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深情蕴蓄 流光溢彩——谈苏轼词作的抒情艺术

深情蕴蓄 流光溢彩——谈苏轼词作的抒情艺术

深情蕴蓄  流光溢彩——谈苏轼词作的抒情艺术
深情蕴蓄  流光溢彩——谈苏轼词作的抒情艺术

深情蕴蓄流光溢彩——谈苏轼词作的抒

情艺术

第24卷第2期

2011年4月

镇江高专

JournalofZhenjiangCollege

V01.24No.2

Apr.,2011

深情蕴蓄流光溢彩

——

谈苏轼词作的抒情艺术

胡育

(镇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苏镇江212003)

摘要:苏轼的词中蕴涵着非常丰富深厚的感情.他用大手笔写社会人生,写山川景物,写今古感怀,词作中充满

着豪情;另一方面,苏词中也不乏柔情.他的离情词尤其写得韵格婉媚,一往情深;在表现男女恋情和少女,少妇闺

情方面,苏词充满柔情,在缠绵中勘破人生.豪爽开朗的性格,挫折多舛的个人经历,儒家道家和禅宗里积极的思

想内涵则是他词作的丰富深厚感情的肥沃土壤.

关键词:苏轼;豪放词;婉约词

中图分类号:I222.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8148(2011)02-0034-03

苏轼是北宋杰出的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在诗,词,文方面都是开先河的人物,尤其是词写得才华

横溢,得心应手,可谓"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现代学者朱靖华发表的《苏轼论》针对苏轼的282首词进

行统计,其中一般豪放词约79首,最为典型之豪放词约有3O首,其余归为婉约词.

可见苏轼词虽以豪放为

主调,但又是多样化的,除了"大江东去"一类壮词外,更有清旷飘逸,清新隽美乃至缠绵妩媚之作.所谓豪

放与婉约只是从创作手法来讲.苏轼的词往往以意为主,任意流泻,但很多词都写得情致盎然,这离不开作

者内心的深厚情感.

唐代诗人自居易曾说过:"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这是以果木成长过程为喻,形象系统地提出诗

的"四要素"."情""义"是内因,"言""声"是形式.诗歌要根植于情感,词也是这样.作品要根植于"真

情""激情",根植于文学"情趣".感人的文学作品都离不开一个"情"字,因为没有感情作为支撑的文章只

能是空洞的,不能给别人以心灵的震撼.

1苏词中的豪情

苏轼大胆突破晚唐以来"词为艳科"的传统框框,用大手笔写社会人生,写山川景物,写今古感怀,这使

得他的词作中充满着豪情,而这种豪情又有着自己的独特之处.

首先,苏轼词中的豪情和其词风旷达是分不开的.胡寅说,读苏轼的词可以使人"超然乎尘垢之外";黄

庭坚说苏轼"笔下无一点尘俗气";刘熙载说"东坡词雄姿逸气,高轶古人";王国维也说"东坡之词旷".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一首着名的赏月词,全词纵览古今变迁,横观天地流转,先勾勒出皓月当

空,孤高旷远的氛围,在"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这样充满豪情的句子中表现出词人的旷达洒脱...

再从幻想天堂的不胜寂寞凄冷,转向寄情于人间的天长地久.从月亮的阴晴圆缺与人世的悲欢离合自古就

不能两相周全的客观事实中求得解脱:"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最后表达了自己美好

的愿望:"便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作品以情取胜,主要抒发对远方亲人的怀念之情,愿在远方的弟弟子由

共同珍重,共享这美好的月色.这首词能千古流传,离不开作品飘逸洒脱的艺术风格.词中豁达豪迈之语,

表现了词人对待挫折失意的勇气和胸怀,是词人在沉重的感伤之中自我解脱之语. 其次,苏轼词中的豪情离不开他对生活的热情.他的词经常表现出豁达开朗,随遇而安,无往不乐的胸

收稿日期i2011—03—02

作者简介:胡育(1978一),女,江苏镇江人,讲师,从事语文教学和中国现代文学研究. ?

34?

怀,这一切皆因为他是个热情之人.

《江城子?密州出猎》是苏轼写自己抱负与理想的词作,表现出一种慷慨豪迈的达观精神.在这首词

中,作者以写实之笔描绘自我意气风发的形象,如"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

冈",这几句是写作者出猎壮举,读者顿时感到眼前出现了一片万骑奔腾场面.全词写得热情浓烈,意气昂

扬,笔墨酣畅,尽洗传统词绮罗香泽之态.作者以想象之笔塑造英雄形象,希望自己能够"持节云中",表达

了他关切西北防务的热情和为国效力疆场的雄心.全篇抒发了苏轼壮志凌云,报国杀敌的豪情,也抒发了作

者心中浓浓的爱国热情.

2苏词中的柔情

2.1苏轼豪情词往往夹杂着柔情

苏轼进一步突破了词专写男女恋情,离愁别绪的旧框子,扩大了词的题材,提高了词的意境,将柔情与豪

情交织在一起.

《念奴娇?赤壁怀古》是一首有名的怀古词,全词在上下近千年,绵亘数千里的宏大

境界中展开,借赤壁

旧址的壮观景象,古人的英雄气概,抒发诗人的豪情壮志.这时词人谪居黄州,已经47岁,官场失意,虽然在

词中流露出人生短暂,功名虚幻的感慨,但词尾"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通过赞叹永恒的江月来表现词

人的豪迈超脱.就在这样一首被认为是豪放派代表作的词中,却也透出浓浓的情意."遥想公瑾当年,小乔

初嫁了,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使人不禁会想到公瑾与小乔新婚时的恩爱之情.在乱石崩云,

惊涛拍岸,江山如画中,英俊将军与妙龄美人相映生辉,昂奋豪情与感慨柔情的思绪迭相递转,做到了庄中含

谐,刚中有柔.

2.2苏轼离情词蕴含浓浓的柔情

苏轼的词缘情而发,是其情感,思想的自然流露.他的爱情词,离情词,尤其写得韵格婉媚,一往情深.

有些词句写得别出心裁且构思精巧,读来让人回味无穷;有些词句写得情感厚重且文笔细腻,读来让人肝肠

欲断.

苏轼的词对人,对物皆有情.《水龙吟?似花还似非花》是一首咏物词,将飘舞的杨花比喻成春日思妇,

把咏物和写人有机结合起来.因为杨花似花而非花,所以无人爱惜,任凭它随风飘落,由它的飘零,悟出它看

似无情,其实有意.开端几经转折,引出杨花有情,然后用拟人手法,以美人的柔肠喻柳枝,以娇眼喻杨花开

合,以梦中寻郎,神魂飘荡喻杨花随风飘落,联想微妙,构思奇特."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有还被莺呼起."

既摄思妇之神,又摄杨花之魂,二者正在"不即不离"之间.[2""增词人由眼前的流水,联想到思妇的泪水;又

由思妇的点点泪珠映带出空中的纷纷杨花.是离人泪似的杨花,还是杨花般的离人

之泪?作者赋予了杨花

灵气之感,飘逸之感.全词写得声韵谐婉,情调幽怨缠绵,其风格的婉媚被人誉为"如王嫱,西施,洗净脚面,

与天下妇人斗好".王国维《人间词话》中评"咏物之词,自以东坡《水龙吟》咏杨花最工".

《江城子?十年生死》是苏轼为悼念原配妻子王弗所写,表达了绵绵不尽的哀伤和思念.它的情感内涵

要比一般写男女之情的词来得厚重,文笔也萦绕回环,细腻绵密.作者首先写与妻子天上人间已是十年,而

相思之情总是刻骨铭心."不思量,自难忘",出语如话家常,自然而又深刻,平淡而又真淳.妻子的孤坟远

隔,生前既不能相聚,唯有寄幻想于死后,而自己憔悴的老态,恐怕与妻子死后相逢也不相识.上片八句,三

四层意思折迭下来,已显出苏轼重情的个性.而下片通过梦境中与妻子相遇,抒写了诗人对亡妻执着不舍的

深情."小轩窗,正梳妆"如特写镜头,含蓄地写出了亡妻的美貌与多情."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这个无

声有泪的细节特写,既符合生活的真实,又取得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词人多么想再看一眼妻子

梳妆之态,但只怕相见唯有泪千行.全词情意绵绵,字字血泪,晁无咎曾经说苏轼之词"短于情",由这首《江

城子》来看,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陈后山说:"风韵如东坡,而谓不及于情,可乎?"确实,东坡这首词写得深

情无限,苏轼若非对妻子深深的爱,何来如此词句,此情非柳永"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可及.唐圭璋

《唐宋诗简释》赞道:"此首为公悼亡之作.真情郁勃,句句沉痛,而音响凄厉,诚后山所谓'有声当彻天,有泪

当彻泉'也."['生死不渝的恩爱之情,生死相隔的悲凉之感,跃然纸上.难怪许多作家为之感动.金庸先生

在小说《神雕侠侣》中,写杨过与小龙女分别的第l6年时,引用这首词以抒发对妻子小龙女的思念之情.

?35?

2.3苏轼闺情词中透出的柔情

在男女恋情和少女,少妇闺情方面,苏词充满柔情,但不仅仅是缠绵悱恻,而是在缠绵中勘破人生,有所

感悟.

如《蝶恋花?花褪残红》是写温柔的题材,代表了他词作清新婉约的一面,该词上片惜春,下片抒写诗人

的感伤,可谓蕴藉有味."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让人眼前浮现出一幅美妙的画卷:一

座高墙之内,有一架古老的秋千在随风摆动.墙外是匆匆的过客.墙里佳人脸上露出了淡淡的微笑.这样

的句子充满着无限的柔情蜜意.王士稹《花草蒙拾》评:"枝上柳绵,恐屯田(柳永)缘情绮靡,未必能过,孰谓

东坡但解作'大江东去'."《词苑丛谈》也说:"如此风调,令十七八女郎歌之,岂在晓风残月之下!"但最终词

人面对残红褪尽,春意阑珊的景色,惋惜韶光流逝,发出伤感之句"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笑

声渐渐地消散了,然而这种多情却被无情的冷酷情感所烦恼,这又寄寓着苏轼仕途失意,怀才不遇的恼恨心

情.这些都是他至情至性人格美的一种折射.但行人也是乐观之人,上阕即有"天涯何处无芳草"这样的豁

达之语,感悟之言.

自从屈原用香草美人寄托君国之思,这种手法遂一直为后世诗人袭用.杜甫以"天寒翠袖薄,El暮倚修

竹"之佳人自喻,东坡在自己的作品中也多次以美人寄身世之慨.然而东坡笔下的美人往往是雍容华美的

贵妇人,与杜诗中清贫憔悴的形象大异其趣,这也许是由于二人经历和个性的不同

吧.他的《贺新郎》就是

这类作品.

在《贺新郎》这首词中,东坡用裱艳独芳的榴花为美人写照.上片写到美人梦断瑶台,为了暂且消散愁

心,她穿过桐阴,来到石榴花畔."石榴半吐红布蹙",看那半开的榴花真似褶皱的红巾.下片看似只说榴

花,实是句句写人.词中之榴花是美人眼中之花,有浓郁的感情色彩.美人看花时而触景感怀,浮想联翩,时

而以花自比,托花言志.苏轼仕途多舛,壮志难酬,而年华如水,期待无期,乃借佳人失时之态,寄政治失意之

感,此其真正托意所在.

再有写闺情的《阮郎归?初夏绿槐》,八句写了八景,凸显的是一种闲雅之情."微雨过,小荷翻.榴花

开欲燃.玉盘纤手弄清泉,琼珠碎却圆."交织出一幅初夏的美丽图景.写弄水叶面,琼珠碎而复圆,通篇不

作情语,却传达出人物风雅悠闲的生活情趣.初夏特有的韵味,从一位活泼少女的感觉中写出来,便多了几

分情性,石榴花衬着湿润的绿叶,愈见得红丽如燃,伸纤手玩弄泻地的流泉,那就更有韵味,连溅落荷叶的碎

滴也一粒粒圆转如珠.这首词秀丽婉媚,把少女的闺情通过荷花表现出来,可见词人情感多么细腻.

3苏词情感的土壤

宋初,经过五代特别是较早的西蜀的一段泛滥,词作为放荡娇艳的形象更深深印在人们的心中.苏轼改

变了当时士大夫把词仅仅作为酒边樽前娱宾遣兴的工具的态度,用词书写自己的性情,抱负,胸襟.王国维

《人间词话》评"读东坡,稼轩词,须观其雅量高致,有伯夷,柳下惠之风."苏词蕴涵深情是与苏轼的思想个性

分不开的,概括起来有如下几点:

第一,豪爽开朗的性格,使他的词有情趣,有理趣,充满乐观向上的精神.苏轼才华横溢,少年得志,文章事

业上的自信,使他善于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美好可爱之处,经常保持一种乐观开朗的襟怀.他的一些写日常琐

事,杂感或田园风情的小词,就十分风趣轻松,理趣很浓.如《浣溪沙?旋抹红妆看使君》,上阕写人看"我",是

挤挤蹭蹭,"相排踏破茜罗裙";下阕写"我"看人,则或收麦或赛神,还有"醉叟卧黄昏",生活的气氛很浓.

第二,屡屡被贬磨炼了他的意志,锤炼了他旷达率直,坚定沉着的性格,使他具有一种豪迈的人格美.苏

轼一方面作为士大夫集团成员,参与国家政事,另一方面又深刻体会到传统思想对个性的压抑,使他对表现

对象有真实的观察,深刻的感知.在《浣溪沙?山下兰芽》这首词中,作者由流水一反常例朝西流这一现象

受到启示,认为只要对生活充满信心,保持热情,人生也能重返青春.词尾"休将白发唱黄鸡"正是一曲乐观

向上的人生之歌.

第三,将儒家坚毅精神,老庄轻视有限时空和物质环境的态度以及禅宗用平常心对待一切变故的观念有

机地结合起来,坚持着对人生,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他能以一种旷达的心理来对待生活中的不幸,把发生的

切视为世间万物流转变化中的短暂现象,可以超然物外.如《定风波》中"何妨吟啸且徐行","回首向来萧

?

36?

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有一种遇祸不惊,笑对苍茫的风度,渗进了浓厚的哲学意味,气度从容,有佛

家与世无争之感.

在苏轼的词中,"情"字是一根贯穿始末的主线.刘熙载在《词概》中说"词家要先辨得情字",此言一点

不错.《词序》言"发乎情",《文赋》言"诗缘情",都是这个道理.苏轼的词于旷达中蕴含着丰富的感情,豪

放与婉约都由于"情"而融合,都是抒发情感的手法.苏轼以雄大的才力,开阔的胸襟进入词的创作领域,以

"情"为根基,实现了情景交融,又使词与禅宗相连,与哲学相连,使词超然物外,大大开拓了词的意境.

参考文献:

[1]张璋.中华词宗[M].北京:中国和平出版社,1994.

[2]朱德才.何物最关情[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6.

[3]涂普生.情动而辞发,飘然思不群[J].东坡赤壁诗词,2008(3):57—58.

[4]申明秀.儒道释的结晶与升华[J].名作欣赏?文学研究,2008(11):13—14

[责任编辑:胡菲]

Deephiddenpassionandbrilliance

——

OnartofemotionalexpressioninSuShi'Spoetry

HUYu

(ZhenjiangHighcrV ocationalandTechnicalSchool,Zhenjiang212003,China) Abstract:ThereexistverygreatandrichpassionsinSuShi'Spoetry.SuShidescribedlifeinhiss ociety,

mountain

landscapesandhisemotionsaboutthepastandthetimes.Hiswritingswerefullofloftysentime ntsandhighaspira—

tionsaswellasgentlelove.Hispoemsoffarewellweregentleandcharminginrhythm,whilehi spoemsofgirl'S

loveandlady'Schamberfeelingswerefullofgentleemotionstointerpretlife.Generousandop en—mindedcharacter, frustratedandmiserableexperiencesandthoughtsinConfucianism,TaoismandZenismwer

eoriginofhisdeeppas—

sions.

Keywords:SUShi;poetryofanunconstrainedandforcefulstyle;poetryofagracefulandrestr ainedstyle

全国高职双证工作委员会年会暨双证课题研究交流会圆满结束

近日,由我校承办的中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双证书工作委员会第四届年会暨"高职双证

书课程模式研究与实践"课题中期汇报会议圆满结束.

高等职业教育国家职业资格"双证课程"教学方案项目旨在通过院校专业和课程的改革,将业内

优秀的技能培训资源,主流技术及应用引入高职院校教学体系中,将院校教育的专业课程内容体系与

企业的岗位技能需求相融合,融入了相应国家职业标准的全部技能点,将日常教学与实训紧密结合,

与就业岗位相衔接,突出培养学生的实际岗位操作能力,为学生获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提供"直通

车".在这样的背景下成立的全国双证书工作委员会,有利于指导全国的高职院校,教育机构,出版

单位联合开展职业教育"双证项目"研究,试点与推广.

会上,我校校长韩光范教授对与会代表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同时也介绍了我校多年来开展职

业技能教育,实施双证制等一系列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做法.

会议决定增补我校为双证委员会副主任单位.

来自全国各地高职院校,职业教育产业机构和出版单位的代表65人参加了会议.我校潘天华副

校长及教务处,实训中心,高职教育研究所,科技与产业处的负责人全程参会.

(科技与产业处)

?

37?

苏轼诗词艺术特色

苏轼诗词艺术特色 苏词在词史上占有特殊地位,为词的的开拓了新天地。苏轼以其奔放的才情,将词笔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诸如怀古记游、写景咏物、亲情友谊、田园风光以及参禅说理等等,突破词“艳科的”定见,把词的社会功用提到与诗同等的地位,全方位地表现了士大夫文人的生活与精神面貌。苏轼有意突破“诗庄词媚”的界限,以自由挥洒的文笔,定了大量风格豪放之作,开一代新词风。他以诗境诗语入词,形成了苏词“以诗为词”的特点,同时也改变了词完全从司于音乐的地位,使词向独立的抒情诗体方向发展。豪放是苏词的主体风格,而在豪放中时有旷达情怀的流露。代表作如《江城子?密州出猎》、《念妈娇?赤壁怀古》。抒发追求理想、热爱人生的美好感情。如《水调歌头?怀子由》。爱情词与咏物词的风格则以婉约见长。如《江城子?掉亡》、《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苏轼词的内容:

苏轼扩大了词的领域,用词来抒写生活情趣,政治抱负,身世感慨,亲友情谊,农村生活,咏物,谈禅,说理等,无所不宜. 苏轼词的风格 苏轼词以豪放为主,有名的有.在裏描写了赤壁战场的雄奇景色,周瑜,诸葛亮等英雄人物的形象,颢示了对人生的乐观态度和建功立业的抱负.苏轼词虽以豪放为主,但还有清秀,穠丽,温婉,蕴藉的一面,如(莫听穿林打叶声)写得简淡.苏轼词不喜欢雕琢,善於吸收诗句入词,偶然也运用当时漱f语,给人清新朴素的感觉. 特点: 1.开创了豪放词风。 苏轼在婉约之外,大量地创作豪放词,开创了豪放词风,促进了词风的转变。我们一般认为苏轼的豪放词能够借助瑰丽壮伟的意象,恢宏的意境来抒发其慷慨豪情。苏轼豪放的艺术风格表现主要有三: 一是将充沛激昂甚至悲壮苍凉的激情融入词中; 二是在写人、咏景、状物时以慷慨豪迈的意象,飞动峥嵘的气势,阔大雄伟的场面取胜; 三是以奔放雄豪的音调著称。如《江城子·密州出猎》、《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等,均体现出这一风格。 2.以诗为词。 所谓以诗为词,就是将诗的表现手法移植到词中, 3.突破了音律的束缚。

苏轼诗词的风格特点分析

苏轼是北宋文坛革新的杰出领袖,也是宋代乃至中国历史上一个全能的文学天才。他在文学理论上强调“文”、“艺”并重,丰富了美学理论;他的文艺散文,以隽婉的风格和流畅的笔调,显示出诱人的艺术境界;他的诗歌思想深邃,技巧纯熟,代表了北宋诗歌的最高水平;在词章创作方面更显示了无以伦比的艺术才华,他“以诗为词”,提高了词的表现力,不仅“一洗绮罗香泽之态”,写下了豪放与旷达的千古绝唱,开创了豪放词派,而且“寄妙理于豪放之外”,把宋词浓丽深婉的特色提升到一个崭新的境界。前人多将苏词归于豪放一派,其实苏词风格是多样化的:既超迈豪放,又至情深婉;既放达深旷,又隽秀清逸。本文仅就其词风的豪放、婉约与清旷进行初步的分析论证。 一、气势恢弘、激情磅礴的豪放风格 苏轼开创了豪放词风,是豪放词的代表,他能够借助瑰丽恢宏的意象来抒发慷慨豪情,将充沛激昂或悲壮苍凉的激情融入词中,并开拓了词的写作范围。 (一)气势磅礴、场景宏阔雄壮 气势恢弘。苏词的豪放词有气势豪迈飞动、场景宏阔雄壮的特点。如:《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这是一首著名的豪放词,磅礴的气势、壮美的场景、雄浑的境界,正是豪放词风的体现。词的上片写景,描写赤壁的景色,前三句,仿佛是描述远景,长江水浩浩荡荡,滔天波浪如大浪淘沙,送走了一代风流人物;次三句,描写近景,目光投向赤壁古战场;上片最后两句,是上片景物描写的总结。下片怀古,词人抓住周瑜年轻有为的主要特征,塑造了他雄姿英发的英雄形象,并由此联想到自己华发早生,功业无成,不免产生人生如梦之感。总体来看,这首词从江水的东流,感受到时光的逝去,进而把江山与人物合写,使“江山如画”与“风流人物”都

浅谈苏轼二首婉约词的艺术特色

浅谈苏轼二首婉约词的艺术特色 《水龙吟似花还似非花》、《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常承善 【内容提要】 苏轼是宋词豪放派的开创者和代表人物。然而在苏轼的词作中,不洗“绮罗香泽”之态的婉约词约占一半以上。苏轼作婉约词,有“诗庄词媚”的历史传统风格的长期薰浸,更有其不凡的人生经历,多样的感情轨迹所造就的创作心境。苏轼的婉约词极富创新精神,孤鸿明月、思妇杨花、芳草佳人等形象,皆为他抒发各种情怀的对象。由于他非凡的文学素养和…以诗入词?的创作追求,更由于词人超脱旷达的个性,苏轼的婉约词相比于他人,特色更加鲜明。情感真切,寓意深远,取材自由,柔中有刚。在写法上构思新巧,善用比兴,语言凝练传神,结句常一语道破作者心境,似禅似道,令人回味无穷。如《水龙吟似花还似非花》、《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两首词,就充分体现了苏轼婉约词的这些艺术特色。前一首词以花喻人,尽杨花坠落之态,叙离人不舍之情,亦真亦幻,似虚似实,幽怨缠绵,余味无穷。后一首词举杯邀月,幻天上不胜寂冷,寄人间天长地久,真情流露,溢于言表,托物言志,令人振奋。在两宋之交婉约词向豪放词的过渡中,他的婉约词形成了独立的特色。研究他的婉约词,对于他的思想人格,对于他的其他文学形式,乃至对于词的演变发展甚至整个宋代文学都有重要的价值。 【关键词】:苏轼婉约词艺术特色寓意取材刚柔相济比兴 【正文】词是在音乐的土壤萌芽和诞生的,发展到两宋时达到了巅峰,北宋中后期,苏轼登上词坛,为北宋词的发展打开了崭新的局面。苏轼把词当作“诗之裔”(《祭张子野文》),在柳永开拓疆界、扩大体制的基础上,进一步加以“变革”。《东坡乐府》中出现了〔沁园春〕“孤馆灯青”、〔水龙吟〕“似花还似非花”、〔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以及〔念奴娇〕“大江东去”等一类篇章,顿时使北宋词坛异彩纷呈。词至苏轼,“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①,已成一种独立的抒情诗体;在欧、晏时,词的创作已不仅仅为了应歌,为妓女立言,而且可以直接用以言情、述志。苏轼的出现,促进了北宋词朝着多极方向发展。一方面,柳永的影响极为深远,北宋慢词创作,自苏轼、秦观继起之后,更加兴盛;另一方面,苏轼同时及稍后若干追随者学其作词,虽各有所得,却不拘一格,各自朝着不同的方向发展。柳、苏的“变革”及其相互竞争的结果,使得北宋词坛出现了多种风格竞相发展的繁荣局面。 苏轼(1036—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四川眉山市)人,嘉枯二年(1057)进士,哲宗时任翰林学士,官至礼部尚书。苏轼是宋代文化孕育出来的旷世奇才,是宋代文学发展到巅峰时期的伟大代表作家。在文、诗、词、书画等领域

论苏轼词的艺术特征

论苏轼词的艺术特征 苏词在词史上占有特殊地位,为词的的开拓了新天地。苏轼以其奔放的才情,将词笔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诸如怀古记游、写景咏物、亲情友谊、田园风光以及参禅说理等等,突破词“艳科的”定见,把词的社会功用提到与诗同等的地位,全方位地表现了士大夫文人的生活与精神面貌。苏轼有意突破“诗庄词媚”的界限,以自由挥洒的文笔,定了大量风格豪放之作,开一代新词风。她以诗境诗语入词,形成了苏词“以诗为词”的特点,同时也改变了词完全从司于音乐的地位,使词向独立的抒情诗体方向发展。豪放就是苏词的主体风格,而在豪放中时有旷达情怀的流露。 苏词风格的特征:在气魄方面雄奇、博大;在“法度”方面突破陈规,不许泛滥。为了弄清“豪放”一词的含义,我们还可以瞧苏轼自己的一段话:又惠新词,句句警拔,诗人之雄,非小词也。但豪放太过,恐造物者不容人如此快活。一枕得无睡,辄亦得之耳。《东坡续集·答陈季常》)这就是苏轼称赞陈季常豪放词风的话,联系她称赞吴道子的画“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的话,可以断言:苏轼心目中的“豪放”,既要能体现“诗人之雄”,酣畅淋漓地抒发为造物主所不容的“如此快活”的感情,又要在“法度”(即一般艺术规律与传统)容许范围内“出新意”、“寄妙理”。 从以上可以瞧出,所谓“豪放”,在气魄方面,它要求雄奇、博大,不允许中正、平庸;在“法度”方面,它既要

求突破陈规,又不允许泛滥无归。 然而,苏词在哪些方面体现了豪放的风格呢? 第一,突破了“词为艳科”的藩篱,扩大了题材,丰富 了内容。 晚唐、五代文人词发展于歌楼酒宴之中,其主要特征就是“逐弦吹之音,为侧艳之词”,因而被视为“艳科”、“诗余”。词的内容只能写儿女私情、离愁别恨。北宋时期晏殊、张先、欧阳修等词人,几乎毫无保留地承袭了晚唐、五代的词风。其后的柳永,善于用“俚语”与铺叙手法描写病态的中下层市民的生活——尤其就是妓女的生活,词的内容有所扩大,但其基调仍未跳出“艳科”的窠臼。苏轼则一扫靡艳词风,开创豪放一派,正为胡寅《酒边词序》说的: ??及眉山苏氏,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宛转之 度,使人登高望远,举首高歌,而逸怀浩气,超然乎尘垢之 外,于就是《花间》为皂隶,而柳氏为舆台矣。 苏轼突破了“词为艳科”的藩篱,把“词”提到了与“诗”并列的地位,凡就是“诗”能表达的内容,多写进“词”里去了,山川景物[如《水调歌头》]。记游咏物[如《浣溪沙》]。感旧怀古[如《沁园春》,《念奴娇》]。惜别怀人[如 《八声甘州》]。述行明志[如《江城子》]等等,都成了苏词的题材。刘熙载说:东坡词颇似老杜诗,以其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也。”(《艺概》卷四),此语恰到好处地道出了苏词

浅论苏轼词的艺术成就及其贡献

南京财经大学通识选修课课程论文考试(封面) 2013 ——2014 第一学期 课程名称:中国古代文学专题 任课教师:龚世俊 学生姓名: 班级:学号: 论文题目:浅论苏轼词的艺术成就及其贡献内容摘要:

苏轼是中国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宋代眉州(今四川省眉山市)人。父苏洵、弟苏辙都是著名古文学家,世称“三苏”。嘉佑进士,任凤翔府签判,主张改革弊政。神宗时反对变法,但在密州、徐州任上抗洪灭蝗,赈贫救孤、颇多政绩。苏轼的词大都抒写仕途坎坷的感慨,也有反映民生疾苦、揭露现实黑暗之作。词风豪迈清新,尤长于比喻。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苏轼的词题材广泛,记游、怀古、赠答、送别、说理无不入词,对严格的音律束缚也有所突破,促进了词的发展。名作有《念奴娇》、《水调歌头》等,开豪放词派的先河,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一苏轼词的艺术成就 在苏词以前,北宋前期的词经历了一个重要的过渡阶段,这类词在抒写个人胸襟、拓宽表现领域、丰富艺术技巧方面均直启北宋中期的柳永及其后的苏轼。宋词至柳永而进入了繁荣期,其通俗普及非前代可比,但其词境却嫌狭窄,不过于离愁别绪之外增添了描绘都市的一面,仍未出“艳科”的藩篱。 词至东坡,始有意挣脱传统题材的束缚,把词从花前月下和香软丽蜜中解放出来,建立了新的范式。 (1)扩大表现功能与开阔词境。他将传统的表现女性化的柔美之词扩展为表现男性化的豪情之词,将传统上只表现爱情之词变革为表现性情之词,使词像诗一样可以充分表现作者的性情怀抱和人格人性;苏词中也常常表现对人生的思考。他不止一次的浩叹“人生如梦”。所谓“人生如梦”既是指人生的有限短暂和命运的虚幻易变,也是指

浅谈苏轼诗词中的“理趣”

浅谈苏轼诗词中的“理趣” 摘要:在宋代文坛中,苏轼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在继承盛唐诗歌的辉煌成就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地开拓诗境和诗的表现手法,有意识地以议论入诗,将对事物的形象感受与哲理思考结合起来,开辟出宋诗的新生命。而在词的创作上,苏轼更是摆脱了花间词婉转绸缪之态,无论是豪放词还是婉约词,都开始充分表现出作者的个性。 关键词:苏轼诗词理趣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四川眉山)人。他是宋代最有影响的作家,是宋代文化孕育出来的旷世奇才,历经磨难而笑对人生,思想自由,品格坚贞、坦荡、旷达。他的诗,如天地奇观,于境无所不收,于情无所不畅;他的词,如天风海雨逼人,指出向上一路。他学博才高,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是豪放派词的开山祖,堪称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 苏轼的思想,主要是儒家思想,又兼纳了道家和佛教的学说,显著特点是“杂”,他所倡导的蜀学就是融合佛、道、儒三家的杂学。各家思想似乎对他都有吸引力,然而,他是习惯于把政治思想和人生思想区别对待的,又大致以“外儒内佛”的形式把二者统一起来。儒家的淑世精神与佛道化解人生苦难的虚幻意识互补,使他的人生观没有发展到对社会人生的厌恶和伤感,他在以佛老庄禅超物我齐生死的空无思想化解人生忧患的同时,也含有一种儒家士大夫在恶劣的社会政治环境中追求道德人格挺立的意味。他援佛道入儒,又始终保持做人的气节,佛老的静达放旷用儒家道德人格的浩然正气来支撑,成就虚静高洁的心灵和淡泊超逸的人格。 宋代美学思想的一大特点,便是开拓诗的境界,追求诗中蕴涵的哲理内涵,即所谓诗的“理趣”。在这方面取得最大成功的可以说是苏轼。苏轼具有思想自由,旷达敏锐,性格豪放开朗,富于创新精神的特点,加之他学识渊博,才华横溢,这在其诗歌创作中成为一种艺术追求审美的理趣色彩。作为政治家他有洞察世事的头脑和治世才干,作为诗人又有诙谐幽默机智风趣的气质。一方面常有沸腾的儒家志士的报国热情,一方面却有顺乎自然,随缘自娱的佛老“看穿”态度,这种进退出处的复杂心情加上他升降浮沉的生活经历,形成了勤于和善于思考的性格特征,从而也使他的作品显示出更加深厚的艺术底蕴和耐人咀嚼的哲理内涵。 苏轼诗歌现存二千七百余首,内容极其丰富,有描写山水景物的,有酬和陶渊明诗作的,也有为画作题诗的,在这些诗歌当中很多都蕴含着理趣。 1、山水诗中见理趣

苏轼诗词的风格特点分析复习过程

苏轼诗词的风格特点 分析

苏轼是北宋文坛革新的杰出领袖,也是宋代乃至中国历史上一个全能的文学天才。他在文学理论上强调“文”、“艺”并重,丰富了美学理论;他的文艺散文,以隽婉的风格和流畅的笔调,显示出诱人的艺术境界;他的诗歌思想深邃,技巧纯熟,代表了北宋诗歌的最高水平;在词章创作方面更显示了无以伦比的艺术才华,他“以诗为词”,提高了词的表现力,不仅“一洗绮罗香泽之态”,写下了豪放与旷达的千古绝唱,开创了豪放词派,而且“寄妙理于豪放之外”,把宋词浓丽深婉的特色提升到一个崭新的境界。前人多将苏词归于豪放一派,其实苏词风格是多样化的:既超迈豪放,又至情深婉;既放达深旷,又隽秀清逸。本文仅就其词风的豪放、婉约与清旷进行初步的分析论证。 一、气势恢弘、激情磅礴的豪放风格 苏轼开创了豪放词风,是豪放词的代表,他能够借助瑰丽恢宏的意象来抒发慷慨豪情,将充沛激昂或悲壮苍凉的激情融入词中,并开拓了词的写作范围。 (一)气势磅礴、场景宏阔雄壮 气势恢弘。苏词的豪放词有气势豪迈飞动、场景宏阔雄壮的特点。如:《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这是一首著名的豪放词,磅礴的气势、壮美的场景、雄浑的境界,正是豪放词风的体现。词的上片写景,描写赤壁的景色,前三句,仿佛是描述远景,长江水浩浩荡荡,滔天波浪如大浪淘沙,送走了一代风流人物;次三句,描写近景,目光投向赤壁古战场;上片最后两句,是上片景物描写的总结。下片怀古,词人抓住周瑜年轻有为的主要特征,塑造了他雄姿英发的英雄形象,并由

论苏轼诗词文比喻手法的特色

” “ “ 论苏轼诗词文比喻手法的特色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6639(2016)03-0054-04 比喻是一种最常见的修辞手法。比喻的名称,在中国文学 中,最早见于《诗经·大雅·抑》,其文曰:“取譬不远,昊天 不忒。回遹其德,俾民大棘。”[1]比喻手法的运用,起于何 时,已难考证,但在《诗经》中,我们可找到许多运用比 喻手法的例子,如:“白茅纯束,有女如玉。”[2]“有力如虎, 执辔如组。”[3]这样的例子在《诗经》中不胜枚举。因此“比” 这种文学技巧,被后人公认为《诗经》的主要艺术手法之 一。应该说,在《诗经》的成书阶段,即春秋中期,比喻 手法已被当时的文人熟练地运用和掌握了。《诗经》之后, 东汉的郑玄在《周礼·春官宗伯·大师》中给“比兴”作注时引 东汉郑众的话说:“比者,比方于物也;兴者,托事于物。 [4]所谓“比方于物”,即打比方,就是普通的比喻。南朝刘勰 在《文心雕龙·比兴》中谈论“比”时说:“比之为物,取类不 常,或喻于声,或方于貌,或拟于心,或譬于事。”[5]其中 “喻于声”、方于貌”, 都是比较直接的相似,是具体对具体, 很简单。而“拟于心”,譬于事”则是从具体到抽象。刘勰对中 国的“比喻理论”有所推进,能注意到这一方面的相似,很有 意义,只是没有进一步探索本体与喻体如何相似。直至宋

代,陈骙《文则》中的“十喻”,才有了更大的发展。陈氏将

“ 比喻分为十种,其中纯粹的比喻有五种:一是“直喻”,就是 带比喻词的,相当于现在所说的明喻。二是“简喻”是省略比 喻词的,现在通称为暗喻。三是“对喻”,现代通称为“引喻”。 四是“类喻”和“详喻”,应该都属于联合比喻,只是一个是并 列的,一个是承接的。五是“博喻”,是一个本体多个喻体[6]。 陈氏对比喻的十种分类虽然有一些不足,但仍然无损他在 “比喻理论”上的贡献,除了其中非比喻成分,其它的分类在 比喻的研究史上都是非常有价值的,具有发凡起例的重要 作用。当代学者陈望道先生在《修辞学发凡》中,专辟一 节“譬喻”。陈先生说:“思想的对象同另外的事物有了类似 点,说话和写文章时就用那另外的事物来比拟这思想的对 象的,名叫譬喻,现在一般称为比喻。”[7]随后,陈先生将 “比喻”分为“明喻、隐喻、借喻”三类,用当代修辞学的方法, 详加论述。陈先生关于“比喻”的阐释,代表了“比喻理论”的 最新发展。综上所述,比喻”这一修辞手法,在中国有很长 的发展历史,对中国文学影响很大。从《诗经》以来,中 国的文人学者在文学创作中都有意识地运用比喻手法。如: “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8]:“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 江春水向东流”[9];“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0]……发展到宋代,中国古代文学达到了巅峰,名家如林, 名作如海,群星灿烂。而在众星之间,有一颗大星,光芒 万丈,譬如北辰,众星拱之。这颗大星,就是一代文宗苏

浅论苏轼词的艺术成就及其贡献

浅论苏轼词的艺术成就及其贡献 苏轼是北宋词坛巨匠,他的词在题材内容、主题风格、表现手法、艺术特色等方面,都有新的突破,为中国词文化的发展,开启了崭新的一页,造就了两宋词坛的辉煌。作为开启一代新词风的先驱者,苏轼在词坛地位不可动摇。《四库全书总目纲要》中有这样的记载:“词至轼而又一变”。一个“变”字,或许是对苏轼对中国词坛贡献的最好概括。 一、打破“艳科”藩篱,革新奢靡词风 北宋以前,词风多华靡。中晚唐以来骄奢华靡的世风,以及知识分子政治理想的幻灭,最终促使词的委婉言情的文体特征形成。五代十国时期世风的华靡浮艳继续为词的发展提供有利环境。这时期的词词风浮艳,以《花间集》为代表,其中描写恋情相思与男欢女爱的作品占有相当比重。温庭筠作为花间词人的典范,其词长于以密集的意象、华美的语言、精巧的结构来描摹事物,艺术风格华美秾艳。温庭筠代表作《菩萨蛮》能集中体现其秾艳的词风:“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宋初词风虽不及前朝华靡浮艳,但朝廷提倡享乐,君臣晏安,词风继承花间一派的婉约绮靡而视为正宗。如晏殊“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多为流连风月、感伤时序的闲情闲愁,缺乏现实意义。苏轼的出现,真正打破了“艳科”的藩篱,革新浮靡词风,给词注入了新鲜的血液,让其更具有生命力。他主张诗文应“有为而作”,在“文以意为主”的前提下,自由自在地表现世间万物,抒写主体情性;“冲出常言,法度去前规”,使得“文理自然、姿态横生”。他把诗文革新运动的精神带到词坛,对词的革新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二、“以诗为词”,提高词的地位 “以诗入词”是苏轼对词体解放的巨大贡献,在词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以诗为词”的手法是苏轼变革词风主要武器,他把诗的表现手法移植到词中,突破了音乐对词体的制约和束缚,把词从音乐的附属品变为一种独立的抒情诗体。苏词中比较成功的表现是用题序和用典。面对“诗庄词媚”的局面,苏轼致力于改变词的题材与境界,使词能兼而能表现阳刚之美。在柳永开拓疆界、扩大体制的基础上,苏轼进一步加以变革。词至苏轼,“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已成一种独立的抒情诗体,而且可以直接用以言情、述志。从整体上看,词的发展进程,是逐渐向诗靠拢的过程、努力跨越“言志”与“言情”界限的过程。苏轼以前,这个过程是渐进的,至苏轼却是一种突飞猛进的演变。苏轼外出打猎,满怀豪情地说:“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江城子》)在词中,作者表达了强国抗敌的政治主张,抒写了渴望报效朝廷的壮志豪情。全词“狂”态毕露;虽不乏慷慨激愤之情,但气象恢弘,一反词作柔弱的格调,充满阳刚之美。至此,“词庄诗媚”的传统被苏轼打破。 三、开拓词境,扩大词的表现功能 苏轼的词现存三百四十多首,冲破了专写男女恋情和离愁别绪的狭窄题材,具有广阔 的社会内容。在题材上,前期的作品主要反映了苏轼的“具体的政治忧患”,而后期作品则将侧重点放在了“宽广的人生忧患”,嫉恶如仇,遇有邪恶,则“如蝇在台,吐之乃已”。其行云流水之作引发了乌台诗案。黄州贬谪生活,使他“讽刺的苛酷,笔锋的尖锐,以及紧张与愤怒,全已消失,代之而出现的,则是一种光辉温暖、亲切宽和的识谐.醇甜而成熟,透彻而

苏轼词的意象浅析

苏轼词的典型意象浅析 09中文一班 唐淳 摘要:苏轼是我国历史上成就最高的词人之一,他的词风格多变,有最具代表性的豪放词,也有清新的田园词,更有清丽婉转的婉约词。作为一位风格多样的北宋的代表词人,他的词具有极高的艺术性,词中的艺术手法,典故,意象都达到了词作中的最高水准。意象是诗词中作者情感的载体,而本文则旨在通过苏轼词中的几个典型意象来分析苏轼的内心状态和人格理想 关键词:苏轼词、意象、明月、孤鸿、风雨 一、 引言 诗词最重要的在于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在诗词中,作者一般都不会直接表现自己的思想感情,这中间就需要一个载体,而这个载体,就是诗词中最重要的一个元素——意象。所谓意象,是指主观情意和外在物象相融合的心象,明清后专指借助具体外物,用比兴手法所表达的作者情思。南朝梁刘勰说:“积学以储宝,酌理以富才,研阅以穷照,驯致以怿(绎)辞;然后使之宰,寻声律而定墨;独具之匠,窥意象而运斤:此盖驭文之首术,谋篇尤端。”① 此为意象一词最早出现。诗词的创作是无法离开意象的,而苏轼的诗词中,则有大量的意象,这和作者本人的思想情感也有很大的关系,下面就选几个苏轼词中最为典型的意象来分析。 二、明月意象:思念、追求与理想、人生波折中的憾恨悲愁。 明月意象是古代诗词中最常见的意象,在历代的诗词曲赋中,写明月的篇章不计其数。“好诗多在明月中”② 清代文学家黄宗羲一语道破了这期中的奥秘。苏轼作为词作大家,其咏月词也是丰富多样,异彩纷呈的。苏轼对月的意象的描写大多出现在因“乌台诗案”遭贬谪后的词作中。苏轼的词作在“乌台诗案”前后有着一个风格的变化,由前期的豪放超逸,越来越转向大自然,转向人生感悟。在这些词作中,苏轼通过“月”的意象来描写自己一生中所经历的宦海风波,人生旅途中的退与进,沉与浮,荣与辱,苦与乐。“月”这一意象在苏轼词中占据着最为重要的位置,而这些“月”意象的使用,也使得苏轼的词增添了一种神秘而婉约的审美色彩

浅论苏轼的婉约词特点.

浅论苏轼婉约词的艺术风格 在词史上,苏轼向来被认为是豪放派的代表作家。他的词横放杰出,清旷雄奇,“歌之曲终,觉天风海雨逼人”(陆游《跋东坡七夕词后》)。但这位豪放派词的开派人,并不只以豪壮见长,其婉约词写得非常出色。在苏轼的全部词作中,婉约词流传至今的有三百余首,约占传今作品的87%,占了将近大半,而且有很多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这些词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在艺术上,都不亚于唐宋时期其他婉约词。被张炎称为“清丽舒徐,高出人表”为“周(邦彦)、秦(观)诸人所不能到”(《词源》卷下)。南宋王灼在《碧鸡漫志》中也说:东坡先生以文章余事作诗,溢面作词曲,高处出神入天,平处尚临镜笑春。历代词话评论家都有肯定苏轼词婉约风格的一面并评价甚高。 一、题材广泛情真意挚 “诗庄词媚”,“词为艳科”,这是婉约词人对婉约词的基本看法。他们认为作为词就是为了“娱宾遣兴”,“作佐清欢”。正因为如此,唐未及宋文人作词的动机,大多是应歌而作,只是“绮宴公子,绣幌佳人”作“清艳之词”,“助娇之态”。它是不大需要作者真情实感,多写歌妓情感,以闺怨离愁为主。苏轼以前的婉约词,内容主要是剪红刻翠的“艳科”和旖旎温柔的“情话”,题材范围十分狭窄。苏轼把诗文革新运动引入词坛,从根本上打破了传统文人词旧有的格调,赋予词以新的灵魂、新的生命。苏轼对婉约词题材的创新表现在两个方面: 1、沿用传统题材,赋予新的思想 “词为艳科”,“言情”是晚唐以来婉约词的传统题材,苏轼也写男女之情,但他主要表现青年男女之间纯洁真挚的爱情,写得清新、活泼;他还抒写还至死不渝的相思之情,也写得情真意挚,感人至深。如《南乡子·双荔枝》: 天与化工知,赐得衣裳总是绯。每向华堂深深见,怜伊,两个心肠一片儿。自小便相随,绮席筵不暂离。共恨人人分拆破,东西,怎得成双似旧时? 这首词描绘了“自小便相随”那种青梅竹马式的纯洁爱情。全词犹如一泓清澈泉水,清新直率。令人欣喜。又如写景,暗写情,寄情于景,以对照法点明离别之久。思念之深。新颖深婉,不落前人窠臼。 描写烟花柳巷中歌妓的生活,刻画她们的形象,也是晚唐以来表现男女之情的题材之一。但这类传统词都带有狎侮女性的描写。而苏轼的这类词,多表现对歌妓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这是高于传统歌妓词之处。苏轼对那些侮辱、被损害的歌妓平等对待和深切同情,这与他一生的坎坷不平联系在一起。他在《醉落泊·席上呈杨元素》词里发过“同是天渊伤沦落”的感慨;在《醉落魄·苏州阊门留别》里,把殷勤留别的佳人引为比旧交新贵更为可贵的知已。“旧交新贵音书绝,惟有佳人,犹作殷勤别。”这是多么真挚的感情。些外,苏轼不像前人写同类题材的词时惯常注目于歌妓的神态色相,如《水龙吟》(楚山修竹如云)、《减字木兰花》(空庆响琢)等均是富有音乐美的词篇。至于那首由韩愈《听颖师弹琴》诗隐括而成的《水调歌头》(昵昵儿女语)其摹写起伏抑扬的音乐之美,几乎原作同臻化境。 伤怀别人也是婉约词传统题材。在晚唐伤怀别人词中,对象主要是女性,内容为恋情。苏轼在创作此类词时,不但表现男女之间的离愁别苦,还扩大到送别挚友、怀念亲人的范围。如〈昭君怨·送别〉,写作者与友人的恋恋不舍,依依惜别,表达出缠绵的别情。又如《木

试析苏轼诗的艺术风格与影响

试析苏轼诗的艺术风格与影响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引言 (1) 一、苏轼生平 (1) 二、苏轼性格对其文学作品的影响 (2) (一)诗如其人的独特风格 (2) (二)乐观旷达的处世态度 (3) 三、苏轼诗艺术风格分析 (3) (一)寓物讽世,借古讽今 (3) (二)取景入诗,笔下生花 (4) (三)诗富哲理,理趣横生 (5) 四、苏轼诗对后世的影响 (6) 结语 (7) 参考文献 (8)

试析苏轼诗的艺术风格与影响 [摘要]:苏轼对于诗歌创作艺术,并不是专注于某一家,而是兼取唐代诗人如李白、杜甫、韩愈、白居易等诗人的长处,最终融入自己独特的思考,继而形成其独特的诗歌艺术风格。在其留下的几千多首诗中,其中涉及到当时社会现实和对人生的思考方面的题材特别醒目,苏轼通过诗歌的创作将当时现实社会中诸多不合理的现象,秉着不合时宜的入世态度,至始至终都以批判社会现实作为苏诗创作的重要母题。最难能可贵的是,苏轼本人对当时社会的无情批判,并没有受到时代的局限而一味针对王安石的新政,而是能够跳出眼前,以一个全新的角度重新审视封建社会遗留已久的种种弊政和陋习,并对此进行猛烈的抨击,其中体现出苏轼极为深刻的批判意识。 关键词:苏轼;诗歌;艺术风格;影响 引言 苏轼与其同时代的王安石、黄庭坚、陈师道等人,将宋诗的创作艺术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但是如果以诗歌的艺术风格而言,王安石、黄庭坚、陈师道三人也许在个性方面要比苏轼诗作更突出和鲜明,但是若言诗歌的创作成就则当属苏轼无疑。无论是在广泛的诗歌题材上,还是多种多样的形式上,抑或是深厚的思想内涵方面,苏轼诗作都是数一数二的。最为突出的就是苏轼本人具有十分强大的艺术兼容性,苏轼对于诗歌的创作艺术,并不是专注于某一家,而是兼取唐代诗人如李白、杜甫、韩愈、白居易等诗人的长处,最终融入自己独特的思考,继而形成其独特的诗歌艺术风格。加之,苏轼本着其文人的创作主张“以文为诗”,在咏史诗中寄寓其对世事无常的思考,蕴含极为深厚的人生哲理,这也是东坡所作咏史诗与众不同之处,更是其诗作中的一大亮点。本文着眼于苏轼诗作的艺术风格,带给后世的深远影响,来谈一谈功苏轼诗中与众不同之处,以供商榷。 一、苏轼生平 我们要研究苏轼的诗歌作品,就不能脱离他所处的文化氛围,人是自然与社会中的生命个体,因而研究一个人必须要看其生活的那个时代,以及其受特定时代精神的熏陶与浸染。在儒、释、道三教融合的影响下,使得宋朝的文人在文化性格方面与前

苏轼词的艺术特点 8000字

苏轼词的艺术特点 ——苏轼婉约词艺术特点 摘要:苏轼在词作方面的发展将以诗入词为核心,逐步开创宋词词风既柳永后的又一变。在此篇文章中我将主要针对婉约词中“以诗入词”核心特点,阐述其具有鲜明的个性的多样化风格、打破了音律的束缚的表情达意、多样化的题材以及丰富的语言表现形式等艺术特色。 关键词:艺术特色,婉约词,以诗入词,风格,音律,语言表达丰富 苏轼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艺术家,他在诗、词、散文、书法、绘画等各个艺术领域都有杰出的成就。他的词,开拓了词的境界,其风格豪放、婉约兼而有之。 从前期初窥词令的游赏山水的短调小令,作《南歌子》、《行香子》及《临江仙》等。到中期渐入词境的附有种种不同的小标题的成熟词作,如《江城子》的“密州出猎”,《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 之“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与《烷溪沙》( 照日深红暖见鱼) 之“徐门石潭谢雨道上作”词等。最终独创词风,开旷达之个性词风,自然地用小词抒写襟抱作《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念奴娇》(大江东去),《满庭芳》(归去来兮)等等[1]。 苏轼背誉为“开豪放词之始创”,而豪放派词代表人物也必有苏轼其人。然当读过一些文章后,我发现,苏轼更多的是独具一格的婉约词,并且其婉约词与豪放词在艺术特色上有许多相似之处,故而我将针对苏轼的婉约词,分析其艺术特色。并加入一两首典型豪放词作为完善。 一、概念 婉约词:词的一种流派,这一类词修辞婉转、表现细腻。在取材上,多写儿女之情、离别之情;在表现手法上,多用含蓄蕴藉的方法表现情绪。代表词人有柳永、李清照等[2] 苏轼的婉约词:婉约词风是有别于传统的婉约词风的。他变“以俗为美”为“以雅为美”,淡化、内化了以艳为美的婉约词风,他以诗为词,使词由类型化到个性化,给传统婉约词注入了活力和生气。本文试就苏轼对婉约词风由俗而雅,对以艳为美的婉约词风的淡化、内化及词的个性化等方面谈一些浅见。[3] 现存东坡词三百余首于《东坡乐府》中, 词风不拘一格, 现根据其三个发展阶段,试举他的几首婉约词加以赏析, 以探索苏轼这一类词之的艺术特色。 [1]叶嘉莹. "论苏轼词." 中国社会科学3 (1985): 015. [2] https://www.doczj.com/doc/d917151748.html,/subview/80349/12366791.htm?fr=aladdin百度百科 [3]

谈苏轼诗词创作艺术特点

谈苏轼诗词创作艺术特点/h1 -- -- 本站首页 免费课件 免费试题 整册教案 教育资讯 计划总结 英语角 幼儿教育 文书写作 海量教案 免费论文

网站地图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语文科数学科英语科政治科物理科化学科地理科历史科生物科中考备战高考备战高考试题中考试题教学论文作文园地

教学论文 经济论文 理工论文 管理论文 法律论文 行政论文 艺术论文 医学论文 文史论文 农科论文 英语论文 课程改革 教育法规 教育管理 家长频道 您现在的位置:3edu教育网免费论文文史论文中国史论文正文3edu教育网,百万资源,完全免费,无需注册,天天更新!

谈苏轼诗词创作艺术特点 摘要:苏轼是一位在中国文学史上最具生命力,并且对后世作家产生极大影响的作家,他的诗词坚持现实主义的主题,内容丰富并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他兼收并蓄的同时还勇于革新,倡导了词之诗化,开创了豪放词风,反映了乐观旷达和执着超脱的情怀,对当时及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关键词:苏轼;诗词;豪放派中图分类号:K20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20-0149-02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人,宋仁宗景佑三年十二月九日(1037年1月8日)出生于一个富有文学气氛的封建知识分子家庭,唐宋八大家之一。宋代文坛人才荟萃,后人说到宋代文学的最高成就时,会不约而同地把目光集中到苏轼身上。苏轼以其作品的迷人魅力、以为人的爽直情感、以处世的乐观旷达,成为中国文学史上最具生命力并且对后世产生极大影响的作家之一。一、坚持现实主义的主题苏轼是一位关心民众,有志于经世济民的人,他对社会现实中种种不合理的现象抱着针砭和嘲讽的态度,在诗词创作中始终把批判现实作为诗歌的重要主题。他入仕后勤于政务,又多次遭贬谪,有机会接触下层社会,常常把耳闻目睹的民间疾苦写进诗中。如《送黄师是赴两浙宪》写水灾后江浙人民的艰难,《夜泊牛口》写沿江居民的生活苦痛,《吴中田妇叹》则反映了当时赋税深重,谷贱伤农的境况。这些作品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苏轼对民众疾苦的关心。苏轼的关心民众疾苦的诗词很多,作品有一定的思想深度。对于人民的苦难,他不是冷漠的旁观者,而是交织着强烈的爱憎感情。他常常“作诗先自劾”,首先将诗歌作为自我批判的工具,而不是仅仅表达对他人的同情。苏轼一生阅历丰富,诗词取材广泛,其社会政治诗在描写社会生活的广度方面,比起前人有着新的开掘和推进,反映了现实主义的创作主题。二、内容丰富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学者们一般认为唐朝以前的诗歌内容较窄,格局较小,明代李东阳说:“赖杜诗一出,乃稍为开扩,庶几可尽天下之情事。韩一衍之,苏再衍之,于是情与事无不可尽”?譹?讹。就

浅论苏轼词的艺术特色

浅论苏轼词的艺术特色 作者:吴文灵导师:文师华 摘要 苏轼是中国词坛最耀眼的明星之一,他的词在题材与内容、表现方法、语言运用、风格特色等各个方面,都有新的突破,为词开拓了新天地,造就了两宋词坛的辉煌。作为开一代词风的旗手和舵手,苏轼在词坛的地位是不可替代的,“词至东坡,倾荡磊落,如诗,如文,如天地奇观”(刘辰翁《辛稼轩词序》);宋词“至轼而又一变”(《四库全书总目纲要》)。 苏轼的词大气磅礴,有大家风范,突破词“艳科的”定见,把词的社会功用提到与诗同等的地位,全方位地表现了士大夫文人的生活与精神面貌。苏轼有意突破“诗庄词媚”的界限,以自由挥洒的文笔,定了大量风格豪放之作,开一代新词风。他以诗境诗语入词,形成了苏词“以诗为词”的特点,同时也改变了词完全从司于音乐的地位,使词向独立的抒情诗体方向发展。豪放是苏词的主体风格,而在豪放中时有旷达情怀的流露 关键词:苏轼;豪放词;以诗入词;影响;清雄旷达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他是我国文学史上诗、词、散文兼美的文学大家,单就词的一方面而言,他的贡献尤其杰出。本文旨在通过对苏轼重点词作的分析,并结合苏轼的身世和思想,来研究、赏析苏词的艺术特色,感受苏词带给我们的艺术震撼。 苏轼一生坎坷,因不同意王安石的变法措施,主动到地方任职,由于“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后保守派复起,又因反对司马光等尽废新法而再度外调,新党上台,仍遭贬逐,更远赴海南岛儋县。流离迁徙的仕途生涯对其思想的影响是深刻的。他的思想相当复杂,儒家思想和佛老思想在他世界观的几个方面是既矛盾又统一的。“杂”而不“乱”的思想、特立独行的身世,对于苏轼词的启迪和塑造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苏轼词的题材领域取得了巨大的艺术创造的空间 他摧毁词为艳科的狭小樊篱,改变了词为“诗余”、诗高“词卑”的传统偏见,使词从花前月下,浅斟低唱之中,走向广阔的生活天地。扩展题材,大开眼界,大展手笔,诸事万物,凡可入诗者,皆可入词。正如清人刘熙载所说:“东坡词颇似老杜诗容的词作,但更重要的是把前人很少涉猎的或从未表现过的题材大量引入到词中,使人们的视野从单纯的酒宴歌席、红香软翠的狭小圈子引向广阔的天地,使词从“花间”、“樽前”的离别相思走向社会的各个领域,举凡咏史、咏物、登临、怀古、悼亡、送别、农村生活、田园风光、爱国

浅析苏轼的婉约词

词本艳科,所谓“诗庄词媚”,体格各不相同。婉约词作为词的基本风格之一,正好适应了词的女性文学特质。婉约本用于形容女性的容态。魏晋后,婉约一词渐移用于文学品赏,其常与“绮靡”对举,与“风流”并提。可见引用文学鉴赏后,仍有女性化的妩媚、轻柔等审美意味。 宋之所以成为中国古典文学中词发展的重要时期,源于前唐诗歌令人瞠目结舌的成就,使文人承受相当大的压力,转而向词发展,而当时传统的婉约词风为正统,苏轼开创了豪放词的先河并致力于此。但到南宋辛弃疾后,豪放派才可与婉约派比肩。所以在苏轼的个人作品中,婉约与豪放词的出现理所当然。 一、婉约词之于苏轼 (一)苏轼对婉约词的认识与态度 被认为是豪放派开山鼻祖的苏轼。他的那些振奋人心,气魄宏大的豪放词,被后人广泛传唱。然而,仔细翻阅《苏东坡词全篇》一书,便可以发现苏轼的词不乏明丽、妩媚的婉约词。东坡先生认为:“近却颇作小词,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呵呵,数日前,猎于郊外,所获颇多。乍得一阕,令东州壮士扺掌顿足而歌之,吹笛击鼓以为节,颇壮观也。”(《与鲜于子骏书》)可见,柳七郎的词是写给酒筵上的歌女唱的,苏轼的词却是供“东州壮士扺掌顿足而歌之,吹笛击鼓以为节”。 (二)后人对于苏轼的婉约词的认识和评价。 张炎称赞道:“东坡词如《水龙吟》咏杨花,咏闻笛,如《过秦楼》、《洞仙歌》、《卜算子》等作,皆清丽舒徐,高山人意。《哨遍》一曲隐括《归去来辞》更是精妙,周秦诸人所不能到。”①贺裳曰:“苏子瞻有铜琶铁板之讥,然而《浣溪沙·春闺》曰:‘彩索身轻长趁燕,红窗睡重不闻莺’。今十八女郎歌之,岂在‘晓风残月’之下?”②王士祯曰:“‘枝上柳绵’,恐屯田缘情绮靡未必能过,孰谓坡但解作‘大江东去’耶?”③可见苏轼的婉约词已经被人们所关注,在词学发展史上有了极其重要的地位。 苏轼“以诗为词”进行自己的创作,采用锐意创新的写作手法,如运用白描的手法来抒发伉俪之思,营造一种忧伤的畅怀,使情绪有了载体。在《临江仙·夜归临皋》中体现陶渊明的淡然,诉说着词人“长恨此生非我有”的辛酸和无奈,多想能够抛开功名利禄,逃遁山林,返归自然,“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①镇聪.张炎咏物词研究重庆师范大学,2009 ②贺裳《皱水轩词》 ③王士祯《花草蒙拾》

论苏轼词的艺术特征

论轼词的艺术特征 词在词史上占有特殊地位,为词的的开拓了新天地。轼以其奔放的才情,将词笔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诸如怀古记游、写景咏物、亲情友谊、田园风光以及参禅说理等等,突破词“艳科的”定见,把词的社会功用提到与诗同等的地位,全方位地表现了士大夫文人的生活与精神面貌。轼有意突破“诗庄词媚”的界限,以自由挥洒的文笔,定了大量风格豪放之作,开一代新词风。他以诗境诗语入词,形成了词“以诗为词”的特点,同时也改变了词完全从司于音乐的地位,使词向独立的抒情诗体方向发展。豪放是词的主体风格,而在豪放中时有旷达情怀的流露。 词风格的特征:在气魄方面雄奇、博大;在“法度” 方面突破规,不许泛滥。为了弄清“豪放”一词的含义,我们还可以看轼自己的一段话:又惠新词,句句警拔,诗人之雄,非小词也。但豪放太过,恐造物者不容人如此快活。一枕得无睡,辄亦得之耳。《东坡续集·答季常》)这是轼称赞季常豪放词风的话,联系他称赞吴道子的画“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的话,可以断言:轼心目中的“豪放”,既要能体现“诗人之雄”,酣畅淋漓地抒发为造物主所不容的“如此快活”的感情,又要在“法度”(即一般艺术规律和传统)容许围“出新意”、“寄妙理”。 从以上可以看出,所谓“豪放”,在气魄方面,它要求雄奇、博大,不允许中正、平庸;在“法度”方面,它既要

求突破规,又不允许泛滥无归。 然而,词在哪些方面体现了豪放的风格呢? 第一,突破了“词为艳科”的藩篱,扩大了题材,丰富 了容。 晚唐、五代文人词发展于歌楼酒宴之中,其主要特征是“逐弦吹之音,为侧艳之词”,因而被视为“艳科”、“诗余”。词的容只能写儿女私情、离愁别恨。北宋时期晏殊、先、欧阳修等词人,几乎毫无保留地承袭了晚唐、五代的词风。其后的柳永,善于用“俚语”和铺叙手法描写病态的中下层市民的生活——尤其是妓女的生活,词的容有所扩大,但其基调仍未跳出“艳科”的窠臼。轼则一扫靡艳词风,开创豪放一派,正为胡寅《酒边词序》说的: ??及眉山氏,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宛转之 度,使人登高望远,举首高歌,而逸怀浩气,超然乎尘垢之外,于是《花间》为皂隶,而柳氏为舆台矣。 轼突破了“词为艳科”的藩篱,把“词”提到了与“诗” 并列的地位,凡是“诗”能表达的容,多写进“词”里去了,山川景物[如《水调歌头》]。记游咏物[如《浣溪沙》]。感旧怀古[如《沁园春》,《念奴娇》]。惜别怀人[如 《八声甘州》]。述行明志[如《江城子》]等等,都成了词的题材。熙载说:东坡词颇似老杜诗,以其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也。”(《艺概》卷四),此语恰到好处地道出了词题材

浅论苏轼词的婉约风格(1)

浅论苏轼词的婉约风格(1) 内容提要:苏轼是北宋文坛的领袖,也是宋词豪放派的创始人,是公认的豪放派的代表。这是在我们以前学过的教材中经经常提到的。虽然他是豪放词派的代表,但是他的词中温婉含情的婉约词作的数量并不少于慷慨激昂的豪放词作的数量。对苏轼词的婉约词风前人已有论述,但是有过于片面化,本文主要从婉约词的传统题材(言情)﹑婉约词的重要内容(咏物)﹑婉约词的基本特征(意境之美)三个方面,通过对苏轼的几首代表性的婉约词的分析,从而展现出苏轼词风的婉约凄美的一面,从而使人们可以更清楚的认识苏轼。关键词:婉约;题材;内容;特征婉约一词,即委婉含蓄之意。婉约词不仅是一种文学题材,也是一种创作手法。自后唐温庭筠为鼻祖的花间派开始,闺怨、相思、离情别绪、春花秋月便成词作的一大题材。婉约词上承花间词,与花间词一脉相承,但是与在花间词相比,婉约词内容上去其浮艳多分雅致,形式上以蕴藉雅正见长,语言秀丽而清新,情思曲折而真切,无论是在内容还是在传统题材上都有很大的创新。在苏轼以前的北宋词坛仍是以及婉约词为主流,主要是一些男女相思、闺阁幽怨的艳情之作,直至苏轼才打破了婉约词以艳情为题材的范围,将婉约词推入正宗高雅的文学殿堂。[注A]苏轼,字子瞻,号东 坡居士,(1037——1101)四川眉山人,是北宋时期的著名词人。宋仁宗嘉佑二年(1057年)中进士,神宗熙宁年间,因于主张新法的宰相王安石政见不和,被贬为杭州 通判,苏轼词的创作就是从此时开始的。元丰二年,因在著名的“乌台诗案”中被以“作诗 讪谤朝廷”之罪谪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苏轼在黄州期间,创作了大量的词来抒发心中的忧愤,表达他的人生态度。哲宗元佑年间,高太后临朝,司马光执政,苏轼被召回京,被委 任为朝奉朗知登州,后迁为礼部朗中,又迁为翰林学士知制诰,又历任知杭州﹑知颍州﹑知扬州﹑知定州。哲宗亲政后,被远贬惠州(今广东惠阳),再贬儋州(今海南儋县)。徽宗即位后,在遇赦北归的路途中,于靖国元年(1101年)卒于常州(今属江苏)。苏轼一生在 宦海中浮浮沉沉,心中种种忧愤,都成为其创作的源泉。[注B] 一﹑婉约词的传统题材——言情言情,是婉约词的传统题材,它以情动人,道尽人世间的喜乐悲愁。在北宋苏轼以前的词人言情的主题不外是以代言体的形式写一些闺怨、相思、离愁别绪、春花秋月等。苏词主要是突破了晚唐以来“词为艳科”的庸俗品位,“诗余”的附庸地位,只写闺怨、别情 的题材范围,将词推到了正宗的文学艺术高雅的殿堂。在言情方面,苏轼描写的至情至性的爱情词,颠覆了艳情词的俗套,给人以凄美、委婉的高雅享受。㈠《蝶恋花》(记得花屏初会遇):记得画屏初会遇。好梦惊回,望断高唐路,燕子双飞来又去。纱窗几度春光暮。那日绣帘相见处。低眼佯行,笑整香云缕。敛尽春山羞不语。人前深意难轻诉。[注1]“记得画屏初会遇”是写美妙爱情的开始,与心上人在画屏之间初次相见,现在依然清楚 的记得,令人难忘。“好梦惊回,望断高唐路,”是写美妙爱情的破灭。“燕子双飞来又去。纱窗几度春光暮。”是写男子在爱情破灭后对女子的痴恋相思。美丽的春光几度从窗前走过,而对她的思念未减半分。说明自己是在没有希望的等待中度过。“低眼佯行,笑整香 云缕。”低眉垂眼,假装要走开,却笑着整理自己的头发。写出了女性的娇怩之态和心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