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调研考(12月)地理试卷 含答案

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调研考(12月)地理试卷 含答案

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调研考(12月)地理试卷 含答案
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调研考(12月)地理试卷 含答案

漳浦三中 2018-2019 学年第一学期第二次调研考 高一地理试卷
(考试时间:90 分钟 第Ⅰ卷 (选择题 分值:100 分) 共 60 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 60 分,下列各题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多 选、不选或错选,该题不得分,选对一题得 1.5 分。请用 2B 铅笔将答案填涂在 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 ) 北京时间 2005 年 10 月 12 日 9 时,我国自主研制的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在酒 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后,准确进入预定轨道。神舟六号载人飞船的飞行,是我 国第二次进行载人航天飞行,也是我国第一次将两名航天员同时送上太空。据此 回答 1~3 题 1.飞船发射时太阳直射点 A.正在向北移动 B.已移动到最南端 C.在南半球 D.在北半球 2.飞船起飞时,国际标准时间为 A.2005 年 10 月 12 日 17 时 B.2005 年 10 月 11 日 17 时 C.2005 年 10 月 12 日 1 时 D.2005 年 10 月 11 日 1 时 3.神舟 6 号发射时地球公转的速度 A.由快变慢 B.由慢变快 C.接近最快 D.接近最慢 4.下列属于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是 A.地球上有昼夜之分 B.四季更替 C.两极地区有极昼、极夜 现象 D.同一时刻乌苏里江洒满阳光而帕米尔高原还是满天星斗 5.从南极上空向下看,甲飞机沿南纬 650 顺时针方向飞行,从北极上空向下看, 乙飞机沿北纬 600 顺时针方向飞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两机同向飞行 西向东飞行 读“黄道平面与赤道平面的交角图” (图 1) ,回答 6~7 题: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目前的黄赤交角是 66°34′ B.黄赤交角的大小在不同的年份变化很大 C.地轴与黄道平面的交角就是黄赤交角 D.黄赤交角度数与南北回归线的度数是一致的 7.假设黄赤交角变为 0°,不可能出现的是 A.太阳终年直射赤道 B.全球全年无四季变化 图1 B. 两机逆向飞行 C.甲机自东向西飞行 D. 乙机自

C.无大气环流现象 A.只有上下颠簸 C.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 A.直接加热大气 C.直接加热地面
D.全球全年都是昼夜平分 B.只有前后、左右摇晃 D.先左右摇晃,后上下颠簸 B.通过熏烟增强大气逆辐射 D.加大大气吸收太阳辐射的能力
8.某地震发生在海域上,此时震中附近船只上的人会感到
9. 深秋或早春的晴夜,农民往往在田间熏烟以防霜冻,其原理是
10. 每年由劳动节到国庆节,太阳直射点 A.向南移动 B.先向南移后向北移 C.向北移动 D.先向北移后向南移 11.9 月 1 日 20 时,小王用天文望远镜观测到一颗星星在正北方向。若保持望远 镜的方向不变,则 9 月 16 日晚小王想看到这颗星星在同一位置的时间是 A.19 时 01 分 B.20 时 59 分 C.19 时 D.21 时 12.一架飞机于“北京时间”9 月 17 日 18 时 30 分从北京起飞,飞往夏威夷某岛 (西十区) ,飞行时间为 18 小时,到达时当地时间是 A.9 月 17 日 0 时 30 分 B.9 月 17 日 18 时 30 分 C.9 月 18 日 18 时 30 分 D.9 月 16 日 18 时 30 分 13.下列气压带、风带容易产生降水的是 ①极地高气压带 ②赤道低气压带 ③盛行西风带 ④副热带高气压带 ⑤信风带 ⑥副极地低气压带 ⑦极地东风带 A.①②③⑤ B.②④⑤⑥ C.②⑤⑥⑦ D.②③⑥ 14.图 2 是某条河流的剖面图,一般面对河流下游,左手方视为左岸,右手方视 为右岸。据此判断该河流位于 A.北 半 球 B.赤 道 上 C.南 半 球 D.回 归 线 上 图 2 15. 月球昼夜温差远大于地球.其主要原因是 A.月球在公转过程中距太阳远近差异大 B.月球没有大气,对太阳辐射无削弱作用,对月面又无保温作用 C.月球体积小吸热散热快 D.月球的公转周期小于地球的公转周期 某一游客在旅游黄金周到青岛(36°06′N,120°18′E)旅游,于北京时间 7 时整到达某一宾馆,看到宾馆大厅中提供的信息。据下列信息判断 16~17 题。 16.该旅游的时间可能是 A.劳动节 B.国庆节 C.春节 D.圣诞节

17.图中四个时间,除北京时间外,正确的是
通 告 今日日出时间约为北京时间 5 时 59 分
图3
A.① 的绿洲, 其成因是
B.②
C.②③
D.①②
18.中国东南部位于北回归线及其附近地区,气候温暖湿润,被称为北回归线上
A.副热带高压带控制 C.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下形成季风气候
B.赤道低压带控制 D.西南季风带来充沛的降水
19.图 4 反映温带地区夏季昼夜温差从大到小排列正确的是
图4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③④①② D.④③②①
20. 9 月 23 日至次年 3 月 21 日,能形成物影,且正午物体的影子始终朝北的地 区是 A.赤道以南地区 C.北回归线以北地区 B.赤道以北地区 D.赤道至北极圈之间地区
21.北京(北纬 40 度)某中学,要在楼高为 H 的楼房背面盖一座新教学楼,欲 使新楼底层全年太阳光线不被遮挡,应考虑 A.春分日的正午太阳高度 C.秋分日的正午太阳高度 B.夏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 D.冬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

22.某天文兴趣小组在 M 地用量角器测得北极星的高度(如图 5 所示)。次日, 当太阳位于 M 地的正南方时,收音机里传出“现在是北京时间 14 点整” 。那么, M 地的地理坐标是 A.30°N,90°E C.36°34′N,90°E B.60°N,150°E D.53°26′N,150°E
23.图 6 中四幅热力环流图与图 7 所示气压分布状态图相符的是
图5 高空
地面
图6
图7
24.图 8 表示了北半球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和风向的关系, 其中正确的一幅是
图8 A.①
B.②
C.③
D.④
洛阳(35o N,112o E)一学生对太阳能热水器进行了改造(如图 9) ,把 热水器装在一个大玻璃箱中,并将支架改造成活动方式。据此回答 25~27 题。 25.9 月 23 日,为使热水器有最好的效果,调节支架使热水器吸热面与地面的 夹角应为 A.23o26′ B.35o C.55o D.66o34′
26.当 a 调到最大时,洛阳

A.白昼最长 B.正午太阳高度最低 C.物体影子最短 D.月平均气温最高 27.一年中,角 a 由小变大的时间是 A.春分到夏至 B. 春分到秋分 C.夏至到秋分 图9 D.冬至到夏至
28.某地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最冷月均温在 2℃以上,降水量在 1100 毫米左右,该地气候类型为 A.温带季风气候 B.亚热带季风气候 C.地中海气候 D.温带海洋性气候 图 10
29.图 10 所示气候类型是 A.热带季风气候 B.热带雨林气候 C.热带草原气候 D.亚热带季风气候 30.高层大气的水平运动,不受哪个力的影响 A.水平气压梯度力 D.风向 读图 11,完成 31 题。 31.若该图表示热力环流示意图,则: B.地转偏向力
C.地面摩擦力
d 图 11


c

A.a、b、c、d 四地的气压由大小的顺序是 a>b>c>d B.a、b、c、d 四地的气压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b>a>d>c C.a、b、c、d 四地的气温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a>b>c>d D.a、b、c、d 四地的气温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b>c>a>d 读图 12,完成 32~33 题。
a

b
32.图 12 中 A、C、D、E、F 各点中,与 B 点自转线速度和角速度 相同的有几个 A.4 个 B .3 个 C.2 个 D.1 个
33.二分日,图 12 中 A、C、D、E、F 各点中,与 B 点昼长相同 而地方时不相同的有几个 A.4 个 B.3 个 34.图 13 中表示北半球夏至日的是 C .2 个 D.1 个
图 12

图 13
三圈环流在近地面形成了几个气压带和风带, 且气压带和风带随太阳直射点 的移动而移动,由此对气候的形成有很大的影响。据此完成 35~36 题。 35.因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而形成的气候类型是 ①热带季风气候 ②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③热带草原气候 ④地中海气候 ⑤亚热带季风气候 ⑥温带季风气候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③④⑤ D.④⑤⑥ 36.澳大利亚大陆西部是热带沙漠气候,而同纬度的马达加斯加岛东部却是热带 雨林气候,虽然气候存在差异,但都是受 A.东南信风的影响 B.西南季风的影响 C.北信风的影响 D.中纬西风的影响 37. 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是: A. 热力环流 B. 大气环流 C. 三圈环流 风环流 38. 关于大气环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A.赤道低气压带是热力原因形成的 南侧是信风带 C.副极地低气压带是热力原因形成的 向是东北风 39. 关于图 14 中空气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A.①处空气上升是因为气压高 B.③处气压较④处高,所以空气下沉 C.⑥处气温高、气压低,空气下沉补充 D.④处气温低,空气收缩下沉
D. 季
B. 副热带高气压带的 D. 极地东风的实际风
40. 关于太阳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太阳活动的主要表现是黑子和耀斑增多 ②太阳活动的平均周期大约是 11 年 ③太阳活动增强与否,对地球无大的影响 ④耀斑爆发时间长,释放的能 量小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 40 分) 二、综合题(本题共 4 小题 ,共计 40 分)
图 14

41.读图 16,(a、b 表示等压面)完成下列要求(每空格 1 分,共 8 分) (1)画出大气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的运动(2 分) (2)图中所示的热力环流形成的过程是:先有 _________ 运动,再形成_________运动。 (3)热力环流形成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4)大气水平运动的直接原因是____________。 (5)ABCD 四处气压由高到低的排列正确的是 A.D>A>B>C B. C>B>A>D C. B>C>D>A
图 16
D. B>D>C>A
(6)大气热力环流的实例有_____________。 (写出一个即可)
42.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图 17) ,完成下列要求。 (每空格 1 分,共 7 分) (1)C 处的节气是 ,日期为 。 方移动, 图 17 ,
此时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是 (2)地球从 A 到 B 时太阳直射点向 从 B 到 C 阳光直射在 (南或北)半球
(3)ABCD 四点中地球公转速度最快的 是 点,最慢的是 点。
43.图 18 是一幅以极地为中心的地球自转示意图,回答以下问题: (每空格 1 分,共 11 分) ⑴此图表示 ⑵此时 A 点是 是 ,昼长是 月 日的光照情况(1 分) 。 点钟,A、B、C 三点白昼最短的 小时。
⑶A、B、C 三点正午太阳高度由大到小的排序 是 , 自转线速度由大到小的排序是 点钟。 , 。 图 18 。
⑷B 点的日出时间是
⑸此时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是(坐标) 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

⑹此时悉尼是
季,再过三个月,B 点的昼夜情况是

44.问题探究:东亚季风的形成(每空格 1 分,共 14 分) 有些同学在学习季风的时候,对于东亚(或我国)季风的风向这一知识点的 掌握感到比较困难。实际上,这部分的知识我们必须要把前后的知识联系起来, 就可以把与之相关的知识掌握好,并且做到应用自如。下面,我们一起探究东亚 季风形成过程与其与之相关的知识: (1)首先,我们要掌握好三圈环流和近地面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大气运动的三圈环流是一个理想的模式,它有一个假设的前提,假设地表 是均匀的,在一这个假设前提下,引起大气运动的主要因素是 A. 高低纬度间的受热不均 B.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偏向力 (2) 在这两个影响因素的作用下, 全球就形成了带状分布的 “三低四高六风带” , 图 19 是北半球三圈环流的情况,请先写出北半球气压带的分布: C.地形高低起伏 D.地转
图 19 A 压带。 (3)确定气压带的分布之后,我们可以根据近地面风的形成特点,确定风带。 这一步,请同学们在上图的 B 处 分别用箭头画出 风向。 . . .. (4)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特点对于某地气候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例如,某 地常年受到 A 的控制,形成的气候类型是 A.热带雨林气候 B.热带沙漠气候 C.温带海洋性气候 D.地中海气候 气压带,C 气压带,E 气压带,G 气

(5)由大气运动三圈环流形成的近地面气压带和风带虽然是理想模式,但是这 样的分布奠定了全球大气环流的总体格局。不过,现实中的地表是不均匀的, 而是有海洋和陆地之分。通过物理的学习,我们知道了陆地和海洋之间存在比 热的差异,这种差异在地理上叫做 差异。在这种差异的影响下,陆地冬夏两季的气压状况就存在明显的差异,从 而使得陆地面积更大的北半球气压带由带状分布变成 状分布。而我
国所在的东亚地区面向的是世界上最大的大洋——太平洋,背向的是世界上最 大的大陆——亚欧大陆,所以陆地和海洋之间的这种差异是最大的,从而使得 该地区成为世界最著名的季风区,风向在冬夏有明显的不同,最终使我们的气 候在冬夏也有很大的不同。 下面,结合上述的文字,我们以某个季节为例来分析,读海平面等压线(图 20,气压单位:百帕) ,回答:
图 20 (6)该图所示的时间大约是 A.1 月前后 (7)此时,陆地上的 其只保留在海洋上。 (8)根据气压分布情况,判断图中甲处(即我国所在的东亚地区)的风向为 A.西北风 B.东南风 C.东北风 D.西南风 B.4 月前后 C.7 月前后 D.10 月前后 气压带切断,使
气压(高或低)把
(9)根据我们所判断的风向,从风来源的纬度和海陆性质,我们最后可以得出 该季节我国的气候特点 。

漳浦三中 2018-2019 学年第一学期第二次调研考 高一地理试卷
题 得 座号:___________ 号 分 选 择 题 1~40 题 41 综 42
答 题 卡
合 43 题 44 总 分
第Ⅰ卷(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1.5 分,共 60 分,请用 2B 铅笔填涂。 )
姓名:________________
第Ⅱ卷(本大题共有 4 小题,共 40 分。请用黑色签字笔作答) 41. (每空格 1 分,共 8 分) (1) (2 分)请直接作在图上 (2)先有 (3) (4) (5) (6) (写出一个即可) 运动,再形成 运动。
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
图 16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42.(每空格 1 分,共 7 分)
(1)节气是 日期为 ,

此时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是 (2)太阳直射点向 (3)公转速度最快的是
。 (南或北)半球。 点。
方移动;直射在
点,最慢的是
43.(每空格 1 分,共 11 分) (1) 月 日 点钟,最短的是 ,昼长是 小时。 。
(2)A 点是
(3)由大到小的排序是 (4)B 点的日出时间是 (5)坐标是 (6)是
;由大到小的排序是 点钟。 ;分布规律
。 。
季 ,B 点的昼夜情况是
44.(每空格 1 分,共 14 分) (1) (2)A: E : (双项选择) 气压带,C : 气压带,G : 气压带, 气压带。
(3)直接作在图上。 (4) (5) (6) (7)陆地上的 (8) 气压(高或低)把 (9)气候特点: 气压带切断。 差异;变成 状分布。

高一地理试卷参考答案 (考试时间:90 分钟 分值:100 分) 第Ⅰ卷 (选择题 共 60 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 60 分,下列各题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多 选、不选或错选,该题不得分,选对一题得 1.5 分。请用 2B 铅笔将答案填涂在 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 ) 题 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 案 C C B D B D C A B D A B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D A B B A C B D D A B B B B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C B B C A D B A B A A A D A 第Ⅱ卷(非选择题 二、综合题(本题共 4 小题 ,共计 40 分) 共 40 分)
41.(每空格 1 分,共 8 分) (1)如图 16(2 分) 图 16 (2)垂直 水平 (3)地区间的冷热不均 (4)水平气压梯度力 (5)C (6)海陆风(或山谷风、城 市风等) 42. (每空格 1 分,共 7 分) (1)冬至日 12 月 22 日前后 南回归线 (2)南 南 (3)C A 43. (每空格 1 分,共 11 分) (1)6 22 (2)15 C 12 (3)ACB CAB (4) 3 0 ⑸(23 26’N,450W) 从北回归线向南北两极递减 ⑹ 冬 昼夜平分 44. (每空格 1 分,共 14 分) (1)AD (2)赤道低 副热带高 副极地低 极地高 (3)B 处画的箭头 (4)A (5)海陆热力性质 块 (6)C (7)低 副热带高 (8)B (9)高温多雨

初一地理考试分析报告

初一地理试题分析报告 一、命题思路 本次考试是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一章的内容,试卷分值100分,考试时间70分钟,题型有单项选择题和读图综合题两类。在命题过程中,注重考查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关注了学生学习过程和方法;关注学生思维过程和思维方法。具体命题思路如下: 1、知识点覆盖面广 试题的考点覆盖了课程标准所列的各重要知识点,重要区域都有所涉及,如七年级考查了亚洲、欧洲、非洲、南美洲、北美洲地区等各大洲的知识点 2、重视对基础知识、主干知识的考查 地理基础知识和主干知识是认识、分析、解决实际生活中地理问题的基础。没有扎实的地理基础知识,学生的基本能力就不能升华为综合能力。如七年级下册第一章以大洲地形和气候为重点,琐碎的知识点很多,试题都着重考查了这些主干知识。把核心知识的考查放到了首位,保证了考试的有效性。 3、重视对地理图表的考查 地理图表是地理学科的特殊语言。对地理图表的阅读、提取、分析、推理是发展学生能力的最重要途径,是学好地理的工具。试题中几乎所有的题目都配用了相应的图表,呈现了“无图不成题”的局面。图表的设计,不仅考查了学生的基本技能,为判断、解决地理问题提供了思维的前提,也有助于学生地理思维能力、方法的形成。 4、以能力测试为主导,试题综合性强 试题减少了死记硬背的内容,考查了运用所学地理知识简单分析社会生活、生产等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独立运用地理基本原理、基本规律解决简单地理问题的能力。 5、联系生活,设置情境,体现“开放式课堂教学”理念。 “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是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本套试题重视‘新材料、新情景’的创设与运用,鼓励学生多角度、创造性地思考和解决问题;同时在考点的语言表述上将原本呆板的词语转化为活灵活现的地理现象、地理问题等。

(完整版)高一地理月考试卷分析

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地理学科分析 高一地理学科备课组执笔:陈艳 2017年11月8号到10号两天半的时间,我们高一年级举行了学生进入高中以来第一次正规的测试。考试覆盖内容主要是必修一的第一章和第二章第一节内容。这次考试既是对开学以来学生学习掌握情况的检查也是对后期学习的引导。同时对比了解了我们高一年级各班级的学生答题状况,从而摸清了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结合本次试卷命题、学生答题情况及考试成绩做以下分析。 一、试卷分析 (一)、试卷结构 题型:一、选择题25题;二、综合题4题。 分值:选择题50分;综合题50分。 (二)、试题特点 1、难易适中 反映第一章和第二章教材内容的全面性。其中难度、区分度适中的题占60分,难度偏易、区分度适中题占28分,难度较难占了12分,题目难度适中,难易结合。注重学生知识的记忆性和对知识点的简单迁移应用的考查。 2、反映学科特色,突出地图的重要性 图表是地理学科的第二语言,其中包含有大量的信息。部分试题主要以图为载体,图形相对来说还是较基础的主要涉及到地球运动、热力环流的,充分体现

了图表在地理学中的重要性,主要考查学生的读图、识图、析图的能力。 3、注重基础,强调能力 试题内容主要考查地理的基础知识,要求学生平时在上课过程中要认真听课,对教师讲解的重点内容好好把握,在课下花时间记忆,及时做习题来巩固。部分知识点需要熟练掌握能够迁移运用。 二、学情、考情分析 (一)、得分概况 年级平均得分:61.2分最高得分:89分 最低得分:23分 80分以上8人 70分以上57人优秀率为15.49%(75分以上) 及格率为57.75% (二)、学情分析 首先通过考情分析学情 1、学生对理论知识掌握程度 (1)、基础知识不扎实 一是知识的全面把握不够;二是对知识的理解不够;三是 基础知识落实不到位。部分学 生对已学知识没有记忆落实,更不能理解和迁移应用。 (2)、读图、析图能力不强 很多学生看不懂图,不知从何入手,提取图表信息难度大。 2、学生对知识的应用程度

高一上学期地理期末试卷

高一上学期地理期末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16题;共60分) 1. (2分) (2015高一上·合肥期中) 读“北半球某地近地面与高空气压状况(热力原因形成)示意图”, 图中M地吹() A . 东北风 B . 东南风 C . 西北风 D . 西南风 2. (4分) (2017高一下·湖北期末) 马尔代夫是以旅游业为支柱产业的著名岛国。2014年12月4日,马累海水淡化厂设备损毁导致该岛淡水供应中断。应马尔代夫政府请求,中国政府及时向其提供了饮用水等物资和资金援助。下图是马尔代夫部分区域示意图。读下图,回答下面小题。

(1)大气降水是该国的淡水来源之一。下图所示区域降水类型多为() A . 台风雨 B . 地形雨 C . 对流雨 D . 锋面雨 (2)该国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有() ①水土流失②雾霾严重③珊瑚退化④海平面上升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3. (4分) (2017高一下·江西月考) 读“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 图中岩石或沉积物按形成的早晚排序,正确的是() A . 花岗岩、砾岩、页岩、沉积物 B . 砾岩、页岩、花岗岩、沉积物 C . 砾岩、页岩、沉积物、花岗岩 D . 沉积物、页岩、砾岩、花岗岩 (2) 下列有关图示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 . 断层北侧的岩层相对上升 B . 甲处山谷由地壳断裂下陷而形成 C . 乙处为年轻的背斜山 D . 丙处易出露泉水 4. (4分) (2016高一上·广州期末) 下图为地形倒置形成过程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七年级地理期末考试质量分析

七年级地理期末考试质量分析 铁厂中学罗正友 一、试卷分析 (一)试卷基本情况分析 本次考试是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的内容,试卷分值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共分两大板块,分别是:一、选择题(50分); 二、读图综合题(50分)。 1、第五章所占分值22分,选择题20分。考查内容为各大洲的相 关基础知识以及时区的实际运用、地图分类、地理与风土人情等内容。 2、第六章是本册书的重点,本次考试所占分值为46分,选择题 18分、综合题28分。考查内容覆盖面广、重点内容突出,基础知识较多。 3、第八章所占分值为32分,选择题10分、综合题22分。考查 内容为各地理分区、国家的工农业、宗教语言、人种分布等。 | (二)试卷总体特点 1.难度适中、结构合理、重点突出。 2.设置情境考查地理知识、地理能力。

3.不回避重点内容,注重考查地理基础知识,覆盖面广。 4.着重考查学生地理的学习能力。 二、成绩分析 三、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 失分率较高的题目:本次考试中,单项选择题的失分率不高,总体情况较好。综合题第24大题、26大题第一小题、28题、29题的第三小题、30题的第4、5小题失分率太高,特别是26题第1小题八个班仅有5位同学答对。这些题主要考察对所学基础知识的实际运用,难度并不大,这些题失分的主要原因总结如下:首先,这些知识点相对来说比较多并且不容易记忆;其次,同学们课后用在地理学习的时间较少,不能及时复习使得知识遗忘的很快。失分的主要原因就是基础知识不牢,并且看书不认真,抓不住重点。针对以上失分率较高的题目提出以下相应的措施:首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注重学生对于基础知识的掌握,这是取得好成绩的首要保障;其次,在以后的教学中要继续培养学生的图文结合能力,培养学生从地理图中快速获取信息的能力;最后,就是要在以后的复习教学中,将知识点落实更准确,并且要求学生准确的将知识点落实到教材上。除此以外,还是要注重学生的书写问题,避免再因错别字而失分的情况出现。 。 四、考后反思 考试评卷过程中暴露出学生基础知识还不够扎实,地理学习方法没有灵活掌握,知识迁移能力低,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进一步巩固双

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含答案

高一地理试题 本试卷分为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份。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第I卷(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40小题,每小题1分。在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2012年6月16日18时37分,“神舟九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据此回答1~2题。 1.升空后的“神舟九号”不属于下列哪个天体系统 A.地月系 B.银河系 C.河外星系 D.总星系 2.当“神舟九号”发射升空时,纽约(西五区)当地的区时为 A.16日7时37分 B.16日5时37分 C.17日7时37分 D.17日5时37分 根据紫金山天文台观测,2010年全年太阳黑子相对数为10多个,到了2011年太阳黑子就增长到了35个,2012年太阳黑子的相对数已经超过60个,在2013年达到峰值。据此回答3~4题。 3.关于太阳黑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太阳黑子是出现在太阳大气的光球层 B.太阳黑子是太阳活动的标志之一 C.太阳黑子的增多会造成地球上很多地区气温出现异常 D.太阳黑子的增多会造成地球上无线电短波通讯中断等现象 4.预计下一次太阳活动极大年将出现在 A.2017-2018年 B.2019-2020年 C.2021-2022年 D.2023-2024年 读地球赤道面与公转轨道面示意图,回答5~6题。 5.图中代表黄赤交角的数码是 A.① B.② C.③ D.④ 6.如果黄赤交角缩小,则 A.热带、寒带范围缩小,温带范围扩大

B.热带、寒带范围增大,温带范围缩小 C.热带范围缩小,温带、寒带范围扩大 D.热带范围扩大,温带、寒带范围缩小 2012年1月以来,意大利埃特纳火山多次喷发,大量火山灰直冲云霄。左图为“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右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回答7~8题。 7.埃特纳火山喷发形成的岩石类型是左图中的 A.甲 B.乙 C.丙 D.丁 8.直接受弥漫在大气中的火山灰影响而减弱的是右图中的 A.① B.② C.③ D.④ 9.图示箭头中,代表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是 A.① B.② C.③ D.④ 读“地质剖面图”,完成10~12题。 10.图中①处的山地是 A.背斜成山 B.向斜成山 C.褶皱隆起成山 D.断层上升成山 11.造成④处易成谷地的原因是 A.岩石坚硬 B.挤压力大 C.断落下陷 D.侵蚀作用 12.随着昆明地铁1、2、6号线的开通,城市交通状况发生了变化。图中最适合建设地铁轨道的地点是 A.② B.③ C.④ D.⑤ 北京时间2011年9月29日21时16分,“天宫一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北纬40°,东经100°)成功发射。发射后约10分钟,到达了近地点约200KM、远地点约346KM的预定轨道。下图为“大气的垂直分层图”,读图回答13~14题

地理月考考试质量分析

2011 —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 七年级地理一次月考试卷分析 一试卷的基本特点 1、试卷命题科学性的分析 试卷紧课程标准和教材命题,做到了不出偏题怪题,考查内容覆盖面较广,题型结构比较合理,体现了地理新课标接轨的方向。试卷设计体现了中学地理课程标准的要求,不拘泥于中学地理教材。试题能反映地理知识的内部联系和基本规律,理论联系实际,兼顾知识、能力、情感的考查。 2、命题的知识和考点的分析 在本次考试中比较明显地表现出对知识系统性的要求,考查了学生应用地理原理,分析、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另注重日常生活中地理知识的考查,并注意了地理知识和认知地理能力的统一。如综合题27题的第(6)题,考查学生考试这一天地球公转的位置,让学生更多地把所学的地理知识结合生活实践来掌握。试题突出教材重点,适当兼顾覆盖面。试题的考点覆盖了课程标准所列的重要知识点,各部分比例力求与课时要求保持一致,对重点知识有所倾斜,重要图表都有所涉猎,所以覆盖面较大。重点强调基础,考查最基本能力,会运用所学知识简单分析问题如选择题的24题。 付表:命题的知识和考点 3、试卷题型、卷面的分析 本次考试试卷共分为两个大题型,选择题和综合题。各类题型的数量比例比较合理,突出重点,如经线和纬线、地球的运动”这两知识点是重点内容,所以题型数量所占的比例大。同时突出对考生读图、识图、用图能力的考查。地图是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载体,是地理学科的第二语言,地理试题可谓无图不成题,如综合题主要是通过读图分析解决问题,一个图涉及多个知识点,要求学生能从图中迅速提取有效信息进行综合分析。 卷面的设计合理,试题的覆盖面较广,且大部分题目都力求达到课本知识的再现,以便更多地检测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并注重学科主干知识体系知识认知层次的考查,有利于引导学生全面掌握地理知识,为学生的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提高文化素养。试题以基础题为主,注重对地理学基本知识、基本能力、基本方法的考查。 第1页共5页

地理试卷分析

地理期末测试试卷分析 一、试卷的基本特点 1、本次考试试卷共分为两个大题型,选择题和综合题,各占50分,试卷紧扣大纲和教材命题,并注意了地理知识、认知地理能力和地理思想教育三者的统一。做到了不出偏题怪题,考查内容覆盖面较广,题型结构比较合理,体现了地理新课标接轨的方向。试卷设计体现了中学地理课程标准的要求,不拘泥于中学地理教材。试题能反映地理知识的内部联系和基本规律,理论联系实际,兼顾知识、能力、情感的考查。 2、突出了知识系统性,在本次考试中比较明显地表现出对知识系统性的要求,考查了学生应用地理原理,分析、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另注重日常生活中地理知识的考查,如选择题21题,考查邯郸市的气候类型,让学生更多地把所学的地理知识结合生活实践来掌握。 3、试题的综合性较强,综合题50分都有较强的综合特性,取消了填空题的这种较为死板、机械的题型。 4、主观性、开放性试题比重增加,注重学生对地理基本技能的掌握和应用,如33题,要求学生根据所给的气温和降水数据画出降水量分配图和气温年变化曲线图。32题中要求学生举出所了解的目前闻名全球的美洲黑人,这些试题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 5、突出对考生读图、识图、用图能力的考查,地图是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载体,是地理学科的第二语言,地理试题可谓无图不成题,如26,27,28,29,30题,读图题占了36分,一个图涉及多个知识点,要求学生能从图中迅速提取有效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尤其是28,29题。 当然,在试卷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1)从整套试题来看,难度偏大,有的题目很灵活,对知识整合要求比较高,对刚入七年级的学生来说,尤其是农村中学的学生难度更大,如综合题26题,第28题。(2)地图题是考查地理知识的重要题型,但这次考试中有5个读图题,再加上一个绘图题,对于刚刚学习地理这门学科的七年级学生来说,可能一时难以很好地掌握这项地理基本技能 二、答卷评析 本次考试是由教育局统一试卷,统一时间举行,由任课教自行阅卷,由于学生学习程度参差不齐,两极分化较严重,在选择题中,由于答题所涉及的知识相对固定,相对失分少些,有相当多的同学能拿完50分,而综合题失分很多,如26题,学生对地球仪上的经纬线、经纬度的知识掌握的非常不好,题目稍灵活些,没有标出重要的180°经线跟0°纬线,很多学生就根本分不出图中的经度跟纬度,在地图、地球仪上辨认方向比较混淆,失分比较严重。

高一地理必修一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高一地理必修一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马上就要来到的期中考试,大家要放松心态,小编为大家准备了高一地理必修一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及时查漏补缺。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读甲、乙两湖分布图,完成1~3题。 1.甲、乙两湖所处的自然带分别是() ①温带荒漠带②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③热带荒漠带④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乙湖周围的地带性土壤是() A.黑土 B.荒漠土 C.红壤 D.紫色土 3.目前甲湖正不断萎缩,可能引起() A.农业生产条件优化 B.气候更加干旱 C.洪涝灾害加剧 D.水土流失加重 1~3.解析根据经纬网和湖的形状可以判断甲湖是位于中亚的咸海,乙湖是我国湖南的洞庭湖。咸海周围是温带大陆性气候,洞庭湖周围是亚热带季风气候。 答案1.A 2.C 3.B 如图表示的是某山地垂直自然带的分布,读图完成4~5题。

4.图中①②③依次代表() A.积雪冰川带、高寒荒漠带、高山草原带 B.高寒荒漠带、山地落叶阔叶林带、高山草原带 C.高寒荒漠带、积雪冰川带、高山草原带 D.高山草原带、山地针叶林带、高寒荒漠带 5.决定该山山麓自然带的主导因素是()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山脉走向 D.山体坡度 4~5.解析先查看基带所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及在气压带风带中的位置,明确基带的自然带属性。再按纬度地带性规律,由基带开始,从低纬向高纬更替的规律,变成由地势低处向高处依次更替的规律。图中基带为热带草原带,故处于低纬度区;①为5 000米以上,判定是积雪冰川带,③以下是森林草原过渡带,可判定③是高山草原带。 答案4.A 5.A 读下面四幅图,完成6~7题。 6.图中甲、乙、丙、丁表示的四种气候类型依次是() A.温带大陆性气候、极地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B.高山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 C.热带草原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高山气候、温带季风气

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含答案

高一年级期末试卷 地理 一、选择题(本题共20 小题,每小题2 分,共40 分。每小题只有1 个正确选项,不选、多 选、错选均不得分。将每小题的正确选项填入下表中) 国际标准时间 2017 年 11 月 13 日 8: 25,金星和木星超近距离相遇,上演了“金木相合”的奇特天象。据此完成 1~3 题。 1.金星和木星不属于 A.地月系 B.太阳系 C.银河系 D.总星系 2.金星、木星公转均围绕 A.月球 B.地球 C.太阳 D.宇宙中心 3.此次“金木相合”时,北京时间为 A.11 月 13 日 0:25 B.11 月 14 日 0:25 C.11 月 13 日 16:25 D.11 月 14 日16:25 图 1 是某地的地质地貌景观。读图完成 4—5 题。 4.图示河谷的地质构造为 A.背斜 B.向斜 C.地垒 D.地堑 5.形成该地地貌景观的过程是 A 地壳隆起抬升、岩层受水平挤压、流水侵蚀 B. 岩层受水平挤压、地壳隆起抬升、流水侵蚀 C.流水侵蚀、岩层受水平挤压、地壳隆起抬升

D.地壳隆起抬升、流水侵蚀、岩层受水平挤压 图 2 示意甲、乙两地之间的热力环流过程。读图完成 6-8 题。 6. 形成该环流的根本原因是甲、乙两地 A. 冷热不均 B. 气压差异 C. 海拔不同 D. 温度不同 7.图中各点气压最高的是 A.M B.N C.P D.Q 8.若甲位于海洋,乙位于沿海,则 A.①为夜晚海风 B.②为夜晚陆风 C.③为白天陆风 D④为白天海风 图 3 示意北半球局部区域某季节近地面气压带分布状况。 9.甲气压带 A.气温遇冷下沉 B.7 月被低压切断 C.气流受热上升 D.1 月被高压切断 10.此时为北半球的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11.此季节,南亚大部分地区盛行 A.西北风 B.东南风 C.西南风 D.东北风 新中国成立后在苏联专家的指导下我国一批重点城市修建了管道口径小、埋藏浅的“地

高三地理月考考质量分析

2017-2018学年下学期景谷一中高三年级月考质量分 析(地理) 一、试题分析 1.考查内容为必修一、必修二、必修三、世界地理、中国地理、旅游地理、环境保护的内容。主要考查学生农业区位因素分析、自然地理现象分析、人口迁移、工业区位因素、世界地理分区的气候、地形分析和规律的理解和综合利用。 2.试题难度属于中等难度。 3.试题突出考查学生对地理图表阅读、地理位置的定位、分析和运用的能力,突出考查学生图文转换的能力。 4.试题具有学科性、实践性、基础性、灵活性、综合性和能力性 5.试题模式基本与高考试题模式相符。 二、成绩分析 1.第九次月考实考人数168人,及格51人,及格率30.4%,332班及格14人,333班及格12人,334班及格7人,335班及格4人,342班及格14人,年级平均分53,332班平均分56,333班平均分53,334班平均分51,335班平均分47,342班平均分53。最高分77分,最低分 25分。70-79分7人,60-69分44人,50-59分55人,40-49分45人,30-39分15人,20-29分2人,0-10分0人。 2.选择题(客观题)得分约为6题, 1.第十次月考实考人数171人,及格50人,及格率29%,332班

及格11人,333班及格9人,334班及格7人,335班及格9人,342班及格14人,年级平均分55,332班平均分56,333班平均分53,334班平均分53,335班平均分54,342班平均分55。最高分77分,最低分 26分。70-79分8人,60-69分42人,50-59分76人,40-49分39人,30-39分5人,20-29分1人,0-10分0人。2.选择题(客观题)得分约为7题。 三、问题分析 1.地理基本概念不清,地理基本原理理解不透彻,地理基本规律掌握不扎实,运用地理知识灵活的。综合的思考地理现象和地理问题的能力较弱。 2.利用文字材料、图标等提供的信息条件思考分析地理问题和地理现象的能力较弱,分析并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弱。 3.审题不清,答非所问,对于所要解答的问题,不能及时准确的回归教材相应的知识内容上去分析答题。 4.答题不规范,抄材料、错别字时常出现。 5.学生缺乏学习地理的基本方法,平时做题训练不够,对于新题或生题没有应变能力和知识的迁移变通。 6.客观题(选择题)缺乏必要的答题技巧,排除法,出题人的心理,主观题(综合题)答题没有形成规范性、条理性、全面性和准确性。学生在主观题的答题过程中写得很多,对的很少,丢分大。 7.学习态度不够认真,对地理的学习缺乏自主性,有的题反复做

七年级地理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七年级地理期中考试试卷分析转眼间,期中考试的工作已经接近了尾声。通过这次考试,暴露出了很多问题,更是给我敲响了警钟。下面我就具体谈一谈: 一、试卷情况 这次试卷表现出重视将地理知识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的特点,目的在于让教师们在日常教学中注意夯实双基的内容,重视课标所要求的内容,并让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地理,有用的地理。题目设置的难度比月考和日常练习要小一些,除了选择题第9题考试之前我没有着重强调过,其余大部分题目所考察的知识点都是考试之前复习过的。所以这样的试卷对于学生来说,应该是给其增加信心的一个考试,但令我没有想到的是很多学生,可以说大部分学生在考试中暴露了更多的问题。 这张试卷突出地图这个第二语言在地理中的重要性。20个选择题,出现了9幅图,6道综合题,出现了6幅图。由此可见地图在以后的考试中会呈现出越来越多的趋势。其实,增加地图的出现,不但不是要为难学生,相反是想要帮助学生思考,从而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解决问题。 另一方面,这张卷子体现出学生学习身边的地理,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在地理学习的过程中,尤其是第一章的学习,难度比较大。但是,这次期中考试没有难为学

生,而是考察其运用地理的能力。所以,很多学习比较死板的学生就出现了很多问题。 二、考试成绩 这次考试全年级共243名学生参加,平均分为72.4,共有47人不及格,及格率为80.7%;76人优秀,优秀率31.3%。我将以本次考试退步比较多的三班和进步较大的五班为例,进行分析:下表是三班各分数段统计表。 优秀 100分 99—90分 89—85分 0人 6人 6人 0% 14.6% 14.6% 合格 80—84分 79—70分 69—60分

高一上学期地理期末考试试卷

高一上学期地理期末考试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共21题;共64分) 1. (2分)2015年7月美国“新视野”号探测器近距离飞过冥王星.图1为太阳系示意图,图2为冥王星首张高清照片.读图完成下题. (1) 据材料可知() A . “新视野号”已飞离太阳系 B . “新视野号”已到达河外星系 C . 图2中包含二级天体系统 D . 图2中包含三级天体系统 (2) 冥王星不存在生命的条件最可能是() A . 没有昼夜交替现象 B . 强烈的太阳辐射 C . 缺少卫星环绕 D . 缺少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

2. (2分)关于月面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 . 在月球昼半球上看天幕是蔚蓝色的 B . 宇航员能听到在月球表面行驶的旅行车的声音 C . 宇航员感到宇航服的沉重 D . 月面昼夜温差达三百度以上 3. (2分)北京时间2010年10月1日18时59分57秒,“嫦娥二号”探月卫星成功发射,位于太平洋上的远望五号测量船(约150°E)对其进行同步监测.据此完成下题. (1) “嫦娥二号”所处的天体系统中,级别最低的是() A . 地月系 B . 太阳系 C . 银河系 D . 总星系 (2) 卫星发射时,远望五号测量船所在地的地方时为() A . 18时59分57秒 B . 未到18时59分57秒 C . 已过18时59分57秒 D . 次日18时59分57秒 (3) 与月球相比,地球的特殊性在于() A . 没有大气层

B . 有自转运动 C . 有公转运动 D . 存在生命现象 4. (2分) (2017高二下·全州期中) 下图是沿第二亚欧大陆桥中国段的年降水量和年太阳辐射量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 “第二亚欧大陆桥”中国段的铁路干线包括() ①陇海线②京包线③兰新线④青藏线⑤北疆线 A . ①③⑤ B . ①②③ C . ③④⑤ D . ①③④ (2) 甲地年太阳辐射总量比乙地多的最主要原因是() A . 甲地的纬度低 B . 甲地的海拔低 C . 甲地气候干燥,降水稀少 D . 甲地的植被覆盖率低

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地理学科质量分析

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地理学科质量分析 一、试题分析 试题难度适中,但是谈化了以识记为主、不便于命题、不便于能力考察的知识点。试题重视考查能力,强调知识建构过程,试题情境材料力求新颖。试题还注重体现地理学科特色,突出学科价值。从试卷内容上看,高三一模地理卷以高中系统地理为基础,以人地关系为主线,以地图为载体,内容包括高中地理必修三册,高中地理选修三本和初中区域地理多数单元内容,分值分布较为合理。从试题表达方式上看,尽量以图表为切入口,反映了高考地理试题的特点,也体现了地理学科特点。 二、学生答题情况 1、基础知识、基本规律运用不灵活,部分概念理解不清楚 选择题6、选项里涉及到的区域,第2、4、7题、地理事物分布的区位因素答不出,综合题有些区域快速发展的原因答不出、防震的方法等多是基础知识不扎实出错。做大题很多时候答案写的都不够全面。 2、审题不清导致失分 选择题图第四题城市各种功能区应如何布局的题,第8题“低碳经济”大环境下的工业布局主要考虑的因素应是“环境”;综合题第一题第二问题目中谈到了“我国短期内不会受到影响”、“日本东南部太平洋受到影响”、“美国西海岸也收到了核辐射的影响,并造成海洋生态环境的破坏”三个方面的问题,而学生只从“美国西海岸”只一

个角度答题,造成失分。 3、语言表达不准确,不会运用地理术语答题 综合题第二题第二小问,题中问甲国建设农田灌溉系统的自然原因,学生答非所问,还有把社会经济条件写上去的,选做题,学生有适合把握不了选做题的难易程度,不知道哪道题好做,有丢分严重的情况。 5、对知识的重新整合能力较弱 综合题工业区位选择的因素,学生能够将课本上的几点用上,但由于缺少这方面的能力,对可持续发展的认识不足,未能将人口、经济、环境之间的关系运用自如。 三、今后努力的方向 1、注意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基本方法的训练 基本概念教学应注意概念的产生,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更要注意概念所蕴含的思想,基本规律教学应注意规律的建立过程及应用条件,更要关注规律能解决什么问题,基本方法和基本模块训练旨在帮助学生高效的架构思维定势,遇到问题快速的辩异识同,形成解决问题的方向和思路。 2、协调把握能力结构和知识结构 1)自然地理的复习中要意识地应用和渗透理科思维方法。摒弃死记硬背,注重方法提炼和思路的形成。 2)突出地理技能的培养。如时区的计算、等值线的判读、经纬网的定位等。

初一地理考试试卷分析

七年级地理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一、试卷基本情况 本次考试范围为地理上册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二章《陆地和海洋》。试卷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选择题,第二部分为综合题。综合题内容丰富,突出地理教学的特色,所有的题目都结合地图展开。本试卷考察的知识以课本为主,试题的考察面很广,包括经纬度、地球公转、五带、七大洲四大洋、六大板块等,难易适中有梯度,注重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考察,突出了地理课程标准的要求。 试卷较好地体现了地理学科的特点,命题时突出了义务教育阶段地理学习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知识的考查并不是直接考查学生的死记硬背,而是重点考查学生应用课本知识,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了“学以致用”的观点。试题在突出“双基”考查的同时,注重评价学生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和过程;注重评价学生科学方法的掌握状况和探索性活动的水平。总体来看,试卷有如下优点: 1、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难易度适中,重点突出,整卷能紧扣新课标和泰州市地理会考说明的考试要求,重视基本知识的识记、理解和运用,没有出现怪题、偏题。基础题比较到位,学生容易得分,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有利于今后地理学科的教学。 2、重视基础知识的考查,大多数知识取材于课本或稍有改编。试卷的整体结构和形式给学生赏心悦目的感觉,图文并茂,文字准确凝练,语言简明而易懂,题量适中,有利于学生正常发挥水平。 3、试题重视理论联系实际。用学生接触的活生生的现实问题和当前社会热点问题来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能力以及对地理问题的态度和观念,从而激发学生关心社会、关注热点问题,以达到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目的,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4、试题重视运用图像,突出了地理学科的特点。地图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地图既是地理知识的载体,又能为考生提供丰富的地理知识信息。 二、答题分析

高一地理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2013---2014年度高一第一学期地理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地理组:薛桂梅 一、试题特点分析 本试卷满分100分,时间为60分钟。分二部分:第一部分是选择题(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第二部分是综合题(两大题10小问,共40分)。1.注重基础,强调能力。 本试题的考点覆盖了半学期所学的重要知识点,尤其对重点章节有所倾斜,特别是重要图表都有所涉猎。出题是本着我校学生轻视文科,地理又是中考非考科目,地理知识几乎为零的现状。试题85%以上为基础题,重点考查基础概念和基本规律,并要求会运用所学知识来分析生产、生活中与所学地理知识关系密切的问题。目的是引导学生注重基础,重视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反映学科特色,突出地图的重要性 地图是地理教学中最常用的工具,是知识量最丰富的载体。对地图的阅读、分析、归纳、是培养和发展地理形象思维的重要途径,因而本试卷中选用 14幅图来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 3.难易适中。其中难度、区分度适中的题占64分,难度偏易、区分度适中的题占20分;而偏难、区分度适中的题只占10分。不足之处是有6分属偏易、且区分度不适的题。较圆满地完成了学校要求的出题标准。 二. 试卷情况分析: 1.总体情况: 考试结果与预期值相差甚远。优劣相差悬殊;两级分化严重。无论从答题细节、态度、还是总分、极值分都相差很大。具体表现为1)班级之间差距较大:普通班级均分最高分与最低分相差有16分之多。同一老师所代班级相差也在8 分以上。2)学生间两级分化:最高分为95分,而最低分只有14 分。且低分段50---60分人数较多。低分率占50%。而优生较少(除实验班78人外)、普通班总共57人。优秀率只占14.61%。3)及格率也不太高,全校为59.92%,而有的班级只有7%。 2.各题得失情况:

上海市高一上学期地理期末试卷

上海市高一上学期地理期末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16题;共52分) 1. (2分) (2018高一上·武威期末) 下图中A、B、C、D四点中气压最高的是() A . A B . B C . C D . D 2. (4分) (2016高三上·柘荣月考) 图9为某流域局部景观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 图中() A . ①处冰川融化,湖泊水位升高

B . ②处流量稳定,河流的落差小 C . ③处谷宽、流速慢,适宜修建水库 D . ④处地形平坦,农业生产条件优越 (2) 若该图示意中国某流域,图中() A . 地物按1:10万比例描绘,特征清晰 B . 冰川地处新疆,覆盖范围沿山脊延伸 C . 径流季节变化大,存在不同程度水患 D . 海域位于北回归线以南,港口数量少 3. (2分) (2015高一上·烟台期中) 下列各种岩石中可能找到动植物化石的是() A . 花岗岩、玄武岩 B . 板岩、页岩 C . 砾岩、砂岩 D . 石灰岩、大理岩 4. (2分) (2017高二下·鸡泽期末) 图为某区域地质剖面示意图。读下图,该区域先后经历:()

A . 沉积作用—内力挤压—侵蚀作用—沉积作用—岩浆活动 B . 岩浆活动—沉积作用—内力挤压—侵蚀作用—沉积作用 C . 内力挤压—岩浆活动—沉积作用—侵蚀作用—沉积作用 D . 侵蚀作用—沉积作用—岩浆活动—沉积作用—内力挤压 5. (6分) (2013高一上·吉安期中) 读图,完成下题. (1) 图中所示近地面大气的热量主要来自() A . ① B . ② C . ③ D . ④ (2) 白天多云时,气温比晴天低是因为() A . ① B . ② C . ③ D . ④ (3)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一次月考质量分析

八年级地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质量分析 一、试卷分析 1、试卷组成和结构 本次试卷共42小题,总分100分,题型采用单项选择题和综合题两大类。1~30题为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31、42题为综合题,共40分。考试范围为八年级上册第五、六章内容。 2、命题要求 试卷依据《初中地理课程标准》的教学目标,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的考查、检测、评价。突出学习的阶段性,注重基础,突出主干,控制难度,具有检测的针对性、科学性、规范性和目标性,强调在教学重点处命题,严格按由易到难的顺序和比例命题。 3、试卷特点 试题取材是教材的主干知识,涉及案例、读图能力思考、地理问题探究。诱导学生不仅要重视新教材的文本内容,更要注意图表、案例、读图思考、问题探究的学习,防止学生通过死记硬背的方法僵化学习,只有真正通过理解相关地理知识之后,才能灵活运用知识。试卷特别重视地图学习,试卷中涉及到的地理图表共9幅,目的是检测、考查学生阅读图表的能力和水平。 二、学生答题分析 1、单项选择题,分值大多在20~28分之间,较容易的题有1~5、8、9、1 2、16、 19~30题,中等题有6、7、13~15题,较难题有10、11、17、18题。 其中1~4题较容易,但由于印刷问题,图像不是很清晰,看不清,许多学生做错了。 第10题:本题之所以难,是因为学生对诗人余光中和他的诗《乡愁》不了解,不知道诗中的“这头”指的是哪里。 第11题:许多学生没有抓住题干,日全食是自西向东扫过,在四个选项中,成都是位于最西的一个城市。 第13~15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我国34个省所在位置的熟知情况,掌握好的学生可以全做对,没掌握的只能猜。 第17、18题,考查了学生对地理计算的能力,还有部分学生对人口自然增长

地理考试试卷分析

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地理学科 试卷分析 一、考点分布 作为一份文科班的期中考试试卷,该考卷命题立足2019高考大纲、关注热点、贴近生活,考查内容覆盖度广,图表形式多样,以基础训练立意为主,紧密结合课堂重点内容,突出对地理主干知识的考查。就考点分布来看,命题者对考点研究深入,选题细致、布局规范、详略得当,对城市、农业、工业内容考察较大。对于人口与城市部分,“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这三个考点未设置考题。而对于生产活动部分考点均有涉及。对照2019高考大纲考点,题目与之对应如下表: 1.人口与城市 二、难易度分析 试卷总体难度不大,立足对基础知识的考查,题目设问简洁明了,读图能力要求

不高,加上综合题的材料紧扣书本,图和书本母图极为相似,所以综合题得分率总体较高。就我校学生基础与实际答题情况来看,试卷难易度为8:1:1,相对而言,较难题为:3、4、7、8、20、22、27、33(5)。全校均分79.73,两个普通班均分68.86,三个重点班均分为83.87,创新实验班均分为90.47。 三、学生答题易错分析 1、错误表现 (1)概念模糊 忽视对材料中新名词的理解,主观想象胡乱猜测。 (2)答案的逻辑、因果关系混乱 现象解释现象,过程当成结论,不该答的答了,该答的没答全。 (3)答案不能切中要害 答非所问,以偏概全,分析不到位,无结论,答案空泛没有针对性。 (4)审题不细致 无视材料信息或不能有效和全面地提取信息,信息提取不全,教条主义,不根据题目要求答题导致表达意思不到位。 (5)语言表达不规范 语言不通顺,用词不规范,条理性查,书写潦草难以辨识。 2、深层原因 (1)知识碎片化,体系构建不完整 (2)基础知识不过关 (3)迁移能力不强 (4)读图能力欠缺 (5)答题规范掌握不够 四、教学对策与建议 1、作为文科班地理学科教师要有积极的心理调整和思想转变。教学安排上备课 组要有预案,步法要灵活。 2、考试大纲要分析到位,考点有什么变化,掌握到什么程度,具体内容是什么, 都要在集体备课时认真研讨,仔细分析。教师只有熟悉考试大纲,课堂、选题、补弱才有针对性,才能提高教学效率。 3、精简教学案,教学案一定要体现核心知识点,练习围绕核心知识点开展,学 生拿到教学案能很快看懂重点掌握的地方在哪里。通过字体、行距、符号等

潍坊市2019—2020年上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地理试题试卷分析

2019—2020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地理试题试卷分析 26(1) 考查内容: 1.知识点:太阳辐射强度的变化规律。 2.能力点:读图分析和归纳能力。 3.核心素养:综合思维。 试题分析: 本小题的设问是“太阳辐射强度在一天中的变化特征”。虽然第一天(晴天)与第二天(阴天)的太阳辐射强度在峰值出现的时间及大小上有一定差别,但总体变化特征是一致的:先增加后减小,而且峰值出现的时间也是大致相同的。作答时应加以综合分析。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日出后太阳辐射逐渐增强(1分),正午前后达到最大值(1分),至日落逐渐减小(1分) 评分细则: 1.答出“日出后太阳辐射逐渐增强(增加)”或“上午太阳辐射逐渐增强(增加)”均得1分; 2.答出“正午前后达最大值”,或是“12点前后达最大值”,或是“中午前后达最大值”,或是“11点至13点前后达最大值”均得1分; 3.答出“至日落逐渐减小(减弱)”或“下午逐渐减小(减弱)”均得1分; 4.没有写明“上午”或“日出后”、“日落前”等关键节点,而是从具体的时间点开始描述的不得分,如“8:00至正午前后逐渐增强”、“正午前后至16:00逐渐增强”。 5.把“太阳辐射强度”写成“气温高低”的不得分。 暴露问题: 1.审题不清: 本题的指令动词是“描述”,中心词是“太阳辐射强度的变化特征”,限定词是“一天中的”。作答时要体现“太阳辐射强度的动态变化”,而很多同学作答时只是描述“清晨和傍晚强度小,正午强度大”,没有体现出“上午逐渐增强,下午逐渐减弱”导致失分。 2.基础不牢、原理不明: 本题问的是“太阳辐射强度”的变化特征,而很多学生回答的却是“气温”的变化特征,反映出学生地理原理不明,不明确大气的受热过程:“太阳暖大地,大地暖大气……”,不明确“太阳辐射”与“气温”的区别与联系。 3.答题不规范、不全面: 本题作答时应综合分析连续两天的太阳辐射强度变化,不应只是分段描述,而没有总体概括,“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或是分两天来描述:第一天……,第二天……。 很多学生只是描述了“上午和下午的太阳辐射强度变化”,而没有点出“正午前后达到最大值”导致失1分。 教学建议: 1.作为基础年级,一定要注重夯实基础,可以适当拓展与提升,但切忌盲目拔高。 2.习题讲评过程中要,加强学生审题能力和答题规范能力的训练。 3.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和地理学科素养,课堂教学中要渗透关于“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和人地协调观”的思想。 26(2) 该题设问 第二天的太阳辐射强度比第一天――(强或弱),分析可能的原因。(4分) 该题标准答案 弱第二天出现阴天、多云(或大气污染严重),大气削弱作用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少。 具体评分细则 弱(2分)有阴天、多云、阴雨天、大气污染等关键词得1分。有大气削弱作用强得1分。如果第一空写了强,该题得0分。学生平均得分情况:3:49分左右。 存在的问题

高一上学期地理期末考试试卷(理)

高一上学期地理期末考试试卷(理)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23题;共29分) 1. (1分) (2019高一上·鹤岗月考) 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首都天安门广场将于10月1日举行盛大的阅兵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此日,下列各城市白昼时间由长到短的是() A . 南京、北京、哈尔滨 B . 哈尔滨、北京、南京 C . 北京、南京、哈尔滨 D . 哈尔滨、南京、北京 (2)下列关于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 . 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并向北移动 B . 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并向南移动 C . 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并向北移动 D . 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并向南移动 2. (1分) (2018高一上·中山月考) 读地球自转线速度随纬度变化图(左图)和地球公转线速度变化图(右图)回答下列各题。 (1)左图中P点的纬度,右图中N点对应的月份分别是()

A . 60° 1月 B . 30° 1月 C . 60° 7月 D . 30° 7月 (2)当地球公转线速度为M时() A . 地球离太阳最近 B . 地球离太阳最远 C . 北半球为夏至 D . 北半球为冬至 3. (2分) (2019高二下·常德期末) 读“我国某区域地貌景观和地质剖面图”,完成下面小题。 (1)有关图中地貌的成因,正确的是() A . 甲、乙两座山脉的形成原因相同 B . 丙河流的形成与断层处岩体破碎有关 C . 图中地貌的形成只与外力作用有关 D . 图中地貌的形成主要与板块张裂有关 (2)图中() A . ①处为良好的储水构造

七年级地理期末考试质量分析

七年级地理期末考试质量分析 本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告一段落,期末考试也已经结束,从试卷成绩来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也存在许多问题。为了有利于未来的教育教学,在实践中吸取教训,总结经验,下面对本次地理期末统考进行质量分析,具体如下: 一、基本情况 二、试题分析: 1、本次试卷共分四大板块,分别是:一、选择题(30分);二、连线题(10分);三、读图题(36分); 四、材料分析(24分);多为学生常训练过的常规题型,覆盖面较广,涉及内容较全面。注重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力求联系现实生活,做到学以致用。由于多种原因,学生考试成绩较低,很不理想。

2、第一题选择题,包括30题单项选择,旨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从学生考试成绩来看,得分率还可以。这说明学生比较长于基础知识的死记硬背。 第二题是连线题,要求将相关地理内容与其相关国家和地区进行连线。由于是属于地理基础内容,所以得分率还算可以。 第三题是读图题。计四个插图,都是教材上的原图,旨在考察学生综合地理能力。本题得分很少,说明学生学习比较教条,不灵活,不善于融会贯通。 第四题是材料分析题。旨在培养学生的识图分析能力和地理综合能力。包括两部分内容:(1)介绍巴西迁都情况;(2)探讨人类的生存环境问题;从学生答题成绩看,得分率仍然不高,这说明学生的地理综合能力很差。不能够活学活用,机械地学,机械地背,没有具备“地理的头脑”。

三、综合分析: 一、取得成绩: 从学生考试成绩看,基础知识得分率较高。学生能够在日常学习中,认真学习地理最基本的内容,了解中国地理的基本概况。能够发挥“死记硬背”的优势,有效地记忆地理基础知识,从而得到较高的相关地理得分。 二、存在问题: 1、读图分析能力有待提高,答题出现地理知识和地图两张皮现象,不能一一对应。 2、对知识灵活应用的能力较差,特别是资料分析的能力很欠缺,直接影响到相关部分考试成绩。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