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暨南 国际经济学考试范围(卜国琴范围)

暨南 国际经济学考试范围(卜国琴范围)

暨南 国际经济学考试范围(卜国琴范围)
暨南 国际经济学考试范围(卜国琴范围)

《国际经济学》复习范围

题型:

一、名词解释(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二、判断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三、简答题(共5小题,每小题8分,共40分)

四、论述题(共2题,每题15分,共30分)

范围:

I. 名词解释

1. Interindustry trade

Trade in which the products of one industry are exchanged for products of another industry. 2. Intraindustry trade

Two-way trade in differentiated products within an industry or broad product group.

3. Intraproduct trade

Trade in which the products of one industry are exchanged for products of another industry.

4. The Balance of Payment

A summary statement of all the international transactions of the residents of a nation with the rest of the world during a particular period of time ,usually a year.

5. Comparative Advantage

A country has a comparative advantage in producing a goods if the opportunity cost of producing this goods in terms of others is smaller than that in other countries.

6. Stolper-Samuelson Theorem (effect)

If the relative price of a goods increases , holding the factor supplies constant, then the nominal and real return to the factor used intensely in that goods will also increase while the nominal and real return of others will decrease.

7. Heckscher-Ohlin Theorem

A country will export goods that use its abundant resources intensely while import those using its scarce factors intensely.

8. Factor-Price Equalization Theorem

International trade leads to complete equalization in the relative and absolute returns to homogenous factors across countries.

9. Optimum tariff

The rate of tariff that maximizes the benefit resulting from im provement in the nation’s terms of trade against the negative effect resulting from the reduction of trade.

10. Exchange Rate Overshooting

The tendency of exchange rates to immediately depreciate or appreciate by more than required for long-run equilibrium ,and then partially reversing their movement as they move toward their long-run equilibrium levels.

11. purchasing power parity (PPP)

The theory that postulates that exchange rate depends on relative prices in the two countries.

12. Law of one price

The proposition that in the absence of transportation costs , tariffs and other obstructions to the free flow of trade ,the price of each identical traded commodity will be equalized in all markets by commodity arbitrage.

13. The Fisher Effect

A rise (fall) in a country’s expected inflation rate will eventually cause an equal rise(fall) in the interests rate that deposits of its currency offer.

14.The J-Curve

After a real currency depreciation, the CA of a country may first worsen and then improve. The changing path of CA in terms of time is like a “J”, so we call this curve “J-Curve” that describes the time lag with which a real currency depreciation improves the CA.

15. managed floating exchange rates

The policy of intervention in foreign exchange markets by monetary authorities to smooth out short -run fluctuations without attempting to affect the long-run trend in exchange rates.

16. sterilized intervention

A sterilized intervention is the purchase or sale of foreign currency by a central bank to influence the exchange value of the domestic currency, without changing the monetary base. 17. Capital flight

Capital flight is a large-scale exodus of financial assets and capital from a nation due to events such as political or economic instability, currency devaluation or the imposition of capital controls.

18.vehicle currency

A currency that is widely used to denominate international contracts made by parties who do not reside in the country that issues the vehicle currency.

19.interest parity

Interest rate parity (IRP) is a theory in which the interest rate differential between two countries is equal to the differential between the forward exchange rate and the spot exchange rate. Taking dollar and euro as examples, the condition is R$ = R€ + (E’$/€ - E$/€)/E$/€. 20.inflation bias

High inflation with no average gain in output that results from governments’ policies to prevent recession

II. Give a T(True) or a F(False) for each of the following sayings.

涉及每章重要的知识点。

III. 简答题

1. How about the basic reasons for which countries engage in international trade?

Differ in their resources and in technology \ in order to achieve scale economies or increasing returns in production.

2.What about the basic viewpoints of the Heckscher-Ohlin theory?

First of all , H-O theory emphasizes resource differences as the only source of international trade.

Secondly, it shows comparative advantage is influenced by factor abundance and factor intensity.

Its core view says that a country will export the goods that use its abundant resources while import those using its scarce factors.

3.How about the International effects of export-biased and

import-biased growth?

画相对供给-相对需求图

Export-biased: it will increase the relative supply of this country’s export commodities, causing the shift of RS curve, which means it worsens the terms of trade of this country

Import-biased: just in opposite to the effect of export-biased growth, it will improve this country’s terms of trade while worsen that of other countries.

https://www.doczj.com/doc/d98389550.html,pare the effects of a tariff and of an export subsidy on the terms of trade.

画相对供给-相对需求图

Tariff and export subsidy will both cause the shift of RS and RD curve.

Tariff: if a country imposes a importing tariff on a goods, then undoubtedly the price of it will increase domestically. So producers in this country will try to increase the production of this goods , which will raise the relative supply of this goods in international market. Therefore, the RS curve will shift to the left , causing a drop in relative price of this goods. Meanwhile, people will turn to another goods(exporting ones ) , which will lead to the increasing demand of this country’s expor ting goods in international market. Therefore , the RD curve will shift to the right. Both of these movements will cause the improvement of terms of trade.

Export subsidy: be opposite tariff, just worsens the terms of trade.

5.How to explain that economies of scale can be either external and internal?

External: the cost per unit depends on the size of the industry but not necessarily on the size of any one firm\ Internal: the cost per unit depends on the size of an individual firm but not necessarily on the size of the industry.

6. How about the basic reasons why a cluster of firms may be more efficient than an individual firm in isolation?

Specialized suppliers: bringing together many firms can support specialized suppliers because this provides them a big enough market, so they can keep supplying specialized equipment or service.\ Labor market pooling: a cluster of firms creates a pooled labor market for workers with special skills.\ Knowledge spillover: a cluster of firms is beneficial to the exchang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or innovation.

7.How about the effects of an export subsidy?

画RS-RD图(说明贸易条件的影响见问4)以及本国该商品的S-D图(标示消费者剩余、生产者剩余、政府支出,进而说明对福利的影响)First of all, an export subsidy will worsen the terms of trade.

Secondly, it can also raise the prices of these goods domestically while lowering them in importing countries.

According to S-D chart(考试时现画),the cost of export subsidy apparently exceed its benefits.

8.Try to compare the options of import-substituting industrialization and export-oriented industrialization.

进口替代解释:Importing-substituting(the strategy of encouraging domestic industry by limiting imports of manufactured goods) is based on the infant industry argument which believes that it is useful for developing countries to adopt some protective actions such as tariffs or import quota to protect domestic market so as to achieve the potential comparative advantage in manufacturing. 结果:1. However, many countries still have not shown any signs of catching up with the advanced countries. 2. High rates of effective protection 3. Inefficient scale of production 4. Higher income inequity and unemployment 原因:due to the infant industry argument was not valid.

出口导向解释:export-oriented is the way to achieve industrialization via exporting manufacturing good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结果:1.it may be useful due to the existence of HPAEs which used low rates of protection to successfully achieve industrialization 2. It refutes that industrialization and development must be based on an inward-looking strategy of import substitution.

9.What are the volume effect and value effect of a real exchange rate?

Volume effect:

The effect of consumer spending shifts on export and import quantities.

Value effect:

It changes the domestic output worth of a given volume of foreign imports.

10.How does disposable income changes affect the Current Account?

An increase in disposable income increases domestic consumer’s spe nding on all goods, including importing goods, which will cause a decrease in the current account.

11.How about the interest parity conditions?

The expected returns on deposits of any two currencies are equal when measured by the same currency. Taking dollar and euro as example, the interest parity conditions can only be met when R$ = R€ + (E’$/€ - E$/€)/E$/€. 对其中各个名词进行说明

12.How do changes in the current exchange rate affect expected returns?

Depre ciation of a country’ s currency today will lower the expected domestic currency return on foreign currency deposits.

App reciation of a country’s currency today will increase the expected domestic currency return on foreign currency deposits.

(看利率平价公式)

13. How about the effect of changing expectations on the current exchange rate?(利用利率平价公式,假定利率不变,看汇率的变化)

A rise in the expected future exchange rate will cause a rise in the current exchange rate.

A drop in the expected future exchange rate will cause a drop in the current exchange rate.

14. How about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money demand?

Expected return: the interest rate measures the opportunity cost of holding money rather than interest-bearing bonds.(a rise in the interest rate raises the cost of holding money and causes money demand to fall)

Risk: holding money is risky because an unexpected rise in the prices of goods and services could reduce the value of money in terms of commodities consumed. Changes in the risk of

holding money need not cause individuals to reduce their demand for money(because it causes an equal change in the riskiness of bonds)

Liquidity: the main benefit of holding money comes from its liquidity. A rise in the average value of transactions causes its demand for money to rise.

15. How about the long-run effects of money supply changes?

1.has no effect on the long-run values of the interest rate or real output.

2.a permanent increase in the money supply causes a proportional increase in the price level’s long-run value.

3.a permanent increase(decrease) in a country’s money supply causes a proportional long-run depreciation(appreciation) of its currency against foreign currencies.

IV. 综合阐述题

1.Please analyze the theory of multinational enterprise.

There are two elements that explain the existence of a multinational enterprise:

Location motive:

Goods are produced in different countries due to resources, transport costs and barriers of trade. Internalization motive:

A good is produced in different locations by the same firm rather than by separate firms because it is more profitable to carry transactions on technology and management in the cases of technology transfer and vertical integration.

2.Try to analyze the effect, cost and benefit of importing tariff.

画RS-RD图说明对terms of trade的影响,其次画本国的S-D图从消费者剩余、生产者剩余、政府收入的角度说明对福利的影响。分大国和小国讨论。从对贸易条件、消费者、生产者、政府、国家福利的角度分析

对小国:

1.关税不会对贸易条件产生影响,国内价格的增长将完全等于关税额

2.小国的消费者受损而生产者获益,政府获益

对大国:

First of all, 导致本国该商品价格上升(幅度小于关税额),而外国该商品价格下降。然后,the importing tariff will improve this cou ntry’s terms of trade.(国际市场RS-RD说明) Secondly, 由于该商品在进口国和出口国价格的变化,会对consumers, producers, government产生或好或坏的影响(进口国S-D说明):

Consumers lose in the importing country and gain in the exporting country

Producers gain in the importing country and lose in the exporting country

The government in importing country gains revenue.

Thirdly, only when the terms of trade gain is greater than the efficiency loss, can the importing tariff increase welfare for the importing country. (进口国S-D图说明)

3.Try to compare temporary changes in monetary and fiscal policy and permanent shifts in monetary and fiscal policy(relative to China ).

(花DD AA图纵轴汇率,横轴产出)

(1)Temporary change:

Monetary policy: Taking china as the home country, an increase in money supply //creates an excess supply of money//lowers the home interest rate// cause a depreciation of current exchange rate due to interest rate parity //cause the aggregate demand to rise //the AA curve has to shift to the right accordingly. An decrease in money supply will just be the opposite situation.

Fiscal policy: an increase in government spending or some other expansionary policies//

raise the output //increase the money demand// increase the interest rate//appreciation in the exchange rate// the DD curve shift to the right. The restrictive policy will just be the opposite situation.

(2)P ermanent change:

Monetary policy: an increase in the money// cause the expected future exchange rate to rise proportionally // cause the upward shift in the AA schedule is greater that caused by an equal but transitory increase.

Fiscal policy: if the economy starts at long-run equilibrium, a permanent change in fiscal policy has no effect on output(初始在充分就业的点上). A permanent fiscal change

expansions //cause the downward shift of DD schedule // appreciation in home currency// cause the drop of expected exchange rate // the downward shift of AA schedule.

4. How to understand external balance-the optimal level of the Current Account on China.

First ly, there is no way for us to use rules such as “full employment ”or “stable prices” to apply to estimate an economy’s external transactions. And whether or not will trading with foreign countries cause macroeconomy problems depends on many factors(circumstances/outside conditions/economic relations with foreign countries)

Secondly, most textbooks define the external balance as the balance of CA, but it is not a universal rule in all circumstances. For example , the view about sticking to the absolute balance of CA i gnores the profit from forward transactions. Therefore, in reality, many countries’ goal is to use CA to maximize their profit via forward transactions.

But the excessive CA imbalance can bring many serious problems, so governments always try avoid excess imbalance unless there is clear evidence about great profits from forward transactions.

接中国的具体情况:

5. How about the results of monetary expansion and fiscal expansion policies under a fixed exchange rate respectively(relative to China )?

(画AA-DD图)

Monetary expansion: useless

The increase in money supply//cause the upward shift of AA schedule// cause the rise in exchange rate// to stabilize the exchange rate//central bank has to take adverse measures// to cause the downward shift of AA // as a result, no change in output or exchange rate.

Fiscal expansion: useful

After an expansionary fiscal policy// cause the downward shift of DD schedule//cause the rise of output//cause the increase of money demand//to prevent the change in interest which will influence exchange rate// increase money supply//the upward shift of AA schedule // as a result, the output increases while exchange rate remains unchanged.

6. How about the problems with excessive Current Account surpluses (relative to China )?

Excessive CA surpluses:

1.imply lower investment in domestic plant and equipment (which can be inferred from S=CA+I,一定储蓄水平下,CA的增加会导致国内投资的减少)

2.creat potential problems for creditors to collect their money (造成国内财富总量的减少)

3. Be inconvenient for political reasons(中国的盈余使其遭受了最明显的保护主义威胁,because those countries possessing great CA surplus is easier to be the target of some nations to implement trade protectionism. Therefore ,most countries always try to avoid excessive CA surplus. )

4.lead policymakers to prefer that domestic saving be devoted to higher levels of domestic investment and lower levels of foreign investment(easier to tax/reduce domestic unemployment/beneficial technological spillover effects )

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新闻专业真题+初试面试大揭底

北外国际新闻专业真题+初试面试大揭底 新闻:要看的书比较多,童鞋们要做好准备。中国新闻史,外国新闻史,传播学,编译。一个一个说。 中外新闻史:我买的是人大出版的《中国新闻传播史》和《外国新闻传播史》,讲的较细,也挺全面。这两本书不买也没有关系,很多考研论坛都有免费的笔记供下载(学新闻的要有搜集信息的能力哟,嘿嘿),历史都大同小异,一些常识性的东西知道就行了。北外貌似不考偏的,理论部分考的都是些commo n sense。像今年考的“竖三民报”,大公报“四不方针”(这个年年考,汗~~)。此外,看到和数字有关的知识点敏感点,如四不,四大,第四权etc. 貌似老师 蛮稀饭考数字的~~。关于主张言论的自由要多看看,anyway, freedom is the supremacy of human rights everywhere. 我看到会下意识地记下来,确实非常喜欢,不管他考不考。 传播学:10年简章上给的参考书是人大出版的《传播学》。挺厚,53 8页,呵呵。抓狂吧~~有几章没看,像传媒经济学,电影,广告学,公关那几章我都没看,看不懂~~但是像新闻学理论,媒体理论,新媒体,媒体效果研究,国际传播学,政治传播学这些都是要注意下的,我特别喜欢的一章是媒体道德与法规学,看了好几遍,因为该章涉及The First Amendment, marketplace of ide as, natural rights, 第四权,还有一些美国历史上新闻自由最终战胜强权终究得以维护的感人案例(我读到这些的时候会特别兴奋,呵呵)。当你真的喜欢读一本书,而不仅仅把它当做应试来看待时,你读那本书真的是一种享受。我当时看完哈钦斯报告的时候,激动不已,拉着一个同学讲给她听,结果她一句“这些学者怎么这么单纯,绝对的理想主义者”把我的满腔热情都给浇灭了。。。 PS: 看的时候最好做下笔记,我做了几十页的笔记,看完第一遍书时已经十二月了。接下来看笔记就ok了,很容易记住。踏踏实实看,不要存侥幸心理,猜这个会不会考呢,那个会不会考呢,没有任何意义,你怎么知道老师出什么题?In a word, common sense 是一定要知道的。 编译:literally speaking, 就是翻译加编辑,怎么方便本国读者阅读怎么编;有时候甚至能将原文部分语序打乱(前提是编译后的文章要逻辑严密)。你可以就同一篇报道看看新华社的中英文报道分别是怎么写的,then you will

北外考研国际新闻专业经验贴

北外考研国际新闻专业经验贴 今年考上北外国际新闻,也收到了学弟学妹们的很多问题,下面就给大家集中解答一下,也算是给自己的考研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 1.问:学姐,没有真题答案怎么复习啊?不知道学校的答题思路,也不知道自己的对错。 答:我个人是报的考研机构(为了免去做广告的嫌疑,就不说名字了,大家可以网上搜索)。今年的题跟往年的不太一样,但实务这一块儿考查的就是我们的英语基本功,可以借鉴MTI的资料来看。从历年真题里总结出北外爱考哪一类的材料(基本都和时事相关),平时多下点功夫,多看看新华网之类的网站;也可以从外媒上练习英译汉。史论可以买圣才出的新闻传播真题,参考它的名词解释、论述等题型的答法。最好对新传史论有大致的框架。 2.问:学姐有没有推荐的书目? 答:实务 蓝皮书 刘其中两本 以上三本是最重要的用来打基础 新闻英语文体与范文评析(选读) 当代媒体新闻写作与报道(news writing and reporting)第六版人大出版布鲁斯·D 伊图尔等或梅尔文·门彻那本(前面比较基础的入门部分要好好看后面选读即可) 经济学人英语文摘选读 新华网中新网(中英文版) BBC 史论 新闻学概论传播学教程(对应有圣才出的解析可以参考) 传播学 新闻理论十讲 新闻传播学热点专题80讲(每年出一本国庆左右出里面的专题热

点很赞) 以下两本选读 大众传播通论 新闻传播学专业英语教程 新闻史 全球新闻传播史李彬 外国新闻传播史程曼丽等人大 中国新闻传播史方汉奇 3.问:北外国新2015年之前的初试考试科目都为:专一《国际新闻实务》;专二《英语能力测试(写作)》,而2015年变成了《国际新闻与传播实务》、《国际新闻与传播史论》。史论部分第一次考,没有真题,请问您是如何着手复习的,如何把握考点和复习方向? 答:对于史论的部分我主要是分成两史两论这两大块准备的,即新闻理论、传播理论、中新史以及外新史。看过参考书之后最好能有自己的知识体系,这一部分其实也只是为了应对专二的常识类题目。由于我们是第一年,我也有参考过其他学校的真题,但其实没啥用,北外是有自己的侧重点的,比如重视传媒前沿理论、时事新闻以及偏重外宣策略等,这也与他的人才培养方向密不可分。所以,可以把国新和国传历年真题找来,分析题型,方向以及整理之前考过的东西,你会发现有些东西北外在不停地考。关于新传史论考的其实挺浅的,所以常识必须掌握,非常识类也要知道是什么。近几年北外很看重观点类的东西,所以可以适当看一些相关学术期刊,比如国际新闻界,对外传播等等,学着把一些高大上的观点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平时出了关注时事新闻也要看一些新闻评论,最好能有自己的思考。 4.问:专二国际新闻与传播史论的题型都有哪些,是常规的名词解释、简答、论述吗? 答:15年的是填空、名词解释、简答、论述、以及新闻评论。其他学校差不多也是这些 5.问:除了专业课还想问个问题,就是推免生多不,大概有几个啊? 答:推免大概占三分之一,今年国新推了4个左右。

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经济学学科综合水平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及指南————国际经济学复习参考(2020

国际经济学复习指南 名词: 1、国际经济学:以经济学的一般理论为基础,研究国际经济活动和国际经济关系,是一 般经济理论在国际经济活动范围中的应用与延伸,是经济学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主要研究对 象有国际贸易纯理论与贸易政策、国际收支、外汇理论、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跨国公司、经 济发展、经济一体化、开放经济的宏观调节、经济全球化与国际经济指数等。 2、绝对利益:指在某种商品上,一个经济在劳动生产率上占有绝对优势,或其生产所耗 费的劳动成本绝对低于另一经济,若各个经济都从事自己占有绝对优势商品的生产,继而进行 交换,那么双方都可以通过交换得到绝对的利益,从而整个世界也可以获得分工的好处。 3、比较利益:由托伦斯提出、李嘉图发展的国际贸易理论。认为:即使一个国家生产每 种产品都具有最高生产率,处于绝对优势,而另一个国家生产每种产品都处于绝对劣势,只要它们的劳动生产率在不同产品上存在区别,遵循“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衡取其轻”的原则,便能从国际分工和贸易中获得利益。 4、国际分工:是指各国之间的劳动分工和生产的国际专业化,它是经济发展的必然,是社会分工从 一国国内向国外延伸的结果。各国对于分工方式的选择以及分工的变化,反映了彼此之间经济发 展水平的差异以及各国经济联系的程度。国际分工的产生与发展,是国际市场产生的前提,而 国际市场则是国际分工的表现。(机工社445页) 5、贸易乘数:在开放条件下,对外贸易的增长可以使国民经济成倍增加,研究一国对外 贸易与国民收入、就业之间的互相影响,描述了在开放经济体系内部出口促进经济增长的动态过程。其政策含义:一国出口收入应更多的购买国内产品,如果出口收入中较大部分用于进口,则对于经济的促进作用较小,反之较大;因此当需求倾向不变时,出口收入的增量应尽量少用 于进口,这样可以扩大出口对经济的刺激作用。(395-396)

暨南大学《经济学》考博历年真题详解(宏观经济学部分)

宏观经济学部分 国民收入核算 1. 国民经济核算,流量、存量。(2011 简) 答:(一)核算GDP可用生产法、支出法和收入法。常用的是后两种方法。 (1)支出法核算GDP 用支出法核算GDP就是通过核算在一定时期内整个社会购买最终产品的总支出即最终产品的总卖价来计量GDP谁是最终产品的购买者呢,只要看谁是产品和劳务的最后使用者。在现实生活中,产品和劳务的最后使用,除了居民消费,还有企业投资、政府购买及出口。因此,用支出法核算GDP就是核算经 济社会(指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消费、投资、政府购买以及出口这几方面支出的总和。 消费(指居民个人消费)支出包括购买耐用消费品、非耐用消费品和劳务的支出。建造住宅的支出不 包括在内。 投资指增加或更换资本资产(包括厂房、住宅、机械设备及存货)的支出。投资包括固定资产投资和 存货投资两大类。固定资产投资指新厂房、新设备、新商业用房以及新住宅的增加。存货投资是企业掌握 的存货价值的增加。 政府对物品和劳务的购买指各级政府购买物品和劳务的支出。政府购买只是政府支出的一部分,政府支出的另一些部分如转移支付、公债利息等都不计入GDP理由是转移支付只是简单地把收入从一些人或 一些组织转移到另一些人或另一些组织,没有响应的物品或劳务的交换发生。 净出口指进出口的差异,即出口-进口。表示老外对中国产品的购买。 把上述四个项目加总,用支出法计算GDP的公式可写成:GDP=C+I+G+(X-M) (2)收入法核算GDP 收入法即用要素收入即企业生产成本核算国内生产总值。严格来说,最终产品市场价值除了生产要素 收入构成的成本,还有间接税、折旧、公司未分配利润等内容,因此用收入法核算的GDP应包括以下一些项目:①工资、利息和租金等这些生产要素的报酬。工资包括所有对工作的酬金、津贴和福利费,也包括工资收入者必须缴纳的所得税及社会保险税。利息在这里指人们给企业所提供的货币资金所得的利息收入如银行存款利息、企业债券利息等,但政府公债利息及消费信贷利息不包括在内。租金包括出租土地、房屋等租赁收入及专利、版权等收入。(2)非公司企业主收入,如医生、律师、农民和小店铺主的收入。他们使用自己的资金,自我雇佣,其工资、利息、利润、租金常混在一起作为非公司企业主收入。(3)公司 税前利润,包括公司所得税、社会保险税、股东红利及公司未分配利润等。(4)企业转移支付及企业间接税。这些虽不是生产要素创造的收入,但要通过产品价格转嫁给购买者,故也应视为成本。企业转移支付包括对非营利组织的社会慈善捐款和消费者呆账,企业间接税包括货物税或销售税、周转税。(5)资本折旧。它虽不是要素收入,但包括在应回收的投资成本中,故也应计入GDP。 这样,按收入法计得的国民总收入=工资+利息+租金+利润+折旧+间接税+企业转移支付。 (3)生产法是从生产过程中创造的货物和服务价值入手,剔除生产过程中投入的中间货物和服务价值,得到增加价值的一种方法。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增加值计算公式:增加值=总产出-中间投入。将国民经济各产业部 门按生产法计算的增加值相加,得到国内生产总值。 生产法用公司表示为:GDP艺各产业部门的总产出-工各产业部门的中间消耗。 (二)流量与存量流量指变量在一个时间段内积累的数量;存量是指变量在一个时间点上测量出来的数量。给出一个流量必须指出相应的时段,给出一个存量必须指出相应的时点。流量与存量有着密切的关系。两个不同时点上的存量之差就是相应时段内的流量。 某国的总财富是一个存量,在年初这个时点上度量则为年初总财富,在年末这个时点上度量则为年末 总财富。这个量是不能在时段上度量的,因为它在任一时段内的每一时点上通常都有不同的值。新生产的财富是一个

国际经济学复习题

国际贸易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 1.重商主义的基本观点是一种( ) A.国际金融的“乘数理论” B.国际贸易的“零和理论” C.国际金融的“杠杆原理” D.国际贸易的“绝对优势理论” 2.比较利益理论认为国际贸易的驱动力是( ) A.劳动生产率的差异 B.技术水平的差异 C.产品品质的差异 D.价格的差异 3.不能解释产业内贸易现象的理论有( ) A.重叠需求理论 B.要素比例理论 C.规模经济理论 D.垄断竞争理论 4.能反映规模经济理论本意的是( ) A.规模报酬递减 B.规模报酬递增 C.规模报酬不变 D.规模成本递增 5.一种产品的竞争优势并非长期固定在某一个特定的国家,而是从技术发明国转向生产成本较低的国家,描述这一现象的理论是() A.雁形模式理论 B.产品周期理论 C.示范效应理论 D.大宗产品理论 6.下列不属于保护贸易学说的理论有( ) A.幼稚工业理论 B.贸易条件恶化论 C.国内市场失灵论 D.资源禀赋论 7.最佳关税水平应等于( ) A.零进口关税 B.零进口关税与禁止性关税之间的水平 C.禁止性关税 D.禁止性关税以上 8.最佳关税的长期目标是() A.从外国垄断厂商那里抽取部分垄断租 B.保护和发展本国工业 C.阻止国外商品进口 D.增加本国财政收入 9.从历史发展看,最为成功的国际卡特尔是( ) A.烟草贸易公司 B.铁路运输公司 C.橡胶生产国组织 D.石油输出国组织 10.从国际经济资源流动的难度看,最容易流动的要素是( ) A.商品 B.资本 C.人员 D.技术 11.国际经济学理论体系发展阶段不包括() A.重商主义 B.古典的自由贸易论及其自由贸易的政策 C.现代国际经济理论 D.重农主义 12.从国际贸易对生产要素分配的影响来看,国际贸易有利于() A.生产进口竞争品中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收入的增加 B.生产进口竞争品中密集使用的共同生产要素收入的增加 C.生产出口品中密集使用的共同生产要素收入的增加 D.生产出口品中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收入的增加 13.一国利用原材料或资源密集型产品的出口增加本国收入,进而提高本国的储蓄和投资水平,带动经济发展。该理论被称为() A.剩余物质出口理论 B.大宗产品贸易理论 C.比较优势理论 D.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中国传媒大学国际新闻学专业各方向介绍

中国传媒大学国际新闻学专业各方向介绍 国际新闻学(0503Z1) 国际新闻专业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和创新精神、具有交叉学科知识背景、适应性强、复合型的国际新闻传播人才。 本专业要求学生系统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掌握科学研究的技能和方法,了解学科发展动态;熟练掌握并使用一门以上的外语,有较高的新闻敏感性和新闻报道水平;能够在国际新闻媒体、外事外交部门、职能管理部门从事与媒介相关的、较高层次的新闻传播实践工作,或在高等教育及科研部门从事相关领域的教学与科研工作。 本专业的主要课程为:国际新闻学、国际新闻史、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国际新闻前沿问题研究、国际新闻传播实践研究、国际新闻与跨文化案例研究、国际媒体研究、国际新闻采写、国际新闻编译、英语广播电视节目研究、新媒体与国际新闻等。 本专业有国际新闻传播研究所作为实践基地,与中央电视台、华龙网、中国经营报等各类媒体合作,提供各类新闻稿件,以提高学生的实际新闻传播能力。本专业的四个专业方向如下: 1.国际新闻史论方向

国际新闻是与新闻学共生的新闻学分支,自产生以来已经形成了一个蔚为大观的庞大系统。国际新闻所产生的影响更是意义深远。由此,国际新闻也成为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国际经济和国际文化交流等分支领域有着密切联系的一个重要的分支学科。国际新闻史论就是从历史和宏观两个角度来对这一分支学科的综合把握。 研究范围:国际新闻理论主要是研究其本体论的问题,包括国际新闻的定义,发展形态、特征、作用等方面的内容。国际新闻史则是从纵向的历史发展中探讨国际新闻的发展阶段及规律性的特征。包括国际新闻的形态研究、国际新闻的作用及效果研究、全球化与国际新闻研究、国际新闻与其他学科的关系研究等。可以说,国际新闻传播所涉及的方方面面都史论的研究范围。 学生通过这一方向的学习,不仅可以成为研究性人材,也可以成为理论型的实际工作者。 2.国际新闻业务方向 本专业方向的研究范围锁定在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主流新闻媒体的国际新闻报道研究,研究国际新闻的报道方式,报道方法,研究各主流媒体新闻报道的优势和特点,并密切关注国际新闻的最新发展的动态和趋势。 经过多年的发展和壮大,这个专业方向具备了自己完整的教学体系,重视理论学习和研究,坚持专业业务知识培训和实践,要求学生参加导师的课题研究,参加

国际经济学期中考试卷

《国际经济学》课程期中考试试卷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1.罗伯津斯基定理 2.最佳关税 3.开放的区域经济一体化 4.进口替代战略 5.多哈回合谈判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 1.从国际经济学的角度来考察,构成经济活动的基本单位或行为主体是( ) A. 企业 B. 居民 C. 家庭 D. 国家 2.重商主义的基本观点是一种( ) A. 国际金融的“乘数理论” B. 国际贸易的“绝对优势理论” C. 国际金融的“杠杆原理” D. 国际贸易的“零和理论” 3.H—O理论认为国际贸易的根本原因是() A. 各国生产要素禀赋不同 B. 各国技术水平不同 C. 各国产品技术含量不同 D. 各国劳动生产率不同 4.本国生产A、B、C、D 四种产品的单位劳动投入分别为1、2、4、15,外国生产这四种产品的单位劳动投入分别为12、18、24、30,根据李嘉图模型,本国在哪种产品上拥有最大比较优势?在哪种产品上拥有最大比较劣势?() A.D、A B.C、B C.A、D D.B、C 5.假定每单位A 产品的生产需要20 单位劳动与4 单位土地,每单位B 产品的生产需要1 单位劳动与4 单位土地,如果本国有1200 单位劳动与2000 单位土地,外国有400 单位劳动与500 单位土地,根据H-O 理论可推出() A.本国出口A 产品、进口B 产品 B.本国出口B 产品、进口A 产品 C.本国出口A 产品、B 产品 D.本国进口A 产品、B 产品 6.重叠需求理论的提出者是() A.林德 B.波斯纳 C.弗农 D.克拉维斯 7.产品生命周期理论试图从什么角度解释国际贸易形态的动态特征?() A.技术差距 B.技术变化 C.需求结构 D.收入水平

国际经济学复习范围

《国际经济学》复习范围 题型: 一、名词解释(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二、判断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三、简答题(共5小题,每小题8分,共40分) 四、论述题(共2题,每题15分,共30分) 范围: I. Explain the following terms. 1. Interindustry trade 2. Intraindustry trade 3. Intraproduct trade 4. The Balance of Payment A country’s balance o f payments accounts keep track of both its payments to and its receipts from foreigners. Every international transaction automatically enters the balance of payments twice: once as a credit (+) and once as a debit (-). 5. Comparative Advantage A country has a comparative advantage in producing a goods if the opportunity cost of producing that goods in terms of other goods is lower in that country than it is in other countries. 6. Stolper-Samuelson Theorem (effect) If the relative price of a good increases, holding factor supplies constant, then the nominal and real return (in terms of both goods) to the factor used intensively in the production of that good increases, while the nominal and real return (in terms of both goods) to the other factor decreases. The reverse is also true. 7. Heckscher-Ohlin Theorem A country will export that commodity which uses intensively its abundant factor and import that commodity which uses intensively its scarce factor. 8. Factor-Price Equalization Theorem International trade leads to complete equalization in the relative and absolute returns to homogeneous factors across countries. It implies that international trade is a substitute for the international mobility of factors.

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新闻与传播学院考研专业介绍、报录比、题型、参考书目、备考

北鼎教育,专注北外考研辅导! 北鼎教育,成就您的北外梦。北外考研,只在北鼎! 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新闻与传播学院考研专业介绍 1.院系介绍 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新闻与传播学院成立于2014年7月,学院前身英语学院国际新闻与传播系成立于2001年。2009年,国际新闻与传播专业被批准为教育部特色专业。依托英语学院雄厚的师资和广泛的影响力,新闻学院采用英语语言文学和新闻传播学有机融合的非传统教学模式,致力于培养当今社会紧缺的跨文化国际新闻传播高端人才,培养出的学生具有扎实的英语基本功、坚实的专业功底、较宽广的知识面、以及良好的精神气质。 国际新闻与传播学院的毕业生就业领域广阔。从往届就业情况看,有就职于外交部、文化部、China Daily、中央电视台等重要国家机构,各级各类报纸、电视、广播、网络媒体,以及美联社等境外新闻机构及全球500强企业,从事记者、编辑、翻译、宣传、公关、管理等工作,也有在教育机构从事教学与研究工作。2.招生考试概况 北外国际新闻与传播学院的硕士专业有两个:新闻学(国际新闻方向),及传播学(国际传播方向),各招收约10人,报录比约10:1。2011 20122013报考人数 录取人数 报录比 报考人数录取人数报录比报考人数录取人数 报录比新闻学168148%12897%传播学 67 10 15% 63 10 16% 注:北外从2014年起不再公布报名录取人数比,以上数据仅供参考;2011-2013年均为隶属英语学院期间的数据国际新闻与传播学院新闻学和传播学的初试科目相同,包括:(1)政治; (2)外语(可选全国统考英俄日、及北外自主命题的法德西);(3)741国际新闻与传播实务(英语答题)(4)941国际新闻与传播史论(中文答题)复试采取差额复试的办法,基本复试比例为1:1.3,国际新闻与传播学院复试仅设面试,无笔试(2016年)。5.参考书目 (85)国际新闻(86)国际传播 1、黎信著:《英语对外新闻报道指南》,北京:外文出版社,2009年。 2、陈力丹著:《世界新闻传播史》(第三版),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6年。 3.李彬著:《全球新闻传播史:公元1500-2000》(第二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年。 4.彭兰著:《数字媒体传播概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 5.郭庆光著:《传播学教程》(第二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初试用书

国际经济学复习提纲

名词解释 1.绝对优势:一国相对另一国某种商品生产效率更高即有绝对优势。 2.比较优势:一国在两种商品的生产上较另一国均处于绝对优势(或绝对劣势),其中优势(或劣势)相对较大(小)的商品为其比较优势商品。 3.提供曲线:表明一国在不同的相对价格水平下,为了获取一定数量的进口商品而愿意提供的出口商品的数量。 4.资本密集型商品:如果生产Y的资本/劳动比率大于生产X的资本/劳动比率,就说Y是资本密集型商品。 5.里昂惕夫之谜:里昂惕夫对美国1947年的贸易数据进行计算,以验证美国的贸易结构同H-O理论的结论是否一致。他选择一组具有代表性的出口品和进口竞争品,计算每百万美元出口品和进口竞争品所使用的资本和劳动量,从而得到出口品和进口竞争品的资本/劳动比率。进而,他发现验证结果与H-O理论发生矛盾,从而出现所谓的里昂惕夫之谜。 6.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国际贸易在使同种商品在两国的相对价格差异均等化的同时,会使各国同质的生产要素获得相同的相对与绝对收入。 7.规模经济:指生产过程中随着产量的增加,产品的平均成本递减,换言之,是指生产过程中产出的增长比例高于要素投入增长比例的生产状况,又称为规模报酬递增。 8.经济增长:指一个国家实际国内生产总值或者人均实际国内生产总值从一个阶段到另一个阶段的增长,通常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来衡量。 9.出口扩张型增长:出口行业的生产能力增长得比较快,从而使得国内生产增加,出口扩张。 10.自愿出口限制:这是一种与进口配额相类似的贸易保护措施,但不是由进口国对进口商品实行配额,而是出口国在进口国的要求和压力下,“自愿”地在规定的时间内(一般为3~5年)限制本国商品的出口数额。 11.幼稚产业:指经济落后国家中处于成长阶段,尚未发育成熟但具有潜在发展优势的产业。 12.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寡头垄断条件下的国际贸易理论。 13.贸易转移型关税同盟:指关税同盟建立后,一国的进口由非成员国低成本的产品转向成员国高成本的产品时所发生的资源配置效率降低和福利减少的效应。 14.区域经济一体化: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或经济体)之间通过谈判和磋商达成协议,实行不同程度的经济联合和共同的经济调节,(如相互间采取减少或取消贸易壁垒的贸易政策、实行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和某些共同的经济政策等,)最终实现区域内部的自由贸易。 15.自由贸易区:指由签订了自由贸易协定的国家或经济体组成的经济一体化组织。 16.跨国公司:一般是指通过对外直接投资的方式,在国外设立分公司或控制东道国当地企业使之成为其子公司,从事生产、销售和其他经营活动的国际性企业。

2020年暨南大学803西方经济学考研初试大纲(含参考书目)

更多考研资料就上精都考研网https://www.doczj.com/doc/d98389550.html, 2020年暨南大学 攻读经济学硕士学位研究生 西方经济学考试大纲 为选拔优秀本科毕业生攻读暨南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研究生,按照“考查 基础,公平竞争,择优录取,优质高效”的原则,特制订本考试大纲。 第一部分考试说明 西方经济学原理,由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部分组成。考试内容覆盖了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基础理论的主要部分。 考试目的在于测试申请攻读经济学硕士学位的本科生对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基本分析工具和分析方法的掌握程度,考查考生是否具备应用基本原理和方法来分析各种经济现象、解决各种问题的能力,是否具备进一步深造的知识储备和潜质。 考试要求达到高等学校优秀本科毕业生的水平,以保证被录取者具有较好的经济学理论基础和科研潜质。 第二部分考查要点 一供给和需求的基本原理 1.供给和需求 2.市场机制与市场均衡的变动 3.供给和需求的弹性 4.政府干预——价格控制的效应 二消费者行为 1.消费者选择 2.个人需求与市场需求 3.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 4.消费者剩余与网络外部性 三生产 1.生产技术 2.一种可变投入要素(劳动)的生产 3.两种可变投入要素的生产 4.规模报酬 四生产成本 1.成本的测度:哪些成本重要? 2.短期成本与长期成本 3.长期与短期成本曲线 4.两种产品的生产——范围经济 五利润最大化和竞争性供给 1.完全竞争市场 2.边际收益、边际成本和利润最大化 3.选择短期产量与竞争性厂商及市场的短期供给曲线 4.长期产量选择与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 六竞争性市场分析 1.竞争性市场的效率 1

《国际经济学》期末试卷5套

《国际经济学》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一)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 5 分,共20 分) 1.要素禀赋:亦即要素的丰裕程度,是指在不同国家之间,由于要素的稀缺程度不同所导致的可利用生产要素价格相对低廉的状况。赫克歇尔-俄林定理认为,要素禀赋构成一个国家比较优势的基础。 2.倾销:指出口商以低于正常价值的价格向进口国销售产品,并因此给进口国产业造成损害的行为。 3.黄金输送点:黄金输送点包括黄金输入点和黄金输出点,是黄金输入、输出的价格上限和下限,它限制着一个国家货币对外汇率的波动幅度。 4.三元悖论:也称为三元冲突理论,即在开放经济条件下,货币政策的独立性、汇率的稳定性和资本的自由流动三个目标不可能同时实现,各国只能选择其中对自己有利的两个目标。 二、单项选择题 2.根据相互需求原理,两国均衡的交换比例取决于(C) A 两国的绝对优势 B 两国的比较优势 C 两国的相对需求强度 D 两国的要素禀赋 3.在当今的国际贸易格局中,产业内贸易更容易发生于(B) A 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 B 发达国家与发达国家 C 发展中国家与发展中国家 D 发展中国家和最不发达国家 4.课征关税会增加生产者剩余,减少消费者剩余,社会总福利的变化将(B) A 上升 B 降低 C 不变 D 不确定 5.以下选项中,哪个选项不属于国际收支统计中居民的概念?(C) A 外国企业 B 非盈利机构 C 国际经济组织 D 政府 7.布雷顿森林体系创立了(B) A 以英镑为中心的固定汇率制度 B 以美元为中心的固定汇率制度 C 以英镑为中心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D 以美元为中心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8.在下列投资方式中,属于国际间接投资的是(D) A 在国外设立分公司 B 在国外设立独资企业 C 在国外设立合资企业 D 购买国外企业债券 9.经济非均衡的无形传导方式不包括(C)

国际经济学复习题

比较利益:由英国经济学家托伦斯提出、嘉图发展的国际贸易理论。认为:即使一个国家生产每种产品都具有最高生产率,处于绝对优势,而另一个国家生产每种产品都处于绝对劣势,只要它们的劳动生产率在不同产品上存在区别,遵循“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衡取其轻”的原则,便能从国际分工和贸易中获得利益。 出口的贫困增长:是指一国生产要素增加使产品出口增加时,该国的出口收入不但没有增加,反而减少了。造成这种局面的直接原因就是国际比价贸易条件的恶化。出口的贫困化增长主要发生在发展中国家,根源在于出口量随着生产能力提高而增加,引起国际市场价格下跌,进而造成贸易条件恶化。 要素禀赋:是指一国所拥有的可利用的经济资源的总量。它既包括自然存在的资源(如土地和矿产),也包括“获得性”资源(如技术和资本)。这是一个绝对量的概念。 要素禀赋理论:即赫克歇尔—俄林定理,简称H-O模型。在国际贸易中,一国的比较优势是由其要素丰裕度决定的。一国应生产和出口较密集地使用其较丰裕的生产要素的产品,进口较密集地使用其较稀缺的生产要素的产品。 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即使生产要素不具备国际流动的条件,只要商品自由贸易得到充分的发展,那么各国同种生产要素的相对价格会趋于相等。同时,绝对价格也会趋于相等。要素密集度逆转:是指生产的某种商品,在劳动力相对丰富的国家中属于劳动密集型产品,但在资本相对丰富的国家中则属于资本密集型产品。 产业贸易理论:一国即出口又进口某种产业产品的贸易现象。具体主要指的是同一产业部门部的差异化产品的交换和中间产品的交流。按国际贸易标准分类至少前三位数相同的产品既出现在一国的进口项目中、又出现在该国的出口项目中。规模收益:当所有投入要素的使用量都按同样的比例增加时,这种增加会对总产量的影响。 规模收益是指涉及到厂商生产规模变化与产量变化之间的关系,如果生产规模的变化是由所有生产要素以相同比例扩大或减少而引起的,那么对应的产量变动就有三种情况:(1)如果产量增加的比率大于生产要素增加的比率,则生产处于规模收益递增阶段;(2)如果产量增加的比率等于生产要素增加的比率,则生产处于规模收益不变阶段;(3)如果产量增加的比率小于生产要素增加的比率,则生产处于规模收益递减阶段。 出口补贴:出口补贴又称出口津贴,是一国政府为了降低出口商品的价格,增加其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在出口某商品时给予出口商的现金补贴或财政上的优惠待遇。 进口配额:一国政府对一定时期进口的某些商品的数量或金额加以直接控制。在规定的期限,配额以的货物可以进口,超过配额不准进口,或征收较高关税后才能进口。简单而言,配额是对进口商品设置一定的限额,其目的与征收关税一样,为了限制进口,保护国工业。但与关税不同的是,进口配额是直接的数量控制而不是通过提高进口商品价格间接地减少进 口。 生产者剩余:生产者剩余是指生产者愿意接受的价格和实际接受的价格之间的差额。 消费者剩余:消费者在购买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时愿意支付的总数量和实际支付的总数量之间的差额 幼稚产业:某种产业由于技术经验不足、劳动生产率低下、产品成本高于世界市场价格,因而无法与国外产业竞争,但在关税、补贴等保护措施下继续生产一段时间,经过一段时间的生产能够在自由贸易条件下获利,达到其他国家水平而自

国际经济学教学大纲

《国际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国际经济学》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学科基础课。《国际经济学》是以经济学的一般理论为基础,研究国际经济活动和国际经济关系,是一般经济理论在国际经济活动范围中的应用与延伸。 通过对《国际经济学》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我国的国际贸易进程及国际贸易政策,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原理,如比较优势原理、要素禀赋理论、贸易保护的原因和形式、国际要素流动理论等。掌握国际金融和开放宏观经济学理论。包括国际收支、外汇与外汇市场、汇率的决定、国际收支调整理论等。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国际经济学的整体体系有一个明确的把握,提高学生的理论基础和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国际经济学》的学习为完成国际经济与贸易和其他经济类专业各相关课程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 第一章:国际贸易理论的微观基础学时数:2学时 1.本章教学目标

学生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生产可能性曲线边界上点的含义,完全竞争条件下生产者均衡;熟悉在封闭和开放条件下均衡表达式及其图示;了解国际贸易整体利益,将利益分解成消费利益和生产利益,掌握用生产可能性曲线和社会无差异曲线分析国际贸易均衡的能力。 2.本章教学基本要求 知识:了解际贸易整体利益,将利益分解成消费利益和生产利益,理解完全竞争条件下生产者均衡,掌握生产可能性曲线边界上点的含义,完全竞争条件下生产者均衡,在封闭和开放条件下均衡表达式及其图示。 能力:能够根据生产可能性曲线划分国际贸易利益。 3.本章教学重点 (1)生产可能性边界与供给; (2)消费者偏好与社会无差异曲线; (3)一般均衡分析。 4.本章教学难点 (1)生产可能性边界与供给; (2)一般均衡分析。 5.教学内容安排 第一节:生产可能性曲线和社会无差异曲线 (一)生产可能性曲线 (二)社会无差异曲线 第二节:封闭与开放条件下的一般均衡 (一)封闭条件下的一般均衡 (二)开放条件下的一般均衡 第三节:国际贸易利益的衡量和分解 (一)贸易条件,消费利益和生产利益 (二)生产者剩余与消费者剩余 第二章:古典的国际贸易理论学时数:4学时 1.本章教学目标 学生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比较利益理论的发展过程,掌握重商主义的基本思想及绝对优势理论、比较优势理论、机会成本理论基本内容及其评价,学会用图形说明在机会成本不变条件下的贸易基础和贸易所得的能力。 2.本章教学基本要求 知识:了解比较利益理论的发展过程,理解重商主义的基本思想及绝对优势理论、比较优势理论、机会成本理论的基本内容及其评价,能够用图形说明的机会成本不变条件下的贸易基础和贸易所得。 能力:能够深入了解重商主义产生的背景,以及比较优势理论对绝对优势理论的发展,能够对现实中两个国家的交易通过比较优势或者绝对优势分析。 素质:分小组讨论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和李嘉图的比较优势。 3.本章教学重点 (1)比较优势理论的内容; (2)比较优势理论的评价。 4.本章教学难点 (1)用图形说明的机会成本不变条件下的贸易基础和贸易所得;

宏观经济学考试题2

暨 南 大 学 考 试 试 卷 (试卷正文) 一、单项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某三部门经济社会的MPC=0.75,税率t=0,?当政府用平衡预算的财政政策同时增加政府支出和税收$40亿,这将会使国民收入增加( ). A.增加$100亿; B.增加$40亿; C. $25亿; D.保持不变. 2.如果国民收入和利率的组合点在IS 曲线左下方LM 曲线左上方,则( )。 A .利率上升,收入下降; B .利率上升,收入上升; C .利率下降,收入下降; D .利率下降,收入上升。

3.在IS曲线不变的情况下,货币供给量减少会引起( ). A.国民收入增加,利率上升; B.国民收入增加,利率下降; C.国民收入减少?,利率上升; D.国民收入减少,利率下降. 4.在统计中,社会保险税增加对()项有影响? A.国内生产总值GDP; B.国内生产净值NDP; C.国民收入NI; D.个人收入PI。 5.下列哪项才应计入GDP.( ) A.家庭主妇的劳动折合成的收入; B.出售股票的收入; C.从政府那里获得的困难补助收入; D.晚上为邻居照看孩子的收入. 6.在二部门经济中,下列( )项表明一国国民收入有收缩的趋势? A.居民用于储蓄的收入小于厂商借钱投资的收入; B. 所有生产出来的最终产品全部卖掉; C.一国生产的国民收入大于居民计划消费支出加厂商的计划投资支出; D.一国生产的国民收入小于居民计划消费支出加厂商的计划投资支出; 7.使得LM曲线向右移动可能的原因是( ). A.物价降低; B.货币供给减少; C.法定准备金比例提高; D.政府支出增加。 8.在LM曲线的凯恩斯区域,()。 A.货币政策有效; B.财政政策有效; C.财政政策无效;D.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都有效。 9.松财政政策和松货币政策使国民收入()。 A.增加较多; B.减少较多; C.减少较少; D.不变。 10.下列()项不属于内在稳定器。 A.所得税; B.政府给贫困家庭的补助; C.政府购买支出; D.政府给失业者的失业救济金 11.根据凯恩斯的货币需求原理,人们在()下倾向于减少手持货币? A.利率上升; B.利率下降; C.利率不变; D.债券收益率不变。 12.中央银行变动货币供应量可通过( ). A.变动法定准备率以变动货币乘数; B.变动再贴现率以变动基础货币; C.公开市场业务以变动基础货币; D.以上都是. 13..当存在通货膨胀时,政府应采取的财政政策是( ). A.减少政府支出,减少税收; B.减少政府支出和增加税收; C.增加政府支出和减少税收; D.增加政府支出和增加税收.

《国际经济学》 - 期末试题

国际经济学期末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12分) 1. 根据费雪效应,若一国的通货膨胀率上升,则该国的名义利率和货币的对外价值分别如何变化? A. 提高/降低 B. 均提高 C. 降低/提高 D. 均降低 2. 进口配额制在国际贸易政策中属于: A. 关税壁垒 B. 非关税壁垒 C. 自由贸易措施 D. 幼稚产业保护措施 3. 构成倾销的条件不包括: A. 产品以低于正常价值或公平价值的价格销售 B. 对进口国产业造成了损害 C. 损害与低价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D. 销售数量超过国家间约定的标准 4. 对于征收关税的大国来说,关税将: A. 降低消费者和生产者剩余,增加政府收入 B. 增加消费者剩余和降低生产者剩余,增加政府收入 C. 降低消费者剩余和增加生产者剩余,增加政府收入 D. 以上都不正确 二、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 汇率的直接标价法 2. 一价定律

3. 外汇管制 4. 进口配额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 1. 请分析本币贬值对进出口的影响机制 2. 请简述国际贸易产品生命周期学说的主要内容并予以评价

四、综合分析题(共48分)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凭借自身的劳动力成本优势,从“三来一补”(来料加工、来样加工、来件装配、补偿贸易)起步,在“大进大出”的发展模式下将中国制造推向全球,并积累了一定的资本和技术基础。 但正如李克强总理所指出的: “目前,我国的劳动力成本持续攀升、资源约束日益加重,‘大进大出’的模式已经难以为继,必须促成‘优进优出’的开放型经济新格局”。 试回答: (1)“三来一补”企业当前遇到了怎样的发展瓶颈?(15分) (2)在我国外资利用和外贸发展的进程中,对“三来一补”企业主要给予了那些扶持措施?(15分) (2)根据你的理解,什么是“优进优出”的开放型经济新格局?(可从贸易、投资等方面作答)(18分)

2014国际经济学复习思考题解析

国际经济学课后思考、练习题 、名词解释 1绝对优势:如果一国在某种产品生产上的劳动生产率高于另一国,或在劳动成本上低于另一国,则认为该国在该产品生产上具有绝对优势。绝对优势主张以各国生产成本的绝对差异为基础进行国际专业化分工,并通过国际贸易获得利益的一种国际贸易理论。 2比较优势:所谓比较优势是指一国在绝对优势基础上的相对较大的优势,在绝对劣势基础上的相对较少的劣势。比较优势主张以各国生产成本或相对差异为基础进行专业化分工,并通过国家贸易获得利益的一种国际贸易理论。要素丰裕度 3要素密集度:指生产某种产品所投入的两种生产要素的比例,也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与生产要 素投入的绝对数量无关。如果X商品的生产所采用的资本与劳动投入比例kx=Kx/Lx,大于Y商品 的生产所采用两个的资本与劳动投入比例ky= Ky/Ly,即Kx>ky,则称X是资本密集型产品,Y是 劳动密集型产品。 4贸易条件:(对出口X的国家来说)。贸易后的国际均衡价格与贸易前的均衡价格差距越大, 贸易后的社会无差异曲线的位置越高,贸易利益越大。贸易条件的改善(贸易条件变大)意味着一国可以从贸易中获得更多的利益。 5相互需求法则相互需求法则以贸易双方对彼此商品的相互需求及其品交换比率的 强弱程度来解释国际间商 理论。 6提供曲线、:提供曲线由马歇尔和艾奇沃斯提出,它表明一国为获得一定量的某种进口商品, 需要提供多少其它商品出口,从供求两方面来考虑国际均衡价格的决定。 7产业内贸易:产业内贸易,即制造业内部的一种水平式贸易。 8战略性贸易政策:是指政府施加以维持或改变不完全竞争企业的战略行为,使市场竞争朝向有利于本国获利最大利益的方向发展的政策。这种政策观点针对寡头垄断市场结构而提出,其核心在于:在不完全竞争条件下实施;政府的政策目标是为了获取本国的利益最大化;该政策是一种进攻性的而非防御性的政策。政府对贸易活动进行干预的目的是,改变市场结构或竞争环境,调整企业的战略性行为。 9中心一外围论中心外围理论中心-外围理论(Core and Periphery Theory ),是由阿根廷经 济学家劳尔?普雷维什提出的一种理论模式,它将资本主义世界划分成两个部分:一个是生产结构同质性和多样化的“中心”;一个是生产结构异质性和专业化的“外围”。 10贫困化增长:如果转移至他国的利益部分超出了增长利益,那么A国的福利水平将低于增长 前,这种情形就称为“贫困化增长”, 11普惠制待遇:指的是发达国家对来自发展中国家的产品提供普遍的、非对等的、优惠待遇。 14关税配额是指对商品进口的绝对数额不加限制,而对在一定时期内在规定配额以内的进口商品给予低税、减税或免税的待遇,而对超过配额的进口商品则征兽较高的关税,或征收附加税或罚款。 15外汇倾销:利用本币对外贬值机会,向外倾销商品和争夺市场的行为成为外汇倾销。这是因为本国货币贬值后,出口商品用外国货币表示价格降低,提高了该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有利于扩大出口;而因本国货币贬值,进口商品的价格上涨,削弱了进口商品的竞争力,限制了进口。外汇倾销需要一定的条件主要是本国货币对外贬值速度要快于对内贬值速度以及对方不报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