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一生物生物科学和我们

高一生物生物科学和我们

2019高中生物 第一章 生物科学和我们教案 苏教版必修2

生物科学和我们 一、粮食问题 1.二战后世界粮食生产状况 国别内容项目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 人口占世界人口1/4 占世界人口3/4 粮食产量占世界的1/2 占世界的1/2 特点人均产粮多、消费少人均产粮少、消费多2.我国粮食生产状况及产生原因 3.科学合理地应用现代农业生物技术 (1)作用 在彻底解决资源匮乏、环境恶化、粮食短缺和疾病肆虐等方面发挥重大作用。(2)转基因技术发展历史 诞生→1983年,世界上第一个转基因植物培育成功 ↓ 发展→世界首例转基因产品——延熟保鲜番茄,1993年在美国批准上市 二、科学思维的过程[连线]

1.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发达国家人口少、人均粮食多、消费少。(√) (2)我国虽然人口众多,但地大物博,粮食问题并不严峻。(×) (3)现代农业生物技术诞生的标志是延熟保鲜番茄的成功上市。(×) (4)现代农业生物技术的发展带来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5)水稻耐寒、耐盐碱基因是我国获得的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基因。(√) (6)脊索动物和脊椎动物可能起源于一个共同的祖先。(√) 2.选择正确答案 (1)粮食问题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我国在这方面面临的重要问题是( ) A.粮食生产过多 B.粮食供应与消耗不平衡 C.人口增长过快,缺粮问题日益严重 D.开垦森林过少,致使农田减少 解析:选C 我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22%,而耕地仅占世界耕地的7%,由于人口迅速增长,使我国面临粮食短缺这一严重问题。 (2)下列关于推理研究的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推理是根据现象提出合理的假设过程 B.通过推理所得结论必须是完全正确的 C.推理过程必须符合基本的逻辑关系 D.通过对现象的推理可得出多种结论 解析:选B 推理是对观察到的现象所作出的解释,即是一种合理的假设,由推理所得到的结论既可能是正确的,也可能是错误的,这就需要通过实验加以验证。 一、粮食问题 1.我国粮食短缺的原因分析 2.应对粮食危机的现实措施 (1)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 (2)保护和治理环境,防止环境恶化。 (3)减少建筑用地。 (4)培育和推广转基因作物。 二、现代农业生物技术及其应用 1.现代农业生物技术的价值 (1)经济效益:转基因作物产品交易额持续大幅增长。 (2)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第一章 生物科学和我们(苏教版必修三)备课资料

第一章生物科学和我们 第一节身边的生物科学 知识梳理 知识点一物种灭绝的原因 1.物种绝灭的内因 (1)物种特化 ①含义:一个物种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适应了某种特定的栖息环境而产生了特别的习性,使其难以再适应变化的环境或其他环境。 ②特点:特化是对环境的超强适应,但当环境发生改变时,由于不能适应新的环境而易绝灭。 ③举例:大熊猫特化为主要以箭竹为食,一旦环境变化,箭竹大面积死亡,大熊猫生存就会出现危机。 (2)功能基因丧失 ①含义:一些野生动物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使遗传力和生活力下降,从而使种群数量减少而趋于濒危。 ②特点:有些野生动物数量极少,只能在人工条件下尽量繁殖较多濒危动物,但长期人工饲养和近亲繁殖,又会使某些功能基因丧失而加快其绝灭过程。 ③举例:长期饲养的物种,丧失某些适应于野外生存的功能基因,其绝灭进程加快。 2.物种绝灭的外因 人为因素是物种绝灭的主要外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乱捕滥猎是物种濒危和绝灭的直接原因之一; (2)栖息地的破坏和丧失; (3)外来物种的入侵、环境污染、自然灾害。 注意:物种绝灭往往是内因与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知识点二科学合理地保护动物 (1)营造全社会保护动物的氛围。 (2)加强宣传教育,建立相应的法律法规。 (3)依靠生物科学与技术保护动物 ①建立野生动物保护区; ②采用人工繁殖技术; ③实施再引进工程; ④科学引种。 (4)积极开展濒危动物的生物资源学研究。 (5)寻求国际合作,引进资金、技术和先进经验。 注意:①建立野生动物保护区是保护动物最有效的方法。 ②外来物种入侵已经成为当地物种濒危和绝灭的重要原因之一,科学引种的前提是在保护当地物种不受侵害的情况下进行的。 ③我们强调保护野生动物,并不意味着禁止开发和利用,只是反对盲目的、掠夺式的开发和利用,要科学合理地利用各种生物资源为人类提供必要的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高中生物 第一章 生物科学和我们练习 苏教版必修

目标导航 1.结合教材P2~3,举例说出生物科学与社会的关系。2.结合教材P4~5,尝试像科学家一样实验。 一、人类面临的问题之一:健康问题(阅读P2~3) 1.生物科学 (1)概念:生物科学是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之一,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 (2)生物科学对社会的影响 ①生物科学是农、林、牧、副、渔、医药卫生和环境保护,以及其他应用科学的基础。 ②生物科学对当前人类面临的诸如人口、能源、粮食、环境和健康等问题的解决具有重要作用。当前,生物科学的发展对禽流感、心血管疾病、癌症等严重地威胁着我们的健康问题的解决正发挥着重要作用。 2.癌症 (1)发病现状 ①发病率上升的癌症:主要是胃癌、肝癌、肺癌和白血病。 ②发病率下降的癌症:主要是宫颈癌、鼻咽癌、食管癌和女性乳腺癌。③发病率上升的原因:主要是人口老龄化、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等。 (2)防治措施 ①健康的生活方式可将癌症发病率降低1/3。②通过早期诊断得到有效的治疗。③基因诊断和基因治疗技术就为防治癌症和其他疾病提供新的手段。 3.传染病 (1)发病现状 ①发病率较高的传染病:主要是病毒性肝炎、肺结核、痢疾、淋病等。 ②病死率较高的传染病:主要是狂犬病、艾滋病、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等。 (2)病因:由病原体侵入人体引起的,它们主要属于病毒类、细菌类和寄生虫类。

(3)可采用基因诊断技术对许多传染病的病原体进行诊断。基因诊断可对防治疾病作为快速、灵敏的诊断。 二、像科学家一样实验:科学实验(阅读P4~5) 1.科学家进行科学实验时,所用的科学方法有观察、测量、实验设计、收集数据和分析数据、安全实验等。 2.对上述方法的解释 (1)观察:就是用一种或多种感官搜集信息,为提高灵敏度可以使用望远镜、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等。在科学探究中,观察必须真实、准确并如实地记录下来,这些记录就是证据或者数据。 (2)测量:能对被测量对象用比较精确的数据加以表示;为力求精确要多次测量求其平均值;学习正确使用测量工具是保证测量精确的基础。此外,记录测量结果时应使用标准计量单位。 (3)实验设计:假设是根据现有证据和既往实验对将来的事件做出的推论。假设也可能出错,必须通过实验来检验假设的正确与否。巧妙地设计实验是生物科学研究中检验假设正确性的最佳途径。 (4)收集数据和分析数据:把分类、观察或测量得到的内容如实地记录下来的过程称为数据收集。运用数学知识整理、分析、归纳各种数据,可能会发现事物的内在规律,得出独到的见解的过程是在分析数据。 (5)安全实验:科学实验要确保实验安全,只有安全理解并能自觉遵守实验安全规则才能确保实验安全。 一、人类面临的问题之一:健康问题 1.癌症 癌症也称恶性肿瘤,是发病率和死亡率很高的一类恶性疾病。 (1)引起癌症的因素 ①生物因素:主要指病毒致癌因子。 ②物理因素:主要是辐射致癌,包括紫外线、电离辐射等。 ③化学因素:如石棉、砷化物、亚硝胺、黄曲霉毒素、尼古丁等可致癌的化学物质。 (2)目前癌症治疗的常用方法

高中生物 第一章 第1课时 生物科学和我们课时作业 苏

第1课时生物科学和我们 [目标导读] 1.阅读教材P2,认识生物科学及其作用。2.结合教材P2积极思维,举例说出癌症的病因和预防措施。3.观察教材P3表1-1,说出传染病的病原体及其发病率。4.观察教材P3表1-2,了解基因诊断的应用及特点。5.分析教材P4~5,尝试像科学家一样实验。[重难点击] 1.癌症的病因和预防措施。2.科学实验。 一人类面临的问题之一:健康问题 世界卫生组织预测:未来25年全世界80多亿人口中,将有3亿人患肿瘤,其中1亿人因癌症而死亡,21世纪癌症将成为人类健康的“第一杀手”。除此之外,人类还面临传染病等多种疾病的威胁,请你阅读教材P2~3内容,结合下列材料进行分析。 1.什么是生物科学?生物科学有什么作用? 答案生物科学是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之一,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 生物科学不仅是农、林、牧、副、渔、医药卫生和环境保护,以及其他应用科学的基础,也对当前人类面临的诸如人口、能源、粮食、环境和健康等问题的解决具有重要作用。 2.下图是我国死于癌症的人数变化图 (1)我国癌症死亡人数上升的原因主要是人口老龄化、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等。 (2)不同的人群癌症的发病率不同,这与人们的生活习惯有关,你认为下列生活习惯哪些是健康的呢?B、D、E、I、J A.吸烟B.远离放射源C.酗酒D.定期体检E.加强体育锻炼F.作息不规律G.大喜大悲H.喜好油炸食品I.不吃霉变的食物J.经常食用新鲜水果和蔬菜 (3)联系自己熟悉的事例,说说哪些环境因素可引发癌症?如何预防癌症的发生? 答案引发癌症的环境因素有:物理因素(如紫外线、电离辐射等)、化学因素(如黄曲霉素、砷化物、亚硝胺等)和生物因素(乙肝病毒、疱疹病毒等)。 预防癌症的措施:①避免接触物理、化学、生物等各种致癌因子。②增强体质,保持心态健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3.传染病是由各种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动物与动物或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播的一类疾病。 (1)下列疾病哪些属于传染病? ①夜盲症②癌症③猪流感④色盲症⑤肺结核⑥非典型性肺炎⑦骨质疏松 答案③⑤⑥。 (2)分析教材P3表1-1,归纳引起这些传染病的病原体主要属于哪几类? 答案它们主要属于病毒类、细菌类和寄生虫类。如狂犬病的病原体属于病毒,肺结核的病

高中生物 第一章 生物科学与我们(第1课时)身边的生物科学课时作业 苏教版必修3

第1课时身边的生物科学 目标导航 1.说出物种濒危和绝灭的主要原因。2.举例说出科学合理地保护动物的方法。 一、人类面临的问题之一:生物多样性丧失 1.物种绝灭的内在原因 (1)物种特化,如大熊猫。 (2)功能基因的丧失,如朱鹮。 2.物种绝灭的外因 (1)直接原因:乱捕滥猎。 (2)重要原因:栖息地的破坏和丧失、外来物种入侵、环境污染和自然灾害。 二、生物科学与社会:科学合理地保护动物 1.合理保护的原因:人类对野生动物的乱捕滥猎,不但破坏了自身生存的环境,而且终将会毁灭自己,我们要科学合理地保护和利用动物,实现人与动物的和谐共处。 2.合理保护的措施 (1)努力营造全社会保护动物的氛围,增强法制观念,加强法制管理。 (2)依靠生物科学和技术保护动物 ①建立野生动物保护区。 ②采用人工繁殖技术。 ③实施再引进工程。 ④科学引种。 (3)积极开展濒危动物的生物资源学研究。 (4)寻求广泛的国际合作,引进资金、技术和先进经验等。 知识点一物种濒危和绝灭的原因 1.造成野生动植食性昆虫濒危和绝灭的主要原因是( ) A.自然选择 B.物种退化 C.人类对野生动植食性昆虫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D.人类对野生动植食性昆虫的过度捕猎或采伐,对栖息地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答案 D 解析自然选择只淘汰不适应环境的生物,并且要经历漫长的年代。物种退化也要经历漫长的时间过程,且没有证据表明物种的退化能在短期内导致大量生物濒危和绝灭。生物的濒危和绝灭,并不是人类对其资源开发和利用的结果,而是破坏动植食性昆虫生存环境以及对动植食性昆虫资源过度开发利用的结果。 2.下列关于物种濒危和绝灭的外在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乱捕滥猎 B.人类滥伐森林、围湖围海造田、过度放牧等 C.外来物种的入侵、环境污染和自然灾害 D.物种特化或功能基因的丧失 答案 D 解析物种特化或功能基因的丧失是物种生活力下降,不再适应环境的内在原因,故选D。 知识点二科学合理地保护动物 3.关于科学合理地保护动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第1章 第1节 身边的生物科学 教案

第一章生物科学和我们 主备课人:杨超备课时间:2014年2月20日星期四晚上 课题生物科学和我们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说出解决粮食问题的重要性; (2)、举例说出现代农业生物技术的重要性; 2、能力目标: (1)、通过讨论学习,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参与、交流、讨论,关注人类面临的问题:粮食问题,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认同生物科学现代农业生物技术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说出解决粮食问题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举列说出现代农业生物技术的重要性;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方法:讲解和讨论结合 教学过程: 引入:根据联合国1998年的报告预测,到2050年世界人口将达到100亿。要确保这么多人口的生存,关键是什么?(引导学生说出:粮食。由此进入新课第一个话题) 新课: 一、人类面临的问题之一:粮食问题 引导学生阅读P2,了解当今世界及我国的粮食生产状况:(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人均粮食产量呈现增长趋势。(2)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增长速度过快,粮食问题日益严重。(3)我国农业现状:在近占世界7%的耕地上养活了世界22%的人口。但由于人口的迅速增长、资源短缺和环境恶化等,我国粮食增长及人类的生活环境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组织学生“积极思维”:2000年粮食减产的原因,分析问题: ①2000年我国粮食减产的原因?(干旱、耕地面积减少) ②应采取哪些措施解决我国的粮食问题?(发展农业生物技术,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二、生物科学与社会:科学合理地应用现代农业生物技术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3有关内容,了解现代农业技术的概况。 学生阅读后教师作简要概括: (1)现代农业技术的重要目标:培育高产、优质、抗病虫害、耐逆境的作物。 (2)现代农业生物技术诞生的标志:1983年世界上第一个转基因植物的成功培育。 (3)现代农业生物技术的核心:基因工程。 (4)现代农业生物技术带来的效益: a)经济效益(参见课本P4第一段数据) b)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参见P4第二段相关例子)

2019-2020学年高中生物 第一章《生物科学和我们》内容拓展+典型例题解析 苏教版必修2.doc

2019-2020学年高中生物第一章《生物科学和我们》内容拓展+典型例题解析苏 教版必修2 考点一粮食问题揭秘 例1 目前世界粮食生产与消耗的特点是() A.发达国家人均产量高、消费多;发展中国家人均产量少、消费少 B.发达国家人均产量高、消费少;发展中国家人均产量少、消费多 C.发达国家人均产量少、消费多;发展中国家人均产量多、消费少 D.发达因家人均产量少、消费少;发展中国家人均产量多、消费多 解析:目前世界粮食问题是粮食生产的不平衡:发达国家人均产量高、消费少;发展中国家则相反。 答案:B 点评: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人口数量关系、生产力的高低、耕地多少及粮食生产的地域问题等影响世界粮食生产与消耗的特点。 考点二详叙现代农业生物技术 例2 人们培育转基因作物的主要目的是() A.提高物种的多样性 B.提高作物的适应能力 C.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D.加快作物的进化过程 解析:应用现代农业生物技术培育转基因作物是解决人类粮食问题的主要途径,其主要目的是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答案:C 例3下列可能为解决粮食问题、开发新品种带来新的希望的是( ) A.精准农业 B.克隆技术 C.转基因技术 D.发酵技术 解析:题干中有两个关键点:一是要解决粮食问题,二是要开发新品种,在选择时要兼顾这两个条件。精准农业是指采用包括遥感遥测在内的技术,自动、快速地监控和采集作物在田间的生长状况和趋势、环境条件的变化与发展动向等信息,并根据有关信息作出生物管理决策,达到优质、高产等目的的技术;克隆技术就是无性繁殖,其特点是保持亲本的优良性状,而不会出现新性状;发酵技术是将微生物进行培养,大量生产各种代谢产物的过程,能生产出如单细胞蛋白的产品,是解决粮食问题的新途径之一,但也不能开发出新品种;只有转基因技术能开发出优质、高产和抗逆性强的新品种作物,为解决世界粮食问题带来希望。解题的关键在于清楚了解各种技术的实质及生产应用方向。 答案:C 拓展:转基因技术具备开发新品种的条件 基因工程有三种操作工具:限制性内切酶(能够切割我们需要的目的基因)、DNA连接酶(能够使目的基因与载体结合)和载体(能够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所以基因工程能够帮助我们开发新品种。 例4转基因技术已在多个领域得到应用。请举例说明该技术的应用可能带来的影响。 解析:转基因技术和任何科学技术一样,是一把双刃剑,既有积极意义也有负面影响,我们应该合理地利用。积极意义:在医药卫生方面,生产转基因药品,如胰岛素、干扰素等;在农业方面,生产转基因植物,获得高产、稳产、具有抗逆性等优良品质的农作物;在畜牧业方面,培育抗病、高产仔率、高产奶率和高质量皮毛的优良品种;在食品工业方面,为人类开辟新的食物来源;在环境保护方面,进行环境监测和环境污染的治理等。负面影响:生产转基因武器用于战争;制造“超人”;造成新的种族歧视;转基因生物对生态安全的影响等。 答案:见解析。 点评:开放性探究型问题的解决关键是涉及问题的正反两方面都需要回答全面,在这两个方面里也要

第一章 生物科学和我们

册亨县民族中学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第一章生物科学和我们 教师:冉丽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说出解决粮食问题的重要性。 (2)尝试像科学家一样思考。 (3)举例说出一个科学研究的故事。 (4)概述科学思维的一般过程。 2.能力目标: (1)通过学习,初步形成观察→推理→分类→构建模型→交流的一般科学思维方式。(2)通过对“科学家不断思考——进化理论的创立和完善”的学习,感受科学思维的品质与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认同生物科学是一个发展的过程,理解科学思维是认识生命世界、学习生物科学的重要方法。 (2)认同科学思维是一种优秀品质,感受科学家献身科学的崇高精神,持之以恒、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不迷信权威、坚持追求科学真理的人格魅力。 (3)懂得利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帮助自己进行各种抉择,并对今后的职业选择和学习方向有更多的思考,从而过上一种健康、积极并且负责任的生活。 (4)树立科学、社会、技术相统一的思想(STS)。 (5)通过小组学习过程中的合作与交往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与交往的态度。 二、教学重点 (1)说出解决粮食问题的重要性。 (2)尝试像科学家一样思考。 (3)概述科学思维的一般过程。 三、教学难点 举例说出一个科学研究的故事。 四、课时分配 2课时 第一环节明确学习内容,提出学习要求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件展示: (1)一组蝴蝶的图片:枯叶蝶栖息在树枝上,形似一片枯叶;而另一只色彩鲜艳的蝴蝶则在花丛中飞舞…… (2)一组鸽子的图片:肉鸽体型较大,产肉率高;信鸽体形健壮,飞行、定向能力强…… (3)一组哺乳动物的信息:鲸体型巨大,生活在海洋中;蝙蝠善于空中飞翔;猕猴善于攀缘;人适宜于直立行走……,但是,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都是胎生、哺乳。 (4)鸟类、蝙蝠与蜻蜓都可以在空中飞行。但是鸟类飞翔的器官是翼;蜻蜓飞行的器官是翅;蝙蝠飞行的器官是翼手。 师:通过对这些资料的分析,你能得出怎样的结论? 学生活动:通过对上述信息的观察,作出相关的推理,并尝试对信息进行分类,从而提出个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