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益生菌在食品中的应用及其前景与展望

益生菌在食品中的应用及其前景与展望

益生菌在食品中的应用及其前景与展望
益生菌在食品中的应用及其前景与展望

益生菌在食品中的应用及其前景与展望

摘要

近年,益生菌已广泛用于乳制品行业,在保健品和医药行业中,某些益生菌也已被用于疾病治疗和患者的康复,现在含有益生菌的糖果、甜点和果汁饮品也陆续出现在国际市场上。益生菌作为生物研究的新领域,对人类的营养和健康具有重大的意义。益生菌制品因其特有的无毒副作用,能调节人体微生物区系促进健康,日益成为功能食品研究中的焦,并且在食品工业中有广泛的应用。

关键词益生菌现状功能性食品

前言

益生菌是指经口摄入或其它黏膜途径进入,通过改善黏膜表面微生物或酶的平衡、或刺激特异性或非特异性免疫机制而发挥作用的微生物制剂。益生菌进入动物消化道后,通过改善消化道菌群及酶的平衡,迅速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代谢能力和对食物的消化吸收能力,从而达到防治消化道疾病和促进生长的双重作用。从而可知,第一,益生菌能改善肠道菌群;第二,它带给宿主有益的功效;第三,它是活性的微生物。而乳酸菌是一类能以糖为原料,发酵产生乳酸的细菌的总称,是益生菌中最具代表性的菌属。

乳酸菌有利于人体键康能被人们认识并加以利用也经过了一个长期的过程。20世界初,诺贝尔生理医学奖获得者—俄国科学家梅

契尼柯夫(Metch-nikoff)发现生活在保加利亚一带的人们长寿者居多,调查后是因为他们每天喝酸奶。经过一番研究后得知,在酸奶中的乳酸菌能够防止有害菌的繁殖,抑制肠内异常发酵,从而达到预防老化的作用。据此,他提出了“酸奶长生不老说”。

乳酸菌是一种存在于人类体内的益生菌。乳酸菌能够将碳水化合物发酵成乳酸,因而得名。益生菌能够帮助消化,有助人体肠脏的健康,因此常被视为健康食品,添加在酸奶之内。长期科学研究结果表明,以乳酸菌为代表的益生菌是人体必不可少的且具有重要生理功能的有益菌,它们数量的多和少,直接影响到人的健康与否,直接影响到人的寿命长短,科学家长期研究的结果证明,乳酸菌对人的健康与长寿非常重要。

正文

1.益生菌的作用机制

改善肠道菌群结构,抑制病原菌的生长繁殖研究表明,益生菌能有序地定植于动物黏膜、皮肤等表面或细胞之间,占据宿主消化道的定植位点,形成生物屏障,减小病原微生物的侵染、定植起着占位、争夺营养、拮抗的作用,保护机体不被病原菌侵入。益生菌能抑制致病菌的定植和增殖,除了数量上的优势外,还可通过分泌抗菌物质来抑制病原菌的生长和繁殖。如双歧杆菌、乳酸菌在体内能发酵糖类产生醋酸和乳酸,使肠内处于酸性环境,保护肠道内的微环境,阻止致病菌的侵入、粘附和定植。某些益生菌可产生过氧化氢和天然抗生素类物质,或减少肠道内氨及胺等毒性物质的产生,以形成抑制或杀死

有害菌的环境,如某些益生菌对沙门菌就有很好的抑制性及杀菌效果。

肠道益生菌群还可通过与外来菌群对营养物质的竞争来抑制杂菌,当某种营养物质成为有害菌的生长限制因素时,这种抑制现象就会明显。同时,当需氧型来菌群对营养物质的竞争来抑制杂菌,当某种营养物质成为有害菌的生长限制因素时,这种抑制现象就会明显。同时,当需氧型益生菌进入消化道后,生长繁殖消耗肠道内大量氧气,使局部环境的氧分子浓度降低,氧化还原电势下降,使需氧型致病菌得不到足够氧气而大幅度下降起到防止动物患病的作用。

2.益生菌的作用

益生菌在动物消化道内生长、繁殖和活动,能直接产生多种营养物质,如维生素、氨基酸、短链脂肪酸、促生长因子等,这些物质均可参与动物体的新陈代谢。有的益生菌在动物体内生长繁殖时能合成核黄素、泛酸、叶酸、钴氨素等 B 族维生素,参与机体某些重要的代谢反应。

1)提高免疫功能

人体免疫功能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降低,免疫系统的功能失调将带来健康问题,如过敏和炎症反应。研究表明,益生菌能通过激活巨噬细胞、增强NK细胞活性、增加免疫球蛋白特别是IgA的水平来增强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应答。益生菌的活菌细胞、死细胞或发酵产物都具有免疫调节功能。研究表明,一些乳杆菌发酵制品可使肠中与结肠癌有关的β-葡萄苷酸酶、β-葡糖苷酶、甘氨胆酸还原酶和

硝基还原酶活性下降,可使γ-干扰素和白细胞介素等非特异性免疫系统激活物增加,增加β淋巴细胞和NK细胞数量,增强包括轮状病毒疫苗在内的各种激发物的特异性免疫应答。

益生菌还可通过恢复和改善肠黏膜屏障功能,调节区域免疫反应,恢复或增强免疫功能。乳酸杆菌能提高巨噬细胞的活性,并能抑制肿瘤的生长。双歧杆菌还具有良好的抗菌性并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乳酸杆菌能明显增强机体的免疫力,降低致病菌的侵染。

2)抗肿瘤作用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癌症发病率和膳食组分密切相关,现己证明含益生菌的膳食,有明显降低癌症发病率的功效。对益生菌的抗癌研究显示,嗜酸乳杆菌、干酪乳杆菌、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乳杆菌的菌体或用其制成的酸奶食用后可活化单球巨噬细胞的活性,增强全身性免疫应答。干酪乳杆菌、乳酸乳杆菌、奶油链球菌及各种双歧杆菌的菌体或酸奶上清液均具有相当强的抗肿瘤活性。研究还表明,益生菌具有阻抑结肠和其他器官中发生的非基因型和基因型突变的功能,其机制是益生菌或其代谢副产物通过影响结肠上皮细胞的变化过程,达到降低癌细胞增殖的目的。

3)帮助消化、吸收、代谢各种营养素

帮助消化、吸收、代谢各种营养素,如:蛋白质、糖、纤维、微量元素等;蛋白质是由20种氨基酸组成,其中8种氨基酸是人体无法自体合成,必须通过食物中摄取,称之为必须氨基酸,人体中缺乏了这些必须氨基酸就无法存活,可这些氨基酸必须通过肠道中的有益

菌才能吸收转换,所以人体不能缺少这些益生菌;有进就要有出,排便是人生存中非常重要的一件生理活动,但没有膳食纤维就无法排便,膳食纤维要发挥作用的前提是要分解为最少份子,它才能吸水来刺激肠道的蠕动,分解膳食纤维的工作就是有益生菌来完成的。4)其他作用

益生菌对人体的生理功能还包括调节体内胆固醇水平、抗高血压、保护生殖泌尿系统、防止腹泻、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降低与酒精中毒性肝病相关的内毒素的作用等。

3.益生菌菌种应具备的条件及其安全性

1)益生菌菌种应具备的条件

并不是所有菌株都可用作为益生菌生产制品,好的益生菌株必须满足以下条件:一是益生菌菌种最好来自动物自身肠道,可保证益生菌进入肠道后能定植和迅速生长繁殖利于发挥益生功能。二是具有良好的益生功能,有利于提高宿主抗病力和促进动物生长发育。三是在体内外易于繁殖体外繁殖速度快,经加工后活菌种存活率高,稳定性好,便于生产和储存。四是能在低PH值和胆汁中存活,并能植入肠粘膜。

2)益生菌菌种的安全性

由于大多数益生菌产品是作为食品或药品形式出现在市场,因此在鉴定益生菌的安全性时,必须考虑致病性侵染性因子代谢活力及益生菌的生物学安全性等,可采用体外实验Donohue Salmine动物实验和临床实验等方法来评估益生菌的安全。把益生菌的安全性概括为

应用于人类的益生菌最好来自人体,必须从健康人的肠道中分离经过一定时间证明无致病性,不能使胆盐早期解离,不能携带可以转移的抗生素基因,不能有与一些疾病如心内膜炎、肠道不适症等相联系的历史,因此对于益生菌的使用应该谨慎,不能不加区别地将益生菌应用兽药和动物生长促进剂于人体。

4.益生菌在食品中的应用

1)应用于食品的常见益生菌

应用于功能性食品的常见益生菌主要指两大类乳酸菌群:一类为双歧杆菌,该类乳酸菌为全球公认的益生菌,尚未见不利于人体的报道。常见的有婴儿双歧杆菌、长双歧杆菌、短双歧杆菌、青春双歧杆菌等;另一类为乳杆菌,如嗜酸乳杆菌、干酪乳杆菌、鼠李糖乳杆菌、植物乳杆菌和罗伊氏乳杆菌等,其中较新型的两个菌种为植物乳杆菌和罗伊氏乳杆菌。

2)益生菌在酸奶中的应用

许多研究者将注意力集中到肠道来源的乳酸菌首先建议使用肠道来源Henneb-erg Lactobacyllusaci-生产一种被称为改性酸奶这种以“温和酸奶“名称上市的发酵乳产品,在德国及西欧市场得到广大消费者的认同目前应用于酸奶中的菌种有保加利亚乳杆菌,发嗜热乳杆菌,双歧杆菌等,酸奶通过微生物酵乳杆菌或酶作用使牛奶发生生化改变易产生对人体有益的成分易于保存。

3)益生菌在干酪中的应用

干酪也可作为益生菌的载体蛋白,又兼具对人体独特的生理功

能,脂肪水解是干酪成熟过程中最重要的变化之一。发酵剂和非发酵剂乳酸菌构成了干酪主要菌。嗜热菌和L.bulgaricus S.thermoph是硬质意大利和瑞士干酪的常用菌。嗜温菌ilus L.casei和L.plantarum是多种干酪成熟的主要非发酵剂。

4)双歧杆菌在豆乳产品中的应用

Kamaly 1998进行了豆乳产品的Bifidobacterium研究,在豆乳中能强化碳水化合物,蛋白水解物和氨基酸能促进Bifidobacterium 的生长酸化,并能够生产出以Bifidobacterium为唯一发酵菌种的质地优良的酸奶产品。众多研究工作者认为,酸奶是益生菌的最佳食物载体,其主要原因是发酵食品特别是发酵乳制品本身就有很好的健康功效,消费者已熟知发酵食品中含有活性。微生物并已受到青睐作为发酵菌种的益生菌可将发酵性能与健康功效结合。酸奶产品是一类健康食品的印象有助于益生菌日推荐摄入量的推广。此外,从工艺技术上发酵乳制品能保持最大发酵菌活菌数为益生菌的存活创造有利条件的技术已成熟。

5)益生菌在其他食品中的应用

Johnson等应用发酵的含燕麦蔷薇果饮料,其摄入能够降低人粪便中短链脂肪酸的含量同时对粪便和微生物产生影响等。Errkkila2001年应用新型发酵剂发酵干肠得到了新风味的干肠制发酵剂制品。发酵剂由L.rhamnosusGG LC-705 E-97800 P.penos和taceusE90390 L.plantarumE98098组成。Quintana1999年应用L.plantarum作发酵菌种,低温条件下对绿橄榄进行发酵确立了发酵

的各种参数,为绿橄榄产品的生产提供了一种方便有效的方法。Kalac 和Kalae (2000年)以L.plantarum等为发酵菌种生产泡菜,有效地降低了产品中胺的含量。

5.前景与展望

JonA Vanderhoof根据临床研究表明:某些益生菌能够帮助治疗各种腹泻及其引起的紊乱。包括轮状病毒引起的腹泻与抗生素有关的腹泻梭菌引起的腹泻等。一些新的数据证实某些益生菌能控制炎症性疾病,预防和治疗过敏性疾病.当前研究的热点是采用不同方式添加益生菌,使益生菌在功能性食品中广泛使用。益生菌的研究和应用日渐成熟可开发利用的菌种不断增加,益生菌的配方日趋复杂化生产加工技术也得到改进。今后的开发研究重点应该是从细胞水平和分子水平上或通过基因工程手段获得能永久性的定居在肠道的益生菌和多功能性的微生态制剂。除稳定性研究外如何提高菌体的耐酸性胆汁耐受性和提高产酶能力,将成为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另有最新资料表明今后的发展趋势可能是合生元(即益生菌和益生元GIBSON在1995年提出益生元的定义和概念)同时并用的制品。通过促进外源性活菌在肠道中定植,选择性刺激一种或几种有益菌生长代谢促进宿主健康。

综上所述益生菌对人体有着愈来愈重要的功效,同时也受到越来越多的研究人员和消费者的关注。益生菌不仅应用在食品中而且在医药畜牧业也有着广泛的应用,纵观全世界近几年来益生菌及其制品的生产销售情况相信益生菌在我国也会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 凌代文,东秀珠.乳酸细菌分类鉴定及实验方法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9,3.

[2] 孟昭赫.食品卫生检验方法注解微生物学部分(第一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0.

[3] 刁其玉,屠焰,齐广海.益生菌(素)的研究及其在饲料中的应用[J]. 饲料工业,2002,23(10):1-4.

[4] Shih F. Probiotics and prebiotics as functional food ingredients[J].Nahrung/Food, 2003, 47(5):285-287.

[5] 张民. 益生菌的营养和免疫[J]. 饲料研究,2002,10:6-8.

[6] 张扬,袁杰利. 肠道益生菌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2003, 8(4):246-248.

[7] 胡学智.益生菌、益生原及其保健功能和安全性[J].上海医药,2001,8:356-3581.

[8]邓丽,芮汉明.益生菌的研究进展,广州食品工业科技[J].2003(19): 84-87.

[9]郝生宏,杨荣芳.国内外益生菌生产应用现状,饲料研究[J].2004(6) :19-22.

[10]楚渠,彭云武.益生菌菌种特性及主要作用.陕西农业科学[J].2004(1): 65-66.

[11]O'SULLIVANMG, THRTONG,etal. Probiotic Bacteria:myth orreality[J]. 1992 :309-314.

益生菌的筛选及安全性研究进展.

cacy of MS -222and benzocaine as anaesthetics under simulated transport conditions of a tropical ornamental fish Puntius filamento -sus (Valenciennes [J].Aquaculture research, 2010,41(2:309-314 [17]刘长琳, 何力, 陈四清, 等. 鱼类麻醉研究综述[J].渔业现代化, 2007,34(5:21-25 [18]Kiessling A,Johansson D,Zahl I H, et al. Pharmacokinetics,plasma cortisol and effectiveness of benzocaine,MS -222and isoeugenol measured in individual dorsal aorta -cannulated Atlantic salmon (Salmo salar following bath administration[J].Aquaculture,2009, 286(3/4:301-308 [19]Tang S,Thorarensen H,Brauner C J,et al. Modeling the accumulation of CO 2during high density,re-circulating transport of adult Atlantic salmon,Salmo salar,from observations aboard a sea -going commer -cial live-haul vessel[J].Aquaculture,2009,296(1/2:288-292[20]Velisek J,Svobodova Z,Piackova V. Effects of clove oil anaesthesia on Rainbow Trout (Oncorhynchus mykiss[J].Acta Veterinaria Brno, 2005(74:139-146 [21]Park M O,Im S Y,Seol D W,et al. Efficacy and physiological re - sponses of rock bream, Oplegnathus fasciatus to anesthetization with clove oil[J].Aquaculture, 2009,287(3/4:427-430 [22]Iversen M,Eliassen R A. The Effect of AQUI -S -(R Sedation on

氢能的发展

《新能源专题讲座》课程论文 题目氢能源的开发与应用 专业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姓名 学号 日期2016.01.05 摘要随着化石燃料等不可再生资源的日益紧缺和环境污染日益加重,人们迫切需要寻找替代能源。氢能作为可持续、清洁的能源而被广泛研究,是未来人类的理想能源之一,对整个世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本文总结了氢能源的生产现状和未来的发展趋势,详述了氢能源制备和存储所面临的问题,提出了关于氢能源未来发展趋势的一些见解。 关键词氢能源生物制氢储氢材料氢气利用

一、氢能源简介 氢能是人类能够从自然界获取的储量最丰富且高效的能源,作为能源,氢能具有无可比拟的潜在开发价值。 (1)氢是自然界存在最普遍的元素,据估计它构成了宇宙质量的75%,除空气中含有氢气外,它主要以化合物的形态贮存于水中,而水是地球上最广泛的物质。 (2)除核燃料外,氢的发热值是所有化石燃料、化工燃料和生物燃料中最高的,达142.35lkJ/kg,每千克氢燃烧后的热量,约为汽油的3倍,酒精的3.9倍,焦炭的4.5倍; (3)所有元素中,氢重量最轻。在标准状态下,它的密度为0.0899g/L;氢可以以气态、液态或固态的金属氢化物出现,能适应贮运及各种应用环境的不同要求; (4)氢燃烧性能好,点燃快,与空气混合时有广泛的可燃范围,而且燃点高,燃烧速度快; (5)氢本身无毒,与其他燃料相比氢燃烧时最清洁,除生成水和少量氮化氢外不会产生诸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氢化合物、铅化物和粉尘颗粒等对环境有害的污染物质,少量的氮化氢经过适当处理也不会污染环境,而且燃烧生成的水还可继续制氢,反复循环使用; (6)氢能利用形式多,既可以通过燃烧产生热能,在热力发动机中产生机械功,又可以作为能源材料用于燃料电池,或转换成固态氢用作结构材料。用氢代替煤和石油,不需对现有的技术装备作重大的改造,现在的内燃机稍加改装即可使用; (7)所有气体中,氢气的导热性最好,比大多数气体的导热系数高出10倍,因此在能源工业中氢是极好的传热载体。 二、氢能源的制备 2.1 从含烃的化石燃料中制氢 这是过去以及现在采用最多的方法,它是以煤、石油或天然气等化石燃料作原料来制取氢气。自从天然气大规模开采后,传统制氢的工业中有96%都是以

核能的利用与发展

核能的利用与前景 摘 要 本文简要介绍原子核的质量亏损和结合能、核子的平均结合能与规律等核能利用原理及核能发电、供热的应用,并对核能聚变前景进行展望。 关键词 核能 质量亏损 结合能 1、引言【1】 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正在超负荷运行。不仅人口在增长,而且社会发展对能源的需求正以惊人的速度增长。而靠大量燃烧石化燃料获得能源的同时,也给现代社会带来了许多难以解决的灾难性问题:能量资源短缺,森林植被遭破坏,大气、水系、土壤被污染,二氧化碳增多导致的温室效应使自然灾害增多等等。在保护和改善环境的前提下开发利用新兴能源,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20世纪30年代,随着对原子核研究的深入,人类发现了原子核内蕴藏着巨大的可开发的能量,并开始和平利用原子能的研究。经半个多世纪的努力,迄今世界上已有30多个国家建造核电站440多座,发电量占全球的18%。与火电相比,核电是廉价、洁净、安全的能源。随着将来受控热核聚变的成功,核能必然成为未来的能源支柱。 2、原理 2.1、原子核的质量亏损和结合能【1】 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质子和中子统称核子。实验数据发现任何一个原子核的质量总小于组成它的所有核子的质量和,也即核子在组成原子核的过程中,发生了质量亏损,其亏损等于核子结合为核时质量的减少,用△M 表示。 根据爱因斯坦质能方程2E mc =,可知自由核子在结合成原子核时要释放能量,这个能量称为原子核的结合能B 。2()p n B ZM NM M C =+-,其中M p 、M n 、M 分别为质子、中子、原子核的质量。 2.2、核子的平均结合能与规律【1】

质子和中子结合为原子核时放出 的总能量除以质量数A,称为核子的平 均结合能E 。其物理意义是自由核子结 合成原子核时平均每个核子释放的能 量;也可以理解为核分散成核子时,外 界必须对每个核子作功的平均值。E 的 大小可以表征原子核稳定的程 度。平均结合能越大,表示这些 原子核越稳定。核子数较小的轻 核与核子数较大的重核,平均结 合能都比较小,中等核子数的原 子核,平均结合能较大,表示这 些原子核较稳定。当平均结合能 较小的原子核转化成平均结合 能较大的原子核时,就可释放核 能。 图1中表示出各种不同核的平均结合能对质量数A 的分布曲线。从曲线图分析可知中等原子核的平均结合能较大,轻核和重核的平均结合能较小。这说明当一个重核分裂成两个中等质量的原子核时或者当两上很轻的核聚合成一个较重的核时,将有能量的释放,此能即为原子能,又称核能。重核的裂变和轻核的聚变是获取原子能的两条主要途径。 2.3、核裂变【2】 核裂变,又称核分裂,是指由重的原子(铀y óu 或钚b ù)分裂成较轻的原子的一种核反应形式。原子弹以及裂变核电站或是核能发电厂的能量来源都是核裂变。其中铀裂变在核电厂最常见,加 热后铀原子放出2到4个中子,中子再 去撞击其它原子,从而形成链式反应而 自发裂变。如图2所示。 2.2、核聚变【2】 核聚变是指由质量小的原子 (主要 图1:平均结合能图 图3 :核聚变示意图 外来中子 铀-235 裂变 辐射 中子 链式裂变反应 图3:裂变反应示意图

益生菌及其制剂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本科生学年论文 题目:益生菌及其制剂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院 (系) 农学与生命科学学院 专 业 班 级 生物科学12级 学 生 姓 名 陆金苗 指导教师(职称)王健(副教授) 提 交 时 间 二〇一四年十二月

益生菌及其制剂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陆金苗 (安康学院农学与生命科学学院2012090095) 摘要:目前已经对益生菌的作用机理进行了深入和广泛的研究, 获得了许多 使用益生菌的经验。近些年来, 分子生物学特别是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将益生菌的理论和应用研究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从益生菌菌株的鉴定、菌株的遗传学修饰、益生菌功能基因组学和安全性等几个方面, 综述了近年来国际上在分子水平上研究益生菌的技术方法、获得的主要研究成果和面临的挑战, 并提出了益生菌 研究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益生菌;益生菌制剂;益生菌的研发 1.益生菌 1.1什么是益生菌 益生菌是一类对宿主有益的活性微生物,是定植于人体肠道、生殖系统内,能产生确切健康功效从而改善宿主微生态平衡、发挥有益作用的活性有益微生物的总称,如常益生益生菌。人体、动物体内有益的细菌或真菌主要有:酪酸梭菌、乳酸菌、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放线菌、酵母菌等。目前世界上研究的功能最强大的产品主要是以上各类微生物组成的复合活性益生菌,其广泛应用于生物工程、工农业、食品安全以及生命健康领域。 1.2益生菌与乳酸菌的区别 1)益生菌是从有益宿主健康出发给出的定义,目前研究较热的益生菌有:双歧杆菌、乳杆菌、芽孢杆菌、丁酸梭菌等,其中双歧杆菌、乳杆菌和芽孢杆菌都属于乳酸菌类,因此益生菌包括了部分乳酸菌,而乳酸菌不全是益生菌。益生菌的四种菌种:目前常用的益生菌种类主要有乳酸菌、芽孢杆菌、酵母菌、光合细菌等几大类。 2)乳酸菌一般是指能发酵糖,主要生成乳酸的细菌的总称。乳酸菌是从发酵糖产生乳酸的机理方面考虑给出的概念,对人类生活有益的乳酸菌有:双歧杆菌、乳杆菌、链球菌、明串珠菌等。并不是所有的乳酸菌都有益于人类健康,也有一些乳酸菌对人体是有害的,如有害的利斯特氏菌。在谈论乳酸菌时应该注意

浅谈我国发展氢能的必要性

第35卷第6期2013年12月山东冶金 Shandong Metallurgy Vol.35No.6December 2013 摘要:介绍了氢能的性质、特点及应用;分析了几种成熟的制氢技术,生物制氢是未来发展的趋势;简要介绍了国内外氢 能源的发展情况,氢能是清洁能源,是我国未来新能源发展的必然选择。关键词:氢能;制氢技术;清洁能源;生物制氢图分类:TK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20(2013)06-0078-03 浅谈我国发展氢能的必要性 贺小平,高 辉,邓秀琴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顺华能源学院,辽宁抚顺113001) 1氢能的性质、特点及应用 氢能是指以氢及同位素为主体的反应中或氢的状态变化过程中所释放出的能量,包括氢核能和氢化学能两部分。 氢能源是一种二次能源。在世界能源结构中,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能源在自然界中的储量是有限的,随着耗量的日益增加,将日益减少,终有一天会枯竭。这就迫切需要寻找一种不依赖化石燃料的储量丰富的新的含能体能源。氢正是人们期待的新的未来最理想的二次能源。 氢能具有以下特点: 1)质量小,标况下氢的密度为0.0899g/L,在-252.7℃时可成为液体,若将压力增大到几十兆帕,液氢可变为金属氢。2)导热性能好,比大多数气体的导热系数高出10倍,在能源工业中是极好的传热载体。3)氢在自然界中是普遍存在的元素,据估计它构成了宇宙质量的75%。4)除了核燃料外,氢的发热值为1.4×105kJ/kg,是汽油发热值的3倍,是所有化石燃料、化工燃料和生物燃料中最高的。5)氢燃烧性能好,点燃快,与空气混合时有广泛的可燃范围,而且燃点高,燃烧速度快。6)氢燃烧后的产物是水,无环境污染,而且燃烧生成的水还可以继续制氢,可反复循环使用。7)氢能利用形式多,储存方式多样,可以适应不同环境的不同需求[1]。 氢能作为一种清洁的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其利用途径日益增加: 1)航天动力。早在20世纪,美国就研制成了以液氢为燃料的液氢发动机,并在航天飞机上成功使用;我国的长征2号、3号火箭也采用液氢作为燃料。目前科学家正研究一种“固态氢”宇宙飞船。固 态氢既作为飞船的结构材料,又作为飞船的动力燃料,在飞行期间,飞船上所有的非重要零部件都可作为能源消耗掉,飞船就能飞行更长的时间[2]。 2)交通运输。在超声速飞机和远程洲际客机上以氢作动力燃料的研究已进行多年,目前欧洲生产的飞机部分采用液氢为燃料。德国戴姆勒一奔驰航空航天公司以及俄罗斯航天公司从1996年开始试验,其进展证实,在配备有双发动机的喷气机中使用液态氢,其安全性有足够保证。美、德、法等国采用氢化金属贮氢;而日本则利用液氢代替柴油,用于铁路机车或一般汽车的研制也十分活跃;美国和加拿大计划从加拿大西部到东部的大铁路上采用液氢和液氧为燃料的机车。 3)燃烧氢气发电。氢能发电是利用氢气和氧气燃烧,组成氢氧发电机组。这种机组不需要复杂的蒸汽锅炉系统,结构简单,维修方便,具有启动快和比较灵活等特点,可以为大型电站调节峰荷。同时氢和氧还可直接改变常规火力发电机组的运行状况,提高电站的发电能力。 氢能发电还体现在燃料电池上,燃料电池是将燃料的化学能直接转换为电能,不需要进行燃烧,能源转换效率可达60%~80%,而且污染少,噪声小,装置可大可小,非常灵活。日本已建立万千瓦级燃料电池发电站;美国有30多家厂商在开发燃料电池;德、英、法、荷、丹、意和奥地利等国也有20多家公司投入了燃料电池的研究,这种新型的发电方式已引起世界的关注[3-4]。 4)氢能民用。氢能发电、氢介质储能与输送以及氢能空调、氢能冰箱等,有的已经实现,有的正在开发,有的尚在探索中。 5)化工原料。工业上氢用于生产化肥、染料、塑料、甲醇及油类和脂肪的氢化等。 时至今日,氢能的利用已有长足进步。目前,世界上有50多个实验室正在研究如何能大量而廉价地生产氢。 收稿日期:2013-12-04作者简介:贺小平,女,1967年生,1990年毕业于鞍山钢铁学院煤化工专业。现为辽宁石油化工大学顺华能源学院高级工程师,从事化学工程与工艺煤化工方向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78

益生菌研究现状与进展

益生菌是由乳杆菌、双歧杆菌、酵母菌、肠球菌、大肠杆菌、等经过特殊工艺复合而成的活体微生物,对人类的营养和健康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目前广泛应用于食品发酵、工业乳酸发酵以及医疗保健和饲料工业等领域。 两岐双岐杆菌Bifidobacterium bifidum 婴儿双岐杆菌 B. infantis 长双岐杆菌 B. longum 短双岐杆菌 B. breve 青春双岐杆菌 B. adolescentis 保加利亚乳杆菌Lactobacillus. bulgaricus 嗜酸乳杆菌L. acidophilus 干酪乳杆菌干酪亚种L. Casei subsp. casei 嗜热链球菌Streptococcus thermophilus 罗伊氏乳杆菌Lactobacillus reuteri 益生菌研究现状与进展 (论双歧杆菌与乳杆菌的研究) 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任锦玉 由于经济的迅速发展促使人们生活水准不断的提高,医学科学也从治疗医学发展到预防医学,现在又从预防医学发展到保健医学。人们也开始渐渐形成已病要治疗,未病要预防,无病要保健的观念。这也是医学发展的客观规律。保健医学在我国目前还是起步阶段,本世纪必将是保健医学大发展的时代。从这个意义上看益生菌的作用不可忽视,要更好地研究、发展与应用,为民造福。 然而随着微生态学理论研究的深入,人们对有益细菌的利用越来越重视。并从多方面研究结果表明有益细菌与人类的生存和健康有密切的关系。以有益细菌制成的微生态制剂,具有调整人体内微生态的平衡,恢复正常生理功能,防治疾病、促进健康的作用。目前对微生态制剂的应用与研究在全世界已经形成热潮。我国于50年代开始微生态学的研究,尤其是在近年经济迅速发展的带动下,微生态学的研究技术更趋于深入和提高,并已利用益生菌投入生产和应用。 1.微生态学概况所谓微生态学即是研究微生物与微生物、微生物与寄主、微生物和寄主与外环境的相互制约和相互依存的学科。 微生态学作为一门生命学科分支,最初于1964年由前东德中央营养研究所Hacnal与lohmann提出来的。以后相继在多个国家(美国、德国、日本、意大利等)召开了微生态学的讨论会,并成立了微生态学与疾病学会(SOMED)。学会集中讨论了对正常微生物群与其宿主相互关系的复杂的生态学问题,近年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核能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

核能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 刘xx (北京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及自动化 xxxxx) 摘要核能是一种高效、清洁的能源。介绍了核能的发展历史以及产生的基本原理。核能在核电站、医疗、核动力装置、核武器的相关技术原理,还有核能在这四个方面对人类社会生产、生活、管理、建设的影响。 关键词核能核电站医疗核动力核武器 从古至今,人类都在消耗能源,各种各样的能源,最常见、使用最长久的就是化石燃料,包括木材、煤矿、石油等,到近代人类发现了中子撞击铀会产生巨大的能量,于是乎核能产生了。 1 核能产生原理 首先先介绍一下核能(Nuclear Energy)的概念,核能又称为原子能,是由组成原子核的粒子之间发生的反应,转化其质量从原子核中释放出的能量。 1905年,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提出狭义相对论,之后作为推论,又提出质能方程E=mc2,(其中E=能量,m=质量,c=光速常量)。 原子核是由中子和质子构成。每个中子和质子都有自己的质量。但一个原子核的质量不完全等于每一个中子和质子的质量和。这两者的质量差根据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可以算出由中子和质子形成原子核的过程中释放的能量。 当重原子裂变成两个或多个原子时,生成原子的结合能总和会大于原来重原子所具有的结合能,此间的差值便会以热能的形式释放出来,这便是核裂变反应。反之,当几个轻原子结合,合成原子的结合能大于原本所有原子结合能之和,这便是核聚变反应放出能量的来源。总的来说:核能是通过三种核反应之一释放:1.核裂变。打开原子核的结合力。2、核聚变,原子的粒子熔合在一起。3、核衰变,自然的慢得多的裂变形式。 原子能比化学反应中释放的热能要大将近5千万倍:铀核裂变的这种原子能释放形式约为200,000,000电子伏特,而碳的燃烧这种化学反应能量仅放出4.1电子伏特。 核能是人类历史上的一项伟大发现,但是由于其巨大的能量具有强大的应用潜力如果应用不当,落入反和平人士的手中,其高强度能量就有可能成为全人类的灾难。核能就像是一个天使与魔鬼的结合体,人类一直在寻找一种途径能够通过利用核能解决日益加剧的能源短缺问题,但是有震慑于它的可怕威力,稍不注意就会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日本福田核电站事件)。 核能在社会发展(社会生产、管理、建设、生活)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目前而言,核能的应用主要集中在核电站、医疗、小型核动力装置、核武器这四种形式。 2 核能发电

微生物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微生物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1.1 食醋 食醋是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制造出来的一种酸性调味品。它能增进食欲,帮助消化,在人们饮食生活中不可缺少。在我国的中医药学中醋也有一定的用途。全国各地生产的食醋品种较多。著名的山西陈醋、镇江香醋、四川麸醋、东北白醋、江浙玫瑰米醋、福建红曲醋等是食醋的代表品种。食醋按加工方法可分为合成醋、酿造醋、再制醋三大类。其中产量最大且与我们关系最为密切的是酿造醋,它是用粮食等淀粉质为原料,经微生物制曲、糖化、酒精发酵、醋酸发酵等阶段酿制而成。其主要成分除醋酸(3%~5%)外,还含有各种氨基酸、有机酸、糖类、维生素、醇和酯等营养成分及风味成分,具有独特的色、香、味。它不仅是调味佳品,长期食用对身体健康也十分有益。 1.1.1 生产原料 目前酿醋生产用的主要原料有:薯类如甘薯、马铃薯等;粮谷类如玉米、大米等;粮食加工下脚料如碎米、麸皮、谷糠等;果蔬类如黑醋栗、葡萄、胡萝卜等;野生植物如橡子、菊芋等;其他如酸果酒、酸啤酒、糖蜜等。 生产食醋除了上述主要原料外,还需要疏松材料如谷壳、玉米芯等,使发酵料通透性好,好氧微生物能良好生长。 1.2 发酵乳制品 发酵乳制品是指良好的原料乳经过杀菌作用接种特定的微生物进行发酵作用,产生具有特殊风味的食品,称为发酵乳制品。它们通常具有良好的风味、较高的营养价值、还具有一定的保健作用。并深受消费者的普遍欢迎。常用发酵乳制品有酸奶、奶酪、酸奶油、马奶酒等。 发酵乳制品主要包括酸奶和奶酪两大类,生产菌种主要是乳酸菌。乳酸菌的种类较多,常用的有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casei)、保加利亚乳杆菌(L. bulgaricus)、嗜酸乳杆菌(L. acidophilus)、植物乳杆菌(L. plantarum)、乳酸乳杆菌(L. Lactis)、乳酸乳球菌(Lactococcus lactis)、嗜热链球菌(Streptococcus thermophilus)等。 近年来,随着对双歧乳酸杆菌在营养保健方面作用的认识,人们便将其引入酸奶制造,使传统的单株发酵,变为双株或三株共生发酵。由于双歧杆菌的引入,使酸奶在原有的助消化、促进肠胃功能作用基础上,又具备了防癌、抗癌的保健作用。双歧杆菌因其菌体尖端呈分枝状(如Y型或V型)而得名。双歧杆菌是无芽孢革兰氏阳性细菌,专性厌氧、不抗酸、不运动、过氧化氢酶反应为阴性,最适生长温度为37~41℃。初始生长最适pH6.5~7.0,能分解糖。双歧杆菌能利用葡萄糖发酵产生醋酸和乳酸(2:3),不产生CO2。目前已知的双歧杆菌共有24种,其中9种存在于人体肠道内,它们是两歧双歧杆菌(B. bifidum)、长双歧杆菌(B. longum)、短双歧杆菌(B. brevvis)、婴儿双歧杆菌(B. angulatum)、链状双歧杆菌(B. adolescentis)、假链状双歧杆菌(B. pseudocatenulatum)和牙双歧杆菌(B. dentmum)等。应用于发酵乳制品生产的仅为前面5种。 双歧杆菌与人体,除了如在酸奶中起到和其它乳酸菌一样的对乳营养成分的“预消化”作用,使鲜乳中的乳糖、蛋白质水解成为更易为人体吸收利用的小分子以外,主要产生双歧杆菌素。其对肠道中的致病菌如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志贺氏菌等具有明显的杀灭效果。乳中的双歧杆菌还能分解积存于肠胃中的致癌物N-亚硝基胺,防止肠道癌变,并能通过诱导作

核能利用与发展论文

核能利用与发展趋势 学校:东北农业大学 学院:工程学院 班级:机化1302 学号: 姓名:

核能利用与发展趋势 Unclear energy utilization and development trend 摘要核电是一种清洁、安全、技术成熟、供应能力强、能大规模应用的发电方式,目前,我国核电已由起步进入发展阶段,具有自主设计建造第一代核电的能力,我国已做出积极推进核电发展的重大决定,加快我国核电建设,提高核电在电力供给中的比重,这将有助于缓解电力增民与交通运输的矛盾,核能利用的发展前景将越来越广阔。 关键词核能利用前景核能发展核电 1.核电概述 核能的发展和利用是20世纪科技史上最杰出的成就之一。它通过转化其质量从原子核释放的能量,符合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的方程E=mc2,该方程式表明,质量和能量是等价的,其比例常数为光速的平方。在核能的利用中,核电厂的发展是相当迅速的,己被公认为是一种经济、安全、可靠、干净的能源,核动力技术在多数发达国家得到了巨大发展,也在很多发展中国家获得了广泛的认可。根据能源需求和能源生产结构,我国政府己制定了积极发展核电的方针,建设了秦山和大亚湾两大核电基地,中国核电建设的安全策略取得了成功。 2.核能发电 核能是原子核结构发生变化是释放出来的能量。目前人类利用核能主要有三种——重元素的原子核发生裂变和轻元素的原子核发生聚合反映时释放出来的核能或是原子核自发射出某种粒子而变为另一种核的过程,它们分别为核裂变能、核聚变能和核衰变。核裂变能 核裂变,又称核分裂,是指由较重的原子,主要是指铀或钚,分裂成较轻的(原子序数较小的)原子的一种核反应形式。原子弹以及裂变核电站的能量来源都是核裂变。早期原子弹应用钚-239为原料制成。而铀-235裂变在核电厂最常见。 重核原子经中子撞击后,分裂成为两个较轻的原子,同时释放出数个中子。释放出的中子再去撞击其它的重核原子,从而形成链式反应而自发分裂。原子核裂变时除放出中子还会放出热,核电厂用以发电的能量即来源于此。 由于每次核裂变释放出的中子数量大于一个,因此若对链式反应不加以控制,同时发生的核裂变数目将在极短时间内以几何级数形式增长。若聚集在一起的重核原子足够

益生菌的生理功能及研究进展.

漯河职业技术学院 毕业论文 题目:益生菌的生理功能及研究进展 系别食品工程系 专业生物技术及应用 班级生物技术及应用二班 学生姓名白晓静 学号 2009040302014 指导教师姓名徐启红 指导教师职称教授 河南漯河 2011年11月2日 漯河职业技术学院食品工程系毕业论文目录 摘要 (1 1 益生菌的生物学特征 (1 2 益生菌的生理功能 (1 2.1 促进营养物质的吸收 (1 2.2 提高乳糖利用率 (1

2.3 降低胆固醇含 (2 2.4 调节免疫系统的功能 (2 2.5 其他生理功能 (2 3 益生菌在食品中的应用 (3 3.1 益生菌在酸奶中的应用 (3 3.2 益生菌在啤酒中的应用 (3 3.3 益生菌在酸酪中的应用 (3 4 益生菌的安全性 (3 5 展望 (4 参考文献 (5 致谢 (6 益生菌的生理功能及研究进展 益生菌的生理功能及研究进展 白晓静 摘要:益生菌是添加到食品中的活菌。益生菌包括了乳杆菌类(如嗜酸乳杆菌、干酪乳杆菌、詹氏乳杆菌、拉曼乳杆菌等;双歧杆菌类(如长双歧杆菌、短双歧杆菌、卵形双歧杆菌、嗜热双歧杆菌等;革兰氏阳性球菌(如粪链球菌、乳球菌、中介链球菌等此外,还有一些酵母菌与酶也可归入益生菌的范畴。益生菌对人类的营养和健康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双歧杆菌在肠道中的数量已成为婴幼儿和成年人健康状况的标志。益生菌在医药食品和饲料工业中也都有广泛的应用。本文介绍了益生菌的生物学特征,生理功能,在食品中的应用及其安全性。

关键词:益生菌生物学特征生理功能安全性 漯河职业技术学院食品工程系毕业论文 1 益生菌的生物学特征 益生菌在肠道存在的机制是定植与粘附。定植是正常肠菌群在宿主的特异性定位定居与繁殖的微生态学现象。是正常菌群对宿主产生生态效应和发挥生理作用的前提条件。而它的粘附特性是指益生菌通过粘附多糖体与肠上皮细胞壁通过生物化学作用产生的特异性粘附形成亚优势菌群而定居下来,并且形成与肠壁密切联系的细菌生物膜。而它粘附在肠壁上这一特性被认为是益生菌发挥作用的重要条件[1]。 粘附的益生菌可在肠道停留更多的时间,这样可以有更好的代谢和免疫调节作,用粘附的益生菌与粘膜表面发生相互作用可以有效地刺激免疫反应,粘附也可以起竞争排斥作用,把病原菌从肠道上皮排除出去,体外实验证明粘附的嗜酸乳酸杆菌可以有效的抑制病原菌在肠道的粘附和生长体外实验表明不同的益生菌菌株有不同的粘附能力。另外从不同年龄组分离出的益生菌其粘附能力也是不同的,如从老年人肠道中分离出的双歧杆菌其粘附能力明显差于从儿童的肠道中分离出来的双歧杆菌。关于益生菌的粘附特性人们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但是益生菌的粘附作用仍然受到很大争论。如有些人认为强的粘附能力可能会增加在宿主中感染的机会;另外一些认为益生菌在体内和体外有很差的粘附能力,但是它们在宿主细胞中有很好的益生作用。 2 益生菌的生理功能 2.1 促进营养物质的吸收 人的大肠内定居着种类繁多、代谢途径迥异的各种微生物,其主要功能是从消化道上部未消化的碳水化合物中捞取能量、他们主要是通过发酵来吸收和利用糖类在小肠中的主要产物短链脂肪酸。益生菌可参与多种维生素代谢,产生维生素B、

氢能源的开发与利用

氢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菜大兴 (中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湖南长沙410083) 摘要:随着化石燃料等不可再生资源的日益紧缺和环境污染日益加重,人们迫切需要寻找替代能源。氢能作为可持续、清洁的能源而被广泛研究,是未来人类的理想能源之一,对整个世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本文主要述评了氢能制备、氢能储运、氢能利用在国际和国内的最新研究动态,并对氢能未来开发利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氢能源、氢能制备、储氢技术、氢能利用 0 引言 能源是现代社会人类生活、生产中必不可缺的东西。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能源的需求越来越高。然而在能源开发及利用的研究中,人们发现有的能源与一般传统的矿物能源不同,如太阳能、风能、潮汐熊等再生性能源。氢能作为一种储量丰富、来源广泛、能量密度高、清洁的绿色能源及能源载体,被认为是连接化石能源向可再生能源过渡的主要桥梁[1]。 作为能源,氢能具有无可比拟的潜在开发价值。氢是自然界最普遍存在的元素,它主要以化合物的形态储存于水中,而水是地球上最广泛的物质;除核燃料外,氢的发热值在所有化石燃料、化工燃料和生物燃料中最高;氢燃烧性能好,点燃快,与空气混合时有广泛的可燃范围,而且燃点高,燃烧速度快;氢本身无毒,与其他燃料相比氢燃烧时最清洁。氢能利用形式多,既可以通过燃烧产生热能,在热力发动机中产生机械功,又可以作为能源材料用于燃料电池,或转换成固态氢用作结构材料。用氢代替煤和石油,不需对现有的技术装备作重大的改造,现在的内燃机稍加改装即可使用。所有气体中,氢气的导热性最好,比大多数气体的导热系数高出10倍,在能源工业中氢是极好的传热载体。所以,研究利用氢能已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2]。 1 氢能制备方法 1.1 矿物燃料制氢 在传统的制氢工业中,矿物燃料制氢是采用最多的方法,并已有成熟的技术及工业装置。

益生菌的发展现状

益生菌的发展前景 摘要:随着消费者对保健食品的日益需求,功能性食品与食品配料的开发越来越受到食品工业的重视,首先谷物可以作为益生菌微生物的发酵基质;同时谷物作为可溶性非消化性碳水化合物的来源,既具有一些特定的生理功能,也可以作为益生原选择性的刺激人体肠道中存在的乳酸杆菌与双歧杆菌的生长;在食品、医药和饲料工业中都有广泛的应用。本文综述了益生菌的种类、作用机理、敏感性、安全性及其在食品中的应用。 关键词:谷物;功能性食品;益生菌;益生原;作用机理;敏感性;安全性。 中图分类号:TS201.3 文献标识码:A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者保健意识的不断增强,功能性食品的开发日益引起了研究人员的广泛兴趣。除了具有基本的营养功能,同时对人体健康具有有益的作用或可以减少慢性疾病的危害的食品或食品配料都属于功能性食品的范畴。市场上有许多用来降血压、胆固醇与骨质疏松症等的功能性食品。近年来,对可以改善人体肠道微生物组成与活性的益生菌(probiotics)与益生原(prebiotics)的功能性食品的开发成为了功能性食品的一个研究热点。益生菌食品是指那些含有一个或多个能够促进肠内微生物菌群生态平衡的微生物,从而有益于宿主健康的食品。大量的体外试验与临床(动物)表明益生菌具有防止肠胃感染、抑制癌症、降低血清胆固醇、促进乳糖代谢与免予调节等生理功能。应用于益生菌制备的常见微生物主要是乳酸菌属如嗜酸乳杆菌、干酪乳杆菌、鼠李乳杆菌等与双歧杆菌属。发酵酸牛奶是益生菌用于传统食品的一个成熟的应用。在这方面,含益生菌的婴幼儿食品与糖果制品目前已有开发。近年来,谷物作为功能性食品开发的配料的研究引起了人们的兴趣。谷物的栽培占了世界可种植面积的73%以上,谷物食品占世界食品总量的60%以上,从而提供人类健康所需的膳食纤维、蛋白质、能量、矿物质与维生素等。谷物或谷物组分在功能性食品中可能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作为益生菌(尤其是双歧杆菌与乳酸菌)生长的发酵基质;作为膳食纤维源产生一些特定的生理功能;由于其含有一些特定的非消化性碳水化合物而作为益生原;作为益生菌的微胶囊化材料以提高其稳定性,而充分利用丰富的自然资源开发高质量的非乳性益生菌功能性食品是食品工业一个重要挑战。

微生物在食品方面的应用

微生物在食品工业的应用 摘要:叙述了微生物与食品工业的关系,微生物在食品的应用,微生物在食品应用工业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微生物食品工业发酵应用前景。 微生物是所有形体微小、单细胞或者个体结构简单的多细胞以至没有细胞结构的低等生物的总称。微生物总类繁多、分布广、代谢类型多、代谢能力强、生长繁殖快、易培养、易变异、适应能力强,正是上述特性,使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微生物不仅在自然界物资循环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且在食品工业的应用中也非常广泛。本文叙述了微生物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讨论了微生物的广阔发展前景。 一微生物与食品工业的关系 随着人们对微生物认识的不断深入,微生物已被广泛应用于食品生产。今天基因工程、固定化酶、固定化细胞等先进技术的应用,进一步发掘了微生物在食品工业中的巨大发展潜能。微生物在食品工业生产中有非常大的好处,例如可以制作面包,酒;霉菌可制作豆酱、酱油;乳酸菌可制作泡菜、酸奶等;当然也有危害,我们要充分利用微生物有利的方面为食品工业服务,消除器有害影响,为人类造福。 二微生物在食品生产中的应用 1.食醋 食醋是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制造出来的一种酸性调味品。它能增进食欲,帮助消化,在人们饮食生活中不可缺少。在我国的中医药学中醋也有一定的用途。全国各地生产的食醋品种较多。著名的山西陈醋、镇江香醋、四川麸醋、东北白醋、江浙玫瑰米醋、福建红曲醋等是食醋的代表品种。食醋按加工方法可分为合成醋、酿造醋、再制醋三大类。其中产量最大且与我们关系最为密切的是酿造醋,它是用粮食等淀粉质为原料,经微生物制曲、糖化、酒精发酵、醋酸发酵等阶段酿制而成。其主要成分除醋酸(3%~5%)外,还含有各种氨基酸、有机酸、糖类、维生素、醇和酯等营养成分及风味成分,具有独特的色、香、味。它不仅是调味佳品,长期食用对身体健康也十分有益。 2.面包 面包是产小麦国家的主食,几乎世界各国都有生产。它是以面粉为主要原料,以酵母菌、糖、油脂和鸡蛋为辅料生产的发酵食品,其营养丰富,组织蓬松,易于消化吸收,食用方便,深受消费者喜爱。酵母是生产面包必不可少的生物松软剂。面包酵母是一种单细胞生物,属真菌类,学名为啤酒酵母。面包酵母有圆形、椭圆形等多种形态。以椭圆形的用于生产较好。酵母为兼性厌氧性微生物,在有氧及无氧条件下都可以进行发酵。 3.酿酒 我国是一个酒类生产大国,也是一个酒文化文明古国,在应用酵母菌酿酒的领域里,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许多独特的酿酒工艺在世界上独领风骚,深受世界各国赞誉,同时也为我国经济繁荣作出了重要贡献。

核能技术应用及发展

核能技术应用及发展 核能是核裂变能的简称,是由于原子核内部结构发生变化而释放出的能量。核能的释放通常有两种形式,一种是重核的裂变,即一个重原子核(如铀、钚)分裂成两个或多个中等原子量的原子核,引起链式反应,从而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另一种是轻核的聚变,即两个轻原子核(如氢的同位素氘)聚合成为一个较重的核,从而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重核裂变是指一个重原子核,分裂成两个或多个中等原子量的原子核,引起链式反应,从而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所谓轻核聚变是指在高温下(几百万度以上)两个质量较小的原子核结合成质量较大的新核并放出大量能量的过程,也称热核反应。它是取得核能的重要途径之一。 与重核裂变相比,轻核聚变发电有着无可比拟的优点。 (1)能量巨大。核聚变比核裂变释放出更多的能量。例如,铀-235的裂变反应,将0.1%的物质变成了能量;而氘的聚变反应,将近0.4%的物质变成了能量。 (2)资源丰富。重核裂变使用的主要原料是铀,目前探明的储量仅够使用几十年;而轻核聚变使用的是海水中的氘,1升海水能提取30毫克氘,在聚变反应中能产生约等于300升汽油的能量,即“1升海水约等于300升汽油”,地球上海水中就有45万亿吨氘,足够人类使用数百亿年。而且地球上锂储量有2000多亿吨,锂可用来制造氚,足够人类在聚变能时代使用。因此受控核聚变的燃料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3)成本低廉。1千克氘的价格只为1千克浓缩铀的1/40。 (4)安全、无污染核。聚变不产生放射性污染物,万一发生事故,反应堆会自动冷却而停止反应,不会发生爆炸。 但是,实现核聚变的条件十分苛刻,为了使2个原子核聚变,必须使两个原子核的一方或双方有足够的能量,去克服彼此之间的静电斥力,满足这样的条件需要几千万甚至几亿摄氏度的高温。 自20世纪70年代起,世界范围内掀起了托卡马克的研究热潮。目前,全世界有30多个国家及地区开展了核聚变研究,运行的托卡马克装置有几十个。 最近,由中国、美国、欧盟、日本、俄罗斯、韩国共同参与的国际热核反应堆合作计划(ITER)因其最终选址问题再次引起了人们的兴趣。这个被称为“人造太阳”的热核反应堆,不仅因为13万亿日元的巨大投资引人关注,更因为如能在未来50年内开发成功,将在很大程度上改变目前世界能源格局,使人类拥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理想的洁净能源。国际热核实验反应堆是继国际空间站之后最大的国际科学合作项目,我国也已正式加盟。根据计划,世界首座热核反应堆将于2006年开工,2013年前完工。这预示着在能源革命中占有重要地位的核聚变能开发和利用的曙光已出现,核能文明时代即将到来。 虽然目前化石燃料在能源消耗中所占的比重仍处于绝对优势,但此种能源不仅燃烧利用率低,而且污染环境,它燃烧所释放出来的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容易造成 "温室效应",使地球气温逐年升高,造成气候异常,加速土地沙漠化过程,给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严重影响。与火电厂相比,核电站是非常清洁的能源,不排放这些有害物质也不会造成"温室效应",因此能大大改善环境质量,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

益生菌研究进展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益生菌研究进展 作者:金鹏 作者单位:天津开发区职业技术学院,天津,300457 刊名: 农产品加工·创新版 英文刊名:AEM RODUCTS ROCESSING 年,卷(期):2009(11) 参考文献(13条) 1.潘宝海.李德发.谯仕彦益生菌、益生素及合生剂的作用机理和相互关系 2000(15) 2.赵红霞.詹勇.许梓荣乳酸菌的研究及其应用[期刊论文]-江西饲料 2003(1) 3.栾金水乳酸菌的研究应用进展[期刊论文]-江苏调味副食品 2004(1) 4.沈通一.秦环龙益生菌对肠微生物生态学影响的研究进展[期刊论文]-肠外与肠内营养 2004(4) 5.M T Hamilton-Miller.S Shah Deficiencies in microbiological quality and labeling of probiotic supplements 2002(1-2) 6.T Mattila-Sandholm.P Myllarinen.R Crittenden Technological challenges for future probiotic foods 2002(2-3) 7.杨隽.潘喜华.郑勇英益生菌制剂的保健功能评价 2000(2) 8.金立明.刘忠军益生素研究进展[期刊论文]-经济动物学报 2004(3) 9.王旭明.陈宗泽.袁毅益生菌作用机理的研究进展[期刊论文]-吉林农业科学 2002(1) 10.敬思群优质乳酸菌的应用[期刊论文]-中国乳业 2002(6) 11.赵玲艳.邓放明.杨抚林乳酸菌的生理功能及其在发酵果蔬中的应用[期刊论文]-中国食品添加剂 2004(5) 12.周长玉.王江滨益生菌治疗炎症性肠病的研究进展 2004(3) 13.Femandez MF.Boris S.Barbes C Probiotic proper ties of human lactobacilli srtains to be used in the gastrointestinal tract 2003(3) 本文链接:https://www.doczj.com/doc/da11110585.html,/Periodical_ncpjg-cxb200911026.aspx

氢能源的应用及其发展

氢能源的应用及其发展 一、什么是氢能源 1.氢能源介绍 当今世界开发新能源迫在眉睫,原因是所用的能源如石油、天然气、煤,石油气均属不可再生资源,地球上存量有限,而人类生存又时刻离不开能源,所以必须寻找新的能源。随着化石燃料耗量的日益增加,其储量日益减少,终有一天这些资源、能源将要枯竭,这就迫切需要寻找一种不依赖化石燃料的储量丰富的新的含能体能源。 氢正是这样一种在常规能源危机的出现和开发新的二次能源的同时,人们期待的新的二次能源。氢位于元素周期表之首,原子序数为1,常温常压下为气态,超低温高压下为液态。它是通过一定的方法利用其它能源制取的,而不像煤、石油、天然气可以直接开采,今下几乎完全依靠化石燃料制取得到,如果能回收利用工程废氢,每年大约可以回收到大约1亿立方米。 2.氢能源的特点 作为一种理想的新的合能体能源,它具有以下特点: -能量高。除核燃料外,氢的发热值是目前所有燃料中最高的,是汽油的3倍。氢的高能,使氢成为推进航天器的重要燃料之一; -氢本身无毒,燃烧产物是水,无污染,且能循环使用; -氢燃烧性能好,点燃快,与空气混合时有广泛的可燃范围,而且燃点高,燃烧速度快; -利用形式多,可以气态、液态或固态金属氢化物出现,能适应贮运及各种应用环境的不同要求。 -耗损少:可以取消远距离高压输电,代以远近距离管道输氢,安全性相对提高,能源无效损耗减小; -利用率高:氢取消了内燃机噪声源和能源污染隐患,利用率高; -运输方便:氢可以减轻燃料自重,可以增加运载工具有效载荷,这样可以降低运输成本从全程效益考虑社会总效益优于其他能源。 因此,可以说氢能是最理想的、完美的能源。氢能作为一种高效、清洁、可持续的“无碳”能源已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发展氢经济是人类摆脱对化石能源的依赖、保

核能发展的利与弊

核能发展的利与弊 吴瀚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电气1605 1605030521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能源的需求越来越多,然而地球上的化石能源正越来越少,并且带来了许多环境问题。所以,我们继续一种新的相对清洁的能源,而核能恰好符合这些条件。诚然,核能作为新生事物,必然有其两面性。它所带来的运行与废料处理问题不容忽视,但我们可以加速技术的研发,解决这些问题,让核能能更好地为我们服务。 关键词:核能、利弊、发展历程、解决方法 引言:19世纪末,英国物理学家汤姆逊发现电子。从此,人们开始逐渐揭开原子核的神秘面纱。在1895年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发现了X射线,紧随其后的是法国物理学家贝克勒尔于1896年发现了放射性。到了1898年居里夫人与居里先生发现放射性元素钋。经过三年又九个月的艰苦努力,居里夫人于1902年又发现了放射性元素镭。在1905年爱因斯坦提出质能转换公式,而到了1914年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通过实验,确定氢原子核是一个正电荷单元,称为质子,之后,1935年英国物理学家查德威克发现了中子。1938年德国科学家奥托·哈恩用中子轰击铀原子核,发现了核裂变现象,从此,人们意识到隐藏在核内的巨大能量。于1942年12月2日美国芝加哥大学成功启动了世界上第一座核反应堆。1945年8月6日和9日美国的两颗原子弹先后投在了日本的广岛和长崎,伴着巨响,核能终于为世人所熟知。1954年苏联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座商用核电站——奥布灵斯克核电站。从此人类开始将核能运用于军事、能源、工业、航天等领域。美国、俄罗斯、英国、法国、中国、日本、以色列等国相继展开核能应用研究。 到2017年,全世界已有30个国家拥有核电站,全球运行核电站数量已有441座,其中绝大部分是压水堆核电站。目前,只有核裂变被用于核能发电,而核聚变,乐观地估计,还需50年实现商业化。由于自然界有很多核聚变所需的氢同位素,且不会产生核废料的问题,所以各国在积极地发展受控核聚变,最著名的便是托卡马克受控热核反应装置。 随着时代的发展,现有的能源已经不能很好地满足。化石燃料的探明量并没有太多的增加,而人们燃烧量越来越多,余下的储量会越来越少。这样,便能很好地解释各国对核能的研究的大力支持。 新生事物都有其两面性,我们应正确认识到核能的优点以及它所可能带来的问题。对这些问题的认真思考,可以让我们更好地控制核反应,处理好带来的问题,让核能转变成高效安全的供电能源,为社会的未来发展提供能源。 一、核能的优点 1、经济方面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