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器官移植申请书

器官移植申请书

器官移植申请书
器官移植申请书

器官移植申请书

四川省医疗机构人体器官移植技术诊疗科目登记应用申请书

申请单位

主管部门

申请日期年月日

四川省卫生厅印制

二○○七年四月

填写说明

一、申请机构在填写申请书之前,应仔细阅读国务院《人体器官移植条例》、卫生部《人体器官移植技术临床应用暂行规定》、《肝脏移植技术管理规范》、《肾脏移植技术管理规范》、《心脏移植技术管理规范》和《肺脏移植技术管理规范》。

二、申请人体器官移植技术诊疗科目应根据具体申请情况分别填写对应表格。

表1医疗机构基本情况

医疗机构基本医院名称

地址邮政编码性质综合性医院()专科医院()其它:医院等级()级()等

法人代表联系电话联系人联系电话

情况

编制床位职工总人数

近三年住院人次年年年

近三年住院手术人次年年年

近三年门诊人次年年年

申请项目肾脏移植□肝脏移植□心脏移植□肺脏移植□

人体器官移植技

术临床应用委员会建立□未建立□

完善的技术规范和

管理制度

建立□未建立□

表2 四川省医疗机构肾脏移植技术基本情况表

医疗机构基本情况

医院名称地址

联系人联系电话邮政编码医院等级编制床位职工人数

人体器官移植技术临床应

用委员会建立□未建立□

完善的技术规范

和管理制度

建立□未建立□相关专业科室设置情况

泌尿外科已开展工作时间年开设床位张随访制度建立□未建立□

关于人体器官移植技术的综述

关于人体器官移植技术的综述 摘要: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人体器官移植技术也日益成熟。许多的患者从器官移植技术中获得生命的延续。但是对于器官移植手术,人们存在巨大的争议。本文主要从器官移植过程中的伦理问题;手术后可能出现的的并发症及预防;移植技术的新发展;以及器官移植后的法律风险。四个方面对器官移植技术进行综述。关键词:人体器官移植、伦理态度、不相容器官移植、法律风险 (一)器官移植过程中的伦理问题 器官移植的含义:只将健康的器官移植到另一个人体内的手术,以取代患者体内已损伤的、病态的或者丧失功能的相应器官。在体器官移植的伦理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方面,有赞成和反对两种观点。赞成者认为:在不危害供者自身的生命及降低,自身生存质量的情况下,其出自完全自觉自愿,捐献活体器官,去帮助一个生命垂危的患者,并能拯救受者生命,是一种高尚,的利他行为。反对者认为,活体器官移植无论对受体还是供体都存在着风险。 第二方面,是提供器官的供者在什么情况下提供的器官:是否自愿或事先有无同意捐献器官的意愿?是否供者可以不需要这个器官而保持其生活质量?抑或供者已经不再需要所提供的器官? 第三方面,器官分配上的伦理问题。有限的移植器官供体如何分配,谁能先得到器官,由谁做出裁。根据什么原则进行裁决等。 第四方面,卫生资源分配上的伦理问题。器官移植手术费用昂贵,而且有些患者不能一次成功,即使成功存活的时间也不长,这就存在一个有限卫生资源如何合理分配的伦理难题。 (二)术后可能出现的的并发症及预防 在移植受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为免疫或非免疫因素引起的移植物失功阶段的阶段,恶性肿瘤的发生仅仅被认为是移植后的一种并发症。但是器官移植受者都应当被认为是恶性肿瘤的高危人群。 植后肿瘤的发生通常认为同免疫抑制相关,抗肿瘤免疫监视作用和抗病毒活性功能受到破坏是导致肿瘤发生的最主要原因。临床治疗中,黑色素瘤、肾细胞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二练习:1.3人体的器官移植课时作业 Word版含解析

[课时作业]·达标 一、选择题 1.我国器官移植领域已步入哪一阶段() A.空白 B.临床试验 C.临床应用 D.临床技术改良 解析目前我国在器官移植领域已步入临床应用阶段。 答案 C 2.组织相容性抗原() A.由核酸组成 B.是位于细胞表面的 C.它能被浆细胞识别 D.不引起移植物抗宿主反应 解析组织相容性抗原是每个人细胞表面都带有的一组与别人不同的特异性抗原(简称HLA),就是白细胞抗原。如果将他人的器官移植到某个人身上,这个人的免疫系统就会认出“非己”成分而加以排斥。 答案 B 3.肾移植手术中,供体肾脏移植入受体腹腔后,必须和哪些结构相吻合() ①髂动脉②髂静脉③输尿管④尿道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答案 A 4.器官移植的成功,必须有各种成熟的技术作保证,下列哪项技术不是器官移植所必需的() A.克隆技术 B.血管吻合技术 C.低温保存技术 D.免疫抑制剂的开发利用 解析血管吻合技术可使供体和受体供血主干吻合,是实现血流再通的前提;

低温保存技术是保持离体器官长时间存活的技术;免疫抑制剂的使用大大提高了同种异体器官移植成活的几率;克隆技术可以为解决供体短缺问题提供克隆器官,但不是器官移植所必需的。 答案 A 5.取一只小鼠的皮肤,分别移植到切除和不切除胸腺的幼年小鼠的身上,切除胸腺小鼠的皮肤移植更容易成功,这个实验结果说明对异体皮肤排斥起重要作用的是() A.造血干细胞 B.T淋巴细胞 C.B淋巴细胞 D.吞噬细胞 解析器官移植的最大障碍是免疫排斥,免疫排斥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效应T细胞。效应T细胞是由T淋巴细胞和记忆细胞分化而来的。 答案 B 6.美国杜克大学医疗中心的一个研究小组曾在《科学》杂志上撰文透露,他们利用成年猪的动脉血管细胞和能够模拟胚胎环境的新型生物反应器,成功地在实验室里培养出新的动脉血管。这种血管的外形和功能都与真的血管一样。这一研究成果是生物组织培养工程领域的重大进展。下列关于以上技术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以上技术属于“克隆” B.这项技术中可能要利用去核卵细胞 C.这项技术的关键是激发血管细胞的“全能性” D.这项技术的关键是激发血管细胞发育成血管的潜能 解析这项技术只是促进血管细胞的有丝分裂,没有把血管细胞培养成一个完整的个体,所以不能激发血管细胞的全能性。 答案 C 7.下列关于“人耳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用聚羟基乙酸做成人耳廓的模型支架 B.牛的软骨细胞在模型支架上增殖生长

非法人体器官移植行为的成因分析

非法人体器官移植行为的成因分析 【摘要】近年来各地相继发生了多起非法人体器官移植的事件,由于法律规定的疏漏,无法对所有的非法器官移植行为进行惩罚,因而查明非法器官移植行为的成因会使我们更有针对性的采取防范措施,将器官犯罪消灭在萌芽状态。 【关键词】器官犯罪;成因;制度 一、我国非法器官移植行为的特点 随着器官移植技术的飞速发展,对于供不应求的器官移植患者而言,经常会出现器官难求的局面,为了快速得到救命的器官,患者及其家属往往不惜高价求购,这就催生了器官买卖的繁荣,虽然非法器官移植行为层出不穷,形式各异,但是纵览该类行为,可以归纳出非法器官移植行为的如下特点: 首先,非法器官移植行为已经呈现出规模化、集团化的趋势。 就拿组织出卖器官而言,犯罪行为从起初的个人单线联系供体的单打独斗变为有组织、有计划、有分工、有规模的犯罪集团。犯罪也从最核心的中介行为扩展为自始自终的一条龙服务,比如:通过各种手段网罗供体,然后将供体豢养起来派专人看管,有专人负责联系买家,还有人专攻证明造假,欺瞒医院的审查,还有人专门负责拉拢器官移植科的医生,为顺利实现器官移植做好准备,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其次,器官交易中介机构及人员专业化程度不断增强[1]。 再次,非法器官移植行为的主体大多依靠网络实施危害行为。 器官交易的达成无一不是借助于网络这个平台,通过网络汇集供体,通过网络发布广告寻找潜在的客户——急需器官移植的受体,一旦达成意向,再通过即时网络详细沟通器官移植事宜,即器官移植的大部分工作都是在网上完成的。器官交易之所以能够通过网络实现交流、对接主要缘于网络的发达以及监管的缺失,器官中介正是借助了信息资源的共享,从而缩短了联系供需双方的时间,加快了人体器官买卖的进程,同时又逃避了法律对违法犯罪行为的监管。 二、非法器官移植行为的成因 查明非法器官移植行为的成因会使我们更有针对性的采取防范措施,将器官犯罪消灭在萌芽状态。器官犯罪是一种综合性的犯罪,它涉及伦理、制度、道德以及法律,其中制度的建立、立法的完善和司法的制衡都是非法器官移植行为泛滥的原因。 (一)器官犯罪之所以愈演愈烈归根结底都是因为器官的供不应求,之所以

器官移植论文

分析器官移植给我们带来的问题 随着医学科研工作的迅猛发展、医学理论和医疗技术的突破、仪器设备的不断创新,器官移植在医疗中越来越占据更重要的地位。,随着器官移植技术的快速发展,无数曾经无法治愈的病人通过器官移植手术获得了“新生”。器官移植有着悠久的历史,但直到最近几十年,才在技术上真正有所突破器官移植技术在我国发展迅速,给广大病人带来了福音,使人类日益远离疾病的痛苦和死亡的威胁,在延长生命时间和提高生命质量两方面为人类提供了巨大福祉,但器官移植技术在我国的发展也遇到了一些障碍,与此同时,它所产生的伦理和社会问题同样引发了各个方面的深刻讨论,这无疑是其发展中遇到的挑战之一。 首先,器官移植中器管的分配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器官是一种稀有的卫生资源,因此不可能按需分配。其分配标准一直是伦理学讨论的问题之一。器官移植是救命的技术,而不应该是用来赚钱的技术。优先分配给谁?如果仅依据支付能力来分配器官这种稀缺资源,造成器官移植这种技术仅能为富人享有,将穷人排除在外,这是不公正的。政府、社会、医疗机构有责任使穷人也能得到这种技术服务。公平、公正和公开原则是人体器官移植的基本要求.通过对我国器官移植资源分配的现状、提出实现我国器官移植资源分配公平、公正和公开的对策.首先,建立一个以医学器官移植专业协会为主的全国统一的人体器官供求信息库.其次,制定我国人体器官移植患者排序和人体器

官分配的原则.最后,在设立伦理委员会的基础上,成立专门管理和监督机构,以期实现我国器官等稀缺卫生资源分配的真正公平. 其次,在器官移植中存在着伦理问题。第一,关于知情同意的伦理学问题,这是器官移植的首要伦理问题,除了烈性传染病和某些精神病以外,所有的医疗活动都需要建立在受术者知情自愿的基础之上,这也是现代医学伦理学的一个重要实践原则。知情同意对于供体而言,就是强调自愿捐献,从尸体上摘除器官和组织,一定要有生前自愿捐献的书面或口头遗嘱;对于活体捐献者,知情同意更是不言而喻。目前一般来源于受者的有血缘关系的亲属或自愿献出器官的健康者。如果接受者是至亲,而且处于关键时刻,合格的捐献者可能感到压力很大或者被迫成为一个捐献者。他们可能不想成为一个捐献者,但他们可能在巨大的压力下这样做,如果他们不选择这样做,便有一种沉重的负罪感。所以人们必须关心确保给予预计的捐献者以进行自由选择所必需的心理和伦理空间。第二,器官来源的伦理学问题,活体供体器官被摘除以后自身的健康会在一定程度上受损,据报道迄今已有20%的供肾者死于单肾切除,还有大量的移植中心报告活体供肾者切除一个肾后出现了严重的并发症。健康人提供器官,要作出自我牺牲,要冒出现并发症和危及预期寿命的风险。供体“舍己救人”的精神值得提倡,但必须同时考虑其基本的健康利益不受侵犯。活体供体的另一个伦理问题是器官的商业化。器官作为一种稀有的卫生资源,是供不应求的,供体器官选择就成为器官移植的关键性问题。哪一种收集方式更符合伦理道德和法律呢?是自愿捐献是推定同意,还

中国器官移植的现状、成因及伦理研究

中国器官移植的现状、成因及伦理研究? 唐媛1,李建华1,吴易雄2 1. 中南大学政治学与行政管理学院,湖南长沙(410083) 2. 中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湖南长沙(410078) E-mail:wuyixiong100@https://www.doczj.com/doc/d9670094.html, 摘要:人体器官移植技术是指将他人的具有功能的心脏、肺脏、肝脏和肾脏等器官移植给患者以替代其病损器官的技术。中国器官移植始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移植数量逐步增加,发展速度逐渐加快,但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除肾移植外其他器官移植从开展例数、存活时间或从效果上都存在较大差距,主要原因除技术、药物等条件方面外,还存在伦理发展与法规建设滞后的问题。因此,全面阐述器官移植的伦理问题,保障实现器官移植真正造福于民的目标,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中国;器官移植;现状;成因;伦理 人体器官移植技术是指将他人的具有功能的心脏、肺脏、肝脏、肾脏等器官移植给患者以代替其病损器官的技术。1998年10月北京某医院一位眼科医生为救治两位病人,未经一位死者家属同意,擅自摘取了尸体角膜。死者家属见此事后,将这位医生告上了被告席。1999年1月18日《健康报》第1版就登载了这起纠纷,记者就此器官移植问题作了专题报道。同年3月初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检察院做出了对这位医生擅自摘取尸体眼球一案不予起诉的决定,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也专题报道了这起纠纷。虽然这起“眼球丢失案”已经过去近10年了,但由此引发的中国器官移植若干伦理和法律问题,则引起了医学界和伦理学界的持续讨论。为使中国人体器官移植走上规范化的轨道,2006年3月16日卫生部正式颁布了《人体器官移植技术临床应用管理暂行规定》,同年7月1日起正式施行。这是中国有关人体器官移植的第一个纲领性文件,规定了开展器官移植手术的医疗机构的准入和资格认定,明确了申请办理器官移植相应专业诊疗科目登记的医疗机构原则上为三级甲等医院,并须具备的条件是有具备人体器官移植技术临床应用能力的本院在职执业医师和与开展的人体器官移植相适应的其他专业技术人员;有与开展的人体器官移植技术临床应用相适应的设备、设施;有人体器官移植技术临床应用与伦理委员会;有完善的技术规范和管理制度。这一规定一出台就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这对于规范中国人体器官移植技术临床应用,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保护患者健康等各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中国器官移植的现状 中国器官移植始于20世纪60年代,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早在1974年就成功移植了第一例肾脏,1978年就成功移植了第一例肝脏和第一例心脏,1979年卫生部与同济医科大学联合成立了中国第一个器官移植研究所,建立了器官移植登记处,拥有了一大批优秀的器官移植专家。80年代来中国相继开展了胰岛、脾、肾上腺、骨髓、胸腺、睾丸和双器官的联合移植。近年来中国器官移植在各种临床器官组织和细胞移植、同种和异种移植的实验研究、保存灌注液的创制与应用、现代移植免疫与检测,以及新的免疫抑制药物的临床验证等方面又取得了许多可喜的成绩。1998年国内开展肾移植的医院有68家,当年共进行肾移植3596例,到2000年有108家医院开展肾移植,肾移植数达4830例。目前中国内地已有164家医院经卫生部审定批准开展器官移植,每年肝移植数在3000例到3500例之间,居全球第二位,截至2007年6月底已累计完成14613例。每年肾移植数目超过100例的医 ?本课题得到中南大学研究生教育创新工程项目(2340-77221)的资助。

2017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二13《人体的器官移植》练习题

第3节人体的器官移植 一、选择题 1、2000年,在我国的“863高科技项目"展览中,一背上长着“人耳”的裸鼠与众人见面,它背上的“人耳”以一种高分子化学材料聚羟基乙酸作为模型支架,培植“人耳鼠"的生物工程技术就是() A、细胞与组织培养 B、细胞融合 C、动物胚胎移植 D、细胞核移植 2、肾移植手术就是否能成功,其影响因素中关键的就是 ( ) A、手术技巧 B、供体器官质量 C、使用免疫抑制药物 D、供体与受体器官的组织相容性 3、将甲品系的小鼠与乙品系小鼠的皮肤同时移植于a小鼠身上.不久,甲品系小鼠的皮肤在a 小鼠身上生长良好,乙品系小鼠的皮肤肿胀潮红,最终死亡脱落。此时,将所用乙品系小鼠的皮肤再取一小块,第二次移植到a小鼠身上,移植的皮肤比第一次更快地死亡脱落。下列对第二次植皮后出现的现象解释,最合理的就是() A、抗体具有特异性结合抗原的功能 B、乙品系小鼠的皮肤属于抗原,甲品系小鼠的皮肤不属于抗原 C、特异性免疫细胞具有记忆功能 D、乙品系与a小鼠的亲缘关系较远 4、下列关于细胞免疫发生过程的叙述中,不可能的一项就是 ( ) A、抗原侵入机体后,被吞噬细胞处理,使内部的抗原决定簇暴露 B、被吞噬细胞处理的抗原呈递给T淋巴细胞 C、T淋巴细胞接受抗原刺激之后,形成效应T淋巴细胞与部分记忆细胞 D、效应T淋巴细胞产生抗体,抗体与抗原结合产生免疫反应 5、取一只小鼠的皮肤,分别移植到切除与不切除胸腺的幼年小鼠身上,切除胸腺鼠的皮肤移植更易成功,这个实验结果说明对异体皮肤排斥起重要作用的就是 ( ) A、造血干细胞 B、T淋巴细胞 C、B淋巴细胞 D、吞噬细胞 6、在制备蛇毒抗毒素血清时,需将灭毒的蛇毒液注入家兔体内引起免疫反应,参与这一免疫反应的细胞有( ) A、吞噬细胞、效应B细胞、T细胞、效应T细胞 B、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效应T细胞 C、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浆细胞 D、吞噬细胞、记忆细胞、T细胞、效应T细胞 7、关于细胞免疫的叙述中正确的就是: ( ) A、有的抗原可以直接刺激T淋巴细胞 B、淋巴因子就是由B淋巴细胞分泌的 C、抗体一般可以直接杀死入侵的细胞 D、记忆T细胞经迅速增殖分化,可以形成大量的效应B细胞 8、吞噬细胞不参与的就是 ( ) A、非特异性免疫 B、体液免疫 C、细胞免疫 D、合成并分泌抗体

从伦理角度看待器官移植技术

从伦理角度看待器官移植技术 随着克隆技术、器官移植等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这些先进的技术在给人们生活带来便利、拯救生命的同时,很多人对于这样的科学技术提出了质疑,尤其是在道德约束和伦理方面,甚至提出禁止的建议。其实,任何科学技术本身都是一把双刃剑,关键是要权衡利弊,合理得使科学技术为我们所用。针对器官移植技术,虽然从手法、人性的角度它是不被我们传统的中国观念所接受的,但是从事实上来看,器官移植技术带来了医学领域的重大进步,同时,从拯救生命的角度阐述了尊重生命这个问题。所以,我认为器官移植技术从伦理角度也应当是被理解的。 首先,从器官移植技术发明的内在动机看。器官移植技术的发明一开始就是服务于挽救病生命、减轻病人痛苦、提高人类健康程度这一医学根本目标的。就是为了使一些绝症患者摆脱绝望境地, 进而挽救更多人的生命, 提高人类生存质。而健康对人的自身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实现有着要意义。马克思说: 保护健康, 就是保持一切价的源泉即劳动能力本身。所以, 器官移植自身就可欲的、就能够满足需要、就是人们追求的目的的。 其次,从器官移植技术产生的效果看。任何问题, 都要从伦理学和美学判断。只要利生物群落的完整、稳定和美观, 事物就是对的。人希望通过生命的繁衍, 生生不息, 使自己的自然生命在这不息过程中得到传递与延续。也正是个人的这种有限自然生命无限突破存续之渴望与繁衍行为,构成了人类生命生生不息、无限存在的可能。器官移植技术正是为人类提供了一种实现自身生命得以更长保存延续的方式。器官移植技术的出现, 不仅有可能给人们提供一种新的治疗方式,进而在更强意义上保存和延续自己的生命, 而且更加符合大多数人的利益, 与人类追求健康长寿是一致的, 有利于社会的整体进步及人类的世代繁衍不息。也就是说, 器官移植要求在一个病人(受体)的背后, 要看到整个人群, 看到社会, 看到人类群体的生存和演进, 从社会公共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出发点来判断器官移植的可实施性。这样,器官移植不仅仅在工具性的意义上是可行的,而且在价值性的意义上也是很重大的。 再次,从器官移植技术的意义来看,可以概括为以下两点: (1)器官捐献移植能够使供体在利他行为中完成个体道德人格的自我完善, 实现最终的幸福。无论作为主体的感受, 抑或自我的实际生活境遇, 幸福都并不仅仅是存在的某一时刻的状态。就本质而言, 幸福展开于主体的价值创造及与之相关的自我实现过程。因此, 这就要求每一个人在追求自己幸福的同时, 也要照顾到别人的幸福。同时, 中国传统一直把道德视为人生的最大任务, 以尽善尽美为人格发展的极致。普遍认为人格完善是人的精神追求, 是人的终极价值关怀。因此, 人生幸福必然也包含着人格完善的内容, 这同时也是人的本性所要求的。因为道德的本性并不等于道德的行为,潜在的善行仍有待具体的实践。而主体活动的每一瞬间又是善行积累、最终实现幸福的关键时刻, 因此, 器官移植中的器官捐赠移植手术的进行, 恰恰是供体自我价值的实现和人格完善的过程, 从而为供体实现幸福提供了实践途径。在自愿的前提下, 挽救一个人的生命优先于对另一个人可承受的身体伤害的避免, 救他人于危难之际, 这本身就是尊重他人的表现, 是人道的体现, 能够实现供体人格进一步的自我完善, 这正是器官捐赠移植之道德合理性的依据, 进而有助于合理解决目前我国人体器官移植领域中

人体器官移植.

目录 一、我国有关人体器官移植的立法现状 (1) 二、我国《刑法》关于人体器官移植犯罪的规定 (1) (一)《刑法修正案(八)》第三十七条第1款的规定 (1) (二)《刑法修正案(八)》第三十七条第2款的规定 (2) (三)《刑法修正案(八)》第三十七条第3款的规定 (3) 三、我国《刑法》关于人体器官移植犯罪的立法缺陷 (3) (一)组织出卖人体器官入罪后的司法认定缺乏统一标准 (3) (二)组织出卖器官犯罪中人体器官的范围不明确 (4) (三)对介绍人体器官买卖行为涉及犯罪的处罚缺位 (4) 四、完善我国《刑法》关于人体器官移植犯罪的建议 (5) (一)尽快确立脑死亡的认定标准并且扩大组织出卖人体器官罪的犯罪主体 (5) (二)对胎儿器官移植、摘取精神病人的器官等情形做出法律规制,构建完整的规制体系 (6) 五、结语 (6) 参考文献 (7)

器官移植的刑法问题研究 摘要:器官移植是指为恢复患者完全丧失功能的器官的功能,而相应地将他人健康的器官移植于患者的一种医疗技术。器官移植技术的发展在服务人类治疗疾病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法律新问题。它的出现为患有器官功能障碍患者带来了福音,然而在器官移植技术是一把双刃剑,与此同时它的发展也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法律、伦理等问题。2007年国务院公布实施的《器官移植条例》一定程度上规范了相关的器官移植行为,2011年《刑法修正案(八)》的实施又将器官移植保护上升到了刑法的高度,这是我国关于器官移植刑法规制的一次超越。本文阐述了我国《刑法》关于器官移植规定及处理的现状,进一步分析我国《刑法》关于器官移植立法规定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最后针对存在的不足提出了自己的一点儿立法建议。 关键词:器官移植犯罪;刑法;完善措施 一、我国有关人体器官移植的立法现状 我国器官移植活动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初,而器官移植立法活动在80年代中后期才开始,我国台湾地区最早在1986年就公布了《人体器官移植条例》。2003年深圳市人大常委会通过了《深圳经济特区人体器官捐献移植条例》,这是我国内地第一部关于器官捐献移植的地方性法规。2007年的3月21日,国务院公布实施《人体器官移植条例》并于5月1日生效。2011年2月25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刑法修正案(八)》,第三十七条第一款新增了组织出卖人体器官罪,第二款和第三款则以注意规定明确了对实践中较为常见的隐瞒强迫和欺骗摘取活体尸体器官行为的定性。这使我国关于器官移植的法律规制上升到了刑法的高度,从而能够更好的保障公民的生命健康权以及使人体器官医疗管理能够良好有序的进行,符合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同时也符合国际化的趋势,具有极其远大的意义。 二、我国《刑法》关于人体器官移植犯罪的规定 我国目前对人体器官移植犯罪的处理依据的是《刑法修正案(八)》第三十七条的规定。 (一)《刑法修正案(八)》第三十七条第1款的规定 《刑法修正案(八)》第三十七条第1款的规定:“组织他人出卖人体器官的,处五年

未来器官移植(英汉对照)

未来器官移植靠什么(中英对照) 美国当前人体器官捐献的一大来源是什么?交通事故。也就是说,未来自动驾驶汽车的流行会使人们对3D打印人体器官的需求倍增,这一技术将成为现实,这样的关系真是让人意想不到。 It’s a dark thought, and the sort of thing only a futurist would think of. Which is why I’m not surprised that Bre Pettis, founder and CEO of the 3D printing company Makerbot, brought it up. When I asked him about 3D-printed organs earlier this summer at the Northside Festival, a conference in Brooklyn, he told me that 3D-printed body parts won’t become a reality until autonomous vehicles arrive to market. It makes for a surprising connection between two futuristic technologies. 这是一个阴暗的想法,只有未来主义者才会产生这样的联想。因此当3D打印公司Makerbot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布利?佩蒂斯抛出这个问题时,我并不感到意外。今年夏初,在布鲁克林的北边艺术节(Northside Festival)上,我询问他关于3D打印器官的问题,他回答说,直到自动驾驶汽车上市,3D打印人体器官才会成为现实。两项富于未来气息的技术就这样意外地联系在了一起。 “The self-driving car is coming, and right now, our best supply of organs comes from car accidents,” he said. “So, if you need an organ you just wait for somebody to have an accident, and then you get their organ and you’re better.” I suggested that was a dark way of looking at it. 佩蒂斯说:“自动驾驶汽车就要来了,而目前,人体器官的最佳来源是车祸。也就是说,如果你需要进行器官移植,你必须得等待有人出车祸。获得遇难者的器官后你就会好起来。”我说,这种看法可够阴暗的。 His response: “We have this huge problem that we sort of don’t talk about, that people die all the time from car accidents. It’s kind of insane. But the most interesting thing is, if we can reduce accidents and deaths, then we actually have a whole other problem on our hands of, ‘Where do

人体器官移植条例

文章来源:https://www.doczj.com/doc/d9670094.html,/Content-5926.htm 免费发布法律咨询请点击https://www.doczj.com/doc/d9670094.html,/tiwen.htm 云法律网拥有万名专业律师3-5分钟快速解决您的法律问题 人体器官移植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 第491号 《人体器官移植条例》已经2007年3月21日国务院第171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7年5月1日起施行。 总理温家宝 二○○七年三月三十一日 人体器官移植条例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人体器官移植,保证医疗质量,保障人体健康,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人体器官移植,适用本条例;从事人体细胞和角膜、骨髓等人体组织移植,不适用本条例。 本条例所称人体器官移植,是指摘取人体器官捐献人具有特定功能的心脏、肺脏、肝脏、肾脏或者胰腺等器官的全部或者部分,将其植入接受人身体以代替其病损器官的过程。 第三条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买卖人体器官,不得从事与买卖人体器官有关的活动。 第四条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负责全国人体器官移植的监督管理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人体器官移植的监督管理工作。 各级红十字会依法参与人体器官捐献的宣传等工作。

文章来源:https://www.doczj.com/doc/d9670094.html,/Content-5926.htm 免费发布法律咨询请点击https://www.doczj.com/doc/d9670094.html,/tiwen.htm 云法律网拥有万名专业律师3-5分钟快速解决您的法律问题 第五条任何组织或者个人对违反本条例规定的行为,有权向卫生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举报;对卫生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未依法履行监督管理职责的行为,有权向本级人民政府、上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举报。接到举报的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对举报应当及时核实、处理,并将处理结果向举报人通报。 第六条国家通过建立人体器官移植工作体系,开展人体器官捐献的宣传、推动工作,确定人体器官移植预约者名单,组织协调人体器官的使用。 第二章人体器官的捐献 第七条人体器官捐献应当遵循自愿、无偿的原则。 公民享有捐献或者不捐献其人体器官的权利;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强迫、欺骗或者利诱他人捐献人体器官。 第八条捐献人体器官的公民应当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公民捐献其人体器官应当有书面形式的捐献意愿,对已经表示捐献其人体器官的意愿,有权予以撤销。 公民生前表示不同意捐献其人体器官的,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捐献、摘取该公民的人体器官;公民生前未表示不同意捐献其人体器官的,该公民死亡后,其配偶、成年子女、父母可以以书面形式共同表示同意捐献该公民人体器官的意愿。 第九条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摘取未满18周岁公民的活体器官用于移植。 第十条活体器官的接受人限于活体器官捐献人的配偶、直系血亲或者三代以内旁系血亲,或者有证据证明与活体器官捐献人存在因帮扶等形成亲情关系的人员。 第三章人体器官的移植 第十一条医疗机构从事人体器官移植,应当依照《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的规定,向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申请办理人体器官移植诊疗科目登记。

2017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二13《人体的器官移植》规范训练

第3节人体的器官移植 (时间:30分钟满分:50分) 难度及题号 考查知识点及角度 基础中档稍难 器官移植的历史 1 影响器官移植的因素4、6、8 2、3、7 供体器官来源及现状 5 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1、下列关于器官移植的发展过程的叙述中,不正确的就是()。 A、器官移植的实验研究阶段解决了血管吻合移植 B、器官移植的实验研究阶段解决了免疫排斥反应 C、器官移植技术进入临床阶段认识到免疫排斥问题并使用全身免疫抑制剂 抑制排斥反应 D、器官移植的临床发展阶段环孢素A的发现与应用才使同种器官移植成功 率迅速提高 解析器官移植的实验研究阶段并没有解决免疫排斥反应问题。 答案 B 2、在器官移植中,双胞胎间或兄弟姐妹间自愿捐献的器官移植成功率较高、免 疫排斥弱的原因就是 ()。 ①同卵双胞胎有共同的遗传物质来源,其组织相容性抗原的特异性相同,免 疫排斥反应最小②兄弟姐妹有近似的基因,组织相容性抗原相近,移植后排异性较小③同父母的兄弟姐妹与同卵双胞胎的个体容易协商,愿意捐献器官④兄弟姐妹间的器官可以相互代替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解析在同种异体移植中,由于同卵双生个体的遗传物质基本完全一致,所以其组织相容性抗原基本一致,排异反应最小;兄弟姐妹有共同的遗传物质来源,基因相近,组织相容性抗原相近,产生的排异反应小,更容易成活, 因此最好的供体就是亲属. 答案 A 3、取一只小鼠的皮肤,分别移植到切除与不切除胸腺的幼年小鼠的身上,切除胸 腺小鼠的皮肤移植更容易成功,这个实验结果说明对异体皮肤排斥起重要作用的就是 (). A、造血干细胞 B、T淋巴细胞 C、B淋巴细胞 D、吞噬细胞 解析T淋巴细胞就是在胸腺中发育成熟的。 答案 B 4、角膜移植手术成功率高的原因就是 ()。 A、角膜移植无排异反应 B、角膜移植不需血管供应营养 C、角膜移植中免疫药物有效率高 D、角膜移植中不需低温冷藏器官,技术简单 解析角膜移植也需要血管供应营养。免疫排斥就是影响器官移植成功与否的 主要因素,角膜移植无排异反应,所以成功率高。故选A. 答案 A 5、许多人在生前有捐献自身器官的协议,但真正成功捐献的却很少,其中主要原 因就是 ()。 A、家属落后的传统观念,导致死者的遗愿没能实现

浅谈我国人体器官移植存在的法律问题

浅谈我国人体器官移植存在的法律问题 【摘要】人体器官移植的飞速发展,给无数患者带来了重生的福音。由于受各种社会、伦理道德,特别是法律因素的影响,我国的人体器官移植事业存在着诸多问题,为避免矛盾的深化,我们应通过构建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积极推动器官移植立法的完善,从而为最终达到和谐社会的战略目标奠定基础。本文将从分析我国器官移植的现状原因入手,从法律角度提出人体器官移植存在的法律问题及相应解决方案。 【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human organ transplantation, the gospel is brought to countless patients. Because of various social, ethical and legal factors, we should establish and perfect the relevant laws and regulations. This article will propose the legal problems and solutions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law. 【关键词】器官移植;法律;人权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的进步标志着生产力的进步,生产力的改变标志着社会的进步,所以科技能推动社会进步,是人类文明的阶梯和标志!科学技术,尤其是高新科学技术成为当代经济发展的第一推动力、第一生产力,成为增强综合国力的核心资源、战略资源、是一种能够产生高附加值的财富,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科技给我们带来日新月集的变化的同时,也给我们的社会伦理道德,法律法规带来了新问题。在生命科学领域,从第一个克隆羊多利开始,不断涌现的新技术一次次超出了人们观念的认识,超过了道德伦理的界限,超过了法律的规范。器官移植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它在给患者带来福音的同时,也触及了一系列的社会和法律问题。在这里,笔者对人体器官移植的法律进行了比较分析和立法探讨,同时也对人体器官移植可能引发的法律问题提出了一些预测和建议,希望能为人体器官移植法律的出台和实践工作的顺利展开提出一点自己的思考。 一、器官移植概述 器官移植,是指将健康器官移植到另一个个体内,并使之迅速恢复功能的手术。器官移植的目的是代替因致命性疾病而丧失功能的器官,使被移植个体能重新拥有相应器官,并正常工作。常用的移植器官有肾、心、肝、胰腺与胰岛、甲状旁腺、心肺、骨髓、角膜等。自1954年肾移植在美国波士顿获得成功以来,人类已能移植除了人脑外几乎所有的重要组织和器官。 二、我国器官移植立法现状 我国器官移植活动开始于 20 世纪 60 年代初,与国外相比起步稍晚了一些,但发展较快。我国现在已经开展了从肾移植、肝移植、心肺移植,到胰岛素、脾移植,以及骨髓、胸腺移植。2009 年 8 月 25 日,在全国人体器官捐献工作会议上,中国红十字总会和卫生部公布了一组数据:截至 2008 年,中国施行了86800 例肾脏移植,14643 例肝脏移植,717 例心脏移植,165 例肺脏移植,17 例小肠移植以及 209 例胰肾联合移植【1】。中国飞速发展的移植技术并未真正带动中国人体器官移植的立法研究的步伐。首先,内地立法不仅要晚于西方国家,同时也要晚于港澳台地区;其次,从立法层级看,地方法规层出不穷,而我国尚无统一性法律,仅有国务院颁布的行政法规。“关于京津沪等大城市率先进行捐

器官移植病人的处理习题

[单选,A2型题,A1/A2型题]不属于同基因移植的是() A.异体皮肤移植 B.同卵双生异体移植 C.自体皮肤移植 D.自体输血 E.自体骨移植 [单选,A2型题,A1/A2型题]不属于免疫抑制剂的是() A.环磷酰胺 B.硫唑嘌呤 C.肾上腺素 D.皮质激素 E.环孢素 [单选,A2型题,A1/A2型题]各类脏器移植中疗效最稳定、最显著的是() A.肝移植 B.肾移植 C.肺移植 D.胰腺移植 E.心脏移植 [单选,A2型题,A1/A2型题]肾移植最佳的供者是() A.父母子女 B.同卵孪生 C.异卵孪生 D.同胞兄弟姐妹 E.有血缘关系的亲属 [单选,A2型题,A1/A2型题]慢性排斥反应的特点是() A.突发寒战高热 B.术后1~2周发生 C.术后24小时内发生 D.移植器官功能逐渐减退 E.移植器官肿大,局部疼痛

[单选,A2型题,A1/A2型题]以下有关肾移植受者术前护理的不正确的是() A.遵医嘱补充维生素D B.遵医嘱使用红细胞悬液 C.鼓励病人进食高蛋白食物 D.准备全腹及同侧脊柱以内皮肤 E.术前24小时内进行最后一次血液透析 [单选,A2型题,A1/A2型题]肾移植病人术后36小时,出现少尿,血肌酐持续升高,并伴高热、寒战,提示病人出现() A.感染 B.超急排异 C.加速性排异 D.急性排异 E.慢性排异 [单选,A2型题,A1/A2型题]肾移植术后早期最常见的并发症是() A.切口出血/血肿 B.急性排斥反应 C.感染 D.消化道出血 E.尿瘘 [单选,B型题]同卵双生间异体移植() A.自体移植 B.同种异体移植 C.异种异体移植 D.同质移植 E.支架移植 [单选]从社会保险责任分,社会保险法律关系主体不包括()。 A.国家 B.社会保险的管理和经办机构 C.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及其家庭 D.保险人、投保人和被保险人

我国人体器官移植的法律规制

我国人体器官移植的法律规制 「内容摘要」现代医学的高度发展诞生了人体器官移植这门新兴医学技术,同时给法律带来了新的挑战。如何理解人体器官移植涉及的法律问题,如何用法律规制人体器官移植手术,如何在立法上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人体器官移植法律制度体系,是本文研究的目的。 「关键词」器官移植,脑死亡,立法一,人体器官移植的历史和现状 世界器官移植史起源于18世纪,开始有学者做组织或器官移植的动物实验。1902年,出现用套接血管法施行自体、同种和异种的肾移植。1902-1912年,有学者首次用血管缝合法施行整个器官移植的动物实验,创立了真正的现代血管吻合法。1936年,俄国科学家首次为尿毒症患者移植肾。但是由于对免疫排斥反应一无所知而未使用任何免疫抑制措施,因此存活期短。1954年,移植医学史上首次获得长期有功能存活的病例-同卵双生兄弟间的肾移植成功。1959年,美国和法国科学家各自第一次在异卵双生同胞间施行了肾移植,两例受者均接受全身照射作为免疫抑制,肾移植获得了长期有功能存活。1962年,美国科学家施行同种肾移植,改用免疫抑制药物,首次获得长期存活。这几例手术的成功,标志着现代器官移植时期的开始,人类长期向往的器官移植疗法终于得以实现。器官移植技术随着外科手术、免疫抑制药物、器官和细胞分离保存技术及移植免疫学基础的迅速发展,已成为脏器功能衰竭终末期的有效、常规性治疗手段。特别在发达国家现已成为医学领域的一门新兴学科,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和巨大进展。到1998年止,全世界已施行同种肾移植447182例次;215个肝移植中心开展了62502例肝移植,在大器官移植中仅次于肾移植,且手术后一年存活率达90%,五年存活率>70%,最长存活者已达28年。胰肾联合移植已近万例,美国每年实施胰肾联合移植千例以上,一年存活率>80%.全球心脏移植已达48511例,单肺移植5347例,双肺移植3571例,心肺移植2510例。展望21世纪,器官移植将作为外科领域的发展重点,得到进一步提高,成为独立的学科,并将为人类的健康做出巨大的贡献。我国的器官移植事业从20世纪60年代进入临床开始,已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现已开展的手术不仅有肾脏、肝脏、心脏,而且包括肺、脾脏、小肠、肾上腺、睾丸、卵巢、骨髓、同种异体手移植等等,均取得了可喜的成就。 虽然器官移植技术已经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然而在医疗实践中,实行器官移植遭遇到很大的阻力,其中最突出的阻力是等待进行器官移植手术的病人很多,而器官供体来源严重不足,供求之间的矛盾相当突出。据统计,全球有超过15万登记在册的病人在急切等待着器官移植,需求量以每年12%的速度递增,平均每天有17人在等待移植中死亡。(金永红、林秀珍:《器官移植尚需法律保障》,载《健康报》,2002-11-01.)器官移植手术在西方发达国家已经开展了若干个年头,在走过了一段艰苦和曲折的道路后,现在西方发达国家器官移植手术的整体形势已经比较乐观。以西方主要国家1998年每百万人口尸体供体肾移植,心脏移植,肝移植数为例,参见表1的数据: 表1:1998年每百万人口尸体供体肾移植、心脏移植、肝移植数

关于人体器官移植的社会伦理思考

关于人体器官移植的社会伦理思考 摘要:21世纪是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新技术,新工艺,新成果层出不穷,器官移植对于挽救器官功能丧失或衰竭的病人的生命具有重要的意义。近几年该技术发展迅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重大进步,大量在过去难以治愈的器官衰竭者重获新生,其正面效果自不待言,但这一技术在恩泽人类,给人类带来莫大福祉的同时,也引发了空前的伦理冲撞,使患者、捐献者及病人家属、医生都陷入了不同的伦理困境。同时,这一系列的伦理难题也使人类伦理背负起了沉重的十字架,如果我们对此置若罔闻,社会将有可能陷入混乱、灾难之中。因此,本文针对以上难题,从多方面并试图在实践伦理层面上寻找其解决途径,引导人们以理性的态度去对待新出现的伦理问题,这不仅十分必要,同时又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关键词:器官移植,来源,伦理问题,伦理对策 器官移植是将健康的器官移植到另一个人体内使之迅速恢复功能的手术,是代偿者相应器官因致命性疾病而被损害、丧失的功能而无法挽救的器官的医疗手段。器官移植是医学的进步,更是整个人类社会的进步。然而随着该项医疗技术从实验阶段到目前的广泛应用,器官移植医学的发展与人们传统的观念、道德、伦理冲突逐渐暴露出来,同时也改变着人们对生命的价值观和幸福观。因此我们不得不对其

进行新的审视和认知,认真反思我们已有的器官移植的伦理问题是否完全解决;随着器官移植技术的普及,认真反思其给人类带来的利弊、以及新的问题和挑战。在此,将从哲学的视角来对其进行辩证分析,引导人们以理性的态度去对待新的伦理问题。 一、器官移植的发展历史及其必要性 (一)器官移植的含义 在明确什么是器官移植之前,让我们先来看看什么是器官。辞海是这样规定的:“在多细胞生物体内,由多种组织构成的能行使一定功能的结构单位,具有一定的形态特征,能行驶一定生理功能”。知道什么是器官后,我们就比较好理解什么是器官移植了;目前为止,医学界和学术界还未对其有一个明确的界定,百度给出的答案是:“器官移植(Organ transplant)是将一个器官整体或局部从一个个体用手术方式转移到另一个个体的过程。其目的是用来自供体的好的器官替代损坏的或功能丧失的器官。提供器官的一方为器官移植的供体,可以是在世的人,也可以是刚刚去世的人。接受器官的一方为器官移植的受者。当然,学术界其他人士也从不同角度对其进行了界定,如:器官移植是通过手术等方法,替换某一个个体体内已损伤的、病态或衰竭的器官移位。或器官移植是用正常、健康器官置换损坏而无法医治的同类器官,以治疗疾病、延续生命。综合来看,虽然各界对器官移植含义作出的总结不同,但总的来说大家都包含了器官移植的基本内容。因此,综合各方面总的来说,所谓的器官移植就是指在医学上,以挽救人的生命和提高生存质量为目的、以手术为手段,将一个保持

人体器官移植

(一)人体器官移植的含义和分类 1.含义。器官移植指的是通过手术的方式摘取一个身体中有活力的器官,并把它置于自身或者通常是另一个个体体内的某一位置,去替代那些因为损伤、病变而失去功能、也无法医治的脏器,以达到拯救生命的一种现代治疗方法。 其中,捐出器官的一方称为供体;接受器官的一方成为受体。 2.分类。依据供体和受体之间的关系分为 (1)自体移植,器官移植的供、受体为同一个体; (2)同种异体,同一种属的不同个体之间的组织、器官移植; (3)异种移植,供体、受体属于不同种属的器官移植。 (二)器官移植引发的伦理问题 1.活体器官移植的伦理问题。对活体器官移植,特别是以未成年人或利用再生育孩子作 供体的利弊评价有争论。 2.尸体器官移植的伦理问题。尸体器官移植面临着传统观念的束缚;当死者生前没有捐献遗体器官的意愿而又无反对表示时,能否将其作为供体;当涉及不同死亡标准时,如何确 定和选择摘取器官的时机。 3.可供移植器官分配的伦理问题。在器官供不应求的情况下,器官如何分配?器官能否 商业化?能否进行异种器官移植? 4.卫生资源配置的伦理问题。如何处理昂贵的器官移植与防治常见病二者之间的矛盾, 才能体现卫生资源宏观分配的公正合理性。 (三)人体器官移植的国际伦理准则 1.活体器官移植的准则: (1)只有在找不到合适的尸体捐赠者或有血缘关系的捐赠者时,才可接受无血缘关系 者的捐赠; (2)非牟利和自愿原则;接受者及相关医生应确认捐赠者出于利他的动机,不是为图利,捐赠者完全出于自愿签订“知情同意书”;不能为了个人的利益而向没有血缘关系者恳求,或利诱其捐赠出肾脏,接受者本人或其家属、支持捐赠的机构,不可付钱给捐赠者,以免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误导人们认为器官是可以买卖的,不过,补偿捐赠者在手术与住院期间因无法工作所造成的损失与其他有关捐赠的开支是可以的; (3)保证捐赠者权益原则,要保证捐赠者捐出器官后发生任何问题,均会给予援助; 捐赠者应已达法定年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