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牛顿第二定律》基础练习题一

《牛顿第二定律》基础练习题一

《牛顿第二定律》基础练习题一
《牛顿第二定律》基础练习题一

《牛顿第二定律》基础练习题一

1.关于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运动的速率不变,其运动状态就不变

B.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不变,其运动状态就不变

C.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包括两种情况:一是由静止到运动,二是由运动到静止

D.物体的运动速度不变,我们就说它的运动状态不变

2、在牛顿第二定律公式F=kma中,比例系数k的数值

A、在任何情况下都等于1

B、k值的数值是由质量、加速度和力的大小所决定的

C、k值的数值是由质量、加速度和力的单位所决定的

D、在国际单位制中,k的数值一定等于1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质量较大的物体的加速度一定小

B、受到外力较小的物体加速度一定小

C、物体所受合外力的方向一定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同

D、物体所受合外力的方向一定与物体的加速度的方向相同

4、由实验结论可知,当质量不变时物体的加速度与所受外力成正比,则可知无论怎样小的力都可以使物体产生加速度,可是当我们用一个力推桌子没有推动时是因为

A、这一结论不适用于静止的物体

B、桌子的加速度很小,速度增量很小,眼睛不易觉察到

C、推力小于摩擦力,加速度是负值

D、推力、重力、地面的支持力与摩擦力的合力等于零,物体的加速度为零,所以原来

静止仍静止

5、对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的物体施加一水平拉力,当力刚开始作用的瞬间

A、物体立即获得速度

B、物体立即获得加速度

C、物体同时获得速度和加速度

D、由于物体未来得及运动,所以速度和加速度都为零

6、用力F1单独作用于某一物体上可产生加速度为3m/s2,力F2单独作用于这一物体可产生加速度为1m/s2,若F1、F2同时作用于该物体,可能产生的加速度为

A、1 m/s2

B、2 m/s2

C、3 m/s2

D、4 m/s2

*7、如图所示,车厢底板光滑的小车上用两个量程为20N完全相同的弹簧秤甲和乙系住一

动时,两弹簧秤的示数均为10N,当小车做匀加速运

动时弹簧秤甲的示数变为8N,这时小车运动的加速

度大小是

A、2 m/s2

B、4 m/s2

C、6 m/s2

D、8m/s2

8、一个物体受到两个互相垂直的外力的作用,已知F1=6N,F2=8N,物体在这两个力的作用下获得的加速度为2.5m/s2,那么这个物体的质量为kg。

9、一个质量为m=2kg的物体,受到F1=6N、F2 =5N、F3 =4N三个力的作用处于静止状态,若将F1撤除,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方向。

10、如图所示,物体的质量10kg停放在水平面上,它与水平面

地面的摩擦力方向是,大小是,物体的加

速度为m/s2。。(g取10m/s2)

11.一个质量m=2kg的木块,放在光滑水平桌面上,受到三个大小均为F=10N、与桌面平行、互成120°角的水平拉力作用,则物体的加速度多大?若把其中一个力反向,物体的加速度又为多少?

12、一辆汽车质量为4t在水平路面上匀速行驶,从某个时刻关闭发动机,经20s滑行40m 而停止,求汽车所受到的阻力多大?若这辆汽车受牵引力为1000N时,能产生多大的加速

度?(设汽车所受的阻力不变)

《牛顿第二定律》基础练习题二

1、关于通过小车实验得出,加速度跟物体所受合外力成正比跟物体质量成反比,则下列说法中,符合实际的是

A、同时改变小车的质量m和受到的拉力F,可得出a、F、m三者间的关系

B、保持小车质量m不变,只改变小车的拉力F,就可得出a、F、m三者间的关系

C、保持小车受力F不变,只改变小车的质量m,就可得出a、F、m三者间的关系

D、先不改变小车质量,研究加速度和力的关系;再不改变力,研究加速度和质量的关

系,最后得到a、F、m三者间的关系

2、由牛顿第二定律的数学表达式可推出m=F/a,则物体的质量

A、在加速度一定时,跟合外力成正比

B、在合外力一定时,跟加速度成反比

C、在数值上等于它所受到的合外力跟它获得的加速度的比值

D、由加速度和合外力共同决定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一个人用力推一个物体,而不能推动,他说,公式F=ma对物体静止时不适用

B、质量一定的物体的加速度与合外力成正比

C、石头之所以下落,是地球对石头的作用力大于石头对地球的作用力的缘故

D、物体受到的合外力为零时,一定处于静止状态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所受合外力减小,速度可能增大

B、只要有力作用在物体上,加速度就不为零

C、物体所受合外力的大小不变,其加速度也一定不变

D、一个物体不论处于什么运动状态,合外力相同,加速度就相同

5、一个物体受到的重力10N,将该物体竖直上抛,运动中受到的空气阻力大小恒为2N,则上升、下降过程中的加速度大小之比是

A. 1:1

B. 3:2

C. 2:3

D. 4:1

6、质量为m的物体放在粗糙的水平面上,水平拉力F作用于物体上,物体产生的加速度为a。若作用在物体上的水平拉力变为2F,则物体产生的加速度

A、小于a

B、等于a

C、在a和2a之间

D、大于2a

7、如图所示,A、B两球的质量均为m,它们之间用一根轻弹簧相连,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今用力将球向左推,使弹簧压缩,平衡后突然将F撤去,则在此瞬间

A、A球的加速度为F/2m

B、B球的加速度为F/m

C、B球的加速度为F/2m

D、B球的加速度为0

8、甲、乙两物体的质量之比为5:3,所受外力大小之比为2:3,则甲、乙两物体加速度大小之比为。

9、一恒力作用于A物体时,可使它产生0.3m/s2的加速度,作用于B物体时,可产生0.6m/s2 的加速度,现将A、B两物体粘为一体,在此恒力作用下,该整体的加速度大小为。

10、如图所示,重10N 的物体以速度v开始在水平粗糙桌面上向

左运动,物体与桌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 现给物体施加水平向

右的拉力F,大小为2N,则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

产生的加速度大小为,方向。(取g=10m/s2 )。

11、一个放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质量为m,物体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现以与水平方向夹角为θ的斜向下的力推动物体,若物体获得的加速度为a,求力F的大小。

12、用弹簧秤水平拉一质量为0.5kg木块在水平地面上运动,弹簧秤的读数为0.2N时恰能匀速运动,当弹簧秤读数为0.4N时,木块在水平地面上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多少?

机械基础练习题

第一章 摩擦轮传动和带传动 第一节 摩擦轮传动 一、填空题 1.摩擦轮传动是利用( )所产生的( )来传递运动和动力的。 2.在( )的情况下,摩擦轮传动会出现“打滑”现象,从而导致传动失效。 3.摩擦轮传动传递功率的能力主要取决于两轮接触面处的( )和( )。 4.为了避免( ),通常以较硬轮面的摩擦轮作为( )。 5.摩擦轮传动主要用于两轴中心距( )的场合,适用于( )速、( )功率传动,传动效率( ), 传动比( ),但可以有( )保护作用。 6.锥形摩擦轮适用于两轴( )的场合,安装时应使两轮( )重合。 二、判断题 1.摩擦轮传动的打滑是不可避免的。( ) 2.摩擦轮传动主要是靠增加两轮之间的正压力来提高其承载能力的。( ) 3.在结构一定的情况下,改变主动轮的转速可以改变传动比的大小。( ) 4.在不打滑的情况下,摩擦轮传动的传动比会随着负载的变化而变化。( ) 5.摩擦轮传动噪声小,可在运转中实现变速、变向。( ) 6.摩擦轮传动适用于低速、小功率传动的场合。( ) 7.两轴平行的摩擦轮传动,两轮的旋向相反。( ) 8.摩擦轮传动的承载能力大,但过载会出现打滑。( ) 三、选择题 1.过载打滑时,轮面磨损均匀的是( ) A .较硬轮面的轮 B .较软轮面的轮 C .从动轮 D .主动轮 2.传递功率一定的情况下,打滑与速度的关系是( ) A .速度愈高愈容易打滑 B .速度愈低愈容易打滑 C .速度过高和速度过低都会导致打滑 D .打滑与速度无关 3.当摩擦轮无相对滑动时,传动比、转速和直径三者之间的关系是( ) A .i 12=n 1n 2=D 1D 2 B .i 12=n 2n 1=D 1D 2 C .i 12=n 2n 1= D 2D 1 D .i 12=n 1n 2=D 2D 1 4.打滑时传动不正常的轮是( ) A .主动轮 B .从动轮 C .主动轮和从动轮 D .主动轮或从动轮 第二节 带传动(一) 一、 填空题 1.带传动是依靠( )或啮合来传递运动和动力的。 2.根据主、从动轴的相对位置不同,平带传动的形式有( )、( )、( )和角度传动。 3.包角是指( )所对的( )角。 4.为了保证带传动的承载能力,包角不能( )。一般要求平带传动的包角不得小于( );对于V 带传动,则要求( )轮的包角不得小于( )。 5.一般要求平带传动的传动比i ( );V 带传动的传动比i ( )。 6.(同步)带传动适用于中心较大,传动要求平稳且准确的场合。 二、判断题 1.摩擦类带传动,噪声小,传动平稳,传动效率高。( ) 2.摩擦类带传动,在不打滑的情况下,传动比衡定。( ) 3.摩擦类带传动,适用于传动要求比较准确的场合。( )

教育学基础期末考试考点及整理

《教育学基础》期末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教育: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广义的教育指能增长人的知识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提高人的认识能力、增强人的体质、完善人的个性的一切活动,它包括有计划的和偶然的教育、有组织的和无组织的教育、有固定场所和无固定场所的教育等等。 狭义的教育主要指的是学校教育。学校教育是由专职人员和专门机构承担的有目的、有系统、有组织的,以影响入学者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从而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 教育目的:是社会对教育所培养出的社会个体的质量规格的总要求,它规定了通过教育要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质量和规格的人 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教师专业发展有广义跟狭义之分。广义的教师专业发展包 括教师群体的专业发展和教师个体的专业发展两个 方面。其中教师群体专业发展指的是教师职业不断成熟,逐渐达到作为一门专业所要求的标准,并获得相应的专业地位的过程。教师个体的专业发展指的是教师个体在专业素质方面不断成熟,并逐渐从新手教师成长为专家型教师的过程即为狭义的教师发展 课程计划:是根据教育目的和不同层次、不同类型学校的培养目标,由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学校教育和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学科课程:是根据各级各类学校培养目标和科学发展水平。从各门科学中选择出适合一定年龄阶段学生发展水平的知识,组成各种不同的教学科目。课程计划:课程计划是根据教育目的和不同的层次,不同类型学校的培养目标,有教育主管部门制定有关学校教育和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它对学校的教学、生产劳动、课外活动等方面做出全面安排,具体规定学校设置的课程,各门课程开设的先后顺序,课时分配和学年、学周的编制。 课程标准:是对希望在小期间应形成的特定知识、技能和形态的非常清晰明确的阐述。课程标准主要是对学生学习结果的描述,而不是对教学内容的具体规定。课程标准关照绝大多数学生,提出的是一些基本的要求,而不是最高的要求。课程标准做出的规定应具体明确,学生学习结果的描述是可达到的、可评估的。课程标准的规定是有弹性的,其范围应涉及认知、情感、动作技能三个领域。 课程目标:课程目标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课程目标就是教育意图。狭义的课程目标含义定位于教育内部与学生的关系,是一个相对狭窄而具体的视角,主要包括教育目的、培养目标、课程目的。.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的实践性课程。 学校课程领导:是指在学校情境中,课程领导者通过权力的分享,促进教师参与课程发展过程,提高教师参与变革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效,促成学校形成民主、和谐、开放的学校文化。 教学:指由教师引起、维持和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即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积极主动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发展智力和体力,形成良好的

统计学第一章练习题19785

第一题:单项选择题 1.同质性、大量性、差异性() A只有有限总体具有 B只有无限总体具有 C有限总体和无限总体都具有 D有限总体和无限总体都不具有 2.”统计”的基本含义是() A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分析 B统计分析、统计推断、统计描述 C统计工作、统计资料、统计学 D统计分组、统计指标、统计分析 3.研究生招生目录中,201为英语、202为俄语、203为日语。这里语种属于() A定类数据 B定序数据 C定距数据 D定比数据 4.电视观众对收费频道是否应该插入广告的态度为不应该、应该、无所谓。这里“不应该、应该、无所谓”是() A定类数据 B定序数据 C定距数据 D定比数据 5.学生的智商等级是() A定类数据 B定序数据 C定距数据 D定比数据 6.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定序数据包含定类数据和定距数据的全部数据 B定类数据包含定序数据的全部信息 C定序数据与定类数据是平行的 D定比数据包含了定类数据、定序数据和定距数据的全部信息 7.用部分数据去估计总体数据的理论和方法,属于() A理论统计学 B应用统计学 C描述统计学 D推断统计学 8.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要调查足够多的学生,这个方法称为() A大量观察法 B统计分组法 C综合指标法 D相关分析法 9.了解居民的消费支出情况,则() A所有居民的消费支出额是总体单位 B所有居民是总体 C某个居民的消费支出额是总体

D所有居民是总体单位 10.统计学的数量性特点表现在它是() A一种纯数量的研究 B利用大量的数字资料建立数学模型 C在质与量的联系中来研究现象总体的数量特征 D以数学公式为基础的定量研究 11.统计学的总体性特点是指() A研究现象各个个体的数量特征 B研究由大量个别事物构成的现象整体的数量特征 C从认识总体入手开始研究现象的数量特征 D从现象量的研究开始来认识现象的性质和规律 12.统计研究中的大量观察法是指() A一种具体的调查研究方法 B对总体中的所有个体进行观察和研究的方法 C收集大量总体资料的方法 D要认识总体的数量特征就必须对全部或足够多个体进行观察和研究13.对全市工业企业职工的生活状况进行调查,调查对象是() A该市全部工业企业 B该市全部工业企业的职工 C该市每一个工业企业 D该市工业企业的每一个职业 14.某年全国汽车总产量是() A随机变量 B连续变量 C离散变量 D任意变量 15.要反映我国工业企业的整体业绩水平,总体单位是() A我国每一家工业企业 B我国所有工业企业 C我国工业企业总数 D我国工业企业的利润总额16.统计总体的特点是() A同质性、大量性、可比性 B同质性、大量性、差异性 C数量性、总体性、差异性 D数量性、综合性、同质性 第二题:多项选择题

机械设计基础第一章

《机械设计基础》电子教案 第一章机械设计基础概论 课题机械设计基础概论 授课日期授课类型理论课课时 教学目标了解机械及其组成 机械设计的基本要求和一般程序 金属材料的性能 机械零件的常用材料 机械零件的力学基础 摩擦、磨损及润滑 本课程的研究内容、性质及任务 教学内容机械及其组成 机械设计的基本要求和一般程序 金属材料的性能 机械零件的常用材料 机械零件的力学基础 摩擦、磨损及润滑 本课程的研究内容、性质及任务 教学方法教师讲解与学生领悟、练习相结合。 教学资源多媒体教室,多媒体课件 教学步骤及主要内容备注教学环节教学内容

讲授新知 第一节机械及其组成 1 机器是执行机械运动的装置,用来变换或传递能力、物流和 (1)动力部分。 (2) (3) (4)控制部分。 2 机构是用来传递运动和力的、有一个构件为机架的、用运动副连接起来的构件系统。 1 从运动学的角度看,机器是由若干个运动的单元所组成,这些运动单元称为构件。构件可以是单一的整体(如活塞),也可以 2 零件是组成构件的基本单元。零件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通用零件,在各种机器中普遍使用,如螺母、齿轮、键等;另外一类是专用零件,在少数机器中使用,如内燃机的曲轴,汽轮机中 第二节机械设计的基本要求和一般程序 机械零件的常见失效形式有断裂或过大的塑性变形,过大的弹性变形,工作表面失效(如磨损、疲劳点蚀、表面压馈、胶合等),发生强烈的振动以及破坏正常工作条件引起的失效(如连 1. 2. 3. 4. 5. 6.其他方面的要求 (1)根据零件在机械中的地位和作用,选择零件的类型和结(2)分析零件的载荷性质,拟定零件的计算简图,计算作用(3)根据零件的工作条件及对零件的特殊要求,选择适当的(4)分析零件可能出现的失效形式,决定计算准则和许用应

矿山机械基础知识练习题

《矿山机械》习题 第一章采煤机械 1 、采煤机械的作用是什么? 2 、滚筒式采煤机的组成部分有哪些? 3 、滚筒式采煤机是如何完成落煤和装煤的? 4 、滚筒式采煤机是如何实现牵引的? 5 、机械化采煤工作面是如何划分的,它们有何不同? 6 、什么是截齿排列图,该图表达了哪些内容? 7 、对于单滚筒采煤机,如何根据工作面方向确定螺旋滚筒的螺旋方向? 8 、截齿的基本形式有几种,各适用于什么煤层? 9 、什么是有链牵引,什么是无链牵引?什么是内牵引,什么是外牵引? 10 、紧链装置的作用是什么? 11 、无链牵引的形式有哪些? 12 、滚筒式采煤机的截割部有哪些主要特点?

13 、滚筒式采煤机的基本参数有哪些? 14 、试分析 1MGD200 型采煤机牵引部液压系统的工作原理。说明该系统采用了哪些保护?这些保护分别由什么阀来完成? 15 、喷雾除尘供水系统的作用是什么? 16、喷雾除尘供水系统的组成部分有哪些? 第二章液压支护设备 1 、液压支护设备的作用是什么? 2 、液压支护设备的种类有哪些? 3 、液压支架的组成部分有哪些? 4 、分析液压支架的工作原理,即四个基本动作是如何完成的? 5 、液压支架的初撑力由哪些因素决定? 6 、液压支架的工作阻力由哪些因素决定? 7 、按液压支架与围岩的相互作用关系进行分类,将液压支架分为哪几种形式?它们分别适用于什么条件的煤层? 8、支护强度的定义是什么? 9 、液压支架中的液压缸是怎么称呼的,各起什么作用? 10 、立柱有哪几种结构形式,各有何特点? 11 、控制阀由哪几种阀组成,各起什么作用? 12 、初撑力保持阀的作用是什么? 13 、顶梁的结构形式有哪些? 14 、掩护梁的作用是什么? 15、连接掩护梁和底座的四连杆机构有何作用? 16 、导向装置的作用是什么?常用的导向装置是什么? 17、推移装置的作用是什么?常用的推移装置有哪两种?

《教育学基础》试卷一

《教育学基础》期末考试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8小题,每小题1分,共28分) 1. 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人的精神力量、意志、情绪状态对整个机体能起到调节作用,帮助人战胜疾病和残缺,使身心依然得到发展,表明个体身心发展具有()。 A.阶段性 B.顺序性 C.不平衡性 D.互补性 2. 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是()。 A.遗传 B.个体主观能动性 C.环境 D.成熟 3. 一切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 A.教育思想 B.教育制度 C.教育方法 D.教育目的 4. 双轨制形成于() A. 美洲 B. 欧洲 C.亚洲 D.非洲 5. “师生在课堂上呈现双向的交流,学生积极思考、提出问题、各抒己见;教师认真引导”,描述的是哪种类型的师生关系? () A.民主型 B.依赖型 C.自由放任型 D.对立型 6. 美国各门课程中多样化的实践活动、日本的综合活动实践反映出对()在课程中地位的重视。A.知识 B.能力 C.直接经验 D.间接经验 7. 活动课程的主要缺点包括() A.儿童缺乏学习的自觉性 B.儿童缺乏动手操作的机会 C.儿童获得的知识欠缺系统性 D.儿童缺乏广泛的学习空间 8. 新课程改革中提出的课程“三维目标”是( ) A.知识、智力、能力 B.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C.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础性学历 D.知识、智力、情感 9. 一般说来,教学过程的起始环节是()。 A.巩固知识 B.领会知识 C.引起学习动机 D.运用知识 10. 从教师教的角度看,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A.备课 B.上课 C.作业的布置与批改 D.课外辅导 11.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这句体现了教学的() A.直观性原则 B.巩固性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启发性原则 12. 最近发展区理论的提出者是()。 A.杜威 B.维果茨基 C.夸美纽斯 D.巴班斯基

《机械设计基础》答案

《机械设计基础》作业答案 第一章 平面机构的自由度和速度分析 1-1 1-2 1-3 1-4 1-6 自由度为 或: 1-10 自由度为: 或: 1-11 1-13:求出题1-13图导杆机构的全部瞬心和构件1、3的角速度比。 1-14:求出题1-14图正切机构的全部瞬心。设s rad /101=ω,求构件3的速度3v 。 1-15:题1-15图所示为摩擦行星传动机构,设行星轮2与构件1、4保持纯滚动接触,试用瞬心法求轮1与轮2的角速度比21/ωω。 构件1、2的瞬心为P 12 P 24、P 14分别为构件2与构件1相对于机架的绝对瞬心 第二章 平面连杆机构 2-1 试根据题2-1图所注明的尺寸判断下列铰链四杆机构是曲柄摇杆机构、双

曲柄机构还是双摇杆机构。 (1)双曲柄机构 (2)曲柄摇杆机构 (3)双摇杆机构 (4)双摇杆机构 2-3 画出题2-3图所示各机构的传动角和压力角。图中标注箭头的构件为原动件。 2-4 已知某曲柄摇杆机构的曲柄匀速转动,极位夹角θ为300,摇杆工作行程需时7s 。试问:(1)摇杆空回程需时几秒?(2)曲柄每分钟转数是多少? 解:(1)根据题已知条件可得: 工作行程曲柄的转角01210=? 则空回程曲柄的转角02150=? 摇杆工作行程用时7s ,则可得到空回程需时: (2)由前计算可知,曲柄每转一周需时12s ,则曲柄每分钟的转数为 2-7 设计一曲柄滑块机构,如题2-7图所示。已知滑块的行程mm s 50=,偏距 mm e 16=,行程速度变化系数2.1=K ,求曲柄和连杆的长度。 解:由K=1.2可得极位夹角 第三章 凸轮机构 3-1 题3-1图所示为一偏置直动从动件盘形凸轮机构,已知AB 段为凸轮的推程廓线,试在图上标注推程运动角Φ。 3-2题3-2图所示为一偏置直动从动件盘形凸轮机构,已知凸轮是一个以C 点为圆心的圆盘,试求轮廓上D 点与尖顶接触是的压力角,并作图表示。

教育学基础期末考试考点及

《教育学基础》期末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 教育: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广义的教育指能增长人的知识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提高人的认识能力、增强人的体质、完善人的个性的一切活动,它包括有计划的和偶然的教育、有组织的和无组织的教育、有固定场所和无固定场所的教育等等。 狭义的教育主要指的是学校教育。学校教育是由专职人员和专门机构承担的有目的、有系统、有组织的,以影响入学者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从而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 教育目的:是社会对教育所培养出的社会个体的质量规格的总要求,它规定了通过教育要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质量和规格的人 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教师专业发展有广义跟狭义之分。广义的教师专业发展包括教师群体的专业发展和教师个体的专业发展两个方面。其中教师群体专业发展指的是教师职业不断成熟,逐渐达到作为一门专业所要求的标准,并获得相应的专业地位的过程。教师个体的专业发展指的是教师个体在专业素质方面不断成熟,并逐渐从新手教师成长为专家型教师的过程即为狭义的教师发展 课程计划:是根据教育目的和不同层次、不同类型学校的培养目标,由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学校教育和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学科课程:是根据各级各类学校培养目标和科学发展水平。从各门科学中选择出适合一定年龄阶段学生发展水平的知识,组成各种不同的教学科目。 课程计划:课程计划是根据教育目的和不同的层次,不同类型学校的培养目标,有教育主管部门制定有关学校教育和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它对学校的教学、生产劳动、课外活动等方面做出全面安排,具体规定学校设置的课程,各门课程开设

统计学基础 第一章 统计概述

第一章统计概述 【教学目的】 1.明确统计的含义、方法及职能 2.能够灵活运用统计资料反映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方面 3.重点理解统计的基本概念及各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教学重点】 1.能够运用统计资料反映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方面 2.重点理解统计的基本概念及各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教学难点】 难点为理解统计的基本概念及各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教学时数】 教学学时为4课时 【教学内容参考】 第一节统计的研究对象 一、统计的含义 【引言】 当我们跨入新世纪的时候,人们已经对这个时代的特征作了概括性的描述,这就是信息时代。面对来自方方面面的各种信息,我们只有利用统计这一工具,才能理解世界的精彩,了解世界宏微观的经济运行状况。为了管理好国家,搞好企业的生产经营,政府和企业都设立了专门的统计机构,或专门成立企业营销组织、营销策划等机构,由专门的统计人员或营销策划人员负责国民经济各行各业的信息搜集、整理、分析工作,为国家和企业进行各项决策提供可靠、及时的统计信息。 【案例】 据统计,2008年国内生产总值300670亿元,比上年增长9.0%。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34000亿元,增长5.5%;第二产业增加值146183亿元,增长9.3%;第三产业增加值120487亿元,增长9.5%。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1.3%,比上年上升0.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8.6%,上升0.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0.1%,下降0.3个百分点。年末全国就业人员77480万人,比上年末增加490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30210万人,净增加860万人,新增加1113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2%,比上年末上升0.2个百分点。这些都是统计信息的基本表现形式。 因此,我们将统计的含义概括为统计资料、统计工作和统计学。 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情况和特征的数字及文字材料,称为统计资料; 对统计资料的搜集、整理、分析的工作总称,称为统计工作(或统计活动)。 统计过程包括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与统计分析; 系统论述统计工作的学科,称为统计学。 三者之间的关系比较密切。统计资料是统计工作的成果,统计学与统计工作是理论与实践的辩证关系。了解和掌握统计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是做好统计工作、取得有效统计资料的基础。 二、统计的研究对象 社会经济统计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经济现象的总体数量方面,即以统计资料为依据具体说明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数量特征、数量关系及数量界限。下面举例说明如何根据统计资料说明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特征、数量关系及数量界限。 【案例】

机械基础习题集答案

第一章静力学 一、填空 1、力对物体的作用效应取决于力的三要素,即力的力的大小、力的方向和力的作用点。 2、平衡是指物体相对于地球保持静止或作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 3、柔性约束对物体的作用力为沿柔体伸长的方向的_拉_力。 4、铰链约束分为__固定铰链__和_ 活动铰链__。 5、活动铰链的约束反力必通过_铰链中心__并与__支承面__相垂直。 6、固定铰链的约束反力是随转动零件所处的位置的变化而变化的,通常可用两个相互垂直的分力表示。约束反力的作用线必定通过铰链的中心。 7、固定端约束反力一般情况下可分解为相互垂直的两个分力和一个阻止其转动的力偶矩。 8、力对物体的作用效果是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变化或使物体产生变形.。 9、平面汇交力系平衡的几何条件是_力多边形自行封闭_;平衡的解析条件是_力系中所有各力在两坐标轴 上的投影的代数和分别为零___。 10、作用于物体上同一点的两个力,可以合成为一个合力,合力的作用点为该两力的作用点,合力的大 小和方向用该两个分力为邻边所构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表示。 11、力偶对物体的转动效应取决于_力偶矩的大小_、_力偶的转向__和_力偶作用面的方位__三要素。 12、力偶是指_作用于同一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而作用线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一对平行力_。 13、物体受到的力一般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使物体产生运动的力称为主动力;另一类是约束体对物体的 运动起限制作用的力称为约束反力。 14、作用在刚体上各个力的作用线如果均在同一平面内,则这种力系称为平面力系;平面力系中如果各 力的作用线都汇交于一点,这样的力系又叫做平面汇交力系;若平面力系中各力的作用线均相互平行, 这种力系称为平面平行力系;作用在物体上的各力的作用线在同一平面内,若它们既不汇交于一点,又 不相互平行,这样的力系称为平面任意力系。 15、平面汇交力系的合力对平面内任一点之矩等于该力系中各分力对同一点的力矩的代数和。 16、任意一个平面任意力系均可向物体内的任一点进行简化,简化结果得到○1一个主矢,它等于原力 系中各力的矢量和,作用在简化中心;○2一个主矩,它等于原力系中各力对简化中心之矩的代数和。

教育学期末考试试卷( A )卷

教育学期末考试试卷( A )卷 一.填空题 (每空 分 共 分) . 年,康德在哥尼斯堡大学讲授教育学 这是教育学列入大学课程的开端。 .德国的 梅伊曼 拉伊 是近代教育学实验派的代表。 环境在人的发展中起潜移默化 耳濡目染作用。 中国第一个近代学制是壬寅学制 。 巩固性原则的基本要求有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知识、在复习的基础上掌握知识。 教育目的主要包括身心素质 和社会价值两部分。 根据教学评价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不同,可以分为诊断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 、总结性评价。 学生品德的发展是在活动 中实现的。 教师劳动的特点包括强烈的示范性、 独特的创造性、 空间的延续性和时间的连续性。 陶冶包括人格感化、 环境陶冶、 艺术陶冶 。 二.(判断 只写出对或者错 不必说明理由每题 。 分 共 分) .世界最早的教育专著是《学记》。(√ ) 信息论研究问题的基本方法,是把整体的运动过程当作信息的输入 传递和转换 消解过程来研究。(× )

社会主义教育最先提出教育普及的口号, 是社会发展的必然。(× ) 生产力的发展影响教育的速度和 规模 。(√ ) “六三三”制又称壬戌学制, 是新中国成立后颁布的。( × ) 教学大纲是根据教学计划,以纲要的形式编写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它的基本部分是说明部分。(× ) 7赞可夫在小学做了“教学与发展”的实验证明:学生的发展远没达到极限,主张高速度高难度教学,教学走在发展的前面。同时论述了教学过程的结构。(×)8老师教学质量除与业务水平有关外,还与教学态度学生的学习态度有关。 (√) 9班主任制定班级目标是要高标准难度大,激励作用才明显。( × ) 热爱学生不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 ) 三.简答(共 分) 教育对生产力的推动作用有哪些?( 分) ( )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必要手段 ( )教育是科学知识技术再生产的手段 ( )教育是生产新的科学知识技术的手段 怎样理解人的发展过程中的阶段性规律?( 分) 从总体上看,在个体发展的不同阶段会表现出不同的年龄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

统计学第一章课后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 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统计的含义有三种,其中的基础是() A.统计学B.统计方法 C.统计工作D.统计资料 2.对30名职工的工资收入进行调查,则总体单位是() A.30名职工B.30名职工的工资总额 C.每一名职工D.每一名职工的工资 3.下列属于品质标志的是() A.某人的年龄B.某人的性别 C.某人的体重D.某人的收入 4.商业企业的职工人数,商品销售额是() A.连续变量B.离散变量 C.前者是连续变量,后者是离散变量D.前者是离散变量,后者是连续变量5.了解某地区工业企业职工的情况,下列哪个是统计指标() A.该地区每名职工的工资额B.该地区职工的文化程度 C.该地区职工的工资总额D.该地区职工从事的工种 二、多项选择题 1.社会经济统计的特点,可概括为() A.数量性B.同质性 C.总体性D.具体性 E.社会性 2.统计学的研究方法是() A.大量观察法B.归纳推断法 C.统计模型法D.综合分析法 E.直接观察法 3.下列标志哪些属于品质标志() A.学生年龄B教师职称C企业规模D企业产值 4.下列哪些属于离散型变量 A年龄B机器台数C人口数D学生成绩 5.总体,总体单位,标志,指标这几个概念间的相互关系表现为() A.没有总体单位就没有总体,总体单位也离不开总体而独立存在 B.总体单位是标志的承担者 C.统计指标的数值来源于标志 D.指标是说明统计总体特征的,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 E.指标和标志都能用数值表现 6.指标和标志之间存在着变换关系,是指() A.在同一研究目的下,指标和标志可以对调 B.在研究目的发生变化时,指标有可能成为标志

第一章 机械运动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第一章机械运动 一、单选题 1.小明坐在汽车上,透过车窗看到与公路并排的铁路上一列火车的车头,过了一会儿又看到车尾.关于火车与汽车的运动情况,不可能的是() A.火车静止,汽车运动 B.火车运动,汽车静止 C.火车和汽车运动方向相同,火车的速度等于汽车的速度 D.火车和汽车运动方向相反,火车的速度小于汽车的速度 2.张强同学骑自行车从家到学校所用的时间是5 min,已知他家到学校的路程为1 500 m,则他骑车的平均速度是() A. 300 m/s B. 30 m/s C. 10 m/s D. 5 m/s 3.在时速达300 km/h匀速行驶的“和谐号”动车组车厢中,座位上的乘客将装满水的纸杯放置于身前的桌面上,杯中水都不会溢出,此时,选择什么为参照物,纸杯的速度也是300 km/h?() A.车厢 B.桌面 C.乘客 D.铁轨 4.下列情况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A.小鸟在空中飞行 B.河水流动 C.水凝固成冰

D.雨滴下落 5.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对1 min时间的长短,小翔同学描述正确的是() A.中学生用较快的速度读书,1 min时间只能读50个字 B.健康人的脉搏,1 min时间跳动70次左右 C.人们呼、吸气5次所用的时间通常是1 min D.中学生骑自行车上学,1 min时间正常能骑行600 m 6.下列属于时间单位的是() A.光年 B.岁月 C.旭日 D.小时 7.某学习小组对一辆在平直公路上做直线运动的小车进行观测研究.他们记录了小车在某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并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了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根据图象可以判断() A. 0~5 s内,小车的平均速度是0.4 m/s B. 0~7 s内,小车的平均速度是1.5 m/s C. 2s~5 s内,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D. 5s~7 s内,小车做加速直线运动 8.关于机械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机械运动就是物质的一切运动 B.机械运动与参照物的选择无关

(完整版)机械基础考试试题

机械基础考试试题 第一章机械概述 一、单选题(ABCD 4个答案中选择一个正确的,对得1分;错不得分) 1、机械基础是一门机械专业的基础课。 A 必修的 B 综合的 C 理论的 D 选修的 2、常用的机械设备和工程部件都是由许多组成的。 A 零件 B 构件 C 钢件 D 合金钢 3、工程力学为分析构件的、刚度和稳定性提供了基本理论与方法。 A 强度 B 寿命 C 受力 D 机械性能 4、机器由若干组成。 A 零件 B 部件 C 传动机构 D 齿轮 5、机械基础包括有等多方面的内容。 A 力学 B 机械零件 C 力学、零件 D 力学、材料、零件与传动 6、机械由组成。 A 原动机 B 传动机构 C 控制机构 D 原动机、传动机构、执行机构、控制机构 7、构件是指相互之间能作相对的单元。 A 独立运动 B 构件组合 C 绝对运动 D 基本单元 8、零件是机械系统的的单元。 A 独立单元 B 基本组成 C 构件 D 机构 9、机构是人工的构件组合,各部分之间具有确定的 A 作用 B 相对运动 C 独立运动 D 组成部分 10、机器特征包括。 A 人工性 B 相当运动 C 传递能量 D 人为、确定相对运动、传递

能量、代替减轻人类劳动 11、金属材料性能包括。 A 物理 B 化学 C 机械 D 理化性能、机械性能和工艺性能 12、密度、熔点、导热性、热膨胀性是金属材料的性能。 A 化学 B 物理 C 力学 D 工艺 13、金属材料的化学性能包括。 A 导电性 B 磁性 C 耐腐蚀性 D 塑性 14、强度、韧性和硬度属于金属材料的性能。 A 物理 B 化学 C 机械 D 工艺 15、强度是金属材料在静载荷作用下的能力。 A 抵抗变形和破坏 B 永久变形 C 表面抵抗压入 D 承受交变载荷 16、工艺性能包括。 A 密度 B 韧性 C 铸造、锻造性 D 强度 17、机械零件的强度就是。 A 断裂 B 过量变形 C 保持工作能力不失效 D 失效 18、机械零件在制造和使用过程中称为载荷。 A 磨损 B 受到的力 C 接触 D 内力 19、磨损是由于构件之间相互的造成的。 A 摩擦 B 接触 C 运动 D 受力 20、磨损过程包括阶段。 A 磨合 B 稳定磨损 C 剧烈磨损 D 以上3个 二、判断题(对打√,错的打×,每题1分) 21、自行车架属于构件。()

教育学期末考试

教育学考试复习1-14章 绪论 1.孔子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启发式教学思想. 因材施教、学而优则仕、有教无类、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以身作则、循循善诱等教育思想 2.苏格拉底的教学方法被称为“产婆术”,也是启发式教学。 3.“教育”一词在我国最早见之于《孟子》。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4.亚里士多德提出了德智体三育. 5.《学记》是中国乃至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的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 6.夸美纽斯于1632年完成了《大教学论》一书,这部著作被认为是教育学成为一门 独立学科的开始(初步独立)。第一次系统总结了班级授课制。提出了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 7.卢梭的《爱弥尔》,倡导自由自然的教育。 8.赫尔巴特1806年的《普通教育学》标志着教育学完全独立。 9.杜威提出了“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学校即社会”和“从做中学” 几个著名论断。代表作是1916年的《民主主义与教育》。有“五步教学法”10.洛克提出了白板论,主张绅士教育.斯宾塞提倡实科教育.布鲁纳主张结构课 程,重视早期教育和提倡发现教学. 11.柏拉图的《理想国》、卢梭的《爱弥尔》和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被西方学者成为三大教育名著。 第一章教育概述 一、原始社会教育特征。 1.教育活动与生产和生活高度一体化,水平低。 2.教育手段和方法单一落后。 3.教育无阶级性。 4.与宗教紧密联系。 二、现代学校教育的基本特征。 1.与现代生产具有高度相关性。 2. 教育与生产劳动由脱离走向融合,教育的生产性日益突出。 3.教育的公共性与普及性。 4.教育走向终身化和全民化。 5.可持续发展。 6.变革性与未来性。 三、教育具有商品性吗?具有。 四、学校教育产生于什么时期?奴隶社会

机械基础第一章练习题

第1章 1.单选题(本大题共94小题) 1.(1分)以零部件装备配或更换时不需要挑选、辅助加工与修配为条件的互换性,等于_______互换性。 A、绝对 B、完全 C、有限 D、不完全 2.(1分)分组装配法等于典型的________互换性,其方法是零件加工完后,根据零件实测尺寸的大小,将制成的零件分成若干组,使每组内的尺寸差别较小,然后对相应组的零件进行装配。 A、绝对 B、不完全 C、完全 D、有限 3.(1分)国际标准化组织的号是________。 A、ISO B、ANSI C、JIS D、KS 4.(1分)不属于国家标准的代号是_________。 A、GB B、GB/T C、JB D、QB

5.(1分)__________℃为标准计量温度。 A、20 B、25 C、0 D、100 6.(1分)关于孔和轴的概念,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_______。 A、圆柱形的内表面为孔,圆柱形的外表面为轴 B、孔和轴的形状一定都是圆的 C、从装配关系上看,包容面为孔,被包容面为轴 D、从加工过程上看,切削过程中尺寸由小变大的为孔,尺寸由大变小的为轴 7.(1分)基本尺寸是______。 A、测量时得到的 B、加工时得到的 C、装备后得到的 D、设计时给定的 8.(1分)最大极限尺寸与基本尺寸的关系是_______。 A、前者大于后者 B、前者小于后者 C、前者等于后者 D、两者之间的大小无法确定 9.(1分)某尺寸的实际偏差为零,则实际尺寸_________。 A、必定合格 B、为零件的真实尺寸 C、等于基本尺寸 D、等于最小极限尺寸

10.(1分)当上偏差或下偏差为零时,在图样上进行标注时________。 A、必须标出 B、不用标出 C、标与不标皆可 D、视具体情况而定 11.(1分)极限偏差是________。 A、设计时确定的 B、加工后测量得到的 C、实际尺寸减基本尺寸的代数差 D、最大极限尺寸与最小极限尺寸之差 12.(1分)关于尺寸公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_。 A、尺寸公差只能大于零,故公差值前应标“+”号 B、尺寸公差是用绝对值定义的,没有正、负的含义,故公差值不应标“+”号 C、尺寸公差不能为负值,但可为零值 D、尺寸公差为允许尺寸变动范围的界限值 13.(1分)Φ20 0030 .0 + mm与Φ200 0072 .0 + mm相比,其尺寸精确程度________。 A、相同 B、前者高,后者低 C、前者低,后者高 D、无法比较 14.(1分)当孔的最大极限尺寸与轴的最小极限尺寸的代数差为正值时,此代数差称为_____。 A、最大间隙 B、最小间隙

2017年春季《教育学》期末考核答案完整版

期末作业考核 《教育学》 满分100分 一、判断并说明理由(每题1分,共10分) 1、(×)教育的对象是人,但教育的出发点则是社会。 理由:教育的对象是人,这是对的。但說教育的出发点是社会是不全面的。教育应该从社会和个人的共同需要出发。 2、(√)教师的劳动具有很强的创造性。 理由:首先在因材施教上,其次在对教育、教学的原则、方法、内容的运用、选择和处理上。再次教师对教材内容的处理和加工也是创造性的劳动,最后教师的教育机智也是创造性的表现。 3、(×)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起着主导性作用。 理由: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 4、(√)人的遗传素质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和可塑性。 理由:人的遗传素质是有差异性的,这是教师因材施教的内在根据之一,人的遗传素质在后天的成熟过程中又是可以塑造的。 5、(√)人的本质是一切现实社会关系的总和。 理由: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6、(√)上课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 理由: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有(1)备课;(2)上课;(3)课外作业的布置与反馈;(4)课外辅导;(5)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而上课是其中心环节。 7、(×)“班级授课制”不利于因材施教,必须取消。 理由:班级授课制又叫班级教学或课堂教学,是把学生按年龄和程度编成固定人数的班级,教师按教学计划统一规定的内容和教学时数,依学校课程表进行教学的教学组织形式。 8、(√)校长负责制的核心是校长全面负责。 理由:校长就是一个学校的最高级别管理者,因此要全面负责。 9、(×)德育是由思想品德课来完成的。 理由:任何一门学科都可以进行德育教育。 10、(√)教育是“人类社会的遗传基因”,对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促进作用。 理由:发展教育,就是推动生产力,也是带动一个国家往前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 1、如何认识我国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及基本走向? 答:目标: 一、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二、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三、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四、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五、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六、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基本走向: 一、课程改革转向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方向。二、强化基础学科和学科基础知识的趋势。 三、加强道德教育和人文教育的倾向。四、课程综合化的趋势和问题。

机械设计基础答案

《机械设计基础》作业答案 第一章平面机构的自由度和速度分析1-1 1-2 1-3 1-4 1-5 自由度为: 或: 1-6 自由度为 或: 1-10 自由度为: 或: 1-11

1-13:求出题1-13图导杆机构的全部瞬心和构件1、3的角速度比。 1-14:求出题1-14图正切机构的全部瞬心。设s rad /101=ω,求构件3的速度3v 。 1-15:题1-15图所示为摩擦行星传动机构,设行星轮2与构件1、4保持纯滚动接触,试用瞬心法求轮1与轮2的角速度比21/ωω。 构件1、2的瞬心为P 12 P 24、P 14分别为构件2与构件1相对于机架的绝对瞬心 1-16:题1-16图所示曲柄滑块机构,已知: s mm l AB /100=,s mm l BC /250=,s rad /101=ω,求机构全部瞬心、滑块速度3v 和连杆角速度2ω。 在三角形ABC 中,BCA AB BC ∠=sin 45sin 0,52sin =∠BCA ,5 23cos =∠BCA , 045sin sin BC ABC AC =∠,mm AC 7.310≈ 1-17:题1-17图所示平底摆动从动件凸轮1为半径20=r 的圆盘,圆盘中心C 与凸轮回转中心的距离mm l AC 15=,mm l AB 90=,s rad /101=ω,求00=θ和0180=θ时,从动件角速度2ω的数值和方向。 00=θ时 方向如图中所示 当0180=θ时

方向如图中所示

第二章 平面连杆机构 2-1 试根据题2-1图所注明的尺寸判断下列铰链四杆机构是曲柄摇杆机构、双曲柄机构还是双摇杆机构。 (1)双曲柄机构 (2)曲柄摇杆机构 (3)双摇杆机构 (4)双摇杆机构 2-3 画出题2-3图所示各机构的传动角和压力角。图中标注箭头的构件为原动件。 2-4 已知某曲柄摇杆机构的曲柄匀速转动,极位夹角θ为300,摇杆工作行程需时7s 。试问:(1)摇杆空回程需时几秒?(2)曲柄每分钟转数是多少? 解:(1)根据题已知条件可得: 工作行程曲柄的转角01210=? 则空回程曲柄的转角02150=? 摇杆工作行程用时7s ,则可得到空回程需时: (2)由前计算可知,曲柄每转一周需时12s ,则曲柄每分钟的转数为 2-5 设计一脚踏轧棉机的曲柄摇杆机构,如题2-5图所示,要求踏板CD 在水平位置上下各摆100,且mm l mm l AD CD 1000,500==。(1)试用图解法求曲柄AB 和连杆BC 的长度;(2)用式(2-6)和式(2-6)'计算此机构的最小传动角。

完整版机械基础第一章带传动测试题

第二章带传动测试题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单项选择题(从给出的A B C、D中选一个答案,共15题,每题2分, 共30分) 1 、带传动是依靠_____ 来传递运动和功率的。 A. 带与带轮接触面之间的正压力 B. 带与带轮接触面之间的摩擦力 C. 带的紧边拉力 D. 带的松边拉力 2 、带张紧的目的是______ 。 A. 减轻带的弹性滑动 B. 提高带的寿命 C. 改变带的运动方向 D. 调节带的初拉力 3、两带轮直径一定时,减小中心距将引起。 A. 带的弹性滑动加剧 B. 带传动效率降低 C. 带工作噪声增大 D. 小带轮上的包角减小 4、带传动的中心距过大时,会导致_______ 。 A.带的寿命缩短 B. 带的弹性滑动加剧 C.带的工作噪声增大 D. 带在工作时出现颤动 5、带传动的中心距与小带轮的直径一定时,若增大传动比,则小带轮 上的包角。 A. 减小 B.增大 C. 不变 6、带传动的传动比与小带轮的直径一定时,若增大中心距,则小带轮 上的包角。 A. 减小 B.增大 C. 不变 7、若传动的几何参数保持不变,仅把带速提高到原来的两倍,则V带 所能传递的功率将 _______ 。 A.低于原来的两倍 B.等于原来的两倍 C.大于原来的两倍 &带传动在工作中产生弹性滑动的原因是_________ 。 A. 带与带轮之间的摩擦系数较小 B. 带绕过带轮产生了离心力 C. 带的弹性与紧边和松边存在拉力差

D. 带传递的中心距大 9、V带传动中,选取V带型号主要取决于______ 。 A.带传递的功率和小带轮转速 B. 带的线速度 C.带的紧边拉力 D. 带的松边拉力 10、V带传动中,小带轮直径的选取取决于_______ 。 A. 传动比 B. 带的线速度 C.带的型号 D. 带传递的功率 11、中心距一定的带传动,小带轮上包角的大小主要由______ 决定。 A. 小带轮直径 B. 大带轮直径 C. 两带轮直径之和 D. 两带轮直径之差 12 、与V带传动相比较,同步带传动的突出优点是__________ 。 A. 传递功率大 B. 传动比准确 C. 传动效率高 D. 带的制造成本低 13、带轮是采用轮辐式、腹板式或实心式,主要取决于_______ 。 A. 带的横截面尺寸 B. 传递的功率 C. 带轮的线速度 D. 带轮的直径 14、带传动不能保证准确的传动比,其原因是_________ 。 A. 带容易变形和磨损 B. 带在带轮上出现打滑 C. 带传动工作时发生弹性滑动 D. 带的弹性变形不符合虎克定律 15、传动带工作一定时间后,因塑性变形,使张紧力__________ 。 A. 减小 B. 增大 C. 不变 二、填空题。(共40空,每空1分,共40分) 1、带传动是由 _______ 、________ 和__________ 所组成。工作时,带与轮缘接触面间产生的________ 来传递运动和动力的。 2、带传动根据横剖面形状可分为、、________ 、_________ 等类型,以___________ 为最多。 3、带传动在过载时产生打滑,可防止损坏零件,起 _________ 作用,但不能保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V带的型号有 ____ 、____ 、______ 、_______ 、 ______ 、 、 等七种,其中,型最小,_____ 型最大。 5、一个V带标有“ 丫560'的字样,其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