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第二版刘晓君答案
- 格式:pdf
- 大小:2.94 MB
- 文档页数:34
工程经济学刘伟课后题答案1、()是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入。
[单选题] *A.收入B.利润C.利得(正确答案)D.营业外收入2、下列各项中不应计入“税金及附加”的是()。
[单选题] *A.消费税B.资源税C.城市维护建设税D.增值税的销项税额(正确答案)3、关于无形资产的后续计量,下列是说法中正确的是()。
[单选题] *A.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应该按系统合理的方法摊销B.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应按10年摊销C.企业无形资产的摊销方法,应当反映与该项无形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的预期实现方式(正确答案)D.无形资产的摊销方法只有直线法4、某企业去年发生亏损235 000元,按规定可以用本年度实现的利润弥补去年全部亏损时,应当()。
[单选题] *A.借:利润分配——弥补亏损235 000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235 000B.借:盈余公积235 000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235 000C.借:其他应收款235 000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235 000D.不做账务处理(正确答案)5、企业交纳的下列税款,不需要通过“应交税费”科目核算的是()。
[单选题] *A.增值税B.印花税(正确答案)C.土地增值税D.资源税6、某企业上年末“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科目贷方余额为50 000元,本年度实现利润总额为1 000 000元,所得税税率为25%,无纳税调整项目,本年按照10%提取法定盈余公积,应为()元。
[单选题] *A.75 000(正确答案)B.78 750C.100 000D.70 0007、无形资产是指企业拥有或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的()。
[单选题] *A.资产B.非流动性资产C.货币性资产D.非货币性资产(正确答案)8、根据准则的规定,企业收到与日常活动无关的政府补助应当计入()科目。
[单选题] *A.投资收益B.其他业务收入C.主营业务收入D.营业外收入(正确答案)9、.(年宁波二模考)下列关于会计主体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单选题] *A会计主体可以是独立法人,也可以是非法人B会计主体一定是法律主体(正确答案)C会计主体可以是一个企业,也可以是企业中的一个特定组成部分D会计主体有可能是单一企业,也可能是几个企业组成的企业集团10、企业专设销售机构发生的办公费应计入()科目。
1. 设备原值价值为60000元,使用年限为8年,试用双倍余额递减法计算各年的折旧额。
解: 年折旧率=2折旧年限×100%=28×100%=25%第一年折旧费=60000×25%=15000(元),其余值为45000(元)第二年折旧费=45000×25%=11250(元),其余值为33750(元)第三年折旧费=33750×25%=8438(元),其余值为25312(元)第四年折旧费=25312×25%=6328(元),其余值为18984(元)第五年折旧费=18984×25%=4746(元),其余值为14238(元)第六年折旧费=14238×25%=3560(元),其余值为10678(元)第七、八年折旧费=(10678-2000)×12=4339(元)2.某种设备的原值为2.4万元,预计净残值为0.2万元,折旧年限确定为7年,试采用年数总和法计算各年的折旧额。
解:第一年折旧费=(2.4-0.2)×7−0×100%=0.55(万7×(7+1)÷2元)第二年折旧费=(2.4-0.2)×7−1×100%=0.47(万7×(7+1)÷2元)第三年折旧费=(2.4-0.2)×7−2×100%=0.39(万7×(7+1)÷2元)第四年折旧费=(2.4-0.2)×7−3×100%=0.31(万7×(7+1)÷2元)×100%=0.24(万第五年折旧费=(2.4-0.2)×7−47×(7+1)÷2元)×100%=0.16(万第六年折旧费=(2.4-0.2)×7−57×(7+1)÷2元)×100%=0.08(万第七年折旧费=(2.4-0.2)×7−67×(7+1)÷2元)3.某公司以5000万元建造一栋商业大楼,其中90%形成固定资产。
工程经济学第二版李相然习题答案1、下列项目中,不属于职工薪酬的是()。
[单选题] *A.职工工资B.职工福利费C.医疗保险费D.职工出差报销的差旅费(正确答案)2、按现行企业会计准则规定,短期借款发生的利息一般应借记的会计科目是()。
[单选题] *A.短期借款B.应付利息C.财务费用(正确答案)D.银行存款3、企业交纳的下列税款,不需要通过“应交税费”科目核算的是()。
[单选题] *A.增值税B.印花税(正确答案)C.土地增值税D.资源税4、.(年浙江省第四次联考)下列不属于决定单位是否设置会计机构需要考虑的因素的是()[单选题] *A经济业务和财务收支的繁简B单位规模的大小C投资人的需求(正确答案)D经营管理的要求5、长期借款分期计算和支付利息时,应通过()科目核算。
[单选题] *A.应付利息(正确答案)B.其他应付款C.长期借款D.长期应付款6、用盈余公积弥补亏损时,应借记“盈余公积”,贷记()。
[单选题] *A.“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B.“利润分配——提取盈余公积”C.“本年利润”D.“利润分配——盈余公积补亏”(正确答案)7、A企业2014年12月购入一项固定资产,原价为600万元,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使用寿命为10年,预计净残值为零,2018年1月该企业对该项固定资产的某一主要部件进行更换,发生支出合计400万元,符合固定资产确认条件,被更换的部件的原价为300万元。
则对该项固定资产进行更换后的原价为( )万元。
[单选题] *A.210B.1 000C.820D.610(正确答案)8、企业的下列固定资产中,不计提折旧的是()。
[单选题] *A.闲置的房屋B.租入的设备C.临时出租的设备D.已提足折旧仍继续使用的设备(正确答案)9、企业发生的公益捐赠支出应计入()。
[单选题] *A.销售费用B.营业外支出(正确答案)C.其他业务成本D.财务费用10、已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但未办理竣工决算的固定资产,应根据()作暂估价值转入固定资产,待竣工决算后再作调整。
工程经济学(第二版谭大璐)课后答案目录第一部分课程的学习目的及总体要求 (2)一、课程的学习目的 (2)二、课程的总体要求 (2)第二部分课程学习的基本要求及重点难点内容分析 (3)第一章概论 (3)第二章投资的经济效果及资金计算 (3)第三章工程建设的经济分析方法 (5)第四章工程建设的预测与决策技术 (6)第五章工程项目的可行性研究 (7)第六章工程项目的投资估算 (8)第七章工程设计阶段的投资控制 (9)第八章工程发包阶段的经济分析方法 (10)第九章工程施工阶段的经济分析方法 (11)第十章工程竣工阶段的经济分析 (12)第三部分综合练习题 (12)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10分) (12)二、多选题(每题2分,共10分) (15)三、计算题(共60分) (16)四、案例题(20分) (17)参考答案 (18)第二章 (20)第三章 (23)第四章 (25)第五章 (29)第六章 (31)本课程学习指导资料根据该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参照现行采用教材《土木工程经济》第二版(谭大璐主编,四川大学出版社,2003年)以及课程学习光盘,并结合远程网络业余教育的教学特点和教学规律进行编写,适用于建筑工程管理专业专升本学生。
第一部分课程的学习目的及总体要求一、课程的学习目的《土木工程经济》是一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互渗透的综合性应用学科。
它不仅涉及《政治经济性》、《高等数学》等理论学科,同时又与《建筑施工》、《建筑设计原理》、《工程估价》等应用型学科密切相关。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建筑项目全过程的经济管理内容,不仅为后续课程《房地产开发与经营》、《工程项目管理》等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也为学生今后参加建筑行业的全国各类执业资格考试中涉及的工程经济知识考点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的总体要求1. 熟悉建筑工程建设的资金筹集方式,掌握资金的时间价值概念,并能熟练掌握其基本原理进行工程方案的择优。
2. 掌握工程建设的预测技术和决策技术。
《工程经济学》教学大纲课程编码:课程名称:工程经济学学分:4 总学时:72 实践:26 讲课:46开课对象:《工程造价》专业一年级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工程经济学》是介于自然和社会科学之间的边缘性科学,属于应用经济学的一个分支。
是工程学与经济学的交叉学科,是利用经济学的理论和分析方法,研究如何有效利用资源,提高经济效益,研究生产、建设中如何达到技术因素与经济因素最佳结合的学科。
因此,本课程具有很强的技术和经济的综合性、技术与环境的系统性、对未来的预测性及方案的择优性等特点。
本课程《工程造价》专业的一门的必修专业课程。
课程的研究对象是具体的工程项目、技术方案和技术政策。
主要研究内容包括投资方案评价方法与选择、财务分析、价值工程、风险分析和不确定性分析,是在尊重客观经济规律的前提下,对工程方案的经济效果进行分析和评价。
课程的主要目的学生通过课程学习,能掌握工程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及其在项目前期决策中的应用,对项目经济评价指标和方法、财务分析、不确定性分析与风险分析、价值工程等内容有一个系统的把握,有一定进行工程经济分析的能力。
通过培养学生的经济素质,了解工程活动的经济规律,熟悉现行的经济与管理方面的主要规定,并初步掌握对工程项目可行性进行评价,其目标是将培养学生成为既懂技术又懂经济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二、课程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重点和难点及学时分配第1章:总论(4学时)基本要求:本章重点阐述工程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工程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分析方法。
通过对本章内容的学习,学生应该明确工程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两重性以及工程技术与经济的关系,对工程经济学课程的基本内容和方法有初步认识,并在今后的学习中注意区分掌握相关概念。
重点与难点:技术和经济的关系;工程经济分析的原则和方法框架;机会成本和沉没成本的概念;现金流量与财务分析中收入和费用的区别。
第2章:工程经济分析的基本要素与现金流量(8学时)基本要求:本章主要介绍工程经济学与其它交叉学科的一些基本要素概念及与之相关的计量方法,主要论证折旧、摊销、折耗及其计算方法,所得税对现金流的影响及税前、税后投资现金流量的确定,折旧、通货膨胀、所得税与税后现金流的关系等内容,学生应对这些概念理解的基础上,记忆重要公式,并学会基本的计算。
工程经济学第三版第三章课后答案1. 设备原值价值为60000元,使用年限为8年,试用双倍余额递减法计算各年的折旧额。
解:年折旧率二X 100%= X 100%=25%折旧年限第一年折旧费=60000X 25%=15000元),其余值为45000(元)第二年折旧费=45000 25%=1125(元),其余值为33750(元)第三年折旧费=33750X 25%=843(元),其余值为25312(元)第四年折旧费=25312X 25%=632(元),其余值为18984(元)第五年折旧费=18984X 25%=474(元),其余值为14238(元)第六年折旧费=14238X 25%=356(元),其余值为10678(元)第七、八年折旧费=(10678-2000 )X-=4339 (元)2. 某种设备的原值为2.4万元,预计净残值为0.2万元,折旧年限确定为7年,试采用年数总和法计算各年的折旧额。
解:第一年折旧费=(2.4-0.2第二年折旧费(2.4-0.2第三年折旧费(2.4-0.2第四年折旧费(2.4-0.2第五年折旧费(2.4-0.2第六年折旧费=(2.4-0.2第七年折旧费=(2.4-0.23. 某公司以5000万元建造一栋商业大楼,其中90%形成固定资产。
假定这座建筑的折旧期为40年(残值为零)。
试分别采取以下方法计算第10年的折旧费及第10年末该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1)年数总和法;(2)双倍余额递减法。
解:(1)年数总和法:第10年折旧费=5000X 90彩 ----------- =170.12 (万元)第10年末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4500-[4500 X--------------- +4500 X ------------ +4500 X ------------ +4500 X --------------- +4500 X ------------ +4500 X ------------ +4500 X+4500 X +4500 X +4500 X ]=4500-(220+214+209+203+198+192+187+181+176+170 )4500-1950=2550 (万元)(2)双倍余额递减法:第一年折旧费=4500X-X 100%=225其余值为4275 (万元)第二年折旧费=4275X—X 100%=214其余值为4061 (万元)第三年折旧费=4061 X-X 100%=203其余值为3858 (万元)第四年折旧费=3858X-X 100%=193其余值为3665 (万元)第五年折旧费=3665X—X 100%=183其余值为3482 (万元)第六年折旧费=3482X—X 100%=174其余值为3308 (万元)第七年折旧费=3308X—X 100%=165其余值为3143 (万元)第八年折旧费=3143X—X 100%=157其余值为2986 (万元)第九年折旧费=2986X—X 100%=149其余值为2837 (万元)第十年折旧费=2837X—X 100%=142其余值为2695 (万元)第^一年折旧费=2695X —X 100%=135其余值为2560(万元)4. 某一工厂建设项目,取得专利权及商标权花费180万元, 该项目在建设期间的开办费为5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