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老年人心血管疾病的护理

老年人心血管疾病的护理

老年人心血管疾病的护理
老年人心血管疾病的护理

老年人心血管疾病的护理

发表时间:2018-09-29T12:07:10.297Z 来源:《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23期作者:李东军刘凤英

[导读] 心血管疾病,又称为循环系统疾病,是一系列涉及循环系统的疾病,可以细分为急性和慢性,一般都是与动脉硬化有关

原沈阳军区总医院延安里卫生所 110024

摘要:心血管疾病,又称为循环系统疾病,是一系列涉及循环系统的疾病,可以细分为急性和慢性,一般都是与动脉硬化有关。我国是老年人口大国,随着老年人的机体各个器官的衰老,其会发生各种慢性的非传染性疾病。近年来,老年人心血管疾病的患病率呈上升趋势,是老年人死亡的主要原因,本文旨在提高对老年人心血管疾病护理重要性的认识,通过心理护理、生活护理、观察病情、健康指导四个方面,提高护理质量,使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在住院期间得到良好护理。

关键词:老年人;心血管疾病;护理

随着医学科学的迅速发展及医学模式的转变,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老年人口的比例不断上升,老年患者迅速增多。心血管疾病是老年人死亡的重要原因,也是老年人主要患病率之一。心血管疾病是一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现代社会人们长期不良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诱发而成的,是诊治不及时,多年积累,逐步进展而成的,因此,老年人心血管疾病护理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我们不但要了解心血管病人变化特点,同时还要熟悉和掌握心血管系统疾病老年期的护理重点及健康指导,做好老年人心血管疾病的护理工作。保证老年人患者的身体健康,本文现将老年人心血管疾病的护理进行简要综述如下。

1 老年心血管疾病的认知

心血管疾病又称为循环系统疾病,是一系列涉及循环系统的疾病,循环系统指人体内运送血液的器官和组织,主要包括心脏、血管(动脉、静脉、微血管),可以细分为急性和慢性,一般都是与动脉硬化有关。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生理机能逐渐发生退行性病变,其后果之一就是会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心血管疾病会带来一系列的生理变化,具体表现为心肌收缩力减弱,心排血量减少,心率变慢,出现以左房增大、左室变小、主动脉扩大、弹性降低为主要特征的心脏形态学改变。导致心脏功能逐渐减弱,心脏细胞变性或缩小,使心肌不能充分有效地利用氧,阻碍心肌功能的正常发挥。老年人的活动因此而受到限制,对外界事物的反应能力降低,应激能力和生活能力变弱。由于心肌细胞变性及心脏供血减少,心脏严重负累,导致心率及心律发生变化,出现心律不齐,甚至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传导阻滞。临床表现在心悸、呼吸困难、紫绀、眩晕等。

2老年人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

2.1高血压

老年人收缩压会随着年龄的升高而逐渐升高。由于大动脉硬化、钙盐沉积、弹性蛋白的断裂和损伤等,都会导致血管壁的顺应性改变,当老年人发生血压升高,其动脉壁的弹力层也更容易发生断裂,进而加速动脉硬化的产生,形成恶性的循环。其在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中占据首位。

2.2超重和肥胖

超重和肥胖是导致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因素,其对心血管的危害可分为三类,包括:肥胖型心脏病、肥胖型血管病和肥胖相关性代谢性心血管疾病等,可引起冠心病、心力衰竭、心肌病、高血压、代谢综合征等。

2.3高血糖

我国是糖尿病发生的大国,随着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老年人糖尿病的患病率也在逐渐增加。在老年糖尿病患者中,其冠心病的发病率明显高于正常血糖者。而糖尿病患者主要的死亡原因为心血管疾病,患者多发生无痛性心肌梗死、不稳定心绞痛等。而高血糖同时还会导致高甘油三脂、高尿酸等情况,间接引起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2.4其它

除高血压、高血糖、肥胖等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外还有高血脂、年龄等因素。随着老年人的年龄增加,其各种危险因素的发生率也在逐渐增加,危险性也会随之升高。

3对老年人心血管疾病的护理措施

3.1加强心理护理

病人住进医院,对周围的一切都是陌生的,加上对疾病的恐惧和忧虑,就会导致病人情绪的改变,这就需要我们仔细观察,研究各种病人的心理状态,解除情绪的干扰,使病人的心理处于治疗和康复的最佳状态。首先对入院的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应热情接待,及时根据病情安排病房,做到病房清静、整齐、舒适、布局合理,给感观上以良性刺激,并详细介绍病房环境、注意事项等,以关心和蔼的语气询问病情,主动接近,了解患者需要;以热情的态度,整洁的仪表,文雅的举止取得患者的信赖,消除患者的恐惧心理.耐心倾听患者诉说各种症状,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消除其思想顾虑和悲观心理,提高自信心,减轻心里负担,对于丧偶,孤独或生活能力差的老人,除协助生活和注意巡回外,还要加强生活上的照顾,和他们亲切交谈,了解心理状况,做耐心的解释和诱导,通过心理护理,帮助患者解除思想顾虑,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精神应激,包括冲动,愤怒,抑郁和焦虑对冠心病中急性冠脉综合症的发生是个肯定的重要因素,显著影响病人的预后,我们有针对性主动地向患者介绍病情及诊断,治疗方案,检查目的,时间安排等,并根据病人的反映进行进一步的解释疏导和支持,使患者从中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随着沟通的深入与扩展,积极调整患者的心理状态,使其达到良好的适应,逐步缓解应激程度,减少心血管事件发生。

3.2重视生活护理

合理饮食在不断提高基础护理的同时,生活护理是关键。心血管疾病在饮食上往往要求低热量低盐、低胆固醇、低脂饮食,多食蔬菜水果和粗纤维的食物,避免暴饮暴食,以少量多餐为主。这种治疗性饮食,老年人不易接受。老年人牙齿松动,咀嚼不便,味觉减退,应尽量给予软、易咀嚼、易消化的含纤维较多,色泽鲜艳的多样化食物,禁烟酒,多食蔬菜.水果同时要防止发生便秘,适当使用缓泻剂,促进粪便软化排出,对心肌梗死患者,嘱咐其排便时不宜用力,以免加重病情。已发生便秘者可用肥皂水灌肠或肛门内使用开塞露促使排

中老年人常见疾病的预防与保健

中老年人常见疾病的预防与保健中国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关注中老年人健康,就显得尤为重要。中老年人是一个特殊年龄群体,有着自己特殊的身体条件和健康要求。随着中老年人身体机能的慢慢退化,疾病就容易找上中老年人,关注中老年人的健康问题,首先要了解常见的中老年疾病。 高血压患者要常测血压、注意饮食 高血压是中老年人最常见的慢性病,也是心脑血管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脑卒中、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及慢性肾脏病是其主要并发症。不过,高血压也是可以预防和控制的疾病,降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可明显减少脑卒中及心脏病事件,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有效降低疾病负担。 ◎专家建议: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李立鹏介绍,高血压患者一经确诊,应坚持常测血压,并要规范测量,应早晚各一次,一次测量2-3遍,取平均值,持续5-7天来观察血压情况。早上应在早饭前、服药前来进行血压测量,晚上应在晚饭前、服药后测量,测量期间,忌咖啡、茶叶和碳酸饮料。一般来说,早上血压会高一些,晚上会低一些,这样,患者便可以对一天当中的血压状况有个全面的了解。 高血压患者在饮食上要坚持两个少、三个多。两个少指的是,少吃钠盐,就是我们平时烹调用的食用盐。第二个就是少吃脂肪,也就是我们烹调用的油和各种食物当中含有的脂肪。三个多指的是,第一多吃蛋白,蛋白既有营养也可以保持健康。第二个就是要多吃一些蔬菜,第三个就是多吃水果。同时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的运动来减少体重、增强体力,精神健康也同样重要,高血压的患者要注意保持好心态,控制自身情绪。 糖尿病患者要控制饮食、适量运动 糖尿病属于内分泌代谢系统疾病,常见于中老年人,肥胖者发病率高,常伴有高血压、血脂异常、动脉硬化等疾病。起病隐袭,早期无任何症状,或仅有轻度乏力、口渴。血糖增高不明显者需做糖耐量试验才能确诊。 ◎专家建议:糖尿病科主任医师桑晓燕介绍,糖尿病病人饮食治疗很重要,要学会适当的吃,科学的吃。糖尿病患者,不在于吃什么,而在于吃多少量。桑晓燕说,首先要注意控制饮食总热量,严格控制糖分和脂肪摄入量,吃饭要定时定量,每餐饮食按照计划分量进食,不可任意增减。还要少吃油炸、油酥及猪皮、鸡皮、鸭皮等含油脂高的食物,多食用苦瓜或苦瓜茶,苦瓜降糖安全、无副作用。加餐可以吃点水果,以补充维生素。血糖不理想时,可以吃黄瓜、西红柿,并适当减少主食量,烹调多采用清蒸、水煮、凉拌、涮、烤、烧、炖、卤等方式。同时还要做到营养平衡,不偏食,不挑食,维生素、纤维素、矿物质都要适量摄入。 经常保持适当运动对于糖尿病患者很有好处。桑晓燕介绍,增加体力活动可改善机体免疫力,降低体重,减少身体脂肪量,增强体力,提高工作能力和生活质量。老年人要选择符合自己自身条件的运动项目,如散步、快走、扭秧歌、打太极等,运动时间不要太长,控制在半个小时左右,同时要注意个人安全的防护,入秋后,早上温度比较低,不提倡太早出门晨练。 另外,到了这个季节,一些老年人有晚上泡脚的习惯。糖尿病患者泡脚一定要注意水温,糖尿病患者末梢神经反应比较迟钝,可能水温较高时没有察觉,等感觉烫了时可能已经出现了烫伤。烫伤对糖尿病患者不容易愈合,容易形成糖尿病足,所以在泡脚的时候,家人应替其试试水温。 冠心病患者家中 可常备硝酸甘油和阿司匹林 冠心病是中老年人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大约99%冠心病患者是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

心血管疾病现状分析

---------------------------------------------------------------最新资料推荐------------------------------------------------------ 心血管疾病现状分析 V01.15 No.3 第 15 卷第 3 期井冈山医专学报 M 丑 v.2008 2008 年 5 月 JoURNAL OF JINGGANGSHAN MEDICAL COLLEGE 我国老年人心血管疾病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林玉川(福建农林大学体育部,福建福州 350002) 【摘要】针对当前我国老年人心血管疾病的现状进行分析,阐述了心血管疾病的对老年人健康的危害。 根据其发病原因,从营养学、体育保健和临床医学三方面提出老年人预防和治疗心血管疾病的措施,有利于老年人健康意识的培养和健康水平的提高;推进国民体质建设,缓解人 12 老龄化带来的压力。 【关键词】老年人;性血管疾病;健康保健 [中围分类号】R54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735(2008)03001202 据世界心脏联盟统计,全世界范围人口老龄化与老年人心血管疾病的现状 1.1 中国人口的老龄化现状中国是目前老年人口数量最多的国家,约占世界老年人口五分之一。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对老年人的划分标准(见表 1),当前 60 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达 1 亿 4 千多万,占全国总人口的 l1%左右表 1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老年人划分标准 (引自耿德章,1994) 自1999年以来中国进入老龄社会开始,老年人口数量就不断增加。 据估算 2100年前后我国老年人口将高达 3.18 亿,总人口的 1 / 6

中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24小时动态心电图的临床特点

中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24小时动态心电图的临床特点 发表时间:2017-05-26T14:04:21.997Z 来源:《心理医生》2017年6期作者:刘书娟段彬彬 [导读] 探讨中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24小时动态心电图的临床特点。 (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心电图室河北保定 071000) 【摘要】目的:探讨中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24小时动态心电图的临床特点。方法:将2016年2月-2017年2月在我院心内科治疗的380例中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为中年患者(150例),观察组为老年患者(230例),均采用十二导联动态心电监测系统对患者进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比较两组患者的平均心率、心率变异、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结果:观察组心律失常及心肌缺血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最快心率、最慢心率、平均心率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利用24小时动态心电图对中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进行监测能够提高对病情严重程度的诊断,并提高对心律失常及心机缺血的诊出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中老年心血管疾病;24小时动态心电图;临床特点 【中图分类号】R540.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06-0078-02 心血管疾病为中老年人的高发疾病,常规的心电图检查无法全面观察患者心电活动信息,容易对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的异常变化发生误诊漏诊。24h动态心电图的应用,能够检测患者24h内全部的心电活动信息,提升临床诊断率,对心血管疾病的防治具有重大意义[1]。本研究分析中老年心血管病患者24小时动态心电图的临床特点,现具体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6年2月-2017年2月在我院心内科治疗的380例中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30例,男121例,女109例,年龄61~84岁,平均年龄(68.4±4.7)岁;对照组150例,男81例,女69例,年龄35~58岁,平均年龄(43.3±4.6)岁;所有患者均为心血管疾病者,均采用24小时动态心电图进行监测;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疾病类型等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仪器采用美国MORTARA公司产的全息十二导联动态心电图记录仪;监测前对患者进行常规使用注意事项及心理引导,指导患者根据平时生活习惯进行作息,监测期间不可饮用咖啡、酒精等,避免剧烈运动。使用时医师将电极黏贴在规定位置,插入存储卡,连续24h观察并记录患者病情变化。观察结束后由自动操作系统对其监测结果进行初步分析,再由心电图室医师进行进一步分析评估。 1.3 观察指标 ①心律失常,包括窦性心律失常、房性心律失常、室性心律失常、复杂性室性心律失常、复杂性房性心律失常;②心肌缺血,ST段下斜或呈水平,下移距离≥1mm,下一次发作时其基线恢复多于上一次ST段基础的1min,ST段改变持续超过1min[2]。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以P<0.05表示。 2.结果 2.1 两组患者心律失常及心肌缺血发生率比较,见表1 观察组心律失常及心肌缺血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158例心肌缺血中,无症状心肌缺血131例(82.19%),有症状心肌缺血27例(17.09%);对照组78例心肌缺血中,无症状心肌缺血33例(42.31%),有症状心肌缺血45例(57.69%);观察组有症状心肌缺血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心肌缺血症状均在0:00-8:00时段发生率最高。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3.讨论 心血管疾病在中老年人群中的发病率较高,其起病隐匿,使用常规的心电图检查无法多层次全方位的监测各个时段的血压及心率变化,对于临床的诊断和治疗带来不确定因素。24h动态心电图的应用,具有自动分析、监测、多画面展示、打印等功能,能够准确记录患者

老年人心血管疾病临床治疗浅析

老年人心血管疾病临床治疗浅析 发表时间:2018-08-20T14:53:01.860Z 来源:《健康世界》2018年14期作者:孙有臣 [导读] 随着时代的进步以及国家综合实力的提升,医疗领域与过去相比取得了不小的突破与创新 鹤岗市大陆人民医院 154100 摘要:随着时代的进步以及国家综合实力的提升,医疗领域与过去相比取得了不小的突破与创新,除了很多先进的医疗技术和手段会被应用到临床治疗中,相应的仪器设备也得到更新,从而为国家医疗水平的提升提供有利条件。作为临床治疗研究中不可缺少的内容,老年人心血管疾病的临床治疗也取得了不小的成绩,采取科学合理的治疗方式对老年人的健康以及生命安全有着重要的意义和影响,需要医疗领域对这类疾病进行深入研究。本文就老年人心血管疾病临床治疗方面的内容进行简单的论述,希望能对相关学者的研究有所帮助。 关键词:老年;心血管;临床治疗 心血管疾病对老年人的生命安全有着严重的威胁,是医疗领域发展中一直关注的重点内容。在近些年的发展中,很多医疗科研团队对老年人心血管疾病临床治疗方面的内容进行了深入研究。一方面是由于国家老龄化趋势明显,很多老年人患有心血管疾病,对医疗领域发展带来了不小的压力,需要医疗领域能够对心血管疾病的治疗提高重视。另一方面是由于部分临床治疗措施还不能真正的落实到老年人心血管疾病治疗中,需要相关医学团队能够注重新型治疗方式的研究与应用,提高心血管疾病治疗水平。 一、老年人心血管疾病的概述 1、表现特点 机体年老,易有多器官、多系统疾病并存,使病情复杂化和加重,使诊断和处理问题更加复杂。老龄患者对疾病的反应:衰老导致多脏器退行性改变,使老年人的反应性降低,感觉迟钝,发病时自觉症状可能较不明显,易被误诊而耽误处理。老年人记忆或认知功能减退,可能无法准确反映疾病的症状,忘记用药,致使临床医生较难采集完整、准确的病史,导致较高的误诊和漏诊率。 2、症状特点 老年人由于感觉迟钝,心绞痛或急性心肌梗死症状不典型,无痛性病例增多,可突然出现气急、头晕、咽部堵塞感或濒死感。而且老年人胆道疾病发生率较高,原有的胆石症病史可引起误导。老年人心脏储备功能差,不但心脏疾病会引起呼吸困难,一些心外因素也常导致呼吸困难。心律失常会引起晕厥或意识障碍,但是老年人常见的急诊脑动脉供血不足或颅内出血常会发生上诉症状,心电图及其他影像学检查对诊断极其重要。 老年人压力感受器随增龄有所下降,且自主神经功能不全,突然改变体位,易发生低血压晕厥。必须指出,不少体位性低血压患者晕厥倒地时,紧急测量血压可能不低,甚至高于正常,医生需注意测量立位或坐位的血压,以免漏诊。又称潮式呼吸,见于中枢神经病变或心力衰竭,常见于65岁以上的患者,提示病情严重。 老年患者极易发生疲劳,这种症状是心血管疾病患者的一个共有症状。患者出现下肢或全身出现水肿比较常见,也有一部分患者因心功能下降会出现胸腔积液等。通常老年患者都会有心悸的症状,尤其是在运动、情绪激动、饱餐后等较为明显。 二、老年人心血管疾病临床治疗要点 1、药物治疗方面 由于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通常伴有生理功能下降特点,在用药过程中不容易将有效的成分进行吸收,而且对药物的不良反应也比较明显。因此在对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进行用药的过程中,需要临床治疗团队注意以下几方面内容: 首先,治疗团队需要对老年人的生理功能、器官情况以及年龄等进行全面的了解与掌握,从而为后续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可参考的依据。其次,临床医疗团队需要对老年人的药物敏感程度以及过敏史进行调查,针对老年人的血浆蛋白情况进行合理的配药,从而降低不利因素对老年人身体健康的影响。最后,临床医疗团队需要对老年人的用药量以及药物浓度进行合理的控制,并根据患者恢复情况对药量进行增减,以此来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 另外,对于患有听力障碍或视觉障碍的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还需要医疗团队能够对其进行用药叮嘱,在家属的协助下对患者用药进行监督。对于家庭经济情况较差的患者,还需要医生能够选择合适且有效的药物。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能够减轻患者心理压力与经济负担,还会对患者长期接受治疗有着间接的作用。 2、心理治疗方面 心理治疗因为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的身体机能逐渐下降,抵抗疾病的能力也在逐渐降低,会将自身的症状转化为心理反应,出现紧张、抑郁的不良情绪,消极的面对周围的事物,对日常生活和工作造成很大的不良影响,以及对疾病的治疗也产生一定的难度,严重时会加重疾病的发展,降低治疗效果。而且老年人心血管疾病引起心理问题后发生意外事件的频率也增高,容易造成家庭社会的重大负担。所以,针对患有不良心理反应的老年患者必须要开展心理治疗措施具有重大的意义。 由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速度快,通常在确诊后患者和家属的心理压力比较大,这时需要医护人员及时与患者和患者家属做好沟通交流,对他们提出的问题给予详细耐心的讲解,并重点介绍治疗措施的临床获益和潜在的风险等方面知识,说明注意事项以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和处理方法,让家属做好心理准备,增强患者的自信心和消除紧张的心理反应,提高治疗的成功率。必要时可建议患者就诊心理咨询门诊进行心理治疗和疏导。 3、饮食治疗方面 饮食护理老年化往往伴随着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性增加,其中膳食营养因素是最重要的一部分。营养不良或营养过剩可导致代谢进一步紊乱,从而加速老化与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所以,老年患者合理膳食有助于防治疾病,增进健康。老年人合理的日常饮食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第一,遵循平衡膳食基本原则,长期坚持不懈;第二,符合老年人生理变化特点,易消化,粗细搭配。保持清淡,多食用低脂、低盐和易于消化的食物,保持少食多餐。为了补充维生素可多吃水果。禁止饮酒、抽烟和食用刺激性的食物。第三,合理烹调,合理膳食制

心血管内科专科护理常规 (1)

心力衰竭护理常规 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简称心衰,是由于心脏器质性或功能性疾病损害心室充盈和射血能力而引起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心衰按发展速度分为急性心衰和慢性心衰,以慢性居多;按发生部位分为左心、右心和全心衰竭。 临床表现左心衰竭以肺淤血和心排血量降低表现为主,其症状为呼吸困难、咳嗽、咳痰和咯血、疲倦、乏力、头晕、心悸、少尿及肾损害;右心衰竭以体静脉瘀血表现为主,包括由胃肠道及肝瘀血引起腹胀、恶心、呕吐及劳力性呼吸困难等。 一、评估要点 (一)评估可能引起心力衰竭的原因,了解既往病史。 (二)评估患者的血压、心率、脉搏、呼吸频率及深度、有无气促及肺部啰音。 (三)评估患者有无劳力性呼吸困难、咳粉红色泡沫痰,评估患者的出入量是否平衡。 (四)评估患者有无体静脉淤血及周围血管灌注的表现,如恶心、呕吐、腹胀、颈静脉怒张、水肿、肝大、出汗、皮肤发凉等。 (五)评估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和心理状态,有无紧张、恐惧、害怕等情绪。 二、护理问题 1. 气体交换受损 2. 体液过多

3. 活动无耐力 4. 潜在并发症洋地黄中毒 三、护理措施 1. 根据心功能安排休息,限制活动,心功能四级者绝对卧床休息。 2. 急性心衰时协助患者取端坐位,双腿下垂,以利于呼吸和减少静脉回心血量。 3. 给予高流量氧气吸入,在湿化瓶内加入30%~50%乙醇以消除肺泡内泡沫,保证足够的血氧分压。 4. 持续心电监护,严密观察血压、心率、呼吸、神志、尿量等,准确记录出入量。 5. 遵医嘱给药,注意观察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使用血管扩张剂时,应控制滴速,注意监测血压变化;使用吗啡时,观察有无呼吸抑制;使用利尿剂时,给药以清晨或上午为宜,并注意监测电解质,严防低钾、低钠发生;使用洋地黄时,注意脉搏和心电图变化,如出现脉搏<60次/分钟,恶心、呕吐、视力模糊、心律失常等,应立即报告医师并停用。 6. 准确记录出入量,定期测量体重。 7. 做好水肿患者的皮肤护理,预防皮肤并发症。 8. 做好心理护理,减轻焦虑情绪。 四、健康教育 1. 针对患者可能发生心衰的诱因,给予针对性的预防指导。

心血管疾病防治基本知识

全面认识高血压 ——主讲人:祁阳县中医院心血管科主任、副教授周桃元 【主持人】世界心脏联盟将每年9月的最后一个星期日定为“世界心脏日”。5月17日是世界高血压日,今年的主题是“知晓你的高血压”。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病的主要危险因素。高血压,就在我们身边。我国高血压已突破3.3亿,其中1.38亿患者不知道自己患有高血。所以我们一起来全面认识高血压。今天我们请到了权威专家,来自祁阳县中医院心血管科的副教授周桃元主任,周主任您好。 [周桃元简介] 周桃元,男,1965年2月出生,汉族,中共党员,毕业于中医药大学,本科学历,科副主任医师,1989年7月参加工作,现任祁阳中医院心血管科主任,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委员、省中医心血管科学会委员及永州心血管科学会委员。曾在湘雅医院进修心血管科一年,每年都参加国家级或省级学术会议2-3次,毕业后一直从事科临床工作,能熟练运用中西医结合理论诊治各种心血管科疾病及急危重症病人的救治。在国家级及省级刊物上发表医学论文十七篇。 [周主任] 主持人好,大家好。 【主持人】周主任,心血管病作为危害人类健康的“第一杀手”已波及全球,防治心血管病的关键是哪种疾病? [周主任] 是高血压病。高血压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隐形杀手!全世界每年有1200万人死于跟高血压有关的疾病。 ?每100个脑出血病人中有93人患高血压 ?每100个脑梗塞病人中有86人患高血压 ?每100个冠心病人中有50~70人患高血压。 【主持人】高血压总是悄无声息地损害我们的健康,早期患者并

无明显的不适感,因此高血压患者并不重视,我国的高血压现状怎样? [周主任] 我国高血压现状非常令人担忧,可以概括为:三高、三低、三误区。 三高:患病率高(11.26%);死亡率高(41%);致残率高。 三低:知晓率低(35.6%);治疗率低(17.1%);控制率(4.1%)。 三个误区:不愿意服药;不难受不服药;不按病情服药。 【主持人】什么是血压? [周主任]血液要想在全身流动就需要有压力,血压就是指血液在流动时对血管壁产生的压力。 【主持人】高血压表现多样化,有的毫无症状,甚至有的人一生都无症状。怎样知道自己患了高血压?高血压的标准是多少? [周主任] 诊断高血压时要确诊血压值,通常是用三次非同日同时的平均血压,也就是说测三天不同时辰的三个血压值,取其平均值。量血压时要注意在安静状态下,室温不要太高,也不能太低,一般在20C。左右,要以右手为准,取坐位,当然必要时可以测立位,甚至下肢血压。高血压病患者早期可以没有任何症状,偶于体检时发现血压升高,有些高血压病患者早期可有头痛、头昏、心悸、耳鸣等症状,少数患者则在出现心、脑、肾等并发症后才发现。高血压的诊断标准为收缩压≥140 mmHg或(和)舒压≥90mmHg。24小时动态血压测定:24小时平均血压≥130/80mmHg,白天≥135/85mmHg,夜间≥125/75mmHg. 血压高低与症状不成正比,有无症状都要常规测血压。 【主持人】哪些人易患高血压? [周主任]有以下情况的人,患高血压病的危险大:吸烟、饮酒过量、焦虑、不经常活动、肥胖、摄入盐和脂肪过多,胆固醇高,糖尿病患者、有高血压家族史。

中老年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及治疗

中老年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及治疗 摘要:经济的发展带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单一的饮食结构导致了血压血脂普遍偏高,心脑血管疾病已经成为威胁中老年人群健康的重要因素,在中老年人群中是常见疾病。在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中,中老年人群的比例最大,由于心脑血管造成的死亡现象也是很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给患者的生理和心理都带来了很大的压力,给患者家属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压力,所以在临床和生活中都要对心脑血管患者进行关注,通过有效分方法来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关键词:心脑血管;预防;治疗研究 1引言 心脑血管病已经成为威胁国民生命的”第一杀手”,但是人体中的”C反应蛋白(CRP)”能够对心脑血管疾病进行预测,但是科学家发现,我国人民CRP水平只有西方人的50%左右,而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CRP水平也在国际标准”低危”范围内。所以,我国中老年人员的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是十分重要的。 2心脑血管疾病主要包括哪些疾病 所谓心脑血管疾病就是心脏血管和脑血管的疾病统称。心血管疾病主要是指供应心脏本身血液的血管和从心脏发出的血管疾病。现在危害最大的是供应心脏本身血管的疾

病,主要是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实际上就是最重要的心血管疾病,可以表现为心绞痛、心肌梗死、猝死,就是突然死亡等。通常讲的脑血管疾病,最主要的是两大类:一种叫缺血性脑血管疾病;还有一种出血性的脑血管疾病,也包括很多,但大家最多见的就是脑出血[1]。脑血管病的主要症状就是半身瘫痪。 3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 我们现在不仅有这么多心血管疾病患者,而且患患者数在不断的增加。为什么?因为造成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在不断增加,比如高血压、糖尿病、肥胖、吸烟、胆固醇高、生活方式不良、缺少运动等,这些是造成心血管疾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由于大量危险因素的存在,因此冠心病、心血管等疾病的发患者数在增加。 此外还有年龄、遗传因素,这些暂时是无法改变的,年龄越大发病率越高。刚才讲的那几个危险因素,高血压、糖尿病是可以治的,肥胖、抽烟是可以改变的,生活方式的不健康是可以改善的,因此大部分引起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是可以通过生活方式的干预、药物的治疗来改善,改善这些危险因素就可以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 4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4.1预防 4.1.1加强预防措施心脑血管疾病多是由于平时生

2.社区老年人心血管疾病综述5000字

社区老年人心血管疾病综述 天津市宝坻区中医院内科崔文浩 摘要:老年人受各方面因素影响患心血管疾病机率多。尤其现在中国老年人逐渐增多,老龄化已经成为中国一大问题,因此要让人们知道老年人保健的重要性,老年人社区诊断必要性,老年人疾病的特殊性,老年人心里的变化性,才能在社区引起高度重视,使社区对老年人的生活健康等都有一个明显的介入,使危害老年人心血管疾病因素得到很好地预防,让老年人安享晚年。 关键词:社区卫生高血压心血管疾病老年人老龄化 老年人心血管疾病研究新进展刘德平《老年人心血管疾病研究新进展》中国心血管杂志2010年2月第15卷第1期在这里主要介绍了1、流行病学。2、高血压。3、心房颤动的治疗。4、心脏瓣膜病。5、老年人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1]在美国3亿人口中,每年因心脏病和脑卒中死亡约80万,是死亡的主要原因。在小于85岁的人群中,总的来讲,癌症、心脏病与脑卒中所占的死亡比例相当。在85岁及以上的人群中,心脏病与脑卒中所占的比例是癌症的3倍。心血管疾病在老年人占主导地位,从64岁到74岁的人群开始,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急剧上升。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也越来越复杂。 在65岁以上的人群中,冠心病是主要的致死和致残的原因,在这个年龄组中占死亡的35%。很多大规模的临床随机试验为新的治疗理念提供了有力的证据。不幸的是,高龄是许多临床试验的排除标准。高龄人群会有一些年龄相关的改变影响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中的表现和对治疗的反应。这些改变包括:‘肾功能下降、贫血、认知功能障碍。由于肾功能损伤

在老年人中高发且对药物代谢至关重要,因此肌醉清除率是经常需要监测的。老年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表现经常是不典型的。.早期的介人治疗可以绝对和相对减少老年患者死亡和心肌梗死的风险。发病6h内进行介人治疗比3 -5 d后收益更多,但是介人治疗导致出血的风险要高。. 随着冠心病、高血压、心脏瓣膜病等慢性疾病得到有效的治疗,心力衰竭越来越受到关注。进行性的泵衰竭和碎死是心力衰竭的主要死亡原因,关于心力衰竭的研究进展主要是针对这两方面进行。一系列关于神经内分泌药物的大型临床试验显示了这类药物能够提高生存率、减少住院率。容量负荷过重和循环淤血是心力衰竭患者住院的主要原因。. 在发达国家,冠心病和脑卒中在流行病学所占的比例很高,而在发展中国家,随着经济的进步,冠心病和脑卒中的比例也会越来越高,因此,也应得到同样的重视。.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人心血管疾病对社会经济及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大[2]。发达国家经历人口年轻型向老年型发展用了大约30~40年,而中国只用了10 年,2025 年中国65 岁以上老人人口比重估计将达到14%。高血压治疗面临的全球性问题,尤其在高危患者以及已经合并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中更为突出。高脂血症、脑卒中、冠心病的患病率明显高于非高血压者。不同分级的老年高血压患者服药情况的构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男性、吸烟、高血压,与动脉粥样硬化有着明确的相关性。因此,纠正各种致动脉硬化的危险因素非常重要,但目前除了降脂治疗,尚无明确的证据显示控制这些因素(高血压、糖尿病、吸烟)有利于遏制退行性

心脑血管疾病防治知识

心脑血管疾病防治知识文件编码(GHTU-UITID-GGBKT-POIU-WUUI-8968)

心脑血管疾病防治知识 预防心脑血管病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三大纪律”第一,生活规律化;第二,饮食科学化;第三,文体活动经常化。 “八项注意”第一,保持血压正常;第二,保持正常体重;第三,保持正常血脂;第四,饮食平衡;第五,戒烟、控酒、减盐;第六,坚持适度体育锻炼;第七,重视精神心理卫生;第八,树立自我保护意识。 脑卒中的三级预防 脑卒中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特别是中老年人健康的常见病,是三大主要的疾病死亡原因之一。而最重要的是即使应用目前最先进、最完善的治疗手段,仍有50%以上的幸存者生活不能完全自理。所以,脑卒中病重在预防。一般认为,55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发病率及致残率均显着上升。 一级预防是以防止危险因素发生为目的的。主要应做到:合理饮食,提倡低盐、清淡饮食,多吃蔬菜,少吃肉;改变生活习惯,生活规律化,注意劳逸结合。 二级预防是针对自身已经存在危险因素的人群。为有效防止脑卒中的发生,有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的人,有嗜烟、酗酒史的人,都应该进行二级预防,进行一些预防性的治疗,将危险因素控制在正常范围之内。 预防脑卒中的以下要诀 积极防治高血压高血压是引起脑卒中最危险的因素。所以,要预防脑卒中,首先要预防高血压。 防治脑动脉硬化预防脑动脉硬化应当从儿童时做起,主要措施是培养良好的生活方式,加强体育锻炼,注意劳逸结合,避免长期的精神紧张,控制饮食,防止肥胖,不吸烟,不饮酒等。对于已经患有脑动脉硬化的人,也必须采取综合措施,其中包括合理用药。调节血脂的药物很多,应在医生的指导下有选择地使用,而且用药的种类,也并不是越多越好。 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的康复训练

中老年人常见疾病(正文)

冠心病 近二十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节奏的加快,社会竞争激烈,冠心病的发病率确实在逐渐上升。但当前的一种现象是,在心血管疾病诊治中,“冠心病”、“心肌缺血”成为一种“时尚”,只要患者有胸痛,不管是什么样胸痛,都冠之以“冠心病、心绞痛”;心电图上只要有T波改变,都诊为“心肌缺血”;中老年人不管有无冠心病的证据,普遍给予复方丹参或复方丹参滴丸,谓之“预防”。这种状况一方面说明对冠心病的警惕性提高,另一方面也暴露了在冠心病诊治中存在很多误区。这种医源性疾病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精神压力和经济负担。另一种情况是由于老年人冠心病症状不典型,往往误诊为其他疾病。如何了解一些冠心病的科普知识,避免误诊误治,对广大中老年朋友来说,不论对自身健康,还是避免走入误区,都有好处;对广大基层医生来说,进一步掌握冠心病的诊治特点和最新进展,对患者会带来更大福音。 一、什么是冠心病? 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简称。心脏是人体的泵,相当于汽车的发动机,通过它的收缩泵出血液以供应全身各器官的氧和营养成分。心脏由3条冠状动脉的血来提供心脏做功,即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廻旋支和右冠状动脉,如果这3条冠状动脉由于多各原因导致管腔内膜增厚、斑块形成,最终使管腔狭窄≥50%,供应心肌的血液不足引起心肌缺血,即所谓的冠心病。正如汽车的发动机发动需要汽油,心脏做功需要冠状动脉提供血液是一样道理。 冠心病最常见的症状是心绞痛,中老年人心绞痛主要是冠状动脉粥

样硬化病变所引起,约占心绞痛患者的90%。其他原因包括主动脉瓣狭窄和关闭不全、左室流出道狭窄、梅毒性主动脉炎、贫血、甲亢等。如果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引起冠脉横截面积狭窄<50%,此时尚不会引起心肌缺血,称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当冠脉横截面积狭窄≥50%时,在某些情况下可引起心肌缺血,才称为冠心病。当冠脉狭窄≥70%时,临床才会出现心绞痛症状,因此,现在有入把冠脉造影狭窄≥70%作为诊断冠心病的标准。 目前,我国冠心病发病率有日趋年轻化的趋势,70岁老年男性冠心病的发病率约为15%,女性约为9%。到80岁,老年男性与女性发病率相同,上升为20%左右。 冠心病又称为缺血性心脏病,它包括: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猝死。 二、为什么会得冠心病? 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现在认为冠心病是一个多因素疾病,许多医学上称之为“危险因素”的都可以引起该病。常说的十大危险因素是年龄、男性、遗传、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肥胖或超重、缺少活动、吸烟、社会心理因素。前三大因素是先天性的、不可控的,即无法改变的;后七大因素是后天获得性的,即可控的或可改变的。 (一)遗传因素 无论患任何疾病,内因是主要的,即基因起决定性作用,不管得冠心病或高血压、肿瘤、肝炎等等,都是本身基因存在缺陷或突变。为什么有的人无肉不成餐,烟酒不断,却并不得冠心病或高血压;有的人滴酒不沾,与肉无缘,却照样得冠心病或高血压;临床上我们经常可以见

老年人心血管疾病高危因素分析和预防措施探讨

老年人心血管疾病高危因素分析和预防措施探讨国民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转变,大大增加了我国老 年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而在日常生活中,老年群体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我国老年心血管疾病的患病率明显上升,因此,需根据高危因素制定针对性预防措施,以有效控制老年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保障老年群体的生命安全。 标签:老年心血管疾病;高危因素;预防措施;病发率 心血管疾病[1]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且包括多种疾病类型,例如冠心病、先天性心脏病、主动脉瘤、脑血管疾病以及风湿性心脏病等,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可造成死亡。随着我国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与生活习惯的改变,我国老年心血管病的患病人数急剧上升,与饮食习惯、吸烟、精神过度紧张、遗传、肥胖、酗酒、运动缺乏等多种因素存在密切关系,且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阶段,心血管疾病已成为人类死亡的第一二位影响因素,对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不良影响,因此,需防患于未然,做好预防措施,从而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减少老年患者的死亡率。 1老年心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 随着我国老龄化特征的日渐明显,人们的生活习惯与生活方式发生极大的变化,严重影响老年群体的身体健康,不仅严重威胁老年患者的生命安全,而且还大大增加了社会负担与家庭经济负担,因此,需对老年心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进行分析,以详细掌握,制定针对性措施进行有效预防。老年心血管疾病受到多种危险因素的影响,因此高危因素如下。 1.1年龄与老年病 在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中,受到年龄的影响较为明显,有研究证明,老年群体随着其年龄的不断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也增加明显。而我国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死亡人数中,年龄超过50岁的患者占心血管疾病死亡总数的93%。①血脂异常:患者心血管疾病的病情程度可根据患者血清中的胆固醇来测定,因而血脂异常[3]也属于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的高危因素,且血清中胆固醇浓度一旦超过标准的话,极易导致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由于粒径较小,因而排列较为紧密,但极易被氧化,被氧化后的产物属于老年动脉粥样硬化疾病发病的诱因。②糖代谢异常:属于老年心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主要是因为糖尿病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且糖尿病患者患冠心病的几率是非糖尿病患者的2~4倍。糖耐量异常患者、糖尿病患者普遍存在血脂异常、高血压或者是肥胖等疾病。 1.2饮食不当与肥胖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大大提高,饮食结构发生极

心血管疾病的饮食注意事项

心血管疾病的饮食注意事项 一、心血管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1.饮食护理: 按照医嘱要求(如:低盐、低脂等),避免刺激性食物,不宣过饱,少食多餐。 2.活动与休息: 注意休息,限制会客,防止过累及精神刺激。心力衰竭患者按心力衰竭护理常规执行。 3. 药物治疗的护理: 1)强心药物或抗心律失常药物:注意观察ⅡⅡ压、心率、心律变化和洋地黄制剂的副作用。严格遵守给药时间,并督促患者按时服药。 2)利尿剂:注意观察利尿效果及电解质,准确记录出入量。 3)扩血管药物:可选用硝酸"1油、硝普钠。根据医嘱严格调节用量,监测血压变化,防治低血压的发生。硝普钠应现用现配,避光泵入。静脉输 液时应注意给药浓度、速度、持续时间及药物配伍禁忌t应用血管扩张剂时应掌握用药方法,遵守用药注意事项。 4)抗凝药:应注意观察患者的精神状态:观察皮肤粘膜有无出血点,大便的颜色,警惕消化道出血症状,如有呕血、便血及时处理。 二、心血管疾病的饮食原则 控制胆固醇:不吃或尽量少吃蛋黄、动物脑髓和内脏以及甲壳类动物,如蚌、螺、蟹等;控制脂肪:不吃或少吃动物油,多吃菜油、花生油、芝麻油、玉米油(油食品)等植物性油脂;控制糖的摄取:不吃或少吃糖果,以及其他含糖较多的食物。 玉米 玉米富含脂肪,其脂肪中的不饱和脂肪酸,特别是亚油酸的含量高达60%以上。有助于人体脂肪及胆固醇的正常代谢,可以减少胆固醇在血管中的沉积,从而软化动脉血管。 西红柿 不仅各种维生素含量比苹果、梨高24倍,而且还含维生素芦丁,它可提高机体氧化能力,消除自由基等体内垃圾,保护血管弹性,有预防血栓形成的作用。

苹果 苹果富含多糖果酸及类黄酮、钾及维生素E和C等营养成分,可使积蓄体内的脂肪分解,对推迟和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发作有明显作用。 海带 海带中含有丰富的岩藻多糖、昆布素,这类物质均有类似肝素的活性,既能防止血栓又能降胆固醇、脂蛋白,抑制动脉粥样硬化。 茶叶 含有茶多酚,能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降低血脂,缓解血液高凝状态,增强红细胞弹性,缓解或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经常饮茶可以软化动脉血管。 大蒜 含挥发性辣素,可消除积存在血管中的脂肪,有明显降脂作用,是主治高血脂症和动脉硬化的良药。 洋葱 含有一种能使血管扩张的前列腺素A,它能舒张血管,降低血液黏度,减少血管的压力,同时洋葱还含有二烯丙基二硫化物和含硫氨基酸,可增强纤维蛋白溶解的活性,具有降血脂,抗动脉硬化的功能。 原文地址:https://www.doczj.com/doc/da11058176.html,/zwxgb/2014/0802/187014.html

老年人心血管病预防要点

老年人心血管病预防要点 老年人心血管病预防要点预防心血管病,首先要改变的生活方式 怎么预防,两大影响因素我们没法改变一是遗传、二是年龄。所以我们能改变首先要改变的是生活方式,要形成科学的生活方式。 怎么改变,送给你一句话,“管住你的嘴,放开你的腿”管住你的嘴,不是说什么都不吃,要吃的合理,有营养。牛奶非常好,发现常喝牛奶的人,不容易骨质疏松,好多人不爱喝牛奶,可以学,先喝酸奶,再慢慢喝牛奶。 吃肉的时候。记住一句话,“红肉少吃,吃白肉”,红肉包括猪、羊、牛肉,颜色红,热量高,白肉指鸡,鸭,鱼肉,热量低。还有动物内脏少吃。有的老年人说,那我什么都不吃了,鸡蛋也不吃了,只吃蔬菜,那样脑血管就不结实,营养也会不均衡,其他营养供应不足。 我们吃了东西后,要去运动。运动要量化,最好的运动是走路,我们应该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走路怎么走,吃完饭出去走走,看你心脏情况,一般走6000步,身体好的话走10000步。如果气喘,应马上停止。不能逞能。 其次,调整性格、调整心情,建议干部:在外面是领导,回家就不要做领导了

前面已经讲过,a型性格人群患上心血管疾病的概率非常高,所以一定要学会调节性格和心情。这里对干部有个特别建议,在外面是领导,回到家后就不要做领导了,把权力放下来,责任也就放下来了,调整心情,放松心情。有一句话“老年人的心情,就是老年人的免疫力”。心情不好,压力大,常期抑郁的人还容易得癌症。 减少引发情绪急躁、压力的源头也是调节心情的重要方法。老年人要做到三良:良好的人格,良好的心情,良好的人际关系(家人、邻居)等。人格良好是人际关系好的基础,人际关系非常重要,人际关系好了,心情自然好。 心血管疾病的病因第一、遗传与心血管疾病 就算你没有高血压,但是你的父母有高血压,就会有得高血压的危险,所以如果家庭中有高血压的,下代一定要经常检查,早期发现,另外心脏病、糖尿病也是有遗传的。 第二、年龄与心血管疾病 心血管病是和年龄有关系的,岁数大了,各种器官的退化,退化以后会引起心血管病,血管的变化,举个例子:比如说一个皮球弹性很好的时候给它加压,它就会涨大,涨大以后它里面的压力不变。皮球硬化的时候给它加的压它不会涨大,压力会加大了,这就是高血压。所以岁数大的人患高血压比例高,血管硬化跟年龄增加,血管弹性机能退化有很大的关系。 我们要知道,心血管病首先和遗传、年龄有关系,但是这两样我们是无法改变的,不能改变怎么办呢?就尽早去检查,查出来就治。

532例中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24h动态心电图临床分析

532例中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24h动态心电图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并分析中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24h动态心电图临床。方法所选研究对象为我院自2013年2月~6月所收治的532例中老年心血管疾患者,基于年龄所存差异,将其划分为中年组(对照组)与老年组(观察组),其中对照组病例为256例,观察组病例为276例,借助于三通道动态心电图分析系统检测532例中老年患者,记录并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心肌缺血变化情况、心率变异、心律失常、平均心率以及缺血时间。结果通过24h的动态心电图检测,观察组患者心律失常发生例数明显比对照组高,二者所存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患者心肌缺血时间主要上出现于早上0:00~8:00。结论通过本次研究结果的分析可知,伴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心肌缺血以及心律失常等疾病病发率也会相应的增加,在临床中对中老年心血管患者实施24h的动态堤心电图检测,便于早期发现患者心肌病变,以此实施早期干预,使患者得到及时且合理的治疗,继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标签:心电图;中老年;动态;心血管疾病;患者;临床 心血管疾病为脑血管与心脏血管疾病的统称,在临床上是威胁人们身体健康以及生命安全的一种疾病,该病的发病率非常高,一般发生于老年患者[1]。在心血管疾病的临床检测中,目前常用方式为24h动态心电图检测,其检测的内容主要为患者24h内心电活动信息,利用这种方式便于及早发现患者各时段心律失常与心律缺血变化情况,可提高诊断率。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在本次研究中,所选取的研究对象为我院自2013年2月~6月所收治的532例中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其中300例男性,232例女性,年龄为39~80岁。根据年龄所存差异,将532例患者划分为中年组(对照组)与老年组(观察组),两组患者的性别构成与病症等方面所存差异不显著,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故有很好的可比性[2]。 1.2方法借助于三通道动态心电图仪对两组患者实施24h心电图检测,接着借助于计算机来回放,通过计算机中Holter分析软件系统的应用,对所记录的各数据资料实施动态性分析。 1.3心律失常与心肌缺血的诊断标准 1.3.1心律失常①房性心律失常:阵发或者持续心房颤动以及心房扑动,频发或者偶发反房性期前收缩;②室性心律失常:频发或者偶发室性期前收缩,且短阵室性的心动过速,收缩数30次/h属于频发[3]。 1.3.2心肌缺血①ST段为下斜型或者水平型移超过1mm,且持续时间超过1min;②两次心肌缺血之间相隔时间超过1min,比如心前区疼痛或者胸闷症状

护理专业毕业论文-心血管疾病的护理

大学 毕业论文论文题目:心血管疾病的护理 2014年9 月10日

心血管疾病的护理 摘要:由于现代生活的提高、工作压力增加、饮食习惯改变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心血管疾病的发病几率呈增长趋势。此文是为了让大家了解心脏的主要功能、作用,知道心脏病的发病原因,更好的了解心脏病,了解心血管疾病有哪些病种、有哪些症状,如何预防心血管疾病、如何保持合理膳食,学会心血管疾病病种与症状的护理,在病人发生疾病时可以很好的护理病人,让病人的心脏处于一个良好的环境,不为心脏病的发作而感到害怕,让心脏保持一个健康状态。 Abstract Because of the life, work pressure increases, changes in eating habits and other factors, cardiovascular disease morbidity probability shows growth trend, with sudden death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incidence increases year by year, in patients with ischemic heart disease, 55 ~ 64 years old male death rate was 2.7 per year per thousand, female is 0.4 per year per thousand. Understanding cardiovascular disease symptoms better prevention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lso understanding cardiovascular disease care, understanding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should which thing to pay attention

500例中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24h动态心电图临床分析

500例中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24h动态心电图临床分析 发表时间:2015-10-10T14:34:03.977Z 来源:《医药前沿》2015年第21期供稿作者:王众国[导读] 陕西省汉中市人民医院陕西汉中心血管疾病是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安全的疾病之一,在我国其发病率居于所有疾病之首。王众国 (陕西省汉中市人民医院陕西汉中 723000) 【摘要】目的:探讨24h动态心电图监测对中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05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500例中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分成中年组和老年组,采用美林12导联动态心电图记录仪进行24h连续监测,记录患者不同时段的缺血时间、心肌缺血的变化、心率变异和心律失常状况。结果:心电图监测显示:患者发生心肌缺血的时间范围大部分在凌晨0点到上午8点。老年组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显著高于中年组。结论:随着人们年龄的增长,心发生率也逐渐增加,24h动态心电监测技术在临床中的应用,提高了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等心血管疾病的检出率,可及时有效地对患者的病情做出诊断,尽早干预,有效控制或防止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中老年患者;心血管疾病;24h动态心电图;监测 【中图分类号】R5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21-0190-02 心血管疾病是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安全的疾病之一,在我国其发病率居于所有疾病之首。1957年由Holter发明了动态心电图,我国从20世纪70年代末期引进并应用于临床。动态心电图是指连续记录24h或更长时间的心电图,在整个佩戴期间能够十分精确地记录心血管患者心脏电活动的全部过程。利用24h动态心电图监测技术对心血管疾病患者进行监测,探讨分析其临床意义。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随机选取我院2005年6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500例中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其中男性患者253例,女性患者247例,年龄在40岁~88岁之间。按年龄差异将他们分为中年组和老年组,其中,中年组(40~58岁)189例(男103例,女86例),老年组(60~88岁)311例(男150例,女161例)。 1.2 方法与诊断标准:利用美国生产的美林12导联动态心电图记录仪,让所选取的50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佩戴24h进行不间断动态监测,详细记录各种心律失常情况、持续时间等各种活动情况。计算机回放,利用Holter系统软件分析数据资料。心肌缺血诊断标准[1],重点观察动态心电图缺血性ST段的改变,ST段水平型或下斜型下移大于或等于1mm;ST段改变持续时间大于1min;前一次缺血时间与后一次缺血时间间隔需大于1min。 1.3 统计学分析:数据分析采用SPASS19.0软件,检出率以%表示,计量资料采用F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500例心血管患者中出现缺血性ST段改变的患者有392例。33例有症状心肌缺血患者,其中11例(所占比例为33.3%)发生在凌晨0点到上午8点。303例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其中261例(所占比例为86.1%)发生在凌晨0点到上午8点。老年组患者在凌晨0点到上午8点的ST段改变的发生率显著高于中年组(P<0.05)。 对本组500例心血管患者进行24h动态心电图监测结果统计分析显示,老年组患室性心律失常的比例为92.9%,患房性心律失常的比例为88.7%,说明这两种病症的发生率较高,而患窦性心律失常的比例为25.1%,此病症的发生率最低;患室性心律失常、复杂性室性心律失常、房性心律失常、复杂性房性心律失常及窦性心律失常的比例都明显高于中年组(均P<0.05),两组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中年组患者和老年组患者心律失常症状的24h动态心电图检测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两组患者心律失常比较(n%) 组名例数室性心律 失常复杂性室性心律失常房性心律 失常复杂性室性心律失常窦性心律 失常 中年组 189 90(47.6%) 37(19.6%) 82(43.4%) 26(13.6%) 20(10.6%) 老年组 311 289(92.9%)* 102(32.8%)* 276(88.7%)* 89(28.6%)* 78(25.1%)* 注:*P<0.05,表示与中年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 3.讨论 心血管疾病的症状表现包括冠心病、心绞痛、心律失常、心肌梗死、高血压等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循环系统疾病。具有较强的隐匿性是心血管疾病发病的最显著的特征[2]。此研究中笔者利用动态心电图记录仪对患者进行24h连续监测,该记录仪能够高效地记录患者的心电图变化及准确地计算各种心律失常的发生率,而且监测过程具有安全性和无创性,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24h动态心电图监测系统具有多种功能,例如自动检测、自动分析、多画面展示等,在临床应用中可精确记录患者的全部心律变化,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心肌缺血、心律失常等心血管疾病的检出率,尤其是对一过性心肌缺血、阵发性及短暂性心律失常的诊断正确率具有非常好的效果。本组所选取的500例心血管患者均接受24h动态心电图监测,资料统计结果显示患者发生心肌缺血的时间多在凌晨0点到上午8点这个时间范围内,且老年组的发生率明显高于中年组。并且老年组患室性心律失常、复杂性室性心律失常、房性心律失常、复杂性房性心律失常及窦性心律失常的比例都显著高于中年组(P<0.05),两组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这说明随着患者年龄的增长,心律失常与心肌缺血等临床病症的发生率也在逐年增加[3]。 以上结果充分说明对患者进行24h动态心电图监测,能够使临床医生掌握患者在各个时间段的心肌缺血持续时间及心律失常情况[4],为患者的临床治疗与预后评价提供详细完整的图文资料,从而能够有效控制心血管患者的病情的恶化,具有较好的临床利用价值。【参考文献】 [1] 杜灵芝.24h动态心电图检测120例临床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2,16(1):135-136. [2] 李蓬.动态心电图检测无症状心肌缺血临床分析[J].江苏医药杂志,2007,29(4):309-312.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