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图说兰州新区

图说兰州新区

图说兰州新区
图说兰州新区

【图说兰州新区】城市印象——地理国情视角下的兰州新区新景象

2017-12-27甘肃省地理国情监测

兰州新区位于秦王川盆地,因其独有的区位优势,于2012年8月被国务院确立为全国第5个国家级新区,同时被赋予建设西北地区重要经济增长极、国家重要产业基地、向西开放的重要战略平台和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重要使命。自被确立以来,兰州新区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一条条宽阔、整洁和美丽的城市道路网状铺展,为单位和企业的入驻提供了便利;一栋栋现代建筑拔地而起,使这片荒凉之地渐渐有了人烟气息;2号湖公园、湿地公园和百花公园以水相连,蜿蜒而展,像极了一串晶莹的宝石项链;新建的航站楼和城际铁路,为新区带来了越来越多的客流量,使兰州新区走向世界,让世界看到兰州新区。

依托甘肃省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甘肃省测绘地理信息局立项对兰州新区开展了持续性地理国情监测,利用航空航天遥感、测绘地理信息和综合统计分析等前沿技术方法,记录兰州新区的发展,见证兰州新区的成长。下面,请首先跟我们一起欣赏一下地理国情视角下的兰州新区城市风采。

图1 兰州新区历年变化图

图2 高清影像中的新区城市道路(WordView-2,分辨率为0.5米,摄取时间为2017年5月)

图3 城市道路单向视觉图

对于兰州新区,第一印象肯定是那一条条宽阔整洁的城市道路。不论等级,在道路中间及两侧均配有漂亮的绿化带,或花或草,或乔或灌,相映成趣。在这里,没有老城区的嘈杂、拥堵和“灰头土脸”,而是多车道的通畅和满眼的绿色,让人如驶画中,舒畅惬意。

在黄河大道、昆仑山大道两侧,是兰州新区产业的重点分布区。通过近几年的招商引资与产业转移,大批来自全国各地和老城区的产业项目在这里安家落户,开花结果,为兰州新区注入了强大的生命力。先进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等主导产业,为我省经济的腾飞插上了翅膀。

图4 2016年兰州新区产业分布图(兰州新区地理国情监测成果)

新区的中心区是主要的居住、办公、商业集中区,由于航空对城市建筑高度的限制,这里看不到大都市的那种摩天大楼,也正得益于此,这里没有过多的城市阴影,宽宽的楼间距使阳光可以洒入每家窗户。在这里,居住小区如花园一般,有树、有花、有水、有亭,美景之外,也有齐全的体育设施。闲暇之余,树荫下小憩一会儿,小路中伸展一下身体,或运动场上来一场大汗淋漓,都是不错的选择。

图5 兰石家园(WordView-2,分辨率为0.5米,摄取时间为2017年5月)

引大入秦工程、西电提黄工程,以及缓缓而流的咸水河为这片黄土地引入了生命之水。贯穿新区中部的秦王川国家湿地公园、2号湖、百花公园和5号湖等以水相连,湖光各异,再加上山字墩、尖山庙和石门沟三座水库,多个人工湖,以及引大干渠两侧星罗棋布般大大小小的坑塘,使兰州新区有了“千湖之城”的美称。城不在大,有水则灵,水为这座新城增加了灵秀之气,为其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生命力。

图6 兰州新区供水工程及水体分布图(兰州新区地理国情监测成果)

图7 2号湖及周围景观(WordView-2,分辨率为0.5米,摄取时间为2017年5月)

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位于兰州新区机场东部物流产业组团,距中川机场约2公里,距中马铁路货运站约12公里,距兰州市约45公里,区位条件良好,航空、铁路及公路运输条件便利。

从影像上看,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综合服务楼宛若一只形态优美,挥舞绸带翩翩起舞的蝴蝶,这也喻示了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在“新丝绸之路经济带”上重要战略地位。

图8 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综合服务楼(WordView-2,分辨率为0.5米,摄取时间为2017年5月)

行驶在新区环城路上,转眼可见路侧大片望不到边际的因碾压而平整的土地,很难想象它们以前是荒山、丘陵、沟壑之地,不由得让人感叹人类工程的伟大。正是这种愚公移山的精神,一点点的推进,逐渐将低植被覆盖度的荒山野地变为可建、可植的城市用地,既为城市拓展了空间,也实现了对荒野之地的开发利用。兰州新区科教园区就位于这片平整之地上,近几年的规划建设,使这片集教育培训、科研孵化、体育运动、文化创意和都市商务等功能的综合园区已初具规模,并于2017年9月迎来第一批学生。

图9 平山造地区2010年影像(ADS80航摄影像,分辨率为0.5米,摄取时间为2010年10月。)

图10 平山造地区2017年影像(WordView-2,分辨率为0.5米,摄取时间为2017年5月)

素来被贴上土壤贫瘠、盐碱化严重和旱难耐标签的兰州新区,通过近几年的生态工程建设,生态面貌得到巨大改善。城市内部,建成湿地公园和2号湖公园等绿地景观及沿路绿化带;新区北部,建成沿东一干渠的防风防沙绿色廊道;环绕新区的周围山体,逐步实施的荒山绿化工程,将为新区提供重要的生态屏障。

图11 人工幼林——黄土地上的绿色新生命(WordView-2,分辨率为0.5米,摄取时间为2017年5月)

夕阳西下,T2航站楼在落日余辉中远眺未来。微微鸣声中,飞机仍在眼前飞起又降落。日月轮回,新旧更替。在新建T2航站楼和铁路站恢宏气势的衬托下,老航站楼更显苍桑与落寞。也正是这种使命的传承,促使着中华文明源源不断的发扬光大。

图12 中川国际机场综合交通枢纽(WordView-2,分辨率为0.5米,摄取时间为2017年5月)

尽管有先天的自然条件限制,但兰州新区总能克服重重困难,带给我们意外和惊喜。它也一直在向着建设一座宜业宜居宜游的现代化新城的目标健康成长。我们相信,伴随着日新月异的发展,兰州新区必将成为“新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兰州新区控规维护2018规划成果简介

《兰州新区控规维护(2018)》 规划成果简介 为适应“新老城区融合、产业转型升级、空间整合提质、开放枢纽建构”的新机遇、新要求,有效解决规划审批、用地保障和形态引导中的各种新情况、新矛盾、新问题,新区的城乡规划、空间治理、用地管控等亟需跟进维护、动态调整、适时修改。控制性详细规划作为新区建设管理最直接、最主要的法定依据,其在实际建设管控中面临着各种不确定性的因素,客观上存在着维护诉求。同时,为推进绿地系统、市政基础设施、停车设施等一批事关民生福祉和人民群众获得感的专项规划与控规充分衔接,需要及时将更新内容纳入新区单元控规。 一、基本情况 在审视新区当前发展环境与现实空间诉求的基础上,本次维护将新区已批的7个单元控规与4大专项规划、5个已批地块论证报告、最新标准要求、城市建设发展的各类诉求等内容重点对接,在满足国家和地方相关法律法规前提条件下,根据兰州市人民政府发布的《兰州市中心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调整规定》(试行)通知、《兰州新区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试行)》和《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等,优化专项规划中2处用地;落实5处已论证地块用地;维护调整12处,其中,用地调整共9处,城市支路调整共3处。同时,本年度维护针对机场南部高新技术产业组团GXN-B-02-01地

块、GXN-C-02-01地块和GXN-C-03-01地块等3处收回用地提出研究结论。 二、维护内容 (一)优化用地 优化用地,即根据新区已评审、并作为指导城市规划依据的公共交通、停车系统、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和绿地系统四个专项规划,将相应的规划要求予以落实。 共涉及2处用地,包括根据停车系统规划调整行政文化中心片区XF-64地块的R2居住用地为S42社会停车场用地,分割中部功能片区C-01-10地块S41公共交通站场用地部分调整为S42社会停车场用地。具体见表1。 (二)落实用地 落实用地,即在控规中落实5处已论证地块用地,包括机场南部高新技术产业组团3处(GXN-G-02-01等地块、GXN-G-02-02等地块和GXN-B-04-01地块)、行政文化中心片区2处(XW-XC-16地块和XW-XE-56等地块)。具体见表2。 (三)调整用地 维护调整共12处。其中,用地调整共9处,包括机场南部高新技术产业组团2处(GXN-E-04-07、GXN-E-04-08等地块;GXN-E-01-01地块)、中部功能片区2处(C-05-38、C-05-39地块;B-03-18、B-03-17等及相邻地块)、行政文化中心片区3处(XW-XA-19地块;XW-XB-31、XW-XB-32及相邻地块;XE-63、XE-64地块)、经开高新技术产业园区1处(14-01-03、14-02-02等及相邻地块)和南部文化产业片

兰州市城市总体规划

《兰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草案) 一、规划期限和范围 (一)规划期限 规划期限为2011-2020年。其中,近期为2011-2015年,远期为2016-2020年,远景为2020年以后。 (二)规划范围和层次 (1)市域 兰州市市域行政区划范围面积13085.6平方公里。 (2)规划区 规划区范围为:兰州市市辖的城关区、七里河区、安宁区、西固区和红古区;永登县的连城镇、河桥镇、树屏镇、秦川镇、中川镇,皋兰县的什川镇、忠和镇和九合镇榆中县的城关镇、和平镇、定远镇、金崖镇、夏官营镇、高崖镇、甘草店镇、连搭乡、马坡乡、小康营乡、清水驿乡的全部行政区划范围;永登县的上川镇和龙泉寺镇、皋兰县的西岔镇和水阜乡的部分地区。规划区总面积5810平方公里。 其中,永登县的秦川镇和中川镇的全部行政区划范围,永登县的树屏镇、龙泉寺镇和上川镇、皋兰县的西岔镇和水阜乡的部分地区为兰州新区规划范围。 (3)中心城区 中心城区范围为:兰州市区行政辖区内的城关、七里河、安宁、西固四区的部分地区,以及榆中县的和平镇、定远镇和皋兰县的九合镇的部分地区,面积688.9平方公里。 规划范围与层次图 二、城市发展目标和发展战略 (一)城市发展目标

保持经济和社会持续、健康、稳定、快速发展,基础设施完善,生态环境良好,城乡协调发展,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现代化都市格局基本形成,力争把兰州建设成为国家向西开放的战略平台,西部区域发展的重要引擎,西北地区的科学发展示范区,历史悠久的黄河文化名城。 (二)城市发展战略 (1)动力创新战略:拓展传统产业基地,提升现代服务业中心 依托产业基础,提倡科技创新,推动传统工业向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转型,增强优势产业竞争力,丰富和拓展传统产业基地的内涵。强化资源特色,突出文化引领,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提高和加强兰州在区域的中心地位和对全省的中心带动作用。形成八大主导产业。 (2)空间拓展战略:推动兰州新区承载产业基地,促进中心城区集聚中心职能 为了保障兰州城市安全和提高节能环保的标准,推动大型产业基地(尤其是西固重化工业)跳出现有城区,在兰州新区寻找新的发展空间;中心城区通过西固重化工业置换、加快高新技术开发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增容扩区获得发展空间,实现区域中心职能的有序聚集。在市域形成双城格局,在兰白经济区形成"一主两副五带"的空间发展格局。(一主:兰州市区(远景包括榆中盆地),区域性综合服务中心;两副:兰州新区和白银市区(含刘川工业园)。兰州新区是西部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甘肃省实施"中心带动"战略的重要抓手,兰州市发展战略中的核心地区;白银市区(含刘川工业园)是区域性传统产业服务中心,能源和有色冶金产业基地。五带:是兰白战略核心区向外辐射的主要轴带,引导产业和人口轴向聚集、形成区域发展的主要支撑,辐射带动周边区域发展,是实现兰白地区"中心带动"战略的主要空间载体。即兰州-西宁西向城镇发展带、兰州-定西东向城镇发展带、临夏-兰州-白银黄河城镇发展带、兰州-武威西北向城镇发展带、兰州-甘南南向城镇发展带。) (3)城市安全战略:加强城市安全保障,着力推进节能环保 完善应急和管理体系,加强城市公共安全,避免重大危险源对城市发展构成威胁,积极推进西固重化工的搬迁;构建区域生态结构,保护生态安全;集约节约、合理高效利用能源资源;加大污染治理力度,推进废弃资源循环利用。 (4)社会发展战略: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加强城乡统筹发展,统筹城乡就业;加强社会公共服务,实施统一的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标准,加大教育、卫生、文化、公共交通等方面的投入,大力发展公益福利事业,形成完善的社会福利保障机制;保障基本居住条件,增强政府住房保障能力,扩大政策保障性住房覆盖面,加快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等政策保障性住房建设,合理安排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的用地。 三、城市性质和职能 (一)城市性质 甘肃省省会,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国家重要的工业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 (二)城市职能 (1)国家向西开放的战略通道和内联外引的综合性交通与通信枢纽; (2)国家重要石油化工、能源储备基地和转运枢纽; (3)国家重要的装备制造业和有色冶金产业基地; (4)国家重要的基础科学研究和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航天技术等研发生产基地; (5)西部地区重要的现代商贸物流中心和旅游服务中心; (6)甘肃省经济、行政、文化与科教中心。 四、城市规模 规划2020年,兰州市域总人口为500万人;其中,中心城区人口规模为275万人,城市建设用地面积约为250平方公里,人均城市建设用地面积约为91平方米。

兰州概况介绍导游词3篇

兰州概况介绍导游词3篇 兰州市是甘肃省省会,是全省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信息中心,是以石油化工为主,下面是学识网为大家准备的兰州概况介绍导游词,希望大家喜欢! 兰州概况介绍导游词范文1 兰州,甘肃省省会,是黄河上游经济区经济中心之一和西陇海兰新经济带重要的支撑点和辐射源,是我国东中部地区联系西部地区的桥梁和纽带,是西北的交通通信枢纽和科研教育中心。陇海、兰新、青兰、包兰四大铁路干线交汇于此,是西北地区最大的货运站和新亚欧大陆桥上重要的集配箱转运中心,也是西部地区通信枢纽和信息网络中心。 市区南北,群山环抱,东西黄河穿流而过,枕山带河,依山傍水,平均海拔1500米,具有盆地城市的特征。市区南北群山对峙,东西黄河穿城而过,蜿蜒百余里。城市依山傍水而建,层峦叠嶂,体现了西北边关的浑壮雄阔。 这里的风气疏朗开放,衣着入时,店货新潮,街道大方,书画劲丽,歌舞鼎盛。对立的风味和谐着,给西北高原带来平抚,给长途旅人带来慰藉。中华民族从这里挖出一口喷涌的深井,有一个兰州在这里驻节。我们在穿越千年无奈的高原时,也会浮起一丝自豪。一座地处河谷、被绵延不断的荒凉山峰包围的城市,可以野性、妖艳和奇异,也拥有恢弘的气度。兰州从来不缺少靓丽的城市风物,它们隐匿在高

原和河谷之间,适合生活、可以寻梦。 兰州概况介绍导游词范文2 兰州已形成以石油、化工、机械、冶金、四大行业等主体,门类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成为我国主要的重化工,能源和原材料生产基地之一。硝酸合成橡胶、硅铁、铝、石墨、电机、石油兰州工业澎湃发展铅机和粗精纺毛呢等产品产量均处国内领先地位。兰州是黄河上游最大的工业城市和西部重要的原材料工业基地,作为新中国成立后重点布点建设的老工业基地之一,经过几十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建设与发展,工业化水平迅速提高,初步形成了以石油化工、冶金有色、装备制造、能源电力、医药生物、农产品加工、高新技术为主体,门类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成为全国重要的石油化工、冶金有色和装备制造业基地。全市有工业行业40多个,产品品种2万余种,工业精品5000多种。 兰州是享有盛名的瓜果城,瓜果年产量达到8万多吨,白兰瓜、黄河密瓜、西瓜、籽瓜等瓜果久负盛名,百合、玫瑰、黑瓜子、水烟等土特产品蜚声海内,远销许多地区。 兰州是重要的中国铁路枢纽之一。陇海线、包兰线、兰新线、兰青线汇集于此。随着青藏铁路建成通车以及兰渝(重庆)线、兰成(成都)线、兰新第二双线的开建,其枢纽作用将更加重要。2009年兰州铁路枢纽旅客发送量近千万人次,加上即将兴建和规划中的徐兰高铁宝鸡至兰州段、兰合铁路、兰州经中川至张掖城际等铁路将相继建设,加之既有线,新的兰州铁路枢纽建成后,将有12个方向的铁路在兰

兰州新区总体规划

兰州新区总体规划??? ???? ?? ??? 经济? ???2030年GDP达2700亿? ?? 《总体规划》确定了兰州新区的发展目标,即产业强城、生态绿城、多湖水城、现代新城。总体目标是兰州新区要成为国家战略实施的重要平台,西部区域复兴的重要增长极,兰州城市拓展的重要空间。? ???? ????规划期限为2011~2030年,规划范围为兰州新区全域,兰州新区行政区划范围面积806平方公里。规划重点为规划研究、产业布局和城乡统筹。? ????2011~2015年(近期),该阶段的发展目标是新区框架、产业体系及相关配套服务体系初步形成,交通及城区基础设施相对完善,兰白核心经济区的辐射带动作用明显增强;GDP达到500亿元左右。?

????2016~2020年(中期),基本建成特色鲜明、功能齐全、产业集聚,服务配套、人居环境良好的现代化新区,GDP 达到1000亿元左右。? ????2021~2030年(远期),经济和社会持续、健康、稳定、快速发展,现代化城市格局基本形成。兰白核心经济区的一体化发展基本形成,GDP达到2700亿元左右。? ??? 人口? ????2030年新区人口达百万? ????按照兰州新区的人口与用地规模,2015年,新区城市人口规模30万人,城市建设用地面积约60平方公里。2020年,新区城市人口规模60万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约110平方公里。2030年,新区城市人口规模100万人,城市建设用地面积约160平方公里。到2030年,在新区城市建设用地规划范围内总共控制240平方公里的用地。新区发展的主导产业将形成十大主导产业,包括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石油化工、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现代农林业、现代物流仓储和劳动密集型产业等。? ????布局? ????两带一轴?打造功能型城市?

兰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 年)

目录 第一章总则 (1) 第二章城市发展战略 (3) 第一节城市发展目标和战略 (3) 第二节城市性质和职能 (5) 第三节城市规模 (6) 第三章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7) 第一节区域协调 (7) 第二节市域生态系统和空间管制 (10) 第三节城镇化和城乡统筹 (14) 第四节市域综合交通 (16) 第五节市域历史文化保护 (19) 第六节市域市政基础设施 (20) 第七节城乡综合防灾减灾 (23) 第八节市域产业发展与布局 (24) 第九节市域旅游发展与布局 (27) 第十节兰州新区发展指引 (27)

第四章中心城区规划 (32) 第一节空间布局 (32) 第二节居住用地 (34) 第三节公共服务设施用地 (35) 第四节工业和仓储用地 (39) 第五节绿地系统和水系 (40) 第六节历史文化和传统风貌保护 (44) 第七节城市交通 (47) 第八节市政基础设施 (50) 第九节综合防灾减灾 (54) 第十节环境保护 (60) 第十一节城市特色和整体城市设计 (63) 第十二节旧城更新 (66) 第十三节地下空间 (68) 第五章规划实施 (70) 第六章附则 (73) 附表2-1 城市发展指标体系表 (74) 附表3-1 市域空间管制要素表 (76) 附表3-2 市域城镇等级结构规划表 (77)

附表3-3 市域城镇规模结构规划表 (77) 附表3-4 市域城镇职能结构规划表 (78) 附表3-5 建制镇(乡)、中心村(农村新型社区)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标准表 (78) 附表3-6 市域公路客货运枢纽一览表 (80) 附表3-7 市域历史文化名城名镇一览表 (81) 附表3-8 市域省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一览表 (81) 附表4-1 中心城区城市建设用地平衡表 (83) 附表4-2 中心城区居住分区表 (85) 附表4-3 中心城区历史文化街区一览表 (85) 附表4-4 中心城区省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一览表 (85) 附表4-5 中心城区快速路一览表 (86) 附表4-6 中心城区骨架性主干路一览表 (87) 附表4-7 中心城区西柳沟—东岗跨黄河桥梁一览表 (88)

兰州新区建设项目规划管理流程图

兰州新区建设项目规划管理流程图 土地证 备注:各阶段审批申报必备资料附后。 建设单位 新区规划建设管理局 规划选址许可 建设工程规划许可 建设工程规划及竣工验收 新区招商、经发部门 经发、国土、环保部门 建设用地规划许可 国土部门 施工许可证 消防、人防、国土等部门 经发部门初步设计审查、施工图第三方审查 新区管委会审定建设项目总图 核发竣工验收书 专家会审查

兰州新区建设项目规划审批申报资料 一、初步选址阶段 (一)申报必备资料 1.申请报告,企业法人工商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及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委托他人申报手续的还应提供由法定代表人出具的委托书和被委托人身份证明)(复印件); 2.建设项目选址申报表; 3.兰州新区管委会对该项目的前期意见; 4.兰州新区招商局招商合同。 (二)审批结果 关于同意开展总图设计的函。 (三)下步工作提示 建设单位在取得《同意开展总图设计的函》后,应尽快委托有资质的设计单位进行项目的设计工作,15-30日内将项目规划总平面图(含各项经济技术指标)、总体效果图、综合管网图报我局,经管委会审定后再开展规划建筑方案设计、立项、土地出让、环评、地形图测绘、场地平整、地质勘查等下一步工作。 二、选址意见书阶段 (一)申报必备资料 1.划拨方式供地项目 (1)申请报告 (2)项目建议书批复文件(审批制项目)或行业主管部门同意开展前期工作的文件(核准制项目,原件或复印件); (3)项目规划的总平面图(含各项经济技术指标)、立面效果图、综合管网图等。 2.出让方式供地项目 (1)申请报告;

(2)项目规划的总平面图(含各项经济技术指标)、总体效果图、综合管网图等。 (二)审批结果 1.建设单位:(划拨方式供地)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及规划选址范围图、总图初审意见书;(出让方式供地)总图初审意见书; 2.土地储备中心: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规划条件通知书。 (三)下步工作提示 (划拨方式供地)建设单位同时向新区国土环保局办理用地预审和环境影响评价审批手续后,向新区经发局等项目审批或核准部门申请办理可研批复或项目核准手续后,在向新区规建局申请办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出让方式供地)建设单位向新区国土环保局申请办理用地出让手续。 三、用地规划许可证阶段 (一)申报必备资料 1.划拨方式供地项目 (1)申请报告,企业法人工商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及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委托他人申报手续的还应提供由法定代表人出具的委托书和被委托人身份证明)(复印件); (2)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申报表; (3)用地协议(原件和复印件); (4)建设项目审批(或可研报告批复)、核准、备案文件(原件或复印件); (5)有关会议纪要等依据文件、已取得的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复印件)及要求提供的国土、环保等相关部门意见(原件); (6)核放过城市五线(红线、蓝线、绿线、黄线、紫线)的1/500现状地形图(图上标注有建设用地的界线及拐点坐标、用地面积超过50亩可用1/1000现状地形图代替); (7)建设项目总平面规划图。 2.出让方式供地项目

兰州概况经典导游词3篇

兰州概况经典导游词3篇 兰州是黄河唯一穿城而过的城市,黄河在这里将城市一分为二,为其增添了不少美丽的景色,在美丽的绿色长廊——滨河路上,有关黄河的各个景点一字排开,沿途可欣赏到众多精美的雕塑,有平沙落雁、搏浪、丝绸古道、黄河母亲、西游记等,当然最著名的就是黄河母亲的雕塑了;还可看到有“天下黄河第一桥之称的中山铁桥、参观白塔山公园和游玩水车园,同时还可体验“吹牛皮,渡黄河的意趣,也可乘坐橡皮筏子在母亲河上漂流。 要是傍晚时分,登顶兰山,则可一览市容全景,霓虹闪烁,母亲河穿城而过,尽收眼底。 古代的兰州曾是“茶马互市的著名商埠重镇,也是丝绸之路上的交通要道,号称“四省通衢,被誉为“丝绸之路上璀璨的明珠,悠久的历史,给这里遗留下了许多文物古迹,由此辐射开来,周围有著名的永靖炳灵寺、夏河拉卜楞寺、麦积山、敦煌等。 兰州四周是祁连山的绵延之地,四周群山遍布,峰青峦秀,有多处依山而建的森林公园可供游玩。 以兰州为中心的黄河上游干流段可建25座大中型水电站,总装机容量可达1500万千瓦,现已建成的刘家峡、八盘峡、盐锅峡、大峡水电站与邻近地区的其它水电站构成我国最大的水力发电中心之一。 兰州是闻名全国的“瓜果城。 兰州百合,瓣大肉厚,香甜可口,是高级滋补营养品;兰州的玫瑰

花,花大色艳,玫瑰油产量占全国的80%;兰州的黑瓜子,板大形正,被称为“兰州大片,畅销海内外;兰州的白兰瓜、黄河蜜,清香溢口,素有“赏景下杭州、品瓜上兰州的赞誉。 兰州历史悠久,自然风光独特,人文景观丰富,民族风情多姿,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 以兰州为中心的“丝绸之路大旅游区内,有敦煌莫高窟、夏河拉卜楞寺、天水麦积山石窟、平凉崆峒山、永靖炳灵寺等著名历史古迹。 兰州有天下“黄河第一桥——中山铁桥,有“陇右第一名山4a级景区——兴隆山,有国家级森林公园——吐鲁沟、石佛沟、徐家山,以及五泉山、白塔山等自然风景区。 近几年,兰州依据独特的城市环境建设的“百里黄河风情旅游线,融“丝路文化、黄河文化、民族文化为一体,已逐渐成为兰州特色和代表城市形象的重要标志景观和旅游热点。 兰州还是一座少数民族聚居的城市,其中尤以回族人口最多,漫步街头,随处可见新月交辉的伊斯兰餐馆,而满街弥漫的烤羊肉的香味定会让你胃口大开。 也是西北重要的工业基地、科研教育中心和商贸中心。 兰州市是沿丝绸古道寻古访胜旅游的热点城市和重要集散地,文物古迹众多,风景名胜独特。 兰州是黄河唯一穿城而过的城市,可沿滨河路绿色长廊欣赏黄河雄姿、水车园、黄河母亲雕像、中山铁桥,并参观白塔山、省博物馆、

兰 州 旅 游 简 介

兰州旅游简介 尊敬的女士们、先生们: 很荣幸借此机会向诸位介绍兰州市旅游业的发展情况。 兰州市位于黄河上游的黄土高原,处在我国陆域版图的中心位置。兰州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镇,具有两千多年的悠久历史,是与丝绸之路同时兴起的一座充满神秘和诱惑力的历史古城,也是如今西北地区的交通枢纽,是西北旅游三大区域与六条主线的集散中心,区位优势十分突出。陇海(兰州—连运港)、兰新(兰州—乌鲁木齐)、兰青(兰州—西宁)、包兰(包头—兰州)等铁路和西兰、甘青、甘川等公路干线交汇于兰州。 兰州的旅游业经过近20年的发展,现已成长为初具规模的新型产业,形成了“食、宿、行、游、购、娱”各要素齐全的接待服务体系。兰州现有旅行社117家,其中国际社15家、国内社102家;星级宾馆43家,其中五星1家,四星4家,三星14家,二星以下25家;旅游定点商店、餐馆35家;旅游车船公司19家。以百里黄河风情旅游线为代表的旅游景区(点)56余处。接待服务设施齐全,能够满足各种层次的中外游客需求。 兰州依山傍水,气候宜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自然风光独特,人文景观丰富,民族风情多姿多彩,旅游资源得天独厚。母亲河黄河流经兰州160多公里,在建成区形成了风景靓丽的百里黄河风情线。

兰州历史悠久。2100多年的历史,给这块神奇的土地留下了众多的古代关隘、城堡、文物古迹和美好传说。兰州曾是商贸往来的大市场;也曾是金戈铁马的古战场;兰州有着丰富而厚重的人文历史积淀,出土过举世罕见的陶鼓、汉纸;有素称天下黄河第一桥的中山桥,有泰和铁钟,有存放国宝四库全书的文溯阁,有保存完好的鲁土司衙门;元太祖成吉思汗、一代名将霍去病、民族英雄林则徐等众多历史名人都在这里留下了可歌可泣的故事和可供开发的旅游资源。 兰州文化灿烂,魅力独特。黄河文化、丝路文化和民俗文化铸就了兰州文化最鲜明的特点。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也是华夏文明的象征。兰州的历史变迁、文明发展和人文景观、自然景观无不洋溢着黄河文化的神奇风采。黄河一泻千里,汹涌澎湃,进入兰州这块河谷平地后,变得那么慈祥可亲。兰州是母亲河最先滋润过的城市。如今的兰州,黄河两岸鲜花簇拥,城雕星布,林草相依,风光秀丽,气象万千。飞浪中的羊皮筏子,悠悠传动的黄河水车;星罗棋布的大小水电站,都是黄河文化的缩影和写照,闪耀着黄河文明的光彩。 历史上兰州是丝绸古道上的重镇,黄河上的重要渡口,连接丝绸之路中、南两大干线的主干道。悠久的丝绸之路历史,给兰州留下了众多关隘、城堡、文物古迹和传说。丝绸之路的开拓者张骞、班超,历尽千辛万苦到印度取经的玄奘,入藏和亲的文成

兰州新区总体规划

兰州新区总体规划 经济 2030年GDP达2700亿 《总体规划》确定了兰州新区的发展目标,即产业强城、 生态绿城、多湖水城、现代新城。总体目标是兰州新区要 成为国家战略实施的重要平台,西部区域复兴的重要增长极,兰州城市拓展的重要空间。 规划期限为2011~2030年,规划范围为兰州新区全域,兰州新区行政区划范围面积806平方公里。规划重点为规划研究、产业布局和城乡统筹。 2011~2015年(近期),该阶段的发展目标是新区框架、产业体系及相关配套服务体系初步形成,交通及城区基础 设施相对完善,兰白核心经济区的辐射带动作用明显增强;GDP达到500亿元左右。

2016~2020年(中期),基本建成特色鲜明、功能齐全、产业集聚,服务配套、人居环境良好的现代化新区,GDP 达到1000亿元左右。 2021~2030年(远期),经济和社会持续、健康、稳定、快速发展,现代化城市格局基本形成。兰白核心经济区的 一体化发展基本形成,GDP达到2700亿元左右。 人口 2030年新区人口达百万 按照兰州新区的人口与用地规模,2015年,新区城市人口规模30万人,城市建设用地面积约60平方公里。2020年,新区城市人口规模60万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约110 平方公里。2030年,新区城市人口规模100万人,城市建 设用地面积约160平方公里。到2030年,在新区城市建设用地规划范围内总共控制240平方公里的用地。新区发展的主导产业将形成十大主导产业,包括战略性新兴产业、高 新技术产业、石油化工、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 现代农林业、现代物流仓储和劳动密集型产业等。 布局 两带一轴打造功能型城市

兰州市第四版城市总体规划

兰州市第四版城市总体规划 一、前言 二、《兰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草案) 前言 兰州是甘肃省省会,是全省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交通、信息中心;也是我国重要的重化工基地和西北地区主要的商贸集散中心;甘肃省级历史文化名城。 新时期,兰州市城市发展和建设面临许多新形势、新环境、新问题,现行总体规划已经难以适应城市发展的客观需要,需要对现行城市总体规划进行修编。所以,住建部于2009年1月发函《关于兰州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有关问题的函》(建规函[2009]1号),同意兰州市人民政府开展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的修编工作。 2009年5月,市委、市政府成立了以市委书记为第一组长、市长为组长、四大班子分管领导及市规划部门主要负责人等为副组长、市直各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兰州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领导小组,兰州市城乡规划局具体组织总规修编工作。项目委托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与兰州市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承担,就城市定位、空间、产业、生态、气象、交通、地质、兰白统筹等重大专题聘请北大、清华、中科院、北京气象中心等相关单位的专家共同进行研究。2008年10-11月,2009年7-8月,中规院项目组多次来兰进行了现场调查,与40多个单位和部门进行了面对面座谈,向70多个单位和部门(包括大中型企业)收集了资料,并与八个县区政府及县区各部门分别进行了座谈和资料收集工作。 2009年6月14日,省委书记陆浩及省上四大家领导亲临兰州调研听取了兰州市第四版城市总体规划构想汇报。2009年7月31日,市政府召开了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动员大会。2010年3月、4月,中规院项目组先后向省住房与城乡建设厅和市上四大家主要领导汇报了《兰州市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兰州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战略研究》等各项前期研究成果。2010年8月13日,袁占亭市长专题听取了总体规划修编工作汇报。2010年10月中规院项目组向陆武成书记和袁占亭市长汇报了总规纲要初步成果,并就总规纲要初步成果向市上各

兰州中山桥简介

兰州中山桥简介 中山桥俗称“中山铁桥”,“黄河铁桥“,旧名镇远桥,位于滨河路中段白塔山下,被称为“天下黄河第一桥”。它建于公元一九○ 七年(清光绪三十三年),工程由德国商人承建,共花了白银三十万六千余两。桥两端分别筑有两座大石坊,上刻“三边利济”和“九曲安澜”。桥有四墩,下用水泥铁柱,上用石块。弧形钢架拱梁,是后来进行加固工程时增建的。1919 年,铁桥受战火影响,中断了11 个昼,后经补修而复通。1942 年,为纪念孙中山先生而改名为“中山桥”,桥名沿用至今。 中山桥位于兰州城北白塔山下的黄河铁桥。是兰州境内历史最为悠久的古桥。有“天下黄河第一桥”之称。中山桥的前身系黄河浮桥。黄河浮桥是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 年)。宋国公冯胜在兰州城西7里处始建的。明洪武九年(1376 年)。卫国公邓愈将此桥移至城西10里处。称为“镇远桥”。明洪武十八年(公元1385 年)。兰州卫指挥杨廉将浮桥移至现在的位置--白塔山下。至今兰州还存有建桥时所遗的重10 吨。长5.8 米的铸铁浮桥柱3 根。人称“将军柱”。柱上铸有“洪武九年,岁次丙辰,八月吉日,总兵官司卫国公建斯柱于浮桥之南, 系铁缆一百二十丈”的字样。 当年的黄河浮桥 , 用24 只大船 ,横排于黄河之上。船与船之间相距5 米 ,以长木连接 ,铺以板, 围以栏, 南北两岸竖铁柱4 根 , 大木柱45 根。有两根各长50米的粗铁绳,将船固定在河面上,冬季黄河结冰则拆除, 春季则又重搭浮桥。“伫看三月桃花冰,冰泮河桥柳色青”的诗句,

就是当时浮桥的写照。兰州古八景之一的“降龙锁蛟”也是指这种景色。 光绪三十三年(公元1907 年),清政府在兰州道彭英甲建议和甘肃总督升允的赞助下,动用国库银30.669 万两。由德商泰来洋行喀佑斯承建,美国人满宝本,德国人德罗作技术指导,将浮桥改建为长233.3米, 宽7.5 米的黄河第一座铁桥。初名“ 兰州黄河铁桥”,1942 年改为“中山桥”。 铁桥承建时,喀佑劳动保护曾保证保固80年,但历时仅42年。即1949年,铁桥受战火影响中断了11个昼夜。后经抢修虽恢复了通行,但人行桥上桥面晃动不定,已难以担负日益繁忙的运输任务。1954年,人民政府对铁桥进行了全面的整修加固,增加了弧形钢架拱梁,使这座古老的铁桥不仅变得坚固耐用,而且还威风凛凛, 绚丽壮观。 随着时间的流逝,兰州市区已架起了10多座造型美观,结构新颖,工艺先进,气势不凡的铁路公路桥。这座古老的黄河铁桥已不是沟通黄河南北的唯一通道了,尽管如此,人们还是敬仰它,观赏它,因为它像一部史诗,铭刻着兰州古往今来历史的变迁,展示了兰州人民灿烂艺术的画卷。

兰州旅游景点介绍

兰州地理位置景点介绍 兰州地处中国地理版图的几何中心,有“陆都心脏”之说,为甘肃省省会,又称金城,是中国西北第二大城市。兰州市地处黄河上游,南北有群山“温柔”环抱,东西黄河穿城而过,蜿蜒百余里,具有带状盆地城市的特征,是唯一黄河穿越市区中心而过的省会城市。她是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是一个承载了两百多万人口的繁华大城市,这里不仅是沿丝绸古道寻古访胜的热点和重要集散地,而且还汇聚了中国西北各种美食,更有各种特色景点。沿滨河路绿色长廊欣赏黄河、水车园、被誉为最美丽的黄河雕塑——黄河母亲,可参观白塔山、100多年历史的黄河铁桥——中山桥、甘肃省博物馆、湿地公园、五泉山等景点,郊区有兴隆山、鲁土司衙门、吐鲁沟等,也可辗转去青海、天水麦积山等其地旅游景点……这是个经济要素与文化气息兼备的城市,是西北地区重要的工业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也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节点城市。 1.兰州五泉山景点介绍 兰州五泉山地理位置 公园景点以五眼名泉和佛教古建筑为主,从山门沿中间通道直上,有蝴蝶亭、金刚殿、大雄宝殿、万源阁、文昌宫、地藏寺、千佛阁等古庙宇依山就势排列,层层相叠,以石阶亭廊相连。中峰两翼为东西龙口,五泉沿东龙口──文昌宫──西龙口一线呈弧形排列,悬于山腰。各泉间又以石阶栈桥和亭阁四廊相连。 兰州五泉山名称由来 西汉年间,骠骑将军霍去病率领骑兵万人,奉武帝之命征讨河西走廊一带的匈奴。他的部队途经兰州,扎营在皋兰山脚下。经过了长途跋涉,全军已是人困马乏,附近一带怎么也找不到水源,不能做饭。副将急忙请示,要骠骑将军拿主意。霍去病镇定自若,拿起马鞭在山坡上戳了五下,霎时有五股清泉顺着鞭痕从山坡汩汩流出,水味甘甜,不光供足了三军将土的用水,而且一直流到了今天,成为历代百姓饮用的重要水源。据说,这就是五泉山名的来历。其实,公元前121年年仅20岁的骠骑将军霍去病远征匈奴时,从今天的甘肃临洮出发,过焉支山,与匈奴军队鏖战于皋兰山下,这个皋兰山是今天张掖地区高台县北的合黎山,兰州的南山大约在北朝的时候才称作皋兰山,与霍去病毫无关系。但是后来的人们,一直把兰州的皋兰山当作霍去病远征的皋兰山,明朝以后就有了霍去病鞭戳五泉的传说。 新五泉山 五泉山于1955年辟为公园,原有的亭台楼阁都已修葺一新,经过绿化和建设,园内曲径通幽,现已成为重要的旅游胜地。每年农历四月初八,山上举办庙会,除浴佛和法事活动外,还设有花卉展览和各种民俗文化活动。每年春节期间还举办灯饰展览。五泉山现已成为兰州人休闲旅游的首选去处,也是来兰游客值得一游的理想目的地。 游览指南 五泉山中峰高处为古建筑群。从山门沿中间通道直上,有蝴蝶亭、金刚殿、大雄宝殿、万源阁、文昌宫、地藏寺、千佛阁等古庙宇依山就势排列,层层相叠,以石阶亭廊相连。中峰两翼为东西龙口,五泉沿东龙口——文昌宫——西龙口一线呈弧形排列,悬于山腰。各泉间又以石阶栈桥和亭阁四廊相连。 五泉山可分西、中、东三路游览,三路均有楼台亭阁、长栈虹桥、清泉飞瀑,但

兰州新区介绍

兰州新区介绍 兰州新区的设立正是在兰州自身谋求发展和国家战略要求的协同作用下应运而生的。兰州新区选址北距兰州市老城区70 公里外的秦王川,西距兰白经济区中的白银市正好70 公里,东距青海省省会西宁市172 公里。可以看出,兰州新区区位优势较兰州老城区更加明显,完全契合国家战略规划中对于兰州发展的要求。因为在构建兰白都市核心经济圈中,兰州新区与兰州市老城区以及白银市共同构成了一个等边金三角,将兰州与白银无缝的链接在一起;而在构建“兰西经济带”中,兰州新区较老城区距离西宁更近,进而可以辐射到格尔木,使得“兰西经济带”的发展更加具有潜力。最后,兰州新区距宁夏回族自治区首府银川357公里,在兰白实现经济一体化形成现代化都市圈后,也可以辐射宁夏部分地区。没有理由否认,兰州将会成为西北地区西部大开发新的经济增长极,而兰州新区又是兰州的特区,是全省集中发展的战略高地,因此,兰州新区的成立与发展是兰州实现跨越发展的必然要求。 如前所述,兰州新区选址秦王川,北距兰州市老城区70 公里。与国内其他同级城市的新区相比,兰州新区或许是距离老城区最远的新区。比如:郑州的郑东新区(郑州市区东部)、南昌红谷滩新区(红谷滩,地处南昌赣江之北,与南昌南部的主要城区隔江相望)、贵阳金阳新区(离主城区仅5 公里)。这些新区有一个共同点的特点,那就是新区离老城区相对较近,是老城区城市化水平提高的必然要

求。因此,这些城市新区可以通过“老城带动新城”的模式加以发展,由于新区与老城空间距离较近,因此,新区的物流、人流等在一个较短的时间内可以达到一个较高的水平,对于新区人气、商气的聚集有着很大的作用。然而,兰州新区的选址却在北距兰州老城区70 公里的秦王川。事实上,选取秦王川作为兰州新区,本身就反映了兰州这座城市选择的独特发展路径。首先,兰州市现有城区受到地形限制,发展空间接近饱和,导致大型工业投资项目无法集中落地;其次,与其他城市利用老城带动新区发展不同,正是由于兰州市的特殊地理条件,使得兰州市做出“跳出老城,建设新区”的战略决策,引用兰州市委书记陆武成的话说就是:“跳出兰州思考兰州,跳出兰州谋划兰州,跳出兰州发展兰州”,这一系列“跳”字反映出兰州新区的特殊性,即:它是要依托“再造兰州”战略的实施,通过兰州新区的快速发展来达到整个兰州的跨越式发展,进而在省内实现“中心带动”作用,在西北实现辐射青海、宁夏两省(自治区)的功能。 如前所述,兰州新区要发挥其“中心带动,辐射周边”的作用,其自身必须具备雄厚的经济实力,而从无到有的经济发展,其基础则是发达的交通运输体系。作为一个距老城区相对较远的经济发展区域,兰州新区在初始建设阶段面临着交通体系构建的挑战,只有将新区与老城区之间的通道迅速打通,克服新区与老城之间空间距离较远产生的困难,新区的发展才有前提,新区的建设速度才会呈现几何级数式的增长。依据兰州新区管理委员会发布的《兰州新区总体规划(2011-2030)(以下简称为《规划》),兰州新区对外交通规划为

兰州新区区域规划

兰州新区区域划 区域概况: 兰州新区,第五个国家级新 区。位于兰州北部秦王川盆地, 地处兰州、西宁、银川三个省会 城市共生带的中间位置,是国 家规划建设的综合交通枢纽, 也是甘肃与国内、国际交流的重要窗口和门户,距兰州市区公里,距西宁198公里,距银川420公里。规划面积806平方公里,辖 永登、皋兰两县五镇一乡,现有总人口10万人。年均气温度,年 降水量220毫米,年均蒸发量达到2000多毫米。无霜期约在150 天左右。核心区平均海拔约2000米。 新区区位优势明显,座中四联,承东启西,连接南北,是西 陇海兰新经济带的重要节点;土地和水利资源丰富,地势开阔, 适宜大规模集中连片开发建设,引大入秦水利工程横穿新区,水 资源完全能满足新区未来发展需求;交通便利,连霍高速、京藏 高速以及中川机场构成了立体综合的交通网络体系;国家石油战 略储备库、等一批产业项目入驻,初步形成了产业集聚的良好态势。省市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兰州新区开发建设,举全省、全市 之力支持新区发展,计划通过5-10年的努力,把兰州新区打造成 为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循环经济的集聚区,国家经 济转型和承接东中部装备制造业转移的先导区,传统优势产业和 现代化服务业的扩展区,向西开放的战略平台,目前已经有包括 国家战略石油储备库、汽车、在内的多家国内外大型企业落户新区。规划建设石化、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等七大产业集群以

及高新技术产业等五大片区。经过5—10年的建设,兰州新区将 发展成为甘肃省乃至西北地区跨越式发展的重要经济增长极,成 为西部地区特色鲜明、功能齐全、产业聚集、服务配套、人居环 境良好的现代化新区。 : 兰州新区的发展目标是产业强城、绿城、多湖水城、现代新城。总体目标是兰州新区要成为国家战略实施的重要平台,西部 区域复兴的重要增长极,兰州城市拓展的重要空间。 1.经济 2030年GDP达2700亿。 《总体规划》确定了兰州新区的发展目标,即产业强城、生态 绿城、多湖水城、现代新城。总体目标是兰州新区要成为国家战略 实施的重要平台,西部区域复兴的重要增长极,兰州城市拓展的重 要空间。 规划期限为2011~2030年,规划范围为兰州新区全域,兰 州新区行政区划范围面积806平方公里。规划重点为规划研究、产 业布局和城乡统筹。 2011~2015年(近期),该阶段的发展目标是新区框架、产业 体系及相关配套服务体系初步形成,交通及城区基础设施相对完善,兰白核心经济区的辐射带动作用明显增强;GDP达到500亿元左右。2016~2020年(中期),基本建成特色鲜明、功能齐全、产业集聚,服务配套、人居环境良好的现代化新区,GDP达到1000亿元左右。2021~2030年(远期),经济和社会持续、健康、稳定、快速发展,现代化城市格局基本形成。兰白核心经济区的一体化发展基本形成,GDP达到2700亿元左右。

兰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实施方案

兰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实施方 案 《兰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以下简称《总体规划》)已于2015年7月13日获国务院正式批复,《总体规划》的批复实施为我市城市发展、建设和管理提供了依据,对于提高我市规划建设水平,增强城市综合功能,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为全面落实国务院关于《总体规划》的批复精神,全力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节点城市”,积极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构建科学合理、统筹城乡的规划体系,充分发挥《总体规划》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引领作用,根据《城乡规划法》、《国务院关于兰州市城市总体规划批复》(国函〔2015〕109号,下简称《批复》)、《甘肃省人民政府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兰州市总体规划批复的意见》(甘政发〔2015〕82号)、《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全省城乡规划工作的意见》(甘政发〔2014〕94号)等文件精神,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 紧紧围绕国务院《批复》确定的“甘肃省省会,西北地区重要的工业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

市之一,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节点城市”的城市性质,坚持走“科学发展、集约发展、统筹发展、和谐发展”的新型城镇化道路,紧抓“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战略机遇,全力推进“大兰州”建设,发挥省会城市辐射带动作用,突出兰州在西部大开发和“丝绸之路经济带”中的龙头作用,以《总体规划》批准实施为契机,全面加强城乡规划工作,努力提高城乡规划的管理能力和水平,为转变城乡发展模式、增强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和公共服务能力、有效保护生态环境、集约节约利用土地、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等起到积极的引领协调作用,逐步把兰州建设成为国家向西开放的战略平台,西部区域发展的重要引擎,西北地区的科学发展示范区,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消费中心和电子商务中心,历史悠久的黄河文化名城,经济繁荣、社会和谐、设施完善、生态良好的现代化城市。 二、主要工作内容 (一)坚持城乡统筹发展,加快形成统筹城乡、协调衔接的规划体系。围绕城乡统筹发展和新型城镇化建设,加强城乡规划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等规划的衔接,强化城乡规划在城镇功能、环境生态、产业布局上的引导和空间管控作用,加快构建统筹城乡、协调衔接的规划体系。

兰州五泉山导游词介绍5篇

兰州五泉山导游词介绍5篇 ----WORD文档,下载后可编辑修改---- 兰州五泉山导游词介绍(1) 景点简介: 位于兰州市区南侧的皋兰山北麓,是一处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遐迩闻名的旅游胜地。公园景点以五眼名泉和佛教古建筑为主,海拔1,600多米,占地267,000平方米,有明清以来的建筑群10余处,1,000余间,建筑面积一万多平方米,规模宏大。园内丘壑起伏,林木葱郁,环境清幽;庙宇建筑依山就势,廊阁相连,错落有致。 五泉山因有惠、甘露、掬月、摸子、蒙五眼泉水而得名。五泉山中峰高处为古建筑群。从山门沿中间通道直上,有蝴蝶亭、金刚殿、大雄宝殿、万源阁、文昌宫、地藏寺、千佛阁等古庙宇依山就势排列,层层相叠,以石阶亭廊相连。中峰两翼为东西龙口,五泉沿东龙口──文昌宫──西龙口一线呈弧形排列,悬于山腰。各泉间又以石阶栈桥和亭阁四廊相连。 五泉山于1955年辟为公园,原有的亭台楼阁都已修茸一新,经过绿化和建设,园内曲径通幽,现已成为重要的旅游胜地。每年农历四月初八,山上举办庙会,除浴佛和法事活动外,还设有花卉展览和各种民俗文化活动。每年春节期间还举办灯饰展览。五泉山现已成为兰州人休闲旅游的首选去处,也是来兰游客值得一游的理想目的地。 交通概况: 市内乘8、18、71、78、106、101、102路公交车,或31、33、

34路电车在五泉山站下车即可到达。 五泉山公园位于兰州市城区南部,皋兰山北麓山脚下,因有惠、甘露、掬月、摸子、蒙五眼泉水而得名,是一处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闻名遐迩的陇上名胜。公园景点以五眼名泉和佛教古建筑为主,有明清以来的崇庆寺、千佛阁、嘛呢寺、地藏寺、三教寺、半月亭、剑桥、中山堂等十余处古建筑共一千多间,建筑面积一万多平方米,规模宏大。 五泉山于1955年辟为公园,现已成为兰州人休闲旅游的首选去处,也是来兰游客值得一游的理想目的地。园内丘壑起伏,林木葱郁,环境清幽;庙宇建筑依山就势,廊阁相连,错落有致。崇庆寺内至今保存一口泰和铁钟,此钟铸于金泰和二年(1202年),高三米,直径二米,重达万斤。 金刚殿内完好地保存一尊铸于明洪武元年(1368年)的铜接引佛和莲花基座。佛像高5.3米,围宽2.7米,重2万余斤,面露笑容,神态自然,为铜像之精品。 每年农历四月初八日,五泉山公园内举办庙会,除浴佛和法事活动外,还设有花卉展览和各种民俗文化活动。朝山拜佛的善男信女纷纭踏来,人海如云。每年春节期间还举办灯饰展览。公园西侧辟有动物园,有各类动物上百种。园内还有各种儿童游乐设施。 五泉山公园位于兰州市区南侧,是兰州最著名的公园之一。五泉山的历史很是悠久,因传说霍去病将军曾在山上鞭打五下打出五眼泉水而得名。如今的五泉山上泉水已经很小,但是山间修建了众多的古

对兰州新区的几点思考

对兰州新区的几点思考 兰州新区位于兰州北部秦王川盆地,地处兰州、西宁、银川三个省会城市共生带的中间位置,是国家规划建设的综合交通枢纽,也是甘肃与国内、国际交流的重要窗口和门户,规划面积806平方公里,辖永登、皋兰两县五镇一乡,现有总人口10万人。《总体规划》确定了兰州新区的发展目标,即产业强城、生态绿城、多湖水城、现代新城。总体目标是兰州新区要成为国家战略实施的重要平台,西部区域复兴的重要增长极,兰州城市拓展的重要空间。 本周老师带我们去参观了兰州新区,借此机会,个人谈谈自己对新区建设的几点思考。 一、对新区规划与老城区的衔接问题的思考 新区规划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与老城区的衔接问题,在进行新区规划的同时必须考虑到老城区的利益,否则会造成新区建成后,老城区没落甚至成为“死城”,即失去活力与发展的前景。在兰州新区的规划方面,新区应要着力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最重要的是新老城区的快速连接,要尽可能地缩短距离,拉近时空,减少出行时间。 二、对新区规划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关系的思考 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城市已成为当今城市发展和建设的主要方向,新区规划的根本目的也是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老城区的发展和建设都已经达到或接近饱和程度,导致城市发展缓慢、环境污染严重,而新区的建设正好缓解了城市发展所造成的一系列矛盾,比如新区建成后,有一大部分人从老城区迁移到新区,缓解了新区人口过多的压力,同时也缓解了老城区交通拥挤的矛盾,此外,新区为城市发展注入了新的内容,增强了城市发展的活力,这些对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三、对新工业园区的发展问题的思考 在城市发展中,工业化的速度能够大大促进城市化的进程,但是工业污染问题也特别严重,随着生态城市的提出,很多城市在离市中区较偏远的区域建立了一片工业园,将工业集中在此,工业污染对城市的影响就变得十分微小,而且现在很多城市都在积极发展高新技术,对传统工业进行改造,尽最大努力减少工业对环境的破坏和污染。兰州新区获批国家第五个国家级新区后,成为兰州市工业经济发展和承接国家产业转移的主战场,实施大投入、突破大项目,培育大企业,建设大园区,形成以集群化、集约化、生态化为特征的新型工业体系。但是,在做好这一切的前提便是注重对环境的保护,要根据实际需要来规划,不能盲目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而导致新区的发展变得畸形。 四、对新区文化发展的思考 兰州历史悠久,底蕴深厚,文化资源丰富,兰州新区要建设成为西北地区重要的增长极和产业聚集区,文化产业理应率先发展做大做强。新区的建设要有自己的特色,不能千篇一律,使得新区的发展毫无新意、死气沉沉,同时,还要注重对新区人文环境的打造,良好的人文环境能够为新区的发展带来活力,成为城市发展的动力。兰州新区人文环境的打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不断提高文化资源的质量,创造良好的文化环境,打造属于新区自己的文化品牌;不断拓宽文化市场,努力形成一条可持续发展的文化产业链,增强新区文化的竞争实力;加强新区文化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人们的一举一动,提高人们的文化素养。快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