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梯形面积公式应用教学设计

梯形面积公式应用教学设计

梯形面积公式应用教学设计
梯形面积公式应用教学设计

课题:解决原木堆放总根数问题

教学内容:西师版小数五(上)教材P92例题1和P93练习二十四第1、2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在现实情境中,能借助所学的梯形面积公式来更新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推导出原木堆放根数的公式,感受解决问题的多样性与过程的严谨性。

(2).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及小组合作学习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回忆梯形的面积公式,为本节学习作铺垫;

(2)引导学生通过讨论、交流等形式,通过推导出的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3)通过练习,再次巩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从中获得价值体验,坚定学好数学的信心;(2)在解决问题的经历中感受数学的价值,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与策略,运用推导的公式灵活解决问题。

2.难点:原木堆放总根数公式的推导中对原木堆放层数与梯形的高的关系的理解。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背诵梯形面积公式。

教学设计

一、复习:

梯形的面积公式是什么?(全班齐答,老师板书)

二、探索新知:

1.教学例题1

(2)小组汇报(1)小组先讨论以下问题并记录,再派代表向全班汇报:

(1)原木的堆放有什么规律?

(2)这堆原木一共有多少根?你想到了几种计算方法?

(3)这堆原木的横截面近似一个什么形状?

联系前面的知识,你觉得计算原木的根数怎样比较简便?

(4)我的想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法一:3+4+5+6+7+8=33(根)答:这堆原木有33根。

法二:(3+8)+(4+7)+(5+6) =(3+8)×3

=33(根)

答:这堆原木有33根。

四、巩固新知:

1.教材P93:练习二十四第1题;

变式:把“第一排有4人”改为“第一排有3人”,其余条件不变。

五、你有什么收获?

生活中有许多用到梯形法则的地方。如:①把木棒堆成横截面是近似于梯形的形状,

可用:(顶层根数+底层根数)×层数÷2=总根数 这个公式来算总根数 。

②把合唱团的学生排成梯形形状的,可用:(第一排人数+最后一排人数)×排数÷2=总人数这个公式来算总人数。

注意:必须是有规律的依次增加(或减少)相同的数量,才能用上面公式。

六、拓展练习

木材加工厂堆放原木(堆放方式如图所示),每上一层都比原来一层少3根。已知最上层有2根,最下层有20根。

同桌讨论:此图的总根数还可以用

总根数=(顶层根数+底层根数)×层数÷2吗?

三、小结:像这样堆放的原木、钢管等,通常可以用下面的算法求总根数: 总根数=(顶层根数+底层根数) ×层数÷2 ,这个公式与梯形的面积公式是怎样对应的? 注意:必须是有规律的依次增加(或减少)相同的数量,才能用这个公式。

(1)这堆原木放了多少层?(2)一共有多少根原木?

七、课后反思:

梯形的面积教案

梯形的面积教学设计与反思 高密市第二实验小学李慧 教学目标: 1、在平行四边形、三角形面积推导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采用合作探究的形式,概括出梯形面积计算公式。 2、会正确、较熟练的运用公式计算梯形面积,并能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在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思考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4、渗透数学迁移、转化思想,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梯形面积公式,会计算梯形的面积。 教学难点:自主探究梯形面积公式。 教具准备:CAI、完全一样的梯形若干个。 学具准备:每生准备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有等腰、直角、一般) 课前预习:梯形各部分、直角梯形、等腰梯形、平行四边形面积、三角形面积、渗透梯形方法、(你能不能把梯形转化成前面学过的图形,需要用笔直尺、画一画。)小组合作大胆交流、每人都要说自己的想法。直到老师说做好为止。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谁来介绍你们的姓名、年龄、学校、爱好等等,让大家都来了解你。我们先介绍这,我相信同学们在课堂上的表现一定会让所有的老师都记住你。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出示情境图)。 谈话:同学们,今天李老师和你们一起来参观王伯伯的甲鱼池,请仔细观察,你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 生:1号甲鱼池的形状是梯形的,每平方米放养甲鱼苗200只。 师:根据发现,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观察情境图,提出问题。 生:1号甲鱼池的面积有多大? 师:你提的问题很好,同学们想不想知道。谁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生:1号甲鱼池能放养多少甲鱼苗? 二、自主探究梯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1.教师:刚才同学们提的问题都很有价值。(课件)我们来看这两个问题。要求1号甲鱼池的面积,也就是求什么图形的面积? 生:梯形。 师:你会求这个梯形的面积吗?那么怎样求梯形的面积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梯形的面积。板书课题:梯形的面积。 教师:如果我用这个梯形纸片代表甲鱼池的面积,想一想,你能用什么办法求出这个梯形纸片的面积?请你先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内交流一下你的方法。 2.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巡视了解。 3.展示、汇报交流。 师:哪个小组先来说说你们的方法。拿着你的梯形到前面来说给同学听一听。

梯形面积计算_教案教学设计

梯形面积计算 梯形面积的计算 教学内容:小学数学第九册80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发现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方法,理解公式的形成,并能运用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实践能力。 2、通过对面积公式的探索,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动手操作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3、结合教学内容,渗透“转化”的教学思想,培养学生初步的创新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发现、理解和应用公式。 教学难点:理解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具准备:计算机软、硬件一套;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梯形拼成的长方形;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的平行四边形;标有上、下底和高及数据的一般梯形、等腰梯形、直角梯形各一个。 学具准备:每个学生准备两个完全一样的一般梯形、直角梯形、等腰梯形和剪刀。 教学过程: 一、迁移诱导,激发参与兴趣 1、启发学生回忆三角形的面积推导公式。 2、板书课题,引入新课。 二、实验操作,引导参与探究

1、转化 学生分成四人小组进行学习。 独立拿出准备好的各种梯形,拼成学过的图形。 学生拼摆,教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及时给予点拨和鼓励。 2、观察 学生分组,结合拼成的平行四边形观察、讨论。教师巡视,注意点拨。 板书如下:梯形面积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平行四边形的底梯形是上底+下底 平行四边形的高梯形的高 3、推导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视,注意点拨。 学生反馈,教师注意用规范的语言进行调控。 板书如下: 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h÷2 提问:计算梯形的面积为什么除以2? 三、反馈调节,巩固参与成果 1、引导实际应用,巩固梯形面积公式 2、分层训练,培养能力 3、发展提高,深化知识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完整word版)《梯形的面积》教学设计

《梯形的面积》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梯形的面积》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88~91页的内容。本节是在学生掌握梯形特征,学会平行四边形、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并形成一定空间观念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因此,教材的编排不同于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没有安排用数方格的方法求梯形的面积,而是直接给出一个梯形,引导学生想,怎样仿照求三角形面积的方法把梯形转化为已学过的图形来计算它的面积,使学生进一步学习用转化的方法思考问题。教材中的插图给出了转化的操作过程,同时继续渗透旋转和平移的思想,以便于学生理解。在动手操作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己来总结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通过概括总结,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进而再利用字母表述出新学的计算公式,以提高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最后通过例题进一步说明怎样应用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来解决实际问题,并进行相应的练习。 教学目标: 1、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经历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灵活运用公式解决相关的数学问题。 2、通过观察、猜想、操作等数学活动,发展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获得解决问题的多种策略,感受数学方法的内在魅力。 3、体验数学“再创造”的乐趣,获得个性化的发展。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初步理解了平移、旋转的思想,具有了一定的探索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经验,并初步领悟了“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具备了初步的归纳、对比和推理的数学活动经验,让学生用同样的推理方法推出梯形面积的公式是可能的。只是学生在推导计算公式时肯定有一定的难度,尤其是用割补法推导公式,因此我先让学生用拼摆两个相同的梯形的方法来推导公式,在此基础上再用割补法来推导公式,这样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学生的思维也能得到充足的发展。使学生自己探索学习,最终获取知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梯形面积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理解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准备:梯形学具、电子白板和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伏,以旧引新 师:同学们,我们在学习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时,学到一种非常重要的学习方法,还记得是什么方法吗?谁来说说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面积是怎样推导出来的?

梯形的面积教案

《梯形的面积》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在实际情境中,认识计算梯形面积的必要性。理解掌握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2、在自主探索的活动,运用知识迁移类比规律和“转化”的数学思想,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索推导出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并能正确地运用公式解答有关问题。 3、培养学生操作、观察能力以及利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意识,渗透“变”与“不变”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育。 教学重点: 理解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正确计算梯形的面积。 教学难点: 梯形面积计算方法的推导过程。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我们班男同学最近在课间活动时最喜欢做打篮球,你们知道篮球场地有一处3秒钟限制区吗?这个区域是什么形的,你知道吗?出示这一图形。现在要求这一图形的面积是多少,你会求吗? (上底:3.6米,下底:6米,高:5.8米)这节课我们要研究的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板书课题。) 二.新课传授。 1、那么梯形的面积应当如何来求呢?这节课我要做一名忠实的听众,由你们自己动手,找到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然后小组中推荐出代表,讲给全班同学听,怎么样?下面就利用你们手中的学具分小组研究。 2、老师巡视。 3、两个同学到展台前讲解。一人展示的是两个任意梯形的推导方法,另一人展示的是直角梯形的推导方法。(师板书结论) 4、师:这两名同学的讲解真精彩!你们是不是也推导出了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你们真了不起!下面我们再一同来看看梯形面积计算方法的推导过程。 5、师边操作边讲解。(课件) 师:(任意两个梯形)有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把其中的一个梯形沿一个顶点顺时针旋转180o,再沿腰平移上去,这样就拼成了一个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底就是梯形的上底与下底之和,平行四边形的高就是梯形的高,用梯形的上底与下底之和乘高就得到我们所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个梯形的面积就是它所拼成的图形面积的一半,因此我们再除以2就得到了梯形的面积。 三、合作探究,发散验证 1、刚才我们再一次用转化的方法把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了学过的图形,推导出了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可是如果我们手中只有一个梯形,你们能不能自己动脑想出别的计算方法验证我们刚才的发现呢?小组讨论。 分组汇报。学生可能讨论出的计算方法有:(师适时配合课件演示) (1)做对角线,把梯形分割成两个三角形。 (2)将梯形上底和下底对折,再沿折线剪开,将上面的梯形沿腰上的中点旋转180o,这样就拼成了一个平行四边形。

梯形面积公式计算教案新部编本)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梯形面积公式的计算 教材分析 教学内容:小学数学第七册74—75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知识能力目标:使学生通过探索活动,体验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会用梯 形面积计算公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方法过程目标:运用转化的思想,理解梯形与其它图形之间的联系;学会如何将未知 图形转化成已知图形,并巩固这一思维方法,逐步形成这种思考问题的习惯。 3.情感态度目标:体验公式推导过程中的乐趣;学会参与、同学之间的合作交流。 教学准备:每人准备两个完全相同的梯形、剪刀。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做好铺垫。 1、指名让学生说说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课件出示公式)并讲讲怎样推导三 角形的面积公式的。 2、练习(出示) 口答下面各图形的面积。(单位:厘米) (二)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师:前不久,我们学校开展“植树护绿”活动,四年级同学要在劳动实践基地的一块空地里 种桃树,你们看看这块地的形状近似于那种平面图形呢?(课件显示图) 师:谁能指出这个梯形的上底、下底和高各是多少?(指名回答) 师:如果每棵桔树占地4平方米,那么这块地里能种多少棵桔树呢?(让学生思考一下) 你认为应该先求什么?(指名说说,引入新课。) (三)小组学习,解决问题。 师:梯形面积怎么计算呢?它是不是也有公式呢?下面就请同学们小组合作,想办法推导出梯形面积公式,看一下合作要求:(课件出示) 合作要求: (1)想一想:我们已经学过哪几种图形的面积公式? (2)试一试:把梯形转化成已经学过的图形。 (3)比一比:转化成的图形的各部分跟梯形的各部分有什么关系? (四)探索解决问题办法,并尝试转化 1、引导学生提出解决问题方案 我们在学习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面积时,采用了割补的方法、拼摆的方法,把要研究的新图形转化为已经会计算面积的图形,再利用已学过的图形推导出新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现在我们又要计算梯形面积,怎么办呢?

小学数学五年级《梯形的面积计算》教案模板三篇

小学数学五年级《梯形的面积计算》教案模板三篇《梯形的面积》一课,是在学生掌握了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 学的。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学数学五年级《梯形的面积计算》教案模板,欢迎大 家阅读!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三节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在实际情境中,认识计算梯形面积的必要性,能运用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学会发现知识之间的规律,加强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在小组合作探索的活动中,经历推导梯形面积公式的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探索梯形面积计算方法的过程中,获得探索问题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理解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正确计算梯形的面积。 教学难点:梯形面积计算方法的推导过程。 教学准备:给每个小组准备梯形若干个,剪刀一把;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我们在学习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时,学到一种非常重要的学习方法,还记得是什么方法吗?(转化) 师:谁来说说平行四边形式三角形的面积是怎样推导出来的? (根据学生所述,教师电脑演示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师:推导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面积公式时,我们都用到了转化的方法,把我们要研究 的图形转化成已经学过的图形来发现他们之间的联系,进而推导出面积计算的公式。 师:在生活中,我们能看到各种形状的物体,(出示课件)这辆小汽车的车窗玻璃是什 么图形?还记得梯形各部分的名称吗?(出示课件)这是一大一小两个梯形,你认为梯形面积 的大小可能会与什么有关?它们之间到底有着怎样的关系呢,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梯形的 面积计算。(板书课题)

梯形面积的练习教学设计

梯形面积的练习教学设计 Practice teaching design of trapezoidal area

梯形面积的练习教学设计 前言:小泰温馨提醒,数学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空间以及信息等概念的一门学科, 从某种角度看属于形式科学的一种,在人类历史发展和社会生活中,数学发挥着不可替代 的作用,是学习和研究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基本工具。本教案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 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小学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 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 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教学内容:教材第90、91页练习十七第3——8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能够利用梯形面积计 算公式解决生活中的相关问题。 2.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分析、概括和思考的 能力。教学重点:深入理解和掌握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教学难点:利用梯形面积计算公式解决生活中的相关问题。教学过程: 一、基础练习: 1、填空4.8 平方米=()平方分米 62 平方厘米=()平方分米 1.2 公顷=()平方米 1.2平方千米=()公顷560平方分米=() 平方米2、计算下面图形的面积.(图略)3、揭示课题:今天这节

课上一节梯形面积公式的练习和应用课,请同学们说出梯形的面 积计算公式。我们是怎样推导出它的面积计算公式的? 二、指导练习: 1、练习十七第3题。观察思考:要计算梯形面积,哪些条件是合 适的?独立完成,核对时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怎样算的?2、 练习十七第4题。问:这个花坛是什么形状?要示其面积必须知 道哪些数据?题目中是直接告诉我们如何求梯形上下底的和? (如果有困难,可以小组讨论) 板书:上底+下底=46—20=26(厘米) 高:20厘米学生明确上面几个问题后独立解答,集体订正。3、 练习十七第8题。讨论:如何剪去一个最大的平行四边形?(以 梯形上底长度为底长的平行四边形是梯形里最大的平行四边形。)如何求剩下的面积?独立做题,小组交流,全班汇报。预设有以 下两种方法:方法一:(2+3.5)×1.8÷2-2×1.8 =4.95-3.6 =1.35(平方厘米) 方法二(3.5-2)×1.8÷2 =1.5×1.8÷2 =2.7÷2 =1.35(平方厘米) 三、课堂作业p91第5题。

梯形面积计算公式(二)

梯形面积计算公式(二) 教学内容 梯形面积计算的应用。课本165页例1,练习三十九的第5-10题。 教学目的 1.进一步熟练掌握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并能正确地解答有关的实际应用问题。 2.培养良好的解题习惯,提高解题正确率。 教具准备 卡片、沟渠的实物模型。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梯形的面积公式是什么?为什么与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相似,也得÷2? 2.面积常用的计量单位有哪些?相邻两个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填写练习三十九的第6题。 3.口答:(以卡片出示) (1)求梯形的面积: ①a=3 b=6 h=4 ②a=12 b=18 h=6 ③a=9 b=10 h=0.4 (2)求三角形的面积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①a=4.2 h=10 ②a=5 h=12 ③a=98 h=20 4.认识沟渠的实物模型,横截面的意义以及各部有关名称

与梯形有关部分名称的对立。 提出问题,导入新课。 板书课题:梯形面积计算的实际应用。 二、新授。 1.例题教学。 一条新挖的渠道,横截面是梯形,渠口宽 2.8米,渠底深1.2米,它的横截面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1)读题后,让学生说说题中各已知条件的实际意义,然后让学生试算在本子上,师巡视,针对性指导。 (2)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板演:a=2.8米b=1.4米h=1.2米 (2.8+1.4)×1.2÷2 =4.2×1.2÷2 =2.52(平方米) 答:它的横截面面积是2.52平方米。 师生共同质疑:实际生活中还有哪些是运用梯形面积计算公式求积的?(路基和拦河坝) 2.练一练:课本练习三十九的第3题。 三、练习。 1.课本练习三十九第7题。 2.课本练习三十九第8~10题。 3.铁路路基的横截面是梯形,它的上底是3.8米,下底比上底多1.8米,高1.5米,求它的横截面面积。 (资料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五年级数学《梯形的面积》教学设计说课稿及教后反思备课讲稿

五年级数学《梯形的面积》教学设计及教后反思 商丹高新学校王秋蝉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理解掌握梯形面积计算公式,能正确地计算面积,并运用到生活中。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迁移、类推能力,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综合、抽象、概括能力;同时渗透“重合、旋转、平移”等数学思想。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善于动脑的良好学习习惯和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敢于探索、勇于创新的意识。 教学重点:梯形面积的计算,关键是把数学知识与生活紧密地联系,利用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解决实际生活问题。 教学难点: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的推导,关键是运用学生操作拼图和课件探索、归纳公式。 教学方法:迁移类推、操作、探索归纳。 教具学具:梯形纸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同学们!请你们回忆一下,我们已经认识了哪些平面图形?你会计算这些图形的面积吗? 2、除了上面这四种图形,你还认识过什么平面图形?

3、周围哪些地方有梯形?什么叫做梯形?关于梯形,你知道它各部分的名称吗?你见过那些特殊的梯形? 4、如果要求车窗玻璃的面积,就是求什么?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梯形的面积。(板书课题)你想怎样来学习梯形的面积?(引出“转化”) 二、出示学习目标。(指名读) 三、出示自学指导。(学生默读) (一).请同学们把书翻到95页,看一看95-96页。思考: 1、怎样把梯形转化成我们以前学过的图形? 2、转化后的图形和梯形有什么关系? 3、梯形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4分钟后比一比看谁的发现最多。 (二)实践与探索。 1、标出梯形的上底、下底和高。 2、拼一拼。用你手中完全相同的两个梯形,试试能拼成一个什么图形?带着这三个问题与同桌互相说一说。 (1)梯形的面积和拼成的平面图形面积之间有什么关系? (2)拼成的图形的底(长)和梯形的底有什么关系?高(宽)和梯形的高有什么关系? (3)梯形的面积怎样计算? 四、后教。 1、学生动手拼摆之后,每组选出代表,为大家演示。 师:刚才同学们用自己的方法将梯形转化成我们学过的图形,利用这些方法都可以推导出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梯形的面积计算教学设计

五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 梯形面积的计算、 关坪河九年一贯制学校方运艳 设计理念 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是在学习了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进行的。我在设计时,先通过我新买的包得侧面是梯形这一生活实例引入梯形面积的计算,然后通过学生动手实验探索出面积计算公式,最后用字母表示出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推导方法中,让学生运用已经学过的方法来推导。因此,本课教学主要是利用现代教学手段与VSO教学模式相结合,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教材分析 《梯形面积的计算》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第三部分内容,本节课内容中引导学生把梯形转化为已经学过的图形来推导面积计算公式,然后利用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来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通过操作,渗透了旋转的数学思想,一方面使学生初步体会到几何图形的位置变换和转化是规律的,另一方面有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学情分析 在学生学习了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面积计算的基础上,学生运用已经学过的推导方法来推导面积计算公式。教学中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出发,设置了贴近生活现实的情境,通过多姿多彩的图形,把学习过程变成有趣的、充满想象和富有推理的活动。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2、能正确地应用公式进行计算。 方法过程目标:1、通过从手操作,使学生经历公式的推导过程,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2、使学生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引导学生运用转化的思想探索知识的变化规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通过演示和操作,使学生感悟数学知识的严谨性。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理解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法:启发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类比迁移教学法、活动教学法。 学法:转化、观察、比较、操作、交流等学习方法。 教学模式:利用现代教学手段与VSO教学模式相结合,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学前准备:教师自制多媒体课件、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纸板、记录单、剪刀、学生分组而坐 教学过程

梯形面积计算(公开课教案)

梯形面积计算(公开课教案) 课题:梯形的面积计算 任课教师:王杜魁 教学目标:掌握梯形的面积公式,体验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我们已经认识了哪些平面图形? 2、在这些图形中,学过了哪些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梯形的面积公式。(板书课题:梯形面积的计算) 二、新课探究 课件出示 问:这些是什么梯形?它的上底、下底和高各是多少? 怎样计算这些梯形的面积呢,你们还记得三角形面积公式是怎么推导出来的吗? 课件演示三角形面积的推导过程。

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讨论,看有什么方法能推出我们今天要学的梯形的面积。 小组合作探究。 的面积÷2 的面积= 下底 上底 下底 上底 指名汇报并在实物投影上演示. 所以:梯形的面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2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课件分别演示直角梯形、等腰梯形、一般梯形面积的推导过程,得出:任意梯形的面积公式都是(上底+下底)×高÷2[板书: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看书巩固 学生汇报自学,教学用字母表示梯形的面积公式。[板书:(a+b)×h ÷2]

公式应用, 用公式计算下列图形的面积(只列式不计算){课件出示} 教学例1 ①理解“横截面”的意思 ②利用公式解答例1 三、巩固练习 a、填空 4.2分米 3.5分米 5.4分米 a 计算这个梯形的面积列式是: b 一个梯形上底3厘米,下底9厘米,高10厘米,计算它的面积列式为: b选择 4 米

6米 3米 a 它的面积是()a15米 b15平方米 c30平方米 b 梯形的上底0.2米,下底3分米,高4分米.它的面积是() a10平方分米b6.4平方分米c0.1平方米 c应用题 一座水电站拦河坝,横截面是梯形,上底5米,下底131米,高是上底的2倍,求横截面的面积. s=( a+ b ) ×h÷2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梯形的面积计算 四、板书设计 梯形面积计算的教学反思 王杜魁 本节课的教学目的已经达到,学生充分的动起来了,动手能力也得到

《梯形的面积》教学设计(1)

九年义务教育小学六年制数学教材第十册 《梯形的面积》教学设计 一、设计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理应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学生在知识、水平、情感、态度等方面存有着一定的差异,他们原有知识水平结构的不同导致他们对数学问题的理解也不同,从而出现解决问题的策略的个性化和多样化。所以本节课在探索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时,老师为学生提供一个充足的自主学习空间,启发学生利用自己己有知识和经验,自主实行探究活动,进而感受学数学的价值,并获得成功的体验,产生积极学习的动力。 二、教学对象分析: “梯形的面积”是在学生理解了梯形特征,掌握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并形成一定空间观点的基础上实行教学的。所以,教材没有安排用数方格的方法求梯形的面积,而直接给出一个梯形,引导学生想,怎样彷照求三角形面积的方法把梯形转化为己学过的图形来计算它的面积。让学生在自主参与探索的过程中,发现并掌握梯形的面积计算方法,让学生在数学的再创造过程中实现对新知识的意义建构,解决新问题,获得新发展。 三、教学内容分析: 3、教学重点和难点: ⑴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使用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⑵教学难点: 让学生利用已有知识和学习方法自主探究,发现并掌握梯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四、教学目标阐明(三维): 1、知识与技能: 在实际情境中,理解计算梯形面积的必要性,能使用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解决相对应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学会发现知识之间的规律,增强学生动手操作水平和观察水平,在小组合作探索的活动中,经历推导梯形面积公式的过程。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探索梯形面积计算方法的过程中,获得探索问题成功的体验。 五、教学策略:

五年级数学上册 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推导教案 北师大版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推导 教学设计理念: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在学生已有认知结构和经验的基础上,有计划地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比较、概括、判断、推理等能力,提高学生思维的发展水平。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我们前面学习的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 生:平行四边形垢面积是用割补法把它变成与它面积面积相等的长方形,由长长方形面积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生:三角形的面积是把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因为三角形的面积是这个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所以由此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生:三角形也可以用割补法把它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面积也是这个平行四边形的一半。师:同学们能不能用学过的这些方法,设计一种推导方案,推导出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呢? [评析:通过上面的教学揭示课题,提示学生可以把已学过的学习方法运用到新的学习情境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力,使学生有解决问题的兴趣与信心。] 二、学生操作实验,主动探究 让学生先自己设计推导方案,再汇报交流 生1:我把梯形分割成两个三角形,因为这两个三角形的高相等,所以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是上底×高÷2,另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是下底×高÷2, 由此推导出梯形面积计算公式=上底×高÷2+下底×高÷2。 生2:我把梯形分割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三角形。因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下底×高,三角形的面积是(下底--上底)×高÷2,所以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下底×高+(下底-上底)×高÷2。 生3:我把梯形分割成两个等高的小梯形,(把上面小的梯形倒过来和下面的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因为平行四边形的底就是梯形的上底和下底的和,高是原来的一半,所以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下底+上底)×(高÷2)。 生4:我把两个相同的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底就是梯形的上底和下底,高没有变,所以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下底+上底)×高÷2 [评析:学生调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操作,验证等活动,概括出一个计算程序,就是公式,教师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机会,使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了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与方法。] 三、比较分析,优化方法

五年级数学梯形的面积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获奖

《梯形的面积》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五年级上册第88页《梯形的面积》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运用转化的数学思想,用多种方法探索并掌握梯形面积公式,能解决相关的问题,综合了解平面图形的内在联系。 2. 过程与方法:在观察、推理、归纳的能力中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体会转化思想的价值。 3. 情感态度价值: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新图形面积研究的策略意识,获得成功体验,提高学习自信心。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梯形面积是本节课的重点 教学难点: 理解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是本课的难点。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学生汇报时板书所学图形的图片及面积公式,回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推导过程,引出转化的数学思想。由小汽车前挡风玻璃的形状引出课题,并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本环节由点开始学生就展开想象,在兴趣盎然的状态中打开了思维,轻松自然的引出各种已学平面图形的面积,渗透了转化的数学思想,即复习了旧知,又引出了新知,而且培养了学生以发展的眼光看数学,逐步建构自己知识体系的能力。】 (二)、探究新知 联系已学图形面积计算公式,猜一猜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可能是怎样的。基于平行四边形面积和三角形面积都与底和高有关,学生可以大胆猜测,然后探究验证。桌上的学具超市里放有直角梯形、一般梯形等若干个,有完全一样的,也有不一样的。然后分组探究。具体做法: ⑴选学具。(学生课前准备好纸和剪刀) ⑵提出要求: ①做一做:利用手中的学具,选择你所需要的梯形,或拼、或剪…转化成一个以前我们所学的图形。 ②想一想:可以转化成什么图形?所转化成的图形与原来梯形有什么联系? ③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并尝试推导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数学教案-梯形的面积计算

数学教案-梯形的面积计算 梯形面积的计算 一、复习准备。 1、出示平行四边形图。 2、提问:这是什么图形?知道底和高会求面积吗?如果剪去这个平行四边形的一角,剩下的会得到什么图形呢?哪个图形的面积你会直接计算?梯形的面积该怎样计算呢? 3、揭题。 二、新授。 1、出示梯形图。 (1)提问:这是什么图形?说说梯形各部分的名称。提示:求梯形的面积能不能像推导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一样,把它转化成已经学过的图形,计算它的面积? (2)操作实验。 反馈:你拼成了什么图形?指名拼一拼。 指导拼法。 ①重合。 ②旋转。哪个梯形旋转?一般可以怎样移动一个梯形?旋转到两下底成一条直线为止。 ③平移。 思考:通过重合、旋转、平移的方法将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了一个平行四边形,每个梯形的面积与拼成的平行

四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反过来还可以怎么说? 2、出示直角梯形图。 (1)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梯形又能拼成一个怎样的图形,动手拼一拼。 (2)提问:拼成了什么图形?平行四边形与梯形有什么关系? (3)观察:每个直角梯形的面积与拼成的长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 小结: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经过重合、旋转、平移的方法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或长方形,并且每个梯形的面积是拼成的平行四边形或长方形的一半。 3、观察拼成的平行四边形。 思考:(1)比较梯形的上底下底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有什么关系? (2)比较梯形的高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高有什么关系? 同桌讨论完成填空。 4、填表。 (1)提问:是不是所有的完全一样的两个梯形都能拼成平行四边形呢?拿出梯形用同样的方法拼一拼,并把数据填入表中。 (2)从实验中你有什么发现?说说怎样求梯形的面积?

梯形面积计算公式推导

梯形面积计算公式推导 张瑜 一、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人教版第九册88~89页。 二、教材分析梯形面积的计算是多边形面积计算中的一部分,它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梯形的特征,并且学会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面积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直接给出一个梯形,引导学生用转化的方法思考,进行实际操作,依照求三角形面积的方法把梯形转化为已学过的图形来计算它的面积。在操作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公式,并应用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梯形的面积计算的推导方法是对前面所学的几种图形面积计算公式推导方法的拓展和延伸。通过本课时的学习,能加深学生对图形特征以及各种图形之间的内在联系的认识,领会转化的数学思想,为今后学好几何图形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学情分析学生已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面积计算的研究基础。可以用同样的推理方法得出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教师不必多讲,可让学生剪、拼、摆的操作,总结公式。 四、目标预设 1、运用“转化”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习推导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2、通过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合作意识。 3、运用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 五、重点:引导学生运用“转化”的方法推导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难点: 1、运用“转化”的方法推导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2、对公式中梯形面积=(上底+下底)高2中“2”的理解。 六、教学记实 (一)复习准备 1、复习已学的图形面积计算公式: 师述:“同学们你们都学过哪些图形的面积,是怎样计算的?” 根据学生的回答依次板书: 长方形面积=长宽正方形面积=边长边长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三角形面积=底高2 2、复习平行四边形、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步骤:师述“想一想你们是分几步把平行四边形、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推导出来的?” 根据学生回答依次板书: 步骤: 1、转化 2、找关系 3、推导公式

梯形的面积计算教学设计

梯形的面积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猜测、填表、讨论等方法探索并掌握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通过迁移前面学法,自主探究梯形上下底、高与平行四边形的底、高之间的关系,能正确计算梯形的面积,应用公式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观察、推理、归纳能力,体会转化思想的价值。 3、让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长新图形面积研究的策略意识,获得成功体验,提高学习自信心。 二教学重点: 本节以探究梯形面积,掌握并应用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为主要内容,其中学生对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是本课题的重点。 教学难点: 通过学生动手操作、人际交流,把两个相同的直角梯形、等腰梯形和一般梯形通过割补、拼合等方法转化为三角形、长方形或平行四边形,并推导出梯形的面积的计算公式,则是本课时的难点。 三、教学准备: 教学媒体有:实物投影器、多媒体计算机、CAI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激趣入题 谁知道姚明是从事什么体育运动的?那么,老师想请教你们一些有关篮球方面的知识。(出示课件)这是咱们学校的篮球场地,这个区域是什么区?(这个区域是三秒区)三秒区是什么图形?(三秒区是梯形)那么你能求出三秒区的面积吗?这节课我们共同来研究梯形的面积。二、探究研讨

1、那么怎样计算梯形的面积呢?你准备怎样来推导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呢?(同桌交流) 师可以适时启发:回想一下,前面我们在推导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时是把它转化成什么图形来研究的呢? 对!我们在研究一种新图形的时候,都是想办法把它转化成我们已经学过的图形,再求出新图形的面积。 2、今天我们研究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你有一些什么想法,能把你心里想到的东西跟大家说说吗?(板书课题:梯形面积的计算)我能把梯形转化为三角形,我能把梯形转化为平行四边形… (通过师生交流使学生认识到:要计算梯形的面积,可以先想办法把梯形转化成已经学过的图形,再求面积。) 设计意图:这里为学生的学习作了一些铺垫,一是基础知识方面的,回忆梯形的有关知识为探索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作知识上的准备,二是解题策略方面的,突出“转化”思想的重要性,并提示学生在研究梯形时可以怎样思考,这样可以降低思想的重要性,并提示学生在研究梯形时可以怎样思考,这样可以降低一些学困生的学习难度;直接引出话题,更可以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师:不过,这节课我要做一名忠实的听众,由你们自己通过小组讨论、尝试操作,找到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然后小组中推荐出代表,讲给全班同学听,怎么样? 师:下面就利用你们手中的学具分小组讨论, 设计意图: 让学生与同伴一起互相活动操作实验,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全过程,为学生提供了思考表现创新的机会,使学生成为知识探索者、发现者,创新者。) (1)拼成的图形的底与梯形的上底、下底有什么关系?(2)拼成的图形的高与梯形的高有什么关系?梯形的面积与拼成的图形的面积呢?

小学四年级数学梯形面积计算教学设计

梯形面积计算教学设计 四年级数学教案 梯形面积的计算 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苏教版第八册p5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梯形面积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感受转化的数学思想。 2.使学生理解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计算梯形的面积。 3.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以及动手操作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理解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正确计算梯形的面积。 教学难点: 梯形面积计算方法的推导过程。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同学们已经掌握了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面积的计算。现在我就想考考同学到底掌握得怎么样?谁能够快速准确地说出这些图形的面积呢? 2.计算下面图形的面积。(单位:厘米) 3.我们先看第一个图形,它的面积是多少?(300平方厘米) 你是怎样计算的?(20×15=300) 你的根据是什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你能说你的这个方法是怎么得出来的吗?(沿着平行四边形的一条高剪开,再把它从一边移动另一边,这样就拼成了一个长方形。) 4.那么第二个图形的面积是多少呢?(36平方厘米) 你是怎样计算的?(12×6÷2=36) 你的根据是什么?(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你能说你的这个方法是怎么得出来的吗?(将一个一模一样的三角形沿一个顶点旋转180º,再沿边平移上去,这样就拼成了一个平行四边形。)5.出示转化过程并小结:我们是把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分别转化成长方形、平行四边形这些我们已经学过的图形来计算出它们的面积的! 二.新课传授。 (一)面积计算方法的推导过程。 1.今天我还带来了另外一个图形,谁能告诉我这是什么图形?(出示梯形) 你怎么知道它是梯形?(只有一组对边平行) 2.提出质疑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梯形面积的计算(板书),我们是否可以仿照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方法,把梯形也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来计算它的面积呢?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梯形和剪刀,看看你能不能通过剪一剪、拼一拼把梯形也转化成我们已经学过的图形呢? 3.学生动手操作,分别展示成果。 (1)

《梯形的面积》教案

《梯形的面积》教案 教学目标: 1、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经历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灵活运用公式解决相关的数学问题。 2、通过猜想、验证、实践等数学活动,发展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获得解决问题的多种策略,感受数学方法的内在魅力。 3、通过探索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严谨、科学的学习态度、勇于探索、乐于合作的精神,并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更体验数学“再创造”的乐趣,获得个性化的发展。 学情分析: (1)学生已有的能力基础: 五年级学生,善于独立思考,乐于合作交流,语言表达能力较强,十分愿意发表独立见解,有较好的学习数学的能力,他们已经掌握了梯形的特征和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以及三角形的面积推导过程,知道了拼摆、割补、平移的基本操作方法,也理解了数学的“转化”思想。这些都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学生能力的增长点: 学生对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有一定的困难。让学生理解由梯形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的方法来求面积是一个难点,需要学生在探索活动中,循序渐进地进行操作与观察,从而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平面图形之间的转换关系,发展空间观念。(3)困惑点: 学生对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方法是否能呈现多样,即使方法呈现多样,公式推导存在困难。 教学重点: 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和运用。 教学难点: 理解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我们学过哪些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分别是什么?三角形面积公式是怎

样推导得到的?学生回答后,指名学生操作演示转化的方法。我们已经学会了计算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方法,生活中还有很多物体面的形状是梯形,那梯形的面积又该如何计算呢?我们已学会了用转化的方法推导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那怎样计算梯形的面积呢?这节课我们就来解决这个问题。(板书课题,梯形面积的计算) 二、探究新知 1、推导公式 (1)猜想:让学生先猜测一下梯形的面积可能和哪些量相关。 (2)操作学具 学生拿出准备好的学具(两个完全相等的梯形),让学生说出它的各部分名称,仿照求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办法,把梯形也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计算出它的面积吗(平行四边形)? 学生拿出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一拼,教师巡回观察指导。引导学生将两个完全相等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并说明梯形与平行四边形各部分的关系。 指名学生操作演示,大屏幕演示转化过程,拿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先重合,再按住梯形右下角的顶点,使一个梯形逆时针旋转180度,使梯形上、下底成一条走线,然后把第一个梯形的左边沿着第二个梯形的右边平行移动,直到成为一个平行四边形为止。 3、观察思考 ①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观察。 用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与梯形的底和高有什么关系? 答: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梯形的上底与下底的和.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梯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 4、反馈交流,推导公式 ①学生回答上述问题。 平行四边形的高等于梯形的高。 梯形的面积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梯形面积公式应用教学设计-参考模板

课题:解决原木堆放总根数问题 教学内容:西师版小数五(上)教材P92例题1和P93练习二十四第1、2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在现实情境中,能借助所学的梯形面积公式来更新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推导出原木堆放根数的公式,感受解决问题的多样性与过程的严谨性。 (2).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及小组合作学习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回忆梯形的面积公式,为本节学习作铺垫; (2)引导学生通过讨论、交流等形式,通过推导出的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3)通过练习,再次巩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从中获得价值体验,坚定学好数学的信心;(2)在解决问题的经历中感受数学的价值,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与策略,运用推导的公式灵活解决问题。 2.难点:原木堆放总根数公式的推导中对原木堆放层数与梯形的高的关系的理解。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背诵梯形面积公式。 教学设计 一、复习: 梯形的面积公式是什么?(全班齐答,老师板书) 二、探索新知: 1.教学例题1 (2)小组汇报(1)小组先讨论以下问题并记录,再派代表向全班汇报: (1)原木的堆放有什么规律? (2)这堆原木一共有多少根?你想到了几种计算方法? (3)这堆原木的横截面近似一个什么形状? 联系前面的知识,你觉得计算原木的根数怎样比较简便? (4)我的想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法一:3+4+5+6+7+8=33(根)答:这堆原木有33根。 法二:(3+8)+(4+7)+(5+6) =(3+8)×3 =33(根) 答:这堆原木有33根。

“梯形的面积”教学设计

“梯形的面积”说课稿 陈秀梅 [设计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他们原有知识能力结构的不同导致他们对数学问题的理解也不同,从而出现解决问题策略的个性化和多样化。本节课在探索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时,教师为学生提供了充足的自主学习的空间,启发学生利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自主展开探究活动,进而感受数学方法的价值,获得成功的体验,产生进一步学习的动力。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88~91页。 [学情与教材分析] “梯形的面积”是在学生认识了梯形特征,掌握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并形成一定空间观念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因此,教材没有安排用数方格的方法求梯形的面积,而直接给出一个梯形,引导学生想,怎样仿照求三角形面积的方法把梯形转化为已学过的图形来计算它的面积。让学生在自主参与探索的过程中,发现并掌握梯形的面积计算方法,让学生在数学的再创造过程中实现对新知的意义建构,解决新问题,获得新发展。 [教学目标] 1、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经历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灵活运用公式解决相关的数学问题。 2、通过观察、猜想、操作等数学活动,发展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获得解决问题的多种策略,感受数学方法的内在魅力。 3、体验数学“再创造”的乐趣,获得个性化的发展。 [教学准备] 梯形学具、电脑课件。 [教法与学法] 1、说教法:这节课主要本着“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思想。为学生设计好前置性学习的资料,课堂上让学生整理预习资料,小组交流研究成果,在通过全班的交流与质疑(“拼、剪、画、说)等方式验证等方法推导梯形的面积公式。主要教法有引导法、直观演示法和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