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如何分析肺功能检查结果

如何分析肺功能检查结果

如何分析肺功能检查结果
如何分析肺功能检查结果

如何分析肺功能检查结果

肺通气功能障碍得类型有: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与混合性通气功能障碍。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以流速( FEV1、0/FVC%)降低为主,而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以肺容量(如VC) 减少为主,混合性则二者兼而有之。判断通气功能障碍得类型得主要依据就是肺功能检查,同时需要结合临床资料作出正确得结论。

分析肺功能检查结果可以参考以下得步骤:

步骤1:FVC

FVC正常,基本上可以排除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若有降低,则需要鉴别就是阻塞性还就是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

步骤2:FEV1

正常:可以除外明显得限制性与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

降低:提示存在有通气功能障碍,由于限制性与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均可表现出FEV1降低,故需要评估FEV1/FVC,判断就是否存在阻塞。若有条件,应检查肺总量(TLC)。肺总量(TLC)增加大于15%,提示阻塞;肺总量(TLC)正常或增加可除外限制;若降低,提示限制,对于混合性通气功能障碍,肺总量(TLC)偶可正常。

步骤3:FEV1/FVC

正常:通常可排除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

FEV1/FVC正常或增高,结合FVC降低,常常提示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若有疑问可检查肺总量(TLC)或DLCO(DLCO:指单位时间内、单位压力差下通过肺泡毛细血管膜进入毛细血管血液中得CO量,实测值与预计值得百分比>80%为正常。),同时可以结合胸片检查有无肺总量(TLC)减少得依据。

FEV1/FVC降低,高度提示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就是判断阻塞性通气工能障碍得重要指标。

步骤4:呼气流量值

FEF25-75与FEV1得改变一致,但更为敏感。(用力呼气中段流量FEF25%-75%就是指在25%-75%用力肺活量间得用力呼气流量)

步骤5:MVV

MVV与FEV1得改变一般一致,但更为敏感。临床上可以通过FEV1来计算MVV值。在正常情况下,预计MVV=FEV1×40,在临床工作中可以利用MVV预计低限作为MVV就是否

适当得判断依据。MVV预计低限= FEV1×30。若MVV< FEV1×30,常常提示患者未用力、配合不佳、疲劳、神经肌肉疾患等,需要技术员认真甄别;若MVV显著>FEV1×30,往往提示测定FEV1时未尽全力或存在有严重得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最大通气量MVV 就是指肺功能测定时,单位时间内所能呼吸得最大气量。被检者以最大得速度与幅度呼吸15秒钟,呼出得总气量乘以4,即为每分钟最大通气量。)

引起MVV与FEV1不协调降低改变得原因主要就是大气道阻塞或神经肌肉疾患。

步骤6:DLco(DLCO:指单位时间内、单位压力差下通过肺泡毛细血管膜进入毛细血管血液中得CO量,实测值与预计值得百分比>80%为正常)

DLco降低,提示肺实质限制性病变。若为单纯性降低,多考虑肺血管病变。

增高,可见于哮喘、肥胖、肺泡出血等。

步骤7:支气管反应性测定

略。

步骤1:FVC

FVC降低,提示存在有肺通气功能障碍,但则需要鉴别就是阻塞性还就是限制性得原因。

步骤2:FEV1

FEV1显著降低,结合FVC明显降低,提示存在限制性原因得可能,同时需要评估FEV1/FVC,以明确就是否存在阻塞性得原因。

步骤3:FEV1/FVC

FEV1/FVC明显降低,高度提示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

步骤4:呼气流量值

未提供。

步骤5:MVV

MVV预计=0、56×30=16、8。MVV实测=19、41,结合上述各指标得改变,符合严重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得MVV变化,当然需要技术员结合患者得检查情况与流量容积图形来综合判断。

结论:中度限制,重度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

1)FVC正常,可以除外明显得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就是否有阻塞性原因,需要检查FEV1,FEV1/FVC。

2)FEV1降低,可以明确有阻塞性原因,由于FVC正常,故其降低可能为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所致,需要结合FEV1/FVC,以进一步肯定其判断。

3)FEV1/FVC降低,可以肯定存在通气功能障碍。

4)MVV预计=1、24×30=37、2。MVV实测=48、29,其为严重阻塞性原因或就是测FEV1时未用全力?其需要技术员认真进行判断,还需要结合FV图形作出最后得决定。

5)RV/肺总量(TLC)显著增高,提示肺充气过度,符合严重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得改变,需要通过影像学了解就是否存在肺气肿等病理改变。

6)DLco 降低,表示肺弥散障碍,与RV/肺总量(TLC)相吻合,符合严重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肺气肿得肺功能改变。

7)结论:重度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中度弥散障碍。

肺功能检查的正常值(课件)

肺功能检查的正常值 反映肺通气功能的最常用的几项肺功能指标如下: 1.肺活量(VC):是深吸气末尽力呼出的气量,正常成年人约为2400~3400毫升。阻塞性通气障碍时该值正常或轻度降低;限制性、混合性通气障碍时该值轻度降低~明显降低. 2.肺总量(TCL):是深吸气后肺内所含的气体总量,它等于肺活量加残气量。阻塞性通气障碍时该值轻度升高;限制性:轻度降低,混合性:不定。 3。残气量(RV)/肺总量(TCL):残气量与肺活量之比用于判断有无肺气肿.<25%为正常;26%~35%为轻度肺气肿;36%~45%为中度肺气肿;46%~55%为重度肺气肿;>55%为极重度肺气肿。RV/TCL比值与年龄有关,随年龄增加残气量增大,但一般不应超过35%。......感谢聆听 4。最大通气量(MVV):是每分钟最大速度与幅度呼吸测得的气量(或测15秒的气量×4)。正常

成年人约为80~106升/每分钟。阻塞性、混合性:轻度降低~明显降低;限制性:正常或轻度降低。5.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为深吸气末,第一秒用力呼出的气量。临床常以一秒用力呼出量/用力肺活量的比值(FEV1%)作判定,正常值为83%.阻塞性、混合性;轻度降低~明显降低;限制性:正常或轻度升高。 通气功能检查:肺通气量(又分为每分钟静息通气量VE和最大通气量MVV);用力肺活量(FVC);最大呼气中段流量(MMEF,MMF);肺泡通气量(VA)。 换气功能检查:气体分布;通气/血流比值;弥散功能. 小气道功能检查:闭合容积(CV);最大呼气流量-容积曲线(MEFV,V—V曲线);频率依赖性肺顺应性(FDC)。 ...文档交流...

肺功能检查的适应证及意义复习课程

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肺功能检查适应症及临床意义 适应症: 1—外科手术前(胸部或上腹部手术,如肺切除;麻醉时间长。术前肺功能评估,了解肺通气储备容量大小,以评价肺功能对手术的承受能力及发生术后肺部合并症的危险程度,尤其年龄大于50岁、长期吸烟、既往有慢支哮喘等肺部疾病病史者)。 2 .内科疾病的诊断、鉴别、疗效评估。慢性阻塞性肺病,支气管哮喘,不明原因的慢性咳嗽,过敏性鼻炎,肺弥漫性间质性或肺泡性疾病。 3.体检。污染环境下工作的人,公司或学校等进行群体体检,用于伤害定性和赔偿检查,长期吸烟者。 6.其它。不明原因的胸闷、心悸;反复发生的支气管炎和肺炎;申经肌肉疾病;风湿性疾病的肺损伤;劳力性呼吸困难。 禁忌症: 活动性咯血;活动性肺结核;未经胸腔引流的气胸; 心血管疾病,用力呼吸测试可能会加剧心绞痛或者引起血压改变,或者最近有心肌梗塞或肺栓塞; 胸部、上腹部或者头颅的血管瘤(胸内压增高会引起破裂的危险);近期的眼部手术,如白内障。 临床意义: 肺功能检查是临床上胸肺疾病及呼吸生理的重要检查内容。对于早期检出肺、气道病变,鉴别呼吸困难的原因,诊断病变部位,评估疾病的病情严重度及其预后, 评定药物或其它治疗方法疗效,评估肺功能对手术的耐受力或劳动强度耐受力及对危重病人的监护等,肺功能检查均是必不可少的。 1、用于检测呼吸道的通畅程度、肺容量的大小,了解通气功能损害程度,鉴别肺通气功能障碍的类型如:阻塞性、限制性、混合性通气功能障碍。是对有吸烟病史的人检测是否有CAO(慢性气流阻塞)存在的“金标准”以及诊断COPED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金标准”。 2、鉴别气道梗阻的类型如胸内型、胸处型或固定型、可变型。 3、用于胸腹部外科手术前肺功能评估,了解肺通气储备容量大小,以评价肺功能对手术的承受能力及发生术后肺部合并症的危险程度。 4、支气管激发试验:用于确诊支气管哮喘。对可疑哮喘病人或以咳嗽表现为主的可疑哮喘患者进行鉴别诊断,也可以用于急、慢性支气管炎、过敏性鼻炎等疾病,了解有无气道反应性。 精品资料

肺功能检查指南

肺功能检查指南(第二部分)––肺量计检查 肺量计检查是肺功能检查中最常用的方法,采用肺量计测量呼吸容积和流量,两者可通过呼吸时间的微分或积分相互转换。肺量计分为两种:容积型肺量计通过密闭系统直接测量呼吸气体的容积,直观易懂,但仪器体积大,易于交叉感染,且呼吸阻力高,测定参数少;流量型肺量计则测量气体流量,呼吸阻力低,操作简单,体积小,清洁和维护方便,已逐渐取代容量型肺量计。

(一)肺量计技术标准 见。

1.测试环境的校准: 由于气体容积受环境温度、压力、湿度等因素的影响而变化,故肺量计检查时需将测试环境校准为生理条件,即正常体温(37 ℃)、标准大气压(760 mmHg,1 mmHg=kPa)及饱和水蒸气状态(BTPS)。若仪器已内置温度计和压力计,需确认其可靠性。2.肺量计校准: 是对实际测量值与理论值之间的误差进行校准。用于校准肺量计的校准仪,常称为定标筒,须精确到总量程的±%。校准时应确保肺量计与定标筒的连接无漏气、无阻塞。若校准超出范围应及时查找原因,必要时请专业人员检修。关键措施见。

容量计的质量控制:①每天检查是否漏气:封闭容量计的出口,给予≥ cmH2O(1 cmH2O=kPa)的持续正压,若1 min后容积减少>30 ml则存在漏气。②每天用定标筒检查容积精确度,误差应≤±3%。③每个季度检查容积线性,方法有2种,一种以1 L 容积递增,连续注入肺量计,如0~1、1~2、2~3、……、7~8 L;另一种初始容积以1 L递增,以3 L容积分次注入肺量计,如0~3、1~4、2~5、3~6、4~7和5~8 L。比较相应的累积容积与实测容积的差异,若误差均符合容积精确性要求,则其容积线性可接受。 流量计的质量控制:①校准:每次启动流量计均需经定标筒校准,误差应≤±3%,校准后可获得一个校准系数。流量计检查的结果是以传感器计量的数值乘以校准系数所得的。②校准验证:每天都应用定标筒在~L/s范围内以不同流量进行校准验证,至少操作3次,误差应≤±3%。③线性验证:每周还需以低、中、高3种不同的流量~、~和~L/s)进行流量线性验证,每种流量至少操作3次,每种流量对应的容积误差均应≤±3%。 标准呼吸模拟器校准:某些肺功能实验室和厂家还会采用微机控制的气泵,称为标准呼吸模拟器,产生多种标准波形(如ATS 的24个FVC波形和26个PEF波形)的气流,气流通过肺量计,对比肺量计的测量值与模拟器的标准值之间的差异,即为肺量计的误差。我国的肺功能仪校准规范推荐定期用标准呼吸模拟器对肺功能仪进行质量检测,并可获得权威机构签发的证书。 1.检查前应详细询问受试者的病史,判断肺量计检查的适应证,排除禁忌证,并了解受试者的用药情况。 2.准确测量身高和体重:详见肺功能指南第一部分。 3.体位:取坐位,测试时应挺胸坐直不靠椅背,双脚着地不翘腿,头保持自然水平或稍微上仰,勿低头弯腰俯身。正确的坐姿有助于受试者获得最大的呼吸量。若采用站位或卧位,应在报告中说明。 4.检查动作的练习:检查前应先向受试者介绍及演示检查动作,并指导受试者进行练习。也可播放演示录像,有助于受试者更快地掌握动作要领。 肺量计检查主要包括慢肺活量、用力肺活量及最大自主通气量3部分内容,其中慢肺活量检查将在肺容量检查部分详细介绍,本章主要介绍用力肺活量和最大自主通气量检查。 (一)FVC FVC是指最大吸气至肺总量(TLC)位后,做最大努力、最快速度的呼气,直至残气量(RV)位所呼出的气量。用力呼气时单位时间内所呼出的气量又称为时间肺活量。 1.检查程序分为4个阶段()。 图1 FVC检查的程序 2.测试曲线和指标:容积-时间曲线(V-T曲线)是呼气时间与容积变化的关系曲线()。流量-容积曲线(F-V曲线)是呼吸气体流量随肺容积变化的关系曲线()。曲线形状和指标大小取决于呼气力量、胸肺弹性、肺容积及气道阻力对呼气流量的综合影响。在F-V曲线的起始部分,呼气肌的长度最长,收缩力最大,流量也最大,图形上表现为流量迅速增至峰值,其值与受试者的努力程度有关,故称为用力依赖部分。在曲线的终末部分,呼吸肌长度显着缩短,收缩力显着降低,呼气流量与用力无关,流量的大小与小气道的通畅程度密切相关,故称为非用力依赖部分。T-V曲线和F-V曲线上的常用指标:(1)FVC:指完全吸气至TLC 位后以最大的努力、最快的速度做呼气,直至残气量位的全部肺容积。在正常情况下,VC与FVC相等。但在气流阻塞的情况下,用力呼气可致气道陷闭,VC可略大于FVC。(2)t秒用力呼气容积(FEVt):指完全吸气至TLC位后在t秒以内的快速用力呼气量。按呼气时间,可分为、、FEV1、FEV3和FEV6等指标,分别表示完全吸气后在、、1、3、6 s的用力呼气量。(3)一秒率(FEV1/FVC ):是FEV1与FVC的比值,常用百分数(%)表示,是判断气流阻塞的主要指标。气流阻塞时,给予充足的呼气时间,受试者可充分呼

(完整版)肺功能锻炼方法

肺功能锻炼方法 1、深而慢的呼吸方式,以鼻吸气,缩唇呼气,吸气与呼气时间比为1:2或1:3,要尽量做到深吸,慢呼,缩唇程度以不感费力为适度,每分钟7——8次,每天锻炼2次,每次10——20分钟。 2、、体能锻炼,(1)上下楼运动,时间以患者能耐受为准,2次/日,(2)每天早、晚到室外交替散步或慢跑,方法:散步50min,慢跑50min;(3)原地做蹲起运动,每次从5个开始,逐渐增加,3次/日。 3、腹式呼吸法:吸气时让腹部凸起,吐气时腹部凹入的呼吸方法,病人可每天进行练习,每次做5-15分钟,每次训练以5-7次为宜,逐渐养成平稳而缓慢的腹式呼吸习惯,需注意的是,呼吸要深长缓慢,尽量用鼻而不用口,根据患者所患疾病选择体位:立位、坐位或平卧位。初学者以半卧位为适合,两膝半屈或在膝下垫一个小枕头,使腹肌放松,两手分别放在前胸和上腹部,用鼻子缓慢吸气时,膈肌放松,腹部的手有向上抬起的感觉,而胸部原位不动,呼气时,腹肌收缩,腹部的手有下降的感。训练腹式呼吸有助于增加通气量,降低呼吸频率, 4、吹气球,吹瓶子,呼吸功能锻炼器等。 二.有效的咳嗽方法: 1、深呼吸和有效咳嗽:病人坐位,双脚着地,身体稍前倾,双手环抱一个枕头,进行数次深而缓慢的腹式呼吸,深吸气末屏气,

然后缩唇,缓慢呼气,在深吸一口气后屏气3——5秒,身体前倾,从胸腔进行2-3次短促有力的咳嗽,张口咳出痰液,咳嗽时收缩腹肌,或用自己的手按压上腹部,帮助咳嗽。 2、胸部扣击法:扣击时避开乳房,心脏和骨突部位,病人侧卧位,扣击者使掌侧成杯状,以腕力量,从肺底自下而上,内外向内,迅速而有节奏底扣击胸部,每次叩击5-15分钟在餐后2小时至餐前30分钟完成。 3、刺激气管引起咳嗽,让病人用手指在吸气末用力向内按压胸骨上窝的气管,刺激咳嗽。

肺功能检测在外科领域的应用

肺功能检测在外科领域的应用一、胸腹部外科手术是术后肺部并发症的重要危险因素 正常肺功能取决于胸廓完整,气道通畅,呼吸肌健全,胸廓及肺组织顺应性良好,以及肺组织血流灌注良好。外科手术是创伤性治疗,手术操作本身及术前的麻醉、术后的伤口疼痛等,都会引起患者呼吸生理紊乱、有效肺通气及换气功能下降等肺功能障碍,导致术后出现呼吸系统感染、呼吸功能衰竭及心律失常等并发症,而使患者在围手术期的病死率增加。 患者由于个体差异(如年龄、营养状况、体重指数等)、健康状况(有无基础心肺疾病、糖尿病等)及吸烟状况的差异,其对手术的耐受力有所不同。而不同的手术部位、手术方式、切除范围及术程可能对患者造成轻重程度不一的术后并发症。手术后并发症以肺部并发症(PPC)最为常见,PPC的发生率由于判断标准的不统一,国内外报道不一致。临床上常根据手术后出现明显咳嗽、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胸部物理检查有肺实变体征或术后有持续3天以上的体温超过38.5℃并血象升高或痰培养阳性,胸部X线检查有肺不张或肺炎影像或延长机械通气时间者诊断为PPC。Doyle报道胸部及上腹部手术后约20-70%患者发生PPC。Ferguson等发现心脏手术后患者PPC的发生率为40%,食道手术后PPC为25%-50%。而对有肺部基础疾病的患者进行手术治疗,PPC的发生率要比其它人群高几倍至几十倍,有报道称前者约为70%,后者只有%。 腹部手术是外科手术的主体,包括胃肠手术、肝胆手术、胰腺手术、泌尿

生殖手术等多种类型。Hall等应用多变量分析研究了1000例剖腹手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危险因素,认为手术部位以及手术方式的不同会对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有明显的影响,由高到低依次为胃十二指肠(%)、结肠(%)、小肠(%)、肝胆胰(%)、其他(%)、阑尾(5%)。腹部手术尤其是上腹部手术对术后的肺功能影响显着。另一项研究示腹部手术后PPC为%,而非胸非腹部外科手术PPC仅为%。 因而术前的肺功能评估非常重要,目的在于鉴别手术高危患者,根据肺功能损害程度,制定合理的手术方式和围手术期处理方案,以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对于手术高风险患者,避免手术,选用其它治疗手段,以减少围手术期的死亡率。 二、手术对肺功能的影响 1、胸部手术对肺功能的影响 开胸手术破坏了胸壁风箱式运动的动力平衡并使术侧肺脏处于开放性气胸中,胸内负压所致的肺牵拉扩张作用消失,引起纵隔摆动和反常呼吸,导致有效通气量减少,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在术侧肺萎陷时,该侧肺通气量减少而血流灌注未相应减少,通气/血流灌注比值降低。术中损伤大血管出现低血压、低血容量或出血性休克等亦影响通气/血流灌注比值和血液携氧能力。术中对胸壁、支气管和肺组织的损伤造成呼吸运动减弱;肋骨切除较多或骨折、胸壁软化、膈神经损伤、胸腔积液积气、疼痛、敷料包扎过紧均可大大限制呼吸运动幅度。挤压或牵拉肺组织过剧,损伤健

肺功能锻炼

肺纤维化患者如何进行肺功能锻炼 冬季来临,很多肺纤维化的患者都迎来了严峻的挑战,在我们的工作过程中有非常多的患者都询问我们关于肺康复锻炼的方法及效果,在这里我们来和大家分享一下我院肺纤维化肺功能锻炼的方法及治疗效果。 肺康复的目的及意义: 肺功能锻炼又称为肺康复锻炼,首先我们要了解一下肺康复的目的,肺康复的主要目标是提高运动耐力,改善肺纤维化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通过康复治疗使肺纤维化患者减少呼吸困难症状,减轻呼吸残疾,使患者恢复体力和参加社会活动的能力,从而改善肺纤维化患者的生活质量。肺康复锻炼所针对的肺病人群主要是慢性的呼吸系统疾病和继发性的呼吸障碍,包括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各类原因引起的肺动脉高压、支气管哮喘、肺纤维化等。 肺康复锻炼的形式: 肺康复的形式有住院康复、门诊康复、家庭康复和社区康复,住院康复的优点是可以使重症或伴随其他系统疾病的病人得到在医疗监护下的肺康复,住院康复更安全,门诊康复可以节约费用,同时也有应医生监督和指导能够保证康复的质量。家庭康复锻炼的优点是节约和方便,家庭康复是延续住院康复效果的最佳选择,但效果小于门诊和住院康复改善。社区康复介于门诊康复和家庭康复之间,在有条件的社区可以取得与门诊康复同样的

效果。 肺康复的适应症及禁忌症: 肺康复不受年龄限制,对于肺纤维化的患者来说只要疾病在稳定期存在呼吸困难、运动耐力减退、活动受限就是肺康复的适应症。 禁忌症:肺纤维化的病情急性加重期、有较严重的心脏病,如心肌梗死和不稳定心绞痛、糖尿病酮症、血氧饱和度小于85%,这些禁忌症都是相对的,主要是针对运动疗法而言,比如肺纤维化患者血氧饱和度低于85%仍然可以在医师的指导下用其他运动方法进行肺康复锻炼。 肺康复的观察指标: 肺纤维化患者在做肺功能康复锻炼之前要做一些肺功能检查,肺功能锻炼一段时间后再次复查,以对比病情的改善程度,从而调整肺纤维化肺功能锻炼方法及方案。观察指标为血氧饱和度、肺功能(FVC、FEV1、FEV1/FVC),动脉血气分析,具体数值分析就不在这里详细说了,可以向医生询问相关检查的变化。 肺纤维化患者与慢性阻塞性肺病一样目前药物治疗不能阻止病变的进展,一部分病人只有当肺功能受损,临床出现呼吸困难症状明显时才就医或明确诊断,因此肺康复对于改善肺纤维化患者呼吸困难症状和提高生活治疗来说则是一个积极的手段。有研究表明肺纤维化患者的生活质量严重受限,无论是在体格健康、一般精力、呼吸道症状和独立生活能力都明显减弱。

常用肺功能测定的临床意义及判断标准

常用肺功能测定的临床意义及判断标准 一、肺容积测定的临床意义 (一)、肺活量(VC)深吸气后所能呼出的最大气量称为VC。当VC低于预计值的80%即为降低,80%-60%-40%分别为轻、中、重度降低。 VC减少是由于 1、主要由限制性通气障碍引起; 2、呼吸肌功能不全; 3、气道阻塞对VC亦有轻度影响。 (二)、功能残气量(FRC)和残气容积(RV)FRC是平静呼气后肺内残留的气量,RV是深呼气后肺内残留的气量。临床上常以RV占肺总量(TLC)的百分比(RV/TLC)来表示肺泡内残留气量的多少,正常人为20%-35%,此值随年龄增长而增大。 RV和RV/TLC增大表明肺组织过度膨胀,其最常见的原因为肺气肿,通常认为RV/TLC 增至35%-45%-55%分别为轻、中、重度肺气肿。其次为气道部分阻塞。FRC和RC减少见于各种弥漫性限制性疾病和ARDS。 (三)、肺总量(TLC)指深吸气后肺内所含的气体总量,等于肺活量加残气容积。 COPD患者由于RV增加,使TLC增大。各种限制性肺疾病使TLC 减少。 二、肺通气功能测定的临床意义 正常肺通气功能的维持主要取决于三个因素,即呼吸肌功能,胸廓与肺舒缩功能,以及呼吸道的通畅程度。呼吸肌功能不全引起的通气功能障碍可称为通气泵功能障碍,胸廓与肺扩张受限所致通气障碍为限制性通气障碍,气道阻塞引起的通气障碍称为阻塞性通气障碍。 (一)、最大通气量(MBC或MVV) MBC是指每分钟能呼吸的最大气量。当MBC实测值/预计值<80%为降低,80%-60%-40%分别为轻、中、重度降低。

MBC降低见于以下情况: 1、气道阻力增加:为主要原因; 2、呼吸肌功能不全; 3、限制性肺疾病。 气速指数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与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对MBC和VC的影响并不一致。引起MBC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气道阻塞和肺组织弹性减退,VC减少则主要由限制性肺疾病引起。因此,测定气速指数有助于了解通气功能障碍类型。 气速指数=(MBC实测值/预计值)/ (VC 实测值/预计值) (二)、用力肺活量(FVC) 深吸气后用力快速呼气时所呼出的最大气量。 FVC的临床意义同VC。正常人FVC与VC 相等,而在COPD患者FVC往往明显减少,低于VC。 (三)、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 (FEV1)及FEV1 %是指深吸气后用力快速呼气,在第1秒钟呼出的气量。临床上常用FEV1%(FEV1 /FVC或FEV1实/预)来表示。当FEV1 /FVC <70%时即为降低,70%-60%-40%分别为轻、中、重度降低。当FEV1实测值/预计值(%)<70%时即为降低,70%-55%-40%分别为轻、中、重度降低。 FEV1临床意义: 1、FEV1及FEV1 %是常用且较敏感的检测大小气道气流受阻的肺功能指标。 2、FEV1是评价支气管解痉药物疗效的常用指标。 3、FEV1是气道阻塞可逆性的判定指标。 4、FEV1 /FVC与FEV1实/预综合判断有利于COPD分级。 5、作为支气管激发试验和舒张试验的反应指标。

肺功能检查的临床应用和意义

肺功能检查的临床应用和意义 一、对肺、气道疾病的早期诊断 人体的呼吸功能有巨大的代偿能力,在疾病的早期由于机体的代偿作用,往往没有临床显著的不适。同时,大多数的疾病其发展是缓慢进行的,人体能够逐渐对其适应,也因而不易引起患者的重视。例如很多吸烟患者可能有数年、数十年甚至更长的慢性咳嗽、咳痰的症状,虽然他们会认识到这是吸烟引起的症状,但由于还没有影响到他的生活质量,因而常常得不到重视。引起患者对呼吸道疾病最大关注的临床症状主要是气促或称呼吸困难。但是呼吸困难大多数是在呼吸功能损害到一定程度后才出现的。又如支气管哮喘(包括咳嗽变异型哮喘),在疾病的早期,其喘息症状不甚明显,有些患者可能只是反复地出现咳嗽,或有咳痰、胸闷。临床上这些患者也常常被误诊为支气管炎。但如及时地对这些患者进行支气管激发试验,了解其气道对刺激的反应性,如气道反应性明显增高,这对支气管哮喘的诊断可能有决定性的意义我国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中也特别指出对临床症状不典型的哮喘患者,可通过支气管激发试验进行鉴别。肺功能检查就是早期诊断的最重要的检查方法之一。 二、诊断病变部位 临床上对有咳嗽、气短。呼吸困难的患者,常常轻易地做出气管炎、哮喘等疾病的诊断,但实际病情却并不一定如此。肺功能检查可结合胸部X线片、胸部CT、纤维支气管镜、鼻咽镜检查等做出病位诊断。通过流量-容积曲线检查,能够简便快速地对是否合并有气流受限以及气流受限发生的病变部位加以诊断,当流量-容积曲线的吸气相出现平台样改变,往往提示是胸外型的上气道阻塞,病变位于胸廓入口以上的气道到声门之间;而流量-容积曲线的呼气相出现平台样改变,则提示是胸内型的上气道阻塞,病变位于胸廓入口以下的气道至气管隆嵴之间;流量-容积曲线显示吸气相和呼气相的后期均出现流量受限,呈双蝶型改变,则提示病变位于单侧主支气管,并导致该主支气管的不完全阻塞(阻塞程度已经超过该主支气管横截面的1/2)。流量-容积曲线呈呼气相高位小平台样改变,但通气功能正常,则提示病变部位可能在上呼吸道(主要是指鼻咽部)。我们在临床上经肺功能检查已多次发现和纠正临床误诊、漏诊,当然,在肺功能检查提示有气道阻塞后,需要进一步的检查以明确诊断。 三、鉴别呼吸困难的原因 呼吸困难是一种症状,常常是胸肺疾病患者的一个主诉。但是引起呼吸困难的疾病却有很多。呼吸系统疾病当然是引起呼吸困难的主要疾病,但除此之外,

肺功能测定结果的判断及其临床意义

肺功能测定结果的判断及其临床意义 一、肺功能测定结果的分析和临床意义 1.判断肺功能测定指标是否异常 肺功能指标的正常值受到年龄、性别和身高等因素的影响,此外又与人种、民族、职业、营养和生活环境有关。不同仪器测得值也有差异因此各实验室最好使用适合于本地区人群的,使用本实验室仪器的正常值。如本实验室无正常值,也可参考我国各大区报告的正常值。 2.通气功能障碍的分型 通气功能障碍可分为阻塞性、限制性和混合性,三种类型的肺功能改变见表3。阻塞性见于COPD和支气管哮喘等,限制性见于胸廓畸形、胸膜肥厚和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等。混合性通气功能障碍者同时存在阻塞和限制性病变,如支气管内膜结核引起气道狭窄同时伴有结核性胸膜炎胸膜肥厚,或见于石棉肺合并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 表3通气功能障碍的肺功能变化 阻塞型限制型混合型 ↑增高↓降低N正常 气速指数对于鉴别阻塞性或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有一定帮助,气速指数<1为阻塞性,>1为限制性。 气速指数=最大通气量的实测值/预计值÷肺活量实测值/预计值 3.换气功能障碍的原因 通气/血流比例失调是换气功能障碍的常见原因,由于通气或血液分布不均匀,引起肺泡水平上通气过度或肺血流过多,造成死腔通气增高或静脉血掺杂。而静脉血分流则是肺血流过多的极端表现,见于肺血流经过没有通气的肺泡,如肺不张即是典型。弥散功能障碍也是换气功能障碍的一个原因。 4.气道阻塞性改变的可逆性

一般做支气管扩张试验,先测基础FEV1或峰流速(PEF),然后,吸入支氧管解痉剂,15分钟后重复测定FEV1或PEF。 改善率=(吸药后值-吸药前值)÷1/2(吸药前值+吸药后值)×100% 改善率≥15%为支气管扩张试验阳性。支气管暑喘患者气道阻塞的可逆性比较明显,因此改善率往往≥15%,COPD患者气疲乏阻塞的可逆性较差,支气管扩张试验阳性率较低。 5.肺功能测定的临床意义 (1)协助诊断和鉴别诊断 肺功能测定是生理功能检查,不能显示病理解剖的改变。但有时能提供对诊断和鉴别诊断有用的资料。如阻塞性肺气肿患者的RV、TLC和RV/TLC增高,FEV1/FVC和FEV1降低,气体分布不匀和弥散功能减退等。支气管哮喘与阻塞性肺气肿相比。前者在肺功能上有以下几点可供鉴别诊断之用,①气道阻塞的可逆性较大;②肺功能昼夜波动比较明显;③气道高反应性明显;④弥散功能正常。 (2)指导临床治疗和考核疗效 支气管哮喘患者吸入支气管解痉剂后FEV1的变化可有助于药物的选择。Ⅱ期结节病患者口服肾上腺皮质激素有效者,肺活量增加,弥散功能和气体分布可改善,PaO2提高。 (3)估计预后 肺功能能状况和动脉血气改变是影响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以COPD为例,FEV1是影响COPD预后的最主要的独立因素,FEV1越低,或下降速度越快,生存期越短。 (4)外科手术安全性的评估 肺功能测定对于确定手术方式、范围、麻醉方式和术后监测的必要性以及预估手术后并发症和术后活动能力都有一定帮助。如胸外科病人术前可作肺容量和通气功能测定进行筛选试验。肺功能不全者则进一步作分侧肺功能。必要时作运动试验或一侧肺动脉闭塞试验。 (5)危重病人的肺功能监测 对于危重抢救病人尤其是机械通气的患者进行床旁肺功能监测,可以及时发现病情变化,指导治疗方案的制定和修改并有助于机械呼吸参数的调节、如潮气量、呼吸频率和吸入气氧浓度的设置,判断能否撤离呼吸机等。 二、动脉血气分析结果的分析和临床意义 1.低氧血症 低氧血症是指PaO2低于正常。根据PaO2的高低,将低氧血症分度,PaO260~80mmHg为轻度低氧血症,40~59mmHg为中度低氧血症,<40mmHg为重度低氧血症。低氧血症的原因有吸入气氧分压太低,肺泡通气不足,机体耗氧量增高,弥散障碍、通气/血流比例失调和静脉血分流等。肺泡通气不足引起低氧血症的同时伴有高碳酸血症。 2.高碳酸血症 高碳酸血症是指PaCO2高于正常。高碳酸血症由于肺泡通气不足所引起,

小方法锻炼肺功能

小方法锻炼肺功能 一、卧式呼吸操 (1)仰卧,两手握拳在肘关节处屈伸5-10次,平静深呼吸5-10次; (2)两臂交替向前上方伸出,自然呼吸5-10次;两腿交替在膝关节处屈伸5-10次; (3)两腿屈膝、双臂上举外展并深吸气,两臂放回体侧时呼气,做5-10次; (4)口哨式呼气;先用鼻吸气一大口,用唇呈吹口哨状用力呼气,做5-10次; (5)腹部呼吸,两腿屈膝,一手放在胸部,一手放在腹部,吸气时腹壁隆起,呼气时腹壁收缩,做5-10次。 运用以上卧位锻炼一段时间后,也可选取坐位或立式进行。 注意:每次从(1)到(5)按顺序做完,由慢到快,循序渐进,每日可做2-3次,每次用8-15 分钟完成;身体要自然放松,不要屏气、换气过度,以免造成头昏、眼花、胸闷等症状。注 炼。 二、缩唇呼吸 以鼻吸气、缩唇呼气,即在呼气时,收腹、胸部前倾,口唇缩成吹口哨状,使气体通过缩窄的口型缓缓呼出。吸气与呼气时间比为1∶2或1∶3。要尽量做到深吸慢呼,缩唇程度以不感到费力为适度。每分钟7—8次,每天锻炼两次,每次10—20分钟。 三、腹式呼吸 吸气时让腹部凸起,吐气时腹部凹入的呼吸法。选用何种体位进行练习,应请医生根据所患疾病选择立位、坐位或平卧位。初学者以半卧位最适合。两膝半屈(或在膝下垫一个小枕头)使腹肌放松,两手分别放在前胸和上腹部,用鼻子缓慢吸气时,膈肌松弛,腹部的手有向上抬起的感觉,而胸部的手原位不动;呼气时,腹肌收缩,腹部的手有下降感。病人可每天进行练习,每次做5—15分钟,每次训练以5—7次为宜,逐渐养成平稳而缓慢的腹式呼吸习惯。需要注意的是,呼吸要深长而缓慢,尽量用鼻而不用口。 四、体育锻炼 每日可步行1000-3000米(根据体质情况决定行走距离),以适合自己身体状况的速度行走。行走时能变换速度更好,如:先采用中速或快速走30秒至1分钟,后缓步走2分钟,交替进行。行走时要尽量胸部挺直,配合呼吸锻炼,一般可采用走四步一吸气,走六步一呼气。每天可行走1-2次,早晚进行最好。 注意:体质弱者应从小运动量开始,开始时速度不要太快,每次10-30分钟,每天1次,以后可逐渐增加行走量、时间。

常用肺功能测定的临床意义

常用肺功能测定的临床意义 常用肺功能测定的临床意义 一、肺容积测定的临床意义 (一)、肺活量(VC)深吸气后所能呼出的最大气量称为VC。当VC低于预计值的80%即为降低,80%-60%-40%分别为轻、中、重度降低。 VC减少是由于1、主要由限制性通气障碍引起; 2、呼吸肌功能不全; 3、气道阻塞对VC亦有轻度影响。 (二)、功能残气量(FRC)和残气容积(RV)FRC是平静呼气后肺内残留的气量,RV是深呼气后肺内残留的气量。临床上常以RV占肺总量(TLC)的百分比(RV/TLC)来表示肺泡内残留气量的多少,正常人为20%-35%,此值随年龄增长而增大。RV和RV/TLC增大表明肺组织过度膨胀,其最常见的原因为肺气肿,通常认为RV/TLC 增至35%-45%-55%分别为轻、中、重度肺气肿。其次为气道部分阻塞。FRC和RC减少见于各种弥漫性限制性疾病和ARDS。 (三)、肺总量(TLC)指深吸气后肺内所含的气体总量,等于肺活量加残气容积。 COPD患者由于RV增加,使TLC增大。各种限制性肺疾病使TLC减少。 二、肺通气功能测定的临床意义 正常肺通气功能的维持主要取决于三个因素,即呼吸肌功能,胸廓与肺舒缩功能,以及呼吸道的通畅程度。呼吸肌功能不全引起的通气功能障碍可称为通气泵功能障碍,胸廓与肺扩张受限所致通气障碍为限制性通气障碍,气道阻塞引起的通气障碍称为阻塞性通气障碍。 (一)、最大通气量(MBC或MVV) MBC是指每分钟能呼吸的最大气量。当MBC实测值/预计值<80%为降低,80%-60%-40%分别为轻、中、重度降低。 MBC降低见于以下情况:

1、气道阻力增加:为主要原因; 2、呼吸肌功能不全; 3、限制性肺疾病。 气速指数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与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对MBC和VC的影响并不一致。引起MBC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气道阻塞和肺组织弹性减退,VC减少则主要由限制性肺疾病引起。因此,测定气速指数有助于了解通气功能障碍类型。 气速指数=(MBC实测值/预计值)/ (VC 实测值/预计值) (二)、用力肺活量(FVC) 深吸气后用力快速呼气时所呼出的最大气量。 FVC的临床意义同VC。正常人FVC与VC 相等,而在COPD患者FVC往往明显减少,低于VC。 (三)、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1)及FEV1 % 是指深吸气后用力快速呼气,在第1秒钟呼出的气量。临床上常用FEV1%(FEV1 /FVC或FEV1实/预)来表示。当FEV1 /FVC <70%时即为降低, 70%-60%-40%分别为轻、中、重度降低。当FEV1实测值/预计值(%)<70%时即为降低,70%-55%-40%分别为轻、中、重度降低。 FEV1临床意义: 1、FEV1及FEV1 %是常用且较敏感的检测大小气道气流受阻的肺功能指标。 2、FEV1是评价支气管解痉药物疗效的常用指标。 3、FEV1是气道阻塞可逆性的判定指标。 4、FEV1 /FVC与FEV1实/预综合判断有利于COPD分级。 5、作为支气管激发试验和舒张试验的反应指标。 (四)、最大呼气中段流量(MMEF)

轻松解读肺功能报告

病例介绍 患者,男性,67 岁,有45 包/年的吸烟史,近期出现进行性加重的呼吸困难。患者静息氧饱和度为94%,步行60 分钟后下降为86%。 肺部体检提示两肺基底部存在吸气相湿罗音,肺尖部呼吸音消失。心血管检查正常,无外周水肿。胸部X 线检查提示肺纹理增多,肺过度通气。肺功能检查结果如下(见图和表)。 表. 患者肺功能检查结果 测量值预测值预测%LLN FVC,L 3.84 5.0276 4.01 FEV1,L 2.3 3.7362 2.88 FEV1/FVC0.60.740.65 FEF25%-75%,L/S0.98 2.8934 1.1.6 TLC,L 5.217.768 6.55 RV,L 1.22 2.67462 FRC,L 3.17 3.8582 2.87 DLCO,mL/mm(Hg/min)8.930.163023.24 VA,L 4.467.758 6.55 DLCO/VA,mL/mm(Hg/min/L) 1.99 3.9251 缩写:DLCO/VA:一氧化碳弥散量/肺泡通气量,FEF25%-75%:根据用力肺活量曲线而计算得出用力呼出25%-75% 的平均流量,FEV1/FVC:第一秒用力呼气量/用力肺活量,FRC:功能残气量,LLN:正常下限,RV:残气量,TLC:肺总量,VA:肺泡通气量 图. 流量容积曲线 肺功能检查结果如何? A. 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

B. 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合并「假」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 C. 混合性通气功能障碍(限制性合并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 D. 由于患者存在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肺功能检查不能判断患者有无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 答案 C. 混合性通气功能障碍(限制性合并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 肺功能检查特点 肺功能检查可用于诊断肺部疾病及判断该疾病的严重程度。肺功能检查可测定用力肺活量(FVC,尽力最大吸气后尽力尽快所能呼出的最大气量)和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尽力最大吸气后第一秒内尽力尽快呼出的气量)。 FEV1/FVC 比值下降提示存在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比值正常提示肺功能正常或存在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轻度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时,FEV1/FVC 往往正常,但最大呼气中段流量(MMEF 或FEF25%-75%)下降,流量-容积曲线(FVL)呼气支凹陷。 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时,FVC 和FEV1 下降,但FEV1/FVC 比值正常或升高。且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需结合肺容积数值才能得以明确诊断。 支气管舒张试验比较了吸入短效支气管扩张剂前后肺功能的变化情况。吸入支气管扩张剂后,气道阻塞完全可逆则提示为哮喘,不考虑为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但是吸入支气管扩张剂后,气道阻塞无改善,则不能除外哮喘可能,也不能认为该患者不能从支气管扩张剂治疗中获益。 FVL 为受试者在作最大用力呼气过程中,将呼出的气体容积与相应的呼气流量所记录的曲线。通过FVL 形态,可判断受试者肺功能情况、有无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或中枢性气道阻塞病变。 肺容积测量,最理想情况是通过容积描记法进行,可以估算出肺总量(TLC,肺所能容纳的最大气量)、功能残气量(FRC,平静呼气末尚残留于肺内的气量)和残气量(RV,最大呼气末尚存留于肺内不能再呼出的气量)。 TLC 下降提示存在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TLC 和RV 升高分别提示过度通气和气体潴留,说明可能存在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假」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表现为因显著气体潴留导致的RV 水平升高,TLC 正常或轻度升高,FVC 水平下降。 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测定中受试者需吸入含有低浓度一氧化碳的测试气体,该测定可以反映出气体分布情况。当肺气肿、间质性肺部疾病、肺血管疾病、贫血时,DLCO 水平下降。 DLCO/肺泡通气量(VA)比值可以区分不同原因所致的低DLCO,如气体交换异常所致的DLCO 和肺容量下降所致的DLCO,虽然这一方法并不能达到100% 的准确率。目前肺活量的医保费用为36.18 美元,完整肺功能测试的医保费用为168.73 美元。

肺功能检查结果及意义

肺功能检查结果及意义 项目 正常范围 检查介绍 临床意义 一秒用力呼气量(肺 功能检查) 男3.18± 0.12L ; 女2.31±0.05L 检查介绍:一秒用力呼出量为深吸气末,以最快速度用力呼出的气量 临床意义:正常者一秒用力呼出量=用力肺活量。在有气道阻塞时,一秒用力呼出量<用力肺活量,阻塞性通气障碍时一秒用力呼出量下降、呼出时间延长,限制性通气障碍时则呼出时间提前。用一秒用力呼出量和用力肺活量预计值比值可反映通气障碍的类型和程度 一秒用力 呼出量/用力肺活量比值(肺功能检查) 正常范围:>0.80 检查介绍:一秒用力呼出量为深吸气末,以最快速度用力呼出的气量 临床意义:正常者一秒用力呼出量=用力肺活量。在有气道阻塞时,一秒用力呼出量<用力肺活量,阻塞性通气障碍时一秒用力呼出量下降、呼出时间延长,限制性通气障碍时则呼出时间提前。用一秒用力呼出量和用力肺活量预计值比值可反映通气障碍的类型和程度 肺活量(肺功能检查) 正常范围: 男3.47L ;女2.44L 检查介绍:肺活量为深吸气末尽力呼出的气量 临床意义:减少:各种肺实质病变,肺气肿,胸膜病变,胸廓畸形,呼吸肌无力或麻痹等。注意:肺活量受年龄、性别、身长、体表面积等的影响,故应以预计值百分率作为指标来判断。正常人群为100±20%,<80%为减少 残气量(肺功能检查) 正常范围:男1.38±0.63L ;女1.30±0.47L 检查介绍:残气量为深听气后残留在肺内的气量 临床意义:增加:肺气肿,小气道过早闭合等。残气量明显增加,提示慢性阻塞性通气障碍,如肺气肿、肺心病等 通气贮量比(肺功能检查) 正常范围:> 0.93。通气贮量比=(最大通气量-静息通气量)/最 大通气量 检查介绍:通气贮量比为较好的通气贮备功能指标 临床意义:<0.86为通气贮备不足。常用于胸外手术前的肺功能评估及职业病患者的劳动力鉴定 无效腔气 量/潮气量比值(肺功能检查) 正常范围: 0.3~0.4 检查介绍:肺功能检查的一部分 临床意义:比值增加:表示有效通气量下降 残气量/肺总量比值(肺功能检查) 正常范围:男0.307;女0.29 检查介绍:残气量为深听气后残留在肺内的气量 临床意义:增加:肺气肿,小气道在过闭合等。残气量及肺总量明显增加,提示慢性阻塞性通气障碍,如肺气肿、肺心病等。残气量/肺总量比值与年龄有关,随年龄而增加,老年人可达0.50

肺功能评估表

肺功能评估表 肺通气功能: 正常:FEV1/FVC>70%,FVC>80% pred; 阻塞性:FEV1/FVC<70%,且 临界:FEV1≥80% pred, 轻度FEV1 60~79% pred, 中度:FEV1 40~59% pred, 重度:FEV1<40% pred; 限制性:FEV1/FVD>70%,且 轻度:FVC60~80% pred, 中度:FVC50~60% pred, 重度:FVC<50% pred; 混合性:FEV1/FVC<70%,且FVC<80% pred; 小气道功能异常:FEF25~75<65% pred。 气道扩张试验: 阳性:用药后FEV1增加>15%及绝对值增加>0.2L; 若FEV1增加15~25%,为轻度可逆,25~50%为中度可逆, >50%为明显可逆; 可疑阳性:用药后FEV1增加>12%及绝对值增加>

0.2L; 阴性:用药后FEV1增加12%,或绝对值增加<0.2L。气道激发试验: 阳性:用药后FEV1下降>20%,<70%不做; 气道高反应性程度(以PD20-FEV1判断): 重度:<0.1umol(30ug), 中度:0.1~0.8umol(30~240ug), 轻度:0.9~3.2umol(250~980ug), 极轻度:3.3~7.8(990~2340ug), 可疑阳性:用药后FEV1下降<15%及FEF25~75下降 >25%以上, 阴性:用药后FEV1下降<15%。 弥散功能: 正常:Dlco 80~140% pred, 临界:Dlco 76~79% pred, 轻度:Dlco 60~75% pred, 中度:Dlco 40~59% pred, 重度:Dlco <40% pred。 肺容积测定:

锻炼肺功能有哪些简易方法呢

锻炼肺功能有哪些简易方法呢 肺是人体重要的呼吸器官,肺功能也是检验费是否健康,呼吸是否顺畅的关键。平常我习惯通过锻炼来锻炼肺活量,运动项目的不同对肺活量的影响也千差万别,最好增强肺活量的运动反而是有氧运动,比如游泳、跑步、潜水等等,那么生活中有哪些运动有利于增强肺功能呢? ★扩胸★运动 双臂伸直,手掌向下,向前平举,保持手掌向下,缓慢而有力地分别向两侧做展胸动作,然后从两侧收回到身体两侧。双臂上举时吸气,双臂收回时呼气,开始练习时,可反复做50次.逐渐增加到100次。 ★伸展运动 双臂伸直向前上方举,缓慢而有力地向头后方伸展.上体也可轻微地向后弯,尽量让肩关节达到最大活动幅度,使肩关节有明显的“后震”感,随后双臂收回到身体两侧。双臂上举时吸气,双臂收回时呼气,反复做30~50次。

★深呼吸 双臂自然伸展,手掌向外向上,引导手臂向外上方缓慢展开(即斜上举),此时深吸气。手掌转向前,手臂向前弧形落下.然后身体尽量向前下方屈曲,此时尽量呼气。反复做50次。注意:开始练习时,可能由于不习惯,呼气和吸气的时间都很短.而且往往会有弊闷感,慢慢练习就会延长了,笔者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后,每次吸气和呼气过程能持续15~18秒。 ★慢跑 慢跑是锻炼肺部功能的有效简便方法。每次慢跑300~500米.跑步时注意做到呼吸自然,千万不要憋气。 ★腹式呼吸锻炼 做完前面四法后,可在室外选一干燥,最好有花香的地方.练习腹式呼吸,雨天可在室内进行,但要打开窗户。具体方法是:全身放松,取自然坐式,意守下丹田,缓慢深呼吸。吸气时.意想大自然的清新之气,进入下丹田,小腹部自然地缓缓鼓起:呼

气时,腹部尽量往内缩,气要缓缓地往外呼。呼吸时要求做到:轻、细、深、长,没有声音。练习‘‘逆呼吸“有利于扩展肺部的下叶组织,以维持良好的肺活量。每次练习不少于15分钟.经过一段时间练习后,最好能保持在每次练习持续30分钟左右。 以上五法,简单易行,每日早晚各练习一次。如能持之以恒,对呼吸系统的功能改善,增强肺活量有明显的帮助,有兴趣的朋友不妨试试看。

小方法锻炼肺功能

小方法锻炼肺功能 发表者:张伟(访问人次:2263) 一、卧式呼吸操 (1)仰卧,两手握拳在肘关节处屈伸5-10次,平静深呼吸5-10次; (2)两臂交替向前上方伸出,自然呼吸5-10次;两腿交替在膝关节处屈伸5-10次; (3)两腿屈膝、双臂上举外展并深吸气,两臂放回体侧时呼气,做5-10次; (4)口哨式呼气;先用鼻吸气一大口,用唇呈吹口哨状用力呼气,做5-10次; (5)腹部呼吸,两腿屈膝,一手放在胸部,一手放在腹部,吸气时腹壁隆起,呼气时腹壁收缩,做5-10次。 运用以上卧位锻炼一段时间后,也可选取坐位或立式进行。 注意:每次从(1)到(5)按顺序做完,由慢到快,循序渐进,每日可做2-3次,每次用8-15分钟完成;身体要自然放松,不要屏气、换气过度,以免造成头昏、眼花、胸闷等症状。注意用鼻吸气,用嘴呼气,呼气比吸气时间长约1倍:当有呼吸道感染或合并心衰时暂不宜锻炼。 二、缩唇呼吸 以鼻吸气、缩唇呼气,即在呼气时,收腹、胸部前倾,口唇缩成吹口哨状,使气体通过缩窄的口型缓缓呼出。吸气与呼气时间比为1∶2或1∶3。要尽量做到深吸慢呼,缩唇程度以不感到费力为适度。每分钟7—8次,每天锻炼两次,每次10—20分钟。 三、腹式呼吸 吸气时让腹部凸起,吐气时腹部凹入的呼吸法。选用何种体位进行练习,应请医生根据所患疾病选择立位、坐位或平卧位。初学者以半卧位最适合。两膝半屈(或在膝下垫一个小枕头)使腹肌放松,两手分别放在前胸和上腹部,用鼻子缓慢吸气时,膈肌松弛,腹部的手有向上抬起的感觉,而胸部的手原位不动;呼气时,腹肌收缩,腹部的手有下降感。病人可每天进行练习,每次做5—15分钟,每次训练以5—7次为宜,逐渐养成平稳而缓慢的腹式呼吸习惯。需要注意的是,呼吸要深长而缓慢,尽量用鼻而不用口。 四、体育锻炼 每日可步行1000-3000米(根据体质情况决定行走距离),以适合自己身体状况的速度行走。行走时能变换速度更好,如:先采用中速或快速走30秒至1分钟,后缓步走2分钟,交替进行。行走时要尽量胸部挺直,配合呼吸锻炼,一般可采用走四步一吸气,走六步一呼气。每天可行走1-2次,早晚进行最好。 注意:体质弱者应从小运动量开始,开始时速度不要太快,每次10-30分钟,每天1次,以后可逐渐增加行走量、时间。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