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课堂教学中预设和生成的关系

浅谈课堂教学中预设和生成的关系

浅谈课堂教学中预设和生成的关系
浅谈课堂教学中预设和生成的关系

浅谈课堂教学中预设和生成的关系

所谓预设,就是根据教育目标和学生的兴趣、学习需要以及已有的知识经验,以多种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预设教育活动。

“生成”是新课程倡导的一个重要教学理念。“生成”对应于“预设”。传统的课堂教学,常常只有预设而不见生成。教师期望学生按教案设想做出回答,不要“节外生枝”,否则就努力引导学生得出预定答案为止。

新课标要求语文课程要注重学生“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实现。在新课标指导下的新教科书的编写更注重学生主动实践、自我感悟、自主创新。选文更具有人文性和时代性,体例和呈现方式灵活多变,注重设计体验性活动和研究性学习专题。课程标准变了,教科书变了,教学宗旨变了,语文课堂增加了许多可变的因素,这就使得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也应该有所变动。预设的教案不能再成为教师课堂教学中的线索。“教师讲,学生听”的方式不再受学生的欢迎,学生渴望自由,乐于用各自不同的方式解决自己想要解决的问题。课堂上,教师应随时关注预设之外的新问题、新情况,重视课堂的动态生成。所谓生成是指师生依据学生的兴趣、经验和需要,在与环境交互作用中进行有效的动态性调整,以引导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进行新知识的探究活动。“动态生成”也是新课程标准提倡的一个重要理念,教学不应只是忠实地传递和接受知识的过程,更是课堂创生与开发的过程。它是教师及时捕捉那些无法预见的教学因素、教学情景等信息,利用可生成的资源开展教学。“动态生成”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课堂不再由教师主宰,而是教师依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随时调整教学过程,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动态生成”也展现了课堂的真实性。它追求教学的真实、自然,敢于暴露意外的情况,再现师生“原汁原味”的教学情境。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应立足于课堂的开发,把执行教案当作课堂教学的起点。悉心收集、捕捉和筛选学习活动中学生反馈的,有利于促进学生进一步学习的鲜活资源,并以此来调整教学行为。从“执行教案”走向“动态生成”,课堂必将成为孕育人性发展的沃土。

生成对应于预设,深陷在“预设”的樊笼里,框得过死,显然不利于学生的发展。而纯粹的“生成”也属空中楼阁,矫枉过正。因此,我们应在预设基础上追求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与主动建构。几点粗浅的建议。

教案设计:给生成留下足够的空间

在课前,教师要对文本进行多元的或深层的解读,对教学过程、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进行预设。在预设时,以自己原来的设计和组织预设课程的经验为基础,吸纳生成课

程的理念和做法,经过同化、顺应,把原有经验整合为自己的新经验。在考虑教学活动方案时,多几种假设,多几种课程发展的可能性,以便在实施过程中能够对学生的不同反映有所应对。

教学流程:在生成中即时“变奏”

语文教学过程中,会有许多“节外生枝”的现象,教师如果能捕捉学生的“节外生枝”,充分利用这一教学资源,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而且还可以弥补教师教学中的不足,甚至会达到意想不到的结果,教学因此闪现出创造的光辉和人性的魅力。

探究方案:在生成中适时“调整”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心理和物质环境,关注、支持、引发学生主动探索和交往的欲望,满足他们自主活动、自发学习的需要。教师在预设的基础上,要根据课堂的情况作适时改变。

动态生成的课堂教学改变了教师的主宰地位,它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随时调整教学过程的预设方案,充分利用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使其生成正确的认识,适应了学生学习的内在需求,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原来的师教生学转化成师生互学,教师也由原来的知识传授者转化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课堂教学由原来的教案剧转化成一出出创造剧,我们的语文课堂呈现出生命的光彩。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