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距骨微骨折术后康复计划

距骨微骨折术后康复计划

距骨微骨折术后康复计划
距骨微骨折术后康复计划

距骨微骨折术后康复计划

1.术后1日--2天:

1)进行直抬腿练习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练习,避免肌肉萎缩。

2)加强足趾屈伸练习。

3)可扶拐下地患肢不负重行走,时间不宜过长,完成去厕所等必须日常生活即可。2.术后2天--6周:

1)扶拐下地患肢不负重行走,时间不宜过长,完成去厕所等必须日常生活即可。

2)继续进行行直抬腿练习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练习,屈伸膝髋关节练习,加强肌肉练习。

3)每日需进行被动踝关节活动:2次/日,15-20分钟/次。练习后即刻冰敷。

4)术后4周,除上述练习,坚持每日最大关节角度被动踝关节活动一次,在可耐受疼痛的角度下维持5-8分钟,每日只做一次。练习后立即冰敷。

5)可主动进行踝关节活动,包括屈伸、内外翻练习。

3.术后6周--8周:

1)扶拐下地患肢开始部分负重行走,时间不宜过长,完成去厕所等必须日常生活即可。

不可把行走当做训练项目,逐渐根据自身情况延长行走时间,需保证第二天踝关节

关节肿胀、疼痛不明显。

2)继续以上练习。

3)每日需进行被动踝关节活动:2次/日,15-20分钟/次。练习后即刻冰敷。

4)坚持每日最大关节角度被动踝关节活动一次,在可耐受疼痛的角度下维持5-8分钟,每日只做一次。练习后立即冰敷。

4.术后8周--12周:

1)扶拐下地患肢开始完全负重行走,时间不宜过长,完成去厕所等必须日常生活即可。

不可把行走当做训练项目,逐渐根据自身情况延长行走时间,需保证第二天踝关节

关节肿胀、疼痛不明显。

2)继续以上练习。

3)可进行抗阻踝关节活动,增强小腿肌肉力量练习。

4)每日需进行被动踝关节活动:2次/日,15-20分钟/次。练习后即刻冰敷。

5)坚持每日最大关节角度被动踝关节活动一次,在可耐受疼痛的角度下维持5-8分钟,每日只做一次。进行保护下下蹲练习。练习后立即冰敷。

6)可进行抗阻踝关节活动,增强小腿肌肉力量练习。

7)静蹲练习:2-5分/次,间隔30秒,5-10次连续/组,2-3组/天。

8)开始本体感觉和平衡训练(间断开始单侧平衡训练、借助视觉反馈单侧平衡训练、单腿平衡训练和抓球练习);滑板(增加距离);侧向双腿跳(进展到单腿);前后

向双腿跳(进展到单腿);对角线双腿跳;慢跑。

注意:冰敷指冰水混合物。冰敷时间为20—30分钟。如平时感觉关节肿、痛、发热明显,可每隔两小时冰敷一次。

功能练习中存在的疼痛,是不可避免的。如疼痛在练习停止半小时内可消退至原水平,则不会对组织造成损伤,应予以耐受。

骨伤科股骨粗隆间骨折中医诊疗方案试行版

股骨粗隆间骨折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 (1)年龄:股骨粗隆间骨折多见于老年人,女性稍多。 (2)病史:多有外伤史。 (3)症状:髋部疼痛,肿胀明显,大粗隆处压痛,典型外旋、短缩畸形,可触及骨擦音,功能障碍。 (4)X线摄片检查可明确诊断及类型。 2.西医诊断:参照《实用骨科学》第三版(徐银坎、葛宝丰、胥少汀编着,人民军医出版社,2008年)。 (1)多见于老年患者。患髋直接或间接暴力外伤史。 (2)外伤后引起髋部剧烈疼痛,不能站立或行走。 (3)患髋肿胀,局部皮下淤血,下肢外旋短缩畸形明显,大粗隆部压痛明显。 (4)拍摄x光片可明确骨折及分型。 (二)骨折分型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995年)》中华中医药学会骨科分会制定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症候分类标准。 1.顺粗隆间型:伤肢有短缩,内收,外旋畸形,骨折线自大粗隆顶点开始,斜向内下方行走,达小粗隆部。 2.反粗隆间型:伤肢有短缩,外展,外旋略形,骨折线自大粗隆下方斜向内上方,达小粗隆的上方。 3.粗隆下型:骨折线经过大小粗隆的下方。 此外,尚有Evans分型,参照人民军医出版社出版《实用骨科学》第三版中介绍的Evans分型系统进行分型。 I型:顺粗隆间骨折,无骨折移位,为稳定型骨折。 II型:骨折线至小粗隆上缘,该处骨皮质可压陷或否,骨折移位呈内翻畸形。 IIIA型:粗隆间骨折+小粗隆骨折,内翻畸形。 IIIB型:粗隆间骨折+大粗隆骨折,成为单独骨折块。 IV型:粗隆间骨折+大小粗隆骨折,亦可粉碎骨折。 V型:反粗隆骨折,即骨折线自小粗隆至大粗隆下。 二、治疗方案 (一)整复和固定

胫骨平台骨折术后康复计划.doc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康复医学中心 胫骨平台骨折术后康复计划 (请仔细阅读本计划后再进行练习,开始新一阶段练习最好在复查后并经医生许可后再予进行) ※注意事项: 1.本计划所提供的方法及数据均按照一般常规情况制定,具体执行中需视自身条件及手术情况不同,在医生指 导下完成。 2.功能练习中存在的疼痛,是不可避免的。如疼痛在练习停止半小时内可消退至原水平,则不会对组织造成损 伤,应予以耐受。 3.肌力练习应集中练习至肌肉有酸胀疲劳感,充分休息后再进行下一组。练习次数、时间、负荷等必须根据要 求完成,尤其不宜为完成更多次数而增加休息时间,否则很难达到预期效果。 4.除手术肢体制动保护外,其余身体部位应尽可能多地活动,以提高整体循环代谢水平,促进手术局部的恢复。 运动员尤其应自行练习身体其它部位,以确保基础体能,早日恢复运动。 5. 早期关节活动度练习,每日只进行 1-2 次,力求角度有所改善即可,避免反复屈伸引起肿胀。如活动度长时间 ( >2 周)无进展,则有关节粘连可能,故应高度重视,坚持完成练习,并在必要时及时复查。 6. 活动度练习后即刻给予冰敷15— 20 分钟。如平时感到关节肿、痛、发热明显,可再冰敷,每日 2- 3 次。 7.附录插图中带有阴影一侧为患侧。 8.关节的肿胀会持续整个练习过程,直到关节活动度正常、肌力恢复,刺激因素消失才会完全消失。但必须控 制肿胀的程度,不可持续增加,总趋势应是在逐渐消退。如肿胀增加、局部红、肿、热、痛明显,必须停止练习,增 加冰敷次数,并及时就医! 9.负重等练习必须经过医生复查并拍X 光片确定后方可开始! 术后正确体位摆放:患腿抬高放于枕头上,足尖向正上方,不能歪向一边,膝关节下方应空出,不得用枕头 将腿垫成微弯位置。如疼痛不可忍受,则在医生指导下摆放于舒适体位。 麻醉消退后即开始: 踝泵:(见附录1-图 1)用力、缓慢、全范围屈伸踝关节, 5 分/组, 1-2 组/小时。(对于促进循环、消退 肿胀、防止深静脉血栓具有重要意义) 股四头肌(大腿前侧肌群)等长收缩练习:即大腿肌肉绷劲及放松。在不增加疼痛的前提下尽可能多做。(大于 500- 1000 次 /每日) 术后第一天至 1 周: 如疼痛不明显可开始直抬腿练习以避免腿部肌肉过快萎缩,疼痛明显则可推迟数天。 直抬腿练习:伸膝后直腿抬高至足跟离床15 ㎝处,保持至力竭。(方法见附录1—图 4)。 侧抬腿练习,(方法见附录1—图 5、 6。) 10 次 /组, 10-15 秒保持/次,每次间隔 5 秒, 4-6 组/日。 后抬腿练习,俯卧(脸向下趴在床上),患腿伸直向后抬起至足尖离床面 5 厘米为 1 次, 30 次 /组, 4-6 组连续,组间休息30 秒, 4-6 次练习/日。 术后 2天 可以开始扶双拐下地行走,但患腿绝对不可落地负重!必须确保安全不可摔跤!同时注意控制活动量,只鼓 励去厕所等必须的生活活动,过多行走将增加肿胀程度。 根据手术医生意见开始关节活动度练习: 如采用器械练习,使用CPM ,则应在专业人员指导下操作使用,从无或微痛角度开始,缓慢进行( 5 次往复 / 分钟), 1-2 小时 /次, 1- 2 次 /日,练习后即刻冰敷20-30 分。 如采用手法治疗或自行练习,必须由专业人员完成或指导方法确信练习方法无误方可。 屈曲的辅助练习:髌骨松动术(拆线后开始,髌骨活动灵活者无需进行):手指推住髌骨边缘,向上下左右方向

胫腓骨骨折中医诊疗方案

胫腓骨骨折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995)(ZY/T001.9-94)进行诊断。(1)有外伤史。 (2)局部肿胀,疼痛,压痛明显,畸形,功能丧失。上1/3骨折可引起血管、神经损伤。 (3)X线摄片检查可明确诊断及骨折分类、移位情况。 2、西医诊断:参照《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 (1)局部疼痛、肿胀、畸形较显著,甚至有骨擦音,异常活动。骨折可有成角和重叠移位。 (2)应常规检查足背动脉、胫后动脉,腓总神经有无损伤。注意骨筋膜间室综合征的发生。 (3)X线检查,了妥骨折类型。 (4)对于胫、腓骨远端涉及干骺端及关节面的骨折(pilon 骨折)诊断上除了标准的前后位和侧位摄片,还可行CT及三维重建,了解骨折移位、压缩方向和程度。 (二)证候诊断 1、血瘀气滞证:伤后1周—2周。血离经脉,瘀积不散,气血不得宣通;床觉局部瘀肿明显,疼痛较甚。

2、瘀血凝滞证:伤后2周—4周,瘀血未尽,筋骨未连。 3、肝肾不足证:伤后>4周。表现为骨折愈合迟缓,骨痂较少,腰膝酸软,面色少华,舌淡胖,苔薄白,脉细。 (三)分型 1、横断骨折:直接暴力以重物打击、踢伤、撞击伤、碾压伤、压砸伤等多见,暴力多来自小腿前外、内侧,胫排两骨骨折线多在同一水平,骨折线多呈横断,软组织常挫伤严重,甚至发生皮肤坏死、骨外露。 2、斜形骨折:间接暴力多为高处坠下、旋转暴力、扭伤、跌倒等由传达暴力所转骨折,骨折多呈斜形或螺旋形,常有不同程度的断端向内、后成角,远端外旋、重叠移位。 3、粉碎型骨折:巨大暴力或交通事故伤多为粉碎型骨折。 二、治疗方案 (一)手法复位:适用于骨折较稳定的横断骨折,麻醉成功后(疼痛较轻者可以不麻醉),两个助手分别在膝部和踝部作对抗牵引,术者两手在骨折端根据移位的方向,推压挤捏骨断端,复位后可以感觉骨嵴平整,骨折端稳定,表明复位成功。 (二)外固定 1、石膏固定:用于裂纹骨折或无移位骨折。 2、夹板固定:复位后稳定的骨折,以夹板固定。上1/3

西医治疗距骨骨折

西医治疗距骨骨折 摘要】目的讨论西医治疗距骨骨折。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 行诊断并治疗。结论距骨颈骨折合并移位或骨折脱位,手法复位不稳定或失败者,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大骨折片复位后可行克氏针、螺钉固定,较小的骨片可利 用关节镜或切开摘除。切口一般根据骨折片所在位置处选择前内侧或前外侧。陈 旧性骨折伴有创伤性骨关节炎者要进行胫距关节融合术。 【关键词】西医治疗距骨骨折 1 距骨颈骨折 距骨骨折以颈部最常见。Hawkin,1970年提出将距骨颈骨折分为3型: I型:距骨颈骨折不合并移位,骨折线在中后关节之间进入距下关节。距骨体与踝关节和距下关节保持正常关系,体部发生缺血坏死率低于10%。 Ⅱ型:距骨颈骨折合并距下关节脱位或半脱位。骨折线经常进入一部分体部 及距下后关节面,体部发生缺血坏死率低于40%。 Ⅲ型:距骨颈骨折合并距骨体在踝关节和距下关节完全脱位。骨折线常常进 入一部分体部。体部经常向后内方突出,位于胫骨后面和跟腱之间,体部发生缺 血坏死率大于90%; Canale和Kelly,1978增加了Ⅳ型:距骨颈骨折合并距骨体 在踝关节和距下关节完全脱位的基础上,另外合并距骨头在距舟关节的脱位或半 脱位。体部发生缺血坏死率接近100%。 (1)指征:距骨颈骨折合并移位或骨折脱位,手法复位不稳定或失败者,行切 开复位内固定术。 (2)麻醉与体位:硬脊膜外麻醉。病人仰卧位,于大腿中1/3置气性止血带。 (3)操作步骤:踝前内侧切口:以距舟关节为中心,与胫前肌肌腱外缘平行作 皮肤切口,长约7~10cm。切开皮肤,认清小腿横韧带及十字韧带,切开两韧带。 显露距骨:切口内侧可见胫前肌腱,外侧可见拇伸肌腱。沿皮肤切口方向切 开筋膜及脂肪软组织,找到距舟关节,切开关节囊。沿距骨头向踝部切开距骨颈 和体上的组织,显露距骨颈骨折处。 复位:将足向跖侧屈曲并向后推,使其复位。如果骨折端压缩或缺损较大时 用骨凿将压缩部撬起,缺损过多者应植骨,然后予以复位。复位困难时可使用骨 膜剥离器插入距骨下方撬动,帮助复位,但要注意勿损伤下方关节面。 内固定:用巾钳夹住复位后骨折断端,白头部非关节面近端内侧通过颈部及 体部向外侧钻孔,用适宜长度松质骨螺钉固定,也可复位后用交叉克氏针与体部 固定。固定后摄X线片检查。如距骨颈骨折合并距骨体后脱位,显露困难时,可 将切口延向内踝后方,或将内踝于基部凿断向下翻转,进行骨折复位,用前法固定。内踝亦用螺钉固定。 (4)术后处理:短腿石膏靴固定6~8周,肢体适当抬高,经常锻炼足趾活动 或带石膏不负重下床活动。拆除石膏后摄X线片观察骨折愈合情况。如骨折尚未 愈合,可继续固定4~8直至愈合后方能承重行走。 2 距骨体骨折 距骨体骨折发生率低于距骨颈骨折,常见横行、纵行和严重的粉碎性骨折。 可以伴有骨折移位或距骨脱位、距下关节脱位。由足剧烈的背屈和挤压暴力引起。摄X线正侧位片可以发现骨折线。没有移位的距骨体骨折可用膝下石膏靴固定 6~8周,早期进行不负重活动。若发生距下关节炎和踝关节炎,后期须作关节固 定术。有移位的距骨体骨折经闭合复位失败后要作切开复位内固定,尽可能达到

股骨颈骨折中医诊疗方案

股骨颈骨折围手术期的中医诊疗方案(2012) 一、定义 股骨颈骨折是指股骨头下至股骨基底部之间的骨折,常发年于老年人,女性为多。 中医诊断:股骨颈骨折(TCD编码:BGG00) 西医诊断:股骨颈骨折(ICD-10编码为:S72.002) 二、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中医骨伤科学。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118-119) ⑴有外伤史; ⑵ 症状与体征:髋部疼痛、肿胀,不敢站立和行走;腹股沟通中点下方附近压痛,足跟部和大粗隆部叩击痛。有移位骨折时,患肢缩短,呈外旋、外展、屈髋屈膝畸形,并可扪及股骨大转子上移。 ⑶ 辅助检查:髋部正侧位X光片检查可以明确骨折部位、类型和移位情况。 (二)西医诊断 ⑴ 有摔倒受伤历史。 ⑵ 伤后感髋部疼痛,下肢活动受限,不能站立和行走。患肢出现外旋、短缩畸形。 ⑶X线片显示:股骨颈部出现骨折线。(如早期X线片阴性,而临床怀疑骨折可能,应卧床休息,穿防旋转鞋制动,2 ?3周后再次摄片以排除骨折。或者当即行MR 或CT检查以明确诊断。) 分型(影像学评估):根据骨折线的位置可分为头颈型、头下型和颈中型;根据骨折线的走形分为内收型和外展型。Garden分型法是按骨折移位程度分型,是目前国内外学者常用的分型方法: I型:为不完全骨折或外展嵌插型骨折伴有股骨头一定程度后倾。 U型:完全骨折没有发生移位。 川型:完全骨折部分移位,股骨头外展,股骨颈轻度上移并外旋。 W型:完全骨折完全移位,股骨颈明显上移外旋。 (二)疾病分期 根据病程,可分为早期、中期、后期三期: 1.早期:伤后2周内。症见髋部疼痛,肿胀不显,活动受限,动 则痛甚,舌质红,苔薄白,脉弦涩。证属气滞血瘀。 2.中期:伤后2?4周。症见痛减肿消,新血渐生,筋骨虽续而未 坚,活动仍有受限,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细。证属营血不调。 3.后期:伤后4周以上。髋部疼痛基本消失或时有隐痛,肿胀不 显,可轻微活动,但尚未负重行走,因病久必虚,舌质淡,胖嫩,边 有齿痕,苔薄白,脉弦细。证属肝肾气血亏虚。

桡骨远端骨折中医诊疗方案

桡骨远端骨折中医诊疗案 (2018年) 桡骨远端骨折是指距桡骨远端关节面3cm以的骨折,是临床上最常见的骨折之一,约占急诊骨折病人的1/6 。直接暴力和间接暴力均可造成桡骨远端骨折,但多为间接暴力所致。主要发生在6-10岁和60-75岁两个年龄阶段。在6-10岁阶段,男女发病率没有显著性差异;在60-75岁阶段,女性患者明显比男性患者增多,随着年龄增加,其发生率逐步上升。从发生的原因看,在6-10岁阶段,主要是高能量损伤引起,也与年轻患者的骨骼发育有相关性;而在60-75岁阶段,低能跌伤远比高能创伤多,其原因与高龄及肝肾亏虚相关。 一、病名 中医病名:桡骨远端骨折(TCD 编码:BGG000)。 西医病名:桡骨下端骨折(ICD-10 编码:S52.501)。 二、诊断 (一)疾病诊断: 本病证参照《中华人民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9—94)进行诊断。 1、病史:有明确外伤史。桡骨远端骨折多为间接暴力引起,应力作用于桡骨远端,使之发生骨折。常见于跌倒,肘部伸展,前臂旋前,腕关节背伸,手掌部着地致伤。或肘部伸展,前臂旋前,腕关节呈掌屈,手背部着地致伤。 2、症状和体征:①腕部剧烈疼痛,肿胀明显,常波及手背及前臂下段; ②移位重者,出现餐叉样畸形或枪刺状畸形,腕关节及前臂旋转活动障碍,手指活动因疼痛而受限;③桡骨远端压痛明显,有纵轴挤压痛,触之有骨擦音。尺骨茎突较桡骨茎突向远侧突出。 3、辅助检查:X线正侧位片可作出诊断,表现出骨折类型及移位情况。多有以下表现:桡骨远端骨折块向背侧桡侧移位,骨折端向掌侧成角,或远端骨折块向掌侧桡侧移位,骨折端向背侧成角,桡骨短缩,骨折背侧骨质压缩嵌插,桡骨远端骨折块旋后。 (二)证候诊断: 1、气滞血瘀证:伤后1—2。血离经脉,瘀积不散,气血不得宣通;局部瘀肿明显,疼痛如刺,痛有定处,活动受限、痛处拒按,舌淡暗,苔薄白,脉弦涩。 2、瘀血凝滞证:伤后2—4,肿胀渐消,疼痛渐减,但瘀肿虽消而未尽,筋骨未连。活动渐恢复,舌淡红,苔薄白,脉弦涩。 3、肝肾不足证:伤后>4。表现为肿胀已消,疼痛已减,骨折愈合迟缓,腰膝酸软,面色少华,舌淡胖,苔薄白,脉细。

胫腓骨骨折康复训练方法

胫腓骨骨折康复训练方法 骨折是很常见的问题,产生骨折的原因较多,一般都是运动不当造成,自身有骨折后,不能随意的动骨折地方,这样对身体会有影响的,而且自身有骨折后,需要及时的进行治疗,否则骨骼错位,会诱发多种问题,那胫腓骨骨折是很多人不陌生的,对胫腓骨骨折康复训练方法都有什么呢? 胫腓骨骨折康复训练方法: 一.增加踝关节活动度训练坐立,伸直膝关节,作如下练习:踝关节背伸牵拉向后牵拉脚到极限并坚持15秒钟,复原,重复10次.踝关节跖屈牵拉向前牵拉脚到极限并坚持15秒钟,复原,重 复10次.踝关节内翻牵拉向内牵拉脚到极限并坚持15秒钟,复原,重复10次.踝关节外翻牵拉向外牵拉脚到极限并坚持15秒钟, 复原,重复10次.坐在椅子或床沿,膝关节屈曲作如下运动:“写字练习”用脚砪趾当做铅笔写字. 二.等长力量训练踝关节外翻等长力量训练坐姿,患足外侧

抵住桌腿,墙面或门板,向外侧用力使肌肉收缩并坚持15秒钟,复原,放松10秒钟,重复5-10次.踝关节内翻等长力量训练坐姿,患足内侧抵住桌腿,墙面或门板,向内侧用力使肌肉收缩并坚持15秒钟,复原,放松10秒钟,重复5-10次. 三.抗阻力力量训练每个运动均需要使用橡皮筋如TheraBand,如果没有橡皮筋,使用毛巾自行手工加阻力也可以.踝关节背伸抗阻力力量训练伸直膝关节,运动踝关节使脚面向后抵抗橡皮筋的阻力并坚持15秒钟,复原,重复10次. 在对胫腓骨骨折康复训练方法认识后,进行胫腓骨骨折康复的时候,都是可以按照以上方式进行,不过对胫腓骨骨折康复训练过程中,饮食上也要合理,这个时候对一些复杂食物,都是不可以选择的,否则对疾病治疗没有任何帮助。

骨折的康复治疗可分为骨折愈合期和骨折恢复期两个阶段

骨折的康复治疗可分为骨折愈合期和骨折恢复期两个阶段。 一、骨折愈合期早期治疗的目标主要是消除肿胀,缓解疼痛,预防关节挛缩和肌肉萎缩, 增强全身抵抗力,防止全身并发症发生。 1.主动运动:是消除水肿的最有效、最可行和花费最少的方法。主动运动有助于静脉和淋巴回流。伤肢近端和远端被固定关节的各个运动轴位上的主动运动。必要时给予助力。 上肢应注意肩关节外展、外旋与手掌指关节屈伸运动;下肢应注意踝关节背屈运动,老年患者更应防止肩关节粘连和僵硬发生。骨折固定部位进行肌肉有节奏的等长收缩练习,以防止废用性肌萎缩,并使骨折端挤压而有利于骨折愈合。 关节面骨折常遗留严重的关节功能障碍,为减轻障碍程度,在固定2~3周后,如有可能应每日短时取下外固定装置,在保护下进行受损关节不负重的主动运动,并逐步增加关节活动范围,运动后继续维持固定。这样可促进关节软骨的修复,利用相应关节面的研磨塑形并减 少关节内的粘连。 随着骨科内固定技术的发展,关节面骨折后康复方法也有了发展。术后立即做持续被动运动 (CPM)被认为是一项非常有必要的康复治疗。 对健肢与躯干应尽可能维持其正常活动,可能时应尽早起床。必须卧床的患者,尤其是年老体弱者,应每日做床上保健操,以改善全身情况,防止褥疮、呼吸系统疾患等并发症。2.患肢抬高:有助于肿胀消退,为了有效抬高肢体,肢体的远端必须高于近端,近端要高 于心脏平面。 3.其他物理因子治疗:温热疗法、超短波疗法或低频频电或超声波治疗:可减少瘫痕巧粘连。磁疗可使成骨再生区代谢过程加强。温热疗法:传导热疗(如蜡疗、中药敷)、辐射热 疗(如红外线、光浴)均可应用。 对软组织较薄部位的骨折(如手、足部骨折)更适合用低频磁场治疗,而深部骨折适用于超短波治疗。此法可在石膏外进行,但有金属板内固定时禁用。 二、骨折恢复期主要是消除残存肿胀、软化和牵伸纤维组织,增加关节活动范围和肌力, 重新训练肌肉的协调性和灵巧性,恢复日常生活能力。 1.恢复关节活动范围 a.主动运动:受累关节进行各运动轴万向的主动运动,轻柔牵伸挛缩、粘连的组织。运动时应遵守循序渐进的原则,运动幅度逐渐增大。每个动作重复多遍,每日数次。b.助力运动与被动运动:刚去除外固定的患者可先采用主动助力运动,以后随着关节活动范围的增加而相应减少助力。对组织挛缩、粘连严重者可使用被动运动,如手法被动运动和关节持续被动牵引等,但被动运动方向和范围应符合解剖及生理功能。动作应平稳、缓和、有节奏,以不引起明显疼痛及肌肉痉挛为宜。辅以一些其他物理因子的治疗,如局部紫外线照射,可促进钙质沉积与镇痛,红外线、蜡疗可作为手法治疗前的辅助治疗,可促迸血液循环柔软纤维瘫痕组织。音频电、超声波疗法可软化瘫痕、松解粘连。 关节松动术:对僵硬的关节,可配合热疗进行手法松动。 2.恢复肌力:逐步增加肌肉训练强度,以肌肉的适度疲劳为度。开始可采用水疗、按摩、低频脉冲电刺激、被动运动等,然后以主动运动为主,亦可进行助力运动,再进行抗阻练习。 关节活动应以等长收缩练习为主,以免加重关节损伤性反应。

中医骨折诊疗方案样本

股骨粗隆间骨折诊断方案 一、概述:股骨粗隆间骨折,又称股骨转子间骨折,系指由股骨颈基底至小粗隆水平以上部位骨折,是中老年人常用骨折之一,股骨粗隆部是老年骨质疏松重要部位,骨折强度减少,很容易发生骨折。 二、诊断 (一)诊断根据 1、病史:有明显外伤史。 2、临床体现: (1)、伤后患部疼痛、活动时加重,疼痛可放射至大腿内侧或膝部,髋关节功能障碍,患者不能站立或坐起。 (2)、患髋疼痛及轻度肿胀,患肢呈内收、外旋和短缩畸形,大粗隆向上移位,股骨大转子处压痛,纵轴冲击痛(+)。 3、辅助检查: (1)、实验室检查:入院后常规检查血、尿、大便检查、生化全套、心电图及胸片,需手术病人查丙肝、乙肝表面抗原、凝血系统、梅毒血清、爱滋病抗体等。 (2)、患肢X线片及CT三维重建检查,理解骨折类型及损伤限度。 (3)、高龄患者,需增长检查双下肢动、静脉彩超、心脏彩超。 (二)证候分类 1、Evans依照骨折线方向分为2种重要类型。其中I型又进一步分4个亚型。I型:骨折线从小粗隆向外、向上延伸。la型:骨折无移位,小

粗隆无骨折,骨折稳定;Ib型:骨折有移位,小粗隆有骨折,复位后内存皮质能附着,骨折稳定;Ic型:骨折有移位,小粗隆有骨折,复位后内存骨皮质不能附着,骨折不稳定;Id型:粉碎骨折,至少涉及大小粗隆4某些骨折块,骨折不稳定。Ⅱ型:骨折线自小粗隆斜向外下方,骨折不稳定。 2、按骨折线部位分类: (1)、顺粗隆间骨折:骨折线从大粗隆上方斜向小粗隆。 (2)、逆粗隆间骨折:骨折线从大粗隆下方斜向小粗隆。 (3)、粗隆下骨折:骨折线通过大小粗隆下方,成横形,斜形骨折。 3、中医辨证分型: (1)初期:气血瘀阻型 临床证候:伤后1~2周内,患髋疼痛明显,局部肿胀,瘀血斑,不能站立,患侧髋关节功能丧失,患肢外旋及短缩畸形,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弦涩。 证候分析:外伤跌仆初期,骨折筋伤,血离经脉,瘀积不散,气血瘀阻不通,故局部肿胀,疼痛明显。骨折后肢体不能支撑负重,故不能站立,患肢外旋短缩畸形。舌质紫暗,脉强涩均为骨折初期瘀血阻滞之象。 (2)中期:血瘀气滞型 临床证候:伤后3~6周,肿胀逐渐消退,疼痛减轻,功能丧失未恢复,动则有疼痛感,舌质暗淡,脉弦细。

胫骨平台骨折术后康复计划表

胫骨平台骨折术后康复计划表 康复须知: 1、康复从手术后就要开始,越早越好,越早训练也越容易。其中术后3个月是最佳康复期。 错过了这个时期后,再做训练,相对难度大。 2、手术固定后,会促进骨头正常的生长,但胫骨平台骨折康复,不仅仅是骨头正常愈合, 还要使身体的功能完全恢复正常。 3、如果术后较长时间,伸直功能不正常,就直接导致行走瘸行;如果膝关节弯曲不超过60 度,走路就会受到影响,不超过90度,慢跑就有影响,不超过100度,上下楼就会有障碍,不超过120度,蹲便也不可能;踝关节不能正常屈伸,就会影响走路和跑跳跃;小腿无力导致走路发软;大腿肌力不够,就会走路障碍,更不可能跳跃和跑,更严重的是影响关节的稳定,导致更严重的创伤性关节炎,及至关节功能完全伤失。 4. 功能练习中存在的疼痛,是不可避免的。如疼痛在练习停止半小时内可消退至原水平,则不会对组织造成损伤,应予以耐受。 5. 肌力练习应集中练习至肌肉有酸胀疲劳感,充分休息后再进行下一组。练习次数、时间、负荷等必须根据要求完成,尤其不宜为完成更多次数而增加休息时间,否则很难达到预期效果。 6. 除手术肢体制动保护外,其余身体部位应尽可能多地活动,以提高整体循环代谢水平,促进手术局部的恢复。运动员尤其应自行练习身体其它部位,以确保基础体能,早日恢复运动。 7. 早期关节活动度练习,每日只进行1-2次,力求角度有所改善即可,避免反复屈伸引起肿胀。如活动度长时间(>2 周)无进展,则有关节粘连可能,故应高度重视,坚持完成练习,并在必要时及时复查。 8. 活动度练习后即刻给予冰敷15—20分钟。如平时感到关节肿、痛、发热明显,可再冰敷,每日2-3次。参见冰敷图(用冰水混合物制成,不漏水,能全覆盖膝盖即可) 9. 附录插图中带有阴影一侧为患侧。 10. 关节的肿胀会持续整个练习过程,直到关节活动度正常、肌力恢复,刺激因素消失才会完全消失。但必须控制肿胀的程度,不可持续增加,总趋势应是在逐渐消退。如肿胀增加、局部红、肿、热、痛明显,必须停止练习,增加冰敷次数,并及时就医! 11.负重等练习必须经过医生复查并拍X光片确定后方可开始! 12、术后正确体位摆放:患腿抬高放于枕头上,足尖向正上方,不能歪向一边,膝关节下方应空出,不得用枕头将腿垫成微弯位置。如疼痛不可忍受,则在医生指导下摆放于舒适体位。 康复训练表格

骨伤科 肋骨骨折中医诊疗方案(试行版)

肋骨骨折中医诊疗方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9-94)》。 (1)有明确外伤史。 (2)局部肿痛,咳嗽、深呼吸及活动时疼痛加剧,受伤部位压痛明显,或触及骨擦感,胸廓挤压征阳性。 (3)X线摄片检查可明确骨折部位及类型,及了解是否合并气、血胸。 2.西医诊断标准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胸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进行诊断。 (1)病史:可有外伤史。 (2)临床表现: ①主诉:胸痛、气促、咳嗽、呼吸困难; ②体征:伤侧呼吸运动减弱,呼吸音低或消失,局部触痛和胸廓挤压征(+),典型的临床特征是骨擦音和骨擦感。多发性肋骨骨折有时可有反常呼吸。 (3)X线胸片检查或CT可观察骨折情况并了解胸内脏器有无损伤或其他病变,有助于明确诊断。 (二)骨折分类 1.少数(≤2)肋骨一处骨折:骨折发生于少数肋骨。局部肿痛,压痛,胸廓挤压征阳性,少见并发气、血胸者。 2.多数肋骨一处骨折:骨折发生于多根肋骨。除肿痛,胸廓挤压征阳性外,常出现呼吸困难等,严重者可并发气、血胸。 3.肋骨多处骨折:骨折发生于多根、多处肋骨。除肿痛,胸廓挤压征阳性外,表现为反常呼吸、呼吸困难等,严重者可并发气、血胸,常可出现连枷胸。 (三)骨折分期和证候分型 1.早期:伤后2~3周内 气滞血瘀,阻遏胸胁证:损伤早期,胸胁部肿、痛并见,气促,呼吸困难。或胸胁满闷、胀痛,痛处不定;或胸胁刺痛,痛有定处,拒按拒动。舌淡红,苔薄白,脉弦或紧。

2.中期:伤后4~8周 营卫失调,瘀血凝滞证:损伤中期,胸胁瘀血未尽,筋骨未坚,胸胁刺痛,夜间隐痛、胀痛,夜寐不安。舌暗红,苔薄,脉弦而涩。 3.后期:伤后8周以上 气血不足,肝肾亏虚证:损伤后期,胸胁部隐隐作痛。或伴面色少华,头晕心悸,呼吸气短,舌淡,苔白,脉虚细;或腰膝酸软,失眠多梦。舌淡红,苔少,脉沉细。 二、治疗方法 肋骨一处骨折,无明显移位,一般不需整复;多数肋骨折,成角、移位较多者选择进行复位。肋骨骨折患者往往疼痛剧烈,病人呼吸困难,影响咳嗽排痰,易并发血气胸、肺部感染等。因此,肋骨骨折治疗重点在于固定制动、消肿止痛,预防血气胸并发症的发生。 (一)外固定 1.胶布固定法(见附图1) 适用于少数肋骨一处骨折,皮肤过敏者禁用,此法不能敷贴伤药治疗。 常用半环式胶布固定术,患者正坐,两臂外展或上举,用宽约6~7厘米胶布数条,在呼气末即胸廓最小时,由后至前紧贴于骨折侧的胸壁上,胶布两端均超过中线约10厘米,第一条胶布贴在骨折下2肋,然后向上作叠瓦状式固定,互相重叠约1/2,一直至跨越骨折部上、下各两肋骨为止,固定时间3~4周。 2.绷带纸板固定法(见附图2) 适用于肋骨一处骨折或多处骨折但无连枷胸者,皮肤过敏患者可用。 据肋骨骨折区域,准备长方形纸板,软硬度适中,高度超过骨折区上下2肋,宽度超过胸部前后中线5cm,修剪四角整齐并塑形,边缘粘贴胶布以保护皮肤,患者坐位,于骨折处敷贴伤药,棉垫保护,再将纸板贴紧骨折区,用宽绷带环胸包扎固定,时间3~4周。 3.肋骨固定带、胸部支具固定法(见附图3) 适用于肋骨一处骨折或多处骨折但无连枷胸者,包括普通多头带、弹力固定带、弹力钢片固定带等,具有操作简便、舒适有效和不易松动的特点。 患者坐位,于骨折处敷贴伤药,棉垫保护,以骨折区为中心,多头带环胸包绕,各接头分别打结包扎固定。目前多选择成品肋骨固定带,一般为搭扣式弹力固定带,对于多根肋骨骨折、损伤严重者,可选用带钢片支撑的弹力固定带,固定时间3~4周。 4.胸壁牵引固定法(见附图4) 适用于多根多处肋骨骨折引起浮动胸壁,连枷胸患者。

胫腓骨骨折术后康复训练

胫腓骨骨折术后康复训 练 LG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LGA16H-LGYY-LGUA8Q8-LGA162】

胫腓骨骨折术后康复训练 (1)术后第3天。开始趾关节活动。各脚趾轻微活动,会有一些不灵便和神经麻的感觉。每天3-4次,每次50下。(2)术后第5天。开始踝关节活动。脚背用力往后拉,为今后下蹲练习打基础,参照健康的脚的角度,一般80-90度就可以了。每天3-4次,每次100下,要用力。(3)术后第7天。开始膝关节活动。这个是一个比较艰巨的锻炼,非常必要、无法偷懒、耗时长、有时候练起来还有点吃亏。一开始会碰到膝盖弯曲时听到里面的筋咔咔直响,很不顺趟。膝盖弯曲,从180度—90度是第一个阶段,从90度—45度是第二个阶段,从180度—45度是第三个阶段,从45度—15度左右是第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每天4-6次,每次10下,正常情况下10天就可以进入第二阶段。(4)术后第10天。开始抬腿练习。练习大腿和小腿的力量恢复,特别是大腿的力量恢复,很重要,避免大腿肌肉萎缩。(5)术后第12天。开始组合练习——抬腿、屈膝(第一阶段)、弯脚背、动脚趾。每天至少4-6次,每次20-50下。特别的,屈膝练习要忍住酸胀的疼痛用力下压,弯脚背也是要忍住酸麻硬的障碍,但也要注意,只能在自己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不可强来。 (6)术后第20天。屈膝(第二阶段)练习。这个阶段有时会遭受到医生给你施加的外力,因为90度是个坎,有些人难以突破(俺就是),医生乘我不注意突然一用力,把我压的哇哇直

叫,但后来,我就这样突破这一关了。同时趾踝和大腿组合练习继续。 (7)术后第28天。屈膝(第三阶段)练习。这个其实是对前面练习的整理和巩固提高。 (8)术后第30天。健腿下地练习力量。这个有早有晚,因人而异。但是下地之前一定要适应2天,因为长期卧床,健康的腿突然下地也会感觉力量不足,膝盖打弯,往地下只跪的,搞不好还会伤及伤腿。 (9)术后第32天。伤腿血液循环训练。就是人还在床上,但让伤腿开始垂立,不着地,不承力。伤腿会明显变色,先变红,再变黑,再变成紫红发花,脚也开始肿,有胀的感觉。把脚倒立或是平放,会很快恢复。 (10)术后第35天。单脚落地+架双拐。这个也是一个练习的巩固,对健腿力量练习的巩固,对伤腿血液循环的巩固,同时也开始练习操作拐杖。 (11)术后第45天。伤腿(脚板)尝试轻轻触地,但不承力。脚掌会有轻微胀的感觉。 (12)术后第49天。练习正坐。双腿平放,伤腿从不加力点地到自然放置。期间伤腿会肿,会变颜色,小腿会发硬,大腿会酸,这都很正常,有个过程。

四肢骨折后的功能评定与康复治疗

1 概述 1.1 骨折的定义 骨折(Fracture)是指骨或骨小梁的完整性和 连续性发生中断。 1.2 骨折的分类 1.2.1 根据骨折处是否与外界相通,可分为闭合性 骨折和开放性骨折。 1.2.2 根据导致骨折的原因,可分为外伤性骨折、 疲劳性骨折和病理性骨折。 1.2.3 根据骨折的稳定性,可分为稳定性骨折和不 稳定性骨折。 1.2.4 根据骨折的程度,可分为不完全骨折(裂纹 骨折、青枝骨折)和完全骨折(横骨折、斜骨折、 螺旋骨折、粉碎骨折、嵌插骨折、压缩骨折、凹陷 骨折、骨骺分离)。 1.3 骨折的愈合 骨折愈合过程是通过血肿诱导,纤维血管性肉 芽组织机化,软、硬骨痂形成乃至重建,以恢复骨 的连续性及结构。 一般将骨折的愈合分为四期,即肉芽修复期、 原始骨痂期、成熟骨板期和塑型期。其愈合过程, 各期之间是相互交织演变的。 1.4 骨折的治疗原则 骨折的整复、固定和功能训练是骨折治疗的三 大原则,也是康复治疗的基本原则。 骨折的整复(复位)在临床上分为解剖复位和 功能复位,其复位方法分为手法复位(闭合复位) 和切开复位两种。 骨折的固定分为外固定和内固定。常用的外固 定方法主要有小夹板、石膏绷带、外展架、持续牵 四肢骨折后的功能评定与康复治疗 Functional Evaluation and Rehabilitation Treatment of Fractures in Extremities 引和外固定器等。内固定主要用于切开复位后,采 用金属内固定物,如接骨板、螺丝钉、髓内钉和加 压钢板等将骨折段于解剖复位处予以固定之。 功能训练是骨折后康复治疗的主要手段,应鼓 励患者早期进行功能训练,以促进骨折愈合,防止 或减少后遗症、并发症的发生。 1.5 康复目的 康复目的是采取积极措施,以消除创伤及长期 固定造成的负面影响,最大程度地促进骨折愈合和 功能恢复。 2 康复评定 2.1 骨折的诊断 2.1.1 症状:骨折发生后均有不同程度的疼痛,局 部肿胀、瘀斑、畸形(成角、旋转、重迭等),肢 体活动障碍。 2.1.2 体征:局部压痛和叩击痛,异常活动及骨擦 音。若骨折合并神经损伤时,往往出现运动功能障 碍或感觉功能障碍。 2.1.3 影像学检查:X线检查是确定骨折部位、程 度及骨折类型的常规检查。 2.2 骨折临床愈合标准 当骨折达到临床愈合时,方可拆除外固定,进 行功能训练,逐渐恢复患肢功能。判断骨折临床愈 合的标准是:(1)局部无压痛及纵向叩击痛; (2)局部无异常活动;(3)X线片显示骨折处有 连续性骨痂,骨折线己模糊不清;(4)拆除外固 定后,在上肢若能向前平举l kg重物持续达1分 钟;在下肢若不扶拐,能在平地连续步行3分钟, 并多于30步;连续观察2周骨折处不变形。临床愈杜宝琮,男,教授、主任 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 中华医学会物理医学与 康复学分会常务委员、 中华医学会辽宁分会物 理医学与康复学会名誉 主任委员、国际物理与 康复医学会国家学会会 员、中国超声医学与工 程学会理事。 杜宝琮(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沈阳,110001) DU Bao-cong

距骨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与分析

距骨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与分析 发表时间:2011-07-06T11:55:58.49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14期供稿作者:刘庆山[导读] 固定期间不宜过早负重,以防距骨塌陷变形,继发创伤性关节炎,应以X线片为标准,待新骨爬行代替后方可负重。 刘庆山(黑龙江省依兰县人民医院 154800)【中图分类号】R683.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 (2011)14-0167-02 【摘要】目的探讨距骨骨折的临床分析与治疗。方法采用手法复位、药物治疗和练功活动进行综合治疗。结果本组58例患者经过综合治疗优38例,良12例,尚可8例。结论结论距骨骨折需要早期积极治疗,良好复位和可靠固定,可减少距骨缺血性坏死和创伤性关节炎发生。 【关键词】距骨骨折临床治疗距骨骨折较少见,约占临床骨折的0.6%,患者多为男性青壮年。距骨表面的75%被覆软骨,分头、颈、体三部,有6个面,其表面无肌肉附着。距骨是足弓的顶,上接胫骨下端,下连跟骨与舟状骨。其血液供应主要来自从距骨颈前外侧进入的足背动脉关节支;从胫距关节和距骨间韧带所供血运有限,当距骨骨折有移位或距骨脱位后容易发生缺血性坏死。自2005年4月~2010年4月,笔者收治58例距骨骨折,经采用中西结合方法治疗,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58例,其中男性38例,女性20例。年龄最大者43岁,最小者16岁,平均26岁。车祸伤13例,高处坠落伤26例,跌倒扭伤19例。所有病例均经X线结合临床症状诊断,均为闭合性骨折。按Hawkins分型,Ⅰ型18例,Ⅱ型24例,Ⅲ型16例。伤后至就医时间1~6天,平均3天。结果58例患者优38例,良12例,尚可8例。 1.2临床表现有明显的外伤史,踝下部位肿胀甚剧,有青紫色瘀斑,踝部畸形,不能站立和行走,可于踝前侧或后侧触及向后移位的骨折块,并有功能障碍。X线片可明确骨折的移位、类型以及有无合并其他骨折脱位。 2 治疗 无移位的距骨颈骨折、距骨体骨折用超踝关节夹板固定5~6周,有移位的距骨骨折必须予以整复石膏托固定。若手法复位不满意或骨折畸形愈合并创伤性关节炎及缺血坏死者,宜手术治疗。 2.1手法复位 2.1.1单纯距骨颈骨折患肢屈髋90°,助手把住小腿,术者一手握前足使之完全跖屈,另一手握小腿下段后侧向前推,继而使跖屈之足轻度外翻,并再向下、向后推压,另一手之拇指则下移于距骨头前上向后压迫而复位,这样,可使跖骨头与跖骨体两骨折块对合并同时整复距下关节脱位。 2.1.2合并距骨体后脱位应先增加畸形,即将踝关节极度背伸,稍向外翻,以解除载距突与距骨体的交锁,并将距骨体向前上方推压,使之复入踝穴,然后用拇指向前顶住距骨体,稍跖屈踝关节,使两骨折块对合。 2.1.3距骨后唇骨折伴距骨前脱位先将踝关节跖屈内翻,用拇指压住距骨体的前外上方用力向内后方将其推入踝穴。距骨脱位复位后,往往其后唇骨折亦随之复位。新鲜骨折手法复位失败,行切开复位内固定加植骨术。 2.2固定方法距骨颈骨折整复后,应用石膏固定踝关节在跖屈外翻位8周;距骨后唇骨折伴有距骨前脱位者,应固定在功能位4~6周;若施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或关节融合术,应固定3个月。距骨骨折,一般应在骨折完全愈合后才可负重行走。 2.3药物治疗距骨颈骨折后,距骨体易发生缺血性坏死,故中、后期应重用补气血、养肝肾、壮筋骨药物,以促进骨折愈合,解除外固定后,应加强中药熏洗,促进踝关节功能恢复。 2.4练功活动固定期间,应作足、膝关节屈伸锻炼,因骨折一般需3~4个月才能愈合,故在固定期间不宜早期负重。解除固定后应施行局部按摩,配合踝关节屈伸、内翻、外翻活动锻炼,并开始扶拐不负重步行锻炼。如施行关节融合术,则扶拐锻炼时间要长些。 3 讨论 距骨骨折多由足部突然强力跖屈或由高处跌下时,踝关节强力背伸外翻或汽车驾驶员刹车时用力过度所致。前者多为距骨后突被跟骨冲击而折断,骨折多为小块骨折,骨折片向后、向上,一般移位不多。后者较常见,按骨折线分为颈部、体部或颈体间骨折。当踝关节强力背伸、外翻时,胫骨下端前缘像凿子一样插入距骨颈、体之间,将距骨劈成前后两段,引起垂直的颈、体骨折。其中尤以颈部骨折多见。远侧骨折块连同跟骨和其他足骨有轻度内翻。体部骨折段可向下、后旋转移位,以致产生轻度跟距关节半脱位,当暴力继续作用,头侧骨段向下旋转,同时向足内侧移位,体侧骨段亦向下旋转,向后移位。如继续背伸,暴力即经距骨向后传达至距骨下后方的韧带。韧带可断裂,断裂后,距骨体乃向后半脱,而跟骨、距骨颈连同足向前上方移位。暴力继续作用,距骨体更向后移,由于跟骨的后关节面斜向后内,距骨体向后移位时发生旋转,其骨折面转向外踝。暴力消失后,因跟腱与周围肌腱的弹性使足跖屈而后缩,跟骨的载距突常钩住距骨体下面之内侧结节,使整个距骨体向外旋转,骨折面朝向外上方,甚至还合并内踝骨折,此时,整个距骨体随之向后移位,脱出踝穴,踝关节受跖屈、内翻暴力还可引起距骨前脱位。 4 预后 因距骨骨折后期血液供应常破坏,易致距骨缺血坏死。固定期间不宜过早负重,以防距骨塌陷变形,继发创伤性关节炎,应以X线片为标准,待新骨爬行代替后方可负重。参考文献

锁骨骨折诊疗方案

锁骨骨折诊疗方案 2009 中医诊断:骨断 西医诊断:锁骨骨折 一、诊断 (一)诊断标准: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9-94)及《中医正骨学》第二版(董福慧等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 (1)有外伤史。 (2)多发于锁骨中1/3或中外1/3交界处。 (3)主要症状:骨折局部肿胀压痛明显,有移位骨折可触及异常活动及骨擦音。 (4)X线摄片检查可确定骨折类型及移位情况。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 (1)有外伤史。 (2)多发于锁骨中1/3或中外1/3交界处。 (3)主要症状:骨折局部肿胀压痛明显,有移位骨折可触及异常活动及骨擦音。 (4)X线摄片检查可确定骨折类型及移位情况。 (二)证候诊断

1.血瘀气滞证:伤后2周以内。外伤后经络受损,血溢脉外,瘀于皮下筋膜,阻塞气血、气滞血瘀。局部压痛,舌质淡,苔薄白,脉弦。2.瘀血凝滞证:伤后2-4周。仍有瘀凝气滞,肿痛尚未尽除,断骨已正,骨折未愈,伤处疼痛拒按则加剧,功能活动障碍。舌红或有瘀点,苔白,脉弦。 3.肝肾不足证:骨折4周以上。断骨未坚,筋脉疲软,可出现头晕耳鸣,腰膝酸软,两目干涩,视物模糊,五心烦热,遗精盗汗,舌红苔薄,脉细数。 (三)骨折分型 1.青枝型骨折:多见于幼儿,骨折处形成向上弯曲的弧形。 2.横断型骨折:多见于成年人,骨折端可有典型的重叠,近端向上后方移位,远端向前下方移位。 3.粉碎型骨折:多为直接暴力引起,常于中1/3处有小骨片呈垂直移位。 二、治疗方案 (一)手法复位 适用于有移位的锁骨骨折。患者坐位,挺胸抬头,双手叉腰,术者将膝部顶住患者背部正中,双手握其两肩外侧向背部徐徐牵引,使之挺胸伸肩,此时骨折移位即可改善,如仍有侧方移位,可用捺正手法矫正。 (二)外固定治疗 1.三角巾悬吊固定

胫腓骨骨折术后康复训练教学提纲

胫腓骨骨折术后康复训练 (1)术后第3天。开始趾关节活动。各脚趾轻微活动,会有一些不灵便和神经麻的感觉。每天3-4次,每次50下。 (2)术后第5天。开始踝关节活动。脚背用力往后拉,为今后下蹲练习打基础,参照健康的脚的角度,一般80-90度就可以了。每天3-4次,每次100下,要用力。 (3)术后第7天。开始膝关节活动。这个是一个比较艰巨的锻炼,非常必要、无法偷懒、耗时长、有时候练起来还有点吃亏。一开始会碰到膝盖弯曲时听到里面的筋咔咔直响,很不顺趟。膝盖弯曲,从180度一90度是第一个阶段,从90度一45度是第二个阶段,从180度一45度是第三个阶段,从45度一15度左右是第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每天4-6 次,每次10下,正常情况下10天就可以进入第二阶段。 (4)术后第10天。开始抬腿练习。练习大腿和小腿的力量恢复,特别是大腿的力量恢复,很重要,避免大腿肌肉萎缩。 (5)术后第12天。开始组合练习一一抬腿、屈膝 (第一阶段)、弯脚背、动脚趾。每天至少4-6次,每次20-50 下。特别的,屈膝练习要忍住酸胀的疼痛用力下压,弯脚背

也是要忍住酸麻硬的障碍,但也要注意,只能在自己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不可强来。 (6)术后第20天。屈膝(第二阶段)练习。这个 阶段有时会遭受到医生给你施加的外力,因为90度是个坎,有些人难以突破(俺就是),医生乘我不注意突然一用力,把我压的哇哇直叫,但后来,我就这样突破这一关了。同时趾踝和大腿组合练习继续。 (7)术后第28天。屈膝(第三阶段)练习。这个其实是对前面练习的整理和巩固提高。 (8)术后第30天。健腿下地练习力量。这个有早 有晚,因人而异。但是下地之前一定要适应2天,因为长期卧床,健康的腿突然下地也会感觉力量不足,膝盖打弯,往地下只跪的,搞不好还会伤及伤腿。 (9)术后第32天。伤腿血液循环训练。就是人还在床上,但让伤腿开始垂立,不着地,不承力。伤腿会明显变色,先变红,再变黑,再变成紫红发花,脚也开始肿,有胀的感觉。把脚倒立或是平放,会很快恢复。 (10)术后第35天。单脚落地+架双拐。这个也是一个练习的巩固,对健腿力量练习的巩固,对伤腿血液循环的巩固,同时也开始练习操作拐杖。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