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电力设备缺陷管理办法(集团)

电力设备缺陷管理办法(集团)

电力设备缺陷管理办法(集团)
电力设备缺陷管理办法(集团)

北京能源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Q/BEIH-215.09-05-2010

电力设备缺陷管理办法

Regulations of power equipment deficiency

2010-07-30发布 2010-07-30实施北京能源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发布

目次

前言............................................................................... I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职责 (1)

5 管理活动内容与方法 (2)

6 检查与考核 (3)

前言

本标准是根据北京能源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集团公司”)标准体系工作的需要编制,是企业标准体系建立和实施的个性标准。目的是为了使集团公司所属发电企业能够及时发现并消除设备及系统存在的缺陷,使设备保持良好的健康状态,保证机组安全、经济稳定运行,实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安全保障型”的发展目标。

本标准代替京能国际[2008]《电力设备缺陷管理制度》

本标准由集团公司电力生产经营部提出并归口管理

本标准起草单位:电力生产经营部

本标准起草人:单志栩

本标准修改人:侯小龙张宇博

本标准审核人:金生祥

本标准复核人:刘海峡

本标准批准人:郭明星

本标准于2008年1月首次发布,2010年5月第一次修订

电力设备缺陷管理办法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京能集团的设备缺陷管理工作职责、内容、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集团公司、分公司、全资、控股发电企业(以下简称发电企业)的设备缺陷管理工作。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DL 408 《电业安全工作规程》(发电厂和变电所电气部分)

电安生[1994]227号《电业安全工作规程》(热力和机械部分)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规定:

3.1 A类缺陷

指不用设备倒换、系统隔绝、不影响机组安全运行和机组出力即可消除的缺陷。

3.2 B类缺陷

指在不停止主设备运行、不影响机组或全厂出力的情况下,通过设备倒换、系统隔绝即可消除的设备缺陷。

3.3 C类缺陷

指需要停机或影响机组出力才能彻底消除的缺陷。C类缺陷可分为C1、C2两类。C1类缺陷包括通过机组降负荷可彻底处理的缺陷;可临时处理或通过机组降负荷可临时处理,需要停机才能彻底消除的缺陷;设备参数已超标但仍可继续监视运行,需要制定技术方案,结合机组检修、临停才能彻底消除的设备缺陷。C2类缺陷是指直接危及人身和设备安全,需要立即停机进行消除的缺陷。

3.4 设备异常现象

指设备运行参数或试验数据虽未超出规程规定,但已发生较明显的恶化趋势,或设备状态出现异常,需要监督运行的缺陷。异常设备缺陷要与直接影响设备安全运行的设备缺陷同等对待。

4 职责

4.1 电力生产经营部

4.1.1 本标准归口管理部门,负责对标准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和考核。

4.1.2 负责制订并定期修订本标准。

4.1.3 负责监控发电企业C2类设备缺陷的发生、处理、消除的情况,视情况给予表扬、督促或通报。

4.1.4 组织解决设备重大疑难问题和带有共性的设备问题;组织发电企业进行设备缺陷管理经验交

流,提高设备管理水平。

4.2 发电企业

4.2.1 根据设备维护的有关规定,对设备进行维护;利用各种手段,及时发现并消除缺陷,使设备处于良好状态。

4.2.2 对不能及时消除的威胁安全生产和系统完整的重大缺陷,组织有关人员制定监控措施、事故预想,防止缺陷蔓延或扩大。

4.2.3 对于发生的设备缺陷,要及时进行认真分析,避免同类缺陷重复发生。

4.2.4 对于需要进行设备重大改造才能恢复的缺陷,要列入年度技术改造和检修计划中,并提前做好可研方案。

4.2.5 定期对设备运行情况和缺陷进行分析,提出分析报告。

4.2.6 积极采用成熟、先进、实用、有效的技术手段,对设备进行维护和检查,尽早发现设备的异常变化,把设备缺陷消灭在萌芽状态,不断提高设备维护和缺陷管理的水平。

4.2.7 应设置缺陷管理专责人,负责对本企业缺陷统计、分析、汇总。

5 管理活动内容与方法

5.1 总则

5.1.1 设备主管部门是设备缺陷管理的主要负责部门。设备缺陷管理是设备管理的主要环节,要从源头抓起,严格按有关规程、标准的要求,对设备进行全面、认真的维护;缺陷管理要关口前移,从设备出现劣化倾向就纳入缺陷管理范围;同时采取各种有效手段,降低缺陷发生的次数。

5.1.2 电力设备缺陷管理遵循原则

5.1.2.1 要树立“零缺陷”理念,设备存在缺陷应及时消除。对不能及时消除的威胁安全生产和系统完整的重大缺陷, 有关单位和部门应制定监控措施, 做好事故预想, 以防缺陷蔓延或扩大。带有明显危及人身及设备安全缺陷的设备, 应立即停止运行。

5.1.2.2 发电企业要健全设备缺陷管理的全过程管理机制, 包括缺陷的提出、消除、验收、评价、分析、预防、控制、统计、考核, 形成闭环管理。

5.1.2.3 设备缺陷管理的任务及目标:严格执行有关规章制度,建立良好的设备缺陷管理机制,利用网络、计算机等现代化管理手段,提高设备管理水平,降低缺陷发生率,提高缺陷消除率,使设备零缺陷运行。

5.1.2.4 设备消缺必须执行《电业安全工作规程》、《调度规程》以及相关规程等规定 , 并制定必要的安全技术措施,做好危险点分析。

5.2 电力设备缺陷管理

5.2.1 设备缺陷实行计算机管理,所有直接影响安全运行的设备缺陷和设备异常均应录入设备缺陷管理系统,按有关规定进行处理,形成闭环管理。

5.2.2 发生B类设备缺陷,如果有影响机组安全运行的可能,当值运行人员应立即向本企业生产副总经理汇报。

5.2.3 发生C类设备缺陷,当值运行人员应立即向本企业生产副总经理汇报,生产副总经理接到汇报后应及时组织人员制定方案消缺,并亲临检修现场组织协调消缺工作。

5.2.4 发生C2类设备缺陷,发电企业应在一小时内汇报京能集团电力生产经营部和安全与科技环保部,并在一周内上报缺陷分析报告。

5.2.5 各类缺陷应按相关规定进行记录、处理和消除,对于确实不能按规定及时消除的缺陷,按规定经过各级职能部门确认后,可以转类型或延期消除。

5.2.6 对于已发生的缺陷,要进行认真分析,预防同类缺陷的发生。

5.2.7 缺陷处理的时限规定

5.2.7.1 C2类缺陷:立即停机、停炉、停电进行处理,并明确消除时间。

5.2.7.2 C1类缺陷:根据机组情况降负荷、结合近期的大、小修或停机、停炉、停电等机会尽快进行处理,并明确消除时间。

5.2.7.3 A、B类缺陷:按照“小缺陷不过班,大缺陷不过天”的原则执行。

5.2.8 要加强对设备异常的管理,及时进行分析,制定监控措施,加强监督跟踪。

5.3 考核指标

5.3.1 发电企业要严格执行电力设备缺陷管理办法,对不认真执行、未按规定时间上报等违规情况,集团公司将给予通报批评及相应考核。

5.3.2 每年第一季度对发电企业上年度电力设备缺陷管理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一次评估考核。

6 检查与考核

6.1 归口管理部室按本标准条款,组织标准执行情况检查。

6.2 集团标准化办公室统一组织年度检查。

6.3 考核与奖励标准详见Q/BEIH-205.04-07-2010《标准检查与考核管理规定》。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