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金银花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与促进措施

中国金银花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与促进措施

中国金银花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与促进措施
中国金银花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与促进措施

中国金银花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与促进措施

张永清

(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济南 250355)

[摘要]本文总结了金银花的药用历史及金银花与山银花的区别,阐述了金银花产业涉及的领域及发展前景,指出了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促进金银花产业发展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金银花;产业;现状分析

中药产业属于我国传统民族产业,涉及到中药生产和应用的各个领域。随着国际社会对中医药认识与认同水平的提高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快速发展,中药产业发展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但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正确分析这些机遇和挑战,制订正确的发展策略,对于弘扬民族传统文化、促进社会与经济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金银花属于大宗传统中药材,临床需求量大,同时,由于具有多种经济用途,综合开发利用前景广阔,导致了其需求量逐年大幅度增加。为满足需要,许多地区都开展了大面积种植,栽培技术不断提高,亩产量逐渐增加。有关金银花种植、加工及各种产品研发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初步形成了金银花产业,在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帮助农民脱贫致富、保持生态平衡、发展当地经济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缺乏全面规划,研究、生产等方面的技术力量分散,尚未形成完整、系统、高效的产业链,具有市场竞争力的金银花拳头产品不多,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金银花产业的发展。全面分析我国金银花产业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探讨应对策略,进一步提高其产业化水平,对于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医药文化、促进整个中药产业发展、保障人们身体健康意义重大。

1 金银花的药用历史及其同属药用植物资源

1.1 金银花的药用历史

忍冬是金银花的早期用名,最早记载于晋朝的《肘后备急方》。开始时药用部位应是茎、叶,后期演变为根茎叶花同用。元·危亦林在《世医得效方》中称忍冬“根茎花朵皆可用”,至明代《普济方》、《奇效良方》等医籍也均称忍冬“根、茎、叶、花皆可用”,这就导致了“忍冬”与“金银花”两种名称在实际应用中的混用。如《世医得效方》谓“忍冬草……一名金银花”,《遵生八笈》、《本经逢原》等均称“忍冬,即金银花”。《外科精要》首次将花单独药用,称“无花用苗叶嫩茎代之”。从明代开始,人们已将忍冬的茎叶与花分别药用了,

《丹台玉案》“神功饮”中就同时有“忍冬藤”和“金银花”,说明此时它们已经分属不同的中药,具有不同的功用。针对金银花用名的混乱情况,明代卢子颐曾试图加以澄清,其在《本草乘雅半偈》中称:“花名金银花、金钗股、老翁须;藤名鸳鸯、鹭鸶、左缠、蜜桶;统称忍冬、通灵草。”因上述各种名称的具体含义并不明确,相互之间也不无矛盾,所以当时的混乱局面也并没有因此而得到改观,直至目前。现在应该认为“忍冬”是植物名,它是忍冬科中的一种具体植物,并且与古本草中的“忍冬”有着不同的含义,后者可能包括忍冬科忍冬属数种不同的植物;金银花为药材名,是指忍冬科忍冬植物的干燥花蕾或初开的花。二者不能等同,需加以区别。

1.2 同属药用植物资源

忍冬与金银花两种名称在应用的早期常常混用,但本草所言忍冬究竟具体指哪一种植物呢。根据历代医家对忍冬的描述,可以将其特征大体上归纳如下:藤生,其藤左绕附树延蔓或在园圃墙篱之上。叶对生梢尖圆似胡豆或薛荔,经冬不凋。茎微紫色,宿者有白皮膜之,嫩茎与叶皆有毛。2~4月后开花不绝,花长垂须,五出,微香,蒂带红色,初开色白数日则变黄,一蒂两花二瓣,一大一小,如半边状,等等。这与现今植物学上所称忍冬Lonicera japonica Thunb.的外部形态非常相似,但不能肯定二者完全等同,因为忍冬科忍冬属中的其他多种植物也都符合以上描述,况且忍冬Lonicera japonica Thunb.也并不具备“藤细”“蕊紫”等特征。成书于19世纪的《晶珠本草》称:“忍冬为高地低地处处生长的一种灌木,树干低小,白色;叶细小;花小;果实成熟后红色,状如珊瑚,大小如豆,皮薄欲穿;枝条很柔软。”这显然不是指忍冬Lonicera japonicaThunb.而言。目前,忍冬属植物的品种主要是依据茎叶毛被的类型和疏密、茎片和小苞片的形状和大小、萼筒外面有无毛被,以及萼齿的形状、长度、外面和边缘有无毛被,花冠唇部与冠筒长度的比例和整个花冠的长度等特征,而这些特征在古本草中均无记载,历代所绘的忍冬植株外形图亦未显示出这些特征。除《植物名实图考》中的附图可以基本上确定为忍冬Lonicera japonica Thunb外,其他早期图谱均无确认价值。因此,应该说古本草所言“忍冬”与忍冬Lonicera japonica Thunb.并不是同一概念,前者可能包括忍冬属中数种不同的植物。既然如此,说明除忍冬Lonicera japonica Thunb.之外,忍冬属中

的其他植物也可能是金银花的传统来源。事实上,忍冬属菰腺忍冬L.hypoglauca Mig.、华南忍冬L.confusa DC.、水忍冬L.dasystyla Rehd、灰毡毛忍冬

L.macranthoides Hand.-Mazz.、净花菰腺忍冬L.hypog1auca

Miq.Subsp.nudiflora Hsu et H.J.Wang、细毡毛忍冬L.similis Hems1.、盘叶忍冬L.tragophylla Hems1、峨眉忍冬L.similis Hems1.Var.omeiensis Hsu et H.J.Wang、淡红忍冬L.acuminata Wall.、皱叶忍冬L.rhytidophylla Hand.-Mazz.等植物的花或花蕾,曾分别在全国不同的地区被作为金银花收购入药,部分种类甚至开展了人工种植。另外,在市售金银花商品中,检测到的植物还有短柄忍冬L.pam-panlnii Levl.、黄褐毛忍冬L.fulvotomentosa Hsu et S.C.Cheng.、大花忍冬L.macrantha(D.Don)Spreng.、异毛忍冬L.macrantha(D.Don) Spreng.var.heterotricha Hsu et H.J.Wang、西南忍冬L.bournei Hems1.、滇西忍冬L.Buchananii Lace、金花忍冬L.chrysantha Turcz.、金银忍冬L.maackii Maxim.、锈毛忍冬L.ferruginea Rehd.、刚毛忍冬L.h ispida Pall.、长距忍冬L.calcarata Hensl.、短尖忍冬L.esquirolii Levl.、大果忍冬

L.hi1debrandiana Coll et Hemsl.等等。总之,忍冬属药用植物资源丰富,许多植物的花或花蕾均曾作为金银花药用。

1.3 金银花与山银花

虽然忍冬属中的多种植物均曾作为金银花药用,但分布范围最广、栽培面积最大还是忍冬Lonicera japonica Thunb.。一般来讲,不同的物种,其化学成分具有较大的差异。长期的临床、化学、药理等方面的研究结果表明,忍冬花蕾与同属其他植物的花蕾的临床效果、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差异明显。《中国药典》1963年版首次收载金银花,来源为忍冬科植物忍冬Lonicera japonica Thunb.,《中国药典》1977年版金银花有4种植物来源,除忍冬外增加了3种,即红腺忍冬Lonicera hypoglauca Miq.、山银花Lonicera confuse DC.和毛花柱忍冬Lonicera dasystyla Rehd.,其后1985、1990、1995、2000年版《中国药典》金银花植物来源均与1977年版相同。《中国药典》2005年版将金银花分列为金银花和山银花,金银花的植物来源和《中国药典》1963年版一样,只有忍冬1种;山银花的植物来源有3种,即灰毡毛忍冬Lonicera macranthoides Hand.-Mazz.、红腺忍冬Lonicera hypoglauca Miq.和华南忍冬Lonicera confuse

DC.,将1977~2000年5版《中国药典》金银花植物来源中的山银花改名为华南忍冬,其中灰毡毛忍冬Lonicera macranthoides Hand.-Mazz.作为山银花植物来源之一首次载入《中国药典》。《中国药典》2010年版收载金银花和山银花,金银花的植物来源和2005年版一样,只有忍冬1种,山银花的植物来源在《中国药典》2005年版基础上增加了黄褐毛忍冬Lonicera fulvotomentosa Hsu et S.C.Cheng。因此,按照目前的法律规定,金银花的原植物只有忍冬1种,其他同属植物的花蕾及花,要么归为山银花,要么归为地方或民间药用品种。

2 金银花产业涉及的领域

2.1 医药产业

金银花的主要用途就是作为治疗疾病的药物,属于常用中药材。198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将其确定为35种名贵中药材之一,后来又被确定为药食兼用品种。金银花药用历史悠久,早在3000年前,我们祖先就开始用它防治疾病,在《名医别录》中被列为上品。其功效主要是清热解毒,主治温病发热、热毒血痢、痈疽疔毒等。现代研究证明,金银花含有绿原酸、木犀草素苷等药理活性成分,对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葡萄球菌等多种致病菌及上呼吸道感染致病病毒等有较强的抑制力,另外还可增强免疫力、抗早孕、护肝、抗肿瘤、消炎、解热、止血(凝血)、抑制肠道吸收胆固醇等,其临床用途非常广泛,可与其他药物配伍用于治疗呼吸道感染、菌痢、急性泌尿系统感染、高血压等40余种病症。

金银花药用途径主要有一个:一是作为饮片用于中医临床配方,据统计全国有1/3以上的中医处方用到金银花,2003年曾成为多数专家推荐预防“非典”的首选中药;二是作为原料用于金银花提取物生产,目前全国有多个金银花提取厂家,仅山东三精制药有限公司年生产金银花提取物就达400余吨;三是作为原料用于中成药生产,据统计含有金银花的中成药达200多种,如银翘系列、银黄系列、双黄连系列及脉络宁、清开灵等。全国金银花实际年药用需求量已达1000万公斤左右。另外,金银花植株茎叶、果实亦可药用。

2.2 中药农业产业

2.2.1 种植业。金银花的最早栽培记载见于宋代《苏沈内翰良方》,其中称:“可移根庭栏间,以备急”。此后,许多地方县志也有记载,如清光绪二十二年《费县志》称:“花有黄白故名金银花,从前间有之,不过采以代茶,至嘉庆初,

商旅贩往他处,……不数年山角水湄栽植几遍。”由此可知,金银花有着悠久的栽培历史。目前,金银花的种植区域主要集中在山东、河南、河北、陕西等地。其中,山东种植面积最大,折实面积约有50万亩。因金银花适应性强,生命力旺盛,栽培方法简单,种植效益较高,适宜大面积推广,在帮助农民脱贫致富、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可以发挥重要作用,全国许多地方都在建立种植基地,其种植面积逐年扩大,产量、产值不断提高。

2.2.2 养殖业。金银花植株幼嫩枝叶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与青玉米茎相比,其粗蛋白高23%、粗脂肪高47%、粗灰分高21%、粗纤维低50.8%,并且适口性较好,牛、羊等牲畜喜食。除营养物质外,其枝叶也含有绿原酸等抗菌消炎活性成分,对牛、羊、兔等牲畜疾病有预防治疗作用。因此,将金银花作为青饲料进行生产,用于发展养殖业,不仅可以促进牲畜的生长发育,获得较高产量,同时还能保证肉食的质量。另外,在金银花植株花期,花朵众多,花期较长,气味芬芳,是蜜蜂喜欢采食的植物之一,可作为蜜源植物开展蜜蜂养殖,所酿蜂蜜有着较高的营养保健价值。

2.3 饮料食品产业

金银花除含有药效成分外,还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其氨基酸含量在8%左右,并且种类齐全,水溶性糖含量在18%以上,还含有锰、铬、镍、铜、锌、钴、硅、铁等人体必需元素,具有重要的营养保健价值,可用于生产保健食品、保健饮料等。

2.3.1 金银花茶。金银花原花冲以代茶,汤色翠绿透亮,闻之气味芬芳,夏秋服用既能防暑降温、降脂减肥、养颜美容,又能清热解毒、百病不生。“喝了金银花,今年二十,明年十八”,是对金银花茶的美好赞誉。目前不仅有多种包装形式的以单味金银花为原料的金银花茶,也有与其他中药组方配伍的复方保健茶,如将金银花与野菊花、麦冬配伍制成的青梅保健茶,可清热解毒、消暑生津,急慢性咽炎、扁桃体炎患者饮用后可缓解咽喉疼痛等。

2.3.2 金银花饮料。将金银花浸提,添加适当甜味剂、矫味剂和品质改良剂,经超滤、灭菌、罐装等工序制成保健饮品,色泽清澈明亮,清凉爽口,芳香甘甜,是市场销售量较大的一类产品。如金银花-绿茶复合饮料、金银花-菊花-苦瓜保健饮料、苦瓜-金银花-淡竹叶保健饮料、芦荟-金银花复合饮料、银杏叶-

金银花保健饮料等。银花晶是以金银花为主要原料制成的固体饮料,曾远销国外。

2.3.3 金银花复合酸奶。金银花功能性酸奶集金银花和酸奶保健功能于一体,酸甜适中,口感细腻、润滑、柔和。以香菇、银耳、金银花为原料制成的复合保健酸奶,有酸乳特有的发酵香和淡淡的香菇风味。

2.3.4 金银花保健酒。利用兰陵美酒传统工艺开发研制的金银花美酒,色泽如琥珀,清亮透明,具有兰陵美酒和金银花之独特复合香气;在传统黄酒加工工艺基础上添加金银花浓缩液,经科学调配制成的金银花黄酒,色泽浅棕黄,口味醇厚,酸甜适宜;用金银花代替部分颗粒酒花制成的金银花啤酒,清亮透明,口味纯正,有幽雅自然的金银花香气,同时具清热解毒、消炎止渴之功效。此外,还有金银花汽酒等。

2.3.5 金银花保健食品。金银花保健糖果具有消炎止痛、润喉护嗓的功能,赋予了传统糖果新的生命力,深受广大消费者欢迎;将金银花、芦根煮汁加入冰淇淋配料中,可制成具有清热解毒、生津止渴的冰淇淋。金银花解毒功能强,能解除无机或有机毒物对人体的毒害,如有机磷农药中毒、菌类中毒等,因此在保健食品开发方面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金银花茎叶粗蛋白、粗纤维高及粗灰分较高,碳氮比较低,适于用作食用菌培养基,以此培养的平菇、香菇,不仅能旺盛生长和繁殖,并且含有绿原酸、木犀草苷等活性成分,从而赋予了明显的保健功能,市场发展潜力巨大。

2.4 日用化工产业

金银花在日用化工领域也有广泛用途。以金银花为主要原料制成的银仙牙膏、忍冬花牙膏等,具有抗菌消炎作用,可用于防治口腔疾病;金银花痱子水可清热解毒,治疗小儿热痱有较好爽身消痱作用。含有金银花成分的各类化妆品也已面市,如金银花香水、金银花沐浴露等。金银花挥发油及浸膏还能改善和修饰卷烟香气,具有增加清香香韵、减轻刺激性的作用,可作为卷烟添加剂。从金银花干花蕾和鲜花中提取的精油,可用作高级香料。绿原酸是一种重要的生化试剂,在生理、药物化学、医学等领域用途广泛,在金银花植株体内绿原酸含量高达5~10%,可以金银花为原料进行绿原酸的工业提取和纯化。

2.5 园艺产业

金银花为多年生藤本植物,单叶对生,呈宽披针形至卵状椭圆形,抗寒性较强,叶片“凌冬不调”。初春叶腋之中又生新叶,青翠如故,碧绿可爱。春夏着花时节,在碧翠的叶腋之间生出两朵并蒂小白花,开放后,一大一小,姿态优美,形如比翼飞鸟,且气味芬芳、香气浓郁。花开一、二日后,颜色由白色变为金黄色,黄白色花儿镶嵌在碧绿、纷繁的叶丛之中,很是美丽,有着重要的观赏价值。金银花茎干比较粗壮,长势奇特,可用于制作各式盆景,其情趣古雅,姿态柔媚,是室内绿化装饰观赏的上等佳品。金银花还是庭院绿化美化的好材料,可在假山旁、窗前、门口等处实行墩栽,用于赏花,也可栽植在攀附物旁,用以攀附篱垣、花廊、山石等行绿化点缀,亦可利用竹竿、绳索等物牵引,作柱形、尖塔形绿化配置。据研究,金银花对氟化氢、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有较强抵抗力。因此,金银花作为园艺植物种植,也具有很大的市场空间。

2.6 旅游产业

金银花植株枝繁叶茂,生长迅速,郁闭快捷,具有缠绕和着地生根的能力,主、侧、须、毛根四级根齐全,不仅主根发达,而且侧根、须根密布,纵横交错,构成了密集的根网,护坡效果非常明显。在荒山秃岭地带种植,可有效地延缓雨水汇流时间,起到固结表土、防止地面冲刷和冻融侵蚀作用。金银花植株适应能力较强,不仅抗寒,而且耐旱、耐盐碱、耐脊薄,可在干旱、盐碱及沙滩等地带种植,具有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蓄水保墒、熟化土壤的作用,对于改善生态环境有着重要意义。金银花生态效益的充分发挥,有助于小流域治理和环境美化,绿化山川,推动旅游风景点的建设,促进旅游产业发展。

2.7 其他

金银花植株藤条长而细软,有些一年生枝条可长达3米以上,并且有较强的韧性,因此可用于编织各种容器及手工艺品,如种类繁多的花篮、线盘、食用盘、鸟笼、鱼篓等,此类产品曾出口国外,有一定市场潜力。

3 金银花产业发展前景

3.1 金银花药用需求量会继续大幅度增加

中医药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几千年来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随着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回归自然”之风日盛,中医药以其卓越的疗效和独特的优势,受到了国际社会的极大重视,许多国家均投入了大量的人力、

物力对其开展研究和开发,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中药产品的市场需求量逐年大幅度增加。中医药作为我国优秀民族文化,一直备受政府支持。金银花属于传统中药材,主要功能是清热解毒,具有卓著的抗菌消炎作用,被誉为“植物抗生素”,在滥用化学抗生素带来严重后果的情况下,金银花的需求量激增,特别是由于SAS、H1N1病毒病的发生与流行,为金银花药用带来了巨大的市场空间。另外,金银花还含有多种抗氧化活性成分,可降血脂,用于预防治疗心脑血管疾病,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重,进一步加大了其市场需求。通过科技水平提升,加大研制中药新药力度,提高中药产品质量标准,中药产品的国际销售量也会进一步增加,从而为金银花产业的发展、壮大奠定了基础。

3.2 人们保健意识增强,保健饮料、食品消费量逐年增加

随着生活水平提高,人们的保健意识不断加强,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关注自身生活和生命质量,消费绿色保健食品正在成为国际趋势。据北京、上海等地的市场调查,目前有93%的儿童、78%的老人和近50%的中青年消费保健食品,95%以上家庭常备有不同类型的营养保健食品。保健食品行业具有广阔的市场发展前景,一些著名企业,如美国杜邦公司等纷纷投巨资进军保健食品产业。有关部门预计,到2010年保健类食品的销售额将达到1200亿元。

金银花含有绿原酸、黄酮类等活性物质。其中,绿原酸抑菌作用广泛,对很多致病菌和霉菌均有抑制作用;有显著的增强胃肠蠕动和促胃液分泌及利胆、清除自由基和抗氧化等作用;其水解产物咖啡酸亦有利胆、升高白血球细胞的作用;对各种急性细菌感染疾病及由放疗、化疗所致的白细胞减少有显著疗效,并且在血栓性血管病治疗中亦具有潜在价值。黄酮类化合物是一种天然的抗氧化剂,具有清除人体中超氧离子自由基、抗衰老和增加机体免疫力的作用,可降脂、抗血栓、抗衰老。以金银花为原料,采用高科技技术研制各种保健饮料与食品,对于防治常见病、多发病,保障人们身体健康,将发挥出积极作用,具有巨大的市场空间,发展前景广阔。如香港加多宝集团以金银花为主要原料制成的凉茶“王老吉”系列产品,为清凉下火、清咽润喉之佳品,畅销东南亚、非洲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每年金银花的需求量在6000吨左右。

3.3 中兽药市场潜力巨大

中兽药是我国传统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有两千多年的应用历史。中药具有平衡阴阳、祛邪扶正、标本兼治的特点,对畜禽疾病中占主要部分的病毒性传染病具有多方位调节和治疗作用,可提高动物机体的免疫力和抗应激能力,因此传染性疾病防治方面大有作为、独具优势。在休药期用中兽药替代西药防治疫病,中长期使用具有低毒副作用,可有效降低体内的药物残留,同时还能促进生产性能的发挥,从而满足日益严格的食品安全需要。随着我国畜禽养殖业的飞速发展,中兽药的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但目前国内中兽药仅占兽药市场份额(200~250亿元)的20%左右,提示开发具有中国特色的天然中兽药产品具有广阔的市场发展潜力。金银花具有显著的抗菌消炎作用,在防治畜禽疾病领域具有广泛的用途,如在兔病临床上可用于治疗兔感冒发热、兔肺炎、兔耳脓肿、兔脚脓肿、兔口腔炎、兔肠燥便秘、兔乳房炎、兔气管炎、兔子宫炎、兔球虫病等。同时,金银花枝叶的牲畜适口性较好,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利用金银花枝叶及加工废弃物制造中兽药,或直接作为饲料,对于预防、治疗畜禽疾病将发挥积极作用,是促进金银花产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3.4 环保意识加强,绿化、美化环境是社会的发展趋势

随着社会发展,环境问题越来受到人们的重视。开展金银花种植不仅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显著,同时也具有重要的生态效益。大面积种植可以绿化荒山、改良土壤,优化治理小流域环境,有助于建设独具特色的旅游基地。盆栽种植可以净化空气,陶冶情操,有利于身心健康,同时也可获得较大的经济效益。通过绿化、美化种植可使金银花植物资源得到进一步的开发利用。

3.5 综合开发利用潜力巨大,产业链建设会更加完善

金银花作为中药之瑰宝,在制药、保健食品、香料、化妆品等许多领域市场前景广阔。综合利用金银花植物资源,实现精、深加工,符合国家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政策,也是金银花产业的发展方向。只要坚持标准化生产、加工,进一步开发利用其药用保健功效,不断提高产品的高科技含量,使生产、加工、应用等环节联系更加紧密,形成和完善产业链,金银花产业就一定能够做大做强,实现效益最大化。

金银花综合开发利用的途径如图1所示。

4 促进金银花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4.1 科技投入不足,终端产品开发力度不大

中药现代化的实现和中药经济的发展,最终取决于科学技术的进步。金银花作为一项发展历史较长的特色产业,从种植、管理到加工、综合开发涉及的行业较多,长期以来科技投入一直不足,没有形成一套科学而规范的技术。促进金银花产业发展,关键是终端产品的技术含量与市场销售量,只有加大终端产品开发力度,才能拓展市场空间,拉动种植业与加工业的发展。金银花深加工研究明显

存在着科技落后、技术不规范、系列产品研发滞后的现象。如金银花药用范围虽广,但新特中药制剂不多;作为保健品与日用品的开发虽有一定成效,但力度还不够,产品种类不够多;在禽兽病及植物病虫害防治上的应用尚未开发。医药行业是金银花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目前金银花的主要应用途径,但这不是唯一的途径。在保健饮食、日用化工等领域进行开发利用,一旦形成新产品,其市场销路应该远远大于医药产品,如“王老吉”系列饮品就拉动每年消费金银花6000余吨。为解决科技投入不足,进一步加大金银花综合开发利用的力度,国家科技部已经将“金银花规范化种植基地优化升级及系列产品综合开发研究”正式列为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总投资865万元。

4.2 良种选育工作相对滞后

在中药材生产中,选育良种是提高药材产量与质量最有效的措施之一。相对于农业上良种的选育和推广,药材优良品种的选育和生产起步较晚,而且发展缓慢。目前,生产上种植的金银花基本上是金银花原产地驯化培育的野生改良品种,栽培品种多而且乱,优良品种少。为了提高金银花药材的产量和质量,近年来各产区相继建立了一些金银花苗圃或种苗基地,采用人工系统选择法或多倍体育种技术,根据植株的外部形态差异,自发的进行了金银花的良种选育,目前选育出的新品种有“九丰一号”、“蒙山一号”、“金丰一号”等。这些品种要么通过了林木品种审定,要么没有进行品种审定,离大面积推广应用尚有一定距离。此外,国家,在“十五”、“十一五”期间,也曾大力扶持金银花良种选育方面的项目,先后资助的项目有“金银花的优良种质标准研究”(国家科技部),金银花及桔梗的种质资源及其品种研究(国家科技部),“金银花优良品种选育研究”(国家科技部)等。各金银花主产区政府也加大了金银花良种选育的支持力度,如山东省科技厅先后资助了“金银花等优良种质资源的选育研究”,“大宗道地中药材(金银花、桔梗、丹参、黄芩)优良品种筛选”、“山东道地药材种质资源质量控制平台建设”等项目,这些项目对于摸清金银花现有种质资源情况及优良品种的选育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至今尚未形成真正的金银花药材新品种。4.3 金银花种植的规范化与规模化力度不足

忍冬在山东、河南、河北、陕西等地均有大面积种植,是金银花商品唯一来源。山东等地现有的种植面积基本上是历史形成的,区域分布广泛,虽然规模较

大,但栽培管理粗放,采收、加工、包装、仓储等技术落后。为保证金银花药材的产量与质量,必须实施《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但在金银花规范化种植基地建设过程中,由于缺乏大型企业带动,至今仅有2处金银花种植基地通过国家GAP认证,规范化种植总面积只有1.25万亩(山东三精1.2万亩,河南佐今明500亩),很难形成系统配套的规范化生产技术,致使金银花产量低、质量差,产品参差不齐、优质商品率不高。

4.4 合理防治病虫害没有引起足够重视

随着种植年限的延长,金银花的病虫害逐年加重,越是老产区病虫害越严重,因此做好金银花病虫害防治工作,有效降低化学农药施用量对于保证金银花药材产量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山东中医药大学2003年承担了国家科技部“金银花农药安全使用标准研究”的课题,制定了有效的综合防治措施,但至今推广力度不够,产区农民大量、超量使用剧毒、高残留农药的现象仍然时常发生,这严重影响了金银花药材的安全性,限制了金银花的销量,延缓了整个金银花产业的发展。

4.5 金银花生产、加工各环节联系不紧密,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

发展壮大金银花产业的前提,就是要将生产、加工各个环节密切联系起来,使之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目前全国各地的金银花种植基地,均是以药材作为生产目标的,没有突出自身特色,为生产而生产,结果生产、加工与开发利用等环节联系不密切,目标产品的质量难以保证,从而影响了金银花产业的发展与壮大。此外,金银花主要以花蕾与茎枝药用,而茎枝的药用量相对较小。在生产过程中,修剪整形是提高金银花产量的重要生产措施,在修剪时会收获大量的茎叶,对其综合利用目前重视不够,可利用其进行饮料、饲料、日用化工产品、中兽药的开发,以提高种植效益。另外,在金银花植株上寄生的茶镳子叶层孔菌具有显著的药理活性,目前对其进行的研究也不够深入,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开发利用。

5 促进金银花产业发展应采取的措施

5.1 进一步加大科技投入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发展金银花产业离不开科技支持。要积极申报各级政府研究课题获得资金支持,鼓励和吸引国内外科研机构、医疗机构、医药企业以及社会力量参与金银花种植、加工和综合利用等方面的研究和开发,通过科技创新

实现金银花生产和效益的新突破,进一步拓展金银花市场空间。

5.2 努力实现产业化经营

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金银花药材生产要降低风险、提高效益,就必须在企业的带动下,走产业化经营的道路,以充分发挥信息、营销和人才优势,保证农民的经济收入,调动农民的种植积极性,实现生产稳定发展。要在规范化、规模化的基础上,努力实现产业化经营。

5.3 采取有效措施,保证或提高金银花药材质量

在药材生产过程中,最值得关注的问题是药材的产量与质量。农民在种植时考虑的主要问题是如何提高收益,因此对产量特别重视,在生产过程中经常超量使用化肥,虽然产量有时能够得到提高,但药材质量很差。当发生病虫害后,又不分时期地大量使用剧毒农药,结果农药残留非常高,严重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这就要求我们要在产业化经营的前提下,注意栽培环境的选择、栽培技术的推广、农药的控制使用等等,以确保金银花药材的安全、有效。在金银花的优良品种选育方面,应建立种质资源圃及良种繁育基地,利用现代生物技术手段如同工酶、PCR、AFLP等在搞清现有种质的基础上,采用现代高新遗传育种技术与传统育种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开展不同种源、家系、无性系等区域栽培试验、品种驯化、品种选育等研究,加快组培技术、分子标记技术和基因工程育种技术进程,以选育出优质丰产、抗病虫害、抗逆性强的新品种。针对选育出的新品种推广慢的问题,应加大宣传力度,必要时可给予一定的政策优惠,激发农民尝试种植新品种的积极性;此外,各地区在引种新品种时要注意本地区生态条件,不要盲目引种,必要时可以采用小面积试种,试种成功后再进行大面积推广,以减小引种风险;有条件的地区,可以自己繁育适合本地区种植的乡土品种。

5.4 充分发挥人才优势,推广现有科技成果

金银花药材生产的技术性较强,专业人才又相对缺乏,通过产业化经营,可使相关人才得到集中有效合理地利用,使已有的科技成果尽快得到转化,使其科技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利用。可通过成立有关的培训班,对缺乏的技术人材进行培训,以解燃眉之急。要加强和发挥行业组织的作用,加强组织、指导、管理和协调。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对金银花产业的调查研究、信息交流、展览展示、国际合作,新品种的选育和评定,产品检验监测和质量评价,生产技术的开发、推广、

培训,咨询与服务等方面的工作,促进金银花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5.5 扩大金银花种植基地GAP认证面积

在当地政府的协调、支持下,积极引进大型企业,建立金银花规范化种植基地,制定各项管理制度、质量标准及规范化操作规程,不断扩大和优化GAP认证面积。

5.6 紧跟国内外市场需求与技术发展趋势

金银花属于传统出口物质,如何进一步提高质量,扩大出口,是扩大市场空间的有效途径。要在系统研究金银花产量与质量建成规律的基础上,紧跟国内外市场需求与技术发展趋势,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使金银花药材质量达到进口国家标准。

中国中药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中国中药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来源:中国投资咨询网发布者:尹海华日期:2016-11-22 广义上讲,中药产业包括中药材、中药饮片和中成药三大部分,中药饮片处于中药产业的中间环节,在中药产业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国家层面和各地出台的一系列引导鼓励中医药政策,如调整中医医疗服务价格政策、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政策等,从不同角度激励中医医疗机构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特色优势。 更值得关注的是,在我国推进公立医院医药价格改革、取消药品加成,化药和中成药“零加成”的大环境下,中药饮片销售仍然享受药品加成政策,从而成为中药饮片销售提升的动力。 最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卫生计生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联合制定发布的《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十三五”行动计划》中,更是明确——不取消中药饮片加成,中药饮片不纳入“药占比”控制范围。 A、趋势市场地位不断提升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06-2015年,医药工业规模以上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由5345.7亿元增长至26885.2亿元,年复合增长率(CAGR)达19.7%;从医药工业细分子行业来看,中药饮

片加工主营业务收入由190.2亿元增加至1699.9亿元,CAGR为27.6%,中药饮片加工市场规模年复合增长速度显著高于医药工业整体增速。 随着中医医疗服务体系的不断健全,中药饮片行业在医药制造业中的市场地位在不断加强。从医药工业近三年细分子行业横向比较来看,中药饮片加工行业增速均排在8类子行业首位。从中药饮片行业主营业务收入占医药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来看,最近几年基本保持了逐年上升的趋势。 2015年,医药工业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利润总额2768.23亿元,同比增长12.22%,高于全国工业增速14.52个百分点,较上年下降0.93个百分点。其中中药饮片加工行业全年利润增速高于8类子行业利润增速。 近年来,我国医药行业发展十分迅猛,而且这个发展势头还将持续。主要受益于人口老龄化、城镇化等。随着产业政策环境的不断改善和市场需求空间的不断扩大,中药饮片行业未来发展空间将非常广阔。 B、行业挑战产业升级空间几许 目前,中药饮片产业的市场容量不断增大,中药饮片行业及中药饮片加工行业已进入一个全面快速发展的新时期。 国家政策导向为中药饮片产业带来了升级空间,同时中药饮片行业的发展也面临很多挑战。 中药材价格上涨:防控生产盲目和种植过剩

中国汽车行业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研究

中国汽车产业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摘要: 2009年,中国的汽车产销量均超过美国,一跃成为世界第一。这和美国 因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导致美国的大型汽车企业通用(美国第一大汽车企业)和克莱斯勒(美国第三大汽车企业)的破产以及民众收入减少、消费水平降低有关。而中国市场由于宏观经济政策和宏观货币政策的协调,以及潜在内需的激发,虽然汽车出口量方面呈现了下滑,但是整体的产销量,都有较大的提高。中国市场由于其廉价的土地、劳动力以及强大的市场需求,成为世界各大知名汽车制造商争相登陆的“诺曼底”战场,在华的投资逐步扩大。而与此同时,国内的汽车制造企业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通过海外并购、对外投资、自主创新,很多新兴的汽车制造商都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如奇瑞、比亚迪、吉利、长城等等。 从动力技术方面来看,日本的混合动力技术、欧洲的先进柴油机技术、美国的燃料电池技术;都得到世界公认。中国虽实现了小规模的海外并购(2009.6四川腾中重工收购悍马HAMMER ;2009.12,吉利收购沃尔沃VOLVO;2009.12,北汽控股收购萨博SAAB部分整车平台和技术),以较小的代价取得了比较核心的技术,但是从整体来看,国外把持的一线技术对我们仍是封锁的,我们得到只是别人的一小部分、次先进的技术,而现阶段我们的自主创新水平还不足以支撑我们企业与国外企业抗衡。以石油危机和全球气候变化为信号,全球的汽车产业即将进入下一轮竞争,动力电动化将是未来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重要技术制高点。而在这方面,我们和国外至少可以做到同时起步,应该加大投入开发,争取主动权。除了国家宏观政策方面的指引,企业本身要兼具这种长远的眼光,把新能源汽车的开发提升到未来竞争的战略高度,争取在下一轮竞争完全到来之前,赶超国外一线企业。 关键词;一,现状分析 <1>优势 <2>存在的问题 二,发展趋势 三,发展建议 过去十年我们见证的是中国汽车消费的巨大变化,整个十年的消费需求特征我们用一个价值观来概括就是进取。中国在过去十年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就,整个社会属于动态向上不断改变的。反应在汽车消费上已不仅仅是一个精英消费,而慢慢变成生活的一部分。 在中国汽车产业达到千万辆的时候,我们不要为取得的成绩所骄傲,要看到存在的大量结构性问题。只有在有危机感的情况下,才会有扎扎实实的心态。中国汽车工业需要有危机意识,只有这样才会有更长久的发展。 而中国发展新能源汽车有以下的优势:

服务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服务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服务业的重要性日渐凸显,已经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和衡量地区综合竞争力与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近年来,滨城区立足市辖区优势,充分发挥服务业在城市经济中的主导和引领作用,以膨胀规模总量、提升能级水平、优化产业结构为目标,突出项目载体带动,大力培育产业集聚区,促进城区服务业实现园区化布局、集约化发展,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提高城市核心竞争力,积极加快全域城市化建设,服务业发展呈现了总量大、速度快、质量好的态势。当前,正是滨城区经济转型、产业升级的关键时期,服务业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服务业发展在规模、总量、质量上仍需进一步提升,要创新发展理念,创新体制机制,创新政策措施,完善发展规划,全力推进服务业优化升级。 一、服务业发展现状 (一)发展速度明显加快,总量规模不断扩大。2009年以来,全区服务业发展步伐明显加快,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速达到**;服务业总量不断膨胀, 2013年达到**亿元,是2009年的***倍;服务业对于转方式调结构成效显著,服务业比重从2009年的**上升到2013年的***%,年均提升**个百分点;服务业促进消费的作用明显,2013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是2009年的1.96倍,服务业已成为我区推动经济增长、实现社会和谐发展的主导产业。 (二)质量效益显著提升,产业贡献稳步加大。服务业素质稳步提升,逐步成为全区财税增长的重要支撑。2013年,实现地方税收***亿元,占全部税收的比重达***%,对地税增长的贡献率

**%,拉动经济增长***个百分点。吸纳劳动力作用突出。2009-2013年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增加***万人,第三产业不仅吸收了大量新增劳动力,而且吸收了部分农业和第二产业转移的劳动力,从而使2013年第三产业就业人数达到***万人 (三)产业结构逐步优化,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以金融保险、旅游业、现代物流、社区服务业、楼宇经济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迅速发展,服务业呈现出从传统向现代演变,从低端向高端挺进的良好态势。一是金融担保业发展势头强劲。目前,我区已初步形成了较为完备的金融体系,辖区内共有各类金融、保险机构56家,兴业银行、招商银行等股份制商业银行经营良好,德州银行滨州分行试营业,全区引进市外股份制银行达到7家;众成担保、银泰小额贷款等担保、投资公司快速成长。二是物流业快速膨胀。陆港物流园区达成框架协议;外环线周围物流企业集聚,银河物流、宇航物流发展成行业龙头企业;侨昌农药物流、金龙水泥物流等专业物流运营良好;顺丰、韵达等快递公司发展迅速。三是文化旅游业品牌化发展。中海风景区已成为市民假日休闲的旅游乐园;休闲小街、禾家风尚、绿色生态基地,形成示范带动效应;杜受田故居、三河湖等旅游景区影响力不断提升。四是社区服务业日臻完善。社区服务业网络逐步建全,“12343”民生综合服务平台启动运营,逐步搭建起居民日常生活服务项目配送体系。五是楼宇经济(总部经济)崭露头角。滨州国际大厦、众城大厦企业集聚,国际金融中心、铂金时代加快建设。有“中国黄金首饰第一品牌”之称的老凤祥(山东)公司落户,成为我区引进的第一个中国五百强企业区域总部。 (四)投资力度逐年加大,发展后劲持续增强。项目带动投资、投资拉动发展的良性格局初步形成,服务业发展后劲进一步

中药材产业发展状况调研报告-调研报告

中药材产业发展状况调研报告/调研报告 林区是全国唯一一个以“林区”命名的行政单位,因其生物多样性而著称于世,享有动植物基因库的美誉。林区地处亚热带和温暖带的过渡地带,山体高大,地形复杂,各种地貌类型均有分布,由于土壤种类繁多,气候温暖,光热条件好,雨量充沛,适宜于多种植物生长,中药材资源极为丰富,尤其是野生地道中药材如头顶一棵珠、石斛金钗、江边一碗水、天麻、文王等,因疗效独特,开发潜力极大。中药材栽培历史悠久,上世纪五十年代始建立了药材场,所产当归等药材俏销市场。改革开放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大力发展中药材生产,建立中药材商品基地,逐步形成了一村一品,柴胡、桔梗,冬花、天麻、党参,高山黄连、当归、党参种植的生产格局。年又以专业村建设为抓手,发展种植专业户,中药材面积不断扩大、品种不断增加、效益不断提高、成为农民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中药材产业发展现状 (一)中药材资源情况 是一座天然药库,据《中药材名录》记载,林区有中药材资源2023种,其中动物药213种,植物药1800种,矿物及其他10种。药用植物种类占全省52%,占全国的33%。丰富的资源为中药材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中药材产业发展现状 中药材基地建设初具规模。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区中药材产业已经形成了一定规模,到年中药材总面积达到5.5万亩,其中木本药材4万亩,草本药材1万亩,年新发展中药材(草本)0.5万亩,其中由我

区中药材公司与武烟集团合作,新建柴胡种植50亩。年中药材产量371吨,产值达1526万元。年中药材产量721吨,年中药材产量903吨,产量比年增25%。聚能药业引进三号柴胡在新华、长坊、宋洛、松柏种植成功,为我区中药材出口打下了基础,全区建香菊基地500亩,进生了野转家生试验品种达5个如开口箭、苍术、麦冬等。 中药材龙头企业快速发展。我区现有中药材加工企业3家--聚能药业有限公司(以生产中药饮片为主)、绿源食品开发有限责任公司(金银花基地60亩)、林区中药材公司。成立中药材协会2个。 中药材种植经济效益不断提高。随着中药材种植技术不断提高,产量不断增加,加上中药材市场回暖,价格上涨(杜仲、天麻、厚朴、二花、黄连、独活、柴胡等价格均不同上涨,柴胡从年的13元公斤上涨到年的24元公斤),年柴胡40元公斤,中药材种植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出口创汇有新的突破。年聚能药业公司与韩国签订了厚朴、独活、杜仲、黄柏、冬花、二花、柴胡等10余个品种的出口合同,出口数量200吨,创汇100多万美元。 (四)中药材产业得到省、地方政府大力支持 我区中药材发展得到省和地方政府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省农业厅先后下拨我区中药材资源调查和基地建设补助资金13万多元,林区人民政府也从紧张的财政资金中安排部分资金扶持基地和中药材协会建设。年我区和武汉大学生命科学系合作,利用疗效独特的道地药材,开发了三种不同疗效药酒,正着力推向市场。 二、中药材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020年中国汽车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2020年xx汽车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众多行业加入“造车新势力” 汽车产业正在“磁吸”众多行业加入“造车新势力”。前有互联网,后有房地产,众多行业都把造车当作新突破口。作为中国市场化程度最高的行业,家电业在打败日韩品牌后曾经一度冲击造车,却纷纷铩羽而归。此次再度厉兵秣马,在新的市场条件下,家电业拥有的强大制造实力和研发水平能否成为其成功突围的利器,值得业界关注。 1、家电业再度冲浪“造车” 2003年前后,中国家电业曾涌起过一股狂热的造车“冲动”,当时春兰、美的、奥克斯、波导、夏新、小鸭等一大批家电企业进入汽车业。不过,由于低估了造车的难度,加上汽车业的游戏规则和家电业有着巨大的差别,家电厂商造车遭遇寒流。如今,十多年过去了,家电企业一度熄灭了的汽车梦,在新能源和智能化的产业大潮下重新涌现。 ——家电业再度“上车” 一起价值7.4亿元的收购,引发了业界对美的再度跨界“造车”的猜想。 近日,美的发布了《关于收购北京合康新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控股权的提示性公告》。公告称,公司拟通过下属子公司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美的暖通”)以协议方式收购北京合康新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合康新能”)的控股权,收购总价为 7.4亿元。本次收购完成后,美的暖通将拥有合康新能23.73%的表决权成为公司控股股东,美的集团也将成为合康新能的间接控股股东,而美的集团创始人何享健也将成为合康新能的实际控制人。 对于这起收购,美的表示,“合康新能的核心业务正面临巨大的发展机遇,高、低压变频器有助于加速美的大型中央空调的变频化进程,提升对传统定频产品的竞争优势。”与此同时,“合康新能在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等业务方面的业务布局增加了美的集团业务的多元性,也为美的集团在新业务、新模式的拓展上提供了积极有效的探索基础。”

第三产业发展现状及目前存在问题原因分析及对策措施

第三产业发展现状及目前存在问题原因分析及对策措施一、晋城市第三产业发展现状及目前存在问题晋城市自1985年建市以来,十分重视第三产业的发展,特别是1992年党中央、国务院做出了《关于加快第三产业的决定》之后,在大力发展第一、第二产业的同时,根据新建城市的实际情况,从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增强城市辐射能力、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入手,注重优先发展对国民经济具有全局性、先导性影响的交通运输和邮电通讯事业,积极发展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商业、饮食服务业、物供仓储业,特别是近几年在努力巩固提高传统第三产业的同时,注重培育、引导和发展中介服务业、信息服务业、社区服务业等新兴第三产业,呈现出传统第三产业迅猛发展,新兴第三产业势头高涨的喜人局面。2015年,全市第三产业增加值已达129..44亿元,占生产总值比重由建市初的14.85%上升到31.1%,增长了2.09倍。第三产业的就业人数占全社会就业人数的比重由1985年的21.97%上升到32.37%,总人数由17.5万人上升到 38.44万人。一产、二产较上年分别下降1.26、0.39个百分点,三产从业人员比重较上年增加8.77个百分点。晋城市的第三产业虽然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但是与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的要求相比,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速度,与兄弟城市及发达的沿海地区相比,与提高生产力水平和促进第一、二产业快速发展的要求相比,无论从总量上还是内部结构上都存在着很大差距,远远不能适应建立市场经济体系的要求。对照比较,分析晋城市第三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特点。 1.第三产业发展势头高涨,但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仍然偏低。2015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上升到31.1%,比全省34.3%的平均水平低3.2个百分点,比全国39.1%平均水平更低了8个百分点;同期第一产业比重由21.36%下降到4.84%;第二产业比重与原来的63.78%基本持平,仍达64.1%,由建市初的“二、一、三”进入了“二、三、一”发展阶段。世界产业经济的发展史表明,产业结构发展是一个从低级向高级递进的过程。产业结构升级和演进是经济协调发展的基础。比例失调的产业结构,将使经济效益长期处于低水平状态,从而使经济发展失去扩张的基础。产业结构变动的一般规律是劳动力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增加值的主要构成由第一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转化。九十年代初,全球第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平均约60%,其中34个低收入国家平均为31%,48个中等收入国家为50%,22个发达国家平均约65%。目前,全球服务业占GDP的比重为60%以上,发达国家达到70%以上,发展中国家达到43%。虽然城区2015年第三产业在生产总值比重已经达到58.6%,略高于中等收入国家的水平,但市本级的GDP也包含在城区的经济总量中,尚不及全市的20%,且有着市区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就全市来讲,第三产业在经济构成中的比重还偏低。 2.批发零售业、餐饮业发展迅速,但规模效益不高,新兴经营方式尚待开拓。建市以来,我市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业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一是社会批发零售贸易业、住宿餐饮业营业总额和社会商业点迅速增长,2015年批发零售贸易业和住宿餐饮业分别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0.23和18.18亿元,占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93.86%。二是消费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提高。在国家连续多年鼓励消费政策的引导下,2015年我市消费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热潮,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GDP的比重达到27.7%,比上年提高3.7个百分点。批发零售贸易和住宿餐饮业增加值占第三产业增加的比重也由上年的19.9%提高到22.1%。与此同时,消费增长率与投资增长率之间的差距也呈现缩小态势,由上年的消费低于投资16.6个百分点缩小为9个百分点。三是所有制结构呈现多元化,形成了国营、集体、私营、个体、联营、股份制等经济点并存发展的局面,极大地搞活了商品流通和销售。2015年限额以下企业及个体户实现零售额67.50亿元,同比增长35.32%,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58.44%,比2015年占比提高了7.78个百分点。四是经营形式多样化,经营规模、档次也有了进一步提高。超级市场经营、连锁经营等经营方式有了良好的发展势头。经过多年的经济

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前景分析

中国汽车产业发展趋势 一、汽车产业全球化的趋势及汽车需求增长的国际格局 汽车产业的全球化集中体现在特征上:一是汽车产业链,包括投资、生产、采购、销售及售后服务、研发等主要环节的日益全球性配置。例如,过去跨国公司在本国建立、保持研发机构,对于目标国市场采取复制产品的方式进行投资,而现在则采取将各个功能活动和能力分配给全球市场的方式。由此导致了新的专业化分工协作模式的出现,特别是整车装配与零部件企业之间呈现分离趋势,零部件的跨国公司越来越多,零部件企业与整车装配企业之间以合同为纽带的网络型组织结构日趋明显。整车制造企业零部件的全球采购以及零部件工业的国际化,模糊了汽车产品的“国家特征”,使其成为了典型的全球化产品。二是巨型汽车企业之间的大规模重组,形成了“6+3”的格局,9大汽车集团的产量已占世界汽车产量80%以上。汽车企业在全球的大规模重组实质性地改变了传统的资源配置方式、产业竞争模式和产业组织结构,并使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以往的汽车产业发展战略和相关政策面临严峻挑战。 从汽车产销量的地理分布看,欧美发达国家,普遍出现了严重的市场疲软,而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亚洲国家的形势看好。在亚洲,韩国、泰国和中国等以其良好的成长性和巨大的潜力,继续成为世界汽车市场的亮点。据预测,从2002年到2010年,全球汽车产量将增加1100万辆,亚太地区将新增7百万辆以上,占到65%,而其中将有一半来自中国。 二、近年来中国汽车产业规模和市场结构变化 中国汽车工业经过40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和轿车开始进入家庭,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增长最为迅速的市场,对全球汽车产业产生的巨大影响力。2002年全年累计生产汽车325辆,比2001年同期增长38.49%,销售汽车324.8万辆,比2001年同期增涨37.1%,完成工业增加值1515亿元,同比增长60.94%。汽车消费成为拉动2002年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 具有法人地位的汽车生产厂有120余家。2002年一汽、东风、上汽等3大汽车集团生产集中度为57%,比2001年提高了8个百分点;中国轿车由于企业进入和竞争激烈,销量前3位的上海大众、一汽大众和上海通用占总销量的53.4%,比2001年前3名的市场份额下降了6.8个百分点;其他各类汽车的生产集中度总体来讲较之2001年也有一定程度的下降。就单个企业规模而言,中国汽车工业的前4名一汽、东风、上汽、长安等4大集团汽车生产能力在30万--60万辆之间,规模经济效益开始显现。尽管如此,与世界级的汽车生产企业相比较,中国汽车工业企业的规模仍然偏小。 市场激烈竞争带来的直接影响,一是促使汽车价格持续下降,最终达到合理价位;二是竞争领域不断扩展,不仅包括产品价格、质量、性能,而且涉及市场营销、售后服务、市场应变能力等各个方面;三是技术进步、产品研发将成为竞争焦点。通过充分而有效的竞争推进企业优胜劣汰,势不可挡,并将成为推动整个产业健康发展的主导力量。 三、中国汽车工业市场空间、投资机会与盈利前景预测 未来时期随着影响中国汽车需求市场的价格、居民收入和消费结构、汽车信贷、消费环境的改善,特别是跨国公司主导下的汽车合资企业不断在全球同步推出适应市场需求的新产品,将对未来市场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预计今后10年—15年中国将成长成为全球最大汽车市场,年销量达到1700万辆,汽车保有量超过1亿辆。 近年来,跨国公司加快了进军中国市场的步伐,推动了国内汽车业新一轮的兼并重组热潮。预计今后跨国公司在中国的角逐将更加激烈,国内几大汽车集团依托跨国公司迅速扩张,将进一步加速各类整车和零部件生产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兼并重组,市场格局剧烈变化,投资并购机会将不断涌现。 目前,我国汽车行业的整体利润率高于国际水平,随着产品价格的下降,这极可能降低行业利润率,但在价格下降的同时,成本、费用也有较大下降空间,利润总额等总量指标可能保持,甚至有可能提高。国家进一步降低一些税费,将为行业内大部分企业提供降价空间,如果产销规模能随降价得到有效扩大,规模效应将发挥出来,会使行业效益保持在较好水平。同时,零部件进口关税的下降,将使一些厂家进口成本有所下降,对采用进口部件较多的中高档产品影响更加明显。我国汽车行业中的轿车工业发展最为迅

我国中药行业发展现状及经济周期分析

我国中药行业经济周期及发展现状分析 中药行业经济周期分析 中药制造行业的生命周期可以用以下简图表示,其导入期的特征是:产品品种少,技术不成熟,销售增长缓慢;成长期的特征是:需求量迅速上升,成本大幅下降,利润迅速增长;成熟期的特征是:市场逐渐趋于饱和,利润率增长下降,竞争者数量较多;衰退期的特征是:销量持续下降,出现替代产品。 图表我国中药制造行业生命周期分析 资料来源: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 中投顾问发布的《2016-2020年中国中药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指出,目前我国中药制造行业的发展具有以下特征: 竞争特征:由于行业基础是粗放型,产品的市场竞争十分激烈,一般产品的商业周期短,特别是大宗制品。有效延长产品商业周期的决定因素是“品牌”和“特色”。如“同仁堂”的牛黄清心丸、乌鸡白凤丸、漳州的“片仔璜”历经数百年而不衰主要是品牌效应。 需求特征: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出现,消费者保健意识的不断加强,中药需求出现持续上升的趋势。随着医疗体制改革,将有更多的消费者享受全面的医保,必将提高中药产品的消费量。并且,医疗保健关系人身健康,是一个不断持续发展的行业,随着经济的发展,中药制造行业必将得到长远的发展。 生产特征:从全国整个中药制造行业来看,亏损企业数量在整个行业企业数量中的比重逐年下降,说明行业的生产状况稳定发展。 中投顾问·让投资更安全经营更稳健

中投顾问·让投资更安全 经营更稳健 第2页 因此,综合来看目前我国中药制造行业还处于成长阶段。未来行业发展速度将会进一步加快,行业发展将会向规模化、集约化以及专业化方向发展,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行业需求将会保持较快速度增长,行业发展空间很大。 中药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随着我国中医药事业快速发展,服务能力明显增强,中药产业规模明显扩大。我国中药产业年规模已达4100亿元以上,占国内医药市场的3成,中药出口已达23.32亿美元,全国中药生产企业已近1500家。 如今,美国已成为中国中药材出口的第三大市场。2015年上半年,中国对美国出口中药材货值总额达 2.7亿美元,占中国中药出口的14.1%,其中,植物提取物占对美出口中药材的78.2%。 中投顾问发布的《2016-2020年中国中药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表示,我国中药产业的形势向好,中药材市场可谓“大河有水小河润”,由于受人口增长、老龄化、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等因素影响,全国中药产品需求成倍增长,消费市场需求加大,加快了中药材产业发展步伐,目前国内中药材市场年需求量在200万吨以上。 虽然成果显著,但中医药发展也面临着不少困难和问题。中医药服务资源布局、结构仍需加快调整,加快中医药人才队伍的建设,不断推进中医中药协调发展。

精选中国服务业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分析资料

前言 改革开放后,由于我国经济发展战略发生了根本转变,服务业日益受到重视,传统的服务业得到了恢复,新的服务业得到了发展。服务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从1979年的21.4%,增长到1988年的30.5%,2008年又增长到40.1%。①我国服务业尽管有了较大较快发展,但总体比较落后,比重偏低,质量较差和结构不合理的发展格局并没有根本改观,不但与发达国家相差甚远,而且明显落后于一些发展中国家的水平。 一、我国服务业发展的现状 虽然反映服务业或第三产业发展状况的综合指标较多,但国际通行的衡量一个国家服务业发展水平的指标主要有:第三产业产值比重、就业人数比例、对国民经济的推动力和投资额比例。下面就根据这几个主要方面来分析一下中国服务业的发展状况。 (一)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例日益上升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传统服务业得以迅速恢复,许多新兴服务业得到快速发展,第三产业在20世纪80年代平均每年增长10.9%,超过了同期GDP8.9%的增速。但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服务业发展速度有所减缓,增加值和增长率分别呈下降趋势,1990年服务业产值占GDP比重为27.1%,2000年只增长到33.4%。进人21世纪后,服务业发展相对于工业(第二产业)仍较慢,但到2005年服务业产值占GDP的比重达40.1%(这一比重的提高与2005年全国经济普查后对相关数据进行调整有一定关系),2006年则占40.0%,又有所下降,因为这一年第二产业比上一年增长13.0%,而第三产业只增长12.1%,所以出现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不升反降的情况。2007年与2008年服务业产值比重仍然在40%左右徘徊。总体上看,我国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还是逐步提高的。服务业就业人数在总就业人员中的比例逐步上升。改革开放初期的1980年,第三产业就业人数为5 532万人,占总就业人口的13.1%,而到1995年,服务业从业人员达16 880万人,是1980年的3倍,服务业就业人数占全部就业人口的比例上升为24.8%。到2000年,服务业从业人员占总就业人口的27.5%,所占比重比1980年提高了1倍多,2005年又增加到23 771万人,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提高到31.4%,2008年则达到25 717万人,比重也进一步提高33.2%。从就业分布看,主要包括国有单位(主要是政府部门、国有企业和公共事业单位等),城镇集体、城乡个体劳动者,乡镇企业、私营企业、外资和其他所有制企业等,且这些行业及所有制企业从业人员比重都发生了较大变化。1978年,城镇和乡村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口的比重分别为23.7%和76.3%,其中,城镇就业人口中,国有单位占78.3%,集体单位占21.5%,个体劳动者占0.2%。到2008年,城镇和乡村就

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历程

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历程 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历程可分创建、成长、全面发展和高速增长四个阶段。 创建阶段(1949~1965年):1953年7月15日,第一汽车制造厂在长春动工兴建,1956年7月13日国产第一辆解放牌载货汽车驶下总装配生产线,结束了中国不能自己制造汽车的历史。1966年以前,汽车工业共投资11亿元,形成了一大四小5个汽车制造厂,年生产能力近6万辆、9个车型品种。1965年底,全国民用汽车保有量近29万辆,其中国产汽车17万辆(一汽累计生产15万辆)。 成长阶段(1966~1980年):在这个历史阶段,主要是贯彻中央的精神建设三线汽车厂,以中、重型载货汽车和越野汽车为主,同时发展矿用自卸车。在此期间,一汽、南汽、上汽和济汽,5个老厂投入技术改造扩大生产能力,并承担包建和支援三线汽车厂的任务;地方发展汽车工业,几乎全部仿制国产车型;改装车生产向多品种、专业化生产,生产厂点近200家。1966~1980年生产各类汽车累计163.9万辆。1980年,生产汽车22.2万辆,全国民用汽车保有量169万辆,其中载货汽车148万辆。 全面发展阶段(1981~1998年):在改革开放方针指引下,汽车工业进入全面发展阶段,主要体现为:老产品(如解放、跃进和黄河车型)升级换代,结束30年一贯制的历史;调整商用车产品结构,改变“缺重少轻”的生产格局;建设轿车工业,引进资金和技术,国产

轿车形成生产规模;行业管理体制和企业经营机制进行改革,汽车品种、质量和生产能力大幅提高。 高速增长阶段(1999年至今):在此期间,我国的汽车工业尤其是轿车工业技术进步的步伐大大加快,新车型层出不穷;科技新步伐加快,整车技术特别是环保指标大幅度提高,电动汽车开发初见进展;与国外汽车巨头的生产与营销合作步伐明显加快,引进国外企业的资金,技术和管理的力度不断加深;企业组织结构调整稳步前进。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演变,如今初步形成了“3+X”的格局,“3”是指一汽、东风、上汽3家企业为骨干,“X”是指广汽、北汽、长安、南汽、哈飞、奇瑞、吉利、昌河、华晨等一批企业。中国汽车工业已经从原来那个各自独立的散、乱、差局面改变成现在的以大集团为主的规模化、集约化的产业新格局。如今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三大汽车生产国。中国汽车工业已经成为世界汽车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创新我国中药产业发展模式

摘要:随着人们对中药产品需求的日益增长,为我国中药产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机遇。本文在对我国中药产业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的基础上,从产业链角度提出了创新我国中药产业发展的思路――以“中药科研”为核心、以“中药营销”为拉动力、以“中药工业”为主体、以“中药农业”为基础,充分发挥营销在整个产业链中的指引和拉动作用,大力拉动中药产业协调快速发展。 关键词:中药产业发展模式营销 引言: 中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其源于自然,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药学实践的精华,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中药产业更是构成我国医药产业可持续发展战略框架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也日益突出。随着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健康意识和理念不断增强,以及我国新医改的实施和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的出台,使人们对中药产品的需求日益增长,为我国中药产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机遇。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度重视中药产业的发展,相继出台了许多相关政策措施,大力扶持中药产业的发展,已初步形成了一定规模的产业体系,成为我国医药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较强发展优势和广阔市场前景的战略性产业。但在其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产业链各环节之间缺乏协调、低水平重复建设严重、科研及技术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严重制约着我国中药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因此,为进一步推动我国中药产业的科学协调发展,应进一步理清思路、优化结构、创新发展模式。 1.我国中药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伴随着我国产业政策及对中医药支持力度的增强,我国中药产业产值连续多年增长超两成。2005年我国中药工业总产值为1192亿元,2010年达3172亿元,年均增长22%。2011年我国中药工业总产值达4170亿元,其中中成药产值为3300亿元、饮片产值为870亿元,总产值较2010年增长31%。2005―2010年,我国医药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23%,2005年、2010年及2011年我国中药工业总产值占医药工业总产值比重分别为27.0%、25.5%和28.7%。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近年来我国中药产业发展速度较快,呈逐年递增之势,发展态势平稳,但其发展水平均低于全国医药工业的平均水平,与近年来医药行业的高速增长相比,略显不足。 我国中药产业在发展过程中突显出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产业链中各产业环节的发展不协调,缺乏统筹规划,整个产业链急需进一步优化与整合;中药科研及技术创新能力不足已成为制约产业发展的瓶颈因素;中药营销在整个产业链中的指引和拉动作用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和发挥,整个产业链的构建和产业的发展应以市场为导向;各产业环节中,企业数量多、规模小,行业集中度不高,导致产业的低水平重复建设现象严重。 2.我国中药产业发展模式构建 针对我国中药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其长期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为进一步加快发展、优化结构,我认为必须创新思路、构建新的发展模式――以“中药科研”为核心、以“中药营销”为拉动力、以“中药工业”为主体、以“中药农业”为基础,充分发挥营销在整个产业链中的指引和拉动作用,大力拉动中药产业协调快速发展。 2.1中药科研 中药科研及创新能力是中药产业科学快速发展的核心因素。截止2005年底,我国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累计涉及中药发明专利数为8355件,截止2010年底,授

中国各地区第三产业发展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1

我国各地区国民生产总值发展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基于多层线性模型分析 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班级:09统计1班 姓名:王琳 学号:20091701310027 指导教师:刘殿国 日期:2012-04-14 中国各地区第三产业发展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摘要:第三产业是除第一、第二产业外的其他各业,亦称服务业,其发展水平是衡量生产社会化程度和市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而积极发展第三产业又

是促进市场经济发育、优化社会资源(包括自然资源、资金和劳动力)配置、提高国民经济整体效益和效率的重要途径。而金融业也是近年来发展迅速且很有潜力的行业,本文主要用多层统计分析来研究城市化率、金融业生产总值、第三产业从业人数对第三产业生产总值的影响。 关键词:第三产业生产总值金融业城市化率从业人口数 第三产业的发展是生产力提高和社会进步的必然结果, 其发展水平则是衡量现代社会经济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在“八五”时期和今后10年, 我国将面临发展市场经济、调整经济结构、缓解就业压力、增加资金积累、改善人民生活等一系列间题。我国第三产业目前还处于比较落后的状态。加快发展第三产业, 是第一、第二产业进一步发展的必然选择, 是扩大就业领域的迫切要求, 是提高城乡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条件, 也是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客观要求。为此, 我们必须树立市场经济观念, 加大衬第三产业的资金投入, 枚宽一系列有关政策, 提高第三产业的社会化水平, 建立城乡社会综合服务体系, 完善行业管理体系, 提高第三产业就业入员的素质, 等等。 一、问题提出: 第三产业是除第一、第二产业外的其他各业,亦称服务业,其发展水平是衡量生产社会化程度和市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而积极发展第三产业又是促进市场经济发育、优化社会资源(包括自然资源、资金和劳动力)配置、提高国民经济整体效益和效率的重要途径。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及去年中共中央关于“十五”国民经济发展的建议,再次提出了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的一系列方针政策,指明了今后较长时期发展第三产业的发展道路。深刻认识我国第三产业发展的现状,抓住我国即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所带来的机遇,对加快我国第三产业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而本文就是要研究影响第三产业发展的要素,在此选取了第三产业从业人数和金融投资额为自变量做为第一层统计分析研究。然后用城市规划率来研究中国各个地区第三产业发展的特点及其比较。 二、研究假设 对该问题提出三个基本假设: 1、金融投资额与第三产业生产总值正向相关:城市往往是一个区域的商业、交通、通信、金融、文化、教育、科技、信息等方面的中心,第三产业相对集中;

我国汽车行业发展现状及前景

摘要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国外的汽车企业陆续进入中国市场,我国汽车企业的发展经历了建设、成长、高速发展三个阶段,就现阶段来说,汽车行业发展迅速、势头良好,与汽车相关的行业尤其是4S店如雨后春笋般兴起,各大车企掀起扩张网点的热潮并没有因为原料价格和油价攀升等因素而降低。一场关于汽车行业的讨论日趋白热化。 关键词:汽车行业,发展历程,销售模式,制约瓶颈,前景展望 Abstract Since China's accession to the WTO, foreign car companies have moved into the Chinese market, China's automotive business development experience building, growing, high-speed development in three stages, at this stage, the automotive industry developed rapidly, a good momentum, with car related industries, especially the 4S shops mushrooming in major enterprises set off car craze network expansion is not as raw material prices and lower oil prices and other factors. A discussion on the automobile industry is heating up. Keywords:automotive industry, development, sales model, the bottleneck Prospects

我国中药产业发展现状趋势报告

我国中药产业发展现状趋势报告 我要打印IE收藏放入公文包我要留言查看留言文章来源:中国药材市场添加人:admin 添加时间:2007-1-10 中药行业涉及中药材生产、中药工业(含中药饮片加工、中成药生产、中机械制造)和中药商业等,是集农、工、商于一体,产、供、销相结合的综合性产业。 一、中药行业的现状 中药材生产:目前,一批优质地道药材生产基地基本形成;濒危物种代用品及中药材生物技术研究有了一定进展,特别是人工培育和人工栽培技术的应用,促进了野生变家种家养的进程;一些主要依赖进口的南药引种成功,并形成了一定规模,依赖进口的品种逐步减少。常用的500种中药材,依靠人工栽培、养殖的供应量已近50%,使中药野生资源和生态环境得到保护。此外,通过全国药材资源普查,对中药材的蕴藏量、需要量进行了科学的分析,为野生药材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提供了依据。中药行业基本形成了以中药科研教育为依托、中药材生产为基础、中药工业为主体、中药商业为纽带的中药生产流通体系。 中成药工业:按照《国家医药管理规》(GMP)要求组织建设和生产,加快了中药产品的二次开发和剂型改革的步伐,促进了中药工业规化、现代化进程。目前中药剂型已达40多种,特别是中药针剂、粉剂、软胶囊、缓释剂、气雾剂等先进剂型的应用,促进了产品结构的调整,提高了产品质量。中成药产品结构得到调整,生产条件有所改善,工艺技术、装备水平及产品质量有较大提高,一批名优产品、著名商标及一批产值过亿、利税达千万的企业已经涌现。中药新药开发与研究有所进展。 中药饮片工业:经过量多年建设,国有重点中药饮片企业的生产能力、技术装备、化验检测、仓储条件等硬件有明显的改善,同时提高了饮片的质量,并基本满足市场及医疗用药。中药饮片的生产由手工操作发展到半机械化、机械化生产,逐步提高了中药饮片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 中药商业:中药的批发企业仓储及营运基础设施有较大改善,中药的零售门市网点面目一新,在进一步继承和恢复传统“老字号”等一批百年名老中药

我国汽车工业发展的总体概况

我国汽车工业发展地总体简况 <一)我国汽车工业发展取得了重大成绩 一是成长为最具规模地产业之一.在改革开放政策指引下,我国汽车工业实现了快速发展.1978年,我国汽车产辆不足15万辆,在世界汽车产业中地比重微不足道.2000年,我国汽车产量为207万辆,占世界汽车市场份额地3.6%.2009年,在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全球汽车市场萧条地形势下,我国汽车工业一举突破产销千万辆大关,跃居世界第一.2018年,汽车工业全力消除世界经济低迷带来地影响,赢得了稳步回升和两位数地产销增速,以1900万辆地业绩占据了世界汽车产销份额地25%.今年将有望突破产销2000万辆,保持连续五年位居世界首位.短短十多年时间,我国汽车产量增长了近10倍,成为最具成长性地产业.据统计,在1978年至2018年世界汽车产量增量中,中国汽车工业地贡献率达到46%,中国汽车工业成为世界汽车工业地重要组成部分,从根本上改变了世界汽车产业地格局. 二是确立了支柱产业地地位.改革开放初期,汽车工业增加值占全国GDP仅为0.59%左右,2018年行业总产值达到5.3万亿,工业增加值超过8000亿元,利润总额4203亿元,GDP占比达到1.56%.利税总额2535亿元,占国家税收总额比重达到13%以上.出口额744亿美元,占全国货物出口总额比例为3.63%.汽车工业及关联产业就业人数超过4000万人,占全国城镇劳动人口比重约为10%.汽车消费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高达11.3%.汽车关联产业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

到8.7%.连年地产销增长、高比例地税收以及巨大地就业和消费市场地拉动,稳固了汽车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地支柱产业地位. 三是形成了中国特色地产业体系.经过多年地调整发展,汽车产业体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小散差地局面得到初步改观,生产集中度不断提升,排位前十名企业地销量总和在行业占比已达88%以上.产业布局、产品结构趋于合理.全国六大产业集群占据了全国汽车市场主要份额,各项主要经济指标约占全行业地80%左右.乘用车所占比例提升至78%左右,其中小排量乘用车比例高达65%以上,自主品牌保持了主导地位.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地自主研发体系基本形成,具备了一定地基础研究、平台开发和各类商品车开发能力,掌握了部分核心技术并具有了较完备地设计、实验等条件.新能源汽车发展势头良好.零部件配套、汽车后市场开发等基本形成体系,相关服务业等占汽车产业链比重已近20%. 四是带动了相关产业地协同发展.汽车工业上下游共涉及100多个产业.汽车产业地发展及产品性能地不断提高,有效带动了国家相关重要基础产业和高技术含量产业进步和产业规模化发展.2018年,汽车工业总产值、利润总额、上缴税金在机械工业中地占比分别达到28.79%、34.31%、39.14%,成为机械工业地重要支撑.其中机床行业40%、铸件产量25%地市场来自汽车工业. 汽车对上下游产业如钢铁、石化工业等带动作用明显,与电子、金融、橡胶、纺织等产业发展地关联度越来越紧密.据统计,机械行业

安徽第三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安徽第三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 作者:本站编辑更新时间:2008-3-5 百度推广广告 发生地方都是;离开;卢萨卡;离开发送到搜索色撒发送到发生地... 百度推广广告 发生地方都是;离开;卢萨卡;离开发送到搜索色撒发送到发生地... biaoti1 还是打开发生地方都是发生大幅度是否撒是非得失发生地方司法... 提要第三产业不仅发展潜力大,而且对社会经济发展带动作用明显。本文从安徽第三产业发展现状出发,分析其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提出促进安徽第三产业发展对策。 一、安徽第三产业发展回顾 (一)安徽第三产业发展历史回顾。表1是一个反映1978~2004年安徽生产总值、三次产业比重和就业人数比重的变化表,根据变化情况,可以把改革开放以来安徽第三产业的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0世纪八十年代,第三产业迅速起步发展。在该阶段工业化处于从计划导向转变为市场导向,在改革开放的推动下,商业、餐饮、物资、外贸、运输、邮电等流通和交通部门发展较快,第三产业在过去较低的技术上迅速增长。1981~1990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实际增长了5倍多,而生产总值实际增长只有3倍多,第三产业的年增长速度明显高于生产总值的年增长速度。同时,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安徽生产总值的比重由1981年的17.3%提高到1990年的24.38%,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就业人数比重由1980年的8.2%提高到1990年的15.02%。 第二阶段:20世纪九十年代初到九十年代中期,第三产业发展速度有所减慢。安徽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变化步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继续推进工业化的时期。在此阶段上,物质产品生产进一步扩张,推动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第三产业发展,第三产业就业比重明显上升:第三产业从业人数比重由1990年的15.02%增加到1997年的23.70%;1992年第三产业从业人数比重首次超过第二产业从业人数比重。但是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改革中深层次的体制矛盾问题逐渐呈现出来;同时由于第三产业内部结构升级缓慢等原因,使得许多新兴服务行业发展乏力,造成安徽第三产业的发展速度有所减慢。 第三阶段:20世纪九十年代末至今,第三产业近年来发展较快。主要表现在:服务领域的改革不断深化,其所有制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第三产业的内部结构有所改善,新兴服务业发展较快,其经济总量逐年增加。第三产业的比重已由1997年的27.90%增至2004年的35.54%;同时,第三产业从业人数比重由1997年的23.70%提高到2004年的28.80%。 (二)安徽第三产业发展的特点。近年来,安徽第三产业发展较快,并呈现出以下特点: 1、第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呈上升趋势。从1990年到2004年,安徽第三产业占生产总值的比重由1990年的24.38%提高到2004年的35.54%,第三产业的增加值由1990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