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债务重组和资产重组

债务重组和资产重组

债务重组和资产重组
债务重组和资产重组

债务重组和资产重组

一、债务重组概述

企业陷入债务危机后进行重组,经常出现“债务重组”、“资产重组”、“企业重组”三种不同的提法。其实这三种重组既有区别又有紧密联系的。

债务重组是债务人发生了财务困难,债权人按照其与债务人达成的协议或法院的裁定作出让步的事项。

资产重组是企业与其他主体在资产、负债或所有者权益诸项目之间的调整,从而达到资源有效配置的交易行为。资产重组根据重组对象的不同可分为对企业资产的重组、对企业负债的重组和企业股权的重组。企业资产和债务的重组又往往与企业股权的重组相关联。企业股权的重组又往往孕育着新股东对企业资产和负债的重组。对企业资产重组包括收购资产、资产置换、出售资产、租赁或托管资产、受赠资产。对企业负债重组主要指债务重组。企业重组包含债务重组和资产重组。

企业发生债务不能按时偿还时,有两种方法解决债务纠纷:一种是债务人采用法律手段申请债务人破产,强制债务人将资产变现还债,破产程序需要较长时间,在债务人严重资不抵债的情况下,债权人的债权将无法如数收回,结果是“鱼死网破”,双方损失惨重。另一种方法是修改债务条件,进行债务重组,既可避免债务人破产清算,获得重整旗鼓的机会,又可使债权人最大限度地收回债券款额,减少损失。可谓“两全其美”。这种方法尤其适用虽然发生严重债务危机但仍有盈利能力和发展潜力的企业。采取何种方式进行债务重组,要根据负债企业的具体情况。

我计准则债务重组定义:债务发财务困难情况债权按照其与债务达协议或院裁定作让步事项。根据我国会计准则,实行债务重组应符合三个条件:

1.必须是债务人处于持续经营状态。这是区分债务重组和破产清算的主要标准。

2.必须是债务人发生了财务困难,只有债务企业在经营上出现困难,或因资金调度不灵又筹集不到足够的资金偿还到期债务时,才有债务重组的必要。

3.必须是债权人作出了让步。

债务重组的真谛是:债务人财务困境,而债权人做出让步。

债务重组的特点

1、财务经营状况相对不佳的公司较多,产业相对集中。通常,债务重组与债务困难、债务危机联系在一起,因此据披露情况看,目前进行债务重组的大多是生产经营和财务结构不太好的公司。

2、多涉及关联方,甚至有政府介入,非帐面的重组损益巨大。

3、信息披露不充分、不规:有关债务重组的信息只是散见于重大诉讼仲裁事项、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期限及或有关事项、现金流量表附注等部分,披露行为随意性大,债务重组给公司带来的损益情况更是不明确。

二、债务重组的九种基本方式

债务重组的九种基本方式包括:1、债务转移;2、债务抵销;3、债务豁免;

4、债务混同;

5、削债;

6、以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

7、债务转为资本;

8、融资减债;

9、修改其他债务条件。

1、债务转移。

所谓债务转移是指负债企业将其对债权人的负债转给第三方承担的行为。负债企业的债务转移,对于债权人来讲,就是一种债权转让。

上述第三方一般是负债企业的关联企业或者有意对负债企业进行重组的其他企业。该第三方愿意出资购买债权,并由其承接对负债企业的债权。作为购买债权的对价,第三方可以以现金、实物、有价证券或其他财产权利向债权人进行支付。

根据我国《合同法》有关债务转移和债权转让的规定,负债企业转移债务时,应当经债权人同意。债权人将其对负债企业的债权转让给第三方时,应通知负债企业。否则债务转移或债权转让不发生法律效力。在进行债务转移时,与主债务有关的从债务与主债务应一同转让,但该从债务专属于原债务人自身的除外。

另外,如果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转移债务或者转让债权应当办理批准、登记等手续的,应按规定办理。比如,根据我国有关外债管理法规的规定,外债的转让必须到外汇管理局办理外债变更登记。

又比如,根据外经贸部、财政部、人民银行2001年10月26日发布的《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吸收外资参与资产重组与处置的暂行规定》的规定,资产管理公司在处置银行不良资产过程中可以向外商转让其拥有的非目标公司的债权,但转让前必须由有资格的资产评估机构进行评估。

实践中很多债务重组行动,都由债务转移开始,并被经常采用。比如百文重组案中一项很重要的容就是:由三联集团公司以3亿元的价格向信达资产管理公司购买其对百文的部分债权约15亿元,并在购买后将该债权全部豁免。再如目标公司轻骑的债务重组方案也是通过实施的债务转移方式。

2、债务抵销。

所谓债务抵销是指当事人就相互之间的债务,按对等数额使其相互消灭的行为。如果双方的债务数额不相等,对尚未抵销的剩余债务,债务人仍有清偿的义务。

根据我国《合同法》的规定,当事人互负到期债务,该债务的标的物种类、品质相同的,任何一方可以将自己的债务与对方的债务抵销,但依照法律规定或者按照合同性质不得抵销的除外。当事人主抵销的,应当通知对方。而且抵销不得附条件或者附期限(法定抵销)。

当事人互负债务,标的物种类、品质不相同的,经双方协商一致,也可以抵销,是为合意抵销。

债务抵销有利于节省清偿债务的费用,对债权人来说,则有利于保障债权的及时实现。在债务重组实践中,债务抵销经常会结合债权转让这种重组方式配套运用。这种操作方法在我国现行法律中可以找到明确的法律根据。

《合同法》第83条的规定,债务人接到债权转让通知时,债务人对让与人享有债权,并且债务人的债权先于转让的债权到期或者同时到期的,债务人可以向受让人主抵销。

举例说,A公司拟进行债务重组,B公司为其母公司,C公司对A公司享有1000万到期债权,B公司对C公司又享有800万到期债权。现进行如下操作:第一步,B公司将其对C公司的800万到期债权等值转让给A公司。经该项转让,A公司享有对C公司800万的到期债权,B公司享有对A公司800万的到期债权,B公司与C公司之间不存在债权债务。

第二步,将C公司对A公司负有的800万到期债务与A公司对C公司负有的1000万到期债务中的相应部分相互抵销。

通过债权转让和债务抵销这两种方式的配套运用,A公司对C公司的到期债务减少至200万;至于A公司对C公司所负800万债务,由于B公司是A公司的母公司,可以得到减缓甚至延期,从而减轻了A公司的负债负担,达到了债务重组的目标。

3、债务豁免。

债务豁免又称债务免除。是指债权人抛弃债权而免除债务人偿还义务的行为。在债务重组实践中,资金雄厚的关联企业或债务重组行动发起方通常会采取先购买债权人对负债企业的债权然后予以豁免的操作方法。举例说,百文重组方案的一项很重要的容就是:由三联集团公司以3亿元的价格向信达资产管理公司购买其对百文的部分债权约15亿元,并在购买后将该债权全部豁免。

4、债务混同。

债务混同是指债权债务归于一人的法律事实。根据我国《合同法》第106条的规定,债权和债务同归于一人的,合同的权利义务终止,但涉及第三人利益的除外。

举例说,如果债权人与负债企业合并,则负债企业对该债权人的负债自然消灭。我国《公司法》和有关会计法规对公司合并的法律程序和会计处理进行了具体规定,在此不再详述。

5、削债。

或称“债权打折”。所谓削债是指由债权人减让部分债权,在一定程度上减轻负债企业的负担。削债这种债务重组方式一般在企业资不抵债时较常采用。

这种情况下企业一旦破产,债权人只能收回部分权,甚至完全收不回任何债权。因此,通过适当的债权减让,有利于避免债权人遭受更大的损失。这种重组方式在《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中规定为“以低于债务账面价值的现金清偿债务”。

实践中,削债这种债务重组方式经常得到采用。在前述“粤海重组”案中,省政府就是经过与境外债权人两年多的艰苦谈判,为粤海公司平均削债 42.78%,并形成一个“双赢”的债务重组方案,最终成功重组粤海公司。金融资产管理公

司在债务追偿过程常会对一批具有部分偿债能力、但不宜起诉的债务人,通过深入调查最大偿债能力、反复谈判和严格审批程序,采取削债的方式收回部分债权。

6、以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

如果负债企业无法以货币资金支付有关债务,可以与债权人协商以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实践中,处于债务困境的企业往往存在非运营资产,如果能将这部分资产剥离出来,并用于抵偿债务,则可以在实现财务结构调整的同时做出经营结构的调整。

以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也是《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规定的一种债务重组方式。用于偿债的非现金资产既可以是存货、固定资产等实物资产,也可以是知识产权、债权、股权、资产使用权等财产权利。

举例说,A公司对B公司负债500万,A公司持有C公司一定的股权。现B 公司以公允价格400万向A公司收购其持有的C公司的股权,并以其对A公司享有的500万债权中的相应部分冲抵该应付款项。这种操作方式实质上是股权与债权的置换。必须注意的是,采取以非现金资产抵偿债务的方式进行债务重组时,如果涉及国有资产的转让,应取得有关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的批准,并根据有关国有资产评估的规定对非现金资产进行评估。同时,应防止以偿债为名偷税漏税的行为。

7、债务转为资本。

债务转为资本也称债务资本化,通常称为“债转股”。

债务资本化是指债务人将债务转为资本,同时债权人将债权转为股权的行为。在目前情况下,我国法律明文规定的债转股仅限于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与为数不多的大型国有企业之间发生的债权转股权,即通常所谓的政策性债转股。国家经贸委、人民银行于1999年7月30日发布的《关于实施债权转股权若干问题的意见》,国家经贸委、财政部、人民银行于1999年11月23日发布的《企业债转股方案审核规定》及国家经贸委于2000年11月6日发布的《关于债转股企业规操作和强化管理的通知》等规章明确了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债转股行为的合法性。

《关于实施债权转股权若干问题的意见》对政策性债转股的目的、原则以及实施条件等事项进行了详细规定。目前,一般企业的商业性债转股在现阶段无法可依,但实践中也有案例存在。值得注意的是,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债转股的目的

不是作为一个战略投资者,而是为了盘活不良债权,因此它只是企业的阶段性持股股东。其持有的股权,可按有关规定向境外投资者转让,也可由债转股企业依法回购;符合上市条件的企业,可以上市。

8、融资减债。

融资减债是指通过增资扩股、发行股票或债券等融资方式筹集资金还债。首先,负债企业可以通过吸收新股东包括风险投资商和跨国投资银行加入、扩大股本的方式融资还债。加入WTO之后,中国已成为全球新一轮投资的热点,国企业很容易通过吸收外资参股的方式,获得长期发展所需要的资金。其次负债企业可以通过向社会公开发行股票筹集大量资本金,从而减轻企业的债务负担。再次,负债企业可以通过发行境债券或境外国际债券融资还债。目前境债券的发行规模受到严格控制;而且所发行的债券,必须进入公开市场,不允许柜台交易的存在。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完善,发行债券将初步成为我国中小企业筹集中长期发展资金的重要方式。根据我国《公司法》、《证券法》和《企业债券管理条例》的规定,增资扩股、发行股票、发行债券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并办理相关批准手续。

9、修改其他债务条件。

企业间的债务一般都是根据合同产生的,而合同是当事人协商一致的结果,当一方因故不能履行合同约定的偿还债务的条款时,可与对方协商变更合同,修改其他债务条件。修改其他债务条件主要包括:减免原债务的部分利息、修改利率、延长债务偿还期限、延长债务偿还期限并加收利息、延长债务偿还期限并减少债务本金或债务利息等。根据人民银行1997年发布的《关于借款合同有关法律问题的复函》,“以贷还贷(借新还旧)”是指借款人向银行贷款以清偿先前所欠同一银行贷款的行为,新的借款合同只是对原借款合同中贷款期限等合同条款的变更。

目标公司的债务重组,应结合公司的具体实际以及债权人和债务本身的特点来进行。债务重组的目的首先承担损失,然后盘活资产。而盘活资产也是债务重组的根本目的。债务重组无论是通过外部重组还是通过部重组,均必须考虑对目标公司债务结构和经营结构的调整,而且还要充分认识到目标公司债务重组往往是多种债务处置模式的综合使用方能达到目的。

实践中,目标公司的债务重组往往会比较复杂,从一些负债企业债务重组的实践看,很难说直接通过某一种方式的运作达到债务重组的目的。为此,使用较多的还是通过多种方式的并用,如通过债转股、延长债务的偿还期限、同时减少相应的债务本金或债务利息、支付一定比例的现金同时转移部分债务于第三人等等。根据不同的债务条件选择不同的方式,以最大限度地追求债务重组的利益最大化。立人教育集团就出台了“债转股”、“债务分期偿还”、“房产认购”三种方式结合的债务重组方案,供债权人选择。

三、资产重组

我国的资产重组概念所包含的容比国外的企业重组(Restructuring)的概念要广,给资产重组下一个涵外延明确的定义是非常困难的。

我国的资产重组的概念显然有两个层面的含义:一个是企业层面的“资产”重组,另一个是股东层面的“产权”重组。因此资产重组可以分为企业资产的重新整合以及企业层面上的股权的调整。另外,根据证券市场上的约定俗成,资产重组还是一个带有“量”的涵的概念,即企业的这种资产的调整和配置必须达到一定程度才能被称为资产重组。

在国外,企业重组(Restructuring)指的是清偿一些领域的项目,并将资产重新投向其它现有领域或新的领域。而中国证券市场约定俗成的资产重组的概念比国外的“企业重组”的概念要广得多。从包含的容上我国资产重组概念已经涵盖了兼并收购以及企业重组的各个方面。

并购:1、同一行业有竞争关系的公司之间的横向并购,以此实现规模经济消除竞争;2、纵向并购使公司业务链、产业链拉长,使原先具有购销关系的企业合并为一个企业或受同一控制人控制;3、多元化并购使并购公司多元经营、分散投资——这三者是战略性增长型并购。4、此外,还有杆杠收购即大规模借债来收购目标公司,5、还有管理层收购。

根据我国证券市场的约定俗成以及主要参考《(中国证券报)各季度重组事项总览》,把目标公司资产重组分为五大类,即:(1)收购兼并。(2)股权转让,包括非流通股的划拨、有偿转让和拍卖等,以及流通股的二级市场购并(以公告举

牌为准)。(3)资产剥离或所拥有股权出售,是指目标公司将企业资产或所拥有股权从企业中分离、出售的行为。(4)资产置换,包括目标公司资产(含股权、债权等)与公司外部资产或股权互换的活动。(5)其他类(国有股回购、债务重组、托管、公司分拆、租赁等)。

我国公司资产重组的特殊目标:(1)融资目标;(2)控制权收益目标(直接占用目标公司的资金;不平等的关联交易;担保);(3)政府意图。

四、债务重组利得的税务处理

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超过清偿债务的现金、非现金资产的公允价值、所转股份的公允价值、或重组后债务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应计入营业外收入的情形就是债务重组利得。债务重组的利得有哪些差异?

会计上确认“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的情形有三种:

一是债务人以低于应付债务的现金资产偿还债务,支付的现金低于应付债务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资本公积;

二是债务人以非现金资产抵偿债务的,用以抵偿债务的非现金资产的账面价值和相关税费之和小于应付债务账面价值的差额,作为资本公积;

三是以修改其他债务条件进行债务重组的,如果重组应付债务的账面价值大于未来应付金额,减记的金额作为资本公积;债务人涉及或有支出的,应将或有支出包括在未来应付金额中。结清债务时,如果或有支出未发生,应将该或有支出的原估计金额作为资本公积。

债务人通过债务重组通常情况下会获得收益,按照准则的要求,这部分重组收益不计入损益,而直接计入当期损益处理。另外,债务人以非现金资产偿还债务有时会发生损失。

会计上确认“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的三种情形的所得税处理分析如下:

第一,债务人以现金资产偿还债务形成的资本公积。

由于债务重组是基于双方协商一致的基础上,重组后,支付的现金低于应付债务账面价值的差额不再支付。这部分差额实际上属于“因债权人缘故确实无法支付的应付款项”。按照现行所得税法的规定,应作为“收入总额”中的“其他收入”,直接调整当期应纳税所得额。

第二,债务人以非现金资产抵偿债务形成的资本公积。

这部分资本公积,从税收的角度可以分成两部分:

一是资产转让收益;

二是其“差额”超过资产转让收益部分的债务重组收益。

资产转让收益应当调整应纳税所得额,确认资产转让所得;债务重组收益,则应当作为“收入总额”中的其他收入——“因债权人缘故确实无法支付的应付款项”处理。因此,对整个资本公积部分应全额调增当期所得。

这里,还有一种较为特殊的情况,即资本公积小于资产转让所得。例如,债权人应收账款的账面价值为234000元,债务人以账面价值l80000元,公允价210000元存货清偿,增值税税率为l7%。则,债务人确认的资本公积为:234000—180000—210000X17%=18300(元),小于资产转让所得30000元(210000—180000)。这是由于资产转让所得30000元与重组损失ll700元(210000+210000×17%一234000)相抵销的结果。由于债务人发生的重组损失不得扣除,因此,应以资产转让所得作为重组所得,即调增所得额30000元,而不是18300元。

第三,以修改其他债务条件进行债务重组而形成的资本公积。按上述情形处理。

此外,以债务转为资本方式进行债务重组的,债务人应将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与债权人因放弃债权而享有股权的份额之间的差额,确认为“资本公积——股本溢价处理”。按现行政策规定,股本溢价不并人所得额征税。

根据以上分析,对债务重组“收益”的所得税处理可概括如下:

(一)债权人发生的债务重组损失,待符合“坏账”确认的条件时,报主管税务机关批准后可以扣除;

(1)债务人发生的债务重组损失不得税前扣除;

(2)债务人因债务重组形成的资本公积,应全额确认当期所得

当以非货币性资产抵偿债务时,如果会计上形成的资本公积小于资产转让所得,应以资产转让所得确认重组业务所得。

盈余管理运用的利弊分析

本文主要探讨了盈余管理运用的利弊分析。近几年来,我国企业存在着大量的盈余管理行为,并呈现出多样化、复杂化表现形式。日益普遍的盈余管理行为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企业形象,激励着企业经营者,有利于提高企业价值,但从另一视角看,不规范的盈余管理行为降低了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质量,误导了信息使用者的投资决策,影响了投资者的投资信心和证券市场的长期、稳定发展,而且损害了国家的整体利益、中小股东的利益和债权人的利益。如此而言,进一步了解盈余管理的利与弊,把握盈余管理运用的度,是本文的研究目的。 关键词 盈余管理(Eamings Management)是企业管理当局在遵循会计准则的基础上,通过企业对外报告的会计收益信息进行控制或调整,以达到主体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行为。 一、盈余管理的特征 盈余管理在国内外的企业中被广泛运用,其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盈余管理的主体是企业管理当局。企业盈余管理信息的披露都是由董事会及管理层合力决定的,在盈余管理中有决定权的一般都是公司的经理、部门经理和董事会。也就是说,会计政策与会计方法的选择、会计方法的不正确运用、会计估计的变动、会计方法运用选择的时点和交易事项发生时点的控制等,最终的决定权都在他们手中,他们扮演着运用盈余管理的主要角色。当然,会计人员也会参与其中,但充当配角。 2、盈余管理的客体是企业对外报告的盈余信息。盈余管理的客体主要是根据公认会计准则、会计方法和会计估计对外报告的盈余信息。在运用盈余管理时,必须同时具有空间和时间的观念。一般会计准则、会计方法和会计估计等属于盈余管理的空间因素;会计方法运用和交易事项发生时点的选择则可看作是盈余管理的时间因素,但盈余管理最终的对象还是会计数据本身,也就是说,盈余管理的最终结果体现在会计收益的数据上。 3、盈余管理不会增减社会的实际盈余。会计方法的选择,会计方法的运用和会计估计的变动,会计方法运用的时点和交易事项发生时点的控制,都是典型的盈余管理手段。从一个足够长的时段来看,盈余管理并不增加或减少社会的实际盈余,但会改变实际盈余在企业的不同会计期间或不同企业的分布。换句话说,盈余管理只会影响到企业某期或不同企业的会计报告盈余,而不会增加或减少全社会中的实际盈余。 4、盈余管理的目的既明确又复杂。盈余管理明确的目的,是为了获得私人利益或局部利益,但与公众利益、中立性原则则是相矛盾的。盈余管理的目的非常复杂,特别是在谁是盈余管理的受益者这一点上。盈余管理考虑的主要是企业管理层的利益,如经理的分红、认购股权、局部利益以及晋升机会等。有时,盈余管理的受益者又包括了部分关联股东,甚至政府官员。 二、盈余管理形成的原因 盈余管理不是一个单纯的会计问题,它与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和外部监管中存在的制度性缺陷紧密相关。当然,究其根源还是公司内部不合理的权力安排的结果。通过对盈余管理研究,可以识别公司治理结构中存在的制度性缺陷,找到盈余管理行为产生的根源。这样,既可以为相关的法律法规建设提供理论依据,也可以为投资者或其他利益相关者评价公司治理水平提供理论指导。下面,我们分析盈余管理形成的具体原因。 原因一:委托——代理关系下的道德背离。现代企业理论认为,企业是一系列不完全契约的有机组合,是人们之间交易产权的一种方式。在一系列契约组合中,股东与经营管理者通常采用“委托——代理”的关系,而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的利益取向往往不一致,存在责、权、利等诸方面的矛盾。首先,委托人的目标取向是投资收益或利润最大化,而代理人一般追求自身效用最大化,并非致力于增加企业的价值。经理人为了避免企业在高速发展后出现停滞不前而危及自身地位和利益的情况下,对企业往往采取持续缓慢的发展策略以稳定自己的地位和业绩。也就是说,只有当利润最大化的目标与经营者利益不相抵触时,他们才会追求投资收

会计(2015)第16章--债务重组-课后作业(下载版)

第十六章债务重组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表述中不属于进行债务重组时必然发生的是()。 A.债权人作出让步 B.债权人确认债务重组利得 C.债务人发生财务困难 D.债务人确认债务重组利得 2.2015年1月1日,长江公司应收甲公司货款余额为500万元(含增值税),已计提坏账准备100万元。由于甲公司资金周转困难,无法偿还长江公司的到期债务,2015年3月31日,长江公司与甲公司达成协议,甲公司用一项固定资产抵偿全部债务,固定资产的公允价值为300万元,账面原价为400万元,已计提折旧200万元,未计提减值准备。2015年4月20日,甲公司将固定资产运抵长江公司,2015年4月21日双方解除债务关系,该债务重组的日期为()。 A.2015年1月1日 B.2015年3月31日 C.2015年4月20日 D.2015年4月21日 3.甲公司和乙公司均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7%。甲公司销售给乙公司一批商品,价款为2000万元,增值税税额为340万元,款项尚未收到。因乙公司资金周转困难,已无力偿还甲公司的全部货款。经协商,乙公司用自己的厂房抵债,该厂房的原值为3000万元,累计折旧1500万元,计提减值准备500万元,公允价值为1800万元。不考虑其他因素,则乙公司因为该业务确认的营业外收入的金额为()万元。 A.800 B.200 C.1340

4.甲公司因乙公司发生严重财务困难,预计难以全额收回乙公司所欠货款240万元(含增值税),经协商,乙公司以银行存款180万元结清了全部债务。甲公司对该项应收账款已计提坏账准备100万元。假定不考虑其他因素,债务重组日甲公司应确认的损失为()万元。 A.0 B.40 C.-40 D.60 5.若债权人已对债权计提坏账准备的,债权人应当先将实际收到的款项与应收债权账面余额之间的差额冲减坏账准备,如果冲减后坏账准备仍有余额,那么应当将该余额转出,贷方计入()。 A.营业外支出 B.营业外收入 C.资产减值损失 D.资本公积 6.甲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7%。因甲公司发生财务困难,甲公司与乙公司就其所欠乙公司的500万元的货款进行了债务重组。根据债务重组协议,甲公司以银行存款400万元清偿全部债务。在进行债务重组之前,乙公司已经就该项债权计提了80万元的坏账。乙公司确认营业外支出的金额为()万元。 A.100 B.80

试论债务重组和盈余管理的思考建设.doc

试论债务重组和盈余管理的思考建设-论文摘 要:2006年最新企业会计准则颁布,其中债务重组具体准则在多方面进行了重大修改,核心内容回归到了1998年债务重组准则的相关规定。而对1998年准则废止的重要原因之一,正是基于上市公司愈演愈烈的盈余管理行为。本文对如何抑制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进行探索。从完善证券监督法规、审计监督以及健全上市公司的内部治理结构等方面提出了改进意见。 关键词:债务重组;盈余管理 一、债务重组与盈余管理问题的研究现状 (一)国外相关研究现状

会计准则与盈余管理关系的研究在国外会计学术界有着几十年的研究历史,它们为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加强证券市场监管等一系列理论与实务问题的解决提供了重要的依据,也加速了公认会计原则的完善和发展。 国外学者研究认为,当财务报告被用来传递公司经营业绩的信息时,准则也就必将允许公司管理当局在财务报告中采用职业判断。同时,审计存在缺陷,盈余管理就不可避免的产生了。 准则只有强调增加对外财务报告的透明度和会计信息的可比性,以此牵制并规范盈余管理。但是大部分相关研究停留在学术层面,对于指导准则的制定起到的作用依然有限。当前,国外研究在理论和实际的磨合中一直致力于如何完善债务重组准则的规定来解决财务报告相关性和可靠性的冲突以及决定允许公司管理当局在编报财务报告时拥有多大程度的职业判断(尝试对盈余管理的程度予以定量的规定)。这与其发达的市场经济及证券监管现状是吻合的,也对国内研究有一定参考价值。

(二)国内相关研究现状 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处于起步阶段,对于盈余管理的研究也在不断摸索中。由于我国的经济发展有自己的特色,市场主体与发达国家成熟的资本市场依然存在一定差异,相应的债务重组准则和盈余管理的研究基础和结论也与发达国家有很多不同。 国内学者的研究普遍表明,我国债务重组准则对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具有指向作用。当债务重组损益可以成为利润组成时,诱发了部分企业疯狂的重组行为,为当期产生巨大利润一举扭亏为盈;当债务重组损益只能计入资本公积时,企业又开始通过资本公积补亏等方式进行隐性盈余管理。也有学者对债务重组损益计入营业外收支提出质疑,认为应当比照坏账损失处理;并且重组损益不应一次计入当期损益,应该分期摊销。作为博弈双方,愈发复杂的规定会让盈余管理愈发隐蔽,唯一能做的是在法规和披露上双管齐下,合理疏导将盈余管理的负面影响减至最小。 当前,我国学者的规范研究依然集中在如何加快会计准则建

债务重组练习题及问题详解

【例题1】甲公司欠乙公司600万元货款,到期日为2010年10月30日。甲公司因财务困难,经协商于2010年11月15日与乙公司签订债务重组协议,协议规定甲公司以价值550万元的商品抵偿欠乙公司上述全部债务。2010年11月20日,乙公司收到该商品并验收入库,2010年11月22日办理了有关债务解除手续。 甲公司:借:应付账款 6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550 营业外收入——债务重组利得 50 乙公司:借:库存商品 550 营业外支出——债务重组损失 50 贷:应收账款 600 【例题2】M公司销售给N公司一批商品,价款100万元,增值税额17万元,款未收到,因N公司资金困难,已无力偿还M公司的全部货款,经协商,20万元延期收回,不考虑货币时间价值,剩余款项N公司分别用一批材料和长期股权投资予以抵偿。已知,原材料的账面余额25万元,已提跌价准备1万元,公允价值30万元,增值税率17%,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余额42.5万元,已提减值准备2.5万元,公允价值45万元。 M公司:借:应收账款 117 贷:主营业务收入 1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17 借:应收账款——债务重组 20 原材料 30 长期股权投资 45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5.1 营业外支出——债务重组损失 16.9 贷:应收账款 117 N公司:借:库存商品 1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17 贷:应付账款 117 借:应付账款 117

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 2.5 贷:应付账款——债务重组 20 长期股权投资 42.5 其他业务收入 3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5.1 投资收益 5 营业外收入——债务重组利得 16.9 借:其他业务成本 24 存货跌价准备 1 贷:原材料 25 债务重组课堂练习:对下列债务重组双方进行会计处理 1.甲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7%。甲公司与乙公司就其所欠乙公司购货款450万元进行债务重组。根据协议,甲公司以其产品抵偿债务;甲公司交付产品后双方的债权债务结清。甲公司已将用于抵债的产品发出,并开出增值税专用发票。甲公司用于抵债产品的账面余额为300万元,已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为30万元,公允价值(计税价格)为350万元。甲公司对该债务重组应确认的债务重组利得为( )。(2007年考题) A.40.5万元 B.100万元 C.120.5万元 D.180万元 1、答案:选 A 450-350*(1+17%)=450-309.5=40.5(万元) 甲公司:借:应付账款 450 贷:主营业务收入 35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59.5 营业外收入——债务重组利得 40.5 乙公司:借:库存商品 35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59.5 营业外支出——债务重组损失 40.5

盈余管理案例近3年_非经常性项目盈余管理综述 3篇精选(最新)

摘要:基于发行新股、避免报告亏损等目的,管理层操纵公司报告利润、进行盈余管理。现有大量的研究更多地是关于两种常用的盈余管理方式:应计利润操纵与真实交易盈余管理。然而少有文献研究分类转移的盈余管理行为。分类转移是指故意将经常性项目与非经常性项目进行错误分类的行为。将通过用非经常性项目进行分类转移的盈余管理行为从其他方式中分离出来,有利于看清上市公司在不同盈余管理动机下的行为选择,为监管者和投资者提供识别盈余管理的方法。 关键词:非经常性项目;盈余;综述 一、盈余管理方式简述 根据盈余管理的相关文献,可将盈余管理的方式基本归为三类,即通过对应计项目的操纵进行盈余管理(Accrual Management)、通过操纵真实交易进行盈余管理(Manipulation of Real Activities)和通过运用非经常性项目① 分类转移(Classification Shifting)进行盈余管理。 1. 通过应计项目进行盈余管理。作为最常见的一种盈余管理的方式,应计项目操纵是通过改变收入、成本、费用的确认时间达到盈余管理目的,但无论是将收入、成本费用提前确认还是延迟确认,都只是将利润在时间上进行了转移,理论上并不会影响利润的总额,即当期增加或减少的利润必然会在以后会计期间出现相同金额的“反转”。这是通过应计项目进行盈利管理的方法的最主要缺陷,而且这种方法也较容易被审计师所识别。 2. 通过构造真实交易进行盈余管理。作为进行盈余管理的另一种方法,通过构造真实性交易进行盈余管理,与应计项目盈余管理相比,该方法具有更强的隐蔽性,因为其并不直接违背企业会计准则。真实交易盈余管理具体包括以下几种方式:①利用对研发活动的管理来调节利润;②利用对销售活动的管理来调节利润;③利用对资产的购置、处置活动来调节利润;④关联交系调节公司利润。 通过构造真实交易进行盈余管理的方法虽然比较隐蔽,不易被财务报表信息使用者所发现,但却有其自身特有的缺陷,即这种方法有可能会给公司的运营带来风险或直接损害公司未来的盈利能力。 3. 运用非经常性项目进行分类转移盈余管理。盈余管理的第三种方法,即分类转移(Classification Shifting)的盈余管理方式。分类转移首次由 McVay(2006)提出,是指故意将经常性项目与非经常性项目进行错误分类的行为。上市公司通过分类转移的方式进行盈余管理主要是将某些经常性的费用转移至线下项目或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列示,而将某些非经常性收入或利得转移至线上项目或经常性项目列示(McVay,2006)。 与前两种方法相比,分类转移的盈余管理方法比前两种方法承担较低的成本:既没有会在未来期间转回的应计项目,也不存在如同真实交易盈余管理一样

会计(2016)-第16章-债务重组-课后作业

会计(2016)第十六章债务重组课后作业 一、单项选择题 1. 下列表述中不属于进行债务重组时必然发生的是()。 A. 债权人作出让步 B. 债权人确认债务重组利得 C债务人发生财务困难 D.债务人确认债务重组利得 2. 2016年1月1日,长江公司应收甲公司货款余额为500万元,已计提坏账准备100万元。由于甲公司资金周转困难,无法偿还长江公司的到期债务,2016年3月31日,长江公司与甲公司达成协议,甲公司用一项固定资产抵偿全部债务,固定资产的公允价值为300万元,账面原价为400万元,已计提折旧200万元,未计提减值准备。2016年4月20日,甲公司将固定资产运抵长江公司,2016 年4月21日双方解除债务关系,该债务重组的日期为()。 A. 2016年1月1日 B. 2016年3月31日 C. 2016年4月20日 D. 2016年4月21日 3. 2016年1月1日甲公司与乙商业银行达成协议,将乙商业银行于2013年1月1 日贷给甲公司的3年期、年利率为9%、本金为500000元的贷款进行债务重组。 乙商业银行同意将贷款延长至2017年12月31日,年利率降至6%,免除积欠一年的利息45000元,本金减至420000元,利息仍按年支付;同时规定,债务重组的当年若甲公司有盈利,则当年利率恢复至9%;若无盈利,仍维持6%的利率。甲公司估计在债务重组当年很可能盈利,不考虑其他因素,则甲公司在债务重组 日对该债务重组应确认的债务重组利得为()元。 A. 87200 B. 99800 C. 112400 D. 125000 4. 以现金、非现金资产和修改其他债务条件混合重组方式清偿债务的情况下,债务 人和债权人进行处理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A. 修改债务条件清偿方式、非现金资产清偿方式或债务转为资本清偿方式、现金清偿方式 B. 非现金资产清偿方式或债务转为资本清偿方式、现金清偿方式、修改债务条件清偿方式 C现金清偿方式、非现金资产清偿方式或债务转为资本清偿方式、修改债务条件 清偿方式 D.现金清偿方式、修改债务条件清偿方式、非现金资产清偿方式或债务转为资本清偿

上市公司投资性房地产与债务重组盈余管理研究

上市公司投资性房地产与债务重组盈余管理研究 作者:彭卉熊梦云 来源:《财会通讯》2012年第35期 一、引言 盈余管理作为现代会计理论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由于理解的侧重点不同,目前仍然未形成统一的认识。Katherine Schipper (1989)认为盈余管理实际上是管理人员为了获取私利而有目的的干预对外会计报告过程的一种“披露管理”行为。Scott提出管理人员通过对会计政策的选择以实现某些特定目标的手段。如果管理人员在一系列会计政策中自行选择,很自然会选择那些自身效用或者公司市场价值最大化的会计政策。魏明海(2000)认为盈余管理是企业当局为了误导其他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企业经营业绩的理解或者影响那些基于会计数据的契约的结果,在编报财务报告和构造交易事项以改变财务报告时做出判断和会计选择的过程。章永奎,刘峰(2002)认为盈余管理是“上市公司为了特定目的面对盈利进行操纵的行为”,特别指明“盈余管理并非限制在会计原则或者会计方法内”。企业基于不同动因会采用不同的手段进行盈余管理。本文通过分析企业在投资性房地产和债务重组两个方面的盈余管理来看如何遏制盈余操纵。 二、投资性房地产盈余管理手段分析 (一)利用投资性房地产定义进行盈余管理在业务中,只有符合投资性房地产的定义条件下才可以定义为投资性房地产,但是在投资性房地产的定义中出现的核心词“资本增值”却无法落实到具体增值多少,企业可以根据主观称该资产是为了增值,将该资产定义为投资性房地产,为后续利用该资产进行盈余管理埋下伏笔。 (二)利用后续计量方法选择进行盈余管理财政部2006年2月15日发布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第3号一投资性房地产》,并于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中实行。《企业会计准则第3号——投资性房地产》规定,企业应当在资产负债表日采用成本模式对投资性房地产进行后续计量,在有确凿证据表明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取得的情况下,可以对投资性房地产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首先,从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方法需满足的条件来看,在投资性房地产所在地有活跃的房地产交易市场,并能取得同类或类似房地产的市场价格。那么当无法从市场取得公允价值时,采用的估值技术将带来很大的主观性。现行准则对公允价值的计量方法一直没有明确的规定,对于估值模型的选择和关键参数的设定缺乏必要指导和规定。因此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来选择评估机构或者评估价格作为公允价值。若与历史成本计量属性相比,现在的投资性房地产市场已经是一个价位很高的市场,差额计入当期损益,这无疑体现出企业丰厚的净资产,降低了企业的资产负债率,降低了企业的财务风险,对于上市公司则有利于企业进行融资,扩大生产经营规模,实施并购重组。同时在房地产价格

以债务重组方式取得的存货

以债务重组方式取得的存货账务处理 杨 江 实际成本=存货的公允价值 债权账面值净值-受让存货价值=差额 债权账面值净值-(存货公允价值+进项增值税)+支付费用=差额? ??→-→资产减值损失营业外支出”“”“+ “应收账款” “原材料” “应交税费” 坏账准备多提了, 坏账准备 (材料成本差异) 应转回 例如:华联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应收乙公司销货款795 600元,因乙公司财务困难,不能如若期偿还, 经双方协商,乙公司以一批原材料抵债,华联公司支付材料运杂费1000元,该材料的公允值600 000元,可抵扣增值税102 000元。 1、假如华联公司未提坏账准备 借:原材料 600 000 应交税费——增(进) 102 000 营业外支出 94 600=(795600-0)-(600000+102000)+1000=+94600 贷:应收账款——乙公司 795 600 银行存款 1 000 2、假如华联公司已提坏账准备80 000元 借:原材料 600 000 应交税费——增(进) 102 000 坏账准备 80 000 营业外支出 14 600 =(795600-80000)-(600000+102000)+1000=+14600 贷:应收账款——乙公司 795 600 银行存款 1 000 3、假如华联公司已提坏账准备100 000元 借:原材料 600 000 应交税费——增(进) 102 000 坏账准备 100 000 贷:应收账款——乙公司 795 600 银行存款 1 000 资产减值损失 5 400 =(795600-100000)-(600000+102000)+1000=-5400

营运资金管理案例

案例一: 一教学目的 通过本案例的学习,掌握用现金成本分析模式确定企业最佳现金持有量。 二案例资料 富达自行车有限公司财务经理为了尽量减少企业闲置的现金数量,提高资金收益率,考虑确定最佳现金持有量,财务科对四种不同现金持有量的成本做了测算,具体数据见表: 现金持有方案 财务经理根据上述数据,结合企业的资本收益率12%, 利用成本分析模式,确定出企业最佳现金持有余额. 三、思考与讨论的问题: 1.不同现金持有量的机会成本 2.财务经理为什么确定75 000元为企业最佳现金持有余额? 四、必要提示: 最佳现金持有量测算表单位:元 案例二思美时装公司应收账款的管理 一、教学目的 通过本案例掌握企业信用条件的选择。 二、案例资料 思美时装公司近年来采取较宽松的信用政策,因而销售量有所增加,但坏账损失也随之上升。近3年损益状况见表。公司变动成本率为65%,资金成本率(有价证券利息率)为20%。公司收账政策不变,固定成本总额不变。

三、思考与讨论的问题 (1)公司采用宽松的信用政策是否成功? (2)如果第3年,为了加速应收账款的收回,决定将赊销条件改为“2/10,l/20,n/60”,估计约有60%的客户(按赊销额计算)会利用2%的折扣;15%的客户利用1%的折扣。坏账损失降为2%,收账费用降为30万元。信用条件变化后收益情况会如何? 四、必要提示 (一)应收账款信用成本由机会成本、坏账损失和收账费用组成 应收账款机会成本=维持赊销业务所需资金X资金成本率(有价证券利息率) 维持赊销业务所需资金=应收账款平均余额X变动成本率 应收账款平均余额=年赊销额十360天X应收账款信用期 =年赊销额十应收账款周转率

(完整word版)中级财务会计二作业1

中级财务会计二作业1 习题一 A公司为一般纳税人,存货按实际成本核算,经营货适用增值税税率17%、适用消费税税率10%,转让无形资产的营业税为5%。2009年5月发生如下经济业务: 1.向B公司采购甲材料,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价款9000000元、增值税153000元,另有运费2000元。发票账单已经到达,材料已经验收入库,货款及运费以银行存款支付。 2.销售乙产品5000件,单位售价200元,单位成本150元该产品需同时交纳增值税与消费税。产品已经发出,货款已委托银行收取,相关手续办理完毕。 3.转让一项专利的所有权,收入15000元已存入银行。该项专利的账面余值为80000元、累计摊销75000元。 4.收购农产品一批,实际支付款80000元。我国增值税实施条例规定收购农产品按买价和13%的扣除率计算进项税额。农产品已验收入库。 5.委托D公司加工一批原材料,发出材料成本为100000元。加工费用25000元。加工过程中发生的增值税4250元、消费税2500元,由受托单位代收代交。材料加工完毕并验收入库,准备直接对外销售。加工费用和应交的增值税、消费税已用银行存款与D公司结算。 6.购入设备一台,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价款180000元、增值税30600元。设备已投入使用,款项已通过银行存款支付。 7.公司在建的办公大楼因施工需要,领用原材料一批,成本50000元。 8.月底对原材料进行盘点,盘亏金额4000元,原因待查。三、要求对上述经济业务编制会计分录。 A公司为一般纳税人,存货按实际成本核算,经营货适用增值税税率17%、适用消费税税率10%,转让无形资产的营业税为5%。2009年5月发生如下经济业务:1.向B公司采购甲材料,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价款9000000元、增值税153000元,另有运费2000元。发票账单已经到达,材料已经验收入库,货款及运费以银行存款支付。 借:原材料902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153000 贷:银行存款1055000 2.销售乙产品5000件,单位售价200元,单位成本150元该产品需同时交纳增值税与消费税。产品已经发出,货款已委托银行收取,相关手续办理完毕。 借:应收账款1170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100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170000 借:营业税金及附加100000 贷:应交税费--应交消费税100000 同时确认成本 借:主营业务成本750000 贷:库存商品750000 3.转让一项专利的所有权,收入15000元已存入银行。该项专利的账面余值为80000元、累计摊销75000元。 借: 银行存款15000 累计摊销75000 贷:无形资产80000

基于债务重组新准则的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实证分析

·综合2010年第3期(中) STUDY AND EXPLOR E 研究与探索我国于2006年2月正式颁布的新的会计准则体系在公允价值、资产减值准备、债务重组等诸多方面都做出了较大的调整,这些调整必然会对上市公司的某些行为产生影响。本文重点分析债务重组准则对上市公司的经营行为--尤其是在盈余管理方面的影响。 一、研究背景 债务重组准则的巨大变化是新会计准则一个显著特点。新准则与旧准则相比,在许多方面进行了重大修改,更倾向于与国际财 务报告准则的接轨。新旧准则主要存在以下差异: (一)债务重组定义新准则规定,债务重组是指在债务人发生财务困难的情况下,债权人按照其与债务人达成的协议或者法院的裁定做出让步的事项。这与旧准则对其的定义“债权人按照其与债务人达成的协议或法院的裁决同意债务人修改债务条件的事项”有明显的区别。 (二)会计处理新准则着重体现于公允价值的使用和确认债务重组利得并计入当期损益,而旧准则不作为当期损益,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新准则规定使用公允价值计量债务人或债权人在债务重组中所换出或收到的资产或资本。而旧准则规定债务人清偿债务按换出资产或清偿债务资本的账面金额计算,债权人按重组债权的账面价值作为受让资产或资本的入账价值。旧准则仅在债权人涉及受让多项非现金资产、股权时,才使用公允价值对重组债权的账面价值进行分配,以确认各项非现金资产、股权的入账价值。 (三)信息披露新准则将旧准则中债务人应披露的信息“因债务重组而确认的资本公积总额”和“或有支出”分别改为“确认的债务重组利得总额”和“或有应付金额”;将旧准则中债权人应披露的信息“或有收益”改为“或有应收金额”,并且新准则增加了“债务人(或债权人)在债务重组中转让(或受让)的非现金资产的公允价值、由债务(或债权)转成的股份的公允价值和修改其他债务条件后债务(或债权)的公允价值的确定方法及依据”这项应在附注中披露的条款。 新准则从2007年1月起施行,首先在上市公司推行。执行新准则后,对那些无力清偿债务的上市公司而言,一旦债务被全部或部分豁免,就会大为提高其每股收益。新准则也将提高大股东向上市公司注入优质资产的热情,在公司出现或面临亏损的情况下,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出于维持业绩或保住“壳资源”的考虑,很可能会考虑向上市公司注入优质资产。上市公司如以注入的优质资产去进行债务重组,不仅能获得债务重组利得,而且还能扩大资产转让收益。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假设本文采用特征变量配对t 检验调查上市公司 是否利用新债务重组准则在2007年上半年实施了盈余管理行为(即扭亏或大幅调高当期利润)。笔者认为,公司经营业绩和财务状况越差,越有强烈的动机发生债务重组收益,同时证券市场监管规 定又加剧了这种动机转化为现实的可能性。 本文假定:操纵债务重组损益会被上市公司当作盈余管理的主要手段之一。 以净利润/资产总额、营业利润/资产总额、经营现金流量/资产总额、净资产收益率代表公司经营业绩,若债务重组公司净利润/资产总额、营业利润/资产总额、经营现金流量/资产总额、净资产收益率显著低于控制样本公司,则说明新债务重组准则的实施导致了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 此外,将实施扭亏或被ST 的公司与控制样本公司进行比较,若今年发生债务重组的公司中代表公司扭亏、ST 的变量与控制样本公司显著不同,则说明债务重组准则导致了这两类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 在正常情况下,企业资产负债率越高,越有可能发生债务重组行为,使资产负债率降到比较合理的水平,债务重组后资产负债率不再显著高于控制样本公司。因为,新债务重组准则对降低资产负债率有直接的影响,因此本文假定:若不存在盈余管理的动机,债务重组公司的资产负债率与控制样本公司并无显著差异。 根据我国实际情况,实施高管人员持股的企业多是企业管理创新走在前列的企业,其经营状况较好,因此本文假定:发生债务重组的公司与控制样本公司在高管人员持股方面应有显著差异。 王跃堂(2000)指出,由于我国上市公司IPO 现象(即初次发行股票的上市公司在上市之后,业绩逐年下滑)的客观存在,上市 公司上市年限越长,其经营业绩越差。因此本文假定: 债务重组样本公司与控制样本公司的上市年限存在一定差异。 (二)样本选择本文主要考察了沪市A 股全部上市公司2007年度中期报告,根据其中期报告中所披露的债务重组损益数额,将样本选择限定在2007年上半年发生过债务重组损益的上市公司,一共有91家公司,其中发生债务重组收益的样本公司为68家,发生债务重组损失的样本公司为23家。 然后以相同的CSRC 一级行业分类以及近似的资产规模,选择了另外92家没有在2007年上半年发生债务重组损益的上市公司作为控制样本,将其以债务重组损益公司进行配对比较,假定它们之间的差异将能够解释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本文的数据处理全部采用马克威软件进行,数据来自于Wind 数据库。 (三)变量选取选用变量如下:盈利指标:净利润/总资产;营业利润/总资产;经营现金流量/总资产;ROE (按2007年中期报告披露数据计算)。 虚拟变量:是否扭亏(2007年实现了扭亏=1,否则=0);是否 基于债务重组新准则的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实证分析 上海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严玉康 43

债务重组练习题

第章债务重组练习 四、强化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2007年5月1日A企业根据债务重组协议,用库存商品一批和银行存款5万元归还B公司货款90万元。库存商品的账面余额为50万元,公允价值为60万元,未计提存货跌价准备。A企业为一般纳税人,增值税税率为17%。B企业为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征收率为6%,则债务重组日A企业债务重组利得是( )万元。 A.60 B.10 C.50 D.14.8 2.下列事项中,不属于债务重组的是( )。 A.减免应收利息 B.将债务转为资本 C.将可转换债券转为资本 D.减免部分本金 3.未支付的或有应付金额,在冲销预计负债的同时,应确认( )。 A.资本公积 B.应付账款 C.营业外收入 D.营业外支出 4.以非现金资产偿还债务时,债权人收到的非现金资产的入账价值是( )。 A.非现金资产的原账面价值 B.非现金资产的公允价值 C.应付债务的账面价值 D.应收债权的账面价值 5.债务人在债务重组时以低于应付债务账面价值的现金清偿的,企业实际支付的金额小于应付债务账面价值的差额,记入的会计科目是( )。 A.营业外收入 B.资本公积 C.财务费用 D.管理费用 6.甲公司欠乙公司100万元货款,到期日为2007年3月1日。甲公司发生财务困难,经协商,乙公司同意甲公司以价值90万元的产成品抵债,甲公司分批将产成品运往乙公司,第一批产成品运抵日为3月10日,最后一批运抵日为3月30日,并于当日办理有关解除债务手续,则债务重组日为( )。 A.2007年3月1日 B.2007年3月10日 C.2007年3月30日 D.以上三个日期都可以 7.以债权转为股权的,受让股权的入账价值为()。 A.应收债权账面价值 B.应付债务账面价值 C.享有股份公允价值 D.应收债权账面余额 8.下列各项中,应作为债务重组前提的是()。 A.债务人不愿意还款 B.法院判决 C.债务人与债权人签订了协议 D.债务人发生财务困难 9.2007年12月31日甲企业根据债务重组协议,以账面价值40万元、公允价值为30万元的固定资产偿还乙企业35万元的债务,甲企业应将资产转让损失计入( )。 A.管理费用 B.营业外收入 C.营业外支出 D.财务费用 10.甲企业以一台机器设备抵偿债务,该设备账面原价为450万元,已计提折旧180万元,公允价值为300万元,抵偿债务的账面价值为405万元。该项债务重组利得应计入营业外收入的金额为( )万元。 A.45 B.105 C.30 D.135 11.下列有关债务重组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债务重组中,若涉及多项非现金资产,应以非现金资产的账面价值为基础进行分配。B.修改其他债务条件后,若债权人未来应收金额大于应收债权账面价值和应收债权的账面余额,则债权方不做任何处理。 C.修改其他债务条件后,若债权人未来应收金额大于应收债权的账面价值,但小于应收债权账面余额的,应按未来应收金额大于应收债权账面价值的差额,冲减已计提的坏账准备和应收债权的账面余额。

企业盈余管理研究——以某某公司为例

企业盈余管理研究 ——以某某公司为例 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市场的不断发展,盈余管理在经济学和会计学中引起广泛研究。上市公司面临亏损时,往往会采取盈余管理方式在短期内实现企业扭亏为盈,但这种方式只是人为操控财务报表,粉饰财务数据,对公司的长期发展具有不利影响。因此,本文以某某公司为例,在契约理论、委托代理理论和信息不对称理论等理论基础上,运用理论分析法、案例分析法和对比论证法对某某公司盈余管理行为进行研究,识别盈余管理动机和手段,并根据公司实际情况提供相关规范盈余管理的建议和措施,一方面通过公司内部提升企业业绩来破除财务困境,而不是利用盈余管理扭亏为盈;另一方面通过完善相关会计制度,提高市场监管部门监管力度来最大限度地减少盈余管理行为。 关键词:盈余管理;扭亏为盈;资产减值;关联交易

一、绪论 (一)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企业盈余管理研究的背景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完善,上市公司所披露的信息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不 论是公司内部管理层还是外部信息使用者,都需要上市公司的财务信息作为媒介从而实现各自的财务目的。对于公司外部信息使用者而言,上市公司的财务信息是进行投资决策的重要财务指标;而对于公司内部管理层而言,出于企业发展的角度,上市公司也重视披露展现企业良好发展态势的信息,维护企业良好形象,并从中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与此同时,随着经济业务的复杂程度逐渐提高,我国的会计准则具有一定的灵活性,这就给了企业对财务报告的信息进行调整的空间,实现上市公司的最终财务目标,盈余管理应运而生。那盈余管理到底是什么样的行为?会产生什么影响呢?这就需要我们对企业盈余管理进行研究。 为此,本文以某某公司为例,在搜查资料了解公司基本概况的基础上,初步判断公司是否存在盈余管理行为,然后结合盈余管理的理论基础进一步分析盈余管理的动机,并结合相关数据对其进行盈余管理的手段进行深入研究,最后为防止类似过度盈 余管理行为的出现提出相关建议和措施。 2.企业盈余管理研究的意义 盈余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第一,对于债权人和投资者而言,盈余管理分析可以帮助他们判断相关公司是否存在盈余管理,并提供深入分析盈余管理的理论基础,为其经济决策提供更为准确的会计信息,提醒债权人和投资者谨慎投资,维护自身利益。第二,对于企业自身而言,研究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深入剖析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状况,找到企业自身的问题,实现真正的扭亏为盈,增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对上市公司的长期发展有重要意义。最后,对政府监管机构而言,盈余管理分析有利于看到相关制度的漏洞,从而促进制度的不断完善。 (二) 国内外文献综述 1.国外文献综述 盈余管理的概念最早是美国在1980年提出来并进行研究。 凯瑟琳·席珀(1989)认为盈余管理实际上是企业管理人员通过有目的地控制对外财务报告过程,以获取某些私人利益的“披露”过程。威廉·R·斯科特(1997)在其《会计财务理论》中认为盈余管理是在GAAP允许的范围内通过对会计政策的选择使经营者自身利益或企业市场价值最大化的行为。 威廉·R·斯科特(2006)总结出盈余管理手段的两种情形:第一,与政治相关的公司在高利润年份为了避免受到监管,一般采取盈余管理来实现利润最大化。第二,当公司需要良好的业绩展现在公众面前时,管理层就有可能以巨额冲销的方式进行盈余

债务重组与盈余管理行为的案例研究_以ST金泰为例_陈涛

探求2014年第4期(新159期?总222期)*本文受广东省哲学社科规划基金项目(编号:GD10CGL03)、广东省哲学社科规划学科共建项目(编号:GD13XGL05)的资助。 收稿日期:2014—5—21 作者简介:陈涛(1978—),男,博士,广东海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财务管理。 ?经济管理?债务重组与盈余管理行为 的案例研究:以ST 金泰为例 □陈涛(广东海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广东湛江524088) 一、债务重组概述与文献综述 债务重组是指在债务人发生财务困难的情况下,债权人按照其与债务人达成的协议或法院的裁定做出让步的事项。债务重组在减轻企业的债务负担的同时也改善了不合理的债务结构,避免了不必要的消耗和争端,有利于企业发展和维持良好的社会秩序。1998年6月12日,国家财政部发表《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把债务重组收益计入当期损益。这成为一些上市公司获取不菲的债务重组利润的机会。针对1998年后出现的大肆盈余管理的问题。国家财政部在2001年1月18日修订的准则里将债务重组收益计入资本公积而非营业外收入。并且,在债务人以非现金资产或债务转为资本清偿债务的时候,债权人要以债务重组的账面价值作为入账价值,不再确认重组损失。但企业利用债务重组进行盈余管理的情况依然存在。2006年2月15日,再次修订的新准则规定债务重组收益直接算进当期损益。这样,一些实际营利很低的上市公司就利用债务重组收益包装了利润。债务重组再次成为了[摘要]债务重组是我国企业解决债务纠纷的重要手段,既有公司利用债务重组扭亏为 盈而获得重生,也有公司利用债务重组谋取巨额利益。本文以ST 金泰为例研究债务重组 对企业财务业绩的影响。结果发现企业在实施债务重组后相关财务指标大部分没有改 善,只有营运能力指标有所改善但也不能维持。企业应当注重提高自己的生产运营能力, 靠债务重组来盈余管理并非长久之计。 [关键词]债务重组;盈余管理;财务业绩 [中图分类号]F23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744(2014)04—0103—04103

【MBA教学案例】青山纸业盈余管理案例分析(下)

【MBA教学案例】青山纸业盈余管理案例分析(下) 2020年06月17日 (二)盈余管理的动机与手段 盈余管理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动机,国外学者从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了关于盈余管理动机的研究。总的来看,盈余管理动机可以分为三方面。 第一,资本市场的动机。《公司法》对企业上市有着严格的规定,如必须在近三年内连续盈利才能申请上市,为摆脱政策性限制达到上市的目的,许多企业采用盈余管理进行财务包装,从而合法地获得上市资格。Lewis与Chanery(1998)实证分析了489家首次公开募股的公司,研究发现公司确实利用操纵性应计利润来平滑收入,业绩较好的公司的经营性现金流量变化幅度明显小于其他公司,意味着公司的收入平滑性与业绩呈正相关。我国学者陈共荣和李琳研究了中国证券市场2000年?2004年内首次公开募股的公司,实证检验了盈余管理对股票发行价和首日价格变化的影响,得出结论是我国A股市场存在高抑价的现象,首次公开发行过程中普遍存在盈余管理行为。 第二,契约动机。契约动机认为,企业是一系列契约的联结,契约的双方是企业的经营者和投资者、债权人以及政府监管部门等,前者提供会计信息,后者使用会计信息。Sweeney(1994)对盈余管理的债务契约动机进行了研究,对于22家违反债务契约且具有强烈盈余管理动机的企业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企业管理当局会实施盈余管理,从而避免产生违约行为;企业的财务状况越接近于违反债务契约,经营者就越有可能调高报告利润。关于公司经营者与投资者之间的契约关系,Watts等(1986)提出公司股东通常会对管理层采用管理激励机制——根据公司业绩决定管理层报酬的方式,但是这种管理激励机制会产生负面效应:使经营者积极谋求任期内公司业绩的最大化从而使自身报酬最大化。 第三,政治成本动机。政治成本是指某些企业面临着与会计行为相关联的严格管制和监控,一旦财务数据高于或低于一定界限,企业就会招致政府管制和惩罚,因此经营者通常会设法降低报告利润,以一个更加温和稳定的形象出现在社会公众面前。Zimmerman(1983)提出企业面临的政治成本越大,经营者应越有可能调整当期的报告利润,尤其是战略性产业、特大型企业、垄断型公司,大型企业更有可能会通过递延报告期收益的方式实施盈余管理行为。张晓东(2008)以高油价时期中国石化行业公司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在中国资本市场上政治成本与盈余管理的关系,在油价飙升阶段石化行业公司会进行盈余管理以调减利润。 关于盈余管理的手段,盈余管理主要是通过会计手段和交易手段。会计手段是指在会计准则允许的范围内进行选择和估计,利润最大化、利润最小化以及利润平滑都是采用会计政策调节利润的结果,由于会计政策存在选择的空间,所以许多企业会借助于会计政策调节盈利水平。交易手段是指为了达到理想的会计结果而刻意安排某些交易事项,通过真实发生的生产和投资决策干预销售和管理费用。交易手段是一种非会计的盈余管理方法,例如为了提高报告期收益推迟购入固定资产和推迟消费支出,甚至创造交易等,这些做法对企业收益的真实性会产生一定影响。 (三)盈余管理程度的计量 根据均值回复应计利润模型,可以计算出三家公司盈余管理程度,数据如表4所示。 操纵性应计利润是公司管理者违规构造交易事项或者利用会计政策的选择所产生的利润部分,从表4可以明显看出青山纸业2012年的操控性应计利润/净利润的指标明显高于其他两家公司,因此可以说明青山纸业在此期间的确存在盈余管理行为。从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操控性应计利润这一指标可以看出,2011和2013这两年,三家公司这一指标无太大差异,而青山纸业在2012年该指标远远大于另两家对比公司,因此可以确定青山纸业通过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这一手段进行盈余管理操作。(四)盈余管理对市场的影响 本文运用事件研究法,对青山纸业的盈余管理行为对市场的影响进行衡量,为了充分分析和说明青山纸业公司盈余管理对股价收益率的影响,本部分继续选取景兴纸业和山鹰纸业这两家公司作为同行业对比公司,三家公司事件分析法的具体计算过程一致。 1.计算公司股票在(-10,10)每日的实际收益率 实际收益率定义为,其中t代表时间,代表t时间的股票收盘价,代表t-1时间的股票收盘价。 2.计算如果事件不发生的正常收益率 先用公告日前360天至10天,即窗口期为(-360,-10)的个股实际收益率和市场收益率的数据进行回归分析,以最小二乘法估算出相应参数,然后将他们代入公告日前10天和后10天,即窗口期(-10,10),并用公式计算出各股窗口期内正常收益率。其中,为股票在t时间的正常收益率,为市场的收益率。 3.计算股票在事件窗口期(-10,10)内的超额收益率 用时间t的实际收益率减去时间t的正常收益率可以得到事件窗口期(-10,10)的超额收益率。 4.计算股票在时间窗口期的累计超额收益 由于事件分析法的目的就是研究某一个事件发生对股票收益的影响,仅仅观察超额收益率并不科学,因为在一个案例在估计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非研究事件的干扰因素,无法仅仅从AR中得到确切的结论。并且事件分析法不仅仅只是观察事件发生日收益率的变化,还要观察事件发生后一段时间的效应,因此需要对超额收益率的观察值进行加总,得到累计超额收益率。通过对事件窗口期内各公司超额收益AR和累计超额收益CAR的统计结果得出表5,根据表5,在图3中展示了三家公司累计超额收益的对比情况,青山纸业的CAR显著为负。 过上述分析,青山纸业公司在窗口期内累计超额收益显著为负,而同行业其他两家公司的累计超额收益均在0附近波动,没有显著的正向或负向超额收益,说明青山纸业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确实对证券市场股价变动产生了重要影响。2012年青山纸业高管变动导致的盈余管理行为在降低公司2012年整体业绩表现的同时,确实造成了股价和收益率的下跌。 青山纸业公司年度财报公布之后的短期内,投资者并未发现青山纸业的负向盈余管理行为,导致公司股票收益率持续下跌。那么投资者究竟需要多长时间对盈余管理能做出反应?中长期内证券市场收益率能否对盈余管理做出反应?长期内股票市场价格能否回归正常水平? 我们将事件的跨度调整为100天,即时间窗口变为(-10,100),测算从青山纸业年报发布日之后四个月内市场的反应。结果显示,投资者可以对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做出反应,在经历了短期内累积超额收益的持续下降之后,随着时间窗口继续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