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ESP系统及其测试技术

ESP系统及其测试技术

ESP系统及其测试技术
ESP系统及其测试技术

ESP系统及其测试技术

作者:朱明明班级:物流工程学号:101204052

(辽宁工业大学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辽宁锦州121001)

引言

近几十年随着现代汽车技术的发展,汽车工业已成为我国的支柱产业,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汽车行业内,20世纪80年代热门话题是防抱死制动系统ABS,90年代是加速防滑控制系统ASR,而当前的热门话题是电子稳定程序(ESP,Electronic Stability Program)。ESP包含ABS和ASR,是这两种系统功能上的延伸,ESP称得上是当前汽车防滑装置的最高级形式。ESP的出现是应时代对汽车提出的一种新型的主动安全性要求,它是当今的主动安全措施之一,其应用使车辆的主动安全性大大提高。

ESP是由德国博世公司(BOSCH)和梅赛德斯-奔驰(MERCEDES-BENZ)公司联合研制,它集成了防抱死制动系统ABS和驱动防滑系统ASR所有功能,它能够在几毫秒内识别出汽车不稳定的行驶趋势,ESP系统通过智能化的电子控制方案让汽车传动或者制动系统产生所期望的准确响应从而及时恰当的消除这些不稳定的形势趋势。即还能在车轮自由滑转以及极限操纵下保持车辆的稳定性;可以更好地利用轮胎与路面间的附着潜能,改善车辆转向能力和稳定性的同时,进一步改善驱动能力、缩短停车距离。在ABS和ASR两者的共同作用下,ESP 最大限度地保证汽车不跑偏、不甩尾、不侧翻,有效地保证了汽车稳定的操控安全性。1、ESP系统的组成及技术

ESP系统是一种牵引力控制系统,它在ABS和ASR的基础上增加了相应功能的传感器。该系统的电子部件主要包括电子控制单元(ECU)、方向盘传感器、纵向加速度传感器、横向加速度传感器、横摆角速度传感器、轮速传感器等。作为保证行车安全的一个重要电控系统,其各个传感器的正常工作是进行有效控制的基础。

ESP各电子部件的主要功用:

(1)方向盘传感器,监测方向盘旋转的角度,帮助确定汽车行驶方向是否正确。

(2)轮速传感器,监测每个车轮的速度,确定车轮是否打滑。

(3)横摆角速度传感器,记录汽车绕垂直轴线的运动,确定汽车是否在打滑。

(4)纵向/横向加速度传感器,ESP中的加速度传感器有沿汽车前进方向的纵向加速度

传感器和垂直于前进方向的横向加速度传感器,基本原理相同,只是成900夹角安装。它对转弯时产生的离心力起反应,确定汽车是否在通过弯道时打滑。

控制单元通过这些传感器信号对车辆的运行状态进行判断,进而发出控制指令,并自动向一个或多个车轮施加制动力,甚至在某些情况下每秒进行150次制动,以把车辆保持在驾驶者所选定的车道内。这些传感器还向控制装置提供汽车在任何瞬间的运行状况信息。

1、传感器:转向传感器、车轮传感器、侧滑传感器、横向加速度传感器、方向盘油门刹车踏板传感器等。这些传感器负责采集车身状态的数据。

2、ESP电脑:将传感器采集到的数据进行计算,算出车身状态然后跟存储器里面预先设定的数据进行比对。当电脑计算数据超出存储器预存的数值,即车身临近失控或者已经失控的时候则命令执行器工作,以保证车身行驶状态能够尽量满足驾驶员的意图。

3、执行器:说白了ESP的执行器就是4个车轮的刹车系统,其实ESP就是帮驾驶员踩刹车。和没有ESP的车不同的是,装备有ESP的车其刹车系统具有蓄压功能。简单的说蓄压就是电脑可以根据需要,在驾驶员没踩刹车的时候替驾驶员向某个车轮的制动油管加压好让这个车轮产生制动力。另外ESP还能控制发动机的动力输出什么的,反正是相关的设备他都能插一腿!

4、与驾驶员的沟通:仪表盘上的ESP灯。

ESP的关键技术

现在比较典型的汽车控制系统的结构,包括传统制动系统真空助力器、管路和制动器、传感器俨个轮速传感器、方向盘转角传感器、侧向加速度传感器、横摆角速度传感器、制动主缸压力传感器、液压调节器、汽车稳定性控制电子控制单元和辅助系统发动机管理系统。

所以,系统的开发有赖于以下几个关键技术的突破

①传感技术的改进”。在系统中使用的传感器有汽车横摆角速度传感器、侧向加速度传感器、方向盘转角传感器、制动压力传感器及节气门开度传感器等,它们都是系统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件。提高他们的可靠性并降低成本一直是这方面的开发人员追求的目标。

②体积小、重量轻、低成本液压制动作动系统的结构设计。

③的软、硬件设计。由于的需要估计车辆运行的状态变量和计算相应的运动控制量,所以计算处理能力和程序容量要比系统大数倍。一般采用多结构。而软件的研究则是研究的重中之重,基于模型的现代控制理论已经很难适应这样一个复杂系统的控制,必须寻求鲁棒性较强的非线性控制算法。

④通过完善控制功能。的与发动机、传动系的通过互联,使其能更好地发挥控制功能。例如自动变速器将当前的机械传动比、液力变矩器变矩比和所在档位等信息传给,以估算驱动轮上的驱动力。当识别出是在低附着系数路面时,它会禁止驾驶员挂低档。在这种路面上起步时,会告知传系应事先挂入二档,这将显著改善大功率轿车的起步舒适性。

2、ESP的工作原理

ESP系统包括能全面感应汽车行驶状态的各种传感器及一个用来分析处理各传感器信号的智能化随车微机控制系统(如图2所示)。微机控制系统将传感器测量的相关数据与预先储存在控制程序中的标准技术数据进行比较,一旦偏离标准技术数据的认可范围,ESP系统将自动接替驾驶员控制汽车,阻止潜在的危险情况发生,并确定车辆行驶状态不稳定的程度及其原因,自动通过微机控制系统向制动装置和发动机上的执行机构发出指令,以便采取最有利的安全措施(无论何时探测到汽车有发生翻转的趋势时,该系统都会有选择地对单个前轮或后轮实施制动,必要时还会同时增加或减少发动机转矩),使汽车始终保持安全稳定的行驶状态。

ESP系统采用两种方法保持汽车按预定方向行进。首先,ESP系统精确控制一个或多个车轮的制动过程,并且根据需要分别对每个车轮施加不同的制动力。其次,如果需要,该系统还可以自动调整发动机的输出转矩。假设汽车突然进入左转弯,转向半径过小,小于弯道的弯曲半径,即过度转向,这种状态下的汽车很可能因为离心力而导致翻转。ESP系统在右

前轮上施加制动力,使汽车回到预定路线上。在同样的路线上,假设在进入弯道时由于驾驶员过于谨慎,转动方向盘的角度不足,汽车的转向半径大于弯道的半径,即不足转向,这种状态下的汽车很容易冲出路面。此时,ESP系统在右后轮上施加制动力,使汽车始终保持在安全的路线上。

3、ESP系统中的测试技术

3.1 ESP有效工作时需要获取的参数

ESP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感器,主要的传感器有方向盘传感器、纵向加速度传感器、横向加速度传感器、横摆角速度传感器、轮速传感器等,所以这几种传感器所测得数据是ESP 系统必不可少的此外还有其它部分参数如下表[1]。

ESP计算机供电电压最小为8.8 V,最大为17.4 V。

汽车速度额定模式下的前轮速度(驱动轮)平均数值。

制动压力如制动踏板、喷射泵不动作,制动压力为零;如制动踏板、喷射泵动作,为25 MPa。偏摆角速度汽车停止时,偏摆角速度为零;13 km/h左右车速,转向盘偏转到底时,为士

400/s。

轮速传感器R=1.3~1.8 KΩ。

ESP开关不按ESP开关时,端子1—2不导通,端子3—4导通;按下ESP开关时,端子1—2导通,端子3—4不导通。

横向加速度汽车停止时横向加速度为零。

电动阀启动时间8s

3.2 开发ESP系统需进行的实验测试

ESP虽然不是万能的,但作为保证汽车主动安全的最新技术已经得到广泛应用,所以其可靠性至关重要。下面以美国为例介绍ESP开发中的实验[2]。美国高速公路交通安全局(NHTSA)在2005年全面开展了对ESP系统性能评价试验的研究,该研究几乎涵盖了所有可能对ESP 系统性能评价的试验方法,并将试验方法分为三组进行评价研究,主要分为两个阶段:

阶段1:对以下7个试验仅使用少量的车辆进行,以测试ESP系统对过度转向趋势的干预性能,试验将定量化地对干预性能进行评价,并根据评价能力的好坏对试验进行筛选。

1)闭环圆周转向试验

2)脉冲转向试验

3)NHTSA鱼钩试验

4)调幅正弦转向试验

5)正弦延迟试验

6)横摆角加速度反向转向试验

7)调幅横摆角加速度反向转向试验

判断试验是否能够很好地评价ESP系统的性能,NHTSA认为该试验应具有以下3个特征:

1)试验必须具有足够的强度以激发出ESP系统对过度转向趋势的干预。

2)高度的可重复性;

3)可以对ESP系统的侧向稳定性能和响应性能进行评价。

阶段2:对筛选后的试验方法,用不同的车辆进行试验。作为评定ESP系统的实验除了具有阶段1的特征外还应该具有另外3个特征即:实验强度、有效性、可操作性。

经过试验分析,并且结合美国汽车工业联盟的试验分析数据,NHTSA认为频率为0.7 Hz的正弦延迟试验评价ESP系统的性能最为合适。

4、结论

ESP汽车安全产品不久将成为多款中高级轿车和其它车型的标准配制,掌握ESP技术,就掌握了竞争未来汽车安全技术的主动权。EsP在国外已批量生产,在国内尚处于研究阶段,要达到产业化的程度,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值得注意的是ESP的开发还得依靠精确地实验测试技术,而怎样研究一个能够充分验证ESP性能的试验方法同样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 李向瑜,高振海,等. 汽车装备电子稳定性程序后的性能评价方法[J]. 拖拉机与农用汽车运输,2008(4).

[2] 吴艳华,何天明. 新型汽车主动安全系统[J].上海汽车,2007(12).

[3] 韩建宝,云志刚,等. 汽车电子稳定系统ESP的原理及应用[J].汽车电器,2004(4).

[4] 王海峰,王文建. 汽车EPS系统原理及整车应用要点[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2009..

[5] 唐天德,任岫云. 汽车电子稳定系统分析[J].公路与汽车,2007(4).

[6] 于良耀,吴凯辉,宋健. 汽车ESP 用传感器及其接口技术[J].电子产品世界,2006.

软件测试报告

软件测试报告 成员: 2018年6月27日

软件测试报告 项目名称:基于https://www.doczj.com/doc/da11340003.html,+SQL server 2008网上书城 一、测试概述 1.1测试任务描述 对店铺管理产品项目中所有的软件测试活动中,包括测试进度、资源、问题、风险以及测试组和其他组间的协调等进行评估,总结测试活动的成功经验与不足,以便今后更好的开展测试工作。 1.2测试范围 依据用户需求说明书和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以及相应的设计文档进行系统测试,包括功能测试、性能测试、用户访问与安全控制测试、用户界面测试和单元测试。主要功能包括: 用户功能 注册新用户、登录系统、浏览公告、发表留言、添加修改和删除购物车的信息、提交订单 浏览者功能 查看网站主页、商品信息查询、浏览公告信息 购物系统管理后台 管理员注册系统、管理员登录系统、用户管理系统、订单管理系统、商品管理系统、公告管理系统 1.3测试环境描述 测试PC机(2台) 配置:Web服务器及数据库服务器均采用AMD Atholon (1GHZ)PC工作站。 内存1024M、硬盘120G 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MySQL:MySQL Server 5.0 应用软件:Tomcat5.5、eclipse 客户端前端显示:IE9.0 1.4测试模型

1.5参考资料 二、测试描述 2.1测试版本比较 2.2测试方法 黑盒测试、WEB测试通用方法、手工测试2.3测试描述

三、遗留问题描述 测试执行时间相对较少,测试通过标准要求较低;开发人员相关培训未做到位,编码风格各异,细节性错误较多,返工现象存在较多;测试执行人员对管理平台不够熟悉,使用时效率偏低;测试执行人员对系统了解不透彻,测试执行时存在理解偏差,导致提交无效缺陷。 四、测试总结 4.1测试用例执行结果

软件测试计划

编号:ST-XX-STP密级: 北京中讯润通科技有限公司软件部 2004年11月03日

修改历史

目录 1 概述 (1) 1.1目标 (1) 1.2范围 (1) 1.3参考资料 (1) 术语及缩略词 (1) 2测试对象 (2) 3测试步骤 (2) 4测试阶段 (3) 5回归测试 (4) 6测试工作成果的交付 (4) 7测试任务 (4) 8测试环境要求 (4) 8.1硬件 (4) 8.2软件 (5) 9职责划分 (5) 10人员及培训要求 (6) 10.1人员安排 (6) 10.2培训 (6) 11进度 (6) 12风险及风险管理 (6) 13BUG管理系统 (7) 13.1B UG 管理 (7) 13.2BUG级别的定义 (7)

1 概述 本测试计划是针对PS平台的XX手机产品软件功能的测试工作而编写的,主要内容包括测试对象、测试步骤、接受标准、回归测试,同时也是测试组的测试任务、测试职责、人员安排、进度和测试的预期风险及使用BUG管理系统的描述,提供了一个对该软件系统的整体测试计划,用以指导本项目软件测试组的测试人员的工作,同时也为相关项目开发人员提供交流的依据。 XX具有内置摄像头、彩信、移动QQ等功能。XX的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由开发组完成,测试组协同开发组进行测试。系统测试由测试组完成,开发人员协同配合。外部测试(现场测试,FTA/TA/SA)由项目软件经理负责,测试组配合。 1.1目标 本测试计划的目标如下: ●检验手机软件系统是否满足XX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XX UI Spec,XX产品说明 PD,XX MenuTree中的功能/性能的需求。 ●测试组的测试人员在项目启动后开始测试工作的准备,如编写软件系统测试计划, 软件系统测试用例(包括手机软件的功能和性能,压力测试等方面),软件测试环 境的搭建等。其中根据XX软件需求规格说明定义的功能和性能需求,XX UI Spec,XX MenuTree,XX产品特性说明PD编写XX软件系统测试用例。 ●在实际运行(使用)环境下根据评审通过的软件系统测试计划和软件系统测试用例 进行软件系统的测试,并形成软件系统测试记录和测试Log。 ●依据软件系统测试记录和TestLog等相关信息,对测试记录的结果数据进行整理和 评价,并形成软件系统测试报告(周报,里程碑报告,总结报告)。 ●外部测试(现场测试,FTA/TA/SA)的测试用例确保涵盖手机行业的标准或公司的 标准。 1.2范围 本文档适用于指导本项目软件测试组的测试工作。其中内置摄像头、彩信、SMS、移动QQ、等为重点的测试模块。 1.3参考资料 ●< ST_XX_Schedule.mpp> ● ●< ST_QCT_XX_SCMP > ●< ST_QCT_XX_SQAP> ● 术语及缩略词 MMI Man Machine interface SMS Short Message Service UI User Interface FTA Final Type Approval,是各国GSM手机进入GSM网络必须 通过的专业测试,国内开发的手机一般在邮电部传输所和7 layers合资的公司参加测试

现代材料测试技术期末测试题汇总

《材料现代分析测试技术》思考题 1.电子束与固体物质作用可以产生哪些主要的检测信号?这些信号产生的原理是什么?它们有哪些特点和用途? (1)电子束与固体物质产生的检测信号有:特征X射线、阴极荧光、二次电子、背散射电子、俄歇电子、吸收电子等。 (2)信号产生的原理:电子束与物质电子和原子核形成的电场间相互作用。 (3)特征和用途: ①背散射电子:特点:电子能量较大,分辨率低。用途:确定晶体的取向,晶体间夹角,晶粒度及晶界类型,重位点阵晶界分布,织 构分析以及相鉴定等。 ②二次电子:特点:能量较低,分辨率高。用途:样品表面成像。 ③吸收电子:特点:被物质样品吸收,带负电。用途:样品吸收电子成像,定性微区成分分析。 ④透射电子:特点:穿透薄试样的入射电子。用途:微区成分分析和结构分析。 ⑤特征X射线:特点:实物性弱,具有特征能量和波长,并取决于被激发物质原子能及结构,是物质固有的特征。用途:微区元素定 性分析。 ⑥俄歇电子:特点:实物性强,具有特征能量。用途:表层化学成分分析。 ⑦阴极荧光:特点:能量小,可见光。用途:观察晶体内部缺陷。 ①电子散射:当高速运动的电子穿过固体物质时,会受到原子中的电子作用,或受到原子核及周围电子形成的库伦电场的作用,从而 改变了电子的运动方向的现象叫电子散射 ②相干弹性散射:一束单一波长的电子垂直穿透一晶体薄膜样品时,由于原子排列的规律性,入射电子波与各原子的弹性散射波不但 波长相同,而且有一定的相位关系,相互干涉。 ③不相干弹性散射:一束单一波长的电子垂直穿透一单一元素的非晶样品时,发生的相互无关的、随机的散射。 ④电子衍射的成像基础是弹性散射。 3.电子束与固体物质作用所产生的非弹性散射的作用机制有哪些? 非弹性散射作用机制有:单电子激发、等离子激发、声子发射、轫致辐射 ①单电子激发:样品内的核外电子在收到入射电子轰击时,有可能被激发到较高的空能级甚至被电离,这叫单电子激发。 ②等离子激发:高能电子入射晶体时,会瞬时地破坏入射区域的电中性,引起价电子云的集体振荡,这叫等离子激发。 ③声子发射:入射电子激发或吸收声子后,使入射电子发生大角度散射,这叫声子发射。 ④轫致辐射:带负电的电子在受到减速作用的同时,在其周围的电磁场将发生急剧的变化,将产生一个电磁波脉冲,这种现象叫做轫 致辐射。 1)二次电子产生:单电子激发过程中,被入射电子轰击出来并离开样品原子的核外电子。应用:样品表面成像,显微组织观察,断口形貌观察等 2)背散射电子:受到原子核弹性与非弹性散射或与核外电子发生非弹性散射后被反射回来的入射电子。应用:确定晶体的取向,晶体间夹角,晶粒度及晶界类型,重位点阵晶界分布,织构分析以及相鉴定等。 3)成像的相同点:都能用于材料形貌分析成像的不同点:二次电子成像特点:(1)分辨率高(2)景深大,立体感强(3)主要反应形貌衬度。背散射电子成像特点:(1)分辨率低(2)背散射电子检测效率低,衬度小(3)主要反应原子序数衬度。 5.特征X射线是如何产生的,其波长和能量有什么特点,有哪些主要的应用? 特征X-Ray产生:当入射电子激发试样原子的内层电子,使原子处于能量较高的不稳定的激发态状态,外层的电子会迅速填补到内层电子空位上,并辐射释放一种具有特征能量和波长的射线,使原子体系的能量降低、趋向较稳定状,这种射线即特征X射线。 波长的特点:不受管压、电流的影响,只决定于阳极靶材元素的原子序。 应用:物质样品微区元素定性分析

现代检测系统

对现代检测系统的研究认识 XX XXXXXXXXX,XX XX XXX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现代检测系统的构成及应用,故障检测与诊断的方法;讨论了现代检测系统组建时,用到的各个部件;论述了系统故障检测部分以及用到的关键技术;提出了目前在虚拟仪器系统中较为常用的几种总线方式和应用特点;展望了现代检测技术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现代检测系统;故障检测与诊断;虚拟仪器系统 The Research of Measurement and Diagnostic Systems XXXX XX XXXX city XXX Abstract: In this paper we introduce the constitution of modern detection systems and applications, fault detection and diagnosis methods; discuss the various components when formate modern detection systems; discuss in detail the fault detection sy stem components and key technologies which should be used; propose the more commonly used methods and application of seve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bus in the virtual instrumentation system currently;reveal the tendency of the modern detection’s developing. Keywords: modern detection systems; fault detection and diagnosis; virtual instrument system 0 引言 现代工业生产中,通常采用各种测量与诊断系统对生产全过程进行检查、监测以及故障诊断,来确保安全生产,保证产品质量,提高产品合格率,降低能耗,从而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所谓测量与诊断系统就是对被测对象进行信息提取、信号转换存储与传输、信号的显示记录和信号的分析处理,最终对被测对象做出诊断的系统。它可分为测量系统和检测系统两部分。测量系统主要有传感器、放大器、调理系统或数据采集等,检测系统主要包括信息的提取、转换、存储、传输、显示和分析处理等。 测量系统的基本特性为静态特性和动态特性。通过研究他们实现对测量系统的标定和最终实现不失真测量。对于测量到的数据进行分析检测,检测系统进行信号放大、电参量转换到现在的信号分析处理现代检测系统。而以计算机为基础的现代检测系统能够真正实现检测的自动化与智能化,从而使它能在更大范围内实现测量与诊断的应用。 1 现代检测系统的构成 目前,现代检测系统基本上都是用于各种物理或化学成分等参量的检测,通常由各种传感器将非电被测参量转换成电信号,然后经信号调理(信号转换、信号检波、信号滤波、信号放大等)、数据采集、信号处理后显示并输出,再加上系统所需的交、直流稳压电源和必要的输入设备便组成了一个完整的检测系统,其各部分关系如图0-1所示[2]。

软件测试计划书

文档标识:01 学生信息管理系统 软件测试计划书 编写者 校对 小组成员 数据库07-3班 二O一O年七月 第01小组

目录 1.引言 1.1.目的 测试学生信息管理系统中的各个功能模块是否满足用户要求,并测试是否存bug。预期达到能够使系统进行快速的改进和系统的提高。为了在软件投入生产性运行之前,尽可能多地发现软件的错误。 1.2.背景 a.本项目测试的背景;学生信息管理系统是一个教育单位不可缺少的部分,它的内容对于决策者和管理者来说都至关重要,所以学生信息管理系统应该能够为用户提供充足的信息和快捷的查询手段。但一直以来人们使用传统人工的方式管理文件档案,这种管理方式存在着许多缺点,如:效率低、保密性差,另外时间一长,将产生大量的文件和数据,这对于查找、更新和维护都带来了不少的困难。而计算机的应用便解决了以上问题,它带来更加科学,有效,正规的管理方式,给人们带来了很大的便利。学生信息管理系统界面简洁,操作简单,满足了学校对学生信息管理的需要。 b.该开发项目的历史,列出用户和执行此项目测试的机构或人群;该项目前后经历了三个阶段,前期设计阶段,然后是开发阶段,最后是软件的测试阶段。项目的用户针对的是学校的广大学生和管理员,系统的功能测试主要由专业的软件测试人员进行测试。 1.3.范围 学生信息管理系统试采用的是黑盒测试的方式来对系统进行测试。主要测试软件的功能是否满足客户的需要,性能是否优越以及系统所存在的问题。对系统的各个模块进行详细的测试,并记录测试的结果,对测试的结果进行细致的分析处理。测试时对系统的各个功能模块进行拆分测试,并以每一个模块都要测试到。对所有可能的结果进行测试,以及测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然后提交测试的记录。最后,对软件存在的问题以及性能的测试进行全面分析,并给予记录。 在测试的过程中需要提出各个问题的假设,以及根据需求报告文档中存在的项目功能模块和用户的需求来改善系统。列出可能会影响测试设计、开发、或实施的所有风险或意外事件。列出可能会影响测试设计、开发或实施的所有约束。 1.4.定义 信息(Information):有关学生个人的详细数据,如姓名、性别、家庭住址等 管理(Manage):对学生信息进行操作,如增删改查等基本功能 统计(Account):对学生信息的统计,如人数等 1.5.参考资料 列出编写本计划及测试整个过程中所要参考的文件、资料。 列出编写本计划时需查阅的Intenet上杂志、专业着作、技术标准。

现代材料测试技术试题答案

一、X射线物相分析的基本原理与思路 在对材料的分析中我们大家可能比较熟悉对它化学成分的分析,如某一材料为Fe96.5%,C 0.4%,Ni1.8%或SiO2 61%, Al2O3 21%,CaO 10% ,FeO 4%等。这是材料成分的化学分析。 一个物相是由化学成分和晶体结构两部分所决定的。X射线的分析正是基于材料的晶体结构来测定物相的。 X射线物相分析的基本原理是什么呢? 每一种结晶物质都有自己独特的晶体结构,即特定点阵类型、晶胞大小、原子的数目和原子在晶胞中的排列等。因此,从布拉格公式和强度公式知道,当X射线通过晶体时,每一种结晶物质都有自己独特的衍射花样,它们的特征可以用各个反射晶面的晶面间距值d和反射线的强度来表征。 其中晶面网间距值d与晶胞的形状和大小有关,相对强度I则与质点的种类及其在晶胞中的位置有关。 衍射花样有两个用途: 一是可以用来测定晶体的结构,这是比较复杂的; 二是用来测定物相。 所以,任何一种结晶物质的衍射数据d和I是其晶体结构的必然反映,因而可以根据它们来鉴别结晶物质的物相,分析的思路将样品的衍射花样与已知标准物质的衍射花样进行比较从中找出与其相同者即可。 X射线物相分析方法有: 定性分析——只确定样品的物相是什么? 包括单相定性分析和多相定性分析定量分析——不仅确定物相的种类还要分析物相的含量。 二、单相定性分析 利用X射线进行物相定性分析的一般步骤为: ①用某一种实验方法获得待测试样的衍射花样; ②计算并列出衍射花样中各衍射线的d值和相应的相对强度I值; ③参考对比已知的资料鉴定出试样的物相。 1、标准物质的粉末衍射卡片 标准物质的X射线衍射数据是X射线物相鉴定的基础。为此,人们将世界上的成千上万种结晶物质进行衍射或照相,将它们的衍射花样收集起来。由于底片和衍射图都难以保存,并且由于各人的实验的条件不同(如所使用的X射线波长不同),衍射花样的形态也有所不同,难以进行比较。因此,通常国际上统一将这些衍射花样经过计算,换算成衍射线的面网间距d值和强度I,制成卡片进行保存。

xx系统软件测试报告模板

xxx系统测试报告(版本:V1.0) 拟制:日期: 审核:日期: 修订记录

目录 1 目的 (5) 2 概述 (5) 2.1 被测对象 (5) 2.2 测试特性 (5) 2.3 测试结论 (6) 3 测试时间、地点及人员 (6) 4 环境描述 (6) 4.1 测试组网图 (6) 4.2 硬件环境 (7) 4.3 软件环境 (7) 5 总结和评价 (7) 5.1 过程质量统计评估 (7) 5.1.1 工作量统计 (7) 5.1.2 用例数统计 (9) 5.1.3 需求覆盖率 (11) 5.1.4 用例稳定性 (11) 5.1.5 用例有效性 (12) 5.1.6 测试执行效率 (13) 5.2 产品质量统计评估 (14) 5.2.1 缺陷数分布 (14) 5.2.2 缺陷等级统计 (15) 5.2.3 每人发现的缺陷数 (16) 5.2.4 用例通过率 (18) 5.3 测试对象质量评价 (18) 6 附件 (19)

图表目录 图表1测试组网图 (7) 图表2工作量(按测试类型)统计表 (8) 图表3工作量(按测试类型)统计饼图 (8) 图表4工作量(按功能模块)统计表 (9) 图表5工作量(按功能模块)统计饼图 (9) 图表6用例数(按测试类型)统计表 (10) 图表7用例数(按测试类型)统计饼图 (10) 图表8用例数(按功能模块)统计表 (10) 图表9用例数(按功能模块)百分比统计饼图 (11) 图表10用例稳定性统计表 (11) 图表11用例稳定性统计图 (12) 图表12用例有效性统计表 (12) 图表13用例有效性统计条形图 (13) 图表14测试执行效率统计表 (13) 图表15测试执行效率条形图 (14) 图表16 缺陷数分布(按测试类型)统计饼图 (14) 图表17缺陷数分布(按功能模块)统计饼图 (15) 图表18缺陷等级统计表 (15) 图表19缺陷严重程度分布柱形图 (16) 图表20缺陷严重程度分布饼图 (16) 图表21缺陷原因统计表 (17) 图表22缺陷原因统计饼图 (17) 图表23每人发现的缺陷数统计表 (17) 图表24每人发现的缺陷数柱形图 (18) 图表25每人发现的缺陷等级柱形图 (18) 图表26缺陷趋势统计表 (19) 图表27缺陷趋势坐标图 (19)

现代材料测试技术作业

现代材料测试技术 作业

第一章X射线衍射分析 一、填空题 1、X射线从本质上说,和无线电波、可见光、γ射线一样,也是一种。 2、尽管衍射花样可以千变万化,但是它们的基本要素只有三个:即、、。 3、在X射线衍射仪法中,对X射线光源要有一个基本的要求,简单地说,对光源的基本要求是、、。 4、利用吸收限两边相差十分悬殊的特点,可制作滤波片。 5、测量X射线衍射线峰位的方法有六种,它们分别是、、 、、、。 6、X射线衍射定性分析中主要的检索索引的方法有三种,它们分别是、 、。 7、特征X射线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8、X射线衍射定性分析中主要的检索索引的方法有三种,它们分别是、 和字顺索引。 9、X射线衍射仪探测器的扫描方式可分、、三种。 10、实验证明,X射线管阳极靶发射出的X射线谱可分为两类:和 11、当X射线穿过物质时,由于受到散射,光电效应等的影响,强度会减弱,这种现象称为。 12、用于X射线衍射仪的探测器主要有、、、,其中和应 用较为普遍。 13、X射线在近代科学和工艺上的应用主要有、、三个方面 14、X射线管阳极靶发射出的X射线谱分为两类、。 15、当X射线照射到物体上时,一部分光子由于和原子碰撞而改变了前进的方向,造成散射线;另一部分光子可能被原子吸收,产生;再有部分光子的能量可能在与原子碰撞过程中传递给了原子,成为。 二、名词解释 X-射线的吸收、连续x射线谱、特征x射线谱、相干散射、非相干散射、荧光辐射、光电效应、俄歇电子、质量吸收系数、吸收限、X-射线的衰减 三、问答与计算 1、某晶体粉末样品的XRD数据如下,请按Hanawalt法和Fink法分别列出其所有可能的检索组。 2、产生特征X射线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简述特征X-射线谱的特点。 4、推导布拉格公式,画出示意图。 5、回答X射线连续光谱产生的机理。

系统软件测试计划

系统软件测试计划 Prepared on 24 November 2020

测试计划 1引言 1.1 编写目的 本测试计划的具体编写目的,指出预期的读者范围。 1.2 背景 说明: a.测试计划所从属的软件系统的名称; b.该开发项目的历史,列出用户和执行此项目测试的计算中心,说明在开始执行本测试计划之前必须完成的各项工作。 1.3 定义 列出本文件中用到的专门术语的定义和外文首字母组词的原词组。 1.4 参考资料 列出要用到的参考资料,如: a.本项目的经核准的计划任务书或合同、上级机关的批文; b.属于本项目的其他已发表的文件; c.本文件中各处引用的文件、资料,包括所要用到的软件开发标准。列出这些文件的标题、文件编号、发表日期和出版单位,说明能够得到这些文件资料的来源。

2计划 2.1 软件说明 提供一份图表,并逐项说明被测软件的功能、输入和输出等质量指标,作为叙述测试计划的提纲。 2.2 测试资料 列出本项测试所需的资料,如: a.有关本项任务的文件; b.被测试程序及其所在的媒体; c.测试的输入和输出举例; d.有关控制此项测试的方法、过程的图表。 2.3 测试培训 说明或引用资料说明为被测软件的使用提供培训的计划。规定培训的内容、受训的人员及从事培训的工作人员。 3测试资源 3.1 人员安排

3.2 测试环境 3.2.1硬件环境: 3.2.2软件环境: 3.3 测试工具 本模板中提出的工具均根据实际情形尽心更换

3.4 测试进度 4测试策略 列出组装测试和确认测试中的每一项测试用例模板的名称标识符、这些测试的进度安排以及这些测试的内容和目的,例如模块功能测试、用户界面测试、性能测试、压力测试、故障恢复测试、安全性测试、配置测试、安装测试等。 4.1 功能测试 确保测试的功能正常,如导航,数据输入,处理、检索是否正确,以及业务规则的实施是否恰当。即对交互的输出或结果进行分析,以此来核实应用程序及其内部进程,这是目前的测试重点。 4.1.1目标 利用有效的和无效的数据来执行各个用例流,以核实以下内容: ?在使用有效数据时得到预期的结果 ?在使用无效数据时显示相应的错误消息或警告消息。

神经网络课程报告

神经网络课程认识 本学期我们对人工神经网络进行了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对什么是神经网络,神经网络的发展史,神经网络的特点和功能以及神经网络的应用领域等多方面知识都有所了解。从开始的对人工神经网络的初步了解到最后模型的建立,我们对人工神经网络的认识不断加深。神经网络作为自动控制及智能控制专业的一个重要分支,掌握一些与其相关的基础知识对今后的学习会有较大的帮助。 具体的人工神经网络中,我们主要学习了单层感知器、标准BP网络、改进型的BP网络、自组织竞争神经网络以及离散型Hopfield网络(即DHNN 网络)。其中,我们重点学习了标准型BP网络。在后面的编程训练中,我们也以标准BP网络为模型,设计了一个较为简单的实际型编程问题。 接下来谈谈具体的学习情况: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首先学习了什么是人工神经网络。这是一个非线性动力学系统,其特色在于信息的分布式存储和并行协同处理。虽然单个神经元的结构极其简单,功能有限,但大量神经元构成的网络系统所能实现的行为却是极其丰富多彩的。以数学和物理的方法以及信息处理的角度对人脑神经网络进行抽象,并建立某种简化的模型就是人工神经网络。人工神经网络远不是人脑生物神经网络的真实写照,而只是对它的简化,抽象与模拟。揭示人脑的奥妙不仅需要各学科的交叉和各领域专家的协作,还需要测试手段的进一步发展。目前已经提出了上百种的神经网络模型,这种简化模型能放映出人脑的许多基本特征。综合人工神经网络的来源,特点及各种解释,

可以简单的表述为:人工神经网络是一种旨在模仿人脑结构及其功能的脑式智能信息处理系统。 神经网络的研究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期,其发展可分为启蒙时期,低潮时期,复兴时期及新时期四个阶段。人工神经网络是基于对人脑组织结构,活动机制的初步认识提出的一种新型信息处理体系。人工神经网络具有人脑的一些基本功能,也有其自身的一些特点。结构特点:信息处理的并行性,信息储存的分布性,信息处理单元的互连性,结构的可塑性。性能特点:高度的非线性,良好的容错性和计算机的非精确性。能力特征:自学习,自组织与自适应性。人工神经网络是借鉴于生物神经网络而发展起来的新型智能信息处理系统,由于其结构上“仿造”了人脑的生物神经系统,因而其功能上也具有了某种智能特点。由于神经网络具有分布储存信息和并行计算的性能,因此它具有对外界刺激信息和输入模式进行联想记忆的能力。这种能力是通过神经元之间的协同结构以及信息处理的集体行为而实现的。设计合理的神经网络通过对系统输入输出样本对进行自动学习,能够以任意精度逼近任意复杂的非线性映射,可以作为多维非线性函数的通用数学模型。神经网络对外界输入样本具有很强的识别和分类能力,可以很好的解决对非线性曲面的逼近,因此比传统的分类器具有更好的分类与识别能力。某些类型的神经网络可以把待求的问题的可变参数设计为网络的状态,将目标函数设计为网络的能量函数,经过动态演变过程达到稳定状态时对应的能量函数最小,从而其稳定状态就是问题的最优解。同时,神经网络的知识抽取能力使其能够在没有任何先验知识的情况下自动从输入数据中提取特征,发现规律,并通过自组织过程构建网络,使其适应于表达所发现的规律。人的先验知识可

软件系统测试报告(通用模板)

软件系统测试报告 2016年06 月

版本修订记录

目录 1引言. ........................................................... .. (1) 1.1编写目的........................... . (1) 1.2项目背景........................... . (1) 1.3术语解释........................... . (1) 1.4参考资料........................... . (1) 2测试概要. ................................................... (2) 2.1系统简介........................... . (2) 2.2测试计划描述....................... . (2) 2.3测试环境........................... . (2) 3测试结果及分析. .................................... . (3) 3.1测试执行情况....................... . (3) 3.2功能测试报告....................... . (3) 3.2.1 系统管理模块测试报告单 ........ .. (3) 3.2.2 功能插件模块测试报告单 ........ .. (4) 3.2.3 网站管理模块测试报告单 ........ .. (4) 3.2.4 内容管理模块测试报告单 ........ .. (4) 3.2.5 辅助工具模块测试报告单 ........ .. (4) 3.3系统性能测试报告................... . (4) 3.4不间断运行测试报告................. . (5) 3.5易用性测试报告..................... . (5) 3.6安全性测试报告..................... . (6) 3.7可靠性测试报告..................... . (6) 3.8可维护性测试报告................... . (7) 4测试结论与建议. .................................... . (9) 4.1测试人员对需求的理解............... . (9) 4.2测试准备和测试执行过程............. . (9) 4.3测试结果分析....................... . (9) 4.4建议............................... . (9)

系统软件测试计划

测试计划 1引言 1.1 编写目的 本测试计划的具体编写目的,指出预期的读者范围。 1.2 背景 说明: a.测试计划所从属的软件系统的名称; b.该开发项目的历史,列出用户和执行此项目测试的计算中心,说明在开始执行本测试计划之前必须完成的各项工作。 1.3 定义 列出本文件中用到的专门术语的定义和外文首字母组词的原词组。 1.4 参考资料 列出要用到的参考资料,如: a.本项目的经核准的计划任务书或合同、上级机关的批文; b.属于本项目的其他已发表的文件; c.本文件中各处引用的文件、资料,包括所要用到的软件开发标准。列出这些文件的标题、文件编号、发表日期和出版单位,说明能够得到这些文件资料的来源。 2计划 2.1 软件说明 提供一份图表,并逐项说明被测软件的功能、输入和输出等质量指标,作为叙述测试计划的提纲。

列出本项测试所需的资料,如: a.有关本项任务的文件; b.被测试程序及其所在的媒体; c.测试的输入和输出举例; d.有关控制此项测试的方法、过程的图表。 2.3 测试培训 说明或引用资料说明为被测软件的使用提供培训的计划。规定培训的内容、受训的人员及从事培训的工作人员。 3测试资源 3.1 人员安排

3.2.1硬件环境: 3.2.2软件环境: 3.3 测试工具 本模板中提出的工具均根据实际情形尽心更换 3.4 测试进度 4测试策略 列出组装测试和确认测试中的每一项测试用例模板的名称标识符、这些测试的进度安排

以及这些测试的内容和目的,例如模块功能测试、用户界面测试、性能测试、压力测试、故障恢复测试、安全性测试、配置测试、安装测试等。 4.1 功能测试 确保测试的功能正常,如导航,数据输入,处理、检索是否正确,以及业务规则的实施是否恰当。即对交互的输出或结果进行分析,以此来核实应用程序及其内部进程,这是目前的测试重点。 4.1.1目标 利用有效的和无效的数据来执行各个用例流,以核实以下内容: ?在使用有效数据时得到预期的结果 ?在使用无效数据时显示相应的错误消息或警告消息。 4.1.2条件 陈述本项测试工作对资源的要求,包括: a.设备所用到的设备类型、数量和预定使用时间; b.软件列出将被用来支持本项测试过程而本身又并不是被测软件的组成部分的软件,如测试驱动程序、测试监控程序、仿真程序、桩模块等等; c.人员列出在测试工作期间预期可由用户和开发任务组提供的工作人员的人数。技术水平及有关的预备知识,包括一些特殊要求,如倒班操作和数据键入人员。 4.1.3测试用例模板 单一界面测试的参考表格如下:

材料现代测试技术

材料现代测试技术 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专业班级:材料科学02班 姓名:吴明玉 学号:20103412

SnO 基纳米晶气敏材料微观结构的表征 2 一.摘要 随着现代物理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现代分析测试技术的不断更新和进步为人们对材料结构和性能的深入研究提供了可能,从而促进人们对气敏材料机理有了更为客观的认识。本文主要以X衍射分析仪(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扫描电镜(SEM),高分辨电子显微镜(HRTEM)等现代材料测试技术为基础,设计出了可行的气敏材料微观结构表征方案。 关键词:XRD XPS SEM HRTEM 二.引言 材料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材料的发展关系到国民经济发展,国防建设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半导体SnO2气敏材料在防止火灾爆炸事故的发生、大气环境的检测以及工业生产有毒有害气体的检测等领域的发挥了巨大作用。但是,目前开发的半导体气敏材料仍存在着灵敏度不高、交叉敏感严重、长期使用敏感材料易中毒失效稳定性差、重复性不好等缺点。针对上述问题,研究者们做了大量工作。气敏材料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改进、优化成膜工艺和对现有材料进行掺杂、改性、表面修饰等处理,以提高气体传感器的气敏性能,降低工作温度,提高选择性稳定性等性能。掺杂不仅可以提高元件的电导率,还可以提高稳定性和选择性,金属掺杂是最为常见的掺杂方式,掺杂物的电子效应可以起到催化活性中心的作用,降低被测气体化学吸附的活化能,有效提高气敏元件的灵敏度和缩短响应时间。 成分,结构,加工和性能是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四个基本要素,成分和结构从根本上决定了材料的性能,对材料的成分和结构进行精确表征是实现材料性能控制的前提。材料的分析包括表面和内部组织形貌,晶体的相结构,化学成分和价键结构,相应地,材料分析方法有形貌分析,物相分析,成分与价键分析和分子结构分析。为了对SnO 掺杂金属离子复合材料的性能进行研究,本文设计出了 2 微观结构表征方案,为微观结构研究做好了铺垫。 三.正文 3.1材料的制备及表征方法 纳米材料,并对其分别进行Cd,Ni等金属的掺杂。通采用水热法制备SnO 2 过X衍射分析仪(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得到薄膜的晶体结构以及表面的化学组成,原子价态,表面能态分布信息;通过扫描电镜(SEM)等得到材料的表面微观形貌信息;通过高分辨电子显微镜(HRTEM)得到材料的晶体取向, 3.2表征方案 3.2.1X衍射分析仪(XRD)

软件测试报告(模板)

编号:JYD-EP-RD-0I2 密级:公司内部公开 ××项目 系统测试报告 拟制人:刘雪桃 审核人: 批准人: [2013年3月14日] 北京竞业达数码科技有限公司 Beijing JYD Digital Technology Co.,Ltd

文件变更记录

目录 1 概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 项目背景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测试目标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测试范围及方法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测试环境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测试中止和恢复条件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测试结束准则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 测试过程.................................................................................................................................... 错误!未定义书签。 测试时间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总体概况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测试用例执行率 ...................................................................................................................... 错误!未定义书签。 遗留缺陷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 测试结论、建议、总结............................................................................................................ 错误!未定义书签。 结论.......................................................................................................................................... 错误!未定义书签。 总结.......................................................................................................................................... 错误!未定义书签。 建议.......................................................................................................................................... 错误!未定义书签。 4 测试报告补充说明.................................................................................................................... 错误!未定义书签。 5 遗留缺陷列表清单.................................................................................................................... 错误!未定义书签。 6 参考文档.................................................................................................................................... 错误!未定义书签。

软件测试计划模版

项目开发单位:息技术有限公司 项目使用单位: 项目测试单位:技术有限公司 测试计划 (仅供内部使用) 拟制人:日期:2009-10-20 审核人:日期:2009-10-20 批准人:日期:2009-10-20

修订历史记录 日期版本说明作者2009-10-20V9.82

目录 1.简介4 1.1目的4 1.2背景4 1.3范围4 1.4参考文档5 2.测试需求6 3.测试策略7 3.1测试类型7 3.1.1数据和数据库完整性测试7 3.1.2功能测试7 3.1.3业务周期测试9 3.1.4用户界面测试10 3.1.5性能评价11 3.1.6负载测试12 3.1.7强度测试13 3.1.8容量测试14 3.1.9安全性和访问控制测试15 3.1.10故障转移和恢复测试16 3.1.11配置测试18 3.1.12安装测试19 3.2工具20 4.资源21 4.1角色21 4.2系统23 5.项目里程碑及风险分析24 6.可交付工件25 6.1测试文档25 6.2测试日志25 6.3缺陷报告及处理25 7.测试管理及任务26 7.1接收测试的条件26 7.2测试时间安排26 7.3测试过程控制26 7.4测试评审与通过标准26

错误!未指定书签。 1.简介 1.1目的 错误!未指定书签。的这一“测试计划”文档有助于实现以下目标: ?[确定现有项目的信息和应测试的软件构件。 ?列出推荐的测试需求。 ?推荐可采用的测试策略,并对这些策略加以说明。 ?确定所需的资源,并对测试的工作量进行估计。 ?列出测试项目的可交付元素。 ?明确测试管理过程及测试任务] 1.2背景 [输入测试对象(组件、应用程序、系统等)及其目标的的简要说明。需要包括的信息有:主要的功能和特性、测试对象的构架以及项目的简史。] 1.3范围 [描述测试的各个阶段,例如:单元测试、集成测试或系统测试,并说明本计划所针对的测试类型(如功能测试或性能测试)。简要地列出测试对象中将接受测试或将不接受测试的那些特性和功能。 如果在编写此文档的过程中作出的某些假设可能会影响测试设计、开发或实施,则列出所有这些假设。 列出可能会影响测试设计、开发或实施的所有风险或意外事件。 列出可能会影响测试设计、开发或实施的所有约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