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混凝土的各种原料配合比例表

混凝土的各种原料配合比例表

混凝土的各种原料配合比例表
混凝土的各种原料配合比例表

混凝土的各种原料配合比例表

;

浅析碱集料反应对混凝土质量的影响

浅析碱集料反应对混凝土质量的影响 众所周知,混凝土是由多种原材料混合后发生一系列的化学反应而产生的一种多孔、硬度很高的固体。组成混凝土的主要成分为水泥、石子(也称粗集料、粗骨料)、砂子(也称细集料、细骨料)、水、各种外加剂等。各种原材料对混凝土的质量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其中碱集料反应是对混凝土质量影响最大的情况之一。 一、碱集料反应概述 混凝土碱集料反应是混凝土中水泥、外加剂、掺合料和 拌和水中的可溶性碱(钾、纳)溶于混凝土孔隙中,与集料中能与碱反应的活性成分在混凝土硬化后逐渐发生的一种化学反应,反应生成物吸水膨胀,使混凝土产生内应力,导致混凝土开裂和强度降低,严重时会导致混凝土完全破坏。 二、碱集料反应的类型 依据参与碱集料反应的岩石种类及反应机理,碱集料反应可分为碱-硅反应、碱-硅酸盐反应及碱-碳酸盐反应三大类。 1、碱-硅反应 参与这种反应的有蛋白石、黑硅石、燧石、鳞石英、方 石英、玻璃质火山岩、玉髓及微晶或变质石英等。反应发生于碱与微晶氧化硅之间,其反应产物为硅胶体。这种硅胶体遇水膨胀,产生很大的膨胀压力,能引起混凝土开裂。这种膨胀压力取决于集料中活性氧化硅的最不利含量。对蛋白石来说,该含量为3%-5%,而对活性较差一些的含硅集料,该含量为20%-30%。 2、碱-硅酸盐反应 粘土质岩石及千板岩等集料与混凝土中碱性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碱-硅酸盐反应。这种反应尽管引起缓慢的体积膨胀,也能导致混凝土开裂,其反应性质与碱-二氧化硅反应相似。 3、碱-碳酸盐反应 这是白云质石灰岩集料与混凝土中的碱性化合物发生的反应。这种反应最早发生于加拿大的一条混凝土路面。该路面在非常寒冷的季节发生严重龟裂。经调查发现该路面使用了白云质石灰石骨料。由此证明,碱-碳酸盐集料反应也引起体积膨胀和混凝土开裂。

工程建筑混凝土原材料及配合比的检测研究

工程建筑混凝土原材料及配合比的检测研究 摘要:文章首先探讨了工程混凝土的几种原材料检测,包括水、石子、混泥土、外加剂以及掺混材料。其次开展了工程混凝土的配合比检测分析,包括工程混凝 土配合比检测的方法与混凝土强度的检测,旨在优化工程混凝土的配比。 关键词:配合比;混凝土;原材料; 1工程混凝土原材料检测探讨 1.1水质检测 在进行混凝土的拌合工作时,需要在其中加入大量的水。通常情况下,工程 施工团队用于搅拌混凝土的水来自于地下水和自来水。对于部分符合生物饮用要 求的自来水和地下水可以直接在混凝土的搅拌过程中应用,而对于首次使用的地 表水或者是地下水,则需要对水质进行检测。检测的内容包括水质的pH值、氯 化物、硫酸盐及硫化物等参数进行对比,之后所有对比参数在标准数值范围内, 方可用于混凝土搅拌中。 1.2石子检测 在混凝土原材料中,石子是混凝土成型的粗骨料,石子质量直接决定了工程 混凝土的质量。目前我国建筑工程施工制作混凝土的石子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碎 石子,一种是卵石子。前者主要是由天然岩石或者是卵石经过破碎处理、筛选分 离之后组合而成,后者主要是指天然石头。在进行混凝土原材料石子的检测时, 检测的内容主要包括级配均匀程度、粒径大小是否合适两个主要方面。 1.3砂子检测 在混凝土中,砂子是细骨料,是混凝土拌合的主要材料。要求依照混凝土的 等级、抗冻要求、抗渗能力进行针对性的砂子检测。检测期间,应该选用不同级 配区的砂子进行检验,检验的内容包括四个大方面,分别是泥块含量、砂子性能、砂含泥量以及有害物质含量方面进行严格检测。 1.4水泥检测 在混凝土的原材料中,水泥是以一种胶凝材料存在的。由于受不同水泥生产 厂家生产工艺差异化的影响,不同厂家生产的水泥在具体的混凝土搅拌过程中产 生的水化反应也不尽相同,继而导致释放的热量也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同之处。应 该严格按照工程的实际需求选用适宜的水泥类型。当水泥材料的品种确定之后, 应该针对水泥的强度、体积安定性能、细度及凝结的时间展开相应指标的检测。 需要按照《水泥细度检验方法》、《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等规范进行严格检测。 2工程混凝土配合比检测分析 2.1工程混凝土配比检测方法 当确保混凝土原材料质量时,还需要保障混凝土在配置过程中的配合比,想 要使原材料的配合比正确,得出最佳的配比,就需要针对原材料之间开展进一步 的配合比检测工作,如此才能最终满足工程的建设需求和提升施工质量。通常情 况下,进行混凝土的配比检测时,最常用的检测方法就是试块方法。将混凝土在 长为10~15cm的立方体模板中制作出试验块,通过对试验块进行相应龄期的强度 检测,以此确定工程施工过程中混凝土的配比检测。 2.2工程混凝土配合比强度检测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及例题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1] 一、基本要求 1.普通混凝土要兼顾性能与经济成本,最主要的是要控制每立方米胶凝材料用量及水泥用量,走低水胶比、大掺合料用量、高砂率的设计路线; 2.普通塑性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时,主要参数参考下表 ; ②普通混凝土掺合料不宜使用多孔、含碳量、含泥量、泥块含量超标的掺合料; ③确保外加剂与水泥及掺合料相容性良好,其中重点关注缓凝剂、膨胀剂等与水泥及掺合料的相容性,相容性不良的外加剂,不得用于配制混凝土; 3 设计普通混凝土配合比时,应用excel编计算公式,计算过程中通过调整参数以符合表1给出的范围。

2 术语、符号 2.1 术语 2.1.1普通混凝土ordinary concrete 干表观密度为2000~2800kg/m3的水泥混凝土。 2.1.2 干硬性混凝土stiff concrete 拌合物坍落度小于10mm且须用维勃时间(s)表示其稠度的混凝土。 2.1.3塑性混凝土plastic concrete 拌合物坍落度为10mm~90mm的混凝土。 2.1.4流动性混凝土pasty concrete 拌合物坍落度为100mm~150mm的混凝土。 2.1.5大流动性混凝土flowing concrete 拌合物坍落度不小于160mm的混凝土。 2.1.6抗渗混凝土impermeable concrete 抗渗等级不低于P6的混凝土。 2.1.7抗冻混凝土frost-resistant concrete 抗冻等级不低于F50的混凝土。 2.1.8高强混凝土high-strength concrete 强度等级不小于C60的混凝土。 2.1.9泵送混凝土pumped concrete 可在施工现场通过压力泵及输送管道进行浇筑的混凝土。 2.1.10大体积混凝土mass concrete 体积较大的、可能由胶凝材料水化热引起的温度应力导致有害裂缝的结构混凝土。 2.1.11 胶凝材料binder 混凝土中水泥和矿物掺合料的总称。 2.1.12 胶凝材料用量binder content 混凝土中水泥用量和矿物掺合料用量之和。 2.1.13 水胶比water-binder ratio 混凝土中用水量与胶凝材料用量的质量比。 2.1.14 矿物掺合料掺量percentage of mineral admixture 矿物掺合料用量占胶凝材料用量的质量百分比。 2.1.15 外加剂掺量percentage of chemical admixture 外加剂用量相对于胶凝材料用量的质量百分比。

混凝土原材料对外加剂的影响

混凝土原材料对外加剂的影响

————————————————————————————————作者:————————————————————————————————日期:

混凝土原材料对外加剂的影响 一、 外加剂在混凝土成分中所占的比例虽然很小,但其作用却不可小视,对混凝土工作性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旦混凝土工作性能不满足工地使用要求时,商混厂家首先是投诉外加剂供应商,要求外加剂厂家进行调整,就此遭遇索赔的外加剂厂家比比皆是。当然,现代外加剂技术水平通过近几年的努力已经取得飞速的进步,尤其是聚羧酸外加剂,混凝土技术的发展离不开聚羧酸外加剂的贡献。笔者就混凝土质量问题中因原材料质量的问题,对外加剂的功效影响比较大的因素进行简单的概括分析。 1 水泥 水泥质量对混凝土性能影响相当大,但是水泥厂商对混凝土公司来说一直是个迷,混合材是什么品种、掺量、是否使用助磨剂、其矿物组分如何等从未对混凝土厂商公开过,他们注重的只是强度,大多数混凝土厂商苦不堪言,深受其害,南通地区出现过“市场上十几种外加剂对一种水泥都不适应”的局面。水泥成分中对混凝土工作性能影响较大的因素为: (1)水泥中C3A含量,对混凝土的坍落度影响就很大,C3A 含量越高混凝土和损失就越大,应严格控制其含量。 (2)水泥中半水石膏或硬石膏含量对混凝土坍落度损失影响很大,含量越大损失越快。 (3)标准稠度用水量,用水量越大,外加剂掺量越大。 (4)比表面积,比表面积越大水泥越细,对外加剂的吸附量就越大,外加剂的掺量就越大。 (5)碱含量,在一定范围内随着碱含量的提高,混凝土和易性增加,但达到适量比例以后,混凝土坍落度损失会快速增加。 2 骨料

关于原材料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的分析

关于原材料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的分析 发表时间:2019-07-29T15:28:59.140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14期作者:陈欢[导读] 摘要:混凝土的强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建筑的强度和安全程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为了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常围绕原材料影响因素进行改进,以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天津欣洲万通混凝土有限公司 摘要:混凝土的强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建筑的强度和安全程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为了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常围绕原材料影响因素进行改进,以提高混凝土的强度。本文首先说明了混凝土的发展现状,然后详细分析了原材料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关键词:原材料;混凝土;强度;骨料;胶凝材料一、混凝土的发展现状 莫尼埃在 1877 为结构用的混凝土申请专利,力筋和水平横筋形成框架,表面浇筑混凝土的这种做法沿用至今;在1900年之后,相关的水灰比学说相继诞生,这是混凝土强度的最为早期的理论基础。载之后,轻集料混凝土、加气混凝土和其他类型的混凝土接连现世,同时混凝土外加剂也开始出现并投入使用。在上世纪60年代后,混凝土材料中开始有了高分子材料的加入,由此聚合物混凝土得以研制成功。 在当代,钢筋混凝土做为建筑设施的基础材料,充当着十分着重要的角色。经过近 40 年的发展,我国的混凝土行业已然形成了一条产业链。从材料设计、原材料制备、混凝土生产运输到工程服务。这为我国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各类建筑工程建设做出了重要的贡献。2017年,我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协会官方统计商品混凝土产量 16.4 亿 m3,同比增长跌至 2.14%,我们不难看出在市场及国家政策的推动下,行业规模持续扩大,技术水平、管理水平快速提升,产业结构不断改善。 二、原材料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的分析(一)水泥的强度等级和水灰比 水泥是混凝土最重要的原材料,其也对混凝土的强度有重大的影响,因此研究水泥的强度等级以及水灰比是十分关键的。一般来说,水泥的强度等级水平较高,才能配置出强度大的混凝土。而水泥要达到高的强度,则离不开水灰比的作用。在水泥强度固定不变的条件下,如果水灰比越大,则混凝土的强度反而越小。水泥水化需要合适的水量,如果水量控制不合理,则混凝土便不能全部吸收水分,一部分水分就会被滞留到混凝土中,一旦遭遇高温条件,就会出现水汽蒸发的问题,那么即使已经硬化了的混凝土仍有可能出现气孔,这大大降低了混凝土的强度。由此可见,如何处理水灰比和强度之间的关系是十分关键的问题,混凝土的强度只有在水灰比越小的时候才能增强。但是需要把握好水灰比的度,如果过于小,那么混凝土的振捣就会非常困难,混凝土反而容易出现更多的问题,这对强度也会造成很大影响。 (二)骨料 骨料分为粗骨料和细骨料,通常情况下,粗骨料相比细骨料对于混凝土强度影响较大,细骨料对于混凝土强度影响很小。粗骨料对于混凝土强度的影响主要在于其表面质量的好坏,对于表面粗糙的粗骨料,粘接力较大,混凝土的强度较高。一般情况下,粗骨料的强度比水泥的强度和水泥与骨料间的粘结力要高,所以粗骨料的自身强度对混凝土强度不会有大的影响,但是粗骨料如果含有大量的针片状颗粒、泥块等杂质,则对混凝土强度产生不良影响。因为当骨料较大时,骨料间粘接力较小,并且骨料间隙大,强度低。为了保证混凝土具有足够的强度,常常将粗骨料控制在 3.2cm 左右。当石质强度相等时,碎石表面粗糙,粘接力较大,因此表面粗糙的碎石比表面光滑的卵石粘结性能要好,在水灰比相同时,碎石的混凝土强度比卵石的混凝土强度高,一般高 10%左右。(三)矿物掺合料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用粉煤灰、粉煤灰及硅灰、磨细矿渣等量替代部分水泥的情况下,混凝土 7d 龄期时抗压及弯拉强度均下降,但 28d 龄期后粉煤灰、粉煤灰及硅灰两种掺合料的混凝土抗压及弯拉强度依然下降,磨细矿渣掺合料混凝土抗压及弯拉强度比纯水泥混凝土强度高。在水胶比分别为 0.60、0.50、0.28 三种情况下,无论水胶比大小,Ⅱ级粉煤灰均不能等量取代 P?O42.5R 级水泥,应超量取代,且水胶比越大,超量系数越大;在研究的掺量范围内,S95 矿渣粉可等量取代 P?042.5R 级水泥,,且会增加混凝土强度。粉煤灰的增“强”潜力是很大的,其主要是在后期增加混凝土的强度,后劲很足;硅粉具有较大的活性,那么其主要是在前期增加混凝土的强度,而后期由于活性的降低会大大减缓增加强度的速度。如果需要提高混凝土的抗折强度和抗冲击耐磨性,那么硅粉则是最合适的外加剂。 基于此,如果混凝土对早期强度要求较大,那么可以采用粉煤灰超量取代部分水泥的做法,而则可以取代等量的部分水泥,同时对混凝土强度的增强也是有益的。 (四)外加剂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外加剂是混凝土原材料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外加剂的加入对混凝土的各种性能有着明显的改善作用。外加剂的种类很多,常见的有减水剂、早强剂和缓凝剂等,另外复合型的外加剂也是较为常见的。假使其他材料不改变,在加入减水剂后,混凝土的坍落度仍然能够达到同样要求,但是却能同步减少用水量,从而使得混凝土的强度得到增强。但要控制好减水剂的掺量,过犹不及,如果掺量过高,那么就增加了混凝土离析泌水的可能性,反而会使得混凝土的强度降低。早强剂的目的是控制混凝土的早期强度,起到提高早期强度的作用;如果要提高混凝土的抗冻性能,那么就要加入引气剂,但是引气剂的加入会使得混凝土的强度有不同程度的降低;膨胀剂能够起到降低混凝土收缩的目的,对混凝土强度的增强也有一定的作用;如果需要延长混凝土的凝结时间,那么就可以加入缓凝剂,会使得混凝土的运输范围得以增大,那么缓凝剂的用量需要控制好,否则就会起到降低混凝土强度的反作用。相关试验显示,在水灰比相同的条件下,对混凝土蒸养强度提高最为明显的为萘系高效减水剂,而聚羧酸高效减水剂和氨基磺酸盐高效减水剂的效果则相对要差一些;适量早强剂和膨胀剂的加入也付混凝土蒸养强度的提高有益,而缓凝剂和引气剂的加入也不利于混凝土蒸养强度的提高。 在混凝土坍落度相同的条件下,减水剂的减水率越高,那么配制出的混凝土强度就会越大。这是因为,用水量的降低使得水灰比也变小,通过上文分析可知,小的水灰比有利于混凝土强度的增大。由此可见,在流动性能相同和水灰比相同的条件下,减水剂会对混凝土强度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五)胶凝体系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

混凝土配合比

混凝土配合比 轻混凝土是指表观密度小于1950kg/m3的混凝土。可分为轻集料混凝土、多孔混凝土和无砂大孔混凝土三类。轻混凝土的主要特点为: 1.表观密度小。轻混凝土与普通混凝土相比,其表观密度一般可减小1/4~3/4,使上部结构的自重明显减轻,从而显著地减少地基处理费用,并且可减小柱子的截面尺寸。又由于构件自重产生的恒载减小,因此可减少梁板的钢筋用量。此外,还可降低材料运输费用,加快施工进度。 2.保温性能良好。材料的表观密度是决定其导热系数的最主要因素,因此轻混凝土通常具有良好的保温性能,降低建筑物使用能耗。 3.耐火性能良好。轻混凝土具有保温性能好、热膨胀系数小等特点,遇火强度损失小,故特别适用于耐火等级要求高的高层建筑和工业建筑。 4.力学性能良好。轻混凝土的弹性模量较小、受力变形较大,抗裂性较好,能有效吸收地震能,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故适用于有抗震要求的建筑。 5.易于加工。轻混凝土中,尤其是多孔混凝土,易于打入钉子和进行锯切加工。这对于施工中固定门窗框、安装管道和电线等带来很大方便。 轻混凝土在主体结构的中应用尚不多,主要原因是价格较高。但是,若对建筑物进行综合经济分析,则可收到显著的技术和经济效益,尤其是考虑建筑物使用阶段的节能效益,其技术经济效益更佳。 一、轻骨料混凝土 用轻粗骨料、轻细骨料(或普通砂)和水泥配制而成的混凝土,其干表观密度不大于1950kg/m3,称为轻骨料混凝土。当粗细骨料均为轻骨料时,称为全轻混凝土;当细骨料为普通砂时,称砂轻混凝土。 (一)轻骨料的种类及技术性质 1.轻骨料的种类。凡是骨料粒径为5mm以上,堆积密度小于1000kg/m3的轻质骨料,称为轻粗骨料。粒径小于5mm,堆积密度小于1200kg/m3的轻质骨料,称为轻细骨料。 轻骨料按来源不同分为三类:①天然轻骨料(如浮石、火山渣及轻砂等);②工业废料轻骨料(如粉煤灰陶粒、膨胀矿渣、自燃煤矸石等);③人造轻骨料(如膨胀珍珠岩、页岩陶粒、粘土陶粒等)。 2.轻骨料的技术性质。轻骨料的技术性质主要有松堆密度、强度、颗粒级配和吸水率等,此外,还有耐久性、体积安定性、有害成分含量等。

普通水泥混凝土配合比参考表

普通水泥混凝土配合比 参考表 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

普通水泥混凝土配合比参考表

水泥标号 水泥的标号是水泥“强度”的指标。水泥的强度是表示单位面积受力的大小,是指水泥加水拌和后,经凝结、硬化后的坚实程度(水泥的强度与组成水泥的矿物成分、颗粒细度、硬化时的温度、湿度、以及水泥中加水的比例等因素有关)。水泥的强度是确定水泥标号的指标,也是选用水泥的主要依据。测定水泥强度的方法用前是“软练法”。 目录

展开 基本信息 此法是将1:3的水泥、(福建平潭白石英砂)及规定的水,按照规定的方法与水泥拌制成软练胶砂,制成7.07 X 7.07 X 7.07厘米的立方体抗压试块与8字形抗拉试块,在标准条件下进行养护,分别测定其3天、7天及28天的抗压强度和抗拉强度,以分组试块的28天平均抗压强度来确定水泥的标号,但3天、7天的技压强度也必须满足规定的要求。 目前我国生产的水泥一般有225#、325#、425#、525#等几种标号。生产不同标号的水泥,是为了适应制做不同标号的混凝土的需要。 水泥的标号 标准 水泥的标号是水泥强度大小的标志,测定水泥标号的抗压强度,系指水泥砂浆硬结28d后的强度。例如检测得到28d后的抗压强度为310 kg/cm2,则水泥的标号定为300号。抗压强度为300-400 kg/cm2者均算为300号。普通水泥有:200、250、300、400、500、600六种标号。200号-300号的可用于一些房屋建筑。400号以上的可用于建筑较大的桥梁或厂房,以及一些重要路面和制造预制构件。 关于水泥标号的用法,其实并没有非常精细的规定,一般来说,设计图纸中会给出明确的规定。

粉煤灰参量对混凝土影响

粉煤灰是制作水泥的一种原材料,具有一定的活性。在水泥混凝土中掺一定量的粉煤灰,既可以替代一部分水泥,节约成本,又能增加和易性,减少泌水、离析现象,改善混凝土的性能。具有缓凝、减水,提高密实度和后期强度,降低水化热,抑制干裂、收缩,增强抗酸碱反应能力的作用。近年来已在国内外引起广泛的关注,并得到大量的推广应用。但是在混凝土中掺多少粉煤灰才能取得最佳效果呢?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较完善的理论体系。 八十年代以来,我国已对粉煤灰混凝土做了一定的研究、应用,并制定了一些规范。如《粉煤灰在混凝土和砂浆中应用技术规程》JGJ28-86,《粉煤灰混凝土应用技术规范》GBJ146-90等,对粉煤灰应用作了初步规定,制定了最大替代水泥量。见下表: 粉煤灰最大替代水泥量%JGJ28-86N0-01 水泥品种 砼强度等级普通水泥矿渣水泥粉煤灰级别 ≤C1515~2510~20Ⅲ级 C2010~1510Ⅰ~Ⅱ级 C25~C3015~2010~15Ⅰ~Ⅱ级 预应力砼≤15<10Ⅰ级 粉煤灰最大替代水泥限量%GBJ146-90N0-02 水泥品种 砼类别硅酸盐 水泥普通 水泥矿渣 水泥火山灰水泥 预应力砼251510 钢筋砼、高强砼、耐冻砼、蒸养砼30252015 中、低强度砼、泵送砼、大体积砼、地下砼、 水下砼50403020

碾压砼65554535 粉煤灰超量系数GBJ146-90N0-03 粉煤灰级别Ⅰ级Ⅱ级Ⅲ级 超量系数1.1~1.41.3~1.71.5~2.0 在国标GBJ146-90中规定各级粉煤灰适用范围如下: 1、Ⅰ级粉煤灰适用于跨度小于6米的预应力混凝土好钢筋混凝土。 2、Ⅱ级粉煤灰适用于钢筋混凝土和无筋混凝土。 3、Ⅲ级粉煤灰适用于无筋混凝土。 4、C30及其C30以上的无筋粉煤灰混凝土宜采用Ⅰ、Ⅱ级粉煤灰,对于预应力混凝土、钢筋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在C30及其C30以上的无筋混凝土所有粉煤灰,经试验论证,可采用上述规定低一级的粉煤灰。 国外的粉煤灰掺量,主要有70~120kg/m3,50~150kg/m3。欧、美等西方发达国家早已涉入这一领域的研究,我国起步较晚,有关研究不多,常直接以水泥用量的百分比以及超量部分来确定粉煤灰掺量。在南浦大桥、上钢、上海宝电等工程中大量采用,并积累了不少经验。我们经过大量试验、应用,发现粉煤灰的掺量与混凝土所用的原材料、设计强度等级、塌落度、浇筑气温等都有一定的关系。掺量在50~~130kg/m3范围对混凝土的凝结时间影响不大,早期强度降低有限。但混凝土的性能却能得到较大幅度的改善。在实际应用中,切入原材料理念,选用固定掺量法较易掌握,即预先确定粉煤灰的每m3用量的方法,欧、美国家大多采用固定掺量法。现将我们试验应用的结果总结出以下几个特点: 1、最佳掺量与塌落度的关系 在同强度等级条件下,随着塌落度增加,为了确保和易性、工作度,细集料和粉集料比例则应相应增大。我们发现最佳掺量与塌落度之间存在一定的比例关系,以C20砼为例,两者趋于线性关系,见下图: 粉煤灰N0-04 最佳130 掺量 kg/m340 20180200塌落度㎜

普通水泥混凝土配合比参考表

普通水泥混凝土配合比参考表

水泥标号 水泥的标号是水泥“强度”的指标。水泥的强度是表示单位面积受力的大小,是指水泥加水拌和后,经凝结、硬化后的坚实程度(水泥的强度与组成水泥的矿物成分、颗粒细度、硬化时的温度、湿度、以及水泥中加水的比例等因素有关)。水泥的强度是确定水泥标号的指标,也是选用水泥的主要依据。测定水泥强度的方法用前是“软练法”。 目录

此法是将1:3的水泥、标准砂(福建平潭白石英砂)及规定的水,按照规定的方法与水泥拌制成软练胶砂,制成7.07 X 7.07 X 7.07厘米的立方体抗压试块与8字形抗拉试块,在标准条件下进行养护,分别测定其3天、7天及28天的抗压强度和抗拉强度,以分组试块的28天平均抗压强度来确定水泥的标号,但3天、7天的技压强度也必须满足规定的要求。 目前我国生产的水泥一般有225#、325#、425#、525#等几种标号。生产不同标号的水泥,是为了适应制做不同标号的混凝土的需要。 标准 水泥的标号是水泥强度大小的标志,测定水泥标号的抗压强度,系指水泥砂浆硬结28d后的强度。例如检测得到28d后的抗压强度为310 kg/cm2,则水泥的标号定为300号。抗压强度为300-400 kg/cm2者均算为300号。普通水泥有:200、250、300、400、500、600六种标号。200号-300号的可用于一些房屋建筑。400号以上的可用于建筑较大的桥梁或厂房,以及一些重要路面和制造预制构件。 关于水泥标号的用法,其实并没有非常精细的规定,一般来说,设计图纸中会给出明确的规定。 在民用建筑工程中,一般用的比较多的是普通硅酸盐水泥和矿渣硅酸盐水泥。 标号一般常用的有P.O 32.5/42.5,P.S 32.5/42.5。 有325的和425的 325的250元--300元 425的360--450元品牌,地区不一样价格就不一样 关于水泥标号 通用水泥新标准是:GB175-1999《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GB1344-1999《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硅酸盐水泥及粉煤灰硅酸盐水泥》、GB12958-1999《复合硅酸盐水泥》。从2001年4月1日起正式实施。 与旧标准的区别 (1)六大水泥产品标准均引用GB/T17671-1999方法为该标准的强度检验方法,不再采用GB177-85方法。 (2)水泥标号改为强度等级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总结样本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新规范) 一、术语、符号 1.1 普通混凝土 干表观密度为 kg/m3~2800kg/m3的混凝土。 ( 在建工行业, 普通混凝土简称混凝土, 是指水泥混凝土) 1.2 干硬性混凝土 拌合物坍落度小于10mm且须用维勃稠度( s) 表示其稠度的混凝土。 ( 维勃稠度能够合理表示坍落度很小甚至为零的混凝土拌合物稠度, 维勃稠度等级划分为5个。) 1.3 塑性混凝土 拌合物坍落度为10mm~90mm的混凝土。 1.4 流动性混凝土 拌合物坍落度为100mm~150mm的混凝土。 1.5 大流动性混凝土 拌合物坍落度不低于160mm的混凝土。

1.6 胶凝材料 混凝土中水泥和矿物掺合料的总称。 1.7 胶凝材料用量 混凝土中水泥用量和矿物掺合料用量之和。 1.8 水胶比 混凝土中用水量与胶凝材料用量的质量比。( 代替水灰比) ( 胶凝材料和胶凝材料用量的术语和定义在混凝土工程技术领域已被广泛接受) 二、设计方法、步骤及相关规定 2.1 基本参数 ( 1) 水胶比W/B; ( 2) 每立方米砼用水量m w; ( 3) 每立方米砼胶凝材料用量m b; ( 4) 每立方米砼水泥用量m C; ( 5) 每立方米砼矿物掺合料用量m f; ( 6) 砂率βS: 砂与骨料总量的重量比; ( 7) 每立方米砼砂用量m S; ( 8) 每立方米砼石用量m g。 2.2 理论配合比( 计算配合比) 的设计与计算 基本步骤:

? 混凝土配制强度的确定; ? 计算水胶比; ? 确定每立方米混凝土用水量; ? 计算每立方米混凝土胶凝材料、 矿物掺合料和水泥用量; ? 确定混凝土砂率; ? 计算粗骨料和细骨料用量。 ( 1) 混凝土配制强度的确定 ? 混凝土配制强度应按下列规定确定: 当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小于C60时, 配制强度应按下式确定: σ 645.1,0,+≥k cu cu f f ( 1) 式中: 0,cu f ——混凝土配制强度( MPa) ; k cu f ,——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 这里取混凝土的设计强 度等级值( MPa) ; σ——混凝土强度标准差( MPa) 。 当设计强度等级不小于C60时, 配制强度应按下式确定: k cu cu f f ,0,15.1≥ ( 2) ? 混凝土强度标准差应按下列规定确定:

混凝土原材料对外加剂的影响

一、 外加剂在混凝土成分中所占的比例虽然很小,但其作用却不可小视,对混凝土工作性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旦混凝土工作性能不满足工地使用要求时,商混厂家首先是投诉外加剂供应商,要求外加剂厂家进行调整,就此遭遇索赔的外加剂厂家比比皆是。当然,现代外加剂技术水平通过近几年的努力已经取得飞速的进步,尤其是聚羧酸外加剂,混凝土技术的发展离不开聚羧酸外加剂的贡献。笔者就混凝土质量问题中因原材料质量的问题,对外加剂的功效影响比较大的因素进行简单的概括分析。 1 水泥 水泥质量对混凝土性能影响相当大,但是水泥厂商对混凝土公司来说一直是个迷,混合材是什么品种、掺量、是否使用助磨剂、其矿物组分如何等从未对混凝土厂商公开过,他们注重的只是强度,大多数混凝土厂商苦不堪言,深受其害,南通地区出现过“市场上十几种外加剂对一种水泥都不适应”的局面。水泥成分中对混凝土工作性能影响较大的因素为: (1)水泥中C3A含量,对混凝土的坍落度影响就很大,C3A 含量越高混凝土和损失就越大,应严格控制其含量。 (2)水泥中半水石膏或硬石膏含量对混凝土坍落度损失影响很大,含量越大损失越快。 (3)标准稠度用水量,用水量越大,外加剂掺量越大。 (4)比表面积,比表面积越大水泥越细,对外加剂的吸附量就越大,外加剂的掺量就越大。 (5)碱含量,在一定范围内随着碱含量的提高,混凝土和易性增加,但达到适量比例以后,混凝土坍落度损失会快速增加。 2 骨料

由于砂石多为天然地方性材料,材质随成因、产地、采集、堆运等情况的不同而经常变化,经常会遇到级配不好、含泥量超标、碎石针片状较多等现象,如果控制不及时,或对其质量重视不足,将严重影响混凝土的质量,这样对工程质量存在严重隐患,不仅增加费用,而且往往影响正常施工。含泥量是砂石材料的一个重要指标,微小颗粒大大增加了粉料的比表面积,单方用水量大大提高,强度不能满足要求,势必需要提高外加剂掺量,从而增加混凝土成本。含泥量过大会降低混凝土骨料界面的粘结强度,降低混凝土的抗拉强度,会对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能产生影响,也会引起混凝土本身起皮、开裂,给工程质量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另外砂石中泥块含量过多,新拌混凝土的坍落度相应降低,若要求混凝土的坍落度相同,用水量必然增加,这样也会相应增加水泥用量或提高外加剂掺量,在很大程度上又增加了混凝土成本。 3 掺合料 粉煤灰、矿粉是混凝土中较为常见的掺合料,其质量的好坏对外加剂的功效起一定作用,主要影响指标是烧失量,烧失量越大,对外加剂的吸附越大,起作用的外加剂比例减少,严重影响混凝土的性能,进厂时务必检测烧失量指标。细度(比表面积)也是影响外加剂功效的一个重要指标,尤其是矿粉,目前大型立磨矿渣粉生产线生产的矿渣粉细度均控制在400~500m2/kg 的范围内,但球磨矿粉的细度较难达到400m2/kg 以上,即使通过延长磨细时间,增加能耗,勉强达到400m2/kg 以上,也难以长期稳定。一旦其细度大幅度降低,会给混凝土带来诸多问题,如:粘聚性下降出现离析泌水、凝结时间延长、早期强度降低,甚至28d 强度也会不同程度降低等。同时,注重矿物掺合料粉磨时的颗粒形状,维持掺合料的微珠颗粒,使其在混凝土中起到“滚珠轴承”的作用,有效地改善混凝土和易性。近期,有专家提出一种用于混凝土掺合料质量的评定方法,该种方法是根据掺合料吸附外加剂的结果来对掺合料的等级进行客观的评价,从而简便、准确地确定外加剂适宜掺量,以达到拌制优质混凝土的目的。 二、 混凝土原材料中的哪些因素对外加剂适应性的影响较大呢?经过这些年的 试验总结,主要归纳为以下因素:

水泥混凝土配合比参考表

精心整理 精心整理 水泥混凝土配合比参考表水泥强度等级 混凝土强度等级 每立方米混凝土材料用量(KG/m2) 配比适用于配置的混凝土类别 水泥 水 沙子 石子 32.5 32.5R C15 300 185 730 1165 适用于配料混凝土坍落度在30mm-70mm 的塑性混凝土 C20 350 185 690 1160 C25 400 185 650 1180 C30 450 183 600 1192 C35 480 180 580 1230 C40 520 178 525 1220 C20 350 185 795 1055 掺入适当高效减水剂,适用于配置混凝土坍落 度大于80mm 流态性混凝土 C25 405 185 758 1061 C30 450 183 752 1045 C35 480 180 705 1040 C40 520 180 655 1070 42.5 42.5R C20 290 185 725 1180 适用于配料混凝土坍落度在30mm-70mm 的塑 性混凝土 C25 345 185 670 1195 C30 380 185 648 1198 C35 430 185 615 1205 C40 460 185 590 1210

精心整理 精心整理C454801805701215 C505101785451220 C203001858301056 掺入适当高效减水剂,适用于配置混凝土坍落 度大于80mm流态性混凝土 C253401858001045 C303851847751050 C354201857501060 C404601837301065 C454851807001080 C505151806751085 62.5 625.R C303401856751200 适用于配料混凝土坍落度在30mm-70mm的塑 性混凝土 C353751856501205 C404051856251215 C454401855951220 C503681835601240 C605251805301250 C303501908001045 掺入适当高效减水剂,适用于配置混凝土坍落 度大于80mm流态性混凝土 C353851887801050 C404201857651055 C454501857501060

原材料对混凝土质量优劣重要意义

一、原材料对混凝土质量优劣重要意义 混凝土,广义上泛指将一种具有胶结性质的材料和砂石以及粉细颗粒混合并成型后,经凝固硬化而粘结成为具有一定强度的实体。主要为水泥、骨料等。混凝土是当今世界上用量最大的建筑材料,年用量接近90亿吨。用量如些之大,与它的特点相关。混凝土工程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整个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整体质量,而混凝土原材料的好坏和选配是否恰当也直接影响着混凝土工程的质量。因此,确保钢筋混凝土结构质量一个重要的因素是要从混凝土原材料的质量控制做起。原材料选用不当将导致混凝土工程产生质量缺陷或裂缝,直接影响着整个工程结构的质量。混凝土因材料选用不当产生质量缺陷或裂缝,一般认为是因为混凝土材料变形受约束所引起的内应力大于材料抗拉强度的缘故。混凝土广泛应用于建筑、交通、水利等工程建设中,是工程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直接影响到整个工程的质量;因此混凝土质量优劣将直接影响到工程质量,直接对混凝土有直接影响的原材料品质是我们值得研究的方面。来源:的美女编辑们二、首先把握好原材料质量来源: 原材料是组成混凝土的基础,原材料品质的优劣直接影响到混凝土质量的好坏,因此首先要把好原材料质量关。本文来源:网 水泥的强度和体积安定性直接影响混凝土的质量。水泥的强度上下波动,混凝土的强度就会发生相应的变化;水泥的体积安定性差,就会使混凝土产生膨胀性裂缝。因此,要选择好水泥品种,根据经验,大水泥厂生产的水泥质量比较稳定可靠。来源:的美女编辑们

黄砂最关键的是细度模数和含泥量,砂子太细或含泥过多,会增加混凝土的干缩裂缝。另外,砂石中含泥量高,不仅影响混凝土的强度,而且影响抗冻性、抗渗性和耐久性。因此,混凝土最好采用中粗砂,且含泥量和有机质的含量必须满足规范要求。本文来源:网 石子主要控制好级配、针片状含量和压碎值。经调研,目前,好多混凝土厂家的石子级配都不是很好,因此,如何确保石子级配连续,且在生产中切实可行,还值得进一步探讨研究。 现在南京地区主要使用商品混凝土,选择商品混凝土厂家也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根据体会,一定要选择信誉好的,设备比较先进的混凝土厂家,同时必须到现场对原材料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查。三、根据工程需要认真研究混凝土原材料的配合比 混凝土配合比是指单位体积的混凝土中各组成材料的重量比例。水灰比、单位用水量和砂率是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三个基本参数,它们与混凝土各项性能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确定这三个基本参数的基本原则是:在满足混凝土强度和耐久性的基础上,确定混凝土水灰比,在满足混凝土施工要求的和易性基础上,根据粗骨料的规格确定混凝土单位用水量,砂在骨料中的数量应以填充石子空隙后略有富余的原则来确定。 四、原材料个组成部分对混凝土质量影响 1、水泥矿物组成的影响。众所周知,硅酸盐水泥主要的组成矿物有四种,它们的水化性质不同,在水泥中所占比例不同时影响对水泥整体的性质。C3S虽对早期强度贡献较大,但水化热是其他矿物水化

原材料对混凝土工作性能的影响

原材料对混凝土工作性能的影响 发表时间:2018-06-11T15:06:17.580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4期作者:陆峰峰毛迪辉 [导读] 就能够极大地增强混凝土的质量,从而更好地保证建筑体的质量的优良,促进我国的建筑行业的健康和长足的发展。 1.宁波永大预拌混凝土公司浙江宁波 315181 2.宁波露龙新型建材有限公司浙江宁波 315181 摘要:文章先对混凝土性能的基本要求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然后对提高混凝土性能的对策和措施进行了阐述与研究,希望能为相关行业提供一定的参考借鉴。 关键词:混凝土;原材料;影响 1混凝土性能的基本要求及其影响因素 1.1和易性及其影响因素 混凝土的流动性保水性和粘聚性成为和易性。影响这一特点的主要因素是水泥自身所有的特性。其中有水泥浆大小直接影响混凝土拌合物的稳定性,水灰比影响混凝土的流动性,同样还有砂率大小也是重要因素。 1.2耐久性及其影响因素 混凝土的耐久性是指对外界环境的抵抗能力,包括抗冻性和扛腐蚀性。冻融循环会造成混凝土破损和变形,混凝土若受到冻害,会导致其体积膨胀,出现冻胀和变形现象。酸碱盐的侵蚀同样会影响混凝土耐久性,酸性物质的侵蚀会促使水泥中氢氧化钙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作用,导致混凝土发生崩解,而碱性物质中的浓溶液则会对混凝土造成化学侵蚀和结晶侵蚀,破坏混凝土的内部结构。而钢筋锈蚀会导致混凝土开裂,保护层逐渐消失和剥落,降低混凝土的整体强度。 1.3强度及其影响因素 (1)水泥的强度等级和水灰比。作为混凝土强度的关键性因素,对其水泥的强度等级和水灰比进行研究和分析显得尤为重要。只有当水泥的强度等级处于较高的水平的时候,被配置出来的混凝土的强度就越强。想要使得水泥的强度达到较高的等级,就必须对水灰比在不同情况之中进行分析。例如当水泥的强度等级是固定的,水灰比越大,那么配置出来的混凝土的强大就越小。在抵抗荷载破坏的能力而言,如果没有控制好水泥水化所需要水量,就会使得混凝土未能完全地吸收过多的水分,而造成部分水分存在于混凝土之中,一旦它在温度较高的条件下就会形成水汽蒸发的现象,从而使得硬化后的混凝土出现了气孔,那么在这一方面它就很薄弱。故而,混凝土的水灰比和强度之间的关系处理就显得很重要。后者只有在前者越小的时候才会有所增强。倘若,前者过小,那么就加大了对混凝土进行振捣工作的难度,在这种情况之下,混凝土的诸多问题就会层出不穷,从而大大地影响其强度。 (2)骨料的影响:①粗骨料的影响。当在对强度等级较高的混凝土进行配置的时候,需要对强度较低的石子进行使用才能够避免石子和混凝土的界面出现裂纹,从而使得硬化后的混凝土的结构遭到一定程度的损坏的现象,这主要是因为在这个过程中,石子的强度和混凝土等级的高低得到了很好地匹配,不容易受到外力作用的影响。由此可见,在对混凝土进行配置的过程中,并不是强度越高的石子才能够使得混凝土的结构处于稳定的状态,而是认真地思考两者的弹性模量的匹配水平。除此之外,将粗骨料颗粒级配的因素考虑在内也是很重要的。如果石子大小颗粒级配控制得当,优先考虑较小的浆骨比,不仅可以对生产成本造成积极的影响,而且还能够促进混凝土性能的稳固。混凝土强度会因为有着较多不良成分的骨料而变得低下,这是因为在这种情况之下,对水的需求量会比较大,混凝土的体积就不能处于稳固的状态;②细骨料的影响。混凝土的质量也会深受细骨料的影响。倘若细骨料存在着含量较高的有毒物质,就会使得水泥受到损坏的可能性大大地增强了。除此之外,当混凝土中的碱性成分和骨料之中某些成分发生了化学反应就会促使混凝土的彻底损坏,这是因为这种化学反应在其内部产生了体积应力。 (3)养护温度和湿度的影响。之所以说养护温度和湿度也会给混凝土强度带来影响,是因为这两个因素在水泥的水化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混凝土的养护是一个需要花费耐心的过程。因此,当混凝土成型之后,就需要格外地关注水泥的水化情况,因此对这两个关键性的要素进行保持显得格外重要。事实上,在早期的过程当中,当水泥处在较高的温度的情况之下,就能够加快水泥水化的速度。如果当它处于低温的状态,就会对水泥水化的过程造成阻碍,从而使得混凝土的强度遭受到侵害。空气湿度较高能够加快混凝土的水分蒸发的进程,在这种情况之下,混凝土会因为没有水分的滋养而暂停了水化的过程,这样就会使得混凝土的耐久性在干缩的状态之中被侵害了。由此可见,增加空气的湿度对于混凝土的水分的保持的意义是极大的。 2提高混凝土性能的对策和措施 (1)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明确混凝土的配合比。编制施工组织设计主要是说对施工方法进行设计和确定,同时也要对质量的控制的手段和途径进行明确。因此,混凝土的质量才能够被控制。明确混凝土的所使用的配合比的目的是为了能够从源头就能够使其避免陷入不良的状态,这需要涉及方方面面,例如其强度的等级。 (2)混凝土原材料的质量控制。这主要涉及到胶凝材料和骨料。对于前者来说,在进行选择的时候要小心翼翼地检查其是否存在质量证明书,甚至是对它的生产和出厂的时间都要注意到。有一些需要检查复试报告的材料,千万不能忽视和省略检查的环节。对于后者来说,在选择质量上乘的粗骨料的时候,就要多方筛选和比较。 (3)混凝土配合比。上文已经强度了混凝土配合比对其强度的影响,因此在进行试验的过程当中,不仅要首先满足施工的要求,还必须在得到了同意之后才能够投入使用。根据施工配料单,对混凝土进行配料的时候千万不能发挥主观性去任意地改变它。 (4)规范混凝土的施工过程。对其进行规范主要是在混凝土浇筑之前这一环节,检查浇筑手段的合理和正确性和建筑期间的气候的适宜性。 (5)健全混凝土的养护制度和做好试块的留置工作。制度是质量控制的保障,健全是为了加强保障。试块的置留工作应该符合相关的规定,这样才能为日后的评定提供便利。 3结束语 在我们生活中的许多领域,无论是房屋还是立交桥,都能看到混凝土的身影。建筑物体的建造都需要使用混凝土。故而,对混凝土工作性能的原料的影响因素进行探究和分析,能够更好地发挥混凝土的作用。事实上,对于建筑工程来说,它的质量的高低和混凝土的工作

原材料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水泥的主要技术性能水泥的品质如何,主要取决于水泥的技术性能的好坏。水泥的主要技术性能有:(1)细度细度是指水泥颗粒的粗细程度,对水泥的性质有很大影响。颗粒愈细,水泥水化反应愈快而且较完全,早期强度和后期强度都较高,但在空气中的硬化收缩较大,成本也较高。而水泥颗粒过粗则不利于水泥活性的发挥。水泥颗粒粒径一般在0.007~0.2mm范围内。(2)凝结时间水泥的凝结时间对施工有重要意义,水泥加水拌合(调和成标准稠度)到开始失去可塑性所需的时间称为初凝时间。已经初凝的水泥,塑性大为降低。水泥从加水到完全失去可塑性并开始产生强度所需的时间称为终凝时间。已经终凝的水泥才初步具有强度。为了保证在施工中有足够的处理时间,并满足施工中操作的要求,通常要求水泥的初凝时间不宜过早而终凝时间不宜过迟。国家标准规定初凝时间不合格的水泥是废品水泥,终凝时间不合格的水泥为次品水泥。(3)标号与强度水泥的标号与水泥的强度是密切相关的。但二者的概念并不相同。标号是根据按国家标准强度检验方法测得的规定龄期的抗折强度和抗压强度确定的,即把水泥和标准砂以l:2.5的比例,加入规定数量的水按规定的方法制成4cm*4cm*16cm。的水泥砂浆试件,按要求进行标准养护(温度为20士2℃水中),到规定龄期后,测其抗压、抗折强度来确定水泥的标号。水泥的标号越高,其强度也越高。(4)体积安定性体积安定性简称安定性,是指水泥在硬化过程中体积变化的均匀性。事实上,水泥遇水后,在凝结硬化的过程中,体积必然要发生变化,但变化不能太大并应保持均匀。水泥中如果含较多的游离氧化钙、游离氧化镁或三氧化硫,就能使水泥结构产生不均匀的体积膨胀,导致膨胀性裂缝,降低质量,甚至崩溃。国家标准规定体积安定性不合格的水泥是废品水泥,不得使用。(5)水化热水泥与水的作用为放热反应,随着硬化过程的进行,不断放出热量,这种热量称为水化热。水泥水化热的大小、放热的快慢,除了决定于水泥成分外,还与水泥的细度、水泥中掺混合材料及外加剂的品种、数量等有关。细度大的水泥放热量较多,放热速度也较快。水泥的水化热对施工应用有很大的影响。对于小断面小体积的混凝土构件的低温施工,水化热可加快其硬化速度。但对于水坝、大型基础等大体积混凝土工程、则由于水化热积聚在内部、不易散发,内部温度上升过高、致使混凝土产生内应力而开裂或破坏。故在大体积混凝土工程中,为降低水泥的放热量,宜采用低热水泥。外掺粉煤灰等掺合料或采用各种特殊的冷却方法,使内部温度不致上升过高。(6)MgO和SO3的含量MgO和SO3的含量过多时都会导致水泥硬化后发生体积膨胀性破坏,导致水泥结构开裂,甚至崩溃。所以国家标准规定MgO和SO3的含量超过标准含量时,水泥为废品水泥,不得出厂。 什么是水泥的安定性?什么原因引起水泥安定性不合格?安定性不合格的水泥能否使用?混凝土工程中使用安定性不合格的水泥会有什么危害?水泥的安定性是指水泥浆体在硬化后体积变化的稳定性。水泥安定性不合格的原因是由于其熟料矿物组成中含有过多的游离氧化钙或游离氧化镁,以及水泥粉磨时所掺石膏超量而导致的。熟料中所含的游离氧化钙或游离氧化镁都是在高温下生成的,属于过烧石灰,它们的水化速度很慢,往往在水泥凝结硬化后才慢慢开始水化,水化时产生体积膨胀,从而引起不均匀的体积变化而使硬化水泥石开裂。国家标准规定,由游离氧化钙引起的安定性不合格可采用试饼法或雷氏法检验,在有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