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分析土壤微生物的主要类型特征及其在土壤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1、分析土壤微生物的主要类型特征及其在土壤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1、分析土壤微生物的主要类型特征及其在土壤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1、分析土壤微生物的主要类型特征及其在土壤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一、分析土壤微生物的主要类型特征及其在土壤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土壤中聚居着的微生物主要包括细菌、放线菌、真菌、藻类、粘菌、原生动物和病毒。一般而言,土壤中细菌数量最多,放线菌和真菌次之,藻类和原生动物较少,但若以生物量计算,则以真菌最多。

土壤微生物的特点:1.数量巨大,每克土壤有数亿个;2.个体小,表面积与体积比大、代谢强度大;3.世代周期短,繁殖迅速:细菌的裂殖、真菌的有性和无性孢子,变异较快;4.活动常常受到土壤中可利用有机物质的限制;5.空间分布:在土壤中分布的不均匀性,多集中分布于根际和土壤表层。

土壤微生物的功能:1、分解有机质,释放营养元素;分解残留土壤中的农药和有机废弃物,净化环境,加速土壤元素循环。2、参与土壤腐殖质的合成及土壤团聚体形成过程。3、进行生物固氮,增加土壤氮含量;在C、N、P、S等元素的形态转化中起主导作用。4、影响植物生长与病虫害防治。

根据其对营养和能量的要求分为:

代谢途径碳源能量来源主要微生物

化能异养型有机物有机化合物

绝大多数细菌、几乎全部真菌和原生动物

化能自养型二氧化碳无机化合物硝化细菌、硫氧化细菌光能异养型有机物光能深红红螺菌

光能自养型二氧化碳光能藻类和光合细菌

1、土壤细菌:细菌是土壤微生物中数量最大、种类最多、功能多样的类群,占土壤微生物总数的70% ~90% ,生物量可超过全部

土壤微生物总量的1/4。细菌是单细胞生物,二等分裂繁殖是细菌最主要、最普遍的繁殖方式。由于它们个体小、繁殖快、代谢强,与土壤接触的表面积大,因而是土壤中最活跃的因素。

土壤细菌具有很强的竞争力,适应底物变化的能力强,对土壤有机质分解、营养元素转化具有重要作用。

2、土壤放线菌:是介于细菌与真菌之间的丝状菌。放线菌在土壤中分布极不均匀,它们高度集中在有机质周围,以紧密的带有孢子的菌丝占优势,但菌丝体比真菌细小,对土壤酸度较敏感。放线菌是土壤生态系统中主要的生物类群之一。

放线菌最适宜生长在中性、偏碱性、通气良好的土壤中,能转化土壤有机质,产生抗生素,对其它有害菌能产生拮抗作用。

3、土壤真菌:真菌是真核生物,生物量是最大的,能产生孢子,不含叶绿素,为多细胞生物,多形成纤细的丝状体,称为菌丝。真菌的菌丝入侵植物根部和根组织生活在一起,称为菌根。

真菌在土壤生态系统中的功能:1、是土壤有机质的主要降解者,可将土壤中的有机残体彻底降解;2、真菌抗干燥的能力比细菌强;3、在酸性土壤和森林土壤中,真菌降解植物残体的重要性更加突出;4、真菌可将植物残体的50%转化为自身的生物量;5、某些真菌和植物的根系产生菌根,真菌菌丝还能促进土壤团聚体的形成和稳定;6、真菌能够降解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果胶等;7、一些真菌能够固氮、解磷、螯合金属离子产生青霉素等。

4、土壤藻类:土壤中藻类是微小的含有叶绿素的有机体。一般

分为蓝绿藻、绿藻和硅藻,主要分布在土壤表层或表层下阳光或散射光透得进的地方。

藻类主要作用:增加有机质,有助于土壤颗粒团聚,改善沼泽土通气状况,固氮。

5、土壤原生动物:土壤中原生动物多存在于有机质和微生物丰富的表层土壤中。

原生动物是细菌和藻类的捕食者,对土壤微生物尤其是细菌的数量和种类起着平衡的作用。

6、土壤中的病毒:是一种活细胞内的非细胞生物。

病毒在控制杂草以及有害昆虫的生物防治方面有良好应用前景。

南京农业大学 土壤微生物与生态 习题 重点 答案 刘满强 教授

土壤生物与生态学复习指导 第一章绪论 基本概念:土壤生态学/土壤生态系统。 土壤生态学的概念土壤生态学是研究土壤生态系统内生物与生物、生物与非生物环境之间 的相互作用及功能过程的学科。土壤生态学是研究土壤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及调控规律的 学科。土壤生态学是研究土壤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徐琪,1990)。 土壤生态学土壤生物之间及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研究. 土壤生物学相对于土壤物理和 土壤化学,以生物个体本身为研究重点的学科. 土壤生物化学主要研究包括土壤内的微生 物过程、土壤酶及土壤内有机质形成和周转的研究. 土壤微生物学研究土壤微生物及其生 态过程的传统学科. 微生物生态学微生物生态学研究的生境包括土壤、植物、动物、淡水 和海洋及沉积物,它包含了部分土壤生物学和土壤生态学的内容. 土壤生态学的研究内容。 ①土壤生物与非生物组成份的数量、构成及时空分布;②土壤生物的相互作用及其与土壤 环境的关系;③土壤生物群落及生态系统的发展和演替;④土壤生物多样性、生物相互作 用与生态功能的关系;⑤土壤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交换;⑥土壤生态系 统结构和功能的恢复和维持;⑦土壤生态系统与其他生态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⑧土壤生 态工程及各种应用研究⑨结合和发展生态学理论的研究 土壤生态学的研究主要发表在哪些中英文专业杂志上(各举例3个) 土壤生态学方面的研究报告主要发表在生态学报、应用生态学报、土壤学报、生物多样性、 生态学杂志、其它土壤及微生物、植物和环境类的杂志上;Soil Biology and Biochemistry、Microbial Ecology、Biology and Fertility of Soil、Plant and soil、Pedobiologia、European Journal of Soil Biology、Agriculture, Ecosystems and Environment、Biogeochemistry、 FEMS Microbiology Ecology、 The ISME Journal和Ecology Letters、 Ecology、Journal of Applied Ecology、Ecological Application、European Journal of Soil Biology、Functional Ecology、Global Change Biology 等刊物上。 我国进行土壤生态学研究的主要科研机构。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浙江大学 环境与资源学院 第二章土壤生物的生境 土壤结构 土壤质地是指土壤中不同大小颗粒砂粒 sand – mm),粉粒silt – mm),黏粒clay(< mm) 的相对比例。土壤质地,一般分为砂土、壤土和黏土三 大类。土壤质地主要继承了成土母质的类型和特点,是较为稳定的自然属性。土壤质地与土 壤持水性能、阳离子交换量,植物和生物养分的短期库有关;因此土壤质地的重要性在于 它(黏土矿物的类型和数量)决定了土壤保持水分和养分的能力。质地的测定实际上就是颗 粒组成的测定。土壤结构是不同大小的颗粒结合或团聚形成具有一定稳定性的土块或土团。 稳定(力稳、水稳)团聚体的形成需要物理、化学和生物学因子的相互作用。土壤结构的 稳定性常用土壤大团聚体的比例来反映。一般将直径大于的团聚体视为大团聚体。土壤结 构主要不仅受到成土母质的影响,而且也是人类可以调控的属性。土壤结构很早就被认为是 高肥力和高生物活性土壤的标志。良好的土壤结构能够促进水气流通、利于土壤生物的迁移, 从而增加营养交互的机会;当然,也利于根系的生长。土壤结构受到土壤生态学家的强烈 关注,其重要性不仅决定了土壤水分和养分的分布和保持能力,而且其创造的孔隙分布也 决定了土壤生物能否获得栖息空间。土壤团聚体的传统测定方法

(完整word版)土地生态学题库

绪论 一、土地生态学:土地生态学是一门研究土地生态系统的特性、结构、功能和优化利用的学科。 二、土地生态学基本任务: 1、应用生态学原理指导土地开发、利用、整治、保护和管理 2、揭示土地开发利用与保护管理过程中的生态规律。 三、土地生态学基本目的:为土地利用规划、利用工程和土地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四、土地生态学的研究对象:土地生态系统 五、土地生态学的研究内容: 可以概括为五个方面: 1、土地生态类型 (1) 土地生态分类, 即土地生态系统类型的划分。其目的是使复杂多样的土地生态系统 类型得以条理化、系统化(2) 土地生态系统的组成与结构(3)土地生态系统的形成与演替。 2、土地生态评价 主要属于土地生态系统功能的研究, 重点是土地生态系统生产力的研究。一般包括: (1) 土地生态适宜性评价;(2) 土地生产潜力评价。 3、土地生态规划设计 是在土地生态评价基础上开展的土地生态学重要研究内容。土地生态规划属于“总体规划”的性质,有两种情况: ①以土地生态评价结果为依据进行布局,少考虑社会经济因素; ②充分考虑土地生态评价结果的同时, 综合考虑经济社会因素而编制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规划方案。 4、土地生态整治 对影响和制约土地生态系统潜在生产力发挥的各种限制性因素的改造。内容广泛,包括:水土流失地的治理;盐碱地的治理;风沙地的治理;沼泽地的治理;受污染土地的治理; 中低产田改造;荒山荒地的开发与治理。 5、土地生态管理 土地生态管理主要是通过审查和监督各级土地生态规划与设计方案,使人类按照规定的土地用途, 合理地利用、改造和保护土地, 不断提高土地肥力和生产力, 保持土地生态平衡, 获取最优的土地利用综合效益。 其重点是:(1) 土地利用结构的监督;(2) 土地肥力及其变化趋势的监督;(3) 土地开发活动的监督;(4) 土地污染与环境保护的监督。 第一章生态学基础 一、生态系统是生态学的研究对象 一、生态系统:指生物群落及其无机环境相互作用的一个自然系统。它有一定的结构、一定 的边界。但是边界常常又是人们根据一定的条件和需要来划定的。 三、生态系统的组成 Ⅰ生物环境: 1、生产者又称初级生产者,指自养生物,主要指绿色植物,也包括一些化能合成细菌。 这些生物能利用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并把环境中的太阳能以生物化学能的形式第一 次固定到生物有机体中。 2、消费者不能利用无机物质制造有机物质,而是直接或间接依赖于生产者所制造的 有机物质。它们属于异养生物。 3、分解者,指利用动植物残体及其它有机物为食的小型异养生物。主要有真菌、细菌、

土壤生态学

土壤生态学 二、土壤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土壤生态系统的结构 主要包括构成系统的生物组成(种类)及其数量,生物组成在系统中的时空分布和相互之间的营养关系,以及非生物组成分的数量及其时空分布。 生物组份:初级生产者:根系、藻类光能和化能自养细菌; 消费者:植食、菌食和肉食性土壤动物; 分解者:土壤微生物、土壤动物;土壤酶和其他生物活性物质。 非生物组份是土壤生态系统的重要构成部分,是土壤生物的栖居环境和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 土壤生态系统的生物组分和非生物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不但赋予了土壤生态系统的机构特质,而且决定着系统的功能。因此,土壤生态系统结构分析是功能研究的基础。 结构方面的具体研究内容详见下表(人类活动干扰对土壤生态系统机构的影响非常重要,未单独列出)。

土壤生态系统的功能 1、生态系统的功能可以简单地理解为保持生态系统运行的过程。有时生态系统的功能 又称为生态系统过程; 2、和其它生态系统一样,土壤生态系统系统的功能也主要包括能流、物质循环和信息 流等过程,它们是生态系统得以保持和发展的动力; 3、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密不可分:一定的生态系统结构决定了其具有特定的功能或过程 格局,而功能又反作用于结构。因而生态系统机构和功能的演进或退化总是相伴进行的; 能量流 生物与环境之间,生物与生物之间能量的传递和转化的过程称为生态系统能量流,简称能流。 土壤生态系统的能流以植物和土壤藻类等初级生产者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为开端,然后这些生物或其残体中的能量进一步沿食物链向下传递,同时伴随着向环境的消散:

土壤生态系统能流的研究内容 1、初级生产者的能量(光能)同化量、呼吸量、总初级生产力和净初级生产力及其分配; 2、次级生产者的能量摄取量、同化量、排泄分泌量、呼吸量和次级生产力; 3、能量的输入和输出,在各隔室中的流通量和现存量,最终建立能流模型,揭示能量沿土壤碎屑食物网的流动规律; 4、土壤生物群落或系统演替中的能流特征以及干扰对能流过程的影响。 物质循环 物质通过一定的途径进入到生物体,再从生物体返回到环境的过程称为物质循环。物质循环是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复杂过程,是生态系统的重要功能。 养分循环的概念 生物生命必需的营养元素的循环叫做养分循环。水分是养分循环的重要载体,往往是相互伴随的过程。

土壤微生物学期末总结终极版-------------程林教材

名词解释 1、土壤微生物学:研究土壤中微生物的种类、数量、分布、生命活动规律及其与土壤中的 物质和能量转化、土壤肥力、植物生长等的关系的一门学科。 2.原生质体:是在人为条件下,用溶菌酶除尽原有细胞壁或用青霉素抑制新生细胞壁的合成后,所得到的仅有一层细胞膜包裹的圆球状渗透敏感的细胞,一般由革兰氏阳性细菌形成。 3.芽孢:某些细菌,在其生长的一定阶段,在细胞内形成一个圆形,椭圆形或圆柱形的结构,对不良环境条件具有较强的抗性,这种休眠体即称芽孢(spore)或孢子。 4. 伴孢晶体:在形成芽孢的同时,在芽孢旁形成的一颗菱形或双锥形的碱溶性蛋白晶体— δ内毒素,称为伴孢晶体。如苏云金芽孢杆菌 5.荚膜:某些细菌生活在一定的营养条件下由细胞内向细胞壁表面分泌的厚度>200nm的透明、粘液状的物质,使细菌与外界环境有明显的边缘,称~。如巨大芽孢杆菌。 6.微荚膜:某些细菌生活在一定的营养条件下由细胞内向细胞壁表面分泌的厚度< 200nm, 光学显微镜不能看见,但可采用血清学方法证明其存在,易被胰蛋白质酶消化7.粘液层:有些细菌分泌多糖粘性物质,疏松地附着在细胞壁的表面,可向四周扩散并且 容易消失,与外界环境没有明显的边缘,这个结构称为~ 。 8.菌胶团:多个菌体外面的荚膜物质互相融合,连为一体,组成共同的荚膜,菌体包埋其 中,即成为菌胶团 9.鞭毛:运动性微生物细胞的表面,着生有一根或数根由细胞内伸出的细长、波曲、毛发 状的丝状体结构即为鞭毛(flagellum)。它是细菌的“运动器官”。 10.菌落:单个微生物在适宜的固体培养基表面或内部生长、繁殖到一定程度形成的肉眼可见的、有一定形态结构的子细胞生长群体,称为菌落 11.菌苔:是指在固体培养基上由许多细菌或孢子生长、繁殖形成的肉眼可见、相互连成一片的大量菌落群体,称为菌苔。 12.病毒(virus):一种含有DNA或RNA的遗传因子,只在活细胞内进行复制、增殖,是一类结构简单的、严格胞内寄生的非细胞型微生物。 13.光能无机营养型:依靠体内的光合色素,利用光作为能源,以H2O和H2S作供氢体,CO2为碳源合成有机物,构成自身细胞物质的微生物称光能无机营养型微生物。 14.化能无机营养型:以CO2作为唯一碳源物质,以S,H2S,H2,NH3,Fe等无机物氧化释放的化学能为能量合成有机物质的微生物称化能无机营养型微生物。硫细菌(硫化细菌和硫磺细菌)、15.化能异养型微生物:至少需提供一种大量有机物才能满足其正常要求的微生物,即其碳源必须是有机物,氢供体是有机物,能源则可以利用氧化有机物而获得。 16.氮源:凡可被用来构成细胞物质或代谢产物中氮素来源的营养物质。 17.生长因子:是一类对微生物正常生活所不可缺少而需要量又不大,但微生物自身不能用简单的碳源或氮源合成,或合成量不足以满足机体生长需要的有机营养物质。 18.培养基:应科研或生产的需要,由人工配制的、适合于不同微生物生长繁殖或积累代谢产物的营养基质(混合养料) 19.选择性培养基: 选择性培养基就是根据某种微生物的特殊营养要求或其对某化学、物理因素的抗性而设计的培养基,其功能是使混合菌样中的劣势菌变成优势菌,从而提高该菌的筛选效率。

微生物生态学复习资料

Microbial Ecology 绪论 1、名词解释: 微生物生态学:就是研究微生物与其周围生物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 微生态学:就是生态学的一个层次,就是研究正常微生物在细胞或分子水平上相关关系的科 学 环境、自然环境+生物环境 生境、指生物的个体、种群或群落生活地域的具体环境。生物+非生物 栖息地、生物生活或居住的范围的物理环境。如林地生境中的不同树冠层、树干 生态位、一个种群在生态系统中,在时间空间上所占据的位置及其与相关种群之间的功能关 系与作用。 基础生态位、一个物种能够占据的生态位空间,由物种的变异与适应能力决定,而非其地理因素。基本生态位就是实验室条件下的生态位,里面不存在捕食者与竞争。 实际生态位、自然界中真实存在的生态位。 物种流就是指物种的种群在生态系统内或系统之间时空变化的状态。 2、微生物生态学的研究意义有哪些? ①发现新的在工农业(如固氮)、食品(如发酵)、医药(如抗生素)与环境保护(如生物修复)方面有重要用途的微生物菌株(包括极端环境中微生物资源的发掘); ②微生物在地球物质化学循环中具有重要作用; ③开发与利用自然界中的微生物资源,保护好微生物基因资源; ④控制有害微生物,利用微生物净化环境,保护环境,维持环境生态平衡; ⑤保护人类健康与保护生态平衡发挥微生物的最佳作用。 3、微生物生态学主要研究内容有哪些? ①正常自然环境中的微生物种类、分布及变化规律; ②极端自然环境中的微生物; ③微生物之间、微生物与动植物相互关系; ④微生物在净化污染环境中的作用; ⑤现代分子微生物生态学的研究方法。 4、生态系统的功能有哪些? 物种流能量流食物链营养级信息流 5、什么就是微生物生态系统?其特点就是什么? 就是指各种环境因子如物理、化学及生物因子对微生物区系(即自然群体)的作用与微生物区系对外界环境的反作用。 特点:微环境稳定性适应性 7、简述物种流的含义及其特点。 就是指物种的种群在生态系统内或系统之间时空变化的状态。不同生态系统间的交流与联 系。主要有三层含义: 生物有机体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所产生的时间、空间变化的过程; 物种种群在生态系统内或系统之间格局与数量的动态,反映了物种关系的状态,如寄生、捕食、共生等; 生物群落中物种组成、配置、营养结构变化,外来种与本地种的相互作用,生态系统对物种增 加与空缺的反应等。

南京农业大学土壤微生物与生态习题重点答案刘满强教授

第一章绪论 基本概念:土壤生态学/土壤生态系统。 土壤生态学的概念土壤生态学是研究土壤生态系统内生物与生物、生物与非生物环境之间 的相互作用及功能过程的学科。土壤生态学是研究土壤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及调控规律的 学科。土壤生态学是研究土壤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徐琪,1990)。 土壤生态学土壤生物之间及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研究. 土壤生物学相对于土壤物理和 土壤化学,以生物个体本身为研究重点的学科. 土壤生物化学主要研究包括土壤内的微生 物过程、土壤酶及土壤内有机质形成和周转的研究. 土壤微生物学研究土壤微生物及其生 态过程的传统学科. 微生物生态学微生物生态学研究的生境包括土壤、植物、动物、淡水 和海洋及沉积物,它包含了部分土壤生物学和土壤生态学的内容. 土壤生态学的研究内容。 ①土壤生物与非生物组成份的数量、构成及时空分布;②土壤生物的相互作用及其与土壤 环境的关系;③土壤生物群落及生态系统的发展和演替;④土壤生物多样性、生物相互作 用与生态功能的关系;⑤土壤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交换;⑥土壤生态系 统结构和功能的恢复和维持;⑦土壤生态系统与其他生态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⑧土壤生 态工程及各种应用研究⑨结合和发展生态学理论的研究 土壤生态学的研究主要发表在哪些中英文专业杂志上(各举例3个)? 土壤生态学方面的研究报告主要发表在生态学报、应用生态学报、土壤学报、生物多样性、 生态学杂志、其它土壤及微生物、植物和环境类的杂志上;Soil Biology and Biochemistry、Microbial Ecology、Biology and Fertility of Soil、Plant and soil、Pedobiologia、European Journal of Soil Biology、Agriculture, Ecosystems and Environment、Biogeochemistry、 FEMS Microbiology Ecology、 The ISME Journal和Ecology Letters、 Ecology、Journal of Applied Ecology、Ecological Application、European Journal of Soil Biology、Functional Ecology、Global Change Biology 等刊物上。 我国进行土壤生态学研究的主要科研机构。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浙江大学

微生物生态学复习题

第1章绪论 1.什么是微生物生态学? 微生物生态学(Microbial Ecology)是研究微生物与其周围生物和非生物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 2.微生物生态学研究意义? ①发现新的、在工农业、食品、医药和环境保护方面有重要用途的微生物菌株;②开发和利用自然界中的微生物资源,保护好微生物基因资源; ③为提高生产效率、保护人类健康和保护生态平衡发挥微生物的最佳作用。开发利用保护微生物资源,保护环境维持环境生态平衡第2章微生物生态学的基本原理 1.生境:是指发现有生物的物理区域。这一区域的物理化学特征可以影响在这一区域中生活的微生物生长、代谢活力、生物与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微生物的生存。 2.生态位:生态位不仅指生物生长的空间范围,而且包括生物在这一生境内的活动、它们的功能作用及其与其他生物的相互作用。 3.土著微生物:指在一个给定的生境中那些能生存、生长和进行活跃代谢的微生物,并且这些微生物能与来自其他群落的微生物进行有效的竞争。 4.外来微生物:指来自于其他生态系统的微生物,所以这些微生物不能在这一生境中长期生活下去。 5.微生物区系:在一块土壤碎片内或植物根的表面有可能有很多环境因素不同的微环境。而每一微环境只适宜于某种或某些微生物的生长、繁殖,而不适合其他种微生物的生长,从而形成复杂的微生物区系(microflora)。 6.群落演替:是指在某一特定环境内,生物群落随着时间的推移顺序出现或被相继取代,最终形成比较稳定的群落结构的发展过程。第3章自然环境中的微生物 1.生理群:指按生理特性将微生物划分为不同的类群。 2.优势种:在一定条件下或在一个生理群中常只有少数种类占优势,即在最高稀释度平皿中出现较多菌落数的菌种,该菌种称优势种。 3.水体富营养化:当水体中N、P营养元素的含量大量增加,远远超出正常指标,结果导致原有生态系统破坏,藻类或某些细菌数量猛增,其他生物种类减少,水质变坏的现象。 4.为什么说土壤是适合微生物生长的环境? 土壤是固体无机物(岩石和矿物质)、有机物、水、空气和生物组成的复合物,是微生物的合适生境。 ①土壤中含有水分,水分中含有可溶性无机和有机营养。②土壤团粒的空隙中存在着空气。 ③由于施肥和生物遗体腐败,可以不断提供丰富营养。其中还含有大量而全面的矿质元素,供微生物生活所需。 ④土壤pH的范围在3.5-10.0,多数在5.5-8.5,大多数微生物的适宜生长pH也在这一范围。⑤土壤温度决定于地区、季节因素,一般在0~30℃,其中大部分时间为10~25℃。⑥一般土壤溶液浓度在0.1~1%,渗透压0.5~5个atm,浓度越高,渗透压越高。⑦土壤表层土一般只有几毫米,含量少但作用巨大,因为土壤表层土是微生物的天然保护伞,能吸收太阳辐射的紫外线。 5.海洋微生物与陆地微生物相比有哪些特征?嗜盐性:2.4~4.0%嗜压性:耐100

中国土壤微生物生态学研究进展汇总

第1章绪论 由来土壤微生物因其数量庞大、种类繁多而被称为丰富的生物资源库。土壤微生物包括蓝细菌、细菌、放线菌等原核微生物,还有真菌、蓝藻除外的藻类真核生物,地衣以及原生动物等,是一种形体微小,结构较简单的生物。广泛活跃于土壤中,土壤微生物对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贡献着不可估量的力量,在土壤形成、有机质代谢、污染物降解、植物养分循环转化等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也是评价该地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之一,因此,对土壤微生物的生态学研究,有着非常深远的意义[1 -3]。

第2章草地土壤微生物生态研究概况 草地土壤微生物是土壤有机复合体以及草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4]。通过对土壤中微生物的活动和分布进行详细研究,可以了解对微生物特性、分布、功能等的影响的因素有哪些,同时可以知晓微生物对植物生长发育、土壤肥力以及土壤中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的影响和作用。 气候变化与季节更替对草地土壤微生物的数量与分布具有一定影响。微生物总生物量在春夏季节较高,秋季较低,冬季最少。不同类群的微生物量有各自不同的特点,但是随季节变化的总体趋势与上述相似。杨成德等[5]对东祁连山高寒草本草地土壤微生物量及酶的季节动态研究中发现,土壤微生物量碳随季节变化呈先升高后降低再升高的趋势,其中7月达到最大值,9月下降到最小值,但土壤微生物量氮、磷的季节变化与土壤微生物量碳有所不同,土壤酶活性也呈现季节性变化。金风霞等[6]在对不同种植年限苜蓿地土壤环境效应的研究中指出,各种植年限苜蓿草地土壤微生物群落以细菌占优势,而真菌的变化规律不明显,随着种植年限的变化,细菌和放线菌的数量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高雪峰等[7]研究了草原土壤微生物受放牧影响后的季节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土壤中的细菌数量最低,从3月份开始逐渐增加,8月份达到最高值,8月到10月降低; 真菌数量3月份最高,5月份最低,而5月8月呈增加趋势,8月到10呈降低趋势; 放线菌数量5月份最少,5月到10月逐渐增加,10月份最高,之后又逐渐降低; 三大微生物类群的季节变化趋势不一致。任佐华等[8]研究了青藏高原腹地中,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中的高寒草原土壤,分析了土壤微生物受气候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区域微生物数量细菌最多,放线菌的数量次之,真菌的数量较少; 并且发现主要功能微生物菌群数量从多到少依次为氨化细菌、好气性固氮菌、硝化细菌、亚硝化细菌; 所研究区域的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含量差异显著; 对三江源地区高寒草原的土壤微生物活性影响明显的因素是温度的升高。

地理科学土壤复习资料(有参考答案的)

土壤复习资料 第一章 1:土壤:土壤是地球陆地表面具有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它具有生物活性和孔 隙结构的介质。 2:土壤地理学:土壤地理学是以土壤及其地理环境系统的关系为研究对象,是研究土壤的发生发育,土壤分类及时空分类规律,进而为调控,改造和利用土壤资源提供科学依据的学科,是自然地理学与土壤科学之间的交叉学科,也是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3:土壤地理学研究内容(P11) (1)关于发生发育,诊断特征与系统分类的研究 (2)关于土被结构和土壤—地形数字换数据库的研究 (3)关于土壤调查,制图和土壤资源评价的研究 (4)关于地理环境,人类活动与土壤圈相互作用的研究 (5)关于土壤资源保护及被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的研究 土壤地理学的研究方法:(1)土壤野外调查与定位观测研究法(2)实验室化验分析与实验模拟研究法(3)遥感技术在土壤调查中应用(4)数理统计与SGIS在土壤研究中的应用(5)土壤历史发生研究法 第二章 1:土壤矿物组成:按照发生类型可将土壤矿物划分为:原生矿物,次生矿物,可溶性矿物(盐类)三大类。 2:土壤矿物的风化过程:土壤矿物的风化过程包括物理风化和化学风化。 物理风化是指矿物发生机械破碎,而没有化学成分及结晶结构变化的作用。 化学风化是指矿物在水分,氧气,二氧化碳等作用下发生的化学分解作用。 3:土壤次生矿物的地带性分布的规律:(P35) (1)以水云母为主的地带 (2)以水云母—蒙脱石为主的地带 (3)以水云母—蛭石为主的地带 (4)以水云母—蛭石—高岭石为主的地带 (5)高岭石—水云母为主的地带 (6)以高岭石为主的地带 4:土壤质地(P36) 自然土壤的矿物都是由大小不同的土粒组成的,各个粒级在土壤中所占的相对比例或质量分数,称为土壤质地。也称为土壤的机械组织。 土壤结构:土壤固相颗粒很少呈单粒存在,他们经常是相互作用而聚积成大小不同,形状各异的团聚体,土壤中这些团聚体的组合排列方式称为土壤结构。 5不同之地土壤的物理特性(P40) 6土壤有机质的组成和来源 土壤有机质由土壤非特异性有机质和土壤腐殖质组成。 土壤非特异性有机质的原始来源是植物组织,土壤动物如蚂蚁,蚯蚓,蜈蚣等和土壤微生物是土壤有机质的第二来源。 7:土壤生态系统:土壤生态系统是指自然界特定地域的土壤与生活在其中的生物群落之

酸雨对土壤生态环境系统的影响综述

酸雨对土壤生态系统的影响综述 酸雨是人类当前面临的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酸性强、持续时间长的酸雨不仅会使鲜花凋谢,树叶脱落,农作物枯萎,建筑物和文物古迹受到腐蚀,人体健康受到威胁,而且还会导致江、河、湖泊逐渐酸化,浮游生物死亡。酸雨还会导致土壤中营养物质不断溶出,造成Al及其他金属对生物的危害。在生产林区,酸雨降落,使土壤的酸性增强,养分下降,森林的生长缓慢,树木的树叶枯黄,甚至死亡。这些问题的出现,引起了世界上许多科学家的关注。 土壤是陆地生态系统中酸雨的最终接受处,因而酸雨对土壤影响的大小直接关系到整个生态环境的质量。因此,这方面的研究早为人们所重视。1978年在加拿大的多伦多市首次召开的酸雨对农作物和土壤影响的国际会议之后,这方面的研究工作逐渐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开展起来。酸雨对土壤生态系统的影响主要是因为酸性物质的输入改变了土壤的物理、化学及生物性质,从而对土壤生态系统产生危害。 1、酸雨对土壤盐基离子的淋洗 阳离子的淋洗与土壤的组成和性质有很大的关系。矿物和腐殖质含量高的土壤,因其阳离子交换量高,土壤对酸的缓冲能力亦高,但是其淋洗的进程相对较缓慢。而对于阳离子交换量低、缓冲能力弱的土壤,不仅其交换点低,交换点上的碱性阳离子也很容易进入到土壤溶液中,并被淋洗掉。 在酸雨的作用下土壤元素的迁移具有阶段性,土壤酸化的阶段性决定着元素迁移的阶段性。盐基离子的淋失量随模拟酸雨PH值的降低而增加。尤其当PH≤3.5时,增加最明显。在PH为3.0的酸雨淋溶下,红壤、赤砂土盐基淋出量占交换性盐基总量的61.4%。土壤交换性K+、Na+, Ca2+, Mg2+的总量有随PH降低而降低的趋势。 土壤阳离子的淋溶强度主要取决于与酸雨有关的阴离子迁移率,淋失速度在很大程度上受阴离子〔主要是SO42-)被土壤吸附强度的影响,而SO42-吸附量与土壤Fe、Al氧化物含量呈正相关。在增加阳离子活动性方面,硫酸盐的作用要比硝酸盐大得多。这是因为大部分土壤都N素含量不足,所以硝酸盐能很快被植物吸收。仅在降雨量很大的情况下,N03-来不及被植物和土壤吸收时才对阳离子的活动性有明显的作用。而土壤中的SO42-则极易随酸雨所增加,因而其对阳离子的淋洗作用就很大。如在灰化土上,酸雨输入的硫酸可使土壤阳离子淋洗速率达到自然淋洗速率的3倍。 2、酸雨对土壤重金属及微量元素的影响 不同上壤中都含有一定量的微量元素,在这些元素中有些是作物生长所必需的,如B、 Cu、 Fe、 Mo、Mn。而另一些则可能是环境毒害元素,如Cd、 A1等。正常情况下这些元素仅有极少部分进入生物循环,而在酸雨的影响下,特别是有硫酸雨的影响下,会有越来越多的金属元素包括有毒元素被淋溶出土壤。 Al是地壳中除Si和O以外最丰富的元素。在中性或偏碱性的土壤溶液中,Al几乎是不溶解的,Al也极易与腐殖质物质作用而沉淀。土壤中的腐殖质往往不可能使所有溶解的A1完全沉淀,这些过剩的Al会渗入湖泊和下水道,如果此时它流过的土壤、水道或湖泊的PH值≥5, Al就会在那里水解,并引起更强的酸化,其结果使更多的Al和其他重金属迁移。 土壤溶液中的Al绝大部分来源于土壤固相Al的活化,土壤中固相Al(有机结合态Al以及铝硅酸盐等)在强酸性酸雨活化过程中,不同结合形态的固相Al

基于16SrRNA_DNA分析的土壤微生物生态学效应_黄进勇

随着人们对环境问题的日益关注,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微生物生态学得到了迅速的发展[1.2]。传统的微生物生态学技术包括显微形态观察,选择性培养基计数,纯种分离和生理生化鉴定[3]等。但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自然环境中存在的大多数微生物不可培养,传统的方法不能够满足微生物生态研究的需要,使微生物生态研究一直较为落后。近年逐步建立起来的16SrRNA/DNA实验技术则为微生物生态学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方法,建立了对难以培养的微生物和不依赖于培养的微生物生态学的研究方法,使关于微生物多样性、微生物种群分析、重要基因的发现、以及遗传物质在微生物之间或微生物与植物之间的水平转移对生态系统的影响等方面都取得很大进展,开辟了微生物生态学研究新的领域。 1微生物多样性研究 微生物多样性的研究是微生物生态学研究的基本内容,由于微生物具有生存环境多样,生长繁殖快,适应性强,代谢途径多样以及生活方式多样的特点,使得微生物分布广泛,变异快,种类多,通过对微生物多样性的研究,可以探知蕴藏其中的大量基因资源。因此对微生物多样性的研究,无论对于生态系统功能的完整理解还是对微生物资源的利用,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4]。但是,传统的分析方法是通过分离、培养和鉴定,需要一个非常复杂的形态特征鉴定和生理生化试验,这种方法试验周期长,工作量大,更重要的尽管是最复杂的组合,也难于将样品中的微生物全部分离,而且不能对分离物进行准确的鉴定,不能反映分离物之间的系统发育关系[5]。用分子生态学的方法可以直接从核酸水平对样品进行研究,通过提取样品中不同微生物的总DNA,然后进行分析,避免了样品中微生物的丢失,样品序列的多样性和不同序列的丰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原始样品中微生物种群的多样性和丰度。从而可以保证实验能更真实地体现研究对象的结构组成,因此分子生态学技术和研究策略在揭示自然环境中微生物多样性的真实水平及其物种组成上显示出了极大的优越性。 通过以土壤细菌16SrRNA基因的一段26碱基变异区为基因标签,连接成基因标签串测序,用标签类 基于16SrRNA/DNA分析的土壤微生物生态学效应 黄进勇,周伟 (郑州大学生物工程系,河南郑州450001) 摘要:基于16SrRNA/DNA分析的实验技术为微生物生态学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方法,从而在微生物多样性、微生物种群分析、重要基因的发现以及遗传物质在微生物之间或微生物与植物之间的水平转移对生态系统的影响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好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分子生态;微生物生态;16SrRNA/DNA 中图分类号:Q938文献标识码:A EcologicalEffectonSoilMicrobesontheBasisof16SrRNA/DNAAnalyses HuangJinyong,ZhouWei (Bioengineeringdepartment,Zhengzhouuniversity,Zhengzhou450001) Abstract:The16SrRNA/DNAtechniquehasofferedthenewapproachtoresearchonmicrobialecology.Onthebasisofthemethod,someconsiderableprogresshasbeenmadeinsomeaspectssuchasmicrobesdiversity,microbespopulationanalyses,discoveryofsomeimportmentgenes,andeffectonecosystemofhorizontalmovementofhereditarypropertybetweenthemicrobesorbetweenmicrobesandplants. Keywords:Molecularecology,Microbialecology,16SribosomeRNA/DNA 基金项目:河南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0511530400)。 第一作者简介:黄进勇,男,1969年出生,河南周口人,博士学历,副教授,主要从事生态学、生物多样性研究。E-mail:jinyhuang@zzu.edu.cn。 收稿日期:2005-12-14。

环境生态工程复习

1.生态工程:应用生态系统中物种共生和物质循环再生的原理,结合系统工程的最优化 方法,设计的促进分层多级利用物质的生产工艺系统。 2.生态工程的原理是生态系统的“整体、协调、再生、循环”。 3.环境工程与生态工程:环境工程的目的就是通过开发技术及工艺解决经济系统的污染 问题,并保障环境的健康安全。基本的做法是把污染物集中到系统外进行处理。生态工程则寻求一条系统内解决的思路,通过生态工程的自设计和其他工艺的结合,实现系统污染的零排放或最小排放。生态工程的边界要大于环境工程。环境工程研究对象是自然系统,而生态工程的对象是生态系统。环境工程的理论基础是环境科学,而生态工程的理论基础是生态学。生态工程与环境工程相比,均以解决环境问题为目的,但着重点不同。一般认为,生态工程是利用生物多样性和活的生态系统及技术来解决环境问题,而环境工程则依赖新的化学、机械或物质技术来解决这些问题。 4.生态工程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生态工程与我国的农业持续发展②生态 工程与我国的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治理③生态工程与我国的工业与城市发展 5.生态工程的主要类型:①物质能量的多层分级利用系统②水陆交换的物质循环系统③ “废物”再生利用和环境调节工程系统④多功能污水自净工程系统⑤多功能农工联合生产系统。 6.生态工程的特点:①以生态学理论为指导,以活的生物为主体,强调利用生物与生物 的共生功能、生物物质的循环再生功能、食物链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适应原理,来进行多层次、多方向的生产工艺设计。②利用生态系统的反馈控制和稳态机制等稳定性特点,生态工程重视培育和利用生态系统自我修复、自我调节功能。③生态工程强调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高度统一。④生态工程尤其是农业生态工程是在石化农业逐渐走入死胡同的形势下提出来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石化农业的种种弊端。⑤生态工程包括生态工程系统和生态工程技术两个方面。 7.我国现代生态工程研究 ㈠我国的农业生态工程研究的内容:①生态农业②无公害农业和绿色食品③有机农业我国的农业生态工程研究的特点:①研究对象以农业生态系统为主,内容广泛,综合性更强。②我国的农业生态工程的研究目标注重生产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结合。③注重传统农业技术和现代技术的结合④政府重视、政策导向、广泛开展。⑤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理论研究和实践发展的结合还不紧密。 ㈡我国环境保护生态工程研究的特点:①以整体观为指导,其研究和处理对象是生态系统或复合生态系统,全面规划一个区域,而并非某些局部环境,其目的是多目标,即同步取得生态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②以调控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为主,来提高生态系统的自净能力与环境容量③将生产与净化结合起来④其技术措施主要为层次优化组合。 环保生态工程的按物质迁移、转化途径分为:①无废工艺系统②分层多级利用废物生态工程 ③复合生态系统内的废物循环、再生系统④污水自净与利用生态工程⑤城乡结合生态工 程。 8.我国生态工程研究发展战略的基本原则:①必须紧密为工农业生产和国民经济建设服务② 应加强理论性的研究③应吸取国外经验教训的同时,突出我国的特色和先进性。 我国发展生态工程研究的基本对策:①制定发展规划,加强组织管理②设立重大项目,组织协作攻关③培养人才④开展国际交流。 9.生态工程是在生态学原理的指导下,对生态系统进行设计和建设的生产工艺体系和技术, 目的是使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实现高度的统一,使农业、工业、城市及区域经济得到稳定、持续的发展。

大学第十章微生物生态学题库

第十章微生物生态学 单项选择题 1.知识点:1(生态系统) 难易度:容易认知度:识记地球被科学家划分为4个圈,不包括下列哪一项( )。 选项A)土壤圈 选项B)大气圈 选项C)水圈 选项D)岩石圈 答案:A 2.知识点:1(生态系统) 难易度:容易认知度:识记生态圈中,起着主导作用的是( )。 选项A)大气圈 选项B)生物圈 选项C)水圈 选项D)岩石圈 答案:B 3.知识点:1(生态系统) 难易度:容易认知度:识记生物循环的特点是( )。 选项A)运转较缓慢 选项B)可循环性 选项C)运转迅速 选项D)以上均是

答案:C 11. 知识点:1(生态系统) 难易度:适中认知度:理解 生态系统结构不包括下面哪一个方面( )。 选项A)外源能 选项B)生物关系 选项C)营养循环 选项D)能量代谢 答案:D 12. 知识点:1(生态系统) 难易度:适中认知度:认知 生物在生态系统物质循环中扮演着重要作用,但不包括( )。选项A)生产者 选项B)消费者 选项C)分解者 选项D)固定者 答案:D 13. 知识点:1(生态系统) 难易度:较难认知度:认知 微生物生态系统自身的特点不包括( )。 选项A)微环境 选项B)稳定性 选项C)协调性 选项D)适应性 答案:C 14. 知识点:1(生态系统) 难易度:较难认知度:理解

成熟的生态系统的平衡特点是( )。 选项A)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比例相同 选项B)物质循环与能量循环协调畅通 选项C)系统的输入和输出在比例上合理 选项D)物质循环与能量循环大致相等 答案:B 15.知识点:2(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分布) 难易度:容易认知度:理解土壤中三大类群体微生物以数量排序为( )。 选项A)细菌>放线菌>真菌 选项B)细菌>真菌>放线菌 选项C)放线菌>细菌>真菌 选项D)真菌>细菌>放线菌 答案:A 16.知识点:2(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分布) 难易度:容易认知度:理解微生物的种质资源库存在于( )。 选项A)水体 选项B)土壤 选项C)植物 选项D)动物 答案:B 17.知识点:2(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分布) 难易度:容易认知度:理解土壤微生物的季节分布特征一般是( )。

第七章主要土纲性质教学提纲

第七章主要土纲性质

第7章主要土纲特征 教学重点 1.了解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中土纲的形成条件、主导成土过程、诊断层及诊 断特性。 2.掌握14个土纲之间具有明显的发生联系、形态特征以及空间分布联系。 3.熟悉14个土纲与美国土壤系统分类、联合国FAO土壤制图单元的相互 参比关系。 关键词 森林土纲系列(forest soil order system) 草原与荒漠土纲系列(steppe-desert soil order system) 水成型土纲系列(hydromorphic soil order system) 过渡土纲系列(transitional soil order system) 岩成型土纲系列(lithomorphic soil order system) 人为土纲(anthropogenic soil order system) 中国土壤系统分类将中国境内的所有土壤划归为14个土纲,这些土纲之间的发生联系按土壤景观特征可将14个土纲归并为: ?土壤形成发育主系列,即新成土-干旱土-均腐土-灰土-淋溶土-富铁土 -铁铝土; ?过渡系列:新成土-雏形土-变性土;

?副系列:水成型的盐成土-有机土-潜育土;成型的新成土和火山灰土; 人为土。 7.1 森林土纲系列 森林土纲系列是土壤形成发育主系列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有灰土、淋溶土、富铁土、铁铝土等土纲。 7.1.1 灰土 1. 地理分布和成土因素 灰土广泛分布于北半球高纬度地区,即寒温带针叶林气候区。在欧亚大陆北部和北美大陆北部呈现纬向地带性分布。在中国,灰土分布区相对教小,灰土主要集中分布于大兴安岭北端。 2. 成土作用与土壤性状特征 在寒温带湿润的气候条件下,针叶林对土壤有机物累积过程具有重要的作用,强酸性化合物将矿物分解成为各种氧化物,并使土体发生分异,其土壤剖面特征,如图7-2和图7-3所示。 3. 灰土分类与利用 灰土可划分为腐殖灰土和正常灰土两个亚纲。中国灰土区属于重要的原始林区,由于初夏大量冰雪融化水与降雨注入土壤,再加土壤心土层还处于冻结状态,极易造成严重的土壤侵蚀,导致针叶林-灰土生态系统的崩溃。 7.1.2 淋溶土 1. 地理分布和成土环境

土壤水在土壤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

土壤水在土壤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综述) 土壤水是土壤内部化学、生物和物理过程不可缺少的介质;是土壤、植物与其环境间进行各种物质交换的媒介。 土壤水分是植物吸收水分的主要来源,通过影响土壤肥力、土壤温度和通气状况,对植物的产量和品质有重要作用。 土壤水分移动过程影响生态平衡。 一土壤水的定义及其类型划分 土壤水的概念 土壤水的类型和性质 按照土壤水的受力作用分为: 土壤水的类型和性质(续) 吸附水:受土壤吸附作用保持的水分。 土壤水的类型和性质(续) 几个相关概念 凋萎系数:当土壤水分受到的吸引力超过1.5Mpa,作物便无法从土壤中吸收水分而呈现永久凋萎,此时的土壤含水量称凋萎系数。 田间持水量:毛管悬着水达到最大时的土壤含水量。是农田土壤保持的最大水量,是旱地土壤灌溉的上限。 饱和持水量: 当重力水达到饱和,即土壤所有孔隙都充满水分时的含水量。 二土壤水分的状态和运动 土水关系 土壤孔隙中---全部充水--饱和态 土壤孔隙中---水排走--非饱和 土壤水的能量状态 能量梯度:自由水>土壤水>植物细胞水 低能态 水分子:高能态 --研究确定土壤水能量关系对土壤水运动和它对植物的可给性十分必要 土水势:土壤在各种力(吸附力、毛管力、重力和静水压力等)的作用下,势(或自由能)的变化(主要是降低)。 土水势包括基质势、压力势、溶质势、重力势等分势。 水势的数值可以在土壤—植物—大气(SPAC)之间统一使用 液态水运动 饱和水运动 不饱和水运动(多数田间条件下) 汽态水运动 水汽运动:靠扩散作用进行 三土壤水对土壤基本物理性质的影响 土壤是由固、液、气三相体系,固相颗粒之间的相互作用在水分参与下,产生许多独特性能:土壤膨胀性、收缩性、粘结性和适耕性等; 造成土壤膨胀和收缩 影响土壤粘结性 土壤粘结性:由颗粒之间的引力产生,除了空气-水分界面上弯月面的表面张力外,还有由

土地生态学复习题

土地生态学复习题 填空题: 1、生态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科学,一般可分为(理论生态学)和(应用生态学)两大类。 2、生物的生存环境包括(物理环境)和(生物环境)。对物理环境,包括(能量环境)和(物质环境)。 3、生物的物质环境包括(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土壤圈)。 4、(水)是自然环境中最活跃的因素,也是参与地表物质能量转化的重要因素。 5、(拮抗)是各个因子在一起联合作用时,一种因子能抑制或影响另一种因子起作用。 6、因其大小、数量或活动上起着主要的影响和控制作用,即优势度大而成为(优势种)。 决定群落中各个成员重要性程度,即(优势程度)。 7、(密度)是指单位面积上物种的个体数。(盖度)植物枝叶所覆盖的土地面积。(频度)是指群落中某个物种在调查范围内出现的频率。 8、土地生态类型包括(土地生态类型的划分)、(土地生态系统的组成与结构)、(土地生态系统的形成与演替)。 9、从生态学的观点来看,(种群)不仅是物种存在的基本单位,还是(生物群落)的基本组成单位,也是生态系统研究的基础。 10、世代不相重叠种群的离散增长模型:世代不相重叠,是指生物的生命只有一年,一年只有一次繁殖,其世代不重叠。 11、单种种群增长模型包括四个假设:种群增长是无界的。世代不相重叠。种群没有迁入和迁出。种群没有年龄结构。 12、评价内容:(1)土地生态适宜性评价(2)土地生产潜力评价。 13、加拿大于(1969)年成立了土地生态分类委员会,形成了一套用生态学原则和标准对土地分类的方法。 14、1990年8月在日本横滨举行第(5)届国际生态学大会。 15、(土地系统生态层次)从区域和地理概念的高度来观察土地生态系统本身。 16、农田生态系统的特点:在系统的形成与演变主要受人为调控。构成简单。食物链较短。许多空间、时间及副产品、废弃物的利用不充分。 17、农田生态系统对太阳光能的利用率不及森林的(六分之一)。 18、森林每年固定太阳能的总量为草地的(3倍多),农田的(6倍多)。平均单位面积上的净第一性生产力为草地的3.6倍,农田的6.3倍。 19、土地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生产功能、能量功能、物质功能、信息传递功能。 20、绿色植物利用太阳能转化为脂肪和蛋白脂。 21、没有(物质),信息无法形成。没有(能量),信息无法传输。 22、(信息)是生态系统平衡与发展的最有生命活力的流动体。 23、土地生态系统问题的实质是(在该系统中人类和其他生物与其生存环境之间的关系产生了不平衡)。 24、仅世界最贫困国家中,每年因环境质量引起的疾病就使5个孩子中的一个丧命。 25、我国沙漠化面积扩大了(60公顷以上)。全球气温自(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前的下降趋势转变为以(上升)为主。 26、地球上土地退化严重地区集中分布在三个大陆:非洲、亚洲、大洋洲。 27、土地生态适宜性分析方法:地图重叠法。因子加权评分法。生态因子组合法。生态因子的组合法可以分为(层次组合法)和(非层次组合法)。 28、(人地共生思想)是土地生态设计的理论核心。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