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文言文基础知识检测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文言文基础知识检测

文言文基础知识检测(必修四)

班级姓名

一、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可予不

2.召有司案图

3.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4.不顾恩义,畔主背亲

5.员径八尺

6.武父子亡功德

7.因泣下沾衿,与武决去

二、解释加点的词

1.扶辇下除.

2.衡少善属.文

3.阴知

..奸党名姓4.连辟公府不就. 5.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6.左右皆靡.

7.臣等不肖

..8.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9.于是秦王不怿.

10.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11.秦贪,负.其强宜.可使12.决负.约不偿城 13.肉袒负.荆 14.引.佩刀自刺

16.礼节甚倨.17.相如虽驽.18.单于使使

..晓武

19.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20.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

21.请指示

..王22.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

23.虞常果引.张胜24.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

25.安帝雅.闻衡善术学26.武帝嘉.其义.

27..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

...

..常惠等募士斥侯百余人俱.28.副有罪,当相坐29. 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30.如惠语以让.单于

31.子为父死,无所恨.32.称为政理

..

三、指出下列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并释义

1.大将军邓骘奇.其才

2.怀.其璧

3.赵王鼓.瑟

4.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5.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6. 为刎颈之交.

7..舆.归营8.因泣.下霑衿

9.单于壮.其节10.欲因此时降.武

11.杖.汉节牧羊 12.诚甘乐.之

13.大王必欲急.臣14.左右欲刃.相如

四、指出下列文言句式并翻译

1.相如素贱人

2.求人可使报秦者。

3.乃设九宾于廷

4.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5.独畏廉将军哉?

6.何以知燕王?

7.今君乃亡赵走燕。

8.公之视廉将军孰与

..秦王

9.见犯乃死,重负国

10.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

11.验之以事

12.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13.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五、相关文化常识

1.舍人

..

2.卿:周天子及诸侯所属高级官职的通称,分上、中、下三级。,战国时最高的官阶。

3.肉袒(tǎn坦:解衣露体。这是向对方的一种方式。斧质:是腰斩犯人的。质,同锧。承斧的砧板。

4.布衣之交:之间的交往。古代平民以麻布、葛布为衣,故称。

金兰之交:指情意契合、亲如兄弟的朋友。:指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

竹马之交:指从小一块儿长大的异性好友。:指辈份不同、年龄相差较大的朋友。

:指在遇到磨难时结交的朋友。:指看上去很平谈,而重在道义的朋友。

5.古人在举行典礼或祭祀之前,须先沐浴更衣,不茹荤酒,静居戒欲,以示虔诚庄敬,这种礼节称。

6.有司:的通称。古时设官分职,各有专司,因称官吏为有司。

7.御史:战国时史官之称,专管。

8.太学:古代设在京城的,西汉武帝开始设立。

9.辟,(被)召请(去做官)。公府,三公的官署。东汉以、司徒、为三公。

10.驿:驿使,古时驿站上传递文书的人。

11.三辅

..:汉朝以、左冯翊、右扶风为三辅。

12.豪右

..:即。秦汉时,豪族住在城市的右边,故称“豪右”。阉竖:对的蔑称。

13.相坐:相连坐(治罪)。一个人犯了罪,有关的人连同治罪,叫“”或“相坐”。株连:指一人有罪而牵连他人。株,本指露出地面的树根,根与根之间牵连甚多。

14.下车:,视事,指官员到职工作。

15. 阏氏:匈奴单于的称号,如同王后。

16.孝廉:孝廉是汉武帝时设立的察举考试,以任用官员的一种科目,孝廉是“孝顺亲长、廉能正直”的意思。后代,“孝廉”这个称呼,也变成明朝、清朝对举人的雅称。

17.公车:汉代以公家车马递送应征的人,后因以“公车”为举人应试的代称。

18.封建社会,大臣年老了请求辞职为“”,意思是请求赐还自己的身体,回家乡去。

高中语文必修四文言文知识点复习归纳

必修四文言知识梳理 一、《廉颇蔺相如列传》 舍人: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门客)遗(wèi):使人遗赵王书(送给) 即:即患秦兵之来(则,就)宜:宜可使(应该) 曲:曲在赵(理亏)均:均之二策(权衡、比较) 必:王必无人(倘若,假如)奏:相如奉璧奏秦王(呈献,进献) 却:相如因持璧却立(退后)修敬: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整饰礼仪表示敬意) 倨(jū):礼节甚倨(傲慢)谢: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道歉) 有司:召有司案图(官吏的通称)决:决负约不偿城(必定) 径道:从径道亡(便道,小路)间:间至赵矣(名作状,从小路) 拔:其后秦伐赵,拔石城(攻下)靡:左右皆靡(退却) 怿(yì):于是秦王不怿(高兴,喜悦)已而:已而相如出(过了些时候) 高义:徒慕君之高义也(高尚的品德)孰与: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比……怎么样) 驽:相如虽驽(劣马,引申为愚劣,无能) 通假字 1、不:可予不(通“否”) 2、奉:臣愿奉璧往使(通“捧”) 3、案:召有司案图(通“按”,审察) 4、孰: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通“熟”,仔细) 一词多义 1、于:①君幸于赵王(介词,被)②故燕王欲结于君(连词,同) 2、负:①宁许以负秦曲(使……担负,使……承担)②秦贪,负其强(凭借,倚仗) ③决负约不偿城(违背)④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辜负,对不起) ⑤廉颇闻之,肉袒负荆(背着) 3、以:①传以示美人及左右(连词,连接两个动词,给)②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介词,因为) ③以勇气闻于诸侯(介词,凭借)④愿以十五城请易璧(介词,拿,用) ⑤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连词,相当于“而”) 4、见:①徒见欺(介词,被,受)②大王见臣列观(动词,接见) 5、舍:①舍相如广成传舍(名作动,安置住宿)②舍相如广成传舍(传舍:招待宾客的馆舍) 6、因:①不如因而厚遇之(由此,趁此)②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通过、经由) 7、顾:①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回头)②顾吾念之(只不过) ③顾野有麦场(《狼》)(四面看)④念父母,顾妻子(《报任安书》)(顾惜,怜惜) ⑤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为学》)(反而) 8.幸:①而君幸于赵王(宠幸)②大王亦幸赦臣(幸好)③则幸得脱(侥幸) 9、引:①引赵使者蔺相如(动,延请)②左右或欲引相如去(动,拉) ③相如引车避匿(动,掉转)④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动,拉开弓) 词类活用 1、负:宁许以负秦曲(使……担负,使……承担) 2、完:臣请完璧归赵(使……完好无缺) 3、前:乃前曰(名作动,上前) 4、舍:舍相如广成传舍(名作动,安置住宿) 5、间(jiàn):间至赵矣(名作状,从小路) 6、廷:卒廷见相如(名作状,在朝堂上) 7、毕、归:毕礼而归之(使……完毕、使……回去)8、刃:左右欲刃相如(名作动,杀) 9、西:相如奉西入秦(名作状,向西)10、严: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形作动,尊敬) 11、急:大王必欲急臣(形容词使动,使……急,逼迫)12、衣(yì):乃使其从者衣褐(名作动,穿上)

必修四文言文单元基础知识测试题

必修四基础知识测试题 班次学号姓名 一、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忤.逆wǔ前合后偃.yǎn 铁杵.chǔ哥哥行.háng B.罪愆.qiān 繁衍.生息yǎn 搵.擦wèn 愠.怒yùn C.谂.知shěn 熟稔.rěn 诡谲.jué鹬.蚌相争yù D.蕴藉.jiè杯盘狼藉.jí笑靥.yǎn 梦魇.yǎn 2.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吊丧.sāng 属.文zhǔ郓.城jùn 连辟.公府bì B.更.嫁gēng 汤镬.hùo 摈.弃bìn 乞骸.骨hé C.负荆.jīng 渑.池miǎn 避匿.nì檠.弓弩qíng D.刎颈.jìng 陛.下bì节旄.máo 礼节甚倨.jū 3.选出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 A.涔涔 .. cén 包庇. bì苌.弘化碧 cháng 前合后偃. yǎn B.埋.怨 máī罪愆. qiān 羽扇纶.巾 lún 未雨绸缪. miùC.遗.赵王yí列观.guàn 杳.无音信yǎo 毋.wù庸置疑D.勾当 gòu 雪茄.jiā左右皆靡.mí一蓑.suō烟雨4.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 A.金榜提名凤帘翠幕盗跖避匿 B.良晨好景完壁归赵和谐宁谧 C.良莠不齐吻颈之交淋漓努钝

D.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伺候弥补 5.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在毕业典礼上,校长一番推心置腹的话说得冠冕堂皇 ....,台下的学生们被感动得热泪盈眶; B.清政府当时在财政上也已捉襟见肘 ....,根本无力与侵略军继续作战了; C.这两位进城打工的农民遭到保安人员的非法拘押和刑讯逼供,他们在被毒打后 忍无可忍 ....,不得不承认偷了商场的物品; D.日本侵略军挑起战争,遭到中国军 民的英勇反抗,最后不得不宣布无条件投降,真是祸起萧墙 ....啊; 6.下列文学常识叙述正确的一项 A、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指的是哈姆莱特奥塞罗罗密欧与朱丽叶李尔王; B、“元曲四大家”指的是关汉卿、白朴、纪君祥、王实甫; C、词又称诗余、长短句、曲子词,起源于隋朝,盛行于唐代; D、元杂剧每本戏由一个演员主唱;男主角称正末,女主角称正旦;此外还有净、丑、杂等; 7.下列对元杂剧有关内容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元代杂剧是综合表演、说、唱、音乐、舞蹈的艺术形式,每本通常四折; B.“楔子”穿插在剧本中间,相当于现在的过场,有的放在剧首,相当序幕; C.杂剧的每一折都由同宫调的若干曲牌联成一套曲子,“正宫”“端正好”都是宫调名; D.元杂剧角色一般分末、旦、净、杂四大类,末多扮演中年男子; 8、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类活用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

高中语文必修四)文言文知识点复习归纳

必修四文言知识梳理一、《廉颇蔺相如列传》 舍人: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门客)遗(wèi):使人遗赵王书(送给) 即:即患秦兵之来(则,就)宜:宜可使(应该) 曲:曲在赵(理亏)均:均之二策(权衡、比较) 必:王必无人(倘若,假如)奏:相如奉璧奏秦王(呈献,进献) 却:相如因持璧却立(退后)修敬: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整饰礼仪表示敬意) 倨(jū):礼节甚倨(傲慢)谢: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道歉) 有司:召有司案图(官吏的通称)决:决负约不偿城(必定) 径道:从径道亡(便道,小路)间:间至赵矣(名作状,从小路) 拔:其后秦伐赵,拔石城(攻下)靡:左右皆靡(退却) 怿(yì):于是秦王不怿(高兴,喜悦)已而:已而相如出(过了些时候) 高义:徒慕君之高义也(高尚的品德)孰与: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比……怎么样)驽:相如虽驽(劣马,引申为愚劣,无能) 通假字 1、不:可予不(通“否”) 2、奉:臣愿奉璧往使(通“捧”) 3、案:召有司案图(通“按”,审察) 4、孰: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通“熟”,仔细)一词多义 1、于:①君幸于赵王(介词,被)②故燕王欲结于君(连词,同) 2、负:①宁许以负秦曲(使……担负,使……承担)②秦贪,负其强(凭借,倚仗) ③决负约不偿城(违背)④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辜负,对不起) ⑤廉颇闻之,肉袒负荆(背着) 3、以:①传以示美人及左右(连词,连接两个动词,给)②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介词,因为)③以勇气闻于诸侯(介词,凭借)④愿以十五城请易璧(介词,拿,用) ⑤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连词,相当于“而”) 4、见:①徒见欺(介词,被,受)②大王见臣列观(动词,接见) 5、舍:①舍相如广成传舍(名作动,安置住宿)②舍相如广成传舍(传舍:招待宾客的馆舍) 6、因:①不如因而厚遇之(由此,趁此)②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通过、经由) 7、顾:①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回头)②顾吾念之(只不过) ③顾野有麦场(《狼》)(四面看)④念父母,顾妻子(《报任安书》)(顾惜,怜惜) ⑤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为学》)(反而) 8.幸:①而君幸于赵王(宠幸)②大王亦幸赦臣(幸好)③则幸得脱(侥幸) 9、引:①引赵使者蔺相如(动,延请)②左右或欲引相如去(动,拉) ③相如引车避匿(动,掉转)④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动,拉开弓) 词类活用 1、负:宁许以负秦曲(使……担负,使……承担) 2、完:臣请完璧归赵(使……完好无缺) 3、前:乃前曰(名作动,上前) 4、舍:舍相如广成传舍(名作动,安置住宿) 5、间(jiàn):间至赵矣(名作状,从小路) 6、廷:卒廷见相如(名作状,在朝堂上) 7、毕、归:毕礼而归之(使……完毕、使……回去)8、刃:左右欲刃相如(名作动,杀)9、西:相如奉西入秦(名作状,向西)10、严: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形作动,尊敬)11、急:大王必欲急臣(形容词使动,使……急,逼迫)12、衣(yì):乃使其从者衣褐(名作动,穿上) 13、先、后: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先,以……为后)

高中语文必修四文言知识汇总

高中语文必修四文言知识汇总 语文复习要注意文言文的翻译,同时文言文知识也要牢牢掌握。以下是店铺为您整理的关于高中语文必修四《苏武传》课内文言知识汇总的相关资料,供您阅读。 高中语文必修四《苏武传》课内文言知识汇总 苏武传 【重点语句整理】 1词类活用 意动用法 单于壮其节壮: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壮。 诚甘乐之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 使动用法 欲因此时降武降:使动用法,使……投降。 空以身膏草野膏:使动用法,使……肥沃。 反欲斗两主斗:使动用法,使……争斗。 单于愈益欲降之降:使动用法,使……投降。 何久自苦如此苦:使动用法,使……受苦。 王必欲降武降:使动用法,使……投降。 名词活用 羝乳乃得归乳:名词做动词,生子。 武能网纺缴,檠弓弩网、檠:名词做动词,结网、用檠矫正弓弩。 2.惠等哭,舆归营 ①<名>车子。《劝学》:“假舆马者,非利足也。” ②<名>轿子。《晋书•王导传》:“乘肩舆,具威仪。” ③<动>抬。《苏武传》:“武气绝,半日复息,惠等哭,舆归营。” 3.而收系张胜。 ①<动>悬;挂。《卖炭翁》:“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②<动>梆缚;拴。《过秦论》:“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下命吏。” ③<动>拘囚;关押。《谭嗣同》:“君既系狱……以八月十三日斩于市。” ④<动>继;连接。班固《东都赋》:“系唐统,接汉绪。” ⑤<名>带子。《陌上桑》:“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 ⑥<名>世系;系统。杜甫《赠比部箫郎中十兄》:“汉朝丞相系,梁日帝王孙。” ⑦<动>联系;关联。柳宗元《封建论》:“大业弥固,何系于诸侯哉。” ⑧<动>是。《葫芦僧判断葫芦案》:“因那日买了个丫头,不想系拐子拐来卖的。” ⑨<动>附着;随着。《兰亭集序》:“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4.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 ①<动>讨论;议论。《出师表》:“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②<动>评定赏罚;判定。《出师表》:“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③<动>说。《桃花源记》:“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④<动>辩论。《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今日廷论。” ⑤<动>研究;研讨。《五蠹》:“论世之事,因为之备。” ⑥<名>言论;主张;学说。《甘藷疏序》:“余不侫,独持迂论。” ⑦<名>文体的一种,即议论文。《文选序》:“论则析理精微,铭则序事清润。” 5.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 ①<名>米仓。《论积贮疏》:“管子曰:‘仓廪实而知礼节’。” ②<名>官府供应的粮食。《送东阳马生序》:“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 ③<动>储藏;积聚。《素问•皮部论》:“廪于肠胃。” 6.扶辇下除 ①<名>台阶。《史记•魏公子列传》:“赵王扫除自迎,执主人

人教版高中语文 必修三、四教材文言文知识练习题 (含答案详解)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于是秦人拱手 ..而取西河之外拱手:两手合抱,形容毫不费力。 B. 伏尸百万,流血漂橹.橹:使船前进的工具。 C. 山东 ..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山东:崤山以东,即东方诸国。 D. 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景:通“影”,名词作状语,像影子一样。 2.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词类活用类型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 子孙帝王 ..万世之业 B. 树.之以桑 C. 有席.卷天下 D. 填然鼓.之 3.下列语句从句式角度看,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②求人可使报秦者③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④设九宾礼于廷⑤会于西河外渑池⑥而君幸于赵王 ⑦廉颇者,赵之良将也⑧青,取之于蓝⑨何以知之 ⑩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A. ①/②⑦/③⑥⑩/④⑤⑧/⑨ B. ①②/⑦/③⑥⑩/④⑤⑧/⑨ C. ①②⑦/③⑩/④⑤⑥⑧/⑨ D. ①/②⑦/③⑩/④⑤⑥⑧/⑨ 4.下列加点词的活用归类正确的一组是() ①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②时.天下承平日久③衡少善.属文④诚甘乐 ..之⑤单于使使晓.武⑥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⑦单于壮.其节⑧大将军邓骘奇.其才⑨剑.斩虞常已⑩羝乳.乃得归 A. ①⑨⑩/②⑦/③/④⑥⑧/⑤ B. ①/④⑩/②⑦/③/⑥⑧/⑤/⑨ C. ①③/②⑨/④⑦⑧/⑥⑩/⑤ D. ①④⑩/②⑦/⑤/③/⑥⑧/⑨ 5.下列各句中,不含有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A. 公车特征拜郎中 B. 皆为陛下所成就 C. 验之以事,合契若神 D. 武等实在 6.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只,不过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相当.抵押 B. 臣等不肖,请.辞去请求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全,都 C. 独.畏廉将军哉?难道见犯乃死,重.负国更加 D. 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最终如惠语以让.单于责备 7.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秦强而.赵弱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 B.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前谢罪蒙故业,因.遗策 C. 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 D. 徒慕君之.高义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8.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 中有都柱傍行八道 B. 合盖隆起,形似酒尊 C. 安帝雅闻衡善术学 D. 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 9.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活用类型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填然鼓.之B.赢粮而景.从 C.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D.子孙帝王 ..万世之业也 10.下列选项中的句式与例句句式相同的是 例句: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A.为天下笑者,何也B.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C.铸以为金人十二D.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11.下面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一样的是 A.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君子生.非异也 B.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以致.天下之士 C.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D.吾从而师.之/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12.选出下列句中”乎“字用法不同类的一项 A.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B.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C. 知不可乎骤得 D. 郁乎苍苍 13.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A. 七月既望.西望.夏口 B. 纵一苇之所如.沛公起如.厕 C. 而卒.莫消长而卒.葬之 D. 举匏樽以相.属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14.下列句中“其”字用法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A. 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B. 吾未见其明也 C. 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文言文知识归纳

高中语文必修四文言知识归纳《廉颇蔺相如列传》文言字词知识梳理一、通假字⑴可予不:(不,通“否”。)⑵臣愿奉璧西入秦:(奉,通“捧”,双手捧着。)⑶拜送书于庭:(庭,通“廷”,朝廷,接受朝拜和处理政务的地方。)⑷召有司案图:(案,通“按”,察看。)⑸秦自缪公以来,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缪,通“穆”。)⑹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孰,通“熟”,仔细。)⑺设九宾于廷(宾,通“傧”,接引宾客的人,傧相)⑻肉袒伏斧质(质,通“鑕”,铁钻)⑼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邪,通“耶”,yé,语气词,吗)二、古今异义1.指示:古义:指给人看(请指示王);今义:上对下的说明2.约束:古义:遵守约定(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今义:限制使不超出范围3.得罪:古义:得到惩处(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今义:冒犯4.明年:古义:第二年(明年复攻赵);今义:“今年”的下一年5.前进:古义:上前进献(于是相如前进缶);今义:向前行进6.宣言:古义:扬言((廉颇)宣言曰);今义:宣告,表示政府的公告7.鄙贱:古义:地位低下,见识浅薄(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今义:卑鄙下贱8.以往古义:从这里到那里,指地点(指以往十五都予赵);今义:表时间,从前,过去9.因而古义:趁此就……;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10.亲戚古义:内亲外戚,包括父母、兄弟、妻子和同族亲属等;今义:跟自己有婚姻关系或血缘关系的家庭或成员11.所以古义:……的原因;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12.美人古义:妃嫔;今义:美貌女子13.布衣古义:平民;今义:用布做的衣服14.走古义:跑;今义:行。15.去古义:离开;今义:跟“来”相对三、一词多义1.负①秦贪,负其强(依仗,凭借)②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辜负,对不起)③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违背)④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使……承担)⑤廉颇闻之,肉袒负荆(背着)2.使①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派)②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出使)③乃使其从者衣褐(让)④大王乃遣一介之使(使臣)3.引①引赵使者蔺相如(引见,延请)②左右欲引相如去(拉)③相如引车避匿(牵,拉,引申为掉转)④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动,拉开弓)4.幸①而君幸赦臣(幸好,侥幸)②而君幸于赵王(宠幸)③则幸得脱(侥幸)5.以①以勇气闻于诸侯(凭,凭借)②愿以十五城请易璧(用,拿)③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来,连词,相当于“而”)④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用以,用来)⑤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么仇也(因为)6.徒①徒见欺(白白地)②徒以口舌为劳(只,只不过)7.于①君幸于赵王(介词,被)②故燕王欲结于君(连词,同)8.见①徒见欺(介词,被,受)②大王见臣列观(动词,接见)9.因①不如因而厚遇之(由此,趁此)②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通过、经由)10.顾①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回头)②顾吾念之(只不过)③顾野有麦场(《狼》)(四面看)④念父母,顾妻子(《报任安书》)(顾惜,怜惜)⑤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为学》)(反而)四、词类活用1.名词作状语①而相如庭斥之(廷,在朝廷上)②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间,从小路)③相如奉璧西入秦(西,向西)④肉袒负荆(肉:把上身,作“袒”的状语)2.名词作动词①舍相如广成传舍(舍,安置住宿)②左右欲刃相如(刃,用刀杀)③乃使从者衣褐,怀其璧(衣,穿;怀,怀里藏着)④乃前曰(前,上前)⑤怒发上冲冠(上,向上竖起)⑥赵王鼓瑟(鼓,弹奏)⑦臣乃敢上璧(上:献上)3.动词的使动用法①归璧于赵(归,使……归)②秦王恐其破璧(破,使……破碎)③宁许以负秦曲(负,使……承担)④毕礼而归之(毕,使……完毕;归,使……回去)⑤臣舍人相如止之曰(止,使……止;阻止)4.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完璧归赵(完,使……完整)5.形容词的意动用法①且庸人尚羞之(羞,以……为羞耻)②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先,以……为先;后,以……为后)6.形容词作动词①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严,形作动,尊敬)②大王必欲急臣(急,逼迫)③秦王善为秦声(善,擅长,善于)五、文言句式(一)判断句①廉颇者,赵之良将也。(……者,……也)②和氏璧,天下共传宝也。(……,……也)③我为赵将(为,译为“是”)(二)倒装句1.状语

高中语文必修4文言文知识点归纳06606

高中必修四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廉颇蔺相如列传》 一、通假字。 1.可予不。 2.臣愿奉璧西入。 3.拜送书于庭。 4.召有司案图。 5.设九宾礼于廷。 6.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 7.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二、一词多义。 1、负 ①贪,负其强 ②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 ③相如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 ④均之二策,宁许以负曲 ⑤廉颇闻之,肉袒负荆 2、使 ①昭王闻之,使人遗王书 ②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 ③乃使其从者衣褐 ④大王乃遣一介之使 3、徒 ①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②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 4、幸 ①大王亦幸赦臣 ②而君幸于王③则幸得脱矣 三、古今异义。 1、拜为上卿 2、欲勿予,即患兵之来 3、请以为王寿 4、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5、请指示王 6、于是相如前进缶 7、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 8、布衣之交 9、左右欲刃相如 10、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 11、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 12、传以示美人及左右 13、明年复攻 14、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 15、窃计欲亡走燕 16、不如因而厚遇之 四、词类活用。 1、舍相如广成传舍 2、左右欲刃相如 3、乃使从者衣褐 4、怀其璧 5、蔺相如前曰 6、臣乃敢上璧 7、请以十五城为王寿

8、臣语曰 9、于是相如前进缶 10、王鼓瑟 11、而相如庭斥之 12、故令人持璧归,间至矣 13、奉璧西入 14、怒发上冲冠 15、卒廷见相如 16、完璧归 17、王恐其破璧 18、宁许以负曲 19、毕礼而归之 20、归璧与 21、且庸人尚羞之 22、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23、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24、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25、大王必欲急臣 26、而绝之欢 27、宁许以负曲 28、为刎颈之交 五、特殊句式。 1、廉颇者,之良将也 2、和氏璧,天下共传宝也 3、蔺相如者,人也 4、为宦者令缪贤舍人 5、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6、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幕君之高义也 7、强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者,徒以吾两人在也8、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9、而君幸于王 10、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11、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 12、使不辱于诸侯 13、何以知之 14、君何以知燕王 15、求人可使报者 16、拜送书于庭 17、以勇气闻于诸侯 18、故燕王欲结于君 19、臣头今与壁俱碎于柱矣 20、设九宾于廷 21、会于西河外渑池 22、君幸于王。 23、得罪于大王 24、传以示美人及左右。 25、今君乃亡走燕。 26、遂与王会渑池。 27、对曰:“臣尝有罪……” 28、不如因厚遇之,使归 29、相如既归,王以为贤大夫 30、均之二策,宁许以负曲。 31、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 《武传》 一、通假字。 1.不顾恩义,畔主背亲 2.空自苦亡人之地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文言文基础知识检测

文言文基础知识检测(必修四) 班级姓名 一、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可予不 2.召有司案图 3.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4.不顾恩义,畔主背亲 5.员径八尺 6.武父子亡功德 7.因泣下沾衿,与武决去 二、解释加点的词 1.扶辇下除. 2.衡少善属.文 3.阴知 ..奸党名姓4.连辟公府不就. 5.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6.左右皆靡. 7.臣等不肖 ..8.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9.于是秦王不怿. 10.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11.秦贪,负.其强宜.可使12.决负.约不偿城 13.肉袒负.荆 14.引.佩刀自刺 16.礼节甚倨.17.相如虽驽.18.单于使使 ..晓武 19.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20.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 21.请指示 ..王22.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 23.虞常果引.张胜24.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 25.安帝雅.闻衡善术学26.武帝嘉.其义. 27..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 ... ..常惠等募士斥侯百余人俱.28.副有罪,当相坐29. 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30.如惠语以让.单于 31.子为父死,无所恨.32.称为政理 .. 三、指出下列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并释义 1.大将军邓骘奇.其才 2.怀.其璧 3.赵王鼓.瑟 4.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5.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6. 为刎颈之交. 7..舆.归营8.因泣.下霑衿 9.单于壮.其节10.欲因此时降.武 11.杖.汉节牧羊 12.诚甘乐.之 13.大王必欲急.臣14.左右欲刃.相如 四、指出下列文言句式并翻译 1.相如素贱人 2.求人可使报秦者。 3.乃设九宾于廷 4.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5.独畏廉将军哉?

人教版语文必修4文言文专题练习及答案

语文必修4文言文专题练习 班级: 姓名: 《廉颇蔺相如列传》 一、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2.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___通___,_____3.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 ____通___ 4.召有司案图 ___通___,________5.拜送书于庭 ___通___,________ 6.可予不___通___ 二、解释下列词语的一词多义。 1.徒⎩⎨⎧①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②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 2.而⎩ ⎪⎨⎪⎧①秦强而赵弱 ②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 ③不如因而厚遇之 ④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 3.以⎩ ⎨⎧ ①以勇气闻于诸侯②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③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④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 ⑤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4.顾⎩ ⎨⎧①相如顾召赵御史②顾吾念之 ③顾野有麦场 ④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⑤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5.因⎩⎪⎨⎪⎧①相如因持璧却立②不如因而厚遇之 ③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6.引⎩ ⎪⎨⎪⎧①引赵使者蔺相如 ②左右或欲引相如去 ③相如引车避匿 ④引之长丈许 7.幸⎩⎨⎧①而君幸于赵王②大王亦幸赦臣 8.负⎩ ⎨⎧ ①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②秦贪,负其强 ③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 ④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⑤廉颇闻之,肉袒负荆 三、指出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并解释。 1.且庸人尚羞.之__________________2.完. 璧归赵__________________ 3.臣乃敢上.璧__________________4.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__________________ 5.毕.礼而归.之__________________6.宁许以负.秦曲__________________ 7.秦王恐其破.璧__________________8.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__________________ 9.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__________10.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__________________ 11.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__________12.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___________ 13.乃使其从者衣.褐__________________14.左右欲刃.相如__________________ 15.舍. 相如广成传__________________ 四、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古义。 1.因宾客.. 至蔺相如门谢罪古义:________________今义:客人。 2.明年.. 复攻赵古义:________________今义:今年的下一年。 3.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古义:______________今义: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 4.臣所以去亲戚.. 而事君者 古义:________________今义: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员。 5.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古义:________________今义:政府的公告。 6.相如前进..缶,因跪请秦王古义:________________今义:向前行进;思想进步。 7.璧有瑕,请指示..王古义:________________今义:为指导工作而发出的口头或书面意见。 8.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古义:________________今义:方位词,左和右两方面;支配,操纵。 五、探究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 1.君何以知燕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而君幸于赵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传以示美人及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故燕王欲结于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求人可使报秦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名句默写。 1.卒相与欢,__________。 2.____________,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徒慕君之高义也。 4.我为赵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位居我上。 《苏武传》 一、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去草实而食之___通___,____________ 2.因泣下霑衿,与武决去 ___通___,____________ ___通___,____________ ___通___,____________ 3.请毕今日之马雚 ___通___,_________4.信义安所见乎 ___通___,__________ 5.空自苦亡人之地 ___通___,_________6.与旃毛并咽之 ___通___,__________ 7.不顾恩义,畔主背亲 ___通___,____________ 二、解释下列词语的一词多义。 1.以⎩⎪⎨⎪⎧①少以父任 ②汉亦留之以相当 ③以货物与常 ④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 2.除⎩⎪⎨⎪ ⎧①扶辇下除②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 ③当横行天下,为汉家除残去秽

最新新课标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文言文知识梳理(含答案)-四

人教必修四文言文知识梳理柳永词两首 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义。 1.异日图将好景 今义:美好的景况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义:不热闹;使受到冷淡的待遇 古义:_______________ 3.便纵有千种风情 今义:人的仪表举止;情怀,意趣;流露出来的男女相爱的感情 古义:_______________ 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多义词。 1.乘 乘醉听箫鼓( 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 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 2.归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而皆背晋以归梁( 后五年,吾妻来归( 完璧归赵( 若水之归海((常含贬义) )

三、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并解释。 1.嬉嬉钓叟莲娃( ) 2.都门帐饮无绪( ) 3.异日图将好景( ) 苏轼词两首 一、在括号内写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通假字。一尊还酹江月( ) 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义。 1.千古风流人物今义:轻浮放荡;有才学而不拘礼法古义:_________________ 2.回首向来萧瑟处今义:从来,一向古义: 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多义词。 1.任 一蓑烟雨任平生( ) 任重而道远( ) 王甚任之( ) 众怒难任( ) 2.却 山头斜照却相迎( ) 却匈奴七百余里( )

却之不恭( ) 四、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并解释。1.大江东去( ) 2.竹杖芒鞋轻胜马( ) 辛弃疾词两首、李清照词两首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义。 1.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今义:一个挨一个地古义:_________________ 2.刘郎才气 今义:有才华,表现于外的才能 古义:_______________ 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多义词。 望四十三年,望中犹记( ) 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 ) 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 )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 填其室( ) 在丙寅三月之望( ) 三、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并解释。 1.赢得仓皇北顾( 2.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3.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 )

高中语文必修4文言文知识大总结

高中语文必修4文言文知识大总结 高中语文必修4文言文知识大总结 一、通假字 1.北冥有鱼冥通“溟”,大海 2.小知不及大知知通“智”,智慧 3.此小大之辩也辩通“辨”,区别 4.而征一国者而通“耐”,能 5.旬有五日而后反有通“又”,反通“返” 6.倾阖城户阖通“合”,全 7.昂其直直通“值”.价钱 8.手裁举裁通“才” 9.翼日进宰翼通“翌”,第二天 L0.飨德怀恩飨通“享”,受 11.景从云合景通“影”,影子 二、虚词 1.之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助词,的 鹏之徙于南冥也助词,协调音节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助词,主谓问取消独立性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动词,到……去 之二虫又何知代词,此 2.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其……其:是……还是,用在选择句中, 加强揣测语气 3.风斯在下矣斯:则,就 4.时则不至则:或 5.奚以之几万里而南为奚以……为:表示反问,哪里用得着……呢 6.恶乎待哉恶:何 7.属而和者属:连续、跟着

8.信有时哉信:确实 9.靡计不施靡:没有 10.得无教我猎虫所耶得无……耶,表推测语气,大概……吧 11.虽连城拱璧不啻也虽:即使啻:止 12.未几、斯须既而:都表示时间短暂,“一会儿、片刻” 13.少年固强之固:坚持、一定 14.顾念蓄劣物终无所用顾:但 15.或以尺书寄托侍者或:也许 16.宁可致意耶宁可:焉能、哪能 17.脱获回耗脱:倘 18.贵客将自何所至也将:方,刚才 三、实词 (一)重点实词 1.《齐谐》者,志怪者也志:记载 2.置杯焉则胶胶:粘,着地 3.我决起而飞,枪榆枋而止决:快速的样子;枪:碰、撞 4.而后乃今将图南图:图谋 5.而控于地控:投,落下 6.小知不及大知及:赶得上。 7.穷发之北穷:荒远的、偏僻 发:毛,指草木 8.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待:凭借 9.下迨蔀屋迨:至蔀:遮蔽光明之物 10.置酒交衢间衢:大路 11.栉比如鳞栉:木梳; 比:并、排列 12.妍媸自别妍媸:美丑 13.恐进之亦兴阑矣阑:衰落、消失 14.迟月生公石上迟:等候 15.不知尚识余言否耶识:记着 16.居为奇货居:积,储存

语文必修四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语文必修四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经典版) 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 序言 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报告、工作计划、活动方案、规章制度、演讲致辞、合同协议、条据文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 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reports, work plans, activity plans, rules and regulations, speeche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evidence,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

高中语文必修四文言文知识归纳

高中语文必修四文言文知识归纳 高中语文必修四文言文知识归纳 导语:文言文对有些同学来说可能很难,可是万变不离其宗,多看多读多记多些理解就会了。下面是小编为你准备的高中语文必修四文言文知识归纳,希望对你有帮助! 《兰亭集序》文言知识整理 一、通假字 1.趣舍万殊(“趣”通“趋”,意为“往,取”) 2.悟言一室之内(“悟”通“晤”,意为“面对面”) 二、古今异义 ①是日也(是:古义:指代词“这”;今义:判断动词,是) ②茂林修竹(修:古义:长;今义:指修建、处理) ③所以游目骋怀(所以:古义:指用来;今义:表因果关系连词) ④信可乐也(信:古义:指实在;今义:指书信) ⑤向之所欢(向:古义:指过去;今义:指方向) ⑥列坐其次(次:古义:指旁边,水边;今义:指次序或质量差) ⑦及其所之(及:古义:指等到;今义:表并列关系连词,和) ⑧曾不知老之将至(曾:古义:指竟然今义:指曾经) ⑨亦将有感于斯文(斯文:古义:这次集会的诗文;今义:文雅) 三、词类活用 (一)名词作动词 (1)一觞一咏(觞:喝酒) (2)映带左右(带:环绕) (二)动词作名词 足以极视听之娱(视、听:眼睛、耳朵) (三)动词的使动 (1)引以为流觞曲水(流:使……流) (2)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兴:使……兴,使……产生) (四)形容词作名词

⑴ 群贤毕至(贤:有才有德的人、贤士) ⑵ 少长咸集(少长:少者、年轻的人) ⑶ 无丝竹管弦之盛(盛:热闹的场面) (五)形容词的意动 (1)齐彭殇为妄作(齐:把……看作相等、相同看待)(2)当其欣于所遇(欣:以……为欣、对……感到高兴)(六)数词的意动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一:把……看作一样) (七)副词作动词 足以极视听之娱(极:尽情享受) 四、一词多义 1 之 ⑴所之既卷(动词,意为“往,到达”) ⑵ 以之兴怀(代词,指“向之所欣……已为陈迹”) ⑶夫人之相与(取消句子独立性) ⑷极视听之娱(结构助词,的) ⑸向之所欣(音节助词,不译) 2 修 ⑴茂林修竹(意为“高”) ⑵况修短随化(长,修短指寿命长短) ⑶ 乃重修岳阳楼(意为“修建”) ⑷修守战之具(意为“整治治办) 3 虽 ⑴虽趣舍万殊(虽然,连词) ⑵虽世殊事异(即使,连词) 4 于 ⑴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意为“在,介词”) ⑵欣于所遇(意为“对,介词”) ⑶终期于尽(意为“到,介词”) 5 以

高中语文必修4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高中语文必修4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学习语文需要讲究方法和技巧,更要学会对知识点进行归纳整理。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高中语文必修4文言文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文言基础知识整理(第四、五、六册) 一、通假字 1.北冥有鱼冥通“溟”,大海 2.小知不及大知知通“智”,智慧 3.此小大之辩也辩通“辨”,区别 4.而征一国者而通“耐”,能 5.旬有五日而后反有通“又”,反通“返” 6.倾阖城户阖通“合”,全 7.昂其直直通“值”.价钱 8.手裁举裁通“才” 9.翼日进宰翼通“翌”,第二天 L0.飨德怀恩飨通“享”,受 11.景从云合景通“影”,影子 二、虚词 1.之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助词,的 鹏之徙于南冥也助词,协调音节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助词,主谓问取消独立性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动词,到……去 之二虫又何知代词,此 2.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其……其:是……还是,用在选择句中, 加强揣测语气 3.风斯在下矣斯:则,就 4.时则不至则:或

5.奚以之几万里而南为奚以……为:表示反问,哪里用得着……呢 6.恶乎待哉恶:何 7.属而和者属:连续、跟着 8.信有时哉信:确实 9.靡计不施靡:没有 10.得无教我猎虫所耶得无……耶,表推测语气,大概……吧 11.虽连城拱璧不啻也虽:即使啻:止 12.未几、斯须既而:都表示时间短暂,“一会儿、片刻” 13.少年固强之固:坚持、一定 14.顾念蓄劣物终无所用顾:但 15.或以尺书寄托侍者或:也许 16.宁可致意耶宁可:焉能、哪能 17.脱获回耗脱:倘 18.贵客将自何所至也将:方,刚才 三、实词 (一)重点实词 1.《齐谐》者,志怪者也志:记载 2.置杯焉则胶胶:粘,着地 3.我决起而飞,枪榆枋而止决:快速的样子;枪:碰、撞 4.而后乃今将图南图:图谋 5.而控于地控:投,落下 6.小知不及大知及:赶得上。 7.穷发之北穷:荒远的、偏僻 发:毛,指草木 8.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待:凭借 9.下迨蔀屋迨:至 蔀:遮蔽光明之物 10.置酒交衢间衢:大路 11.栉比如鳞栉:木梳; 比:并、排列 12.妍媸自别妍媸:美丑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必修4文言文知识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必修 4文言文知识 本页仅作为文档页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 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

必修四文言文知识归纳 《廉颇蔺相如列传》 一、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字的通假意义。 可予不?“不”通“否”。 臣愿奉璧往使。“奉”通“捧”,捧着。 拜送书于庭。“庭”通“廷”,朝堂。 召有司案图。“案”通“按”,审察、察看 秦自缪公以来。“缪”通“穆”。 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通“熟”,仔细。 肉袒伏斧质。“质”通“踬”,杀人时作垫用的砧板。 特以诈详为欲赵城。“详”通“佯”,假装。 设九宾于廷。“宾”通“傧”,傧相。 二、找出下列句中含古今异义的词,并解释其古今意义。 1、于是王召见。于是:在此,在这时;今义:承接连词。 2、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于是:在此,在这时;今义:承接连词。 3、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于是:在此,在这时;今义:承接连词。 4、拜为上卿。拜,古义:授予官职;今义:拜见,叩拜。 5、欲勿与,即患秦兵之来。患,古义:忧虑,担心;今义:祸患。 6、请以咸阳为赵王寿。寿,古义:向人敬酒或献礼;今义:祝寿。 7、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所以:古义:……的原因,表原因;今义:表示因果关系的关联词。去,古义:离开;今义:到。 8、亲戚,古义:父母兄弟;今义:有血缘关系的亲属。 9、宣言曰。宣言,古义:扬言,到处说,扬言;今义:宣告。 10、布衣之交。布衣,古义:平民;今义:粗布衣服。 11、传以示美人及左右。美人,古义:妃嫔,指秦王的姬妾;今义:美女。

12、左右或欲引相如去。左右,古义:侍卫人员,近侍人员;今义:①方位词。左边和右边;②身边跟随的人;③控制,动词;④方位词。用在数目字后边表示概数,相当于“上下”。 13、请指示王。指示:古义:指给……看;今义:上对下的说明,为指导工作而发出的口头或书面意见。 14、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约束:古义:信约,盟约,今义:限制使不越出范围。 15、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得罪,古义:得到惩处;今义:冒犯。 16、明年复攻赵。明年,古义:第二年;今义:“今年”的下一年。 17、王不行。不行:古义:不前往,不去。今义:①不可以;②不中用;③不好。 18、不过三十日。不过,古义:不超过。今义转折连词。 19、于是相如前进缶。于是:在此,在这时;今义:承接连词。 前进:走上前去献上。今义:向前行进,思想进步。 20、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所以:古义:……的原因,表原因;今义:表示因果关系的关联词。 21、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鄙贱,古义:地位低下,见识浅薄;今义:鄙卑下贱。 三、找出下列句中的词的词类活用意义。 22、舍相如广成传舍。舍,名词用作动词,安置住宿。 23、左右欲刃相如。刃,名词用作动词,用刀杀。 24、臣舍人相如止臣曰。止,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停留,阻止。 25、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坚明:形容词作动词,坚决明确地遵守。 26、而相如庭斥之。廷,名词用作状语,在朝廷上。 27、间至赵矣。间,名词用作状语,从小路。 28、臣请完璧归赵。完,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完整。 29、秦王恐其破璧。破,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破碎。 30、宁许以负秦曲。负,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承担。 31、怒发上冲冠。上,名词用作状语,向上。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