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冠心病防治与开展社区医疗的必要性

冠心病防治与开展社区医疗的必要性

冠心病防治与开展社区医疗的必要性

冠心病防治知识

冠心病防治知识 什么是冠心病? 冠心病实际上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简称,是一种由于冠状动脉固定性(动脉粥样化硬化)或动力性(血管痉挛)狭窄或阻塞,发生冠状循环障碍,而引起心肌氧供需之间失衡而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的一种心脏病。 冠状动脉是为心脏本身提供血液的动脉,它有右冠状动脉、前降支、左旋支三大主干,分布于心脏表面,还有更细小的分支穿入到心脏的各组织中去,以保证心脏各部均能得到血液供应。若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管腔逐渐变窄,通过的血液少,心肌得不到足够的氧和能量,就会引起收缩无力、心肌代谢产物堆积,出现胸闷、胸痛、气憋等心绞痛症状。如果某一支冠状动脉完全堵塞,就会使其供应部分的心肌发生缺血性坏死,即所谓心肌梗塞。 上述两种情况(心绞痛和心肌梗塞)的冠心病仅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也就是说冠状动脉已出现了器质性改变。近年来因开展了冠状动脉造影术而明确提出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如冠状动脉痉挛引起的心肌损害也称为冠心病,这在医学上是一大进步。 概括起来说,冠心病是冠状动脉发生严重粥样硬化性狭窄或阻塞,在此基础上合并痉挛或仅有动脉痉挛以及血栓形成造成管腔阻塞,引起冠状动脉供血不足或供血中断、心肌缺血或梗塞的一种心脏病。 冠心病的发病原因有哪些? 冠心病的病因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但动脉粥样硬化的原因尚不清楚,可能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目前西医认为本病发生与高血压、高血脂、高体重、高血糖、肥胖、高年龄以及吸烟、家庭、金属微量元素有关。 中医将本病归属于祖国医学中的“胸痹”,“真心痛”的范畴,认为其发病原因主要有: (1)七情内伤:即指喜、怒、忧、思、悲、恐、惊等使精神受到创伤,情绪波动剧烈,使之气郁不畅,气滞血瘀,心脉弊阻,不通则痛。 (2)饮食不节:指暴饮暴食,饱餐过度,尤其是进食高脂食物无节制,造成脾胃失调。脾属土,土生于火,脾为心之子,子病殃及其母。 (3)寒冷刺激可影响血脉正常运行。“寒则凝,温则行”,“寒”可以“客于脉中”则气不通,“寒”可以“客于脉外”则脉寒,寒冷可使冠状动脉收缩、痉挛造成心肌缺血而发生心绞痛。 怎样正确使用冠心病急救药 冠心病是目前严重危害人们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尤其中老年患者大有逐年增多的趋

防治骨质疏松知识要点

防治骨质疏松知识要点 一、骨质疏松防治的11点提示 (一)骨质疏松症是可防可治的慢性病。 (二)人的各个年龄阶段都应当注重骨质疏松的预防,婴幼儿和年轻人的生活方式都与成年后骨质疏松的发生有密切联系。 (三)富含钙、低盐和适量蛋白质的均衡饮食对预防骨质疏松有益。 (四)无论男性或女性,吸烟都会增加骨折的风险。 (五)不过量饮酒。每日饮酒量应当控制在标准啤酒570ml、白酒60ml、葡萄酒240ml或开胃酒120ml之内。 (六)步行或跑步等能够起到提高骨强度的作用。 (七)平均每天至少20分钟日照。充足的光照会对维生素D的生成及钙质吸收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 (八)负重运动可以让身体获得及保持最大的骨强度。 (九)预防跌倒。老年人90%以上的骨折由跌倒引起。 (十)高危人群应当尽早到正规医院进行骨质疏松检测,早诊断。 (十一)相对不治疗而言,骨质疏松症任何阶段开始治疗都不晚,但早诊断和早治疗会大大受益。

二、知识要点 (一)什么是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症是中老年人最常见的骨骼疾病。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全身性疾病,它的主要特征是骨矿物质含量低下、骨结构破坏、骨强度降低、易发生骨折。 ?疼痛、驼背、身高降低和骨折是骨质疏松症的特征性表现。但有许多骨质疏松症患者在疾病早期常无明显的感觉。 ?骨质疏松性骨折是脆性骨折,通常在日常负重、活动、弯腰和跌倒后发生。 ?骨折是骨质疏松症的直接后果,轻者影响机体功能,重则致残甚至致死。常见的骨折部位是腰背部、髋部和手臂。 (二)骨质疏松症的危害。 ?骨质疏松症是第四位常见的慢性疾病,也是中老年最常见的骨骼疾病。 ?骨质疏松症被称为沉默的杀手。骨折是骨质疏松症的严重后果,常是部分骨质疏松症患者的首发症状和就诊原因。髋部骨折后第一年内由于各种并发症死亡率达到20-25%。存活者中50%以上会有不同程度的残疾。 ?一个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的患者每年的直接经济负担是32,776元人民币。中国每年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的直接经济负担是1080亿元人民币。

社区冠心病的健康教育

社区冠心病的健康教育 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是一种临床常见病、多发病。近些年来CHD的患病率和死亡率在不断上升,已逐步成为威胁我国人民健康和生命的“第一杀手”。有资料表明,许多冠心病患者并不是死于疾病本身,而是死于对自己健康的无知和不健康的生活方式[1]。适时适地对CHD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是降低发病率指标的一项措施。因此,在社区对CHD患者、CHD高危人群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使他们对疾病的认识有新的提高,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形成健康意识和健康行为,增加保健意识,提高生命质量。 1 健康教育的对象 健康教育的对象:健康促进涉及整个人群的健康和生活的各个层面,这就决定着CHD健康教育的对象不再是单纯的患者,还应包括非CHD患者、CHD患者的家属以及陪护人员、医务人员,乃至整个家庭、社区和社会[2]。 2 健康教育的方法 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服务站由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提高他们防病治病的意识;利用电教设备,在健康宣教室或深入社区播放有关CHD防治知识的科普影像;利用黑板报、卫生宣传栏宣传防病治病知识;通过组织义诊,发放宣传资料,面对面交流,开设健康热线,举办专题讲座等方法进行健康宣教。 3 健康教育的内容 3.1 一般知识:包括(1)诊断:参照国际心脏病学会和协会及世界卫生组织临床命名标准化联合专题组报告《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及诊断标准》。(2)病因:CHD是多种因素作用于不同环节所致,CHD危险因素归纳为五高:即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高体重与肥胖、高年龄及工作紧张者、家族遗传等。(3)措施:针对患者已患CHD危害因素进行干预,控制高血压,降低升高的血糖,调理异

骨质疏松的预防措施

骨质疏松的预防措施 骨质疏松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一种骨科疾病,据调查,近年来,我国骨质疏松的发病率不断增加,有资料统计,对此,重庆同康骨科医院专家表示:这不仅与生活习惯、饮食习惯有关,更重要的是人们缺乏骨质疏松的预防常识。 骨质疏松症的主要原因是缺钙;其雌激素可以保持骨中钙的含量,保持骨的坚硬度。缺乏运动者容易得骨质疏松症。运动会刺激骨的代谢,增加骨量,并能减少脱钙。骨质疏松症还可能会遗传。曾有人研究过,有骨质疏松妇女的女儿也容易得骨质疏松症。同卵双胞胎骨量很接近,而异卵双胞胎骨含量差异较大,说明骨质疏松有遗传性。有甲状腺功能亢进、肾上腺皮质增生和糖尿病等症的妇女也容易得骨质疏松症。 (1)控制饮食结构,避免酸性物质摄入过量,加剧酸性体质。大多数的蔬菜水果都属于碱性食物,而大多数的肉类、谷物、糖、酒、鱼虾等类食物都属于酸性食物,健康人每天的酸性食物和碱性食物的摄入比例应遵守1:4的比例。 (2)控制吸烟量:吸烟会影响骨峰的形成 ,过量饮酒不利于骨骼的新陈代谢 ,喝浓咖啡能增加尿钙排泄、影响身体对钙的吸收 ,摄取过多的盐以及蛋白质过量亦会增加钙流失。日常生活中应该避免形成上述不良习惯。 (3)适当运动。运动可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进行户外运动以及接受适量的日光照射 ,都有利于钙的吸收。因此,适当运动对预防骨质疏松亦是有益处的。 (4)防止缺钙。必须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酸性物质摄入过量,加剧酸性体质。应当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从而保持弱碱性体质,预防骨质疏松症的发生。 (5)不食用被污染的食物。如被污染的水,农作物,家禽鱼蛋等,要吃一些绿色有机食品,要防止病从口入。 (6)保持良好的心情,不要有过大的心理压力,压力过重会导致酸性物质的沉积,影响代谢的正常进行。适当的调节心情和自身压力可以保持弱碱性体质,从而预防骨质疏松的发生。 骨质疏松症预防重于治疗,坚持体育锻炼和体力活动,是简单易行十分有效的措施,妇女可根据自己爱好、兴趣及客观条件选择一项体育活动,持之以恒。

防治骨质疏松的五项措施

一防治骨质疏松的五项措施 国际骨质疏松基金会主席约翰.凯尼斯表示,骨质疏松症严重威胁女性健康,全球50岁以上女性中,因为骨质疏松症而发生骨折的占三分之一。骨折容易致残,降低生活质量,增加早亡危险。然而,很多女性对“更年期之后,女性骨密度下降,骨质疏松症危险增大”并不了解,预防措施几乎为零。美国“健康日”网站最新载文,刊出国际骨质疏松基金会推出的有益于女性保持肌肉力量、防止骨质流失和防治骨质疏松症的五在应对策略。 1:积极锻炼女性每周应锻炼三四次,每次30-40分钟。锻炼项目可以多样化,抗阻训练和力量训练相结合。如举哑铃、仰卧起坐、健身器材运动、武术和瑜伽等。 2:吃有益于骨骼健康的食物富含钙和蛋白质的饮食有助于预防骨质疏松症。女性还应该多吃各种水果蔬菜。另外,补充维生素D也十分关键,每天晒太阳15分钟,日常饮食可多吃奶制品、鱼类、鱼肝油、坚果等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或者适当补充维生素D补剂。 3:改掉吸烟、酗酒等坏习惯要保护骨骼健康,必须彻底戒烟。酗酒也会对骨骼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另外,防止身体偏瘦也重要。体重偏轻的女性比体重正常的女性更容易发生骨质疏松症。 4:了解骨质疏松症的风险因素了解骨质疏松症的风险因素,对预防该病十分关键。骨质疏松症的常见风险因素包括:45岁前绝经、服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有骨关节或吸收不良综合征(腹部疾病或克罗恩病等)等病史。发生过骨折或者有骨质疏松症家族史也是骨质疏松症的风险因素。 5:检查骨骼健康状况女性一旦到了更年期,应该看医生,检查骨骼健康状况,评估骨折风险。确诊患有骨质流失的女性应该遵照医嘱积极坚持治疗。 二小药膳 紫苏生姜红枣汤 原料:鲜紫苏叶10克、生姜3块、红枣15克

骨质疏松知多少

骨质疏松知多少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全身性疾病,其特点是骨量减少和骨组织的微细结构破坏,导致骨的脆性增加,而容易发生骨折。人一旦进入中老年,特别是妇女,骨质疏松就像恶鬼附体一样开始困扰着你。随着世界老龄化人口的不断增加,骨质疏松已经成为一个危害人类健康的不可忽视的问题。据世界卫生组织调查显示,骨质疏松正在侵蚀着人们的健康,成为第六大类似心血管的常见疾病[1]。1998年世界卫生组织特将每年的10月20日定为“世界骨质疏松日”。 一、骨质何以松? 自人类诞生以来就一直遵循着生老病死这一铁律,没有人能够逾越它,所以人体骨骼也经历着生长到衰老的过程。婴儿出生后,随着身体的生长,骨骼也不断地变长、变粗、变硬。骨骼生长与体内钙盐有着密切的关系。在人体内存在钙盐的补充、沉积和钙盐的分解两个过程。在青少年的生长发育阶段,补充大于分解,骨骼生长,骨密度不断增加;成年后二者的关系慢慢趋于平衡;35岁左右,人体的骨量达到最高值,称为最佳峰值骨量;之后随着人体的衰老,胃肠功能的减弱,补充慢慢小于分解,骨量减少,骨密度减小,脆性不断增加,最后人体骨质变得疏松。 二、骨质疏松之害[2-4] 1、疼痛:骨质疏松患者通常要忍受疼痛的煎熬。疼痛主要集中在骨骼负重大的部位,如椎骨、下肢关节等,所以骨质疏松患者常常会感到腰酸背痛,腿脚疼痛。 2、驼背、变矮:人老了之后总会有点驼背及变矮,究其原因,皆是骨质疏松导致。这是由于椎骨压缩性骨折引起的。椎骨是支持身体的支柱,负重大,骨质疏松后易发生微型骨折。每个椎体前方压缩后表现为脊柱前屈,而那些活动度大,负重大的椎体则易出现压缩性骨折,脊柱后侧凸出,人体变矮又驼背,驼背严重的可造成呼吸困难。 3、骨折:部分骨质疏松患者会发生骨折。发生骨折时表明骨质疏松已经发展到了相当严重的程度,骨折发生的部位多在椎骨(胸、腰椎)、前臂和髋骨,最终可致残甚至死亡。 三、骨质疏松何以防? 生老病死是大自然的规律,任何人都无法抗拒。骨骼作为人体的重要器官也默守着这一规律,所以骨骼的生长与衰弱是每个人都要经历的。然而面对这些我们并不是毫无办法可言,现在有很多途径可以治疗及延缓骨质疏松。下面就不同年龄段对预防骨骼疏松提出一些预防建议。 1、青少年阶段 青少年阶段正是身体发育的重要时期,此阶段骨骼随着身体发育不断变长、变粗、变硬。在这一阶段必须摄入充足的营养物质,如糖、脂肪、蛋白质、无机盐等。只有摄入了充足的营养物质,身体才能正常发育。同时还要注意体育锻炼及接触阳光,特别是儿童。儿童应多晒太阳,以防佝偻病。 2、青中年阶段 此阶段特指18~35周岁的成年人。这一阶段的人基本上已经发育完全,骨骼基本上已经停止纵向的生长,但还在进行横向的生长,其骨密度还在增加。很多人误认为自己已经完全发育,只要摄取能够维持人体健康的物质即可,而不需要再摄取更多的营养物质。其实不然。由于此阶段骨骼还在横向生长,即还会继续变粗、骨密度继续增加,所以仍然需要摄入充足的营养物质。如果此阶段摄入的营养物质不足,骨密度增加受到影响,机体骨量增加受限。由于机体骨量低,所以人体骨质开始流失后,机体骨量减少,骨质疏松就来得更快。 所以在成年后也要注意合理饮食,补充足够的钙盐,积极参加运动,令身体的最佳峰值

冠心病的防治:冠心病的防治指南

【摘要】: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是血管腔狭窄或阻塞,或(和)因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痉挛)导致心肌缺氧或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统称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亦称缺血性心脏病。冠心病占心脏病死亡的50~70%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是血管腔狭窄或阻塞,或(和)因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痉挛)导致心肌缺氧或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统称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亦称缺血性心脏病。冠心病占心脏病死亡的50~70%。近年来,由于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我国心血管病发病率及相关危险因素均有增加趋势,我国人群流行病学调查表明冠心病发病率约50/10万人。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我国首要的死因。 一、发病因素冠心病主要是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而动脉硬化是多种因素作用于不同环节所致,这些因素称为危险因素。动脉粥样硬化主要危险因素有1、年龄、性别多见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49岁以后进展较快,但一些儿童及青壮年动脉也发现有早期粥样硬化。男性发病率较女性高,但女性更年期后发病率明显增加。2、血脂异常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或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的增高是动脉粥样硬化主要原因,高密度脂蛋白减低,载脂蛋白A(ApoA)降低和载脂蛋白B(ApoB)的增高也是独立的危险因素。3、血压高血压是动脉硬化的重要因素,60%~~70%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患有高血压,高血压病人冠心病发病率是血压正常人的3~~4倍。 4、吸烟吸烟者与不吸烟者比较,冠心病发病率和病死率增高2~~6倍,且与每日吸烟量成正比。 5、糖尿病和糖耐量异常糖尿病患者冠心病发病率较非糖尿病者高2倍。冠心病患者在糖耐量降低者也常见。 6、次要的危险因素尚有1)肥胖;2)从事体力活动少,脑力活动紧张,经常有工作紧迫感者;3)西

冠心病的社区管理

冠心病的社区管理 一、管理分层 根据病人的临床诊断和目前的状况可分为: 1、慢性稳定性心绞痛的患者 2、经皮冠状动脉重建术后的患者 3、冠状动脉搭桥术后的患者 4、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的患者 二、随访管理 表一慢性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随访与管理内容

表2 经皮冠状动脉重建术后患者的随访与管理内容 表3 冠脉搭桥术后患者的随访与管理内容 表4 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的随访与管理内容

三、转诊指征 (一)转出 达到下列转诊条件之一的患者,应及时转到综合医院专科治疗: 1、首次发生心绞痛 2、无典型胸痛发作,但心电图ST-T有动态异常改变 3、首次发现的陈旧性心肌梗死 4、可疑心肌梗死 5、不稳定心绞痛 6、有新近发生的心力衰竭 7、正在恶化的慢性心力衰竭 8、需要调整防治方案者 (1)心率失常治疗药物的调整 (2)经强化药物治疗但仍有一般活动明显受限 (3)需要药物治疗的危险因素控制不理想 (4)需要接入治疗 (5)需要外科搭桥手术治疗 (6)抗凝治疗药物调整 9、需要作进一步检查者需要做运动试验、核素成像检查、超声心动图检查、多层螺旋CT或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等 10、病情稳定的患者,定期到专科的常规随访 11、病人要求转诊 (二)转入 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惯性并慢性心衰、经皮冠状动脉重建术后、冠脉搭桥术后患者出院后转至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进行随访和管理。 四、冠心病社区管理的评价指标 1、规范管理率 是指实施规范管理的冠心病患者(达到表1-表4随访和管理要求)人数占年初登记管理的冠心病患者人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规范管理率=规范管理的冠心病人数/年初登记管理的冠心病人数×100% 2、冠心病事件率 是指年内发生冠心病事件数占年初登记管理的冠心病患者人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冠心病事件是指急性冠脉综合征、经皮冠状动脉重建术、冠脉搭桥术和冠心病猝死。

预防骨质疏松 三个阶段最关键

预防骨质疏松三个阶段最关键 骨质疏松日益成为影响中老年人生活的突出问题。2018年骨质疏松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我国50岁以上男性骨质疏松患者为6%,女性32.1%,65岁以上女性患者达到51.6%,女性患者比例显著高于欧美国家。我国不仅患骨质疏松人口比例高,而且对骨质疏松重视程度不够,50岁以上骨密度检测比例仅为3.7%。如何防治骨质疏松成了一个重要课题。 骨质疏松的防治要遵循以下五个原则:1.增加骨量,提高骨峰值。 2.延缓骨量丢失。 3.抑制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4.预防发生第一次骨折。 5.合理膳食结构和营养构成比,戒除不良饮食习惯,增加钙摄入,参加适量运动,增加日照等。 遵照防治原则,预防骨质疏松的措施按年龄段分为3个阶段。 一级预防从小做起 骨质疏松的一级预防,要从儿童、青少年时期做起,增加峰值骨量,人在30岁~35岁左右达到一生中所获得的最高骨量,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1.膳食结构合理:牛奶是最理想的钙源,每100ml鲜牛奶中含钙120mg,钙吸收率为30%。成人每日摄入500ml、儿童750ml、青春期800ml可保证每日钙摄入量。摄入鲜牛奶应注意乳糖酶不足或缺乏等问题。 2.选择含钙量高的食品:芝麻酱、虾皮、海米、海带、银耳、牛奶、

豆制品和奶酪等都是钙含量较高的食品。 3.维生素D摄入:人体每日维生素D摄入量为400IU,鱼肝油、沙丁鱼罐头、蛋黄、鲮鱼和鸡肝等食品维生素D含量较高。阳光照射也是补充维生素D的重要方式之一。在柔和阳光下散步40分钟可保证机体所需维生素D。时间最好选在上午10时前或下午3时后,以免阳光过于强烈,损伤皮肤和视力。 4.适量运动:参加适量运动有助于增加骨量,提高骨量峰值。 5.改变生活方式:不嗜烟酒;少饮咖啡、浓茶、碳酸饮料;少盐、低糖。 二级预防未雨绸缪 人到中年,就到了骨质疏松的二级预防阶段,此阶段预防的核心是延缓中年人骨量丢失。女性从40岁~49岁、男性从40岁~64岁进入骨量丢失前期:女性年丢失率为0.4%~0.6%,男性为0.3%~0.5%。女性绝经后1年~10年进入骨量快速丢失期,骨量丢失速率明显加快,年丢失率为1.5%~2.5%,而男性不存在快速骨丢失期。 主要的预防方式除了食补、坚持体育锻炼和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外,还需要额外补充维生素D和适量钙剂。 三级预防亡羊补牢 骨质疏松的三级预防主要针对老年人群,包括抑制骨吸收,降低骨转换率,防止意外受伤和骨折等。可通过补充钙剂、维生素D,在专业

冠心病分级诊疗指南(2015年版)

安徽省冠心病分级诊疗指南 (2015年版) 一、我国冠心病的现状(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3): (一)患病率:2008年中国卫生服务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城市地区缺血性心脏病患病率为15.9‰,农村地区为4.8‰,城乡合计为7.7‰,较2003年第三次调查结果大幅度升高。 (二)冠心病死亡率:2002~2011年冠心病死亡率呈上升趋势,城市高于农村,男性高于女性。 (三)急性心肌梗死死亡率:2002~2011年急性心梗死亡率呈上升态势,2005年起,农村急性心梗死亡率快速上升,至2011年已连续3年超过城市,无论城市、农村,男性或女性,急性心梗死亡率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 (四)冠心病住院情况及费用:2012年中国缺血性心脏病患者出院数为504.74万人次,急性心肌梗死29.52万人次,急性心肌梗死次均住院费用为16802.4元,自2004年以来,年均增长速度为5.78%。 (五)安徽省冠心病介入治疗网上直报数据(安徽省冠心病介入治疗质控中心数据):根据原卫生部规定,2009年起安徽省实行冠心病介入治疗网上直报, 2009年3827例、2010年5372例、2011年7022例、2012年8668例、2013年10137例、2014年11814例,数据显示冠心病介入治疗年手术例数逐年增加,由

此推断安徽省冠心病的发病率与中国心血管病报告是一致的,冠心病规范化防治的重要性及迫切性毋庸置疑。 866810137118145372382770220 2000 4000 6000 8000 10000 12000 14000 2009年2010年2011年2012年2013年2014年 安徽省冠心病介入治疗例数 二、冠心病的定义及分类: (一)冠心病定义: 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简称,是指供给心脏营养物质的血管—冠状动脉发生严重粥样硬化或痉挛,使冠状动脉狭窄或阻塞,以及血栓形成造成管腔闭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梗塞的一种心脏病。 (二)冠心病分类: 按照197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 )发表的“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和诊断标准,可将本病归类为以下五种:1.隐匿性或无症状性冠心病;2.心绞痛;3.心肌梗死;4.缺血性心肌病;5.猝死。近年来,从提高诊治效果和降低死亡率出发,临床上提出两种综合征的分类:⑴慢性心肌缺血综合征:包括隐匿性或无症状性冠

冠心病的社区预防与控制措施研究

冠心病的社区预防与控制措施研究 【摘要】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冠状动脉狭窄、闭塞,引起心肌缺血的疾病,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本文对社区冠心病预防与控制措施和冠心病的现患管理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冠心病;预防;措施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膳食结构的改变,冠心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正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已经证实冠心病一般很少由单一危险因素致病,所以在社区预防与控制中应关注整体危险因索的控制。导致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很多,如超重、肥胖、精神压力、糖尿病等,但最重要的也是最严重的有三种,即高胆固醇、高血压、吸烟。 1冠心病预防与控制的两个重点 1.1冠心病的预防应从儿童时期抓起冠心病多见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49岁后进展加快,所以在冠心病的预防上人们往往进入一个误区:仅仅只把预防的重点集中在中老年人群上。实际上冠心病预防的最佳时机是儿童时期,因为冠心病的病因是动脉粥样硬化,这一发展过程开始于儿童阶段,经过漫长的无症状潜伏期,至成年时才出现明显的临床表现。这些病变在早期是可逆的,进入晚期后则成为不可逆。因此,儿童时期起就可以通过合理膳食,避免肥胖;锻炼身体,增加体质;纠正不良的行为生活方式和预防高血压等方法及早预防。 1.2冠心病预防应以健康教育为首要措施医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冠心病病人的治疗、康复提供了许多新的方法,但因此也往往使人们进入另一个误区:过分依赖药物和医学技术,而放弃或忽视自身的力量和作用。事实上,通过健康教育使人们具备最基本的防治知识,同时树立起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就可大大降低冠心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我国心血管疾病预防专家洪昭光教授对于冠心病的预防提出了十六个字:“合理营养,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同时指出,如果坚持这种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就会使冠心病人减少75%。 2冠心病的三级预防措施 2.1第一级预防冠心病的第一级预防主要是对非患病人群进行危险因素干预,目的是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 (1)预防并控制高血压:高血压与冠心病的发病关系十分密切,流行病学调查研究表明,不论男性还是女性,冠心病的发病率均随血压水平的升高而增高。当血压水平大于等于160/95mmHg(21.3/12.7kPa)时,冠心病发病率较正常血压者约高5倍,预防和控制高血压对降低和控制冠心病的发病率有着直接的影响。(2)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健康的生活方式主要包括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洒、心理平衡。(3)预防高脂血症:高脂血症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研

冠心病的防治-冠心病的防治指南

冠心病的防治:冠心病的防治指南 【摘要】: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是血管腔狭窄或阻塞,或(和)因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痉挛)导致心肌缺氧或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统称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亦称缺血性心脏病。冠心病占心脏病死亡的50~70%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是血管腔狭窄或阻塞,或(和)因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痉挛)导致心肌缺氧或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统称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亦称缺血性心脏病。冠心病占心脏病死亡的50~70%。近年来,由于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我国心血管病发病率及相关危险因素均有增加趋势,我国人群流行病学调查表明冠心病发病率约50/10万人。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我国首要的死因。一、发病因素冠心病主要是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而动脉硬化是多种因素作用于不同环节所致,这些因素称为危险因素。动脉粥样硬化主要危险因素有:1、年龄、性别:多见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49岁以后进展较快,但一些儿童及青壮年动脉也发现有早期粥样硬化。男性发病率较女性高,但女性更年期后发病率明显增加。2、血脂异常: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或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的增高是动脉粥样硬化主要原因,高密度脂蛋白减低,载脂蛋白A(ApoA)降低和载脂蛋白B(ApoB)的增高也是独立的危险因素。3、血压:高血压是动脉硬化的重要因素,60%~~70%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患有高血压,高血压病人冠心病发病率是血压正常人的3~~4倍。4、吸烟:吸烟者与不吸烟者比较,冠心病发病率和病死率增高2~~6倍,且与每日吸烟量成正比。5、糖尿病和糖耐量异常:糖尿病患者冠心病发病率较非糖尿病者高2倍。冠心病患者在糖耐量降低者也常见。6、次要的危险因素尚有:1)肥胖;2)从事体力活动少,脑力活动紧张,经常有工作紧

骨质疏松的机制及预防

骨质疏松的机制及预防 作者:楼红侃成羿黄良夫作者单位:310053 浙江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楼红侃)310007 杭州市中医院骨科(成羿)310003 浙江临床医学杂志社(黄良夫) 【关键词】骨质疏松的 骨质疏松的主要防治有三种主要方法,即营养疗法、药物疗法和运动疗法,而运动疗法的效果常被忽视。据最新研究发现,运动对骨密度的影响(40%)远远超过与骨代谢相关的激素、钙及维生素D对骨密度的影响(3%~10%)[1]。长期科学地进行身体锻炼能维护和提高骨矿密度,增强肌肉力量,提高人体运动平衡能力,减少摔跤的危险性,从而降低因骨质疏松引起的骨折发生率,适宜的运动锻炼还能减轻因骨质疏松引起的疼痛症状,能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运动疗法具有简便、易行、安全、经济和疗效持久等特点,能为人们所认同并接受,因此,有规律地进行身体锻炼是防治骨质疏松症的最佳方法。现就有关运动对骨质疏松的影响和机制作一综述。 1 运动对骨质疏松的影响 1.1 运动对不同年龄人骨量的影响

未成年人对骨组织的作用力(重力和肌张力)负荷的反应是通过塑型和改建来共同完成[2],骨的代谢在人生中不断发生着变化,儿童、青少年处于生长发育的旺盛期,骨密度会持续增加直至最高峰值,达到骨密度峰值的年龄大约是30岁上下。骨峰值是决定进入老年阶段是否发生骨质疏松的重要因素,儿童、青少年时期的运动对峰值骨密度的提高有着密切的关系[2]。Rubin等[3]对299例6~18岁的健康儿童桡骨和脊柱骨骨密度进行测量,显示运动可使骨量提高。吴久玲等[4]对60名10~12岁少女运动员和90名普通学生身体多部位骨密度进行观察,一年中,骨密度增长值运动员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因此,可以认为,运动负荷对处于发育阶段的人骨骼作用是增加其骨量使之取得更高的骨密度峰值,对日后骨质疏松的预防有很大作用。骨的塑型到成年期基本完成,而骨的吸收和重建过程则持续终生。随着年龄的增加,骨骼中骨细胞的数量逐渐凋亡,骨细胞数量减少。骨量达到峰值后会随增龄而骨密度逐渐减少,特别是女性到绝经后期急速下降,而运动和劳动对缓解骨量丢失,预防骨质疏松有明显预防作用。绝经后的妇女参加舞蹈、长跑、网球等运动,其骨密度明显高于对照组[5]。因此,可以认为,运动负荷对成年人骨骼的作用可能主要是保存骨量,当然不排除其少量增加骨量的可能。 1.2 不同运动方式对骨量的影响

骨质疏松症的防治原则

骨质疏松症的防治原则 1994年世界卫生组织将骨质疏松症定义为一种全身性的代谢性骨病,以骨量减少、骨的微结构破坏为特征,导致骨脆性增加,容易发生骨折。2001年美国国立卫生院发表的关于骨质疏松预防、诊断和治疗的共识,认为本病的特征是骨强度的损害,骨折的危险性增加。骨强度主要反映骨密度和骨质量的整和。骨质量包含骨结构、骨转换、损伤的积累(如微骨折)、骨矿化和骨材料即胶原及矿盐的特性等。 骨质疏松症是发达国家最重要的公共健康问题之一,也是发展中国家一个愈来愈突出的问题。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病日益增多。骨质疏松症是老年病中的常见病,1996年起已被列入国家重点攻关课题,如何早期防治本病已开始被医学专业人员和广大群众关注,今后会越来越受重视。 骨质疏松症的防治原则 目前对骨质疏松症的骨小梁变细、变薄,可以使其改善、增粗和变厚,从而增加骨量,增强抗骨折的生物力学强度,但尚不能使已断裂的骨小梁再连接,一旦骨小梁明显纤细而断裂,就难以使其连接复原。因此对本病应及早预防,预防比治疗更为重要和实际。 骨质疏松症防治的最重要目的是防止骨折的发生,如何预防脆性骨折的发生,主要抓两个环节,一是争取获得满意的骨峰值(人体30岁左右骨的形成和分解基本达到了平衡,骨量达到一生中的最高水平,称之为骨峰值),二是预防和减少骨量的丢失。骨峰值决定于遗传因素(70-80%)和环境因素(20-30%),环境因素中已被证实足量钙的摄入和规则的负重锻炼利于建立理想的骨峰值。预防骨量的丢失,主要应及早识别和积极处理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因素。 骨质疏松症的防治应采取一般措施和抗骨质疏松药物两方面的综合防治。 一、一般措施 (一)营养 1.钙:钙是骨骼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体99%的钙存在于骨和牙齿。骨骼的钙量在出生时约25克,成年时1500-2000克左右。成人骨的成分钙盐约2/3,骨基质为1/3。峰值骨量多数报道在20-40岁年龄段,其中90-95%在20岁以前形成,尤其在12-14岁间骨量增速最快。多项研究证实自幼足量钙摄入能获得满意的骨峰值。足量钙的摄入在成年期可维持骨量,绝经后和老年期可减少骨量的丢失,降低骨折发生的危险性。我国营养学会对钙的推荐量为每日800mg。应多进含钙量丰富的食品,牛奶和奶制品中钙含量多,且易被吸收。如果食品中钙量尚不足,可以补充钙剂。 2.蛋白质 蛋白质与氨基酸是骨有机质合成的重要原料,但高蛋白饮食使肾小管对钙的重吸收率降低,尿钙排出增多。蛋白质摄入量增加一倍,可使尿钙排出增加50%。多余蛋白质的摄入将增加负钙平衡(当人体内吸收钙小于排泄钙时,称之为负钙平衡状态。人进入老年期,由于体内组织器官功能减退以及骨钙丢失的加速,吸收的钙不能补偿排泄钙,体内容易处于负钙平衡状态。这时机体为保证生理功能的正常发挥,就要动用骨库的钙来维持体内的钙平衡。虽然每日动用的骨钙是微不足道的,可是缓慢持续地动用骨钙,终究会使骨钙亏空,发生骨质疏松、骨折等病理变化。)而长期蛋白质摄入缺乏,引起骨基质合成不足,新骨

冠心病的预防知识

冠心病的预防知识 一、控制冠心病的关键是什么 控制冠心病的关键在于预防。虽然冠心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但其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基础却始发于少儿期,这其间的几十年为预防工作提供了极为宝贵的机会。一级预防,防止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消灭冠心病于萌芽状态;二级预防,提高全社区冠心病的早期检出率,加强治疗,防止病变发展并争取其逆转;三级预防,及时控制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病人寿命。 冠心病的一级预防,即危险因素的干预。预防冠心病可采用针对全人群和高危人群两种预防策略。前者是通过改变某个人群、地区或国家与冠心病危险因素有关的生活行为习惯、社会结构和经济因素,以期降低人群中危险因素的均值;后者是针对具有1个或1个以上公认的(如高血压、吸烟等)与冠心病有明确因果关系的危险因素水平的降低,才能有效地减少冠心病的发生。目前公认冠心病危险因素包括男性、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有过早患冠心病的家族史、吸烟(现吸烟〉10支/日)、高血压、高血脂、重度肥胖(超重〉30%)、有明确的脑血管或周围血管阻塞的既往史。其中,高血压、高胆固醇及吸烟被认为是冠心病最主要的3个危险因素。除性别、年龄和家族史外,其它危险因素都可以预防和治疗。 冠心病病变始儿童,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因此,必须从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健康的生活方式。膳食结构要合理,避免摄入过多的脂肪和大量的甜食,加强体育锻炼,预防肥胖、高脂血症、高血压和糖尿病的发生。超重和肥胖者更应主动减少热量摄入,并加强运动量。高血压、高脂血症和糖尿病患者,除重视危险因素干预外,更要积极控制好血压、血糖和血脂。大力宣传戒烟活动,特别是要阻止儿童成为新一代烟民。 二、预防冠心病的措施 不吸烟。 只食用少量的牛油、奶油及各种油腻食物。 将你习惯食用的肉类量减少,将你食用的肉上脂肪除去,吃烧煮的肉,不要吃油煎的肉。 每周最多只吃三只鸡蛋。 吃大量水果及蔬菜,但饮食要维持平衡均匀。 减少盐的摄食量。摄食盐量低可以降低血压,并且减少发展冠状动脉病的危险。经常运动。有证据显示,每周做两、三次剧烈运动,可减少得心脏疾病的危险。但由于突然做剧烈运动很危险,必须以渐进的方式来开始实行你的运动计划。 应付精神压力,寻求各种途径来调解生活上的压力。可以培养嗜好或通过运动来松懈日常生活中的紧张情绪。 控制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和糖尿病。 定时检查身体并遵照医嘱。 三、饮食习惯与冠心病有何关系 不好的饮食习惯和不合理的膳食结构与“现代病”的发生密切相关。据大规模的人群调查表明,不合理的膳食结构和继发性载脂蛋白异常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的

冠心病的预防措施

冠心病的预防措施 导读:辛勤的蜜蜂永没有时间悲哀。 冠心病是已经成为当代社会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怎么预防冠心病的发生呢?下边我们就预防冠心病简单谈几点: 1、合理饮食,不要偏食,不宜过量。要控制高胆固醇、高脂肪食物,多吃素食。同时要控制总热量的摄入,限制体重增加。 2、生活要有规律,避免过度紧张;保持足够的睡眠,培养多种情趣;保持情绪稳定,切忌急躁、激动或闷闷不乐。 3、保持适当的体育锻炼活动,增强体质。 4、多喝茶,据统计资料表明,不喝茶的冠心病发病率为3.1%,偶尔喝茶的降为2.3%,常喝茶的(喝三年以上)只有1.4%。此外,冠心病的加剧,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及血栓形成有关。而茶多酚中的儿茶素以及茶多本酚在煎煮过程中不断氧化形成的茶色素,经动物体外实验均提示有显著的抗凝、促进纤溶、抗血栓形成等作用。 5、不吸烟、酗酒:烟可使动脉壁收缩,促进动脉粥样硬化;而酗酒则易情绪激动,血压升高。

6、积极防治老年慢性疾病: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这些疾病与冠心病关系密切。 7、预防冠心病应积极降压。下列病人达标血压应为130/80mmHg,包括:糖尿病、慢性肾病、冠心病(CAD)等危状态、颈动脉病(颈动脉杂音、超声或血管造影证实有颈动脉异常)、周围动脉病、腹主动脉病。Framingham危险评分≥10%。无以上情况达标血压为140/90mmHg。有心肌缺血表现病人,血压应慢慢下降,糖尿病人或>60岁者舒张压(DBP)低于60mmHg要小心降压。老年高血压病人脉压大者,收缩压(SBP)下降时,DBP也会降得很低(<60mmHg)。要密切注意心肌缺血症状。很老的老年人(>80岁者),降压治疗能减少脑卒中危险,但是否能减少CAD,还不肯定。 冠心病患者要加强心理的自我调整 冠心病患者大多与人的性格心理活动有很大关系,所以在我们生活当中,要注意,心理的调整,从以下四个方面去预防,治疗冠心病: 1)、遇事心平气和。冠心病患者往往脾气急躁,故易生气和得罪别人。必须经常提醒自己遇事要心平气和,增加耐性。 2)、要宽以待人。宽恕别人不仅能给自己带来平静和安宁,有益于冠心病的康复,而且能赢得友谊,保持人际间

二十一、骨质疏松用药

二十一、骨质疏松用药 1. 治疗骨质疏松的药物有哪些? 人体的骨骼主要是承担人的体重和保证人的运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基本结构,因此必须要足够的坚强。骨本身是由很多很密的网状组织构成的,包含蛋白质、矿物质(钙)等。如果某些原因导致骨含有的矿物质逐渐减少到一定程度,这样骨头就会变得很软弱,就没有足够力量去承担身体活动产生的力量,骨头也就比一般人更容易折断。这个过程是无声无息的,自己是感觉不到的,等到骨质丢失到一定程度发生了骨折的时候往往才被发现。 骨质疏松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所谓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主要是由于年龄的原因,女性比男性更容易得。而继发性的骨质疏松主要是由于一些疾病引起的,比如代谢性疾病、甲状腺疾病、糖尿病、肾脏病等。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更主要的应该是关注原发性的骨质疏松。 治疗骨质疏松症药物按其作用主要分为三类。 (1)骨吸收抑制剂。①激素替代疗法。用于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的治疗,已有70多年历史,国际上普遍接受该法。为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首选疗法。常见药物有:尼尔雌醇、雌二醇、雌三醇、利维爱(替勃龙)等。②雌激素受体调节剂。是人工合成的类似雌激素的化合物,它与雌激素作用非常相似,但可完全拮抗雌激素对子宫和乳腺的刺激,不引起子宫内膜和乳腺细胞增生,不增加致癌危险。常见药物有雷洛昔芬。③二膦酸盐。是20世纪80年代开始应用于临床的新型骨吸收抑制剂,二膦酸盐与雌激素作用相似,但后者仅用于女性,而二膦酸盐男女均可使用。该类药物可分为3代:第一代有依替膦酸二钠、氯屈膦酸二钠;第二代有替鲁膦酸钠、帕米膦酸钠;第三代有阿仑膦酸钠、利塞膦酸钠、依本膦酸钠等。④降钙素。是人体调节骨钙代谢的一种内源性激素,是治疗伴有骨痛、高钙血症骨质疏松的首选药物,目前能够人工合成的有4种,即鲑鱼降钙素、鳗鱼降钙素、人降钙索和猪降钙素,前两种更为常用。常用药物有:密钙息和益钙宁。 (2)骨形成促进剂。①甲状旁腺素。它是体内钙平衡的主要调节者,对骨骼有合成作用,增加成骨细胞数量,减少其程序性死亡,促进骨形成,并显著减少松质骨的丢失及骨小梁厚度的减少。目前已有重组甲状旁腺激素上市。②氟制剂。氟化物是一种强有力的骨形成刺激剂,有稳定骨盐晶体结构的作用,抑制骨质吸收,促成骨细胞分裂,显著增加中轴骨的骨质量。常见药物有氟化钠、单氟磷酸钙(特乐宝)。(3)骨矿化药品。①钙剂。足量钙的摄人对正常骨的发育和维持是必要的,钙人量不足可降低骨量峰值和随衰老所致的骨量丢失。目前临床应用的钙剂很多,常见药物有碳酸钙、氯化钙、葡萄糖酸钙、乳酸钙、枸橼酸钙、氨基酸鳌合钙、盖天力、龙牡壮骨冲剂、钙尔奇D、凯思立D和乐力胶囊等。②维生素D及其衍生物。维生素D是促进人体钙吸收的重要元素,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都存在维生素D的生成和代谢障 碍,导致活性维生素D的减少,因此必须加以补充。常见药物有阿法D 3、活性维生素D 3 、阿法骨化醇、骨 化三醇等。 治疗骨质疏松症药物按其作用主要分为上述三类,其他如骨生长因子制剂及中药也可用于治疗骨质疏松症。治疗骨质疏松症不仅需要用骨吸收抑制剂,防止骨量继续降低,而且需同时使用刺激骨形成的药物以增加骨量,可采用联合用药。骨吸收抑制剂只能维持骨量和暂时骨形成增加,骨形成刺激剂才能有效地提高骨量,这是目前世界治疗骨质疏松症新药研究的主要方向。 2.骨质疏松患者怎样科学合地补钙? 钙是人体内最重要的元素之一。全身99%的钙贮存在骨骼与牙齿中,组成身体最坚硬的部分。钙是骨骼的重要成分并且促进骨矿化,而骨骼作为贮钙的主要场所又承担着维持血钙浓度稳定的重任。所以,钙与骨骼健康的密切关系不言而喻。 严重缺钙可导致动物与人类骨质疏松的模型早已公认为不可质疑的科学事实。大量观察性研究和随机的临床试验的数据表明,补充钙和(或)维生素D能减少绝经后妇女骨量丢失和发生摔倒的危险。目前对于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在防治骨质疏松症中的地位基本达到国际共识,即对摄钙不足的人群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是有益的,是防治骨质疏松症的“基础措施”。 钙补充剂是防治骨质疏松症的“基础措施”,这充分说明其重要性。钙对骨骼健康虽然是有益的,但降低骨折危险的作用是微弱的,因此单纯补钙不是防治骨质疏松症的唯一和全部措施,而是基础措施之一,同时还应当注重营养、锻炼、接触阳光等健康的生活方式。对于有明确危险因素的骨质疏松症高危人群或已经是骨质疏松症的患者,除补钙外,需要与其他抗骨质疏松症的药物及治疗措施联合应用。 总之,钙不仅是维持骨健康的基本元素,也是参与全身多系统生理功能的重要物质。尽管单纯补充钙剂不是防治骨质疏松的全部措施,但的确是重要的基础措施。因此,钙不能不补,也不能滥补。科学合理地选择钙剂和补充钙剂,才能 真正地做到既安全又受益。 3.目前市场上常用补钙制剂有哪些? 钙是人体终生所需的元素,人体总钙量的99%存在于骨骼和牙齿中,是骨骼正常生长和达到峰值骨量的物质基础。缺钙可引发几十种疾病,包括软骨症、抽搐症、肾结石和高血压、骨质疏松症等。 钙制剂是防治钙缺乏症的重要药物。目前市场上的口服补钙制剂种类繁多,为临床医生和患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机会。钙制剂的分类方法有以下几种。

冠心病防治知识讲座

冠心病防治知识 一、什么是冠心病 (coronary artery heart disease, CHD)简称冠心病(guān xīn bìng),是一种最常见的心脏病,是指因冠状动脉狭窄、供血不足而引起的心肌机能障碍和(或)器质性病变,故又称缺血性心脏病(IHD)。症状表现胸腔中央发生一种压榨性的疼痛,并可迁延至颈、颔、手臂、后背及胃部。发作的其他可能症状有眩晕、气促、出汗、寒颤、恶心及昏厥。严重患者可能因为心力衰竭而死亡。 二、引起冠心病发病的危险因素 (1). 年龄与性别:40岁后冠心病发病率升高,女性绝经期前发病率低于男性,绝经期后与男性相等. (2). 高脂血症:除年龄外,脂质代谢紊乱是冠心病最重要预测因素。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和冠心病事件的危险性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LDLC水平每升高1%,则患冠心病的危险性增加2-3%.甘油三脂(TG)是冠心病的独立预测因子,往往伴有低HDLC和糖耐量异常,后两者也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 (3). 高血压:高血压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和发展关系密切。收缩期血压比舒张期血压更能预测冠心病事件.140-149mmhg的收缩期血压比90-94mmhg的舒张期血压更能增加冠心病死亡的危险。 (4). 吸烟:吸烟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是唯一最可避免的死亡原因。冠心病与吸烟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用量-反应关系。 (5).糖尿病:冠心病是未成年糖尿病患者首要的死因,冠心病占糖尿病病人所有死亡原因和住院率的近80%。 (6). 肥胖症:已明确为冠心病的首要危险因素,可增加冠心病死亡率。肥胖被定义为体重指数(BMI=体重(kg)/身高平方(m2))在男性>=,女性>=与TC,TG增高,HDL-C下降呈正相关。 (7). 久坐生活方式:不爱运动的人冠心病的发生和死亡危险性将翻一倍。 (8). 尚有遗传,饮酒,环境因素等。 三、冠心病早期症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