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钝化反应 我们知道

钝化反应 我们知道

钝化反应  我们知道
钝化反应  我们知道

钝化反应我们知道,铁、铝在稀HNO3或稀H2SO4中能很快溶解,但在浓HNO3或浓H2SO4中溶解现象几乎完全停止了,碳钢通常很容易生锈,若在钢中加入适量的Ni、Cr,就成为不锈钢了。金属或合金受一些因素影响,化学稳定性明显增强的现象,称为钝化。由某些钝化剂(化学药品)所引起的金属钝化现象,称为化学钝化。如浓HNO3、浓H2SO4、HClO3、K2Cr2O7、KMnO4等氧化剂都可使金属钝化。金属钝化后,其电极电势向正方向移动,使其失去了原有的特性,如钝化了的铁在铜盐中不能将铜置换出。此外,用电化学方法也可使金属钝化,如将Fe置于H2SO4溶液中作为阳极,用外加电流使阳极极化,采用一定仪器使铁电位升高一定程度,Fe就钝化了。由阳极极化引起的金属钝化现象,叫阳极钝化或电化学钝化。

金属经阳极氧化或化学方法处理,由活泼态转化成不活泼态的过程。有化学钝化和电化学钝化两类。前者是利用化学作用使金属表面形成紧密的氧化物保护膜使之不易腐蚀,例如,将铁放入浓硝酸溶液中处理后再放在稀酸中就不溶解;后者是将欲钝化的金属作阳极,加上适当的电压,阳极电位向正极移动。无论是化学钝化或电化学钝化都与金属表面上吸附O[sup]2-[/sup]或OH[sup]-[/sup]等阴离子而生成紧密的氧化膜有关

1 铝是氧化铝,铁是氧化铁。能钝化的金属就这两种吧。

2二氧化硫溶于水氧化生成硫酸与碳酸氢钠反应,所以二氧化碳量增多。这个反应记住了,是用来出二氧化碳中二氧化硫的

铁、铝在稀HNO3或稀H2SO4中能很快溶解,但在浓HNO3或浓H2SO4中溶解现象几乎完全停止了,碳钢通常很容易生锈,若在钢中加入适量的Ni、Cr,就成为不锈钢了。金属或合金受一些因素影响,化学稳定性明显增强的现象,称为钝化。由某些钝化剂(化学药品)所引起的金属钝化现象,称为化学钝化。如浓HNO3、浓H2SO4、HClO3、K2Cr2O7、KMnO4等氧化剂都可使金属钝化。

钝化后的反应

金属钝化后,其电极电势向正方向移动,使其失去了原有的特性,如钝化了的铁在铜盐中不能将铜置换出。此外,用电化学方法也可使金属钝化,如将Fe置于H2SO4溶液中作为阳极,用外加电流使阳极极化,采用一定仪器使铁电位升高一定程度,Fe就钝化了。由阳极极化引起的金属钝化现象,叫阳极钝化或电化学钝化。

金属处于钝化状态能保护金属防止腐蚀,但有时为了保证金属能正常参与反应而溶解,又必须防止钝化,如电镀和化学电源等。

编辑本段详细内容

金属钝化过程

首先要清楚,钝化现象是金属相和溶液相所引起的,还是由界面现象所引起的。有人曾研究过机械性刮磨对处在钝化状态的金属的影响。实验表明,测量时不断刮磨金属表面,则金属的电势剧烈向负方向移动,也就是修整金属表面可引起处在钝态金属的活化。即证明钝化现象是一种界面

现象。它是在一定条件下,金属与介质相互接触的界面上发生变化的。电化学钝化是阳极极化时,金属的电位发生变化而在电极表面上形成金属氧化物或盐类。这些物质紧密地覆盖在金属表面上成为钝化膜而导致金属钝化,化学钝化则是像浓HNO3等氧化剂直接对金属的作用而在表面形成氧化膜,或加入易钝化的金属如Cr、Ni等而引起的。化学钝化时,加入的氧化剂浓度还不应小于某一临界值,不然不但不会导致钝态,反将引起金属更快的溶解。

金属表面的钝化膜结构

目前主要有两种学说,即成相膜理论和吸附理论。成相膜理论认为,当金属溶解时,处在钝化条件下,在表面生成紧密的、覆盖性良好的固态物质,这种物质形成独立的相,称为钝化膜或称成相膜,此膜将金属表面和溶液机械地隔离开,使金属的溶解速度大大降低,而呈钝态。实验证据是在某些钝化的金属表面上,可看到成相膜的存在,并能测其厚度和组成。如采用某种能够溶解金属而与氧化膜不起作用的试剂,小心地溶解除去膜下的金属,就可分离出能看见的钝化膜,

钝化膜形成的过程

当金属阳极溶解时,其周围附近的溶液层成分发生了变化。一方面,溶解下来的金属离子因扩散速度不够快(溶解速度慢)而有所积累。另一方面,界面层中的氢离子也要向阴极迁移,溶液中的负离子(包括OH-)向阳极迁移。结果,阳极附近有OH-离子和其他负离子富集。随着电解反应的延续,处于紧邻阳极界

面的溶液层中,电解质浓度有可能发展到饱和或过饱和状态。于是,溶度积较小的金属氢氧化物或某种盐类就要沉积在金属表面并形成一层不溶性膜,这膜往往很疏松,它还不足以直接导致金属的钝化,而只能阻碍金属的溶解,但电极表面被它覆盖了,溶液和金属的接触面积大为缩小。于是,就要增大电极的电流密度,电极的电位会变得更正。这就有可能引起OH-离子在电极上放电,其产物(如OH)又和电极表面上的金属原子反应而生成钝化膜。分析得知大多数钝化膜由金属氧化物组成(如铁之

Fe2O3),但少数也有由氢氧化物、铬酸盐、磷酸盐、硅酸盐及难溶硫酸盐和氯化物等组成。

吸附理论认为,金属表面并不需要形成固态产物膜才钝化,而只要表面或部分表面形成一层氧或含氧粒子(如O2-或OH-)的吸附层也就足以引起钝化了。这吸附层虽只有单分子层厚薄,但由于氧在金属表面上的吸附,改变了金属与溶液的界面结构,使电极反应的活化能升高,金属表面反应

能力下降而钝化。此理论主要实验依据是测量界面电容和使某些金属钝化所需电量。实验结果表明,不需形成成相膜也可使一些金属钝化。

编辑本段两种钝化理论发展

两种钝化理论都能较好地解释部分实验事实,但又都有成功和不足之处。金属钝化膜确具有成相膜结构,但同时也存在着单分子层的吸附性膜。目前尚不清楚在什么条件下形成成相膜,在什么条件下形成吸附膜。两种理论相互结合还缺乏直接的实验证据,因而钝化理论还有待深入地研究。

钝化剂技术,金属钝化剂,反应型钝化处理剂,钝化催化剂类技术资料(168元/全套)

欢迎选购!请记住本套资料(光盘)售价:168元;资料(光盘)编号:F250643。敬告:我公司只提供技术资料,不能提供任何实物产品及设备,也不能提供生产销售厂商信息。

[22478-0032-0001] 金属表面用的钝化剂

[摘要] 本发明属于化学工业领域,涉及一种金属表面用的钝化剂,所述钝化剂是包括环己胺、锌、磷酸三钠和水混合剂。本发明的钝化剂可在金属表面酸洗后使用,使金属表面回复到非活化的状态,不易生锈、不易受腐蚀。本发明的金属表面用钝化剂是一种钝化效果好,形成的钝化膜稳定有效的钝化剂。

[22478-0040-0002] 一种钝化复合脱硫粉剂

[摘要] 一种钝化复合脱硫粉剂,其组成按重量百分数为:AD粉:20~70%,CaC2:5~30%,CaO:10~50%,CaF2:3~15%,MgO:5~25%,CaCO3:5~15%。原料以AD粉为主,添加电石、石灰、萤石、氧化镁、碳酸钙、消石灰等其中的一种或者几种物质,经过磨粉和钝化处理制成。使用本发明的AD粉基钝化复合脱硫粉剂,在铁水包中采用喷吹工艺喷入脱硫,脱硫率可达35~80%,气体含量[H]≤1ppm,[N]≤38ppm,[O]≤12ppm。与单纯的石灰脱硫粉剂、镁粉脱硫粉剂相比,成本分别节约20%、50%以上。

[22478-0015-0003] EPDM生产中用于单点催化剂的惰性粒状材料的钝化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在单点催化剂或类似于单点催化剂(例如茂金属)的催化剂体系和惰性粒状材料存在下,由气相法生产乙烯-丙烯或乙烯-丙烯-二烯烃橡胶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在聚合前用三烷基铝(例如三异丁基铝)对惰性粒状材料进行预处理。

[22478-0044-0004] 强酸性金属表面磷钝化防锈剂及生产方法

[摘要] 强酸性金属表面磷钝化防锈剂及生产方法,其原料组分及重量份为:磷酸22-66份,添加剂8-12份,酸式磷酸铁猛15-45份,还包含有金属盐类如硝酸锌、铝、镍或镍、钙或氯酸钙、二氧化硅,占12-22份,OP或清洗剂2-3份,净水14-60份。本产品生产方法是:1)先将蒸馏水或软水投入反应釜中;2)将酸式磷酸铁锰撒配进去,搅拌溶完后再将硝酸锌、硝酸镍或镍、二氧化硅、氯化钙等逐种逐项加入,反应成半固体糊状;3)将磷酸滴配进去,再加入添加剂、OP或清洗剂,反应成清亮液体时得成品。本产品在120℃以下或常温下浸、喷、刷涂无气味,全脱脂、全除磷,表面全面磷钝化,提高成材率3%以上,防锈6个月以上。可直接喷刷油漆涂料,结合力均在一级以上,全面取代酸洗、喷砂、喷淋、喷丸工艺,节约能耗80%以上,降低成本70%以上,无三废排放,安全无毒,产品用途广。[22478-0024-0005] 镀锌用三价铬蓝白色钝化剂及其制造方法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镀锌用三价铬蓝白色钝化剂,含有的组成及其摩尔比如下:三价铬盐∶硝酸盐或硝酸∶氟化物为1∶1∶0.25~1∶10∶1.25,在钝化槽液中三价铬离子浓度为1~10g/L。本发明还公开了该钝化剂的制造方法,即将各组分加入搅拌器中加水搅拌使物料溶解,然后加水加酸调整得到Cr3+离子浓度为25~30g/l、pH值为0.8~1的钝化剂浓缩液。本发明的钝化剂不仅在生产过程中不会产生六价铬污染,产品本身也不含六价铬,而且可以使产品品质获得全面提升,产品外观高雅而美丽、色彩一致性好,具有比Cr6+钝化层更好的耐腐蚀性能。

[22478-0037-0006] LF炉精炼喷吹用钝化脱氧剂及脱氧方法

[摘要] 一种LF炉精炼喷吹用钝化脱氧剂,组成按重量百分比计为:钝化电石粉100~20%,钝化石灰粉0~80%;其中钝化电石粉或钝化石灰粉电石粉由电石粉或石灰粉与羟基封端乙烯基硅油混合而成,混合比例为:电石粉或石灰粉外加占电石粉或石灰粉1~15%的羟基封端乙烯基硅油。采用该脱氧剂的脱氧方法为:将钝化脱氧剂通过LF喷粉枪喷入钢水中进行脱氧操作,喷吹量控制范围在0.2~1.5Kg脱氧剂/吨钢。向LF炉钢水包内喷吹钝化电石粉和钝化石灰粉的混合粉剂进行脱氧的同时,还有良好的脱硫效果。本发明产品及方法实现对钢水的高效脱氧,反应速度快;在保证脱氧效果的同时,可以保证连铸顺行。

[22478-0031-0007] 金属表面钝化剂及其使用方法

[摘要] 本发明属于化工领域,公开了一种金属表面钝化剂,包含联氨、环己胺、锌以及水。本发明的钝化剂可在各种工业设备的金属表面使用。本发明还公开了所述金属表面用钝化剂的使用方法。本发明的金属表面用钝化剂是一种钝化效果好且稳定的钝化剂。

[22478-0038-0008] 向导体上施加钝化剂的方法和装置

[摘要] 一种向油中施加添加剂的方法,其中添加剂储存器提供在油中。

[22478-0009-0009] 电镀锌钢板用的多元系反应型钝化处理剂

[摘要] 一种电镀锌钢板用的多元系反应型钝化处理剂,主要有重铬酸盐,金属氯化物和硝酸盐及一定比例的水所组成。处理剂配制简单,成分控制容易,尤其适用于连续带钢生产机组。由于利用NO3-作为纯化反应促进剂,因此处理工艺时间短,干燥迅速,而且可以根据工艺要求,使处理后的电镀锌钢板表面的铬含量在10~60mg/m2之间灵活调节。当钢板表面的铬含量在45~50mg/m2时,其耐蚀性(SST)超过96小时。[22478-0016-0010] 一种水溶性流化催化裂化(FCC)金属钝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摘要] 本发明主要针对催化裂化加工过程中镍、铁、钒、钠对催化剂的污染,而研制的一种水溶性FCC金属钝化剂。以元素锑、铝和稀土元素镧(或铈)为主要组分,通过这些元素的化合物与有机羧酸反应后混合而形成高稳定化合物。具有高效、低毒、性质稳定(300℃以下不分解)和使用方便、不含二次污染元素、与水互溶等特点,能同时有效地钝化镍、铁、钒、钠对裂化催化剂的污染,能显著地降低催化剂中毒失活,提高汽油和轻油收率,明显降低氢气产率和氢气/甲烷。

[22478-0007-0011] 不锈钢氧化皮清除钝化剂

[22478-0034-0012] 高耐蚀性的镀锌层三价铬蓝白钝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22478-0028-0013] 一种钝化复合脱硫粉剂及其制备方法

[22478-0029-0014] 一种金属表面用钝化剂

[22478-0026-0015] 在胺或腈中包埋钝化加氢催化剂

[22478-0033-0016] 催化裂化金属钝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22478-0018-0017] 钝化可自燃催化剂的方法

[22478-0012-0018] 含磷和稀土的烃类裂化催化剂钝化剂组分及其制备方法

[22478-0019-0019] 一种粘土矿物钝化剂及制备方法和用途

[22478-0003-0020] 催化裂化催化剂脱金属和钝化联合工艺

[22478-0023-0021] 镀锌用三价铬彩虹色钝化剂及其制造方法

[22478-0011-0022] 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的连续生产中钝化催化剂的方法

[22478-0025-0023] 铜质制冷件无铬钝化剂

[22478-0030-0024] 一种焦炭钝化剂及其使用方法

[22478-0001-0025] 除去剩余光致抗蚀剂和残留侧壁钝化物的原位后蚀刻方法

[22478-0041-0026] 贵金属催化剂的非原位还原和干燥钝化

[22478-0013-0027] 作氯酸盐类钝化剂的苯甲酸钡苯甲酸锶及其生产工艺

[22478-0042-0028] 一种水基中性钢铁无铬强钝化剂

[22478-0017-0029] 三元金属钝化剂配方和工艺

[22478-0005-0030] 使受操作条件和助长腐蚀之媒剂影响的金属表面钝化的系统

[22478-0004-0031] 裂化催化剂金属钝化剂的制备及钝化剂产品

[22478-0039-0032] 含稀土氧化物的钝化镁脱硫剂及其制备方法

[22478-0010-0033] 一种含锑化合物的催化裂化金属钝化剂的制备方法

[22478-0002-0034] 高效除锈钝化剂

[22478-0043-0035] 一种含镧系稀土元素的焦炭钝化剂及其使用方法

[22478-0008-0036] 在催化加速乙烯低聚制备线性α-烯烃时钝化催化剂的方法

[22478-0020-0037] 二元钝化非金属喷吹粉剂及其制取方法

[22478-0006-0038] 用于烃类催化裂化催化剂之钝化剂

[22478-0014-0039] 一种含锑化合物的催化裂化金属钝化剂的制备方法

[22478-0035-0040] 常温钝化的镀锌层三价铬彩色钝化剂

[22478-0027-0041] 用特定不饱和钝化剂钝化的(稳定化)过氧化物组合物

[22478-0021-0042] 不锈钢酸洗钝化剂

[22478-0022-0043] 一种催化裂化金属钝化助剂的制备方法

[22478-0036-0044] 一种用于电解金属锰表面处理的钝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22478-0045-0045] 稳定的非铬薄膜有机钝化剂

不锈钢钝化抛光液,主分用于不锈钢钝化;

型号:MJ350

成份:成膜物质,防腐剂、抗氧化剂、光亮剂等。

性能特点:水基型,涂覆性优良;不锈钢材质表面防锈、抗氧化、钝化处理;

有效去除游离铁并钝化抛光;

使用范围:奥氏体、马氏体系列不锈钢及合金等;

环境安全:该液为环保型溶剂性防锈钝化溶液;不产生挥发性有毒物质;

不宜直接接触身体,不慎与身体直接接触,请首先用大量清水清洗。

使用说明:使用前搅拌或晃动均匀溶液后,浸渍在金属表面晾(烘)干;

防锈期可达12个月—24个月。

本品不宜与其它防锈产品混合使用。

包装与存储:25/200KG桶;保质期8-12个月,存放在于室内阴凉处,密封。

性能参数:

外观:白色液体;

稳定性:合格;

活性物:>57%;

PH值:8-10;

盐雾试验:(304钢,41±1℃)>96Hs;

曼景技术

钝化处理

铝及铝合金表面钝化处理 一.钝化的意义及机理简介 一般来说,易离子化的金属容易氧化,即容易腐蚀,而事实上并非完全如此,有些金属如铝、镁、铬等虽然易离子化,但由于它们在大气或水中容易生成一层腐蚀产物的薄膜,从而却提高了耐蚀性。通过化学或电化学方法使金属表面状态发生变化,使其溶解速度急剧下降,使耐蚀性提高,此种工艺过程称为钝化。钝化往往伴随阳极电位突然升高,从而使阳极反应难以进行,使金属腐蚀速度减慢或停止。由于钝化能显著提高金属的耐蚀性,故在机械、电子、仪器、日用品、军工器械等领域广泛应用。 关于钝化机理目前存在多种理论,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薄膜理论,另一种是吸附理论。薄膜理论认为,在钝化过程中,金属表面生成一层氧化膜。正是由于这一层膜的存在,将基体金属与腐蚀介质分开,达到保护基体金属,使其不被继续受腐蚀。吸附理论认为,在钝化过程中,金属表面形成一层吸附层,主要是氧的吸附层。正是由于这一吸附层的存在,使金属耐蚀性提高。但是上述这两种理论均不能完全解释全部钝化现象,有待进一步完善。 二.表面钝化处理方法 铝及铝合金工件,无论是化学氧化法或阳极氧化法制取的氧化膜都是多孔的,易受污染,耐蚀性不高。例如,铝及铝合金阳极氧化膜是一种具有蜂窝状结构的多于L膜,其微孔数量达4~77×109个/cm2,比表面积非常高。因此,使得氧化膜的表面具有极高的化学活性,空气中或者使用环境中的腐蚀介质或污染物极易被吸附到膜孔内,所以未经封闭处理的铝合金阳极氧化膜耐蚀性和抗污染能力均不高。即使氧化膜在染色后也应进行钝化或封闭处理,以提高其耐蚀性。 1.化学氧化后钝化处理 铝及铝合金工件化学氧化后钝化处理的工艺条件及钝化液配方。 2.阳极氧化后钝化处理 铝及铝合金工件阳极氧化后钝化处理的工艺条件及钝化液配方。 3.氧化膜的封闭处理 氧化膜的封闭实际上就是封闭氧化膜的微孔,孔处理。铝及铝合金阳极氧化膜的封闭方法很多,如下:降低其表面活性,因此也称为封主要可分为以下几种方法,分述如下: (1)水合封闭法水合封闭的基本原理是氧化膜和孔壁的A1203在较高温度的热水或水蒸气

高考化学化学反应原理综合题含答案

高考化学化学反应原理综合题含答案 一、化学反应原理 NH ClO为白色晶体,分解时产生大量气体,是复合火箭推进剂的重要成1.高氯酸铵() 44 分。 ()1高氯酸铵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_____。 ()2高氯酸铵在高温条件下分解会产生H() O g和三种单质气体,请写出该分解反应的化 2 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某研究小组在实验室设计如下装置检验高氯酸铵分解的产物。该小组连接好装置后,依次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装入试剂、通干燥的惰性气体排尽装置内的空气、将导管末端移入盛满水的试管E、通入气体产物。(已知:焦性没食子酸溶液用于吸收氧气) ①装置A、B、C、D中盛放的药品可以依次为__________(选填序号:Ⅰ、Ⅱ或Ⅲ)。 .碱石灰、湿润的淀粉KI试纸、氢氧化钠溶液、Cu Ⅰ .无水硫酸铜、湿润的红色布条、氢氧化钠溶液、Cu Ⅱ .无水硫酸铜、湿润的淀粉KI试纸、饱和食盐水、Cu Ⅲ ②装置E收集到的气体可能是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4经查阅资料,该小组利用反应NaClO4(aq)+NH4Cl(aq)90℃=NH4ClO4(aq)+NaCl(aq)在实验室NH ClO,该反应中各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曲线如图。 制取44 ①从混合溶液中获得较多粗NH ClO4晶体的实验操作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_和过 4 滤、洗涤、干燥。 ②研究小组分析认为,若用氨气和浓盐酸代替NH Cl,则上述反应不需要外界供热就能 4 进行,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研究小组通过甲醛法测定所得产品NH4ClO4的质量分数。[已知:NH4ClO4的相对

高中化学所有化学反应方程式

高中化学所有化学反应方程式 一、非金属单质(F2,Cl2,O2,S,N2,P,C,Si,H) 1、氧化性: F2+H2===2HF (阴暗处爆炸) F2+Xe(过量)==XeF2 2F2(过量)+Xe==XeF4(XeF4是强氧化剂,能将Mn2+氧化为MnO4–) nF2+2M===2MFn(M表示大部分金属) 2F2+2H2O===4HF+O2 (水是还原剂) 2F2+2NaOH===2NaF+OF2+H2O F2+2NaCl===2NaF+Cl2 F2+2NaBr===2NaF+Br2 F2+2NaI===2NaF+I2 7F2(过量)+I2===2IF7 F2+Cl2(等体积)===2ClF (ClF属于类卤素:ClF+H2O==HF+HClO ) 3F2(过量)+Cl2===2ClF3 (ClF3+3H2O==3HF+HClO3 ) Cl2+H22HCl (将H2在Cl2点燃;混合点燃、加热、光照发生爆炸) 3Cl2+2P2PCl3Cl2+PCl3PCl5Cl2+2Na2NaCl 3Cl2+2Fe2FeCl3Cl2+Cu CuCl2 Cl2+2FeCl2===2FeCl3(在水溶液中:Cl2+2Fe2+===2Fe3++3Cl-) Cl2+2NaBr===2NaCl+Br2Cl2+2Br-=2Cl-+Br2 Cl2+2KI===2KCl+I2Cl2+2I-=2Cl-+I2 3Cl2(过量)+2KI+3H2O===6H Cl+KIO3 3Cl2+I–+3H2O=6H++6Cl–+IO3– 5Cl2+I2+6H2O===2HIO3+10HCl 5Cl2+I2+6H2O=10Cl–+IO3–+12H+ Cl2+Na2S===2NaCl+S↓Cl2+S2–=2Cl–+S↓ Cl2+H2S===2HCl+S↓(水溶液中:Cl2+H2S=2H++2Cl–+S↓ Cl2+SO2+2H2O===H2SO4+2HCl Cl2+SO2+2H2O=4H++SO42–+2Cl– Cl2+H2O2===2HCl+O2Cl2+H2O2=2H++Cl–+O2 2O2+3Fe Fe3O4O2+K===KO2 S+H2H2S 2S+C CS2S+Zn ZnS S+Fe FeS (既能由单质制取,又能由离子制取) S+2Cu Cu2S (只能由单质制取,不能由离子制取) 3S+2Al Al2S3 (只能由单质制取,不能由离子制取)

高中化学常见有色反应及沉淀

黄色:AgI、溴水(黄--橙)、FeS2、某些蛋白质加硝酸。淡黄色:S、Na2O2、TNT(三硝基甲苯)、AgBr 棕黄色:FeCL3溶液、碘水(深黄--褐) 黑色:CuS、Ag2S、Cu 2S、FeS、FeO、Fe 3 O 4 、MnO 2 、CuO、Ag 2 O、I 2 (紫黑)、Si(灰黑)、C、Ag、KMnO 4 (紫黑) 绿色:CuCl 2溶液、Cu 2 (OH) 2 CO 3 、FeSO 4 ?7H 2 O(浅绿)、F 2 (浅黄 绿)、Cl 2 (黄绿)、氯水(浅黄绿) 红色:CuO、Cu、Fe(SCN)+2、甲基橙在酸性环境中、紫色石蕊试液在酸 性环境中、酚酞在碱性环境中、品红试液、红磷(暗红)、Br 2 (深红棕)、 Br 2在CCl 4 溶液中(紫红)、苯酚被空气氧化(粉红) 棕色:固体FeCl 3、固体CuCl 2 NO 2 (红棕)、Fe 2 O 3 (红棕) 紫色:KMnO 4溶液、I 2 在CCl 4 溶液中 褐色:Fe(OH) 3 (红褐) 蓝色:CuSO 4?5H 2 O、Cu(OH) 2 、淀粉遇碘、紫色石蕊试液在碱性环境 中,Cu+2的稀溶液 有色反应 产生的沉淀有颜色 红褐色絮状沉淀:Fe(OH) 3 浅绿色沉淀:Fe(OH) 2 蓝色絮状沉淀:Cu(OH) 2 白色沉淀:CaCO 3,BaCO 3 ,AgCl,BaSO 4 ,(其中BaSO 4 、AgCl是不溶于 HNO 3的白色沉淀,CaCO 3 BaCO 3 是溶于HNO 3 的白色沉淀),Mg(OH) 2 . 淡黄色沉淀(水溶液中)----S 微溶于水------------Ca(OH) 2,CaSO 4 , 生成的溶液或气体有颜色 1、水溶液中含有Fe+3的为黄色. 如:Fe 2(SO 4 ) 3 、FeCl 3 、Fe(NO 3 ) 3 溶液 2、水溶液中含有Cu+2为蓝色,如:CuCl 2、 Cu(NO 3 ) 2 、 CuSO 4 溶液;但是, CuSO 4?5H 2 O是蓝色,无水CuSO 4 是白色

高中化学反应现象

高中化学实验操作和实验现象80例:发布时间:2011-11-23 17:25:06来源:武汉巨人学校作者:化学教学组 1.隔离式: 导气管末端不插入液体中,导气管与液体呈隔离状态。 2.倒置漏斗式和肚容式: 由于漏斗容积较大,当水进入漏斗内时,烧杯中液面显著下降而低于漏斗口,液体又流落到烧杯中。

3.接收式: 使用较大容积的容器将可能倒吸来的液体接收,防止进入前端装置(气体发生装置等)。 ?下面是中学化学中常用玻璃仪器组成的实验装置图(根据需要可在其中加入液体或固体)。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⑴ 能用作干燥氨气的装置有___________(填字母); ⑵ 既能用于收集氯气又能用于收集一氧化氮气体的装置有____________(填字母); ⑶ 在氯气和铁反应实验中,能添加在制氯气和反应装置之间以除去氯气中氯化氢等杂质气体的装置有 ____________(填字母); ⑷ 能用于乙烯与溴水反应制二溴乙烷的实验装置有_____________(填字母); ⑸ 若用C装置作二氧化硫与烧杯中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实验,则其中广口瓶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⑹ 为比较Fe3+和Cu2+对H2O2分解的催化效果,某同学设计了下图所示的实验。 ①可通过观 察现象来定性比较得出 结论。 ②有同学提出将CuSO4改为CuCl2更为合理,其理由是; 你认为还可以作何改进? ﹒ 1.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强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白烟同时生成一种白色物质。2.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 3.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4.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物质。 5.加热试管中碳酸氢铵:有刺激性气味气体生成,试管上有液滴生成。

不锈钢酸洗钝化原理和钝化的方法与工艺

不锈钢酸洗钝化原理和钝化的方法与工 艺 1.不锈钢酸洗钝化的必要性: 奥氏体不锈钢具有良好的耐蚀性能,抗高温氧化性能,较好的低温性能及优良的机械与加上r生能。因此广泛用于化工、石油、动力、核工程、航天航空、海洋、医药、轻工、纺织等部门。其主要目的在于防腐防锈。不锈钢的耐腐蚀主要依靠表面钝化膜,如果膜不完整或有缺陷,不锈钢仍会被腐蚀。工程上通常进行酸洗钝化处理,使不锈钢的耐蚀潜力发挥得更大。在不锈钢设备与部件在成形、组装、焊接、焊缝检查(如探伤、耐压试验)及施工标记等过程中带来表面油污、铁锈、非金属脏物、低熔点金属污染物、油漆、焊渣与飞溅物等,这些物质影响了不锈钢设备与部件表面质量,破坏了其表面的氧化膜,降低了钢的抗全面腐蚀性能和抗局部腐蚀性能(包括点蚀、缝隙腐蚀),甚至会导致应力腐蚀破裂。

不锈钢表面清洗、酸洗与钝化,除最大限度提高耐蚀性外,还有防止产品污染与获得美观的作用。在GB 150一1998《钢制压力容器》规定,“有防腐要求的不锈钢及复合钢板制造的容器的表面应进行酸洗钝化”。这一规定是针对石油化工中使用的压力容器而言的,因为这些设备用于直接与腐蚀介质相接触的场合,从保证耐蚀耐蚀性出发,提出酸洗钝化是必要的。对其他工业部门,如并非出于防腐目的,仅基于清洁与美观要求,而采用不锈钢材判·的则无需酸洗钝化。但对不锈钢设备的焊缝还需要进行酸洗钝化。对核工程、某些化工装置及其它使用要求严格的,除酸洗钝化外,还要采用高纯度介质进行最终精细清洗或进行机械、化学与电解抛光等精整处理。 2.不锈钢酸洗钝化原理 不锈钢的抗腐蚀陛能主要是由于表面覆盖着一层极薄的(约1nm)致密的钝化膜,这层膜1n腐蚀介质隔离,是不锈钢防护

化学反应原理知识点归纳

化学反应原理知识点归 纳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专题一: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一、反应热、焓变 1.反应热:化学反应过程中放出或吸收的热量,叫反应热。包括燃烧热和中和热。 电 离 : 注意: 水解 : 吸热反应的发生不一定需要 常见的吸热反应: 铵盐与碱的反应:如NH 4Cl 与Ba(OH)28H 2O 加热才能进行。 大多数的分解反应:CaCO 3== CaO + CO 2 生产水煤气:C + H 2O == CO+H 2 碳和二氧化碳的反应:C+CO 2=2CO 燃烧反应 金属与酸(或水)的反应 常见的放热反应: 酸碱中和反应 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 CaO(Na 2O 、Na 2O 2)与水的反应 浓酸与强碱溶于水 2、焓变:在恒温恒压的条件下,化学反应过程中吸收或放出的热量称为反 应的焓变。 符号:用ΔH 表示 单位:kJ/mol 放热反应:ΔH= —QkJ/mol ;或ΔH<0 吸热反应:ΔH= +QkJ/mol ;或ΔH>0 3、反应热产生的原因: 宏观:反应物和生成物所具有的能量不同,ΔH=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微观:化学反应过程中化学键断裂吸收的能量与新化学键生成所放出的能量不同,ΔH=____________ 二、热化学方程式 1.热化学方程式的概念:能表示反应热的化学方程式,叫做热化学方程式。热化学方程式不仅表示了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也表明了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2.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时的注意点 (1)需注明ΔH 的“+”与“—”,“+”表示 ,“—”表示 ;比较ΔH 的大小时,要考虑ΔH 的正负。 (3)要注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状态:g 、 l 、s 、aq 注意: 放热反应不一定常温下就自发进行,可能需要加热或点燃条件。

高中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知识点

化学反应原理 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 第二节燃烧热能源 第三节化学反应热的计算 归纳与整理 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第一节化学反应速率 第二节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第二节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第三节化学平衡 第四节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 归纳与整理 第三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 第一节弱电解质的电离 第二节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 第三节盐类的水解 第四节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 归纳与整理 第四章电化学基础 第一节原电池 第二节化学电源 第三节电解池 第四节金属的电化学腐蚀与防护 归纳与整理 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与原理 章节知识点梳理 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 一、焓变反应热 1.反应热:一定条件下,一定物质的量的反应物之间完全反应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 2.焓变(ΔH)的意义:在恒压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的热效应(1).符号:△H(2).单位:kJ/mol 3.产生原因:化学键断裂——吸热化学键形成——放热 放出热量的化学反应。(放热>吸热) △H 为“-”或△H <0 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吸热>放热)△H 为“+”或△H >0 ☆常见的放热反应:①所有的燃烧反应②酸碱中和反应 ③大多数的化合反应④金属与酸的反应 ⑤生石灰和水反应⑥浓硫酸稀释、氢氧化钠固体溶解等 ☆常见的吸热反应:①晶体Ba(OH)2·8H2O与NH4Cl ②大多数的分解反应 ③以H2、CO、C为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④铵盐溶解等 二、热化学方程式 书写化学方程式注意要点: ①热化学方程式必须标出能量变化。 ②热化学方程式中必须标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g,l,s分别表示固态,液态,气态,水溶液中溶质用aq表示) ③热化学反应方程式要指明反应时的温度和压强。

初中化学涉及的化学反应中的先后问题

化学反应中的先后问题 第一类、放出气体或生成沉淀时的反应先后: 1、向Na2CO3和NaOH的混合溶液中滴入稀HCl。 稀HCl能与Na2CO3反应生成CO2气体,也能与NaOH发生中和反应,但实际反应时,NaOH 先和HCl中和,等NaOH被反应完后,Na2CO3才能和HCl反应放出CO2气体。因为CO2会被NaOH溶液吸收。 小结:溶液中有碱时,不可能从里面放出酸性气体(CO2、SO2等) 2、向NH4Cl和HCl的混合溶液中滴入NaOH溶液。 NaOH溶液能与NH4Cl反应生成NH3气体,也能和HCl发生中和反应,但在实际反应时,HCl先和NaOH反应,等HCl被反应完后,NH4Cl才能和NaOH反应放出NH3气体。因为NH3会被HCl溶液吸收。 小结:溶液中有酸时,不可能从里面放出碱性气体(NH3等) 3、向CuSO4和H2SO4的混合溶液中滴入NaOH溶液。 NaOH溶液能与CuSO4反应生成Cu(OH)2沉淀,也能和H2SO4发生中和反应,但在实际反应时,H2SO4先和NaOH反应,等H2SO4被反应完后,CuSO4才能和NaOH反应生成Cu(OH)2沉淀。因为Cu(OH)2沉淀会被H2SO4溶解。 小结:溶液中有酸时,不可能在里面产生碱的沉淀 [Cu(OH)2、Mg(OH)2等] 4、向CaCl2和HCl的混合溶液中滴入Na2CO3溶液。 Na2CO3溶液能与CaCl2反应生成CaCO3沉淀,也能和HCl发生反应,但在实际反应时,HCl 先和Na2CO3反应,等HCl被反应完后,CaCl2才能和Na2CO3反应生成CaCO3沉淀。 小结:溶液中有酸时,不可能在里面产生碳酸盐的沉淀(CaCO3、BaCO3等) 第二类、吸收气体或溶解沉淀时的反应先后: 5、把CO2和HCl的混合气体通入碱溶液 [NaOH、Ca(OH)2等] CO2能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Na2CO3溶液,HCl也会与NaOH发生中和反应,但在实际反应时,HCl先和NaOH反应,等HCl被反应完后,CO2才能和NaOH反应。因为Na2CO3会与HCl反应放出CO2气体。 小结:酸性强的气体比酸性弱的气体更容易被碱溶液吸收。 6、向混有Cu(OH)2沉淀的NaOH溶液中滴入稀H2SO4。 Cu(OH)2会与稀H2SO4反应而被溶解(生成CuSO4溶液),NaOH溶液也会与稀H2SO4发生中和反应,但在实际反应时,NaOH先与稀H2SO4反应,等NaOH被反应完后,Cu(OH)2才能被稀H2SO4溶解。因为CuSO4溶液和NaOH溶液会再反应生成Cu(OH)2沉淀。 小结:易溶性碱比难溶性碱更容易和酸溶液发生中和。 7、向混有CaCO3沉淀的Na2CO3溶液滴入稀HCl。 CaCO3会与稀HCl反应而被溶解(生成CaCl2溶液),Na2CO3溶液也会和稀HCl反应,但实际反应时,Na2CO3先和稀HCl反应,等Na2CO3被反应完后,CaCO3才能被稀HCl溶解。因为CaCl2溶液和Na2CO3溶液会再反应生成CaCO3沉淀。 小结:易溶性碳酸盐比难溶性碳酸盐更容易与酸溶液发生反应。 第三类、金属与酸溶液、盐溶液发生置换反应的先后: 8、金属Fe和Zn同时放入一份CuSO4溶液中。 Fe可以从CuSO4溶液中置换出Cu(生成FeSO4溶液),Zn也可以从CuSO4溶液中置换出Cu,但实际反应时,Zn先与CuSO4溶液反应,等Zn被反应完后,Fe才能与CuSO4发生反应。因为Zn会把FeSO4溶液中的Fe元素再置换出来。稀HCl能与Na2CO3反应生成CO2气体,也能与NaOH发生中和反应,但实际反应时,NaOH先和HCl中和,等NaOH被反应完后,Na2CO3才能和HCl反应放出CO2气体。因为CO2会被NaOH溶液吸收。 小结:溶液中有碱时,不可能从里面放出酸性气体(CO2、SO2等) 9、金属Fe放入AgNO3和 Cu(NO3)2的混合溶液中。 Fe可以从Cu(NO3)2溶液中置换出Cu , Fe也可以从AgNO3溶液中置换出Ag ,但在实际反应时,AgNO3溶液先与Fe反应而被置换出Ag ,等AgNO3溶液被反应完后,Cu(NO3)2溶液

硅片的表面处理和钝化方法

施美乐博公司上海办事处 一. 表面处理和钝化的方法 为了有效减少表面复合,我们推荐下面的处理和钝化方法,供用户参考: 使用化学钝化前,对于不同的样品,需要不同的处理方法,主要是为了减少表面损伤层的影响: - 对于抛光过或表面特别均匀的腐蚀过,而且是表面没有氧化层的样片, 无需预先处理 - 对于抛光过或表面特别均匀的腐蚀过,表面有氧化层的样片,在化学钝化前需要 HF 处理。 方法如下:在 5% HF 中浸泡一段时间,时间的长短取决于 氧化层的厚度,如 20A 的氧化层,需要 30 S; 500-2000A 的氧化层需要 5-10 分钟。 - 对于表面有损伤,或粗糙表面的样片 (太阳能级样品大都属此列),需要预先处理: 在经过预先处理之后,就可以使用碘酒的钝化处理方法。碘酒浓度:0.2-5%, 推荐 1 升乙醇配 10 克碘。 1.准备好碘酒,塑料袋,吸管。如下图: 2.将硅片放入塑料袋中。如下图 上海浦东新区商城路 738 号胜康廖氏大厦 906A (邮编:200120) Rm.906A,Suncome Liauw's Plaza, No.738, Shangcheng Road, Pudong,Shanghai 200120, China Edited by Foxit Reader Copyright(C) by Foxit Software Company,2005-2007For Evaluation Only.

Tel: +86-21-58362889Fax: +86-21-58362887 施美乐博公司上海办事处3.将配好的碘酒用吸笔均匀涂到硅片的正反面。如下图: 4.驱赶出袋中气泡并封好袋口。如下图: 之后放入测试台测量即可。 上海浦东新区商城路 738 号胜康廖氏大厦 906A (邮编:200120) Rm.906A,Suncome Liauw's Plaza, No.738, Shangcheng Road, Pudong,Shanghai 200120, China Tel: +86-21-58362889Fax: +86-21-58362887

高一化学反应与能量知识点总结

高一化学反应与能量知识点总结 一、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化学键的断裂需要吸收外界的能量,化学键的形成会向外界释放出能量,因此在化学反应中,参与反应的物质会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1、化学变化中能量变化的本质原因 ①当化学键键能越大,断开时所需的能量就越多,形成时所释放出的能量也越多。 ②化学反应中,反应物中的化学键(总键能E1)断裂时,吸收能量E1,在形成化学键变成生成物(总键能E2)时,放出能量E2。整个过程中,反应体系从外界吸收的能量为 ΔE=E1-E2 . 2、有的化学反应会吸收能量,有的化学反应会放出能量。 据图可知,一个化学反应是吸收能量 还是放出能量,决定于反应物总能量 与生成物总能量的相对大小。 3、任何化学反应除遵循质量守恒外,同样也遵循能量守恒。反应物与生成物的能量差若以热量形式表现即为放热反应(化学能转化成热能)或吸热反应(热能转化成化学能)。 (E反:反应物具有的能量;E生:生成物具有的能量): 4、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表现形式放热反应吸热反应 键能变化生成物总键能大于反应物总键能生成物总键能小于反应物总键能 由1、2联系得键能越大,物质能量越低,越稳定;反之键能越小,物质能量越高,越不稳定, 图示

5、常见的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常见的放热反应: ①所有的燃烧与缓慢氧化。②酸碱中和反应。③金属与酸反应制取氢气。 ④大多数化合反应(特殊:C+CO2△ 2CO是吸热反应)。 注意:有热量放出未必是放热反应,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必须是化学变化。某些常见的热效应:放热:①浓硫酸溶于水②NaOH溶于水③CaO溶于水,其中属于放热反应的是③ ☆常见的吸热反应:①以C、H2、CO为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如: C(s)+H2O(g)△ CO(g)+H2(g)。 ②铵盐和碱的反应如Ba(OH)2·8H2O+NH4Cl=BaCl2+2NH3↑+10H2O ③大多数分解反应如KClO3、KMnO4、CaCO3的分解等。 [思考]一般说来,大多数化合反应是放热反应,大多数分解反应是吸热反应,放热反应都不需要加热,吸热反应都需要加热,这种说法对吗?试举例说明。 点拔:这种说法不对。如C+O2=CO2的反应是放热反应,但需要加热,只是反应开始后不再需要加热,反应放出的热量可以使反应继续下去。Ba(OH)2·8H2O与NH4Cl的反应是吸热反应,但反应并不需要加热。 二、化学反应中化学能除了可以转化为热能,还可以转化为电能,因此,可以将化学反应用于电池中电能的生产源,由此制备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原电池。 1、原电池原理 (1)概念:把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叫做原电池。 (2)原电池的工作原理:通过氧化还原反应(有电子的转移)把化学能转变为电能。(3)构成原电池的条件:①两种活泼性不同的电极 ②电解质溶液(做原电池的内电路,并参与反应) ③形成闭合回路 ④能自发地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4)电极名称及发生的反应: 负极:较活泼的金属作负极,负极发生氧化反应, 电极反应式:较活泼金属-ne-=金属阳离子 负极现象:负极溶解,负极质量减少。 正极:较不活泼的金属或石墨作正极,正极发生还原反应,

初中化学常见沉淀物质

初中化学常见沉淀物质 红褐色絮状沉淀--------Fe(OH)3 浅绿色沉淀------------Fe(OH)2 蓝色絮状沉淀----------Cu(OH)2 白色沉淀--------------CaCO3,BaCO3,AgCl,BaSO4,(其中BaSO4、AgCl是不溶于HNO3的白色沉淀,CaCO3 BaCO3是溶于HNO3 的白色沉淀),Mg(OH)2. 淡黄色沉淀(水溶液中)----S 微溶于水------------Ca(OH)2,CaSO4 氧化反应: 1、镁在空气中燃烧:2Mg + O22MgO 白色信号弹 现象:(1)发出耀眼的白光(2)放出热量(3)生成白色粉末 2、铁在氧气中燃烧:3Fe + 2O2Fe3O4 现象:(1)剧烈燃烧,火星四射(2)放出热量(3)生成一种黑色固体 注意:瓶底要放少量水或细沙,防止生成的固体物质溅落下来,炸裂瓶底。 3、铜在空气中受热:2Cu + O22CuO现象:铜丝变黑、用来检验是否含氧气。 4、铝在空气中燃烧:4Al + 3O22Al2O3 现象:发出耀眼的白光,放热,有白色固体生成。 5、氢气中空气中燃烧:2H2 + O22H2O 高能燃料 现象:(1)产生淡蓝色火焰(2)放出热量(3)烧杯内壁出现水雾。 6、红(白)磷在空气中燃烧:4P + 5O22P2O5 证明空气中氧气含量 现象:(1)发出白光(2)放出热量(3)生成大量白烟。 7、硫粉在空气中燃烧:S + O2SO2现象: A、在纯的氧气中 发出明亮的蓝紫火焰,放出热量,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B、在空气中燃烧 (1)发出淡蓝色火焰(2)放出热量(3)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8、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C + O2CO2 现象:(1)发出白光(2)放出热量(3)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9、碳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2C + O22CO 10、二氧化碳通过灼热碳层:C + CO22CO(是吸热的反应) 11、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2CO + O22CO2 现象:发出蓝色的火焰,放热,产生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12、二氧化碳和水反应(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 CO2 + H2O===H2CO3现象:石蕊试液由紫色变成红色。 注意:酸性氧化物+水→酸 如:SO2 + H2O=== H2SO3SO3 + H2OH2SO4 13、生石灰溶于水:CaO + H2O=== Ca(OH)2(此反应放出大量的热) 注意:碱性氧化物+水→碱 氧化钠溶于水:Na2O + H2O==2NaOH 氧化钾溶于水:K2O + H2O=== 2KOH 氧化钡溶于水:BaO + H2O === Ba(OH)2 14、钠在氯气中燃烧:2Na + Cl22NaCl (无氧也能够燃烧)

化学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判断

化学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判断 引子.向澄清石灰水中滴加少量碳酸钠溶液,观察到的现象是,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是。 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物质),要依据反应及反应的程度进行判定。反应的程度常用用量来描述,有少量、适量、过量、足量、一定量等说法。 少量、适量、过量都是一种反应物针对于另外一种反应物的用量,有这些描述可以准确判断两者之间的反应程度; 足量是不少于,或者说是大于等于的意思,比上述说法要虚,有两种可能性存在;而一定量其实是不定量,当题目中使用一定量时往往有后续说明用以描述反应程度。 其实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判断不仅在题目问及这个问题需要回答时,请在下列习题中感受。 1.用右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是,向 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碳酸钠溶液,观察到的现象是。 2.(06年中考试题)据报道:2005年12月石景山区为部分居民更换了 旧自来水铁质管道,基本解决了管内生锈、饮用水含铁量超标的问题。 请回答: (1)下列与铁质管道生锈有关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填代号)。 ①水②氧气③氮气 (2)防止铁制品生锈的一种方法是。 (3)某课外小组截取一段旧铁质管道作样品,按右图所示进行实验。已知B是气体,丙为化合物,则溶液A中的溶质是,溶液E中的溶 质是,样品与丙反应的化学 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用实验现象说明反应进行的程度 1. 【08年顺义二模38】化学课上,同学们利用下列实验探究碱的化学性质: (1)甲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所得溶液中的溶质为。 (2)丙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是,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是。

表面钝化处理工艺

表面钝化处理工艺-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钝化是将金属置于亚硝酸盐、硝酸盐、铬酸盐或重铬酸盐溶液中处理,使金属表面生成一层铬酸盐钝化膜的过程。常作为锌、镉镀层的后处理,提高镀层的耐蚀性;有色金属的防护;提高漆膜的附着力等。 铁、铝在稀HNO3或稀H2SO4中能很快溶解,但在浓HNO3或浓H2SO4中溶解现象几乎完全停止了,碳钢通常很容易生锈,若在钢中加入适量的Ni、Cr,就成为不锈钢了。金属或合金受一些因素影响,化学稳定性明显增强的现象,称为钝化。由某些钝化剂(化学药品)所引起的金属钝化现象,称为化学钝化。如浓HNO3、浓H2SO4、HClO3、K2Cr2O7、KMnO4等氧化剂都可使金属钝化。金属钝化后,其电极电势向正方向移动,使其失去了原有的特性,如钝化了的铁在铜盐中不能将铜置换出。此外,用电化学方法也可使金属钝化,如将Fe置于H2SO4溶液中作为阳极,用外加电流使阳极极化,采用一定仪器使铁电位升高一定程度,Fe就钝化了。由阳极极化引起的金属钝化现象,叫阳极钝化或电化学钝化。 金属处于钝化状态能保护金属防止腐蚀,但有时为了保证金属能正常参与反应而溶解,又必须防止钝化,如电镀和化学电源等。 金属是如何钝化的呢其钝化机理是怎样的首先要清楚,钝化现象是金属相和溶液相所引起的,还是由界面现象所引起的。有人曾研究过机械性刮磨对处在钝化状态的金属的影响。实验表明,测量时不断刮磨金属表面,则金属的电势剧烈向负方向移动,也就是修整金属表面可引起处在钝态金属的活化。即证明钝化现象是一种界面现象。它是在一定条件下,金属与介质相互接触的界面上发生变化的。电化学钝化是阳极极化时,金属的电位发生变化而在电极表面上形成金属氧化物或盐类。这些物质紧密地覆盖在金属表面上成为钝化膜而导致金属钝化,化学钝化则是像浓HNO3等氧化剂直接对金属的作用而在表面形成氧化膜,或加入易钝化的金属如Cr、Ni等而引起的。化学钝化时,加入的氧化剂浓度还不应小于某一临界值,不然不但不会导致钝态,反将引起金属更快的溶解。 金属表面的钝化膜是什么结构,是独立相膜还是吸附性膜呢目前主要有两种学说,即成相膜理论和吸附理论。成相膜理论认为,当金属溶解时,处在钝化条件下,在表面生成紧密的、复盖性良好的固态物质,这种物质形成独立的相,称为钝化膜或称成相膜,此膜将金属表面和溶液机械地隔离开,使金属的溶解速度大大降低,而呈钝态。实验证据是在某些钝化的金属表面上,可看到成相膜的存在,并能测其厚度和组成。如采用某种能够溶解金属而与氧化膜不起作用的试剂,小心地溶解除去膜下的金属,就可分离出能看见的钝化膜,钝化膜是怎样形成的当金属阳极溶解时,其周围附近的溶液层成分发生了变化。一方面,溶解下来的金属离子因扩散速度不够快(溶解速度快)而有所积累。另一方面,界面层中的氢离子也要向阴极迁移,溶液中的负离子(包括OH-)向阳极迁移。结果,阳极附近有OH-离子和其他负离子富集。随着电解反应的延续,处于紧邻阳极界面的溶液层中,电解质浓度有可能发展到饱和或过饱和状态。于是,溶度积较小的金属氢氧化物或某种盐类就要沉积在金属表面并形成一层不溶性膜,这膜往往很疏松,它还不足以直接导致金属的钝化,而只能阻碍金属的溶解,但电极表面被它覆盖了,溶液和金属的接触面积大为缩小。于是,就要增大电极的电流密度,电极的电位会变得更正。这就有可能引起OH-离子在电极上放电,其产物(如OH-)又和电极表面上的金属原子反应而生成钝化膜。分析得知大多数钝化膜由金属氧化物组成(如铁之Fe2O3),但少数也有由氢氧化物、铬酸盐、磷酸盐、硅酸盐及难溶硫酸盐和氯化物等组成。 吸附理论认为,金属表面并不需要形成固态产物膜才钝化,而只要表面或部分表面形成一层氧或含氧粒子(如O2-或OH-)的吸附层也就足以引起钝化了。这吸附层虽只有单分子层厚薄,但由于氧在金属表面

高中化学选修化学反应原理知识点总结

化学选修化学反应原理复习 第一章 一、焓变反应热 1.反应热:一定条件下,一定物质的量的反应物之间完全反应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 2.焓变(ΔH)的意义:在恒压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的热效应(1).符号:△H(2).单位:kJ/mol 3.产生原因:化学键断裂——吸热化学键形成——放热 放出热量的化学反应。(放热>吸热) △H 为“-”或△H <0 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吸热>放热)△H 为“+”或△H >0 ☆常见的放热反应:①所有的燃烧反应②酸碱中和反应 ③大多数的化合反应④金属与酸的反应 ⑤生石灰和水反应⑥浓硫酸稀释、氢氧化钠固体溶解等 ☆常见的吸热反应:①晶体Ba(OH)2·8H2O与NH4Cl ②大多数的分解反应 ③以H2、CO、C为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④铵盐溶解等 二、热化学方程式 书写化学方程式注意要点: ①热化学方程式必须标出能量变化。 ②热化学方程式中必须标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g,l,s分别表示固态,液态,气态,水溶液中溶质用aq表示) ③热化学反应方程式要指明反应时的温度和压强。 ④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 ⑤各物质系数加倍,△H加倍;反应逆向进行,△H改变符号,数值不变 三、燃烧热 1.概念:25 ℃,101 kPa时,1 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化合物时所放出的热量。燃烧热的单位用kJ/mol表示。 ※注意以下几点: ①研究条件:101 kPa ②反应程度:完全燃烧,产物是稳定的氧化物。 ③燃烧物的物质的量:1 mol ④研究内容:放出的热量。(ΔH<0,单位kJ/mol) 四、中和热 1.概念:在稀溶液中,酸跟碱发生中和反应而生成1mol H2O,这时的反应热叫中和热。 2.强酸与强碱的中和反应其实质是H+和OH-反应,其热化学方程式为: H+(aq) +OH-(aq) =H2O(l) ΔH=-mol 3.弱酸或弱碱电离要吸收热量,所以它们参加中和反应时的中和热小于mol。 4.中和热的测定实验 五、盖斯定律

不锈钢管道酸洗钝化方法

不锈钢管道表面酸洗钝化方法 1.工艺原理及目的 酸洗是利用化学反应,在工件表面溶解掉锈迹、氧化膜等产物而不影响基体金属的方法。其目的是使工件表面去污,达到净化。 钝化是利用化学反应,在工件表面形成一种致密的氧化物薄膜的方法。其目的是通过工件表面建立氧化膜或氧的吸附层来阻止电化学腐蚀的进行,从而提高金属的耐蚀(抗电化学腐蚀)性能。 2.施工程序 2.1 准备工作 2.1.1 酸洗、钝化前必须将管件表的焊接药皮、飞溅、毛刺、污物等清理干净。 2.1.2 管件表面的油污可用汽油、丙酮等有机溶剂擦拭干净。为了安全起见,对于大面积的油污可用蒸汽或3~5%的烧碱(NaOH)溶液清洗,然后用清水冲洗干净、凉干。注意所使用清水CL-浓度不得超过25mg/l。 2.1.3 准备好酸洗、钝化作业所需的设备、工具和劳保用品(以三人同时作业为例)。 (1)设备及工具 ①耐酸的酸洗、钝化槽一件; ②不锈钢丝刷或硬质塑料尼龙刷3把; ③量杯、量筒、台称、搅拌棒各一件; ④耐酸拖布3把。 (2)劳动保护用品 ①耐酸长筒胶鞋3双; ②耐酸胶皮手套3付; ③耐酸工作服、工作帽、口罩3套; ④眼镜3付。 2.2 酸洗、钝化材料及配制酸洗、钝化液的注意事项 4.2.1 酸洗、钝化材料准备 (1)工业用硝酸(HNO3,γ=1.42); (2)工业用盐酸(HCL); (3)工业用硫酸(H2SO4); (4)工业用氢氟酸(HF); (5)工业用重铬酸钾(K2Cr2O7); (6)化学纯铁氰化钾[K2Fe(CN)6]; (7)膨润土(100~120目); (8)木工胶; (9)石蕊试纸。 2.2.2 酸洗、钝化液配制及其施工注意事项 (1)一定要穿戴好工作服、工作帽、长筒靴、手套并戴好眼镜; (2)配制酸洗、钝化液时,一定要遵守先放水后注酸的原则; (3)酸洗、钝化液或酸洗、钝化液膏应按配方要求进行配制,不得随意改动配方。 3.酸洗、钝化膏和酸洗、钝化液配方 3.1 酸洗、钝化膏配方

高考化学化学反应原理综合题及答案解析

高考化学化学反应原理综合题及答案解析 一、化学反应原理 1.三草酸合铁酸钾K 3[Fe(C 2O 4)3]·3H 2O 是一种绿色晶体,易溶于水,难溶于乙醇等有机溶剂,光照或受热易分解。实验室要制备K 3[Fe(C 2O 4)3]·3H 2O 并测定2- 24C O 的含量。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I .FeC 2O 4·2H 2O 的制备 向烧杯中加入5.0g(NH 4)2Fe(SO 4)2·6H 2O 、15mL 蒸馏水、1mL3moL/L 的硫酸,加热溶解后加入25mL 饱和H 2C 2O 4溶液,继续加热并搅拌一段时间后冷却,将所得FeC 2O 4·2H 2O 晶体过滤、洗涤。 (1)制备FeC 2O 4·2H 2O 时,加入3mol /L 硫酸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I .K 3[Fe(C 2O 4)3]·3H 2O 的制备 向I 中制得的FeC 2O 4·2H 2O 晶体中加入10mL 饱和K 2C 2O 4溶液,水浴加热至40℃,缓慢加入过量3%的H 2O 2溶液并不断搅拌,溶液中产生红褐色沉淀,H 2O 2溶液完全加入后将混合物加热煮沸一段时间,然后滴加饱和H 2C 2O 4溶液使红褐色沉淀溶解。向溶液中再加入10mL 无水乙醇,过滤、洗涤、干燥。 (2)制备过程中有两个反应会生成K 3[Fe(C 2O 4)3],两个化学方程式依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2Fe(OH)3+3K 2C 2O 4+3H 2C 2O 4=2K 3[Fe(C 2O 4)3]+6H 2O 。 (3)H 2O 2溶液完全加入后将混合物加热煮沸一段时间的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III .2-24C O 含量的测定 称取0.22g Ⅱ中制得的K 3[Fe(C 2O 4)3]·3H 2O 晶体于锥形瓶中,加入50mL 蒸馏水和15mL3mol /L 的硫酸,用0.02000mol /L 的标准KMnO 4溶液滴定,重复3次实验平均消耗的KMnO 4溶液体积为25.00mL 。 (4)滴定时KMnO 4溶液应盛放在_____________(填仪器名称)中,判断滴定终点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 (5)滴定终点时,所得溶液中的溶质除硫酸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化学式),K 3[Fe(C 2O 4)3]·3H 2O 样品中2-24C O 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抑制2Fe +的水解(答案合理即可) ()()2422422324336FeC O 6K C O 3H O 404K Fe C O 2Fe OH ℃??+++↓?? 分解过量的22H O (答案合理即可) 酸式滴定管 最后一滴标准4KMnO 溶液滴入后,溶液变为浅红色且30s 不再改变 ()244243K SO MnSO Fe SO 、、 50% 【解析】 【分析】 (1)制备242FeC O 2H O ?时,加入3mol/L 硫酸的作用是抑制2Fe +的水解; (2)根据信息第一个生成K 3[Fe(C 2O 4)3]的化学方程式是 ()()2422422324336FeC O 6K C O 3H O 404K Fe C O 2Fe OH ℃??+++↓??;

高中化学《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教学设计

《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教学设计 知道反应热与化学键的关系。 知道反应热与反应物、生成物总能量 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第1课时) 1.焓变 ①概念:焓(H)是与内能有关的。在一定条件下,某一化学反应是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由 生成物与反应物的即焓变(ΔH)决定。 ②常用单位:。 焓变与反应热的关系:恒压条件下,反应的热效应等于焓变。因此,我们常用表示反应热。2.1 mol H2分子中的化学键断裂吸收436 kJ的能量,1 mol Cl2分子中的化学键断裂吸收243 kJ的能量, 2 mol HCl分子中的化学键形成释放862 kJ的能量,则H2(g)+Cl2(g)===2HCl(g)的反应放出的热量 为。 3.ΔH的正、负和吸热、放热反应的关系 (1)放热反应:ΔH 0(填“<”或“>”),即ΔH为 (填“+”或“-”)。 (2)吸热反应:ΔH 0(填“<”或“>”),即ΔH为 (填“+”或“-”)。 4.△H计算的表达式: 合作探究 一、探究: 1、对于放热反应:能量如何转换的?能量从哪里转移到哪里? 体系的能量如何变化?升高还是降低? 环境的能量如何变化?升高还是降低? 规定放热反应的ΔH 为“-”,是站在谁的角度?体系还是环境? 2、由课本P2 中H2+Cl2=2HCl反应热的计算总结出用物质的键能计算反应热的数学表达式 △H= 3、△H<0时反应热△H > 0时反应热 4、如何理解课本P3中△H =-184.6kJ/mol中的“/mol 5、由课本P3 中图1-2 总结出用物质的能量计算反应热的数学表达式 二、反思总结 1、常见的放热、吸热反应分别有哪些? ①常见的放热反应有 ②常见的吸热反应有: 2、△H<0时反应热△H > 0时反应热 3、反应热的数学表达式:△H= 【小结】焓变反应热 在化学反应过程中,不仅有物质的变化,同时还伴有能量变化。 1.焓和焓变 焓是与物质内能有关的物理量。单位:kJ·mol-1,符号:H。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