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电影人口述历史系列老电影资料馆人访谈录

中国电影人口述历史系列老电影资料馆人访谈录

中国电影人口述历史系列老电影资料馆人访谈录
中国电影人口述历史系列老电影资料馆人访谈录

THE ORAL HISTORY口述历史037

龚涟访谈

受访者简历:

龚涟,女,1929年生,天津人。1945年6月在

天津参加中共地下党组织。到解放区后曾在“抗大”二分校、华北“联大”美术系学习,后在晋察冀军

区抗敌剧社、华北电影队搞美术工作。全国解放后,先后任北京电影制片厂美工,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

片厂新闻片编辑组长、长纪录片编辑、“新影”党委

专职副书记,中国电影资料馆副馆长、馆长,后任

文化部直属机关党委常务副书记。

陈:您作为中国电影资料馆的老馆长,曾两次

出入资料馆。第一次是1962年7月,您被任命为电

影资料馆副馆长。据说这是一份突如其来的任命,

您并不喜欢这份工作,为什么?

龚:我当时在“新影”任专职党委副书记,因

不愿再做党务工作,经陈荒煤同志同意,帮我联系

拟到美学家何其芳在党校组织的美学班去学习,因

该班已开学三个月了,无法插班,没有去成。后来

我听说自己被调到了资料馆,于是就去找荒煤同

志,问他为什么不经过我的同意就把我调到了资料馆,因为我不愿再做行政领导工作,只想搞具体业务。他说共产党员总是要做工作的,任何事情都是

具体工作。他这么一说我也就没办法了,而且任命

已经公布,我就只好去上任。我到资料馆是没有思

想准备的,但我们那时候的人命运不掌握在自己手里,就是一块砖,搬到哪里就在哪里干。

陈:1962年10月,资料馆主要负责人王辉副馆长

调任文物研究所副所长,资料馆是否由您全面负责?龚:我没被任命为副馆长,但电影局宣布由

我负责全面工作。我去的时候,荒煤同志已经跟王

辉同志说好了,要把他调走。我到任时资料馆才建

馆四年,我觉得在这四年内,王辉还是做了很多工作,搭好了整个组织架构,调了一些人,搜集了不

少影片和文图资料,而且《中国电影总目录(1908—1949)》的油印草稿也基本上出来了,还盖了一个北

苑片库。当然,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地方也很多,比

如说,当时从国外进口了一台洗片机,但是这台机

器在单位的院子里放了很长时间都没有安装,还有

诸如工作秩序较为混乱、各个部门职能交叉等问题。我接手以后就开始梳理:首先要继续收集、整理资料,包括影片和文图资料。外国影片整理的任务也很重,当时库里有一些美国影片,因没经整理,不知具体

内容,就由外片组请当时的美国顾问陈力负责整理。

其次是要请专门的技术人员安装洗片机,清洗长霉

斑的影片。片库中保存的影片需要通风、检查、修补,

发现有霉斑的就要及时处理,工作量很大、人手不够,

就组织业务干部也参加。国片组因要筹备30年代电

影观摩,抽不出人参加,外片组全力以赴,我也去

过几次北苑库给影片通风。

陈:当时资料馆还有一位张子舫副馆长,请您

谈谈对她的主要印象。

龚:我来的时候张子舫同志已经在资料馆工作

了。她是一个老同志,作风正派,工作也认真积极,

我对她的印象比较好。她主要负责行政、财务工作,

分管文图资料组和国片组。因为她不是搞电影出身,

所以对电影的行当不太熟悉。

陈:1963年3月,电影局曾专门在局务会议上

讨论过电影资料馆的方针任务和保存范围问题。陈

荒煤在会上发言,说资料馆问题很多,如“存在不

甘寂寞的思想”以及“还想搞研究,不实际”等。

您参加了那次会议,对此如何理解?

龚:那个时候我们在研究资料馆的方针任务问

题。到底怎么办馆?办成一个什么样的资料馆?为

此我还特地去访问北京图书馆,希望能找到一个比

较妥贴的办法。后来电影局找我开会,说谈方针任

务的问题。会上我先把情况说了说,但荒煤同志上

来就批评,说资料馆问题很多,不甘寂寞。当时我

一点思想准备都没有,不能完全接受,但后来我明

白了,他是想让我们把基础工作搞好。后来我也把

我自己的看法跟他说了说,我说事情不能绝对。他

大概也听进去了我的意见。我们搞“三十年代优秀

影片观摩”的时候,他就很支持。我觉得他的批评

可以当做一个警钟,因为资料馆确实存在许多问题,

影片的收集、整理、保存、管理等一大堆事情需要

解决,应该先搞好基础工作。实际上这表明荒煤同

志还是很关心资料馆的,他的批评也是出于关心,

老电影资料馆人访谈录

口述:龚涟徐庄伊明邵功游田云汗张奉奎赵素行采访:陈墨摄像:檀秋文时间:2008年5—6月文字整理:赵晶王广飞王家祥李斌许伟伟常菲

中国电影人口述历史系列

The Series of the Oral History of Chinese Filmmakers

The Interview with Seven Seniors of China Film Archive038

而且电影局的其他领导对资料馆也都不错。

陈:1963年10—12月,中国电影资料馆在北京

中直机关礼堂举办了“三十年代优秀影片观摩”活

动,放映了《春蚕》、《小玩意》、《大路》等一大批

30年代的优秀影片,此后还曾在长春、上海举行巡展,

请您谈谈这次活动的细节。

龚:这次回顾展不是领导的安排,是资料馆自

己的想法。1963年,《中国电影发展史》出版后,里

面列举的片目基本上是参考我们国片组整理出来的《中国电影总目录(1908—1949)》。我当时觉得我们掌握有大量的影片,研究电影史有第一手资料,我们

也可以有所作为,于是就想搞一次我国30年代的影

片回顾展。我委托我馆的顾问孙师毅选片,标准有

两条:一、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拍的影片;二、在

中国共产党影响下拍摄的影片。孙师毅同志还设计

了一个介绍影片的说明书:除导演、演员的名字和

故事梗概等常规项目外,还设计了意见建议栏。说

明书叠起来就是信封,可以撕下来寄到资料馆。这

样我们就可以收集观众的意见。当时说明书上的影

片梗概由国片组吕志远负责写,整个影片观摩活动

是供片组刘谦同志负责组织。因为解放后就没放过

30年代的电影,所以当时的人们,特别是电影工作

者知道回顾展的消息后都很高兴。影片观摩结束之后,我请邵功游把此次回顾展的计划、片目、资料、总结和群众反馈等一整套资料都收集起来,我们保

存得非常完好。“文革”初期,电影局把这一套资料

拿去后就再也没送回来,我一直感到非常惋惜。回

顾展在北京放完后就去了长春,当时在长春举办得

也很顺利,但上海方面就不太积极。我知道30年代

的问题在上海很敏感,后来这些影片在上海就没正

经放。这之后,有人批评我们搞这个观摩是不甘寂寞,应该先把影片管好,打好基础,而不应该着急

搞上层建筑。但我认为这是并行不悖的,说到底就

是影片的使用和保存的关系问题。以我个人观点来看,应以保存为基础,也要适当使用,但这个尺度

比较难把握,还有待探索。

陈:1964年1月,电影资料馆完成了《1964—

1970年事业发展规划的初步设想》并上报电影局。

这一“初步设想”的主要思路是什么?为什么会出

台一个“七年规划”?当时还曾讨论在上海、长春

等地建设电影资料库,为什么?

龚:细节我记不清了,规划是要搞的,我是希

望有个蓝图、目标,好把握工作重点。至于五年还

是七年,只是为了找个整数,并没什么太大区别。

当时我们认为上海和长春是影片生产基地,如果能

建立片库,他们拍出的影片就可以就地保存、收集

和整理。现在考虑起来这个想法不大现实。

陈:您后来调离了资料馆去山西工作,直到

1978年10月,您又调回来参加恢复电影资料馆的领

导小组,当时的主要工作是什么?

龚:我第一次到资料馆是面临初建,这次是面

临恢复。我回来前资料馆已经从“中影”公司分离

出来。我们当时的几个领导商量完分工后,我主抓

人事、外事和全面工作,但那时候我们都只是负责人,1980年才得到正式任命。当时没地方办公,为了尽

快改善大家的办公条件,我们多次找电影局,才要

到了原电影学院的三分之一块地,开始盖房、重建。陈:1979年5月底,您率团参加在瑞士洛桑召

开的“国资联”第35届年会,这次年会接纳我馆为

观察员,您能谈谈当时的情况吗?

龚:我第一次到资料馆的时候,就知道我们和

国际电影资料馆联合会是有关系的,是通信会员国,也叫观察员。1979年“国资联”通知我们开年会,

文化部、电影局也同意我们参加。我就带着许厚力

和何振淦出席了这次会议,因为何振淦是翻译,他

熟悉外国片,特别是法国片,而许厚力原来是发行

公司驻外代表,在捷克呆过好几年,也了解一些外

事情况,当时他又分管外联工作。出去的时候我有

几个目的:一是要通过“国资联”打开渠道,和其

他国家的电影资料馆接触,学习他们的经验;二是

要进行影片交换,收集一些外国影片和其他国家资

料馆馆藏的中国早期影片。到瑞士洛桑后,我们先

联系中国大使馆和我国驻联合国日内瓦代表处,汇

报我们的目的并征询外交建议。当时“国资联”的

主席是南斯拉夫电影资料馆老馆长布卡齐齐,他很

热情,还提了一些诚恳的建议,其他会员国对我们

也很友好。我们除了相互了解外,还谈了一些馆际

合作及影片交换的可能性。会后,我们顺访了瑞士

电影资料馆、南斯拉夫电影资料馆和罗马尼亚电影

资料馆。总的来讲,我们第一次参加“国资联”年会,基本目的达到了,渠道也打开了,收获是很大的。陈:资料馆从1979年开始组织电影资料片巡回

观摩活动,其后又准备试办电影观摩俱乐部,使得

电影资料馆广为人知。整个80年代,到资料馆看资

料影片成了北京文化界的一种时尚,您能谈谈这前

后的情况吗?您的态度是什么?

龚:当时回到资料馆安顿下来,面对的第一个

问题就是看资料片大潮。“文革”时期,人们只能看

到八个样板戏和《地雷战》、《地道战》等少量影片。粉碎“四人帮”以后,人们需要有精神生活,当时

电影厂还没拍出什么新片子,过去拍的哪些片子能

拿出来放映也不明确,所以大家都来看资料片。有

的地方甚至把看资料片当做一种待遇。我个人认为,

看资料片的热潮对资料馆来说是灾难性的。因为这

涉及到资料馆的任务问题,资料馆不同于电影院或

发行公司,不具备满足全社会娱乐性的任务,这样

大规模的看片对影片造成了很大损坏。但面对这股

大潮,我们想堵也堵不住,只能适当控制。王辉同

志和我的态度比较明确,资料馆的任务一是面对电

影工作者,给电影工作者提供材料做拍片参考和电THE ORAL HISTORY口述历史039 影研究;二是要保存影片,流传后世。过了一两年

以后,制片厂的生产逐渐恢复正常,电影市场慢慢

恢复,观众有地方享受文化生活了,我们这个地方

才逐渐降温。这也从另一方面印证了人们需要文化

生活、精神食粮。

陈:1980年3月,您被任命为中国电影资料馆

馆长,6月您再度率团参加在捷克卡罗维·发利举

行的“国资联”第36届年会。在这次年会上中国电

影资料馆成为正式会员,当时有人反对吗?

龚:第二次去开年会目的很明确,就是为了争

取成为“国资联”正式会员。出发前,我们根据“国

资联”的要求准备了中、英、法文三份申请材料。

当时和我们一起申请成为正式会员的还有其他两个

国家。进入讨论程序之后,大会要求几个准备申请

会员资格的国家代表离场,所以我并不知道弃权和

反对的具体国家名称。讨论结束后,我们被请回会

场接受提问,但是等了一会儿没人提问,我担心时

间长了会有变故,于是就站起来笑着说“谢谢大家”。

大家听了,一鼓掌,我们加入“国资联”的事情就

解决了。当时还是有一些不太友好的资料馆,但大

多数对我们是友好的,气氛也很好。

陈:1980年9月,中国电影资料馆筹办《伊文

思50年电影回顾》及图片展,在民族宫开幕之后,

影响广泛,请谈谈这一活动的具体情况及细节。

龚:这个回顾展由电影局主办,资料馆承办。

实际上伊文思回顾展在其他国家已经搞过了。我们

得到其他国家的资料后,在这个基础上举办了中国

的《伊文思50年电影回顾展》。伊文思夫妇和荷兰

电影资料馆馆长德瓦尔夫妇都来了。活动主要分三

部分:图片展、影片展和专刊。我是总负责,我馆

的石涞生同志负责收集图片,把伊文思和我们国家

领导人、著名编导演的合影以及他参加重要活动的

照片都收集来;展板的图片布局、编辑及文字说明

由何振淦和我负责,展板的美工装饰由“新影”厂

的何建国同志负责,还请了“新影”美工科的人写

美术字;专刊部分由王辉把关文字,邵功勋负责美编。

我们选在市中心的民族文化馆作为展览场地,陈列

展板、放映影片,主要是请北京的电影工作者来参观,同时也欢迎市民免费观看。北京的回顾展圆满完成

之后,钱筱璋和丁峤副局长分别参加了长春、上海、

广州的活动。伊文思夫妇前往长春的回顾展,并组

织了一次座谈,邀请了一些导演、摄影师来与伊文

思交谈。但由于健康原因,伊文思本人没能出席上

海和广州两地的回顾展,略有遗憾。总的来说,此

次活动从头到尾还是比较完美的。伊文思夫妇也表

示满意。我和馆内的几位同志全程参加了活动。

陈:1981年5月,您再度率团参加在意大利拉

巴罗举行的第37届“国资联”年会,并出访意大利

电影资料馆、都灵电影博物馆,顺访了法国电影资

料馆、法国的中国电影资料中心和法国阿尔西森林

电影资料馆。这次出访的收获是什么?

龚:此次“国资联”年会上我们已经是正式会

员了,我们的目的是进一步加深同其他国家资料馆

的关系,促成将来的合作、互访等。接触了荷兰、东德、西德、美国、英国和法国的资料馆负责人,尽量打

开国际通道,了解情况、学习经验、收集外片。会

后我们除访问意大利电影资料馆外,还通过马克·穆

勒联系都灵大区文化局的负责人谈定了长期搁浅的

“中国影片回顾展”的事情。出访前,文化部外联

局交给我们一项任务,即与都灵大区文化局商谈举

办中国电影回顾展问题。此后,还通过意中“友协”

与意大利的汉学家举行了聚会。意大利的活动结束

后,我们顺访法国电影资料馆,参观了资料馆内设

的电影博物馆,我记得在展览中他们写到电影的诞

生是从中国的皮影戏开始。此外,通过马克·穆勒

的关系我们还去了法国蓬皮杜中心参观,并初步商

定了选一些法国影片到中国放映的事项,并确定了

选片以中方为主,法方只负责推荐,即此后的法国

电影展。

陈:1982年2月,意大利“中国电影回顾展”

曾轰动西方。在这次为期四十多天的影展上,放映

了中国影片135部,成为当年中国电影十大新闻之一。您参加了这次活动,请谈谈这次影展的情况。费穆

的《小城之春》是在这次影展上被“发现”的,您

了解这方面的情况吗?

龚:此次“中国电影回顾展”,我们负责提供

影片和海报,除马克·穆勒筹了一部分影片外,资

料馆提供了百余部影片。准备就绪后,文化部外联

局国际处组织了一个十人的代表团,陈荒煤是团长,

程季华和我是副团长,团员包括演员田华、祝希娟,

导演桑弧、水华、吴贻弓,发行公司副经理马石骏

和翻译何振淦。意大利方面对这次回顾展做了大量

宣传,大街上有不少海报。展出期间有四五个电影

院同时放映不同影片,还有一个大型的电影海报展。

这次回顾展规模很大很轰动,邵逸夫等人也专程从

香港赶去,还吸引了国外很多对中国电影有兴趣的

人。回顾展期间,我们还接待了曾因为拍摄纪录片《中国》而受到“批判”的安东尼奥尼,展现了我们在

粉碎“四人帮”以后的大国风度。回顾展圆满结束后,我接受何振淦的提议,出了一个叫做《外国人眼中

的中国电影》的小册子,由他组织翻译、编纂外国

人撰写的关于此次回顾展的文章、影评等,出版后

作为回顾展成果的一部分进行收藏。费穆的《小城

之春》可能是马克·穆勒推荐的,这部影片在意大

利放映时也没有引起西方人很强烈的反应,可能就

是香港人首先发现并写出文章评价。另外,此次影

展的部分影片留作交换,还有十来部影片运到西德,

在那里也办了个小型的回顾展,反响也很不错。

陈:1983年4月,文化部党组扩大会议决定成

立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您对成立中国电影艺术040 研究中心这一问题怎么看?

龚:我并不反对成立“中心”,但我的意见是当

时时机还不是很成熟,成立“中心”需要具备实力、

有专业素质的人员,并受到专家认可才可以,而不

是挂了牌就等于“中心”成立了。我认为除了资料

馆本身的人要做一些研究外,还可以征求全国的电

影专业人员,请他们根据当前形势和电影的发展状

况来分担一些研究任务,资料馆可以提供影片和经

费。我同意荒煤同志说的,把“研究中心”放在资

料馆之上,因为我认为“中心”是灵魂,不做研究,

没有一定的学术观点做指导,只是保存、管理影片,

不仅是浪费资源,而且不足以让人信服。我觉得资

料馆除去把影片收集、管理、保存好,确保技术过

关以外,还应该有个像样的研究部门,大家齐心协

力合作搞研究。

陈:您当时已经逐渐熟悉了电影资料馆的业务,

并领导电影资料馆走向正规化,怎么会突然把您调

到文化部机关党委工作?如果让您自己选择,您会

选择电影资料馆,还是文化部机关党委?

龚:1983年1月2日,王辉打电话通知我,说

在我出访期间,文化部召开党代会选举我为文化部

直属机关党委副书记,把我调到文化部机关党委。

这件事对我来说是很突然的,我当时并没有思想准

备。我大概是1983年的六七月份正式到文化部去上

班的。如果让我自己选择的话,我还是会留在资料馆,

因为当时我都已经五十多岁了,在资料馆工作了这

么长时间,各方面情况也逐渐熟悉了,不想再换一

个新的工作环境了。但就像我以前说的,我们这个

年代的人就是一块砖,搬到哪里就在哪里干,是无

条件服从组织安排的。

徐庄访谈

受访者简历:

徐庄,男,1928年生,湖南武冈人。1950年

调中央电影局工作,历任采录员、编辑、副处长。1983年任中国电影资料馆副馆长。1984年任中国电

影艺术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秘书长、党委书记、中

国电影资料馆馆长。1988年离休。

陈:您是中国电影资料馆的老馆长,当年创建

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筹备组的成员,后来任秘书

长,主持日常工作。请谈谈“中心”成立前后的情况。徐:我离开“中心”近二十年了,我对“中

心”有特殊的感情,希望有更多的人来关心和支持

它的工作。许多情况可能新来的年轻人从未听人说

起,老人也差不多都忘了。新中国成立后,电影是

那时的宠儿,可是文化部艺术局管辖的各个艺术门

类,都在中国艺术研究院建有专门的研究所,唯独

电影局所属的电影艺术,长时间没有一个专门的研

究机构。现在想来,原因可能恰好与党对电影的特

殊重视和领导方式有关。建国后的前30年,电影创

作生产和发行放映工作,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文艺

思想和有关政策的指引下,取得了辉煌的成果,涌

现了大量无愧于我们时代的经典佳作,每年观众人

次多达数亿甚至数十亿。但同时不可否认的,优秀

影片的比率并不高。一个重要的因素,是频繁的政

治运动和错误批判,使艺术创造力受到严重的干扰

与摧残,以致像导演水华这样德艺双馨的老革命家、

艺术家,竟也说出“不求艺术有功,但求政治无过”

的话来。这种如履薄冰的状态,又如何能有足够的

心思去从事创作?尤其是在“文化大革命”的冲击下,昨日的“香花”作品,一夜之间都变为“毒草”。电

影家们遭到的磨难,在文艺界是最大的。中央十一

届三中全会之后,1982年夏,中宣部在河北省涿县(今涿州)召开文艺界的理论工作会议,提出文艺要拨乱

反正,正本清源,要从理论工作抓起。陈荒煤在会

上与我谈起,改革开放,端正电影界的思想混乱是

当务之急,要认真总结建国以来电影创作的经验和

教训;要借鉴上世纪30年代以来的国产电影和外国

电影;要按创作生产的规律办事,防止粗暴的行政

干预。我同意他的意见,表示希望在电影局系统成

立一个电影艺术的理论研究单位。之后,作为文化

部副部长的陈荒煤得到有关领导的支持,决定在中

国电影资料馆的基础上成立一个电影艺术的研究机

构,隶属文化部领导;同时保留资料馆的名称,以

利对外交流和专职收集保存资料。此事后来由丁峤

副部长当面通知我,并任命我为资料馆副馆长,负

责研究机构的筹建工作。在陈荒煤的主持下,吸收

龚涟、鲁勒和我成立筹备小组,进行了三个多月的

筹划和部署,确定了研究机构的名称和工作方针。

新成立的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无疑应该全力承

担起中宣部“涿县会议”和文化部交给的任务,当

好领导的参谋,努力开拓当前的理论阵地;认真总

结经验,扩大眼界,广开言路,下大力气活跃创作

思想,以促进新时期电影的发展。党对电影创作生

产的领导,主要应通过理论—舆论引导来实现,而

不是事无巨细采取行政手段进行干预。上世纪80年

代,中国进入“文革”后的全民反思期。思想政治

桎梏被打破后,整个文艺界热气腾腾。创作思想多

元,内外流派纷呈,形式内容不拘。几年间,电影

就出现了一个强烈抢眼的近二十部好片的创作高峰

期。作品或是内容有反思倾向,或是艺术上有新的

突破。事实说明,只要艺术家坚持自己的人文追求,

又获得一个良好的客观生态环境,电影的繁荣发展

是大有希望的。“中心”和先前的资料馆,从80年

代初起,就频繁地举办中外电影回顾展和影片观摩,

大力开展电影创作、学术的研讨、交流和讲座活动,

极大地活跃了电影的创作思想和媒体言论;并且积

极支持电影进入大学课堂,支持群众影评活动,利THE ORAL HISTORY口述历史041 用库存资料为业界内外服务,以及多次派遣、引进

专门人员参加国际国内和香港地区的会展活动。各

地的电影艺术家和其他文艺家们,许多喜爱电影的

文艺青年、文科学生们,成为这些活动的常客,从

而给社会营造起一个探讨和创作电影艺术的热烈氛

围,为促进电影的新崛起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陈:当时“中心”有一个非常壮观的学术委员会,

请问你们是如何考虑的?

徐:“中心”首先建立了以陈荒煤为首的学术

委员会,钟惦棐、贾霁、程季华、郑雪来、程代熙、

罗艺军、徐庄等为学术委员。荒煤为主任,我为秘

书长。起初我们也准备吸收上海的张骏祥、梅朵为

委员,因为离得比较远,开会不方便,就没有惊动

他们。当时客观形势好,大家跃跃欲试。不设编制,

不发工资(多数人),就几乎网罗了当时所有一流的电

影理论家来担纲建言;又在委员会下建立了当代电

影、中国电影历史、外国电影、电影美学四个研究室,由学术委员罗艺军、程季华、郑雪来、钟惦棐

分别兼任各室主任,与“中心”任命的副手共同掌

握课题审选。这些研究室的设立,是考虑到不仅要

对当前生产、上映的电影进行跟踪研讨,还要多角度、分时期研究中国电影的历史,不仅要有中国人写的

外国电影史,还要深入探讨电影艺术的本体,把它

作为一门科学美学来研究。当时为从全国调进人才,做了许多努力。为了扩大影响力,给“中心”提供

必要的舆论传播阵地,决定创办一报一刊:《电影信

息报》(现改称《中国电影报》)和期刊《当代电影》,荒煤和我分别兼任刊物正副主编,我为报纸总编辑。鉴于纯理论刊物难以自负盈亏,决定原则上给予必

要的补贴。为了给电影理论培养新进和为在职创作

生产者提供进修的条件,我们还呈请国务院批准建

立了研究生部;并准备在扩展现有文图资料部的基

础上,创建一座广泛典藏中外电影图书的专业图书馆,以及建造一批带有小型阅片设备的单间住房,

供学习者使用。就我所知,不少外国有成就的电影

导演、艺术家,他们在实践之余,还大量地、反复

地阅读前人的电影杰作,坐在倒片台前,一格一格

地研究大师们的表现手法,从而使自己变得更聪明

更成熟。这样的进修条件,只有“中心”和资料馆

能够提供。可惜,这后面的两个目标,却未能达到。陈:“大事记”上记载,1986年初,“中心”改

变了外聘研究室主任的做法,任命了自己的研究室

主任;1987年5月,“广电部”通知撤销“中心”学

术委员会。这些改变的原因和背景是什么?

徐:每个研究室主任由学术委员兼任,但不都

是正式聘请,多数是外单位的老专家,我们自己任

命的人给他们做副手,目的是请他们带一带年轻人。因为荒煤任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心”算是一个副部

级单位。但后来情况有了变化,贾霁、钟惦棐、程

代熙相继去世,荒煤的文化部顾问也卸任了,电影

系统“50万大军”划归“广电部”,委员会就开不起

来了。而正式宣布撤销学术委员会,是我离开以后

的事。在我离休之前,从来没有得到通知免去我秘

书长的职务。“大事记”上写的撤销时间恐怕不准确。陈:请再谈谈您接手资料馆以后的工作。

徐:中国电影资料馆建馆50周年了,最近“中心”

要举行纪念活动,我谨向所有为它付出过辛劳的同

志和朋友表示衷心的祝贺与感谢。资料馆是“中心”的一部分,为什么要单独来纪念呢?因为它的特殊

性和独立性,五十年来风风雨雨,发展起来不容易。

我是1983年来馆报到的。资料工作我本不懂,是龚

涟馆长热情地指导我、帮助我,才开始做了一点事情,并在她的支持下开展了创建“中心”的筹备事宜。国家非常重视电影资料馆,即使是在经济困难

和“文革”的混乱时期,仍然得到全额拨款和部队

的护卫。自从成立以来资料馆做了许多基础性的工作。电影资料不仅要收集好、保管好,还要运用好,让它来为电影发展、国家文化建设和国际交往服务。参加国际资料馆联合会(FIAF)的必要条件之一,是为社会服务。电影研究离不开电影资料,电影资料

也依赖于电影研究,“中心”与资料馆合为一体,是

优势互补的两全之策。我担任“中心”秘书长和资

料馆馆长之后,大致做了以下几件事情:第一,继

续开放馆藏资料为社会服务。前面已经说到,我们

在利用国内外影片方面做了许多工作。除加强对电

影系统的服务外,还扩大到了部分文化单位和政府

部门。第二,进一步做好资料的收集工作。不做好

这个工作,就谈不上服务。我要求扩大收集的范围。过去重视收集影片拷贝、素材(代管)是对的,现在更要千方百计把国产影片(包括境外旧片)收集齐全,同时还要扩大外国资料片的收集。对文字图片等资料,要改变重视不够的情况。文字资料收集范围要

求扩大到文学原著、电影文学剧本(包括修改本)、导演分镜头本、影片修改记录、歌谱、音乐总谱,以

及重要评论、争鸣文章等;图片资料则扩大到海报、美工设计图、布景气氛图、原照与化妆照、剧照等。凡是题材比较重要的、质量优秀的、形式创新的、

内容有错误或有争议的、票房突出的影片,都要收

集齐全。自从有了创建电影图书馆的设想之后,我

们就又增加了向国内外征集图书的任务。这个任务

很大,需要长期坚持。我在任时只开了个头。第三,保存管理资料方面。首先对所有文图和影片资料进

行了清仓整理,改善了库房(包括西安库)的空间、温湿条件。管理上提出逐渐实现现代化。在统一卡片、造册和分管、汇总等制度的基础上,使信息查询明

晰化、系统化。那时,我们已在考虑使用电脑来管

理资料了。第四,分期分批地实施了将易燃片转为

安全片的工程。这也是“国资联”一再强调的,因

为关系到整个资料设施的安全问题。现在回想起来,资料工作中还有实际要求不严、贯彻不力的问题。042 陈:1984年12月至1985年3月,中国电影资

料馆与法国电影资料馆、蓬皮杜文化中心在巴黎联

合举办中国电影回顾展,展映影片132部,我方提

供影片100部。这次重大展映活动的背景情况怎样?

徐:在欧洲举行大型中国电影回顾展,这是第

二次。先行者是前馆长龚涟,她们先在意大利都灵

等城市举行,反映非常好。这次巴黎展是我带团去的。法方和我们商议,除去我们送去的片子,他们还准

备把自己保存的中国旧片,以及从其他地方搜集到

的片子一起展出。我们也想借此机会摸清流失在外

的片子的底,以便设法收回来,所以积极支持这次

展映。最后我们大约挑了四十多部旧片,加上一批

建国后的片子共同展出。在放映过程中,他们确实

感到中国的早期电影很优秀,出乎他们意料。他们

本来以为那些近乎纪实风格的、描写社会下层人民

生活的电影,是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的伟大创造。结

果发现我们在上世纪30年代就已采用这种手法,比

他们早了20年,很了不起。这以后,我们根据互办

协议,在国内也举行了一次大型法国电影回顾展。

他们送来七十几部片子,最后我们只选映了四十几部,受到许多人欢迎,也有人提出批评。我们在以

后的工作中,就用交换影片的办法,把流失在外的

片子收了回来。

陈:1984年12月,《电影信息报》创刊,您是

该报的负责人。这份报纸的创建情况如何?

徐:《电影信息报》是我最初创办的一份报纸,

出发点是为了积累信息资料。内容包括党和国家对

电影的政策、指导思想、领导人的意见,剧本、影

片创作生产情况,影片送审和通过情况,排片、票

房情况,社会上的评论、获奖情况,影人情况等等,是一份全面动态性的报纸,希望真实反映,将来合

订起来就是一部电影编年史。后来,在国家压缩报

刊的行动中,要求取消这份报纸。同时国家又规定

每个行业可以办一份机关报,于是就将其改名为《中国电影周报》保留下来。

陈:同样还是在1984年12月,“中心”筹备中

国电影刊授学院,第二年6月正式成立,招生七千

余人。您是学院的教务长。有关情况如何?

徐:中国电影刊授学院是根据陈荒煤、鲁勒的

意图办起来的。他们想依靠“中心”和资料馆的条件,从普通电影爱好者中发现和培养一些业余电影

剧作者。荒煤是院长,另外聘请了几个人来管理学院。期间出版过一个不定期的刊物和一些资料。我没有

实际管过刊授学院,只挂了一个教务长的名。后来

他们在外面租了房子办公,因为他们要看电影。学

院红火了一阵子,但是后来不了了之。

陈:1985年12月,“中心”召开了《中国图书

分类法·电影类》学术讨论会,负责该书第三次修

订的编委会,拟将电影部分的任务委托给“中心”

文图部完成。后来修改后的《中国图书分类法》获

得国家科技发明一等奖。请您谈谈相关情况。

徐:《中国图书分类法》电影部分的补充修订任

务,是国家出版局让我们帮助做的。在此之前,很

多种类的图书分类法都已相当成熟了,电影是新的

领域之一,还没有建立科学的分类法。电影的分类

涉及文学、艺术、技术、市场方方面面,情况较为复杂,需要经过研究把它定下来,将来编字典、目录、图

书管理分类等工作都用得着。这件事虽不属于我们

本身的业务,但对我们也会有好处,于是我们就很

认真地去做了。由于新版书有所创新,所以获奖了。陈:“大事记”上说,1984年“中心”曾向电影局、

文化部党组提出一个体制改革方案,请求将“中心”

作为改革的试点单位。方案主要内容是向上级承包

任务和经济包干。这一方案是怎么形成的?

徐:这件事恐怕不是我们提出来的,不知道是

什么人提的,所以我不是特别清楚。你想想,筹备

“中心”忙乎了一年,刚刚把它建立起来,马上又要

求改换章程,怎么可能?这是其一;其二,像我们

这种单位不可能提出承包任务、经济包干、自负盈亏。直到现在还是国家全额拨款嘛!当年的资料片很火,

社会上的人很少能看到外国资料片,唯独资料馆里

有。我们虽然不能搞商业性发行,但把片子借给有

关单位放的时候可以收费。因为看的人多,收入也

就不少。也许有人看到这种情况就提出来可以经济

包干。但他不知道资料片的红火是暂时的,而且收

入也有限,不可能靠这个来维持单位的运转。我觉

得这种大政方针写入“大事记”应该事先核实。

陈:你们把“中心”建立起来走上轨道后,时

隔不久,又差点被撤销,甚至已经正式宣布了撤销

决定,当时的实际情况怎样?后来又为何没有撤销?徐:这件事我本不想说,因为太痛苦了,太离

谱了!它是“中心”的灾难,也是我本人的噩梦。

要知道,尽管“中心”的成立天经地义,但反对者

大有人在,理由各种各样,甚至匪夷所思。我事先

确实听到小道消息说要撤销“中心”,但我不相信,

赶紧报告上级,上级领导人当即辟谣说没这回事。

过了十来天,那位领导人突然亲自来到“中心”,召

集单位负责人正式宣布:中央领导部门决定撤销“中心”,要求我们“不要问原因,不要讨论,立即执行”。简直晴天霹雳!把单位搅得惶恐不安,不知道发生

了什么事情。因为“中心”成立才两年,各方面运

转情况良好,蒸蒸日上,社会反响也很好,正在发

挥积极作用。我当时百思不得其解,即使是我们犯

了错误,总得给个说法吧。过了几天,我就与部门

负责人们商量,一定要向上级领导反映情况,争取

收回成命。于是通过部门负责人与中央机关的工作

关系,向党的最高领导人呈交了一封信。这信很快

被批转到有关领导机关,终于发挥了作用。在宣布

撤销“中心”约一个月之后,又是那位领导人亲自

再次登门,宣布了不予撤销的决定。又是三言两语,THE ORAL HISTORY口述历史043 未作解释。说撤销时没有正式下达文件,说不撤销

时也不需要下达文件。出于不得已我们只好再向领

导机关去打听,得到的回答是因为我们要求机构改

革,既然不改了就不要撤销了。原来如此!但是这

件事还是很蹊跷,机构改革是光明正大的事,为什

么如此神秘?为什么不与单位的领导班子商量?后

来,情况知道多了,就发现有很深的背景。我们的

“中心”终于没有被取消,是一大幸事,但是却深深

地伤了元气。我离开“中心”两三年后,又再次传

出要撤销“中心”的说法。我又写信给领导人,希

望为党保留这块很难得的、攸关电影繁荣发展的重

要阵地。又是几年过去了,我发现“中心”确实没

有被撤销,可是衰败景象已然形成。幸而否极泰来,

眼见得新的领导班子正在奋力重整旗鼓,中国电影

艺术研究中心的复兴大有希望。我在内心为之欢呼!

伊明访谈

受访者简历:

伊明,男,1924年生,河北遵化人。1938年6

月参加八路军,1940年起从事机要秘书。1955年5

月调总参任科长。1966年4月转业,先后任电影科

研所所长、中国电影资料馆负责人、“中影”公司“革

委会”副主任、中国电影资料馆副馆长等职。1985

年4月离休。

陈:老馆长您好,请谈谈您从电影科研所来中

国电影资料馆担任领导工作的情况。

伊:1970年5月,科研所建制撤销,但我却被

留下来工作。我把研究所的工作人员送到文化部湖

北咸宁干校,回来以后就被通知任命我为电影资料

馆负责人。在那个年代也没有正式任命的手续,只

是口头说一说,我就来了。6月13日,我正式到资

料馆上班。当时馆里的人已经不多了,龚涟馆长被

调到了山西,我跟张子舫副馆长也只匆匆见了一面,

不久她也被调走了。

陈:当时的中国电影资料馆是一种什么状况?

伊:那时候资料馆的办公地点还在马甸,门口

挂着一块“中国电影资料馆”的牌子,很不起眼。

当时资料馆规模不大,院子里有十四五间很矮小的

平房,办公条件很简陋。我记得在院子里靠东边的

办公室后边有几棵桃树,还有一小块菜地。放映室

只能容纳六七十个人,是供大家看电影、开会的时

候用。当时资料馆留守的人员只有18位,其他人大

部分下干校,有的被调走了。我记得到资料馆的当天,跟大家见面之后,文化组就通知我到电影发行放映

公司开会,商讨中国电影发行放映公司、中国电影

器材公司和中国电影资料馆三个单位合并的事情,

并成立了合并领导小组,我是成员之一。1970年10 月1日,三个单位正式合并,成立中国电影公司。陈:在您的记忆中,三个单位的合并时间是

1970年10月,但中国电影资料馆“大事记”中却说

是1971年12月才正式宣布合并。您能谈一下当时

合并的具体情况吗?

伊:不是1971年,是1970年10月1日,我记

得我来之后很快就合并了。正式合并之前,先是三

个单位合署办公。合署办公就是三个单位的办公地

点都在一块,有什么情况互相通通气、研究。于是,资料馆在马甸的办公地点基本就没什么人了,都搬

到新外大街25号这边来办公。经过准备,10月1日

正式宣布成立中国电影公司,领导机构叫“中国电

影公司革命委员会”,主任是许里,副主任是薛磊和我。合并以后,除两个片库外,原资料馆的机关业

务工作改叫“资料组”。后来有一天国务院文化组办

公室主任石少华说:“摊子大了,统一叫处吧。”于

是又改名叫做资料处。我仍负责资料馆的工作。

陈:在一般人的印象中,电影资料馆的建制撤

销之后,工作就全部停滞了,但我们在采访一些老

前辈的时候,他们回忆说在合并之后,资料馆的工

作非但没有停滞,反而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您作为

当时的实际负责人,觉得哪种看法更符合实际?当

时的电影资料馆业务方面有哪些进展?

伊:在我来之前,资料馆的工作有没有受到影

响?受多大影响?我不太清楚。但在我来之后,工

作从未停止,如整理影片、片库通风、对账等仍在

进行,只是有多少人办多少事了,从来没有听说过

对资料有过哪些破坏。如果说受到影响,主要是指

原计划的一些工作不能进行下去。资料馆恰恰在这

一时期得到了极大地发展。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在这

一阶段,资料馆受到了上级主管部门的重视,具体

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要人给人。我刚来的时候,资料馆加上

我一共只有19个人,人手很不够。我就向上级领导

反映了这个情况。石少华对资料馆的工作很重视,

很干脆地答应了我的要求,并让我马上打报告申请。

我就按照我们各个部门实际需要的人数打了一个申

请报告。我记得在报告中申请上级调配35个人,领

导很快就给予了批准,后来又分两次调人进来,主

要是加强片库的工作人员。1972年之后,原来资料

馆的一部分同志也陆续从干校回来了。这些人员补

充进来以后,有效地解决了我们人手不够的问题。

第二,要库给库。原来资料馆存放影片拷贝的

资料库只有一个,是1960—1962年间我们自己建的,

在北苑。我去看过一次。那个库面积不大,存放的

影片也只有几千本,而且潮湿度和温度都不符合要

求,所以那时候资料馆迫切需要新的片库来存放资

料影片。后来,从中国科学院的科学器材公司调给

我们两个仓库来改造成新的片库,就是现在的东郊

库和临潼库。我来资料馆的时候,东郊正在建一个

易燃片库(四号库),五号库(“三防”库)还没有动工。044 那两个库的建设被列为北京市的第三个重点工程,

资金和工程质量都得到了保证。当时能被列为北京

市的重点工程很不容易,这要感谢周总理亲自做出

的“六八指示”。此外,根据上级指示,北京军区西

山后勤处还拨给了一个山洞库,经改造作为“三防”

的重要珍贵资料片库。1975年,还准备在云贵大后

方再建一个战备资料库,已选定了库址,但“文革”

结束后就停止了。

第三,要房子有房子。在发行公司这边的办公

条件比马甸改善了很多,办公楼是原北京电影学院

的教学楼。我们有了礼堂、东跨楼、西跨楼。办公

用房够用了,新建的一个宿舍楼也基本上解决了职

工住宿的问题。

第四,在西安建立了自己的洗印车间。这对资

料馆非常重要。过去我们的资料影片漂洗、修复等

工作必须得送到洗印厂和其他的制片部门去,不仅

花钱多,而且他们还不一定愿意洗,因为胶片太脏

会影响机器的寿命。有时候在漂洗的过程中出现意

外,影片被损坏,我们也只能哑巴吃黄连。再加上

我们需要漂洗的影片很多,洗印厂有时也安排不过

来,总之主动权不在我们自己手中。我们自己建立

了洗片车间以后,就把我们的职工送到洗印部门、

电影制片部门进行培训,培养出自己的技术人员。

这样我们的影片漂洗工作就容易、机动得多了。

第五,影片收集工作很顺利。那时候有一个文

件规定:“各省市地方的电影公司库存的影片,有两

个拷贝以上的要挑一部质量最好的影片拷贝交到资

料组库存。”有了这个文件以后,我们的收集工作就变得顺利多了。当时我们派出收集人员到各省市电影公司去收集影片,甚至还去过西藏、香港等地。据当时片库库管提供的数字,在这几年中,我们的影片库存量比原来增加了3.8倍。单这个数字就说明了那时候收集工作有多顺利,不像现在这么困难。陈:这么说您觉得您在负责“中影”公司资料

组的工作时很愉快,也很顺畅?

伊:是这样,在各方面条件都提高的基础上,

特别是上级的重视、支持,这一阶段的工作进行得顺风顺水。那时候资料组和“中影”公司负责资料片翻译的部门合并,一起整理过去库存的影片以及进口的影片。当时资料组还负责编辑一份叫做《外国电影情况》的刊物,很受欢迎。

陈:1979年4月,您被正式任命为中国电影资

料馆副馆长。新的领导班子里,您主要分工是什么?伊:这一时期我主管资料处,包括中编室、外

编室和学术活动部的工作。我个人感到这段时期的工作成绩就没有前段时期那么显著了,这可能也是因为前一段时期打基础的工作效果更显著些,1979 年以后的工作就是按部就班地进行,没什么突出的地方。这一时期我们的收集工作还是以影片拷贝为主。文图资料收集得相对比较少,并且也没有专门的收集文图资料的部门,都是附属于拷贝收集工作,既没有既定的目标,也没有数量上的要求。

陈:1983年,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筹备组成立,您是筹备组的成员之一,您能谈谈当时的情况吗?伊: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由陈荒煤任主任,

徐庄任秘书长,井采和我是副秘书长。当时陈荒煤召集大家开了几次筹备会,向大家说明了建立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的目的是为了从理论上加强对电影的研究,把社会上的电影研究人员都集中过来,并把有关单位、部门,如剧本研究所与艺术研究院的电影研究所合并过来,成立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这些基本上都是陈荒煤同志定的。

陈:1983年6月,您曾率团访问澳大利亚电影

资料馆,通过这次参观访问,您觉得中国电影资料馆与他们的电影资料馆有怎样的差距?这次出国访问,您个人的体会和收获是什么?

伊:那是我第一次出国,是对澳大利亚电影资

料馆1982年访问我馆的回访。他们的电影资料馆设在堪培拉大学里和墨尔本。我对澳大利亚资料馆的印象是:第一,保存影片的方式很先进,当时他们保存影片的介质已经是光盘和录像带了。第二,管

理方法先进,他们通过电子计算机来管理,使得查

找、搜索影片资料变得方便、快捷。第三,片库的

设计很先进,占地面积不大,容量却不小,片库里

都是可移动的架子,这样就最大限度地节约了空间。

第四,他们的工作人员很少,但效率却很高。有一

次,他们让我介绍一下中国电影资料馆的情况,我

看了一下台下,也就坐了二十个人左右。第五,他

们馆藏的内容相当丰富,几乎各个国家的影片都有,

影片的类型也很繁多。比如我在墨尔本的电影资料

馆就看到了一部关于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和台湾

风情的纪录片录像带。第六,澳大利亚电影资料馆

的体制和我们不同。位于堪培拉的那所全国最大的

电影资料馆是属于大学的;墨尔本的电影资料馆是

私人性质的。在访问期间,我也向对方介绍了中国

电影资料馆的情况,包括收藏、保管、职权范围等,

澳方似乎也很羡慕我们这种由国家直接管理的体制。

陈:当时有没有跟澳方提出过影片交换?比如在

您看了那部关于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的影片之后。

伊:我跟对方提出过这个意愿,但是后来了解

到那盘录像带是由个人寄存在他们资料馆的,所以

只能在口头上达成一个协议,可回来之后这件事就

作罢了。

陈:1983年9月,您又率团访问了朝鲜电影资

料馆,请谈谈您对这次出访的印象。

伊:朝鲜电影资料馆规模不大,馆藏也不多,

在管理方法上跟我们当时差不多。听对方介绍说,

在外国影片的收集上,他们主要收集中国影片,特

别是伪满时期的中国电影比较多,但是我没有看到。

其次就是社会主义国家的影片比较多,其他国家的THE ORAL HISTORY口述历史045 影片就很少。这一次出访双方也没有签订什么合作

项目,只是口头上表示今后继续加强两馆交流。

陈:您觉得在资料馆的领导工作中,有哪些工

作您还没来得及做?

伊:现在回想起来,还是有的。通过我在资料

馆长期的领导工作,我认识到影片资料的保存是一

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当时我就有一个想法:科学

技术在不断发展,我们应该利用新的科学方法,把

资料影片的保管、修复等有关技术的工作再提高一

步,研究出一些领先的方法,但当时由于各方面的

原因,我的这种想法疏于实践。现在回想起来,我

在资料馆时期最大的遗憾就是这些工作没做好。

邵功游访谈

受访者简历:

邵功游,男,1928年生,黑龙江省宾县人。

1946年开始在“东影”工作。经中国“医大”政治班学习后,1949年3月任东北影片经理公司发行课长。1957—1987年在中国电影资料馆工作,先后任资料组(处)长、馆办公室主任等职。1988年离休后被电影局党史办聘为副主任,参加编写《中国电影

编年纪事》等。

陈:从1956年2月起,在“中影”公司内部成

立了一个由王辉领导的中国电影资料馆筹备处。您

参与了这方面的工作吗?

邵:我是1956年参加筹建资料馆的。王辉是筹

备处主任,我参与了整个筹建过程。虽然当时叫筹

备处,实际对外已经开始工作了,主要任务是搜集

影片和文图资料。

陈:您在筹备处具体做什么工作?

邵:我本来是去搜集资料,王辉后来让我搞行

政工作,任行政组长,后又任馆长室秘书。

陈:当时除了日常工作外,哪些事情最值得记忆?邵:当时因为要纪念世界电影诞生60周年,我

的分工是制作中国电影的图片。图片的范围是从无

声电影开始,到30年代的进步影片,一直到新中国成立后拍摄的影片,都有中英文对照的说明。做好

以后,我又到机场把这些图片分别发到德国、法国

等地,在国外参加展览,展出期间受到了好评。这

个我印象比较深。

陈:您发出去的大概有多少幅图片?

邵:具体多少幅我记不清了,这些图片都是粘在

一块一块的大展板上,展板大约有上百块。展板寄出之前在北海举行了预展,郭沫若和夏衍也去参观了。陈:那应该是1955年的事情。这件事情非常重

要,您不说我们都不知道。1958年9月30日,中国电影资料馆成立大会在羊市大街原电影局旧址放映

室召开,您还记得当时的情形吗?

邵:羊市大街是原电影局的地址。中国电影资

料馆是和中国电影科学技术研究所一起成立的,参

加的人数大概也就100人。仪式还是挺隆重的,文

化部和电影局的一些领导都去了。

陈:当时资料馆的编制是65人,但实际工作人

员只有五十多人。为什么编制还没用满?

邵:王辉把编制卡得很紧。由于编制控制得好,

文化部特意表扬了他。但我对此有自己的看法,由

于人数比较少,有些工作开展不了。

陈:您发表了好几篇文章纪念孙师毅先生,还

能回忆起与他的具体交往吗?

邵:孙师毅人不错,是电影界的老前辈,20年

代就从事电影工作了。他早年主演了《道义之交》,

编写了《哪吒出海》、《新女性》的剧本。第一次去

见孙师毅的时候,他住在新侨饭店,我和王辉去欢

迎他到资料馆工作。记得有一次我对他说:“您是权威!”孙老当时就讲了“不要迷信权威,谁掌握资

料谁就是权威”。

陈:他对资料馆业务熟悉吗?

邵:熟。他在编《中国电影总目录(1908—

1949)》,把“总目”从头到尾一张张地核对。他审阅

的时候特别细致,看各个常规项目是否正确。

陈:1960—1962年,您担任了北苑片库临时基

建组组长,负责片库的建设。请谈谈建设片库的一

些情况。

邵:当时是困难时期,所有的项目全部下马。

北苑库是周总理特批建的,目的是要为国家保存影

片,需要建设得比较现代化。这是很重要的事情,

大家都全身心投入建设。国家批的水泥、木材、钢筋,全部都是我们自己去装卸,磨得身上都起泡了。过

去我们没条件保存影片,当时能批下这笔钱盖这个

片库是真不容易,使得影片能更好地保存下来。库

房建起来后,可以安装现代化的通风设备,对影片

保存能起到很好的作用。当时承担建库的是北京“七建”,1400平米的库房加上200平米的附属房的建设

用了两年多的时间。建库时,大家的粮食定量跟以

前坐办公室是一样的,虽然都吃不饱,但是热情很高。陈:“文革”动乱时期,中国电影资料随时面临

被抄、被毁的危险,据说当时的职工自发讨论要请

解放军来保护电影资料库,并请您执笔给北京卫戍

区领导写信求助,从而让电影资料馆及其所属电影

资料库得到了解放军战士的保护,使电影资料免遭

毁损。请您谈谈当时的具体情况。

邵:一开始,社会上的一些“造反派”要到资

料馆来打砸抢。当时我们也是心里没底,不知道什

么时候就要大祸临头,后来我们就商议说给卫戍区

写信,请求支援。这样的情况下我就写了信。卫戍

区很快就派来军队连库带办公室都保卫起来。

陈:这给资料馆立了一大功,万一遭到破坏,

后果无法想象。1972年2月,您以“中影”公司资046 料组负责人的身份带领赵章云、吴鹤岗去15个省市

的电影公司挑选电影资料拷贝,最后共搜集各类拷

贝3976个,请您谈谈这一事情经过。

邵:当时我们为了搜集影片和资料,可以说走

了大半个中国,成都、重庆、福州、贵阳等地我都去了。我们到各地挑选成分最好的安全片,能选几个拷贝

(完整版)中国电影史资料

传播文明的影戏(1905—1931) 寻梦《定军山》 1896年8月2日,电影这个“新奇玩意”出现还不到8个月,上海徐园内的“又一村”大张旗鼓地放映了最初的影像。虽然这次放映未必是中国电影放映的第一次,但至少在迄今为止发现的史料中,这是最早的记录。 一百多年过去了,那一天随着放映机的转动,投射在银幕上的影像都是些什么?我们不得而知。但接下来的若干年里,上海、北京、天津等地的报章所登载的影戏广告,却告诉我们一百年前的中国人看到的是怎样的影像:1902年,上海著名的娱乐场所张园上映新片的广告,开列的影片目录中有:“花旗、法国大赛珍会”(即英法世界博览会),“美国大战哑非利加”(即美西战争),“中国拳匪大战大沽口”(即中国的义和团事件)。这些刚刚发生不久的世界大事,已经进入中国人的视线。当时的人们就“赞叹那做电影的人,搜索枯肠,想入非非,真是世界上无声的大教育家”。然而,这“无声的大教育家”在很多年里,始终都是金发碧眼的外国人,中国人所能看到的只是外国人摄影机里的中国。 正如洋火、洋油等许多舶来品一样,中国人最初把电影这一舶来品称作“西洋影戏”。就像许多西方文明总是首先在上海登陆,但真正拿起电影摄影机的中国人却是守着皇城根的北京人。1905年,北京丰泰照相馆的老板任庆泰购买了一套法国制木壳手摇摄影机,并说服适逢60大寿的菊坛泰斗谭鑫培站在摄影机前,开演了京剧《定军山》“请缨”、“舞刀”和“交锋”等三个片段。开拍前,任庆泰对刘仲伦等年青技师说,“别让洋东西唬住,没什么了不起,不就是活动照相吗?” 当《定军山》在任庆泰自己的产业——大观楼影戏院放映时,京城的戏迷奔走相告,京城的第一批专业影迷就此产生。“西洋影戏”与国人最主要的娱乐项目——听戏,恰到好处地融合了。中国人的夜生活由此悄然转变,电影院每天早晚各放一场,每张票一至二角,男女分座几乎是所有电影院的规矩。在天津,权仙影戏院为便于晚场的观众回家,还“特向电车公司定下电车数辆,每夜散戏,候于园左,以送抵城之客”,看电影已成为生活的时尚。 遗憾的是,关于《定军山》的记录,我们只见于文字。中国电影资料馆现存中外影片27200多部,1922年上海明星公司出品的三本短片《劳工之爱情》,是馆藏影片中年份最久的故事片。就是在这一年,郑正秋、周剑云、张石川等同道中人组成明星影片公司,同时,在拍摄现场开始使用由陆洁翻译的一个名词“导演”。 传播文明的影戏(1905—1931) 第一个繁盛时期 1913年元旦,临近外滩的香港路一方空地上,一群文明戏演员出演了一部名为《难夫难妻》的影片。这是郑正秋根据家乡广东潮州婚姻旧俗而构思的故事短片,批判了在不合理的封建婚姻制度下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虽然政府已明令小学男女同校,但在摄影机前表演的演员还是清一色的男性,片中的女角也由男性演员担任(同年,香港华美影片公司拍摄了《庄子试妻》,严珊珊扮演丫环,成为中国第一个女演员)。简陋的布景借用于文明戏班,挂衣钩、自鸣钟和新式

国产黑白老电影100部

国产黑白老电影100部,看你看过多少 1. 国产黑白老电影《独立大队》 2. 动画片《小号手》1974(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 3. 经典黑白老电影《林海雪原》 4. 国产反特故事片《神秘的旅伴》 5. 国产彩色故事片《海鹰》 6. 国产解放战争故事片《赤峰》(1959) 7. 动画片《东海小哨兵》1973(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 8. 经典老电影《刘三姐》 9. 国产经典老电影《侦察兵》 10. 国产彩色武打故事片《无敌鸳鸯腿》 11. 国产反特故事片《羊城暗哨》 12. 国产反特故事片《古刹钟声》(1958年) 13. 国产彩色故事片《闪闪红星》 14. 纪录片《周总理和我们在一起》 15. 南斯拉夫故事片《桥》1974(北影译制) 16. 文革时期反特故事片《东方剑》 17. 《渡江侦察记》74年彩色版 18. 体育题材故事片《女跳水队员》 19. 反特老电影《斩断魔爪》(1954) 20. 老电影《艳阳天》(1973) 21. 经典国产故事影片《咱们的牛百岁》 22. 古装彩色武打故事片《岳家小将》 23. 国产反特故事片《岸边激浪》 24. 反特电影《南海的早晨》(1964年) 25. 文革反特彩色故事片《第二个春天》1975(上影) 26. 国产反特黑白故事片《前哨》 27. 国产反特故事片:《波斯猫在行动》(1986)长影 28. 解放战争故事片:《南岛风云》(1955) 29. 抗美援朝故事片:《长空比翼》(1958) 30. 抗美援朝故事片《心灵深处》 31. 文革时期老电影《枫》 32. 国产反特故事片《徐秋影案件》 33. 体育题材故事片《沙鸥》 34. 动画片《半夜鸡叫》 35. 印度爱情老电影《大篷车》Caravan (1971) 36. 国产反特老电影《熊迹》(1977) 37. 国产黑白老电影《风雪大别山》 38. 国产彩色老电影《拔哥的故事》 39. 文革时期老电影《第十个弹孔》 40. 文革时期彩色故事片《春苗》 41. 《蓝光闪过之后》(1979) 42. 文革老电影《欢腾的小凉河》

我的电影资料馆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df11574514.html, 我的电影资料馆 作者:赵士荟 来源:《上海采风月刊》2011年第06期 1939年春节,上海爱多亚路(今延安东路)上新落成的沪光大戏院上映“贺岁片”《木兰从军》,引起轰动。当年我还是一个淘气的小男孩,也跟着大人一起去凑热闹,并由此对电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成为一名“小粉丝”。电影院随票赠送的一张电影说明书和一张女主演陈云裳的签名照,也就成为我珍贵的收藏品。长大以后,每逢星期天,我就步行到离家较近的光华大戏院和恩派亚大戏院去观看早场电影,并开始收藏各种电影资料(说明书、电影杂志和影星照片等)。几十年如一日,虽然经历了“文革”,藏品有所丢失,但丢失了又从头开始,从不停 息。 改革开放以后,在朋友的鼓励下,我创办了一所家庭电影博物馆——赵氏电影资料馆,并于1996年在大光明电影院举行了“中国电影史料展”,得到各界的赞誉。与此同时,我走遍上海,寻访了数十位健在的老影星,完成了8本电影著述。此后,不断有美国、加拿大、德国、日本、韩国、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家以及香港、台湾等地区的电视台和电影界人士前来采访和交流。在国内,中央电视台以及上海等地方电视台,也曾先后60多次来录制有关节目。 有不少老影星从我的资料馆中寻找到失去的旧梦,因此它被媒体称之为“电影寻梦园”。 陈云裳送我《陈云裳传》 如上所述,我有生以来观看的第一部电影是陈云裳主演的《木兰从军》。当年虽然年纪小,但在小学里已读过了《木兰辞》,因此对剧情有所了解,特别是男女主角在影片中的一曲《月亮在哪里》,给我印象颇深,扮演花木兰的影星陈云裳,也就成为我儿时的“偶像”,在我的脑海中始终挥之不去。 改革开放以后,我在《新民晚报》上发表了一篇短文《想起陈云裳》,讲述了这段童年往事,然后又将此文寄给陈云裳。当时只知道陈云裳定居香港,但不知道具体住址,后来在一份香港报纸上得知,她居住在一所形似船舰的别墅里。于是我就在信封上写下“香港:××别墅,陈云裳女士收”。令我感到惊喜的是——她居然收到了(其中的曲折暂且不表)。 当陈云裳得知在她的成名地上海,有一名当年将她奉为“偶像”的小男孩,时隔半个世纪,居然还在怀念她,深为感动,立即寄赠给我一帧亲笔签名照,还委托一位美国朋友捎来一本《陈云裳传》,送给我留念。 这本由谭仲夏先生撰写的《陈云裳传》,厚达752页,还附有800张图片,内容之丰富,装帧之精美,与同类图书相比,堪称精品,令人爱不释手。于是我又在《新民晚报》上发表了

中国老电影目录大全

中国老电影目录大全 天马电影制片厂 女篮五号(1957) 情长谊深(1957) 雾海夜航(1957) 幸福(1957) 椰林曲(1957) 布谷鸟又叫了(1958) 兰兰和冬冬(1958) 铁窗烈火(1958) 千女闹海(1958) 前方来信(1958) 三毛学生意(1958) 两个巡逻兵(1958) 林冲(1958) 鲁班的传说(1958) 苗家儿女(1958) 三八河边(1958) 无名英雄(1958)(1958)沙漠追匪记(1959) 香飘万里(1959) 钢铁世家(1959) 地下航线(1959) 地下少先队(1959) 春满人间(1959) 六十年代第一春(1960) 斗诗亭(1960) 风流人物数今朝(1960) 孙悟空三打白骨精(1960)向阳花开(1960) 红色娘子军(1961) 英雄小八路(1961) 女理发师(1962)

大李、小李和老李(1962) 魔术师的奇遇(1962) 燎原(1962) 金沙江畔(1963) 红日(1963) 宝葫芦的秘密(1963) 蚕花姑娘(1963) 双珠凤(1963)(1963) 球迷(1963) 槐荫记(黄梅戏)(1963) 武松(京剧)(1963) 柳荫记(黄梅戏)(1963) 血碑(1964) 家庭问题(1964) 霓虹灯下的哨兵(1964) 柜台(1965) 年青的一代(1965) 舞台姐妹(1965) 戏曲集锦(采茶戏)——怎么谈不拢(赣南采茶戏)(1965)戏曲集锦(采茶戏)——小保管上任(高安采茶戏)(1965)上海之春(音乐舞蹈)(1965) 江南电影制片厂 不老松(1959) 不夜城(1957) 乘风破浪(1957) 凤凰之歌(1957) 护士日记(1957) 阿福寻宝记(1957) 北京电影制片厂拍摄影片大全 呼我(2000) 聊斋.席方平(2000) 一声叹息(2000) 益西卓玛(1999)

电影中的战争题材与人性关系

试论电影艺术中的战争与人性 ——以《雁南飞》为例 【摘要】战争与人性是人类文明形成以来永远绕不开的话题之一。自十九世纪末期,电影技术发明,进入二十世纪后,电影迅速成为人类驰骋想象、反映社会生活众生相的新兴艺术。当下,好莱坞电影在全球范围内处于强势地位,但回顾电影艺术的发展,我们必须看到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作为超级大国之一的苏联,苏联电影人为电影艺术发展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其中《雁南飞》是当时电影的杰出代表作,以卫国战争为题材,为后人研究战争与人性提供了非常好的范本。 【关键词】电影艺术《雁南飞》战争人性 一、引言 19世纪为人类留下了两架新机器,它们几乎是在同时和同地产生,然后又同时走向世界并遍布五大洲。其中一架实现的是人类千百年来的冲天、飞翔梦,另一架,则引领着人类走向新的想象世界,与飞机不同,“它不是用来飞向亡灵、天使和上帝所在的天堂,而是用来反映人间的现实……它捕捉生活以便将其再现和‘复制’。”①。比较之下,飞机最终能飞的高度和范围是如此有限,而电影放映机,则为人类的想象提供了巨大的天地。事实上,作为19世纪带给20世纪的遗产,电影在充满争议的讨论中,迅速地成为一门新兴艺术——与文学、音乐、绘画、戏剧、建筑、雕刻和舞蹈并称,成为“第八艺术”,它表达着人类的情感与智慧,成为人类认识和反映自我与世界的独特手段。但正如法国印象派电影重要代表人物之一,让·爱普斯坦(1897—1953)所说:“我们并不了解自己对电影的无知。”某种程度上说,电影作为一门艺术,并不容易为人所真正了解和认知。因为,人类尚不能认识自己。古希腊的智慧之一便是“认识你自己”。当然,人类并不就此轻言放弃,在几千年的文明发展过程中,不断探索、创造出新艺术,并借艺术之力量探究人性,探究生命。二十世纪以来,电影艺术在某种程度上便是自觉地承担起了艺术所应该负有的责任和义务。从电影入手来探究人们的物质生产生活和 ①埃德加·莫兰,《电影或想象的人》,第13页。

中国电影资料馆电影档案考研招生简章 招生人数 报考要求

戏剧与影视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试题类型 《文艺理论》试题(150分) “文艺理论”部分(75分) 一、填空题(每题1分,计10题,共10分) 例如:亚里士多德最重要的文艺理论著作是() 二、名词解释(每题5分,计3题,共15分) 例如:情节 三、论述题(每题25分,计2题,共50分) 例如:试论典型性格与典型环境的关系 “电影理论”部分(75分) 一、填空题(每题1分,计10题,共10分) 例如:运动镜头开始的画面为(),终结的画面为()。 二、名词解释(每题5分,计3题,共15分) 例如:场面调度 三、论述题(每题25分,计2题,共50分) 例如:“作者论”的基本观点是什么?你对此有何看法? 育明教育独家专注中国电影资料馆考研专业课辅导

《中外电影史》试题(150分,中外各占一半) 一、填空题(每题1分,计20题,共20分) 例如:()导演的影片《小城之春》是()影业公司1948年出品。 二、名词解释(每题5分,计6题,共30分) 例如:“孤岛”电影 三、论述题(每题25分,计4题,共100分) 例如:有人把我国新近崛起的一些青年导演称为“第六代”,试比较第五代导演与他们的创作特点? 研究方向: 01、电影理论与美学 02、中国电影史 03、当代中国电影 04、外国电影研究 05、电影档案 06、影视创作及理论 07、电影产业 招生人数:20人。 育明教育独家专注中国电影资料馆考研专业课辅导

考试科目 初试: 1、思想政治理论 2、外国语(英、俄、日任选一种) 3、文艺理论(含电影理论) 4、中外电影史 复试: 1.笔试:影片分析 2.面试 备注: 1、复试考试分为笔试和面试,笔试考试科目为影片分析。 2、各研究方向录取名额,根据考试成绩确定,并可相互调配。 【补充资料】 先锋电影理论: 六七十年代出现在美国的现代主义电影美学理论,阿莫斯?福杰尔发表的《电影作为破坏的艺术》,被视为先锋电影美学理论的经典,认为整个电影史就是自我破坏和破坏资产阶级社会准则、价值观念及政治、宗教、伦理等模式的过程,与现代主义的其他流派相比更为政治化,形式也更为开放,然而在破坏传统电影育明教育独家专注中国电影资料馆考研专业课辅导

【奥斯卡获奖电影和电影人(十一)】第57届最佳影片

第57届最佳影片 最佳影片 《莫扎特》(Amadeus)-SaulZaentz 影片以倒叙手法,既表现了莫扎特的坎坷生平,也表现了追逐名利但却才能平庸的宫廷乐队指挥萨利埃里与才华横溢、但不谙世事的莫扎特之间的矛盾和冲突。萨利埃里运用手中的权力,剥夺了莫扎特的演出机会,断绝了莫扎特的经济来源,使他陷于贫病交加的绝境。1791年,年仅三十五岁的莫扎特英年早逝,与无家可归的乞丐一同被葬在维也纳郊区的一个公墓里。曾经烜赫一时的萨利埃利渐渐被人遗忘,莫扎特的作品却成为人类音乐殿堂里的瑰宝,在世间永远传唱。 剧情介绍 本片讲述了伟大的音乐天才沃尔夫岗.阿巴迪斯.莫扎特(WolfgangAmadeusMozart)的一生。影片采用倒叙手法,由安东尼奥.萨利埃雷(AntonioSalieri)讲述。他是一位宫廷乐师、莫扎特的天才使他既羡慕又震惊,心理上发生了变态,决定除掉莫扎特。音乐在全片中具有叙述和点出主题的作用,将莫扎特的音乐和他的生平事件串连在一起,刻划了莫扎特与萨利埃雷在音乐上的冲突。 1782年,年仅26岁的莫扎特来到维也纳,其绝世才华立即倾倒了整个奥 地利宫廷,同时也引起了宫廷首席乐师萨利埃利的嫉妒。萨利埃利为人自负,自诩为维也纳音乐界第一人。莫扎特的才华既令他惊叹,也使他陷入深深的绝望之中。心胸狭窄的萨利埃利由嫉转恨,决心不惜一切代价毁灭掉这个强大而可怕的“对手”。 莫扎特的音乐造诣超尘脱凡,在生活中却是个不修边幅,行为恣肆的人。在萨利埃利的挑唆之下,保守、刻板的维也纳主流音乐界视他为“异端”,处处为他设坎施绊。莫扎特的乐谱遭到大量删改,作品无法在剧院上演,生活日渐困窘。 莫扎特的父亲突然去世,这使莫扎特悲痛万分,精神上受到很大刺激,身体一落千丈。萨利埃利知道自己的机会终于来了。他戴上莫扎特父亲生前用过的假面道具,敲开莫扎特的家门,要他谱写一篇《安魂曲》。莫扎特在恐惧和疾病的双重折磨下夜以继日地工作。《安魂曲》写成了,他自己也终于油枯灯尽,气绝身亡,死时年仅35岁。 萨利埃利的阴谋得逞之后,自感莫扎特的冤魂日夜索命不休,最后精神失常,被送进疯人院。时光流逝,曾经烜赫一时的萨利埃利渐渐被人遗忘,莫扎特的作品却成为人类音乐殿堂里的瑰宝,在世间永远传唱。 电影赏析 《莫扎特》反映了艺术上的创新与模仿、生活中的天真与世故、人生道路上的善与恶的冲突,揭示了人类文化发展史上因无知和缺乏鉴赏力而扼杀天才这一可悲事实。莫扎特全名为“沃尔夫冈·阿玛迪亚斯·莫扎特”,片名《AMADEUS》正是取自中间的一段,拉丁文指“上帝所钟爱的人”,莫扎特是上帝钟爱的人,而萨列里却一手毁灭掉了他的绝世才华。上帝爱之深,庸人害之切,这是对世事的绝妙讽刺。在第57届奥斯卡颁奖礼上,音乐传记片《莫扎特》一举夺得7项大奖,轰动了全世界,这一夜也被称为“莫扎特之夜”。影片透过宫廷

老电影大经典对白

老电影10大经典对白 1、“向我开炮!”(《英雄儿女》,王成) 《英雄儿女》是反映抗美援朝的影片。影片中,王成是一名炮兵观察员。在守卫某高地的战斗中,战斗非常激烈,战友们相继牺牲,最后只剩下王成一个人。面对蜂拥而上的敌人,王成喊出惊天动地的豪言壮语:“为了胜利,向我开炮!”随即,抱起爆破筒与敌人同归于尽。王成的原形之一是着名战斗英雄杨根思。在朝鲜战场上,杨根思只身坚守阵地,最后拉响炸药包与敌人同归于尽,壮烈牺牲。杨根思说过一句充满有我无敌豪迈气概的话,“只有我们的勇敢,没有敌人的顽强。” 2、“为了新中国,前进!”(《董存瑞》,董存瑞) 1948年5月25日,我军进攻隆化。当时的隆化中学是主战场之一,敌人在这里修建了很多碉堡工事。为炸毁一座桥型暗堡,19岁的董存瑞用手举起炸药包,舍身炸碉堡,英勇牺牲。据战友回忆,董存瑞牺牲前最后遗言并不是“为了新中国,前进!”从炸药包拉响到爆炸的7至8秒时间里,董存瑞不停地对战友喊,“卧倒!卧倒!快趴下!”“为了新中国,前进!”是电影《董存瑞》的艺术创作。但是,毫无疑问,董存瑞以自己的英雄壮举“喊”出了这句时代的最强音。英雄在最后时刻震撼人心的语句,激励了几代人。 3、“向天空放射三发红色信号弹,让它们照亮祖国的山河。”(《冰山上的来客》,扬排长) 面对洁白冰峰,面对万丈涯谷,面对逝去战友们的音容笑貌,扬排长动情地命令:“向天空放射三发红色信号弹,让它们照亮祖国的山河。”这是影片《冰山上的来客》中最经典的一幕。边防哨所的战士们,肩负着保卫祖国的神圣使命,战斗在异域的高原冰峰,他们的大无畏精神如同冰山上的雪莲一样纯洁高尚,他们的崇高理想信念、浩然正气和英雄主义精神永远值得人们称颂。他们,永远值得人们怀念。 4、“看,这座城市,他,就是瓦尔特。”(《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冯·迪特里施) 瓦尔特是前南斯拉夫电影《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中的英雄人物。七十年代在我国瓦尔特的名字几乎家喻户晓。他是南斯拉夫顽强不屈的民族精神的象征。据说,瓦尔特的原型是南斯拉夫人民的领袖铁托。党卫军上校冯·迪特里施来到萨拉热窝的任务就是抓住瓦尔特,最终他失败了。就在离开这座城市的时候,冯·迪特里施若有所思地望着迷雾中的

中国境内第一次电影放映活动时间

1、中国境内第一次电影放映活动时间:1896年8月地点:上海徐园“又一村” 2、1908年,西班牙人雷玛斯搭建上海第一家专门的电影院——虹口大戏院。 3、1909年,本杰明·布拉斯基在上海创办亚细亚影戏公司,在上海拍摄短片《不幸儿》、《西太后》,在香港拍摄短片《瓦盆伸冤》、《偷烧鸭》 4、中国第一部电影戏曲电影:《定军山》(任庆泰,1905年) 5、《庄子试妻》,黎民伟(1892—1953年揭开了中国叙事电影的序幕。 6、难夫难妻》,1913年,郑正秋、张石川 7、中国第一位女演员严珊珊 8、商务印书馆影戏部的电影拍摄活动商务印书馆影戏部成立于1918年,是中国民族资本开办的第一家电影机构。建造了中国第一个摄影棚,是中国电影制片业规模性经营的开端。具有明确的制片方针,要求电影为教育服务,要具有文化品味和爱国内容。 9、1920年,商务印书馆影戏部拍摄《春香闹学》和《天女散花》。\ 10、商务印书馆影戏部的短故事片拍摄《死好赌》、《猛回头》、《憨大捉贼》、《清虚梦》等。 11、五、《劳工之爱情》编剧:郑正秋导演:张石川中国电影资料馆保存下来的年代最早的中国影片。标志着中国短故事片创作趋于成熟 中国长故事片拍摄的经验累积导演:张石川管海峰黑籍冤魂》(1916年 12、中国长故事片的开山之作1、《阎瑞生》《张欣生》《红粉骷髅》 13、但杜宇电影就是动的美术但杜宇十分重视画面造型,讲究构图和光线的视觉美感。\ 14、《海誓》素材长达21000余尺,最后成品片6000余尺,接近4:1的耗片比。《古井重波记》 15、殷明珠(1904-1989年),苏州吴江人\ 16、《孤儿救祖记》(1923年)编剧:郑正秋导演:张石川取得了思想性、艺术性和商业性等方面的平衡,同时又表现出充分的民族意识。悲旦明星:王汉伦\ 中国电影发展的第一个热潮(一)民族工业的发展带动了电影制片业的繁荣。《孤儿救祖记》的成功刺激了商人们投资电影的热情。 一、明星影片公司1922年3月创办人:张石川、郑正秋、周剑云、郑鹧鸪、任矜苹。主创人员:郑正秋、张石川、包天笑、洪深等。包天笑洪深创作主张 张石川:“处处惟兴趣是尚,以冀博人一粲。”郑正秋:“在营业主义上加一点良心的主张。”主要作品《玉梨魂》(1924年)编剧:郑正秋,导演:张石川,主演:王汉伦、王献斋 《最后之良心》(1925年)编剧:郑正秋导演:张石川\《空谷兰》(1925年)编剧包天笑导演张石川《冯大少爷》(1925年)编导:洪深\ 洪深发表中国第一个比较完整的电影剧本《申屠氏》(1925年)。打破了戏剧式场次结构的形式,转向以“景”为最小单位,并且根据剧情需要,灵活地变换场景,让人物在尽可能多的空间中活动,赋予剧本以一种真正的电影构成形式。自觉运用了闪回、特写、多场景烘托和对比蒙太奇等电影手法,来揭示人物心理,推进冲突发展,造成特有的电影节奏和情绪氛围,使文学形象的塑造服从于电影镜头运动的特点,适应于电影蒙太奇的结构方法,使剧本具备了真正的电影化叙述方式。 二、长城画片公司1921年5月创办于美国纽约,1924年迁至上海。创办人:梅雪俦、李泽源等。(三)创作主张:拍摄“问题剧”《弃妇》(1924年)妇女职业问题 《摘星之女》(1925年)恋爱问题《爱神的玩偶》(1925年)婚姻问题《一串珍珠》(1925年)家庭问题《春闺梦里人》(1925年)非战问题《伪君子》(1926年)社会问题 三、神州影片公司成立时间:1924年10月创办人:汪煦昌主创人员:裘芑香、陈醉云、李萍倩等。创作主张:于陶冶性情之中,收潜移默化之效。(五)主要作品《不堪回首》(1925年)《花好月圆》(1925年)《道义之交》(1926年)《难为了妹妹》(1926年)

年代国产经典老电影全集

年代国产经典老电影全集 80年代国产经典老电影全集《自豪吧母亲》 《他爱谁》 《他们在相爱》 《海之恋》 《第二次握手》 《最后八个人》 《丹凤朝阳》 《戴手铐的旅客》 《白莲花》 《奸细》(1980) 《残雪》(1980) 《不是为了爱情》(1980) 《枫》(1980) 《丹心谱》(1980) 《白蛇传》(1981) 《名剑》(1980) 《诸葛亮吊孝》(1980) 《越剧胭脂》(1980) 《元帅之死》(1980) 《雪花和栗子球》(1980) 《舞厅》(1980) 《透过云层的霞光》(1980) 《山狗》(1980) 《塞外夺宝》(1980) 《亲缘》(下)(1980年) 《亲缘》(上)(1980年) 《见面礼》(1980) 《盜禦馬》(1980) 《阿凡提》(1980) 《屠夫状元》(1980) 《新兵马强》 《潜网》 《年轻的朋友》 《苦果》 《她从雾中来》 《春归红楼》(1981) 《第三个被谋杀者》(1981) 《端盘子的姑娘》(1981)

《知音》2(1981) 《智截玉香笼》(1981) 《归宿》(1981) 《姑娘的心愿》(1981) 《邻居》(1981) 《鹿鸣翠谷》(1981) 《剑魂》(1981) 《海神》(1981) 《路漫漫》(1981) 《钟声》 《子夜》1981 《孔雀公主》 《第三女神》 《刀光虎影》 《仇侣》 《R4之谜》 《赵钱孙李》(下集) 《赵钱孙李》(上集) 《张铁匠的罗曼史》 《今夜有暴风雪》(1982)《大雁北飞》(1982) 《布谷催春》(1982) 《彩色的夜》2(1982) 《彩色的夜》1(1982) 《大海在呼唤》(1982) 《红象》(1982) 《骆驼草》 《十六号病房》 《没有航标的河流》(1983)《流泪的红蜡烛》(1983)01 《你在想什么》(1983) 《锅碗瓢盆交响曲》(1983)《流泪的红蜡烛》(1983)02 《飞虎》(1983) 《何处不风流》(1983) 《道是无情胜有情》(1983)《被控告的人》(1983) 《包氏父子》(1983) 《搭错车》(1983) 《经理室的空座位》(1984)《家庭琐事录》(1984) 《碰海人》(1984) 《南拳王》(1984)

中国老电影目录(八十年代)

2010-01-01 09:54:43来自: 上士(不能一肚子文化,却越来越疲软) 祝福(1956) 一件提案(1954) 小白兔(1954) 智取华山(1953) 一贯害人道(1952) 龙须沟(1952) 陕北牧歌(1951) 新儿女英雄传(1951) 走向新中国(1951) 民主青年进行曲(1950) 吕梁英雄(1950) 鬼神不灵(1950) 和平保卫者(1950) 儿女亲事(1950) 长春电影制片厂拍摄影片大全 千万里追寻你(2000) 情人假日酒店(1999) 生态养殖(1999) 最后的猎鹿人(1999) 北侠欧阳春(1999) 二亮浪漫曲(1999) 给您道喜啦(1999) 眷恋(1999) 流泪的野樱花(1999) 男妇女主任(1998) 竞选村长(1998) 愁眉笑脸(1998) 丑汉和他的俊媳妇(1998) 塬上的太阳(1998) 无言的界碑(1998) 农村鼠害防治(1998) 世纪约会(1997) 旭日惊雷(1997) 白山黑水(1997) 灯塔世家(1997) 金色的草原(1997) 撼天雷(1996) 红盖头(1996) 红月亮(1996)

半个世纪的辉煌(1996) 毕业交响曲(1996) 喜莲(1996) 征服死亡地带(1996) 走入险区(1996) 青年刘伯承(1996) 如血黄昏(1995) 女警神威(1995) 霹雳神鹰(1995) 生死警探亡命匪(1995) 太阳有耳(1995) 天国逆子(1995) 挑战者(1995) 铁血情仇(1995) 主仆历险记(1995) 张鸣岐(1995) 月亮跟着星星走(1995) 浴血追杀情未了(1995) 敌后武工队(1995) 风流女杰(1995) 和爱一起长大(1995) 九香(1995) 狂情丈夫(1995) 魔鬼部队(1995) 警官崔大庆(1995) 跨国劫杀(1995) 浪子街(1994) 留村查看(1994) 木兰传奇(1994) 没毛狗(1994) 金客.商客.镖客(1994) 花旗小和尚(1994) 婚外恋者的奇遇(1994) 火狐(1994)THE SPARKLING FOX 飞天蜈蚣(1994) 复活的罪恶(1994) 傍晚她敲开我的门(1994) 痴男怨女和牛(1994) 这辈子不欠你(1994) 真假幽默大师(1994) 斩虎屠龙(1994) 追捕野狼帮(1994) 小飞侠(1994) 小鸟(1994)

电影中的人物

电影中的人物,是电影创作中的核心,也是作品的核心。 反过来讲,人物的塑造,是电影导演创作的重中之重。 我们对文学的理解是“文学是人学”“风格即人”。同其它的艺术形式相比较,电影的创作也是紧紧地围绕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展开的。 可以这样认为:电影中的人物是叙事的核心,是矛盾冲突的核心,是影片造型的基础。 对于电影的基本要求,我们希望是在一系列的场景中,事件中,动作中,对话中看到的不是一般的人(具体的演员),而是鲜活的、有性格的人物。 世界电影中的常规情况是,观众对于电影中的人物(其实是对演员)感兴趣,对于电影中的故事感兴趣,对于电影的主题感兴趣,才会全方位的对电影给予关注。 我们所理解的“人”,是自然的人,社会的人。 电影中的“人物”,是电影叙事中、戏剧结构中的“符号”和“虚构”的人,是由演员(职业的、非职业的)扮演的银幕形象。在我们的潜意识中,人物——演员,演员——角色,这两者交替的认同。 我们在分析电影时,对人物的分析应该把握住如下问题: 1.分析人物在影片中担当的角色: 我们理解的电影中的人物,往往是电影中演员扮演的“人物”十演员自身形象的综合感觉。人物有时候是一个具体的概念,有的时候是一个抽象的概念。 电影中的人物是叙事的主体;是电影情节中的主要情节的发动者和承担者;有的时候,电影中的一些人物对情节并没有特别大的帮助,仅仅是一种“象征”,是一种“符号”。 我们的心理意识和思想意识无法超越的是,我们很难将某一个“演员”的形象,从影片中的“人物”形象中分离出来,往往是三种思维定式: A:影片中的人物一演员本身。 B:影片中的人物一演员十人物。 C:影片中的人物一一人物。 2.分析影片中人物的表现方式: 电影中的人物表现,不仅仅是影片的整体叙事及情节,也不在于其出现场影的多少,对白台词的多少,镜头数量的多少,而在于具体表演、表现的方式。大体有如下四种方式: 1)人物外形表现: 影片中的人物的外形,是影片人物的重要的性格特征和重要的视觉信息。 在影片的制作过程中,更为重视其服装、发型、化装的处理。例如:美国早期默片时代的经典人物卓别林,其外表很有特点,在电影中的视觉外形形象极为鲜明。影片中的人物外形不但要符合影片的叙事,还要有鲜明的特征。 2)人物景别表现: 某一个人物在电影的表现中,有时更多的是用某一种特定的镜头景别处理。其目的是想充分地利用镜头的景别,着意对人物进行心理、情绪、表现的描写,即使是某一个人物用多种景别处理画面,或者是众多的人物分别用不同的景别加以表现,也是要对人物进行性格和心理的刻画。 例如:《我的父亲母亲》中,“母亲”年轻时的叙事和人物形象,更多的是采用近景、特写和全景、远景的交替应用,“母亲”年老时的叙事和人物形象,更多的是采用全景的镜头来完成,影片的总体风格基本是这样一种规律的处理。 3)人物形体表现: 电影叙事和场景中人物的形体方式处理,大多数是经过导演和演员精心设计的。因为,人物的形体处理的方式和状态,不光是为了叙事,为了场景,更多的是为了人物形象的塑造,甚至是为推动影片的情节。

中国30年经典电影

导演:张铮/主演:陈冲、刘晓庆、唐国强 推荐词:本片以真假小花与哥哥三人的情感纠葛,展现出军民之间的鱼水深情。影片插曲《妹妹找哥泪花流》、《绒花》流传至今。 ●《哪吒闹海》(1979年) 导演:王树忱、严定宪、徐景达 推荐词:这部优秀动画片的背后是几十人近4年的心血。导演王树忱是为数不多的留学苏联的专业动画美术人才。其绘画风格、配乐深得中国传统文化精髓,至今仍为观众津津乐道。 ●《天云山传奇》(1980年) 导演:谢晋/主演:石维坚、王馥荔 推荐词:这是20世纪80年代我国电影的代表作之一。影片大胆而有深度地揭示出“右派”这一特定时代的悲剧群体,并从多个角度探索悲剧的根源。 ●《庐山恋》(1980年) 导演:黄祖模/主演:张瑜、郭凯敏 推荐词:优美的自然景色、真挚的男女情恋,构成了一部抒情的风光片。影片以景生情、以景抒情、借景写情,描绘猫游记山河之妖娆,展现人物爱国之情怀。 ●《牧马人》(1982年) 导演:谢晋/主演:丛珊、朱时茂 推荐词:影片根据张贤亮小说《灵与肉》改编,围绕主人公许灵均的命运,展示出普通人身上真善美的光辉,并用深沉的笔触挖掘出深刻的生活哲理。 ●《人到中年》(1982年) 导演:王启民、孙羽/主演:达式常、潘虹 推荐词:影片以朴实无华的故事、饱蘸深情的画面,展现出中年知识分子的生活遭遇,成为具有强烈现实主义批判锋芒的时代力作。 ●《城南旧事》(1982年) 导演:吴贻弓/主演:沈洁、张丰毅、张闽 推荐词:影片根据女作家林海音的自传体小说改编。影片中缓缓的流水、缓缓的驼队、缓缓而过的人群、缓缓而逝的岁月……景、物、人、事、情完美结合,似一首淡雅而含蓄的诗。有人评价它:满含人间烟火味,却无半分名利心。

1982年老电影人到中年

1982年老电影人到中年 片名:人到中年 类型剧情 国家中国 对白汉语普通话 色彩彩色 时间1982年 胶片长度11本 制作公司长春电影制片厂 演职员表导演王启民孙羽 编剧谌容 摄影王启民 演员 达式常…..傅家杰 潘虹………陆文婷 曹雪………佳佳 郑毅………元元 赵奎娥…..姜亚芬 郑乾龙…..刘学尧 浦克………焦部长 赵双城…..内科主任

剧情介绍 1979年秋,北京某医院眼科女医生陆文婷因突发心肌梗塞入院抢救,眼科主任孙逸民十分感慨地回忆起往事。陆文婷自分配到医院工作十八年来,为使千百双眼睛重见光明而奉献了自己的青春。如今人到中年,虽已是眼科业务骨干,却仍是只有五十六块半工资的住院医生。陆文婷的爱人傅家杰是被她治愈的患者从事金属力学的研究工作。家中四口人挤在十二平方米的小屋里,过着清贫的生活。 繁重的业务和生活的重担压垮了陆文婷孱弱的身躯。就在她病倒的当天上午,她还连续做了三个手术,其中一个是焦成思副部长的白内障摘除手术。部长夫人秦波对既不是主任级大夫又不是主治医生更不是党员的陆文婷很不放心,却不知道“十年动乱”中正是陆文婷不畏红卫兵的威胁,为焦部长的另一只眼睛做的白内障摘除手术。待看完病人赶到托儿所时,床上只剩下发着高烧的小女儿了。在医务人员的抢救下,陆文婷从昏迷中醒来。她深感不堪生活的重负,为不能给丈夫傅家杰创造写作论文的良好环境,没有时间为儿子买白球鞋和为女儿扎小辫而感到内疚,认为自己是个不称职的妻子和母亲。她忏悔自己没有尽到妻子和母亲的责任,嘱咐丈夫照顾好孩子。傅家杰听了心如刀割。 这时,曾经对中年人的作用和甘苦大发感慨、对党中央落实知识分子政策缺乏信心的刘学尧、姜亚芬夫妇终于取得

电影史上的1994,你懂的【图】▲

20年过去了,电影史上最黄金的1994年仍然被人津津乐道,如井喷般的这些经典非但没有褪色,反而经过岁月的沉淀显得更具分量。 那一年,电影特效还没像现在这样大行其道,导演们更侧重讲故事的手艺,从而诞生了这样一批雅俗共赏,被全世界观众所喜爱的经典佳片。 时光倒流......Action! 一、美国电影 《肖申克的救赎》 奥斯卡历史上的最大冤案,却在碟片市场打出一片天,成为影迷心目中永远的经典,IMDB NO.1实至名归。 《阿甘正传》

阿甘精神一直影响着美国人和全世界的观众,正是这种全民怀旧的情绪传递,击败《肖申克的救赎》拿下奥斯卡最佳影片才显得极具说服力。 《低俗小说》

当昆汀从克林特伊斯特伍德手中接过戛纳金棕榈的时候,全世界都在膜拜他。PS:1995年奥斯卡《阿甘正传》手下败将之一。 《狮子王》 一代人好莱坞动画大片的启蒙之作,其《哈姆雷特》式的剧情设定区别于一般美国动画,显得无比厚重大气。全球9.87亿的动画票房纪录直到2010年才被《玩

具总动员3》所破,保持了长达16年之久。PS:如今排第一的是《冰雪奇缘》,12亿美元,但跟这两部作品来比,相信不用我说,高下立见。 《燃情岁月》 詹姆斯霍纳的经典配乐为本片注入了灵魂,让整个家族的故事荡气回肠,性感狂野的布拉德皮特俘获了万千少男少女。也是95年奥斯卡《阿甘正传》手下败将之一。 《生死时速》

本片胆极具创意的巴士炸弹设计,让全片的节奏从始至终都保持着紧张刺激,一气呵成。基努里维斯和桑德拉布洛克也成为经典银幕情侣。 《疯狂店员》

凯文史密斯的这部电影当年在圣丹斯电影节大获全胜,独立电影里以小博大的经典案例,2万5千美元的成本最终收回3000多万美元的票房。但凡你内心有点cult精神,都会对本片五体投地至跪舔。 《夜访吸血鬼》 每当聊起吸血鬼都会绕不开的电影,很多人心目中的经典。影片里身材矮小的阿汤哥在威猛高大的皮特面前黯然失色。这是俩人唯一合作过的一部电影,此片之后开始交恶,老死不相往来。 《真实的谎言》

欧美经典老电影集锦

1、《教父》The Godfather 1972年8.9 分 科波拉黑帮经典《教父》的首部,派拉蒙公司最成功的影片之一,坐稳IMDB头把交椅应属 众望所归。虽然评论界一致对《教父》系列的第2集推崇有佳,但大多数影迷似乎还是对《教父》情有独钟,这可能与马龙·白兰度极具个人魅力的表演有关,直到今天他那种含糊沙哑的声音与神秘莫测的表情都依然叫人着迷。 2、《肖申克的救赎》The Shawshank Redemption 1994年8.9 分 这部被称为《刺激1995》的影片在中国影迷间也有极好的口碑,可见电影超越国界的神奇之处。 3、《辛德勒的名单》Schindler[]s List 1993年8.8 斯皮尔伯格在《大白鲨》、《夺宝奇兵》、《外星人》、《紫色》四次与奥斯卡失之交臂 后,终于在辛德勒和无数犹太难民的帮助下捧得金像。 4、《公民凯恩》Citizen Kane 1941年8.8 无需多言的电影里程碑,神童奥逊·威尔斯可一不可再的惊世之作。 5、《卡萨布兰卡》Casablanca 1942年8.7 永远的《北非谍影》,永远的英格丽·褒曼。 6、《教父续集》The Godfather Part II 1974年8.7 《教父续集》中科里昂尼家族兴起的历史与麦克血腥的奋斗形成了完美的对仗,这种平行蒙太奇的运用深得评论界的赏识,此片的成功也巩固了艾尔·帕西诺和罗伯特·德尼罗两位意裔影帝的地位。 7、《七武士》Shichinin no samurai 1954年8.7 这可能不是大师黑泽明最出色的作品,但确实是他最好看的作品,它对世界电影的影响早已不是一个简单的东方武侠故事。 8、《星球大战》Star Wars 1977年8.7 对每个出生于50到70年代的美国人而言,他们几乎都喜欢被人被称作“Star Wars Gener ation”(《星球大战》的一代),星战系列应该是拥有影迷人数最多的系列电影了,还 记得99年推出《星战前传》时掀起的狂潮么? 9、《美国美人》American Beauty 1999年8.6 这部电影能入选到TOP10有点叫人惊讶,美国特有的中产阶级影片。 10、《飞跃疯人院》One Flew Over the Cuckoo[]s Nest 1975年8.6 米洛斯·福尔曼和杰克·尼克尔森两人共同的颠峰,一堂影视表演的必修课。 11、《奇爱博士》Dr. Strangelove 1964年8.6 库布里克讽刺冷战的黑色幽默经典,“未来三部曲”的首部,对一个没有那段历史经历的中国观众而言,此片未必会得到这样的高分。 12、《卧虎藏龙》Crouching Tiger,Hidden Dragon 2000年8.6 李安真的拍了部了不起的电影。 13、《后窗》Rear Window 1954年8.6 希区柯克的经典,詹姆斯·斯图尔特和格蕾丝·凯莉的搭配就如同现今布拉德·彼特和朱丽娅·罗伯茨合作一样抢眼。 14、《夺宝奇兵》Raiders of the Lost Ark 1981年8.6 在英国《完全电影》(Total Film)杂志评选的最伟大的50个银幕英雄(又是个TOP一族)中,哈里森·福特饰演的印第安纳·琼斯雄居榜首,斯皮尔伯格还是拍这样的东西比较划算。 15、《非常嫌疑犯》The Usual Suspects 1995年8.5

2017中国电影资料馆中国电影史考研参考书目

全心全意因才思教2017年中国电影资料馆中国电影史考研参考书目 大家好,我是才思的一名学员;现以顺利考上中国电影资料馆(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以下是我在才思的学习过程中整理和归纳的一些关于戏剧参考书精要内容和笔记;希望能给同学们带来更多的帮助和收获。 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招生目录及参考书 学科、专业名称(代码)):戏剧与影视学(130300)) 研究方向: 01、电影理论与美学 02、中国电影史 03、当代中国电影 04、外国电影研究 05、电影档案 06、影视创作及理论 07、电影产业 招生人数:20 人。 考试科目 初试: 1、思想政治理论 2、外国语(英、俄、日任选一种) 3、文艺理论(含电影理论) 4、中外电影史 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硕士研究生招生参考书目 文艺理论: 1、文学理论教程童庆炳高等教育出版社 2、艺术概论王宏建文化艺术出版社 3、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发展 史(上、下) 张少康、刘三富北京大学出版社

全心全意因才思教 4、西方文论史马新国高等教育出版社 电影理论: 1、电影作为艺术爱因汉姆(德)中国电影出版社 2、电影的本性——物质 现实的复原 克拉考尔(德)中国电影出版社 3、电影是什么安德烈·巴赞(法)中国电影出版社 4、电影艺术形式与风格大卫·波德维尔(美)世界图书出版社 5、外国电影理论文选李恒基、杨远婴编上海文艺出版社 6、电影理论史评尼克·布朗(美)中国电影出版社 7、电影艺术词典中国电影出版社 8、当代电影(期刊) 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 中国传媒大学 9、电影艺术(期刊)中国电影家协会 10、世界电影(期刊)中国电影家协会 中外电影史: 1、中国电影发展史(上、下) 程季华中国电影出版社 2、中国电影简史陆弘石、舒晓鸣文化艺术出版社 3、中国电影艺术史教程舒晓鸣中国电影出版社 4、世界电影史乔治·萨杜尔(法)中国电影出版社 5、世界电影史(第三卷,上、下) 乌·格雷戈尔(德)中国电影出版社 6、西方电影史概论邵牧君中国电影出版社 7、外国电影史郑亚玲、胡滨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影片分析: 1、认识电影路易斯·贾内梯(美)中国电影出版社 2、荣誉 ----北京电影学院 影片分析课教材 苏牧中国电影出版社 3、当代欧美名片评析胡克、李一鸣、李迅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4、中国电影美学1999 胡克等编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中国传统戏曲 梨园弟子 瓦舍勾栏 瓦舍是城市商业性游艺区,也叫瓦子、瓦市。瓦舍里有乐棚,乐棚下建有勾栏。表演、其他商业性活动。 勾栏指剧场周围同观众席隔开的栏杆,后指表演场所的代称。勾栏将戏曲与生活区分开来,观者与演着区分开来,有了艺术的自觉。 南戏——元杂剧——明清传奇

2016中国电影资料馆考研试题(众人回忆版)- qiuhao修改

2016中国电影资料馆考研试题(众人回忆版)- 修改 文艺理论部分 一、填空题 1艾布拉姆斯的四要素:世界、作者、读者、( ) 2 普列汉诺夫是第一个使用()研究美学的人 3 文学的文本层次包括文学言语层面、()和文学意蕴层面 4 “得易忘言”的提出者() 5 “大音希声,大象无形”语出() 6 莱辛的剧评是() 7 《沧浪诗话》的作者是() 8 汤显祖“临川四梦”,包括紫钗记,邯郸记,(),南柯记。 9 缺 10 缺 二、名词解释 1 气韵生动 2 巴赫金的“狂欢化”理论 3 隐含的读者 三、论述题 1 从文艺史的角度比较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 2 结合当下的艺术批评,论述艺术批评的思想标准和艺术标准的具体内容及二者之间的关系电影理论部分 一、填空题 1 美国独立电影欧洲传统是()年代 2 ()著有《画外音》 3 《大幻影》是()主义 4 特吕弗用文章()作为对作者论的辩护 5 柴伐梯尼与意大利()运动有关 6 阿根廷导演()和奥太维·葛蒂诺于20世纪70年代初提出了第三电影 7 道格玛95的代表人是() 8 第一部真实电影是() 9 《中国电影发达史》作者是() 10 苏联蒙太奇学派的三个代表人物,爱森斯坦、普多夫金、() 二、名词解释 1 鲁道夫·爱因海姆

2 景深镜头 3 《电影是什么》 三、论述题 1 论述电影空间 2 你认为艺术电影的路越走越窄了吗? 中国电影史 一、填空题 1 1994年引进首部外国大片(),实行票房分账制,在6个城市上映,拉开引进外国电影的大门。 2 上海影戏公司出品,《盘丝洞》的导演是() 3 给《西安事变》《丝路花雨》的几个片当过副导演,后来拍《野山》的导演是() 4 北影四大帅,除了水华、崔嵬、凌子风还有() 5 新中国第一任电影局局长是() 6 被称为“话剧皇帝”,导演了《天仙配》《鸡毛信》等电影的是() 7 义勇军进行曲是(《》)电影的主题曲 8 40年代纪录片郑君里拍摄的《大西北》经过重新剪辑,变成纪录片(《》) 9 《海角诗人》的导演是() 10 执导过《桃花扇》《西安事变》的导演是()注:我个人不记得有这题,但是群里原来的版本有,所以就放这先。 二名词解释 1.长城派 2 艺术性纪录片 3 台湾金马奖 三.论述题 1 论述战后灵魂写实主义的贡献 2 延安电影团的历史内容和艺术贡献 外国电影史 1梅里爱进入高峰时期的作品是() 2弗拉哈迪的代表作() 3 格里菲斯的()作品描绘种族冲突,且收获1亿票房 4 1935迪士尼的第一部动画长片是() 5 IP电影重要性逐渐加强,迪士尼于收购了()公司。此题存疑,06年收购皮克斯,09年收购的是漫威,具体哪个记不清了。 6 以《下水道》和《灰烬与钻石》闻名世界的波兰导演是() 7 法国建立了世界上最早的电影工业,主要有电影公司高蒙以及(),写简称即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