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完善课程体系 提升核心素养

完善课程体系 提升核心素养

完善课程体系    提升核心素养
完善课程体系    提升核心素养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d94923326.html,

完善课程体系提升核心素养

作者:

来源:《初中生世界·初中教学研究》2017年第09期

一、课程背景

为了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推动学校的持续发展,我校积极推进课程改革:一方面进行基础型课程规划,拓展和创新学科内容,实现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另一方面丰富和完善GBR校本课程,实现校本课程的特色化,构建起了基础型课程、GBR校本课程共存的新型课程框

架。其中,基础型课程为必修课程,GBR校本课程为选修课程。

GBR校本课程由G、B、R三个模块构成,G、B、R是GREEN、BLUE、RED(绿色、

蓝色、红色)三种色彩的英文单词首字母,GREEN象征广袤的自然,BLUE象征广阔的社会空间,RED象征不断发展的自我,分别对应“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三个维度。我校的GBR校本课程已经开设多年,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在此基础上,我们进行了完善和整合,根据课程属性,将其进一步细化为学科拓展课程、自主特色课程和综合实践课程。

二、课程目标设定

我校的发展愿景是创建一所高品位、有特色、国际化的教育现代化学校,使学校具有完善的管理体系、优美的校园环境、宽松的人际关系、畅通的交流渠道和资源共享的信息平台,校园秩序稳定公平,校园文化求真向善,校园环境安全和谐,成为师生生活的家园、精神的乐园、成长的摇篮。其中,“高品位”是指学校文化的高品位,即现代学校制度基本完善,师生、家长广泛参与学校管理,建成数字化校园,师生德行高尚;“有特色”是指学校的特色发展,即学校管理、课程建设、德育工作形成特色,成为省、市特色学校;“国际化”是指学校教育品牌的国际化,即开设国际知识系列课程,外语教学特别是听力与口语训练得到强化,师生开放意识增强,积极参与对外交往,与国外机构合作办学等。

为了实现这一愿景,我们在征求全体教职工意见的基础上,决定履行下列使命:建构科学完善的课程体系;培养德艺双馨的教师团队;充分利用社区课程资源;打造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整体推进素质教育,实现教师素质以及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学校在广泛讨论与协商的基础上,拟定了毕业生形象:基础宽实、素质优良、外语见长、适应未来,成为融入世界的现代人。其中,“基础宽实”要求学生在科学文化方面既有广泛的知识面,又有牢固的基础,应具备开放的胸怀、科学的头脑,要善于学习、善于创造;“素质优良”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群等方面全面提升素质,并达到优良水平;“外语见长”要求学生熟练地掌握外语,具备跨文化交流的能力;“适应未来”要求学生具备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生活能力、交际能力、学习能力和决策能力等。

阅读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阅读,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宁波大榭开发区第一小学李丽 在诸多的课型中,语文阅读教学可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可以依循。随着课堂改革的深入,语文教学越来越关注学生的语文素养的提升。全国小语会会长崔峦也认为,“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其要素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语文能力、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思维能力、人文素养等。语文学科素养加上“核心”后,除了听说读写思五个方面的知识、能力之外,还要把文学审美、文化价值、思想价值等纳入。由此,语文课程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语文基本能力,还要注重优秀文化对学生的熏染,让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道德修养、审美情趣得到提升,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得到培养。 作为一名一线语文教师,我们都知道,平时的阅读教学课堂是语文教学的主阵地。因而,如何上好一节阅读课,才是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关键。我认为在阅读课上应该以学生为主体,尊重个性表达;以课文为例子,渗透作文指导;以探索高效课堂为目标,推行课堂改革。本人展开了阅读教学的探索之旅,经过一学年的教学实践,收获了不少的成果与经验。 一、让课堂上的阅读教学指向写作教学。 我以三年级为研究的对象,在设法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方面花费的心思比较多。学期初,为了教好学生的起步作文,我仔细研读了整册教材,并且试探性地让阅读教学指向写作,原本只是想为学生的写作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把课文作为写作的例子来讲,从而为习作做好充足的准备,没想到一个学期下来,学生不仅写作能力大大提升了,而且阅读的兴趣和水平也都随之有了很大的提高。 其实,指向写作的阅读教学只是转变以往指向课文内容的传统教法,把课文当成一个写作的例子、当成例文来教,教给学生的更多的是写作的方法和技巧,简单地说,就是把阅读教学的侧重点放在了让学生明白课文是怎么写出来的。例如,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四篇课文全是围绕秋天这一主题展开,从多角度去描

聚焦“核心素养”

聚焦“核心素养” 专版要目 ●“核心素养”的内涵与意蕴 ●“核心素养”的“核心”在哪里? ●“核心素养”如何转化为学生素质? ●国外学生“核心素养”框架有哪些? 二○一六年第六期 编者按: 年初,教育部公布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征求意见稿)》,提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应综合表现为九大方面:即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审美情趣;身心健康、学会学习、实践创新。可见,21世纪核心技能强调不同于传统知识系统的评估体系,转向了更为深层、复杂、创新与合作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式的培养。“核心素养”迅速成为了基础教育领域关注的热点。不少教育专家及工作者都进入了讨论此话题的行列。本期小编就来梳理一下专家及教育工作者对“核心素养”的讨论。 “核心素养”的内涵与意蕴 余文森 从知识教育走向能力教育、素养教育,是当今世界教育

改革发展的共同趋势。素养与知识、能力究竟有何联系和区别?知识、能力、素养三者都是人所具有的,同时也是可以转化的,知识、能力可以转化为素养,素养也可以生发出知识和能力,这就是三者相互联系的一面。但是,就像能力不同于知识一样,素养也不同于知识、能力。这种不同突出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就结构而言,知识在人的外层,能力在人的中层,素养在人的内层。也就是说,素养跟人的关系最紧密。知识、能力一般只停留在人的认识领域和范围,而素养还进入人的情意、精神,乃至于血液、神经,它和人的整个生命融为一体,变成人的天性、习惯、气质、性格,所以它会在一切场合、一切活动中自然流露、表现出来,这是素养最本质的特点。 第二,就成分而言,素养具有综合性、包容性。一般而言,能力包含知识,而素养包含知识和能力,但值得强调的是,不是所有的知识和能力都能转化为素养,只有当知识由公共知识真正转化为个体知识、能力,由只在特殊情境中表现出来的能力转化为具有广泛的迁移性的能力时,知识和能力才会成为人的一种素养。反过来说,最有价值的知识和能力就是可以转化为人的素养的知识和能力。 第三,就内容而言,素养具有广泛性。素养包括和涵盖除了知识、能力之外的其他非常广泛的东西,是人的整体生

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对学生的评价方式从过去单一的以分数评价逐步转变为品行、能力、素质的多元评价;近年来,教育部又提出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对学生的评价更上一个层次,那如何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学生的核心素养指的是什么呢?下面我就我校在开展学生核心素养的一些做法与大家交流,如有不当之处,敬请各位批评指正。 去年春季学期,我校专门组织召开了一次德育教育专题研讨会,重点对今年学生的行为表现、习惯养成、违纪情况进行分析,发现,现在的学生在行为习惯养成、不良行为表现与我们初中阶段的大有不同,那是的我们,学校既没有围墙,老师管理、学校管理并没有现在这样严格,但我们最调皮的也莫过于利用课间时间溜到寝室抽支烟,偶尔早退一次,或许就是在不喜欢的课上打哈瞌睡,对乱丢乱扔、乱打乱骂、强制翻阅围墙、夜不归宿、对家长不尊、对师长不尊等现象基本没有,而现在的学生,没有责任意识、没有感恩之心、没有孝道、没有进取之心、没有敬畏之心,没有规矩意识,更谈不上爱国了。为此,学校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得出了一个初步的结论,那就是,家长重视不够、教师教育不实。近些年来,家长只顾去思考如何挣钱,没有对自己的孩子进行正面的引导,也没有对孩子施加任何压力,让孩子顺其自然的发展,老师为了片面的抓质量、抓分数,尤其是科任教师,多数是为了上课而上课,没有充分利用好课堂教学中的有价值资源,对学生实施核心素养的教育,就连学习方法、学习能力都没有

注重培养。据于此,我校从2015年秋季学期起,在班级课程中另开设了一门校本课程---专题教育课,并融多项教育于一体,利用每周一下午的最后一节课,由政教处、教务处分别就学生行为习惯养成、心理健康教育、相关法律法规、责任意识教育、爱国守信教育等教育主题展开教育,并在每次教育中都要选择学校内或校园外的一些典型违纪违规事例作为反面教材进行分享,让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人文精神。 二、以德育教育十大主题为抓手,抓好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 根据德育研讨会的研讨情况,我校结合学校实际和地域趋势,于今年春季学期开始,建立了以“孝道、修德、公正、责任、感恩、诚信、友善、爱国、宽容、砺志”为主题的十大教育主题为学校德育教育工作的载体,实行一月一主题、一月一实践、一月一评价、一月一总结。每月第一个周的升旗仪式后,由当周的行政值周领导,按照计划,开展主题教育的启动仪式,并明确本主题教育的相关要求、布置学习任务、落实监督责任主体,然后就由政教处负责组织实施和监督,比如,在三月份开展的孝道主题教育活动中,我们就要求学生写一份春季期间为家长、为长辈做了些什么,应该做些什么,然后交到政教处,由各班班主任对照学生写的情况向其家长了解,再要求学生在本学月中做一件体现孝道的事,学月中再由政教处利用每周五降旗时列举一些关于孝道的事例给予熏陶。在四月份的诚信教育主题教育活动中,采用同样的方法,学月第一周,要求学生写了承诺“五要五不要”,然后由政教处进行监督引导,重点对违纪违规的学生进行对照检查,

基于合作学习下的核心素养培养研究

基于合作学习下的核心素养培养研究 发表时间:2018-04-08T16:17:26.480Z 来源:《创新人才教育》2018年第1期作者:刘楠楠[导读] 本论文就将以“小学数学”的合作学习为案例,通过对其的研究和分析来阐述合作学习对小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意义和重要性。 淄博市张店区莲池学校山东省淄博市刘楠楠 255000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合作”一词越来越被广泛的运用于各个领域并不断的为人们所重视。同样,学生的学习也毫不例外。本论文就将以“小学数学”的合作学习为案例,通过对其的研究和分析来阐述合作学习对小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意义和重要性。【关键词】合作学习小学数学核心素养一、合作学习的简介 合作学习是同独立学习相对立的。它是指由两人及以上的小组或团体为一同完成目标而通过分工的形式进行实践的学习形式。它于 20年代在美国产生,后来因为能够提高办事的效率而逐渐被人们广泛的运用。 二、合作学习的形式 合作学习通常是以小组的形式出现的。在一个合作学习的小组中,一般 3-5 是比较合适的。在进行小组的组合时,需要充分的考虑到小组成员能力的层次性。不能将能力水平高的成员全部组合到一起,同样也不能将能力稍弱的成员合并到一堆,小组成员在能力水平上的搭配应该是互相弥补的,这样才能使团体合作的质量最大化。同时,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还应该注意发挥每一位同学的作用,让所有的成员都能够清晰的认识到自己是集体中的一员,才能促使他们主动承担学习任务。 三、合作学习对培养和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意义 1.合作学习可以督促学生主动学习知识 学生在进行合作学习的时候,是有相应的责任分工的,并且所有的分工都是环环相扣的。如果哪一个同学未能准时、准确的完成自己相应的那部分任务,就会使整体境况的停滞不前。从而,为了使自己不成为团队中的那一个“后腿”,学生自然而然的就会主动进行学习了。 2.合作学习可以锻炼学生的沟通能力 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团队的沟通。准确清晰的表达和沟通方式可以避免合作时“走弯路”。所以,学生如果为团队的利益着想,就会尽可能的使用精简但方向明确的语句来表达自己的意思。这样一来,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他们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的提高。 3.合作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 在小组学习时,每一位成员都会提出自己的意见和看法来促进小组目标的实现。这时候,就需要其他的小组成员对其的建议作出正确与否的判断。在如此情况下,还能够培养他们的逻辑能力,不失为一种正确学习方法。 4.合作学习可以帮助学生懂得倾听的意义 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每个人都有发言的权利。这时候其余的学生就必须认真倾听他的表达。因为他们能够感受到自己在发言时被别人打断的不快,只有安静的聆听,才是尊重别人的表现。 四、小学数学中采用合作学习对于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意义 1.能够将数学同生活中的实际相结合,锻炼其与人沟通的能力 小学数学是比较简单的,不像初中或高中的数学那样抽象。所以,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可以将书本上的知识同生活中的案例相结合,以此来使小组学习充满动力。比如,四年级的小学生会学习《统计》的相关内容。为了让他们更充分的理解统计的含义,老师可以出一个类似于学校外面文具店所卖货物种类的题目。让学生 3-5 人组成一组,分别统计学习用品的种类,生活用品的种类,娱乐用品等的种类。学生在完成该项任务的时候,为了使自己的得到数据更加准确,就会去向店主询问。这样,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锻炼他们同外界交流沟通的能力。 2.可以通过头脑风暴的合作方法,拓展学生思维和创新能力 在小学数学的小组学习中,可以采用头脑风暴的方法来训练和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例如,在学习《多边形的面积》这一章的内容时,会研究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在这里以研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为例。教师在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之后,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用纸制作一个平行四边形的模型,然后让他们通过头脑风暴的方法将其裁剪成不同的形状,以将不规则的平行四边形拼凑成一个规则的图形,从而求得它的面积。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不断的拓展自己的思维,以寻求更多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3.能够建立学生的自信心 由于数学具有一定的思维难度,所以很多小学生在数学方面的学习会很吃力,从而使他们失去对学好数学的信心。然而,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展开数学的学习时,会将一个完整的问题细分后分配到每一个学生手中,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轻问题的难度。当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掉属于自己的那部分问后,就可以增强他的自信心。因为他已经认识到数学并不是他想象中的那样可怕,只要自己用心去做,也是可以克服的。这样一来,也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五、运用合作学习进行教学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小学教师在采用合作学习的方法进行授课时,必须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才能真正使这种方法起到实际的作用。 1.何时进行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并不是时刻都需要的。在面对某些比较浅显易懂的问题时,就不需要采用合作学习的方法。但如果有比较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就可以采用该方法。只有这种问题才能激发学生的“战斗欲”,才可以让他们互相配合,攻克难题。同时,笔者还认为,当课堂气氛比较沉闷时,合作学习也是一种调动课堂气氛的好方法。多成员的共同学习往往很具有乐趣,因为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看法,多种看法碰撞在一起,就可以擦出趣味的火花,使整个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 2.学生独立思考不能得出全方位答案时

员工职业素养培训方案

《员工职业素养》培训方案 一、员工职业素养—企业发展的源泉 比尔?盖茨曾经说过:对企业而言,资金可以拆借,技术可以收买,而唯一 必须是自己有的,就是:一流品质的、高素质的员工。企业里任何东西都可能是 有价的,唯独优秀员工是无价的。 处在多变而不可预测的市场之中,企业的兴衰存亡随着外界的变化而演变, 没有谁能够完全控制或保证企业未来的成长与发展轨迹。企业发展的唯一保障就是千方百计地去开发内部永远也开发不完的最宝贵的资产———“人才”。 二、培训目标 本方案以现代企业员工的职业胜任素质模型为依据,围绕“塑造符合企业发展要求的星级员工”这一诉求,借鉴当今众多卓越企业员工培养的先进理念、技术和经验,集管理学、教育学、社会行为学、应用心理学、NLP神经语言学、coaching技术等经典学科理论精粹于一体,经由国内管理学权威学者、专家以 及资深培训师共同研究开发,历经上万人次的市场培训检验,反复修订而成。 课程以建立新员工诚信职业道德和价值观体系、挖掘在职员工不断突破的发展潜能以及培养中层管理者高效工作技能为目标,着力培养组织各层级员工自信且善于自省的职业态度,培养员工勤业、乐业、专业、爱业的职业行为,唤醒员 工的危机意识,激活他们的学习热情,树立主动求变的心态,适应市场变革的需要。 三、培训课程体系 1、华丽转身—从学校人到企业人 新员工应该是企业人、职业人、专业人三位一体的综合。在他们从学生角色转变为工作角色后,组织对他们的要求发生了改变。职业化培训就是在工作之初对新员工的态度、行为、方法等进行引导和培训,以提高其基本职业素养,使 新员工尽快融入企业、便于管理、快速提升绩效。

如何提升小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如何提升小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一、小学语文教师首先应该做的事情,就是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兴趣,简单说就是让学生喜欢上语文课。 小学语文教师如何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呢?可以采用讲故事、听音乐、表演节目、谈话、看图片等各种方式激发兴趣。而讲故事这种方法非常受孩子们欢迎。教师每节语文课一开始,用5分钟时间给孩子们讲一个短小而有意义的故事,也可以讲连续性的小故事,让孩子们听了这集就急切盼望听下一集,长期坚持下去,孩子们会因为故事而喜欢上语文课。当然,还可以让全班每个孩子轮流讲故事,并要求孩子回家把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能干的孩子可以把故事写下来。在听故事、讲故事、写故事中,孩子们听说读写的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 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教师要善于创设各种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游戏是小学生特别喜欢的活动,教师在写字教学中融入游戏,常常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如汉字“人”,中间加上“一”字,就变成了“大”字;左下方加上一点,就是“太”字;把点放到右上方,又变成了“犬”字;把点放到最上边,又是“夭”字啦!这就是中国汉字,多么有趣,多么神奇!这种融游戏于写字教学的语文实践活动,不仅能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的智慧,而且还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让他们更加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养成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 二、注重朗读为主的课堂阅读教学和课外经典诗文积累,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只是代表着学生愿意去学,这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要采用各种行之有效的办法来帮助学生更好地走进文本、广泛阅读、积累,最终达到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目的。 1、依靠文本、通过多种形式的反复诵读来培养学生养良好的语感能力,最终达成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教材中选用的文章,都是几代大家积累流传下来,经过专家们认真筛选甄别的,在遣词造句等方面堪称范本的佳作。因此,在语文教学活动中,除了课本上要求背诵的篇目或片段外,我也会要求学生对其他课文中一些精彩的片段多读以至成诵。这样不仅能够增加学生的语言积累,还可

数学核心素养心得体会

如何在数学教育中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榆中师范学校数学组安桂林 一、正确认识和理解数学核心素养 21世纪,我国确定了“立德树人”“以人为本”的教育改革指导思想,强调以课程为载体落实指导思想,进而以高中课程标准修订为突破,探索、积累经验,逐步推广。“以素养立意课程体系”主要是将培养、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通识)、学科核心素养作为课程基本目标,根据每一个学科的特点,把三维目标通过每一个学科的核心素养加以落实,把课程总目标与学科教育有机结合。 数学核心素养是数学课程目标的重要的基本组成部分,每个数学核心素养通过“情境与问题”“知识与技能”“思维与表达”“交流与反思”四个方面表现出来,这四个方面也是描述核心素养水平的四个维度。 每一个数学核心素养有自身的独立性,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在发现与提出、分析与解决数学问题和实际问题中,各自在不同的环节发挥不同的作用,但我们更需要强调整体性,六个核心素养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它们不是两两“不交”的独立素养,而是相互“交着”相互“渗透”的,在直观想象中,蕴含着抽象、推理、模型;在抽象概括中,也离不开直观、推理、模型;在数学建模的过程中,更需要直观、推理、模型交互发挥作用…… 数学核心素养不是独立于知识、技能、思想、经验之外的“神秘”概念,综合体现出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对数学技能方法的掌握、对数学思想的感悟及对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 二、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数学课程体系 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数学课程要突出三件事,一是符合数学规律并结构清晰;二是突出数学本质;三是便于转化,转化为数学核心素养。 1.体现选择性的高中数学课程结构

不同的学生拥有不同的特长,会选择不同的发展方向,需要有不同水平的数学核心素养,而数学课程标准为不同发展方向的学生设计了不同的课程。 必修课程为学生发展提供共同基础,是高中毕业考试的内容要求。选修I课程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必修课程和选修I课程是高考的内容要求。选修Ⅱ课程分为ABCDE五类。这些课程为学生确定发展方向提供引导,为学生展示数学才能提供平台,为学生发展数学兴趣提供选择,为大学自主招生提供参考。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志向和大学专业的要求选择学习其中的某些课程。 A课程是部分理工类(数学、物理、计算机、精密仪器等)学生可以选择的课程。B课程是经济、社会(数理经济等)和部分理工类(化学、生物、机械等)学生可以选择的课程。C课程是人文类(历史、语言等)学生可以选择的课程。D课程是体育、音乐、美术(艺术)类学生等可以选择的课程。E课程(校本课程)是学校自主开设,供学生自主选择的课程,特别包括大学先修课程(CAP)。 2.体现数学核心素养发展的高中数学内容结构 数学有丰富的研究领域、问题和方法,形成了很多特点鲜明、作用不同的数学分支,但数学又是一个有机整体,拥有清晰的结构,从学习的角度来说,更是如此。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提升、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根据高中学习特点和需要,高中数学内容将突出三条贯穿始终的内容主线:函数及应用、几何与代数、统计与概率。数学建模与数学探究是另一条贯穿始终的主线。另外,还应将数学文化渗透在高中课程内容中。抓住这些贯穿始终的主线,才能反复感受到抽象、推理(运算)、模型、直观所起的作用,有效地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升和发展。 3.体现数学本质的关键问题和主要概念、定理、模型、思想方法、应用 在整体认识高中数学内容结构和主线的基础上,需要进一步深入思考支撑主线的关键问题和主要概念、定理、模型、思想方法、应用等。以函数主线为例,首先,抓住以下关键问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精选.

浅谈课堂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 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它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要求的结合体;它指向过程,关注学生在其培养过程中的体悟,而非结果导向;同时,核心素养兼具稳定性与开放性、发展性,是一个伴随终生可持续发展、与时俱进的动态优化过程,是个体能够适应未来社会、促进终生学习、实现全面发展的基本保障。 如何通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关注学生这一主体的“学”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引导学生的学是教师的职责所在。但是学什么,收获和领悟什么不是最终的目的,学的目的在于形成学习能力,思维能力,积极主动、灵活熟练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此,对于学生应该深入了解,掌握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度,还有学生的个性特点,思维能力等。只有掌握这些,才能从学生实际出发加以引导和诱发。 二、由浅层的知识传授向深度学习转化 深度学习是教师引领下,学生围绕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主题,全面积极参与、体验成功,获得发展的学习过程。 在教学中,知道问题的答案不是目的,目的是发现、思考、解决问题,进而形成能力。比如,我在教《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这篇文章的过程中,让学生观察桃花,描述桃花的形态颜色,然后在两朵桃花上分别滴加醋和苏打溶液,观察花朵发生变化,思考变化的原因,进而引出花青素,说明花有不同颜色的原因是由于花青素引起。 三、跨学科教学,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的文件中,在着力推进关键领域和主要环节改革章节中明确指出:要在发挥各学科独特育人功能的基础上,充分发

基于“学案导学—合作探究”教学模式 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d94923326.html, 基于“学案导学—合作探究”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作者:卢芳 来源:《新课程·中学》2017年第11期 “伴性遗传”是人教版必修2第2章第3节的内容,该内容与实践紧密结合。高中生的创造力和探究能力很强,渴望亲历提出问题、获取信息、寻找证据、检验假设和发现规律等过程来获得生物学知识。本节内容极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探索红绿色盲等人类遗传病的遗传规律时所表现出来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就是高中生物学课程要求学生通过学习不断提高的生物学核心素养。 一、学案导学—合作探究 1.课前准备 教师编制学案:依据教学目标和学生认知结构特点,把教材中内容和预备知识,按照学生的认知水平,模拟问题发现过程,精心设计递进问题,以引导学生沿着问题的台阶,进行积极主动的学习。 学生自主探究:学案在授课前一天下发,学生预习教材,自主完成学案。 2.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情境 青年小张要考驾照,依据法律规定先参加体检。在体检过程中,小张被告知他不能报考,因为他是红绿色盲患者。小张疑惑,什么是红绿色盲?平时他并没有生病的感觉,怎么会是患者呢?他的父母和姐姐都已经考取了驾照,为什么他就不行呢? 学案设计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认识红绿色盲 学生课前阅读教材关于道尔顿发现红绿色盲症的过程,初步了解红绿色盲症。 课堂上教师指导学生通过教材上用于检测色盲的图,判断自己是否有红绿色盲,提醒学生尊重他人,注重隐私保护。同时教师讲解红绿色盲虽然不属于非常严重的、不适宜结婚和生育的遗传病,但是高考报志愿时,就不能选择飞行员、医生等对红绿色盲患者有所限制的专业。

学生核心素养提升培训心得体会

---------------------------------------------------------------范文最新推荐------------------------------------------------------ 学生核心素养提升培训心得体会 “核心素养”是当前教育领域最受关注的热词之一。近日在第二届“北京教育论坛”上,专家表示,时代变化了,要求变了,呼唤核心素养的出现。如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学生核心素养提升培训心得体会,希望对大家有所作用。 学生核心素养提升培训心得体会篇【一】 “核心素养”是当前教育领域最受关注的热词之一。近日在第二届“北京教育论坛”上,专家表示,时代变化了,要求变了,呼唤核心素养的出现。讨论中国的核心素养要结合中国社会发展阶段的特点,要适应中国现阶段的国情、校情。哪些素养是需要我们特别关注、我们的学生和国民所需要的。 “核心素养是新课标的来源,也是确保课程改革万变不离其宗的‘DNA’。核心素养将为北京学校带来六大变化。”有关专家表示,六大变化包括: 育人导向更加注重学生理想信念和核心素养的培养; 课堂教学更加关注课程建设综合化、主体化发展趋势; 实践活动;更加关注学生学习体验、动手实践及创新意识的培养; 课业负担将会进一步减轻课业负担,课后作业形式及总量发生较大变化; 学校课程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 1 / 15

未来将更加注重增加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适应性。 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有关负责人在论坛演讲中表示,“我国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阶段学生核心素养总体框架研究”工作报告已经提交教育部,正在接受鉴定。 对于这一国家版“核心素养”具体内容,社会各界充满期待,同时提供了多个方面的建议。据了解,参与“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制订的专家阵容强大。“我国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阶段学生核心素养总体框架研究”项目始于2018年5月,受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委托,由北京师范大学林崇德教授牵头组织。项目由北京师范大学牵头,华南师范大学、河南大学、山东师范大学、辽宁师范大学共同承担。 林崇德教授日前出席高中学生发展指导高峰论坛表示,项目组共组织了48场访谈,涉及575位专家,提出了12个指标。其中一级指标有社会参与、自主发展、文化修养。二级指标中社会参与里面有道德品质、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自主发展里有身心健康、自我管理、学会学习、问题解决与创新,文化修养里面有语言素养、数学素养、科学技术与信息素养,审美与人文素养等。 不过,最新出炉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征求意见稿)”透露,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综合表现为9大素养,具体为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审美情趣;身心健康、学会学习、实践创新。 学生核心素养提升培训心得体会篇【二】

《职业素养提升》课程标准

《职业素养提升》课程标准 课程信息 一、课程简介 《职业素养提升》课程针对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特点,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教育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提高学习能力,学会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以“培养就业观念端正,掌握职业发展与就业基本技能,能理性将自身发展与区域经济发展溶为一体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课程开设宗旨。 二、课程性质与定位 本课程既强调职业在人生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又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帮助学生在完成学校人――职业人――企业人的转变过程中,掌握基本职业能力之外的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为其它专业课程、培养专业素养提供有力支撑,奠定坚实基础,使学生拥有良好的职业态度和持久的职业热情。最大限度地发挥校企合作优势,提高职业教育学生“零距离”就业能力,真正实现高职人文教育的培养目标。 三、课程设计思路 1、基于工作过程的理念确定课程标准及教学目标

以企业职业岗位的素质要求以及学生的个人可持续发展要求为选取课程内容的标准,实现理论与实践一体化,使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一致,达成学生学会工作的教育目标。 2、立足于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确定课程内容 以教育部《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为依据,立足区域经济发展,以创业与就业要求为基础,通过对岗位行动领域、工作过程、职业行动能力的分析,确定课程内容。 3、教学内容模块化 结合高职类学生在职业发展与就业过程中的能力培养要求,将课程内容整合为职业价值观、职场道德、职场礼仪、职场沟通、职场协作、时间管理、情绪管理等七个主干模块。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重新组合教学内容。 4、以“能力本位”为基本价值取向 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从职业岗位的需要出发,确定能力目标。着重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同时兼顾态度、知识、技能、情感等基本要素。以“先学做人,后学做事”作为课程内容安排和课程教学的一项重要原则,自始至终强调义务意识教育、责任意识教育和道德教育。 5、课程贯彻“体验式教学” 构建“体验-理解-对话-反思”的教学模式,遵循“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促进师生共同发展”的教学原则。 6、教学效果评价过程化 教学效果评价重点在于评价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根据行动的过程和结果具有开放性的特征来制定具有多元项的课程评价标准,重视学生在典型工作情境中的案例学习、学生自我管理式学习及发现、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等方面的评价。 四、课程培养目标 1、总体目标 以高职类学生的培养目标为依据,立足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以创业与就业要求为基础,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人文素养。实现个人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最终成为企业、行业需要的合格高职人才培养高素质的技能性人才。 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和学习能力、交流沟通能力、团队协作、实践能力、创

关注学生语言实践-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关注学生语言实践-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关注学生语言实践,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滨州学习吴中豪教授演讲体会 关注学生语言实践,提升语文核心素养。这个主题包含当前语文教学改革中两个热词,一是“核心素养”,二是“语言实践”。语文素养是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的语文素养是在语言实践中提升的。所以这两个关键词是有密切联系的。 执教教师对语文课“教什么”的问题,在认识上有了很大的进步。语文课不是教课文内容,课文只是例子,语文课应该是用课文教学生学语文。对这个问题,老师在认识上迷雾基本廓清,对语文课程性质任务的把握基本正确。 比如《天鹅的故事》,这篇课文很容易纠缠在故事思想内容的讨论上,感悟天鹅的精神——老天鹅奋不顾身,众天鹅齐心协力,像这样的讨论,主要不是在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这堂课老师重点是在学讲故事,讲故事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语文表达能力,这种能力小时候必须培养好。还有教《恐龙》这篇说明文,教师重点不是教恐龙的外形,恐龙的种类,恐龙的习性等有关恐龙的知识,这些当然也要学生认识,但是语文课如果单是把认识恐龙的特点作为语文课的主要目标,那就会异化成科学课、常识课。这堂课老师重在学说明文的写法,让学生模仿课文中说明的方法去描写恐龙的外形。还比如教学古诗,教学重点不仅仅是读懂理解古诗,而是了解古诗的读法——读古诗不仅要读懂古诗的内容,还要去体会古诗的意境,体会诗中的情感,教的是一种古诗阅读的方法。 一、切入语言内核,提高语文素养 当下语文教师比较重视写作方法规律的指导,记事写人的方法,写景状物的方法,这些方法要不要指导?当然要!但是对小学生来说,如何用好词语,如何写好句子,这些基本功的指导其实更加重要。参加这次活动我有一个新的认识和体会,就是小学语文教学要非常重视遣词造句等语文基本功的指导。 我很欣赏范建健老师上的《赶海》这堂课。他的教学重点指向语言基本功训练:怎么用好词,怎么写好句子。其实小学生这个年龄段学习语文最重要的任务就是积累语言材料,丰富学生语言表达经验,

如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如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当前我国的核心素养研究处于初级阶段,需要加强综合性的研究,现在的核心素养研究更多的是国外成果的移植,我们本土有很好的东西,下一步核心素养研究需加强专业化、综合化、本土化。”面对未来的挑战,今天的孩子要培养哪些核心素养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传统的基本素养指标包括语言能力、数学素养、学会学习、问题解决能力。现代的基本素养指标包括沟通与交流、团队合作、国际视野、信息素养、创新与创造力、社会参与贡献、自我规划与管理等。”我认为要做一名好教师,不仅应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懂得教育的规律,具有教学和教育的各种能力,而且必须有较高的职业道德修养。教育应当是个人一生中连续不断的学习过程,终身学习将成为一种不可阻挡的趋势。而作为为社会、为国家培养合格人才的教师,更应要求以终身教育为目标,将终身学习贯穿于一生。我想,今后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着想受应试教育作崇,某些学校部分教师仍然把分数的高低作为衡量教学质量的标准。于是,很多人陷入围绕“分数”而教的怪圈,忽视了人的本性发展。通过学习,我更加坚信了自己强调学生全面发展,学有所长的做法是对的。 二、对学生信任和宽容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应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探索之中享受成功。在以后的教学中应给予学生更多的宽容,相信学生的能力并想方设法锻炼提高学生的能力。 三、学生才是学习和发展的真正主人原来我们搞的“填鸭式”教学,得到的结果是学生被动“换听”,课堂气氛沉闷,压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收到的效果可想而知。通过学习,我着重在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上下功夫,改革课堂教学设计,根据儿童的心理、年

小组合作学习——践行核心素养的最好途径

小组合作学习——践行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作为老教师,我深切体会到无论是少还是老,都得紧跟时代步伐,融入教育改革的浪潮。而如今,核心素养的培养成了教育教学的热点,那么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如何在新一轮的教学改革中践行核心素养的培养呢? 近两年来,我们学校通过派老师走出去学习和请专家教授来我校进行讲座指导,逐步构建一种互助探究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首先将学生每4人分成一组,把课桌摆成一个大大的T字,再按照成绩的优劣依次把这4个学生编为1、2、3、4号。合作学习时,让1、3号和2、4号或者1 只有6真可谓是 2、3、4” 鼓励学生 么 4 讲解。一段时间下来,学生的识字能力大大提高,阅读能力也渐长,即使给他们一段较生僻的短文,大部分学生也能较流畅地读出。中等及中等以上的学生都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为学习理解课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这正如英国教育家洛克所说:“导师应该记住,他的工作不是要把世界上可知道的东西全部交给学生,而是使学生爱好知识,尊重知识,在使学生采用正当的方法去求知,去改进他自己。” 其次,小组合作学习能有效地促进学生思维理解能力的培养 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发现千千万万,起点是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在

学习过程中,如果问题简单,在小组内能者为师,自行解决。在班级汇报交流时,学生提出的问题问得巧有价值就及时给予表扬并且采用加分的形式,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激发学生积极思考的兴趣。即使学生问得很笨,也不要打击、嘲笑他。教师要循循善诱巧妙地引导学生作答。 例如;在学习《白杨》一课时,有一女生问:“兄妹小小的争论打断了爸爸的思路,他为什么么没生气反而微笑呢?” 师:这一问题谁能帮帮她? 这时,学生纷纷举起了小手。 生1:这是一位仁慈、和蔼可亲的老父亲,他当然不生气。 生2 1号向其余在这个过 氛围中, 于是,有的同学介绍了丝绸之路的由来;丝绸之路的重大意义;有的介绍丝绸之路的小故事;有的介绍与丝绸之路有关的人物,使学生对丝绸之路有了全面的充分的认识。 还有,在讲第十册《草原》一课前,布置学生搜集赞美草原的古诗词或文章。课堂上,当老师分析到: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小诗时师:在这种境界里,你想坐下低吟一首什么样的小诗? (让学生在多媒体的展示台上吟诵自己搜集的小诗) 生1:极目青天日渐高玉龙盘曲自妖娆

如何在教学中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如何在教学中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周至县四屯镇中心小学洪静 我是一名农村小学的语文老师,我觉得语文教学不单单是要给学生传授语文知识。还要在教学过程中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一个人的语文素养至少包括他的语文能力、语言积累、语文知识、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认知能力、人文素养等。新课程性质与地位里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要求我们在语文教学中抓好学生的语文基本功——多思、多读、多写,又要进行文化思想的熏陶和道德情感的培养。因此如何通过语文课堂教学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质,是语文教育工作者必须深入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语文教育是一种人文教育,语文教学生的是什么是善,什么是人性,给学生的范文应该是一些平民生活的优秀作品,要让学生回归到平民立场上去。不要总让那些写英雄人物、写历史大开合的作品唱主角,这种范文常常会给学生一种错觉:只有英雄才值得我们去抒写,作为平凡善良的普通人,是不值一提的。我们要把关心普通人生活的作品、写日常生活的作品放到教材中去,写一些真诚的善良的东西,要把对和平的追求,对美好幸福生活的追求放进去,我们要让学生通过教育,了解到自己的人生与社

会需要的切合点,通过教育,让学生产生个性化的人生观念,最后形成自我决断,自我选择,自我造就的信念和勇气。教育的结果不是知识,不是道德,而是一种自我的能力,就是说,要让学生用自己的脑子去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选择自己的职业,选择自己独特的人生道路。语文教育应该在这个过程中发挥独特的作用。 我认为语文教学的主阵地是课堂,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关键是课堂教学。组织并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情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成为语文课堂的主角,进而达到语文教学的最好效果,这是我们语文教师的追求。

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意义

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意义 核心素养的内涵包括核心知识、核心能力、核心品质。“学生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在教育教学中贯穿学生核心素养的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几处。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等六大素养。学校教育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途径主要有三个:一是构建丰富多彩的课程体系,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发展需求。二是改革课堂教学方法,通过课堂主阵地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科学精神。三是知行合一、综合实践,通过学生的自主体验增强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 课堂教学对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课堂教学能增强学生的人文底蕴。通过学科教学以课堂为支撑点,通过学科知识兼顾在学生理解背诵和学生前期相关文化知识的搜集等,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家乡的历史典故、名人轶事、文化底蕴,增强文化自信,积淀人文知识,同时,引导学生用心去体会、用眼去看、用耳去听、动手去画,逐步培养审美情趣。活动中,孩子们创作了精美的手抄报、精致的绘画、精彩的文章,提升了热爱家乡的情怀,并在探寻古迹遗址、回想远古

先民生活方式中培养关切人类生存、社会发展的大胸怀和大视野。 第二,课堂教学能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在孩子成长过程中,除了学习兴趣的培养,也要注重好奇心的保护,注重学生探究意识的激发。在课程实践中,我们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通过网络查询、询问亲朋、向老年人请教等方式,广泛收集相关文化知识。让学生在暑假体验中走向大自然,走入田间体验农耕的辛苦;走进书籍体验科学的奥秘……用心观察大自然,让学生去体会、感悟、操作,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也就更牢固、更深刻。 第三,课堂教学能促进学生的自我管理。自主性是人的根本属性,自主管理重在强调有效管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我们在实践活动中突出学生的信息收集、知识整理和总结归纳意识,提高学生甄别信息真与伪、善与恶、美与丑的能力,自觉抵触网上不良信息的侵蚀。要求学生要善于反思、善于总结,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学习方法和策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与自我发展。我们还特别强调学生的安全意识、生命意识、健康意识和文明意识,培训学生的自救自护技能。我们还建议给孩子一个相对独立自主的空间和时间,促进孩子自我管理意识和能力的培养,遇到问题和挫折时看孩子自己能否处理,能否合理地借助周边的力量等,这些对孩子健全人格的培养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而且,课题组认为,走出校外、走进自然、走近文化本身就是一种积极

优化小组合作学习,提升数学核心素养

优化小组合作学习,提升数学核心素养 数学教学不是以传授知识为最終目的,而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技能、历练思维、提升自我,教师不必进行直接传授,而是通过小组合作交流的形式,让学生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形成自我经验,最终形成数学素养。 标签:小组合作学习数学核心素养提升 数学素养是指人们通过数学教育及自身的实践和认识活动,所获得的数学知识、技能、能力、观念和品质的素养。小学生数学素养的构成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即具有适应日常生活和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另一方面包括数学意识、数学思考、数学交流、数学应用以及数学人文精神等方面。为了提高小学生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和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我在以下几方面进行了尝试。 一、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要找准合作的“落脚点”。 课堂教学中,有些教学内容通过个体的思考,调用已有的知识就能够掌握,这样的教学内容就不需要合作,应放手让学生去自主建构对于超出学生认知范围的、学生不能完全自主掌握的内容则需要在课堂上进行合作、探究,往往这部分内容也是教学的重难点所在。因此合作学习的内容不能过于泛化,应聚焦教学重难点,围绕知识重点设置“合作巩固”:把合作落在知识难点,围绕知识难点设置“合作公关”;把合作落在知识生长点,围绕知识生长点设置“认知冲突”;把合作落在知识易错点,围绕知识易错点设置“合作辨析”;把合作落在知识易忘点,围绕知识遗忘点设置“合作记忆”。 一般来说,较简单的学习内容,只需要个人独立学习或教师全班教学,而较复杂、综合的内容,教师应当根据教学的重点、难点精心设计具有探究性、发散性的问题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有时,学生的有价值的值得讨论的质疑也可以灵活采取小组合作学习。而且,一节课中合作学习次数不宜太多,以免出现随意性与形式化。宁少勿滥,注意抓住契机。 二、小组合作要体现学习过程的主体性。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就应该以“学”为中心。小组合作学习要从个体出发,首先对问题进行独立思考,然后带着产生的疑惑与同伴合作交流。由于个体是带着深入思考后产生的疑惑展开的小组讨论,因此就有实质性内容和交锋。在讨论交流展示结束后,学生带着收获再次返回个体的学习,解决问题。因此,教师应在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之前,指导和帮助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见解,提出自己的疑惑,学会倾听同学们的发言。学生在小组交流、全班交流过程中,可以相互学习,相互借鉴,逐步完成对知识的认识,有时还会受同学的启发,迸发出智慧的火花。从学生已有知识水平出发,为学生提供了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

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养成 所谓“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核心素养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的综合表现;是每一名学生获得成功生活、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都需要的、不可或缺的共同素养;其发展是一个持续终身的过程,可教可学,最初在家庭和学校中培养,随后在一生中不断完善。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6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18个基本要点。 今后在学校教育中到底如何落实核心素养呢? 当前,“培养什么样的人”已成为教育改革过程中不得不回答的一个充满挑战性的关键问题。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即研究提出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和创新实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一套经过系统设计的育人目标框架,其落实需要从整体上推动各教育环节的变革,最终形成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的完整育人体系;今后将通过课程设计、教学实践、教育评价等三个方面进行落实。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将成为课程设计的依据和出发点,引领和促进教师的专

业发展,帮助学生明确未来的发展方向;作为检验和评价教育质量的重要依据,核心素养将明确学生完成不同学段、不同年级、不同学科学习内容后应该达到的程度要求。在基础教育改革进程中,为了能够更好地回答“培养什么样的人”这一问题,学生核心素养跃升为基础教育界新热点话题,那么,作为基础教育阶段学生核心素养到底如何养成呢? 一.养成前提:遵守三大原则 核心素养集中回答了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这一问题,围绕“全面发展、终身发展”两大主题,基础教育阶段学生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获得、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科学思维方式的培养三方面,这三方面核心素养的培养必须要遵从以下几个原则。 首先是“以人为本”原则。教育的对象是人,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出首先是针对人这一主体的。基础教育阶段的学生是发展着的不全面的人,在接受知识、获得技能、提升能力、养成科学思维方面都不能与成人相提并论。因此,基础教育阶段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不仅要“以学生为中心”,而且要尊重学生,充分体现“以人为本”原则。 其次是注重层次原则。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着的变化过程,从低到高,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具有一定的层次性。这就要求我们要遵守层次性原则,充分考虑学生认知发展规律,结合学科特点,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使学生知识、技能、方法、能力、思维得到全面发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