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技术应用 教学大纲任务分配
- 格式:doc
- 大小:87.50 KB
- 文档页数:2
江苏省宿城中等专业学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一、专业(专业代码)与专门化方向专业名称:机电技术应用(051300)专门化方向:机电设备安装与调试、自动化生产线运行、机电产品维修、机电产品营销二、入学要求与基本学制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历者,基本学制3年。
三、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面向制造类企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文化修养和职业道德,掌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对应职业岗位必备的知识与技能,能从事自动化设备和自动生产线的安装、调试、运行、维护和营销等工作,具备职业生涯发展基础和终身学习能力,能胜任生产、服务、管理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等技术技能型人才.注:每个专门化方向可根据区域经济发展对人才需求的不同,任选一个工种,获取职业资格证书.五、综合素质及职业能力1。
综合素质(1)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职业素养、竞争和创新意识;(2)具有健康的身体和心理;(3)具有良好的责任心、进取心和坚强的意志;(4)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团队协作能力;(5)具有良好的书面表达和口头表达能力;(6)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继续学习能力;(7)具有运用计算机进行技术交流和信息处理的能力;(8)具有借助工具查阅中、英文技术资料的基础能力.2。
职业能力(职业能力分析见附录2)(1)行业通用能力:①识读图样能力:具有识读中等复杂机械零件图、装配图,电气原理图、接线图,液压、气动系统图的能力;具有应用计算机绘图软件抄画机械和电气图样的能力。
②工量具及仪表选用能力:具有常用机械加工工具、量具、刀具选用的能力;具有常用电工、电子仪表选用的能力。
③材料及元器件选用能力:具有常用金属材料的选用能力;具有识别和选用导线、低压电器、传感器及常用电工电子元件的能力;具有选用常用液压和气动元件的能力。
④机电设备的使用能力:具有识读常用机电设备技术资料的能力;具有操作常用机电设备的能力;具有维护和保养常用机电设备的能力;具有机电设备常见故障排除的基础能力。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机械CAD课程教案一、课程概述1.1 课程背景随着现代工程技术的发展,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在机械设计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为了适应这一发展趋势,培养具备机械CAD技能的工程技术人才,我们开设了这门《机械CAD》课程。
1.2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AutoCAD软件的基本操作,能够运用AutoCAD 进行机械图纸的绘制,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1.3 教学内容本课程主要讲授AutoCAD软件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包括基本操作、绘图技巧、三维建模等。
二、教学方法2.1 理论教学通过讲解AutoCAD软件的基本操作和绘图技巧,使学生掌握软件的使用方法。
2.2 实践教学通过上机操作,使学生熟悉AutoCAD软件的各项功能,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2.3 案例教学通过分析实际工程案例,使学生学会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
三、教学安排3.1 学时安排本课程共计48学时,其中理论教学24学时,实践教学24学时。
3.2 教学进度第1-8周:AutoCAD基本操作、绘图技巧和二维建模第9-12周:三维建模、实体编辑和机械图纸绘制第13-16周:案例分析与实践四、教学评价4.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占总成绩的30%。
4.2 实践成绩上机操作和实践项目完成情况,占总成绩的40%。
4.3 期末考试包括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占总成绩的30%。
五、教学资源5.1 教材《机械CAD技术与应用》,,机械工业出版社5.2 辅助资料AutoCAD软件、教学课件、案例资料等。
六、教学内容详细安排6.1 AutoCAD基本操作学习AutoCAD界面及工具栏掌握快捷键的使用学习绘图设置和绘图环境6.2 绘图技巧学习直线、圆、矩形等基本图形绘制掌握对象捕捉和对象追踪学习图层管理和颜色设置七、二维建模7.1 二维绘图学习绘制和编辑二维图形掌握二维图形的变换(平移、旋转、缩放)学习使用文本和表格功能7.2 尺寸标注学习尺寸标注的类型和样式掌握标注样式管理器练习尺寸标注的实战应用八、三维建模8.1 三维基础学习三维坐标系统掌握三维图元的创建和编辑学习三维视图操作8.2 实体编辑学习实体创建和修改掌握布尔运算(并、交、差)练习实体建模的综合应用九、机械图纸绘制9.1 标准图幅和比例学习国家标准图幅和比例设置掌握图框和栏的绘制学习绘制零件图、装配图和原理图9.2 零件图绘制学习零件图的视图表达掌握零件图的标注和符号练习绘制典型机械零件图十、案例分析与实践10.1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工程案例,理解CAD在工程设计中的应用学习案例中的设计思路和技巧讨论案例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案10.2 实践项目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一个机械设计项目包括零件图、装配图和原理图的绘制练习项目汇报和评价十一、高级绘图技巧与优化11.1 绘图效率提升学习使用绘图模板和宏命令掌握自定义快捷键和工具栏了解批量绘图和数据输入技巧11.2 图形文件管理学习图形文件的保存、打开和关闭掌握文件夹的创建和管理了解图形文件的安全和备份十二、协同设计与文件共享12.1 团队协作基础学习使用AutoCAD的协同设计功能了解网络共享和工作空间的概念掌握团队项目的工作流程和沟通技巧12.2 文件共享与版本控制学习使用云服务和网络驱动器进行文件共享掌握文件版本控制和差异比较了解如何处理并发编辑冲突十三、机械设计实例讲解13.1 实例一:简单零件图绘制分析零件的结构和功能绘制零件的主视图和剖视图标注零件尺寸和公差13.2 实例二:装配图绘制理解装配图的组成和表达方法绘制装配体的爆炸图和细节图标注装配体的配合和运动关系十四、项目管理与职业素养14.1 项目管理基础学习项目管理的基本概念和方法掌握项目计划的制定和执行了解项目进度跟踪和风险管理14.2 职业素养与道德规范学习职业道德和行业规范了解工程师的职责和权利十五、课程总结与展望15.1 课程回顾总结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回顾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强调CAD技能在工程设计中的应用重要性15.2 未来展望了解CAD技术的发展趋势探索CAD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可能性鼓励学生持续学习和创新,以适应未来的技术挑战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档详细介绍了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机械CAD课程的教案,包括课程概述、教学方法、教学安排、教学评价、教学资源以及各个章节的详细教学内容。
机电一体化技术》教学大纲学时:45 学时学分: 2.5 学时理论学时:36 学时实验学时:9 学时面向专业: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机师)大纲执笔人:李晋阳大纲审定人:郭清南一、说明1、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机电一体化技术主要研究机械技术与电子技术及其他领域的相关技术有机结合的规律,以实现产品(或系统)的多功能化、高效率化和智能化,使产品朝着轻、薄、细、灵巧方向发展以节省原材料、减小能量消耗、提高产品性价比的技术。
机电一体化的发展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国家的技术经济实力、任务是研究和开发出性价比高的产品。
2、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在理论知识方面:该课程宜安排在学完机械原理、机械设计与制造、电工电子技术、液压传动、传感器技术、自动控制原理、单片机原理等有关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的第七学期,在内容上既要注意与以上学科衔接又要避免不必要的重复。
该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所以授课教师在讲授时要注重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同时要适当补充教材以外的一些相关的新知识、新技术。
实践技能方面:因该课程目的是实现产品的多功能化、高效率化和智能化,所以要求通过实验来掌握一个完整的机电一体化产品或系统的设计方法。
包括:机械系统、检测系统、伺服系统、接口系统、控制系统以及总体设计方法。
3、课程教学改革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多传授给学生有关机电一体化方面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见于该课程涉及的学科广、图表多且复杂,该课程宜采用多媒体教学。
一、教学大纲内容(一)课程的理论教学第一章概论(2 学时)第一节机电一体化基本概念第一节机电一体化构成特点由机械系统、动力系统、传感与检测系统、信息处理与控制系统、执行机构组成。
第三节机电一体化关键技术包括(1)精密机械技术(2)信息处理技术(3)检测与传感器技术(4)自动控制技术(5)伺服驱动技术(6)系统总体技术第四节机电一体化产品的设计方法包括产品可行性研究、基本设计阶段、详细设计阶段和实验进行试验。
桃源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机电专业组2018年6月目录一、专业名称3b5E2RGbCAP二、入学要求3p1EanqFDPw三、基本学制3DXDiTa9E3d四、培养目标3RTCrpUDGiT五、毕业要求35PCzVD7HxA六、就业岗位4jLBHrnAILg七、人才培养规格4xHAQX74J0X<一)思想政治4LDAYtRyKfE<二)科学文化4Zzz6ZB2Ltk<三)职业能力5dvzfvkwMI1〈四)、身心素质5rqyn14ZNXI八、课程结构6EmxvxOtOco九、教案活动时间分配表8SixE2yXPq5十、课程设置与时间安排86ewMyirQFL十一、课程标准11kavU42VRUs十二、校内实习实训室配备16y6v3ALoS89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名称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专业代码为053100).接续专科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专业、自动化生产设备应用专业,接续本科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
M2ub6vSTnP二、入学要求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三、基本学制全日制学历教育,学制3年。
四、培养目标本专业面向机电设备制造行业机电设备操作、安装、调试与营销等一线岗位,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必要文化知识,从事机械装配、电气安装与机电设备营销等工作地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0YujCfmUCw五、毕业要求1.符合教育部颁布地《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籍管理办法》。
2。
思想品德评价合格。
3。
修满教案计划规定地全部课程且成绩合格。
4。
顶岗实习和社会实践考核合格。
5.符合学校地有关毕业要求.六、就业岗位〈一)就业岗位〈二)拓展岗位七、人才培养规格<一)思想政治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具有坚定地社会主义信念和正确地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诚实守信、敬业爱岗、艰苦奋斗、热爱劳动、遵纪守法、团结合作地品质。
机电设备管理的教学大纲机电设备管理的教学大纲机电设备管理是一门涉及机械、电气、自动化等多学科知识的综合性学科,旨在培养学生掌握机电设备的基本原理和管理方法,提高其在机电设备维护、运行和管理方面的能力。
为了确保教学内容的全面性和系统性,制定一份科学合理的教学大纲是非常重要的。
一、课程目标机电设备管理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具备以下能力:1. 掌握机电设备的基本原理和工作原理,了解机电设备的结构组成和工作流程。
2. 熟悉机电设备的维护和保养方法,能够进行常见故障的排除和修复。
3. 理解机电设备的管理原则和方法,能够制定合理的设备维护计划和管理策略。
4. 具备一定的安全意识和风险评估能力,能够有效地预防和应对设备事故。
5. 能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机电设备的监控和远程管理。
二、课程内容1. 机电设备基础知识这部分内容主要包括机电设备的分类、结构组成、工作原理和基本参数等。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了解不同类型机电设备的特点和应用领域。
2. 机电设备维护与保养机电设备的维护与保养是保证设备正常运行和延长使用寿命的重要环节。
学生将学习到不同类型设备的维护方法、维护周期和常见故障排除技巧。
3. 机电设备管理原则与方法机电设备管理是确保设备正常运行和提高生产效率的关键。
学生将学习到设备管理的基本原则、管理策略和方法,包括设备维护计划的制定、备件管理、设备故障分析等。
4. 设备安全与风险评估设备安全是机电设备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
学生将学习到设备安全管理的基本原则、安全评估方法和事故应急预案制定等,以确保设备运行过程中的安全性。
5. 现代信息技术在机电设备管理中的应用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机电设备开始采用远程监控和管理系统。
学生将学习到现代信息技术在机电设备管理中的应用,包括远程监控、数据分析和故障诊断等。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机电设备管理课程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 理论授课:通过讲解基本原理和知识点,帮助学生建立起对机电设备的整体认识。
机电技术与应用学习计划书一、学习目标1. 掌握机电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原理,包括机械、电气、自动控制、计算机控制等方面的知识。
2. 学习掌握机电一体化系统的设计、安装、维护等技能。
3. 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具备设计、开发、管理机电设备和系统的能力。
4. 提高实践操作能力,熟练掌握机电设备的使用和维护技能。
二、学习内容1. 机械基础知识(1)机械原理(2)机械零件设计(3)机械制造工艺2. 电气基础知识(1)电路基本理论(2)电气设备基础(3)电子技术基础3. 自动控制知识(1)自动化原理(2)传感器与执行机构(3)控制系统4. 计算机控制知识(1)计算机基础(2)嵌入式系统(3)人机界面5. 机电一体化系统知识(1)机械与电气整合技术(2)系统设计与集成(3)维护与改进三、学习方法1. 系统学习理论知识,包括课堂学习和参与实验课程。
2. 阅读相关专业书籍和论文,积极获取最新的技术资讯。
3. 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实践教学活动,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4. 参与科研课题,充分利用实验室资源,培养创新意识和科研能力。
四、学习安排1. 根据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制定详细的学习计划。
2. 每周安排固定的学习时间,抽出时间进行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实践操作。
3. 参加相关专业的学术讲座和研讨会,深入了解最新的技术发展动态。
五、学习评价1. 定期进行自我评估,总结学习成果和不足,及时调整学习计划。
2. 参与专业实践活动和项目,通过实践操作来检验所学知识和技能。
六、学习资源1. 学校教学资源:利用学校实验室、图书馆等资源。
2. 网络资源:积极利用互联网资源,寻找相关教学资料和学习视频。
3. 外部实习机会: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外部实习和实践活动,获取专业实际操作经验。
七、学习推荐1.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多参与实践教学和科研项目,提高专业实际操作能力。
2. 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多参与团队项目,锻炼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3. 多与行业人士和专家学者交流,了解行业发展动态,提高与行业接轨的能力。
中等职业学校机电专业教学计划一、招生对象与学制本专业招收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历者,学制3年。
二、培养目标与业务范围1.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具备从事机电技术必需的理论知识和综合职业能力的机电设备、自动化设备和生产线的运行与维护人员。
2.业务范围本专业毕业生面向各行业,主要从事机电设备、自动化设备和生产线的安装、调试、运行、维修与检测工作,也可从事机电产品的营销与技术服务等与机电技术应用相关的工作。
三、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及要求具备必需的文化基础知识。
1、掌握机械、电工与电子技术、自动控制等方面的基础知识。
2、掌握典型机电设备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3、具有机电自动化设备安装、调试、运行和维修的基本能力。
4、具有一般机械加工的操作能力和编制简单零件工艺规程的能力。
5、具有简单机电设备改装的能力。
四、课程设置及教学要求(一)文化基础课1、德育(160学时)(1) 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旨在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与职业指导。
其任务是:使学生了解职业、职业素质、职业道德、职业个性、职业选择、职业理想的基本知识与要求,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掌握职业道德基本规范,以及职业道德行为养成的途径,陶冶高尚的职业道德情操;形成依法就业、竞争上岗等符合时代要求的的观念;学会依据社会发展、职业要求和个人特点进行职业生涯设计的方法;增强提高自身全面素质、自主择业、立业创业的自觉性。
(2)法律基础知识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旨在对学生进行法律基础知识教育。
其任务是:使学生了解宪法、行政法、民法、经济法、刑法、诉讼法中与学生关系密切的有关法律基本知识,初步做到知法、懂法,增强法律意识,树立法制观念,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指导学生提高对有关法律问题的理解能力,对是与非的分析判断能力,以及依法律己、依法做事、依法维护权益、依法同违法行为作斗争的实践能力,成为具有较高法律素质的公民。
《机电一体化技术》课程简介课程内容:《机电一体化技术》是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四年制本科的选修课,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具有重要的工程应用意义。
它综合了自动化技术、机械制造技术、传感器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电子线路等众多知识。
其内容涉及到机械本体的设计与分析、传感器选用、计算机控制系统等基本知识。
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机电一体化系统(产品)涉及的相关技术,对典型机电一体化系统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使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具有综合应用多学科知识的能力。
Brief IntroductionCourse Description:“Electromechanical integration technology”, which is a very strong comprehensive curriculum and has the important significance to engineering application, is a elective course of mechanical design, manufacturing and automation professional four-year undergraduate. It integrated automation technology, mechanical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sensor technology, computer technology and electronic circuit, and many other knowledge. The content involves the mechanical body design and analysis, sensor selection, basic knowledge of computer control system, etc. By learning this curriculum, the students would master more the related technologies of electrical integration system (products) and have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of the typical mechatronics system, so that they will work with integrated application of multidisciplinary knowledge ability in the future.《机电一体化技术》课程教学大纲一、教学内容第一章绪论1.1概述1.2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功能构成及组成要素1.3机电一体化的特点及发展1.4机电一体化系统的设计教学难点:机电一体化系统的设计思路及基本方法。
中等职业学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课程设置一、招生对象与学制本专业招收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学制3年。
二、培养目标与业务范围1.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具备从事机电技术必需的理论知识和综合职业能力的机电设备、自动化设备和生产线的运行与维护人员。
2. 业务范围本专业毕业生面向各行业,主要从事机电设备、自动化设备和生产线的安装、调试、运行、维修与检测工作,也可从事机电产品的营销与技术服务等与机电技术应用相关的工作。
三、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及要求1. 具备必需的文化基础知识。
2. 掌握机械、电工与电子技术、自动控制等方面的基础知识。
3. 掌握典型机电设备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4. 具有机电自动化设备安装、调试、运行和维修的基本能力。
5. 具有一般机械加工的操作能力和编制简单零件工艺规程的能力。
6. 具有简单机电设备改装的能力。
四、课程设置及教学要求(一) 文化基础课1. 德育(177学时)(1) 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旨在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与职业指导。
其任务是:使学生了解职业、职业素质、职业道德、职业个性、职业选择、职业理想的基本知识与要求,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掌握职业道德基本规范,以及职业道德行为养成的途径,陶冶高尚的职业道德情操;形成依法就业、竞争上岗等符合时代要求的观念;学会依据社会发展、职业需求和个人特点进行职业生涯设计的方法;增强提高自身全面素质、自主择业、立业创业的自觉性。
(2) 法律基础知识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旨在对学生进行法律基础知识教育。
其任务是:使学生了解宪法、行政法、民法、经济法、刑法、诉讼法中与学生关系密切的有关法律基本知识,初步做到知法、懂法,增强法律意识,树立法制观念,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指导学生提高对有关法律问题的理解能力,对是与非的分析判断能力,以及依法律己、依法做事、依法维护权益、依法同违法行为作斗争的实践能力,成为具有较高法律素质的公民。
机电一体化教学大纲一、教学目标机电一体化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技能,包括机械设计、电气控制和自动化技术等方面的知识和实践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 理解机电一体化的基本理论和原理,掌握相关技术术语和概念。
2. 掌握机电一体化系统的设计与调试方法,能够进行基本的机械设计和电气控制。
3. 熟悉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工作原理和运行方式,能够分析和解决常见问题。
4. 了解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工业自动化中的应用,能够应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机电一体化课程的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学习程度和课程设置有所调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相关理论知识:机电一体化的概念和发展历程,机电元件的结构和特性,传感器和执行器的原理与应用。
2. 机械设计基础:机械零件的设计和选择,设计软件的应用,机械系统的动力学分析。
3. 电气控制基础:电路原理与分析,电气元件的选择与连接,控制系统的组成和调试。
4. 自动化技术应用:PLC编程与应用,人机界面设计与实现,现场总线技术的应用。
5. 实践操作与实验:机械装配和调试,电气控制系统的搭建与调试,自动化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为了达到上述教学目标,教学中将采用多种适合机电一体化课程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包括:1. 讲授与演示:通过教师的讲授和实际演示,向学生介绍机电一体化的理论与应用。
2. 实践操作:安排学生进行机械装配、电气控制系统调试等实践操作,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3. 项目实践:引导学生参与机电一体化相关项目的设计与实现,通过实际项目锻炼学生的综合素质。
4. 群体讨论与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在小组内进行问题讨论与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
5. 实验教学:通过设计相关实验,帮助学生巩固和应用所学知识,加深对机电一体化的理解。
四、教学评价与考核为了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掌握程度,根据机电一体化课程的特点,采用以下几种评价与考核方式:1. 课堂表现评价: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合作精神,包括出勤情况、提问和回答问题等方面。
辽宁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课程教学大纲教育层次:专科层次、学制三年课程代码:课程教学时数:72学分数:5制订或修订执笔人:完成日期:2006年7月1日审核日期:2006年9月1日一、课程性质和任务1、课程性质本课程是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
2.课程任务本课程主要讲授机电一体化系统的相关技术,包括传感器技术、驱动执行机构、精密机械技术、计算机接口技术、和常见的控制技术。
二、课程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基本知识和相关技术,初步具备分析机电一体化系统的能力,为从事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相关工作奠定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基础。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机电一体化系统的相关概念,掌握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基本知识。
(2)熟悉机电一体化系统组成部分。
(3)掌握机电一体化相关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方法。
2、能力目标(1)具备的基本能力:熟悉机电一体化系统组成部分,能够分析机电一体化相关技术的基本原理。
(2)具备的初步能力:对机电一体化系统综合分析能力,对机电一体化相关技术的运用能力。
创新意识和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内容单元一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重点:系统方框图的绘制方法。
难点:自动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
教学建议:列举一个具体的自动控制系统讲解;采用MATLAB软件在课堂上展示一套小型的自动控制系统。
单元二自动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重点:传递函数。
难点:自动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教学建议:采用MATLAB软件在课堂上展示。
单元三自动控制系统的时域分析法重点:动态性能指标,稳定性分析。
难点:动态性能指标的计算方法及分析。
教学建议:采用MATLAB软件在课堂上展示。
单元四自动控制系统的频率分析法重点:动态性能频率指标,稳定性频率分析。
难点:系统开环频率特性图的绘制。
教学建议:采用MATLAB软件在课堂上展示。
单元五自动控制系统的校正重点:PID校正。
难点:频域校正。
教学建议:采用MATLAB软件在课堂上展示。
《机电一体化技术》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适用专业:机电一体化技术适用层次:高起专适用教育形式:网络教育/成人教育考核形式:考试所属学院:制造科学与工程学院先修课程:电工学与电子学一、课程简介本课程是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的主干专业课。
本课程从系统的观点出发,利用机械技术和电子技术,通过机电有机结合构造最佳的机电系统。
本课程主要学习机械系统、传感检测系统、伺服系统、控制系统等设计和选择方法,讨论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接口、精度设计和可靠性等系统总体技术。
本课程的作用和任务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建立机电产品的一体化设计思想,把电子技术、传感器技术,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和机械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了解各项技术之间的接口关系,能运用所学知识对机电一体化产品进行分析或设计,使学生具备解决生产过程中机电设备的运行、管理、维护和改造等实际问题的初步能力。
二、课程学习目标与要求本课程强调知识结构系统性和教学体系完整性的统一,使学生对机电一体化技术有较全面的认识,比较系统地掌握机电一体化系统各元部件的选择计算和总体设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初步具备机电一体化系统的设计能力。
教学的基本要求包括:学习机电一体化基本概念,理解机电一体化系统中各结构要素在系统中的作用和相互关系,初步建立机电产品的系统化设计思想。
2.了解机电一体化系统中常用传感器、传动机构、动力驱动装置和计算机控制系统种类和特点。
3.熟悉机电一体化产品的设计方法和工程路线,能够针对具体的机电一体化产品确定产品开发技术路线。
4.掌握机电一体化系统中机械、传感检测、动力、控制等基本结构要素的技术特点,掌握典型装置的技术原理和使用方法。
5.了解典型机电一体化产品的构成、特点和设计方法,学会设计简单的机电一体化产品。
三、课程主要内容和基本要求第一章引论『基本要求』掌握机电一体化的涵义,了解机电一体化技术的主要特点和范畴;掌握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功能构成和组成要素;了解机电一体化共性关键技术包含的内容。
毕业设计机电教学大纲
1.教学单位名称
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
2.实践环节名称
毕业设计(机电)
3.实践环节代码
414422
4.实践环节学时
14周
5.实践环节学分
14
6.实践环节性质
必修
7.实践环节开设学期
第8学期
8.实践环节面向专业
机械工程
9.实践环节教学目的与任务
毕业设计(机电)是机械工程专业学生完成工程师的基本训练所必需的最后一个教学环节,它是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以及科学工作方法的重要过程。
毕业设计的主要目的是:
(I)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和技能分析解决机械工程实
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懂得生产技术工作的一般程序和方法。
(2)培养学生调查研究,查阅技术文献、资料、手册,进行工程计算,图样绘制及编写技术文件的能力。
(3)培养学生理论分析,试验研究,仪器设备使用,及把机械、电子、微机结合起来,对试验数据做出正确分析与评论的能力。
(4)培养学生在设计、科研工作中的独立工作能力及整体合作意识。
毕业设计(论文)的主要任务是: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地完成所分担的课题的全部内容,正确地进行分析计算,通过调查研究和毕业实习,搜集和查阅有关资料,根据课题需要,进行必要的测绘等,绘制符合国家标准的图样,给出正确的计算流程图及准确的程序,编写设计说明书,最后参加毕业答辩。
技工机电专业教学大纲技工机电专业教学大纲技工机电专业教学大纲是指为培养具备机电技术应用能力的专业人才而制定的教学计划和课程体系。
它是指导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重要依据,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起着重要作用。
一、教学目标技工机电专业教学大纲的首要任务是明确教学目标。
技工机电专业培养的学生应具备以下能力:1. 掌握机电基础知识和技能:包括机械制图、机械加工、电气控制、自动化技术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2. 具备实践能力:能够独立完成机电设备的安装、调试、维修和故障排除等工作。
3. 具备创新能力:能够运用机电技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具备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4. 具备团队合作能力:能够与他人合作完成机电项目,具备良好的沟通和协作能力。
二、课程设置技工机电专业教学大纲还需要明确各门课程的设置。
根据培养目标和学科特点,技工机电专业的课程设置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机械基础课程:包括机械制图、机械加工、机械设计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2. 电气基础课程:包括电路原理、电机原理、电气控制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3. 自动化技术课程:包括自动控制原理、传感器技术、PLC编程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4. 实践教学课程:包括实验课程、实习课程和毕业设计等,通过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教学方法技工机电专业教学大纲还需要明确教学方法。
技工机电专业的教学方法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培养。
具体的教学方法包括:1. 理论讲授:通过课堂教学,向学生传授机电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
2. 实验教学:通过实验课程,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
3. 项目实训:通过项目实训,让学生参与真实的机电项目,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
4. 实习实训:通过实习课程,让学生在企业或实验室中进行实际工作,锻炼他们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评估技工机电专业教学大纲还需要明确教学评估方法。
教学评估是对学生学习情况的检测和评价,用于评估教学效果和学生综合素质。
《机电技术应用》教学计划专业名称 :机电技术应用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具备从事机电技术必需的理论知识和综合职业能力的机电设备、自动化设备和生产线的运行与维护人员。
修业年限:3年招生对象:应届初中毕业生业务范围:本专业毕业生面向各行业,主要从事机电设备、自动化设备和生产线的安装、调试、运行、维修与检测工作, 也可从事机电产品的营销与技术服务等与机电技术应用相关的工作。
其主要的业务工作岗位群是:1. 在机电设备生产部门, 可从事机电设备生产的一般技术工作;2. 在维修和调试部门,可以从事机电设备的常规维护及简单的修理和调试工作;3. 在营销部门,可从事机电设备采购、推销、等业务工作;4. 在工业生产企业及大中型服务单位,可从事机电设备保养、运行和维护等技术工作。
知识结构:1. 具备中等职业教育所必需的文化基础知识。
2. 熟悉机电设备采购、推销等基础知识。
3. 掌握机械、电工与电子技术、自动控制等方面的基础知识。
4. 掌握典型机电设备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5. 熟悉典型机电设备的控制线路。
6. 了解自动化设备与生产线的结构组成。
专业技术能力:1. 具有较扎实的焊接及钳工基本功。
2. 能够熟练使用相关的常用检测仪器 (含仪表、设备和工具。
3. 具有一般机加工的操作能力和编制简单零件工艺规程的能力。
4. 具有安装、调试、检测与维修一般机电设备的能力。
5. 具有简单机电设备改装的能力。
6. 具有经营机电设备各业务环节的基本工作能力。
7. 具有一定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
8. 具有良好的表达、理解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
9. 具有一定的接受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和合作精神。
10. 具有查阅机电设备相关资料及其产品说明书的能力。
11. 具有较强的敬业精神和吃苦耐劳精神。
专业教学的主要内容:理论部分:电工与电子技术、机械制图 (电气制图、液动与气动技术、机械常识、传感器技术、电力电子技术、电工测量与仪表、电力拖动控制电路、 PLC 技术、变频调速技术、机床设备等。
- 1 -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教学标准(春季)
课程类别 课程名称 学分 总学时
学期
1 2 3 4 5 6
公共基础课
德育1(职业道德与法律) 2 32 √
德育2(心理健康) 2 32 √
体育与健康 4 64 √ √
应用文写作 2 32 √
计算机应用基础 4.5 72 √
小计 14.5 232
专
专
业
技
能
课
专业基础课
电工技术(吴文涛) 6 96 √
电子技术(红亮) 6 96 √
Auto CAD(朱百合) 6 96 √
机械制图(李庆利) 6 96 √
机械基础(王学明) 6 64 √
公差与配合(于亮) 6 96 √
机械设计基础(张树财) 6 96 √
机械制造技术(王学明) 8 128 √
单片机应用技术(王红)
6 96 √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红亮)
6 96 √
可编程控制器(彭树花)
6 96 √
电气设备控制与检修(王淑
敏)
6 96 √
自动线安装与调试(田野)
6 96 √
- 2 -
数车编程与仿真(张树财)
6 96 √
数铣编程与仿真(于亮)
6 96 √
小 计 92 1440
专业(技
能)方向课
电工实训(吴文涛)
2 32 √
电子实训(红亮)
2 32 √
机加工实训(张树财、于亮)
4 64 √
钳工实训(于亮)
2 32 √
单片机实训(王红)
2 32 √
可编程控制器实训(彭淑
花)
2 32 √
自动线实装与调试实训(田
野)
2 32 √
数控加工实训(张树财、于
亮)
8 128 √
小 计
24 384
专业选修课 液压与气动(于亮) 4 64 √ 金属材料(张树财)
4 64 √
小 计
8 128
综合实习
180 √
顶岗实习
480 √
合 计
138.
5
28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