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银田水库灌区改造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银田水库灌区改造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银田水库灌区改造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银田水库灌区改造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银田水库灌区改造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黑龙江农垦勘察设计研究院二0一二年四月

银田水库灌区改造

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报告编制:毛凌鹏

复核:郑义军

审核:陶明顺

黑龙江农垦勘察设计研究院

二0一二年四月

目录

1绪言 ............................................... - 1 -

1.1任务依据 ...................................... - 1 -

1.2工程概况 ...................................... - 1 -

1.3勘察工作概况及完成的工作量..................... - 2 -

1.3勘察依据和执行的技术标准....................... - 3 - 2区域地质概况 ....................................... - 3 -

2.1区域地形地貌................................... - 3 -

2.2区域地层岩性................................... - 4 -

2.3区域地质构造和地震............................. - 4 -

2.4区域水文地质条件............................... - 5 - 3灌区工程地质条件 ................................... - 5 -

3.1灌区地形地貌................................... - 5 -

3.2灌区地层岩性................................... - 5 -

3.3灌区地质构造................................... - 7 -

3.4灌区水文地质条件............................... - 8 -

3.5不良地质现象................................... - 8 -

3.6 岩土物理力学性质指标.......................... - 9 - 4工程地质条件评价 ................................... - 9 -

4.1岩土体渗透性评价............................... - 9 -

4.2抗滑稳定性评价................................ - 10 -

4.3渠道沿线边坡稳定评价.......................... - 10 -

5结论和建议 ........................................ - 10 -

附表

1、勘探点一览表(1张)

2、标贯试验统计表(7张)

3、土样试验统计表(1张)

4、岩石抗压强度统计表(1张)

5、水质分析成果统计表(1张)

附图

1、综合图例(1张)

2、工程地质平面图(1张)

3、钻孔柱状图(7张)

附件

1、原始室内试验结果(4张)

2、岩芯照片(4张)

1绪言

1.1任务依据

受阳江市水高新技术开发区务局的委托,我黑龙江农垦勘察设计研究院承担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银田水库灌区改造工程地质勘察任务。

1.2工程概况

拟建场地位于廉村村委会银田村,同时辖旦祥村、元头村、东一村、东二村、五羊村。灌区内交通便利,罗阳高速(S51)距银田水库大坝不足1km。灌区农田主要由银田水库东干渠、南干渠、鬼坳山塘、火烧坑山塘、岗安水陂、麻蒙水陂、潮溪水陂及阳西大青水陂水源灌溉。

银田水库是一宗以灌溉为主,兼顾防洪和养殖的小(一)型水库,集雨面积5.082km2,坝址以上干流河长3.33km,平均坡降0.02,设计库容760万m3,校核库容880m3,水库灌溉面积0.55万亩,另补充灌溉至双灌引水工程解决平冈、埠场约0.95万亩农田的用水困难问题,捍卫耕地面积1万亩。

灌区内其他水源包括鬼坳山塘、火烧坑山塘、岗安水陂及麻蒙水陂等。鬼坳山塘坝高6m,控制集雨面积1.5km2,正常库容4万m3,现灌溉面积0.03万亩;火烧坑山塘控制集雨面积2km2,坝高9m,现灌溉面积0.08万亩;岗安水陂位于东二村,陂体长20m高1.2m,设计灌溉面积0.09万亩,现灌溉面积0.09万亩;麻蒙水陂位于九姜围附近,陂体长40m高2m,现灌溉面积0.09万亩。

灌区现存在的问题:区内排灌系统不科学,田间渠系全部是土渠,且弯曲淤塞,形成有水灌不进,水多排不出的现状,部分渠段渠内早期有混凝土护面,经过多年的运行,混凝土老化、开裂、剥落,渗水严重;渡槽老化,斜裂漏水,混凝土老化、爆裂、露筋,安全隐患大,输水性能差,部分渡槽已完全损毁;部分农田没有渠道,渠道建筑物不配套,造成项目区范围内部分农田没有水源灌溉。工程管理设计不完善,无观测设施及检修措施;用水管理制度不完善。

1.3勘察工作概况及完成的工作量

本次勘察任务主要内容及要求:

1. 查明沿线地形、地貌、地层成因、地层岩性及分布,物理地质现象,物理力学性质,重点阐述强透水、软土、砂土、膨胀土等。

2. 查明水文地质条件:沿线土层的渗透性、地下水位埋深、补给径流排泄条件、水质。

3. 查明各种土的物理力学性质,重点是渗透性、抗剪强度等物理力学性质。

4. 进行渠道工程地质分段,提出各段物理力学参数,评价主要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问题及提出处理措施。主要工程地质问题、渗漏、浸没、基坑涌水;软弱土层承载力低,抗滑稳定性差;地下水对边坡稳定影响,软化降低抗剪强度,渗透变形。

5. 灌区沿线输水涵管、渡槽、路涵、分水闸、节制闸、电灌站站等渠系建筑物因基础形成不同,结合建筑物基础形式,应针对其对地基的要求,查明影响工程安全运行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并提出设

计所需要的物理力学参数建议值和工程处理措施的建议。

勘察方法及手段主要进行实地工程地质调查、钻探地质编录,取样测试等;勘察施工采用XY~100型液压钻机1台,钻探取芯采用金刚石回转钻进。外业工作于2012年04月07日至同年04月11日完成,完成各项工作量见表1。

表1 勘察工作量一览表

1.3勘察依据和执行的技术标准

本次勘察所执行的主要规范及标准有:

?1、《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50487-2008)

?2、《水利水电工程水文地质勘察规范》(SL373-2007)

?3、《地下水资源勘察规范》(SL454-2010)

?4、《灌溉与排水设计规范》(GB50288-1999)

?5、《水利水电工程边坡设计规范》(SL386-2007)

?6、《土工试验规程》(SL237-1999)

?7、《水闸设计规范》(SL265-2001)

?8、《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9、《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SL203-97)

2区域地质概况

2.1区域地形地貌

场地位于廉村村委会银田村,同时辖旦祥村、元头村、东一村、东二村、五羊村。罗阳高速(S51)距银田水库大坝不足1km,交通

十分方便。

根据区域地质资料,该区属于滨海丘陵地貌,地势较平坦,地面标高约2~50m。

2.2区域地层岩性

根据区域地质资料及野外地质钻探,该区内均普遍为第四系松散层覆盖,下伏基岩主要燕山三期岩浆岩组成。第四系松散层主要由素人工填土层、冲洪积层及残积层等组成。现由新至老分述如下:

1、第四系(Q4)

主要由人工填土层(Q4ml)、人工耕种层(Q4pd)、冲洪积层(Q4al+pl)和残积土层(Q4el)共4大层。层厚约5~15m。

2、燕山三期岩浆岩(γ)

以燕山期为主的坚硬块状花岗岩土性综合体,加里东、印支侵入施回仅在局部出露。岩性主要为花岗岩。该区全区分布,岩体呈整体状或巨型块状状,裂隙走向多为闭合裂隙,无充填,延展性较差,岩石坚硬。全风化及强风化分解线明显,具有较厚的全风化及强风化层,根据钻探及区域地质资料,全风化及强风化层厚约1~15m。

2.3区域地质构造和地震

本区所属大地构造单元属华南准地台南部,粤西断陷盆地西侧。据1:20万阳江幅区域地质资料,测区近期以来未见大活动断裂,区域构造稳定。

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资料,区内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0g,相应地震基本烈度为Ⅶ度,地震动反应谱特

征周期为0.35s。

2.4区域水文地质条件

根据区域水文地质资料,场地内地下水较为发育,主要含水层为第四系孔隙潜水和基岩裂隙水:孔隙潜水主要分布于冲洪积层中,富水性及渗透性均较好;基岩裂隙水主要分布于基岩的断裂构造带、节理裂隙中,其贮存条件主要取决于节理裂隙的发育程度,无一定的规律性。

3灌区工程地质条件

3.1灌区地形地貌

银田水库属灌溉水库,灌区处于地形低洼处,属丘陵地貌,灌区地面标高4~30m,地势总体较平坦,地形坡度约5~10°,岸坡基岩裸露不明显,岩体较完整,未见崩塌、滑坡和危岩等现象,自然边坡稳定性较好。

3.2灌区地层岩性

灌区上覆松散地层主要为第四系人工填土、冲洪积层及残坡积层,下覆基岩为燕山三期侵入花岗岩。据钻孔揭露,该场地地基范围内,按岩土成因、岩土性质和力学性质等,划分为第四系人工填土层(Q4ml)、第四系人工耕种层(Q4pd)、第四系冲洪积层(Q4al+pl)、第四系残积层(Q4el)及燕山期花岗岩(γ)风化层,现分述如下:

1、第四系人工填土(Q4ml)

<1>素填土:褐黄色,湿,稍压实,主要成份为粉质粘性土,为人工填筑而成,夹少量的碎石,透水性强。层厚2.7m。属于I级松

散土。仅分布于ZK-1这一个钻孔。

2、第四系人工耕种层(Q4pd)、

<1-2>耕植土:褐色,湿,稍压实,主要成份为砂质粘性土,见植物根须,透水性强。层厚0.4~0.8m。属于I级松散土。分布于ZK-2~ZK-7六个钻孔

3、第四系冲洪积层(Q4al+pl)

冲洪积层:分布于ZK-1、ZK-3,ZK-4、ZK-5、ZK-6、ZK-7六个钻孔,包括粉质粘土、砂质粘土、淤泥质土。

<2-1>粉质粘土:褐黄色,硬塑,粘性差,干强度、韧性中等,透水性弱。层厚0.4~6.9m。在该层共做6次标贯试验,平均值为21.3,属于I级松土。

<2-2>淤泥质土:灰黑色,软塑,粘性差,有臭味,见腐殖质,透水性弱。层厚1.5~3.0m。在该层共做1次标贯试验,实测锤击数为4,属于I级松土。

<2-3>粉质粘土:褐黄夹灰白色,硬塑,粘性差,干强度、透水性弱。层厚5.0m。在该层共做1次标贯试验,实测锤击数为29,属于I级松土。

4、第四系残积层(Q4el)

残积层:分布于ZK-1、ZK-3、ZK-5、ZK-6四个钻孔

<3-1>砂质粘土:灰白色,硬塑,主要成分为风化残积的石英粗砂及高岭土等粘性矿物,见较多云母片。粘性差,干强度、韧性中等、透水性中等。层厚1.8~2.0m;共做3次标贯试验,平均锤击数为16.3

击,属于Ⅱ普通土,分布于ZK-1、ZK-5、ZK-6三个钻孔。

<3-2>粉质粘土:褐黄色,硬塑,粘性差,干强度、韧性中等,透水性弱。层厚1.5~7.5m;共做3次标贯试验,平均值为26击,属于Ⅱ普通土。分布于ZK-3、ZK-5、ZK-6三个钻孔。

5、燕山期花岗岩(γ)

花岗岩:岩浆喷出岩为细粒花岗岩,主要矿物成分为长石和石英,次要矿物为黑云母,块状构造,岩石风化程度较强,完整性稍好。全区七个钻孔均有分布。主要分为全风化花岗岩、强风化花岗岩及中风化花岗岩。

<4-1>全风化花岗岩:褐黄色,岩芯呈土状,原岩结构可辨,岩质极软,遇水易软化分解,透水性弱。一般埋深 3.0~24.0m,一般层厚0~12.5m。共计6次标贯试验,平均击数31.3击,属于Ⅲ级硬土。

<4-2>强风化花岗岩:褐黄夹灰白色,岩芯呈砂土状,偶见花岗岩碎块、透水性中等。一般埋深3.0~24.0m,一般层厚1.0~8.8m。累计7次标贯试验,标贯试验的实测击数37~65击,平均值55击。属于Ⅲ级硬土~Ⅳ软石。

<4-3>中风化花岗岩:灰色,细粒结构,块状构造,岩芯呈短柱状,块状,节理裂隙较为发育,岩体透水性强。一般埋深5.2~23.0m,属于Ⅴ次坚石。

3.3灌区地质构造

灌区下伏基岩是稳定的;场地没有大的断裂构造带通过,没有分

布复杂的褶皱构造,现场勘探和外业调绘,均未发现浅埋的全新活动断层和复杂的褶皱构造形迹,场地地质构造简单;未见活动断裂、地面沉陷、滑坡等其他不良地质现象,场地稳定性较好。

3.4灌区水文地质条件

根据区域水文地质资料,场地内地下水较为发育,主要含水层为第四系孔隙潜水和基岩裂隙水:孔隙潜水主要分布于冲洪积层中,富水性及渗透性均较好;基岩裂隙水主要分布于基岩的节理裂隙中,其贮存条件主要取决于节理裂隙的发育程度,无一定的规律性。

根据土工试验结果及《水利水电工程水文地质勘察规范》灌区分布的岩土层均为弱透水层。

根据钻探揭露的情况,地下水埋深0.20~2.70m。灌区的地下水与灌区地表水水力联系密切,地下水的补给来源主要接受大气降雨及灌区蓄水补给,受气候季节及库水位的影响明显。

根据本次采取2组水样水质分析结果,该灌区的地下水水质类型为Cl-—Na++K+型水,该灌区的地下水对混凝土及混凝土中的钢结构为微腐蚀性。

该灌区地下水位埋藏较浅,在进行拟建结构物时,应考虑抗浮设计,考虑到地下水位随灌区储水水位增加而增加,建议抗浮设计水位以地面标高为准。

3.5不良地质现象

灌区未发现崩塌、滑坡及泥石流等不良地质现象,钻探未揭露不良地质构造。

3.6 岩土物理力学性质指标

根据原位测试及土工试验结果,按国标《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50487-2008)规范进行统计修整,得出原位测试及土工试验数据样本标准值,其统计结果分别见附表“标贯试验统计表”及“土工试验成果表”。再按照《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50487-2008)规范,结合本场地岩土性状、均匀性、土工试验、勘察经验和工程实例,并参照相似岩土条件的场地勘察经验,综合考虑确定岩土参数如下:

表3 岩土力学指标表

4工程地质条件评价

4.1岩土体渗透性评价

根据土工试验结果及参照相应规范,灌区钻探揭露的地层均为弱透水层,有利于该灌区的水田灌溉及水库储水。勘探深度内未发现有不利水库储水的不良地质构造。

4.2抗滑稳定性评价

根据目前灌区已有的各种结构物使用情况来看,灌区部分结构物存在滑动失稳的情况,其主要导致失稳的因素是基础的埋置深度不够,基础沿斜坡侧向失稳,建议在进行渠道加固时,基础要保证一定的埋置深度。对已经失稳可以继续使用的结构物,可以考虑对结构物地基进行加固处理。对已经失稳无法使用的结构物,建议拆除。

4.3渠道沿线边坡稳定评价

灌区地形较平坦,整个库岸无大规模、连续性的不利结构面组合。水库已运行40余年,灌区周边未发现崩塌、滑坡等影响渠道稳定的不良地质现象,灌区岩土体完整性较好,自然边坡整体稳定性尚好,未发生大范围的渠道再造问题,目前渠道沿线边坡基本稳定。

4.4各工点评价

1、南干渠涵闸:渠道内整体地质条件较稳定,主要地层岩芯表现为第四系冲洪积粉质粘土和软塑状淤泥质土,钻探揭露软土厚度为3m,下伏大多为全风化和强风化花岗岩。粉质粘土长期浸于水中易出现膨胀现象,对渠道影响较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影响渠坡稳定,其二是对渠道衬砌的破坏。防治措施应重点避免粉质粘土因含水量产生较大变化,可采用防渗面板加锚筋增加膨胀力的能力,对渠道过水断面进行换土或进行粉质粘土改性等措施。

2、A4-2干渠:据钻孔资料揭露开孔即是全风化土,渠道整体工程地质条件很稳定,未见软土等不良地质现象,亦无需进行防治措施。

3、A5-1干渠:渠道内工程地质条件较稳定,地层岩性主要为第四系冲洪积和残积粉质粘土,下伏为全、强风化花岗岩。粉质粘土长期受干渠内浸泡,易出现膨胀现象,防治措施需重点避免其因含水量产生较大变化。

5结论和建议

1、本灌区工程大部分地质条件较好,基岩为风化花岗岩层,岩性较单一,物理力学性质好,岩体节理裂隙较发育,岩芯稍完整,渗透性弱,稳定性好,工程地质条件较好。

2、灌区由于多处见裂缝和渗水现象。为防止洪水季节水库安全,应进行加厚加固等措施进行处理。

3、南干渠涵闸和A8干渠阳西大青河陂下部见软塑状淤泥质土,应进行清淤和砌挡土墙等措施进行处理

地质勘察报告样本模板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详勘) 1、工程与勘察工作概况 1.1、工程概况 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岩土工程勘察技术委托书》,拟建建筑概况见表1.1。 表1.1 拟建建筑概况 1.2、勘察目的与要求 根据《岩土工程勘察技术委托书》及设计要求,依据相关规范、规程,本次勘察目的及任务如下: 1.2.1、查明建筑场地各岩土层的成因、时代、地层结构和均匀性以及特殊性岩土的性质,查明基础下软弱和坚硬地层分布,以及各岩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 1.2.2、查明有无液化地层,并对液化等级作出评价; 1.2.3、查明湿陷性土层厚度、分布情况,判明场地的湿陷性等级; 1.2.4、评价场地的稳定性,适宜性;提出各岩土层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提供计算变形所需的计算参数; 1.2.5、对场地进行抗震地段划分,判明场地土类型和建筑场地类别,为抗震设计提供有关参数; 1.2.6、根据场地和施工条件,提出经济、合理的地基处理方案;对复合地基或桩基类型、适宜性、持力层选择提出建议;提供桩侧摩阻力和桩端阻力值,对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提出意见; 1.2.7、对基坑工程提出建议,提供有关的岩土参数; 1.2.8、在季节性冻土地区,提供场地土的标准冻结深度; 1.2.9、查明地下水的埋藏条件,提供地下水位及其变化幅度;

1.2.10、判定地下水和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 1.3、勘察依据 本次勘察主要执行以下勘察文件和标准: 《岩土工程勘察技术委托书》(2013.05)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 《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72-2004) 《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50025-2004)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 《建筑地基基础勘察设计规范》(DBJ04-258-2008) 《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 《建筑工程勘察文件编制标准》(DBJ04-248-2006) 《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勘察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0年版) 1.4、岩土工程勘察等级 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第3.1.1条~第3.1.4条确定: 拟建建筑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一级;场地复杂程度等级为二级(中等复杂场地);地基复杂程度等级为二级(中等复杂地基);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为甲级。 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第3.0.1条确定:拟建建筑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甲级。 根据《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50025-2004)第3.0.1条确定:拟建建筑为甲类建筑。 根据《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第6.0.12条确定:拟建建

地质勘察报告

一、前言 1.1拟建工程概况 我院受********村委会的委托,承担其拟建********工程场地的岩土工程勘察任务。拟建场地位于******境内,沿海大通道的西南侧,其西北侧为古浮村居民区和其他规划建设用地,东北侧为后期规划用地及泉州加顺彩印有限公司用地,东南侧为石狮市源兴金圣服装有限公司用地。该********工程总占地面积约8200m2,总建筑面积56000m2,共包括A5~A10、A12、A14和B1~B4安置楼等12个单体项目,该工程由武夷山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负责设计,拟设计采用桩基础。建筑物的性质和特点如下表1-1: 建筑物设计参数表 表1-1 1.2.勘察等级

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第3.1条与条文说明第3.1.1条的相关规定,对本工程勘察等级综合划分如下: 勘察等级划分表 表1-2 1.3勘察任务、目的和要求 本次勘察属详细勘察阶段。勘察的主要目的与任务是: ⑴查明场地及附近范围内有无影响工程建设的不良地质现象; ⑵查明场地地基土层结构特征、分布规律; ⑶查明场地地下水埋藏与赋存条件,分析与评价场地地下水对建筑物 基础施工影响以及对建筑材料腐蚀性情况; ⑷划分场地土类型与建筑场地类别,对场地地震效应进行分析; ⑸分析并评价场地地基稳定性与适宜性,对拟建物基础方案选择提出 合理建议,并提供满足基础设计方案的岩土参数。 1.4 勘察依据 本工程勘察主要依据以下文件和现行规范进行: ⑴业主提供的拟建物总平面图、合同书、勘察任务委托书; ⑵准则《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房屋建筑部分)》;

⑶国标《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国标《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局部修订条文; ⑷国标《建筑抗震设计规范(2008年版)》(GB50011-2001); ⑸国标《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⑹国标《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 ⑺行标《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⑻省标《岩土工程勘察规范》(DBJ13-84-2006); ⑼福建省建设厅、福建省地震局文件(闽建设[2002]37及[2003]10号)。 1.4勘察方法和勘察工作完成情况 本次勘察根据相关规范及技术要求,并结合场地的岩土工程条件,首次共布设66个勘探孔,原则上沿拟建物的周边及各角点布设,钻孔编号ZK1~ZK66;野外地质勘探自2010年03月09日开始,至2010年03月25日结束,采用两台GXY-1工程钻机泥浆循环护壁工艺钻进,对于上部土层采用回转钻进,无泵投球取芯工艺;对于强风化花岗岩层采用双动双管取芯工艺,对于中等风化花岗岩采用金刚石钻头回转钻进,回次进尺≤2.00m,岩芯采取率满足规范要求。并进行现场标准贯入试验,采取岩、土、水试样,孔口标高测量及量测地下水位等工作(具体工艺方法详见第5节)。所有钻孔在钻探取芯、观测结束后,均按要求采用原土或干的粘土球分层回填击实处理。

工程建筑地质勘察报告书

塔吊固定式基础的设计 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大楼,地下一层,地上十八层,框剪结构,建筑高度60.8m,最高点为66.2m,建筑面积为36505㎡。 本工程建筑合理使用年限为50年,防火设计为一类高度,其耐火等级为地上一级、地下室一级,屋面防水等级为二级,地下室防水等级为一级。 二、塔机设置 1、根据工程实际情况,设置一台塔吊,型号为TC5613A塔式起重机,位于本工程车道区域,详细在图中3-1~3-2/1-10~1-12之间(详见塔吊平面布置图),塔吊基础直接设置在底板下部,底板与塔吊基础连接做法详做法说明。 2、塔机用电独立设置配电箱,并设置在离塔机5米以外处。 3、地基周围,已清理场地,平整障碍物。 三、塔基计算 1、TC5613A塔式起重机主要技术性能 最大起重量8T 最大工作幅度56m 最小工作幅度2.5m 回转速度0~0.8R/min 2、根据塔吊说明书中基础承受的荷载如表: 3、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关于地基土资料 1-1层为素土层,层厚0~1m 左右;

1-2层为粘土层,黄——灰黄色,可塑,层厚0.7~1m; 2层为淤泥层,灰~褐灰色,可塑~软塑壮,层厚1.3~1.7m; 3层为淤泥质粘土,灰色,饱和,流塑,层厚3.9~6.6m。 4层为粘土层,灰黄色,可塑,层厚1.1~4m; 5-1层为淤泥质粘土,灰色,饱和,流塑,层厚11.7~18.1m, 5-2层为粉质粘土层,灰色~青灰色,饱和,软塑,层厚11.2~20.7m。 根据地质勘察报告中勘察点位置,塔吊可参照Z16、Z17点,根据地下室底板标高为-4.800,塔吊基础设计为1.35m,可以知道塔吊基础位于第3层淤泥质粘土。 由于建筑物最高度为66.2m,地下室标高为-4.8m,塔吊的独立高度为72.8m。塔吊采用附着式,分别在塔吊自下而上30.5m和52m设置附着架。塔吊基础拟采用水泥搅拌 A、基础自重 G=25×5×5×1.35=843.75KN B、垂直荷载 F=Fv+超高部分=619+95=714KN C、水平荷载:F=30.3KN D、塔吊作用在基础上的弯距:M=1827+30.3×1.35=1868KN·M 2) 地基承载力计算 P max min =(G+N)/A±6M/b3=(843.75+714)/25±6×1868/53 得P max =62.31+89.66=151.97KN P min =62.31-89.66=-27.35KN 3)抗倾覆计算

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宜宾市过境高速公路西段 沿线综合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1 前言 工程概况 宜宾市过境高速公路西段宜宾市的宜宾县、翠屏区。本项目的建设主要为提高宜宾市路网的通行能力和促进城市发展,项目在布线时充分考虑了沿线各重要城镇的发展规划,避免了对宜宾市城市发展的干扰。宜宾城市总体规划为本项目确定走向的重要依据之一。 路线起于乐宜高速公路,设枢纽互通,经金城、玉龙、止于宜水高速公路,设柏溪枢纽互通与公路相接。 推荐线(K+A+K)路线全长,建设里程,A线对应的K线长。 经统计,初步设计外业勘测共完成以下工作量: 1、沿线工程地质调绘。 2、工程地质类比调查4处。 3、静力触探孔44孔。 4、初设阶段完成的钻探工作量,机械钻孔84孔。 5、共调查天然砂砾石、砂及碎石料场2处,机制砂料场1处,灰岩碎石料场2处,砂岩片块石料场2处,其余料场可参考利用与公路相交或邻近的公路等工程已有资料,共收集6处。 技术标准、规程、规范 执行的主要技术标准、规程、规范、规定如下: 执行的主要技术标准如下:路计路

(4)《工程岩体试验方法标准》 GB/T50266-99;以往地质工作及参考资料: (1)区域地质资料:1:20万,H-48-(27)宜宾幅地质图。 (2)宜宾市过境高速公路西段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3)宜宾市过境高速公路初步勘察报告。 上述资料对工作区的地层结构、地质构造、地质环境特征等方面进行了详尽的描述,对本次勘察有较大参考利用价值。 2 沿线工程地质概况 地形地貌 项目位于四川省东南部,地处四川盆地盆周山地区的南西缘山地亚区及四川盆地南低山丘陵区,路线走廊带的地形、地貌单元受地质构造和岩性控制明显。将工作区划分为两种地貌类型和五种次级类型地貌,分为侵蚀堆积地貌和构造剥蚀地貌两大类。 (1)侵蚀堆积地貌 ①河流堆积漫滩和一级阶地(Ⅰ 1 ) 主要分布于宜宾岷江、金沙江两岸滩地。堆积漫滩由近代冲积粉砂土、砂砾卵石构成。表面低平,宽数十至千余米,后缘高出江面4~10m。一级阶地由近代冲积粘质砂土、粉砂土、砾卵石组成,表面平整宽阔,略倾向江面,顺江延伸,长数至十余公里,宽约1km,前缘高出江面10~30m。 ②河流堆积阶地(Ⅰ 2 ) 主要分布于宜宾岷江、金沙江两岸二三级阶地。上部堆积黄色砂质粘土,下部为粘土夹砾卵石,组成二级及三级基座阶地。阶地台面不平整,切割处可见基岩出露。二级阶地高出江面50~80m。延伸1~4km。缓状 6纵 台角 无 冷天大 为最

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XXXXXXXX工程名称 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二○一七年七月 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1、前言 1.1工程概况 1.2勘察内容 1)对坝址区内主要的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地震、地下水特性和不良地质现象的类别、规模和特征等的阐述。并查明坝基地层物理力学性质等工程地质条件。 2)查明坝基及坝肩渗漏、渗透特性等水文地质条件,通过压水试验等查明坝基渗透性。 3)通过砌体取芯样做抗压强度试验、坝体压水试验等检查坝体砌筑质量。 4)通过钻孔试验数据对坝址工程整体地质情况进行描述和确认。 1.3勘察依据及执行标准 本次勘察工作所依据的技术规范、标准及文件 ●行标《中小型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SL55-2005) ●国标《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50487-2008) ●行标《水利水电工程钻孔压水试验规程》(SL31-2003) ●行标《水利水电工程钻探规程》(SL291-2003) ●行标《水利水电工程边坡设计规范》(SL386-2007) ●行标《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DL5073-2000) ●国标《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 18306-2001) ●国标《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 50123-1999) ●《水利水电工程地质手册》 ●设计单位提供《钻探技术要求》 1.4勘察工作布置及工作完成情况 1.4.1勘察工作布置 本次勘察工作勘探点的数量和位置由设计单位布设,详见“坝址区勘探点平面位置图(图号S-1)”。勘探点的位置沿坝体工程布置,左、右岸坝肩各布置1个勘探点,共布设勘探点2个,勘察点间距约98米。 根据设计单位提出的“勘察技术要求”和“勘探点布置图”,遵照现行规范和有关文件的要求,布设2个均为控制孔,孔深控制:各孔深入稳定基岩、压水试验值小于3Lu。 1.4.2勘察工作完成情况 本次勘察工作于2012年12月22日至12月28日完成野外钻探、取样及压

地质勘察报告

无锡恒隆广场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勘察编号:2007-8-38 一、工程概况 (一)前言 受无锡恒隆地产有限公司委托,我公司对无锡恒隆广场工程拟建场地进行岩土工程详细勘察,为设计提供依据。 拟建工程位于无锡市人民中路、后西溪路之间和健康路东侧,拟建物包括一座购物广场和二座塔楼,总建筑面积约为24.3万m2,设计正负零为3.5m(黄海高程),购物广场共有7层,楼高32m,另设3层地下室及1层地下夹层,地下室深度21.65m;西塔楼41层,高度216m,东塔楼47层,高度245m,另设3层地下室及1层地下夹层,地下室深度21.65m,以上深度参照正负零,塔楼结构体系筒体结构,其它为剪力墙结构。 接受任务后,我公司于2007年9月12日开始现场野外施工,因拆迁原因,中间几次进场施工,到2008年12月15日结束,2008年12月25日提供土工试验成果报告,2009年1月5日提供正式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本工程设计单位为:无锡市城归设计有限责任公司,建筑顾问为凯达环球有限公司、结构顾问为迈进公司。 (二)勘察的目的与要求 本次勘察主要目的是查明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对场地和地基稳定性作出结论;对不良地质作用和特殊性岩土的防治、地基基础形式、埋深、地基处理、基坑工程支护等方案的选型提出建议;提供设计、施工所需的岩土工程资料和参数,根据本工程建筑类型,需解决的重点技术问题如下: (三)勘察工作依据及完成工作量 根据本工程特点及本次勘察的目的与要求,按规范要求确定本次勘察的工 作依据与工作量。 1.工作依据 (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GB 50021-2001 (2)《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 JGJ 72-2004 (3)《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 50007-2002 (4)《建筑桩基技术规范》 JGJ 94-2008 (5)《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 50011-2001 (2008版) (6)《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 GB 50223-2008 (7)《土工试验方法标准》 GB/T 50123-1999 (8)《土的分类标准》 GB 145-90 (9)《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 JGJ 120-99 (10)《建筑工程地质钻探技术标准》 JGJ87-92 ()《建筑工程勘察文件编制深度规定》试行2003年6月版 ()工程地质勘察任务书。 2.地基设计等级、抗震等级、勘察等级 (1)按《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7-2002,拟建工程主体工程地基基础 设计等级为甲级。 (2).按《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建筑抗震设防等级为重点设防类(乙类); (3).根据本工程的工程重要性等级、场地复杂程度以及地基复杂程度,按照《岩土工程勘 察规范》第3.1条划分: 工程重要性等级:拟建工程为一级;

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包括哪些内容

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包括哪些内容 :勘察工程地质包括报告内容公路工程地质勘察报告施工勘察报告主要内容成都地质勘察报告 篇一:地勘报告包含内容 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包括哪些内容? (1)勘察目的、要求和任务; (2)拟建工程概述; (3)勘察方法和勘察任务布置; (4)场地地形、地貌、地层、地质构造、岩土性质、地下水、不良地质现象的描述与评价; (5)场地稳定性和适宜性的评价; (6)岩土参数的分析与选用; (7)岩土利用、整治、改造方案; (8)工程施工和使用期间可能发生的岩土工程问题的预测、监控和预防措施的建议; (9)必要的图件。

篇二: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重庆市城投公租房建设有限公司 经开区公共租赁住房项目(一、二组团)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一次性勘察) 重庆市勘测院 二○一二年十一月 重庆市城投公租房建设有限公司 经开区公共租赁住房项目(一、二组团)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院长:总工程师:项目负责:参与人员:报告编写:审核:(一次性勘察)陈翰新教授级高工注册岩土工程师 冯永能教授级高工注册号:何忠良 工程师 注册岩土工程师 注册号: 何忠良、陈小平、陈永川、李沙、朱维、任亚飞陈小平高级工程师 注册岩土工程师

江景雄 教授级高工 注册号: 重庆市勘测院 建设部勘察综合类甲级证书号:311018-KJ 二○一二年十一月 . . 目录 4.2 环境边坡稳定性评价 .................................................................... ....................... 13 4.3 基坑边坡稳定性评价 .................................................................... ....................... 16 4.4 小区道路 .................................................................... ........................................... 24 4.5 地基持力层及基础型式的选择 .................................................................... ....... 24 4.6 场地施工建议 ....................................................................

地质勘察报告

地质勘察报告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312-EUATWW-MWUB-WUNN-INNUL-DQQTY-

桐乡市崇福镇南阳村鹏辉大道北侧安置房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详细勘察阶段) 1 前言 工程概况 受桐乡市崇福镇皮草产业园开发投资有限公司委托,我浙江城建勘察研究院有限公司对拟建的安置小区进行岩土工程详细勘察工作。 拟建场地位于桐乡市崇福镇南阳村规划国道南侧,规划四路北侧,本次勘察拟建建筑为4F 的农民安置房共71幢,其中双联排建筑69幢、独幢建筑2幢,总建筑面积约68750平方米, 框架结构,总高度约14米,柱网尺寸:×米(2跨),最大单柱荷载1000KN,拟采用浅基础或桩基础形式。 岩土勘察工程等级 本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二级,场地复杂程度等级为二级,地基复杂程度等级为二级,岩土工程勘察等级综合划分为乙级。 勘察目的和任务 本次岩土工程详细勘察的目的是通过岩土工程勘察,为拟建工程的基础设计与施工提供可靠的工程地质依据和设计参数。其主要任务如下: 查明拟建场地勘探深度范围内工程地质岩土层纵横向的空间分布规律、各地基岩土层的类型、深度、工程特征,分析评价地基土的稳定性、均匀性。 查明有无影响工程稳定性的不良地质作用,及埋藏的河道、沟浜、防空洞、孤石等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并提出处理方案。 提供各岩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提供地基岩土层承载力特征值和变形计算参数,选择并评价基础方案。 提供桩基设计所需的岩土技术参数,提出适宜的桩型及桩端持力层建议,估算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分析桩基础施工中可能出现的岩土工程问题及相应的处理措施。 查明拟建场地地下水类型、埋藏条件和变化幅度,并判定对建筑材料有无腐蚀性。 对场地20m范围内的饱和砂土、粉土进行液化判别、计算液化指数、确定液化等级;划分场地土类型和建筑场地类别,划分对建筑抗震有利、不利和危险地段,为建筑抗震设计提供依据。 勘察依据及所执行的主要技术规范、标准 设计单位提供的建筑总平面图(1:500) 甲方、设计方对本次岩土工程勘察的技术要求 国标《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 国标《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国标《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国标《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 行标《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行标《建筑工程地质钻探及取样技术标准》(JGJ/T87-2012) 省标《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33/1001-2003) 省标《工程建设岩土工程勘察规范》(DB33/T1065-2009) 省标《岩土工程勘察文件编制标准》(DBJ10-5-98) 其它相关的规范及规程 勘察方法和完成工作量 本工程勘察根据该场区附近的地质情况,结合拟建建筑物特征及场地施工条件,主要采用钻探和静力触探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施工作业,1台XY-1型钻机和1台电脑化静力触探仪进场施工。本区块共布置91个勘探孔,其中钻探取土孔31个,双桥静力触探孔60个,钻探孔采用全孔泥浆护壁钻进。取样采用系统取样和土层控制取样,确保各土层满足统计要求,软土土样采用薄壁取土器静压法采取,砂土及可塑以上粘性土土样采用普通取土器重锤少击方式采取,土样质量满足试验要求(Ⅰ~Ⅱ级)。

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XXXXXXX工X 程名称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二○一七年七月

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1、前言 1.1 工程概况 1.2 勘察内容 1)对坝址区内主要的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地震、地下水特性和不良地质现象的类别、规模和特征等的阐述。并查明坝基地层物理力学性质等工程地质条件。 2)查明坝基及坝肩渗漏、渗透特性等水文地质条件,通过压水试验等查明坝基渗透性。 3)通过砌体取芯样做抗压强度试验、坝体压水试验等检查坝体砌筑质量。 4)通过钻孔试验数据对坝址工程整体地质情况进行描述和确认。 1.3 勘察依据及执行标准本次勘察工作所依据的技术规范、标准及 文件?行标《中小型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 ( SL55-2005) ?国标《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50487-2008) ?行标《水利水电工程钻孔压水试验规程》 ( SL31-2003) ?行标《水利水电工程钻探规程》 (SL291-2003) ?行标《水利水电工程边坡设计规范》( SL386-2007) ?行标《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 (DL5073- 2000 ) ?国标《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 ( GB 18306-2001) ?国标《土工试验方法标准》 (GB/T 50123-1999 ) ?《水利水电工程地质手册》 ?设计单位提供《钻探技术要求》 1.4 勘察工作布置及工作完成情况 1.4.1 勘察工作布置本次勘察工作勘探点的数量和位置由设计单位 布设,详见“坝址区 勘探点平面位置图(图号S-1)”。勘探点的位置沿坝体工程布置,左、

右岸坝肩各布置1个勘探点,共布设勘探点2个,勘察点间距约98米。根据设计单位提出的“勘察技术要求”和“勘探点布置图”,遵照现行规范和有关文件的要求,布设2 个均为控制孔,孔深控制:各孔深入稳定基岩、压水试验值小于3Lu 。 1.4.2 勘察工作完成情况 本次勘察工作于2012年12月22 日至12 月28 日完成野外钻探、取样及压水试验等工作;室内试验自2012 年12 月29 日开始,2013 年1 月10 日结束。完成的具体工作量见表1.4.2-1 、勘探点信息一览表1.4.2-2。 表1.4.2-1 完成工作量一览表 表1.4.2-2 勘探点信息一览表 本次勘察主要采用钻探取样、压水试验、室内试验等多种勘探手段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勘察,现将采用的勘探方法和使用的相应仪器设备介绍如下: 1)勘探点测放:利用水库坝顶右岸A 、左岸B 二点及高程点A 使用全站仪以极坐标法依次放样各孔实地位置并测定孔口高程,成果属假设坐标系及黄海高程系统。 2)钻探及取样:采用XY -100 型油压钻机1 台套,每回次控制在2

地质勘察报告

工程编号:DZ2013-20 ******集中供热管网工程 ***-***东段过河热力管道 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有限公司 2013年3月 ******集中供热管网工程 ***-***东段过河热力管道 勘察资质等级:乙级 资质证书编号:161136-ky 发证单位:***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编写:*** 审核:*** 审定:***

工程负责人:*** 技术总监:*** 总经理:*** 单位地址:****** 联系电话:******

目录 一.概述 (一).工程概况和勘察目的 (二).勘察工作概况 二.工程地质条件 (一).气象 (二).地形、地貌 (三).岩土地层结构及特征 (四).岩土物理力学指标统计及计算 (五).环境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 (六).地基承载力确定及变形参数 (七).不良地质作用与边坡稳定性评价三.地震 (一).历史地震 (二).发震背景 (三).地震效应 (四).土层等效剪切波速 四.场地与地基稳定性评价 (一).地质构造 (二).场地土类型及建筑场地类别 (三).场地和地基稳定性及适宜性评价

五. 地基方案建议 (一).地基均匀性判定 (二).天然地基方案论证 六.结论及建议 附图表 1.勘探点平面图1幅 2.工程地质剖面图1幅 3.钻孔柱状图2幅 4.物理力学指标统计表1张 5.土工试验综合成果表2张

一、概述 (一)工程概况和勘察目的 1、工程概况 本拟建物位于************东段溢洪桥东,横跨河流。桥梁与河面高差约8m,因部分地段地形复杂,钻孔未能施工到位。详细情况见《勘探点平面布置图》。 本场地位于太行山与华北平原的过渡带丘陵地貌,分布着冲沟和河流,河流南北岸主要是河流冲积的河漫滩地层,边坡土质相对较好,线路与河流基本垂直。河流常年有水。 受*******有限公司委托,*********有限公司承担该工程段的详勘工作。钻孔测量、土工试验等均由我公司岩土工程公司完成,于2013年3月26日开始进行了工程地质勘察工作。 2、拟建物特征 本次主要提供******集中供热管网工程***-***东段过河热力管道的岩土勘察工作,本工程段沿溢洪桥东侧跨河线状布置。 3、勘察目的 本工程是集选线勘察、初步勘察、详细勘察于一体的一次性详勘察工作,主要依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 (2009年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 50223-2008)以及《市政工程勘察规范》(CJJ 56-94)等有关规范的相应

工程地质勘察报告1

1 概述 1.1 概况 拟建项目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南部,行政区域属于崇左市大新县,地理坐标介于东经106°45′~107°09′,北纬22°36′~22°56′,拟建项目路线起于大新县雷平乡,与大新至崇左二级公路相接,经勘圩、排塘、硕龙至下雷,路线全长约60Km,附加硕龙支线3.7 Km。 本项目于二○○七年五月至二○○七年七月进行了现场勘察,并于二○○七年七月完成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编制。 1.2 勘察目的、任务及工作依据 1.2.1 勘察目的 对拟建项目进行工程地质勘察,查明工程场地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为确定公路路线、工程构造物位置及编制施工图设计文件,提供准确、完整的工程地质资料。 1.2.2 主要任务 (1)查明拟建项目的地质、地理环境特征,对地形、地质和水文等场地要素作出分析、评价和建议。 (2)查明桥涵构造物地基的地质结构及其分布特征,测试地基土的物理力学、化学特性,提供地基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持力层的变形和承载力、变形模量等岩土设计参数,并作出定量评价。 (3)查明各隧道隧址区地质、地震情况、进出口的环境地质条件,为各方案的比选论证及隧道设计、施工方案选择提供地质依据。 (4)查明场地地基的稳定性、不良地质现象的分布范围、性质、提供防治设计必需的地质资料和地质参数。 (5)查明公路工程建筑场地的地震基本烈度,并对大型公路工程建筑物场地进行必要的地震烈度鉴定或地震安全性评价。 (6)提供编制各阶段设计文件所需的地质资料。 1.2.3 工作依据 1.2.3.1 规范、规程及技术资料 (1)《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J064-98)。 (2)《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J024-85)。 (3)《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004-89)。 (4)《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J051-93)。 (5)《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 (6)《公路软土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JTJ051-93)。 (7)《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 D070-2004)。 (8)《公路工程岩石试验规程》(JTG E41-2005)。 (9)《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2)。 (10)《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 (11)交通部颁《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设计文件图表示例》。 (12)交通部颁《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方法》。 1.2.3.2 已有技术成果 北京中咨路捷工程技术咨询有限公司《广西雷平至下雷公路可研报告》。 1.3 勘探点的布设与勘察方法 1.3.1 勘探点的布设 (1) 一般路基勘探点 一般路基结合小桥涵位置布设勘探点,每处小桥涵布置1个勘探点孔,在其之间特征路基段增加路基勘探点。勘探方法小桥、盖板涵、高路堤、不良地质路段采用钻探,

工程地质勘察报告书

工程地质勘察报告书 (engineering geological investigation report) 工程地质勘察中所获技术资料全面系统的总结,是工程设计和施工所依据的文件。报告书由文字和图表两部分组成。 文字部分 根据工程规模和特点按若干章节进行叙述。一般由序言、场地自然地理概况、场地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岩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工程分析、结论和建议等章节组成。 (1)序言。包括工程名称、设计单、委托单、任务要求、勘察阶段、勘探方法、技术标准、工作量、勘察期限和其他必要的说明。 (2)场地自然地理概况。包括场地地理置、所处行政区划、地形地特征、地震烈度、气象水文条件等。 (3)场地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包括地质构成;地层的成因和年代、岩性、埋藏条件和分布规律;地质构造情况、结构面产状、接触关系、节理裂隙发育程度;饱和粉土和砂土液化的条件;不良地质现象的分布和发育情况;特殊土的岩性和分布;地下水类型、赋存条件、含水层渗透性、水、水质等。 (4)岩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包括各单元层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统计分析,提出各指标的平均值、标准差和变异系数,确定设计所需的各计算参数和地基承载力。 (5)工程分析。包括地基土的变形分析和沉降预测,特殊性土的改造利用

分析,地基处理和基础选型的技术论证,地基液化势分析,高边坡、深开挖的稳定性分析,地下工程的岩土应力分析等。 (6)结论和建议。包括对设计施工所需参数提出可供选择的数据,推荐经济合理的基础方案和防治措施的建议,预测可能出现的岩土工程问题和设计施工应注意的事项等。 图表部分 一般工程都必须提供勘探点平面布置图、勘探点柱状图、工程地质剖面图、各种原试验成果图、室内试验成果表和水质分析成果表等。此外,根据不同类型、特点和工程设计的实际需要,可有选择地提供专题工程地质图、综合工程地质图、工程地质分区图、地下水等高线图、基岩埋深图、坝基渗透剖面图、展示岩土性质的平面图和立体图、边坡或滑坡的稳定性计算剖面和计算成果图表、天然建筑材料储量计算图表等。

[广东]新建铁路隧道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新建铁路南广线桂肇段黄竹坪隧道SSZ-6孔工程、水文地质勘察报告 湖南湘煤地质工程勘察有限公司

新建铁路南广线桂肇段黄竹坪隧道SSZ-6孔工程、水文地质勘察报告 编制单位:湖南湘煤地质工程勘察有限公司 提交时间年10月

目录 一、概况 (1) 二、地理位置及地形、地貌 (2) 三、区域地质构造及工程地层特征 (3) (一)区域地质构造 (3) (二)工程地层特征 (3) 四、水文地质条件 (5) (一)水文地质条件 (5) (二)水文地质试验 (5) (三)岩层裂隙岩溶发育情况 (6) 五、隧道围岩岩石力学性质及工程地质评价 (8) (一)岩石力学性质 (8) (二)工程地质评价 (8) 六、综合测井测试 (10) 七、封孔情况 (13) 八、结论 (13)

附图、附表 图号顺序号比例尺 1 1-1 区域地质图1:200000 2 2-1 SSZ-6孔工程地质综合柱状图1:1000 3 3-1 抽水试验曲线图1、图2 4 4-1 综合测井成果图 附表: 附表:岩石物理力学性质实验报告 附表:岩石鉴定报告 附表:水质检验报告 其它:岩芯照片

新建铁路南广线桂肇段黄竹评隧道SSZ-6孔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勘察报告 一、概况 黄竹坪隧道位于广东省云浮市郁南县南江口镇境内,设计钻孔SSZ-6,里程为DK320+700右15m处。为查明隧道沿线两侧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为隧道设计,施工提供依据。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地路院特委托湖南湘煤地质工程勘察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我公司),承担南广铁路桂肇段黄竹坪隧道SSZ-6深孔的钻探任务。 我公司受理业务后,迅速组织精干的技术人员、设备物质及资金,采用XY-300型钻机,于2008年7月23日进场,设备安装调试后于2008年8月3日至2008年8月11日完成钻探任务(终孔深度为150.0m),尔后又进行水文地质试验及岩、水样的采取送验和电测井工作,直至2008年8月21日全部竣工,历时30天,共完成如下工作量(见表1、表2) 钻探施工期间,我公司严格按照《铁路工程地质水文勘察规程》(TB10049-2004)、《铁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TB10012-2007)、《铁路工程岩土分类标准》(TB10077-2001)、《铁路工程钻探规程》等规程规范施工,各项技术指标均达到设

工程建筑地质勘察报告书(doc 7页)

工程建筑地质勘察报告书(doc 7页)

塔吊固定式基础的设计 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大楼,地下一层,地上十八层,框剪结构,建筑高度60.8m,最高点为66.2m,建筑面积为36505㎡。 本工程建筑合理使用年限为50年,防火设计为一类高度,其耐火等级为地上一级、地下室一级,屋面防水等级为二级,地下室防水等级为一级。 二、塔机设置 1、根据工程实际情况,设置一台塔吊,型号为TC5613A塔式起重机,位于本工程车道区域,详细在图中3-1~3-2/1-10~1-12之间(详见塔吊平面布置图),塔吊基础直接设置在底板下部,底板与塔吊基础连接做法详做法说明。 2、塔机用电独立设置配电箱,并设置在离塔机5米以外处。 3、地基周围,已清理场地,平整障碍物。 三、塔基计算 1、TC5613A塔式起重机主要技术性能 最大起重量8T 最大工作幅度56m 最小工作幅度2.5m 回转速度0~0.8R/min 2、根据塔吊说明书中基础承受的荷载如表: 垂直荷载水平荷载倾覆力矩抗扭距工况619.0 30.3 1827.0 332 非工况526.3 62.0 2392.5 0.0 3、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关于地基土资料 1-1层为素土层,层厚0~1m 左右;

1-2层为粘土层,黄——灰黄色,可塑,层厚0.7~1m; 2层为淤泥层,灰~褐灰色,可塑~软塑壮,层厚1.3~1.7m; 3层为淤泥质粘土,灰色,饱和,流塑,层厚3.9~6.6m。 4层为粘土层,灰黄色,可塑,层厚1.1~4m; 5-1层为淤泥质粘土,灰色,饱和,流塑,层厚11.7~18.1m, 5-2层为粉质粘土层,灰色~青灰色,饱和,软塑,层厚11.2~20.7m。 根据地质勘察报告中勘察点位置,塔吊可参照Z16、Z17点,根据地下室底板标高为-4.800,塔吊基础设计为1.35m,可以知道塔吊基础位于第3层淤泥质粘土。 由于建筑物最高度为66.2m,地下室标高为-4.8m,塔吊的独立高度为72.8m。塔吊采用附着式,分别在塔吊自下而上30.5m和52m设置附着架。塔吊基础拟采用水泥搅拌 1 A、基础自重 G=25×5×5×1.35=843.75KN B、垂直荷载 F=Fv+超高部分=619+95=714KN C、水平荷载:F=30.3KN D、塔吊作用在基础上的弯距:M=1827+30.3×1.35=1868KN·M 2) 地基承载力计算 P max min =(G+N)/A±6M/b3=(843.75+714)/25±6×1868/53 得P max =62.31+89.66=151.97KN P min =62.31-89.66=-27.35KN

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

长白朝鲜族自治县垃圾处理填埋场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详细勘察) 1、勘察工作 1.1拟建工程概况 受长白朝鲜族自治县城建局委托,其拟建的长白朝鲜族自治县垃圾处理填埋场建筑场地的岩土工程勘察(详细勘察)工作由*承担,场地位于长白朝鲜族自治县。 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三级工程;场地复杂程度为中等复杂场地;地基复杂程度为二级;岩土勘察等级为乙级;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丙级。 拟建建筑物的主要数据和特点表1 1.1.岩土工程勘察目的、任务内容要求和技术依据 1.2.1.勘察目的 本次勘察为详细阶段的岩土工程勘察,目的是正确反映工程项目拟建

场地的岩土工程条件,掌握各岩土层空间分布及变化规律,对场地的稳定性、均匀性作出合理评价,为工程设计、施工提供所需的岩土工程资料及经济合理、安全适用的评价结论和地基基础方案建议。 1.2.2.任务内容要求 搜集附有坐标和地形的建筑规划总平面图,了解场区的地面整平标高(设计地坪高程),建筑物的性质、规模、荷载、结构特点、基础形式、埋置深度、地基允许变形等资料。 查明有无影响场地稳定性的不良地质作用。若存在时,分析其成因类型、分布范围,预测其发展趋势和危害程度,评价其对工程建设的影响,提出预防措施建议。 查明场地内的岩土层结构、分布规律、各层岩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分析和评价地基的稳定性和均匀性。对各层岩土工程特性进行评价,提供各层岩土的承载力特征值及满足设计、施工所需的岩土参数。对需进行沉降计算的建筑物,提供地基变形计算参数,预测建筑物的变形特征。 查明场地地下水的类型、埋藏条件,分析其动态变化特征及其对工程的影响。评价地下水和土对主要基础结构材料的腐蚀性。结合地下水位动态变化特征提出本工程抗浮水位建议数据。 查明场地内有无埋藏的河道、沟浜、墓穴、防空洞、孤石等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 提供场地抗震设防基本烈度,判明场地土类型及场地类别,划分对抗震有利、一般、不利或危险地段,查明场地内有无液化土层并对液化可能性作出评价。 对地基基础方案(主要包括地基类型、基础形式、持力层选择、地基处理、基坑支护、工程降水和不良地质作用的防治等)作出分析评价,并提出建议及相关注意事项。 提供场地土的标准冻结深度、冻胀性类别、冻胀等级。 评价土层渗透性和隔污性能。

建筑工程地质勘察报告[详细]

目录 1.勘察概况 (1) 1.1.任务由来及工程概况 (1) 1.2勘察工作目的与任务及执行的主要技术标准 (2) 1.2.1.勘察工作目的与任务 (2) 1.2.2.勘察依据和执行的技术标准 (2) 1.3. 勘察工作布置及任务完成情况 (2) 1.3.1.勘察工作布置 (2) 1.3.2.勘察工作质量评述 (3) 2.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4) 2.1.地形地貌 (4) 2.2.气象与水文 (4) 2.3.地质构造 (4) 2.4.地层岩性 (5) 2.5.基岩顶界面及基岩风化带特征 (5) 2.6. 水文地质条件 (5) 2.7. 水土腐蚀性评价 (6) 2.8. 特殊性土-填土的评价 (6) 2.9. 不良地质现象地质灾害 (6) 3. 岩土物理力学特征 (6) 3.1. 岩土测试成果的可靠性分析及统计原则 (6) 3.2 野外重型动力触探(N63.5) 原位测试 (6) 3.3. 岩石测试成果及统计评述 (6) 3.4.岩体基本质量等级 (9) 3.5.岩土参数选用及建议 (9) 4.地震效应评价 (10) 4.1场地类别评价 (10) 4.2岩土地震稳定性评价 (11) 5.场地工程地质条件评价 (11) 5.1.场地稳定性及适宜性评价 (11) 5.2.边坡稳定性评价 (11) 6.场地地基评价 (23) 6.1.场地地基均匀性评价 (23) 6.2.地下水作用评价 (23) 6.3. 岩土层承载能力评价 (23) 6.4.基础持力层的选择 (23) 6.5.基础型式建议 (23) 6.6. 成桩可能性评价、桩的施工条件论证及对环境的影响论证 (24) 7.结论与建议 (24) 7.1结论 (24) 7.2建议 (25) 附图表目录 1.勘探点平面图NO:1 2.工程地质剖面图NO:2-1~61 3.钻孔柱状图NO:3-1~252 4.动探试验曲线图NO:5-1~6 5.钻探点数据表NO:6-1~12 附件目录 1.工程地质勘察任务委托书1份 2.岩土工程勘察纲要1份 3.室内岩土试验成果1份 4测量成果表1份

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XXXXXXXX工程名称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二○一七年七月 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1、前言 1.1工程概况 1.2勘察内容 1)对坝址区内主要的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地震、地下水特性和不良地质现象的类别、规模和特征等的阐述。并查明坝基地层物理力学性质等工程地质条件。 2)查明坝基及坝肩渗漏、渗透特性等水文地质条件,通过压水试验等查明坝基渗透性。 3)通过砌体取芯样做抗压强度试验、坝体压水试验等检查坝体砌筑质量。 4)通过钻孔试验数据对坝址工程整体地质情况进行描述和确认。 1.3勘察依据及执行标准 本次勘察工作所依据的技术规范、标准及文件 ●行标《中小型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SL55-2005) ●国标《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50487-2008) ●行标《水利水电工程钻孔压水试验规程》(SL31-2003) ●行标《水利水电工程钻探规程》(SL291-2003) ●行标《水利水电工程边坡设计规范》(SL386-2007) ●行标《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DL5073-2000) ●国标《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 18306-2001) ●国标《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 50123-1999) ●《水利水电工程地质手册》 ●设计单位提供《钻探技术要求》 1.4勘察工作布置及工作完成情况 1.4.1勘察工作布置 本次勘察工作勘探点的数量和位置由设计单位布设,详见“坝址区勘探点平面位置图(图号S-1)”。勘探点的位置沿坝体工程布置,左、右岸坝肩各布置1个勘探点,共布设勘探点2个,勘察点间距约98米。 根据设计单位提出的“勘察技术要求”和“勘探点布置图”,遵照现行规范和有关文件的要求,布设2个均为控制孔,孔深控制:各孔深入稳定基岩、压水试验值小于3Lu。 1.4.2勘察工作完成情况 本次勘察工作于2012年12月22日至12月28日完成野外钻探、取样及压水试验等工作;室内试验自2012年12月29日开始,2013年1月10日结束。完成的具体工作量见表1.4.2-1、勘探点信息一览表1.4.2-2。 表1.4.2-1 完成工作量一览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