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5单元《化学方程式》同步练习及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5单元《化学方程式》同步练习及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5单元《化学方程式》同步练习及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5单元《化学方程式》同步练习及答案

点燃 MnO 2 点燃 人教版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同步练习及答案

(80分钟 10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C:12 H:1 O:16 K:39 Mn:55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把正确答案序号填入下表。每小题3分,共45分)

1. 质量守恒定律揭示了化学反应中

A. 反应条件

B. 哪些物质是反应物

C. 哪些物质是生成物

D. 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关系

2. 化学反应前后,一定发生改变:

A. 分子种类

B. 原子的相对质量

C. 原子个数

D. 原子种类

3. 天文学家观察到“百武”彗星因受到越来越强的阳光照射而产生喷气现象。喷出气体包括:CO 、CH 3OH (甲醇)、HCHO (甲醛)、HCN (氢氰酸)等有毒物质和水蒸气。根据这一信息可以推测:

A.“百武”彗星至少含有C 、H 、N 、O 元素

B.“百武”彗星中存在单质和化合物

C.“百武”彗星是一个液态混合物

D.“百武”彗星可能存在生命

4. 等质量的下列物质完全燃烧,消耗氧气的质量最多的是:

A .H 2

B .

C C .S

D .Mg

5. 17世纪人们认为水能变土,1768年科学家拉瓦锡对此进行研究。他将一定量的蒸馏水加入特殊的蒸馏器,反复加热蒸馏101天,发现蒸馏器内产生少量沉淀,称得整个蒸馏装置的总质量没变、水的质量也没变、沉淀的质量等于蒸馏器减少的质量。对于这项研究的说法错误的是:

A. 精确称量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B. 水在长时间加热后能转变为土

C. 物质变化过程中总质量守恒

D. 沉淀物来自于蒸馏器本身

6. 有X 、Y 两元素,使12g X 2与XY 3反应生成24gC ,化学方程式为:X 2+XY 3=3C 。则X 、Y 两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之比:

A. 1:1

B. 1:2

C. 3:1

D. 3:4

7. 在3B +2A=C 的反应中,10gA 与足量的B 反应能生成22gC ,则A 、B 、C 三种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

A .3∶2∶1

B .12∶10∶22

C .4∶5∶22

D .5∶4∶22

8. 加热6.32 g KMnO 4,当剩余物的质量为5.68 g 时,停止加热,则剩余物中含有的物质是:

A. KMnO 4

B. KMnO 4、K 2MnO 4、MnO 2

C. K 2MnO 4、MnO 2

D.KMnO 4、K 2MnO 4

9. 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的是: A. 4Fe+3O 2 ==== 2Fe 2O 3 B. 2KClO 3====2KCl+3O 2↑

C. 4P+5O 2 2P 2O 5

D. 2C 2H 2+5O 2====4CO 2+2H 2O

10. 在反应3Cu +8HNO 3=3Cu(NO 3)2+2X ↑+4H 2O 中的X 的化学式是

A. N 2

B. NO

C. NO 2

D. N 2O 5

11.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后,生成物的质量跟原镁带的质量相等

B. 按任意体积混合后的氢气和氧气的总质量,跟反应后生成水的质量相等

C. 二氧化硫气体通入氢氧化钠溶液时,溶液增加的质量就是被吸收的二氧化硫的质量

D. 煤球燃烧后质量减轻,这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12. 镁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其固体质量变化可用图表示,则(80-48)克表示的质量为:

A. 生成物

O 2的质量

C. 参加反应的镁的质量

D. 生成物MgO 与参加反应的O 2的质量和

13. 若23克某正一价元素的单质和8克氧气恰好完全反应,所生成氧化物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A . 31 B. 46 C. 54 D. 62

14. 下列四个反应中生成物都是C,如果C的化学式为A2B 3,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A. AB 2 + B 2 = 2C

B. AB 2 + 2B 2 = 2C

C. 2AB 2 + B 2 =2C

D. 4AB + B 2 =2C

15. 某可燃物4.6g 在足量氧气充分燃烧,生成8.8g 二氧化碳和5.4g 水,则该可燃物的组成为:

A. 一定含碳、氢、氧三种元素元素

B. 一定含碳、氢元素,可能含氧元素

C. 一定含碳、氢元素,不含氧元素

D. 所含元素大于三种 二、填空题(每空2

分,共20分) 16. 在反应S + O 2

SO 2中,若生成m 个SO 2分子,则参加反应的氧原子个数为 。

17. 现以2H 2O 2H 2↑ +O 2↑ 为例,请用分子和原子的观点解释质量守恒定律。(1)反应前后 没变;(2)反应前后 不变;(3)而 不变,故反应前参加反应的水的质量等于反应后生成的H 2质量和O 2质量总和。

固体

初中化学第五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H 1 C 12 N 14 O 16 Al 27 P 31 Zn 65 一、选择题 1.在下列各项中,化学反应前后肯定没有发生改变的是() ①原子的数目②分子的数目③元素的种类④物质的总质量⑤物质的种类⑥原子的种类 A.①③④⑤ B. ①③④⑥ C.①④⑥ D. ①③⑤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判断,铁丝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物的质量() A. 一定大于铁丝的质量 B. 一定小于铁丝的质量 C. 一定等于铁丝的质量 D. 不能确定 3.化学方程式3Fe + 2O2Fe3O4可读作() A.铁加氧气等于四氧化三铁 B.三个铁加两个氧气等于一个四氧化三铁 C.铁和氧气点燃后生成四氧化三铁 D.铁加氧气点燃等于四氧化三铁 4.某物质在纯氧中燃烧生成了氮气和水蒸气,该物质一定含有() A. 氮元素和氧元素 B. 氢元素和氧元素 C. 氮元素和碳元素 D. 氮元素和氢元素 5.下列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 S + O2 SO2↑ B. 4Al +3O2 2Al2O3 C. P + O2PO2 D. Mg + O2 MgO2 6.下列反应不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 ) A.H2CO3== CO2↑+H2O B.2HgO2Hg+O2↑ C.2H2O22H2O+O2↑ D.Mg+CuO Cu+MgO 7.以下反应中.有一种元素从+2价变为0价的是 ( ) A.S+O2SO2 B.2Mg+O22MgO C.CuO+H2Cu+H2O D.2H2O2H2↑+O2↑ 8.化学方程式a C2H2+ b O2 c H2O + d CO2配平后a、b、c、d之和为 ( ) A.15 B.14 C.13 D.10 9.在化学反应X + 2Y ==== Z中,3g X和足量Y充分反应后生成8g Z,则参加反应的Y的质量为() A. 2.5 g B. 3 g C. 5 g D. 6 g 10.下列各式中,正确表示铝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A.Al + H2SO4 ==== AlSO4 + H2↑ B.2Al+ 3H2SO4 ==== Al2(SO4)3 + 3H2↑ C. Al + 2H2SO4 ==== Al(SO4)2 + 2H2↑ D. 2Al + H2SO4 ==== Al2SO4 + H2↑ 11.在2A+B == 2C反应中,已知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4,C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0,则B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九年级化学--《碳和碳的氧化物》单元测试题

点燃 点燃 A B C F E D 九年级化学--《碳和碳的氧化物》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 1. 下 列 过 程 中 发 生 了 化 学 变 化 的 是 ( ) A.石墨导电 B.金刚石切割金属 C.用铅笔写字 D.用焦炭冶炼 2. 含硫煤如果发生不完全燃烧,会排放出污染空气的有毒气体是 ( ) A.二氧化硫 B. 二氧化硫和一氧化碳 C. 硫和二氧化碳 D.一氧化碳 3.下列表示二氧化碳的几种用途,其中既利用了它的物理性质又利用了它的化学性质的是( ) 4. 金刚石、石墨都是碳元素组成的单质,化学性质相同而物理性质不同的原因 ( ) A .同种元素组成,但原子排列不同 B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C .都是碳元素组成 D .原子的相对质量相同 8.“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首于谦的 《石灰吟》蕴含着一定的科学知识,诗句“烈火焚烧若等闲”形象地描述了化学反应: CaCO 3 CaO 十CO 2↑,该反应的类型是 ( ) A .化合反应 B .置换反应 C 分解反应 D .复分解反应 9. 为了控制温室效应和改善生存环境环境,下列措施中切实可行的是 ( ) ①减少煤等燃料的使用;②禁止使用煤等燃料;③禁止乱砍乱伐;④开发氢能源;⑤利 用水力发电;⑥种植花草树木。 A. ①③④⑤⑥ B. ①②③④⑤⑥ C.③④⑤⑥ D.①②④ 10. 试管中盛有黑色粉末,将其加强热,粉末变为红色,同时产生无色气体,该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则该黑色粉末可能是 ( ) A.木炭粉 B.四氧化三铁 C.氧化铜 D.木炭粉和氧化铜 二、填空题 13. (6分)5月13日是世界无烟日,吸烟有害健康。为了鉴定该烟雾中是否存在CO 2和CO ,在对香烟燃烧产生的烟雾进行适当处理后,依次通过足量的以下试剂:①澄清石灰水;②浓硫酸;③灼热的黑色氧化铜粉末;④澄清石灰水,发现①、④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试回答: (1)①中的现象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烟雾中是否存在 CO ?____,做出此判断所依据的实验现象 为 。 14. (8分)石灰石、生石灰、熟石灰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请你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右图中转化的化学反应,并在括号中说出 其反应类型: 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简答题 17.已知A 、B 、C 、D 、E 、F 六种物质间有如下的转变关系(发生的反应都是化合反应), 其中A 、B 、C 在通常情况下是三种无色无味的气体,且C 为化合物,D 是一种无色的液体 氧化物,F 是一种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物质。 (1)请写出有关物质的化学式:A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 高温

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

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 复习宝典2018年1月3日 绪言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 1、原子论(道尔顿)和分子学说(阿伏加德罗)的创立,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物质是由原子和分子构成的,分子的破裂和原子的重新组合是化学变化的基础。 2、1869年,俄国的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 3、我国的某些化学工艺像造纸、制火药、烧瓷器,发明很早,对世界文明作出过巨大贡献。 第一章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考点一、物质的变化 1、判断变化依据:是否有其它(新)物质生成。有则是化学变化,无则是物理变化 2、相互关系:常常伴随发生,有化学变化一定有物理变化,有物理变化不一定有化学变化。 3、化学变化伴随现象:放热、吸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和生成沉淀。 考点二、物质的性质 它们的区别是:物理性质在静止状态中就能表现出来,而物质的化学性质则要在物质运动状态中才能表现出来 课题2 化学是一门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一、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1、现象:蜡烛逐渐熔化,燃烧,发出红光,火焰分为三层(外焰、内焰、焰心)。 2、产物:二氧化碳和水检验:二氧化碳——在火焰上方罩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变浑浊) 水——在火焰上方罩冷而干燥的烧杯(变模糊或有水珠出现) 3、物理性质:白色的固体,密度比水小,质软 4、结论: ①木条处于外焰的部分最先变黑,外焰温度最高。②烧杯内壁有水雾出现,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水,其中含有氢元素;③蜡烛燃烧后还生成CO2,该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说明蜡烛中含有碳元素。④白瓷板上有黑色粉末出现,更说明蜡烛中含有碳元素。 燃烧后:有一股白烟,能重新燃烧。说明蜡烛燃烧是蜡烛气化后的蜡烛蒸气被点燃。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1 空气 一、空气成分的研究史 法国科学家拉瓦锡第一次明确提出了“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其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的结论。 二、空气中氧气成分的测定:(考点一) 1、实验现象:A、红磷燃烧发出黄白色火焰,放出热量,冒出白色浓烟 B、冷却到室温后打开弹簧夹,烧杯内的水倒流入集气瓶,约占集气瓶容积的1/5。 2、实验结论: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点燃 3、原理:磷(P) + 氧气(O2)五氧化二磷(P2O5) 思考:1、可否换用木炭、硫磺等物质?如能,应怎样操作? 不能用木炭或蜡烛(燃烧产生了气体,瓶内体积变化小),不能用铁(铁在空气中不能燃烧) 2、可否用镁代替红磷? 不能用镁,因为镁不但跟氧气反应而且还跟氮气等反应,结果测得的不只是空气中氧气的体积。会远远大于氧气的体积。 3、实际在实验中测得的结果比真实值小,其原因可能是: A红磷量不足;B装置气密性差;C未冷却至室温就打开止水夹;D、没有预先在导管中装满水 三、空气的主要成分(考点二) (按体积分数)空气的成分以氮气和氧气为主,属于混合物。空气成分口诀:氮七八氧二一,零点九四是稀气;还有两个点零三,二氧化碳和杂气

人教版初三化学下册专题复习

《专题复习——推断题》教学设计 东源县义合中学张雪连 物质的推断题是近几年河源市中考必考的题型之一。它是通过物质的转化关系,从已知的实验现象和特殊性质进行分析推理,从而确定物质的种类、组成或化学式的题目。这种题目具有考查的知识覆盖面广、信息量大、条件隐蔽、题型多变、综合性强、关系复杂、文图较多等特点,对学生的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是一种很好的考查。虽然试题的难度不是很大,我们也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一、教材内容及学情分析: 物质的推断题主要考查元素化合物知识。题型有:文字叙述型、框图型、化学方程式型。 学生经过九年级化学的初步学习,对化学知识与技能有了一个初步的、模糊的认识,但是缺少系统性的、整体性的知识脉络,综合应用的能力较弱,对稍复杂的化学问题往往感到无从下手,往往容易把简单问题复杂化,产生畏惧心理,对化学的进一步学习产生极大的阻力,为此,我们的复习就是要突破学生这种心理,让他们拥有打开化学世界的钥匙。 二、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目标:引导学生采集每一道推断题的突破口(知识点),得出相应物质的名称和化学式,分析反应关系,根据物质的性质形成相关的知识网络,并在此基础上解答相关的问题,同时通过书写化学方程式来巩固物质间的反应关系。

2、过程和方法:初步学会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化学信息进行加工整理。提高审题、分析、判断等解题能力,运用所学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对推断题的专题复习,保持和增强学生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保持其学习化学的兴趣。发展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说重点难点: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能综合运用所学过的知识解答化学推断题。 难点:找出推断题中的突破口。 四、教学过程: (一)知识整理:解题的关键在于寻找突破口(又称“题眼”),然后顺藤摸瓜进而完成全部未知的推断。这些突破口往往是:物质的特殊的性质、用途、结构;沉淀、气体、溶液的特殊颜色;特殊的反应条件、反应类型、反应现象和转化关系等。根据突破口进行顺推、逆推或顺推逆推相结合的方法,对有关的信息进行逻辑推理、分析比较、综合整理、从而得出正确的答案。以下是推断题常用的突破口: 1. 以物质特征颜色为突破口 (1)固体颜色:常见的黑色固体: ; 常见的红色固体:、HgO、红磷。 (2)溶液颜色: 蓝色:含离子,例如:;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碳和碳的氧化物

碳和碳的氧化物 教学目标: 1.掌握金刚石、石墨和C60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2.掌握碳单质的化学性质 3.掌握二氧化碳的制备 4.掌握实验的原理及装置选择 重难点分析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性质 重难点分析 碳单质、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气体制取实验原理迁移运用 知识点1 碳的单质 碳有很多种单质,如金刚石、石墨、无定形碳、C60等,它们都是只由一种原子——碳原子构成的 1.金刚石和石墨 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的比较 说明: ①同种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种单质 ②单质一定由同种元素组成,但一种元素不一定只组成一种单质 ③同样都是由碳原子构成,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却千差万别,这是因为在这两种单质中, 碳原子之间的排列和结合方式是不同的。金刚石中的碳原子是以一种紧密的网状结构排列的, 而石墨中的碳原子是以一种层状结构排列的。构成物质的粒子之间的组合和排列不同,会导 致物质的性质不同,即结构决定性质;而物质的性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该物质的用途

例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石墨在一定条件下转变成金刚石属于物理变化B.一种元素可能形成几种单质 C.同种元素组成的不同种单质性质相同D.由碳元素形成的单质都是黑色的 例2.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 A.构成它们的原子大小不同B.构成它们的原子数目不同 C.它们由不同种原子构成D.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例3.实验室有四个药品橱,已存放如下药品,我们今天买的石墨应该放在() 【同步训练】 1.下列关于金刚石和石墨的说法,正确的是() A.都能导电B.原子排列方式相同C.硬度都很大D.组成元素相同 2.下列各组物质中属于同种物质的是() A.水和冰B.金刚石和石墨C.Na和Ne D.氧气和臭氧 3.下列家庭小实验,不能成功的是() A.用肥皂水鉴别硬水和软水B.用冷碟子放在蜡烛火焰上方收集炭黑 C.用2B铅笔芯做导电性实验D.用过滤的方法把硬水变成软水 4.1990年,曾使用了一种“石墨炸弹”。这种炸弹爆炸后释放出大量纤维状的石墨,它们覆盖在发电厂的设备上,造成设备短路而停电,原因是 2.无定形碳 (1)定义:由石墨的微小晶体和少量的杂质构成 (2)常见的无定性碳:木炭、活性炭、焦炭和炭黑,它们主要由石墨的微小晶体和少量杂质 构成,它们属于混合物 各种无定形碳的用途

九年级上册化学的知识点归纳

九年级上册化学的知识点归纳 九年级上册化学的知识点归纳 (1)单质与氧气的反应:(化合反应) 1.镁在空气中燃烧 2.铁在氧气中燃烧: 3.铜在空气中受热: 4.铝在空气中燃烧: 5.氢气中空气中燃烧: 6.红磷在空气中燃烧: 7.硫粉在空气中燃烧:8.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 9.碳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 (2)化合物与氧气的反应: 10.一氧化碳燃烧:11.甲烷燃烧 12.酒精燃烧:13.加热高锰酸钾:(实验室制氧气原理1)14.过氧化氢分解:15.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分解:16.生石灰溶于水:17.二氧化碳可溶于水: 18.镁燃烧:19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 20.氢气还原氧化铜21.镁还原氧化铜 23.碳充分燃烧:24.木炭还原氧化铜: 25.焦炭还原氧化铁: 26.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实验室制二氧化碳): 27.碳酸不稳定而分解:28.二氧化碳可溶于水: 29.高温煅烧石灰石(工业制二氧化碳):

30.石灰水与二氧化碳反应(鉴别二氧化碳): 31.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 32.一氧化碳的可燃性: 33.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灭火器的原理): 34.锌和稀盐酸35.铁和稀盐酸 36.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 二、常见物质的颜色的状态 1、白色固体:MgO、P2O5、CaO、、ClO3、Cl、、NaCl、无水CuSO4;铁、镁为银白色(汞为银白色液态) 2、黑色固体:石墨、炭粉、铁粉、CuO、MnO2、Fe3O4▲MnO4为紫黑色 3、红色固体:Cu、Fe2O3、HgO、红磷 4.硫:淡黄色 6、(1)具有刺激性气体的气体:NH3、SO2、HCl(皆为无色) 7.(2)无色无味的气体:O2、H2、N2、CO2、CH4、CO(剧毒) 三、化学之最 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 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氧。 3、空气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氮气。 4、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质是金刚石。 7、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水。8、相同条件下密度最小的气体是氢气。 10、相对原子质量最小的原子是氢。12、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

初三化学第五单元测试题附答案

1 / 6 九年级化学单元测试题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 (测试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 班级 学号 姓名 成绩 一、选择题:(本题有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 题意) 1.在化学反应前后可能发生改变的是 ( ) A .元素种类 B .原子数目 C .分子数目 D .各物质的总质量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铁生锈后其质量将 ( ) A .增重 B .减轻 C .不变 D .无法判断 3.碳在氧气中燃烧,下列说法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 ) A .3gC 和8gO 2生成11 gCO 2 B .2g C 和4gO 2生成6gCO 2 C .4gC 和5 gO 2生成9gCO 2 D .5gC 和9gO 2生成14gCO 2 4.“齐二药”假药事件是将“二甘醇”用于药品生产造成的。“二甘醇”在人体内 可发生如下反应:C 4H 10O 3+4O 2=2X+3H 2O ,而导致人中毒。X 的化学式为 ( ) A. C 4H 4O 8 B. C 2H 4O 4 C. C 2H 2O 2 D. C 2H 2O 4 5.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可表示为:水+二氧化碳 淀粉+氧气,据此可知淀 粉的组成中一定含有的元素是 ( ) A .碳、氢 B .碳、氧 C .氢、氧 D .碳、氢和氧 6.碳的某种氧化物中,碳与氧的质量比为3∶8,则该氧化物中碳的化合价是 ( ) A .+2价 B .+4价 C .-2价 D .0价 7.对于方程式 4Al +3O 2 2Al 2O 3的下列说法正确是 ( ) A .铝加氧气等于氧化铝 B .铝跟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氧化铝 C .4个铝原子和3个氧分子等于2个氧化铝分子 D .4个铝原子和6个氧原子等于2个氧化铝分子 光 叶绿素 点燃

人教版初三化学上册碳原子与碳单质

C. 它由碳元素组成 D .碳元素的化合价为+4 金刚石、石墨、C 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下列关于碳单质的正确叙述是( B. 它们的物理性质相同 D. —定条件下,石墨转化成金刚石是物理变化 10.下列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关系不正确 的是() A. 金刚石的硬度大,可用于切割玻璃 B. 稀有气体性质不活泼,可用于焊割金属用保护气 C. 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用于脱色、除异味 D. 由于石墨是最软的矿物之一,所以可作润滑剂 下列物质中硬度最大的是( ) A .石墨 B .铁 进阶练习 (一) C .金刚石 D .石灰石 下列关于金刚石和石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它们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 C .金刚石质硬,石墨质较软 金刚石、石墨的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 A .构成它们的原子大小不同 C .金刚石和石墨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 木炭和活性炭具有很强的吸附性,是由于( A .它们都是固体 B .它们的密度小 是黑色 ) B .它们都是电的良导体 D .金刚石打磨后可以制成钻石 ) B .金刚石和石墨中碳原子排列不同 D .构成它们的原子数目不同 ) C.疏松多孔、表面积大 不正确的是( 下列关于炭黑、焦炭、木炭、活性炭的各种叙述中, A. 它们都是由石墨的微小晶体和少量杂质构成的,因此都是混合物 B. 它们的主要成分是石墨,因此都具有吸附性 C. 活性炭常用作冰箱除味剂或净水器的净水剂 D .炭黑可以制造黑墨水、黑色颜料或黑色鞋油 下列关于碳的几种单质的组成和用途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璀灿夺目的天然钻石是由碳元素构成的 B .炭黑可作防毒面具的滤毒剂 C .铅笔芯主要是用铅和少量碳粉制成的 D .长期未用而难开启的铁锁,可在锁孔中加入少量铅笔芯来作润滑剂 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曾用“石墨炸弹”使南联盟的高压输电线短路,这是因为石墨 A .质软 B .耐高温 C .具有导电性 D .具有润滑 性 继发现C 60后,Go 也已制得(如右图所示)。下列有关Go 的说法正确的 A .它是一种新型的化合物 B .它是碳原子构成 D .他们都 A .都是黑色固体 C .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相同

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梳理

自然界的水知识点梳理 例1:明明讲浑浊的湖水倒入烧杯中,先加入明矾搅拌溶解,静置一会儿,然后进行过滤,请问: (1)加明矾的作用是,漏斗下端紧靠烧杯内壁是为 了。 (2)操作过程中,他发现过滤速度太慢,原因可能 是; (3)过滤后,观察发现,滤液仍然浑浊,可能的原因 是; (4)改进后再过滤,得到了澄清透明的水,他兴奋的宣布:我终于制得了纯水!对此你的看法 是 ,理由是,若要制取纯水,还需要采用的净化方法是。 分析:本题讨论了用过滤法净化水全过程的基本操作和注意事项。(1)明矾溶于水后生成胶状物,容易吸附杂质,可以促进水中杂质的沉降。在过滤过程中,一定要用玻璃棒来引流,这样不容易流到漏斗外边,漏斗下端紧靠烧杯内壁也是同样原因。(2)过滤速度慢,原因有很多,首先应该检查一下漏斗上的滤纸是否放好,如果有残留的气泡会影响过滤的速度。(3)一般滤液仍然浑浊的原因主要有两条,第一,滤纸破了;第二,滤液高过了滤纸上边缘。(4)过滤的方法只是除去了不溶于水的杂质,要想得到纯水。,还要通过蒸馏法除去可溶性杂质。 答案:(1)吸附杂质防止液体飞溅 (2)滤纸没有紧贴漏斗壁,残留的气泡减缓了过滤的速度。 (3)滤纸被捅破了或液面高过了滤纸上边缘,使得液体从滤纸和漏斗间流过,没有起到过滤作用(4)不是纯水含有可溶性杂质蒸馏 点评:过滤是化学实验中一个重要的操作,希望同学们一定要多练习几次操作的全过程,记住其要领。

例2:下图是蒸馏红糖水的实验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图中编号的仪器名称: ①:;②:;③:; ④:;⑤:;⑥:。 (2)指出图中错误,并改正。说明理由。 ①:; ②:; ③:。 (3)红糖水沸腾时,温度计指示的沸点温度,同时在仪器④内收集 了色液体。 (4)用玻璃棒蘸蒸馏瓶残留的红糖水一滴,把它滴在滤纸上,待水渗入滤纸后,用滴管间歇滴水于红糖水斑点中心,形成多层,因此红糖水的有色物质属于。 (5)由上述实验可知红糖水属于。 分析:这是一道考察基本实验操作的试题。该题中涉及到很多仪器名称,操作中的注意事项。同时该题也隐性的联系与我们生活关系最密切的水。生活的每一滴水都是经过怎样的过程,一步一步被净化的呢?而这道题中就谈到了一个重要的操作──蒸馏。只要我们调动每一根神经,去回忆相关的知识,再认真观察装置图,就能够正确解答。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初中物质除杂(提纯)专题

除杂(提纯)的原则:不增不减、易分离 一.物理方法 1.过滤法:用来除去可溶物和不溶物 常见不溶于水的沉淀有:AgCl、PbSO4、BaSO4、大多数的碳酸盐、以及Cu(OH)2、Fe(OH)3、Al(OH)3等氢氧化物、MnO2等。 例:KCl(AgCl): Na2SO4 (BaSO4): NaCl(MnO2): 2、结晶法: 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曲线为"陡升型",如KNO3 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湿度的影响很小,曲线为"缓升型",如NaCl 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湿度的升高而减小,曲线为"下降型",Ca(OH)2 例:下列混合物适宜用结晶法分离的是( ) A. NaNO3 Na2CO3 B. NaNO3 NaCl C. NaOH Mg(OH)2 D. NaCl BaSO4 3. 磁铁吸引:分离有磁性和无磁性的: 铁粉和硫粉 铜粉和铁粉 4. 洗气法: H2(H2O) CO2(H2O) 二.化学方法:(沉淀法、气体法、置换法、吸收法、其它法) 1.沉淀法:使混合物中的杂质与适当试剂反应,生成沉淀通过过滤而除去。 例:.如何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括号内为杂质),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NaCl( Na2SO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HCl ( H2SO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HNO3 (HCl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NaCl(MgCl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气体法:将混合物中的杂质与适当试剂反应变成气体而除去。 一般规律为:CO32-+ 强酸= CO2;NH4+ + OH- = NH3 例:如何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括号内为杂质),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NaCl( Na2CO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Na2SO4(Na2CO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aCl2溶液(盐酸) KCl (NH4Cl)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KNO3(KOH)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Na2SO4(NaOH)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置换法:将混合物中的杂质与适量试剂通过发生置换反应而除去。 FeSO4(CuSO4) 4.吸收法 CO(CO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H2(HCI)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H2(CO2) N2(O2) 5.加热法:

初中化学第五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测试题(一) 1.本试卷包含选择题(第1题~第20题,共40分)、非选择题(第21题~第26题,共60分)两部分。本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2.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 1 C 12 N 14 O 16 Al 27 P 31 Zn 65 第Ⅰ卷(选择题 4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20个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到第Ⅱ卷的表格中。) 1.在下列各项中,化学反应前后肯定没有发生改变的是() ①原子的数目②分子的数目③元素的种类④物质的总质量⑤物质的种类⑥原子的种类 A.①③④⑤ B. ①③④⑥ C.①④⑥ D. ①③⑤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判断,铁丝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物的质量() A. 一定大于铁丝的质量 B. 一定小于铁丝的质量 C. 一定等于铁丝的质量 D. 不能确定 3.化学方程式3Fe + 2O2Fe3O4可读作() A.铁加氧气等于四氧化三铁 B.三个铁加两个氧气等于一个四氧化三铁 C.铁和氧气点燃后生成四氧化三铁 D.铁加氧气点燃等于四氧化三铁 4.某物质在纯氧中燃烧生成了氮气和水蒸气,该物质一定含有() A. 氮元素和氧元素 B. 氢元素和氧元素 C. 氮元素和碳元素 D. 氮元素和氢元素 5.下列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 S + O2 SO2↑ B. 4Al +3O2 2Al2O3 C. P + O2PO2 D. Mg + O2 MgO2 6.下列反应不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 ) A.H2CO3== CO2↑+H2O B.2HgO2Hg+O2↑ C.2H2O22H2O+O2↑ D.Mg+CuO Cu+MgO 7.以下反应中.有一种元素从+2价变为0价的是 ( ) A.S+O2SO2 B.2Mg+O22MgO C.CuO+H2Cu+H2O D.2H2O2H2↑+O2↑ 8.化学方程式a C2H2+ b O2 c H2O + d CO2配平后a、b、c、d之和为 ( ) A.15 B.14 C.13 D.10 9.在化学反应X + 2Y ==== Z中,3g X和足量Y充分反应后生成8g Z,则参加反应的Y的质量为() A. 2.5 g B. 3 g C. 5 g D. 6 g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实验探究题专项练习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实验探究题专项练习 1.经过学习,你已经掌握了一些气体的制取方法。现有下列实验装置图: (1)写出标有序号的仪器名称: ①________;②________; (2)图中装置A有明显错误,请指出________: (3)改正后,若用氯酸钾制取氧气,可选择的发生装置为________(填写字母序号,下同),应选用的收集装置是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4)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时,可选用的装置组合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其中二氧化锰起________作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5)用B装置制取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B装置中长颈漏斗伸入液面以下的目的是________; (6)实验室常用氯化铵固体与碱石灰固体共热来制取氮气,常温下NH3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NH3极易溶于水,制取并收集NH3,选择的装置组合是(填字母序号)________。 2.走进化学实验室会给你带来无限乐趣。现有如下装置,结合装置图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带标号①的仪器名称________ 。 (2)连接装置A和D,可制取一种熟悉的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 要干燥制得的气体,可将气体通入F装置,F装置中应该装入的试剂名称是________ 。(3)实验室制取气体发生装置的选择依据是________ 。选择装置B制取二氧化碳时,虽然操作简单,但无法控制反应速率。将该装置进行简单改进后就可达到控制反应速率的目的,改进措施是________ 。 3.根据所学知识,选择下列仪器进行气体制取的实验,并回答有关问题。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第一课时物质的变化 一、物理变化 1、概念: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2.特征:没有其他物质生成。 3.伴随现象:形状,状态的改变 4、常见的物理变化:物质溶解,物质的三态(固液气)之间的变化,如熔化等,形状改变,位置改变等。 二、化学变化 1、概念: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2、特征:有其他物质生成。 3、伴随现象:发光、发热、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常伴随能量变化。 4、常见的化学变化:所有物质的燃烧,金属的锈蚀,食物的变质、腐烂,动植物呼吸,植物的光合作用,酿酒,炼铁,去垢等。 三、注意事项 、生成沉淀,放出气体,颜色改变,发光,放热等现象经常用于判断是否为化学反应。(但不是绝对的,爆炸和发光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可以说明) 2、两者的本质区别是:有无其他物质生成。 3、两者之间的联系:化学变化中一定伴随物理变化,但物理变化中不一定伴随化学变化。(蜡烛的燃烧现象可以说明) 四、例子(只要看开始的反应物和反应后的物质是不是同一种即可,即有无其他物质生成)(如果你都会做,明白为什么,说明这部分你懂了哦!) 1、蜡烛融化(物) 2、蜡烛燃烧(化) 3、酒精挥发(物) 4、火树银花(化) 5、沙里淘金(物) 6、 杯水车薪(化) 7、卫生球消失(物)8、 活性炭净水(物) 9、百炼成钢(化)10、 液氮医疗麻醉(物)11、 海水晒盐(物)

12、锅炉爆炸(物)13、米饭烧焦(化) 14、蜡炬成灰(化) 15、木已成舟(物) 第二课时物质的性质 一、物理性质 1、概念: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2、如: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导电性、挥发性等。(可归纳为:色味态、两度、两点、三性) 二、化学性质 1、概念:需要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2、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腐蚀性、酸碱性、毒性、稳定性等。 三、注意事项 1、性质与变化的区别:一般描述物质性质的语言中有“可、易、能、会、难”等字,叙述物质的变化往往用“已经”、“了”、等过去时或“在”等现在时等表示时态的用语。如酒精燃烧、酒精能燃烧。(即能力和动作的区别) 2、氧气(O 2)和二氧化碳(CO 2 )的鉴别方法有哪些? 答:方法一:二氧化碳(CO 2 )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氧气能使燃着的木条燃烧更旺; 方法二:二氧化碳(CO 2 )能使带火星的木条熄灭,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方法三:二氧化碳(CO 2 )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氧气不能。 课题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通过学习课题二我们获得的知识: 1、二氧化碳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氧气可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注意:不是有氧气就可以,空气中也有氧气); 3、二氧化碳可以使燃着的木条熄灭; 4、空气主要由氮气、氧气组成,还含有二氧化碳、水蒸气等; 5、吸入的空气中含有较多的氧气,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和水; 6、蜡烛燃烧的产物是水和二氧化碳; 7、科学探究是基本步骤:提出问题---猜想假设---制定方案---科学实验---分析论证---得出结论、交流讨论。 课题三走进化学实验室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五单元测试题及标准答案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测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20个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到第Ⅱ卷的表格中。) 1.关于质量守恒定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煤燃烧化为灰烬,该反应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B.24g镁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40g氧化镁,实际消耗空气的质量为16g; C.无数实验证明化学反应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D. 质量守恒定律只适合于有气体或固体生成的化学反应。 2.摩托罗拉公司研发了一种由甲醇为原料的新型手机电池,其容量为锂电池的10倍,可连续使用一个月才充一次电,其电池反应原理为: 2CH3OH + 3X + 4NaOH == 2Na2CO3 + 6H2O,其中X的化学式为() A.O2 B.CO C.CO2 D.H2 3.质量守恒定律是帮助我们认识化学反应实质的重要理论。在化学反应aA+bB = cC+dD 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化学计量数a与b之和一定等于c与d之和 B. 若取xg A和xg B反应,生成C和D的质量总和不一定是2xg C. 反应物A和B的质量比一定等于生成物C和D的质量比 D. 若A和C都是盐,则该反应一定是复分解反应 4.如右图所示:2个甲分子反应生成1个丙分子和3个乙分子,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反应生成的丙物质属于单质 B、参加反应的甲物质属于化合物 C、该反应中原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 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推知,1个乙分子中 含有2个A原子 5.在化学反应C+O2==CO2中,若生成m个CO2分子,则参加反应的氧原子的个数是() A、m B、2m C、m/2 D、4m 6.某固体混合物内含有A、B、C三种物质各10g,将其充分反应后,B消耗完全,C的质量增加了8g,生成了4D,若A全部参加反应,需再加入B的质量是() A、20 g B、25 g C、40 g D、30 g 7.在一密闭容器中,盛放A、B、C三种物质各30g,加热充分反应后,各物质质量变化如下:关于此反应,下列认识不正确的是()

九年级化学碳练习题

5.2 组成燃料的主要元素——碳 知识梳理 1.三种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2.碳的其他单质 木炭和活性炭都具有___________,木炭可以吸附有颜色的大的粒子,也可以吸附有臭味的气体。活性炭比木炭的吸附性更强,所以一般使用___________作为防毒面具里的滤毒剂。炭黑在常温时非常稳定,故用炭黑墨汁绘的画和书写的字久不变色。 3.CO2和CO物理性质 (1)通常状况下,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都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

体。二氧化碳气体的密度比空气的大,能溶于水;一氧化碳气体的密度比空气的小,难溶于水。 (2)一定条件下CO2存在下列变化: 升华是指固态物质不经过液态直接变为气态的现象。干冰升华是物质状态间的变化,并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干冰升华时要吸收大量的热,可作制冷剂。 4.碳单质、CO、CO2的化学性质 1.可燃性 2CO+O点燃2CO

5.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1)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 首先要研究气体实验室制取的化学反应原理,即选择合适的反应物和反应条件(如常温、加热、加催化剂等),还要选择合适的实验装置,并需研究如何验证制得的气体就是所要制的气体。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常用的实验室制取CO2的装置如图: 图5-4 (4)CO2的收集: CO2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且与水 反应生成碳酸,一般只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CO2气体。收集气体时,导气管应伸到集气瓶底部以排尽集气瓶中空气,使收集到的气体纯度较高。 (5)CO2气体的验证: ①检验方法:将生成的无色、无味的气体通入到澄清的石灰水中,若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则该气体为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初三化学人教版第六章碳及碳的化合物

初三化学人教版第六章碳及碳的化合物

————————————————————————————————作者:————————————————————————————————日期: ?

碳与碳的化学物 【知识点拨】 板块一、碳单质 一、 碳单质定义:不同种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单质,同一种元素也可以组成不同的单质。金刚石、石墨 和C 60等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但由于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即结构不同,导致它们的性质尤其是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 【归纳总结】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 金刚石 石墨 C60 物 理 性 质 外观 无色透明的正八面体形状的固体 深灰色细鳞片状固体 光泽 琢磨后有光泽 有金属光泽 硬度 天然物中硬度最大 质软而滑腻 导电性 不导电 良好的导电性 熔点 很高 很高 用途 钻头、玻璃刀、 装饰品 铅笔芯、电极、 润滑剂等 超导体 说明 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但是组成单质的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所以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 二、 其他碳单质 木炭、焦炭、活性炭、炭黑等均是无定形碳,主要是由石墨的微小晶体和少量杂质构成的。 木炭的结构疏松多孔,具有吸附能力,利用这种性质可以吸附气体或溶液中的色素。可用来做冰箱的去味剂。木炭经水蒸气高温处理可以得到更大表面积的活性炭,它的吸附能力比木炭强,可用在防毒面具里吸附毒气。 三、 碳的化学性质 1. 碳的稳定性: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很稳定。 思考1我国古代用墨绘制字画能够保持多年而不褪色,这是因为 。 思考2碳单质在常温下很稳定,是不是它的化学性质总是很稳定呢? 2. 碳的可燃性: (1)氧气充足反应生成二氧化碳:C + O2 点燃 CO 2 (2)氧气不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2C + O2 点燃 2CO 3. 碳的还原性:在加热或高温条件下,碳能夺取氧化物中的氧,表现出还原性。 如:2Cu O + C 高温 2C u + CO 2↑。

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1-6单元知识考点 复习宝典2018年1月3日 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1、原子论(道尔顿)和分子学说(阿伏加德罗)的创立,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物质是由原子和分子构成的,分子的破裂和原子的重新组合是化学变化的基础。 2、1869年,俄国的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 3、我国的某些化学工艺像造纸、制火药、烧瓷器,发明很早,对世界文明作出过巨大贡献。 第一章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考点一、物质的变化 1、判断变化依据:是否有其它(新)物质生成。有则是化学变化,无则是物理变化 2、相互关系:常常伴随发生,有化学变化一定有物理变化,有物理变化不一定有化学变化。 3、化学变化伴随现象:放热、吸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和生成沉淀。 考点二、物质的性质 它们的区别是:物理性质在静止状态中就能表现出来,而物质的化学性质则要在物质运动状态中才能表现出来 课题2 化学是一门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一、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1、现象:蜡烛逐渐熔化,燃烧,发出红光,火焰分为三层(外焰、内焰、焰心)。 2、产物:二氧化碳和水检验:二氧化碳——在火焰上方罩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变浑浊) 水——在火焰上方罩冷而干燥的烧杯(变模糊或有水珠出现) 3、物理性质:白色的固体,密度比水小,质软 4、结论: ①木条处于外焰的部分最先变黑,外焰温度最高。②烧杯内壁有水雾出现,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水,其中含有氢元素;③蜡烛燃烧后还生成CO2,该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蜡烛中含有碳元素。④白瓷板上有黑色粉末出现,更说明蜡烛中含有碳元素。燃烧后:有一股白烟,能重新燃烧。说明蜡烛燃烧是蜡烛气化后的蜡烛蒸气被点燃。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1 空气 一、空气成分的研究史 法国科学家拉瓦锡第一次明确提出了“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其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的结论。 二、空气中氧气成分的测定:(考点一) 1、实验现象:A、红磷燃烧发出黄白色火焰,放出热量,冒出白色浓烟 B、冷却到室温后打开弹簧夹,烧杯内的水倒流入集气瓶,约占集气瓶容积的1/5。 2、实验结论: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点燃 3、原理:磷(P) + 氧气(O2)五氧化二磷(P2O5) 思考:1、可否换用木炭、硫磺等物质?如能,应怎样操作? 不能用木炭或蜡烛(燃烧产生了气体,瓶内体积变化小),不能用铁(铁在空气中不能燃烧) 2、可否用镁代替红磷? 不能用镁,因为镁不但跟氧气反应而且还跟氮气等反应,结果测得的不只是空气中氧气的体积。会远远大于氧气的体积。 3、实际在实验中测得的结果比真实值小,其原因可能是: A红磷量不足;B装置气密性差;C未冷却至室温就打开止水夹;D、没有预先在导管中装满水 三、空气的主要成分(考点二) (按体积分数)空气的成分以氮气和氧气为主,属于混合物。空气成分口诀:氮七八氧二一,零点九四是稀气;还有两个点零三,

九年级化学第五单元测试题

九年级化学上册单元试题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 学校姓名学号得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其序号填入题后的括号内,50 分。)l.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其原因是反应前后的() A. 分子种类没有改变B.分子数目没有改变 C. 原子种类和数目没有改变 D .物质种类没有改变 2.下列现象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来解释的是() A. 蜡烛燃烧后长度越来越短,最后消失 B. 高锰酸钾受热后固体质最减少 C.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固体质量增加 D .潮湿的衣服在阳光下晒干3.下列关于质量守恒定律的说法正确的是() A. 10g 水与 10g 酒精混合,得到20g 液体 ,这个过程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B. 8g 氢气与8g 氧气混合反应仅得9g水,但这个过程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C. 把 10g 双氧水放在锥形瓶中得到的水和氧气的质量一定等于10g D.所有的变化都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4.关于化学方程式 点燃 2CO2,读法正确的是 () 2CO + O2 A.一氧化碳和氧气生成二氧化碳 B.一氧化碳加氧气点燃等于二氧化碳 C.两个一氧化碳分子加一个氧气的分子等于两个二氧化碳分子 D.一氧化碳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5.燃烧含硫的煤炭不可能得到的物质是() A. 二氧化碳B.二氧化硫 C. 一氧化碳D.氧化铜6.化学变化可能会改变的是() ① 分子的总数目② 原子的总数目③ 原子核中质子的总数目 ④ 某种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目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7.根据化学方程式 A + NaOH = B+ H 2O 推断, B、 A 的相对分子质量相差() A.12B.18C. 22D.40 8. 用天平称量潮湿的或具有腐蚀性的药品时,药品必须放在() A .托盘上B.纸上C.玻璃器皿D.铁盒里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测试题及参考答案

相对原子质量:H~1 S~32 C~12 O~16 Ca~40 1、我国古代遗留下来的珍贵字画,虽年深日久仍不变色,因为写字绘画时使用的是() A.蓝墨水B.红墨水C.蓝黑墨水D.墨汁 2、近年来,科学家们发现,除金刚石、石墨外,还有一些新的以单质形式存在的碳。其中,发现较早并在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的是C60分子。下列有关C60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它的一个分子中含有60个碳原子B.它是一种新型的化合物 C.它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20 D.它是一种单质 3.常温下能与二氧化碳发生化合反应的物质是( )A.水 B.澄清石灰水 C.氧气 D.木炭 4、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二氧化碳在加压降温下转变成干冰B.山体滑坡 C.喷洒液体二氧化碳灭火D.二氧化碳溶于水 5、实验室制取气体选择收集方法时,对气体的下列性质不必考虑的是() A.颜色B.密度C.溶解性D.是否与水反应 6、碳的单质中,质地较软,常用做电极的是( ) A.金刚石B.活性炭C.炭黑D.石墨 7、如果要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少量一氧化碳,应该采用的方法是( ) A.把混合气体点燃B.将混合气体通过澄清的石灰水 C.将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D.把混合气体从一个容器倾倒到另一个容器中 8、粉刷后的石灰墙壁已基本干燥,但住人后往往会又变潮湿,这是因为() A.熟石灰变成生石灰和水B.熟石灰和二氧化碳反应的生成物中有水 C.空气中的水凝结在墙壁上D.墙壁中的水凝结在墙壁上 9、纳米管被誉为21世纪最有前途的新型材料。纳米管是一种由碳原子构成的直径为几个纳米(1纳米=10-9米)的空心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纳米管是一种新型有机化合物 B、纳米管在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 C、纳米管如完全燃烧,则生成物为二氧化碳 D、纳米管管道多,表面积大,吸附能力强 10. 将N2、CO、CO2的混合气体依次通入足量石灰水和灼热CuO后,冷却至室温,剩余气体是( )A.N2、CO2 B.N2 C.CO2 D.N2、CO2、H2O 11、化学上把同种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互称为同素异形体,例白磷和红磷。下列各组物质互为同素异形体的是()A.CO和CO2B.金刚石和C60C.冰和干冰D.液氧和氧气 12、当氧化铜中混有少量的炭粉时,下列除去炭粉的方法中合理的是() A.隔绝空气,将混合物加强热B.在空气中灼烧混合物 C.在氢气流中加热混合物D.加入足量的氧化铁后加强热 13、将一定量的CO2通入足量Ca(OH)2溶液中得沉淀Ag,若将等质量的CO2经过如下变化:CO2→CO→CO2,再将CO2通入足量Ca(OH)2溶液得沉淀Bg,则A和B的关系( ) A.A=B B.2A=B C.A=2B D.A>B 14.如果要除去一氧化碳气体中混有少量二氧化碳,应该采用的方法是( ) A.把混合气体点燃 B.把混合气体通过澄清石灰水 C.把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D.把混合气体由一个容器倾倒到另一个容器里 15、在CO和CO2的混合气体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64%,将混合气体10g通入足量的石灰水中,得到白色沉淀物( ) A、2.8g B、4.4g C、5g D、10g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