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数学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长方形与正方形》说课稿

数学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长方形与正方形》说课稿

数学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长方形与正方形》说课稿
数学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长方形与正方形》说课稿

《长方形与正方形》说课稿

xx实验小学xx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2011课标版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长方形与正方形,我将以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分别从教材、学情、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六个方面阐述我对这节课的理解和设计。

一、说教材

(一)教学地位和作用

学生对长方形与正方形和直角已经有了初步认识,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动脑、动手、动口等系列学习活动进一步加深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认识,了解长方形与正方形之间的联系。同时也为学生今后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与面积以及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奠定优良的基础,所以在教材中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与技能:

通过操作活动,认识长方形与正方形的特征,了解长正方形之间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经历观察、猜想、验证、归纳的过程,体会探究图形方法的多样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探究长方形与正方形特征的过程中,感受数学发现的欢乐,激发对图形研究的好奇心。

教法与学法

(三)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定了教学重、难点如下:

教学重点:探究发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教学难点:体会探究长方形、正方形特征的方法。

二、说学情

学生经历了从立体图形的表面画平面图形的过程,积累了一定的测量长度和比角的大小的经验,建立了一定的关于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表象,但本节课是学生首次通过操作活动系统探索图形的特征,因此需要教师从探究角度、探究方法等方面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启发和引导。

三、说教法

为了更好地落实三维教学目标,我准备采用直观演示法、引导法、讲解法,以活动贯穿始终,让学生在活动中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引导探究与自主探究。

四、说学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用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靠纯正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严重方式”。因此,本节课将通过搀扶——引导——放手的过程,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想——验证(折、量)——归纳的学习方式,(从)感知→(经)表象→(到)概括这一认知规律,让学生在探究中掌握知识,更使学生的探索能力和创新精神得以培养,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

五、说教学过程

整节课以图形探究旅行为主线,沿途设有各个数学学习站点,让学生从中学有所获,学有所乐。详尽过程如下:

一)揭示课题——出示目标

今天,我们将进行一次图形探究旅行,这里藏有你们认识的图形宝宝,你能找到吗?学生寻找,老师把它们请出来,进一步认识——长方形与正方形(揭题)。

看课题,想一想,这节课可能会学些什么呢?出示三维目标:1、认识长方形与正方形的特点。2、体会探究图形的方法。3、感受数学发现的欢乐。

【设计意图:以探究图形之旅开课,使学生填塞期待,然后通过我们最多见的数学书封面、当今的新生事物二维码图片(替换邮票)找图形宝宝,以唤醒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来揭题,从实物图中抽象出几何图形,给学生创设提问题的环节,主要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明确学习方向,带着问题主动走进课堂。】

二)探究新知——落实目标

1、引导探究长方形的特点

(1)观察比较,提出猜想:边——角

起点站——长方形乐园:仔细观察这个长方形,看看你能发现什么?引导认识对边,四个角都是直角,并在①图上用彩笔标出直角。

(2)动手操作,验证猜想

只是你们的观察与猜想,究竟是不是真的,怎么办?得想办法来验证。

咱们先来验证对边是否相等。师出示学生类型的①图

提示:工具:直尺、三角板;方法:折一折、量一量。若测量请,保留整数厘米,并用彩笔把四条边的长度写在相应位置。比一比:谁完成得好而快,拿出①图验证。

(3)分享归纳,提升认识

小结:通过操作发现,你们手中这么多不一样的长方形,通过折一折,量一量,都得到了大家的猜想是正确的:长方形的对边相等。

角的特点:接下来验证四个角是不是都是直角,继续利用①验证,收集数据(量、折),分享

量:4次;追问:有没有例外的方法?比如:减少测量次数。(留足思考时空)再次追问:你还能想到例外的方法吗?比如:使测量次数更少。(留足思考时空)学生再次体验,归纳长方形的特点。

【设计意图:宏伟的科学家牛顿以自身的经历告诫人们:“没有大胆的猜想,就做不出宏伟的发现.”因此,在引导探究长方形的特点时,首先放手让学生观察——猜想——然后引导学生用量、折的方法去验证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并通过归纳得出结论。对于验证部分,因为既要验证边,还要验证角的特别,每一类都有多种例外的方法,不仅需要多次动手操作,还有很大的数学思维含量,加之二年级年龄小,语言表达能力有所欠缺,于是全程通过搀扶,引导的方式去探究,去思考,去展示,使学生体会探究图形方法的多样性、探究的欢乐与成就感。】

2、独立探究正方形的特点:

(1)明确任务,自主研究:角——边

第二站——正方形乐园:仔细观察这个正方形,你能有什么发现?学生观察猜想。

(2)动手操作,验证结论

用②图选择你喜欢的方法来验证,独立操作+同桌合作。

(3)分享归纳,提升认识:

聚集:“这样对折,上下对边相对,再这样对折,左右对边相等,所以四条边相等,你同意吗?”

关键点拨:这时只能说明它和长方形一样,满足对边相等,还应该怎么做才能得到四条边都相等呢?(留足思考时空)如果得到2条相邻的边相等,能说明四条边相等吗?要想得到2条邻边相等,接下来该怎么办?

接下来还应该沿着相对的角再对折一次,发现这两条相邻的边完全重合,所以这两条邻边相等,这时才可以得到正方形的四条边相等。

想想看,还有例外的方法吗?(留足思考时空)

又一次体验,归纳正方形的特点。

【设计意图:有了探究长方形特点的经验,对于正方形的特点,采用放手的形式让学生自己观察——自己猜想——自己选择验证方法并自主与合作探究,以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与合作水平,老师只在学生思维处引领学生操作与思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

3、自学教材,介绍名称:第三站——自学加油站:书第67页

我们刚认识过角,它的每部分都有自己的名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每部分也有自己的名称,想不想知道?打开书67页,仔细观察最下面的“认一认”。

分享:长方形中较长边叫长,较短边叫宽,摸数学书封面的长和宽,认识正方形的边。

【设计意图:通过知识迁移,使学生认识到命名的必要性和知道究竟是什么名称的学习欲望。】

4、引导比较,深化认识

比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它们有什么相同之处?

【设计意图:比较的学习方法也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经常用到的学习方法,通过比较使学生对长方形与正方形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感受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内在联系。】

三)随堂练习,巩固目标:第四站——相信我能行:练一练3

【设计意图:巩固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认识】

四)分享收获,反馈目标

第五站——收获与分享: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知识;方法:观察、猜想、验证(折、量)、归纳;情感:这节课你们学得开心吗?同学们,今天只是我们进行图形探究旅行的起点,只要你们用所学的数学方法去认真探究,一定会发现“图形世界”更多的奥秘。

【设计意图:回望三维目标,使学生对图形的探究过程有更清撤的认识,为以后的图形探究作好铺垫,同时获得积极的数学情感体验。】

五)极限闯关——延伸目标:终点站——极限挑战赛

用一张长12厘米,宽8厘米的长方形纸折出一个最大的正方形,正方形的边长是几厘米?(据进度灵敏置前)现在你还有什么问题吗?老师有个疑问:这样折为什么可得正方形?你有同感吗?把它存入问题银行吧,中学的老师将会带你们继续探究。猜想剩下的至少还能折几个正方形?再折,验证猜想是否正确。

【设计意图:让学生综合运用长方形与正方形的特征来解决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灵敏应变能力,并引领孩子走向远方。】

六)板书设计长方形与正方形

【设计意图:分知识与方法两大版块,使学生对长方形与正方形有一个整体认识和例外层次的理解。】

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和练习题

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和练习题 第一单元除法 1、余数:把一些物体平均分,如果分到最后有剩余且不够再分一次时,剩余的数就叫余数,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注意 ①余数和除数的关系:余数要比除数小 ②验算方法:除数×商+余数= 被除数 ③试商方法:利用乘法口诀,两数相乘的积最接近被除数,而又比被除数小。 2、竖式除法:写除法算式时,被除数写在除号里面,除数写在除号左面,商写在被除数的上面。 3、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时,要经过一商,二乘,三减,四比这四个步骤。一商:那个数和除数相乘的积最接近被除数且比被除数小,商就是几。 二乘:商和除数相乘。 三减:被除数减商和除数的积 四比:余数要比除数小。 4、进一法: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实际问题时,有时余数虽然不够一份,但也要算作一份,这时需要用“进一法(用商加1)如”乘船、坐车、坐板凳,住房间等等、

5、去尾法: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实际问题时,有时余数不够一份,就不能算作一份,这时需要采用“去尾法”,也就是余数不能算作一份,如剪绳子,买东西等等、 6、应用题中,商和余数的单位不一样,商的单位是问题单位,余数的单位和被除数单位相同; 7、被除数÷除数=商……余数被除数=商×除数+ 余数 除数=(被除数-余数)÷商 基础练习 1、计算有余数除法时,()必须比()小。 2、在36÷7=5……1 中,被除数是36,除数是()商是(),余数是()。 3、有17 个羽毛球平均分给5 个班,每班分得()个,还剩()个。 4、在□÷7=□, , □中,余数最大是()。 5、括号里最大能填几? ()×4<30 ()×5<32 ()×7<46 ()×9<42 6、()÷8=7……(),如果余数是5 时,这时被除数是();余数最大能填(),这时被除数是();余数最小能填(),这时被除数是()。 拓展练习 1、有16 个放木块。 (1)摆5 个一样的长方体,每个长方体最多用()个放木块,还剩()个放木块。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说课稿集(珍贵资料)

《不等式及其基本性质》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课题是《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它是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第一章第二节的内容。今天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这五个方面谈谈我对这节课处理的一些不成熟的看法: 本节内容不等式,它是刻画现实世界中量与量之间关系的有效数学模型,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所以对不等式的学习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同时,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也为学生以后顺利学习解一元一次不等式和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有关内容的理论基础,起到重要的奠基作用。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材的内容兼顾我校八年级学生的特点,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感受生活中存在的不等关系,了解不等式的意义。 2. 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过程与方法:经历不等式的基本性质的探索过程,初步体会不等式与等式的异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经历由具体实例建立不等式模型的过程,进一步符号感与数学化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不等式概念及其基本性质 难点:不等式基本性质3 ?教法与学法: 1. 教学理念:“人人学有用的数学” 2. 教学方法:观察法、引导发现法、讨论法. 3. 教学手段:多媒体应用教学 4. 学法指导:尝试,猜想,归纳,总结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教材和学生的特点,我制定了以下四个教学环节。 下面我将具体的教学过程阐述一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上课伊始,我将用一个公园买门票如何才划算的例子导入课题。 世纪公园的票价是:每人5元;一次购票满30张,每张可少收1元。某班有27名团员去世纪公园进行活动。当领队王小华准备好了零钱到售票处买27张票时,爱动脑筋的李敏同学喊住了王小华,提议买30张票。但有的同学不明白,明明我们只有27个人,买30张票,岂不是“浪费”吗? (此处学生是很容易得出买30张门票需要4X30=120(元), 买27张门票需要5X27=135(元),由于120〈135,所以买30张门票比买27张还要划算。由此建立了一个数与数之间的不等关系式) 紧接着进一步提问:若人数是x时,又当如何买票划算? 二、探求新知,讲授新课 引例列出了数与数之间的不等关系和含有未知量120<5x的不等关系。那么在不等式概念提出之前,先让学生回顾等式的概念,“类比”等式的概念,尝试着去总结归纳出不等式的概念。使学生从一个低起点,通过获得成功的体验和克服困难的经历,增进应用数学的自信心,为下面的学习调动了积极。 接下来我用一组例题来巩固一下对不等式概念的认知,把表示不等量关系的常用关键词提出。(1)a是负数; (2)a是非负数; (3) a与b的和小于5; (4) x与2的差大于-1; (5) x的4倍不大于7; (6) y的一半不小于3 关键词:非负数,非正数,不大于,不小于,不超过,至少 回到引入课题时的门票问题120<5x,我们希望知道X的取植范围,则须学习不等式的性质,通过性质的学习解决X的取植 难点突破:通过上面三组算式,学生已经尝试着归纳出不等式的三条基本性质了。不等式性质3是本节的难点。在不等式性质3用数探讨出以后,换一个角度让学生想一想,是否能在数轴上任取两个点,用相反数的相关知识挖掘一下,乘以或除以一个负数时,任意两个数比较是否性质3都成立。通过“数

新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全册单元试卷及详解

第一单元测试卷(一)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分数: 一、我会算。(46分) 1.我会口算。(16分) 64÷8= 81÷9= 54÷9= 8÷8= 42÷7= 4×9= 72÷9= 45÷9= 6×( )=48 ( )×5=35 ( )×7=49 ( )×8=56 13÷5=( )……( ) 15÷7=( )……( ) 2.我会用竖式计算。(12分) 16÷3= 58÷9= 53÷6= 61÷8= 3.括号里最大能填几?(6分) ( )×7<32 7×( )<45 4×( )<36 5×( )<23 ( )×8<58 ( )×9<78 4.在○里填上“>”“<”或“=”。(6分) 18÷3○19÷3 12÷3○2×2 27÷3○26÷3 21÷5○20÷5 35÷8○36÷8 65÷9○65÷8 5.我会判断并改错。(对的在括号里画“√”,错的画“?”)(6分) 二、我会看图列式。(16分) (1) □÷□=□(个)……□(个) □÷□=□(堆)……□(个)

(2) □÷□=□(束)……□(枝) □÷□=□(枝)……□(枝) 三、我会选。(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9分) 1.在有余数的除法中,除数一定比( )大。 A.被除数 B.余数 C.商 2.在□÷9中,余数最大可以是( )。 A.8 B.3 C.0 3.在一道除数是7的有余数的除法中,余数可能是( )。 A.7、6、5、4、3、2、1 B. 6、5、4、3、2、1、0 C.6、5、4、3、2、1 四、我会解决问题。(29分) 1. 2. 3.亮亮共有25颗纽扣,这些纽扣最多可以钉几件衣服?(7分)

北师大版数学说课稿

人教版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 我是(88号)说课者,我叫陈礼贵,来自习水县寨坝镇中学。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平行四边形的判定”. 所选用的教材是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20XX年审定通过的,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对于本节课。我将根据新数学课堂标准的理念,以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等四个方面向大家介绍一下,我对本节课的理解与设计。 一、说教材 1.地位和作用 本节教材是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第19 章第1 节的内容,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平行四边形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是初中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教材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本节课所学内容,是在学习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的基础上,对平行四边形的判定进一步拓展;另一方面又为其他四边形的教学打下基础,做好铺垫,在教学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新的数学教学大纲明确要求,学生应掌握平行四边形的判定,运用它进行平行四边形判断,对此本节课的 2.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及应用 难点是:平行四边形的判定的推导过程(这点要求比较难) 我将通过问题情境的设计,课堂实验研讨,来引导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根据去年国家教育部颁布的,新数学课堂标准的理念,学生学习的目标应将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方面融为一体,为了落实这几点,我们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3.教学目标 1)掌握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并会运用判定定理解决相关问题(知识与技能) 2)探索三角形补成平行四边形的方法,由此发现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体验教学活动充满着探索性和挑战性。(方法与过程) 3)经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能从交流中获益。(情感态度价值观) 这样制定教学目标,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并进行理解与应用的过程,增加他们对问题的感性认识。通过推理论证,提高学生的理性认识,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这包括大胆猜想、勇于探索、创新精神、顽强的学习毅力等)总之,我这节课更注重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变接受式学习为自主式学习、合作式学习、探究式学习。针对这节课我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二、说教法 情境教学法、课堂研讨法 让学生处于具体的教学情境之中,把抽象的数学知识,适当的形象化,这就相当于为学生提供一个场所,从多种感观获取信息,体验我们的数学活动。 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得到体验: 1)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 3)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奠定基础从整体课堂来看,我们这节课很关注学生的发展,古人说:学贵有方” 三、说学法 老师传授给学生的不应只是知识内容,更重要的是,指导学生一些数学的学习方法。我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质疑为主线”的教学思路,进行学法的指导。指导学生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明白数学与人类的密切关系,指导学生通过类比、猜想、推理等思维进行教学。在我的课堂教学中,我会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学生的活动为主线, 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为了落实这几点,我按以下 5个阶段来,完成本课教学过程

新北师大版小学2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设计【新版】

最新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 下册全套精品教案 (新教材) 特别说明:本教案为最新北师大版教材(改版后)配套教案,各单元教学内容如下: 第一单元除法 第二单元方向与位置 第三单元生活中的大数 第四单元测量 第五单元加与减 第六单元认识图形 第七单元时、分、秒 第八单元调查与记录

本册教材分析 一、全册教学内容 数与代数方面:有余数除法,两步混合运算,万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空间与图形方面:方向与路线,测量,认识图形;统计与概率方面:统计图表的分析;实践与综合应用方面:实践活动:走进乡村和美丽的植物园。此外还有一些拓展性的内容:数学游戏7个,数学故事1个,单项实践活动4个,小调查2个,数学万花筒2个,你知道吗5个。 二、全册教学要求及重点难点 1、掌握除法竖式和有余数的除法。结合实物操作,了解竖式中的各数分别表示什么;结合分物活动,体会到在生活中把一些物品平均分后有时会有余数,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并能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掌握乘加、乘减、除加、除减、加减混合以及两步有括号式题的运算顺序及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借助直观模型认识计数单位“百”、“千”、“万”,理解计数单位的实际意义,了解万以内的数位顺序,正确读写万以内的数,会用词语或符号来描述万以数的大小,能结合实际对万以内的数进行估计,培养学生的数感。 4、探索并掌握万以内数的加、减法及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能够比较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养成对计算结果的大致范围进行估计的习惯;能在具体情境中提出问题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5、借助实践活动认识八个方向;给定一个方向能辨认出其余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认识简单的路线图,能根据路线图说出从出发地到目的地行走的方向、距离和途经的地方。 6、通过动手操作和实际活动,初步体验“1千米”、“1分米”、“1毫米”;了解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培养估测意识,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 7、通过生活情境初步认识角,能辨认直角、锐角、钝角;通过动手操作,知道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直观认识平行四边形。 8、经历简单的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的过程;会读统计图表,会在方格纸上绘制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1个单位),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回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各单元知识点

二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除法(有余数除法认识) 1、除法算式各部分名称 23÷4=5……3 23是被除数,4是除数,5是商,3是余数 2、在有余数除法算式中,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也可以说,除数要比余数大。 例:在□÷7中,如果有余数,余数最大是( 6 ),余数要求小于除数7。 在□÷5 = 6······ 4 )。余数要求小于除数5。 3、应用题当中,除数和余数的单位根据问题决定, 商的单位和问题的单位相同,余数的单位和被除数的单位相同; 4、解决生活问题,如提的问题是“至少需要几条船?”,用“进一法(用商加1)”; 例:有22个人,每条船限乘4人,至少要租几条船? 22÷4=5(条)……2(个) 5+1=6(条) 答:至少要租6条船。 5、如提的是问题是“最多做几件衣服?”,商作为最后的答案。 例:做一套衣服要用3米花布,25米花布最多能做几套衣服? 25÷3=8(套)……1(米) 答:最多可以做8套衣服。 6、计算有余数除法算式的各部分数。 例:(51)÷6=8......3 (47)÷7=6 (5) 先算6×8=48,再算48+3=51。先算7×6=42,再算42+5=47。 51÷( 6 )=8......3 26÷()=4 (2) 先算51-3=48,再算48÷8=6。先算26-2=24,再算24÷4=6。

第二章————方向与位置(认识方向) 1、地图是按照: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的。 2、辨认方向时,要认准中心点。例:“小猫在小狗的()方”,中心点是小狗 3、每天早晨太阳从(东)边升起,(西)边落下; 4、指南针一头指着(南)方,一头指着(北)方。 5、早晨起床,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 6、大树年轮较疏的向着(南)方,较密的向着(北)方。 7、北风是由(北)向(南)吹,西南风是由(西南)向(东北)吹。 8、方向扳: 先找出: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再确定:东北(东和北之间部分)西北(西和北之间部分) 东南(东和南之间部分)西南(西和南之间部分) 第三章————生活中的大数(认识10000以内的数) 1、计数器上从右边数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第四位是(千)位,第五位是(万)位;千位的左边是(万)位,右边是(百)位。 2、一个四位数最高位是(千)位;它的千位是5,个位是2,其他的数位是0,它是(5002)。

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除法 1、用乘法口诀做除法,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2、应用题当中,除数和余数的单位不一样;商的单位是问题的单位,余数的单位和被除数的单位相同; 3、解决生活问题,如提的问题是“至少需要几条船?”,用“进一法(用商加1)”,乘船、坐车、坐板凳等,读懂题目再作答。 第二章——方向与位置(认识方向) 1、地图上的方向,口诀:上北下南,左西右东;辨认方向时要画方向标。 2、“小猫在小狗的()方”,“()在小狗的东面”,是以小狗家为中心点,画出方位坐标,确定方向;“小猪在小马的()方”,“小马的()方是小猪”,是以小马家为中心点,画出方位坐标,确定方向。 3、太阳早上从东边升起,西边落下;指南针一头指着()方,一头指着()方。小明早上面向太阳时,他的前面是(),后面是(),左面是(),右面是()。 4、当吹东南风时,红旗往()飘;吹西北风时,红旗往()飘。 第三章——生活中的大数(认识10000以内的数)1、计数器上从右边数起第一位是()位,第二位是()位,

第三位是()位,第四位是()位,千位的左边是()位,右边是()位。 2、一个四位数最高位是()位;它的千位是5,个位是2,其他的数位是0,它是()。 3、在8536中,8在()位上,表示();5在()位上,表示();3在()位上,表示();6在()位上,表示()。 4、由3个千,5个一组成的数是();由9个一,2个百和1个千组成的数是()。 5、读数时,要从高读起,中间有一个或两个“0”,都只读1个“零”;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写数时,从高位写起,按照数位顺序表写,中间或末尾哪一位上没有数,就写“0”占位。 4、10个十是(),10个一百是(),10个一千是(),100个一百是(),10000里面有()个百,1000里面有()个十; 5、最大的三位数是(),最小的三位数是(),最大的四位数是(),最小的四位数是()。 6、比较大小时,先比较位数,位数多的数就大,位数校的数就小;位数相同时,从最高位开始比较,最高位上的数字相同的,就比下一位,直到比出大小。从大到小用“>”,从小到大用“<”。

北师大版数学文具店说课稿

北师大版数学《文具店》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出版的小学数学第八册第三单元第38-39页的“文具店”―――小数乘法意义。该内容的呈现与过去的教材呈现有区别,没有细分为“小数乘以整数,小数乘以小数”两个部分,而是删繁就简,重点体会“小数乘整数”的意义。这是在学生已经学习过“元、角、分与小数”、“小数的意义”、“小数的加减法”和掌握了“整数乘法的意义”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在整数乘法意义的基础上的进一步扩展。纵观学生的知识基础及对教材的剖析,我确立了该课的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2、说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初步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 2、技能目标:通过具体情况和实践操作,使学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能从多角度想出简单小数乘法的结果,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和抽象概括能

力,渗透类推、迁移、转化的数学思想。 3、情感目标:使学生感到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 3、说教学重点、难点 在教学的过程中,根据教材的要求和学生实际情况,重点是使学生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难点是使学生能计算出简单的小数与整数相乘的得数。 二、说教法、学法 如何突破重难点,完成上述三维目标呢?根据教材的特点,本节课采用多媒体为主要教学手段,以讨论交流、合作探究为主要方式进行教学。在教学中创设情境,为学生提供较丰富、直观的观察材料,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在复习整数乘法意义的基础上,自主研究发现小数乘法意义,用已有知识来求解简单小数乘整数的结果,并应用解决实际问题。整个教学按以下四个环节组织进行:①创设情境,激趣导入,②合作探究,明理获知,③深化运用,巩固新知,④回顾小结,质疑问难。 三、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说课稿全集

买文具说课稿 今天我上课的课题是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下面把我对这节课的理解及处理教学内容时采用的教学策略简单的说一说 (一)教材结构与内容的分析 本节内容在全册书及单元的地位: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北师大版)四年级上第五单元除法第一课时。它在教材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在二三年级学生已经学习了表内除法的竖式计算、有余数除法和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相关内容,基本掌握了除数计算的试商方法。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其基本方法与前面的相同,不同的是商的数值可能较大。在试商时又涉及商的定位。教材这里安排竖式计算是为了分散难点,理解算理,确定商的位置为后续的学习除数是任意的两位数及三位数打下伏笔。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分两个层次:一、教学两位数除以整十数商是一位数。理解算理,确定商的位置。 二、教学三位数除以整十数商也是一位数,归纳计算方法。在解决第一个层次上教材安排一个教学情景,解决80 元可以买几个书包?给处理不同层次的计算方法:减法、乘法、摆一摆、竖式对于这几种方法。我是这样理解的:第一种减法其实就是除法的含义;乘法是为了后面的试商作准备;摆人民币重点是帮助学生理解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的算理。 (二)教学目标的确定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所处的地位以及学生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 ①在摆一摆、算一算、说一说的过程中掌握除数是整十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②在归纳除数是整十数除法的计算方法上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在陈述算理上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用数学语言与他人交流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观察和操作,让学生体会做数学。 ②在具体的情景中,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并在探究的过程中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3、情感与态度: ①通过本节知识的学习,向学生渗透“未知”转化“已知”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以及事物间是有“联系的”,是可“变化的”、“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②通过买文具送给希望工程的情景使学生分享到关爱他人快乐,与别人共享学习的快乐。 (三)教学的重难点 本着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觉得本节课是本单元后面要学习除数是任意两位数的基础。因此,理解算法掌握方法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本课的另一个重点是“除数是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下面为了讲清重难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在从教法学法上谈:

(新)最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除法 教学内容:, 课本第2页~第3页“分苹果”“分橘子” 1.教学目的:, 引导学生经历分苹果等实际操作,初步体会有余数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 系。 2.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计算除有余数除法的书写格式,使学生体会到余数一定 要比除数小,体会到学习有余数除法的必要性。 3.在操作、探索、发现中,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 使学生体验除法的意义及乘法竖式的计算过程。体会余数要比除数小。 教学难点, 通过分苹果的实际操作,总结出除法竖式的书写过程,使学生体会到除法竖式每一步的实际含义。 教学准备:, ppt,学生准备小圆片。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二次设计 一、问题引入:显示18个苹果画面,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每盘放6个苹果,18个可以 放几盘? 二、探索新知 1.体验除法竖式的计算过程。 (1)先让学生独立思考上述问题。 (2)接着进行全班集体交流。学生可能有很多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如: a.通过乘法口诀“三六十八”得出结论:可以放3盘; b.用除法算式算:18÷6=3,所以可以放3盘。 (3)同桌同学合作用18个圆片摆一摆,验证推算结果是否正确,教师用实物ppt 显示学生摆放的圆片图,进一步进行验证、交流。 (4)介绍除法竖式的写法。 教师指出:18÷6=3也可以用竖式计算。边写边说明: 横式:18÷6=3 竖式: 3 6丿1 8 1 8 讨论:结合刚才分苹果的情况,在小组内讨论一下,竖式中的各个数表示什么。 指名学生回答,根据学生口答板书: 3 ……商:“3”表示分3盘。 除数……6丿18 ……被除数:“18”表示有18个苹果。 “6”表示每盘18 ……商和除数的乘积:“18”表示需18个苹果。 放6个苹果。0 ……余数:“0”表示20个苹果全部放完,没有剩余。 说明:“丿”表示横式中的“÷”。 (5)练习:第2页“填一填,说一说”的习题。 学生独立练习完毕,指名学生板书,进行集体订正。 三、巩固练习:第3页“练一练”第1、2、3题。 四、总结(除法竖式的写法。)

2013年北师大版数学说课稿

《平行线的性质》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平行线的性质》,对本节内容的讲解,我将从如下几个方面说明。 一、教材分析 《平行线的性质》是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下册第二章第三节的内容。本节课内容是七年级数学的一部分,是在学生学习和掌握了直线的位置关系和图形的平移以及学习了《探索了直线平行的条件》的基础上,研究平行线的性质。 二、目标分析 学生上节课刚刚学完平行线的判定,对“平行”有了一定的认识,加上七年级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强,互相评价互相提问的积极性高,因此,对于学习本节内容的知识条件比较成熟,学生参与探索活动的热情已经具备,因此,把这节课设计成一节探索活动课。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教材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我,确定本节课教学习目标如下:知识目标:1.了解平行线的性质,并能运用这些性质进行简单的推理或计算. 2.能够运用:“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这一基本事实证明平行线的另外 两条性质。(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能力目标:1.经历观察、操作、推理、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和有条理表达的能力. 2.经历探索平行线的特征的过程,掌握平行线的特征,并能解决一些问题. 情感目标:通过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来发展他们的空间观念,培养其主动探索和合作的能力。通过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来发展他们的空间观念,培养其主动探索和合作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分析 平行线的性质是空间与图形领域的基础知识,在以后的学习中经常用到,这部分内容是后续学习的基础。让学生用探索活动来发现结论经历知识的再发现过程,可增强学生对性质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因此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探究平行线的性质--由两直线平行得到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由于学生是第一次接触基本图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并且与上节课所学习的平行线的判定互为逆命题,所以学生在记忆和使用时很容易混淆。因此,我将本节课的教学难点确定为:怎样区分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平行线的性质与直线平行的条件的综合应用. 四、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的选择

完整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口算练习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口算练习(一) 班级座号姓名 87-55= 6×7= 6000+800= 500+700= 680-200-230= 49÷7= 628+306= 540+535= 4+2×5= (15+25)÷8= 38÷6= 6×8= 560-40= 400+200= 4×(57-48)= 61-14= 53+48= 524+316= 351+249= (35-20)÷3= +6×4= 500+26÷4= 150328=-478= 1000-600= 5 -15÷5= 45= 370 46-200-780180== 530+140=÷7 560 72÷8= 50 -8=÷9 790+210=+290140=-75=-704=25)== 800= 550 100÷9= 45-(45+-426-40028 100275+325=-69== 56+ 140=+18 430÷ 63÷7=9 77 84014043+=400-== (50 = 51-26=-22)÷4÷9 +68= 85 27862÷=÷5=2× 24079-=3 42=- 56200 += 3808÷÷364= 47=×2)= 685-50=÷(4 9 (91400+== 261316 700654÷=-=×- 400425+=4) 7 773-× 132356+=÷508 210=== 40368+=+7÷ 18=132-= 120240 550740÷=+=÷ 800480+=3×3 8211+= 357÷=7×5 45=(83- 3978÷=75) =÷ 370-5= 546 207÷49=÷= (55 6106÷==÷-10) ÷= 67= 30=×968÷- 399÷=8× 30=43 9 30 64=2654 -36+= 32=7÷= 80=26+×-7 =8÷377-4÷==38- 23 44== 957 48×7+1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口算练习(二) 班级座号姓名 48+12=8×7=42÷6=47÷9=36÷(54-48)= 27+29=9×4=48÷8=32÷7=63÷7×3= 42-29=6×8=54÷9=44÷8=7÷(7÷7)= 65-38=5×9=64÷8=59÷7=50-5÷5= +36=45+38=6=56÷739÷7×5=28÷7= 6×7=92 37+46=48÷6+54=25÷3=-36= ×8-32=18÷6=27 42÷6 5×8==56+=7 8×77= =83-48 (6+3)×657÷==7 48÷= ×5=22 58÷6=÷4=-=244 438÷=33÷7 48+54÷ 6=647÷===5×9 6×0 428÷= 6 54÷64663 ÷7+=+37=2470-=45-6×=÷12+486= 6(63 =÷=÷729 20-648 -27)÷=30-3÷=8) =(17-×73 24= ×25 ÷+17)(2449 =-6428 ÷-=34729=64-+53=67-=6 =3881-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3.1 一共有多少 说课稿

一共有多少 说教材 本课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加与减(一)第1小节的内容。“一共有多少”是认识加法的第一课时。教材将加法的初步认识和5以内的加法安排在一起进行教学,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把两个数合起来是多少”用加法计算,并会用摆一摆,数一数的方法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 教材分为四个板块: 第一板块为加法的初步认识,主题图1的问题是“手中有几支铅笔”,通过把左右手中的铅笔合在一起,让学生在说和数的过程中理解加法的含义,就是表示“合起来”。主题图2的问题“有几只熊猫”,有3只在吃竹子, 2只在玩耍,一共有几只。通过学生的数数,知道了一共有5只。可以用3+2=5这个算式来表示,渗透了不同的含义的事情可用一个抽象的算式来表达的数学思想,使学生初步感受、体会数学抽象的作用及数学的简洁美。接着,教材安排了认一认,认识加号,并且学会正确读算式。 第二板块“摆一摆,算一算”是一个让学生自己动手摆学具的活动,如摆1个桃子图片,再摆3个,一共是几个?摆2朵花,再摆2朵花,一共是几朵花?摆4只小鹅,再摆1只,一共有几只?让学生在操作中巩固对加法含义的理解,并能说出加法算式; 第三板块安排试一试练习,一是通过看图求一共有多少车?一共有多少小鸟?加深学生对一共有多少的问题就是合在一起的思维训练;二是说一说,通过四组图计算1+4=?的思考过程,鼓励学生说出自己计算的过程,尊重学生的想法,同时,引导学生使其初步认识到应用前面所学的数的组成的知识来计算比较简便。 第四板块教材安排了“练一练”练习。通过学生自己看图计算,进行说一说和动手摆一摆,加深学生对“加法就是合在一起的计算”的认识,来进一步巩固加法算理。 教学目标 在这一阶段通过让学生初步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计算算式的过程,借助于生活中的实物和学生的操作活动进行教学,为学生了解数学的用处和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打下扎实的基础。基于以上认识,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知识目标:在具体的情境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加法含义,并学会5以内数的加法;让学生亲身体验,利用身边的物体摆一摆,初步理解加法含义;使学生能够看图说图意,并能够正确列式计算。

【2020】最新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除法 1、用乘法口诀做除法,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2、应用题中,除数和余数的单位不一样;商的单位是问题的单位,余数的单位和被除数的单位相同; 3、解决生活问题,如提的问题是“至少需要几条船?”,用进一法(用商加1)”,乘船、坐车、坐板凳等,读懂题目再作答。 第二章————方向与位置(认识方向) 1、地图上的方向口诀:上北下南,左西右东;辨认方向时要画方向标。 2、“小猫在小狗的()方,()在小狗的东面”,是以小狗家为中心点,画出方位坐标,确定方向;“小猪在小马的()方”,“小马的()方是小猪”,是以小马家为中心点,画出方位坐标,确定方向。 3、太阳早上从东边升起,西边落下;指南针一头指着(),一头指着()。小明早上面向太阳时,他的前面是(),后面是(),左面是(),右面是() 4、当吹东南风时,红旗往()飘;吹西北风时,红旗往()飘。 第三章————生活中的大数(认识10000以内的数) 1、计数器上从右边数起第一位是()位,第二位是

()位,第三位是()位,第四位是()位,千位的左边是()位,右边是()位。 2、一个四位数最高位是()位,它的千位是5,个位是2,其他的数位是0,它是()。 3、在8536中,8在()位上,表示()。5在()位上,表示()。3在()位上,表示()。6在()位上,表示()。 4、由三个千,五个一组成的数是(),由9个一,两个百和一个千组成的数是()。 5、读数时,要从高读起,中间有一个或两个0,都只读一个0个“零”;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写数,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写数时,从高位写起,按照数位顺序表写,中间或末尾哪一位上没有数,就写“0”占位。 6、10个十是(),10个一百是(),10个一千是(),100个一百是()。10000里面有()个百,1000里面有()个十。 7、最大的三位数是(),最小的三位数是()。最大的四位数是(),

新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数一数(一)》优质课教案

第一课时数一数(一)教学内容:P19-21数一数(一) 教学目的:1、通过实例,体会生活中有大数,感受学习大数的必要性,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2、通过数正方体等活动,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千”“万”,并体会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了解万以内数的组成。 3、通过“数一数”“摆一摆”等活动,增强对大数的具体感受,发展数感。 教学重点:认识新的记数单位“千”“万”,并了解单位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学难点对学生数感的培养 教学准备:1.ppt和相对应的图片 2.学生准备长方体和正方体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二次设计(一)情境引入 同学们,你能很快的把下面的数数出来吗? (二)探究新知 1.(出示大正方体) ⑴师:老师有一个大正方体,这个大正方体是由很多个小正 方体组成的(出示小正方体),这个大正方体是由有多少个小 正方体搭成的呢?这么多,怎么数呀?你们愿不愿意数一数? 一会儿以小组为单位,要求:不仅数出有多少个小正方体,还 要说一说你们是怎样数的?(学生数。) 师:汇报要求“先说一共有多少个小正方体,再说你们小组 是怎样数的”,哪个小组愿意汇报。 组1:我们组数有600个小正方体,我们组是这样数的,先 横着数有10个,再竖着数有10个,10×10=100,这个正方体 一共有6个面,所以是600个。 组2:我们组数有1000个小正方体,我们组是这样数的,先 横着数有10个,再竖着数有10个,10×10=100,100×10=1000。 组3:我们组数有1000个小正方体,我们组是这样数的,一 个面有100,这个正方体一共有10个层,就是1000个。 师:一共有两种意见,一种数的结果是600个,另一种数的结 果是1000个,同一个正方体怎么会出现两种意见呢?究竟谁 的是正确的? 生1:我们数的方法不同,所以数的结果也不同。 生2:他们数的是6个面,我们数的是10层。 生3:他们没数正方体的芯。 师:结果是600个的同学只数了6个表面,忽略了正方体里 面的小正方体。下面我们看看数的结果是1000个的同学是怎 样数的。新-课-标-第-一-网 ⑵计算机演示:第一步:一个一个地数,数到10; 第二步:十个十个地数,数到100;

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计算题

一、口算。 670-600= 670-60= 730+500= 730-500= 1800+200= 1800-200= 48+6= 360-80= 570+60= 400-30= 1500+70= 3200-800= 2500+3000= 50-16= 61-4= 63+52= 380-250= 460+70= 500+230= 700-190= 1000-800= 670+300= 530+600= 256+80= 750-250= 960-804= 10000-998= 640-180= 460-80= 350+120= 720-650= 30+58= 二、竖式计算。 84 408 357 486 328 549 427 455 174 184 194 204 82 92 153 173 126 166 315 356 487 254 347 445 539 246 355 498 709 283 406 527 809 三、竖式计算。 9÷4= 21÷5= 14÷3= 19÷6= 20÷6= 34÷4= 30÷7= 26÷3= 42÷8= 50÷7= 43÷6= 88÷9= 47÷9= 32÷7= 41÷8= 42÷6= 27÷4= 37÷5= 40÷7= 52÷8= 46÷9= 60÷8= 51÷6= 65÷9= 33÷7= 59÷9= 34÷6= 46÷7= 53÷8= 66÷9= 23÷4= 55÷6= 36÷7= 49÷9= 49÷5= 37÷4=

56÷6= 45÷7= 34÷8= 58÷9= 65÷7= 39÷6= 四、脱式计算 7×3+5 50-4×5 7+6×2 4+24÷8 5-8÷4 72÷8-3 36+81÷9 45+8×4 80-6×8 23+5×8 8×7-34 90-54÷6 42+40÷5 2×6+37 56-2×6 32÷4-15 80-7×9 90-3×9 44+4×7 40+2×6 12-35÷7 38+4×4 100-45-25 26+36-14 54+32÷8 36÷4-7 86-6×9 5×(36-29)(83-35)÷6 94-(25+19)16+24÷8 (16+24)÷8 18-9×2 (18-9)×2 30÷6-3 30÷(6-3)(26+16)÷7 9×(45-38)85+(100-86)59-21÷3 52+6×8 63÷(36-29)99-(23+32)8×(69-60)(100-46)÷6 63-27÷3 (6+57)÷9 25+3×4 7+8×5 6×(15-8)28÷(57-50)50-8×4 18+72÷9 (12+33)÷9 7×(50-46)36-2×3 9×8+18 475+263+149 727+114+86 1000-207-168 436-179-36 456-278-132 368-(168+127)930-(80+480)1000-185-145 278-199+683 318+254-196

(完整版)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单元测试题全册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除法》试题 班级_______姓名_______分数_______ 一、直接写出得数: 66-8= 36÷4= 16÷3= 5÷5= 28÷5= 7×5= 6×9= 17÷3= 1×3= 72-9= 63÷9×8= 72-(72-63)= 37+58-45= 28-7×6= 二、填空: 1.11除以5,商是(),余数是()。 2.36里面有()个9。 3.46里面有()个十和()个一。 4.3个十和6个一组成的数是()。 5.一个数除以2得6,余数是1,这个数是()。 6.()÷3=4 (2) 7.在除法运算中,余数必须比除数()。 8.17÷()=5……2 48÷()=6 ()÷()=6......3 ()÷4=() (3) ()÷()=5......1 ()÷5=() (4) 9.()里最大能填几。 ()×6<25 7×()<41 ()×6<35 7×()<41 10.在有余数的出发运算中,被除数等于除数与商的积,再加上()。 三、判断题:

1.40里面有5个8,算式是40÷5=8。() 2.一个数除以7,余数可能是6、5、4、3、2、1。() 3.计算有余数的除法,除数要比余数小。() 4.27里面最多有3个8。() 5.从12里面连续见3,4次减完。() 6.把51平均分成7份,每份是7,还余2。() 7.42÷5=8……2,读作:42除以5商8余2。() 四、列式计算: 1.9的3倍是多少? 8的4倍是多少? 8的7倍是多少? 2.两个因数都是7,积是多少?把64平均分成9份,每份是几,还余几? 3.把72每8个一份,可以分成几份? 五、应用题: 1.图书柜里有连环画8本,故事书的本数是连环画的7倍,故事书比连环画 多几本?

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全部章节试卷

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复习作业 知识点: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练习: 1、()里最大能填几? 3×()<16 ()×5<41 6×()<33 8×()<46 ( )×9<81 4×()<25 ()×7<67 7×()<49 2、用竖式计算。 40÷ 7= 65÷ 9= 49÷ 8= 24÷ 6= 59÷ 9= 9÷ 4= 40÷ 4= 55÷ 8= 3、解决问题 (1)每盘放5个橘子,14个橘子可以放几盘? (2)14个橘子平均放在5个盘子里,每盘放几个,还剩几个? (3)27个红果,每6个穿成一串,可以穿成几串,还剩几个? (4)71个草莓平均放在8个盘子里,每盘放几个,还剩几个? (5)一张桌子围6个人,46个人至少需要几张桌子?

(6)一块花布长25米,做1套衣服要3米,最多能做几套衣服? (7 50人可以怎样租车?(设计两种方案) (8)有28人要坐船,如果每条船坐4人,需要几条船? (9)有52颗纽扣,每件衬衫钉7颗,可以钉几件衬衫,还剩几颗纽扣? (10)44位游客,每辆车限乘5位乘客,至少需要几辆车? (11)有75张白纸,每8张订成一本,最多可以订几本? 4、(1)18块水果糖,每个小朋友分3块,可以分给()个小朋友。 (2)28个苹果,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块。如果分给6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块,还剩()块。 (3)被除数是49,除数是8,商是(),余数是()。 (4)()÷7=6……()中,如果余数是5,这时被除数是(),余数最大能填()。 (5)14个簸箕,24把扫帚,平均分给6个班,每班可以分到簸箕()个,扫帚()把。 (6)□□☆☆☆□□☆☆☆按上面的方式排珠子,从左往右数,第11颗是()。第28颗是()。第35颗是()。 (7)在()÷6=4……(),第二个括号最多只能填()。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说课稿范文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说课稿 范文 篇一:北师大版小学数学说课模板(自创) 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下面我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准备、说教学流程、说板书设计几个方面对本课的教学进行一下阐述: 一、说教材。 ()是( )小学数学()年级()册第()页至第()页的内容。这部分教学内容在《数学课程标准》中属于“(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领域的知识。经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学习了(),本课将进一步学习(),教材注意创设情景,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并引导学生探究和发现。学好这部分知识有助于学生理解(),掌握(),也是今后进一步学习()知识的基础。 根据这一部分教学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结合教材以及学生的年龄特点,我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⒈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联系实际和利用生活经验,探

索并掌握 (),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⒉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协作学习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操作能力。 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使学生在自主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学习成功带来的快乐,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实现自主发展。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教学难点是()。 二、说学情 ()年级的学生生动活泼、富有好胜心理,并且大部分学生已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在课堂上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因此,在这节课中我设计了多种活动,大胆地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使学生轻松学到知识。 三、说教法: 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我在教学中采用以情景教学法、观察发现法为主,以多媒体演示法为辅的教学方法。 五、说学法 ⒈根据自主性和差异性原则,让学生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自主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形成过程,使学生掌握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