、呕吐、腹泻、消瘦、乏力、发热。晚期常出现黄疸、出血倾向。远处转移引起的症状及肝外非特异性表现等。患者常有慢性肝病病史。 2.体征:肝脏肿大、血管杂音、黄疸、门静脉高压征象,浸润、远处转移和合并症引起的体征。 3.辅助检查:血清AFP等肿瘤标志物;肝脏影像学(腹部超声检查、MRI、CT),选择性肝动脉造影、PET-CT、骨扫描。 4.病理学诊断明确:术后病理、经皮肝穿刺活检或淋巴结穿刺活检。 5.HCC的临床诊断:建议尽可能取得病理诊断。对于无法获得病理学诊断的肝细胞癌,2011年中国《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建议如下,1+2a两项或者1+2b+3三项时,可确定HCC的临床诊断。 (1)具有肝硬化以及HBV和(或)HCV感染的证据。 (2)典型的HCC影像学特征:同期多排CT扫描和(或)动态对比增强MRI检查显示肝脏占位在动脉期快速不均质血管强化,而静脉

期或延迟期快速洗脱。 (2a)如果肝脏占位直径32cm,CT和MRI两项影像学检查中有一项显示肝脏占位具有上述肝癌的特征,即可诊断HCC。 (2b)如果肝脏占位直径在1-2cm,则需要CT和MRI两项影像学检查都显示肝脏占位具有上述肝癌的特征,方可诊断HCC,以加强诊断的特异性。 (3)血清AFP≥400μg/L持续1个月或≥200μg/L持续2个月,并能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AFP升高,包括妊娠、生殖系胚胎源性肿瘤、活动性肝病及继发性肝癌等。 6.临床分期:建议用巴赛罗那(BCLC)分期标准,也可参照中国分期标准。 (三)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为原发性肝细胞癌。 2.需行经皮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但无TACE禁忌的患者。 3.肝功能分级(Child-Pugh)A或B级。 4.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四)标准住院日。 5-7日。 (五)住院期间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潜血;

肝癌中医临床路径(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科)(最新稿)

肝癌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原发性肝癌的患者。 一、肝癌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肝癌(TCD编码:BNA001)。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原发性肝癌(ICD-10编码:C22)。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诊断标准:参考《2001年中国抗癌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制定的原发性肝癌临床诊断标准》。 2.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肝癌诊疗方案”。 肝癌临床常见证候: 肝郁脾虚证 肝胆湿热证 肝热血瘀证 脾虚湿困证 肝肾阴虚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治疗方案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肝癌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肝癌(原发性肝癌)。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21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肝癌(TCD编码:BNA001),原发性肝癌(ICD-10编码:C22)。 2.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2)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血糖 (3)凝血功能 (4)乙肝两对半、乙型肝炎DNA测定 (5)肿瘤标志物(AFP/AFU等) (6)胸部正侧位X线片 (7)心电图 (8)上腹CT或B超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上腹MR或PET/CT或超声造影检查、丙型肝炎病毒抗体等。 (八)治疗方法

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 (1)肝郁脾虚:健脾益气,疏肝软坚。 (2)肝胆湿热:清热利湿,凉血解毒。 (3)肝热血瘀:清肝凉血,解毒祛瘀。 (4)脾虚湿困:健脾益气,利湿解毒。 (5)肝肾阴虚:清热养阴,软坚散结。 2.辨证选择中药注射液静脉滴注。 3.针灸治疗:可根据病情辨证取穴。 4.中药外敷疗法:根据病情需要选择。 5.推拿治疗:根据病情选用。 6.其他疗法:根据病情选用射频消融治疗、中药介入治疗、深部热疗、免疫系统治疗等。 7.内科基础治疗。 8.护理:基础护理及辨证施护。 (九)出院标准 1.主要症状(胁痛、腹胀等)明显改善; 2.疗程结束,无明显并发症; 3.初步形成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十)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 1.治疗期间出现严重的并发症或合并症,导致住院时间延长,住院费用增加。 2.因患者及其家属意愿而影响本路径执行,退出本路径。

支气管肺癌(全肺切除术)临床路径

支气管肺癌(全肺切除术)临床路径 一、支气管肺癌(全肺切除术)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1.第一诊断为支气管肺癌(ICD-10:C34)。 2.临床分期(UICC 2009)为I-IIIA期非小细胞肺癌。 3.临床分期(UICC 2009)为T1-2N0 M0的小细胞肺癌。 4.病变位于主支气管内而无法行支气管袖状切除重建,原发病灶范围广泛或累及肺动脉干等,需行全肺切除术(ICD-9-CM-3:32.59001/32.59002)。 (二)诊断依据。 根据卫生部《原发性肺癌诊疗规范(2011年版)》,卫生部《原发性肺癌诊断标准(2010年版)》等。 1.高危因素:吸烟指数>400年支,年龄>45岁,肺癌家族史等。 2.临床症状:早期可无明显症状。常见的症状有:刺激性咳嗽、血痰或咯血、胸痛、气促、发热等。 3.辅助检查:胸部影像学检查,血肿瘤标记物,痰细胞学检查,纤维支气管镜等。 4.细胞、组织学等病理学诊断阳性为确诊标准。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按照卫生部《原发性肺癌诊疗规范(2011年版)》: 1.行全肺切除术。 2.应行系统性淋巴结清扫或采样。

非急诊手术治疗前,应当完成全面的治疗计划和必要的影像学检查(临床分期检查),充分评估决定手术切除的可能性并制订手术方案。 手术治疗应当尽可能做到肿瘤和区域淋巴结的完全性切除。 (四)标准住院日为≤21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符合ICD-10:C34支气管肺癌疾病编码,拟行全肺切除术。 2.心、肺、肝、肾等器官功能可以耐受全麻开胸手术,肺功能可以耐受一侧全肺切除。 3.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6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2)凝血功能、血型、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 (3)肺功能、心电图、动脉血气分析; (4)痰细胞学检查、纤维支气管镜检查; (5)影像学检查:X线胸片、胸部CT(平扫+增强扫描)、腹部超声或腹部CT、全身骨扫描、头颅MRI或增强CT。 (6)肿瘤标志物。

临床合理用药规范标准

临床合理用药规范 (版本号:HLYY00) 为进一步加强合理用药管理,建立统一、规范的药物临床使用管理机制,推进临床合理用药,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制定本细则。 一、抗生素使用原则 1. 诊断为细菌性感染者,方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及血、尿常规等实验室检查结果,初步诊断为细菌性感染者以及经病原检查确诊为细菌性感染者方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由真菌、结核分枝杆菌、非结核分枝杆菌、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立克次体及部分原虫等病原微生物所致的感染亦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缺乏细菌及上述病原微生物感染的证据,诊断不能成立者,以及病毒性感染者,均无指征应用抗菌药物。凡怀疑细菌感染者,必须采集标本作细菌培养且应力争在使用抗菌药物前采集标本作细菌培养 2. 联合使用抗菌药物指征:病因未明的严重感染;单一药物不能控制的严重感染 (败血症、细菌性心内膜炎、化脓性脑膜炎);多种细菌引起的混合感染 (需氧菌+厌氧菌,G+球菌+G-杆菌);二重感染 (细菌+真菌);需长期用药且细菌易产生耐药的感染 (结核病);以两联为宜,且相互间具协同或相加作用。未经全院讨论,一律不允许使用三联抗菌药物。 3. I类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应用:对具有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指征的常见手术,要参照《常见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表》(见附件1)选择抗菌药物。以下手术原则上不允许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甲

状腺、乳腺、腹股沟疝、关节镜检查、颈动脉内膜剥脱、颅骨肿物切除、白内障手术、冠脉造影等血管介入诊断手术。I类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给药方法及时间:在术前~2小时内给药,如果手术时间超过3小时,或失血量大(>1500 ml),可手术中给予第2剂。总的预防用药时间不超过24小时,个别情况可延长至48小时。 4. 一般感染患者用药72小时,重症感染48小时后,根据临床反应或临床微生物检查结果,决定是否更换所用抗菌药物。感染患者待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明显好转或恢复正常后可再继续用药3天。 5. 氟喹诺酮类药物的经验性治疗可用于肠道感染、社区获得性呼吸道感染和社区获得性泌尿系统感染。其他感染性疾病治疗要参照致病菌药敏试验结果选用该类药物。 6. 抗生素品种见“常州市中医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分级管理目录(2015版)”。 7.常见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见附件1。 二、神经(含脑细胞、脊髓)营养药、脑细胞保护药、改善颅内血管循环药物(静脉用或肌注用)使用原则 第一诊断为脑血管病或脑神经病变的患者同时使用不超过两种。第一诊断为其他疾病但伴随有脑血管病或神经病变的患者,脊髓及周围神经损伤患者不得同时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必要时结合口服西药、中药汤剂进行调整。超出以上范围使用的需要有临床诊治指南Ⅰ级推荐或循证医学A级证据支持,否则视为不合理用药。

慢性肝炎临床路径

慢性病毒性肝炎临床路径 一、慢性病毒性肝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慢性病毒性肝炎(ICD-B18.101;103;201; 202;901;902;810;811)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传染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实用传染病学(第3版)》(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等国内临床诊疗指南符合慢性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 1.肝炎病史半年以上,既往有乙型、丙型、丁型肝炎 或肝炎病毒携带史,本次又因同一病原再次出现肝 炎症状、体征及肝功能异常者。 2.发病日期不明确或无肝炎病史,但肝组织病理学检 查符合慢性肝炎改变,或根据临床症状、体征、实验 室及影像学检查符合慢性肝炎表现者。 根据肝功能损伤程度临床分为: ⑴轻度:病情较轻,症状不明显肝功能指标仅1~2项轻 度异常。 ⑵中度: 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居于轻度和重度之间。 ⑶重度:有明显或持续的肝炎症状如乏力、食欲减退、

腹胀、尿黄等,伴有肝病面容、肝掌、蜘蛛痣、脾大并排除其它原因,且无门静脉高压者。ALT和(或)AST反复或持续升高,白蛋白降低,丙种球蛋白明显升高。除前述条件外,凡白蛋白≤32g/L、总胆红素大于5倍正常值上线、凝血酶原活动度大于40%但小于60%(或凝血酶原时间大于对照5秒以上)、胆碱酯酶<2500U/L,四项检测有一项达上述程度者即可诊断。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传染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实用传染病学(第3版)》(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等国内临床诊疗指南 1.一般治疗(适当休息、不宜过,戒酒、停用有损肝功的药物。如ALT明显增高,甚至出现黄疸,则应尽量卧床休息。高蛋白、低脂肪、高维生素饮食)。 2. 药物治疗 (抗病毒、减轻肝细胞炎症、改善和恢复肝功能及减轻肝纤维化)。 (四)标准住院日为14-21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B18.101;103;201;202;901; 902;810;811慢性病毒性肝炎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

原发性肝癌临床路径肝癌切除术

原发性肝癌(肝癌切除术)临床路径 (2016年版) 一、原发性肝癌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原发性肝癌ICD-10 C22.900 (二)诊断依据。 根据《2012+EASLEORTC+临床实践指南:肝细胞癌的管理》《NCCN临床实践指南:肝胆肿瘤(2015.V1)》《内科学(第8版)》(人民卫生出版社),《外科学(第8版)》(人民卫生出版社)《黄家驷外科学》(第7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1.临床表现:肝区疼痛,肝大,黄疸,肝硬化征象,伴癌综合征,进行性消瘦、发热、食欲不振、乏力、营养不良和恶病质等全身性表现。 2.实验室检查:AFP,血清岩藻糖苷(AFu),GGT2,异常凝血酶原(APT),肝功能 3.辅助检查:腹部超声,增强CT,MRI,选择性肝动

脉造影,超声引导下肝穿刺活体组织检查。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2012+EASLEORTC+临床实践指南:肝细胞癌的管理》《NCCN临床实践指南:肝胆肿瘤(2015.V1)》《内科学(第8版)》(人民卫生出版社),《外科学(第8版)》(人民卫生出版社)《黄家驷外科学》(第7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1.治疗原则:早期诊断、早期采用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是提高长期治疗效果的关键。 (1)规则肝癌切除术。 (2)肝移植 2.局部治疗:1、经皮穿刺瘤内注射无水乙醇(PEI)2、射频消融RF,3、肝动脉栓塞TAE。 (四)标准住院日为12-15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需符合原发性肝癌 2.排除有严重并发症的患者(合并心、肺、肾、脑等脏器功能损害)及非肝癌切除术患者。

3.排除其他:继发性肝癌,其他肝脏肿瘤或病变如血管瘤、肝腺瘤等,需要肝癌局部治疗及需要肝移植者。 4.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2-3天。 1.所必须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粪常规; (2)肝肾功能、ICG检测、电解质、血型、凝血功能、血氨、甲胎蛋白、各种肝炎病毒学指标检测(乙肝五项、乙肝DNA定量、抗HCV)、感染性疾病筛查(抗HIV、TPHA); (3)胸片、心电图、腹部超声、腹部CT(增强及血管重建)、腹部MRI(增强及MRCP)。 2.根据患者情况选择:超声心动图和肺功能等。 (七)选择用药。 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

原发性支气管肺癌路径

#对于一线治疗前分子检测EGFR突变和ALK阳性的患者,可以考虑一线靶向治疗,其中包括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ALK抑制剂或抗肿瘤新生血管药物。*:高危因素:如差分化癌、血管侵犯、楔形切除、肿瘤大于4cm、累及脏层胸膜以及仅完成淋巴结采样切除等。 2.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治疗原则。 推荐以化疗或靶向治疗为主,放疗和手术治疗为辅的综合治疗以延长患者生存期和改善生活质量。 (1)化疗:对于体力状态好的患者,含铂两药联合化疗可增加生存率、缓解症状以及提高生活质量,可使30%~40%的病人缓解,近5%的病人完全缓解,中位生存期为9~10个月,1年生存率为40%。因此,若病人PS评分<2,既往没有化疗史且能理解并接受这一治疗的风险/受益,可给予4-6周期的一线含铂两药化疗。 (2)靶向治疗:是指分子靶向药物以肿瘤组织或细胞中所具有的特异性(或相对特异)分子改变(驱动基因)为靶点,阻断恶性生物学行为,从而达到抑制肿瘤生长甚至肿瘤消退的目的。目前应用于临床的靶向药物主要包括分别以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EML4-ALK 融合基因为靶点的抑制剂和抗肿瘤血管新生的靶向治疗药物。 (3)放疗:如果病人的原发瘤阻塞支气管引起阻塞性肺炎、咯血、上呼吸道或上腔静脉阻塞等症状,应考虑姑息性放疗。有症状的颅内转移灶,引起明显疼痛或有病理性骨折风险的骨转移灶可考虑行局部姑息性放疗。 3.小细胞肺癌治疗原则。 临床分期为Ⅰ期的小细胞肺癌,推荐肺叶切除+纵隔淋巴结清扫术。术后为pN0,推荐4–6周期的EP方案辅助化疗;如为pN+,推荐EP方案全身化疗同时联合纵隔野的放射治疗。不适于手术的I期小细胞肺癌,推荐同期化放疗的治疗。 Ⅱ和Ⅲ期小细胞肺癌,如果PS≤2,推荐同步化放疗的治疗;如果由于合并症而致PS>2,首选化疗,必要时加上放射治疗。 Ⅳ期小细胞肺癌,首选化疗,EP方案为标准治疗方案;伊立替康+顺铂方案也是可选择的方案。

临床合理用药管理办法

临床合理用药管理办法 为了加强我院药事管理工作,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保证用药的安全性、有效性、经济性,全面提高医疗质量,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处方管理办法》、《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临床诊疗指南》、《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国家处方集》等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制定本办法。 一、临床合理用药的基本原则 1、医师和药师在药物临床应用时须遵循安全、有效、经济的指导原则。 2、医师在诊疗过程中应该严格遵循各种疾病临床诊疗指南和各种临床诊疗技术操作规范,根据临床诊断按照药品说明书所列的适应症、药理作用、用法用量、禁忌症、药物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制定合理的用药方案。执行用药方案时医师、护士要密切观察疗效,注意不良反应。医师要根据临床观察指征和检验结果及时修正和完善原定的用药方案。 3、医师制定用药方案时要根据药物作用特点,结合患者病情和药敏结果给以个体化用药,充分考虑到剂量、次数、疗程、给药途径和药物经济性。同时,应该严格遵循《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麻醉药品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精神药品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等相关规定。 4、临床各科室应该按照病种临床路径管理标准和方法实施临床

路径管理,遵循各病种的临床路径,规范诊疗流程,并同步填写病例临床路径表。 二、临床合理用药的组织机构 由管理部门、临床科室、药学部的专家组成临床合理用药监督小组,分管院长任组长,定期组织进行临床合理用药的监督、评议。 三、临床合理用药的监督管理 1、临床合理用药监督小组每季度对督查结果进行分组讨论、汇总、确认存在的问题,最后结果进行通报公布,对确认存在不合理检查、用药情况的个人视情节轻重给予惩罚,对因不合理检查、用药而导致的医疗纠纷及事故等,按相关规定处理。 2、临床科室主任为各临床科室合理用药第一负责人,具体负责对本科合理用药、大处方进行督导管理,及时纠正本科室临床用药中存在的问题,督查结果纳入医疗质量考核内容,并与科主任考核、责任意识考核挂钩。 3、药学专业技术人员要严格按照《处方管理办法》的要求对处方用药适宜性进行审核,发现不合理用药情况要告知用药医师,情况严重的应拒绝调配并登记,定期向临床合理用药评议小组报告。 4、建立超说明书用药的监控和干预机制,诊疗过程中医师不得随意扩大药品使用说明书规定的适应症,如因医疗创新需扩展药品使用规定的,应报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审查通过并签署患者知情同意书,使用中药饮片、中成药时,要根据中医辩证施治的原则,注意配伍禁忌,合理选药。

472肝动脉栓塞术临床路径

肝动脉栓塞术临床路径 (2016年版) 一、肝动脉栓塞术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主要诊断为肝细胞癌、肝癌破裂出血、肝恶性肿瘤、肝良性肿瘤、肝胆管恶性肿瘤、肝胆管细胞癌、肝占位性病变、肝肿物、肝血管瘤、肝血管肉瘤、肝动脉动脉瘤。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 病史:肝硬化,体重进行性下降,随访肿物进行性增大,临近组织器官转移等。 2.临床症状:肝区不适、疼痛、胀痛等或检查发现,无临床表现。 3.体征:肝脏增大,肝区叩击痛,腹水、胸腔积液等。 4.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或CT/MRI检查明确病变存在。 5.AFP异常增高(肝癌)。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手术:介入手术治疗。 2.手术方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肝血管瘤超选择性栓塞术;肝动脉碘油栓塞术。 (四)标准住院日为3-10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诊断为下列疾病者:肝细胞癌、肝癌破裂出血、肝恶性肿瘤、肝良性肿瘤、肝胆管恶性肿瘤、肝胆管细胞癌、肝占位性病变、肝肿物、肝血管瘤、肝血管肉瘤、肝动脉动脉瘤。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以主要诊断为治疗目的,其它疾病的处理不影响主要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入院检查(1-3天)。 1.必须检查的项目或有三个月内的结果: (1)血常规、尿常规; (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AFP、CEA、CA19-9;

27原发性肝癌经皮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临床路径

原发性肝癌经皮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 临床路径 (2016年版) 一、原发性肝癌经皮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原发性肝细胞癌(ICD-10:C22.001/C22.951)。 不能手术切除的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可以手术切除,但由于其他原因(如高龄、严重肝硬化等)不能或不愿接受手术的患者。 (二)诊断依据。 1.临床症状:肝区疼痛、食欲减退、上腹饱胀、消化不良、恶心、呕吐、腹泻、消瘦、乏力、发热。晚期常出现黄疸、出血倾向。远处转移引起的症状及肝外非特异性表现等。患者常有慢性肝病病史。 2.体征:肝脏肿大、血管杂音、黄疸、门静脉高压征象,浸润、远处转移和合并症引起的体征。 3.辅助检查:血清AFP等肿瘤标志物;肝脏影像学(腹部超声检查、MRI、CT),选择性肝动脉造影、PET-CT、骨

扫描。 4.病理学诊断明确:术后病理、经皮肝穿刺活检或淋巴结穿刺活检。 5.HCC的临床诊断:建议尽可能取得病理诊断。对于无法获得病理学诊断的肝细胞癌,2011年中国《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建议如下,1+2a两项或者1+2b+3三项时,可确定HCC 的临床诊断。 (1)具有肝硬化以及HBV和(或)HCV感染的证据。 (2)典型的HCC影像学特征:同期多排CT扫描和(或)动态对比增强MRI检查显示肝脏占位在动脉期快速不均质血管强化,而静脉期或延迟期快速洗脱。 (2a)如果肝脏占位直径 2cm,CT和MRI两项影像学检查中有一项显示肝脏占位具有上述肝癌的特征,即可诊断HCC。 (2b)如果肝脏占位直径在1-2cm,则需要CT和MRI两项影像学检查都显示肝脏占位具有上述肝癌的特征,方可诊断HCC,以加强诊断的特异性。 (3)血清AFP≥400μg/L持续1个月或≥200μg/L持续2个月,并能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AFP升高,包括妊娠、生殖系胚胎源性肿瘤、活动性肝病及继发性肝癌等。 6、临床分期:建议用巴赛罗那(BCLC)分期标准,也可参照中国分期标准。

27原发性肝癌经皮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临床路径

TACE) 原发性肝癌经皮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临床路径 (2016 年版) 一、原发性肝癌经皮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临床路 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原发性肝细胞癌(ICD-10 : C22.001/C22.951 )。 不能手术切除的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可以手术切除,但由于其他原因(如高龄、严重肝硬化等)不能或不愿接受手术的患者。 (二)诊断依据。 1. 临床症状:肝区疼痛、食欲减退、上腹饱胀、消化不良、恶心、呕吐、腹泻、消瘦、乏力、发热。晚期常出现黄疸、出血倾向。远处转移引起的症状及肝外非特异性表现等。患者常有慢性肝病病史。 2. 体征:肝脏肿大、血管杂音、黄疸、门静脉高压征象,浸润、远处转移和合并症引起的体征。 3. 辅助检查:血清AFP等肿瘤标志物;肝脏影像学(腹 部超声检查、MRI、CT),选择性肝动脉造影、PET-CT、骨 扫描

4.病理学诊断明确:术后病理、经皮肝穿刺活检或淋巴结穿刺活检。 5.HCC的临床诊断:建议尽可能取得病理诊断。对于无法获得病理学诊断的肝细胞癌,2011年中国《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建议如下,1+2a两项或者1+2b+3三项时,可确定HCC 的临床诊断。 (1)具有肝硬化以及HBV和(或)HCV感染的证据。 (2)典型的HCC影像学特征:同期多排CT扫描和(或)动态对比增强MRI检查显示肝脏占位在动脉期快速不均质血管强化,而静脉期或延迟期快速洗脱。 (2a)如果肝脏占位直径2cm,CT和MRI两项影像学检查中有一项显示肝脏占位具有上述肝癌的特征,即可诊断HCC。 (2b)如果肝脏占位直径在1-2cm,则需要CT和MRI两项影像学检查都显示肝脏占位具有上述肝癌的特征,方可诊断HCC,以加强诊断的特异性。 (3)血清AFP≥400μg/L 持续1个月或≥200μg/L 持续2 个月,并能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AFP升高,包括妊娠、生殖 系胚胎源性肿瘤、活动性肝病及继发性肝癌等。 6、临床分期:建议用巴赛罗那(BCLC)分期标准,也 可参照中国分期标准 (三)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为原发性肝细胞癌。 2. 需行经皮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但无TACE禁忌的患者。 3. 肝功能分级(Child-Pugh )A 或B级。 4. 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