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际法行考作业答案

国际法行考作业答案

国际法行考作业答案
国际法行考作业答案

05版《国际公法》形考作业1答案

一、不定向选择题

1.最先把国际法著作系统的译成中文的是(C)。

A.林则徐B.严复C.丁韪良D.张之洞

2.在国际法上,互不侵犯原则是指(B)

A.禁止一切战争B.禁止侵略战争

C.禁止不宣而战D.在任何情况下禁止使用武力

3.下列行为中,属于国际罪行的是(D)

A.侵害他国侨民的合法权益B.侮辱他国的外交代表

C.侮辱他国的国旗D.贩卖奴隶

4.船舶在公海上航行只服从于(B)

A.国际法B.船旗国本国法C.外国法D.国际私法

5.公海是指不包括下列哪些部分的海域(ABD)

A.内水B.领海C.大陆架D.毗连区

6.国际法的渊源主要包括(AB)

A.国际习惯B.国际条约C.国际法学家的学说D.联合国大会的决议

7.按照国际惯例,下列条约应予继承的是(BD)

A.和平友好条约B.边界领土条约C.中立条约D.道路交通条约

8.国际法律责任的主体有(A)

A.国家B.政府间国际组织C.民族解放组织D.法人

9.依国际实践,下列哪种情况不能免除国家责任(B)。

A.同意B.国际组织授权C.不可抗力D.自卫行为

10.国家为防止和惩治违反其海关、财政、移民或卫生等事项的法规,可设立(ACD)

A.专属经济区B.渔区C.毗连区D.领海

二、名词解释

1.国际法的效力依据:是以条约或习惯及其他形式协议都表现了国家的意志协调,也可以说国家的同意。P.4

2.国际法的主体:是国家,国家是有主权的,因此国际法是平等者之间的法。这是国际法的基本特点。P. 24

3.复合国: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州、邦或(加盟)共和国等成员单位组成的联合国家。P.58

4.国家管辖豁免:又称国家及其财产的管辖豁免或国家主权豁免,或国家豁免,主权豁免.他泛指一国不受他国的立法、司法和行政的管辖,其中主要是指不受他国的司法管辖,即除非经过一国同意,他国司法机关不得受理针对该国或该国的行为和财产提起的诉讼,也不得对该国的财产采取诉讼保全措施和强制措施。P.61

三、简述题

1.国际法有哪些特征?P.3它的效力依据是什么?P.4-8

答案要点:国际法的特征包括:1、国际法的主体主要是国家调整的对象主要是国家间的法律关系。2、国际法的创立方式是国际法主体间,主要是国家间的协议。3、国际法的强制执行依靠国家采取单独的或集体的措施。国际法的效力依据是各国的意志之间的协议。2.如何正确认识国际法与国内法的关系?P.46

答案要点:国际法与国内法的关系是一个重要的国际法理论与实践问题。从理论上讲,国际法和国内法是两个独立的法律体系,它们在主体,调整对象,渊源,效力根据和性质等方面都是不同的,但它们之间又是有密切关系的。这种关系首先表现在国家处理二者关系上应遵守国内法必须执行国际法的义务的原则。其次,从国际法看,它的许多原则,规则和制度是借用国内法概念的,并且各国的国内立法实践对国际法原则规则和制度的形成和发展起着重要促进作用。再次,从国内法看,它也受国际法的原则规则和制度的影响。在不少场合,国内法也采纳了国际法的概念,并且在将国际法的原则规则和制度转化为国内法的同时,促进了国内法的建立和发展。从处理国际法和国内法关系的实践讲,国家可采取采纳或转化的方式使国际法诠诘玫绞视?并对它们的地位作出规定。

3.国家承认有哪些法律效果?P.65

答案要点:国家承认意味着承认国对新国家的国家地位以及由此产生的上述国际法上的权利义务关系的认可和接受,还可以在承认国与被承认国之间确立起正式、稳定和全面的权利义务关系,例如,建立外交、领事或其他具体的条约关系。

四、论述题

1.试述国家的基本权利。P.60

答案要点:国家的基本权利是国家固有的、不可缺少的、根本性的权利,是国家主权的直接体现。国家的基本权利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独立权。即国家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志处理本国内外事物而不受他国或国际组织的支配和干涉的权利。

2平等权。是指国家具有平等的法律地位,以平等身份和资格进行国际交往并承受国际的权利。

3自卫权。即有以武力防卫外国对本国的武力攻击和协助他国防卫武力攻击的权利。包括单独自卫和集体自卫。

4管辖权。是指国家通过立法、司法、和行政等手段对特定的人、物、事进行管理和处置的权利。他包括属地管辖,即有权对位于本国领土范围之内的一切不享有管辖豁免的人、物、和行为进行管辖;属人管辖,即有权对无论位于何处的一切具有本国国籍的人进行管辖;此外还可以对本国领土以外犯有危害本国安全、领土完整、政治独立和其他重大政治、经济利益的罪行的外国人进行管辖;还可以根据国际习惯规则或国际条约的规定,对在本国领域之外对本国人犯有某些罪行的外国人进行管辖;或对不具有本国国籍的人在本国领域以外所犯的某些国际罪行进行管辖。

2.如何认识一国从事了国际不法行为?P.75-82

答案要点:一国国际不当行为是指该国从事的违背国际义务的行为.一国国际不当行为的要素包括两方面:一是存在一国的国家行为,我们所说的国家行为是指根据国际法规定以及有关的国际实践可以归因于国家的行为。二是该行为违背了国际义务。一国的行为如果不符合它所承担的有效国际义务对它的要求,则属

于违背国际义务。一国排除行为不当性的情况一般包括六种:同意、国际不当行为的对抗措施、不可抗力和偶然事件、危难、紧急状态和自卫。

五、案例分析

案情:光华寮案(见教材第426页)

分析:

(1)台湾当局是否具有独立的国际地位?它能否代表中国在日本法院提起诉讼?

(2)日本政府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惟一合法政府,日本的法院是否可以受理台湾代表中国的诉讼?

(3)日本京都地方法院1977年的最初判决是否符合国际法?

(4)1982年及其后日本各级法院对光华寮案的判决或裁定符合国际法吗?为什么?

参考答案:(1)台湾当局不具有独立的国际地位。不能代表中国在日本法院提起诉讼。

(2)日本法院不能受理台湾代表中国的诉讼。

(3)1977年的判决符合国际法。

(4)1982年及其后的判决或裁定不符合国际法。

理由请各位同学结合国际法的主体条件、地位等内容进行回答。

05版《国际公法》形考作业2答案

一、不定项选择题

1.关于国家行使自卫权,下列哪个说法是正确的(BC)。

A.仅指单独自卫B.可以单独自卫,也可以集体自卫

C.必须以受到外国干涉为前提D.自卫不向安理会报告

2.国际法上的承认在承认国与被承认国之间引起一系列法律后果,因此(AD)。

A.承认仅仅是单方面的行为B.承认意味着建交

C.承认不具有溯及力D.承认表明了建交的愿望但不等于建交

3.公海法律制度的基础是公海自由,这就决定了公海是(AC)。

A.全人类的共同财富B.是“无主物”

C.是国家不享有权利的海域D.国家可对其享有部分管辖权的海域

4.人权的含义是指(A)。

A.人所享有或应享有的基本权利B.天赋人权

C.对少数民族保护的权利D.国际社会对人权的保护

5.下列哪个法院在审理案件时仅以国家为唯一的诉讼当事人(B)。

A.国际常设法院B.联合国国际法院C.欧洲联盟法院D.美洲人权法院

6.国际法上的政府继承发生于下列场合(一国政府的非正常更迭)。

A.立法机关B.行政机关C.司法机关D.军队

7.引渡的程序包括(ABC)。

A.请求引渡的提出B.引渡的对象移交C.引渡请求的审查D.引渡结果的报告

8.可以引起条约无效的原因有(ABCD)。

A.诈欺B.错误C.贿赂D.与强行法抵触

9.以下实体可以请国际法院发表咨询意见(AB)。

A.联合国大会B.安理会C.中国D.欧洲联盟

10.1966年联合国大会通过的两个有重大影响的国际公约是(CD)。

A.《防止及惩治灭绝种族罪公约》B.《关于难民地位的公约》

C.《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国际公约》D.《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

二、名词解释

1.领土主权:国家对领土具有完全的排他的主权,它包括两方面意义。一方面是国家对其领土具有所有权,因此具有占有、使用和处分的权利另一方面意义是国家对其领土及领土内的人、物和发生的事件有排他的管辖权。。P.86

2.边境制度:是为保护国家安全、维护边界线和便利当地居民的生活,国家在边境地区建立的有关维护界标、利用界水、边境居民往来等有关的制度。P.97

3.专属经济区:是在领海以外并领接领海的一个区域,从测算领海的宽度量起不应超过200海里。P.132 三、简述题

1.简述公海上的管辖权P.147

答案要点:可以分两方面理解,一是公海上的专属管辖权,即船旗国和有关人员所属国对船舶碰撞和其他航行事故以及船长和其他服务人员的刑事责任具有管辖权。二是公海上的普遍管辖权,即各国对于公海上发生的违反人类利益的国际罪行以及违反国际法的行为应予管辖,这些罪行包括海盗行为、贩运奴隶、未经许可的广播和贩运毒品等。

2.简述外空活动的制度。P.185

答案要点:各国进行外空活动有三项制度:责任制度、救助和送回宇航员及送还发射物制度、登记制度。重点责任制度。①责任制度的确定②责任的范围。发射国的损害责任是其发射的空间物体给别国或国际组织造成的物质损害,即生命的丧失、身体伤害或健康及其他损害和财产的损害。这种损害如果是发生在地球表面或对飞行中的航空器造成的损害,则发射国要负绝对赔偿责任。如果发生在地球表面之外的地方,则只有当这种损害是由发射国的过失所致,它才承担责任。损害发生后,受害人可向任何一个发射国求偿。

四、论述题

1.论述中国领海及毗连区的法律制度。P.126

答案要点:中国领海的法律制度主要涉及我国领海的范围、领海主权、我国领海的航行制度以及我国领海中的管辖权几方面内容。我国毗连区的制度主要涉及毗连区的范围、主权和管辖权等问题。具体内容同学可以阅读文字教材。

2.试述《蒙特利尔公约》。P.173

答案要点:该公约是惩治危害国际民航安全的非法行为的一个重要公约,它重要涉及到管辖权、非法行为的确定以及引渡和庇护等三方面的问题。具体内容同学可以阅读文字教材。

五、案例分析

案情:卓长仁劫机案(见教材第434页)

分析:

(1)韩国对中国被劫持的96号民航机、机组人员及乘客所采取的措施是否符合《海牙公约》的规定?(2)韩国拒绝引渡卓长仁等罪犯是否违反国际法?为什么?

(3)中国请求引渡卓长仁等的根据是什么?

(4)什么是“或引渡或起诉原则”?该原则有何意义?

参考答案:(1)符合;

(2)不违反。

(3)劫机是可引渡的罪行,中国有管辖权。

(4)P.176

具体理由请各位同学参考教材有关民用航空安全及引渡的相关内容。

《国际公法》形考作业3答案

一、不定项选择题

1.国际河流制度和永久中立制度产生于(D)。

A.17世纪B.18世纪C.16世纪D.19世纪

2.在集体人权中构成其他各项人权和基本自由的基础和前提的是(B)。

A.发展权B.民族自决权C.平等权D.生存

3.国际常设法院于哪一年成立(C)。

A.1899B.1900C.1922D.1928

4.区域性机关若采取执行行动须经下列哪一国家或机构批准(B)。

A.联合国大会B.联合国安理会C.争端当事国D.第三国

5.下列哪个组织是与联合国建立关系的第一个专门机构(A)。

A.国际劳工组织B.世界气象组织C.万国邮政联盟D.世界知识产权组织

6.下列属于安理会职权的有(ABCD)。

A.促使和平争端解决B.制止侵略行为

C.采取必要的武力行动维持国际和平D.终止会员国权利

7.国家的常驻外交代表机关有(AB)。

A.驻国际组织的使团B.使馆C.外交团D.特别使团

8.条约禁止保留的情形有(ABD)。

A.条约本身禁止保留B.保留不符合条约的宗旨

C.有缔约国反对保留D.双边条约

9.条约在下列哪些情况下为第三国创设权利和义务(AB)。

A.第三国同意接受该项权利B.第三国明示接受该项义务

C.条约当事国有为第三国创设该项义务的明确意图D.创设义务经第三国口头接受

10.条约停止实施的情形有(ABCD)。

A.当事国一方违约B.情势变迁C.依条约本身的规定D.全体当事国同意

二、名词解释

1.国籍的抵触:国籍的抵触又称国籍冲突,是指一个人同时具有不止一个国籍或不具有任何国籍的法律状态。P.200

2.外国人的法律地位:是指一般外国人,包括法人和自然人在入境、居留和出境时与有关国家之间存在的权利义务关系。P.203

3.外交关系法:是调整国家之间外交关系的各种原则、规则和制度。P.250

三、简述题

1.简述引渡的条件。P.214

答案要点:一是符合共同原则,即按请求国和被请求国的法律规定都认定被请求引渡的人所实施的行为属于可引渡的犯罪行为,并且刑罚或执行的刑罚达到一定高度。二是被请求引渡的人所犯的罪行不属于政治犯罪。

2.简述外国人待遇原则。P.204

答案要点:根据国际实践确定外国人待遇的原则一般有三项:

①国民待遇,即外国人享有与本国人基本相同的待遇。②最惠国待遇,即一国根据条约规定给予另一国国民不低于它现在或将来给予第三国国民的待遇。③互惠待遇一般是根据条约规定国家间相互给予对方国民的优惠待遇。

四、论述题

1.试述使馆的特权与豁免。P.262

答案要点:(1)使馆馆舍不得侵犯;(2)使馆档案及文件不得侵犯;(3)通讯自由;(4)行动及旅行自由;(5)免纳捐税、关税;(6)使用国旗和国徽。

2.试述国际组织的决策方式。P.329

答案要点:主要有投票表决和协商一致两种方式。,投票表决方式中又包括全体一致和多数表决方式。五、课堂讨论(完成课堂讨论后自行撰写)

请用国际法有关知识分析近期国际上发生的一件大事。

请各位同学根据课堂的要求完成。

《国际公法》形考作业4答案

一、不定项选择题

1.在国际法上,引起国家继承的原因是(CD)。

A.政变引起的政权更迭B.宪法程序外的政权更迭。

C.领土主权被限制D.国际法主体的变化

2.区域性机关若采取执行行动,须经(B)的授权。

A.联合国大会B.联合国安理会C.争端当事国D.第三国

3.条约的保留在于摒除条约中若干条款对该国适用时的法律效果,该项制度适用(C)条约?

A.双边条约B.《联合国宪章》

C.《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D.《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4.国际法院的诉讼当事者有(D)。

A.联合国组织B.联合国安理会C.联合国其他机关或专门机构D.联合国会员国

5.国际法院的判决作出后,当事国不服,(C)。

A.可以向联合国大会申诉B.应向安理会申诉

C.向法院申诉或复核D.向联合国秘书长申诉

6.国际争端的特点是(ABD)。

A.国际争端的主体主要是国家B.国际争端往往涉及国家的重大利益或重要权利

C.国际争端的解决方法决定于该争端的性质

D.国际争端的解决方法由当事国自愿选择适用

7.国际法院审理案件中的附带程序包括(ABCD)。

A.临时保全办法B.初步反对主张C.反诉D.第三国的参加

8.国际组织的成员有以下几种(ABCD)。

A.完全成员B.联系成员C.部分成员D.观察员

9.联合国接纳新会员国的条件是(AB)。

A.爱好和平B.接受宪章所载义务C.由联合国大会推荐D.由安理会决定

10.国际法院的法官(BCD)。

A.对涉及本国的案件必须回避B.对涉及本国的案件不用回避

C.对曾经参与过的案件必须回避D.均没有同一国籍

二、名词解释

1.条约的保留:是指一国于签署,批准,接受,赞同或加入条约时所做之片面声明,不论措辞或名称如何,其目的在于摈除或更改条约中若干规定对该国施用之法律效果。P.297

2.仲裁:又叫公断,是指当事国根据协议,把争端交给它们自行选择的仲裁员处理,并相互约定遵守其裁决的解决争端的方式。P.366

3.战时封锁:是交战国以兵力切断敌国的或敌国占领的海港以及海岸的交通,使所有国家的船舶和航空器不能出入。P.409

三、简述题

1.简述领馆的特权和豁免。P.279

答案要点:根据〈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的规定,使馆的主要特权和豁免包括:

第一.使馆馆舍不得侵犯。第二,使馆档案及文件不得侵犯。第三,通讯自由。第四.行动及旅行自由。第五,免纳捐税、关税。使馆公务用品入境免纳关税。第六,使用国旗和国徽。使馆及其馆长有权在使馆馆会、使馆馆长的寓所和交通工具上使用派遣国国旗或国徽。

2.简述条约无效的理由。P.310

答案要点:1违反国内法关于缔约权限的规定;

2违反自由同意:错误、诈欺、贿赂、强迫

3条约的内容违反国际法强行规则。

四、论述题

1.试述中国关于缔结条约程序的规定。P.300

答案要点:我国关于条约缔结程序的规定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中国的缔约权行使单位。

2.谈判和签约代表的委派和全权证书。

3.条约的批准

4.加入和接受多边条约。

5.条约的保存。

6.条约的公布

7.条约的登记。

2.试述国际法院的职权。P.373

答案要点:包括诉讼管辖权和咨询管辖权;

(A)诉讼管辖权。

国际法院的诉讼管辖权是指国际法院审理争端当事国提交的诉讼案件的权利。

国际法院的诉讼当事国包括以下三类国家:

1联合国会员国。

2非联合国的会员国的《国际法院规约》的当事国;

3其他国家,预先向国际法院交存声明,表明承认国际法院管辖权,保证执行国际法院的判决的国家。

国际法院受理的案件有:

1各当事国提交的一切案件;

2《联合国宪章》或其他现行条约及协定中所特定的一切案件;

3根据《国际法院规约》提交的案件。

(B)咨询管辖权

联合国大会、安理会可就任何法律问题请求国际法院发表咨询意见,经联合国大会授权的联合国机关及其专门机构只有权请求国际法院就其职权范围内法律问题发表咨询意见。

任何联合国会员国无权请求,亦不得阻止国际法院发表咨询意见。

(3)法院适用的法律

(4)诉讼程序:遇有一方不履行法院判决时,他方可以向安理会申诉,安理会认为必要可以提出建议和采取办法执行判决。

五、案例分析题

案情: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审判案(见教材第445页)。

分析:

(1)什么是战犯?战争犯罪属于什么性质?

(2)为什么说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对德国战犯的审判发展了战争法?

(3)纽伦堡法庭审判德国战犯的根据是什么?

(4)1946年联合国大会确定了哪七项原则?

答案要点:

(1)战犯指在战争中从事违犯战争法规和惯例行为的实施者,主要包括领导者、组织者、教唆者、共谋者等。

战争犯罪是破坏世界和平,危害人类安全的犯罪,属于国际性罪行。

(2)因为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对德国战犯的审判实践时国际社会依据国际法对战争犯罪的各种行为进行审判和处罚的成功范例,其不仅创立了惩治战犯的各项原则,还表明建立国际法庭惩治战争犯罪是一种使国际得以遵守和执行的良好形式,为以后建立国际审判罪犯的机制积累了经验。

(3)1945年《关于控诉及惩处欧洲各轴心国家主要战犯协定》及其附件《欧洲国际军事法庭宪章》。(4)a国家主权平等原则b善意履行国际义务原则c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原则d禁止使用武力或武力威胁原则e集体协助原则f普遍遵守原则g不干涉内政原则

(5)没有侵略便不会有国际战争,没有国际战争便不会有杀伤、破坏、虐待俘虏、残害平民等各种战争罪行,战争犯罪是危害全人类的最严重的国际罪行,确定其概念和性质,有利于惩治这类犯罪,追究犯罪者的责任,同时也使后人遵守国际法成为顺理成章之事。

教育心理学形考作业一答案

《教育心理学》形考作业1答案 (第1---3章) 一、简答题(每题5分,共40分) 1. 加简述教育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答:实验法、问卷调查法、测验法、观察法、深入访谈法、个案研究法、教育经验总结法、文件分析法。前三种属于量的研究方法,后五种属于质的研究方法。 2.遗传决定论关于心理发展的理论核心就是什么 答:强调遗传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认为个体的发展及其个性品质早在生殖细胞的基因中就决定了,发 展只就是在这些内在因素的自然展开,环境与教育只就是一个引发的作用。 3、皮亚杰将儿童认知发展划分为哪几个阶段? 皮亚杰将儿童认知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 4.学优生与学差生、创造型与非创造型学生在人格方面有哪些差异 答:学优生与学差生差异:动机差异,主体性差异,人格适应性差异 具有创造性的学生相对非创造性的学生的人格特征就是:低乐群性、高独立性与高自律性。 5.简要分析学习的内涵 答:学习就是人与动物在生活过程中获得个体行为经验,并由经验引起行为或思维的较持久变化的过程。内涵:学习就是凭经验产生的行为或思维的变化;学习既有行为的变化,也有思维的变化;学习过程可以就是有意的,也可以就是无意的;学习就是指那些比较持久、恒定的行为与思维的变化;学习的结果既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 6、班杜拉关于学习过程的基本观点有哪些? 班杜拉认为人类学习的实质应当就是观察学习,因为人类具有认知能力,能够更多地得益于经验,因此,大部分的人类行为就是通过对榜样的观察而习得的。班杜拉非常重视观察学习,将其分为四个过程:注意过程、保持过程、复制过程、动机过程。 7、简述加涅关于学习过程的基本观点。 加涅根据信息加工理论提出了学习过程的基本模式,认为学习过程就就是一个信息加工的过程,即学习者将来自环境刺激的信息进行内在的认知加工的过程。根据上述信息加工的流程,加涅进一步认为,学习包括外部条件与内部条件,学习过程实际上就就是学习者头脑中的内部活动,与此相应,把学习过程 划分为八个阶段:动机阶段、了解阶段、获得阶段、保持阶段、回忆阶段、概括阶段、操作阶段、反馈阶段。 8、简述奥苏伯关于新旧观念同化的三种方式。 奥苏伯尔认为有意义学习的过程就就是原有观念对新观念加以同化的过程。原有观念与新观念之间有三种关系,因此原有观念一般通过三种方式对新观念加以同化,即类属学习、总括学习与并列结合学习。

教育心理学形考作业一答案

《教育心理学》形考作业1答案 (第1---3章) 一、简答题(每题5分,共40分) 1.加简述教育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答:实验法、问卷调查法、测验法、观察法、深入访谈法、个案研究法、教育经验总结法、文件分析法。前三种属于量的研究方法,后五种属于质的研究方法。 2.遗传决定论关于心理发展的理论核心是什么 答:强调遗传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认为个体的发展及其个性品质早在生殖细胞的基因中就决定了,发展只是在这些内在因素的自然展开,环境与教育只是一个引发的作用。 3. 皮亚杰将儿童认知发展划分为哪几个阶段? 皮亚杰将儿童认知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 4.学优生与学差生、创造型与非创造型学生在人格方面有哪些差异 答:学优生与学差生差异:动机差异,主体性差异,人格适应性差异 具有创造性的学生相对非创造性的学生的人格特征是:低乐群性、高独立性和高自律性。 5.简要分析学习的内涵 答:学习是人与动物在生活过程中获得个体行为经验,并由经验引起行为或思维的较持久变化的过程。内涵:学习是凭经验产生的行为或思维的变化;学习既有行为的变化,也有思维的变化;学习过程可以是有意的,也可以是无意的;学习是指那些比较持久、恒定的行为与思维的变化;学习的结果既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 6.班杜拉关于学习过程的基本观点有哪些? 班杜拉认为人类学习的实质应当是观察学习,因为人类具有认知能力,能够更多地得益于经验,因此,大部分的人类行为是通过对榜样的观察而习得的。班杜拉非常重视观察学习,将其分为四个过程:注意过程、保持过程、复制过程、动机过程。 7.简述加涅关于学习过程的基本观点。 加涅根据信息加工理论提出了学习过程的基本模式,认为学习过程就是一个信息加工的过程,即学习者将来自环境刺激的信息进行内在的认知加工的过程。根据上述信息加工的流程,加涅进一步认为,学习包括外部条件和内部条件,学习过程实际上就是学习者头脑中的内部活动,与此相应,把学习过程划分为八个阶段:动机阶段、了解阶段、获得阶段、保持阶段、回忆阶段、概括阶段、操作阶段、反馈阶段。 8.简述奥苏伯关于新旧观念同化的三种方式。 奥苏伯尔认为有意义学习的过程就是原有观念对新观念加以同化的过程。原有观念与新观念之间有三种关系,因此原有观念一般通过三种方式对新观念加以同化,即类属学习、总括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

(完整版)河南电大会计专科《国际金融》教学考一体化网考形考作业试题及答案

1.金本位制是以( D )作为本位货币的货币制度。( 2.00分) A. 金汇兑 B. 金块 C. 白银 D. 黄金 2.国际收支平衡表按照(A)原理进行统计纪录。(2.00分) A. 复式记账 B. 收付记账 C. 单式计帐 D. 增减记账 3.发达国家一般采用鼓励资本(A )的政策。(2.00分) A. 输出 B. 输入 C. 外流 D. 投资 4.外汇管制法规生效的范围一般以(B )为界限。(2.00分) A. 外国领土 B. 本国领土 C. 世界各国 D. 发达国家 5.黄金点(Gold Pcint)又称(A )。(2.00分) A. 黄金输送点 B. 铸币平价 C. 黄金输入点 D. 黄金输出点 6.在金本位制瓦解之后,各国实行(C )制度。(2.00分) A. 金银复本位 B. 信用 C. 纸币 D. 货币 7.购买力平价只有两国货币的购买力所决定的(B )。(2.00分 ) A. 外汇 B. 汇率 C. 利率 D. 价格 8. 广义的外汇指一切以外币表示的(A )。(2.00分) A. 金融资产 B. 有价证券 C. 外汇资产 D. 外国货币 9.目前的国际货币主要为()。(2.00分) A. 英镑 B. 美元 C. 马克 D. 日元 10.汇率又称()。(2.00分) A. 汇价 B. 比例 C. 价格 D. 比价 11.在金本位制下,汇率决定于()(2.00分) A. 金平价 B. 黄金输送点 C. 汇价 D. 铸币平价 12.居民是()概念。(2.00分) A. 法律学 B. 经济学 C. 贸易学 D. 金融学 13.狭义的外汇指以()表示的可直接用于国际结算的支付手 段。(2.00分) A. 利率 B. 汇率 C. 外币 D. 货币 14.国际储备石油一国货币当局持有的各种形式的()。(2.00 分) A. 资产 B. 本币 C. 外币 D. 资金 15. ()储备是国际储备的典型形式。(2.00分) A. 在基金组织的储备头寸 B. 特别提款权 C. 外汇 D. 黄金 16.外汇管制经常与其他()调节一同运用。(2.00分) A. 国际贸易 B. 国际投资 C. 国际收支 D. 国际信用 17.外汇管制是政府干预经济生活的一种()。(2.00分) A. 缓冲政策 B. 必要条件 C. 政策工具 D. 有效措施 18.各国政府可以根据本国的需要调整纸币的()。(2.00分 ) A. 黄金输送点 B. 铸币平价 C. 金平价 D. 购买力平价 19.金融国际化程度较高的国家,可采用弹性()的汇率制度。 (2.00分) A. 较大 B. 中等 C. 较小 D. 适当

心理学形成性考核册作业答案--电大专科形考答案

一、简答题(每题5 分,共40 分) 1 .简述教育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P14 答:实验法、问卷调查法、测验法、观察法、深入访谈法、个案研究法、教育经验总结法、文件分析法。前三种属于量的研究方法,后五种属于质的研究方法。 2 .遗传决定论关于心理发展的理论核心是什么? P42 答:强调遗传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认为个体的发展及其个性品质早在生殖细胞的基因中就决定了,发展只是在这些内在因素的自然展开,环境与教育只是一个引发的作用。 3 、皮亚杰将儿童认知发展划分为哪几个阶段?P48- 皮亚杰把儿童的认知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感知- 运动阶段(0-2 岁)主要靠感觉和动作来认识周围世界前运算阶段(2-7 岁)认知开始具备符号功能,但是判断还是受直觉思维支配 具体运算阶段(7-11 岁)借助具体事物,能作出一定程度的推理形式运算阶段(11-15 岁以后)能不借助具体事物,作出符号形式的推理假设 4 .学优生与学差生、创造型与非创造型学生在人格方面有哪些差异P58- 答:学优生与学差生差异:动机差异,主体性差异,人格适应性差异具有创造性的学生相对非创造性的学生的人格特征是:低乐群性、高独立性和高自律性。 5 .简要分析学习的内涵P65 答:学习是人与动物在生活过程中获得个体行为经验,并由经验引起行为或思维的较持久变化的过程。内涵:学习是凭经验产生的行为或思维的变化;学习既有行为的变化,也有思维

的变化;学习过程可 6 、班杜拉关于学习过程的基本观点有哪些?P76 班杜拉将认知因素引入行为主义观点中形成了的一种新的理论,他认为人类学习的实质应当是观察学习,大部分的人类 行为是通过对榜样的观察而习得的。观察学习避免了尝试错误,暗中摸索过程,从而缩短了学习过程。观察学习就是人们通过观察他人( 或称“榜样”) 的行为( 这种行为对于观察学习者来说是新的行为) ,获得示范行为的象征性表象,并引导学习者做出与之相对应的行为的过程。班杜拉认为,通过直接经验而进行的直接学习只是学习的一种形式,而通过直接经验而进行的任何学习,只要通过观察榜样示范就能够进行,因此,对于人类来说,观察学习更为重要。班杜拉非常重视观察学习,他认为:(1 )观察学习能够产生与直接学习相同的效果。(2 )观察学习具有直接学习不可比拟的优势。班杜拉认为强化可以分为三种:直接强化、替代强化和自我强化。 7 、简述加涅关于学习过程的基本观点。P88 加涅根据信息加工理论提出了学习过程的基本模式,认为学习过程就是一个信息加工的过程,即学习者将来自环境刺激 的信息进行内在的认知加工的过程。根据上述信息加工的流程,加涅进一步认为,学习包括外部条件和内部条件,学习过程实际上就是学习者头脑中的内部活动,与此相应,把学习过程划分为八个阶段:动机阶段、了解阶段、获得阶段、保持阶段、回忆阶段、概括阶段、操作阶段、反馈阶段。 8 、简述奥苏泊尔关于新旧观念同化的三种方式。P83 奥苏伯尔认为有意义学习的过程就是原有观念对新观念加以同化的过程。原有观念与新观念之间有三种关系,因此原有

2017年电大实用心理学形考作业答案

最新资料,word文档,可以自由编辑!! 精 品 文 档 下 载 【本页是封面,下载后可以删除!】

电大2010春汉文本科专业心理学形成性考核作业1参考答案 (第1-3章)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40分) 1.正后象和负后象P30 答:当后像的品质与刺激物相同时,叫正后像;当后像的品质与刺激相反时,叫负后像。 2.韦伯定律P26 答:差别感觉阈限与原刺激量之间近似为恒定的正比关系,称作韦伯定律。 3.知觉P34 答:知觉是人脑对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各个部分和属性的整体反映。 4.感觉适应P27 答:指在同一感觉器官中,由于刺激的持续作用或一系列刺激的连续作用,导致对刺激感受性的变化。 5.单眼线索P42 答:人即使只使用一只眼睛,也能感受到尝试线索,这样的线索叫做单眼线索。 6.催眠P58 答:广义上讲,催眠是一些暗示有特殊反应能力的人在知觉、记忆、动机和自我控制感方面发生的一种觉知状态;狭义上讲,催眠是由催眠师诱导而出现的一种类似睡眠又非睡眠的意识恍惚状态。 7.意识P50 答:意识是指个体所拥有的对现实生活的知觉体验。 8.注意P61 答: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 二、简答题(每题8分,共40分) 1.举例说明心理学的功能。P18-20 答:(1)认识内外世界。 (2)调控行为。 (3)预测未来。 (4)改善和提升生活质量。 2.列举几种主要的意识状态。P51 答:(1)睡眠。(2)梦。(3)催眠。(4)白日梦。 3.简述四种注意的品质及特征。P61-63 答:(1)注意的广度。也称注意的范围,指同一时间内能清楚地把握对象的数量。 (2)注意的稳定性。也称注意的持久性,指在同一对象或同一活动上所能持续的时间。 (3)注意的分配。指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两种或几种不同的对象或活动。 (4)注意的转移。指根据新任务,主动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 4.举例说明注意的几种类型及其特征。P64 答:(1)不随意注意,又称无意注意,是指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国家开放大学园艺本科《农业生态学》国开网形考作业答案

农业生态学 1高投入、高产出、高能耗的农业为( c )。 a. 有机农业 b. 生态农业 c. 石化农业 d. 自然农业 2以下属于r对策者生物的是( c )。 a. 鹭 b. 鲸鱼 c. 细菌 d. 竹 3种群密度会随着季节、气候、食物和其他生态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对) 4生态对策是指各种生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各种特有的生活史,以适应环境、更好地保存和延续种群的策略。主要有两种:r对策和j对策。(错) 5固氮根瘤菌和豆科植物间的共生关系属于( a )。 a. 互利共生 b. 寄生 c. 原始合作 d. 偏利共生 6生物型的集约农业是以能源高度消耗、资源破坏和环境污染为代价来获取农作物的显著增产,农产品的高度商品化和当前经济效益的最大化的一种集约型生产方式。(错) 7农业生态系统的开放性是指(d)。 a. 多样的生物种类 b. 高的经济产量 c. 高的生物产量 d. 系统的输入与输出特点 8所有替代农业都具有或部分具有以下特征:少用或基本不用化学品;依靠( c ),特别是依靠生物本身的功能。 a. 化学过程 b. 人工过程 c. 自然过程 d. 物理过程 9生态系统=生物群体环境+生物群体及其全部关系(对) 10农业生态系统属于( d )。 a. 封闭式生态系统 b. 自然生态系统 c. 人工生态系统 d. 半人工生态系统 11一种完全不使用化学化肥、农药、生长调节剂和畜禽饲料添加剂等化学合成物质,也不使用生物工程及其产物的生产体系是( d )。 a. 自然农业 b. 生物农业 c. 生态农业 d. 有机农业 12任何一个生态系统一般包括两大部分:生物组分和环境组分。(对) 13人工控制系统是人类施加给农业生态系统的环境条件和影响的总称,是农业生态系统的最重要的组成成分,也是区别于自然生态系统的根本标志。(对) 14属于生态系统中生物组分的是( b )。 a. 二氧化碳 b. 玉米 c. 风 d. 土壤 15以农田为中心的农业生态系统中养殖业一般比较发达。(错) 16农业生态系统既要遵循自然生态系统的一般规律,具有自然属性,又要受到社会经济规律的影响和制约,具有社会属性。(对) 17生态系统中生物组分包括生产者和分解者两大功能类群。(错) 18人工辅助能的投入是农业生态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的一个最重要区别。(对) 19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c)。 a. 草原生态系统 b. 森林生态系统 c. 生物圈 d. 农业生态系统 20农业生态系统是( a )。 a. 开放性系统,净生产力高 b. 封闭性系统,净生产力低 c. 封闭性系统,净生产力高 d. 开放性系统,净生产力低 21农业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生物主要是土壤微生物(细菌、真菌、放线菌)。(错) 22与自然生态系统相比,农业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少,结构简单,生产力高,但抗逆性较差。(对) 23群落在演替的进程中最后到达的稳定群落,称为顶级或顶级群落。(对) 24农—果模式主要是以多年生的果树和农作物如粮食、棉花、瓜果、蔬菜等间作。(对)

儿童心理学形考作业答案汇编

儿童心理学电大学前教育本科专业 作业1 一、概念题 1、学前儿童心理学:以学前儿童为研究对象,研究从受精卵形成到入学前这一成长过程中,儿童生理、心理和行为的发生、发展规律,以及各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和发展规律。 2、发展:事物从出生开始的一个进步变化的过程,是事物的不断更新。是指一种连续不断的变化过 程。既有量的变化,又有质的变化;有正向的变化,也有负向变化。 3、个案研究法:是通过各种数据收集的方法(结构性访谈、问卷法、临床诊断法、行为观察法)建 立起研究对象的成长档案,以探讨儿童发展的特点和影响因素。 4、跨文化研究法:跨文化研究是指,通过对不同社会文化背景的儿童进行研究,以探讨儿童心理、 行为的发生、发展规律,并探讨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 5、纵向研究:又称追踪研究,是指在较长时间内对同一群被试进行定期的观察、测量或实验,以探究心理发展的规律或特点。 6、横向研究:在同一时间内,对不同年龄组被试进行观察、测量或实验,以探究心理发展的规律或特点。 7、观察学习:通过观察他人(称为榜样)的行为,进行的学习。 8、替代强化:由于观察到别人的行为受到表扬或惩罚,而使儿童也受到了相应的强化。 7、认知:人的认识活动,其中包括我们通常所讲的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思维、和想象过程。 9、认知结构图式:有组织的思维或行动模式,可用来整合经验、解决问题。 10、同化与顺应:同化是指使外在刺激适应于个体内在心理结构的过程(将当前刺激纳入一个正在形 成或已经形成的结构中的过程)顺应是指改变个体原有的认知结构以适应外在刺。激结构的过程(当 他发现原有的图式不能适应新的刺激时,就会改变自己原有的图式来应对新的刺激,这就是顺应)。 11、最近发展区:儿童的“现有发展水平”与“通过成人的指导可能达到的水平”之间,就是儿童 的“最近发展区”。 12、社会生态系统论:美国学者布朗芬布伦纳提出。他认为个体的发展处在直接环境(养育家庭)到间接环境(社会文化)之间的几个环境系统中,每个系统都和其他系统以及儿童个体本身发生交互 作用,这种作用结果导致儿童不同的发展水平。个体的环境由里到外依次为微观系统、中间系统、 外层系统、宏观系统和动态变化系统构成。 二、选择题: 1-5BACCB 6-10DACBD 三、简答题(每题 6 分,共 30 分) 1、简述二十世纪的主要儿童观。 儿童是一个社会的人,他应该拥有基本的人权;儿童是一个正在发展的人,不能把他们等同于成人, 或把成人的观念强加于他们,或完全放任儿童自然、自由发展; 儿童期不只是为成人期做准备,它具有自身存在的价值,儿童应当享有快乐的童年;儿童是具有主体性的人,他们在各种丰富的活动中不断建构自己的精神世界,每个健康的儿童都拥有巨大的发 展潜力;幼儿才能的发展存在递减法则,开发得越早就开发得越多;儿童的本质是积极的,他们本 能地喜欢和需要探索、学习和成长,他们的认识结构和知识及个性是其自身发展与环境交互作用过程 中自我建构的; 实现全面发展与充分发展,是每个儿童的权利,其先天的生理遗传充分赋予了实现全面发展 的条件,自由全面的发展才能实现充分发展; 儿童的学习形式是多样的,如模仿学习、交往学习、游戏学习、探究学习、操作学习、阅读 学习等。成人应尊重幼儿各种学习形式,并为他们创造相应的学习条件 2、简述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基本理论问题。 更多精品文档

国际金融形成性考核习题答案

《国际金融概论》练习题(一) 一、填空:(每空2分,共80分) 1.居民是指在该国居住一年以上的个人和法人。 2.国际收支市场调节机制具有在一定程度上自发调节国际收支的功能。 3.经常账户包括货物与服务、收益和经常转移三大项目。 4.贸易差额是指商品进出口收支差额。 5.金融账户包括: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和其它投资三项。 6.政府需要对国际收支进行人为的干预和调节。 7.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借方总额和贷方总额原则上是相等的。 8.国际收支是一个流量概念。 9.国际收支失衡必然会直接或间接地引起其他经济变量的变化。 10.各国政府可以选择的国际收支调节手段包括外汇缓冲政策、财政政策、汇率政策、直接管制、货币政策和其他奖出限入政策等。 11.资本帐户包括资本转移、资产的收买和出售两项。 12.各国的国际收支平衡表都是按照复式簿记来编制的。 13.国际收支市场调节机制存在着明显的局限性。 14.在市场经济调节机制发生作用的过程中,国民收入、价格和汇率等变量的变化可能给一国经济带来消极影响。 15.贸易管制包括关税政策、进口配额、进口许可证、卫生和包装等非关税壁垒。 16.国际收支状况对汇率、国际储备资产、国民经济其他领域都有重大影响。17.国际收支调节是国际金融组织、各国政府关注的核心问题之一。 18.国际收支平衡表系统地表示一国的国际收支总额、构成和差额状况。二、单项选择:(每小题1分,共10分) 1.国际收支所反映的经济交易可概括为(B )种行为。 A 三 B 四 C 五 D 六 2.当国际收支逆差国的黄金外流时,会使该国商品价格出现(C)刚性。 A 浮动 B 稳定 C 向上 D 向下 3.居民是(C)概念。 A 法律学 B 金融学 C 经济学 D 贸易学 4.在我国的国际收支调节中,市场机制的作用有(C)趋势。 A 扩大 B 减小 C 增强 D 减弱 5.国际收支全面反映一国的对外(B)关系。 A 政治 B 经济 C 军事 D 文化科技 6.在浮动汇率制下,国际收支调节机制主要表现我国际收支(B)机制。 A 利率 B 汇率 C 进口 D 出口 7.国际收支平衡表按照(B)原理进行统计记录。 A 单式记帐 B 复式记帐 C 增减记帐 D 收付记帐 8.收入调节机制是通过国际收支(B)所引起的国民收入下降和进口减少来调节国际收支的。 A 顺差 B 逆差 C 增加 D 减少

普通心理学答案形成性考核网上作业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作业一: 单选题。(共20道试题,每题2分) 1、()的代表人物为铁钦纳。 A.二元论 B.唯心论 C.唯理论 D.构造主义 2、1861年,法国医生布洛卡从尸体解剖中发现,严重的失语症与左侧额叶部分组织的病变有关,从而确定了语言运动区的位置。语言运动区也叫做()。 A.下丘脑 B.布洛卡区 C.大脑中枢 D.杏仁核 3、英国哲学家贝克莱有一句名言叫做“()”。 A.思维决定意识 B.存在决定意识 C.存在就是被感知 D.存在先于本质 4、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了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开始对心理现象进行系统的实验室研究。在心理学史上,人们把这个实验室的建立,看成是心理学脱离哲学的怀抱、走上独立发展道路的标志。 A.巴甫洛夫 B.约翰?穆勒 C.亚里士多德 D.冯特 5、()是构造主义心理学的奠基人。

A.亚里士多德 B.柏拉图 C.冯特 D.雷蒙德 6、()是指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刺激,如物体在网膜上的投影。 A.强刺激 B.弱刺激 C.远刺激 D.近刺激 7、现代神经生理学的知识告诉我们,大脑直接加工的材料是外物引起的()。 A.反应 B.意识 C.脑电 D.神经冲动 8、色觉属于()的一种。 A.触觉 B.嗅觉 C.视觉 D.味觉 9、所谓(),是指将一种能量转化为另一种能量,或者将一种符号系统转化为另一种符号系统。 A.刺激 B.感觉 C.编码 D.心理

10、外部感觉接受外部世界的刺激,如()等。 A.视觉、听觉、嗅觉、运动觉 B.视觉、听觉、嗅觉、平衡觉 C.运动觉、平衡觉、内脏感觉 D.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肤觉 11、在颜色一致的前提下,要求从一群图形“V”中搜寻图形“O”,发现“V”形数目的多少,不会影响检测出“O”形的速度。原因是两种符号的差别只是发生在原始特征的水平上。这个试验叫做()。 A.解剖实验 B.光照试验 C.视觉搜索试验 D.脑电监测实验 12、人类通常以直立的姿势感知外部世界。身体姿势和环境间的正常关系是维持大小恒常性的重要条件。当观察者的身体姿势发生变化时,大小知觉恒常性会受到影响。当观察着俯视或仰视时,他知觉到同一物体的大小要比直立正视时()。 A.大 B.小 C.相等 D.时大时小 13、在物体与眼睛的距离固定不变的情况下,我们知觉的物体大小与物体在网膜上()的大小有关系。 A.光线 B.色彩差异 C.投影 D.移动距离 14、在图形中,轮廓代表了图形及其()的一个分界面,它是在视野中邻近的成分出现明度或颜色的突然变化时出现的。

最新电大国家开放大学《金融学》形考任务第一章习题及答案

从整体上看,()是最大的金融盈余部门。 选择一项: A. 企业 B. 金融机构资 C. 政府 D. 居民 正确答案是:居民 题目2 居民进行储蓄与投资的前提是( )。 选择一项: A. 货币收入 B. 货币支出 C. 货币盈余 D. 赤字 正确答案是:货币盈余 题目3 现代金融体系建立的基础是( )。 选择一项: A. 现代货币制度 B. 现代信用制度 C. 现代企业管理制度 D. A和B 正确答案是:A和B 题目4 现代社会中,不同的经济部门之间有的总体是盈余的,有的总体是赤字的,他们之间主要通过( )活动来实现平衡。 选择一项: A. 金融 B. 财政 C. 救济 D. 调整消费 正确答案是:金融 题目5 采取独资、合资或合作等方式在国外建立新企业的“绿地投资”属于()投资。 选择一项: A. 国际间接投资 B. 国际直接投资 C. 国际金融投资 D. 国际结算 正确答案是:国际直接投资 多选题(每题8分,共5道) 题目6

以下属于国际直接投资的是( )。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对国外企业进行技术支持 B. 居民在本国金融市场购买国外企业发行的股票 C. 国外企业采用合作方式在本国建立新企业 D. 收购国外企业的股权,并成为绝对最大股东 E. 将前期投资利润继续投资国外企业 The correct answers are: 国外企业采用合作方式在本国建立新企业, 收购国外企业的股权,并成为绝对最大股东, 将前期投资利润继续投资国外企业 题目7 广义的金融市场包括( )。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信贷市场 B. 资本市场 C. 货币市场 D. 黄金市场 E. 衍生金融工具市场 The correct answers are: 信贷市场, 资本市场, 货币市场, 黄金市场, 衍生金融工具市场 题目8 企业财务活动与金融体系的关系体现在( )。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企业是金融机构的服务对象 B. 企业是金融市场的最主要的参与者 C. 企业财务活动对宏观金融总量与结构具有决定性影响 D. 企业是金融市场最主要的资金提供者 E. 企业是金融市场监管体系重要的组成部分 The correct answers are: 企业是金融机构的服务对象, 企业是金融市场的最主要的参与者, 企业财务活动对宏观金融总量与结构具有决定性影响 题目9 以下反映居民部门参与金融活动的是()。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在银行存款 B. 在证券市场发行债券 C. 投资股票 D. 参加股票培训班 E. 向民间钱庄申请贷款 The correct answers are: 在银行存款, 投资股票, 向民间钱庄申请贷款 题目10 政府投资对金融活动的影响体现在( )。 选择一项或多项:

人类与社会_国开学习网形考作业流程与答案

<人类与社会>形考任务 同学们,本课程形成性考核成绩占总成绩的50%,共50分,考核项目包括: 一、形考作业:共2次,各折合为形考成绩40分,总共折合成80分计入形考成绩; 二、专题讨论:每章1次,共10次,要求你每2章完成1次,5次讨论共折合为形考成绩的20分。

也可以点击左侧任务栏中“形考任务”: 一、形考作业(80分) 形考作业为2次。第1章至第5章1次,在第5周发布,开放6周,第10周关闭。第6章至第10章1次,在第13周发布,开放6周,第18周关闭。

附作业参考答案: 作业1 1. 提出著名的“宇宙大爆炸”理论的科学家是() A. 伽莫夫 B. 哈勃 C. 康德 D. 爱因斯坦 2. 目前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是()。 A. 英语 B. 阿拉伯语 C. 汉语 D. 俄语 3. 驱动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 A. 政治动荡 B. 瘟疫流行 C. 文化上的不适应 D. 追求更好的经济生活条件 4. 目前,支持中国人的祖先是土生土长的,而非非洲来客的主要证据是()。 A. 中国人祖先的头盖骨化石比较特殊 B. 中国人祖先的DNA比较特殊 C. 中国人祖先的门齿化石比较特殊 D. 中国人祖先的语言比较特殊

5. 我们通常称的“七曜”,指的是()。 A. 水、金、火、木、土、太阳、月亮 B. 水、金、火、木、土、太阳、地球 C. 木、土、太阳、月亮、天王星、冥王星、海王星 D. 水、金、火、木、天王星、冥王星、海王星 6. 资源具有两个重要的特征()。 A. 廉价性、实用性 B. 再生性、广泛性 C. 社会效应性、稀缺性 D. 可获得性、可交换性 7. 英国是工业化最早的西方国家,其在工业化过程中所依赖的主要资源是()。 A. 人力资源 B. 土地资源 C. 矿产资源 D. 森林资源 8. 所谓温室效应是指大气中某些气体含量增加,引起地球平均气温上升的现象。这类气体称之为温室气体,包括()。 A. 二氧化碳、甲烷、氯氟烃、臭氧等 B. 一氧化碳、甲烷、氯氟烃、氧气等 C. 二氧化碳、甲烷、氮气、臭氧等 D. 二氧化碳、氨气、氯氟烃、氢气等 9. 可持续发展”理念在全世界的被重视,是自挪威首相布伦特兰夫人发表了著名的()

《货币银行学》(金融学)形考作业3-4

《货币银行学》(金融学)形考作业答案3-4 《货币银行学》形考作业3 一、名词解释: 1、国际收支: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地区)和其他国家(地区进行的全部经济交易的系统记录。这里既包括国际贸易,也包括国际投资,还包括其他国际经济交往。 2、国际收支平衡表:是以某—特定货币为计量单位,全面系统地记录一国国际收支状况的统计报表。 3、套汇:利用同一时刻不同外汇市场的汇率差异,通过贱买贵卖某种外汇赚取利润的行为。 4、经济全球化:世界各国和地区的经济相互融合日益紧密,逐步形成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过程,以及与此相适应的世界经济运行机制的建立与规范化过程。 5、中央银行:是专门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统一管理金融活动并代表政府协调对外金融关系的金融管理机构。在现代金融体系中,中央银行处于核心地位,是一国最重要的金融管理当局。 6、超额准备金: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中超过法定存款准备金的部分。 7、货币供给: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银行系统向经济中投入、创造、扩张(或收缩)货币的行为。 8、货币供给的外生性:是指货币供给量可以由中央银行进行有效的控制,货币供给量具有外生变量的性质。 9、货币供给的内生性:是指货币供给难以由中央银行绝对控制,而主要是由经济体系中的投资、收入、储蓄、消费等各因素内在地决定的,从而使货币供给量具有内生变量的性质。 10、派生存款:由商业银行发放贷款、办理贴现或投资等业务活动引申出来的存款。 11、基础货币:基础货币包括流通中的现金和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准备金是货币供应量数倍伸缩的基础,是市场货币量形成的源头。中央银行通过货币乘数的作成数倍于基础货币量的市场货币供给总量。 12、货币乘数:指货币供给量对基础货币的倍数关系,亦即基础货币每增加或减少一个单位所引起的货币供给量增加或减少的倍数,不同口径的货币供应量有各自不同的货币乘数。 13、货币均衡:是指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基本相适应的货币流通状态。是社会总供给均衡的 一种反映。是相对的动态的均衡。 14、通货膨胀:是指由于货币供给过多而引起货币贬值、物价普遍上涨的货币现象。 15、通货紧缩:是指由于货币供给不足而引起货币升值、物价普遍、持续下跌的货币现象。 二、判断正确与错误 1、国际收支是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同其他国家全部国际贸易的系统记录。(X) 2、在国际收支平衡表中,储备资产项目属于调节性交易。(“ 3、在采用直接标价法情况下,本币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整数,汇率变动是以外币数额的变 化来表示。(X) 4、对一个国家来说,国际收支顺差未必在任何时候都是好事,国际收支逆差也未必在任 何时候都是坏事。(V) 5、由于国际收支平衡表采用复试簿记原理,因此,判断国际收支到底是否平衡,关键事看调节性交易的平衡状况。(X) 6、影响国际收支平衡的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根本原因还是经济结构问题,这在任何 国家都不例外。(X) 7、国际资本流动是指一个国家的资本流向另一个国家,简言之,即资本流出。(X) 8、国际资本流动规模急剧增长,并日益脱离实质经济是当前国际资本流动的重要特征之 一。(V) 9、国际资本流动的一体化效应是指以人带头,大家跟风”的现象。(X) 10、套汇是指在买进或卖出即期外汇的同时,卖出或买进远期外汇的行为。(X 11、欧洲货币市场是专门经营欧洲货币的市场。(X)

信托与租赁 国开网形考作业1参考答案

信托与租赁形成性考核作业1 参考答案 1信托行为设立的基础是( )。 a. 信任 b. 金钱 c. 委托 d. 股权 正确答案:信任 2 受益人是由( )指定的 a. 委托人 b. 自然人 c. 具有民事行为能力的人 d. 法人 正确答案:委托人 3 有司法机关确定当事人之间的信托关系而成立的信托是( )。 a. 法人信托 b. 他益信托 c. 公益信托 d. 法定信托 正确答案:法定信托 4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托法》于( )年正式实施。 a. 2004年 b. 2005年 c. 2003年 d. 2001年 正确答案:2001年 5 委托人将财产转移给受托人以后,对转移的这部分财产( )处置权。 a. 不再拥有 b. 绝对拥有 c. 相对拥有 d. 以上均不对 正确答案:不再拥有 6下面哪个原则不是租赁合同签订的基本原则?( )。 a. 互惠原则 b. 正确履行原则 c. 合法原则 d. 自愿原则 正确答案:正确履行原则

7在信托关系中委托人充当受托人的信托是( ) a. 宣言信托 b. 他益信托 c. 宣告信托 d. 自益信托 正确答案:宣言信托 8 属于金钱信托业务的是( )。 a. 公司债信托 b. 劳保基金信托 c. 专利信托 d. 不动产信托 正确答案:劳保基金信托 9 在特定金钱信托业务中,受托人无过失的情况下,一旦出现财产运用损失由( )负责。 a. 受托人和担保人 b. 委托人和受托人 c. 委托人和受益人 d. 受托人和受益人 正确答案:委托人和受益人 10 以下信托属于身后发生效力的是:( )。 a. 遗嘱信托 b. 生前信托 c. 管理信托 d. 处理信托 正确答案:遗嘱信托 11下面关于委托人描述正确的是( )。 a. 委托人可以是一个人,也可以是多个人 b. 禁治产人也可以充当委托人 c. 委托人与受益人可以是同一人 d. 委托人必须是财产的合法拥有者 正确答案:委托人可以是一个人,也可以是多个人。委托人必须是财产的合法拥有者。委托人与受益人可以是同一人 12 根据基金投资目标的不同,投资基金可分为( )。 a. 股票基金

儿童心理学形考练习学习册答案~

儿童心理学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 ◇期末考试的4个题型:1、选择题(8个,每个3分,共24分);2、概念题(4个,每题5分,共20分);3、简答题(4个,每题10分,共40分);4、论述分析题(1个,16分)◇期末考试占总分比例的70% ◇注:论述分析题给出的是答案主干,答题时自己可适当展开一些。 作业1(第1—2章) 一、概念题1、学前儿童心理学——学前儿童心理学,就是以学前儿童为研究对象,研究从受精卵形成到入学前这一成长过程中,儿童生理、心理和行为的发生、发展规律,以及各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和发展规律。(P3) 2、婴儿传记——研究者观察并记录自己子女的发展,并把这些资料出版,这种方法开创了对儿童发展系统、科学的研究。(P6) 3、纵向研究——又称追踪研究,是指在较长时间内对同一群被试进行定期的观察、测量或实验,以探究心理发展的规律或特点。(P16) 4、横向研究——横向研究是指在同一时间内,对不同年龄组被试进行观察、测量或实验,以探究心理发展的规律或特点。(P15) 5、观察学习——通过观察他人(称为榜样)的行为进行的学习。(P27) 6、替代强化——由于观察到他人的行为受到表扬或惩罚,而使儿童也受到了相应的强化。(P27) 7、认知结构或图式——是指有组织的思维或行动模式,可用来整合经验、解决问题。(P29) 8、同化与顺应——同化是使外在刺激适应于个体内在心理结构的过程;顺应是改变个体原有的认知结构以适应外在刺激结构的过程。同化及顺应是两个互补的过程,二者的平衡与失衡,促成了认知结构的发展。(P29) 9、最近发展区——儿童的“现有发展水平”与“通过成人的指导可能达到的水平”之间,就是儿童的“最近发展区”。(P31) 10、社会生态系统论——美国学者布朗芬布伦纳把外界环境因素和个体的生物因素揉合起来,提出了不同嵌套层级的社会生态理论。 二、简答题1、学前儿童心理学研究包括哪些内容?(P3) 答:研究内容包括学前儿童的生理发展、认知发展、情感和社会性发展三大领域。 2、中世纪以前的儿童观是什么?系统地对儿童进行研究始于什么时间?具有代表性的儿童观有哪些?(P5、P6) 答:中世纪以前,人们多认为儿童是成人的雏形,是“小型成人”。系统地对儿童进行研究开始于19世纪末期。代表性的儿童观有:夸美纽斯适应自然的原则;洛克的“白板说”、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观。 3、科学儿童心理学产生的标志是什么?现代儿童心理学的支柱指的是什么?(P6) 答:科学儿童心理学的产生,以1882年德国生理学家和心理学家普莱尔的《儿童心理》一书的出版为标志。 华生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这三个理论成为现代儿童心理学的支柱。 4、简述二十世纪的主要儿童观。(P7) 答:(1)儿童应该拥有基本的人权;(2)儿童是一个正在发展的人;(3)儿童应当享有快乐的童年;(4)儿童具有主体性;(5)每个健康的儿童都拥有巨大发展潜力;(6)幼儿才能开发得越早,就开发得越多;(7)儿童本质是积极的;(8)实现全面发展与充分发展,是每个儿童的权利;(9)儿童的学习形式是多样的;(10)成人应尊重幼儿各种学习形式。(建议:记忆5条即可) 5、简述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基本理论问题。(P8) 答:这些基本理论问题是:遗传和环境哪一个对儿童发展的影响更大?儿童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发展是连续的还是阶段性的? 三、论述分析题1、一位4岁孩子的母亲认为,孩子的成长与成才是由他们的遗传特征决定的,环境只能支持他们的成长,所以,她为孩子提供温暖、宽松的家庭氛围,为孩子提供丰富的玩具和良好的游戏环境,为孩子提供各种发展他们特长的条件和机会,但很少强迫或

17电大国开网络实用技术基础形考作业2

"题目1:下面关于ICMP协议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ICMP协议根据MAC地址查找对应的IP地址 ;ICMP协议根据IP地址查找对应的MAC地址 ;ICMP协议根据网络通信的情况把控制报文发送给发送主机 ;ICMP协议是用来转发数据包" "题目2:IP协议是运行在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的()。 :物理层 ;数据链路层 ;网络层 ;传输层" "题目3:用于多播地址的IP地址是()。 :A类地址 ;B类地址 ;C类地址 ;D类地址" "题目4:路由表包含的内容不包括()。 :目的网络号 ;路由器名称 ;网络状态 ;下一跳地址" "题目5:在IPv4网络环境中,路由器收到一个数据包是根据()转发数据包:目的IP地址 ;源IP地址 ;目的MAC地址 ;源MAC地址" "题目6:将接受到的IP地址解析为数据链路层的MAC地址是()的作用。 :ARP协议 ;TCP协议 ;OSPF协议 ;RIP协议" "题目7:以下哪个路由协议属于距离矢量协议()。 :静态路由协议 ;RIP ;OSPF ;BGP" "题目&下面关于IP协议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是网际层的核心协议 ;提供“尽力交付”的网络服务 ;能保证传输的可靠性 ;支持异构网络互连" "题目9: IP数据报首部的最大长度为()字节。 :8字节

;20字节 ;40字节 ;60字节'’ "题目10 :下列不属于动态路由协议的是()。 :RIP ;OSPF ;RARP ;BGP" "题目11 : IPv6的特性不包括()。 :地址空间较大 ;报头简单和易封装 ;路由表较大 ;可提供更好的QoS保证" "题目12 :下列关于BGP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BGP协议是一种动态路由协议 ;BGP用于不同自治系统间的可达性信息交换 ;BGP使用UDP协议传输报文 ;BGP路由器具有IBGP和EBGP两种工作模式" "题目13 :下列关于NAT技术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用于将公有IP地址转换为私有IP地址 ;私有网络在实施NAT时,需向外部网络通告其地址和内部拓扑 ;NAT可分为静态NAT和动态NAT两类 ;NAT功能既可以部署在网络硬件设备上,也可以部署在各种软件代理服务器上" "题目14 :下列关于UDP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UDP是一种无连接的数据报协议 ;UDP提供可靠的数据报传输服务 ;如果应用对可靠性要求较高,可以使用UDP协议 ;UDP用户数据报的首部中包含源IP地址和目的IP地址" "题目15 :下列关于TCP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TCP是一种面向连接的传输控制协议 ;TCP是一种面向字节流的传输控制协议 ;TCP具有流量控制功能 ;数据传输结束后不需要释放TCP连接" "题目16 : 1.IPv4协议约定,网络中的主机用()位的IP地址来标识,IPv6采用()位地址空间。 2. 控制报文协议ICMP是网际层协议之一,主要用于控制()的传输,在网络设备之间传输错误提醒和控制信息,是检测()和工作状态的重要协议之一。 3. 网际层常用的协议除IP协议之外,还包括(),(),()和()。 4. ICMP的差错报告报文共有5种,分别是(),(),(),()和()。 5. 用于测试本机的环回IP地址是()。 6. 按IP地址分类,178.1.201.78属于()类地址。 7. OSPF协议包含的数据报分别为(),(),(),()和()。 8. ARP协议用于将()地址映射到()地址。 9. 可变长度子网掩码VLSM具有两个优点,分别是()和()。

教育心理学形考作业三答案

《教育心理学》形考作业3答案 (第7---9章) 一、简答题(每题5分,共40分) 1.什么是产生式产生式迁移理论的基本观点是什么P199 答:产生式就是有关条件和行动的规则,简称C—A规则。 基本观点:前后两项学习任务产生迁移的原因是两项任务之间产生式的重叠,重叠越多,迁移量越大。两项任务之间的迁移,是随其共有的产生式的多少而变化的。 2 、简述促进学习迁移的教学原则。P206 答:( 1 )科学精选教材( 2 )合理编排教材内容( 3 )确立明确而具体的教学目标( 4 )有效设计教学程序( 5 )扎实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6 )注意启发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概括(7 )教学中多应用比较的方法(8 )灵活地运用变式进行教学(9 )重视学习策略于学习方法教学 3.专家和新手在解决问题能力上有何不同之处P222 答:第一、与新手相比,专家解决自己专业领域内的问题对较为出色,在不熟悉的领域,专家通常并不比新手好。第二、在解决问题时专家以较大意义单元即组块加工信息。第三、专家的短时记忆在长时记忆比新手大。第四、专家问题解决比新手快。第五、问题解决过程中,专家比新手要用多的时间来表征问题。第六、专家比新手在更深层上表征问题。第七、专家比新手具有更好的自我监控能力。 4 .简要说明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P 225 答: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问题情境,问题表征,知识经验,认知策略,心理定势,功能固着,酝酿效应,原型启发,情绪和动机状态。 5 简述强化训练的形式。P253 答:外部强化可激发人的外来动机,影响人的行为。运用外部强化影响人的形式有多种,依随于是否

做出某个反应进行正强化或负强化被称之为强化训练,它可以分为以下四种形式:奖赏训练;取消训练;惩罚训练;回避训练。在运用上述强化训练的方式来激发动机时,人们经常根据实际情况将各种形式结合在一起使用。 6.什么是成就动机成就动机理论的基本观点是什么P256 答:成就动机是指个体为达到某有价值的社会目标的内部动力。成就动机促人产生成就行为,追求在某一社会条件人的认为重要的社会目标。根据阿特金森提出的成就动机强度的因素有3个:一个是稳定的追求成就的个体动机倾向,它是人在生活中所形式的稳定的人格特征,表现为追求成就的行为强度,用M来表示;一个是人对成功的期待,是人对某一任务是否能够成功的概率的认知,表现为认知到的成功可能性,用P来表示。一个是成功的因值,即人在成功或失败进所体验的情感变化,表现为满足感,用I来表示。对成功的期待和成功的诱因值之间具有互补的关系,即课题越难,其认知到的成功可能性越小,而这时成功的满意感越强。 7.如何消除学生的习得性无力感P259 答:消除学生的习得性无力感:(1)消除学校中的“不可控状况”(2)防止学生产生“结果不可控”的认知(3)培养意志,增强免疫力 8 .根据班杜拉的理论,自我效能感对学生的心理和行为有何影响P262 答:自我效能感对学生的心理和行为有多方面的影响: ( 1 )影响活动的选择。 ( 2 )影响努力的程度和坚持性,决定在困难面前的态度。 ( 3 )影响活动时的情绪。 ( 4 )影响完成学习任务。 二、案例分析题(10分) 案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