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微博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研究

微博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研究

微博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研究

摘要

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微博也随之产生和兴起,从生活层面上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也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我们要及时面对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研究探讨微博兴起的新的时代条件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出路问题。本研究主要包括六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导论。阐述了本文的选题缘由、选题目的与价值、研究文献述评、研究难点、创新点及克服途径。

第二部分是核心概念解析及理论基础探源。在核心概念解析部分,主要解析了微博、思想政治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等核心概念;在理论基础探源部分,分析选取了思想政治教育学经典理论、生活教育理论、关于“人”的理论和传播学理论等思想政治教育学、教育学、社会学、传播学等学科的经典理论作为理论依据和支撑。

第三部分是微博的兴起及其在大学生群体中的使用。首先探讨了微博的兴起及其特点,接下来分析了微博在大学生群体中的使用现状及特点。

第四部分是微博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主要分析探讨了微博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机遇和微博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

第五部分是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现状检视。首先列举了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特点,进而展示了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存在的问题,最后分析了造成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问题的原因。

第六部分是微博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优化策略。分别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生活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生活化、大学生思想政

治教育载体的生活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与手段的生活化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实效的评价五个方面展开论述。

关键词:微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network technology , micro -Bo also will produce and rise from the aspects of life to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ork has brought unprecedented opportunities , but also to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ork is facing a series of challenges . As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ors, we must promptly to face new situations and solve new problem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rise of new microblogging historical conditions ,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the way out . This study consists of six parts:

The first part is the introduction . This article describes the topics of reason , purpose and value of topics , literature review, research difficulties, innovations and ways to overcome .

The second part is the core concept of analytical and theoretical basis of Origin . In the analytical part of the core concepts , the main analysis of the micro -Bo ,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other core concepts of daily life ; Origins part in the theoretical foundation to analyze selected the classical theory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 life education theory , on the " man" Communication theory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eory , pedagogy , sociology, communication studies and other disciplines, the classical theory as the theoretical basis and support.

The third part is the rise of microblogging and its use in the student population . The first explores the rise of microblogging and its characteristics, then analyzed the micro-Bo in the use of the student population status and characteristics .

The fourth part is microblogging era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s facing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Analyzes and discusses the main microblogg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pportunities and microblogging era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s facing challenges.

The fifth part is the curren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the status quo view of life . First list of the curren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ife , and then show the curren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to daily life problems , the final analysis caused the curren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to daily life problems.

Part VI is a microblogging era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life

optimization strategy . Respectively, from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oncepts to lif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college lif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arrier lif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methods and means of daily life and the lif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the evaluation of the effectiveness of five aspects to start on.

KEY WORDS:microblog;college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life-oriented

目录

第一章导论 (1)

1.1选题缘由 (1)

1.2选题目的与价值 (2)

1.2.1选题目的 (2)

1.2.2选题价值 (3)

1.3研究文献述评 (4)

1.3.1国内的研究现状与发展动态 (4)

1.3.2国外的研究现状与发展动态 (7)

1.4研究难点、创新点及克服途径 (8)

1.4.1研究难点 (8)

1.4.2研究创新点 (9)

1.4.3研究难点、创新点的克服途径 (9)

第二章核心概念解析及理论基础探源 (11)

2.1核心概念解析 (11)

2.2理论基础探源 (12)

2.2.1思想政治教育学经典理论 (12)

2.2.2生活教育理论 (14)

2.2.3关于“人”的理论 (17)

2.2.4传播学理论 (21)

第三章微博的兴起及其在大学生群体中的使用 (23)

3.1微博的兴起及其特点 (23)

3.1.1微博的兴起 (23)

3.1.2微博的特点 (24)

3.2微博在大学生群体中的使用现状及特点 (26)

3.2.1微博在大学生群体中的使用现状 (26)

3.2.2微博在大学生群体中的使用特点 (27)

第四章微博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31)

4.1微博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机遇 (31)

4.2微博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 (35)

第五章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现状检视 (41)

5.1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特点 (41)

5.2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存在的问题 (43)

5.3造成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问题的原因 (45)

第六章微博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优化策略 (49)

6.1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生活化 (49)

6.2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生活化 (51)

6.3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生活化 (52)

6.4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与手段的生活化 (54)

6.5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实效的评价 (56)

第七章结语 (59)

致谢 (61)

参考文献 (63)

攻读学位期间参与的研究及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 (65)

第一章导论 1

第一章导论

1.1选题缘由

从前,有一个皇后。她问魔镜“谁是世界上最美丽的人?”魔镜说“是白雪公主。她的头发像乌木一样黑,皮肤像雪一样白。”皇后听了很生气,叫猎人杀了白雪公主。白雪公主逃入森林,和七个小矮人生活在一起。皇后不死心,继续追杀,试了两次都没有杀掉她。最后,皇后给了白雪公主苹果。于是公主迷上了刷微博,三观尽毁,成了“抠脚大汉”。①

这则流传于微博上的笑话,旨在调侃“微博毁三观”的网络流行语,其中却也包含着巨大的信息量:其一,“苹果”等智能手机是微博兴起和普及的硬件条件。随着Web2.0时代的到来,“苹果”等智能手机终端和3G移动通信技术、有线网络技术、Wifi网络技术等当前高精尖互联网技术的综合运用,为微博的兴起和发展、微博信息的传播提供了技术和硬件支持。其二,广大青年热衷于“刷微博”,却又缺乏一定的“媒介素养”和信息甄别能力。微博上流传的言论和思想鱼龙混杂,其中所流传的不良思想,对祖国的大好青年产生着严重而深远的影响——迷上了“刷微博”的“白富美”白雪公主都会受到微博的不良言论的影响,“三观尽毁,成了“抠脚大汉”,更何况缺乏科学的引导和坚定的政治信念普通的青年学生!其三,微博的兴起和发展,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辟了新的研究领域和新的工作载体,但也使其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作为新时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我们有责任、有义务面对新情况、研究新问题。针对微博的兴起和发展给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的诸多影响,学会利用微博的信息传播优势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抢占思想高地,利用微博加强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引导和舆论监督,力争做到趋利避害。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为一种社会教育实践活动,旨在发展人、塑造人和促进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强调“在生活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和“凸显生活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地位,即思想政治教育立足于生活,以生活为中心”。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利用“微博”这种“生活化”的方式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通过“微博”这种大学生所喜闻乐见的方式与其交流和沟通,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全面了解和掌握当前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倾向以及可能出现的

①https://www.doczj.com/doc/de11929294.html,/p/t/332404063506159.

2 第一章导论

问题,可以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即“三贴近”),从而更有利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被广大学生接受和认可,进而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因此,研究和探讨如何将微博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联系起来、利用微博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活化,对于广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而言,将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和前所未有的挑战。因此,开展对“微博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研究就显得很有意义。

1.2选题目的与价值

1.2.1选题目的

作为新事物的主要接收者,当代大学生与微博接触的时间长、频度高,联系日益密切。微博已经融入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在大学生群体中得到迅速普及,是他们获取知识和社会信息的重要来源,成为当代大学生的“信息圈”、“交际圈”和“舆论圈”。微博为当代大学生获取信息和表达自我开辟了一个全新的空间,给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辟了新的研究领域和新的工作载体,但也使其面临着一系列新问题、新挑战。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强调指出:“要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形成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牢牢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权。”面对微博兴起和产生的新情况及其所带来的新问题,作为新时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我们要学会利用微博的信息传播优势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寓枯燥乏味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于学生所喜闻乐见的微博活动中,于潜移默化之中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宣传。这种新的工作方式相较于以前单纯依靠课堂教学、空洞的说教和“灌输”,将更容易被大学生接受。

本项研究的选题目的主要在于研究与探讨微博这一新兴媒体和信息传播方式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之间的关系,分析研究微博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从而得出微博兴起的时代背景下,如何利用微博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活化,即微博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优化策略。本课题希望通过此项研究,能够在理论上对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研究有所裨益,在实践上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尤其是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工作的开展予以指导,以期对目前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工作的开展有所指导和帮助。

将微博兴起的新情况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结合起来研究,既具有新

第一章导论 3

颖性,又因为其新颖性而面临着缺少参考资料的困难。也正是因为如此,才更使得这项研究同时具有深厚的理论依据和广泛的选题价值。

1.2.2选题价值

①理论价值

1)有利于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发展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以马克思主义作为理论支撑。马克思主义强调要以人为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以人为本就是要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与时俱进则要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时,要注重结合马克思主义“事物发展的前进性”观点,正视新情况,研究新问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具备“与时俱进”的态度与理论品质,紧跟时代步伐,面对微博兴起和发展、与大学生群体联系日益密切、对大学生群体影响日益加深这一新情况,及时展开相关研究。对微博的兴起及其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带来的新情况、新问题的研究,是一次理论方面的创新:丰富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理论内容和理论视角,开辟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新的研究领域,拓展和充实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领域和研究范围,推动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发展。

2)有利于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创新

微博作为新事物,在将其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研究相结合时,便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新的载体和新的交流形式,更为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在学科分工日益精细化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人员队伍日益壮大的今天,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研究,无论是从内容、对象,还是成果方面,都已经取得了相当大的成果,对于它的研究已趋饱和,而微博的兴起和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内的广阔前途却为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注入了新的血液,为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对象和新的研究内容,有利于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创新。

②实践价值

1)有利于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载体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新载体不断涌现,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顺利实施和深入研究提供了物质保障。微博作为一种新的信息传播媒介,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过程中扮演着

4 第一章导论

重要的角色,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实践和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和物质载体。其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运用,可以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利用网络手段,及时了解大学生的思想动态,捕捉网络文化给他们带来的影响和冲击,并迅速做出反应和应对措施。

2)有利于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实践层面上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出现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现实世界的脱离,进而导致大学生对抽象化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原理兴趣不高,甚至带有抵触情绪。本研究通过分析探讨“微博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提出“微博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优化策略”,指导和促使广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了解微博,进而采用“微博”这种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与其交流沟通,从而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够更容易为广大学生所接受,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顺利地开展,进而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3)有利于促进高校和谐校园建设

构建和谐校园是新时期高校建设的重要目标。积极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深入开展,研究微博影响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所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学习利用微博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将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落到实地,有利于高校教师更好地学习、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特点和要求,有利于高校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水平的提高,有利于促进师生员工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有利于化解师生员工和学校之间存在的问题和矛盾,有利于构建文明校园、平安校园、和谐校园。

1.3研究文献述评

对于“微博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研究”这一课题,参考相关文献,近年来国内外的研究现状与发展动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3.1国内的研究现状与发展动态

①国内的研究现状

1)对于“微博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研究

微博作为新生事物,关于其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研究,目前国内还比较

鲜见。根据“CNKI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的统计结果,对于该项问题的研究,始于2010年。从内容上看,目前关于这一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探讨微博应用于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如蔡永海,陈哲的《微博式交往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强化》(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就首先探讨了微博的特征优势及其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分析。二是微博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具有两面性的研究。微博的兴起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而言,既是机遇,更是挑战。关于这一点,众位学者的观点比较一致。李智在《微博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研究》(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中认为,微博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包括:“打破了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形式,挑战其权威性与主导地位”、“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平台,增加了管理难度”、“改变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单向灌输,转变为互动引导”、“增加了获取学生最新思想动态的渠道,利于及时教育引导”。但同时,大学生对新鲜事物的狂热会使他们面临无法把握思想价值观念的困境。三是利用微博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研究。李智在《微博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研究》(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中提出的对策包括:“利用微博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现对微博管理的专业化”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微能力’”等方面。

2)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研究

根据“CNKI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的统计结果,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为主题,检索到的研究成果较多,研究相对成熟。从内容上看,目前关于这一课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内涵解析。综合学界的不同观点,目前关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内涵的界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凸显生活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地位,即思想政治教育立足于生活,以生活为中心,关注人的生活世界;强调生活世界理论是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理论基础;在生活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以自我教育为主,提高自身的思想品德修养。二是探讨坚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重要意义。王姝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浅析》(法制与社会,2011年第9期)中,将其概括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是马克思主义人本论的必然要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时效性的关键环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三个方面。三是探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实现策略。关于其实现策略,不同学者的观点略有差异,但都一致认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贴近生活,引导大学生确立和实现近期目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源于生活,增强其内容的可感性和时代性”、“教育方法要融入生活,重视发挥体验与实践活动的作用”、“教育评价要反映生活,实现评价机

制的多元化”等方面。

综上所述,从已经取得的研究成果来看,关于微博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研究,目前国内相关成果还比较鲜见;关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研究相对比较成熟,可供参考借鉴的研究成果较多。但是将“微博”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结合起来进行研究与探讨,目前笔者还没收搜集到相关资料。在新的时代形势下,高校学生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愈来愈多地与微博相结合,开展此项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可以说是弥补了这方面的空白。

②国内的发展动态

现有文献表明,现阶段国内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主要呈现出以下发展动态:

一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化。在观念方面,形成开放、发展、创造性、多样化的现代化的教育观念;在内容方面,根据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实际情况的变化,科学地选择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在手段方面,改变以往手段单一、方法单调的传统教育手段,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武装的各种传播媒体,实现教育手段的最优化。微博的兴起与运用,即体现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的趋势。二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化。“社会化”的研究源于20世纪50年代以帕森斯为代表的结构功能主义社会学,后被思想政治教育学借鉴和吸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一方面指思想政治教育中各个体由于多向互动而形成一个统一整体,这个整体同时与外界环境发生交互作用;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化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建立一个面向社会的开放体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即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的题中之意。三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规范化。各相关职能部门不断出台各种规章制度和相关文件,借助相关理论建立思想政治教育模型,推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评估试点。四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国际化。思想观念出现国际化,开始突破陈旧的思维模式,大胆走向国际舞台,通过借鉴、吸收他国有益的东西来发展自己。

2012年5月4日-5日,在由教育部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举办的“第四届全国高校德育创新发展研究论坛”上,与会代表对当前国内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前沿问题和发展动态做了总结和归纳,主要表现在:第一,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向问题。即解决一元主导的问题,要坚持一元主导(马克思主义为主导,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多元发展(满足学生多样发展)的辩证统一。第二,当前社会深刻的时代特征问题。即社会同质性弱化,使得许多问题产生。其中的第六个命题即为“微博的兴起对大学生思想政治

教育的影响”。第三,对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的发掘问题。即如何“以文化人”。第四,对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的认识与尊重问题。第五,高校学生教育管理中的法律问题。第六,交叉学科视域下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创新发展问题。

综上所述,纵观当前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其研究越来越倾向于现代化、社会化、生活化、规范化、国际化,用现代的手段与方法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有利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即“三贴近”)。

1.3.2国外的研究现状与发展动态

①国外的研究现状

世界各国为了实现对国民思想的控制与影响,根据本国的社会历史条件和国情,都在采取不同的方式开展主流意识形态的灌输、教育和研究工作。虽然其主流意识形态的教育工作“无名有实”——他们不像中国有一个统一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名称,但都在公民教育、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宗教教育、历史教育等名义下进行了大量实质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美国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是在美国社会中通行的价值观念:其中心是“爱美国”,爱它的制度和生活方式,相信它是世界上最合理最优越的;英国把培养“有德行、智慧、礼仪和学问”的绅士作为教育的出发点,在政府规定普通学校的8项基本目标中,有4项是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法国在学校开设了“共和国公民的伦理与道德课程”,目标在于使每个人获得自由和负有责任,培养集体观念,使每个公民成为有教养的人;德国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通过政治养成教育和宗教教育开展,政治养成教育受到德国社会的大力支持并以法律的形式被明确规定;新加坡政府把意识形态教育作为国家教育政策的三大基础之一(另外两个基础是能力教育和双语教育),把效忠国家、社会责任感和个人品质作为对青少年进行德育教育的核心内容;日本早在明治维新时期就在学校设立了“修身科”,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就连曾是社会主义国家的俄罗斯在摒弃了共产主义、社会主义价值观以后,仍毫无争议地高举爱国主义旗帜,各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虽然没有了统一的大纲,但都没有放松爱国主义教育。

②国外的发展动态

根据现有文献可知,国外的思想政治教育表现出如下动态:

一是重视加强。越来越多的国家纷纷采取具体措施,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就连一些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也努力实施国家对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的教育与引导,逐步建立强有力的国家和地方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领导管理体制,

把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视为重要的战略任务。

二是方法多样。各种理论流派百家争鸣,具体方法种类繁多。在西方各国中,即使是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行国家管理的体制中,也能在相对统一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下,允许教师根据自己的特点和具体教育需要,灵活使用不同的教育方法。

三是追求科学。首先表现在思想政治教育决策过程上,当代思想政治教育从目标设计到实施都是经过科学的评估和实验过程、经过反复论证筛选的结果。其次表现在思想政治教育手段上,目前西方学校普遍使用各种较先进的科技手段来辅助思想政治教育。

四是崇尚人性。思想政治教育是建立在人的基础之上,是以人的发展为中心和目的的一项社会活动,其本质就是促进人潜能的发挥、价值的提升和人性的完善。

综上所述,国外在对意识形态领域的研究方面,本就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地方。在其未来的发展趋势中,又更多地倾向于重视加强、方法多样、追求科学和崇尚人性。这就启发我们思考如何将多样化、生活化、科学化、人性化的教学方法和理念融入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更加突出。微博的兴起为我们提供了启发和灵感,微博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手段,其工作方式更具科学化和人性化,与生活之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熏陶,独辟蹊径,将理论性极强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寓于生活之中,实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活化,这也就激发了本文的创作灵感。通过国内外文献综述与动态的梳理与把握,可以看出,国内外现有研究为本研究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同时其所表现出来的不足也为本研究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1.4研究难点、创新点及克服途径

1.4.1研究难点

本研究的难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数据采集的难度

本项研究在论述“微博的兴起及其特点”时,需要辅以最新数据和信息,使其更有说服力。而这些最新数据的取得将会十分不易,或者即使取得也无法达到要求的精确度。

②创新研究的难度

由于微博是新生事物,对其的研究,尤其是关于其与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相结合的研究还十分欠缺,如何建立微博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之间的联系将会成为本文最大的难点。

1.4.2研究创新点

①研究视角的创新

随着微博的兴起及其发展,其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功能和作用日益显现,学者们对于“微博”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也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正如本文“国内研究现状与发展动态”部分对于“微博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研究中所呈现的,主要视角还是在于“微博”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而本研究将视角锁定在“微博”与“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为关于微博的研究找到了更加准确的理论依据和理论支撑,是关于微博研究的创新之举。

②研究内容的创新

本项研究的内容在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领域内是一项创新:首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研究本来是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有着众多的研究成果;随着新生事物微博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功能与作用的日渐凸显,对于微博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也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本文创造性地将微博与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联系起来开展研究,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领域。将微博与思想政治教育联系起来开展研究,既符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题中之义,更是前人所未曾涉及的领域,至今尚未有人对其展开系统的理论研究。因此,本项研究将会面临缺少参考文献的难点,而这也正是本文的创新之处。

1.4.3研究难点、创新点的克服途径

针对这些难点和创新点,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克服:

首先,研究方法方面:本文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包括文献研究法、总结经验法、理论分析法和交叉研究法。

1)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有关书籍和借助于计算机网络,广泛搜集国内外有关微博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书籍、经典著作、报纸、学位论文、杂志

10 第一章导论

和期刊,从中汲取有用信息,为本研究课题提供丰富的知识储备。

2)总结经验法:通过对以往研究文献中有关“微博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研究经验的总结,结合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经典理论,吸收前人经验,将其上升为新的理论。

3)理论分析法: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进行理论探源,运用相关学科理论对问题进行分析,在“微博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优化策略”中也将运用相关理论知识。

4)交叉研究法:本研究通过借鉴吸收教育学、思想政治教育学、社会学、心理学、传播学等多学科的理论成果,交叉引用其研究方法,以期扩展本项研究的深度与广度。比如在对微博的分析中参考传播学的相关理论,目的在于研究作为新传播媒介的微博的信息传播方式。

其次,具体操作实施层面,主要做到:第一,大量查阅国内外相关领域的文献资料,充实理论水平;第二,精读相关经典著作,把握其精神实质;第三,参考其他研究成果,总结经验,从中获得启发与灵感;第四,多与导师交流沟通,多向相关领域的教授、专家请教,多与同学交流分享,以期得到帮助,收获灵感;第五,对于相关论证数据,尤其是最新数据的取得与精确度问题,目前作者考虑的解决方案是大量查阅相关文献,尽可能多地搜集数据;另外要借助一些统计报表,如“国家统计学年鉴”、“中国年鉴网络出版总库”、“CNKI中国年鉴网络出版总库”、“CNKI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统计数据库”等,力争找到最新、最准确的数据。

第二章核心概念解析及理论基础探源 11 第二章核心概念解析及理论基础探源

2.1核心概念解析

“微博”、“思想政治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是本项研究的核心概念,对于这些概念的界定是进行本文研究的前提和基础。

①微博

任林娜在其硕士论文《博客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对微博的定义做了如下阐释:所谓微博,是微型博客(Micro Blog)的简称,是博客的发展体。它是一种非正式的博客,是一种迷你型的博客,是一种互动性很强,传播速度很快且范围广的工具。用户发表信息或更改信息在140字内,并即时分享,文字短小精悍,只言片语,文体不限,只要反映用户的真实情况就可以了。①

本文认为:微博,即微型博客(Micro-blog),其中文名由英文音译而来。它是WEB2.0时代到来而创造出的又一网络社交服务平台,综合应用3G移动通信技术、有线网络技术、Wifi网络技术等当前高精尖互联网技术,以不超过140个文字即可实现信息即时发布和传播的迷你型博客。②微博是可以自主生产传播内容并传递信息的“自媒体”,具有关注、转发和评论三大功能。

②思想政治教育

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观点。本文所采用的是陈万柏和张耀灿在《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一书中给出的定义:思想政治教育是指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③,弘扬和传播社会主义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功能之所在。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主要有政治性(即其意识形态性)、思想性、渗透性和主体性(民主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在于,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广大人民群众,培养和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这一根本任务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中心,思想政治教育的全部活动都要围绕这一根本任务开展。

①任林娜.博客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D].陕西.陕西师范大学.2012.

②邓敏.微博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应用及其管理[D].南昌.南昌大学.2012.

12 第二章核心概念解析及理论基础探源

③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

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最早的理论渊源来自于卢梭的“自然教育”理论,经美国现代教育家杜威发展成为“生活教育理论”,后来逐渐演变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理论”,它是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重要理念和方式。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概念及含义,山东师范大学的尚丽娟指出:“所谓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是指思想政治教育要立足于生活世界,在生活中找依托、以人为主体、以生活为中心、以教育为导向”①的教育模式。生活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生长点和作用点,是它的唯一基础②。

2.2理论基础探源

“微博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研究”需要以“思想政治教育学经典理论”为依托,其中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学主体间性理论、政治社会化理论和接受理论等;由于涉及“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活化’”,则以“生活教育理论”为重要依据,本文主要详细论述了杜威的生活教育理论、马克思的生活教育理论、胡塞尔的“生活世界”理论和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等;由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目标在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所以还涉及“关于‘人’的理论”,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的“人本论”、人的社会化理论、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和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等;由于微博做为一种传播媒介,同时还涉及“传播学理论”等。这些丰富的理论知识,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深厚的理论基础和理论支撑。

2.2.1思想政治教育学经典理论

本文“微博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研究”以“思想政治教育学经典理论”为依托,主要包括主体间性理论、政治社会化理论和接受理论等。

①主体间性理论

主体间性理论是20世纪哲学中出现的用以建构交往理论范式的核心范畴,是以生活世界理论为基础的教育理念或教育思想。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间性原则就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教育者,将受教育者视为实现教育目标的主体,充分尊重其主体地位,从而培养和造就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主体性的普遍要求③。主体间性强调的是主体之间的相互理解与沟通,以实现认

①尚丽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05,10.

②尚丽娟.论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J].工会论坛,2005年11月,第11卷第6期.

第二章核心概念解析及理论基础探源13

同、达成共识。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性要求以尊重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为前提,通过发掘受教育者的主体潜能,培育受教育者的主体意识,发展受教育者的主体能力,塑造受教育者的主体人格,以达到受教育者主体真正自律的目的①。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性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交往过程,这种交往过程表现在:第一,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性要克服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弊端,实现教育主体、对象主体之间的多向互动;第二,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性要回归生活,树立新的教育理念,体现教育主体和对象主体之间平等、和谐的关系;第三,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实践活动,当然也离不开交往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性应体现的基本原则包括:以人为本原则、人格平等原则、交互影响原则、追求发展原则、积极主动原则。

主体间性理论要求“以尊重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为前提”,即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以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工作前提;主体间性理论强调“主体之间的理解与沟通”,在本研究中,指同学与同学之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与学生之间的相互理解与沟通;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性要“克服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弊端,实现教育主体、对象主体之间的多向互动”,这正是本研究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利用“微博”这种新的方式和载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与学生之间多向互动的题中之义;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性要“回归生活”正切合了本研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主题。

②政治社会化理论

政治社会化是指人们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通过特定政治体系的政治教育、政治传播和个体的政治学习、政治实践等形式而使个体不断习得符合政治体系需要的主流政治文化,形成政治认知、政治情感、政治价值取向、政治理想、政治信仰和政治行为取向的过程。在现代社会中,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主要表现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社会化、媒介的社会化和内容的社会化。其中,思想政治教育媒介的社会化表现为从社会实践、多媒体到互联网等多领域的教育信息覆盖面。

这就从思想政治教育媒介社会化的方面为“微博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社会化表现为在以政治教育为核心内容、关注思想政治理论系统教育的同时,思想政治教育还要日益关注社会一般活动领域特别是社会思想文化领域,通过各种教育载体实现对人的精神特别是思想文化的多样化需求的引导,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正是思想政治教

①陈义平.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8:46.

14 第二章核心概念解析及理论基础探源

育内容社会化理论的题中之义。

③接受理论

人类对待与自己有关的事物都有一个是否接受以及如何接受的问题,接受标志着人作为主体对于客体的认同、承认、接纳的态度。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是指发生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内的接受活动,是接受者出于自身的需要,在环境的作用影响下,通过某些中介对接受对象进行反映、选择、整合、内化、外化、行为多环节构成的连续的、完整的活动过程,它的最终结果是形成精神形态和行为形态相统一的人的思想政治品德。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的基本特征主要表现为:社会性与正面引导性、实践性与统一性、同时性与多端性、长期性与反复性。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过程是接受主体对客体(教育内容)在接受机制的作用下进行“选择与理解——整合与内化——外化与践行”的过程。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的规律为:能动接受律、情感交互律和多向互动律。任何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过程都是在社会环境这个大背景下进行的,没有脱离社会影响而孤立存在的思想政治教育,这些影响都可能通过各种形式、各种渠道,对接受过程发生积极或消极的作用。

在“微博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研究”中,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过程的“大背景”就是“微博的产生及兴起”,其产生的一系列问题与影响,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对其进行研究,提出“微博兴起的大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方法、新手段,对于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2.2.2生活教育理论

目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理念目标、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机制等方面存在着同实际生活相脱离的现象,要求我们从生活的角度来探讨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回归真实生活,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关于生活教育的理论主要有:杜威的生活教育理论、马克思的生活教育理论、胡塞尔的“生活世界”理论和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等。

古希腊哲学鸿儒亚里士多德在批评的的老师柏拉图的“善理念”时,主张道德教育应从现实的生活出发,认为人们在现实生活中一切具体的行为和活动都是在追求某种目的,都是在实现某种具体的善。他把生活视为道德的根据,认为道德来源于人的现实生活,是生活的需要,因而提倡生活教育。①说明“注重生活的教育作用”,“在生活中开展教育”的思想早在公元前300多年的古希腊时期就已

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论析

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论析 [摘要]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由独立的机构、人员、课程予以保证的单独系统,不太关心实际生活的具体情况。结合现实生活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崭新的思想政治教育。它以人为本,结合人的物质生产活动,在人的发展过程中和在人的相互交往中,结合时代特征,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现实生活 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活化是指以人的现实生活为基础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化”是一种过程,一种趋势,一种发展。生活化与抽象化相对应。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活化的实质是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关注人、服务人、发展人。本文试图在思考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弊端的基础上,寻找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路径。 一、脱离生活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弊端 (一)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脱离生活实际 “过去,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一度泛政治化,一度目标过高,内容太空,方法单一,效果不好。”[1]事实告诉我们,不论是理想信念教育也好,还是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教育也好,仅仅传授知识和在政治上提出要求是不行的。还应重视情感、意志、信念、行为等因素的培养。也就是说,要密切联系受教育者的生活世界,不仅要重视日常生活世界的思想政治教育,而且应重视非日常生活世界的思想政治教育。要特别重视在日常生活世界开发非智力因素,没有非智力因素的开发、培育,便不可能达到由知到行的转化,更不可能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因为,恰恰是日常生活世界的心理活动、恋爱婚姻、工作学习、人际交往、个人发展、文化娱乐等影响着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由可能性转化为现实性。泛政治化的误区在于忽视了思想政治教育中生活世界的随意性、经验性、常识性、自由性、情感性、直接性、反复性、零碎性、松散性、多重性。其直接后果是导致了思想政治教育“两张皮”,盛行假、大、空,败坏思想政治教育的良好声誉,丢掉我党优良的思想政治教育传统,使人们怀疑思想政治教育的动机,进而对思想政治教育产生“抗体”,不再相信思想政治教育。泛政治化的实质是以虚假的说教,对政治信念的背叛,而不是真正对政治的重视。思想政治教育要真正加强针对性、实效性和现实性,必须走出泛政治化的误区,把教育融入生活,在生活中发掘丰富的教育资源。 (二)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不注重发挥人的积极性 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主体和客体有明确的定位,教育者的主体地位与受教育者的客体地位有不可逾越的鸿沟,教育的等级关系明显。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截然分离,教育者的地位具有神圣性,其意志具有不可违背性,受教育者处于被动、依附地位,其主体性受到压抑。主体性的缺失在教育方法上的表现是,教育手段的灌输式、教训式和训诫式。在教育过程中表现为教师中心、课堂中心、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实践途径探析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实践途径探析 长期以来,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与社会生活相脱节的教条主义、形式主义倾向,思想政治教育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由此而导致了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一定的疏离感与叛逆厌恶情绪。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也无益于他们思想政治觉悟和思想道德的提高。因此,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促使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的生活相融合就成为当前一项紧迫而艰巨的历史使命,也是实现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 标签: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实践途径 改革开放和现代化使我国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国际国内形势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外部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大学生思想的独立性越来越强,思想意识以及价值选择也发生了变化。本文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内涵出发,分析了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存在的不足,就如何进一步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提出了些许建议。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基本内涵 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人才资源,是建设社会主义,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中坚力量。强调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对于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显得尤为重要。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概念,学者们有着各自不同的观点。 如有学者胡凯把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界定为:“所谓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总的来说,是和脱离生活的尤其是理想化、知识化、工具化的思想政治教育相对而言的,它强调应充分认识到生活之于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意义,不可忽视生活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真实根基这一本体性的规定。”[1] 有的人从教育模式的角度去定义它,如学者尚丽娟认为:“所谓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是指思想政治教育要立足于生活世界,在生活中找依托、以人为主体、以生活为中心、以教育为导向的教育模式。”[2] 还有学者唐汉卫在阐释“生活德育”的内涵时,认为“‘生活道德教育’就是要让学生在热爱生活、了解生活、亲自生活的过程中培养德性,学会过一种道德的生活,而不是在现实生活之外的另外一个世界里去培养一个人的道德。”[3] 综合学者们的观点,我认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基本内涵有:一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同大学生的具体生活实际相结合。针对现实生活的转变,思想政治教育做出相应的调整,密切联系生活实际,从生活的需要出发来确定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和内容,而不是由抽象的概念或理性知识来决定。二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要以大学生为主体。坚持以大学生为本,在教育过程中“充分尊重大学生、理解大学生、关心大学生”[4],把大学生作为思想政治教育

微时代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分析

微时代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分 析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是促进大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同发展的有效举措,能够大幅提升大学生的道德修养,使之形成科学的、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报效祖国的强烈愿望,积极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为国家和社会创造更多的价值。 关键词微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微时代的来临赋予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更加深刻的内涵,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革新已然势在必行。本文将探讨和分析微时代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阐述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路径,希望能够充分把握时代机遇,强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长效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微时代的到来与网络与信息技术的发展密切相关,伴随着微博、微信、微视频、微电影的不断涌现而出,微时代可谓是应运而生,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也应该顺应时代潮流,积极实施改革和创新,充分利用好微媒介,以便于丰富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提高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参与度,从而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顺利高效开展,培养大学生早日成才。

一、微时代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机遇 (一)增强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活力 以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通常是教师占据主体地位,教师往往直接照着书本进行授课,与学生的互动交流少之又少,大大打消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微时代下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应用了微媒介,给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创建了平台,学生与教师处于平等地位,学生的言论也得到了教师的高度重视,这种新型教学模式对于学生来说喜闻乐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力将得到明显的增强,教育效果也能得到良好的保障。 (二)提高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 教师对于大学生的思想活动都不甚了解,制定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案与学生的心理需求相距甚远,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致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不是十分理想,这一现状在微时代得到打破。微博和微信等媒介的使用促进了师生之间的交流,教师对于每个学生的想法都能够做到心中有数,制定的教学方案也会更具有针对性,还能够赢得学生的好感,创造了良好的师生关系,大学生对于思想政治教育也将不会报以抵触情绪,而是会积极支持教师的教学工作,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将会变得更加高效。

中学生思政教育

浅析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所面临的问题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同时面临着三大问题: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受到转型期复杂社会环境的挑战;思想政治教育制度不健全,缺乏人文关怀;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存在学校忽视、老师厌教、学生逆反等问题。 关键词: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 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我们党和国家提出并始终坚持着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两大战略,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教育理念并加以中国化的创新。中学生作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对其的教育特别是思想政治教育也由此显得十分重要。随着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不断发展与深化,我国建立了一批高素质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中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改革和发展时期。各个中学都在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化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研究,培养了大批高素质的人才。但是在看到这些成就的同时,我们也发现当前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转型期社会环境的不利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制度不健全、教育过程偏误等诸多的问题。 一、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面临着转型期复杂社会环境的挑战 我国转型期社会环境的变化在为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创造

良好社会条件与环境的同时,也因为社会变革涉及范围和程度的广泛性、深刻性和复杂性,将不可避免地对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一定的困难。 1.社会价值观的多元化冲击着社会主义的主导价值观 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影响以及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我们的社会尚具有不成熟性、不定型性。经济政治的转型也促进着社会文化的转型,社会存在多变性的特点,与之相联系的社会的主体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也出现了多元化的特点。 2. 消极的社会现象与思想影响着青少年学生的思想 由于市场经济的不成熟,造成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等各个领域的特殊情况都衍生了各种社会腐败和消极现象。这些社会消极现象和极端的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价值观极容易导致青少年产生拜金主义和个人主义的倾向,使他们的人生观向“自我”倾斜,被“金钱”扭曲,出现了“功利化”、“多元化”的倾向。所有这些都在侵蚀着尚未成熟的青年中学生的思想,并对其人生价值观产生了严重的不良影响,这可能也是困扰多年来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不高问题的症结所在。 二、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制度不健全,教育缺乏人文关怀 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当以人为中心,以疏导人的思想、

《做新时代的合格教师》心得体会

努力学习,做新时代的人民教师! 王二厢联合小学---宋众义今年寒假我认真品读了《做新时代合格教师》这本书,真是受益匪浅。为我指明了前进的灯塔。作为一名普通小学教师,既感受到作为一名新时代的教师的职业的幸福感,也倍感到时代赋予教师职业的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教书育人”“立德树人”是教师的天职,每位老师将之镌刻在的心中,心中有了目标和理想,才能付出实际行动。我们教师必须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提升专业化水平和创新能力,迎接新时代对新型教师的召唤,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适应未来的教育教学工作,才能积极有效开展教育教学,努力让自己成为骨干教师、卓越教师、教育家型教师,应该成为这个时代每位老师追求的目标。 敬业----明责之源泉 敬业,是对良知的尊重,是神圣在工作中的体现,是在工作中流露的优秀品德和人格。敬业的人,会专心致志于本职工作,在工作中尽心尽力,尽职尽责,尽自己的义务,努力将工作做好。对教师而言,就是尽自己应尽的教育义务,表现出高度的责任心和对得起职业,对得起学生的教育良心。 面对着现实社会纷纷袭来的丰厚的待遇、优越的条件、诱人的工作,我们又该怎样看待教师这一平凡的职业呢,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教师的使命崇高,责任重大,她尽管没有令人羡慕的物质财富,但她拥有充实的精神财富,“精神财富无处不在,时时刻刻都在发挥影响,因为我们本身就处在精神财富之中,精神财富对培养人的心灵和意志能起到很大的作用”,这一精神财富就是我们的敬业态

度、职业良心。教师的劳动,很难用严格的时空、具体的标准来度量。忠于职守、尽职尽责的工作,主要靠教师的职业良心和自律精神。教师时刻不忘自己的责任,把无愧于事业、无愧于学生、无愧于自己作为工作的座右铭,经常用职业良心这个天平去衡量自己、鞭策自己,形成强烈的责任意识,从而产生强大的工作动力。 勤业----尽责之展现 勤业,就是勤奋地从事自己的工作,这是尽职尽责的态度在日常工作中的具体展现,也是人的生命价值在平凡的点滴的具体事务中实现的惟一途径。只有勤奋的人才能更敏锐地发现机会和创造机会,“教育者的责任就是不辜负机会;利用机会;能用千里镜去找机会;去拿灵敏的手去抓机会”。学校无小事,教育无小事。每一张教案,每一堂课,每一次作业,都需要去认真对待;学生上学、放学,课间活动,午间休息,都需要去密切关注;思想、心理、学习、身体、个性发展,都需要去全面关心;活泼好动的、沉默寡言的、优秀的、顽皮的、聪明的、落后的,都需要去细心呵护;成功的喜悦、失败的伤感、平凡的细节、难忘的片断,都需要及时总结。这一切,只有在勤奋者的耕耘之中才会领悟其中的精华所在。 精业----履责之依托 我们处在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我们面临的教育对象是国家与民族的未来,教师惟有不断的自我发展、自我提高、自我完善,才能更好的履行教育这神圣的职责。“做一个现代人必须取得现代的知识,学会现代的技能,感觉现代的问题,并以现代的方法发挥我们的力量。时代是继续不断的前进,我们必得参加在现代生活里面,与时代俱进,才能做一

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

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综述 花都司 [摘要]: 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是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的外在体现和集中表露,是思想政治教育得以存在和发展的重要基础.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的程度如何,直接关系到思想政治教育整体效能的发挥,关系到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实现.。因此,深入地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科学地认识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是决定着能否有效地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前提和基础。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综述 一、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概述 (一)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概念的界定 所谓功能是指由若干要要素按照一定结构有机构成的系统在与特定的环境相互作用是产生的结果,它是表示系统与环境相互关系的范畴,体现的是系统与环境之间的输入与输出的交换关系。功能表示系统对环境的作用。 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也是一个关系范畴,是指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内部诸要素之间相互作用时产生的结果,表现为思想政治教育对社会发展和对人的发展所起的作用。 在我国,把功能概念引入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视域中来,或者说对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进行研究主要始于上世纪70一80年代。从总体上看,对“功能是什么”的解释主要存在着两大类型:即“主观论”与“客观论”。 “主观论”即是从主观视角来看待和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并将功能和目的互换使用,主要有“目的论”等。“客观论”则坚持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是客观存在的,其存在是不依赖于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从影响力来看,“客观论”明显拥有更多支持者。但是在“客观论”者内部也存在着很多分歧,即从各种不同的视角来解释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这里主要有“作用论”、“能力论”、“结果论”、“价值论”以及“效用论”等不同的解释。 从主观角度来看,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就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如陈万柏等在《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新编》中指出:“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对其对象乃至整个社会所发生的积极独特的作用或影响。”仓道来在《思想政治教育学》中指出:“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是指思想政治教育所发挥的效能和它具有极其重要的社会作用。”曹书庆则认为:“所谓功能就是一事物对人和社会所起的作用。教育功能就是德育对于受教育者个体和社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理论基础阐释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理论基础阐 释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理论基础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立命之本,只有建立在正确的理论基础上,才能正确认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本质内涵,才能找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有效方法和路径,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文章在近年来学界关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研究发展的基础上,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通过阐释胡塞尔、哈贝马斯、马克思等人关于生活世界的理论,探查和建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理论基础。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理论阐释 [作者简介]焦勇(1976- ),男,江苏徐州人,徐州医学院学生工作处副处长,副研究员,硕士,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江苏徐州 221004)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36-0059-03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不是简单地回归日常生活,需要从理论层面进行科学解读,只有建立在科学的理论基础上,才能形成正确的目标、内容、路径、方法,才能增强实效。目前,学界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理论基础主

要有马克思的全面生活理论、胡塞尔的生活世界观、哈贝马斯的生活世界理论,这些理论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奠定了理论基础,但这些理论大都是哲学理论,并不直接针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为全面深入地探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理论基础,通过辨析这些理论,探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理论依据,从而明确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理论基础。 一、胡塞尔的生活世界理论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阐释 (一)胡塞尔的生活世界理论 生活世界学说最早由胡塞尔提出,是胡塞尔现象学的一个重要理念,概括来讲,胡塞尔的生活世界具有多种含义,主要包括特殊生活世界、科学世界、普遍生活世界和原生活世界。 特殊生活世界是社会中的每个人为了生活所构成的自我世界。特殊生活世界针对个体而存在,因为每个人生活的环境不同,行为习俗不同,体现的价值不同,所以每个人的生活世界都不同。科学世界也属于生活世界,在胡塞尔的理论思想中有两种不同的科学世界:第一种是绝对化和理念化的纯粹科学世界,第二种是可以被感知的主观科学世界,是科学技术改造和影响的生活世界,这两种世界的本质区别在于是否绝对化、理念化。胡塞尔赞同可以被感知的科学世

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必要性及实施策略

2012年第05期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No.05,2012 第28卷JOURNAL OF EDUCATIONAL INSTITUTE OF JILIN PROVINCE Vol .28(总293期) Total No .293 收稿日期:2012—03—08 作者简介:柳明旺(1968—),男,黑龙江大庆人,东北石油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党委副书记,副研究员,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必要性及实施策略 柳明旺 (东北石油大学地球科学学院,黑龙江大庆163318) 摘要:当今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不再局限于知识技能水平,还要求人才必须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其中思想政治素质是高校素质教育的重点。传统的说教式思想政治教育已经暴露出很多弊端,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不但有利于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落实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还能够帮助解决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是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总结了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必要性,提出了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实施策略。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必要性;实施策略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2)05—0042—02 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是指思想教育工作的开展结合社会发展的时代背景, 联系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实际情况,把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知识渗透到学生 具体的学习生活中去,循序渐进的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积极向上、艰苦奋斗的精神,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和综合素质。 一、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必要性1.有利于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 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是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有效方式,通过思想政治教育知识在学生实际生活中的渗透,能够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学会对知识的运用,有利于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就是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坚定学生的社会主义信仰,培养学生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与和谐社会服务的精神。 2.是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高校的扩招使大学生数量猛增,社会对人才要求的标准也越来越高,传统的只要求大学生具有较高的专业技能的标准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也成为社会的重要要求标准之一。大学生面临生活、就业、学习、感情的各方面压力,思想压力大,特别是面临复杂的社会环境时,很容易出现迷茫的心 理,甚至会导致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转变。大 学生虽然具有比较成熟的思想意识, 但是毕竟涉世不深、意志力不够,容易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腐蚀, 这就需要学校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和思想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能够从学生面临的现实问题出发,帮助学生推开迷雾,解决实际中的问题,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 3.是落实马克思主义原理的必要途径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坚持主观与客观相统一,坚持社会存在对社会意识的决定作用,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依据。马克思主义理论认为,实证科学的形成是在人们不断的实践活动中形成并发展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任何理论都要经过实践的检验才能体现价值。人们的思想观念受到现实环境的影响而发生变化,如果不把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现实生活中去,只能使思想政治教育脱离现实,学生对思想政治的学习也只限于书本的知识,在面对现实生活时仍然不知道怎么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失去意义,虽然教育者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是效果却不明显,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应该与现实相结合,和学生的生活融为一体。 4.能够帮助解决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问题 · 24·

“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共6页文档

“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 2013年7月,《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我国网民规模较2012年底增加2656万人,已达到5.91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4.1%,手机网民规模达4.64亿。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人群占比提升至78.5%。而学生群体是网民中规模最大的职业群体,占比为26.8%。我国微博网民规模为3.31亿,较2012年底增长了2216万,增长7.2%。网民中微博使用率达到了56.0%,较上年底增加了1.3个百分点。[1]通过这份调查显示,微时代已经悄然来临,尤其是对于大学生来说,已经进入微生活。微时代的到来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提出了一个全新挑战。2004年12月,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再次发文《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校园网络管理工作的意见》强调:“校园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普及,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途径,为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机遇……,各高校应主动占领网络新阵地,牢牢把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动权”[2] 一、微时代下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势 (一)微时代思政教育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热情 一直以来,虽然很多高校和教师在思想政治领域不断的进行探索与革新,但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从整体上仍然没有改变“粉笔加黑板”这种古老的教学状况,在这样一种传统的模式下进行上课,难免会使学生的认知水平受到限制,学生的学习热情不高,因此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上也往往会出现学生上课睡觉、看课外书及交头接耳现象。在各种情况下给同学们讲述纯理论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会使得教学缺乏活力和生机,一堂课下来死气沉沉,学生学习效果不大,教师讲课效果不佳。随着微时代的到

来,在教学中思政教师可以借助声音、图像、音频、视频创建出与课堂相吻合的一些情景,在设定的情景中进行思政理论教学能够提高同学们学习的积极性,诱发他们的好奇心,从而使得枯燥乏味的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变得生动化、活泼化。通过这种方式进行思想政治教学,同学们对于思政教育的学习热情也会通过微时代慢慢被激发出来。 (二)微时代思政教育拉近了师生之间的感情 人是有感情的动物。大学阶段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基本形成,大学生的情感系数在此阶段也基本稳定。但是鉴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本身的一些特性比如理论性强,内容单一等也使得思政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始终存在。这种师生间的距离不仅表现于课堂,同时也体现在课下。微时代的到来改变了这种现象,微时代为师生创造了一种平等的、轻松愉快的交流平台,大学生完全不用局限于课本上的知识,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来选择他们喜欢的内容,这样就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热情,从而拉近了师生之间的感情。这种交流不仅体现于思政内容领域,同时也体现为思政内容之外的微博、微信交流,伴随着师生感情的拉近,思政教育的教学效果表现的也更为凸出。 (三)微时代思政教育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 思想政治课堂的教学不只在于课堂上给每位学生传授了多少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知识,更多的在于通过这堂的思政理论教学提高了学生多少思想政治觉悟和大学生的道德水平。整节课如果只靠教师的说教和纯粹的理论知识灌输是及难完成这个任务的。微时代介入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课,这样就为学生的政治理论知识转化为他们的思想政治觉悟架起了一座

怎样做个好老师心得体会

[怎样做个好老师心得体会]在现在社会,怎样做个好老师是我们每个教师心中所想,可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作为教师要爱岗敬业、尽职尽责 作为一名教师,必须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具有较高的人格魅力,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过,“德者师之魂。”教师是学生崇拜和模仿的对象,教师只有以身作则,才能有效引导学生怎样去做人和学习。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是对教师职业特征的概括,也是对现代教师人格塑造的要求。 做一名好老师应该有职业之爱。干一行,爱一行,既然自己选择了教师这一职业,就要把自己的这份职业当成一种事业来对待,从而会产生一种对事业的执着和热爱,并且具有着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只有有了对事业的执着和热爱,崇高的使命感和责任心才会油然而生;只有有了对事业的执着和热爱,才会热爱学生;在工作过程中高标准要求自己,时刻规范自己的言行。为人师表,以身立教,乐于奉献,不计个人得失,一切服从工作需要,自觉地积极地为每一位学生的健康成长尽心尽力,尽职尽责。 做一名好教师,还要具有爱岗敬业的精神,而敬业与爱学生是分不开的。要爱学生,要让学生喜欢你。春雨能温暖冰封的泥土,朝阳能抚慰心灵的湖水,生命的歌声能唤醒一粒粒沉睡的种子。爱学生,就要像春风化雨般无声,让他成为莘莘学子心目中的一种看得见,摸得着的最为催人奋进的有效情愫,让他成为人的一生中一道最赏心悦目的亮丽景致。师爱应该是每个学生都能充分享受的权利,充分沐浴爱的霞光。留有死角的师爱是一种不公平的师爱,不成熟的师爱,因此我特别关注那些有“问题”的特殊孩子,我用心去体会孩子的心情,孩子的感受。所以我从来没有因为他们学习或行为习惯差而放弃他们,因为他们就像是一颗蒙着尘埃的珠子,作为教师的我有责任去发现他们,重视他们,为他们擦拭,帮他们发亮。也许他们的光是微弱的,但是我们要相信有光就会有希望。他们的接受能力差,我们要不厌其烦地一遍又一遍地为他们讲解。让这些孩子不断地取得进步,慢慢跟上班集体前进的脚步。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总结 (1)

第一章绪论 思想政治教育:是指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或一定阶级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 特殊矛盾:一定社会发展的要求同人们实际思想政治品德水准之间的矛盾(1是思政存在的内在根据2贯穿于思教始终并推动其发展3制约着思教领域其他矛盾) 基本范畴:1个人与社会,揭示人的本质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个人是历史的具有社会性的个体;社会是以共同点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而相互联系和共同发展的人类生活共同体。 2思想与行为揭示人的思想活动和行为表现的相互关系范畴。思想指制约人的行为的各种精神因素总和(理性感性情感意志)行为是在思想支配下所产生言论活动等外在表现。关系:思想支配行为,行为反映思想,行为对思想的形成具有反作用。(表现略)思想转化为行为需①外部条件,行为的环境支持因素(风气,舆论,习俗)②内部条件,行为必须通过动机态度等环节。动机转化为行为受到两个制约①文化观念,动机形成后能否表露受价值准则判断的制约,符合公认准则就可以②合适的行为方式选择。 3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主体与客体关系 4内化和外化。揭示人的思想,行为变化发展过程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变化发展范畴。内化指人们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将社会发展要求的思想,观念,规范纳入自己的态度体系,成为自己意识体系有机组成部分的过程。(注意,理解,接受)三环节。外化则是将个体品德意识转化为行为表现和行为习惯,产生良好行为结果的过程。制约因素;①内部制约因素是个体的价值观对行为动机的评价作用和对行为方式的选择。②外部制约first内在动机外化行为所需要的时间地点和条件。Second个体意识是否外化受到制约third 从众效应的影响(公共场合尤甚)关系:二者是思教过程密不可分的环节。两者统一性表现为;①实践活动是两者的共同基础②目的相同,最终都为了通过良好行为产生良好社会效应③两者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共同促进。二者对立性表现在:①两者处于思教过程的不同阶段②作用不同,内化是输入,外化是输出③成果不同④所用方式方法不同。 5教育与管理。教育是对受教育者施加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的教育影响实践活动主要靠说服教育启发人们自觉性,管理是组织运用经济行政纪律法规等手段规范人们行为,以维护正常生活工作秩序的实践活动,带有强制性。关系:1思想教育与行政管理关系;一方面思想教育可以提高行政管理效率,另一方面行政管理可以增强和巩固思想教育效果。2奖励与惩罚关系;①批判往往告诉人们不该做什么,批判过多可能使人无所适从。②过多的批判指责使人产生挫败感产生隐蔽的对抗行为。③单一的使用批判惩处办法容易导致简单粗暴或惩罚主义,如果将批判变成发泄个人的工具批判将失去任何效力。 学科特点:1阶级性,在阶级社会里,各阶级思想政治教育理论都反映了本阶级的利益和要求,带明显阶级性,是阶级性与真理性的高度统一。 2实践性,在长期实践中产生,在实践中接受检验并发展 3综合性,研究中对相关社会心理因素做综合考察,借鉴运用多学科知识 第二章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基础和知识 借鉴 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教建设, 1用完整准确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学科建设:坚持本质规定性(辩证/历史唯物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为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与时俱进);坚持基本原理(马

关于基层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思考

关于基层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思考 发表时间:2010-01-06T14:27:47.577Z 来源:《中外企业家》2009年第11期下供稿作者:刘国学[导读] 本质就是事物固有的、决定事物性质、面貌和发展方向的根本属性。教育的本质,也就是教育的本体刘国学 (武冈市皮肤病防治站,湖南武冈 422400) 摘要:如何适应新形势提出的要求和变化,做好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结合多年的思想政治工作经验,认为抛弃空洞的理论说教,寓教育于 生活,在生活中实现教育是做好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关键词:基层思想政治工作;教育;生活化中图分类号:F272.9;D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7836- 一、基层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内涵 基层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活化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应紧密依托基层现实生活,从职工的生活实际出发,采用生动活泼、寓教于乐、富有思想性、艺术性和趣味性的形式,教会广大职工如何认清自身价值,以主体的角色主动积极地参与、适应和创造生活,强化责任意识,提高个人道德修养,增强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能力。 本质就是事物固有的、决定事物性质、面貌和发展方向的根本属性。教育的本质,也就是教育的本体。古往今来,多少教育家、思想家都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探索。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始终立足于人类的生活需求与素质发展。马克思提出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强调“现实的人”和“实践的人”的区别。因而马克思主义是彻底的“人本论”,这也要求教育必须尊重人的本质,以实践的生活为教育的本体。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是向马克思主义人本论的回归。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人的思想产生和发展的根源在于千变万化的社会生活,对此马克思恩格斯曾经指出,意识在任何时候都只能是被意识到了的存在,而人们的存在就是他们的实际生活。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做人的思想工作的,因而就不能离开教育对象所处的实际社会生活。从本质上说,生活乃是教育的根基,一切教育只有在生活中并通过生活,才能培养出全面发展的人。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曾指出,是生活就是教育,是好生活就是好教育,是坏生活就是坏教育;是认真的生活就是认真的教育,是马虎的生活就是马虎的教育。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只有关注职工的“客观”存在,适应社会生活变化的需要,以职工所处的全部生活为教育平台,贴近实际、贴近社会、贴近生活,这才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以及最终的目的和归宿。 二、基层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价值分析 价值是客体具有的能够满足主体需要的属性,价值实现则是这种属性作用于主体的过程及其结果。马克思指出,以往的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真理只有在实践中检验才能体现其价值。 社会价值是指个人对社会的贡献和付出,它要求个体要把社会的需要放在第一位,时时处处以奉献为主。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一个主要目标就是确立职工的自我社会价值认同。如我站在现阶段还存在很多困难,还需要建立新的发展平台。这就要求全体职工以全站的利益考虑,而不是强调个人得失。在强调社会价值的同时我们必须尊重职工的个人需要,实现职工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我们必须充分考虑职工的现实生活需要,切实实现好、维护好、保障好职工切身利益,千方百计为职工排忧解难,要依靠有限的财力、物力去改善职工的物质文化生活,创造适宜于职工成长进步的良好环境。但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充分尊重职工的个人价值,调动职工的积极性,目的是使他们更好地为集体的利益而奋斗。职工的个人利益存在于集体利益之中,要教育职工始终树立正确的利益观,坚持集体和个人利益的统一,自觉以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和集体利益,弘扬牺牲奉献精神,永葆艰苦奋斗的政治本色,反对个人利益至上、金钱至上的错误思想,真正实现职工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有机统一。 三、基层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途径 1.实施“以人为本”的工作方法。在思想政治工作过程中,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尊重职工的主人翁地位,相信职工的自我教育能力,在理解人、尊重人上做文章。在对职工进行思想教育时,除了继续坚持灌输的原则,坚持不懈地进行主题思想教育外,还充分挖掘和整合基层文化资源,充分利用文化资源的教育功能,将思想政治工作融入日常管理中,使职工在日常生活中接受教育,在教育中体验生活。 在面对职工的困难时,由纯慰问性的精神鼓励向以服务为主要内容的排忧解难方向转变。如对困难职工,帮助职工克服困难,解除职工后顾之忧,是思想政治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也是最实在、最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方法。思想政治工作部门应将“温暖工程”送到那些最需要的困难家庭,营造和谐稳定的发展环境。 2.构建“学习型基层组织”。当今社会是知识经济时代,创建学习型基层组织是实现思想政治工作方法转变的有效途径。我们应把营造学习氛围,打造学习型组织或社区作为思想政治工作“三贴近”的有效方式,将传统的职工被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转变为职工主动学习提高,实现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形式的创新。我站就将建设站文化和构建学习型组织有机融合,把日常学习用学分制的形式统计出来,作为考核员工和干部的重要指标;以弘扬服务精神为主线,以“内化于心、固化于制、外化于行”为思想政治工作模式,将思想政治工作与精神文明建设以及日常管理有机结合起来。特别在社会转型时期人们的思想比较活跃,价值观念多元化趋势明显。在进行思想政治工作时,我们往往会迷惘,“老办法不能用,新办法不会用,软办法不顶用,硬办法不敢用”的状况。为此,构建一个学习网络非常重要,这样可以改变过去那种单纯地依靠说教的方式,可以充分发挥电视、广播和报纸等各种现代学习途径,特别注重运用计算机这个“有形网络”的开放性、交互性、及时性、专业性和综合性等特点,建立思想政治工作的信息交流学习。思想政治工作者也可通过行业网站加强对职工的引导和教育,增强网上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动性、针对性和时效性。

“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

“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 发表时间:2019-07-01T16:05:11.770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10期作者:谭蕾 [导读] 摘要:随着“微时代”的发展,微信、微博逐渐走进大学生日常生活,作为大学生人际交往和网络信息传播的新平台,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新机遇的同时也带来挑战,本文在分析“微时代”特点背景下,研究高校思政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研究,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 黑龙江大学水利电力学院 150080 摘要:随着“微时代”的发展,微信、微博逐渐走进大学生日常生活,作为大学生人际交往和网络信息传播的新平台,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新机遇的同时也带来挑战,本文在分析“微时代”特点背景下,研究高校思政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研究,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 据中商情报网讯:8月20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第4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截止2018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到8.02亿人,2018上半年新增网民数量为2968万人,与2017年相比增长3.8%,互联网普及率为57.7%。 在2018上半年中国微博用户规模及使用情况中,数据显示,2018上半年中国微博用户规模为3.37亿人,与2017年末相比增长2140万人,在整体网民数量中微博用户数比例达到42.1%。大学生作为主要的网民群体,为微信、微博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载体提供了可能,但由于网络的虚拟性,使得微信、微博在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因此,在“微时代”背景下,研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与创新就尤为重要,探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开展的时效性是当前面临的重要研究课题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微时代”背景下面临的机遇 (一)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新平台,实现网上和网下的联动教育。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理论灌输的形式,缺少双向的交流与反馈,所以教育引导是单边的和单向的。随着微薄、微信的发展,利用微薄、微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手段更为直接、方式更为灵活,更有利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开展的时效性,有利于让思想政治教育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贴近生活。 微信、微博以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技术为传播媒介,有直观的视觉效果,更有利于吸引大学生的关注,这一特点将思想政治教枯燥的理论内容直观、生动和富有感染力传播给教育受众,使他们潜移默化地接受教育者的理论输入,有效实现网上和网下的联动教育。 (二)提升受教育者主体地位,突出思想政治教育内化到外化的过程。 受教育者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居于客体地位,但在受教育过程中也有客体向主体地位的转变。在“微时代”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者传输知识的手段扩展了,方式创新了,受教育者也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求知探索者,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新知识、新思想的洗礼和灌输,从而使受教育者实现了客体向主体的转变,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 思想政治教育内化到外化的过程还体现在教育者可以将理论学习的内容通过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和易于接受的方式发表在微博、微信上,利用此平台吸引大学生的关注度,受教育者可以通过微博的“评论”、“转发”等功能实现对社会热点问题的关注,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外化转化,其次,教育者还可以培养榜样典型,认同和尊重大学生的个性特点,重视朋辈群体的影响,发挥教育引领的作用。 (三)拓展思想政治教育手段,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 微信、微博和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手段相比,具有明显的特点和优势,随着手机等无线移动通信网络的发展,网络走进并充斥着大学生的生活,能够满足大学生随时随浏览和发布信息的需要,这对于思想政治教育者及时掌握大学生的所思所想具有极大帮助。体现在思想政治教育者主动的灌输理论学习的过程,比如在学校的官网和官微平台上发布思想教育认知内容和社会热点解析,可以把握主流意识形态的话语权和管理权,预防群体性事件的极化和舆情的“次生灾害”。 另外,通过“关注”学生的微博、微信,思想政治教育者可以把握青年的思想动态,对于关注点和疑惑做到及时跟踪掌握,对大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及时疏导和排除,达到贴近青年、引领青年,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引领大学生的思想向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微时代”背景下面临的挑战 (一)微信、微博的实时性创新思想政治教育载体。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实现必须依赖于一定的载体。课本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站是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载体,这些传统载体对于当今90、00后青年来说比较单调和枯燥,容易产生距离感,失去亲和力。也无法适应大学生对于“微时代”的需求。 (二)微信、微博消息的真实性分辨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挑战 微信、微博在带给我们消息的便捷性同时也带来关于消息真实性辨别的挑战,信息的冗杂和信息传播者多样化的特点容易造成信息泛滥和负面信息的充斥,当未经证实的信息扩散时,极易引起青年的思想波动,产生网络暴力或者无意被网络谣言所煽导。 (三)微信、微博的互动性特点对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的挑战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通过课堂理论讲授的方式进行,这种互动性仅仅体现在课堂上,而微信、微博在互动性方面就比传统的教育方式具有很大的优越性,线上线下双向互动,这种互动性也是及时的、双边的、有效的。 三、“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 (一)打造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品牌,占领思想政治教育的“微”阵地。微信、微博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便捷的渠道,所以要充分挖掘“微”平台和“微”资源,形成资源的整合,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性,倡导积极、健康的网络传播信息,充分利用当前的网络资源和平台,发掘特色优势,结合青年特点,树立品牌网络思政育人项目,占领思想政治教育的“微”阵地。 (二)拓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传播方式,拉近与受教育群体的距离。 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应善于抓住大学生对网络新鲜事物探索的好奇特点,用大学生喜闻乐见的传播方式来走进大学生的生活,微博、微信的运用正是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传播方式的拓展,拓展了以往单调、枯燥的传播方式,更迎合当代青年的接受度。 (三)优化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建立跟新机制,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实用性。 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陈旧性会极大的缩小思想政治教育的实用性,微博、微信平台的使用能够提供充分的信息资源,且更新畅通和及时,与大学生上网习惯相符合,使思想政治教育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

做新时代好教师心得体会3篇

做新时代好教师心得体会3篇 前不久,在各种媒体上得知通河中学的高三教师徐宏杰,因为工作而猝死在讲台上。这是如何平凡的一位老师呀,平凡的他在6月3号前没多少人能知道这个名字,而在这平凡映衬下的是如何伟大的一种师爱呀,他将平凡教师的真情发挥到了极至——用生命践行了自己的诺言。 高考最后一天,刚结束考试的学生,冲冲赶出考场为了和徐老师见上最后一面。看到此,泪水已夺眶而出。我们同龄呀,而他却已然在悄然中逝去,留给同事无比的惋惜,学生无尽的回忆。但他却让我明白了原来这么多年自己在这三尺讲台上,默默工作的精神支柱——将爱延续下去。花开有声,师爱无痕。 他的人生虽然很短暂但却活出了精彩;他的岗位虽然很平凡,但却干得轰轰烈烈;他虽然只是个普通园丁,但却用他的精神影响着我们。是的,他已经离开,但他留给后人的,是无尽的精神财富:对己负责,对人负责,对社会负责,然后才能真正地对自己的人生负责!徐宏杰最打动我的是,他对于学生的热爱,这种一丝不苟的精神是现代许多人最缺乏的。 物质在生活中占据很重要的地位,但是更加重要的是要树立一个崇高的理想,一个可以让自己一生都孜孜不倦、为之奋斗的理想。人

活着,能为自己心爱的事业鞠躬尽瘁,这是件很幸福的事情。也许他没有轰轰烈烈的人生,但是他让我们感受到平平淡淡才是真。学习了徐宏杰的事迹之后,我懂得了做事先要学会做人,作为小学教师的我们,也要从现在开始从小事做起。把最简单的事做好,是最不简单的;把最平凡的事做好,就是最不平凡。 曾经有人用这样一句话来激励我:“年轻人,要时刻把自己放在极限的边缘,让自己能攀上一个又一个的高峰。”我觉得青春就是应该这样的,无论从事的是哪一行,努力攀登是一样的。几年工作下来让我体会到,作为一名教师,光有努力还是不够的,我们面对的工作对象是活生生的学生,他们有思想、有个性,所以对于学生而言,老师的关爱是他们更大的学习支持。 如果说,不断学习、不断努力是工作成功的基石的话,那么师爱是教师的另一必备。每一朵鲜花的盛开,都离不开阳光的照耀,雨露的滋润。教师的工作是辛苦的,但我会永远带着十二分的热情站在这三尺讲台上。教师是平凡的,而我相信,任何一个教师都是这样屹立在讲台的,尤其是今天当我看到徐宏杰老师的事迹时。 我相信,自信是成功得基石。我会努力让学生在我的赏识下萌发自信的胚芽,更努力地给他们提供锻炼和展示的平台。让学生在自己良好的表现中滋长信心的青枝绿叶,释放自己的个性和潜能,让每个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