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1人口增长模式(2)

1.1人口增长模式(2)

1.1人口增长模式(2)
1.1人口增长模式(2)

1.1 《人口增长模式》第2课时 导学案

、通过了解生产力发展状况,理解和掌握“高—低—高”和“低—低—低”两种人口增长模式; 、通过搜集不同地区人口增长的数据信息来分析、整理影响人口增长的因素; 、通过对本节的学习,树立正确的人口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增强社会责任感。

【预 习 案】

、产业革命以后,由于 明显提高, 得到迅速发展, 大该模式普遍存在于 国家。 、目前,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已基本进入现代人口增长模式,即“ 出生率, 死亡率, 自

、我国人口增长模式正逐步由“ ”型向“ ”型过渡。

【探 究 案】

:人口增长的三种模式及其生产力水平、社会形态和特点。

究二:读下“人口再生类型转变示

回答问题。

(1)图中阴影部分表示 ,计算方法 。

(2)图中A 段,人口的出生率 ,死亡率 ,处于人口再生产类型的“ ”阶段。 (3)图中B 段, 率快速下降, 率基本不变,到D 段 率下降到很低水平并稳定下来, 率也趋于稳定,人口自然增长率普遍偏低。 (4)图中D 段人口的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都 ,处于人口再生产类型的“ 阶段。

(5)我国由于大力开展 工作,目前,人口再生产已处于“ ”阶段。

(6)分析上图得出:人口再生产类型及其转变,是由 、 和 决定的。

探究三:人口增长模式中的“三低”模式的死亡率一定比“高-低-高”过渡模式中的死亡率低吗?

探究四:结合探究三,思考:“三低”模式人口的死亡率高于出生率会给社会带来哪些影响?

【课堂检测】

A. 非洲人口的出生率最高、死亡率最低

B. 欧洲的新增人口最少

C. 世界新增人口至少50%分布在亚洲

D. 拉丁美洲的新增人口至少是北美的3倍

2. 下列国家人口增长模式属于现代人口增长模式的是

①日本②韩国③印度④巴西⑤古巴⑥埃及

A. ①②③

B. ④⑤⑥

C. ①③④

D. ①②⑤

第一章 第一节 人口增长模式

第一节人口增长模式 [基本要求] 1.人口自然增长率的概念。2.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因素。3.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及典型分布区。4.了解我国的人口增长模式。 [发展要求] 阐述人口增长模式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一、人口增长 1.人口增长的历程 在历史上,人口增长有慢有快,这与人口自然增长率的高低有关。 2.人口自然增长率 指一定时期内人口出生率与死亡率相减的得数。 3.影响因素? ???? 生物学规律 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领域的多种因素 4.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温馨提示] 人口自然增长数量受人口自然增长率高低和人口基数大小的共同影响。例如,我国目前虽然人口自然增长率不高,呈下降趋势,但每年增加的人口数量依然相当庞大。 二、人口增长模式 1.“高—高—低”模式

3正逐步由“高—低—高”型向“三低”型过渡。 [温馨提示] 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首先从死亡率下降开始的原因 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根本原因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使人们逐步摆脱了完全依赖自然环境的状况,人们的营养水平和保障生命的各种条件,特别是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也就是说人们的生存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这些都是死亡率下降的必要条件,这也正是人口增长模式转变首先从死亡率下降开始的原因。 [教材P2~3活动] 1.埃及1.81 美国0.60 2.计算结果表明埃及人口增长速度快,美国人口增长速度慢。 3.2010年,埃及自然增长的人口约146.8万,美国自然增长的人口约185.6万;美国自然增长的人口更多些。 [教材P3活动] 1.发达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低的原因:发达国家工业化程度高,现代化大生产要求劳

人口增长模式(教案)

第一节人口增长 一、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人口增长的概念及影响人口增长的因素。理解生产力发展水平是人口增长过快的决定因素。 (2)、通过分析不同历史时期生产力发展状况,理解、掌握各个时期人口增长模式。 (3)、通过比较分析人口统计资料数据,培养学生分析、运用地理数据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搜集不同地区人口增长的数据信息来分析整理影响人口增长的原因。 (2)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式和学习习惯。 3、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探究关于人口增长与环境的关系的兴趣和动机,培养学生的人口观、环境观和资源观。 (2)通过分析我国人口发展变化、案例,是学生了解我国在控制人口增长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进一步理解我国的人口政策,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 (3)通过分析环境对人口的影响,树立对资源、环境的保护意识,培养可持续发展观念,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人口增长的三种模式及其分布;中国人人口增长状况。 教学难点:分析三种人口增长的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的高低及其影响。 三、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地理图表。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大家好,这是我们本学期的第一节地理课。通过上个学期的学习,我们知道: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在必修Ⅰ中,我们了解了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地理环境,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学习必修Ⅱ,主要学习人文地理基础知识。内容有人口与环境、

城市与环境、区域产业活动、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重点理解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树立正确的人口观、环境观,形成人地协调的可持续发展观。人口、环境是人类社会的最基本要素,人口与环境的关系是人口地理的重要内容。人口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构成了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在正式进入新课之前我想问同学们几个问题:请问同学们的父辈有几兄妹,请问同学们自己有几兄妹?(学生答)教师总结:同学们回答得很好,请同学们分析一下为什么在你父辈和在你们这一辈兄弟姐妹的人数有这么大的区别呢?这两种情况各属于什么样的人口增长模式?这就是我们本节课需要解决的问题。 课件展示: “世界‘人口爆炸’性增长图” 师1999年10月12日是世界人口60亿日,目前全世界每年净增人口7 700万,预计到2030年全球人口将超过80亿。 你认为世界人口增长有规律可循吗?能说说21世纪人口增长的趋势吗? 课件展示: “历史上的人口增长图” 生世界人口增长的历史轨迹为一条“J”形曲线。古代人口增长十分缓慢,近代人口快速增长,现代“人口爆炸”性增长。21世纪世界人口将保持继续增长趋势,人口总量会不断增加,增长速度有所下降。 师人类文明的演进经历了采猎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和后工业文明(即新技术革命时期)四个阶段。各阶段人口增长数量及增长特点如下表所示:

法制渗透教案__第一节__人口增长模式

第一节人口增长模式 贵定一中地理组:骆用刚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人口增长的概念及影响人口增长的因素。理解生产力发展水平是人口增长快慢的决定因素。 2.通过分析不同历史时期生产力发展状况,理解、掌握各个时期人口增长模式。 3.通过比较分析人口统计资料数据,培养学生分析、运用地理数据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搜集不同地区人口增长的数据信息来分析整理影响人口增长的原因。 2.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式和学习习惯。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探究关于人口增长与环境的关系的兴趣和动机,培养学生科学的人口观、环境观和资源观。 2.通过分析我国人口发展变化的资料、案例,使学生了解我国在控制人口增长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进一步理解我国的人口政策,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 3.通过分析环境对人口的影响,树立对资源、环境的保护意识,培养可持续发展观念,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四)法制教育 学习并了解我过的婚姻法中的适婚年龄以及我国计划生育政策。 二.教学的重点: 人口增长的三种模式及其分布,中国人口增长状况。 三.教学难点: 分析三种人口增长模式的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的高低及其影响因素。 四.教学方法 讨论法、图例分析法、讲授法 五.课时安排 2课时 六、教学过程 [导入]:我们的同学都是90后,家里一般都是有一两个姊妹,有些可能就是独生子女,我们再来看我们的父辈,姊妹一般都是有好几个,这是为什么呢?这是由于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为什么要实现计划生育?人口的增长又是怎样的呢?首先我们来学习人口增长。一、人口增长(板书) 师:现在由同学们来阅读历史上的人口增长图:叙述人口增长的特点,人口的增长为什么有慢有快?什么是人口自然增长率? 生:人口增长的历史特点:城“J”形曲线,有快有慢,与人口的自然增长率的高低有关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师:现在有同学们来做一下活动1:2000年埃及和日本两国人口统计资料分析。计算人口自然增长率、比较两国人口增长的差异。两国人口各增长多少。 分组讨论交流:影响人增长快慢的因素有哪些?(结合地图册P1)哪些因素是正增长、哪些是负增长?起决定性的因素是什么? 生:“经济发达程度”、“文化教育水平”、“医疗卫生条件”、“妇女就业状况”、“婚

必修二教案(一)人口增长模式

必修二教案(一)人口增长模式及人口统计图的判读一.人口增长模式 1.人口增长 (1)历史轨迹:历史上的人口增长曲线呈“J”形(很长的时期增长速度很慢,近一二百年即20世纪以来迅速增长),且有快有慢,总体上,呈不断增长的总趋势。(如图所示) (2)空间差异: 发达发展中 人口自然增长率保持在较低水平,人口增长缓慢因政治上的独立,民族经济的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人口死亡率下降,人口增长很快 (3)人口自然增长率 ①概念:一定时期人口的死亡率与自然率相减的得数。 出生率指出生率是一年出生的婴儿数占总人数的比率;死亡率是一年死亡数占总人数的比率。人口自然增长率为正数,表明为正增长(人

口数增加),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值,表明为负增长(人口数减少),人口自然增长率为零,表明人口数不增不减。 ②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因素:生物学规律、从经济基础(生产力水平)到上层建筑领域(如居民的受教育水平、医疗卫生水平等)的多种因素。 ③影响人口出生率高低的因素: ★经济发达程度:经济越发达,出生率越低 ★文化教育水平:女性人口受教育程度越高,婚姻生育观念改变,出生率越低 ★战争、自然灾害等也可导致出生率降低 ★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等因素往往导致出生率升高。 ★人口政策可以提高出生率也可降低出生率。 (4)影响人口增长的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5)影响世界人口增长快慢原因: ①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越高,人口增长越快 ②直接原因: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自然增长率越高,人口增长越快 (6)重难点强调: ①注意区分人口增长与人口自然增长,人口自然增长反映的是人口出生率与死亡率的关系,而人口增长除人口自然增长外,还包括人口的机械增长(即人口迁移),从全球围讲人口的自然增长主要是指人口自然的增长(因为人口迁移在全球围不会影响世界人口总数的变化)②图文结合阐述自然增长率与人口数量的关系 (1)自然增长率>0:人口数量不断增加。 (2)自然增长率由正值减小到0:人口数量达到最大值。 (3)自然增长率<0:人口数量不断减小。 (4)自然增长率由负值增大到0:人口数量达到最小值。

必修二1.人口增长模式(朱雪梅)

第一单元人口与地理环境 扬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朱雪梅 第一节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 【设计思路】 关于人口及人口问题的基本知识,学生在初中地理课中曾经学习过,但仅限于了解不同地区人口数量多少、人口增长快慢等事实性知识,对人口增长原理几乎没有涉及。本课的内容要求将初中阶段感受型为主的学习上升到理性层面,其认知过程应该利用大量数据进行分析,因此利用统计图表组织学习成为本课的特色,统计图表也就成为学习的工具。从教学方法看,本课可以灵活运用问题导学法、文献调查法、案例分析法、合作讨论法等多种方法组织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充满生机的探究性活动中掌握学习目标。 【知识构建】 课程标准关于本课的“标准”是“分析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其具体要求应该包括三个方面:一是需要知道什么是人口增长模式,世界上有哪几种主要的增长模式。二是需要将不同的人口增长模式进行比较,分析每种模式的特点。三是需要知道不同的人口增长模式在世界上的分布情况。 从教材的知识内容看,各个版本教材对本“标准”的阐释既基于其基本要求,

又各有不同的理解与拓展,因此不同版本教材在文字表述、案例选用、图表设计等方面均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这种差异是很正常的现象,我们应该以求同存异的心理品质,淡化差异,并根据“标准”的本质特征进行知识建构,其框架结构结构如图1所示。 本课有关人口问题的内容,不是课标的内容要求,在初中地理中曾作为重要知识点学习,在此应作为拓展性知识加以复习。 【教学目标】 1.利用世界人口增长过程图与人口增长模式图,讨论、分析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并列表加以比较。 2.利用不同地区人口增长统计图表,说出世界不同地区所属的人口增长模式及特点,了解不同国家的人口政策,树立正确的人口观。 3.利用文献资料或统计局网站资料,调查本地区不同年份人口统计数据,绘制人口统计图,分析本地人口增长的主要特点。 4.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讨论影响人口增长的主要因素,并举例加以说明。5.结合已有知识与实例,说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所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重难点分析】 1.教学重点 依据课程标准,可将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不同的人口增长特点及相应的分布地区”,而不是“人口增长模式的类型”。因为关于人口增长模式的划分类型是一个在学术界尚存在着争议的问题,但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都是由出生率、死亡率与自然增长率三者的关系进行表证的,所以应该将“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区的人口增长特点”作为教学重点。 本课重点可以从两方面进行理解:一是从时间发展历程看,不同地区或国家人口增长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将呈现不同的特点,即出生率、死亡率与自然增长率有一定的变化规律;二是从空间分布看,不同地区因社会生产力水平存在着差异,即使在相同时期,人口增长特点也具有较大的区别,如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人口增长模式就有较大差异。 2.教学难点 本课的知识内容并非理解难点,而应该是“如何判断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即将分析方法作为教学难点。因为,关于特点的分析对学生思维的综合性要求较高,需要通过对统计图表中的多项数据进行提取,并加以比较、判断,再转化为对出生率、死亡率与自然增长率三者的关系进行定性描述,这是一个复杂的思维过程。 【课前准备】 提前一周布置学生调查家乡的人口统计数据,并将学生提交的统计资料制作

人口增长模式_练习题

第一节人口增长模式与地区分布检测 1、人口增长的快慢由下列哪个因素所决定 A、人口出生率 B、人口死亡率 C、人口自然增长率 D、人口数量 2、不同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增长模式往往是不同的,下列不属于其形成原因的是 A、人口数量的多少 B、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不同 C、社会、经济的差异 D、文化、环境的差异 3、影响死亡率变化的主要社会环境因素是 ①经济因素②政治因素③医疗卫生条件④生育政策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读右图,回答4-6题: 4、表示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的可能是 A、① B、② C、③ D、④ 5、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6、若图中数字序号表示人口增长模式类型,则在 人类社会历史发展中按出现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① C、④①②③ D、③②①④ 7、人口增长模式中,①和④的共同特点是( ) A、两者的出生率都高 B、两者的自然增长率都高 C、两者的死亡率都低 D、两者的自然增长率都低 ) A、① B、② C、③ D、④ 9、对该国人口增长不同阶段的人口增长模式判断正确的是() A、①“高-高-低” B、②低-低-高” C、③“低-低-低” D、④”低- 高-低” 10、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比 A、人口的出生率比发达国家低 B、人口的死亡率比发达国家低 C、人口的死亡率比发达国家高 D、婴儿的死亡率比发达国家低 11、关于人口增长模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A、工业革命以前,人口增长为“低-低-低”模式 B、农业文明时期,人口增长为“低-低-高”模式 C、产业革命时期,人口增长为“高-低-高”模式 D、后工业化时期,人口增长为模式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欧洲所有国家的人口已连续多年出现负增长 B、非洲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增长模式正在向“低—低—低”模式转变 C、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已基本步入“低—低—低”人口增长模式 D、我国由于大力开展计划生育工作,人口增长模式属于“低—低—低”模式 13、目前,欧洲的德国、匈牙利等国人口连续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 A.社会经济发展缓慢,就业机会很少 B.人口老龄化严重,青壮劳力缺乏

第一章 人口与环境第一节 人口增长模式(一)

第一章人口与环境 第一节人口增长模式(一) 【学习目标】 1.了解世界人口数量增长的特点及其原因 2.学会计算人口自然增长率 3.学会利用相关资料,综合分析人口数量变化特征及人口问题 【课前预习】 历史轨迹:呈“”形曲线, 国家的人口增长左右着 世界的人口增长 世界人口增长衡量指标: (等于和之差) 影响因素:根本因素是 【课堂探究】 1.中国人口增长: 阅读下列材料,分析20世纪70年代前后影响我国人口增长的主导因素分别是什么? 中国不同的历史时期人口增长的特点各不相同,大致可分成三个阶段: 旧中国几千年间,因为社会经济发展缓慢,人口增长不快;新中国成立以来,人口增长迅速;20世纪70年代以来,因为计划生育,人口增长速度下降,过去的30年中少生了几亿人口,使“世界60亿人口日”的到来时间推延了近4年,但因人口基数大,每年净增加的人口1400万,居世界第一位。 2.世界人口的增长特点: 从历史发展来看,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 世界人口数量变化总趋势是持续增长的,但 不同历史时期,人口增长的特点是不相同的。 请结合下图分析不同社会历史时期世界人口 增长的不同特点和原因。 3.根据P3表格资料,计算2000年埃及和日本两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和自然增长的人口数。 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自然增长人口数(万) 埃及 日本 4.由上题结果,我们能不能得出以下结论:一个国家或地区在某段时间内人口自然增长率高,自然增长的人口数就一定多?为什么? 5.阅读P3活动,探究为什么发达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低,发展中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高?

【教师点拨】 人口的增长包括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自然增长是用自然增长率来衡量的。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的因素有很多:包括生产力发展水平(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生育观点、计划生育政策等,但起决定作用的还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生产力发展水平很高和很低的情况下,人口的自然增长都很慢,生产力水平较高(能解决温饱问题和医治一般疾病的情况下),人口自然增长率高,人口发展快。 【金典例题】 例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08年6月10日,中国优生优育协会会长秦新华在上海表示:因为我国大力推行计划生育和优生优育等政策,当前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已降到1%以下;但我国人口增长的势态不容乐观,人口数量仍以每年800万到1 000万的速度增长,新生儿每年出生1 600万到2 000万。 材料二我国部分地区某年的人口资料图 (1)图示省、市、自治区中,死亡率最高的是,最低的是。 (2)图示各省、市、自治区中,每年净增加人口最多的是,最少的是。(3)上海的出生率比北京高,而自然增长率却比北京低,其原因是 。 (4)对比人口出生率与自然增长率的地区差异性,说明经济发展水平与人口出生率的关系是。经济发展水平与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关系是 。 解析:(1)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图中已经给定自然增长率和出生率的信息,由此能够求出死亡率。(2)净增人口数等于人口总数与自然增长率之积,江苏省虽然自然增长率比西藏和宁夏低,但人口总数多得多;上海人自然增长率为负数,人口出现负增长。(3)上海老年人口多,死亡率高。(4)从图中信息能够看出出生率、死亡率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都是负相关。 答案:(1)上海宁夏(2)江苏上海(3)上海老年人口偏多,人口老龄化严重,导致人口死亡率较高(4)经济发达地区人口出生率较低,经济欠发达地区人口出生率较高经济发达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经济欠发达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 【课后提升】

人教版必修二第一章 人口的变化单元练习题(含答案)

第一章人口的变化 一、单选题 1.下图为“某地区部分人口资料图”。读图回答下题。 目前,该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特点为() A.高出生率、高死亡率、极低自然增长率 B.低出生率、高死亡率、较低自然增长率 C.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D.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下图为某国人口变化情况,读图回答问题。 2.①比②人口死亡率高的原因是() A.生活水平高 B.环境污染严重 C.人口老龄化严重 D.现代型人口增长模式 3.我国人口分布的基本特点是:以黑河-腾冲线划分,东南部人口稠密,西北部人口稀少。回答下

列问题。 对我国人口分布格局起决定性作用的主要是() A.地形和气候 B.土壤和植被 C.历史和文化 D.政治和经济 下图表示近20年来我国人口的变化情况。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4.甲、乙、丙分别表示人口的() A.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 B.死亡率自然增长率出生率 C.死亡率出生率自然增长率 D.出生率自然增长率死亡率 读“X、Y两国人口金字塔图”,完成以下问题。 5.Y国可能为() A.尼日利亚 B.印度

C.泰国 D.日本 6.有关环境人口容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A.环境人口容量是指一个地区理想的人口规模 B.不同时期,人们估计的环境人口容量差别不大 C.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科技发展水平 D.消费水平的高低,对环境人口容量有较大影响 2015年中国城市竞争蓝皮书发布,在宜居指数、生态指数、和谐指数竞争力方面,北京落选前十。下表反映了近10年来北京市人口及其构成的变化。读表回答下列两题。 表(注:男女性别比是指每100名女性对应的男性数量) 7.以上数据表明,10年来北京() A.人口自然增长速度较快 B.外来人口大于本地人口 C.外来人口女性比例增加 D.人口流动规模趋于减缓 读“粤、苏、贵、桂四省区2010年和2050年老年人口比重变化趋势图”,完成下列两题。

人口增长模式教案

1.1人口增长模式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人口增长的概念及影响人口增长的因素,理解人口增长快慢的决定因素;通过分析不同历史时期生产力发展状况,理解、掌握各个时期人口增长模式;通过比较人口统计资料数据,分析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及其特征,了解人口增长模式的地区分布及其成因。 过程与方法通过搜集不同地区人口增长的数据信息,分析、整理影响人口增长的原因和思考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式和学习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探究关于人口增长与环境关系的兴趣和动机,培养学生科学的人口观、环境观和资源观;通过分析我国人口发展变化的资料、案例,使学生了解我国在控制人口增长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进一步理解我国的人口政策,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通过分析环境对人口的影响,树立对资源、环境的保护意识,培养可持续发展观念,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人口增长的三种模式及其分布;中国人口增长状况。 难点:分析三种人口增长模式的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的高低及其影响因素。 教学方法及用具案例探究法、图表分析法。多媒体课件、地理图表。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提问)今年是第22个世界人口日,有谁知道世界人口日是哪一天吗?为什么要设立世界人口日(7月11日,联合国当时设立世界人口日主要是为了唤起全民对人口问题及其发展的高度重视)?世界人口日的设立,说明人口问题已经和资源、环境、发展问题一样成为人类社会当今面临的重大问题。这就是今天开始要学习的内容——第一章人口与环境。 【新课讲授】 (讲解)(大屏幕展示) 1999年10月12日,第60亿位居民在波黑诞生,当时的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充满担忧。联合国将地球村这一天定为“世界60亿人口日”。世界人口达到60 亿标志着世界人口在40年内翻了一番。2008年6月世界人口已经达到66.18亿,2008年2月16日中国人口已达13.22亿,目前全世界每年净增人口7 700万,预计到2030年全球人口将超过80亿。世界人口增长走过怎样的历程?人口与环境的关系将会怎样演变?请同学们看图1—1,了解世界人口的历史增长 (板书)第一节人口增长模式 一、人口增长 1.人口增长历程 (活动探究一)(大屏幕展示)“历史上的人口增长”图(课本P2图1-1)。 (师)请大家注意横轴和纵轴的含义,并对照课本相关内容思考下列问题:①世界人口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呈现了什么样的增长趋势?什么时候增长最快?②历史上世界人口的增长有什么特点? (生)①经历了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铜器时代、铁器时代、中世纪和现代六个阶段。

1.1《人口增长模式》教案

《人口增长模式》

第一章第一节《人口增长模式》 教材分析 在不同的社会历史时期,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差异较大,形成了不同的人口增长模式。在工业革命之前的人口增长模式属于“高-高-低”模式,工业革命后又演变成了“高-低-高”模式和“低-低-低”模式。本节课的理论性较强,在教学时可引导学生,对这几种人口增长模式进行比较分析,明确它们的特点、影响因素和地区分布。注意培养学生的理解概括能力,强化学生的思维训练。 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本节课前,已经对人口问题有了初步的认识。但关于人口模式的划分和总结,学生并未深入了解过。本节课应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去思考和探究,引导学生总结出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成因和分布地区。在此基础上理论联系实际,对我国存在的人口问题进行探究和解答。 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法、直观图示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人口增长的趋势及影响人口增长的因素。 2、了解不同历史时期生产力发展状况,掌握各个时期人口的增长模式。 3、分析我国人口增长的特点、问题以及对策。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图表来引导学生分析人口增长的趋势、特点等。 2、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式和分析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探究关于人口增长与环境关系的兴趣和动机,培养学生科学的人口观和环境观。 2、使学生树立对资源、环境的保护意识,培养可持续发展观念,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教学重、难点 1、分析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和成因。 2、掌握我国的人口增长状况、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教学过程 [导入]通过展示世界人口增长示意图,来说明世界人口的现状。 一、人口增长 1、人口增长趋势 [自主]通过课本P2图1-1,引导学生总结世界人口的趋势变化。 [点拨]世界人口的增长呈“J”型曲线,不同时段的增速不同,但总体为波动型增长。 [自主]人口增长的快慢与人口的自然增长率有关,学生通过预习明确自然增长率的含义和计算方式。 2、自然增长率 [点拨]自然增长率是指一定时期内人口出生率与死亡率相减的得数。 自然增长率=(出生人口-死亡人口)/总人口数=出生率-死亡率。

高中地理必修二人口增长模式及地区分布(教师版)

雷州八中13-14学年第二学期高中地理必修二导学稿(检评版) 主编人:郭爱江审稿人:定稿日:2014.02.07 协编人:高一地理备课组 第一章: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 1.1人口增长的模式及地区分布 NO.01 一、单项选择题 图1表示某地区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转变过程。据此回 答1~2题。 1.与“人口自然增长率迅速降低,高龄人口比例缓慢 增加”对应的期间是( C ) A.Ⅰ期 B.Ⅱ 期 C. Ⅲ期 D.Ⅳ期 2.在Ⅰ期( D ) A.人口急剧膨胀 B.人口老龄化 C.人口增长停滞 D.人口平均寿命较低 图3为三个区域的人口统计图。读图回答3-4题 3.a、b区域的人口再生产类型分别属于( D ) A、现代型和过渡型 B、原始型和传统型 C、现代型和传统型 D、传统型和过渡型 4.影响c区域人口自然增长率的主要因素有( B ) ①经济发展水平较高②人口受教育水平较低 ③医疗卫生水平较低④人们的生育意愿较低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下图反映了亚洲某国人口增长与构成的变化及其发展趋 势。 5.该国人口变化趋热的一个突出特征是( B ) A.年轻劳动力过剩B.老龄化趋势显著C.自然增长率上升D.人口出生率较高 6.示意图显示,该国人口平均寿命状况是( A ) A.平均寿命延长,女性长于男性B.平均寿命延长,男性长于女性 C.平均寿命缩短,女性长于男性D.平均寿命缩短,男性长于女性 7.人口金字塔示意图所示的亚洲某国,最可能是( B ) A.中国B.日本C.印度D.泰国

图1是某地区人口数量变化图。读图1,回答8~9题。(选做题目) 7 人口(百万人) 0 1 2 3 4 5 6 图1 8.该地区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是( B ) A .人口素质低 B .人口老龄化 C .就业压力大 D .人口增长快 9.与俄罗斯相比,属于图示人口再生产类型的亚洲某国家,突出的资源环境问题是( B ) A .大气污染 B .能源短缺 C .水土流失 D .淡水匮乏 图2示意四个国家人口的性别—年龄构成。读图2,完成10~11题。 10.图示四国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是( D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11.图示四国中30—39岁人口数量从少到多依次是( B ) A .①③④② B .②④③① C .④②③① D .①②③④ 甲市2008年户籍人口出生9.67万人,出生率为0.699%;死亡10.7万人,死亡率为0.773%。甲户籍人口 这种自然增长态势已持续14年。图1显示四个地区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据此完成12—13题。 1 0 0 2003004005000100200300400500 0 1 0 0 2003 0 0 4 0 0 5 0 0 1 0 0 2 0 0 3004005000 ② 女性男 性 ① 人 口 数 量 / 千 人 口 数 量 / 千 人 口 数 量 / 千 人 口 数 量 / 百 万 0 2.52 1 . 5 1 0 . 5 3.54 3 02 . 5 21 . 5 1 0 . 5 3.5430 5 0 1 0 0 1 5 0 2 0 0 2 5 0 0 501 0 0 1 5 0 2 0 0 2 5 0

高中地理 1.1 人口增长模式教案

1.1 人口增长模式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人口增长的概念及影响人口增长的因素。理解生产力发展水平是人口增长快慢的决定因素。 2.通过分析不同历史时期生产力发展状况,理解、掌握各个时期人口增长模式。 3.通过比较分析人口统计资料数据,培养学生分析、运用地理数据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搜集不同地区人口增长的数据信息来分析整理影响人口增长的原因。 2.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式和学习习惯。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探究关于人口增长与环境的关系的兴趣和动机,培养学生科学的人口观、环境观和资源观。 2.通过分析我国人口发展变化的资料、案例,使学生了解我国在控制人口增长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进一步理解我国的人口政策,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 3.通过分析环境对人口的影响,树立对资源、环境的保护意识,培养可持续发展观念,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教学重点] 1.人口增长的三种模式及其分布; 2.中国人口增长状况。 [教学难点] 分析三种人口增长模式的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的高低及其影响因素。 [教学媒体与教具] 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收集人口的有关资料,让学生进行合作交流和反思。如:查找有关资料,了解艾滋病对人类的危害;引导学生对典型案例进行剖析。 [课时安排] 2课时 [讲授过程] 第一课时 【新课导入】1999年10月12日,第60亿位居民诞生,联合国将地球村这一天定为“世界60亿人口日”。世界人口达到60 亿标志着世界人口在40年内翻了一番。世界人口增长走过怎样的历程?人类的家园到底能容纳多少人口?人口与环境的关系将会怎样演变?这些都是我们 极其关心的问题。 【板书】第一章人口与环境 第一节人口增长模式 一、人口增长 【讲解】人口增长的快慢与人口自然增长率的高低有关。自然增长率是指一年内某地区自然增长人口(出生人数减死亡人数)与总人口之比。出生率是指指一年内一定地区出生人口与总人口之比。死亡率是指一年内一定地区死亡人口与总人口之比。其计算公式如下:

高中地理第一节人口增长模式教案

高中地理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教学 设计 第一节人口增长模式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人口增长的概念及影响人口增长的因素。理解生产力发展水平是人口增长快慢的决定因素。 2.通过分析不同历史时期生产力发展状况,理解、掌握各个时期人口增长模式。 3.通过比较分析人口统计资料数据,培养学生分析、运用地理数据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搜集不同地区人口增长的数据信息来分析整理影响人口增长的原因。 2.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式和学习习惯。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探究关于人口增长与环境的关系的兴趣和动机,培养学生科学的人口观、环境观和资源观。 2.通过分析我国人口发展变化的资料、案例,使学生了解我国在控制人口增长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进一步理解我国的人口政策,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 3.通过分析环境对人口的影响,树立对资源、环境的保护意识,培养可持续发展观念,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四)法制教育 学习并了解我过的婚姻法中的适婚年龄以及我国计划生育政策。 二.教学的重点: 人口增长的三种模式及其分布,中国人口增长状况。 三.教学难点: 分析三种人口增长模式的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的高低及其影响因素。 四.教学方法 讨论法、图例分析法、讲授法 五.课时安排 2课时 六、教学过程 [导入]:我们的同学都是90后,家里一般都是有一两个姊妹,有些可能就是独生子女,我们再来看我们的父辈,姊妹一般都是有好几个,这是为什么呢?这是由于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为什么要实现计划生育?人口的增长又是怎样的呢?首先我们来学习人口增长。 一、人口增长(板书) 师:现在由同学们来阅读历史上的人口增长图:叙述人口增长的特点,人口的增长为什么有慢有快?什么是人口自然增长率? 生:人口增长的历史特点:城“J”形曲线,有快有慢,与人口的自然增长率的高低有关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师:现在有同学们来做一下活动1:2000年埃及和日本两国人口统计资料分析。计算人口自然增长率、比较两国人口增长的差异。两国人口各增长多少。 分组讨论交流:影响人增长快慢的因素有哪些?(结合地图册P1)哪些因素是正增长、哪

必修二1.1人口增长模式(1)

沅江一中教师统一备课纸(2016年下学期) 年级三班级时间月日总序第个教案课题必修二第一章第一节(1) 人口增长模式 教学目标最新考纲: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重点人口增长模式的类型、特点及地区分布。 难点 1、不同国家的人口问题及对策。2、各类人口统计图表的判读 实施教学过程考纲解读:1?了解世界人口增长历程及地区差异。 2?识记人口增长模式的类型、特点及地区分布。 3?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口问题及对策。 4?能够结合各类人口统计图表解决相关的人口问题。 ■1知识整 合 1.人口增长 考点一人口增长模式 知识回顾理清敎材 (1)历程:历史上的人口增长曲线呈“J”形,且有快有慢,总体上看,呈不断增长的总趋势。 (2)人口自然增长率 ①概念:一定时期内人口出生率与死亡率相减的得数。 ②影响因素:生物学规律、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领域的多种因素。 ③影响的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提示】①注意区别人口增长与人口自然增 长,人口自然增长反映的是人口出生率 原妇 社会; 旧石型 器 - V- 6 5 罷 ; ( 中 世 纪 宀 与死亡率的关系,而人口增长除人口自然增长 外,还包括人口的机械增长,从全球范围讲人 口的自然增长就是人口的增长。 ②某地(或某国)人口数量最多的时候,不 种 沖 业 开 始 — 持 猎 和 爲 碾 500000 10(XM) 8IMK) 6IKX) 4M川 2 M川0 距今时河]甲)是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时候,只要自然增长率大于0,人口数量就一直在增长,因此人口数量最多 的时候是自然增长率等于0时。 2?人口增长模式 (1)表现:图中①代表出生率,②代表死亡率。 (2)类型及特点: - 4-

湘教版教学设计人口增长模式

湘教版必修II 第一章第一节《人口增长模式》教学设计 湖州菱湖中学 【设计思想】 地理新课程标准实施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倡导以学生为主体,积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其重要的着眼点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本节课程的设计,力求以新课标的精神为指导,以“人口增长模式转变”为主线,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同时培养学生科学的人口观、环境观和资源观。 【教材分析】 本节有三个主题:一是人口增长率的概念及影响因素;二是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三是我国人口增长模式转变及人口政策。 人口问题是当今世界共同关注的问题,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首要问题,了解其自身发展的规律,是协调人地关系的基础。因此,本单元将“人口增长模式”作为开篇,与当前的社会现实、学生的生活比较接近,能够引起大家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已熟悉中国乃至世界人口的数量及分布,在此基础上,学习人口发展的规律,本节内容对于高中年龄阶段的学生所具备的知识、智力发展水平来说难度较小。 本节内容系统性教强。在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合作交流、反思等教学环节,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运用图表分析法、材料分析、比较等方法,正确认识人口增长与环境的关系。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人口增长的概念及影响人口增长的因素;理解生产力发展水平是人口增长快慢的决定因素。(2)分析不同历史时期生产力发展状况,理解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与地区分布。 (3)根据资料,分析我国和当地人口增长模式类型及形成原因。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搜集不同地区人口增长的数据信息来分析整理影响人口增长的原因。 (2)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式和学习习惯。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分析世界人口增长率分布图,进一步提高读图和分析能力。 (2)通过分析我国人口发展变化的资料、案例,使学生了解我国在控制人口增长方面取得的巨大成

必修2第一章第一节人口增长模式 2 人口增长的三种模式(讲义)

1. 通过分析不同历史时期生产力发展状况||,理解、掌握各个时期人口增长模式||。 2. 通过比较人口统计资料数据||,分析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及其特征||。 3. 了解人口增长模式的地区分布及其成因||。 二、重难点提示 重点: 1. 人口增长的三种模式及其分布||。 2. 中国人口增长状况||。 3. 分析三种人口增长模式的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的高低及其影响因素||。 难点: 能够结合某区域的人口统计数据||,正确判断其人口增长模式的类型||,并学会分析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差异||。 一、人口增长模式

①从特征上区分:二者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人口自然增长率的不同||,前者描述为“极低”||,后者描述为“较低”||。 ②从出生率与死亡率的曲线特征上区分:前者人口数量变化大||,出生率和死亡率波动大;后者人口数量呈缓慢增长趋势||,死亡率开始下降||。如下图所示||,A表示原始人口增长模式||,B表示传统人口增长模式||。 ③从所处历史时期区分:前者只存在于原始社会||,后者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初期及奴隶社会、封建社会||。 二、不同国家的人口问题及解决措施 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人口增长状况、面临的人口问题和采取的对策及今后人口变化趋势||,对比分析如下表所示: 1. 我国的人口增长模式 我国政府十分重视计划生育工作||,采取了一系列得力措施控制人口增长||。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都有大幅度的下降||,人口增长模式正逐步由“高—低—高”型向“三低型”过渡||。整体看来||,我国城市人口已基本实现向“三低”模式的转变||,而农村人口还处于这一转变过程之中||。 2. 我国人口出生率迅速下降的原因 ①社会经济因素:生活富裕有利于减少生育; ②制度因素:国家的人口制度、社会主义教育促进了出生率的下降; ③计划生育因素:少生、优生、优育政策逐渐深入人心||。 3. 我国的人口问题及对策 (1)主要人口问题 ①人口基数大、增长快;②农村人口比重大||,人口素质低;③人口结构不合理||,男性比例偏高;④人口老龄化;⑤人口地区分布不平衡||。 (2)人口政策 ①要严格控制人口的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新课教学过程(1)】第1章第1节人口增长模式

1.1 人口增长模式 推近新课: 一、人口增长 【讲解】人口增长的快慢与人口自然增长率的高低有关。自然增长率是指一年内某地区自然增长人口(出生人数减死亡人数)与总人口之比。出生率是指指一年内一定地区出生人口与总人口之比。死亡率是指一年内一定地区死亡人口与总人口之比。其计算公式如下: 【练习】下图表示四个国家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其 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国家是? 【活动】读教材图1-1,结合下列图像,思考: (2)世界人口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呈现了什么样的增长趋势?什么时候增长最快? 【点拨】(1)依次为:0.0009、0.0055、0.594、0.619、1.055、1.988、2.237、2.021、1.892、 1.652(2)(见下图) 【活动】根据下表数据(教材P3)和教材P3资料,回答:

(1)完成表格要填的数据,比较哪个国家的人口增长得更快一些? (2)为什么发达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低,发展中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高? (3)影响人口增长快慢的因素有哪些?哪些因素是正增长、哪些是负增长?起决定性的因素是什么? 【归纳总结】发达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低,发展中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高,主要原因是发达国家出生率下降,不是经过社会或政府有计划的干预,而是由于生产力的提高,引起一系列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化,从而导致人们生育观念的变化,并最终导致生育行为变化的结果,人们越来越注重追求物质文化生活和自身发展;发展中国家由于生产力水平比较低下,商品经济还很不发达,多子多福仍是人们普遍的生育观念,导致人口自然增长率高,人口增长较快。 影响人口增长快慢的因素:(1)受到生物规律的制约;(2)受到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领域的多种因素的影响。具体表现:经济发达程度、文化教育水平、医疗卫生条件、妇女就业状况、婚姻生育观、宗教信仰、风俗习惯、战争、自然灾害、人口政策等。归根结底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过渡】根据下列统计图,你认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地区,大致有哪些人口增长模式? 【板书】二、人口增长模式 (一)“高-高-低”模式(工业革命以前) 【阅读思考】根据下列图像,分析“高-高-低”模式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阅读】黑死病说明了什么?是什么遏制了中世纪的欧洲人口增长? 【活动】初婚年龄与人口出生率有什么关系? 【点拨】初婚年龄偏低,加速人口的增长。晚婚能够延长世代的间隔,会降低出生率。

【地理】第一节人口增长模式(教学设计)

第一节人口增长模式(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人口增长的概念及影响人口增长的因素。理解生产力发展水平是人口增长快慢的决定因素。 2.通过比较分析人口统计资料数据,培养学生分析、运用地理数据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搜集不同地区人口增长的数据信息来分析整理影响人口增长的原因。 2.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式和学习习惯。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探究关于人口增长与环境的关系的兴趣和动机,培养学生科学的人口观、环境观和资源观。 二、教学提纲 一、人口增长 (一)时间变化 2011年,世界人口已经超过70亿,看下面的曲线图,思考: 1、呈现了什么样的增长趋势? 2 、什么时候增长最快? 3 、世界人口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4、历史上世界人口的增长有什么特点? 5、人口自然增长的快慢与什么有关? 【小结】:衡量人口增长速度指标:人口自然增长率 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课堂活动】计算 岳阳市2014年人口增长情况 总人口(万人) 出生人数 (万人) 死亡人数 (万人) 自然增长人数 (万人) 559.51 7.3 3.76 3.54 出生率 (‰) 死亡率 (‰) 自然增长率 (‰)

(二)空间变化 国家总人口 (万) 出生率 (%) 死亡率 (%) 自然增长 率 (%) 新增人口 (万) 埃及8112 2.32 0.51 美国30935 1.40 0.80 表中国家按经济发展水平埃及属于国家,日本属于国家。 由上表比较可看出自然增长率高低与人口数量变化有何关系? (三)影响人口自然增长速度的因素 一定区域人口自然增长速度的快慢,受到的制约,也受到从到 领域的多种因素的影响。 (1)经济基础:、、、等 (2)上层建筑:婚姻生育观、宗教信仰、风俗习惯、人口政策等 (3)其他:战争,自然灾害 由于发展引起、和变化,决定了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所以人口自然增长的快慢归根结底取决于。 【课堂练习】 读“世界人口增长趋势图”,回答1~2题。 1、下列各阶段人口增长趋势的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A、各阶段人口的增长主要由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所决定,而与其他因素无关 B、人口增长趋势的变化主要取决于世界各国的人口政策 C、人口增长趋势的变化除受社会生产力 发展水平制约外,也与国家的人口政策有关 D、人口增长趋势的变化受自然条 件的影响较大 2、在世界人口增长过程中,人口增长速度在时间和空间上是 有差别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产业革命后人口增长最快 B、地势平坦地区人口增长速度最快 C、“二战”后人口增长速度最快 D、经济发达国家或地区人口增长速度最快 3.我国于2013年底推出了“单独二孩”政策,该政策实施带来的影响可能是 ①出生率趋于回升②老龄化程度降低③死亡率趋于上升④公共资源压力增大 A. 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4.下图是四个国家的人口出生率和人口死亡率图,判断四国中,人口增长率最高的国家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课后反思】 本节课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以问题引路引导学生分析! 总体课堂气氛效果较好。但是也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给与学生思考的时间过少! 2、学生展示的机会不多,自己讲的过多。 3、课后练习的设计要有梯度!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