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推行质量管理小组计划书

推行质量管理小组计划书

推行质量管理小组计划书
推行质量管理小组计划书

推行质量管理(QC)小组计划书

目录

一、质量管理(QC)小组简介

二、推行计划概述

三、推行方案

1.架构说明

2.准备、培训阶段

3.立法阶段

4.宣贯阶段

5.实施阶段

6.监督改进

四、《质量管理(QC)小组程序》 CFLT/QP18-1

第一章、质量管理(QC)小组简介

一、质量圈概念

质管圈QCC的英文全称是Quality Control Circle,起源并风靡于日本企业,1962年由日本石川馨博士首创。中国大陆称为质量

管理小组或QC小组,始于1978。香港、台湾称为质管圈,台湾始于

1966年,香港始于1983年。

在日本,因最初推行时重点在于质量控制,故称为“Quality Control Circle”,即质量控制圈;现在虽然QCC活动范围已不单限

于质量控制,而且包括诸如工作效率、管理水平、采购质量、技术开

发、成本控制、工业安全等问题,但在日本仍沿称QCC。质管圈在日

本、韩国、台湾、香港运用得很好,在东南亚被广泛应用,东南亚、

欧美各地,较普遍的叫法仍是Quality Circles。

所谓质管圈QCC乃是由相同、相近或互补之工作场所的人们自动自发组成数人一圈的小圈体(一般3~7人左右),然后全体合作、集

思广益,按照一定的活动程序,活用质管手法(QC 7大手法),来解

决工作现场、管理、文化等方面所发生的问题及课题。它是一种比较

活泼的质管形式。质管圈给组织内高、中、基层人员提供了发挥自己

才能的舞台,特别是基层人员,质管圈能使他们充分表现自己。质管

圈是目标管理技术、人性管理技术、重点管理技术及问题分析技术的

综合体,它不但可以协助解决部门内的重要问题,更可以做到激励士

气的效果。

质量圈的概念大致分为两个方面,即:

a. 与工人相关联的方面。

b. 与管理责任以及需要管理层执行的方面。

与工人相关联的方面:

1.持续改进、维护产品、服务、工作等的质量。

2.自主管理。

3.利用质量控制概念和技术,即利用基本的统计系统和计划工具等。

4.通过发展基层被雇佣者的能力来实现他们的自我发展,相互发展,达到自我实现。

5.使工作场所更好,充满活力。

6.使他们独立工作,从而增加客户满意度。

7.客户的满意来自于物美价廉、没有缺陷的产品,及时的送货与快速的服务。

8.社会贡献。

与管理层相关联的方面:

1.经理应当自行实施 TQM 或类似的哲学,以便他们能够实现他们对企业的主要责任。

2.获得的这类知识有助于向质量圈行为提供所需的环境。

3.不断地给予恰当的支持与指导。

4.这类情况有助于创造对人性的尊重。

5.同时能够使每个人都参与进去。

6.这类情况对于人力资源发展和工作场所利用非常重要。

二、起源

一九六二年四月,日本财团法人“日本科学技术联盟”发行专供现场人员阅读的质管书籍——《现场与QC》杂志。当时,日本质管

大师石川馨博士(鱼骨图或特性要因图发明者)在该书发行创刊词中

提倡:

“以现场领班为中心,组成一个圈,共同学习质管手法,使现场工作成为质量管制的核心。”这样便开始了日本质管圈QCC活动,当

年五月日本电信电话公社组成一个质管圈,此为日本质管圈之始,也

是世界QCC的开始。不久韩国、台湾也相继开展了这一活动。之后泰

国、中国、香港、马来西亚、新加坡、美国、新西兰、土尔其、澳大

利亚、文莱、菲律宾、印度、意大利、英国、法国、墨西哥、毛里求

斯等七十多个国家和地区了开展了QCC活动。虽然各国采用的叫法有

所不同,如:日本叫QCC,中国叫质量管理小组,新加坡、台湾地区

叫质管圈,香港地区叫质量圈,还有一些国家叫质量改进小组等,但对于开展这一活动的宗旨和课题内容大致是相同的。

三、QC的特性、目标和原则

(一)QC的特性

1. 明显的自主性

2. 明确的目的性

3. 严密的科学性

4. 广泛的全员性

5. 高度的民主性

6. 运作的灵活性

(二)QC的目标

1. 使企业一体,质管和谐

2. 使管理活动由“点”而至“面”

3. 创造尊重人性的组织环境

4. 提升全组织员工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QC的原则

1. 自动自发的原则

2. 自我启发的原则

3. 全员参与的原则

4. 全员发言的原则

5. 相互启发的原则

四、推行QC可产生的效益

1、对个人的效益

1)提升个人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活动必需与同事们合作,可借此学习如何培养并增强人际关系。

3) 意见被重视,可实现个人理想,获得自信心。

4) 获得他人赞赏,增加成就感。

5) 机会接受训练,使自己不断成长、充实。

2、对组织的效益

1)有利于开拓全员参加质量管理的途径,普及全面质量管理(TQM)知识,提高了职工的质量意识。

2)有利于加速企业现代化管理进程,使公司质量文化的核心价值得到有效传递。

3)加强沟通与协调,培养干部领导统御才能。有利于造就人才与企业整体素质。

4)有利于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增强企业形象。

第二章、推行计划概述

推行质量管理(QC)小组按以下五个过程:

准备、培训阶段立法阶段宣贯阶段实施阶段监督改进

以下是推行QC的典型步骤,可以看出,这些步骤中完整地包含了上述五个过程:

1. 组建QC 筹划委员会;

2. 企业原有质量体系识别、诊断;

3.从各职能部门挑选人员进行特别深度的培训计划;

4. 培训后,在高级管理层中形成质量改进小组,解决主要的组织机构问题;

5. 制定QC程序;

6. 通过各职能部门配合,由技术质量部对所有工人进行质量概念的意识培

训;

7. 小范围试运行,收集资料改进QC程序。

8.大面积宣传、培训、发布、试运行;

9.各职能部门保持自愿组成质量圈的工人的记录;

10.技术质量部长期跟进、改善。

第三章、推行方案

一、架构说明

高级管理层Array高级管理层由总经理、

管理者代表以及公司常委委

员组成。它制定形成质量圈

的政策将其作为TQM功能

不可缺少的一个部分。它负

责实施该政策,进行指导,审查政策的实施以及其结果。它同时清楚的阐明实现成就或结果的策略与系统。

技术质量部

技术质量部是一个由组织领导人带领的监控小组,对质量圈职能进行指导,检查与提高。通过定期与经常性的检查,质量部使得各职能领导对各自领域内质量圈健康地行使职能负有责任。

质量负责人

1.提供QC小组注册。

2.召集技术质量部会议。

3.保持记录,组织系统的文件。

4.组织各种培训计划。

5.组织定期考察。

6.协助委托人员进行研讨会,内部会议,外部会议,发表会等。

7.安排内部发表会。

组长

组长是整个小组的指定高级人员,组长应当催化并促进质量管理小组,使他们能够成功并给他们成功的自豪感。组长应当

是一个行为模范,是一个价值观塑造者。

组长相应职责还有:

1.定期举行会议。

2.会议中保持平和。

3.让所有成员参与。

4.保持小组的凝聚力。

5.协调。

6.带领小组向目标前进。

7.兼顾到:小组的任务行为,团队协作等。

组员

对于QC小组概念拥有充分理解之后,并在自愿基础上,成员加入小组。如果他们希望得到发展,他们应当有一种发自内

心的全心全意参与的渴望。只有当一个人充满热情与团队其它

成员一道进行努力时,他才能体会到成功的刺激。

二、准备培训阶段

一般来讲,QC小组属于质量技术应用管理,要求参与质量管理的人员具有一定质量知识以及掌握质量技能,所以在推广QC 小组以前,重要工作之一就是知识准备。知识准备涵盖非常广泛,

包括质量理念、理论、工具。这里只是简要说明一般QC小组的必须训练:

1.品管七大手法以及解决问题工具:

流程图( Flow Diagram)

目的是能够理解程序/流程并发现问题。

脑力激荡(Brainstorming)

为了在列举问题以及在分析问题,列举原因时,产生意见,

也是为了找到解决方法。

搜集资料(Data Collection)

目的是了解问题以及其重要性。它是统计性分析的基础。

曲线图(Graphs)

将大量聚合在一起的资料以绘图的方式展现出来,有助于

更好地理解资料和问题,并有助于一眼便理解其走势。

分层(Stratification)

目的是根据起作用的源泉(供货商,机器,操作者等)来划分资料。

因果关系图/鱼骨图(Cause & Effect)

目的是规划出所有可能的原因并找出原因与问题间的逻

辑性联系,逐步缩小范围找出原因。

柏拉多图表(Pareto Chart)

目的是识别/选出主要问题及改善或控制的领域,区分重

要问题和琐碎问题。

散布图(Scatter Diagram)

可用来检查两种变量间的关系,以及程序因素和产品质量

间的关系的性质和强度。在一定方面,它也是两种变量间

的一种因果关系。

直方图(Histogram)

可用来研究程序的变化,及评估程序的能力。这是一种

脱机控制方法。

控制图表(Control Charts)

可用来保持对一程序的连续控制。它是一种对生产进行实

时控制的工具。

2.对QC小组的认识;

3.活动程序;

CFLT/QP18-1 《质量管理(QC)小组程序》

4.参加人员注意事项;

5.组长应具备的条件。

三、立法阶段

CFLT/QP18-1 《质量管理(QC)小组程序》明确规定QC的如

下问题:

1、目的、意义、原则

2、适用范围

3、定义

4、架构以及工作职责

5、工作程序

6、相关表单记录

四、宣贯阶段

QC小组初衷是一个自发的质管圈。而只有在员工的质量理念达到一定程度,才有可能自发性的形成此种形式。相对与工厂切合实际的做法是:通过有目的的培训,提高员工的质量意识,使他们意识到实现自我的优越感以及主人翁责任感,在有意识的引导下采取员工自愿的办法成立一个个QC。

五、执行阶段

根据初步拟定的QC小组程序组建QC小组。可以先行试点,在质量问题突出或者员工素质较高的部门推行QC小组,高管层需要在这时给予极大的关注与支持。在QC小组提出问题召开发表会时,需要大力宣传QC小组取得的成绩。积累成功经验,进而逐步推广。

六、监督改进阶段

对小组反映的问题需要及时反馈,形成记录、专人跟进;对程序上的问题进行动态调整,同时需要持续的培训过程。组织者可以设定一个个小目标由小组完成,在挑战中激发员工的质量热情。

将QC小组作为TQM的一部分,持续改善才是最关键的。

精益生产推行计划书(新)

精益生产体系推行计划书 一、序言 承蒙公司器重,担任公司精益生产推行办经理一职,主导负责公司精益生产体系的建立。在此之前,并未对精益生产有过太多的想法。如今身处其位,方知责任重大,压力山大。 从入职**以来,始终保持谦虚谨慎、踏实勤恳的态度去做事、做人,对自己的本职工作更是不敢有丝毫的懈怠。如今身居要位,此种责任感更甚。深知压力就是动力,挑战等于机遇的我,此时此刻不会有半点退缩,打点行装迎接新的挑战。 二、**的精益生产 **公司从2011年开始推行精益生产,经过3年的努力,已经具备雏形,初见成效。 各种精益生产活动,如6S、提案改善……等也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然此种成效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精益求精的思想和理念也未完全深入人心。各种浪费、异常频发、模具不良多等仍是目前需要去面对的问题。以上种种,均要求我们持续推行、深入推进精益生产。通过精益生产体系的建设,灵活运用精益生产各种工具来达到减少甚至消除问题根源的目的。将精益生产进行到底。 三、推行办的定位 精益生产推行办作为精益生产推行的专职部门,负责精益生产项目推行方向的制定及把控,就像一艘船的船长,牢牢掌控船的航向,确保其不偏离既定轨道,直达目的。 推行办负责精益氛围的营造,各种推行工具的导入,最终目的是将精益生产的思想灌输到每一个员工内心当中。并指导如何去找出浪费,消除浪费,解决实际问题。通过问题的解决实现最小投入获得最大价值。最终使精益生产成为公司的文化,持续改善的文化。 四、推行方向及规划 (一):旧有推行工具、项目的改良完善,最终达到完全沉淀。 1、6S文化:

2、提案改善: 3、安全隐患排查活动

4、精益生产报: 5、三大课题推进 (二):新推行工具、项目的设计导入,确保精益生产不断有新鲜血液注入。保证推行

6S推行计划书

公司局部推行6s管理计划(草稿) 一、目的与目标 (1) 二、工作原则 (1) 三、工作计划 (2) (一)准备工作 (2) 1、资料准备 (2) 2、5s培训 (2) (二)项目推行 (2) (三)内部查检与巡视督导 (3) (四)项目总结 (3) 四、工作方法与工具 (3) 1、到现场去 (3) 2、定点摄影与看板展示 (3) 3、表格记录 (3) 4、例会 (4) 五、附表 (4) 表A:准备工作 (4) 表B:局部推行计划 (4) 表1、整顿 (5) 表2、整理 (5) 表3、清扫 (5) 表4、清洁 (6) 表5、素养 (7) 表6、安全 (7)

推行6s1管理计划 06年2月,5S推行小组遵照总经理室指示正式成立,并制定了5S管理在公司的推行计划。5月18日,5S小组重新确定了新的推行计划,本计划就是基于此而建立的推行方案。 一、目的与目标 5S小组认为公司目前的管理现状以及员工素质不适合于在全公司内推广5S,根据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的原则,5S小组决定首先在工作环境不是很脏乱的车间推行5S。 此次局部推行5S管理,以期在四个车间达到以下目的: (1)在局部范围内建立5s管理的框架,包括制度体系建立、考核评估标准等; (2)通过实施5s使实施车间的工作环境能够得到明显改观,使因工作环境而离职人员比例降低; (3)通过相关培训,提升实施车间的干部以及员工的认知水平和工作素质; (4)将此次局部推行做成公司5s推行的模板,为在全公司的推行提供经验参考。 二、工作原则 1、全员参与:实施车间的全体员工都要参与到5S的推行工作中,而且5S 小组还要广泛征询5s推行的合理化建议,群策群力; 2、干部高度重视:此次推行要求小组成员以及现场干部高度重视,各种会议活动必须亲自参加,原则上不采用代理人制度; 3、摆正态度:现场干部以及员工要认识到5S推行和实施是现场自己的事情,不是5S的专职工作,5S小组只是辅导、督促、监督现场的5S实施。 1按照实际情况,此次在推行5S过程中又加入了“安全管理(safe)”,因该叫做6S管理,但是基于传统以及5S小组的称谓,此次工作仍叫做5S管理推行。

精益生产推行方案

浙江嘉利(丽水)工业股份有限公司现场实习研讨文件 精益生产方案设计与实施 姓名:邓东平 指导教师: 时间:2015年10月15日

摘要 近年来,随着市场竞争的增强,企业的经营面临着较为严峻的挑战。在公司中实施精益生产,是目前企业生产管理中的当务之急。 下面我们将跟随公司灯具的生产现状,运用价值流图析技术,识别出当前流程活动中的浪费现象;使用作业测定方法,测定生产线作业时间并计算其标准工时和生产节拍,发现生产线的平衡性差、员工工时利用率低下;使用工序分析方法,发现了在制品停滞、搬运时间过长等问题。 我们利用工业工程和精益生产工具,制定并实施了一套精益生产方案。首先,对工序流程进行改善,利用ECRS(取消、合并、重排、简化)原则和5W2H方法,减少流程当中半成品的停滞时间,清除不必要的搬运活动。其次,通过作业改善和优化,平衡生产线,使员工平均利用率得以提高。接着,为了充分实现工序流程改善效果,公司还可辅以生产布局的改善,对生产线进行消除合并、重排优化、作业设计改进,提高了生产线利用率;同时,我们通过生产看板系统和准时化供货,保证可视化管理和生产准时化。总结改善结果,绘制改善后的价值流程图。最后,通过调整组织机构和实施5S、TPM等措施,保证精益生产的持续进行。 关键词:精益生产方案设计生产线平衡价值流图

第一章绪论 第一章绪论 随着市场趋向全球化,摆在所有制造业面前的将是更为激烈和变幻莫测的市场竞争,竞争的核心是以知识为基础的新产品竞争。为提高竞争力,制造企业必须以最快的上市速度、最好的质量、最低的成本、最优的服务及最清洁的环境来满足不同顾客对新产品的需求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企业为了获得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它必须将精益生产理念作为经营战略中的一个首要因素来对待。支撑创新力经济的生产方式“精益生产(Lean Production-LP)”是获取与提升各类组织自主创新力的四大技术群之一。正如詹姆斯·沃麦克等人指出的那样,精益生产的理念“可以适用于任何国家与地区的不同制造业和不同的工厂和不同的企业文化”。因为“没有一个国家可以在低廉的工资基础上在全球竞争中建立长时间的绝对优势”,“但可以通过精益生产和精益理念来维持优势”。 1.1研究目的和必要性 1.1.1研究目的 A.嘉利公司提高效益的需求:任何一个企业都要面对未来市场竞争的压力。公司领导最关心的是经营业绩和投资回报率,要求企业不断地提高盈利能力和企业综合竞争力。为了保证企业良好发展的态势,需要通过推进精益生产,来进一步降低在制品和成品的库存,消除浪费,降低生产成本。 B.生产车间降低生产成本的需求:行业竞争非常激烈,为了保证生产出有竞争力的产品,能够持续盈利,必须不断降低生产成本。随着元器件价格的不断上涨,材料成本的压力越来越大,嘉利公司作为加工企业,成本的降低主要是生产成本的降低,这就需要通过实施精益生产来实现。

推行规划书

武进市南方轴承有限公司 武进市南方滚针轴承厂 QS-9000:98+VDA6.1(第四版) 推行策划书 上海诺目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目录 一、前言 二、共同遵守的标准 三、目的 四、推行QS-9000+VDA6.1原则 五、QS-9000、VDA6.1差不多内容介绍 六、QS-9000+VDA6.1辅导进度表 七、推行QS-9000+VDA6.1的方法 八、配合事项 九、QS-9000+VDA6.1推行委员会

一、前言 诺目公司与贵公司(武进市南方轴承有限公司、武进市南方滚针轴承厂)本着友好合作的态度共同推进贵公司QS-9000+VDA6.1贯标认证工作。贵公司的质量体系已成功通过权威机构(劳氏船级社)的IS09002:94认证,在此基础上进行QS-9000+VDA6.1的贯标认证,有基础,但更有难度: A).QS-9000+VDA6.1涉及到公司职能部门更多,如包括财务,且对公司财务治理提出专门高要求,做法一定要和国际先进治理方法接轨。利用成本的概念衡量公司所建立的质量体系的有效性,其中包括:预防成本、鉴定成本和损失成本。 B).QS-9000+VDA6.1标准对公司技术治理提出许多细致的要求,如:考虑产品的安全性,并将产品安全性的要求传达到公司内部;针对产品设计、工艺设计、工艺验证等提出要求(产品的先期策划和操纵打算),对产品开发过程划分为样品制作、试生产(小批量生产)、批量生产三个过程,并对这三个过程提出不同

的操纵方法。 C).QS-9000+VDA6.1对公司职员素养提出更高要求,特不是治理层,如企业战略等。治理人员如何做到打算在先、贵在落实、勤于比较考虑。 D).QS-9000+VDA6.1标准特不关怀顾客中意程度、职员中意程度及政府的法律、法规,对公司的日常工作提出更为严峻严谨的要求。 质量的好坏是靠职员的适应形成的 通过ISO9002:94认证,公司职员往往持有盲目乐观的态度,难以引起高度重视,大伙儿往往认证时按照规范操作,认证过后就按原来的老方法操作,质量治理又回到老路上来,职员没有形成良好的适应,这需要公司上下深思---如此的质量治理效益何在?。 诺目公司针对贵公司具体情况和QS-9000+VDA6.1贯标实际,决定安排对轴承行业质量体系较熟悉的咨询师前往辅导,以求尽快进入状态,将沟通、配合方面的阻力减少至最低,以求快、好、省地建立适合贵公司实际情况的QS-9000+VDA6.1质量体系。 公司希望通过贯彻QS-9000+VDA6.1标准,在以下方面得到提高: 1)公司各层人员培训

精益生产推进计划完整篇.doc

精益生产推进计划1 精益生产推进计划 2007.11.15 ~2007.12.15 通过5S活动来提升现场管理水平。——11.15 ~11.24 现场1S(整理:区分要与不要的资源);——11.25 ~12.04 现场2S(整顿:对现场资源进行三定管理);——12.05 ~12.14 现场3S(清扫:彻底清除现场污染源,并加以控制)。 2007.12.15 ~2007.12.22 装配工时测算、价值流分析并制定改善计划。 2007.12.23 ~2007.12.31 生产线布局调整。 精益生产与工业工程(IE) 精益生产是当前工业界最佳的一种生产组织体系和方式。而IE则是为完成精益生产方式的工程基础,IE又是精益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业工程IE(Industrial Engineering)是对人员、物料、设备、能源和信息所组成的集成系统进行设计、改善的一门学科。 日本企业在推行精益生产时,运用基础IE中大量的作业研究、动作研究、时间分析技术,使精益生产始终站在科学的基础上,因此生机勃勃、卓有成效。日本企业在运用IE方面有极大的创造,使得精益生产不仅带来了生产组织方式的质变,而且带来了产品开发、质量控制、内外协作管理、与用户关系等一连串带根本性的企业组织体制、管理体制方面的重大变化和企业经营

价值观的重大改变,其中最受影响的还包括日本企业的企业文化。丰田汽车公司生产调查部部长中山清孝认为,丰田生产方式(JIT)就是IE在企业中的应用。 日本从美国引进IE,经过半个世纪发展,形成富有日本特色的IE,即把IE与管理实践紧密结合,强调现场管理优化。我国企业在实施推进精益生产的过程中,应该结合现场IE,从基础IE的普及推广入手,进而实现拉动式准时化生产。 精益生产支柱与终极目标 Posted by iezhangliluo under [ 精益生产] [ (0) 评论] | [ (0) 引用] 精益生产支柱与终极目标 “零浪费”为精益生产终极目标,具体表现在PICQMDS七个方面,目标细述为: (1)“零”转产工时浪费(Products?多品种混流生产) 将加工与装配相连接流水化,消除中间库存,变市场预估生产为接单同步生产,将产品库存降为零。 (3)“零”浪费(Cost?全面成本控制) 消除多余制造、搬运、等待的浪费,实现零浪费。 (4)“零”不良(Quality?高品质) 不良不是在检查位检出,而应该在产生的源头消除它,追求

推行QC小组计划书

推 行 质 量 管 理(QC) 小 组 计 划 书

目录 一、质量管理(QC)小组简介 二、推行计划概述 三、推行方案 1. 架构说明 2. 准备、培训阶段 3. 立法阶段 4. 宣贯阶段 5. 实施阶段 6. 监督改进 四、《质量管理(QC)小组程序》CFLT/QP18-1

第一章、质量管理(QC)小组简介 一、质量圈概念 质管圈QCC的英文全称是Quality Control Circle,起源并风靡于日本企业,1962年由日本石川馨博士首创。中国大陆称为质量管理小组或QC小组,始于1978。香港、台湾称为质管圈,台湾始于1966年,香港始于1983年。 在日本,因最初推行时重点在于质量控制,故称为“Quality Control Circle”,即质量控制圈;现在虽然QCC活动范围已不单限于质量控制,而且包括诸如工 作效率、管理水平、采购质量、技术开发、成本控制、工业安全等问题,但在日 本仍沿称QCC。质管圈在日本、韩国、台湾、香港运用得很好,在东南亚被广 泛应用,东南亚、欧美各地,较普遍的叫法仍是Quality Circles。 所谓质管圈QCC乃是由相同、相近或互补之工作场所的人们自动自发组成 数人一圈的小圈体(一般3~7人左右),然后全体合作、集思广益,按照一定的 活动程序,活用质管手法(QC 7大手法),来解决工作现场、管理、文化等方面 所发生的问题及课题。它是一种比较活泼的质管形式。质管圈给组织内高、中、基层人员提供了发挥自己才能的舞台,特别是基层人员,质管圈能使他们充分表 现自己。质管圈是目标管理技术、人性管理技术、重点管理技术及问题分析技术 的综合体,它不但可以协助解决部门内的重要问题,更可以做到激励士气的效果。质量圈的概念大致分为两个方面,即: a. 与工人相关联的方面。 b. 与管理责任以及需要管理层执行的方面。 与工人相关联的方面: 1.持续改进、维护产品、服务、工作等的质量。 2.自主管理。 3.利用质量控制概念和技术,即利用基本的统计系统和计划工具等。 4.通过发展基层被雇佣者的能力来实现他们的自我发展,相互发展,达到自我实现。 5.使工作场所更好,充满活力。 6.使他们独立工作,从而增加客户满意度。 7.客户的满意来自于物美价廉、没有缺陷的产品,及时的送货与快速的服务。 8.社会贡献。 与管理层相关联的方面:

精益生产推行方案20140219

精益之道 一、精益核心:精益求精,持续改善; 二、精益之道:依靠忠诚实干的员工,通过暴露问题,解决根因,消除浪费,持续改善,建 立稳定连续的增值流程。 三、推行精益生产的几个基本问题: 一、一个企业发展良好的原因在哪里? 二、一个企业发展不好的原因在哪里? 三、公司的核心理念是什么?企业存在的使命和目标是什么? 四、公司推行精益生产的目的是什么?追求利润还是员工的福利?共同繁荣。 五、如何对待流程?依靠忠实的员工,暴露问题,持续改善,稳定持续增值的流程。 六、如何对待问题?如何对待员工的错误?暴露问题,持续改善。 七、如何看待员工和机器的关系?人使用机器;不能人成为机器的奴隶。 八、如何对待员工?平等、尊重、信任、理解、关怀、激励、鼓励。 九、当员工利益与公司利益冲突时,怎么来解决?改善&管理;共生共赢; 十、领导者和员工之间是什么关系?利益?交换?雇佣?剥削?矛盾对立?建国君民, 教学为先;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 十一、公司如何看待员工的学习?员工为什么而工作? 十二、若何落实企业的使命、价值、信念、宣言及目标?制度、文化及理念,如何支持实现精益? 十三、企业需要精英还是耕耘者? 十四、企业如何尊重员工?以问题教导员工思考,并让员工负责持续改善。 四、精益前提:如何才能成功实施精益生产? (一)高层的支持:决策、决心、危机。愿力!!!竞争激烈、订单丢失、成本攀升、利润 下降; (二)顾问的专业:战略、方向、计划。智力!!!精益之道、现实调查、整套方案、推动 有方; (三) 中层的配合:信心、行动、支持。压力!!!高层的压力、顾问的推动、实践的成效、 专业培训及理念教育;样板试行。 (四)基层的落实:兴趣、意愿、合作。动力!!!学习长进、承担责任、积极动力、成效 助兴;和合互助,集体力量。信仰、价值观、责任感、主人翁精神。 (五) 核心人员的稳定:专业顾问、中层执行、基层行动。 (六) 专业培训及理念教育:IE&Lean、工具的应用、现场改善及培训;标杆参观。 (七) 扎实的基础:人才、文化、理念、意识、态度、责任、立场、方略;改善环境和氛 围;士气和干劲。 (八) 企业的精益愿景及共同繁荣; (九) 领导的决心&理念;领导的德行管理及智慧教导; (十) 中层的积极执行及热情带动; (十一) 员工的改善才能及责任态度; (十二) 责任/立场/态度/理念/意识/文化→基础/环境/文化/资源→积极主动,思考问题,持续改善→指标达成。 五、鸟瞰精益: (一) 客户的要求:零缺陷的产品、准时顺序的交货、较低的价格、优质的服务;

精益生产推行计划书

精益生产推行计划书

精益生产体系推行计划书 一、序言 承蒙公司器重,担任公司精益生产推行办经理一职,主导负责公司精益生产体系的建立。在此之前,并未对精益生产有过太多的想法。如今身处其位,方知责任重大,压力山大。 从入职**以来,始终保持谦虚谨慎、踏实勤恳的态度去做事、做人,对自己的本职工作更是不敢有丝毫的懈怠。如今身居要位,此种责任感更甚。深知压力就是动力,挑战等于机遇的我,此时此刻不会有半点退缩,打点行装迎接新的挑战。 二、**的精益生产 **公司从2011年开始推行精益生产,经过3年的努力,已经具备雏形,初见成效。

各种精益生产活动,如6S、提案改善……等也在有条不 紊的进行。然此种成效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精益求精的思想和理念也未完全深入人心。各种浪1、实现6S以自主检查为主,外部检查为辅。 2、人人参与的6S文化。 3、通过6S的建设,带动人员素质的提升。

费、异常频发、模具不良多等仍是目前需要去面对的问题。以上种种,均要求我们持续推行、深入推进精益生产。通过精益生产体系的建设,灵活运

用精益生产各种工具来达到减少方 向 规划1、6S标准的修订。 2、6S检查评分标准的修订。 3、6S分组及检查方式的优化。 4、车间、仓库等现场部门大力推进6S 自主检查。 5、职能部门落实6S的日常点检。 6、6S竞赛、各种趣味活动的设计导入。 2、提案改善: 现状每月提案改善活动持续进行,但仍有以下不足点: 1、参与者集中于脱产人员,普通员工的参与度不够。 2、集中于现场车间,职能部门参与程度低。 3、案例等级基本处于5-8级,缺乏高等级的改善案例。

精益生产方式中的生产计划与控制

Part six 精益生产方式中的生产计划与控制 推进式控制系统与拉动式控制系统 第一种 推进式(PUSH )控制系统 [] 图6-1推动式生产系统 信息流 物流 工作点

信息流 物流 第二种 拉动式(PULL )控制系统 指令信息流 6-2 拉动式生产系统 Note:

6.2 精益生产中计划的特点 精益生产计划中最独特之处是,只向最后一道工序以外的各个工序出示每月大致的生产品种和数量计划,作为其安排作业的一个参考基准,而真正作为生产指令的投产顺序计划只下达到最后一道工序(如总组装线)。 图6-3 后工序按看板生产 推进式与拉动式系统对生产管理指标的追求 原料库存周转率=上月末库存金额/本月使用总额 成品库存周转率=上月末库存金额/本月出货总额 推进式(PUSH )生产系统 库存太 多,受不 准 时 库存 超 产 单位生产时间

拉动式(PULL )生产系统 生产计划种类 1.长期计划:即年度计划或3年计划等,其主要作用为年度财务预算、固定资产(设备等)、不动产(厂房等)的投入、预定新开发新产品类别及预定淘汰目前在生产产品类别,生产布局规划等等提供依据。长期计划的内容主要是预测各大类产品系列在市场要销售的数量,见图6-5。 图6-5 长期计划 2.中期计划:即未来数月的生产计划如季度计划以及月度计划等,评价在未来数月里,生产能力是否不够或有富余、供应商及采购部门能否对应、各部门人员是否不足(或富余)等等。 3.短期计划即当月计划、周计划、即日计划等。主要作用根据市场需求,制定企业最终产品的生产计划(在精益生产方式里称之为主生产计划),

体系推行计划书

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推行计划书 一. 推行EHS 体系的目的及作用 推行EHS 体系的目的,能够促使组织主动地去满足法律法规和相关方的要求,改善员工工作场所的健 康、安全和劳动条件,注重绿色环保,确保产品符合要求,减少安全、环境风险带来的损失,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 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是目前世界范围内应用最广泛的管理标准,在世界上具有很强的权威性、指导性和通用性,体现了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二体系标准分别立足于环境管理和安全管理这两个关键生产要素,利用PDCA 过程循环管理模式,对企业进行规范化、系统化的管理,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是对我们企业以往管理体系的补充和完善。 企业建立ISO14001 环境管理体系有来自内部及外部的动机。外部动机:来自政府的压力(法律、法规、标准的要求),外界的压力(银行、保险、信贷等),外界的关注(环保、消费者及组织、公众),外界的意识(商界的环保意识),来自国际贸易壁垒(产品和生产的环境因素成为竞争的重要因素)。内部动机:获取国际贸易的“绿色通行证”;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扩大市场份额;树立优秀企业形象;改进产品性能,制造“绿色产品”;改革工艺设备,实现节能降耗;污染预防,保护环境;避免因环境问题所造成的经济损失;提高员工环保素质;提高企业内部管理水平,建立自我完善机制;减少环境风险,实现企业持续经营。 企业建立OHSAS18001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作用首先表现在它能产生直接和间接的经济效益;其次是劳动条件的改善,才能提高劳动生产率。具体来说,其作用如下:推动OHS 法规和制度的贯彻执行;使组织的OHS 管理由被动行为变为主动行为,促进管理水平的提高;促进我国OHS 管理标准与国际接轨,有利于消除贸易壁垒;全面规范、改进企业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保障员工的安全健康,保障企业财产安全,提高工作效率;有利于提高企业员工的安全意识。 通过体系认证,我们可以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但最根本目标是首先要解决的是市场准入问题,也就是说,体系是为了保护竞争的公平性而存在的。企业要在市场中经营,管理体系应符合这些标准的要求,这是最起码的要求。ISO14001 标准、OHSAS18001 标准的普遍适用性就是为此服务的。 所以认证工作迫在眉捷,是我们目前管理工作提高的有力手段,也是市场竞争的需求。我们要在市场的大潮中立于不败之地,就要把认证的工作扎扎实实做好,将我们的管理水平提升一大步。 二. 体系覆盖范围:(一)管理体系涉及部门:总经办,质量部,工艺技术部,研发部,生产部,设备部,财务部及动力部。(二)建立体系类型:建立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形成二标一体整合体系;

体系推行计划书

精品文档 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推行计划书 一.推行EHS体系的目的及作用 推行EHS体系的目的,能够促使组织主动地去满足法律法规和相关方的要求,改善员工工作场所的健康、安全和劳动条件,注重绿色环保,确保产品符合要求,减少安全、环境风险带来的损失,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 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是目前世界范围内应用最广泛的管理标准,在世界上具有很强的权威性、指导性和通用性,体现了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二体系标准分别立足于环境管理和安全管理这两个关键生产要素,利用PDCA过程循环管理模式,对企业进行规范化、系统化的管理,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是对我们企业以往管理体系的补充和完善。 企业建立IS014001环境管理体系有来自内部及外部的动机。外部动机:来自政府的压力(法律、法规、 标准的要求),外界的压力(银行、保险、信贷等),外界的关注(环保、消费者及组织、公众),外界的意识(商界的环保意识),来自国际贸易壁垒(产品和生产的环境因素成为竞争的重要因素)。内部动机:获取国际贸易的“绿色通行证”;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扩大市场份额;树立优秀企业形象;改进产品性能,制造“绿色产品”;改革工艺设备,实现节能降耗;污染预防,保护环境;避免因环境问题所造成的经济损失;提高员工环保素质;提高企业内部管理水平,建立自我完善机制;减少环境风险,实现企业持续经营。 企业建立0HSAS1800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作用首先表现在它能产生直接和间接的经济效益;其次是劳动条件的改善,才能提高劳动生产率。具体来说,其作用如下:推动OHS法规和制度的贯彻执行;使 组织的OHS管理由被动行为变为主动行为,促进管理水平的提高;促进我国OHS管理标准与国际接轨,有 利于消除贸易壁垒;全面规范、改进企业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保障员工的安全健康,保障企业财产安全,提高工作效率;有利于提高企业员工的安全意识。 通过体系认证,我们可以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但最根本目标是首先要解决的是市场准入问题,也就是说,体系是为了保护竞争的公平性而存在的。企业要在市场中经营,管理体系应符合这些标准的要求,这是最起码的要求。ISO14001标准、0HSAS1800标准的普遍适用性就是为此服务的。 所以认证工作迫在眉捷,是我们目前管理工作提高的有力手段,也是市场竞争的需求。我们要在市场的大潮中立于不败之地,就要把认证的工作扎扎实实做好,将我们的管理水平提升一大步。 二.体系覆盖范围: (一)管理体系涉及部门:总经办,质量部,工艺技术部,研发部,生产部,设备部,财务部及动力部。 (二)建立体系类型:建立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形成二标一体整合体系;

年度品牌推广工作计划书

年度品牌推广工作计划书 一、工作思路 提升“沃尔奔达”品牌,网络推广部作为市场营销中心的核心部门,将在20年配合公司上市,提升公司品牌,品牌意识上极力配合公司,将“沃尔奔达”品牌提升到一个新的台阶。 二、工作重点 协助销售部门做好产品品牌推广工作,并收集整理客户资源,及时将相关信息反馈给销售部门。 三、网络营销环境与优势 网络作为新兴事物,时刻影响着人们的生活环境,它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在一步步壮大。网络媒体本身就具有全球性,网络媒介的出现颠覆了传统的传播模式,它可以同时担负起视频、音频、文字、图片等功能,媒体还相互链接形成合力,形成一种复合型媒体的优势,再结合网络媒体所特有的自主选择和互动性、开放性等特点,解决了众多传统媒体在时间、空间、容量、速度等方面的局限性,信息的保存周期更长,网民可随时随地对信息进行查找和查阅,这充分展现了网络媒体合作的巨大能量和影响力。 根据《中国互联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中国网民在网上经常查询以下几个方面的信息

新闻: % 计算机软硬件信息: % 休闲娱乐信息: % 生活服务信息: % 电子书籍: % 教育信息: % 科技信息: % 社会文化信息: % 四、实施网络营销品牌策略 品牌是一种信誉,由产品品质,商标,企业标志,广告口号,公共关系等混合交织形成。知名品牌与网站访问量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这个结果意味着公司要在网上取得成功,绝不能指望依赖传统的品牌优势。 由于互联网市场容量非常规增长,消费者群的聚集,域名商标的潜在价值是很难以往常的模式进行预测的.传统营销联系是基于一对多的模式,企业只是借助媒体提供信息,传播信息,消费者只能凭借片面宣传和消费尝试建立对企业的形象;而互联网的交互性和超文本连接,多媒体以及操作的简易性,使在网上进行宣传更具操作性和可信性,更易建立品牌形象和加强与顾客沟通,加强品牌忠诚度. 五、工作计划: ⑴、网络推广工作概要

质量管理体系推进计划书

质量管理体系推进计划书

质量管理体系推进计划书 编制:日期: 审核:日期: 批准:日期:

一、现状描述 单从现有文件的版本号来看,所有的文件自从拿到证书以后几乎都没有升版过,现场很多流程和作业存在缺失和不规范,每半年一次的内审和管理评审的记录也没有。整个质量管理体系没有得到有效执行,谈不上持续改进! 21世纪是质量的年代,市场的竞争将归结为人才的竞争、质量的竞争、公司素质的竞争,公司所面临的竞争愈来愈激烈。如何提高公司的品牌效应,增强市场竞争能力,持续改进势在必行! 与国际接轨的ISO9001:2008标准将帮助公司建立质量管理体系,通过现代的质量管理方法来提高公司员工的素质,控制公司的产品质量,降低质量成本,扩张公司产品品牌效应,让客户满意,达到公司与顾客双赢,公司与客户共同占领市场。新版ISO9001:2015版的换班工作,需在2008版换证后再运行1年以上才会过渡到新的版本。 文件化管理是体系运行的基础,完整的文件结构包括一阶管理手册、二阶程序文件、三阶管理办法(制度)、四阶记录表单,目前在质量控制部备案登记的有1份管理手册、16份程序文件、记录表单若干,少量三阶的管理办法在各个职能部门,据调查程序文件的主体内容编制时间较早,虽经历了一些版本的变化,但主体内容没有太多变化,目前的执行状况跟文件也不相适应,同时结合内外审观察,目前跟体系相关的人员大多不太了解目前文件的内容,部分文件修订后将全面实施培训。质量是品牌的基础,质量是素质的体现,质量是市场的保证。 二、推进目标 2.1凡事有标准 2.2凡事有章可循 2.3凡事有人负责 2.4凡事有监督 2.5凡事有案可查 2.6凡事有改进 三、必要的资源 3.1人力投入 3.1.1高层主管的支持

7S推行计划书1

公司制度文件 舒祖南 主题:7S推行计划书 7S使用于各行各业,其推行流程和具体内容都是差不多的,要推行好必需结合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如企业员工和管理人员及高层领导对7S管理活动的认识,之前是否推行过等。以下是推行计划书和推行手册及检查评分表供参考: 推行计划书 本次7S活动的推行可分为三个阶段,七个步骤。 1、7S推行步骤 1.1﹑三个阶段 1.1.1、准备计划阶段 1.1.2、实施评估阶段 1.1.3、持续巩固阶段 1.2﹑七个步骤 1.2.1、举行公司7S讨论会 1.2.2、成立推行组织 1.2.3、策划 1.2.4、宣传造势、教育培训 1.2.5、局部试行 1.2.6、全面导入 1.2.7、巩固,纳入日常管理活动 2、具体内容 3、2.1、举行公司7S讨论会: 7S管理活动的实施在开始阶段总是自上而下推行,确保管理层统一认识并建立初步的7S意识是非常重要的。需要通过讨论会传达并形成共识。 2.2、成立推行组织 2.2.1﹑成立7S推行小组:结合组织力量,以形成体系的保障。 a﹑小组职位设置:组长、副组长、推行委员、组员、代理组员。 b﹑小组总人数应控制在15人内。 2.2.2、确定组织职责 a﹑推行小组:负责7S活动的计划和工作的开展。 b﹑组长:对7S活动的整体计划和开展工作实施监督确认。 c﹑副组长:辅助和代理组长处理7S活动的相关事务。对7S活动进行执行和监督确认。 d﹑推行委员:制定7S活动推行方案。召集会议和整理7S相关资料。教育资料作成及培训。筹划和推行7S相关活动。 e﹑组员:共同参与制定﹑修订7S活动的计划。负责进行本部门的宣传教育、推动7S。配合推行委员推行7S活动。 f﹑代理组员:代理组员参加7S活动 2.3、策划 2.3.1﹑拟定推行方针及目标 a﹑推行方针:应制定方针作为7S活动的指导原则。“全员参与,改变观念,塑造创维电器的新形象” b﹑推行目标:7S活动期望的目标应先设定,以作为活动努力的方向及用于执行过程的成果检讨。“现场无垃圾” “有客人到公司参观,不必事先临时做准备”“任何物品能在30秒找到”等 2.3.2、作成及收集资料: 收集7S相关的资料,如推行手册、标语、培训资料、其他公司的案例等,为后面的工作做准备。 2.3.3、划分责任区域: 实行区域责任制,责任到具体的人,以平面图形式将现场划分为若干个区域并指定责任人,以书面的形式张贴到7S看板。 2.3.4、拟定工作计划: 活动的推行,除有明确的目标外,还须拟定活动计划表,并经最高管理者的承

精益生产管理办法

精益生产管理规范 目的: 为建立精益企业,有效的管理、开展精益生产活动,最大限度的减少企业生产占用的资源和降低企业管理的运行成本,特制定本规范。 定义: 精益生产是通过系统结构、人员组织、运行方式和市场供求等方面的变革,使生产系统能很快适应用户需求不断变化,并能使生产过程中一切无用、多余的东西被精简,最终达到包括市场供销在内的生产的各方面最好结果的一种生产管理方式。 管理机构及职责 公司应成立精益生产管理小组,组长由总经理担任,组员为各部门负责人。组长职责: 指导精益生产管理工作方向; 对精益生产项目管理成果的监督及评价; 组织架构的确定及资源支持的保证; 最终确定精益生产推行项目。 组员职责: 行政中心负责人职责: 负责推动各部门对年度精益目标的分解及部门年度计划推进,建立各项目推进组;组织召开精益月会、季度会及年度汇总,并对精益项目进展情况进行跟踪及督促;负责各部门精益项目指标的考核。 其他部门负责人职责: 负责各自部门精益项目方案与计划的申报、实施,效果验证及标准化维持;负责本部门日常6S管理及员工行为规范监督与整改。 精益生产管理推进步骤: 精益生产管理项目输入: 降低成本:效率提升,作业方法改善,工艺流程改善,工具或设备改善,物流改善,布局改善,降低消耗品使用量,其它成本降低方法的项目; 品质改善:降低不良损失金额,降低材料不良率,提高产品一次合格率等方面的项目; 生产技术:生产方式改善与变革的方法与建议,新生产技术的建议、实施方案等;管理体制:有利于公司文化的建设,有利于现场、行政、财务等管理,提高团队士气等方案; 有关安全生产、生产环境改善、6S改善之项目。 选定及提出精益改进项目 根据公司总的经营目标或精益生产管理项目输入的要求,各部门每年年底应选定下年度精益改进项目(每个部门不少于2个),并确定改进目标;针对每个选定的项目确定改进计划、资源需求和时间进度; 公司鼓励员工向本部门或上级领导提交精益改进建议,可直接向部门负责人提交或通过公司意见箱提交,对采纳的精益改善建议相关部门安排在部 门的精益改进项目中落实。

推行品质圈QCC计划书

推 行 品 质 圈 QCC 计 划 书 (培训教材) 编撰: 日期:目录

一、品质圈简介 二、推行计划简要介绍 三、具体计划 1、架构说明 2、知识准备 3、立法阶段 4、宣贯阶段 5、执行阶段 6、监督改进 四、参考管理办法以及图表 第一章品质圈(QCC)简介一、品质圈概念

品管圈QCC的英文全称是Quality Control Circle,起源并风靡于日本企业,1962年由日本石川馨博士首创。中国大陆称为品质管理小组或QC小组,始于1978。香港、台湾称为品管圈,台湾始于1966年,香港始于1983年。 在日本,因最初推行时重点在于品质控制,故称为“Quality Control Circle”,即品质控制圈;现在虽然QCC活动范围已不单限于品质控制,而且包括诸如工作效率、管理水平、采购品质、技术开发、成本控制、工业安全等问题,但在日本仍沿称QCC。品管圈在日本、韩国、台湾、香港运用得很好,在东南亚被广泛应用,东南亚、欧美各地,较普遍的叫法仍是Quality Circles。 所谓品管圈QCC乃是由相同、相近或互补之工作场所的人们自动自发组成数人一圈的小圈体(一般6人左右),然后全体合作、集思广益,按照一定的活动程序,活用品管手法(QC 777手法),来解决工作现场、管理、文化等方面所发生的问题及课题。它是一种比较活泼的品管形式。品管圈给组织内高、中、基层人员提供了发挥自己才能的舞台,特别是基层人员,品管圈能使他们充分表现自己。品管圈是目标管理技术、人性管理技术、重点管理技术及问题分析技术的综合体,它不但可以协助解决部门内的重要问题,更可以做到激励士气的效果。 品质圈的概念大致分为两个方面,即: a. 与工人相关联的方面。 b. 与管理责任以及需要管理层执行的方面。

精益生产管理办法4.doc

精益生产管理办法4 精益生产管理规范 目的: 为建立精益企业,有效的管理、开展精益生产活动,最大限度的减少企业生产占用的资源和降低企业管理的运行成本,特制定本规范。 定义: 精益生产是通过系统结构、人员组织、运行方式和市场供求等方面的变革,使生产系统能很快适应用户需求不断变化,并能使生产过程中一切无用、多余的东西被精简,最终达到包括市场供销在内的生产的各方面最好结果的一种生产管理方式。 管理机构及职责 公司应成立精益生产管理小组,组长由总经理担任,组员为各部门负责人。 组长职责: 指导精益生产管理工作方向; 对精益生产项目管理成果的监督及评价; 组织架构的确定及资源支持的保证; 最终确定精益生产推行项目。

组员职责: 行政中心负责人职责: 负责推动各部门对年度精益目标的分解及部门年度计划推进,建立各项目推进组;组织召开精益月会、季度会及年度汇总,并对精益项目进展情况进行跟踪及督促;负责各部门精益项目指标的考核。 其他部门负责人职责: 负责各自部门精益项目方案与计划的申报、实施,效果验证及标准化维持; 负责本部门日常6S管理及员工行为规范监督与整改。 精益生产管理推进步骤: 精益生产管理项目输入: 降低成本:效率提升,作业方法改善,工艺流程改善,工具或设备改善,物流改善,布局改善,降低消耗品使用量,其它成本降低方法的项目; 品质改善:降低不良损失金额,降低材料不良率,提高产品一次合格率等方面的项目; 生产技术:生产方式改善与变革的方法与建议,新生产技术的建议、实施方案等;管理体制:有利于公司文化的建设,有利于现场、行政、财务等管理,提高团队士气等方案;

有关安全生产、生产环境改善、6S改善之项目。 选定及提出精益改进项目 ?根据公司总的经营目标或精益生产管理项目输入的要求,各部门每年年底 应选定下年度精益改进项目(每个部门不少于2个),并确定改进目标; ?针对每个选定的项目确定改进计划、资源需求和时间进度; ?公司鼓励员工向本部门或上级领导提交精益改进建议,可直接向部门负责 人提交或通过公司意见箱提交,对采纳的精益改善建议相关部门安排在部 门的精益改进项目中落实。 5.2.2 精益改进实施计划的编制 精益改进项目负责人编制精益改进项目实施计划,该计划中应包括以下内容: ?精益改进项目负责人、项目组成员; ?项目进度安排; ?是否达到目标的验证。

精益生产管理实施方案

精益生产管理实施方案 一、总体指导思想 1.精益生产作为当今最为先进的制造管理方法,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改善实施必须始终围绕精益生产管理体系的核心即消除浪费来开展各项工作,时时以精益生产思想作为工作指导的有力武器。 2.任何一项管理理论都不是一成不变的适用每一个企业。在应用精益生产理论进行改善时,必须时刻结合企业所处的行业环境和企业本身的特殊性进行灵活应用,因地制宜。只有这样,才一不至于在改善中生搬硬套,走错方向。例如由于手机行业存在市场机会成本,战略要求不能完全做到“零库存”管理。 3一个拥有卓越企业文化和管理的企业,需要经过多年的实践积淀才能实现。 丰田公司自成立初期就开始不断探讨生产模式,历经四十年时间才一逐步形成了初步成型的丰田方式。时至今日,丰田方式仍在不断改善进步中。因此,没有那个企业的实现是一瞰而就的,需要一点一滴的积累。卓越企业管理需要系统性的全面进行改善,但需要结合实际状况分步骤分门别类的逐步改善进而达成阶段目标并最终实现总目标。 4.改善不能脱离现场。所有数据必须现场测量,所有问题必须现场观察,充分与一线员工交流并亲身实践才能得出结论。脱离现场,脱离实际,脱离基层员工,任何改善都只是纸上谈兵。 5.改善成果必须实现标准化,没有标准化的改善不是完美的改善。 6.精益生产的改善需要以人为本,全员参与。只有全员参与,充分发挥人的主动性和能动性,改善才能处处开花。 7.改善是一个持续创新不断发现问题不断进步的过程。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持续改善,不断进步,这是丰田方式的精髓。只有深深理解这一精髓,并将其作

为企业文化融入到员工心中,才能够在精益生产的实践应用中取得长久发展。 二、实施方案指导框架 结合企业自身实际状况,借鉴国内外的精益生产理论指导和实践案例研究,研究将精益生产的各钟软硬件技术进行分类,提出了新的改善模型,作为公司推行精益生产管理的指导框架。改善模型称为新“TPS”模型,T代表技术(Technology ),P代表人员(Person ),S代表系统(System,如图4-1所示。改善的三个维度分别是技术改善、系统支持以及人才培养,如图4-2所示。制造技术的改善代表着生产技术的改进,而支持系统则是从流程设计上来进行优化,而人才培养正是从以人为本的角度出发,对人的能力、意愿和文化进行培养熏陶,从而最大程度的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实现企业的长久发展。 精益生产管理模型 以新“TPS”管理模型作为公司精益生产应用推广的指导框架,针对当前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从制造技术、支持系统以及人才培养三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及改善方案研究。 精益生产管理模型构造 三、制造技术改善 (一)生产模式优化 从当前的生产模式来看,产品从原材料入库到产品最终出货,中间需要五处等待,半成品需要入暂存仓两次,等待时间占整个生产周期的96.5%,浪费巨大。 依照精益生产单件流和连续流的指导思想,需要做进一步的改善优化。当然,生产模式的优化需要逐步推进,结合公司现状,提出以下四步走的改善建议。 第一步,通过改善,将整机组装测试段与包装段连在一起,实现整机组装的连续流;第二步,通过改善,将主板加工测试段与整机组装测试包装段连在一起,

推行spc计划书.doc

推 行 SPC 计 划 书 编制: 审核: 批准:

目录 一、SPC简介 二、推行计划 1、先期准备 2、试运行(分析用SPC) 3、运行(控制用SPC) 4、总结,维护 三、资源申请及相关图表

一. SPC简介 一、何谓SPC 统计制程管制(Statistical Process Control):简称SPC。 对任何现场依计划收集的数据资料;如:成品特性、零件尺寸等,提供各种统计分析及管制图的处理、分析、计算、图标及报表。在制程管制系统中提供绩效报告,以达成预先防止,避免浪费的管制要求。 二、SPC要点 1.SPC即以制程现状的特征值与原制程能力的特征值进行比较, 以判别制程是否出现异常; 2.SPC是预防为主的行动,其目的是为了有效的使用资源采取改 进行动; 3.SPC是一套「预防性」技术,它不只是进行检验,还要对 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和维护,以提供制程能力评估及制程发展 预测的依据。 三、SPC的用途 1.SPC的使用,可通过减少制程变异达成更好的品质;

2.SPC能够提早发现及减少制程变异而提升制程能力; 3.SPC有助于制程控制维护及稳定性; 4.SPC使我们可以提高产品长期的可靠性及稳定性。 四、SPC的发展简史 SPC是美国贝尔实验室休哈特博士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所创立的理论,它能科学地区分出生产过程中产品质量的偶然波动与异常波动,从而对生产过程的异常及时告警,以便采取措施,消除异常,恢复过程的稳定。 SPCD是Statistical Process Control and Diagnosis的简称,即统计过程控制与诊断, 它是SPC发展的第二阶段。SPC虽能对过程的异常进行告警,但它并不能分辨出是什么异常,发生于何处,即不能进行诊断,1982年我国首创两种质量诊断理论,突破了休哈特质量控制理论,开辟了统计质量诊断的新方向。此后,我国质量专家又提出了多元逐步诊断理论和两种质量多元诊断理论,解决了多工序、多指标系统的质量控制与诊断问题。 SPCDA是Statistical Process Control , Diagnosis and Adjustment的简称,即统计过程控制、诊断与调整,它能控制产品质量、发现异常并诊断导致异常的原因、自动进行调整,是SPC发展的第三个阶段,目前尚无实用性成果。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