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怀古_古诗大全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怀古_古诗大全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怀古_古诗大全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怀古_古诗大全

精心整理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怀古_古诗大全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注释

1.《南乡子》:词牌名。京口:江苏镇江市。北固亭:在镇江市区东北长江边的北固山上,又名北顾亭。

2. 3. 4. 5. 6. 7. 8.赏析

能够看到,映入眼帘的只有北固楼周遭一片美好的风光了!弦外之音是中原已非我有了!开篇这突如其来的呵天一问,惊天地,泣鬼神。接下来再自问自答一句:“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世人们可知道,千年来在这块土地上经历了多少朝代的兴亡更替?这一问一答纵观千古成败,意味深长,回味无穷。然而,“不尽长江滚滚流!”往事悠悠,英雄往矣,只有这无尽的江水依旧滚滚东流。

精心整理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三国时代的孙权年纪轻轻就统率千军万马,雄据东南一隅,奋发自强,战斗不息,何等英雄气概!接下来,辛弃疾为了把这层意思进一步发挥,不惜以夸张之笔极力渲染孙权不可一世的英姿。他异乎寻常地第三次发问,以提请人们注意:“天下英雄谁敌手?”若问天下英雄谁配称他的敌手呢?作者又自答曰:“曹刘”,说天下英雄只有曹操、刘备才堪与孙权争胜。“生子当如孙

---来源网络,仅供分享学习2/2

中秋节的古诗大全

中秋节的古诗大全 国人对于中秋节都是非常的不陌生的一个节日。你知道中秋节的古诗吗?下面小编精心整理了中秋节的古诗的相关资料,希望可以帮到你! 中秋节的古诗1:《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尘中见月心亦闲,况是清秋仙府间。 凝光悠悠寒露坠,此时立在最高山。 碧虚无云风不起,山上长松山下水。 群动悠然一顾中,天高地平千万里。 少君引我升玉坛,礼空遥请真仙官。 云拼欲下星斗动,天乐一声肌骨寒。 金霞昕昕渐东上,轮欹影促犹频望。 绝景良时难再并,他年此日应惆怅。 赏析 这首诗共十六句,每四句一韵,每一韵又是一个自然段落。第一段写桃源玩月,有月之景,有玩之情;第二段写八月十五夜色,以月光朗照下的天地山水反衬中秋之月;第三段浪漫畅想,写欲仙之感,由景及情,生发自然;最后一段从畅想中曳回,写日出月落,更就绝景良时抒发情感,略出桃源别后,难再重游一意。全诗景物随时而变,情调随景而移,有起伏迭宕之感。

这首诗表面上可以归入游仙诗,把中秋之夜写得如梦如幻。尤其凝光悠悠寒露坠,此时立在最高山一句已经成为中秋时节人们常用的佳句。至于其他欣赏者怎么理解,可以说百人百解。有联系刘禹锡仕宦失意,解释后半部分是以仙宫比喻朝廷,盼望早日回归;也有把前半部分解释为用寒露坠代指人生祸福无常,说这是刘禹锡对人生的感慨之作。也许这种种理解,正好体现了诗豪作品多彩的艺术魅力。 中秋节的古诗2:《倪庄中秋》强饭日逾瘦,狭衣秋已寒。 儿童漫相忆,行路岂知难。 露气入茅屋,溪声喧石滩。 山中夜来月,到晓不曾看。 赏析 不想吃饭身体日渐消瘦,穿着平破烂的衣服,秋天的寒意不知不觉中到来,不知不觉中慢慢的回忆童年。那时候怎么知道人生的艰难,早上的露气飘进茅屋,在沙滩边能听到溪水的声音。每每到了晚上月亮(山中)就出来了,到了黎明也从没有看过一眼。 中秋节的古诗3:《秋宵月下有怀》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 惊鹊栖未定,飞萤卷帘入。 庭槐寒影疏,邻杵夜声急。 佳期旷何许!望望空伫立。 赏析 月光将中庭的地照得象铺上了一层薄霜,树上的寒鸦寂寞地站在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五个典故的详细介绍和出处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五个典故的详细介绍和出处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①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②,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③。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④。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⑤。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⑥。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二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注释] ①京口:古城名,三国孙权曾在此建都,后迁建业于此置京口镇,故址在今江苏镇江市。北固亭:一名北固楼,在镇江城北 的北固山上,下临长江。南朝梁武帝时曾改名为北顾亭。 ②孙仲谋:孙权,字仲谋,三国时吴国的君主,这两句是说:千百年来江山依旧,却无外寻找像孙权那样的英雄人物了。 ③舞榭歌台:歌舞的楼台。榭:高台上的建筑物。风流:这里指英雄的业绩?这两句是说,当年的繁华盛况和英雄业绩都 随着时光的流逝,在风吹雨打中消失了。 ④寻常巷陌:普通街巷。寄奴:南朝宋武帝刘裕的小名,他生长在京口农家,后做了东晋的将领,出兵北伐,先后灭南燕、 后燕、后秦,一度收复洛阳,长安等地,官至相国,封守王,后推翻东晋,自立为帝。这三句是说刘裕的住过的地方,现在已成了斜阳草树中的普通街巷。 ⑤想当年三句:赞扬了刘裕亲北伐中原的气慨和成就。 ⑥元嘉:刘裕的儿子,宋文帝刘义隆的年号(242—253)。草草:指刘义隆北伐准备不足,草率出兵。封:古代在山上筑坛 祭天的仪式。这里指“封山”。狼居胥:山名,一名“狼山”,在今内蒙古自,洽区西北郊。汉代霍去病追击匈奴至狼居胥,封山而还,后来就把“封狼居胥”作为开拓疆土,建立战功的代称。赢得:剩得,落得。仓皇北顾,在仓皇败退牛,回头北望追兵,宋文帝有“北顾涕交流”诗句记此次失败,本想建立战功,结果却落得个大败而还,北顾追兵,仓惶失措。 ⑦四十三年:此词写于开禧元年(1205)作者出守京口时,上距词人绍兴三十二年(1162)南归,已四十三年。扬州路:指 今江苏扬州一带。这三句是说:四十三年后的今天,登亭遥望扬州一带,当年抗金烽火,记忆犹新。 ⑧可堪:犹“岂堪”、“那堪”,即怎能忍受得了。堪,忍受。佛狸祠: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率兵追击王玄谟,驻军长江北岸瓜步山(在今江苏六合东南)在山上修建一座行宫,后称佛狸祠白佛狸即拓跋焘的小名。神鸦:飞来吃祭品的乌鸦。社鼓:社日祭神的鼓乐声,旧俗立春后第五个戊日为春社;立秋后第五个戊日为秋社,这三句是说,人们忘记了过去的历史,竟在佛狸祠下迎神赛社,一片太平景象,真有不堪回首之感。 ⑨廉颇:战国时赵国木将,善用兵,晚年被人陷害而出奔魏国,后秦攻赵,赵王想再

关于中秋节的古诗

关于中秋节的古诗 1、《月下独酌》 唐·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2、《静夜思》 唐·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3、《望月怀远》 唐·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4、《月夜忆舍弟》 唐·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5、《秋宵月下有怀》 唐·孟浩然 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 惊鹊栖未定,飞萤卷帘入。 6、《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唐·白居易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7、《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8、《中秋月》 宋·晏殊 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 9、《中秋见月和子由》 宋·轼

明月易低人易散,归来呼酒更重看。 堂前月色愈清好,咽咽寒螀鸣露草。 卷帘推户寂无人,窗下咿哑唯楚老。 南都从事莫羞贫,对月题诗有几人。 10、《水调歌头》 宋·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惟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 11、《满江红·中秋寄远》 宋·辛弃疾 快上西楼,怕天放、浮云遮月。 但唤取、玉纤横笛,一声吹裂。 谁做冰壶浮世界,最怜玉斧修时节。 问嫦娥、孤冷有愁无,应华发。 玉液满,琼杯滑。 长袖起,清歌咽。

京口北固亭怀古

(一)、导入(3分钟)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下面我们来齐背一遍。 赤壁的惊涛骇浪引起了苏轼的无限遐想,他怀念古人,但是与雄姿英发、年轻有为的周瑜相比,华发早生、壮志难酬的东坡自然会生发无限的感慨。同是豪放派词人,一生致力于抗金,收复中原,但不被统治者重用的辛弃疾登上京口北固亭,又会借古人抒发何种感想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赏析辛弃疾的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板书)。 常言说书读百遍,其意自见,“诵读”也是赏析诗词常用的一种方法。请同学们齐读一遍。(二)、诵读感知,体味风格:(6分钟) 1、学生齐声读一遍。 2、根据学读的情况发现问题当时进行纠正。可能存在的错误: (1)、佛(bì误读为fú)狸祠下。 (2)、封/狼居胥,误读为“封狼/居胥”。狼居胥是山名,封是动词,封山,是在山上筑土为坛以祭山神,纪念胜利。 3、教师范读一遍。 4、学生再读一遍,体味豪放风格并思考这首词的最大特点是什么。(用典很多)(三)、找典故。(8分钟) 1、作者为什么要用这么多的典故呢? 我们来看标题:《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永遇乐”是词牌名,“京口北固亭怀古”才是题目,大家知道,词往往用它开头的第一句话作题目,单独命题的很少,如这一课中的《声声慢》《扬州慢》《雨霖铃》等,而只要单独命题了,它的主旨就很明确了。看题目《京口北固亭怀古》,作者在什么地点做些什么?京口北固亭,怀古 (板书:怀古) 2、学生再默读一遍。结合课后注释,看作者都怀想了哪些古(典故)? 为了引导学生更好地寻找典故,我并没有笼统地提问“词中引用了哪几个典故”,而是把它细化成以下几个小问题,由浅入深地一步一步引导学生思考。 ○1、有几个典故? ○2、在文中分别是哪一句话? ○3、它们分别与谁有关? ○4、请分别用一句简练而完整的话来概括这些典故! 3、老师再做总结。本词中共用了五个典故,它们分别是: 明确:○1 英雄无觅孙仲谋处(孙权) (孙权击败曹操,建太平伟业) ○2寄奴曾住(刘裕)(刘裕北伐收中原,气势如虎) ○3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刘义隆)(刘义隆北伐,因草率而败北) ○4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拓拔焘)(拓拔焘击败宋文帝) ○5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廉颇)(廉颇虽老仍不忘国) (四)分析典故作用,得出作者的观点立场及文章主旨。(18分钟) 在对辛弃疾这个人进行评价的时候,都说辛弃疾的作品典故用的特多,影响了我们的阅读与理解,其实啊,他把历史故事放在自己的作品中,是要借以表现自己的愿望或感情的。在这首词中他用了这么多的典故,分别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与立场呢?

关于中秋节的诗句,关于中秋节的古诗,描写中秋节的诗句

关于中秋节的诗句,关于中秋节的古诗,描写中秋节的诗句 关于中秋节的诗句,关于中秋节的古诗,描写中秋节的诗句 1.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____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2.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____李商隐《嫦娥》 3.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____苏轼《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 4.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____苏轼《阳关曲/中秋月》 5.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____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6.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____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7.离别一何久,七度过中秋。____苏辙《水调歌头徐州中秋》 8.忆对中秋丹桂丛。花在杯中。月在杯中。____辛弃疾《一剪梅中秋元月》 9.好时节,愿得年年,常见中秋月。____徐有贞《中秋月中秋月》 10.云山行处合,风雨兴中秋。____高适《送魏八》 11.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____辛弃疾《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12.绝景良时难再并,他年此日应惆怅。____刘禹锡《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 13.况屈指中秋,十分好月,不照人圆。____辛弃疾《木兰花慢滁州送范倅》

14.一月可曾闲几日,百年难得闰中秋。____慧霖《闰中秋玩月》 15.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____皮日休《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16.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____杜甫《八月十五夜月二首》 17.柳下系舟犹未稳,能几日、又中秋。____刘过《唐多令芦叶满汀洲》 18.万里婵娟,几许雾屏云幔。____吴文英《玉漏迟瓜泾度中秋夕赋》 19.细数十年事,十处过中秋。____范成大《水调歌头细数十年事》 20.是天外空汗漫,但长风、浩浩送中秋。____辛弃疾《木兰花慢中秋饮酒将旦客谓前人诗词有赋待月无送月者因用天问体赋》 21.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____晏殊《中秋月》 22.想子胥今夜见嫦娥,沉冤雪。____史达祖《满江红中秋夜潮》 23.素娥无赖,西去曾不为人留。____苏辙《水调歌头徐州中秋》 24.阴晴圆缺都休说,且喜人间好时节。____徐有贞《中秋月中秋月》 25.每圆处即良宵,甚此夕偏饶,对歌临怨。____吴文英《玉漏迟瓜泾度中秋夕赋》 26.寄言俦侣,莫负广寒沈醉。____文征明《念奴娇中秋对月》 27.斟酌姮娥,九秋宫殿冷。____史达祖《齐天乐中秋宿真定驿》 28.中秋月。月到中秋偏皎洁。____徐有贞《中秋月中秋月》

京口北固亭怀古

京口北固亭怀古 永遇乐 教学重点:用典和借古讽今 一、导入新课 二、解题 简介作者与写作背景 三、结合注释朗读,弄清大意 四、具体分析 1、辛弃疾在文学史上被评论家讥之以“掉书袋”,原因是他的词作好用典故。思考:上阙和下阙分别用了哪些典故? 明确:孙仲谋(孙权) 上阙< 寄奴(刘裕) 元嘉草草(刘义隆) 下阙<佛狸祠(拓跋焘) 廉颇 2、分析上阙 a、上阕写孙权刘裕两个人,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 明确:都是能够建立功业的英雄人物,而且他们的事业都是在京口起步的。 b、词人写这两位英雄人物寄托了什么情怀?

明确:表达自己力主抗金和决心恢复中原的宏大抱负,同时借古代帝王来讽刺南宋统治者屈辱求和的无耻行径。 c、写孙权和刘裕一略一详,为什么? 明确:写出刘裕出身贫贱,却能建功立业,更表现了“事在人为”的道理,更表现词人对英雄的仰慕。在当时韩侘胄急于北伐的现实中,辛弃疾对刘裕的歌颂不仅是向往他的英雄业绩,还含有“如果碰到刘裕这样的国君,他的正确战略意图就能被采用”的意思。 3、分析下阙 a、“元嘉草草” ①口述宋文帝北伐的经过,明确北伐失败的原因。 ②辛弃疾引用宋文帝北伐惨败的故事目的是什么? 明确:借古讽今──委婉劝阻韩侂胄:借鉴历史,伐金必须做好准备,不能草率从事。 b、“佛狸祠” ①诗人写佛狸祠下的迎伸赛会的一幕景象,是什么心情? 明确:作者的心情是沉重的,表达了自己的隐忧:如今江北各地沦陷已久,不迅速谋求恢复,百姓就安于异族统治,忘记了自己是宋室臣民。表达对南宋政权不图恢复中原的不满。 ②除了用典,还运用什么写法强化这种感情? 明确:今昔对比:烽火扬州路──神鸦社鼓,此情此景让人不堪回首。 c、“廉颇”

中秋节经典诗句

中秋节经典诗句 中秋节经典诗句1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高卧南斋时,开帷月初吐。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山中夜来月,到晓不曾看。 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沈。 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还许分明吟皓魄,肯教幽暗取丹枝。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尘中见月心亦闲,况是清秋仙府间。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中秋节经典诗句2 饼外情深义重,饼内目的重重。迎来

送往惧无踪,徒留一帘幽梦! 不知天上宫阙,月饼卖几钱? 床前明月光,有饼没包装。 床前明月光,月饼收一筐。 何物能摆阔?月饼最出色! 举头望明月。低头闻饼香! 离岗蓑笠翁,独过中秋节。 明月几时有,举饼问青天。 品饼蓑笠翁,独过中秋节。 悄悄的我收了,正如你悄悄的送,我挥一挥衣袖,来年你还送不送! 入厨光夺霜,蒸釜气流液。揉搓细面尘,点缀胭脂迹。 中秋夜乃造太饼一枚,众共食之,谓之八月求团圆。 描写山水花草的`诗句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中秋节经典诗句3 1、静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十五夜望月 王建中 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3、中秋登楼望月 目穷淮海满如银,万道虹光育蚌珍。 天上若无修月户,桂枝撑损向西轮。 4、月夜 刘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34《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阅读练习与答案

34《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1.“何处望神州”中的“神州”指什么地方?(“中原地区”或“中原”或“中原大地“或”中国“) 2.作者说孙权是英雄的依据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概述。 (年纪轻轻就做了上万士兵的统帅,不满足占有东南一方,敢于和盛大的曹操、刘备抗衡,连一代之雄的曹操也赞叹、佩服他。) 3.作者赞颂孙权的用意是什么? 答:①借古讽今,抒发作者对宋统治者苟且偷安、不求收复失地的投降路线的愤懑之情;②希望能有像孙权那样有才略的人来领导抗金斗争,统一祖国(或:含蓄地表达了作者渴望收复中原,统一祖国的愿望)。 4.赏板本词上、下片各使用了什么手法,若有表达效果。 答:上片即景抒情,登高望远,千古兴亡之事已经逝去,唯有滚滚长江,不舍昼夜,短暂和永恒形成对比;下片用典,表现了作者怀古伤今的感慨。 5.赏析本词中“生子当如孙仲谋”一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从千古兴亡的故事中,举出与京口有关的曹操、刘备,特别是标榜了孙权的英雄形象,期盼当今能够出现孙权式的英雄统率千军万马抵抗侵略,光复神州。 6.“年少万兜鍪”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运用了借代的手法,用“兜鍪”代指士兵。“兜鍪”,古代作战时戴的头盔,此处用“兜鍪”代指士兵,这样写非常形象,带着头盔的士兵,整装待发,英勇作战,年少的孙权统帅着这些士兵,更显其英姿飒爽,勇猛无敌,智勇双全。 7.这首词最大的特点是以问句的形式来抒怀。结合全词对该特点做简要分析。 答:开头两句“何处望神州”,以问开头,将那种国土尽失而不能收复的悲痛心情表现出来;“千古兴亡多少事”,历史沧桑变化,兴亡更替,此乃人力无法挽回;“天下英雄谁敌手”,将孙权与曹操刘备并称,说明只要励精图治,定能治理好国家。通过这些问句,抒发了自己对朝廷的不满,借古讽今,表达了自己的爱国之情。 8.“不尽长江滚滚流”借用杜甫《登高》诗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9.表达该诗主旨的诗句是: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10.从全篇来看,诗人是运用何种方式来述志抒怀的?(“三问三答”,或“活用典故”,或“借古讽今”。) 11.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对南宋统治者在金兵的侵略面前不敢抵抗和昏庸无能的讽刺,及强烈的爱国、卫国的思想感情。 12.这首词融经铸史、驱遣自如,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地。试举一例加以说明。 示例:譬如:“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作者借用三国枭雄曹操对刘备称赞孙权的故事,慨叹当今南宋无大智大勇之人执掌乾坤,反衬当权文武之辈的庸碌无能,怯懦苟安,显得十分贴切自然。 13.本词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答:塑造了一个统帅千军万马,雄踞东南一方,奋发自强,战斗不息的英雄孙权形象。或塑造了一个年少有为,具有非凡胆识,盖世武功的不断征战的英雄孙权形象。 14.词人借这一人物形象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词人热情歌颂孙权的不畏强敌,坚决抵抗,正是反衬当朝文武的庸碌无能,怯懦苟安。 15.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A )

京口北固亭怀古公开课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学案例 一、学情分析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选自中职语文教材第二册,适合高一学生学习。高一学生阅读、思考和赏析诗词的能力已经达到一个较高的层次,所以可以较少地进行字词疏通,更多地对文本进行深入解读,训练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也可适当进行课外延伸,提高学生比较阅读能力。当然,我们中等职业学校高一学生在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学习习惯等方面相对比较薄弱,而且个体差异明显,有些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达到同龄人相当水平,但部分学生的能力却还停留在初中甚至小学水平,这一差异性也存在于古诗词赏析方面。所以在授课时我们要认真考虑这些因素,多站在学生的角度设计问题,分析词作。 二、文本分析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是辛弃疾的名篇。词作意象丰富,用典较多,需要与历史人物、历史事件联系起来分析,同时要分析词作借古讽今,劝谏当政者勿重蹈前人覆辙的含义。辛弃疾在词中表达的感情是比较丰富而复杂的,老师要引导学生深入体味作者借古事抒发出的抗金救国,收复中原的热切愿望及愿望不能实现的苦闷心情,以及对统治者屈辱求和,用人不当的愤概。在授课时,可以把本词与《念奴娇?赤壁怀古》进行比较赏析,分析异同点。 三、教学目标: 1.理解本词运用典故,借古喻今的写作特点。 2.感受辛弃疾抗敌救国的雄图壮志和为国效劳的爱国热情。 教学重点:理解本词运用典故,借古喻今的写作特点。 教学难点:感受辛弃疾抗敌救国的雄图壮志和为国效劳的爱国热情。 课时:两课时 四、授课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登高望远,缅怀古人,追慕先贤,感慨个人身世和遭遇,是古诗词常用手法。大家分析以下几位诗人抒发了什么情感?(学生回答)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鹤楼》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泣下。——陈子

(完整版)有关于中秋节的古诗

有关于中秋节的古诗 《静夜思》【唐】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月下独酌》【唐】李白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八月十五夜月》【唐】杜甫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月夜忆舍弟》【唐】杜甫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唐】白居易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望月怀远》【唐】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秋宵月下有怀》【唐】孟浩然) 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惊鹊栖未定,飞萤卷帘入庭槐寒影疏,邻杵夜声急。佳期旷 何许!望望空伫立 《十五夜望月》【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八月十五夜玩月》【唐】刘禹锡 天将今夜月,一遍洗寰瀛。暑退九霄净,秋澄万景清。 星辰让光彩,风露发晶英。能变人间世,攸然是玉京。 《嫦娥》【唐】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霜月》【唐】李商隐 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高水接天。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中秋待月》【唐】陆龟蒙 转缺霜输上转迟,好风偏似送佳期。帘斜树隔情无限,烛暗香残坐不辞。 最爱笙调闻北里,渐看星潆失南箕。何人为校清凉力,欲减初圆及午时。 《月夜》【唐】刘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唐】皮日休 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中秋月》【宋】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中秋登楼望月》【宋】米芾 目穷淮海满如银,万道虹光育蚌珍。天上若无修月户,桂枝撑损向西轮。 月下独酌(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夜静思(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月夜(刘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嫦娥(李商隐)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习题及答案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习题及答案【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 班级:姓名: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 【原词】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译文】什么地方可以看见中原呢?在北固楼上,满眼都是美好的风光。从古到今,有多少国家兴亡大事呢?不知道。往事连绵不断,如同没有尽头的长江水滚滚地奔流不息。当年孙权在青年时代,做了三军统帅。他能占据东南,坚持抗战,没有向敌人低头和屈服过。天下英雄谁是孙权的敌手呢?只有曹操和刘备而已。“要是能有个孙权那样的儿子就好了。 【习题】 1、下列对辛弃疾的《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怀古诗。作者通过对英雄人物的歌颂,讽刺了南宋统治者在金兵的侵略面前不敢抵抗,昏庸无能。 B.“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这两句词,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可谓“惊天地,泣鬼神”,弦外之音是中原已非我所有了。 C.“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是说三国时代的孙权年纪轻轻就统率千军万马,雄踞东南一隅,英武了得。 D.“生子当如孙仲谋”一句本是曹操的语言,现在由辛弃疾口中说出,代表了人民要求奋发图强的呼声。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南乡子是词牌名,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是词的题目。 B.诗歌的上阕化用了杜甫《登高》中“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诗句,用得不落痕迹,贴切自然。 C.本词下阕落笔眼前引遐思,令词人慕古伤今,忧患惆怅。

D.“生子当如孙仲谋”,此处赞叹孙权的雄才大略,实际上暗指类似东吴占据了江南半壁江山的南宋,没有出一个像孙权那样有雄才大略的英雄人物。 3、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南乡子”词牌名,“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是题目,这首词怀念的是三国时期的刘备、孙权和曹操。 B.“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两句的意思是说中原土地已非我有寓有“故国之思”。 C.上片对景抒怀,抒发“兴亡”之叹。下片歌颂孙权的英雄业绩,含蓄的讽刺最高统治集团的昏庸、无能,表达自己收复中原,统一中国的强烈愿望。 D.这是一首登临怀古的词作,善于用典,自然贴切,不露痕迹。 4、对“生子当如孙仲谋”这一句的深刻含意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赞扬孙仲谋这样的英雄人物。 B.对敌人的轻蔑。 C.作者希望自己的后辈成材。 D.感慨当时的统治者无能。 5、赏析本词中“生子当如孙仲谋”一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6.“年少万兜鍪”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7.这首词最大的特点是以问句的形式来抒怀。结合全词对该特点做简要分析。【答案】

中秋佳节的古诗词名句

[标签:标题] 篇一:关于中秋节的诗词名句 1、李白的静夜思 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解析:诗的前两句,是写诗人在作客他乡的特定环境中一刹那间所产生的错觉。一个独处 他乡的人,白天奔波忙碌,倒还能冲淡离愁,然而一到夜深人静的时候,心头就难免泛起阵 阵思念故乡的波澜。何况是在月明之夜,更何况是月色如霜的秋夜。诗的后两句,则是通过动作神态的刻画,深化思乡之情。 2、张九龄的《望月怀远》 望月怀远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解析:此诗乃望月怀思的名篇,写景抒情并举,情景交融。诗人望见明月,立刻想到远在 天边的亲人,此时此刻正与我同望。有怀远之情的人,难免终夜相思,彻夜不眠。身居室内,灭烛望月,清光满屋,更觉可爱;披衣出户,露水沾润,月华如练,益加陶醉。如此境地, 忽然想到月光虽美却不能采撷以赠远方亲人,倒不如回到室内,寻个美梦,或可期得欢娱的约会。 3、苏轼的《水调歌头》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以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解析:此词是中秋望月怀人之作,表达了对胞弟苏辙的无限怀念。词人运用形象描绘手法,勾勒出一种皓月当空、美人千里、孤高旷远的境界氛围,反衬自己遣世独立的意绪和往昔的 神话传说融合一处,在月的阴晴圆缺当中,渗进浓厚的哲学意味,可以说是一首将自然和社 会高度契合的感喟作品。 4、李白的《月下独酌》 月下独酌-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解析:诗篇描写月下独酌情景。月下独酌,本是寂寞的,但诗人却运用丰富的想像,把月

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诗词鉴赏

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诗词鉴赏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宋代: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 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 如孙仲谋。 译文 什么地方能够看见中原呢?在北固楼上,满眼都是美好的风光。 从古到今,有多少国家兴亡大事呢?不知道。往事连绵持续,如同没 有尽头的长江水滚滚地奔流不息。 当年孙权在青年时代,做了三军统帅。他能占据东南,坚持抗战,没有向敌人低头和屈服过。天下英雄谁是孙权的敌手呢?只有曹操和 刘备而已。这样也就难怪曹操说:“要是能有个孙权那样的儿子就好了!” 注释 南乡子:词牌名。 京口:今江苏省镇江市。北固亭:在今镇江市北固山上,下临长江,三面环水。 望:眺望。神州:这里指中原地区。 北固楼:即北固亭。 兴亡:指国家兴衰,朝代更替。

悠悠:形容漫长、久远。 年少:年轻。指孙权十九岁继父兄之业统治江东。兜鍪 (dōumóu):指千军万马。原指古代作战时兵士所带的头盔,这里代 指士兵。 坐断:坐镇,占据,割据。东南:指吴国在三国时地处东南方。休:停止。 敌手:水平相当的对手。 曹刘:指曹操与刘备。 生子当如孙仲谋:曹操率领大军南下,见孙权的军队雄壮威武, 喟不过叹:“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 创作背景 辛弃疾在公元1203年(宋宁宗嘉泰三年)六月末被起用为绍兴 知府兼浙东安抚使后不久,即第二年阳春三月,改派到镇江去做知府。镇江,在历曾是英雄用武和建功立业之地。每当他登临京口(即镇江)北固亭时,触景生情,不胜感慨系之。这首词就是在这个背景下写成的。 鉴赏 收回遥望的视线,看这北固楼近处的风物:“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永遇 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不禁引起了词人千古兴亡之感。所以,词 人接下来再问一句:“千古兴亡多少事?”这句问语纵观千古成败, 意味深长,回味无穷。不过,往事悠悠,英雄往矣,只有这无尽的江 水依旧滚滚东流。“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悠悠”者,兼指时 间之漫长久远,和词人思绪之无穷也。 “不尽长江滚滚流”,借用杜甫《登高》诗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词人胸中倒来倒去的不尽愁思和感慨,犹如

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 高一语文组刘永荣 课题:《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教学三维目标: 1、诵读全词,引导学生在朗读中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2、理解《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运用典故,借古喻今的写作特点。 3、体会辛弃疾抗敌救国的雄图壮志和为国效劳的爱国热情。 教学重难点: 1、了解全词中引用的各种典故以及用典的意思; 2、把握作者的爱国热情和壮志难酬的愤懑。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方法: 梳理探究法、诵读法 学法指导: 反复诵读诗词、紧扣高考要求、讲练结合 教具使用: 多媒体课件 学习过程: 一课时 一、古诗鉴赏方法导入: 1、从题目入手 2、从作者入手---“知人论世” 3、从内容入手,明字意,明典故 4、分析表现手法 二、解题,介绍作者,了解背景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1、首先我们从题目入手: 永遇乐:词牌;京口北固亭:登临地点;怀古:词的内容。怀古,所写内容。怀古,大多是通过今昔对比,以古讽今。 2、第二步了解作者与背景: 为了更好地理解这首词,我们有必要从作者入手---“知人论世”,了解一下作者的情况。 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居士,山东历城人。南宋爱国词人。一生主张抗金,渴望恢复中原。在词人中,他是个英雄。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著有词集《稼轩长短句》。 3、了解背景: 写这首词的时候辛弃疾已经六十六岁了,辛弃疾从42岁到60岁一直过着“隐居”的生活,得不到朝廷的重用。这期间,1203年再次被当时执掌大权的韩侂胄起用,任浙江东路安抚史,翌年改任镇江知府。1204年韩侂胄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草草北伐。而镇江濒临抗战前线,是北伐的重要基地。辛弃疾到任后,做

中秋节诗词精选

1、三五明月满,四五蟾兔缺。蟾兔:月亮。《古诗十九首?孟冬寒气至》 2.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孟浩然:《宿建德江》) 3.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瞑》) 4.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卢纶:《塞下曲》) 5.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 6.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李白:《古朗月行》) 7.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王维:《竹里馆》) 8.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 9.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10.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王昌龄:《出塞》) 咏月名句积累: 1、三五明月满,四五蟾兔缺。蟾兔:月亮。《古诗十九首?孟冬寒气至》 2、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三国魏?曹植《怨歌行》 3、月皎疑非夜,林疏似更秋南朝梁?庚肩吾《奉和春夜应令》 4、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唐?陈子昂《春夜别友人》 5、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唐?张九龄《望月怀远》 6、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唐?张九龄《望月怀远》 7、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唐?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8、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唐?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9、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唐?王维《鸟鸣涧》 10、白云千里万里,明月前溪后溪唐?刘长卿《苕溪酬梁耿别后见寄》 11、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唐?李白《关山月》 12、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李白《月下独酌》 13、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李白《关山月》 14、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15、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张九龄《望月怀远》 16、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17、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惊鹊栖未定,飞萤卷帘入。--孟浩然《秋宵月下有怀》 18、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19、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十五夜望月》

京口北固亭怀古知识清单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文言基础知识清单一、给加点字注音。 舞榭.()巷.()陌可堪.()回首 佛狸祠 ...()()()狼居胥.()元嘉.() 二、通假字 1、(廉颇)被.甲上马: 2、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矣: 三、指出下列句中的词类活用现象并解释: 1、赢得仓皇北顾 2、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四、指出下列句子各属于哪种文言句式: 1、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2、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3、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望中犹记, 五、一词多义 顾: 1、赢得仓皇北顾 2、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3、顾野有麦场 4、人之立志,故不如蜀鄙之僧哉 望: 1、四十三年,望中犹记 2、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 3、在丙寅三月之望 堪: 1、可堪回首 2、可那堪,冷落清秋节 五、古今异义 千古风流 ..人物 六、实词 1、舞榭.歌台 2、寻常巷陌 ....

3、一片神鸦社鼓 ....: 4、英雄无觅.: 5、风流 ..总被雨打风吹去: 6、金戈铁马 ....: 7、元嘉草草 ..: 8、赢得 ..仓皇北顾: 9、可堪.回首: 七、文学常识 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南宋爱国词人,政治家、军事家,豪放词派的代表,与苏轼合称“苏辛”,著有《稼轩长短句》 八、典故 孙权:他曾经在京口建立吴都,并曾打败来自北方的曹操的军队,保卫了家园。 刘裕:刘裕的祖先由北方移居京口,刘裕曾经在这里起事,最后建立政权。为了恢复中原,他几次大举北伐。 刘义隆:在元嘉二十七年,草率出师北伐,想要建立像古人封狼居胥山那样的功绩,结果落得北望敌军而仓皇失措。 佛狸:后魏太武帝拓跋焘的小名。他击败宋文宗,率军追到瓜步山上,在山上建立行宫,即后来的佛狸祠。 廉颇:《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廉颇免职后,跑到魏国。赵王想再用他,派人去看他的身体情况,“廉颇之仇郭开多与使者金,令毁之。赵使者既见廉颇,廉颇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被(披)甲上马,以示尚可用。赵使者还报王曰:…廉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屎)矣。?赵王以为老,遂不召。” 九、词人及作品赏析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 出生时,山东已为金兵所占。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任职期间,采取积极措施,招集流亡,训练军队,奖励耕战,打击贪污豪强,注意安定民生。一生坚决主张抗金。在《美芹十论》、《九议》等奏疏中,具体分析当时的政治军事形势,对夸大金兵力量、鼓吹妥协投降的谬论,作了有力的驳斥;要求加强作战准备,鼓励士气,以恢复中原。他所提出的抗金建议,均未被采纳,并遭到主和派的打击,曾长期落职闲居江西上饶、铅山一带。晚年韩胄当政,一度起用,不久病卒。

关于中秋节的古诗大全

关于中秋节的古诗大全 关于中秋节的古诗大全篇一 桂枝香·吹箫人去 宋代:刘辰翁 吹箫人去。但桂影徘徊,荒杯承露。东望鞭芙缥缈,寒光如注。去年夜半横江梦,倚危樯,参差曾赋。茫茫角动,回舟尽兴,未惊鸥鹭。 情知道、明年何处。漫待客黄楼,尘波前度。二十四桥,颇有杜书记否。二三字者今如此,看使君、角巾东路。人间俯仰,悲欢何限,团圆如故。 中秋节,写人,感伤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吹箫的人已经走了,但桂花树的影子徘徊着。收成不好的年岁承接着甘露,向东望去缥缈的荷花池,仿佛注入了寒光。去年在半夜梦见横在江上。依靠着高的桅杆,长短不齐的诗赋。茫茫地搅动着,尽兴返回,没有惊动鸥鹭。 谁知道明年在哪里?慢慢地在等待黄鹤楼的友人,一直漂泊在外度过前半生。二十四桥,还记得杜书记吗?二个字,三个字,字字都是这样,看看刺史,东路的布衣。抬头低头的人间,悲伤怎样受到限制,团圆跟原来一样。

注释 桂枝香:《桂枝香》又名《疏帘淡月》。 桂影,桂花树的影子。 使君:汉代称“刺使”: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汉代以后用作对州郡长官的尊称。 角巾:借指隐士或布衣。 俯仰:低头和抬头,比喻很短的时间。 关于中秋节的古诗大全篇二 满江红·中秋夜潮 宋代:史达祖 万水归阴,故潮信盈虚因月。偏只到、凉秋半破,斗成双绝。有物指磨金镜净,何人拏攫银河决?想子胥今夜见嫦娥,沉冤雪。 光直下,蛟龙穴;声直上,蟾蜍窟。对望中天地,洞然如刷。激气已能驱粉黛,举杯便可吞吴越。待明朝说似与儿曹,心应折! 豪迈,中秋节,写水,月亮,兴衰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滔滔江河归大海,而海水的潮涨潮落,皆与月亮的圆缺有关。偏偏只等到,过了半个秋天的时候,拼成明亮的圆月和壮观的潮水。这时,月亮好像经过什么人把表面重新揩磨以后,越发显得明亮澄圆。江潮到来就像银河被人挖开了一个决口那样,奔腾而下,想起冤死的伍子胥便看看月宫中的嫦娥。 月光普泻,直照海底的蛟龙窟穴。潮声直展蟾蜍藏身的月官。

中秋节赏月诗词大全

中秋节赏月诗词大全中秋节赏月诗词大全 《霜月》——李商隐 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高水接天。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秋宵月下有怀》——孟浩然 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 惊鹊栖未定,飞萤卷帘入。 庭槐寒影疏,邻杵夜声急。 佳期旷何许!望望空伫立。 《中秋月》——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中秋月》——齐已 空碧无云露湿衣,众星光外涌清规。东林莫碍渐高势,四海正看当路时。还许分明吟皓魄,肯教幽暗取丹枝。可怜关夜婵娟影,正对五候残酒卮。《关山月》——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夜思》——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月夜》——刘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嫦娥》——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沈。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月夜忆舍弟》——杜甫 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望月怀远》——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中秋月》——晏殊 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 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 《中秋待月》——陆龟蒙 转缺霜输上转迟,好风偏似送佳期。 帘斜树隔情无限,烛暗香残坐不辞。 最爱笙调闻北里,渐看星潆失南箕。 何人为校清凉力,欲减初圆及午时。 《中秋月》——方干 凉霄烟霭外,三五玉蟾秋。列野星辰正,当空鬼魅愁。泉澄寒魄莹,露滴冷光浮。未折青青桂,吟看不忍休。《中秋夜不见月》——罗隐 阴云薄暮上空虚,此夕清光已破除。 只恐异时开霁后,玉轮依旧养蟾蜍。 《中秋不见月》——罗隐 风帘淅淅漏灯痕,一半秋光此夕分。 天为素娥孀怨苦,并教西北起浮云。 《中秋夜玩月》——唐彦谦 一夜高楼万景奇,碧天无际水无涯。 只留皎月当层汉,并送浮云出四维。 雾静不容玄豹隐,冰生惟恐夏虫疑。 坐来离思忧将晓,争得嫦娥仔细知。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赏析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二、思想内容 这首《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是辛稼轩的代表作品之一。它的思想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写作者抗敌救国的雄图大志;二、写作者对回复国家大业的深谋远虑和为国效劳的赤胆忠心。题为“怀古”,实际是借古喻今,以抒怀抱。 三、创作背景 宋宁宗嘉泰三年,即作者六十四岁时,被起用为绍兴知府兼浙东安抚使。在这之前,他被迫退居江西已有十余年了。此时,金政权已日益衰败。而掌权的宰相韩佑胄希望借此机会立一场伐金大功,以巩固自己的政治地位,于是起用了辛弃疾作为号召北伐的旗帜。第二年,辛弃疾升任镇江知府。他初到镇江,便向宋宁宗和韩佑胄提议全面展开北伐的准备工作,不能莽撞、无目的的草率北伐,并建议将这些工作交给更具经验的一些元老重臣。这其中当然也包括了他自己在内。而以韩佑胄为首的执政派却因此对辛弃疾产生了怀疑,认为他是有意要夺取自己在朝野中的势力,并借口把他调离了镇江,把他挡在了北伐大计的门槛之外。 这首《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便是作于他被迫调离镇江的那一年。 辛在词的上片联系京口,歌颂了孙权和刘裕。除了表现对人物的倾慕之外,还包含了两层意思:第一是借古讽今,指斥屈辱求和的南宋投降集团。孙权不怕强敌,敢同曹操较量;刘裕则进一步渡江收复大江南北,他们不愧为英雄,确实是气吞万里如虎。对照南宋统治集团则不敢与金人决一雌雄,他们畏敌如虎,妥协投降苟且偷安,不要说中原故土未能收复,就是半壁河山也朝不保夕。第二层意思,是怀古抒愤,感慨自己空怀收复故土的壮志,而倍受打击压抑,眼看北伐无望,统一大业难以实现,对照起孙权、刘裕有所建树,虽然,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但他们的英雄气概和宏伟业绩确像千古江山那样,永远长存,而自己只有登临感叹而已。那么词人是否因此而颓废消沉呢?没有,他密切的注视时局,希望能有朝一日为国效力。这里虽没有直接抒写自己的怀抱,但那种想要仿效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去干一番伟大事业的雄心壮志,已隐然透露于字里行间。 下片是借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发表对时事和重大国策的看法。主要是针对当时韩侂胄为了一己浮名和巩固自己的地位,急于事功,在没有做好充分准备的情况下就想贸然兴师北伐的情况而发。词人怀着借古讽今和怀古抒愤去展开描述,先提出了另一个历史人物刘义隆,他是刘裕的第三个儿子。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元嘉是宋文帝的年号。刘义隆好大喜功,却平庸无能,轻听大将王玄谟兴兵北伐的鼓吹,没有做好准备,草率出师,结果大败。这三句的意思是:元嘉八年,刘义隆轻率举兵北伐,妄想追求汉代大将霍去病追击匈奴在狼居胥山筑坛祭天那样的功业,结果吃了败仗,张皇南逃,狼狈不堪。作者在这里只用了十四个字,借用一个典故,就把自己对韩侂胄轻率出兵北伐的认识和意见,准确生动地表现了出来。从孙权、刘裕到宋文帝三个历史人物构成三个层次,孙权坐阵江东,敢于北抗曹操;刘裕进而渡江北伐收复失地;刘义隆有封狼居胥、克敌制胜之意,可惜“元嘉草草”,徒劳无功。词人倾慕孙权、刘裕这样的英雄人物,同时感慨南宋集团中,没有孙权、刘裕这样的人物。另外又用宋文帝的历史教训,告诫南宋统治者,仓促上阵必然导致不可设想的后果,而事实证实了词人的预见。可是韩侂胄并没有听辛弃疾的告诫。辛弃疾深深地为国事担忧,并感叹自己不能为国尽力。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