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Raid配置教程

Raid配置教程

Raid配置教程
Raid配置教程

Raid

配置教程 (图解) 一、RAID 介绍

RAID 是Redundent Array of Inexpensive Disks 的缩写,直译为“廉价冗余磁盘阵列”,也简称为“磁盘阵列”。后来RAID 中的字母I 被改作了Independent ,RAID 就成了“独立冗余磁盘阵列”,但这只是名称的变化,实质性的内容并没有改变。

可以把RAID 理解成一种使用磁盘驱动器的方法,它将一组磁盘驱动器用某种逻辑方式联系起来,作为逻辑上的一个磁盘驱动器来使用。 RAID 的优点

1. 传输速率高。在部分RAID 模式中,可以让很多磁盘驱动器同时传输数据,而这些磁盘驱动器在逻辑上又是一个磁盘驱动器,所以使用RAID 可以达到单个的磁盘驱动器几倍的速率。因为CPU 的速度增长很快,而磁盘驱动器的数据传输速率无法大幅提高,所以需要有一种方案解决二者之间的矛盾。

2. 更高的安全性。相较于普通磁盘驱动器很多RAID 模式都提供了多种数据修复功能,当RAID 中的某一磁盘驱动器出现严重故障无法使用时,可以通过RAID 中的其他磁盘驱动器来恢复此驱动器中的数据,而普通磁盘驱动器无法实现,这是使用RAID 的第二个原因。 RAID 的分类

RAID 0,无冗余无校验的磁盘阵列。数据同时分布在各个磁盘上,没有容错能力,读写速度在RAID 中最快,但因为任何一个磁盘损坏都会使整个RAID 系统失效,所以安全系数反倒比单个的磁盘还要低。一般用在对数据安全要求不高,但对速度要求很高的场合,如:大型游戏、图形图像编辑等。此种RAID 模式至少需要2个磁盘,而更多的磁盘则能提供更高效的数据传输。

RAID 1,镜象磁盘阵列。每一个磁盘都有一个镜像磁盘,镜像磁盘随时保持与原磁盘的内容一致。RAID1具有最高的安全性,但只有一半的磁盘空间被用来存储数据。主要用在对数据安全性要求很高,而且要求能够快速恢复被损坏的数据的场合。此种RAID模式每组仅需要2个磁盘。

RAID 0+1,从其名称上就可以看出,它把RAID0和RAID1技术结合起来,数据除分布在多个磁盘上外,每个磁盘都有其物理镜像盘,提供全冗余能力,允许一个以下磁盘故障,而不影响数据可用性,并具有快速读写能力。但是RAID0+1至少需要4个磁盘才能组建。

RAID 5,无独立校验盘的奇偶校验磁盘阵列。同样采用奇偶校验来检查错误,但没有独立的校验盘,而是使用了一种特殊的算法,可以计算出任何一个带区校验块的存放位置。这样就可以确保任何对校验块进行的读写操作都会在所有的RAID磁盘中进行均衡,既提高了系统可靠性也消除了产生瓶颈的可能,对大小数据量的读写都有很好的性能。为了能跨越数组里的所有磁盘来写入数据及校验码信息,RAID 5设定最少需要三个磁盘,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会有1/3的磁盘容量会被备份校验码占用而无法使用,当有四个磁盘时,则需要1/4的容量作为备份,才能让最坏情况的发生率降到最低。当磁盘的数目增多时,每个磁盘上被备份校验码占用的磁盘容量就会降低,但是磁盘故障的风险率也同时增加了,一但同时有两个磁盘故障,则无法进行数据恢复。

JBOD,JBOD(Just Bundle Of Disks)既简单磁盘捆绑。JBOD是在逻辑上把几个物理磁盘一个接一个串联到一起,从而提供一个大的逻辑磁盘。JBOD上的数据简单的从第一个磁盘开始存储,当第一个磁盘的存储空间用完后,再依次从后面的磁盘开始存储数据。JBOD存取性能完全等同于对单一磁盘的存取操作,也不提供数据安全保障。它只是简单的提供一种利用磁盘空间的方法,JBOD的存储容量等于组成JBOD的所有磁盘的容量的总和。

Matrix RAID,矩阵磁盘阵列。是Intel 新近创立的一种针对SATA接口的专利RAID模式,特点是能在2个磁盘上同时实现RAID 0与RAID 1两种模式,其工作原理是将2个磁盘中的每个磁盘的部分磁盘空间划分出来组成RAID 0或1,而将剩余空间组成RAID1或0。Matrix RAID还有一个功能:支持RAID 1阵列分区的“热备份”硬盘。通常支持Matrix RAID功能的主板具有四个SATA接口,而建立一组Matrix RAID只需要两块硬盘,使用两个SATA接口。另外两个闲置的SATA 接口就可以插上硬盘,启动“热备份”功能。当Matrix RAID系统中的一块硬盘出现故障时,“热备份”硬盘便会立刻接替它的工作,以保证RAID 1阵列分区中数据的安全。由于RAID 0阵列分区中的数据在一块硬盘崩溃的时候就已经损毁了,所以“热备份”硬盘对RAID 0阵列是无效的。

以上是目前主流升技主板上搭载的RAID控制器所能支持的全部RAID模式,并且由于RAID控制器厂商和产品型号的不同,所能支持的RAID模式种类也各不相同,只有极少数主板能够全部支持上述的RAID模式,而每块主板具体所支持的RAID模式种类请至https://www.doczj.com/doc/d95565651.html, 升技官方主页的产品介绍当中核对查找。另有一些其他 RAID 模式基本用于专业服务器及工作站上使用,此处便不做介绍了。

RAID 模式下磁盘空间的使用

针对不同RAID 模式在实际运用中可以使用的磁盘空间分别有多少,在用列表举例说明:

* Matrix RAID由于其特殊的磁盘分配概念,所以在此单独举例说明:

例如,使用2 块 120G 的磁盘组成RAID 其总容量是240G,先建立一个RAID 0,并手动指定一个1至238G之间的RAID 0模式的磁盘容量,然后利用剩余磁盘空间建立一个RAID 1模式。如:

100G(RAID 0)+ 70G(RAID 1)或

50G (RAID 0)+ 95G(RAID 1)等等

具体如何分配RAID 0与RAID 1的磁盘大小可按使用需求决定。

二、RAID制作

如何制作RAID呢?

第一步:一般板载RAID控制器在主板BIOS中都会有控制器的开启与关闭选项,以及制作RAID 所必备的 RAID BIOS的开关选项,将他们设置开启并保存BIOS后,在开机自检时,在IDE设备检测结束后,会有RAID BIOS自检界面出现,按提示按特殊键进入RAID BIOS 进行创建、删除、数据恢复等操作。设置Block Size(区块大小),一般选64K至128K即可,区块大对于大文件的读取和大型游戏或程序的运行有益,而区块小,对于小文件读取或建立Web、BBS服务器等有益。然后保存RAID,要注意的是一担磁盘被组建成RAID后磁盘上原有的数据将全部被抹除;

·PERC5 RAID配置中文手册

·阵列双保险——RAID 6技术简介

·RAID术语汇编

·RAID-5简介

·快速完成 RAID 配置

·更高!更快!更强! RAID技术全程指南

·我拿什么来拯救你 RAID硬盘资料恢复

·RAID0、RAID1、RAID0+1、RAID5原理介绍

·如何用SATA与SAS磁盘建立RAID

·Sun V440下如何创建、删除及恢复硬RAID 1

第二步:在安装操作系统时要让操作系统能够正确识别已创建的RAID,并能在其上进行系统的安装,Windows 2000以前的操作系统由于架构关系在此及以下步骤就没有相关设置了,而Windows 2000 / XP / 2003等操作系统在安装一始就需要按提示按F6键告知安装程序,有RAID设备需要手动安装驱动程序。

第三步:按下F6后,系统没有任何提示,也不会中断系统的硬件检测过程,而是在全部自检完毕后,会进入手动驱动安装界面。此时,将主板附件中的软盘驱动程序放入软驱内,按S键开始手动驱动安装;

提示软驱内插入软盘,按回车键确认;

安装程序会读取软盘内的驱动,并以列表形式列出。

由于受到安装程序的限制,列表中的驱动最多只能显示四项,如驱动大于四项的,可按上下键移动显示框,来显示列表中的全部驱动。

加载完成后,继续操作系统安装过程时就能正确识别RAID和正确的磁盘容量,利用Windows安装程序自带的分区及格式化工具可进行分区及格式化并在RAID上安装操作系统。

注意:在Windows全部安装尚未完成时,切勿将软盘从软驱内取出,因为在安装过程中还要多次读取软盘上的驱动。

另外,如果出现以下画面是请不要紧张,按确定即可,这是由于某些旧版本的驱动程序尚未通过微软的徽标认证,但是不会对使用造成任何影响的。

等到操作系统安装全部完成并成功进入Windows后,检查磁盘盘符是否与分区设置时相符,相符即告成功。大部分RAID控制器在Windows 下可以通过该厂商推出的相应软件程序,可以在Windows中对RAID进行管理。以上就是制作RAID并在RAID上安装Windows操作系统得大体步骤,而由于板载RAID控制器的厂牌不尽相同,所以在具体设置的项目名称和设置上有略微的差异。

目前升技主板上板载的RAID控制器的厂牌主要有HighPoint、SiliconImage、intel、VIA、nVIDIA、ULi、SiS等,下面就按照不同厂牌的常用型号对RAID制作过程中的相关细节作介绍。

HighPoint 374

使用的主板型号有AT7、IT7、AT7-MAX2、IT7-MAX2。

首先,将BIOS中的RAID开关项开启并保存

随后在RAID BIOS自荐画面时按Ctrl+H键,进入RAID BIOS设置:选Create Array创建RAID;

进入创建界面;

设置RAID 模式;

设置RAID 的名字(按自己喜好或RAID用户随便啦);

设置区块大小,然后保存设置;

RAID 组建后按操作系统对应加载驱动程序

操作系统成功安装完成即制作完成。

SiliconImage

升技主板使用过3112、3114、3132三种型号的控制器,对应型号如下:

虽然是三种不同的型号,但是BIOS设定和RAID BIOS界面大致相同,只是所支持的RAID 模式稍有不同,所以就一起来介绍了。

BIOS设定;

按Ctrl+S键进入RAID BIOS主界面;

创建RAID;

自动配置;

手动配置,配置区块大小;

选取磁盘;

确认磁盘容量;

保存退出;

驱动加载

3112、3114的加载

3132 驱动加载

操作系统成功安装完成即制作完成。

intel

目前升技主板使用的intel RAID 控制器分别是 intel ICH5R、ICH6R、ICH7R南桥芯片中集成的SATA RAID 控制器。主板型号对应有以下几种:

它们的BIOS设定和RAID BIOS界面也大致相同,只是所支持的RAID 模式稍有不同,所以也一起来介绍了。

BIOS设定;

将On-Chip SATA 模式设定为 Enhanced Mode;

将On-Chip SATA Mode 设定为 RAID;

保存BIOS充启后,按Ctrl+I 进入RAID BIOS

创建RAID ;

确认创建;

RAID 0模式下磁盘信息;

Matrix RAID 模式下的磁盘信息(只有ICH6R、ICH7R能够组建Matrix RAID);

ICH5R(82801ER)与ICH6R(82801FR)软盘驱动加载;

ICH7R 软盘驱动加载;

组建成功Matrix RAID后,在安装程序中识别出的磁盘容量;

操作系统成功安装完成即制作完成。

VIA

由于VIA的8237及8237R南桥芯片集成了SATA RAID控制器,只要使用这两种南桥芯片的主板都是支持SATA RAID的,型号如下:

Socket 478 平台的 VI7、VT7;

Socket 462 平台的 KV7、KV7-V、KW7,VA-20;

Socket 754 平台的 KV8-MAX3、KV8、KV8PRO、KV8PRO-3rdEye、KV-80、KV-81、KV-85;

Socket 939 平台的AV8、AV8-3rdEye、RocketBoy AV8、RocketBoy AV8-3rdEye、AX8、AX8-V、AX8 V2.0、AX8-3rdEye。

由于都是使用的8237及8237R南桥,所以设置基本相同,只是由于RAID BIOS版本不同会稍有变化。

BIOS中的OnChip IDE Device下将OnChip SATA MODE Select设定为RAID,有的主板BIOS选项为OnChip SATA RAID ROOM,将其设为Enabled,保存重启即可;

按Tab键进入RAID BIOS,选则Create Array创建RAID;

进入RAID创建菜单;

选择RAID 模式;

在选取磁盘和区块大小后,选Start Create Process 进行创建动作,当提示Create New Array OK!时,表示创建成功;

退出RAID BIOS后,即可安装操作系统,安装时加载软盘驱动,绝大部分型号主板附带的软盘驱动都是ABIT整合驱动软盘,在进行下拉菜单项后即可选取VIA 的RAID 驱动;

但也有如AX8系列主板附带的软盘驱动稍有不同;

系统安装成功后即告组建RAID成功。

nVIDIA

目前板载RAID主要有nForce2 MCP-RAID南桥与nForce3、nForce4系列单芯片中集成,对应主板如下:

它们的BIOS设定和RAID BIOS界面也大致相同,只是所支持的RAID 模式稍有差异,所以也一起来介绍。

BIOS设定:

将RAID Function设置为Enabled,然后将接有准备组建RAID的磁盘的端口RAID模式设置为Enabled,保存即可;

保存BIOS并重启之后,按F10进入RAID BIOS,设置RAID 模式;

设置区块大小;

选取磁盘;

按F7结束,确认并保存后,按Ctrl+X退出;加载驱动;

Raid教程:全程图解手把手教你做RAID磁盘阵列

Raid教程:全程图解手把手教你做RAID磁盘阵列 一、磁盘阵列实现方式 磁盘阵列有两种方式可以实现,那就是“软件阵列”与“硬件阵列”。 软件阵列是指通过网络操作系统自身提供的磁盘管理功能将连接的普通SCSI卡上的多块硬盘配置成逻辑盘,组成阵列。如微软的Windows NT/2000 Server/Server 2003和NetVoll的NetWare两种操作系统都可以提供软件阵列功能,其中Windows NT/2000 Server/Server 2003可以提供RAID 0、RAID 1、RAID 5;NetWare操作系统可以实现RAID 1功能。软件阵列可以提供数据冗余功能,但是磁盘子系统的性能会有所降低,有的降代还比较大,达30%左右。 硬件阵列是使用专门的磁盘阵列卡来实现的,这就是本文要介绍的对象。现在的非入门级服务器几乎都提供磁盘阵列卡,不管是集成在主板上或非集成的都能轻松实现阵列功能。硬件阵列能够提供在线扩容、动态修改阵列级别、自动数据恢复、驱动器漫游、超高速缓冲等功能。它能提供性能、数据保护、可靠性、可用性和可管理性的解决方案。磁盘阵列卡拥有一个专门的处理器,如Intel的I960芯片,HPT370A/372 、Silicon Image SIL3112A等,还拥有专门的存贮器,用于高速缓冲数据。这样一来,服务器对磁盘的操作就直接通过磁盘阵列卡来进行处理,因此不需要大量的CPU及系统内存资源,不会降低磁盘子系统的性能。阵列卡专用的处理单元来进行操作,它的性能要远远高于常规非阵列硬盘,并且更安全更稳定。 二、几种磁盘阵列技术 RAID技术是一种工业标准,各厂商对RAID级别的定义也不尽相同。目前对RAID 级别的定义可以获得业界广泛认同的有4种,RAID 0、RAID 1、RAID 0+1和RAID 5。 RAID 0是无数据冗余的存储空间条带化,具有成本低、读写性能极高、存储空间利用率高等特点,适用于音、视频信号存储、临时文件的转储等对速度要求极其严格的特殊应用。但由于没有数据冗余,其安全性大大降低,构成阵列的任何一块硬盘的损坏都将带来灾难性的数据损失。这种方式其实没有冗余功能,没有安全保护,只是提高了磁盘读写性能和整个服务器的磁盘容量。一般只适用磁盘数较少、磁盘容易比较紧缺的应用环境中,如果在RAID 0中配置4块以上的硬盘,对于一般应用来说是不明智的。 RAID 1是两块硬盘数据完全镜像,安全性好,技术简单,管理方便,读写性能均好。因为它是一一对应的,所以它无法单块硬盘扩展,要扩展,必须同时对镜像的双方进行同容量的扩展。因为这种冗余方式为了安全起见,实际上只利用了一半的磁盘容量,数据空间浪费大。 RAID 0+1综合了RAID 0和RAID 1的特点,独立磁盘配置成RAID 0,两套完整

简单的QinQ配置实例

S3100-EI系列交换机使用灵活QinQ功能对不同类型的私网数据进行分类处理的配置 一、组网需求: (1)SwitchA的端口Ethernet1/0/3连接了PC用户和IP电话用户。其中PC用户位于VLAN100~VLAN108范围内,IP电话用户位于VLAN200~VLAN230范围内。SwitchA的端口Ethernet1/0/5连接到公共网络,对端为SwitchB。 (2)SwitchB的Ethernet1/0/11端口接入公共网络,Ethernet1/0/12和Ethernet1/0/13端口分别接入PC 用户服务器所在VLAN100~VLAN108和IP电话用户语音网关所在VLAN200~VLAN230。 (3)公共网络中允许VLAN1000和VLAN1200的报文通过,并配置了QoS策略,对VLAN1200的报文配置有带宽保留等优先传输策略,而VLAN1000的报文传输优先级较低。 (4)在SwitchA和SwitchB上配置灵活QinQ功能,将PC用户和IP电话用户的流量分别在公网的VLAN1000和VLAN1200内传输,以利用QoS策略保证语音数据的传输优先级。 二、组网图:

三、配置步骤: (1)配置SwitchA # 在SwitchA上创建VLAN1000、VLAN1200和Ethernet1/0/3的缺省VLAN5。 system-view [SwitchA] vlan 1000 [SwitchA-vlan1000] quit [SwitchA] vlan 1200 [SwitchA-vlan1200] quit [SwitchA] vlan 5 [SwitchA-vlan5] quit # 配置端口Ethernet1/0/5为Hybrid端口,并在转发VLAN1000和VLAN1200的报文时保留VLAN Tag。

Raid教程:全程图解手把手教你做RAID

Raid教程:全程图解手把手教你做RAID 说到磁盘阵列(RAID,Redundant Array of Independent Disks),现在几乎成了网管员所必须掌握的一门技术之一,特别是中小型企业,因为磁盘阵列应用非常广泛,它是当前数据备份的主要方案之一。然而,许多网管员只是在各种媒体上看到相关的理论知识介绍,却并没有看到一些实际的磁盘阵列配置方法,所以仍只是一知半解,到自己真正配置时,却无从下手。本文要以一个具体的磁盘阵列配置方法为例向大家介绍磁盘阵列的一些基本配置方法,给出一些关键界面,使各位对磁盘阵列的配置有一个理性认识。当然为了使各位对磁盘阵列有一个较全面的介绍,还是先来简要回顾一下有关磁盘阵列的理论知识,这样可以为实际的配置找到理论依据。 一、磁盘阵列实现方式 磁盘阵列有两种方式可以实现,那就是“软件阵列”与“硬件阵列”。 软件阵列是指通过网络操作系统自身提供的磁盘管理功能将连接的普通SCSI卡上的多块硬盘配置成逻辑盘,组成阵列。如微软的Windows NT/2000 Server/Server 2003和NetVoll的NetWare两种操作系统都可以提供软件阵列功能,其中Windows NT/2000 Server/Server 2003可以提供RAID 0、RAID 1、RAID 5;NetWare操作系统可以实现RAID 1功能。软件阵列可以提供数据冗余功能,但是磁盘子系统的性能会有所降低,有的降代还比较大,达30%左右。 硬件阵列是使用专门的磁盘阵列卡来实现的,这就是本文要介绍的对象。现在的非入门级服务器几乎都提供磁盘阵列卡,不管是集成在主板上或非集成的都能轻松实现阵列功能。硬件阵列能够提供在线扩容、动态修改阵列级别、自动数据恢复、驱动器漫游、超高速缓冲等功能。它能提供性能、数据保护、可靠性、可用性和可管理性的解决方案。磁盘阵列卡拥有一个专门的处理器,如Intel 的I960芯片,HPT370A/372 、Silicon Image SIL3112A等,还拥有专门的存贮器,用于高速缓冲数据。这样一来,服务器对磁盘的操作就直接通过磁盘阵列卡来进行处理,因此不需要大量的CPU及系统内存资源,不会降低磁盘子系统的性能。阵列卡专用的处理单元来进行操作,它的性能要远远高于常规非阵列硬盘,并且更安全更稳定。 二、几种磁盘阵列技术 RAID技术是一种工业标准,各厂商对RAID级别的定义也不尽相同。目前对RAID级别的定义可以获得业界广泛认同的有4种,RAID 0、RAID 1、RAID 0+1和RAID 5。 RAID 0是无数据冗余的存储空间条带化,具有成本低、读写性能极高、存储空间利用率高等特点,适用于音、视频信号存储、临时文件的转储等对速度要求极其严格的特殊应用。但由于没有数据冗余,其安全性大大降低,构成阵列的任何一块硬盘的损坏都将带来灾难性的数据损失。这种方式其实没有冗余功能,

CISCO路由器配置手册

第一章路由器配置基础 一、基本设置方式 一般来说,可以用5种方式来设置路由器: 1.Console口接终端或运行终端仿真软件的微机; 2.AUX口接MODEM,通过电话线与远方的终端或运行终端仿真软件的微机相连; 3.通过Ethernet上的TFTP服务器; 4.通过Ethernet上的TELNET程序; 5.通过Ethernet上的SNMP网管工作站。 但路由器的第一次设置必须通过第一种方式进行,此时终端的硬件设置如下: 波特率:9600 数据位:8 停止位:1 奇偶校验: 无 二、命令状态 1. router> 路由器处于用户命令状态,这时用户可以看路由器的连接状态,访问其它网络和主机,但不能看到和更改路由器的设置内容。

2. router# 在router>提示符下键入enable,路由器进入特权命令状态router#,这时不但可以执行所有的用户命令,还可以看到和更改路由器的设置内容。 3. router(config)# 在router#提示符下键入configure terminal,出现提示符router(config)#,此时路由器处于全局设置状态,这时可以设置路由器的全局参数。 4. router(config-if)#; router(config-line)#; router(config-router)#;… 路由器处于局部设置状态,这时可以设置路由器某个局部的参数。 5. > 路由器处于RXBOOT状态,在开机后60秒内按ctrl-break可进入此状态,这时路由器不能完成正常的功能,只能进行软件升级和手工引导。 6. 设置对话状态 这是一台新路由器开机时自动进入的状态,在特权命令状态使用SETUP命令也可进入此状态,这时可通过对话方式对路由器进行设置。 三、设置对话过程 1.显示提示信息 2.全局参数的设置 3.接口参数的设置 4.显示结果 利用设置对话过程可以避免手工输入命令的烦琐,但它还不能完全代替手工设置,一些特殊的设置还必须通过手工输入的方式完成。 进入设置对话过程后,路由器首先会显示一些提示信息: --- System Configuration Dialog --- At any point you may enter a question mark '?' for help. Use ctrl-c to abort configuration dialog at any prompt. Default settings are in square brackets '[]'. 这是告诉你在设置对话过程中的任何地方都可以键入“?”得到系统的帮助,按ctrl-c 可以退出设置过程,缺省设置将显示在‘[]’中。然后路由器会问是否进入设置对话:

服务器之磁盘阵列RAID——配置方法(图解)

磁盘阵列可以在安装系统之前或之后产生,系统会视之为一个(大型)硬盘,而它具有容错及冗余的功能。磁盘阵列不单只可以加入一个现成的系统,它更可以支持容量扩展,方法也很简单,只需要加入一个新的硬盘并执行一些简单的指令,系统便可以实时利用这新加的容量。 ·RAID 的种类及应用 IDE和SCSI是计算机的两种不同的接口,前者普遍用于PC机,后者一般用于服务器。基于这两种接口,RAID分为两种类型:基于IDE接口的RAID应用,称为IDE RAID;而基于SCSI接口的RAID应用则相应称为SCSI RAID。 基于不同的架构,RAID 又可以分为: ● 软件RAID (软件RAID) ● 硬件RAID (硬件RAID) ● 外置RAID (External RAID) ·软件RAID很多情况下已经包含在系统之中,并成为其中一个功能,如Windows、Netware及Linux。软件RAID中的所有操作皆由中央处理器负责,所以系统资源的利用率会很高,从而使系统性能降低。软件RAID是不需要另外添加任何硬件设备,因为它是靠你的系统——主要是中央处理器的功能——提供所有现成的资源。 ·硬件RAID通常是一张PCI卡,你会看到在这卡上会有处理器及内存。因为这卡上的处理器已经可以提供一切RAID所需要的资源,所以不会占用系统资源,从而令系统的表现可以大大提升。硬件RAID可以连接内置硬盘、热插拔背板或外置存储设备。无论连接何种硬盘,控制权都是在RAID卡上,亦即是由系统所操控。在系统里,硬件RAID PCI卡通常都需要安驱动程序,否则系统会拒绝支持。

·外置式RAID也是属于硬件RAID的一种,区别在于RAID卡不会安装在系统里,而是安装在外置的存储设备内。而这个外置的储存设备则会连接到系统的SCSI卡上。系统没有任何的RAID功能,因为它只有一张SCSI卡;所有的RAID功能将会移到这个外置存储里。好处是外置的存储往往可以连接更多的硬盘,不会受系统机箱的大小所影响。而一些高级的技术,如双机容错,是需要多个服务器外连到一个外置储存上,以提供容错能力。 ·配置RAID磁盘阵列 一、为什么要创建逻辑磁盘? 当硬盘连接到阵列卡(RAID)上时,操作系统将不能直接看到物理的硬盘,因此需要创建成一个一个的被设置为RAID0,1和5等的逻辑磁盘(也叫容器),这样系统才能够正确识别它。 逻辑磁盘(Logic Drive)、容器(Container)或虚拟磁盘(Virtual Drive)均表示一个意思,他们只是不同阵列卡产商的不同叫法。 二、创建逻辑磁盘的方式 使用阵列卡本身的配置工具,即阵列卡的BIOS。(一般用于重装系统或没有安装操作系统的情况下去创建容器(Adaptec阵列卡)/逻辑驱动器(AMI/LSI 阵列卡)。 使用第三方提供的配置工具软件去实现对阵列卡的管理。如Dell Array Manager。(这些软件用于服务器上已经安装有操作系统) 三、正确识别您的阵列卡的型号(本文以Dell为例,其实都大同小异) 识别您的磁盘阵列控制器(磁盘阵列控制器为可选项, 如果没有购买磁盘阵列控制器的话以该步骤可以省去) 如果您有一块Adaptec磁盘阵列控制器(PERC 2,PERC2/SI,PERC3/SI,PERC3/DI),在系统开机自检的时候您将看到以下信息: Dell PowerEdge Expandable RAID Controller 3/Di, BIOS V2.7-x [Build xxxx](c) 1998-2002 Adaptec,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 Press CTRL+A for Configuration Utility! >>>

DELL R720服务器RAID卡配置图解

DELL R720服务器RAID卡配置图解 RAID卡是服务器上的重要设备,其配置操作可以说是安装一台服务器的基本操作,不一样服务器型号raid卡,操作方式会有一些分别,但总体都是区别不大。服务器RAID卡如何配置呢?下面以DELL最新型号R720 12G H310为例,给大家介绍一下DELL R720服务器RAID卡配置方法。 RAID卡配置涉及的一些名称解释: Disk Group :磁盘组,这里相当于是阵列,例如配置了一个Raid 1 ,就是一个磁盘组;VD(virtual Disk):虚拟磁盘,虚拟磁盘可以不运用阵列的所有容量,也就是说一个可以分为多个VD; PD(physical disk):故名思义,主是物理硬盘; HS:Hot Spare ,热备盘 注:在RAID的操作过程中,有可能导致数据遗失,所以务必请备份数据。 1、在开机自检时按提示选择Ctrl+R 进入配置界面: 服务器RAID卡如何配置?DELL R720服务器RAID卡配置图解图1 初始界面默认没有配置,可以从上图看到服务器安装了8块物理磁盘。按照屏幕下方的虚拟磁盘管理器提示,在VD Mgmt菜单(可以通过CTRL+P/CTRL+N切换菜单)。

2、按F2展开虚拟磁盘创建菜单,在虚拟磁盘创建窗口,按回车键选择“Create New Vd”创建新虚拟磁盘。 服务器RAID卡如何配置?DELL R720服务器RAID卡配置图解图2 3、创建一个RAID 5 (云桌面服务器,RAID0;DNS服务器,RAID1 ) 服务器RAID卡如何配置?DELL R720服务器RAID卡配置图解图3

Cisco交换机配置手册

2950交换机 简明配置维护手册

目录 说明 (3) 产品特性 (3) 配置端口 (4) 配置一组端口 (4) 配置二层端口 (6) 配置端口速率及双工模式 (6) 端口描述 (7) 监控及维护端口 (8) 监控端口和控制器的状态 (8) 刷新、重置端口及计数器 (10) 关闭和打开端口 (10) 配置VLAN (11) 理解VLAN (11) 可支持的VLAN (12) 配置正常范围的VLAN (12) 生成、修改以太网VLAN (13) 删除VLAN (14) 将端口分配给一个VLAN (15) 配置VLAN Trunks (16) 使用STP实现负载均衡 (19) 配置Cluster (23)

说明 本手册只包括日常使用的有关命令及特性,其它未涉及的命令及特性请参考英文的详细配置手册。 产品特性 2950是只支持二层的交换机 支持VLAN ?到250 个VLAN ?支持VLAN ID从1到4094(IEEE 802.1Q 标准) ?支持ISL及IEEE 802.1Q封装 安全 ?支持IOS标准的密码保护 ?支持标准及扩展的访问列表来定义安全策略 ?支持基于VLAN的访问列表 监视 ?交换机LED指示端口状态 ?SPAN及远端SPAN (RSPAN) 可以监视任何端口或VLAN的流量 ?内置支持四组的RMON监控功能(历史、统计、告警及事件)

配置端口 配置一组端口 当使用interface range命令时有如下的规则: ?有效的组范围: o vlan从1 到4094 o fastethernet槽位/{first port} - {last port}, 槽位为0 o gigabitethernet槽位/{first port} - {last port},槽位为0 o port-channel port-channel-number - port-channel-number, port-channel号从1到64 ?端口号之间需要加入空格,如:interface range fastethernet 0/1 – 5是有效的,而interface range fastethernet 0/1-5是无效的. ?interface range命令只能配置已经存在的interface vlan ?所有在同一组的端口必须是相同类别的。

CISCO路由器简要配置手册

CISCO路由器简要配置手册 编者: 审核: 中兴通讯网络事业部南京用服部

修订记录

目录 第1章路由器配置基础 (1) 1.1IP地址概览 (1) 1.1.1 IP地址的类别 (1) 1.1.2 子网掩码 (2) 1.2路由器基本知识介绍 (2) 1.2.1 路由器物理端口介绍 (2) 1.2.2 路由器型号 (2) 1.2.3 内存体系结构介绍 (3) 1.3基本设置方式 (4) 1.4命令状态 (5) 1.5设置对话过程 (5) 1.6常用命令 (9) 1.7配置IP寻址 (11) 1.8配置静态路由 (14) 第2章广域网协议设置 (16) 2.1HDLC (16) 2.2PPP (21) 2.3 X.25 (23) 2.4F RAME R ELAY (29) 2.5ISDN (34) 2.6PSTN (47) 第3章路由协议设置 (68) 3.1RIP协议 (68) 3.2IGRP协议 (69) 3.3OSPF协议 (70) 3.4重新分配路由 (76) 3.5IPX协议设置 (79) 第4章访问控制 (83) 4.1标准IP访问列表 (83) 4.2扩展IP访问列表 (87) 第5章配置举例 (89)

5.1组网描述 (89) 5.2路由器配置举例 (89)

第1章路由器配置基础 摘要: 路由器是处于网络层的设备,它负责把IP数据包从一个网络中的主机转发到另一个网络上的主机(中间可能用到多个路由器的转发)。路由器可以有多个接口连接局域网络和广域网络。 它有两个基本的功能:路径判断和交换。交换功能让路由器从一个接口接收数据包并转发到其它的接口。路径判断功能使得路由器能选择最合适的接口来转发数据包,即选择最佳的路径到达目的网络。下图中蓝线表示两台计算机IP数据包的传输最佳路径。 1.1 IP地址概览 1.1.1 IP地址的类别 为了同时容纳大型网络和小型网络,网络信息中心(NIC)将32比特IP地址分为A类、B类、C类、D类和E类。每种地址类别分别允许在其网络中有某一数量的网络地址和某一数量的主机地址。 类别地址范围网络数主机数 A类 1.0.0.0到126.0.0.0128(27)16777214 B类128.0.0.0 到191.255.0.016386(214)65532 C类192.0.0.0 到 223.255.255.0大约200万(221)254 D类224.0.0.0 到 239.255.255.254为多组播地址保留 E类240.0.0.0 到 254.255.255.255为研究保留

磁盘阵列初步图文教程

磁盘阵列初步图文教程 闲来无事,组了个raid 0,感觉还不错,速度有明显提高,加载游戏和启动程序速度有所改善先上对比图吧。 单碟速度下图: raid0 速度下图: 用的硬盘呢是这个,俩希捷500g单碟

步骤/方法 1. 1 下面说说步骤吧,因为板子不一样,进入和设置的方法有所区别,下面以我的P55A-UD3R为例,intel板子设置基本相同: 首先在电源开启后B I O S在进行P O S T时,按下键进入B I O S设置程序。若要制作R A I D,进入 「Integrated Peripherals」将「PCH SATA Control Mode」选项设为「RAID(XHD)」,退出BIOS程序设置并保存设置结果。 如下图 2. 2 然后需要进入RAID设置程序进行以下步骤设置: 步骤一: 在BIOS POST画面后,进入操作系统之前,会出现如下所示的画面,按+键进入 RAID设置程序。 步骤二: 按下+后会出现P55 RAID设置程序主画面。 建立磁盘阵列(Create RAID Volume) 在「Create RAID Volume」选项按键以制作RAID磁盘。 步骤三: 进入「CREATE VOLUME MENU」画面,可以在「Name」选项自定义磁盘阵列的名称,字数最 多可为16个字母,但不能有特殊字符,设置好后按键。选择要制作的R A I D模式(R A I D Level)。RAID模式选项有:RAID 0、RAID 1、Recovery、RAID 10及RAID 5 (可选择的RAID模 式视安装的硬盘总数而定)。选择好RAID模式后,按键继续执行后面的步骤。 步骤四: 在「D i s k s」选项选择要制作磁盘阵列的硬盘。若只安装了两块硬盘,则此两块硬盘将被自动设为磁盘阵列。 接下来请选择磁盘窗口大小(Strip Size) ,可调范围是从4 KB至128 KB。设置完成后,按键设置磁盘阵列容量(Capacity)。

思科3560配置手册

G ETTING S TARTED G UIDE Catalyst 3560 Switch Getting Started Guide 1About this Guide, page 2 2Taking Out What You Need, page 2 3Running Express Setup, page 6 4Managing the Switch, page 8 5Installing the Switch, page 9 6Securing the AC Power Cord (Catalyst 3560 8- and 12-Port Switches), page 14 7Connecting to the Switch Ports, page 16 8In Case of Difficulty, page 18 9Obtaining Documentation and Submitting a Service Request, page 19 10Cisco Limited Lifetime Warranty, page 20

1 About this Guide This guide provides instructions on how to use Express Setup to configure your switch. It also includes information about switch management options, basic rack-mounting procedures, port and module connections, power connection procedures, and troubleshooting help. For additional installation and configuration information for Catalyst 3560 switches, see the Catalyst3560 documentation on https://www.doczj.com/doc/d95565651.html,. For system requirements, important notes, limitations, open and resolved bugs, and last-minute documentation updates, see the release notes, also on https://www.doczj.com/doc/d95565651.html,. When you use the online publications, refer to the documents that match the Cisco IOS software version running on the switch. The software version is on the Cisco IOS label on the switch rear panel. For translations of the warnings that appear in this publication, see the Regulatory Compliance and Safety Information for the Catalyst 3560 Switch included in the documentation CD. 2 Taking Out What You Need 1.Unpack and remove the switch and the accessory kit from the shipping box. 2.Return the packing material to the shipping container, and save it for future use. 3.Verify that you have received the items shown on page3. If any item is missing or damaged, contact your Cisco representative or reseller for instructions. Some switch models might include additional items, and you might need to supply or to order some optional items. Equipment That You Supply to Run Express Setup You need to supply this equipment: ?PC Ethernet (Category 5) straight-through cable (as shown) ? 2

DELL服务器RAID配置详细教程

DELL服务器RAID配置教程 在启动电脑的时候按CTRL+R 进入 RAID 设置见面如下图 名称解释: Disk Group:磁盘组,这里相当于是阵列,例如配置了一个RAID5,就是一个磁盘组VD(Virtual Disk):虚拟磁盘,虚拟磁盘可以不使用阵列的全部容量,也就是说一个磁盘组可以分为多个VD PD(Physical Disk):物理磁盘 HS:Hot Spare 热备 Mgmt:管理 【一】创建逻辑磁盘 1、按照屏幕下方的虚拟磁盘管理器提示,在VD Mgmt菜单(可以通过CTRL+P/CTRL+N 切换菜单),按F2展开虚拟磁盘创建菜单 2、在虚拟磁盘创建窗口,按回车键选择”Create New VD”创建新虚拟磁盘

3、在RAID Level选项按回车,可以出现能够支持的RAID级别,RAID卡能够支持的级别有RAID0/1/5/10/50,根据具体配置的硬盘数量不同,这个位置可能出现的选项也会有所区别。 选择不同的级别,选项会有所差别。选择好需要配置的RAID级别(我们这里以RAID5为例),按回车确认。

4、确认RAID级别以后,按向下方向键,将光标移至Physical Disks列表中,上下移动至需要选择的硬盘位置,按空格键来选择(移除)列表中的硬盘,当选择的硬盘数量达到这个RAID级别所需的要求时,Basic Settings的VD Size中可以显示这个RAID的默认容量信息。有X标志为选中的硬盘。 选择完硬盘后按Tab键,可以将光标移至VD Size栏,VD Size可以手动设定大小,也就是说可以不用将所有的容量配置在一个虚拟磁盘中。如果这个虚拟磁盘没有使用我们所配置的RAID5阵列所有的容量,剩余的空间可以配置为另外的一个虚拟磁盘,但是配置下一个虚拟磁盘时必须返回VD Mgmt创建(可以参考第13步,会有详细说明)。VD Name根据需要设置,也可为空。 注:各RAID级别最少需要的硬盘数量,RAID0=1,RAID1=2,RAID5=3,RAID10=4,RAID50=6 5、修改高级设置,选择完VD Size后,可以按向下方向键,或者Tab键,将光标移至Advanced Settings处,按空格键开启(禁用)高级设置。如果开启后(红框处有X标志为开启),可以修改Stripe Element Size大小,以及阵列的Read Policy与Write Policy,Initialize处可以选择是否在阵列配置的同时进行初始化。 高级设置默认为关闭(不可修改),如果没有特殊要求,建议不要修改此处的设置。

磁盘阵列教程raid5和raid1(有图)

raid5及raid1磁盘阵列服务器 也许一些刚刚玩服务器DIY的朋友一听到raid这个词就犯头晕,分不清楚到底说的是啥意思。raid模式虽多,但以我的理解其实就是把2个以上的硬盘组合在一起,一块用,以达到更快的速度和更高的安全性,大家不需要了解太多raid模式,只要知道raid0、raid1和raid5就足够在服务器行业混饭了(其实什么也不知道照样混饭的人也很多),用唐华的大白话说,所谓raid0就是两块硬盘合成一块硬盘用,例如两个80G的硬盘,做成raid0模式,就变成一块160G的大硬盘,理论上硬盘传输速度也加倍,但是这种模式安全性很低,一旦一个硬盘坏了,两个硬盘里的所有数据都会报销,因此服务器上最好不用这种模式。 所谓raid1就是两块硬盘互相做同步备份(镜像),例如两块80G的硬盘,做成raid1模式,总容量还是80G没变化,硬盘传输速度也没变化,但是两个硬盘里的数据保持同步,完全一样,一旦其中一个硬盘坏了,靠另一个硬盘,服务器依然能正常运行,这种模式很安全,所以现在很多中低端服务器采取这种raid模式,这种模式简单实用,用不高的硬件成本即可实现,我很喜欢。至于raid5,则过去一直是高档服务器的专利,即使是在今天,你翻翻许多名牌服务器的价目表,在1-2万元的产品里也很难觅到raid5的身影,采用raid5可以兼顾raid0的速度、容量和raid1的安全性,是个听起来很完美的磁盘阵列方案。 硬件raid5组建: 最近又亲手给一个朋友组装了一台采用双核心P4 820D处理器的8硬盘的1U机架式存储型服务器,在组装过程中,分别组建了硬件Raid5和软件Raid5的磁盘阵列,过程很值得玩味,现在写出详细的设置过程,以期抛砖引玉,给大家带来更多一点启发。 首先将服务器组装好,然后给硬盘插上SATA的数据线,插入主板上的四个SATA接口,用并口线连接好我的LG刻录机当光驱用,这个主板只提供了1个并口IDE接口用来接光驱正好,连上显示器、键盘、鼠标,开机测试,启动顺利,按DEL键进入bios。

cisco2800配置手册

《Cisco 2801路由器》用户配置手册 约定 在介绍重要的术语和概念时,或许以粗体显示。正文所包含的命令以常体显示,用于实例的所有名称或地址亦是这样,同时不应该用到你的实际网络中。配置你的系统时不要一字不差地输入名称或地址。最后,在某些例子中,在命令要求IP地址作为参数的地方,IP地址可能以xx.xx.xx.xx或https://www.doczj.com/doc/d95565651.html,.dd这种方式来表示。实际上,配置你的系统时永远不会用到这些字符串。本文的约定指出 你应该把指明的地方替换成适当的IP地址。 1.本文档覆盖的东西有好几种方法可用来配置Cisco路由器。配置可以由TFTP服务器通过网络来完成;可以通过启动时提供的菜单界面来完成;并且可以由运行setup命令所提供的菜单界面来完成;还可以由保存到内存中的配置来完成。本手册不会覆盖这几种方法,它仅覆盖由IOS命令行界面来进行的配置。 注意:本手册不覆盖路由器与它要路由的网络在物理上的连接,它仅覆盖操作系统配置。 1.1使用命令行的原因使用命令行界面而不使用菜单驱动界面的原因有两个: 一个是速度。一旦你已花费时间去了解命令行命令,就可以比通过使用菜单更加迅速地完成许多操作。基本上,相对于菜单的所有命令行来说,这点是真的。对于了解Cisco IOS的命令行界面来说它是特别有效的东西,而Cisco IOS是跨越一切Cisco路由器的标准。 其次,可以配置单个接口而不必中断其它接口上的服务。根据定义,路由器有多个接口。例如,在 Cisco 7200系列路由器中,路由器有多个端口,每个端口有几个可热插拔模块。这些模块能够经由命令行来单独配置是一种颇有价值的技术。 1.2 文档结构本文的第一部分将介绍IOS的命令模式和Cisco路由器基本配置所必需的命令。文档的第二部分将在个案研究里示范这些命令的用法。个案研究是由本文作者完成的实际配置。 2.准备开始初时,你或许会通过终端来配置你的路由器。如果路由器已经配置过,而且至少一个端口已经用IP地址配置好,同时它与网络有物理连接的话,你也许能够telnet到路由器,通过网络来配置它。如果路由器未曾做过配置,那么你将不得不用终端和一条串口电缆直接和它连接。对于任何一台Windows主机来说,你都可以用超级终端(Hyperterminal)容易地连接路由器。把串口电缆插入PC机上的串口(COM),另一端插入Cisco路由器上的控制台端口。启动超级终端,告诉它所用的COM 口并点击OK。把连接速率设置为9600波特,点击OK。如果路由器未开机,启动它。 如果你想由Linux主机来配置路由器,要运行Seyon或Minicom。至少它们中的一个,也许两个都在你的Linux分发套件中。 通常,你需要敲Enter(回车)键来观看路由器所作的提示。如果路由器未做过配置,它看起来象这样: Cisco2801> Cisco2801 为主机名称原始名称为(Router)为了更好的管理和使用特更改为(Cisco2801) 你要配置路由器就必须进入特权模式。你可以通过使用enable命令来做到这点。特权模式通常是口令保护,除非路由器未配置好。你有无口令保护特权模式的选择,但极力推荐你选择有口令保护的特权模式。在你运行命令enable并提供口令之后,你就会进入特权模式。 为了帮助用户看清所处的模式,每次进入不同的模式,命令行的提示都会发生改变。当你从非特权模式切换到特权模式时,提示由: Cisco2801> 变成 Cisco2801# 配置实例 用超级终端连接到到Cisco设备上

Cisco Catalyst 4500系列交换机配置手册

目录 CISCO CATALYST 4500系列交换机功能应用与安全解决方案 (4) 一、CISCO CATALYST 4500系列交换机概述 (4) 1、功能概述 (4) 2、技术融合 (4) 3、最优控制 (4) 4、集成永续性 (4) 5、高级QOS (5) 6、可预测性能 (5) 7、高级安全性能 (5) 8、全面的管理 (5) 9、可扩展架构 (5) 10、延长了增加投资的时间。 (5) 11、CISCO CATALYST 4500系列产品线 (5) 12、设备通用架构 (6) 13、CISCO CATALYST 4500系列交换机的特点 (6) (1)性能 (6) (2)端口密度 (6) (3)交换管理引擎冗余性 (6) (4)以太网电源 (POE) (7) (5)高级安全特性 (7) (6)CISCO IOS软件网络服务 (7) (7)投资保护 (7) (8)功能透明的线卡 (7) (9)到桌面的千兆位连接 (8) (10)基于硬件的组播 (8) (11)CISCO NETFLOW服务 (8) (12)到桌面的光纤连接 (8) 14、CISCO CATALYST 4500系列的主要特性 (8) 15、CISCO CATALYST 4500系列交换机的优点 (10) 16、CISCO CATALYST 4500系列的应用 (10)

(1)采用以太网骨干的多层交换企业网络 (10) (2)中型企业和企业分支机构应用 (10) 二、CISCO CATALYST 4500系列交换机的解决方案 (11) 1、DHCP的解决方案: (11) (1)不用交换机的DHCP功能而是利用PC的DHCP功能 (11) (2)利用三层交换机自带的DHCP功能实现多VLAN的IP地址自动分配 (11) (3)三层交换机上实现跨VLAN 的DHCP配置(路由器+三层交换机) (12) (4)相关的DHCP调试命令: (13) (5)DHCP故障排错 (13) 2、ARP防护的解决方案 (14) (1)基于端口的MAC地址绑定 (14) (2)基于MAC地址的扩展访问列表 (14) (3)基于IP地址的MAC地址绑定 (15) (4)CISCO的DAI技术 (15) 3、VLAN技术的解决方案 (17) (1)虚拟局域网络(VIRTUAL LANS)简介 (17) (2)虚拟网络的特性 (17) (3)发展虚拟网络技术的主要动能有四个: (18) (4)VLAN划分的6种策略: (18) (5)使用VLAN具有以下优点: (19) (6)CATALYST 4500系列交换机虚拟子网VLAN的配置: (19) (7)CATALYST 4500交换机动态VLAN与VMPS的配置 (20) 7.1.VMPS的介绍: (20) 7.2.VMPS客户机的介绍: (21) 7.3.VMPS客户机的配置: (22) 7.4.VMPS数据库配置文件模板: (23) 4、CATALYST 4500系列交换机NAT配置: (24) 4.1 4500系列交换机NAT的支持 (24) 4.2、NAT概述 (24) 4.3、NAT原理及配置 (24) 5、三层交换机的访问控制列表 (26) 5.1利用标准ACL控制网络访问 (26)

RAID卡配置说明

此文档为自行整理,非官方提供资料,仅供参考。疏漏之处敬请反馈。 对RAID进行操作很可能会导致数据丢失,请在操作之前务必将重要数据妥善备份,以防万一。 名称解释: Disk Group:磁盘组,这里相当于是阵列,例如配置了一个RAID5,就是一个磁盘组 VD(Virtual Disk):虚拟磁盘,虚拟磁盘可以不使用阵列的全部容量,也就是说一个磁盘组可以分为多个VD PD(Physical Disk):物理磁盘 HS:Hot Spare 热备 Mgmt:管理 【一】,创建逻辑磁盘 1、按照屏幕下方的虚拟磁盘管理器提示,在VD Mgmt菜单(可以通过CTRL+P/CTRL+N切换菜单),按F2展开虚拟磁盘创建菜单 2、在虚拟磁盘创建窗口,按回车键选择”Create New VD”创建新虚拟磁盘

3、在RAID Level选项按回车,可以出现能够支持的RAID级别,RAID卡能够支持的级别有 RAID0/1/5/10/50,根据具体配置的硬盘数量不同,这个位置可能出现的选项也会有所区别。 选择不同的级别,选项会有所差别。选择好需要配置的RAID级别(我们这里以RAID5为例),按回车确认。

4、确认RAID级别以后,按向下方向键,将光标移至Physical Disks列表中,上下移动至需要选择的硬盘位置,按空格键来选择(移除)列表中的硬盘,当选择的硬盘数量达到这个RAID级别所需的要求时,Basic Settings的VD Size中可以显示这个RAID的默认容量信息。有X标志为选中的硬盘。 选择完硬盘后按Tab键,可以将光标移至VD Size栏,VD Size可以手动设定大小,也就是说可以不用将所有的容量配置在一个虚拟磁盘中。如果这个虚拟磁盘没有使用我们所配置的RAID5阵列所有的容量,剩余的空间可以配置为另外的一个虚拟磁盘,但是配置下一个虚拟磁盘时必须返回VD Mgmt创建(可以参考第13步,会有详细说明)。VD Name根据需要设置,也可为 空。 注:各RAID级别最少需要的硬盘数量,RAID0=1 RAID1=2 RAID5=3 RAID10=4 RAID50=6

cisco配置手册

Cisco 路由器配置
徐立新(2004 年 7 月)
第一部分 Cisco路由器的配置
实训一 Cisco 路由器认识
1、Cisco 产品介绍
(1)路由器 模块化路由器 ? ? ? ? ? ? ? ? ? ? Cisco 12000 系列:12008、12012、12016 Cisco 7500 系列:7505、7507、7513、7576 Cisco 7200 系列:7204、7206 Cisco 4500 系列:4500M、4700M Cisco 3600 系列:3620、3640、3661、3662 Cisco 2600 系列:2610、2611、2620、2621 Cisco 1700 系列:1720、1750 Cisco 1600 系列:1601R、1603R、1605R Cisco 2500 系列路由器 Cisco 800 系列路由器
固定配置路由器
(2)访问服务器 模块化配置 ? ? AS5300、AS5800 系列访问服务器 Cisco 2500 系列:2509、2511 固定配置 (3)交换机产品 模块化配置 ? ? ? ? ? ? Catalyst 8500 系列:8540、8510 Catalyst 6000 系列:6006、6009、6506、6509 Catalyst 5000 系列:5000、5505、5509、5500 Catalyst 4000 系列:4003、4006 Catalyst 2900XL 系列:2912MF-XL、2924M-XL Catalyst 2820 系列:2828
固定配置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