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铁路劳动统计规则

铁路劳动统计规则

铁路劳动统计规则
铁路劳动统计规则

铁路劳动统计规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

二○○六年十一月

目录

第一章总则 (1)

第二章劳动用工 (1)

第十二条从业人员 (1)

第十三条非在岗职工 (2)

第十四条职工 (2)

第十五条在册职工 (2)

第十六条专业技术人员 (2)

第十七条不列入从业人员统计范围的人员 (2)

第十八条铁路单位人员构成表 (3)

第十九条人员统计原则 (3)

第二十条人员综合分组 (4)

第二十一条在岗职工按岗位分组 (8)

第二十二条期末人数和平均人数 (8)

第二十三条人员增减变动 (9)

第三章劳动报酬和生活费 (11)

第二十四条劳动报酬和生活费 (11)

第二十五条职工工资总额的计算原则 (12)

第二十六条职工工资总额不包括的项目 (13)

第二十七条平均工资 (13)

第四章劳动生产率 (14)

第二十八条劳动生产率 (14)

第二十九条劳动生产率统计的原则 (14)

第三十条劳动生产率统计分类 (15)

第三十一条铁路运输业劳动生产率 (15)

第三十二条多元经营企业劳动生产率 (15)

第五章保险福利费用 (15)

第三十三条保险福利费用 (15)

第三十四条保险福利费用中不包括的项目 (16)

第三十五条保险福利费用统计原则 (16)

第三十六条离休、退休、退职人员保险福利费用构成 (16)

第三十七条离休、退休、退职人员期末人数 (17)

第六章企业人工成本 (17)

第三十八条企业人工成本及构成 (17)

第七章劳动统计综合分类标准 (18)

第三十九条按国民经济行业分类进行分组 (18)

第四十条按企业、事业、机关分组 (23)

第四十一条按国家行政区域分组及报表报送方式 (23)

第四十二条按企业登记注册类型分组 (24)

第四十三条劳动统计基层填报单位 (24)

第八章劳动统计基础工作 (25)

第四十四条原始记录 (25)

第四十五条统计台账 (25)

第四十六条统计报表 (25)

第四十七条统计报表制度 (25)

第四十八条统计工作过程 (26)

第四十九条统计信息化 (26)

第九章劳动统计执法检查 (26)

第五十条执法检查的内容 (26)

第五十一条执法检查的方法 (26)

第十章劳动统计分析 (26)

第五十二条劳动统计分析的方法 (26)

第十一章工时利用 (27)

第五十三条工时(工日) (27)

第五十四条出勤率 (28)

第五十五条出工率 (28)

第五十六条制度工时(工日)利用率 (28)

第五十七条劳动时间构成示意图 (29)

第十二章铁路单位行业及在岗职工岗位分组 (30)

第五十八条标准型在岗职工岗位分组表 (30)

第五十九条铁路局(专业运输公司)机关在岗职工岗位分组表 (31)

第六十条基层单位行业及在岗职工岗位分组表 (35)

第六十一条铁道部直属单位行业及在岗职工岗位分组表 (49)

第十三章附则 (56)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全面反映铁路劳动经济信息,科学组织劳动统计工作,保证劳动统计资料的准确性、及时性和完整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铁路行业统计管理规定》,结合铁路实际,制定本规则。

第二条本规则适用于铁道部及所属企业、事业单位,以及合资和地方铁路单位(以下简称铁路单位)。

第三条铁路劳动统计的基本任务,是对铁路劳动经济情况进行统计调查、统计分析,提供统计资料和统计咨询,实行统计监督。

第四条铁路劳动统计工作实行统一领导、分级负责。

铁道部劳动统计主管机构负责统一组织、指导、协调、管理和监督全国铁路劳动统计工作。

第五条铁路劳动统计方法,以全面调查为主,抽样调查、典型调查、重点调查等非全面调查为辅。

第六条铁路单位应加强对劳动统计工作的领导,必须指定专人负责劳动统计工作,如实提供统计信息,不得虚报、瞒报、拒报、迟报、伪造和篡改统计资料。

第七条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依照本规则和劳动统计报表制度提供的统计资料,铁路单位的负责人不得自行修改。

第八条劳动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依照本规则独立行使统计调查、统计报告、统计监督的职权不受侵犯。

第九条铁路单位有关部门,必须依照本规则向劳动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提供劳动统计调查所需资料。

第十条铁路单位的劳动统计人员,要认真学习政治、经济理论和劳动管理的基本知识,努力钻研统计基础理论及相关的专业知识,不断提高劳动统计工作水平。

第十一条铁路单位及有关部门在使用劳动统计数据时应以劳动统计部门提供的数据为准。

第二章劳动用工

第十二条从业人员

从业人员指在铁路单位工作,取得工资或其他形式劳动报酬的人员。由在岗职工和其他从业人员构成。从业人员包括使用的农村劳动力(即农村户籍的人员)。

1.在岗职工指与铁路单位建立劳动关系,从事单位生产经营活动,并由单位支付工资的人员。劳动合同期限在一年以上的为长期职工,一年及以下的为临时职工。

2.其他从业人员指在铁路单位工作并领取劳动报酬的下列人员:聘用的离、退休人员,聘用的港、澳、台及外籍人员,使用的其他人员。

第十三条非在岗职工

非在岗职工指由于各种原因,已经离开本人的生产或工作岗位,并不在本单位从事其他工作,但仍保留劳动关系的集体外出劳务人员、内部退养人员、长期休假人员、长期学习人员、内部下岗人员。

1.集体外出劳务人员指由单位组织向外单位提供劳务的人员。

2.内部退养人员指按照国家和铁道部有关规定,经本人申请,单位批准后退出工作岗位,并签订了内部退养协议,在办理正式退休手续前由单位支付生活费的人员。

3.长期休假人员指劳动关系在本单位,但离开工作岗位连续休假六个月及以上的人员。

4.长期学习人员指劳动关系在本单位,但离开工作岗位连续学习六个月及以上的人员。

5.内部下岗人员指按照单位竞争上岗条件、办法和程序,未能竞争上岗,已经离开本人的生产和工作岗位,也不在本单位从事其他工作的人员。

第十四条职工

职工指在岗职工和非在岗职工。

第十五条在册职工

在册职工指与铁路单位建立并保留劳动关系的全部人员。包括在岗职工、非在岗职工、个

人外出劳务人员、派往集体经济企业人员、在职参军人员。

个人外出劳务人员指个人与单位签订外出劳务协议仍与原单位保留劳动关系的人员。

派往集体经济企业人员指派往集体经济企业工作仍与原单位保留劳动关系的人员。

在职参军人员指职工参军后仍与原单位保留劳动关系的人员。

第十六条专业技术人员

专业技术人员指取得专业技术职称的人员。包括:工程技术人员,农业技术人员,科研人员,卫生技术人员,教学人员,船舶技术人员,经济人员,会计人员,统计人员,翻译人员,图

书资料、档案、文博人员,新闻、出版人员,律师、公证人员,广播电视播音人员,工艺美术人员,体育人员,艺术人员,政工人员。

第十七条不列入从业人员统计范围的人员

1.非在岗职工。

2.个人外出劳务人员。

3.派往集体经济企业人员。

4. 在职参军人员。

5.发包给其他单位或个人从事半成品加工、装配、包装、拆洗缝补、房屋修缮、装卸搬运、短途运输等工作的人员。

6.参加单位生产的勤工俭学的在校生,以及大中专和技工学校的实习生。

7.铁路沿线小站或工区由职工合伙组成的伙食团聘请的炊事员,各单位临时使用的零星修缮人员。

第十八条铁路单位人员构成表

①长期职工

⑴在岗职工

②临时职工

1.从业人员

①聘用的离、退休人员

⑵其他从业人员②聘用的港、澳、台及外籍人员

③使用的其他人员

⑴集体外出劳务人员

⑵内部退养人员

2. 非在岗职工⑶长期休假人员

⑷长期学习人员

⑸内部下岗人员

⑴在岗职工

3. 职工

⑵非在岗职工

⑴在岗职工

⑵非在岗职工

4. 在册职工⑶个人外出劳务人员

⑷派往集体经济企业人员

⑸在职参军人员

第十九条人员统计原则

1.人员由形成劳动关系或劳务关系的用人单位进行统计。机关、企业、事业单位中按规定不签订劳动合同的人员,按是否管理其人事档案界定为职工或其他从业人员。

2.临时抽调参加防洪、抢险、救援、抗震、维护治安等社会性工作(六个月以内)的人员,仍由原单位统计在原岗位。

3. 铁路单位代管合资铁路、地方铁路和厂、矿企业专用线的人员,由直接支付劳动报酬的主管部门或委托企业统计;铁路单位代办厂、矿专用线业务以及机车车辆设备修理工作的人员,由铁

路单位统计。

4.各类人员的统计均以人事通知(命令)生效日期为统计依据。

第二十条人员综合分组

一、按运输主业、辅业分组

1.运输主业指直接从事铁路客货运输服务、主要设备管理维护的生产经营业务和相关管理工作的人员。

2.辅业指从事与铁路运输主业有一定关联的业务,以及由主业拥有资产辅业从事经营或提供劳务的人员。包括:铁路车站餐饮,站车售货服务,客运设施保洁和卧具洗涤,旅客乘车前和下车后的社会化服务,车站小件寄存,具有独立厂房设备的铁路配件制造,行车公寓等;铁路货物、行包装卸,货物和行包承运前、交付后的服务,列车餐饮服务,铁路物资供应,供暖、食堂等生活后勤服务人员。

二、按用工期限分组分为长期职工和临时职工。

三、按性别分组分为男性、女性。

四、按文化程度分组分为初中及以下、高中及技校、中专、大专、大学本科及以上。

五、按行政职务分组分为干事级、股级、正副科级、正副处级、正副局级、正副部级。

六、按专业技术等级分组分为初级、中级、高级。

七、按职业资格等级分组分为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

八、按铁路行车相关职业(工种)分组

㈠车务

㈡机务、车辆

㈢工务、电务、供电

第二十一条在岗职工按岗位分组

按实际从事的工作岗位,在岗职工分为生产人员、管理人员、服务人员、其他人员。

一、生产人员指直接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人员。包括直接从事生产活动的工人,在生产机构从事生产活动的工程技术人员,运输、机务、车辆、工务、电务、供电等调度(包括车流分析及日计划)人员,值班站长,四、五等站站长,指导司机,客货运输、十八点、机车运用统计人员,车间安全、质量检查人员,机务化验、电力试验、接触网测试、红外线监测人员,计算机软件开发及硬件、网络维护人员,计算机应用中的值班人员等。

二、管理人员指行政领导,各职能机构的人员,在生产机构中从事行政、生产经营、专业技术管理的人员,专职从事党、团、工会、武装部工作的政工人员,脱离原岗位从事管理工作六个月及以上的人员。

三、服务人员指服务于职工生活或间接服务于生产的人员。包括:

1.职工培训基地、干校、党校、疗养院、疾病预防控制所、乘务员公寓、招待所、文化宣传(报社、电视台、文化宫、俱乐部、宣传站、图书馆、放映队等)、体育场馆等单位除管理、其他人员以外的全部人员。

2.各单位的后勤服务人员。包括:门卫、服务员、茶炉工,非生产用的汽车司机,食堂、托儿所、浴室人员,管理机构的瓦工、木工、电工、钳工、园艺工、电梯工、单位自设的房屋管理和维修人员等。

四、其他人员指参加社会活动超过六个月以上的人员。

第二十二条期末人数和平均人数

一、期末人数指报告期末最后一天实有的人数。

二、平均人数指报告期内每天平均拥有的人数。常用的平均人数指标有月平均人数、季平均人数、年平均人数、累计平均人数。

1.月平均人数指报告月内每天平均拥有的人数。计算公式为:

报告月内每天实有的全部人数之和

⑴月平均人数=

报告月的日历日数

月初人数+月末人数

⑵月平均人数=

2

2.季平均人数指报告季内各月平均拥有的人数。计算公式为:

报告季内各月平均人数之和

季平均人数=

3

3.年平均人数指报告年内各月平均拥有的人数。计算公式为:

报告年内各月平均人数之和

⑴年平均人数=

12

报告年内各季平均人数之和

⑵年平均人数=

4

4.累计平均人数指报告期内各月平均拥有的人数。计算公式为:

报告期内各月平均人数之和

累计平均人数=

报告月数

第二十三条人员增减变动

报告期内人数增减变动关系:

期末人数=上期末人数+本期增加和调入的人数-本期减少和调出的人数

一、增加和调入的人数指报告期内单位接收、招聘录用、调入等增加的人员。

㈠新增和调入的在岗长期职工

1.新增的在岗长期职工

⑴从农村和城镇招收指从农村和城镇劳动力中招收的人员。

⑵录用的复员、退伍、转业军人指从部队复员、转业后,直接由单位录用的人员。包括参军前是职工或办理了招工手续,服兵役期满后又回原单位复工复职的人员。

⑶录用的大学、中专、技校毕业生指从各类院校毕业后,由单位招聘录用的人员。

⑷非在岗职工返回指由集体外出劳务、内部退养、长期休假、长期学习、内部下岗返回的人员。

⑸个人外出劳务返回指个人外出劳务返回原单位的人员。

⑹集体经济企业返回指派往集体经济单位工作返回原单位的人员。

⑺其他指除上述人员外,新增的其他在岗长期职工。

2.调入的在岗长期职工指在报告期内由外单位调入的人员。

⑴由铁路外单位调入指由铁道部所属以外单位调入的人员。

⑵由铁路内单位调入指由铁道部所属内其他单位调入的人员。

㈡增加的临时职工和其他从业人员

二、减少和调出的人数指报告期内单位终止、解除劳动合同、调出等减少的人员。

㈠减少和调出的在岗长期职工

1.减少的在岗长期职工

⑴离休、退休、退职指根据国家有关规定,正式办理了离休、退休和退职手续的人员。

⑵死亡包括因工死亡和非因工死亡人员。

以上两类人员减少称为自然减员。

⑶内部退养。

⑷内部下岗。

⑸集体外出劳务。

⑹个人外出劳务。

⑺终止和解除合同指由于正常或非正常原因,与单位终止和解除了劳动关系的人员。

⑻长期休假。

⑼长期学习。

⑽派往集体经济企业。

⑾在职参军。

⑿除名指根据《企业职工奖惩条例》的规定,对无正当理由经常旷工经批评教育无效,由单位办理除名手续的人员。

⒀开除指在岗职工严重违反劳动纪律或犯有其他严重错误,受到开除公职的行政处分,并由单位办理开除手续的人员。

⒁辞退指按照《国营企业辞退违纪职工的暂行规定》,对犯有违纪行为,由单位办理辞退手续的在岗职工,以及因其他原因按照有关规定办理辞退手续的人员。

⒂辞职指本人申请并被批准辞去原职务、离开原工作单位的人员。

⒃其他指除以上人员外,减少的其他在岗长期职工。

2.调出的在岗长期职工指在报告期内调往外单位工作的人员。

⑴调往铁路外单位指调往铁道部所属以外单位的人员。

⑵调往铁路内单位指调往铁道部所属其他单位的人员。

㈡减少的临时职工和其他从业人员

第三章劳动报酬和生活费

第二十四条劳动报酬和生活费

一、从业人员劳动报酬指在报告期内支付给本单位全部从业人员的劳动报酬。由在岗职工工资总额和其他从业人员劳动报酬构成。

其他从业人员劳动报酬指在报告期内支付给在本单位工作的其他从业人员的劳动报酬。由聘用的离、退休人员的劳动报酬,聘用的港、澳、台及外籍人员的劳动报酬,使用的其他人员的劳动报酬等构成。

二、职工工资总额指在岗职工工资总额和非在岗职工生活费。

㈠在岗职工工资总额指在报告期内支付给本单位在岗职工的全部劳动报酬。由基本工资、奖金、加班加点工资、津贴和补贴、其他工资等项目构成。

1.基本工资

⑴实行岗位技能工资制的岗位工资和技能工资。

⑵实行计件工资制的单位,按照批准的计件单价和规定的劳动定额或工作量支付的计件标准工资。

⑶实行岗位绩效工资制的岗位工资、薪级工资。

⑷实行公务员职级工资制的职务工资、级别工资,实行机关工人工资制的岗位工资、技术等级(职务)工资。

⑸新参加工作人员的临时工资,包括学徒工的生活费。

⑹中小学教师、护士在职务工资标准的基础上提高10%的部分。

⑺实行年薪制人员的基本收入。

2.奖金

⑴生产奖指与生产任务有关的各项奖金。

⑵安全奖指各种涉及运输生产安全的奖金。

⑶节约奖指各种动力、燃料、原材料等节约奖。

⑷堵漏保收奖指从堵漏保收提成中支付的奖金。

⑸计件超额工资指计件工人超额完成定额任务后所得的工资,即计件工人实得的全部计件工资减去应得的计件标准工资后的数额。

⑹其他奖指劳动竞赛奖、质量奖、提前竣工奖、考核各项经济指标的综合奖,经营业绩考核奖、年终奖等各种一次性奖,实行年薪制人员的效益收入和其他收入。

3.加班加点工资指在法定节假日、公休假日工作以及在正常工作日以外工作,支付的加班、加点工资。

4.津贴和补贴指为了补偿职工特殊的劳动消耗和其他原因而支付的津、补贴。

⑴乘务津贴指对担当乘务工作的人员按出乘时间所支付的津贴。

⑵施工津贴指对建筑安装及大修等流动施工单位的人员所支付的津贴。

⑶野外勘探津贴指对野外勘探人员所支付的津贴。

⑷岗位津贴公安干警值勤津贴、警衔津贴,审计人员工作津贴,信访津贴,纪检、监察办案人员补贴,法院、检察院办案人员岗位津贴,专兼职离、退休管理人员津贴,计划生育工作人员津贴,以及其他为特殊行业和苦累脏险等特殊岗位设立的津贴等。

⑸保健津贴指卫生防疫津贴、医疗卫生津贴、科技保健津贴等。

⑹技术性津贴指科研(课题)津贴、工人技师津贴、政府特殊津贴等。

⑺地区津贴指按国家规定对边远地区发放的地区生活费和地区津贴。

⑻伙食补贴指直接支付给个人的伙食性补贴,如无食堂补贴、小伙食单位补贴、少数民族伙食补贴、体育运动员和教练员伙食补助等。

⑼年功性津贴指工龄工资、工龄津贴、教龄津贴和护士津贴等。

⑽其他津、补贴指未包括在以上项目中的各种津补贴,如各种物价补贴、书报费、交通费、洗理卫生费、合同制职工的工资性补贴、夜班津贴、电话补贴、房租补贴、课时津贴、体育津贴、汽车司机行车津贴、班组长(工长)津贴,以及由个人支配的房改补贴等。

5.其他工资指其他根据国家规定支付的工资,包括调整补发上年工资等。

㈡非在岗职工生活费指在报告期内支付给集体外出劳务人员、内部退养人员、长期休假人员、长期学习人员、内部下岗人员的生活费。

第二十五条职工工资总额的计算原则

1.工资总额统计应以支付给职工的全部劳动报酬为依据,不考虑其经费来源。即不论是计入成本的还是不计入成本的,不论是由工资科目开支的还是由工资科目以外的费用开支的,不论是以货币形式支付的还是以实物形式支付的,均应统计为工资总额。

2.在统计月、季、年的工资总额时,均应按实发月以应发数计算,但不包括病事假扣款。对于拖欠的工资,应将实际补发数额统计在实际发放月内,不能统计在拖欠期内的工资总额中。因节假日提前预发的下月工资,则应统计在应发月的工资总额中。

3.单位从个人工资中直接为其代扣代缴的社会保险费、所得税、住房公积金等各类扣款应统计为工资总额,由单位负担的部分不统计为工资总额。

4.单位为职工缴纳的补充养老保险金、补充医疗保险金不统计为工资总额,其他各种商业性保险应统计为工资总额。

5.单位以各种名义发放的现金和实物,只要属于劳动报酬性质并且现行统计制度未明确规定不统计为工资总额的,都应统计为本单位的工资总额,如单位按月或一次性发放的餐费、旅游费、保险费、过节费等。

6.对于房改一次性补贴和按月发放的补贴,如果该项补贴为专款专用,可不作为工资总额统计,如由个人自行支配,则应统计为工资总额。

第二十六条职工工资总额不包括的项目

1.根据国务院有关规定发放的创造发明奖、国家星火奖、自然科学奖、科学技术进步奖、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进奖,支付给做出重大贡献的专业技术人员的一次性重奖,支付给运动员的比赛成绩奖和教练员的培训成绩奖等。

2.劳动保险和福利方面不做为职工工资总额统计的费用。

3.离休、退休、退职人员的各项费用。

4.支付给聘用或留用的退休人员的各项费用。

5.劳动保护的各项费用。

6.稿费及发给外单位人员的讲课费。

7.出差补助费、调动工作的差旅费和安家费。

8.实行资产经营业绩考核返还的各种风险抵押金本金;实行租赁经营单位的承租人的风险性补偿收入。

9.对购买本企业股票和债券的人员所支出的股息(包括股金分红)和利息。

10.劳动合同制职工解除劳动合同时由企业支付的医疗补助费、生活补助费、经济补偿金等。

11.向提供劳动力单位支付的手续费或管理费。

12.一次性买断工龄所支付的费用。

13.支付给家庭工人的加工费和按加工订货合同办法支付给承包单位的发包费。

14.支付给参加企业劳动的在校学生的补贴。

15.计划生育独生子女补贴。

第二十七条平均工资

平均工资分为平均货币工资和平均实际工资。

1.平均货币工资指在报告期内平均每人所得的货币工资额。计算公式为:

报告期实际支付的货币工资总额

平均货币工资=

报告期平均人数

2.平均实际工资指扣除物价变动因素后的平均工资。计算公式为:

报告期平均货币工资

平均实际工资=

报告期城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3.平均货币工资指数指报告期平均货币工资与基期平均货币工资的比率。计算公式为:

报告期平均货币工资

平均货币工资指数(%)=×100%

基期平均货币工资

4.平均实际工资指数指报告期平均货币工资指数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比率。计算公式为:

报告期平均货币工资指数

平均实际工资指数(%)=×100%

报告期城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第四章劳动生产率

第二十八条劳动生产率

劳动生产率指劳动者在单位时间内的生产效率,表明劳动者在单位时间内的生产能力,用劳动者生产的产品与相应的劳动消耗量之间的比率表示。

正指标的劳动生产率:劳动生产率的高低与单位时间内劳动者所生产的产品产量成正比,即在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越多,则劳动生产率越高。用单位时间内所生产的合格产品数量与其劳动消耗量进行对比来表示。计算公式为:

产品数量

劳动生产率=

劳动消耗量

逆指标的劳动生产率: 劳动生产率的高低与单位产品产量所消耗的劳动量成反比,即生产单位产品所消耗的劳动时间越少,则劳动生产率越高。用生产合格单位产品所消耗的劳动时间来表示。计算公式为:

劳动消耗量

劳动生产率=

产品数量

第二十九条劳动生产率统计的原则

劳动生产率统计遵循可比性原则,即劳动者的生产成果与劳动消耗量之间保持同口径,即产品数量与生产这些产品的劳动消耗量要相适应。

第三十条劳动生产率统计分类

劳动生产率统计按照时间单位,可分为日、月、季、年劳动生产率;按照人员范围,可分为从业人员、生产人员、主要生产组劳动生产率;按照行业,可分为铁路运输业、多元经营企业及其他行业劳动生产率;按照生产的产品类型,可分为按实物工作量计算的和按价值工作量计算的劳动生产率。

第三十一条铁路运输业劳动生产率

1.按实物工作量计算的劳动生产率

总换算周转量

劳动生产率=

运输业从业人员平均人数

2.按价值工作量计算的劳动生产率

运输收入

劳动生产率=

运输业从业人员平均人数

第三十二条多元经营企业劳动生产率

营业收入

劳动生产率=

多元经营企业从业人员平均人数

第五章保险福利费用

第三十三条保险福利费用

保险福利费用指单位在劳动报酬和生活费以外实际用于职工个人和集体的费用。

1.集体福利事业补贴指单位浴室、理发室、洗衣房、哺乳室、托儿所等集体福利设施各项收支相抵后的差额补助费,包括集体供热支出和托儿补助费。

2.集体福利事业设施费指按国家规定开支的集体福利设施费用,如食堂炊事用具的购置、修理费用,宿舍的修缮费等,不包括由各单位自筹经费开支的福利设施的固定资产投资。

3.文体宣传费指为改善、丰富职工的文化生活所实际支付的文娱体育宣传费,包括工会文教费所支付的部分。

4.医疗卫生费指实行医疗保险单位的职工及供养的直系亲属的医疗费、医务经费、职工因工负伤就医路费、住院伙食补助费,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公费医疗费,实行公费医疗制度改革的单位直接支付给个人的医药费等。

5.其他费用

⑴丧葬、抚恤、伤残补助金指对死亡及因工致残的职工所支付的丧葬补助金、因工死亡补助金和所遗供养直系亲属的抚恤、救济金,职工供养直系亲属死亡时的丧葬补助金,工伤职工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伤残抚恤金。

⑵生活困难补助费指对生活困难的职工实际支付的定期补助和临时性补助。

⑶计划生育补贴指发给职工的独生子女补贴费、保健营养费。

⑷其他指上述费用以外,用于职工的其他保险福利支出,如取暖补贴、防暑降温费、易地安家补助费、探亲路费、工伤护理费、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伤残职工辅助器具费等。

第三十四条保险福利费用中不包括的项目

1.用于劳动保护的费用。

2.由福利费用开支的医务人员、集体福利机构工作人员的工资和六个月以上长期休假人员的生活费。

第三十五条保险福利费用统计原则

1.保险福利费用支出款源,除福利基金外,还包括工资基金,社会保险基金,社会统筹基金,营业外支出,企业基金或利润留成,工会经费,企业管理费,事业、机关单位差额补助费及公务费等。

2.保险福利费用的统计,以报告期由单位实际支出的用于个人和集体的劳动保险福利费用为准。

3.保险福利费用按职工和离休、退休、退职人员分别统计。

第三十六条离休、退休、退职人员保险福利费用构成

1.离休费指按规定标准支付给离休人员的费用及各种补贴。

2.退休费指按规定标准支付给退休人员的费用及各种补贴。

3.退职生活费指按规定标准支付给退职人员的费用及各种补贴。

4.医疗卫生费指各单位实际发生用于离休、退休、退职人员的医疗费。

5.其他费用

⑴离休人员公用经费指按国家规定用于离休人员的办公用品、文体活动、健康休养和差旅费等。

⑵离休人员特需经费指按国家有关规定为解决离休人员的特殊困难和必要的活动经费开支而支付的费用。

⑶护理费指因工致残,饮食起居需人扶助的离休、退休人员的护理费,以及因病生活不能自理的离休干部护理费。

⑷丧葬抚恤金指离休、退休、退职人员死亡的丧葬费、丧葬补助费,以及所遗供养直系亲属的抚恤、救济金和死亡丧葬补助费,因工受伤职工到达法定退休年龄后继续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的伤残抚恤金。

⑸困难补助费支付给生活困难的离、退休人员的困难补助,包括因工致残办理了退休手续的人员死亡后,支付给其供养的直系亲属的生活困难补助。

⑹其他费用上述费用外实际支付给离休、退休、退职人员冬季取暖补贴,安家补助费等。

第三十七条离休、退休、退职人员期末人数

1.离休人员指截止到报告期末离休人员实际人数。

2.退休人员指截止到报告期末退休人员实际人数。

3.退职人员指截止到报告期末退职人员实际人数,不包括领取一次性退职金的退职人数。

第六章企业人工成本

第三十八条企业人工成本及构成

一、企业人工成本指企业在生产、经营和提供劳务活动中所发生的各项直接和间接人工费用的总和。主要包括:劳动报酬和生活费、社会保险费用、福利费用、教育费用、劳动保护费用、住房费用和其他人工成本。

二、企业人工成本的构成

1.劳动报酬和生活费指在岗职工工资总额、其他从业人员劳动报酬、非在岗职工生活费。

2.社会保险费用指企业实际为职工所缴纳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费用。包括企业上缴给社会保险机构的费用和在此之外为职工支付的补充养老保险金或储蓄性养老保险金。

3.福利费用指各单位在劳动报酬和生活费以外实际用于职工个人和集体的费用。

4.教育费用指企业为职工学习先进技术和提高文化水平而支付的培训费用。

5.劳动保护费用指企业为购买职工实际享用的劳动保护用品、清凉饮料和保健用品等费用支出。但不包括劳动保护设备的购置、维修费,以及个人只能在工作现场使用的特殊用品。

6.住房费用指企业为改善职工居住条件而支付的所有费用。包括企业实际为职工支付的住房补贴(包括租房费用、租房差价补贴、职工购房差价补贴等)、住房公积金、职工宿舍的折旧费用等。

7.其他人工成本指不包括在以上各项中的其他人工成本项目。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⑴制服补贴。

⑵工会经费指企业用工会经费为职工支付的其他费用,不包括用工会经费为职工支付的文体宣传费和困难补助费。

⑶其他指企业因招聘人员而实际花费的招工、招聘费用等。

铁路货物运输管理规则

第1条为提高铁路货运管理水平和工作质量,严格管理制度,安全、迅速、经济、便利地组织货物运输,特制定本规则。 第2条本规则是明确货物运输作业各环节基本内容和质量要求的内部规定,不作托运人、收货人与铁路间划分权利、义务和责任的依据。 第3条铁路局在不违反本规则的条件下,可结合具体情况制定补充规定,并报铁道部备案。 第二章货物运输基本作业 第一节受理和承运 第4条车站应根据批准的月度货物运输计划和旬装车计划受理货物运单。在受理零担、集装箱或按特定条件运输的货物时,还必须按照有关规定办理。 第5条车站受理货物运单时,应确认托运的货物是否符合运输条件,各栏填写是否齐全、正确、清楚,领货凭证与运单是否一致。对营业办理限制(包括临时停限装)、起重能力、证明文件等项进行审查。 对到站、到局和到站所属省、市、自治区各栏内容应相互核对,必要时,可凭《中国地图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手册》、《全国铁路货运营业站示意图》等资料予以确认。 对货物运单确认无误后,即应指定进货日期或装车日期。 第6条对搬入货场的货物,车站要检查货物品名与运单记载是否相符,运输包装和标志是否符合规定。按件数承运的货物,应对照运单点清件数。零担和集装箱货物要核对货签是否齐全、正确。对个人托运的行李、搬家货物,要按照物品清单进行核对,并抽查是否按规定在包装内放入标记(货签)。需要使用加固材料的货物,应对加固材料的数量、规格进行检查。对超限、超长、集重货物,应按托运人提供的技术资料复测尺寸。 按规定由铁路确定重量的货物,要认真过秤。由托运人确定重量的货物,车站应组织抽查。抽查的间隔时间,每一托运人(大宗货物分品种)不超过三个月,零担和集装箱货物不超过一个月。对按体积计算重量的货物,应以定期检查的比重(每立方米重量)作为计算重量的依据。 货物应稳固、整齐地堆码在指定货位上。整车货物要定型堆码,保持一定高度。零担和集装箱货物,要按批堆码,货签向外,留有通道。需要隔离的,应按规定隔离。货物与线路或站台边缘的距离必须符合规定。 第7条以杠杆式台秤、地秤过秤,使用前应进行检查,并符合以下规定: 1.摆放平稳,四角着实,台板保持灵活; 2.将游砣移至零点时,横梁保持平衡;

铁路机车统计规则(二)

铁路机车统计规则(二) 机车运用与检修指标 第37条机车运用工作量指标及计算方法。(一)机车走行公里:为运用机车实际走行或换算走行的公里。 1. 机车总走行公里:为沿线走行公里及换计走行公里之和。 2.本务机走行公里:为牵引列车的本务机车走行公里 3.沿线走行公里:为本务、单机(含有动力附挂)、重联和补机走行公里之和。 4.辅助走行公里:为单机(含有动力附挂)、重联、补机及各种换算走行公里之和。 5.换算走行公里:为按机车台小时换算的走行公里。调车工作每小时作业时间换算20公里;其他工作每小时换算5公里;有动力停留每小时换算4公里(内燃、电力运用机车的段内停留均按有动力停留统计)。 (二)牵引总重吨公里:为机车牵引列车(包括单机牵引车辆)完成的工作量。 计算方法:机车牵引总重吨公里=机车牵引总重×实际走行公里 注:双机合并牵引及挂有补机、重联机车时, 按附件二“重联、补机机车牵引能力比例表”分劈:3台机车牵引列车时不考虑机型,其总重吨公里本务机车按40%,其余两台各按30%分劈。4台及以上机车牵引列车时,不分机型,平均分劈。

(三)机车自重吨公里:是指机车沿线走行产生的自重吨公里。机车自重根据附件三“机车重量、长度及功率表”确定。 计算方法:机车自重吨公里=机车重量×沿线走行公里 (四)通过总重吨公里:是指沿线上通过的总重吨公里。 计算方法:通过总重吨公里=机车自重吨公里+牵引总重吨公里 (五)机车专调时间:指机车担当专用调车工作产生的调车时间,是根据司机报单记载的每次由实际工作开始至实际工作完了的时间。包括专调机车在编组站、区段站以及运输方案规定的专调站调车时间和月间计划指定利用列车的本务机车在列车始发站及终到站兼作调车工作的实际作业时间。(六)车辆公里:为车辆运行的公里。 计算方法:车辆公里=机车牵引车辆辆数×实际走行公里 (七)载重吨公里:为机车牵引列车完成的货物运输量(包括单机牵引车辆完成的货物运输量)。 计算方法:载重吨公里=机车牵引列车的载重×实际走行公里 第38条机车运用效率指标与计算方法。(一)运输密度:为每公里线路所负担的货车载重吨公里。 计算方法:运输密度=区段载重吨公里÷区段公里 (二)空车走行率:为空车走行公里与重车走行公里的比值。 计算方法:空车走行率=运用空车车辆公里÷运用重车车辆公里 ×100%。 (三)重车每辆平均动载重:为平均每辆运用重车在运行中所载重量。 计算方法:重车每辆平均动载重=载重吨公里÷运用重车车辆公里 (四)列车平均总重:为每一列车的平均总重量。

铁路统规(2015版)

目录 第一章总则 (3) 第二章铁路线路 (6) 第一节铁路线路分类 (6) 第二节铁路线路长度 (8) 第三节栅栏、绿化、道口 (11) 第四节重载铁路、客运专线 (13) 第五节统计报表 (13) 第三章钢轨、无缝线路、无砟轨道及道岔 (30) 第一节钢轨 (30) 第二节无缝线路 (30) 第三节无砟轨道 (30) 第四节道岔 (31) 第五节统计报表 (31) 第四章桥梁、隧道及明洞 (35) 第一节桥梁 (35) 第二节隧道及明洞 (36) 第三节统计报表 (37) 第五章通信信号设备 (44) 第一节通信设备 (44) 第二节信号设备 (46) 第三节统计报表 (48) 第六章供电设备 (55) 第一节牵引供电设备 (55) 第二节电力贯通线 (56) 第三节统计报表 (56) 第七章机车 (59) 第一节配属机车 (59) 第二节统计报表 (60) 第八章客车 (66) 第一节客车 (66) 第二节统计报表 (68) 第九章动车组 (78) 第一节配属动车组 (78) 第二节统计报表 (79) 第十章集便客车卸污设备 (86) 第一节客车卸污设备 (86) 第二节统计报表 (86)

第十一章货车 (90) 第一节货车 (90) 第二节统计报表 (91) 第十二章车站及运输站段 (94) 第一节车站 (94) 第二节运输站段 (94) 第三节统计报表 (95) 第十三章车站客、货运主要设施设备 (100) 第一节车站客运主要设施设备 (100) 第二节车站货运主要设施设备 (103) 第三节统计报表 (105) 第十四章铁路轮渡 (112) 第一节渡船、港区 (112) 第二节统计报表 (112) 第十五章装卸机械 (115) 第一节装卸机械 (115) 第二节统计报表 (115) 第十六章工务机械车 (117) 第一节工务机械车 (117) 第二节大型养路机械作业跨局工作量 (117) 第三节大型养路机械作业租用工作量 (117) 第四节统计报表 (118) 第十七章信息技术设备 (124) 第一节信息技术设备 (124) 第二节统计报表 (124) 第十八章货运门到门运输设备 (126) 第一节货运门到门运输设备工作量统计 (126) 第二节统计报表 (126) 第十九章行车公寓接待其他运输企业人员 (131) 第一节行车公寓接待其他运输企业人员 (131) 第二节统计报表 (131) 第二十章特别重大自然灾害损失 (136) 第一节特别重大自然灾害 (136) 第二节统计报表 (136) 第二十一章统计资料管理 (140) 第二十二章附则 (141)

铁路机车统计规则

第三章机车运用与检修指标 第37条机车运用工作量指标及计算方法。 (一)机车走行公里:为运用机车实际走行或换算走行的公里。 1. 机车总走行公里:为沿线走行公里及换计走行公里之和。 2.本务机走行公里:为牵引列车的本务机车走行公里 3.沿线走行公里:为本务、单机(含有动力附挂)、重联和补机走行公里之和。 4.辅助走行公里:为单机(含有动力附挂)、重联、补机及各种换算走行公里之和。 5.换算走行公里:为按机车台小时换算的走行公里。调车工作每小时作业时间换算20公里;其他工作每小时换算5公里;有动力停留每小时换算4公里(内燃、电力运用机车的段内停留均按有动力停留统计)。 (二)牵引总重吨公里:为机车牵引列车(包括单机牵引车辆)完成的工作量。 计算方法:机车牵引总重吨公里=机车

牵引总重×实际走行公里 注:双机合并牵引及挂有补机、重联机车时,按附件二“重联、补机机车牵引能力比例表”分劈:3台机车牵引列车时不考虑机型,其总重吨公里本务机车按40%,其余两台各按30%分劈。4台及以上机车牵引列车时,不分机型,平均分劈。 (三)机车自重吨公里:是指机车沿线走行产生的自重吨公里。机车自重根据附件三“机车重量、长度及功率表”确定。 计算方法:机车自重吨公里=机车重量×沿线走行公里 (四)通过总重吨公里:是指沿线上通过的总重吨公里。 计算方法:通过总重吨公里=机车自重吨公里+牵引总重吨公里 (五)机车专调时间:指机车担当专用调车工作产生的调车时间,是根据司机报单记载的每次由实际工作开始至实际工作完了的时间。包括专调机车在编组站、区段站以及运输方案规定的专调站调车时间和月间计划指定利用列车的本务机车在列车始

铁路运输设备统计规则

铁路运输设备统计规则 第一章总则 第1条铁路运输设备是铁路运输生产活动的主要劳动手段,是完成运输生产任务的物质基础。铁路运输设备的状况,不仅反映了我国铁路运输设备现代化水平,而且是研究铁路长远发展,挖潜改造扩能以及编制计划的重要依据。为了反映铁路主要运输设备的现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及有关法规,特重新制定本规则。 第2条铁路运输设备统计是铁路统计的重要组成部分。要认真贯彻国家、铁道部对统计工作的要求,紧密围绕党的方针政策,改革开放,扩大运输能力,强化运输设备统计的功能、职权、手段,充分发挥统计工作的整体功能,不断提高运输设备统计工作水平。更好地搞好统计优质服务。 第3条各单位要认真执行《统计法》及《统计法实施细则》等统计法规,严格按照部颁统计制度统计,实事求是,如实上报各项统计数字,不得虚报,瞒报、拒报、迟报。各单位应做好运输设备统计电子计算机的开发应用,做好统计数据的积累、储存、整理、分析和咨询工作。运输设备统计人员要深入基层单位进行统计质量检查辅导,加强技术履历簿、原始记录和台帐等基础工作,上报运输设备统计年报之前,要做好与有关业务部门的数据核对工作。 第二章运输设备统计范围的原则、任务和统计时点 第4条运输设备统计范围的原则

一、凡产权属于本单位的主要运输设备,包括使用、未使用、备用、封存的设备,均应统计。 二、凡新建交付铁路局运营的(含正式营业及临时营业)新线、复线、电气化铁路及其它新增设备,均应按正式验收交接之日起统计。不包括产权归部属工厂所有的企业专用线和路外专用线及地方铁路。 三、凡配属给铁路局和产权归铁路工程局所有的机、客、货车应进行统计。货车仅包括由铁道部统一调度在全路运行的货车和配属给铁路局的宽、窄轨货车,不包括铁路工程局、铁路局的自备车。 四、凡出租给外单位的运输设备,由产权所属单位统计。租入的设备租用单位不统计。 第5条运输设备统计的主要任务 按照部颁统计制度,准确、及时统计上报管内铁路线、桥、隧及上部建筑,内燃、电气化牵引铁路,机、客、货车,通信信号,客、货运,电子计算机等运输设备数量、类型、能力以及运输部门站段数量,并对其变化情况、比例关系等进行综合分析,为各级领导和有关部门研究制订政策,安排计划提供科学依据。 第6条运输设备统计时点 运输设备统计实行年报制度,统计时点为年末31日现状。轨枕按工务部门秋检资料统计。 第三章铁路线路 第一节铁路线路分类 第7条铁路线路按用途分为正线、站线、段管线、岔线、特别用途线

电力机车司机国家职业标准

电力机车司机国家职业标准 1.职业概况 1.1职业名称 电力机司机。 1.2职业定义 驾驶电力机车从事铁路运输及相关作业的人员。 1.3职业等级 本职业共设三个等级,分别为:高级(国家职业资格三级)、技师(国家职业资格二级)、高级技师(国家职业资格一级)。 1.4职业环境条件 室外、在移动的机车上,接触噪声、磁场、振动。 1.5职业能力特征 有较强的反应能力和较好的分析判断能力;形体感和空间感强;心理素质好;动作协调性好;有一定的语言(普通话)和文字表达能力;身体状况符合铁道行业机车乘务员体检标准。 1.6基本文化程度 中等专业毕业(或同学专业学历)。 1.7培训要求 1.7.1培训期限 全日制职业学校教育,根据其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确定。晋级培训期限根据《铁路特有职业(二种)培训制度》确定。 1.7.2培训教师 培训高级工理论知识的教师应具有相关专业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培训高级工技能的教师应具有本职业技师以上职业资格证书或相关专业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培训技师、高级技师的教师应具有本职业高级技师职业资格证书或相关专业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从事操纵技能培训的教师应同时具有相应类别的铁路机车驾驶证。 1.7.3培训场地设备 满足教学需要的标准教室、技能培训基地、演练场或作业现场,有必要的设备、工具、量具、仪表等。 1.8鉴定要求 1.8.1适用对象 从事或准备从事本职业的人员。 1.8.2申报条件 ——高级(具备以下条件者) 担任学习司机职务满1年或连续乘务60000km。 ——技师(具备以下条件者) 取得本职业国家职业资格三级(高级)职业资格证书后,从事本职业安全乘务满2年或120000km。 ——高级技师(具备以下条件者) 取得本职业国家职业资格二级(高级)职业资格证书后,从事本职业安全乘务满3年或180000km。

铁路统规 版

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铁路运输设备统计是铁路统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铁路运输设备管理和能力利用的基础。为准确、全面反映全国铁路运输设备现状及发展变化情况,明确全国铁路运输设备统计的范围、指标口径、指标含义、计算方法、报告制度和统计资料标准,确保铁路运输设备统计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铁路行业统计管理规定》《国家铁路局关于委托中国铁路总公司开展行业统计工作的函》等有关规定,制定本规则。 第二条铁路运输设备统计的基本任务是:适应铁路运输设备管理及设备结构的发展变化,使用科学的统计方法和先进的统计手段,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地收集、整理、分析、提供铁路运输设备统计资料,为铁路运输生产组织、企业经营管理和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第三条本规则适用于国家铁路线路范围内各铁路运输企业所属的铁路运输设备。 各合资铁路公司、各地方铁路单位参照执行本规则,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国家电力投资集团公司、广汇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参照国家铁路执行本规则。 各有关部门和单位应当依据本规则规定使用或提供统计资料。 第四条铁路运输设备统计实行统一管理、分级负责制。 中国铁路总公司(以下简称总公司)统计主管部门负责全国铁路运输

设备统计工作的组织协调,业务培训,规章制定,监督检查及质量考评等。 各铁路运输企业负责本单位铁路运输设备统计工作,按本规则要求编制、上报铁路运输设备统计报表,提供统计资料,开展统计调查、统计分析、统计咨询和统计业务培训,实行统计监督。 总公司组织各铁路局指导、协调、监督管内合资、地方及其他铁路运输企业的铁路运输设备统计工作。 第五条铁路运输设备统计范围包括:铁路线路、桥梁、隧道、机车、客车、动车组、货车、通信、信号、供电、信息技术设备、车站及运输部门主要站段、车站客货运设施设备、铁路渡轮、装卸机械及重大自然灾害损失等;大型养路机械及其工作量,货运门到门运输设备、行车公寓接待工作量等。 第六条各铁路运输企业要加强对铁路运输设备统计工作的组织领导,维护法律法规赋予统计人员的职权,支持统计人员严格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及本规则进行运输设备统计,不得提供不真实、不完整的统计资料,不得拒报、迟报。铁路运输设备统计调查单位应当建立健全运输设备统计管理制度及相关统计台账,保障运输设备统计工作所需的机构、人员、设备和其他条件。 第七条铁路运输设备统计人员应具备相应的统计业务水平和计算机应用能力,加强统计法规、运输设备专业知识和统计业务的学习,全面、准确掌握本规则内容。

内燃机车运用与规章课程标准

《内燃机车运用与规章》课程标准 1.课程设置依据 本课程是内燃机车专业的核心课程,采用理论和实践教学的模式,本课程的设置在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方面占有重要地位。机车是铁路运输的牵引动力,其管理运用水平好坏、运用效率高低,对降低铁路运营成本、完成铁路运输任务起着重要的作用。列车运行关系到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和铁路运输效益,就必须要求机车乘务员理解熟记相关的规章制度,并按规定行车。目前国内铁路经历了六次大提速,随着列车速度的提高和新版《铁路技术管理规程》的实施,对机车乘务员也有新的要求。本课程主要教学模式采用讲授(案例分析)与实践相结合,适用于高职内燃机车专业。 2.课程目标 本课程要求学生对内燃机车专业有较高程度的认同感及工作热情,同时具有敏捷的思维及良好的自我学习及团队协作能力,另外还应具备一定机车柴油机、机车制动机、机车电传动及机车总体的基础知识。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理解铁路行车有关知识,机车管理部门的组织结构及业务范围;熟悉机车整备作业、接班作业、机车操纵、检查给油、入库作业的基本知识的基本知识;掌握机车乘务员一次出乘作业程序,机车主要部件保养的基本知识,铁路信号的显示方式、行车闭塞法、列车运行中的各种规定及行车安全知识,机车运行监控 记录仪的用途,为从事机车运用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1专业能力 (1)能熟悉机车运用管理部门的体制和职责;机车乘务制度; (2)能正确识别列车运行图和机车周转图; (3)会运用机车运用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分析问题; (4)能遵守铁路行车信号安全行车 (5)掌握机车限速规定; (6)能按照铁路运输生产有关规章和安全技术规则安全行车 2.2方法能力 (1)具有很强的安全行车意识。 (2)具有良好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 (3)具有进取意识、自我学习能力; (4)具有利用计算机、互联网等手段进行信息搜索、资料查询、资料提炼整理、信息传输等能力;

铁路机车车轮管理办法

铁路机车车轮管理办法 机车车轮是保证机车安全运行的关键部件,其质量直接关系到铁路行车安全。为统一机车车轮的管理,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技术管理 1.机车车轮由铁道部运输局统一管理;各机车制造、运用、维修等相关单位要有专人负责机车车轮的管理工作。 2.粗制的整体车轮、轮箍、铸钢轮心的设计须按标准进行计算分析,技术条件和图样须经铁道部批准。 3.成品整体车轮、轮箍、铸钢轮心的设计由相关机车制造厂(公司)负责,图样及技术条件须经其总工程师批准并通过铁道部审核。 4.成品整体车轮、轮箍、铸钢轮心的设计图样、技术条件的更改须经机车厂(公司)总工程师批准,并报铁道部审核。 5.轮心的铸造要严格执行铁道部的相关标准规定、管理办法和技术条件。 第三条采购与供应 1.所有粗制的整体车轮、轮箍、铸钢轮心的采购必须严格按铁道部批准的图样和技术条件执行。 2.中国铁路物资总公司(以下称物资总公司)负责进口机车整体车轮、轮箍的采购供应。 3.国产整体车轮、轮箍、轮心由机车车轮制造、维修单位负责采购。 4.铁道科学研究院金属及化学研究所负责进口整体车轮与轮箍的商检、技术咨询和质量异议仲裁,以及国产整体车轮、轮箍、轮心的技术咨询和质量异议仲裁。 第五条整体车轮、轮箍、轮心的加工 1.整体车轮、轮箍、轮心的加工单位必须经铁道部批准,不得委外加工。 2.整体车轮、轮箍、轮心的加工必须贯彻质量第一的方针,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加工单位要有专人负责管理。 3.整体车轮、轮箍、轮心的加工单位须建立相应的工艺流程管理办法,确保在加工过程中整体车轮、轮箍、轮心原始标记及过程记录正确传递。 4.整体车轮、轮箍、轮心的加工单位须建立质量控制卡,保证制造全过程可追溯,质量控制卡应反映出制造过程、操作者等。车轮出厂后质量控制卡由加工单位管理,保存期限,整体车轮10年,轮箍10年,轮心20年。 5.整体车轮加工单位须建立车轮台账,台账须包含车轮标记、装车号、轴号、去向、报废车轮记录。报废车轮记录须完整反映本单位购入车轮的报废情况(包括机务段和大修通报的报废车轮)。台账保存期限15年。 6.成品车轮标记应在轮辋外侧面磨耗限以内,用10号字刻打如下标记;轧制年份未两位、轧制月份、轧制工厂标记、车轮钢代号、毛坯车轮型号、熔炼炉罐号或热处理号、车轮顺序号、加工单位代号,字体清晰。车轮标记应全部记录在轮对履历簿中。 7.轮箍加工中如果标记被去除,应在加工后将原标记内容刻打在轮箍上。 8.整体车轮、轮箍不允许用铸、焊、喷涂、电沉积和化学沉积等工艺修整。 9.材质为《机车用铸钢轮心技术条件》(TB/T1400)规定的轮心,焊补须采用气体保护焊,执行《机车用铸钢轮心技术条件》(TB/T1400)。 10.整体车轮不涂覆腻子、油漆。轮箍车轮不涂覆腻子。车轮弛缓标记按规定执行。 第六条探伤 1.整体车轮须进行轮辋超声波探伤和表面磁粉探伤。轮辋超声波探伤按铁道部运输局《关于公

铁路货车统计规则的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铁路货车统计规则》修订的主要内容 这次规章修订是近几次修订中变化最大的一次。修订(对2000年版统规而言)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一、扩大了适用范围 为适应全行业管理需要,新的《铁路货车统计规则》适用范围修改为全国境内(不含港、澳、台)铁路线路范围内货车统计及各铁路运输企业货车统计。引入“内用货车”概念,并将现在车、装卸车明确分别国家铁路、合资和地方铁路统计,同时分别部属货车、企业自备车和内用货车统计,便于三者之间统计数据合并。 1.货车统计适用变化。将规则第一章总则第三条“凡在铁道部管辖的营业线、临时营业线范围内的货车统计制度,均按本规则办理;合资铁路、地方铁路公司可参照办量,指标口径必须一致”,改为了“凡在全国境内(不含港、澳、台)铁路线路范围内的货车统计及各铁路运输企业货车统计制度,均按本规则办理”。(P1)上述的统计范围的调整,其实在今年1月1日起就有所反映了。2007年底,部决定调整国家铁路统计范围(铁统计电〔2007〕56号),将国家铁路控股合资铁路公司(包括铁路股份公司)运输生产经营指标纳入国家铁路进行统计,铁路局统计范围调整为包括现有国家铁路及国家铁路控股合资铁路公司。 这里的“铁路运输企业货车统计制度”包括了专业运输公司货车

统计制度,目前,三个专业运输公司尚无货车统计报表上报任务,但在新规则第十二章原始记录第六十条货车加入、剔出资料(运报4–1)第六款中明确了“集装箱、特货、快运公司和大秦铁路公司根据配属货车的新造、资产移交、报废等情况编制‘货车加入、剔出资料’(运统4-1,为月度分日期数据),于次月5日前上报”。请三个专业公司注意遵照执行。这个规定最早可是追溯到2005年6月份印发的《关于改按铁路局实际占用现在车辆日数量计取货车使用费的通知》(铁办〔2005〕116号),文件规定自2005年8月1日起,建立铁路现在车辆日统计制度,自2005年10月1日起,货车使用费的计取不再以18:00时点存有的货车数量为依据,改以铁路局实际占用货车时间(现在车辆日)为依据。(P84-86) 2.货车统计实行制度修改。将统规第一章总则第四条“铁路货车统计实行逐级管理,逐级负责制”改为“铁路货车统计实行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制”。同时将主要职能修改为“铁道部统计中心负责全国铁路货车统计的规章制定、业务指导、工作协调、监督检查和质量考核。各铁路运输企业要根据货车统计工作需要设置统计机构和配备统计人员,按本规则要求编制、上报铁路货车统计报表,提供统计资料,开展统计调查、统计分析、统计咨询和统计业务培训,实行统计监督”。(P1) 这一修改主要是基于2006年9月21日公布的《铁路行业统计管理规定》(部令第28号)。 3.货车统计范围变化。规则第二章基本规定第八条统计范围

(交通运输)铁路旅客运输统计规则精编

(交通运输)铁路旅客运输 统计规则

(交通运输)铁路旅客运输 统计规则

铁路旅客运输统计规则 各铁路局,各合资铁路X公司,各地方铁路: 根据铁路改革和发展的需要,部对《铁路客货运输统计规则》中旅客运输统计部分进行了重新修订,形成《铁路旅客运输统计规则》,现予发布,请按照执行。现将有关要求通知如下: 1.本规则自2002年1月1日起实行,由于时间紧,任务重,为确保部、局旅客统计系统平稳过渡,决定新旧系统且行3个月: (1)现系统延续壹个季度:2002年第壹季度,各铁路局和合资、地方铁路X公司仍按现行报表制度上报1、2、3月份资料产生的报表,4月份资料起不再上报。 (2)新系统自报送2002年2月份资料起正式启用:自2002年1月起按新规章的要求收集原始信息,保管完好,1月份进行局内新系统的调试,自2月份资料起按新规章要求的报表格式正式上报报表,且补齐1月份新报表。(3)局间直接交换资料自1月份资料起按新格式交换。 2.各单位要抓好新规章的培训工作,正确理解新规章的要求。原始资料提供部门和使用旅客运输统计资料的单位都应严格贯彻新规章。 3.各单位要抓紧做好执行新规章的准备工作,确保新规章如期实施。 铁路旅客运输统计规则 第壹章总则 第壹条铁路旅客运输统计是铁路统计系统的重要内容。为履行铁路行业管理职能,确保铁路旅客运输统计质量,统壹全国铁路旅客运输统计范围、指标口径、指标含义、计算方法、报告制度、统计资料提供标准,根据《统计法》、《统计法实施细则》及有关规章,结合铁路运输实际情况,特制定本规则。

第二条本规则适用范围:国家铁路管辖的办理客运业务的车站、客运段(列车段)、客运X公司、票务中心,合资铁路,地方铁路,各级统计部门及使用旅客运输统计资料的单位。 第三条铁路旅客运输统计的基本任务是: 壹、建立适应铁路行业管理和运营管理所需要的旅客运输统计指标体系和调查方法。 二、运用先进的统计手段,准确、及时、全面、系统地搜集、整理、提供反映铁路旅客运输状况的统计资料。 三、分析、揭示铁路旅客运输发展的规律性在具体时间、地点、条件下的数量表现,阐明、预测铁路旅客运输发展的趋势、水平、结构、比例。 四、为国家制定铁路客运发展规划,进行宏观调控和决策及铁路旅客运输运营管理提供依据。 第四条根据统计任务的需要,旅客运输统计实行逐级管理负责制。各级统计机构和人员的职责是: 壹、根据国务院关于铁道部职能配置的规定,铁道部统计中心对国家、合资、地方铁路的旅客运输统计实行归口管理,负责规章制定、业务指导、协调、监督和质量考核。受铁道部委托,各铁路局对管内的合资铁路X公司,中国地方铁路协会对各地方铁路X公司的运输统计工作均负有归口管理的责任,且制定统计范围、报告制度、指标口径、质量考核细则。铁路局受铁道部委托,对管内地方铁路X 公司的旅客运输统计进行业务指导。 二、负责贯彻执行《统计法》、《统计法实施细则》和本规则及有关规定,依法统计。

铁路货物运输管理规则.

铁路货物运输管理规则 第一章总则 第1条为提高铁路货运管理水平和工作质量,严格管理制度,安全、迅速、经济、便利地组织货物运输,特制定本规则。 第2条本规则是明确货物运输作业各环节基本内容和质量要求的内部规定,不作托运人、收货人与铁路间划分权利、义务和责任的依据。 第3条铁路局在不违反本规则的条件下,可结合具体情况制定补充规定,并报铁道部备案。 第二章货物运输基本作业 第一节受理和承运 第4条车站应根据批准的月度货物运输计划和旬装车计划受理货物运单。在受理零担、集装箱或按特定条件运输的货物时,还必须按照有关规定办理。 第5条车站受理货物运单时,应确认托运的货物是否符合运输条件,各栏填写是否齐全、正确、清楚,领货凭证与运单是否一致。对营业办理限制(包括临时停限装)、起重能力、证明文件等项进行审查。 对到站、到局和到站所属省、市、自治区各栏内容应相互核对,必要时,可凭《中国地图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手册》、《全国铁路货运营业站示意图》等资料予以确认。 对货物运单确认无误后,即应指定进货日期或装车日期。 第6条对搬入货场的货物,车站要检查货物品名与运单记载是否相符,运输包装和标志是否符合规定。按件数承运的货物,应对照运单点清件数。零担和集装箱货物要核对货签是否齐全、正确。对个人托运的行李、搬家货物,要按照物品清单进行核对,并抽查是否按规定在包装内放入标记(货签)。需要使用加固材料的货物,应对加固材料的数量、规格进行检查。对超限、超长、集重货物,应按托运人提供的技术资料复测尺寸。 按规定由铁路确定重量的货物,要认真过秤。由托运人确定重量的货物,车站应组织抽查。抽查的间隔时间,每一托运人(大宗货物分品种)不超过三个月,零担和集装箱货物不超过一个月。对按体积计算重量的货物,应以定期检查的比重(每立方米重量)作为计算重量的依据。 货物应稳固、整齐地堆码在指定货位上。整车货物要定型堆码,保持一定高度。零担和集装箱货物,要按批堆码,货签向外,留有通道。需要隔离的,应按规定隔离。货物与线路或站台边缘的距离必须符合规定。

内燃机车检修管理办法

内燃机车检修管理办法 为进一步精细内燃机车检修作业,保证检修质量,降低检修成本,根据《铁路机车运用管理规则》(铁总运[2015]314号)、《内燃、电力机车段修管理规程》(铁运[1999]79号)、《铁路机车统计规则》(铁计[2000]103号)等部颁规程,以及济南铁路局相关文件、大连机车车辆有限公司《东风4D型调车内燃机车运用保养手册》等相关规定,结合我处实际,经处党政联席会议研究决定,重新修订了《内燃机车检修管理办法》,现印发给你们,望认真学习、严格执行。 一、检修制度规定 1.内燃机车检修工作,应坚持“四按”(按范围、按“机统-28”及机车状态、按规定的技术要求、按工艺)“三化”(程序化、文明化、机械化)记名修检修制度,建立严密、协调的生产秩序,做好技术资料的积累、整理和分析工作,不断提高机车检修工作质量。 2.内燃机车检修工作,应参照铁道部及济南铁路局、大连机车工厂等相关技术规定进行。除本办法规定外,其他有关“东风4DD”的基本技术规定和限度表与本管理办法具有同等效力,是内燃机车各修程检修、验收的依据。 3.在检修工作中,遇有以下情况时,按下述原则办理: 3.1因机车改进设计或遇到超出施修修程规定内容的检修作业时,应由生产技术科、机电环保科会同有关部门参照产品图纸、设计资料、检修规程及其他有关文件处理。

3.2运用机车发生临时修理时,应视不同情况,按相应检修技术要求执行。发生大部件损坏时,应由生产技术科、机电环保科、安监处等有关业务部门组织鉴定、分析,确定原因及责任后,机务段制定修复方案,报生产技术科、机电环保科审核,分管领导批准后,按分工安排修理;若因非正常原因造成部件损坏构成事故时,由安监处按照事故处理相关规定及安全文件处理。 3.3禁止擅自对内燃机车结构、配件、线路、技术参数、性能指标等进行改造,如确需改造,由机务段提出书面报告,生产技术科、机电环保科与生产厂商商定,并参考铁路局经验,在规程规定的范围内制定改造方案,经总工程师、分管处长批准,由机电环保科报煤业公司机电部、集团公司批准后执行。加装项目,由机务段提出书面加装方案报告,生产技术科、机电环保科审核,分管处长批准后,方可执行。 二、检修工作管理 1.检修工作原则 内燃机车检修工作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生产技术科、机电环保科是铁运处内燃机车检修的技术、业务管理部门,运输科是内燃机车检修工作计划落实的协作部门,机务段、焦化运输部是内燃机车检修工作计划落实的执行部门。 生产技术科负责机车全面技术工作,组织制定机车小辅修修程范围、技术要求及验收范围;负责机车大批量配件购置计划的审核工作;审核机车各修程检修计划,下达铁运处次月内燃机车检修计划;检查

铁路专用线专用铁路管理办法

铁路专用线专用铁路管理办法 (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铁路专用线、专用铁路(以下统称专用线)运输是铁路运输地重要组织部分.为加强专用线地管理,搞好路企协作,提高管理水平和工作质量,确保行车和货物安全,加速车辆周转,提高经济效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铁路法》、《铁路货物运输规程》,特制定本办法.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第二条全国铁路(包括正式营业线、临管线)车站及专用线运输(军事专用线另有规定者除外),均应执行本办法. 第三条地方政府主管部门应加强对本地区专用线运输地协调工作.主要任务是: .协调专用线运输工作,搞好运输衔接和平衡,保障专用线和货场地畅通; .组织制定专用线共用地收费项目和费率; .组织专用线运输评比竞赛、经验总结等. 第四条铁路(含广铁集团公司,下同)、分局(含各总公司,下同)和站段应设有专人管理.铁路局对专用线应加强规划、监督和指导.铁路分局要搞好专用线运输组织和协调.车站应根据管理细则制定具体地管理制度和作业标准,落实保证安全地措施,完成专用线运输组织工作. 第五条专用线地运输组织工作和安全管理,要在站长地领导下统一进行.专用线产权单位要为专用线货运员提供必要地工作条件. 第六条站企双方应加强工作联系,研究与解决问题,组织业务人员学习规章,提高业务素质,总结经验,开展评比,进行奖惩,提高管理水平. 第二章专用线修建 第七条企业新建专用线地铁路运量,一般不低于每年万t. 第八条新建铁路时,企业修建专用线,其前期可行性研究报告应报铁道部,接轨方案由铁道部批准. 既有线上,新建、改扩建专用线,年运量超过万t时,其可行性研究报告报铁道部.年运量万t及以下按铁路局有关规定办理. 铁路主要繁忙干线地车站,新建、改扩建专用线,影响干线、车站、枢纽通过能力或专用线从正线出岔时,报铁道部批准. 由企业新建或改扩建专用线引起地国铁接轨站和相关工程改扩建,其建设投资问题另行研究规定. 第九条加强新建、改扩建专用线地规划,合理安排专用线在枢纽内、车站内地布局.专用线应集中设置,减少取送车次数,不能干扰正线行车. 第十条专用线地铁路运输设备,应符合《铁路技术管理规程》和《工业企业标准轨距铁路设计规范》地要求. 修建运量大,取送车频繁地专用线,其作业条件必须满足铁路取送车、调车作业和交接检查工作地需要. 第十一条专用线应尽可能按货物品类专业化设置,并减少专用线条数.对于实际运量逐渐减少,年运量不足万t地专用线,应积极进行调整. 第十二条修建专用线时,地方政府主管部门和铁路地运输、货运部门要参与方案地审定和竣工验收工作. 第三章运输管理 第十三条车站专用线货运员和企业运输员(即企业办理运输地人员),均应经过铁路地专业培训,合格后持证上岗,并应保持人员相对稳定. 第十四条专用线办理地货物运输品类,应符合《铁路专用线专用铁路名称表》地规定.需要

铁路运输单位劳动生产率统计规则(铁统计[2011]148号)

铁路运输单位 劳动生产率统计规则 中华人民国铁道部 2011年10月

目录 第一章总则 (5) 第二章铁路运输站段劳动生产率 (6) 第十二条直属车站、车务段、客运段劳动生产率 (6) 第十三条机务段劳动生产率 (12) 第十四条供电段劳动生产率 (15) 第十五条车辆段劳动生产率 (26) 第十六条工务(桥工)段劳动生产率 (36) 第十七条工务机械段(含客专基础设施维修基地)劳动生产率 (44) 第十八条电务段、通信段劳动生产率 (48) 第十九条快运分公司劳动生产率 (68) 第二十条特货分公司劳动生产率 (69) 第三章铁路局换算劳动生产率 (72) 第四章附则 (73) 附表1 铁路运输站段劳动生产率统计表 (74) 附表2 直属车站、车务段、客运段换算工作量台帐 (76) 附表3 机务段换算工作量台帐 (78) 附表4 供电段换算工作量台帐 (79) 附表5 车辆段换算工作量台帐 (86) 附表6 工务(桥工)段换算工作量台帐 (93) 附表7 工务机械段换算工作量台帐 (97) 附表8 电务段、通信段换算工作量台帐 (99) 附表9 快运分公司换算工作量台帐 (115) 附表10 特货分公司换算工作量台帐 (116) 附表11 铁路局换算劳动生产率统计表 (117)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铁路劳动经济信息管理,全面反映铁路运输劳动生产率水平,保证劳动统计资料的完整性,根据《中华人民国统计法》、《铁路行业统计管理规定》,结合铁路实际,制定本规则。 第二条本规则适用于全国铁路运输单位,包括部属、合资和地方铁路单位(以下简称铁路运输单位)。 第三条铁路运输单位劳动生产率统计的基本任务,是对铁路运输基层站段(分公司)和主要生产组劳动生产率情况进行统计调查、统计分析,提供统计资料和统计咨询,实行统计监督。 第四条铁路运输单位劳动生产率包括运输站段(分公司)劳动生产率和铁路局(公司)换算劳动生产率。 运输站段劳动生产率包括运输业全员劳动生产率和运输主要生产组劳动生产率。 运输主要生产组:指在运输生产过程中,为了完成某项工作,按生产的特点和劳动对象的不同,由一定数量和技术等级的工人,在劳动分工的基础上组织起来的劳动集体。 换算劳动生产率:指按照铁路运输业联合劳动的特点,将铁路局主要生产组劳动消耗量和劳动成果与全路水平进行等效换算的劳动效率。 第五条本统计规则从业人员围及岗位分组,以现行《铁路劳动统计规则》和《铁路劳动统计报表制度》规定为依据。 计算全员劳动生产率时,从业人员包括在岗职工中的生产人员、管理人员、服务人员、其他人员和其他从业人员;计算运输主要生产组劳动生产率时,从业人员指各运输主要生产组围的在岗职工中的生产人员及其他从业人员中的生产人员。 第六条计算铁路运输单位劳动生产率,必须遵循可比性原则,即计算劳动生产率所用的工作量与完成这些工作量的劳动消耗量相适应。 第七条计算铁路运输单位劳动生产率的各项工作量指标,必须取自铁道部统一规定的报表、技术履历簿、统计台账。完成的工作量(包括外委代办工作,不包括委外工作,也不包括备用设备、未安装设备和封存设备)按本规则规定的围填报。 第八条铁路运输单位应加强对劳动生产率统计工作的领导,必须指定专人负责,如实提供统计信息,不得虚报、瞒报、拒报、迟报、伪造和篡改统计资料。 第九条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依照本规则和劳动统计报表制度提供的统计资料,铁路单位的负责人不得自行修改。 第十条铁路运输单位有关部门,必须依照本规则向劳动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提供劳动生产率统计调查所需资料。 第十一条铁路单位及有关部门在使用劳动生产率统计资料时,应以劳动统计部门提供的数据为准。

铁路机车零部件无损探伤规则

铁路机车零、部件无损探伤规则 1987-7-11 0:0 【】【】 发文单位:铁道部 文号:铁机[1987]628号 发布日期:1987-7-11 执行日期:1987-7-11 第一章总则 第1条为防止机车因零、部件裂损造成事故,确保行车安全,减少经济损失,机务段对机车主要零、部件均应实行无损探伤。为此特制定机车零、部件无损探伤(超声波、磁粉)工作规则。 第2条无损探伤工作是段修过程中的重要生产工序按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铁路局根据实际情况,应制定: 一、设置无损探伤技术人员、工人定员标准,并保证配齐,正常开展工作; 机务段应指定一名技术人员直接负责无损探伤的技术指导和管理工作; 二、无损探伤仪器、装备、机具配置数量(包括替修数量)的标准,并保持经常处于良好状态,以保证生产需要; 三、无损探伤工作人员的岗位责任制及相应的考核办法; 四、无损探伤范围、技术作业过程、工艺等标准并组织实施。 第二章无损探伤人员的技术资格 第3条无损探伤是专业性强、责任重的技术工种,属于第一线检修人员,应选配文化程度高,有一定理论及经过专门培训的人员担任,须取得铁道部无损探伤人员技术资格鉴定委员会颁发的资格证书才能独立工作。 第4条无损探伤工作人员技术资格的规定: 一、局、段的无损探伤技术人员: (一)熟悉无损探伤理论及机车构造、作用原理;对机车零、部件探伤工作有一定实践经验,并能按零、部件探伤的具体要求,选择探伤方法,编制有关探伤工艺。 (二)熟悉仪器标准,并能按检测规范调整仪器鉴定设备质量状态。 (三)熟知有关无损探伤的各项规章、制度、标准和有关安全防护等规定,并能熟练的掌握无损探伤技术管理工作及有关报表、资料的填写积累分析工作。

铁路货车统计规则

第一章总则 第1条铁路货车统计是铁路统计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是根据国家统计局有关制度、铁路运输生产和经营管理的具体情况而建立的。为统一全国铁路货车统汁的范围、指标口径、指标含义、计算方法、报告制度和统计资料提供标准,确保铁路货车统计质量,根据《统计法》、《统计法实施细则》和有关规章,特制定本规则。 第2条铁路货车统汁的基本任务是:适应铁路运输生产管理和产品结构的发展变化,使用科学的统计方法和先进的统计手段,准确、及时、全面、系统地收集、加工、分析、提供铁路货车运用情况的统计资料,为组织指挥日常运输生产、企业经营管理和宏观决策等提供依据。 第3条凡在铁道部管辖的营业线、临时营业线范围内的货车统计制度,均按本规则办理;合资铁路、地方铁路公司可参照办理,指标口径必须一致。各级统计部门、原始资料提供部门和使用货车统计资料的部门,必须依据本规则规定提供和使用统计资料。 第4条铁路货车统计实行逐级管理,逐级负责制,主要职能是: 一、各级统计部门和统计人员负责贯彻执行《统计法》、《统计法实施细则》和本规则及有关规定,依法统计。 二、逐级负责编制、上报统计报表和提供统计资料,开展统计调查、统计分析和统计咨询。 三、检查、指导下属单位的货车统计工作,实行统计监察和统计监督。 四、加强基层、基础工作建设,开展业务培训,促进统计基础工作规范化、标准化建设,确保统计质量。 五、各级统汁人员要加强理论和专业知识的学习,提高统计工作水平。 第5条各级领导要加强对统计工作的领导,切实支持统计人员的工作,维护《统计法》、《统计法实施细则》等有关法规和本规则赋予统计人员的职权,保证货车统计工作按本规则规定及时、准确、全面地完成。 第6条各级统计人员必须具备相应的统计业务水平,熟练掌握业务和计算机知识并具独立操作能力,持证上岗。 第7条加速统计手段现代化建设,充分利用铁路管理信息系统的成果,积极开展信息共享,实现货车统计资料的收集、处理、传输和存储现代化,促进现代化技术在货车统计工作中的应用和发展。 第二章基本规定

铁路设备设备统计规则XXXX

目录 第一章总则2 第二章铁路线路5 第一节铁路线路分类5 第二节铁路线路长度7 第三节栅栏、绿化、道口9 第四节重载铁路、客运专线11 第五节统计报表12 第三章钢轨、无缝线路、无砟轨道及道岔27 第一节钢轨27 第二节无缝线路28 第三节无砟轨道28 第四节道岔28 第五节统计报表29 第四章桥梁、隧道及明洞31 第一节桥梁31 第二节隧道及明洞32 第三节统计报表33 第五章通信信号设备40 第一节通信设备40 第二节信号设备43 第三节统计报表45 第六章供电设备49 第一节牵引供电设备49 第二节电力贯通线50 第三节统计报表51 第七章机车52 第一节配属机车52 第二节统计报表53 第八章客车59 第一节普通客车59 第二节动车组客车60 第三节统计报表61 第九章货车71 第一节有关规定71 第二节统计报表72 第十章运输部门主要站段75 第一节运输站段75

第二节统计报表75 第十一章车站客、货运主要设施设备78 第一节车站客运主要设施设备78 第二节车站货运主要设施设备80 第三节统计报表82 第十二章铁路轮渡89 第一节渡船、港区89 第二节统计报表90 第十三章装卸机械92 第一节装卸机械92 第二节统计报表92 第十四章大型养路机械93 第一节大型养路机械93 第二节统计报表94 第十五章信息技术设备96 第一节信息技术设备96 第二节统计报表96 第十六章统计资料管理97 第十七章附则98 第一章总则 第1条铁路运输设备统计是铁路统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铁路运输设备管理和能力利用的基础。为准确、全面反映全国铁路运输设备现状及发展变化情况,统一全国铁路运输设备统计的X围、指标口径、指标含义、计算方法、报告制度和统计资料标准,确保铁路运输设备统计质量,根据《中华人民XX国统计法》、《铁路行业统计管理规定》及有关法规,制定本规则。 第2条铁路运输设备统计的基本任务是:适应铁路运输设备管理及设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