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管理的五个阶段

管理的五个阶段

管理的五个阶段
管理的五个阶段

管理的5个阶段——温州公开课(4月9日-4月11日)总结分享

BILL

上周末参加了温州公开课,再一次从ZIDANE的讲课中听到了管理阶段的分享。还记得第一次听到关于管理阶段的分享是去年PETER在上海的渠道部门会议上。上个月的渠道合作伙伴战略会上,PETER又一次跟合作伙伴做了相关分享。在几次合作伙伴支持的过程中,也跟客户分享过相关内容,感觉对客户启发很大,能帮助客户从一个比较高的高度,认识自己的管理,自己公司管理所处的阶段,以及未来发展的方向。因此,在本次公开课后,就这一专题,做了研究。分享如下(以下文字大部分来自二手资料):

总的来说,文化管理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它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迄今为止,管理理论的发展经历了3个阶段:

1.——人治、

所谓经验管理是指没有成型的管理规律、成文的管理制度可以遵循,企业完全按照经营者自己的设想,跟着感觉,凭经验、直觉去管理。所以,在经验管理条件下,的兴衰成败完全取决于经营者的个人素质,这包括、指挥能力、凝聚人的个人魅力、良好的感觉和直觉。

1769年,英国诞生了第一家现代意义上的企业,成为人类走向工业社会的标志。

在此后的漫漫岁月中,与这种小规模家族式的企业相伴随的是幼稚的市场和科学技术的低水平,这使从实践中积累的经验不但完全可以满足对企业管理的需要,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企业发展的积极推动力。然而,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及社会化大生产的形成,经验管理从不适应到逐步成为企业发展的桎梏。

2.——法治、机械人

在世界上第一家企业诞生142年后的1911年,美国人泰勒的一书的问世,使由漫长的经验管理阶段迈进了划时代的科学管理阶段。使依法治厂、依法治企成为可能,使企业管理从经验上升为科学。在此后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岁月里,科学管理极大地推动了生产效率的提高。泰勒认为,懒惰是所有人的共性,因此,重奖、重罚、金钱刺激是提高员工工作热情的唯一手段。但重物轻人,仅仅把员工当作工具,对员工采取胡萝卜加大棒式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方式,随着经济和技术的发展,越来越显现出其消极的一面。

3.文化管理——文治、价值人

文化管理充分发挥文化覆盖人的心理、生理、人的现实与历史的特点,把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思想全面地显示出来。文化是一整套由一定的集体共享的理想、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形成的,被个人行为能力集体所接受的共同标准、规范、模式的。

流行于20世纪60、70年代的,虽然未能补充科学管理的不足,然而却为文化管理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行为科学将人的需要划分为生存、安全、社交、自尊、自我实现5

个层次,人的需求从低到高不断攀升。正是从这一理论出发,人们认识到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企业管理从重物不重人的科学管理向强调“以人为本”,关心人、理解人、尊重人、培养人,在满足人的必要物质需要的基础上,尽量满足人的精神价值需要的文化管理发展,是企业管理的必然趋势。

企业在不同的阶段需要不同的管理方式。一般来说,初期阶段,人管人会比较好,更能提高工作的执行力与效率,同时会控制住许多管理成本。

一旦企业规模扩大,人数急增,经营者难以掌握每个职员的情况,再加上业务发展的多样化和精细化分工趋向,要求职员具有相适应的专业知识。需要流程要清晰,分工要明确,责权要分明,效核要清晰等才能很好的管理公司人员,因此要有一定的制度,即要形成一定制度与管理流程,也就是向用制度来管人过渡。这是管理的第二个阶段。

然而,制度只是管理了人的行为的底线,却调动不了人的积极性。很多企业拥有非常严密的管理制度,但是在这些众多的管理制度中,真正能够发挥效率的并不是很多,甚至很多制度对于企业的发展起到的是相反的作用。而很多看似非常混乱的、没有严密制度的企业,发展却非常迅速,这其中,机制的设置在这样的企业里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曾经有过这样的问题:两个小孩分苹果,如何才能保证苹果分得非常公平合理?最简单的方式就是:先分苹果的小孩后拿,不分苹果的小孩先拿,这样就能够保证两个小孩都能够获得平等的机会,这就是机制。而这个叫“机制”的东西隐含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两个小孩都是自私的,都是想夺得更多的好处,即所谓的“趋利避害”——在这样的前提下,这样的机制才发挥了作用。如果这个前提不存在了,那么这样的机制也就是不能存在的了。

同样的事情,还可以用“制度”的解决方式。比如有些人说,可以派一个监督人

让他充当裁判,如果这个裁判是公正的将可以保证公平性的确立;还有人认为可以制定一套程序,苹果必须在非常严格的程序下面完成切割,同时也必须在非常严格的条件下完成分配,这里当然包括先进的测量工具、切割工具的运用;还有人说,可以制定严格法律,如果分配不公,经查证属实,将对当事人处以严厉的惩罚等等。同样的问题,不同的人提出了不同的解决办法。这些方式与第一种方式相比,都应当属于“制度”范畴。所谓的制度,更多的依赖于强制性的措施,就是在第三方的压力下,实现公平的状态。

因此,内在的管理靠机制,外在的管理靠制度

上面的案例清楚地反映出机制是内在自我动力的体现。机制的建立通常与基本的人性法则与自然法则有关,这就是“趋利避害”、“适者生存”。人都是自私的,但是在很多的情况下,过于的自私又会伤害到“大公”,能够在公与私之间取得平衡,甚至是公与私相一致,这样的机制将会爆发出强大的生命力,比如上面的分苹果,正因为双方都是“趋利避害”的,所以才会在整体大公的基础上形成有效机制,从而刺激了合作与发展的产生。机制建立的另外一个重要基石就是“适者生存”法则,简单的说就是“竞争”。竞争的存在可以有效刺激社会的进步,竞争结果同样也会刺激公平的产生。好的机制是人性的体现,是自然法则的体现,它可以调动人的内在主动性,向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制度更象是外在强制因素的体现,通常情况下都体现了刚性的一面。这样的制度本身并不能激励人员主动执行,因此强制性执行是必须的,于是不可避免的就会加强执行力度,从而造成整体管理成本的不断增加。但在拥有良好机制的组织中,管理的效率会大幅度提高,同样管理成本也会大幅度降低。单纯依靠制度的企业,往往会掉到舍本逐末的漩涡,使企业积重难返。

所有的管理应当是以机制为核心,而不应当以制度为核心,所谓的制度甚至也包括一些流程。拥有严格制度的公司,如果没有真正有效的机制,同样并不能达到管理的目的,这就是为什么很多看起来非常正规的公司,反而没有干好,

而那些看起来可能有很多问题的公司却迅猛发展,这可能与他们对“机制”与“制度”的理解有着密切的关系。

对于员工的管理,并不单纯的建立在制度的严密、流程规范上,在很多情况下必须依靠机制的建立,这些所谓的流程、制度才能最终得到执行。比如以前提到的,如何让员工“服从”管理?这个问题的本质不是制度本身,而是人员的“可替代”性,即谁干得不好公司就可以找到相应的人来替代他。针对这个问题,如果没有建立人员替代机制,任何管理都是苍白无力的。要想建立替代机制,就必须建立强大的“人才制造”系统;拥有了强大的人才后备梯队,替代机制才会发生作用,所有的人就会进入到优胜劣汰的游戏中。

所有有效的管理都必须建立在竞争的基础之上。比如,很多企业的销售指标分配不下去,区域经理经常抱怨指标太高,即便是指标真的不是很高,销售人员也会与公司讨价还价。在这样的状况下,企业处于非常不利的地位,指标太高害怕销售人员放弃努力,指标太低又害怕销售人员投机取巧,增加企业的运营成本。更为严重的是,无论是高是低,营销人员在完不成任务的时候,都会将没有完成任务的责任推卸给企业的领导,并且千篇一律的抱怨指标定的不合理。企业是指标的制定者,也成为了指标的最终责任者,销售人员只是在这样的过程中尽可能的捞到自己的好处。这是一个典型的按照制度进行指标分解的例子。对于这样的问题,有些企业采用“挂牌招标”、“双向选择”的形式,效果还是不错的。所谓的挂牌招标,就是将各地区指标明示,同时按照指标的高低、难易制定相应的激励措施,并与指标一同挂牌明示,当然好的地区指标高,但待遇也高,差的地区指标低待遇也低,然后区域经理必须采用投标的方式获得自己的区域经营权,也就是所有的人都可以竞争好的区域,只要你的标的高于指标,同时有可行的方案并得到评审组的认可,你就可以获得这个区域的销售权。在你获得这个权利的时候,你还必须进行区域内的人员的组阁,即双向选择,如果没有人跟你一起干,那么你的投标仍然是没有意义的,就会转到下一位投标者。

按照这样的机制,区域经理之间会展开激烈的竞争,他们既不能报得太高以免影

响未来的指标完成,也不能报得太低以免丧失获得优良区域的机会。同时由于竞标时采用“双向选择”的自由组阁形式,区域经理对所辖区域的销售人员必须进行讲解说明,以争取大家的支持,同时组员也会慎重考量区域经理方案的可行性,并提出自己的改进意见,这样的模式有效地保证了公司与区域之间,区域与组员之间的竞争机制的形成。彻底将原来“所有人对着公司”的不利局面,变成了所有人之间的协作与竞争,公司充当规则的制定者以及裁决者,极大地提高了效率,降低了管理成本。

以机制为核心的管理方式还有很多,从上面的案例我们发现,销售管理的提高必须依赖于对“竞争机制”、“替代机制”、“优胜劣汰机制”等各种机制的理解与运用,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的提高管理水平。

管理的第四个阶段,是把企业看成有机的、“人的组织”,是培养人性的学校。传统上把企业看成生产产品的地方,充满机床设备、物化的东西;而从文化的角度看,在中面临两种使命,赚取利润和培养人性,更重要的使命是培养员工的文化素质,增加其对的认同。

从来看,把员工看成是有血有肉、有着自我价值实现的,人人是目的,每一个人的人生经历都是不可替代的,企业家是这样,每个员工也是这样。

文化的管理是“外圆内方”式管理。外圆指通过文化来实行好的管理,内方指制度的内化,慢慢把制度演变为一种习俗。文化管理很好地诠释了制度与文化的关系。文化管理寻找的是一种中性的智慧,寻找的是一种中性的。文化是制度的润滑剂,再好的制度如果没有文化的润滑则难以成为自觉的人格行为,难以内化成为习俗。制度和文化之间是相互塑造的关系。应该借鉴中国古代老子的智慧:无为而治、。

文化的管理重视感情和价值在管理中的运用。以前强调要什么,不要什么,感到人是一种很被动的存在;文化管理通过感情、的渗透,变人的被动为主动。

当整个内部形成后,你的就很难被挖走。其实就像在一个空气很新鲜的土地上

生存的人,你突然把他放在一个污浊的环境里面,再高,他过两天还是会回来。我是个浪漫主义的人,在创办这个时,我希望它是一个世界级的中业,我把中国企业跟国业比较以后发现:中国企业很少注重感、、、共同目标,而国外企业讲得最多的就是使命感和价值观。

和理想你都得要有,软硬两手抓--光讲收入的话,人家一定能把你的员工挖去;光讲理想,一开始可以,后面大家饿了,还是走了。所以你在理想到实践的过程中,要确保收入也是每年在提高。

--2003年《人生》节目的访谈

文化管理的高级阶段是道德管理,这是企业管理的第五个阶段。传统观念认为,道德纯属个人问题,所谓本性难移,它很难改变,亦不会受组织影响。然而,近年来的研究却证明事实并非如此。20世纪80年代比纳食品公司隐瞒苹果汁掺假的事件,以及20世纪90年代西尔斯汽车维修中心向客户销售不必要的零部件和服务的丑闻都说明了企业对员工个人行为的影响。不道德的商业行为往往是员工和企业合谋的结果,反映出该企业的文化导向。

企业道德的重要性引起了更多管理人员的关注,许多人要求公司的法律顾问制订道德规范计划,用于发现和防范违法行为。此类计划强调企业通过加大监督和控制力度,以及对行为不当者进行强制处罚,来预防违法行为的发生。毫无疑问,公司确有必要建立有效的法律合规策略。但是,如果管理人员认为做到法律合规就足以解决日常经营中出现的所有道德问题,那就错了。有些行为虽然合法,从道德的角度来看问题却很大,后果也很严重。

1991年所罗门兄弟公司的案例就是个例证。在获悉公司的国债交易办公室涉嫌非法操作时,四位高管人员并未采取恰当的措施进行应对,因为根据公司法律顾问的意见,高管们在法律上没有责任披露这些不当行为。然而,正因为高管人员迟迟不予披露他们已经知晓的违法行为,导致员工、债权人、股东和客户对公司

产生了严重的信任危机。这些高管人员继而也失去了领导的道德威信,纷纷被迫辞职。他们的道德沦丧最终导致公司蒙受的损失估计将近10亿美元。

企业文化是企业员工在长期的生产经营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共同价值观和信念、行为准则及具有相应特色的行为方式、物质表现的总称。企业文化是一种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形式,它的核心内容是把权威管理升华为道德管理,培养并形成员工的命运共同感、事业开拓感和集体荣誉感,实现员工的自我控制,使之潜意识地产生强烈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激发出其内在的巨大精神力量。道德管理具体体现为一种凝聚力和向心力,集中展示了企业员工同舟共济、荣辱共存的信念和风范。企业凝聚力的大小是企业生命力和活力的重要标志。

大力提高企业的凝聚力是道德管理的根本目的之所在。凝聚力不是用行政命令、也不是用物质金钱构筑的,它是靠情感维系、以精神支撑的,是在企业精神的感召下员工发自内心的一种聚合力---凭着一种思想信念和精神,吸引人、召唤人,并为之进行或艰苦卓绝或坚持不懈的长期努力和奋斗。凝聚力的建设和形成从表层的物质文化开始,逐步发展到行为文化、制度文化直至更深的精神文化。

凝聚力的形成和提高主要应围绕以下几方面进行:一是大力塑造企业精神和道德规范,持续在员工中灌输、渗透既满足员工个体需要、又满足企业主体需要、更满足社会整体需要的价值观,指导员工的自觉行动,形成其内在力量源泉。二是建立一套完整规范的规章制度和岗位规范,对员工的行为进行引导、激励和约束。员工的行为既要激励,也要约束;只约束不激励就无动力,只激励不约束则无规矩。企业的规章制度和岗位规范就是要让员工明确企业提倡什么、反对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不仅知道做什么、而且知道怎样做、如何做得更好。三是重视管理者的感召力和亲和力修养。一个优秀的管理者所具备的感召力和亲和力,就是其人格魅力,它不仅来自于自身律己修身的人格力量,更来自于对员工的关心、理解、尊重和热爱;这种人格魅力是能否团结影响员工的前提,是能否吸引凝聚周围力量的关键,“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四是大力提高企业员工的整体文化素质,

尊重科学,尊重人才,创造出积极向上、进取竞争的文化氛围,在遵循共同价值原则的前提下提倡、培养员工自我设计、自我创新、大胆开拓的精神。五是注重企业的业余文化生活。丰富多彩的业余文化生活是员工互相交流的平台,不仅可以满足员工的归属、交往、友谊、自尊以及自我体现的需要,更能够使员工感受到企业的温暖,加强其对集体的认同感,提高向心力,增强凝聚力。六是坚持自我创新和学习借鉴的统一、坚持传统和现代的有机结合。注重实践不断创新,学习借鉴补之有益,传承经验,开放发展,杜绝妄自菲薄和妄自尊大等不良倾向,形成有形、有声、有效的道德管理模式和方法。

道德管理提高企业凝聚力的具体目标就是培养员工的忠诚、责任和敬业。

忠诚是一个人最宝贵的品质,也是一个企业最注重的职业素质。所有员工的忠诚凝聚到一起,就是这个企业的凝聚力,也是这个企业的生命力。忠诚有三个方面的含义,即对企业忠诚、对消费者真诚、对本职工作热诚。员工忠诚于自己的公司,就是要以公司利益为最高利益,始终不渝地维护公司形象,视公司存亡为自己之荣辱;忠于自己的公司,究其实也是热诚于自己的事业,个人的成败得失与公司的兴衰荣辱息息相关,只有把个人才华有机融入到公司发展之中,才能在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的前提下使自己也得以不断发展和进步。对消费者真诚是员工社会价值观的体现,是企业员工生存发展和的根本要求,没有消费者的支持就没有企业的生存之地,真诚对待消费者就是真诚对待企业和自己。

责任是员工忠诚度的检验和体现。责任感是企业道德管理体系中重要的一环,没有责任感就不会有积极性和主动性,就会滋生推委扯皮、欺上瞒下的不良作风,就会形成“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局外旁观风气。责任的根本体现一是尽心尽力做好本职工作,二是关心企业形象和命运。责任感是道德管理的基准线,在更大程度上体现了忠诚度的大小,反应了职业道德素养的高低;不揽功、不委过,勇于承担责任、敢于担当风险,以大局为重,屏弃一切私心杂念,这是真正的主人翁精神,这是道德管理的精髓所在。

敬业是一种美德。敬重自己的工作,把工作当成自己的事,忠于职守、尽职尽责、认真负责、一丝不苟、善始善终,这是高度使命感和道德责任感的生动体

现,是最基本的为人处世之道,也是成就自我的重要条件。国企中长期倡导的“干一行爱一行,干一行专一行”,就是崇尚爱岗敬业。敬,是一种态度,一种严肃认真对待的工作态度,它是达到专和精的前提;一个对工作敷衍了事的人,不仅得不到他人的尊重,而且会一事无成,甚至有可能影响到自己一生的发展。

道德管理是现代管理理论的升华,是企业管理的灵魂,是企业管理的最高境界。以企业文化建设为基础的道德管理,是企业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源泉和力量支柱,是企业在市场大潮中搏击进取、不断飞跃的无穷活力和强大动力。

标杆管理中国典型案例——宝钢

标杆管理案例——宝钢 宝钢是我国最大的现代化钢铁联合企业,在23年的建设与发展过程中着眼于提升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始终坚持技术创新,在技术创新的模式确立、体系建构、机制形成和管理深化等方面,也形成了自己的鲜明特色和优势,闯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国有大企业技术创新之路。 为了跻身于世界第一流钢铁企业之林,宝钢在2000年引入实施了标杆管理(benchmarking)作为技术创新管理工具,选定了164项生产经营指标作为进行标杆定位的具体内容,选择了45家世界先进钢铁企业作为标杆企业。标杆管理的引入和实施为宝钢的技术创新提供了一种可信、可行的奋斗目标,极大地增强了宝钢的技术创新体系对外部环境变化的反应能力。 一、战略战术相统一 23年来,上海宝钢引进国外成套的先进钢铁生产技术,坚持走“引进→消化→开发→创新”之路,把技术创新作为宝钢的主要发展战略。在企业的飞速发展中,技术创新已从借鉴学习创新向自主创新跨越,在这种情况下宝钢把标杆管理与技术创新跨越工作结合起来,在学习中寻找突破和超越,以期取得更大的进步。 高起点的引进和后发优势为核心的模式是宝钢技术创新的基石,这是宝钢在创建之初就确立的技术引进战略思路。在这样的战略思路下,实施标杆管理成为与战略相统一的经营策略,标杆管理所发挥的作用恰恰是在对比、模仿中进行创新。 确定实施标杆管理之后,负责人同时在企业内广泛宣传与世界最先进钢铁企业对标的意义,统一思想,形成标杆管理的预热过程。 二、多层次标杆管理 1、技术创新专利技术对标。宝钢集团与世界500强中的P钢公司2000年技术专利成果数进行对标,借此找到了自己的差距,确定赶超目标。 宝钢集团研究院2001年开展技术创新标杆改进后,获国家受理专利比上年递增17%,取得公司认可技术秘密比上年递增28%,签定技术贸易合同比上年递增340%;集团核心企业宝钢股份炼钢厂2001年开展标杆工作后,获国家授权专利比上年递增100%,公司认可技术秘密比上年递增52%;另外宝钢股份冷轧厂、宝信、五钢、梅山等子公司也开展技术创新标杆管理工作,专利和技术秘密都比标杆管理开展前有不同程度的增长。 2、技术创新研发基地建设对标。宝钢集团通过与世界500强中2家钢铁公司在科研试验用的轧机、工艺模拟仿真等设施及基地方面进行标准参照后,明显找到了自己与国际先进钢铁企业在研发设备与基地上的差距,决心加速实施研发基地建设,不断进行改进和追赶。集团公司现已投入科技发展专项资金,加快集团公司冶炼、冷轧、热轧、薄带连铸等试验设备与基地的建设。 3、逐步推进超前性的高新技术产品研发。在未来科技前沿性战略发展研究项目发展方面,宝钢集团也与世界500强同行先进企业进行对标,发现在此方面公司的计划已经远远落后,因此集团公司积极着手从事未来5—10年战略发展高新技术产品项目的研发。如宝钢核心企业宝钢股份公司技术中心在2001年已开始着手国际钢铁前沿性微分子金属材料、X系列管线钢牌号升级等一批科研产品项目研发,为宝钢集团未来高科技发展战略夯实基础。 4、对钢铁子公司进行产业升级。通过与世界500强同行企业进行装备技术对标后,宝钢集团发现钢铁子公司的产业结构不够合理,亟待进行升级。因此集团投入资金对钢铁主业子公司装备技术进行更新改造,用以提高子公司核心竞争力。 集团核心企业宝钢股份在近2年先后对一二期工程高炉脱硅、富氧热风、2030冷轧的CAPL、彩涂机组、2050热轧自动化等几十个项目进行更新改造,并已建设宝钢股份后续发展竞争力项目1800冷轧系列工程项目;于2001年6月对一钢公司投资110亿元开始建设具有当今

项目管理5大过程组,名词一句话解释

项目管理5大过程组,42个过程一句话讲解 启动过程组: (1)制定项目章程:诞生项目,并为项目经理“正名”; (2)识别干系人:搞清楚谁与项目相关; 规划过程组: (3)制定项目管理计划:编制项目执行的蓝图; (4)收集需求:收集要做什么; (5)定义范围:确定要做什么; (6)创建工作分解结构:细化交付成果到可管理的程度; (7)定义活动:把工作包分解为可估算、可管理的活动; (8)排列活动顺序:确定工作执行的先后顺序; (9)估算活动资源:确定到底需要什么才能完成工作; (10)估算活动持续时间:确定完成工作所需要经历的时间; (11)制定进度计划:描绘出整个项目的实施进程; (12)估算成本:确定完成工作所需要付出的代价; (13)制定预算:批准完成工作所需要付出的代价; (14)规划质量:确定合格的标准; (15)制定人力资源计划:需要什么人、需要多少人; (16)规划沟通:项目干系人需要什么,如何给到他们; (17)规划风险管理:定义如何对待风险; (18)识别风险:风险,你在哪里; (19)实施定性风险分析:揭开风险的面纱; (20)实施定量风险分析:揭开风险的真相; (21)规划风险应对:定义如何应对风险; (22)规划采购:买什么,如何买; 执行过程组: (23)指导与管理项目执行:按图索骥; (24)实施质量保证:通过过程保证质量; (25)组建项目团队:让巧妇能为有米之炊; (26)建设项目团队:激发团队的潜能; (27)管理项目团队: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28)发布信息:把信息传递给需要的人; (29)管理干系人期望:沟通并满足干系人的需求; (30)实施采购:购买要买的东西; 监控过程组: (31)监控项目工作:盯着,不停地盯着; (32)实施整体变更控制:让变更在可控之内; (33)核实范围:让用户接受项目成果; (34)控制范围:让范围在可控之内; (35)控制进度:让进度在可控之内; (36)控制成本:让费用在可控之内; (37)实施质量控制:让结果满足既定的合格标准;

标杆管理教学文案

一、标杆学习团队的类型 应该由哪些类型的人从事标杆学习活动?应该有多少人参与?这些问题都是有系统、有构架的标杆学习流程,应及早进行处理。为什么要及早决定人选呢?答案很简单。一旦了解标杆学习的客户需求以后,就可以展开实际的流程了。此时,大家会发现,规划、组织及推动一个设计完善的标标学习流程,需要相当的时间和精力。因此强调工作分担,并设计一种公平的分工方式,不仅是基于现实的考虑,而且往往不可或缺。此外,如果在流程初期就指派一个够资格、充满活力的标杆学习团队,就可以更充分利用和发挥他们多元化的经验、人脉关系以及个人热情,从而提升学习效率。为什么要用“团队”这个词?难道个人不能进行标杆学习吗?当然不是。不过,标杆学习过程中所涉及的庞大工作量,仅靠个人负担确实有些困难。另外,组成团队的一个更好的理由就是,它能集思广益。不同的观点、特殊的技巧、各式各样的企业关系、不同的地点......这些都是团队成员能带入标杆学模型的资源。 总之,对于有意把标杆学习活动作为持续流程的企业而言,组建标标学习团队是其责无旁贷的任务。那么,标杆学习团队都有哪些形态呢? 1、完整的工作团队 第一种团队是完整的工作团队,它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标杆学习团队和日常工作团队相重合,比如研发部门自身可能就是一个标杆学习团队。在这些团队中,日常工作主管往往就是标杆团队召集人,而且工作团体的每位成员,都以标杆学习团队成员身份参与活动。不过,在大型工作团队中,参加标杆学习的人数反而可能有限,必须视项目范围及各个团队成员的工作负担而定。 完整工作团队的另一个特点是,其本身通常就是标杆学习的客户。这种情况的一个优点,是团队需要外界批准,就可以进行标杆学习流程。同时也能根据调查进展所获得的信息,自行调整各种需要或者目标。在大多数情况下,完整工作团队可能会将标杆学习当成一种持续的流程,而非仅是单一特定的调查或项目。 2、跨功能团队 这类团队通常是以任务团队或项目小组的形式组建,有着明确的章程以及一群特定的客户。入选的团队成员,往往是因为具某种特定的专业知识或技术水准。而且,他们也是自己所属部门、地点或单位的代表人。另外,跨功能团队的召集人或项目经理,一般不是大多数团队成员日常的工作主管。 由于此种团队的工作目标主要是为了解决某个特定的议题或问题,因而一旦调查完成之后,团队通常就可以解散。不过,有时组织会期望团队作定期的调查。例如,一群专业人士(如培训经理、计算机程序设计师、运输专家)或许会定期(例如,每年一次)进行一次标杆学习活动,以便能发现其工作领域里最先进的经营作业方式,并且据此提出行动建议,以改进产出或工作流程。 3、特别任务团队 特别任务团队可以说是标杆学习团队中最具有弹性的一种形式。参与一个特别任务团队的员工,人数不一,但往往都具有共同的兴趣与责任,而且一致认同需要在某个主题上发起标杆学习调查。在成员身份上,它可能是由主管组成,也可能是由任何个别或一群员工组成。团队召集人或项目经理,也常由团队选定或由活动发起人担任。从成立动机来看,特别任务团队可能是经由某人个号召成立的,也可能是某个团队一致发起的。因此,特别任务团队的运作,往往是由选定标杆学习的特定议题开始,直到标杆学习调查结束才停止。 在成熟的标杆学习公司,由于大家对标杆学习模型的认识、支持程度以及实践经验都已达到相当水平,也就更有能力成立一个标杆学习特别任务团队。而且,这些组织会营造出一种环境,鼓励及奖赏员工自动自发从事这种类型的活动。因此,他们的员工往往会主动找机

质量管理第二阶段作业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答案,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涂在答题卡中相应的位置,否则无效。每小题1分,共20分) 1.梅奥等人创立的“人际关系”学说把员工看成是(A )。 A.社会人 B.经济人 C.复杂人 D.管理人 2.在质量改进的工具与技术中,按照一定的标志把搜集到的大量有关某一特定主题的数据和意见加以归类整理和汇总的方法是(B )。 A.直方图 B.控制图 C.因果图 D.分层法 3.从顾客关系价值看,组织与顾客的关系属于基本的或者反应型的情况是指(B)。A.顾客/分销商多,高利润 B.顾客/分销商多,低利润 C.顾客/分销商少,高利润 D.顾客/分销商少,中利润 4.组织的社会责任发展高级阶段是(D )。 A.管理者努力通过利润最大化和成本最小化来提高股东的利益 B.管理者承认他们对员工的责任,招聘、留住和激励优秀的员工 C.管理者将社会责任扩展到环境中的其他相关方即顾客和供应商方面D.管理者感到他们对社会整体负有责任,承担这样的责任意味着管理者会积极促进社会公正、保护环境、支持社会公益活动 5.以下关于认证的说法错误的是(C )。 A.管理体系认证是自愿认证 B.中国的“3C”认证是强制认证 C.合格认证只适用于产品 D.安全认证属于强制认证 6.(A )指的是一组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活动。 A.过程 B.系统 C.组织 D.工作 7.设计部门、法律事务所、咨询机构和培训机构所生产的产品通常被看成是(B )。A.硬件 B.软件 C.服务 D.流程性材料 8.( D )是对同类产品的结构形式和主要参数进行标准化的一种形式。 A.简化 B.统一化 C.通用化 D.系列化

绩效管理的四大环节

企业推行绩效管理旨在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效率和盈利水平,同时也旨在提高员工的综合能力和职业素质。企业若要赢在绩效,首先要落实好三方面的问题,一是管理者与员工就目标及如何达到目标需要达成共识;二是绩效管理强调沟通、辅导,而不是简单的任务管理;三是绩效管理重视达成目标的过程,不要仅仅强调结果导向。其次企业老总要有个清醒认识,即绩效管理是对具有一定素质的员工进行的,并考评其岗位应承担责任所达到的阶段性结果,以及在达到过程中的行为表现、能力提升,并促进员工取得优异绩效的一个的闭环管理过程。 但绩效管理应有所侧重,一方面绩效管理属计划式而非判断式,着重于过程而非评价,寻求对问题的解决而非寻找错处;另一方面绩效管理是推动性的而非威胁性,绩效管理根本目的在于绩效的改进与提高,需要管理者与员工双方的共同努力,其过程可以概括为四个环节:计划、辅导、评价、报酬。 一、绩效管理中的计划 其一、制定绩效目标计划及衡量标准,绩效目标分为两种:一是结果目标:指做什么,要达到什么结果,结果目标的来源于公司目标、部门目标、市场需求目标、以及员工个人目标等。二是行为目标:指如何做,确定一个明智的目标就是既要确定要实现什么结果又要确定怎样去做,才能更好地实现要达成的目标。好的目标(SMART)原则是指:S指具体的(反映阶段的比较详细的目标);M指可衡量的(量化的);A指可达到的(可以实现的);R指相关的(与公司、部门目标的一致性);T指以时间为基础的(阶段时间内)。其二、对目标计划的讨论。在确定SMART目标计划后,组织员工进行讨论,推动员工对目标达到一致认同,并阐明每个员工应达到什么目标与如何达到目标,共同树立具有挑战性又可实现的目标,管理者与员工之间的良好沟通是达成共识、明确各自目标分解的前提,同时也是有效辅导的基础。其三、确定目标计划的结果。通过目标计划会议达到管理者与员工双方沟通明确并接受,在管理者与员工之间建立有效的工作关系,员工意见得到听取和支持,从而确定监控的时间点和方式。 二、绩效管理中的辅导 在确定了阶段性的SMART目标和通过会议明确了各自的目标之后,作为管理者的工作重点就是在各自目标实现过程中进行对员工的辅导。辅导的方式有两种:一是会议式:指通过正式的会议实施辅导过程;二是非正式:指通过各种非正式渠道和方法实施对员工的辅导。对员工实现各自目标和业绩的辅导应为管理者的日常工作,在辅导过程中既要对员工的成绩认可,又要对员工实现的目标进行帮助和支持。帮助引导达到所需实现的目标和提供支援,同时根据现实情况双方及时修正目标,朝着实现的目标发展。这也是对怎样实现目标(行为目标)过程进行了解和监控。需要强调指出的是:良好的沟通是有效辅导的基础。对于员工的参与,要求员工能够:一要描述自己所要达到的目标(或实现的业绩),二要对自己实现的目标进行评估。有效的辅导应该是:(1)随着目标的实现过程,辅导沟通是连续的;(2)不仅限于在一些正式的会议上,强调非正式沟通的重要性;(3)明确并加强对实现目标的期望值;(4)激励员工,对员工施加推动力;(5)从员工获得反馈并直接参与;(6)针对结果目标和行为目标。 三、绩效管理中的评价 在阶段性工作结束时,对阶段性业绩进行评价,以便能客观、公正地反映阶段性的工作业绩,目的在于对以目标计划为标准的业绩实现的程度进行总结,进行业绩的评定,不断总结经验,促进下一阶段业绩的改进。通过实际实现的业绩与目标业绩的比较,明确描述并总结业绩的发展表现趋势。在对阶段性业绩评价之前,要进行信息收集,尤其是对实现目标过程的信息收集,在沟通和综合员工与管理者双方所掌握的资料后,通过会议的形式进行阶段性业绩的评价,包括对实际业绩与预期业绩的比较、管理者的反馈、支持与激励、业绩改进建议、本阶段总结、确定下阶段的计划等。在评价过程中需要管理者的具备较好的交流技能:如提问、倾听、反馈和激励等。一般绩效评价的内容和程序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量度:量度原则与方法;(2)评价:评价的标准和评价资料的来源;(3)反馈:反馈的形式和方法;(4)信息:过去的表现与业绩目标的差距,需要进行业绩改进的地方。一般评价的标准是选择主要的绩效指标KPI(定量和定性的指标)来评价业绩实现过程中的结果目标和行为目标。 四、绩效管理中的报酬

标杆管理之我见

标杆管理之我见 [摘要]:标杆管理与企业再造、战略联盟一起并称为20世纪90年代三大管理方法。它体现了现代管理中追求竞争优势的特性,被西方国家认为是改善企业经营绩效,提高全球竞争力最有用的一个管理工具。但是标杆并不是盲目的树立的。本文探讨了标杆管理的不足及其应用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标杆管理,企业战略,标杆 标杆管理(benchmarking)产生于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美国企业"学习日本经验"的运动中,由施乐公司首开标杆管理先河,随后西方企业群起跟风,形成了"标杆管理浪潮"。据统计,全球500强企业中有近90%的企业应用了标杆管理,它的出现在西方管理学界掀起了巨大的波澜,并且与企业再造、战略联盟一起并称为20世纪90年代三大管理方法。它体现了现代管理中追求竞争优势的特性,被西方国家认为是改善企业经营绩效,提高全球竞争力最有用的一个管理工具。但是到底什么是标杆管理呢? 一、标杆管理概念之我见 目前理论界关于标杆管理的概念尚未达成一致的意见,笔者认为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标杆管理。 (一)实行标杆管理必须对自己进行正确的定位 企业要实行有效的标杆管理,就必须要把自己的产品、服务和经营方式与同行业或其他行业的先进企业进行系统地、持续的比较和衡

量,对本企业在同行业中所处的位臵有一个清醒地认识,只有充分认识了本企业的优缺点,才能界定标杆学习的明确主题,从而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措施来提高完善自己,增强自身的竞争力。企业在实行标杆管理过程中,不能盲目的简单模仿,而应该在保持本企业的长处之上,思路创新、方法创新,不断吸收标杆企业的优点,使之与本企业的文化相融合成为一个学习与创新并举的循环往复过程。 (二)标杆管理是一个动态的循环过程 标杆管理就是持续的将本企业流程与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的企业相比较,以获得帮助企业改善经营绩效的信息,不断学习、赶超的过程。标杆确立之后,并不是一成不变的,由于标杆管理的目标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因此实施标杆管理是一个长期的渐进过程。在每一轮学习完成时,都需要重新检查和审视标杆研究的假设和标杆管理的目标,根据自身发展完善的情况,不断调整自己的标杆,来谋取自身的更大的发展。 (三)标杆管理是一个全员参与的过程 标杆管理是为企业战略服务的,并且开展标杆管理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会涉及企业组织结构、企业文化等方方面面的变革,这一方面需要建立一个强有力的企业标杆管理工作机构,由企业的主要领导亲自负责,另一方面由于标杆管理往往涉及到业务流程的重组,要求改变一些人的行为方式,甚至涉及到个人的利益,因此也必须要求员工的积极配合参与。

项目管理九大知识体系和五大阶段

驱动21世纪新型商务企业发展的原动力是什么?有人答曰:项目管理。的确,项目管理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发展之快已超过了我们的想象。美国Fortune杂志甚至预言,项目经理将是21世纪的首选职业。让我们共同走近项目管理。 “金字塔工程”到“北极星导弹计划” 论起项目管理的起源,其实很早。古代诸如金字塔、长城等著名的伟大工程项目的成功,都得助于当时对工程项目进行的严密和科学的管理。20世纪60年代初,在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教授的倡导下,将项目管理的概念引入了我国,并在当时的国民经济各个部门进行试点应用,将这种方法命名为“统筹法”。之后,中国科学院管理科学与科技政策研究所,还牵头成立了“中国统筹法、优选法与经济数学研究会”。改革开放后,项目管理在水利、建筑、化工等领域开始被大量地应用起来。2000年底,联想在“天麒”、“天麟”两款计算机产品的开发过程中,结合业务对项目管理的需求,配合项目管理相关理论、方法编制软件方案,使该项目在8个月的时间内便全部完成,并达到了国际上PC生产技术的最高水平。 现代项目管理的概念起源于美国。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后期,美国的Booz-Allen Lockheed 公司首次在北极星导弹计划中运用了PERT技术。同一时期,美国的Dupont and RamintonnRand公司创造了CPM方法,用于研究和开发、生产控制和计划编排,结果大大缩短了完成预定任务的时间,之后它们分别被称为“计划评审技术”和“关键路径法”。现代项目管理科学便是从这两项技术的基础上迅速发展起来的,融合了后来发展起来的WBS工作分解技术、蒙特卡罗(Monte Carlo)模拟技术和EV挣值分析技术,形成了一门关于项目资金、时间、人力等资源控制的管理科学。著名的阿波罗登月计划、曼哈顿计划等都是采用项目管理的理论和方法而取得成功的经典案例。 9大知识体系与5个具体阶段 早期的项目管理主要关注的是成本、进度(时间),后来又扩展到质量。最近十几年间,项目管理逐渐发展成为一个涵盖9大知识体系、5个具体阶段的单独的学科分支。9大知识体系包括: ·集成管理在项目分析中,项目管理人员必须把各种能力综合起来并加以协调利用。 ·范围管理定义项目的边界,着眼于“大画面”的事物。例如项目的生命周期、工作分工结构的开发、管理流程变动的实施等。 ·时间管理要求培养规划技巧。有经验的项目管理人员应该知道,当项目出现偏离规划时,如何让它重回规划。 ·成本管理要求项目管理人员培养经营技巧,处理诸如成本估计、计划预算、成本控制、资本预算以及基本财务结算等事务。 ·人力资源管理着重于人员的管理能力,包括冲突的处理、对职员工作动力的促进、高效率的组织结构规划、团队工作和团队形成以及人际关系技巧。 ·风险管理需要管理人员在信息不完备的情况下作决定。风险管理模式通常由三个步

绩效管理的五个环节-目标管理的五个环节

改进酒店绩效管理的五个环节 绩效管理是当前酒店内部管理的重要方法之一。绩效管理运用得当,能激发员工的工作潜能、维护组织顺畅运行,促使酒店业绩提升;但如果运用不当,则会引发考核者和被考核者的对立情绪,进而影响团队合作热情,降低组织绩效。 笔者在对酒店企业开展绩效管理工作进行深入研究后认为,很多酒店在运用绩效管理方面存在一个明显的本末倒置的现象,即对绩效管理的重视程度很高,但对绩效管理的认识却并不到位。这一“重视却认识不到位”的状况,大大影响了绩效管理的推行与效果,应引起酒店管理层的注意。 酒店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 1.错把考核当管理 笔者在酒店企业进行相关调研时发现,很多酒店都在开展绩效管理工作,但问及效果,几乎所有人员都反映,虽然业界对外都称其效果明显,但实际上现在如同“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不用翻看各酒店绩效管理文档的内容,单看封面上文档的名称,便能观出端倪。当前,酒店绩效管理文档的名称一般为《**公司绩效管理考核办法》、《**公司绩效考核管理办法》或是《**公司绩效考核办法》,三类名称中共同出现了一个词语“考核”。这便是原因所在,酒店错把“绩效考核”当成了“绩效管理”,岂不知,“绩效考核”仅仅是绩效管理五大环节中的其中一环。 2.认为绩效管理是人力资源部的工作 酒店决定实施绩效管理后,责任自然落到了人力资源部门的头上。人力资源部负责组织学习,设计实施方案,当效果不理想时,人力资源部自然成了矛头直指的对象。 笔者听到有的业务部门领导反映:“考核来考核去,多数人拿不到奖金,得罪人的事都让我们做了,人力资源部真是讨厌。” 还有的部门经理说:“人力资源部做了那么多让人摸不着头脑的表格,给我们增加了这么多额外的工作,也没见工作上有什么起色。” 不难看出,大家都认为罪魁祸首应该是人力资源部,岂不知,绩效管理是每一位管理人员,甚至是每一位员工的事,而不是人力资源的事。 3.绩效管理工作效果应用得过于简单 当前大多酒店的做法,是将绩效考核的结果与工资奖金挂钩,绩效成绩好的工资、奖金高,反之则低。如果绩效管理评判结果仅应用于此的话,显然使得此

【推荐下载】经典标杆管理案例——美孚石油对标学习

[键入文字] 经典标杆管理案例——美孚石油对标学习 标杆管理做为20世纪90年代三大管理方法之一,被越来越多的公司运用,商学频道和大家一起来看看经典标杆管理案例——美孚石油对标学习。 ?经典标杆管理案例——美孚石油对标学习 ?俗话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并不是说我不如别人。但即使是最优秀的,也还是会在某个方面落于人后。对于一个企业来说也是如此。龙头老大不可小觑实力不如自己的企业,应挖掘对方的优点并学习之——倘若在自己的行业内没有值得学习的对象,也可以把自身存在的问题进行分解,并针对某个具体环节向其它行业的高手学习。所以标杆管理其实就是一个不断学习和超越的自我改进系统。 ?美孚石油(Mobil)公司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公司之一。在1992年,它的年收入就高达670亿美元,这比世界上大部分的国家的收入还高,真正是富可敌国。不过,美孚的进取心是很强的,还想做得更好。于是他们在1992年初做了一个调查,来试图发现自己的新空间。当时美孚公司询问了服务站的4000位顾客什么对他们是重要的,结果发现:仅有20%的被调查者认为价格是最重要的。其余的80%想要三件同样的东西:一是快捷的服务,二是能提供帮助的友好员工,三是对他们的消费忠诚予以一些认可。?美孚把这三样东西简称为速度、微笑和安抚。 ?美孚的管理层认为:论综合实力,美孚在石油企业里已经独步江湖了,但要把这三项指标拆开看,美国国内一定还有做得更好的其他企业。美孚于是组建了速度、微笑和安抚三个小组,去找速度最快、微笑最甜和回头客最多的标杆,以标杆为榜样改造美孚遍布全美的8000个加油站。 ?速度小组锁定了潘斯克(Penske)公司。 ?世界上赛车运动的顶级赛事是一级方程式赛车,即F1赛车。但美国人不玩F1,它有自己的F1赛车,即“印地500汽车大赛”(Indy500)。而潘斯克公司就是给“印地500 1

模仿中创新:标杆管理实操(可以看看案例,学习他们是怎么做的,可以具体学习里面的步骤)

模仿中创新:标杆管理实操 20世纪90年代三大管理方法之一的标杆管理 标杆管理(benchmarking)产生于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美国\企业“学习日本经验”的运动中,由施乐公司首开标杆管理先河,随后西方企业群起跟风,形成了“标杆管理浪潮”。据统计,全球500强企业中有近90%的企业应用了标杆管理,如施乐,AT&T,Kodak,Ford,IBM等行业领袖,那些通过标杆管理取得了系统突破的企业其投资回报在五倍以上。标杆管理的出现在西方管理学界掀起了巨大的波澜,它与企业再造、战略联盟一起并称为20世纪90年代三大管理方法。如今标杆管理的使用范围已经超出了企业,很多非盈利单位也开始积极采用。 一、到底什么是标杆管理? 1、标杆管理是定点赶超的学习程序 美国生产力与质量中心对标杆管理的定义是: 标杆管理是一个系 统的、持续性的评估过程,通过不断地将企业流程与世界上居领先地位的企业相比较,以获得帮助企业改善经营绩效的信息。 其实这个定义并不全面深刻,标杆管理不仅仅是个信息过程和评估过程,它还设计到规划和组织实施的过程。 笔者认为标杆管理本质是定点赶超的学习程序。企业不断寻找和研究一流公司的最佳实践,并就关键绩效行为在自身与这些行业领先企业

之间进行比较评价,分析绩效差距的形成原因,在此基础上企业重新思考和经营改进,从而创造自己的最佳实践的程序与方法。 2、标杆管理分为战略和营运两大层次 2.1战略标杆管理和营运标杆管理 几乎企业所有的职能和流程管理体系都可以应用标杆管理,但从层面的角度可分为二:战略标杆管理和营运标杆管理。 层次目的方法 战略标杆管理寻找最佳战略,进行战略转变收集各竞争者的财务、市场状况进行相关分析并比较,寻求绩优公司成功的战略和优胜竞争模式 营运标杆管理注重具体运作,找出达到同行最佳运作方法通过对环节、成本和差异性三个方面进行比较寻求最佳运作方法 2.2职能标杆管理与流程标杆管理 营运标杆管理从内容上可分为流程标杆管理和职能标杆管理。 层次定义对象要求 职能标杆管理以优秀职能操作为基准进行的标杆管理职能或业务实践通过合作的方式提供和分享技术市场信息

2018年全面质量管理知识竞赛试题含答案准确率约

全国企业员工全面质量管理知识竞赛试题 (满分100分,不限答题时间)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目要求的选项。单选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共计60分。) 1. 若把质量管理看作一个连续的过程,那么质量策划、质量控制和质量改进就构成了这一过程最主要的三个阶段,国际知名质量专家(A)将其称为质量管理三部曲。 A 朱兰 B 戴明 C 石川馨 D 休哈特 2.根据质量特性与顾客满意之间的关系,日本质量专家狩野纪昭将主要质量特性分为必须质量特性、一元质量特性和魅力质量特性。那些充分提供会使人满意,但不充分提供也不会使人不满意的质量特性是指(C)。 A 一元质量特性 B 必须质量特性 C 魅力质量特性 D 多元质量特性 3. 在质量管理中,致力于制定质量目标并规定必要的运行过程和相关资源以实现质量目标的活动是(A )。 A 质量策划 B 质量控制 C 质量保证 D 质量改进 4. 在质量管理中,致力于增强满足质量要求的能力的活动是(D)。

A 质量策划 B 质量控制 C 质量保证 D 质量改进 5. 开展质量管理活动必须遵循PDCA循环,我们称之为戴明环,请问PDCA是指(A )。 A 计划-实施-检查-处置 B 组织-实施-检查-处置 C 计划-实施-控制-协调 D 计划-组织-指挥-协调 6. 企业设立质量检验部门以履行专职检验职责,但这种做法实质上是一种(B),因此企业应该加强全面质量管理。 A 事前预防 B 事后把关 C 全面控制 D 统计控制 7. 产品质量有一个产生、形成和实现的过程,每个环节或多或少影响到最终产品质量,因此需要控制影响产品质量的所有环节和因素,这反映了全面质量管理的(C)的质量管理思想。 A 全组织 B 全员 C 全过程 D 全方位 8. 某中华老字号一直恪守“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的祖训。从企业文化角度,这个祖训即是该老字号的(C)。 A 使命 B 愿景 C 核心价值观

绩效管理的三个目的 四个环节 五个关键

四.论述题(20分) 分析战略性绩效管理的系统模型构成及其主要内容。 (一)三个目的:(3分,每点1分) 1.战略目的:绩效管理系统将员工的工作活动与组织的战略目标联系在一起。在绩效管理系统的作用下,组织通过提高员工的个人绩效来提高组织的整体绩效,从而实现组织的战略目标。 2.管理目的: 组织在多项管理决策中都要使用到绩效管理信息(尤其是绩效评价的信息)。绩效管理中绩效评价的结果是企业进行薪酬管理决策、晋升决策、保留或解雇决策等重要人力资源管理决策的重要依据。 3.开发目的:绩效管理的过程能够让组织发现员工中存在的不足之处,以便对他们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这样才能够有效地提高员工的知识、技能和素质,促进员工个人发展,实现绩效管理的开发目的。 (二)四个环节:(8分,每点2分) 一个完整有效的绩效管理系统必须具备绩效计划、绩效监控、绩效评价和绩效反馈四个环节。 1.绩效计划。绩效计划是绩效管理过程的起点,在心的绩效周期开始时,管理者与员工经过充分的沟通,明确为实现组织经营计划与管理目标,员工在绩效周期内,应该做什么事情以及事情应该做到什么程度,并对为什么做、何时应做完、员

工的决策权限等相关问题进行讨论,促进相互理解并达成协议。 2.绩效监控。在绩效计划制定完毕后,员工就开始按照计划开展工作。在工作过程中,管理者要对员工进行指导和监督,及时解决发现的问题,并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对绩效计划进行调整。 3.绩效评价。绩效评价通过在绩效监控期间收集到的能够说明被评价者绩效表现的实施和数据,判断员工的绩效是否达到绩效目标要求。绩效评价是绩效管理过程的核心环节,也是技术性最强的一个环节。 4.绩效反馈。绩效反馈是指绩效周期结束时,管理者与员工进行绩效评价面谈,使员工充分了解和接受绩效评价的结果,并由管理者指导员工在下一周期如何改进绩效的过程。 (三)五项关键决策:(9分) 1.评价什么。是指如何确定员工个人的绩效评价指标、指标权重及目标值。 2.评价主体。在确定评价主体时,应重点考虑评价的内容,评价主体应该与评价内容相匹配。评价主体对被评价者及其工作内容都应有所了解,只有这样,评价才能有助于达到一定的管理目的。 3.评价方法。绩效评价方法是指评价主体评价绩效所使用的具体方法。具体采用何种评价方法,要根据所要评价对象的特点进行选择,并考虑设计和实施的成本。 4.评价周期。就是多长时间评价一次。评价周期与评价指标、职位等密切相关,其设置应尽量合理,不宜过长,也不能过短。

项目管理五大过程组

项目管理五大过程组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

项目管理五大过程组(图表概括和详细) 项目管理五大过程组: 1、启动过程组:获得授权,定义一个新项目或现有项目的一个新阶段,正式开始该项目或阶段的一组过程。 2、规划过程组:明确项目范围,优化目标,为实现目标而制定行动方案的一组过程。 3、执行过程组:完成项目管理计划中确定的工作以实现项目目标的一组过程。 4、监控过程组:跟踪、审查和调整项目进展与绩效,识别必要的计划变更并启动相应变更的一组过程。 5、收尾过程组:为完结所有过程组的所有活动以正式结束项目或阶段而实施的一组过程。 单个项目的项目管理过程 一、启动过程组 1、制定项目章程 制定项目章程是制定一份正式批准项目或阶段的文件,并记录能反映干系人的需要和期望的初步要求的过程。在多阶段项目中,这一过程可用来确认或优化在以前的制定项目章程过程中所做的相关决策。 2、识别干系人 识别干系人是识别所有受项目影响的人或组织,并记录其利益、参与情况和影响项目成功的过程。 二、规划过程组

3、制定项目管理计划 制定项目管理计划是对定义、编制、整合和协调所有子计划所必需的行动进行记录的过程。项目管理计划是关于如何对项目进行规划、执行、监控和收尾的主要信息来源。 4、收集需求 收集需求是为实现项目目标而定义并记录干系人的需求的过程。 5、定义范围 定义范围是制定项目和产品的详细描述的过程。 6、创建工作分解结构(WBS) 创建工作分解结构是把项目可交付成果和项目工作分解成较小的、更易于管理的组成部分的过程。 7、定义活动 定义活动是识别为完成项目可交付成果而需采取的具体行动的过程。 8、排列活动顺序 排列活动顺序是识别和记录项目活动间逻辑关系的过程。 9、估算活动资源 估算活动资源是估算各项活动所需材料、人员、设备和用品的种类和数量的过程。 10、估算活动持续时间 估算活动持续时间是根据资源估算的结果,估算完成单项活动所需工作时段数的过程。 11、制定进度计划

党建典型案例(汇编)

华电集团党建典型案例 中国华电“三融入、四引领”的党建创新实践,主导力在于集团公司党组抓好顶层设计,生命力在于基层企业党组织抓好落地生根。 本次课题研究收录的7个案例,是课题组通过对中国华电不同产业、不同区域、不同类别企业,进行认真调研、采访、挖掘选出的,基层企业党建工作融入中心、引领发展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新疆公司党组创造性地将对标管理引入党建工作,实现了党建工作与企业中心工作的对接和互动。江苏公司党组实施“1+X”共建机制,实现组织联对、班子联带、活动联谊、问题联排,资源共享,比学赶超,探索建立了企业党组织横向学习交流的平台,提升了区域企业党建工作的整体水平。资本控股公司党组坚持党建工作与企业中心工作“三同步”,探索形成了金融企业党的建设助推企业科学发展的有效途径。邹县电厂党委打造“竞合文化”品牌,走出了一条文化兴企的特色发展道路。扬州公司党委通过开辟“623”片区共建共学模式、开发应用“先锋”党建数字化管理系统等创新做法,有效提高了党建工作水平和成效。

闽东水电公司党委改进传统党员教育管理模式,推行党员积分管理对标,增强了党员自觉发挥先锋作用的内生动力。哈密公司检修党支部打造学习型、技术型、文化型、和谐型的“四型”党支部,夯实了企业科学发展的战斗堡垒。 从这些案例中可以看出,中国华电基层企业党组织紧扣中心,务实创新,全面贯彻落实集团公司党组安排部署,注重广大党员和群众的共同参与,直面挑战,破解难题,找到了提升党建工作的突破口,从不同角度验证了“三融入、四引领”的普遍适用性。这些单位的成功探索,既保证了中国华电“三融入、四引领”党建创新实践落地生根,也为公司系统企业树立了党建工作的样板和学习标杆,形成了以点带面、典型引领、整体提升的创先争优生动局面。 华电新疆发电有限公司实施党建对标管理华电新疆发电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疆公司)落实集团公司党组“抓班子、带队伍、推发展、促和谐”的党建工作总体要求,创造性地把“标杆管理、示范建设”的理念引入党建工作,积极实施党建对标管理,引导各级党组织善于立标、勤于对标、精于达标、勇于创标,形成了“着眼基层、示范引路、强化基础、增强活力、发挥作用”的党建工作良

项目管理5大过程9大知识领域44个定义

项目管理的5大过程分别是: 1)启动过程、2)规划过程、3)执行过程、4)监控过程、5)收尾过程 9大知识领域分别是: 1)项目整合管理、2)项目范围管理、3)项目时间管理、4)项目成本管理、5)项目质量管理、6)项目人力资源管理、7)项目沟通管理、8)项目风险管理、9)项目采购管理 44个定义分别是: 项目整体管理 1. 制定项目章程–制定正式核准项目的项目章程。 2. 制定项目初步范围说明书–制定从高层次说明范围的项目初步范围说明书。 3. 制定项目管理计划–将确定、编写、协调与组合所有部分计划所需要的行动 形成文件,使其成为项目管理计划。F 4. 指导与管理项目执行–执行项目管理计划所确定的工作,实现项目范围说明 书明确的项目要求。 5. 监控项目工作–监视和控制启动、规划、执行和结束项目所必需的各个过程, 以便满足项目管理计划中确定的实施目标。 6. 整体变更控制–审查所有的变更请求,批准变更并控制可交付成果和组织过 程资产。 7. 项目收尾–最终完成所有项目过程组的所有活动,正式结束项目或项目阶段。 项目范围管理 8. 范围规划制定项目范围管理计划,记载如何确定、核实与控制项目范围, 以及如何制定与定义工作分解结构(WBS)。 9. 范围定义制定详细的项目范围说明书,作为将来项目决策的根据。 10. 制作工作分解结构将项目大的可交付成果与项目工作划分为较小和更易管 理的组成部分。 11. 范围核实正式验收已经完成的项目可交付成果。 12. 范围控制控制项目范围的变更。 项目时间管理 13. 活动定义 确定为产生项目各种可交付成果而必须进行的具体计划活动。 14. 活动排序 确定各计划活动之间的依存关系,并形成文件。 15. 活动资源估算 估算完成各计划活动所需资源的种类与数量。 16. 活动持续时间估算 估算完成各计划活动所需工时单位数。 17. 制定进度表 分析活动顺序、活动持续时间、资源要求,以及进度制约因 素,从而制定项目进度表。 18. 进度控制 控制项目进度表变更。 项目费用管理 19. 费用估算 估算完成项目各项活动所需资源的费用近似值。 20. 费用预算 汇总各单个活动或工作细目的估算费用,确定一个费用基准。 21. 费用控制 对造成费用偏差的因素施加影响,并控制项目预算的变更。

标杆管理经典案例

标杆管理经典案例:美孚石油公司的标杆管理 由洛克菲勒一手建立的石油王国在美国大地上屹立了超过150年的光景,除了洛克菲勒本人的才能之外还不能否认其公司自身的管理制度。 当美孚石油公司先将一支著名的比赛队伍,然后是一个优雅的酒店作为标杆实施标杆管理时,美孚公司的一些主管心中充满了疑问。当美孚公司开始进行标杆管理之初,它从它的行业跳出来,到与它所在的公司如此不同的企业里去,以至于人们会认为他们是疯子。 1992年,美孚公司向4000多名客户询问他们的需要,其结果令公司很惊奇。只有20%的人关心价格,而80%的人关心的都是服务。他们一而再、再而三地要求同样三件事情:他们需要乐于助人的友好的加油站服务人员,他们希望能够得到快捷的服务,他们希望自己对美孚的忠诚能得到一些认可。而调查的结论得出:客户基本上都不喜欢加油站的服务。因此,美孚公司着手考虑如何才能使加油变成一个愉快的体验,成为一个顾客会记住的经历。 于是美孚公司成立了三支团队运用标杆管理来改变客户不满意的情况。 微笑团队将把提供优异客户服务而著称的公司作为标杆;速度团队将能够快速完成服务而著称的公司作为标杆;安抚团队将致力于客户忠诚而著称的公司作为标杆。 团队成员的组成有多样性的背景,他们中有相关职能部门人员,有技术人员,有来自加油站的一线员工,这些人员中有的从来没有从事过销售或市场方面的工作,让他们一起开动脑筋。 速度团队认为:如果被成为“公路勇士”的那部分客户需要快速服务,最好以那些在速度方面是全世界榜样的公司作为标杆。在他们心中,代表速度的群体之一就是赛车队。速度团队找到了Penske公司,它在美国“Indy500”汽车大赛中以快捷方便的加油服务而闻名。他们去观看了赛车活动,也参观了车队总部。当速度团队成员在离开时,有了许多关于他们加油站服务的想法。 例如,关于快速通道的设置。如果在加油站的外线上,修建我们的停靠点,这是专门为满足被称为公路勇士的人们需要尽可能快速进出所设计的。 他们注意到Indy500大赛中,短暂停留处的人员、赛车手、教练之间的电子头套耳机的使用。他们由此得到灵感,我们也可以在加油站使用耳机,可以让我们的服务员带着耳机与商店的人对话,让商店的服务员提前准备好顾客所要的食物、饮料以及零钱,就可以大大加快服务的速度。 另外,Pensek车队成员看上去就像一直团队,是因为他们穿着统一的制服。速度团队认为,如果我们的服务人员也统一制服,打着领带,客户就会认为我们很专业。 微笑小组锁定了丽嘉-卡尔顿酒店作为温馨服务的标杆。丽嘉-卡尔顿酒店号称全美最温馨的酒店,那里的服务人员总保持招牌般的甜蜜微笑,因此获得了不寻常的顾客满意度。美孚的微笑小组观察到,丽嘉-卡尔顿酒店对所有新员工进行了广泛的指导和培训,使员工们深深铭记:自己的使命就是照顾客人,使客人舒适。小组的斯威尼说:“丽嘉的确独一无二,因为我们在现场学习过程中实际上都变成了其中的一部分。在休息时,我准备帮助某位入住旅客提包。我实际上活在他们的信条中。这就是我们真正要应用到自己的业务中的东西,即那种在公司里,你能很好地服务你的客户而带来的自豪。那就是丽嘉真正给我们的魔力。在我们的服务站,没有任何理由可以解释为什么我们不能有同样的自豪,不能有与丽嘉-卡尔顿酒店一样的客户服务。” 微笑的标杆找到了。现在,用加油站服务生约翰的话说:“在顾客准备驶进的时候,我已经为他准备好了汽水和薯片,有时我在油泵旁边,准备好高级无铅汽油在那儿等着,他们都很高兴———因为你记住了他们的名字。”

项目管理的五大过程

项目管理的五大过程 一.商务谈判? 1.作人的姿态? 作人似乎跟商务谈判不太有关系,很多技术人员相信PM需要的是本事,是如何做好一个项目,而不是会搞好关系弄的四平八稳的人。随着PM在中国的悄悄兴起,越来越多的PM开始在老总的授意下参与商务谈判,和销售们一起打单子,这就比较实在的需要PM们去揣摩客户的心理。揣摩客户心理需要有多方面的知识,需要深度和广度,然而,最重要的仍然是作人。如何放下架子,降低作人的姿态,对从技术人员转型的PM们来说,是至关重要的。?降低作人的姿态需要从多个方面去实施,最主要应该记住:人不可貌相,更不可以地位衡量。很多公司为了保持公司形象,会统一叫员工打扮的好看一点,看起来象个白领的样子。然而,老板多半是没有约束的。中国改革开放才二十年,很多有钱的老板实业家文化层次都不高,往往是当大学生们只会把屁股坐在板凳上肆意挥霍父母辛苦积攒的财富时,他们已经在各地奔波,积累丰富的商业经验并对金钱,人生和社会的本质有了充分的认识,形成了自己稳定的思维框架。这些人,很多都是穿着旧旧的衣服,戴着破破的手表,说话的时候经常会带上三字经,钻进上海的人堆里,搞不好你会把他当成民工。因为到他们所处的社会地位,已经不需要任何华丽的外表来衬托自己的身份,他们有的是底气。对PM来说,这是个非常危险的挑战。虽然说项目在初期有意向时会对对方的人事和关键人物有一定的了解,然而大项目里能说的上话的人太多了。上海人最瞧不起的就是土气,很多人谈项目的时候看到民工或很俗气的表现不免会皱皱眉头,往往在

皱眉头的时候就失去了项目,也就是失去了市场和金钱。PM必须作到能与每一个层次的人交谈,尤其是看起来比自己层次要低的群体,哪怕是公司里扫地的阿姨。只有作到谦虚谨慎,不摆架子,尊重别人,才会得到别人的尊重,才有机会赢得项目。鼻子比眼睛高的人只会把自己的鼻子撞扁。? 2.丰富的知识面? 光尊重别人还不足以赢得项目,准确的说是赢得对方关键人物的信赖。PM一般用不着陪客户喝酒吃饭,那是销售们的事情,但是PM和客户讨论问题可能是最多的。讨论问题的时候就是机会,如何投其所好,是一大关键。金钱与美女依然是常规的敲门砖,然而这种傻瓜也知道的办法人人都会去做。老板的关系也只是一个方面,如今的大老板,哪个没有关系?同等条件下PM凭什么去胜过别人一筹??我一个朋友(PM)打一个单子时,发现对方对什么都不太感兴趣,费了很大力气也找不到突破口。对方这个人非常顺利,金钱地位美女样样不缺。他花了好多天和对方交谈,以自己的博学逐渐取得了对方的信任。后来他隐约发现对方对数学和天文学的发展史有所涉猎,如获至宝,回家花一个通宵的时间在网络上搜索相关资料。第二天他根本不谈项目的事情,只跟对方大谈特谈哥白尼,布鲁诺,伽利略这些人的生平,整整吹了一天。对方点头如捣蒜泥,态度和热情都来个一百八十度转弯,隔天他就拿到了单子。这是个经典的战例,谁能事先想到哥白尼会来帮助IT的人赚钱?这个PM靠的就是博学和由博学引申出的敏锐的感觉抓住了机会,让客户产生共鸣。客户感觉他层次也很高,而且和自己有共通之处,信任度大大增强,把项目交给他放心。如今这种例子在商务谈判中已经屡见不鲜了。对PM来说,并不要求在各个方面都很精通,那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