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八章 微生物生态习题

第八章 微生物生态习题

第八章   微生物生态习题
第八章   微生物生态习题

第八章微生物生态

一.选择题:

1. 在制作酸菜或青贮饲料时,一般并不人工接种乳酸菌,这是人们利用了植物的:( )

A.根际微生物

B.叶面附生微生物

C.与植物共生的根瘤菌

D.寄生于植物的微生物

2. 指出下列中不是微生物与植物形成的共生体的是:( )

A.根瘤

B.菌根

C.叶瘤

D.叶面乳酸菌

3. 根土比是指:( )

A. 植物根际土壤重与根外土壤重之比。

B. 根外土壤重与根际土壤重之比。

C. 每克植物根际土壤中微生物数量与每克根外土壤中微生物数量之比。

D. 每克根外土壤中微生物数量与每克根际土壤中微生物数量之比。

4. 植物根际每克土壤的微生物数量与每克根外土壤中微生物数量之比,称之为:( )

A. 土根比

B. 根土比

C. 比土根

D. 比根土

5. 土壤中有一部分微生物在有新鲜有机残体进入时便大量发育占优势,而新鲜有机体被分解后迅速

衰退,这类微生物称之为:( )

A. 发酵性微生物区系

B. 土著性微生物区系

C. 清水型水生微生物

D. 腐生性水生微生物

6. 土壤中有一部分微生物对于新鲜有机物质的进入并不敏感,常年保持在某一数量水平上,这部分

微生物称之为:( )

A. 发酵性微生物区系

B. 土著性微生物区系

C. 清水型水生微生物

D. 腐生性水生微生物

7. 好氧性微生物与厌氧性微生物共栖时,两者可形成:( )

A. 互利共栖关系

B. 偏利共栖关系

C. 拮抗关系

D. 寄生关系

8. 酸菜腌制后可以保存相当长的时间,这是人们利用了微生物之间的( )

A.捕食关系。

B.寄生关系。

C.非专一性拮抗关系。

D.专一性拮抗关系。

9. 弗来明发现青霉素是由于观察到在产黄青霉菌菌落周围不见有革兰阳性细菌生长,而再深入研究

创造奇迹的。这是人类首次观察到的微生物之间的。( )

A.寄生关系。

B.捕食关系。

C.专一性拮抗关系。

D.非专一性拮抗关系。

10. 红萍与蓝细菌之间不仅在营养上互生,且蓝细菌生存于红萍腹腔内,它们之间是一种:( )

A.互生关系。

B.共生关系。

C.寄生关系。

D.竞争关系。

11. 下列属于微生物学研究范围的是:( )

A.土壤质地。

B.微生物在海洋中的分布。

C.湖泊水文。

D.地球化学。

12. 空气并不是微生物良好的栖息繁殖场所,因为:( )

A.缺乏营养。

B.高pH。

C.夏季高温。

D.无固定场所。

13. 下列细菌种群可以选择作为土壤熟化度的指示微生物的是:( )

A.自生固氮菌。

B.梭状芽孢杆菌。

C.硝化细菌。

D.硫酸盐还原细菌。

14. 微生物寄生于植物时一般易造成:( )

A.植物病害。

B.植物疯长。

C.植物正常。

D.植物营养缺乏。

15. 下列微生物不是原生动物捕食对象的是:( )

A.细菌。

B.放线菌孢子。

C.真菌菌丝体。

D.真菌孢子。

16. 生长于下列海水水域中的微生物应认为是极端环境微生物的是:( )

A.近海海水微生物。

B.远洋浅层海水微生物。

C.远洋深处海水微生物。

D.表面海水微生物。

17. 土壤的下列特性与其中微生物种类和数量无关的是:( )

A.pH值。

B.水分含量。

C.有机质含量。

D.比重。

18. 下列生物中是土壤中最活跃的生物是:( )

A.蚯蚓。

B.原生动物。

C.细菌。

D.植物根系。

19. 在分解复杂大分子有机物时,往往是由多种微生物共同协同完成的,乙种微生物以甲种微生物

的代谢产物为食物,丙种微生物又以乙种微生物的代谢产物为食物,这种微生物之间的关系称为:( )

A.互生关系。

B.接力关系。

C.共生关系。

D.寄生关系。

20. 地衣中的藻类(或蓝细菌)为真菌提供碳源,能源和O2,而真菌则为藻类提供矿质营养,CO2和

水分,它们之间构成了:( )

A.互利共栖关系。

B.共生关系。

C.偏利共栖关系。

D.竞争关系。

21. 植物根系对根际微生物最大的影响是通过:( )

A.植物遮荫。

B.根系分泌各种有机物。

C.根系富集水分。

D.根系伸长过程中造成土壤通气。

22. 植物根际土壤中微生物的种类不仅受土壤类型的影响,而且受下列因素的影响:( )

A.植物种类。

B.土壤其他生物。

C.种植时间。

D.播种方式。

23. 下列土壤微生物类群中被称为土壤生物先行者的是:( )

A.细菌。

B.放线菌。

C.真菌。

D.藻类。

24.土壤微生物区系分析不研究土壤中( )

A.微生物种类。

B.微生物数量。

C.微生物参与物质循环的代谢强度。

D.微生物对动物的致病性。

25.多种微生物生存于营养丰富条件良好的同一环境时,会竞争:( )

A.营养物质。

B.水。

C.空气。

D.空间。

26.植物根系因种类不同而分泌不同的物质,因而对于根际微生物具有:( )

A.生长促进作用。

B.种群选择作用。

C.生长抑制作用。

D.不显示影响。

27. 两种微生物形成共生关系后,不能够:( )

A.在生理功能上相互分工。

B.象一种生物一样繁衍。

C.由其它微生物任意代替其中的任何一种微生物。

D.组成一个结构统一的生物体。

28. 两种微生物之间形成共生关系具有下列特性的是:( )

A.形成一个特殊的共生体。

B.在生理代谢上各不相干。

C.其中一种微生物可以逐步杀害另一种微生物。

D.其他微生物可以任意代替其中的一种微生物。

29. 海水中的微生物具有的特点是:( )

A.嗜酸。

B.嗜碱。

C.嗜热。

D.嗜盐。

30. 微生物之间的寄生关系具有:( )

A.随意性。

B.可代替性。

C.高度专一性。

D.适应性。

31. 纤维分解菌与自生固氮菌之间由于前者为后者提供碳源,后者为前者提供氮源而构成了:( )

A.偏利共栖关系。

B.互利共栖关系。

C.共生关系。

D.寄生关系。

32. 厌氧有机物降解中,产氢产乙酸菌对产甲烷细菌提供了生长和产甲烷基质,而产甲烷细菌则解

除了抑制产氢产乙酸菌的高氢分压,使降解得以继续,构成了:( )

A.拮抗关系。

B.互利共栖关系。

C.共生关系。

D.偏利共栖关系。

33. 下列水体中微生物数量最多的是:( )

A.池塘水。

B.海洋中部。

C.大湖中心。

D.地下水。

34. 下列水体中微生物数量最少的是:( )

A.近海海水。

B.河水。

C.湖水。

D.长期降雨的后期水。

35. 下列环境中对江河水体的微生物种类影响最小的是:( )

A.沿途两岸土壤。

B.江河水体上部空气。

C.动植物残体及排泄物。

D.沿途工厂废水和生活污水。

36. 1克种植多年的菜园土中的微生物数量可以达到:( )

A. 103

B. 104

C. 105

D. 108

37. 土壤微生物区系的基本特点之一是:( )

A.水田土壤中真菌较旱地土壤中多。

B.熟化土壤中微生物数量较生荒土中少。

C.耕作层土壤中数量最多,心土层中较少。

D.酸性土壤中放线菌较多。

38. 微生物寄生于高等植物具有:( )

A.随意性。

B.适应性。

C.专一性。

39. 甲种微生物较乙种微生物更喜高温生长,一旦环境温度有所提高,就会出现:( )

A.甲种微生物渐占优势。

B.乙种微生物渐占优势。

C.甲、乙两种微生物都受到抑制。

D.甲、乙两种微生物的比例维持均势原状。

40. 微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是指:( )

A.一种微生物的代谢产物对另一种微生物的抑制或毒害。

B.一种微生物与另一种微生物利用同一营养而造成一种微生物的生长不良,甚至死亡。

C.一种微生物进入另一种微生物体内并依赖于后者生存。

D.一种微生物捕获吞食消化另一种微生物。

41. 土壤淹水后有利于下列微生物的生长的是:( )

A.兼性厌氧细菌。

B.专性厌氧细菌。

C.好氧性细菌。

D.放线菌和霉菌。

42. V A菌根是指:( )

A.真菌菌丝包围植物幼嫩的吸收根形成的菌套。

B.真菌菌丝进入植物根皮层间隙或细胞内形成泡囊一丛枝。

C.由真菌菌丝变态形成的假根。

D.真菌插入培养基中吸收营养的菌丝。

43. 原生动物捕食细菌、酵母、放线菌和真菌孢子等可以:( )

A.促进微生物各类群之间的平衡。

B.原生动物的无节制繁殖。

C.杀死除原生动物外的其他所有微生物。

D.促进其他微生物的生长繁殖。

44. 植物根际的微生物大大超过根外土壤中的数量,其中下列因素不是促进因素:( )

A.根系分泌物

B.根系造成的土壤通气状况改善

C.根系造成的土壤水分富集

D.根际温度

45. 根际微生物的下列活动对植物不产生重要影响的是:( )

A.分解有机物

B.转化矿物元素

C.产生生长剌激物

D.提供代谢过程所需的水分

46. 一般来说,下列微生物种群中属土壤真菌最多的种类是:( )

A.半知菌亚门

B.鞭毛菌亚门

C.担子菌亚门

D.子囊菌亚门

E.接合菌亚门

47. 要测定土壤中某特定的微生物生理类群必须使用:( )

A.高选择性培养基

B.普通培养基

C.低选择性培养基

D.土壤水

48. 粘细菌依靠其胞外酶溶解敏感细菌群,使敏感细菌群释放出营养物质供其生长繁殖,这种关系

称为:( )

A.内寄生关系

B.外寄生关系

C.拮抗关系

D.捕食关系

49. 温和噬菌体在宿主细胞中的生存可视为微生物之间的:( )

A.拮抗关系

B.共生关系

C.内寄生关系

D.外寄生关系

50. 下列微生物类群更能适应高温环境的是:( )

A.非光合型原核微生物

B.光合型原核微生物

C.结构简单的真核生物

D.结构复杂的真核生物

二.判断题:

51. 一种微生物寄生于其他微生物时没有选择性.。( )

52. 细菌不能寄生于细菌,真菌不能寄生于真菌。( )

53. 土壤有机质含量是影响土壤微生物种类和数量的唯一因素。( )

54. 土壤微生物有助于土壤肥力的提高,而土壤肥力又影响土壤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 )

55. 根瘤是真菌与豆科植物共生形成的共生体。( )

56. 地衣是藻类和真菌的共生体,是微生物之间典型的互惠共生关系。( )

57. 根际微生物对于植物来说都是有害的,因为它们共同竞争有限的营养或造成病害。( )

58. 根际不是微生物生活特别旺盛的环境。( )

59. 根际微生物对于植物来说都是有益的,因为可以提供更多的矿质营养。( )

60. 根际微生物对于植物的生长发育也发生某种影响。( )

61. 土壤不是微生物栖息繁殖的良好环境。( )

62. 空气是微生物栖息繁殖的良好环境。( )

63. 青霉素可以抑制革兰氏阳性细菌和部分革兰氏阴性细菌,因此青霉素产生菌与这些细菌构成了

非特异性拮抗关系。( )

64. 青霉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抑制作用是一种特异性的拮抗关系。( )

65. 在微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中只有原生动物是捕食者。( )

66. 微生物作为寄生物对于寄主并不有害。( )

67. 微生物之间的竞争仅仅是为了营养。( )

68. 根土比是指根外土壤中的微生物数量与根际土壤中的微生物数量之比。( )

69. 内外生菌根兼有内生菌根和外生菌根的特点。( )

70. 菌根是细菌与植物结合形成的特殊共生体。( )

71. 在菌根中不仅是菌根菌对植物有利,而且植物对菌根也有利,因为这是一种共生关系。( )

72. 菌根除了吸收矿质营养外再无别的功能。( )

73. 内生菌根的真菌可进入根的皮层间隙和细胞内部,在根外较少,不形成菌套。( )

74. 内生菌根的真菌由于在根内部,因而这些真菌对植物无促进作用。( )

75. 外生菌根并不能代替根毛的作用吸收水分和养料。( )

76. 细菌是原生动物的唯一捕食生物对象。( )

77. 噬菌体是细菌唯一的侵染寄生物。( )

78. 原生动物可以捕食细菌,因而细菌不能成为原生动物的寄生物。( )

79. 固氮蓝细菌生存于红萍特有的腹腔中,它们之间构成一种寄生关系。( )

80. 越是贫瘠的土壤,微生物根土比越大,相反亦反之。( )

81. 叶面附生微生物以放线菌为主,细菌是很少的。( )

82. 植物根系的分泌物对于根际微生物无选择作用,而只有富集作用。( )

83. 植物根系对根际微生物的选择作用,仅是植物根系单方面的影响。( )

84. 亚硝化细菌将NH3氧化为NO2-硝化细菌将NO2-氧化为NO3-这是一种接力关系。( )

85. 亚硝酸细菌和硝酸细菌互为对方创造了有利的生活条件,因此它们之间也是一种共生关系。( )

86. 土壤中纤维分解菌可以为固氮菌提供碳源和能源,而固氮菌可以为纤维素分解细菌提供氮源,

因而构成了一种共生关系。( )

87. 内生菌根真菌和外生菌根真菌都可侵入皮层细胞间隙形成哈蒂氏网。( )

88. 乳酸发酵后的牛奶可以保存相对较长的时间,这种乳酸菌与其他牛奶腐败细菌之间构成了一种

特异性的拮抗关系。( )

89. 腌制酸菜、泡菜和青贮饲料不是利用叶面附生的乳酸细菌而是另需人工接种。( )

90. 土壤中细菌是活跃的生物因素,而放线菌和真菌则不是。( )

91. 微生物与其他生物之间的关系只有互利或互害的关系。( )

92. 叶面附生微生物的数量远远较根表微生物数量大。( )

93.兰科植物的种子萌发离不开菌根真菌,其原因是兰科植物种子的萌发需要共生真菌提供营养。( )

94. 江河水体中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受流经两岸土壤的影响很大。( )

95. 细菌也寄生于原生动物细胞内,并从原生动物获得营养,但这并不是原生动物对细菌的捕食。( )

96. 极端环境仅指高温、高压、高酸、高碱环境。( )

97. 夏天太阳照射的沙漠、岩石表面以及家用热水瓶都是极端环境。( )

98. 由于极端环境中的条件太苛刻,因而在极端环境中无微生物生存。( )

99. 能在10-15%盐浓度下生长的微生物是极端嗜盐菌。( )

100. 在极端环境中生存的微生物也可以在普通条件下生存。( )

101. 火网菌属是目前已知的最耐热的嗜热菌,其最适生长的温度为105℃。( )

三.填空题:

102.微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103.植物与微生物之间的共生关系有__________、__________等。

104.微生物生态学就是研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及______ _________。105.土壤中细菌可占土壤微生物总数量的____________________%,其生物量可占土壤重量的____________%左右。

106.土壤放线菌的数量可占土壤微生物总量的_____%,且在__________丰富和___________土壤中这个比例较高。

107.能引起植物病害的微生物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其中以__________为最多。

108.空气__________微生物生长和繁殖的良好场所,因为__________微生物生长和繁殖所需的营养物质和生活条件。

109.土壤中常见的微生物种群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其中以__________为数量最多,作用最大。___________和__________数量较少,作用较小。110.酸性土壤中__________的数量较碱性土壤中为多,而放线菌却是在__________土壤中较多。

111.微生物在土壤中的垂直分布一般是在______层中最多,随着层次加深,数量__________。112.无论在哪种土壤中,都有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三种呼吸类型的微生物的广泛分布。

113.土壤中微生物种群及其数量因土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等的变化而变化。

114.分析测定土壤中某一生理类群的细菌时,必须使用具有__________的培养基。

115.空气中的微生物数量密度一般是城市__________于农村,无植被地表__________于有植被地表,陆地上空__________于海洋上空,室内_________于室外。

116.红萍与蓝细菌构成一个共生体,红萍提供__________源和__________源给蓝细菌,蓝细菌提供_________源给红萍。

117.微生物之间的拮抗关系可以分为________和_________两种。

118.植物叶面常附生有许多细菌如__________细菌,因而在用这些植物叶类作酸菜或青贮饲料时可以不再__________。

119.土壤中放线菌数量__________于细菌,它们以__________缠绕于有机物或土粒表面,并伸展于__________中。

120.真菌与植物根系之间可形成菌根,根据真菌的生长性状,可以分为__________和__________,V A菌根属于__________。

121.植物根际微生物对植物有害的方面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122.植物根际微生物对植物有益的方面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123.土壤中常见的藻类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124.土壤中常见的霉菌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125.土壤中常见的放线菌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126.微生物之间的竞争关系包括了对________和_______的竞争。

127.水田土壤中的细菌数量________于放线菌和霉菌,细菌也是以_____细菌为多,专性厌气性细菌在数量上_____占优势。

128.微生物之间的互利关系可以互相提供__________或__________,也可以互相创造有利的__________条件。

129.土壤中的藻类由于属于__________营养型微生物,可将CO2转化为__________从而为其他微生物提供__________源和__________源,成为先行生物。

130.土壤中的真菌包括__________亚门,__________亚门,__________亚门,__________亚门和__________亚门,其中以__________亚门的真菌在土壤中最多。

131.水体中微生物的来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等。

132.微生物与植物之间可以形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关系,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3.土壤中__________营养型,__________营养型,__________营养型和__________营养型的微生物都有存在,尤以__________营养型微生物最为丰富。

134.土壤中的微生物,如_________菌的数量多少可以作为土壤__________高低的标志之一。135.腐生型水生微生物是指利用大量进入水体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为营养物而大量发育繁殖的一类微生物,包括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136.清水型水生微生物主要是指能生长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__________________自养型和______________自养型微生物,在清水中的微生物生长量一般_______________。

137.属于土著性微生物区系的微生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138.真菌和藻类的关系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三种。

139.极端环境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140.微生物与其他生物之间的关系可以是__________或__________,也可以是__________或__________,也可以是____________。

141.土壤中进行物质转化的细菌生理群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等。

142.土壤细菌是土壤中最活跃的生物因素,其原因在于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3.细菌在土壤中一般粘附在___________,形成__________,或分散于_____________中。且大多处于________________状态。

144.在进行土壤微生物区系分析时应注意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为在某种培养基中生长的微生物对于土壤微生物整体来说是挂一漏万的。

145.通常每克土壤中含有________________微生物,这些微生物使土壤具有了________________的性能,进行着旺盛的物质循环。

146.一种微生物寄生于另一种微生物时,可以进入其体内称为______________,也可以不进入其体内,称为_______________。

147.原生动物对细菌等的捕食是微生物之间捕食关系的典型,除此以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也属此捕食关系。

148.江河流经城市前水体中的微生物数量要明显__________于流经城市后水体中的数量,其原因是流经城市时会有_________、__________以及其他_____________的大量进入,使微生物得以大量繁殖。

149.土壤原生动物以土壤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等为食物,因而其存在的数量会影响其他微生物的存在数量。

150.微生物生态系统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及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151.微生物之间的寄生关系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类型,这种寄生关系都有很强的______________性。

152.水体中微生物的数量决定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因素。153.根据嗜热菌与温度的关系,可以分为三类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4.微生物在自然环境中广泛存在的原因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155.土壤中常见的细菌属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156.根据微生物对盐浓度的适应性和需要性,可将微生物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________五个类群。

157.嗜热菌的嗜热机制,目前提出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假说。

158.海洋细菌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共同特征。

四.名词解释:

159.根土比160.植物病原微生物161.V A菌根162.内生菌根

163.外生菌根164.菌根菌165.植物根际166.植物根际微生物

167.微生物寄生168.微生物寄生物169.根瘤170.微生物之间的接力关系

171.微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172.微生物之间的共生关系173.微生物之间的互利共栖关系174.微生物之间的偏利互生关系175.微生物之间的寄生关系176.微生物之间的拮抗关系

177.微生物之间的竞争关系178.土壤微生物生物量179.微生物生态系

180.发酵性微生物区系181.土著性微生物区系182.清水型水生微生物

183.腐生型水生微生物184.土壤微生物区系185.土壤微生物区系分析

186.极端环境微生物187.微生物生态学188.生态学189.水体的富营养化

五.问答题:

190. 举例阐述微生物之间的接力关系。

191. 举例阐述微生物之间的偏利共栖互生关系。

192. 举例阐述微生物之间的互利共栖互生关系。

193. 举例阐述微生物之间的共生关系。

194. 举例说明微生物之间的竞争关系。

195. 为何说土壤是微生物栖息的良好环境。

196. 阐述土壤微生物在土壤肥力培育中的作用。

197. 为什么说土壤藻类有土壤生物的先行者之称?

198. 研究微生物生态学的意义何在?

199. 举例说明微生物与植物之间的共生关系。

200. 试述水田土壤中微生物的生态分布规律。

201. 举例阐述微生物之间的专一性拮抗关系和非专一性拮抗关系。202. 阐述微生物生态系的特点。

203. 阐述微生物在不同地域上空的生态分布规律。

204. 阐述微生物在各类水体间的生态分布规律。

205. 举例说明微生物之间寄生关系中的直接接触和代谢物接触两种类型。

第八章 微生物生态试题

第八章微生物生态试题 一.选择题: 81234.在制作酸菜或青贮饲料时,一般并不人工接种乳酸菌,这是人们利用了植物的: A. 根际微生物 B. 叶面附生微生物 C. 与植物共生的根瘤菌 D. 寄生于植物的微生物 答:( ) 81235.指出下列中不是微生物与植物形成的共生体的是: A. 根瘤 B. 菌根 C. 叶瘤 D. 叶面乳酸菌 答:( ) 81236.根土比是指: A. 植物根际土壤重与根外土壤重之比。 B. 根外土壤重与根际土壤重之比。 C. 每克植物根际土壤中微生物数量与每克根外土壤中微生物数 量之比。 D. 每克根外土壤中微生物数量与每克根际土壤中微生物数量之 比。 答:( ) 81237.植物根际每克土壤的微生物数量与每克根外土壤中微生物数量之比,称之为: A 土根比 B 根土比 C 比土根 D 比根土 答:( ) 81238.土壤中有一部分微生物在有新鲜有机残体进入时便大量发育占优势,而新鲜有机体被分解后迅速衰退,这类微生物称之为: A. 发酵性微生物区系 B. 土著性微生物区系 C. 清水型水生微生物 D. 腐生性水生微生物 答:( ) 81239.土壤中有一部分微生物对于新鲜有机物质的进入并不敏感,常年保持在某一数量水平上,这部分微生物称之为: A. 发酵性微生物区系 B. 土著性微生物区系 C. 清水型水生微生物 D. 腐生性水生微生物 答:( ) 81240.好氧性微生物与厌氧性微生物共栖时,两者可形成: A. 互利共栖关系 B. 偏利共栖关系 C. 拮抗关系 D. 寄生关系 答:( ) 81241.酸菜腌制后可以保存相当长的时间,这是人们利用了微生物之间的 A. 捕食关系。

第32讲 第八章城市生态与城市环境(二)(2011年新版)

三、城市生态系统的基本特征 (1)城市是以人为主体的生态系统 (2)城市是具有人工化环境的生态系统 (3)城市是流量大、容量大、密度高、运转快的开放系统 (4)城市是依赖性很强,独创性很差的生态系统 (5)对城市生态系统的研究必须与人文社会科学相结合 第三节城市生态学研究内容与目的 一、城市生态学研究对象 城市生态学研究的对象是城市生态系统,即人类活动密集的城市。 二、城市生态学研究内容 探讨城市(城市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调节控制的生态学机理和方法,并将其应用到城市规划、管理和建设中去,探讨城市环境、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居民的生活质量的提高的对策。 1.研究城市生态系统。包括: 1)研究城市生态系统的主体——城市人口与城市环境的相互关系; 2)研究城市生态学要素或环境要素的特点; 3)研究城市物质代谢与能量流动过程与城市环境质量的相互关系; 4)研究城市除人以外的生命有机体的状况,及其与人类的相互关系; 5)从区域角度研究城市生态系统与其他生态系统的相互关系; 6)从全球的角度研究城市化对整个地球生命支持系统的影响。 2.研究城市居民生存的环境质量。包括: 1)衡量城市人类生存环境质量的生态学指标; 2)改善城市居民生存环境质量的途径以及城市及其居民的生态责任。 3.将生态学的知识应用于城市研究、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包括: 1)按照生态学原理开展城市综合研究,探讨城市环境问题的生态学本质; 2)按照生态学的要求编制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的有关规范、文件; 3)开展生态规划研究与实践。 三、城市生态学研究的目的

城市生态学研究目的是为城市持续发展和居民生活质量的改善提出对策,努力促进城乡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发展。 第二章城市环境问题 大纲要求 8.2城乡环境问题 8.2.1熟悉环境问题的类型与影响城乡环境质量的主要因素 8.2.2了解城乡主要环境问题形成原因与解决途径 第一节环境的概念与环境构成要素 一、环境的概念与构成要素 1.环境的概念 城市生态学和环境科学研究的环境是以人为中心的,其含义是地球生命支持系统,是地球人类生存条件或要素的总和。 2.环境的构成要素 根据影响人群生活生产活动的因素,环境的构成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部分。 (1)自然环境 自然环境是人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必要物质条件,是人们周围各种自然因素的总和。自然环境的构成是:物质、能量、自然现象。 (2)社会环境 社会环境是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人类通过长期有意识的社会劳动,加工和改造了的自然物质,创造的物质生产体系,积累的物质文化等所形成的环境体系。 社会环境按所包含的要索性质分为:物理社会环境、生物社会环境、心理社会环境。 二、城市环境的概念与构成要素 1.城市环境的概念 城市环境是指影响城市人类活动的各种自然的或人工的外部条件。狭义的城市环境主要指物理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及人工环境。广义的城市环境除了物理环境外还包括社会环境、经济环境以美学环境。 2.城市环境的构成要素 城市自然环境是构成城市环境的基础,它为城市这一物质实体提供了一定的空间区域,是城市赖以存在的地域条件;城市人工环境是实现城市各种功能所必需的物质基础设施;城市的社会环境体现了城市这一区别于乡村及其他聚居形式的人类聚居区域在满足人类在城市中各类活动方面所提供的条件;城市的经济环

第8章微生物的生态习题

第八章微生物的生态习题 填空题: 1.从__热泉__,__高强度太阳辐射土壤及岩石表面__,__堆肥__,__煤堆__生境中可以分离到嗜热微生物;从__极地__,__深海__生境中可以分离到嗜冷微生物;从__酸矿水__,__酸热泉__、__碳酸__生境中可分离到嗜酸微生物;从__盐湖__,__石灰水__生境中可分离到嗜碱微生物;从__盐湖__,__盐场__和__盐矿__生境中可分离到嗜盐微生物。 2.磷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包括3种基本过程:__有机磷转化成溶解性无机磷(有机磷矿化)__、__不溶性无机磷变成溶解性无机磷(磷的有效化)__、__溶解性无机磷变有机磷(磷的同化)__。 3.微生物种群相互作用的基本类型包括:__中立生活__,__偏利作用__,__协同作用__,__互惠共生__,__寄生__、__捕食__、__偏害作用__和__竞争 __。 4.嗜热细菌耐高温的__DNA多聚酶__使DNA体外扩增技术得到突破,为 __PCR__技术的广泛应用提供基础。 5.微生物推动的氮循环实际上是氮化合物的氧化还原反应,其循环过程包括__固氮__,__氨化作用__,__硝化作用__,__硝酸盐还原(反硝化作用)__,和____。 6.按耐热能力的不同,嗜热微生物可被分成5个不同类群:__耐热菌__,__兼性嗜热菌__,__专性嗜热菌__,__极端嗜热菌__和__超嗜热菌__。 7.有机污染物生物降解过程中经历的主要反映包括__氧化反应__,__还原反应__,__水解反应__和__聚合反应__。 8.评价有机化合物生物降解性的基本试验方法是__微生物学方法__和__环境学方法__。 9.污水处理按程度可分为__一级处理__,__二级处理__和__三级处理__。

(整理)08微生物的生态试题库.

本科生物技术、生物科学专业《微生物学》分章节试题库 (命题人:柯野) 第八章微生物生态(8分) 第十章微生物的分类和鉴定(8分) 第8章微生物生态 一、名词解释 1 硝化作用:氨态氮经硝化细菌氧化转化为硝酸态氮的过程 2 反硝化作用:又称脱氮作用,指硝酸盐转化为气态氮化物(N2和N2O)的作用 3 氨化作用:含氮有机物经微生物分解而产生氨的作用 4 硫化作用:即硫的氧化作用。指H2S或S0被微生物氧化成硫或硫酸的作用 5 菌根:具有改善织物营养、调节植物代谢和增强植物抗病能力等功能 6 活性污泥:指一种由活细菌、原生动物和其他微生物群聚集在一起组成的凝絮团,在污水处理中有很强吸附、分解有机物或毒物的能力。 7 共生:两种生物共同居在一起,相互分工合作、相依为命,甚至达到难分难解、合二为一的极其紧密的一种相互关系 8 微生物生态学:研究微生物群体与其周围生物和非生物环境间相互作用的规律的科学 9 土壤微生物区系: 指在某一特定环境和生态条件下的土壤微生物所存在的微生物种类,数量以及参与物质循环的代谢物质强度 10 生物降解:是指环境微生物被生物主要是微生物分解为小分子物质甚至是彻底分解为CO2和水的过程 11 BOD5 20摄氏下5昼夜下,1L污水或待测水样中所含的一部分易氧化的有机物,当微生物对其氧化、分解时,所消耗的水中溶解氧毫克数

12 土著性微生物:指土壤中那些对新鲜有机物质不很敏感的微生物,如革兰氏阳性球菌,色杆菌,芽孢杆菌,节杆菌,分支杆菌,放线菌,青霉,曲霉和从霉,他们常年维持在某一数量水平上,即使由于有机物质 的加入或温度,湿度等变化而引起数量变化,其数量变化也很少. 13 微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 14微生物之间的共生关系: 15微生物之间的寄生关系:微生物生活在另一种较大型微生物体内或体表,从中夺取营养并进行生长繁殖,同时使后者蒙受损害损伤甚至杀死的一种相互关系16 微生物之间的拮抗关系:又称抗生,指由某种生物所产生的特定代谢物质可抑制她种生物的生长发育甚至杀死它的一种相互关系 17 微生物之间的竞争关系: 18 极端环境微生物:在极端环境才能正常生长的微生物 19 微生物生态学:研究微生物群体与其周围生物和非生物环境条件相互作用的规律 20水体的富营养化:指水体中因氮、磷等元素含量过高而引起水体表层的蓝细菌和藻类过度生长繁殖的现象 21大肠菌群指数 22 大肠菌群值 二、是非题 1、氨化作用只能在好氧环境下才能进行。(F ) 2、反硝化作用完全等同于硝化作用的逆过程。(F ) 3、一般情况下土壤表层的微生物数量高于土壤下层。(T ) 4、嗜冷微生物适应环境生化机制之一是其细胞膜组成中有大量的不饱和、低熔 点脂肪酸。(T )5、嗜酸微生物之所以具有在碱性条件下生长的能力是因为其胞内物质及酶是嗜 酸的。(T )6、嗜碱微生物具有在碱性条件下生长能力的根本原因是其胞内物质及酶也是偏 碱(嗜碱)的。( F ) 7、草食动物大部分都能分泌纤维素酶来消化所食用的纤维素。(F ) 8、共生固氮和游离固氮都在固氮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T )

微生物生态学复习资料

第1章绪论 1.什么是微生物生态学? 微生物生态学(Microbial Ecology)是研究微生物与其周围生物和非生物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 2.微生物生态学研究意义? ①发现新的、在工农业、食品、医药和环境保护方面有重要用途的微生物菌株; ②开发和利用自然界中的微生物资源,保护好微生物基因资源; ③为提高生产效率、保护人类健康和保护生态平衡发挥微生物的最佳作用。 开发利用保护微生物资源,保护环境维持环境生态平衡 第2章微生物生态学的基本原理 1.生境:是指发现有生物的物理区域。这一区域的物理化学特征可以影响在这一区域中生活的微生物生长、代谢活力、生物与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微生物的生存。 2.生态位:生态位不仅指生物生长的空间范围,而且包括生物在这一生境内的活动、它们的功能作用及其与其他生物的相互作用。 3.土著微生物:指在一个给定的生境中那些能生存、生长和进行活跃代谢的微生物,并且这些微生物能与来自其他群落的微生物进行有效的竞争。 4.外来微生物:指来自于其他生态系统的微生物,所以这些微生物不能在这一生境中长期生活下去。 5.微生物区系:在一块土壤碎片内或植物根的表面有可能有很多环境因素不同的微环境。而每一微环境只适宜于某种或某些微生物的生长、繁殖,而不适合其他种微生物的生长,从而形成复杂的微生物区系(microflora)。 6.群落演替:是指在某一特定环境内,生物群落随着时间的推移顺序出现或被相继取代,最终形成比较稳定的群落结构的发展过程。 第3章自然环境中的微生物 1.生理群:指按生理特性将微生物划分为不同的类群。 2.优势种:在一定条件下或在一个生理群中常只有少数种类占优势,即在最高稀释度平皿中出现较多菌落数的菌种,该菌种称优势种。 3.水体富营养化:当水体中N、P营养元素的含量大量增加,远远超出正常指标,结果导致原有生态系统破坏,藻类或某些细菌数量猛增,其他生物种类减少,水质变坏的现象。 4.为什么说土壤是适合微生物生长的环境?

城市生态学知识点整理

1、什么是海绵城市? 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2、二元水循环 水在社会经济系统的运动过程与水在自然界中的运动过程一样,也具有循环性特点。社会水循环通过取用水、排水与自然水循环相联系,这两个方面相互矛盾,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了矛盾着的统一体—水循环的整体,即二元水循环系统 3、什么是城市的雨岛效应? 雨岛效应,,城市中高楼大厦密度不断地增加,尤其一到盛夏,建筑物空调、汽车尾气更加重了热量的超常排放,使城市上空形成热气流,热气流越积越厚,最终导致降水形成。这种效应被称之为“雨岛效应”。 4、城市内涝发生的原因 ①城市化导致不透水面积增加 ②城市化的水文效应,改变了局部气候和下垫面条件,出现“雨岛效应”现象。 ③城市排水基础设施建设不足 ④下凹式立交桥等设施增加 ⑤城市排水设施维护管理不善 5、什么是LID?LID实现的措施。 美国的低影响开发(LID):采用源头削减、过程控制、末端处理的方法进行渗透、过滤、蓄存和滞留,防治内涝灾害。

①保护和修复城市天然河湖:划定河湖蓝线,立法禁止围填河湖及天然湿地。对已渠化的河道进行生态修复 ②修建生物滞留池:一般修建于流域上游,通过植物、微生物和土壤的化学、生物及物理特性储蓄水量并清除污染物,从而达到水量和水质调控目的。 ③湿滞带:是一种狭长的渠道,对来自于停车场、人行道、街道以及其它不透水性表面的径流进行过滤和入渗,与传统渠道区别的是其表面铺设有植被。 分为湿滞水池、干滞水池、人造湿地 ④植被覆盖:在不透水性建筑的顶层覆盖一层植被,是由植被层、介质层、过滤层以及排水层等构成一个小型的排水系统。 ⑤透水性地面:表面由透水结构铺装,让初期雨水入渗,下部填筑多孔结构材料制成的垫层,垫层具有吸附降解功能,能够消纳初期雨水的污染。 6、核心思想“一片天对一片地”,实现立体多层次多功能分流分滞。 在基本遵循自然产汇流规律的基础上,城市建成后实现“一片天对一片地”,利用城市空间对降雨“化整为零”进行收集和储存。具体“滞、渗、蓄、净、用、排” 立体多层次多功能分流分滞的竖向剖面结构 1.生态屋顶 2.绿化建筑立面 3.生态景观 4.生态道路 5.生态水池 6.生态广场 7.生态公园 8.强渗透地面 9.天然洼地蓄滞 滞:降低雨水汇集速度,延缓峰现时间!既降低排水强度,又缓解了灾害风险。 “渗”,是利用各种路面、屋面、地面、绿地,从源头收集雨水。 蓄: 降低峰值流量,调节时空分布,为雨水利用创造条件 净:是通过一定过滤措施减少雨水污染,改善城市水环境 用:利用雨水资源化,缓解水资源短缺,提高用水效率。 排: 构建安全的城市排水防涝体系,避免内涝等灾害确保城市运行安全 7、建设目标(最根本目标就是:要尽量减少社会水循环对自然水循环的冲击。) ①缓解洪涝灾害:通过保护、恢复和修复天然河湖水域空间,把城市排水系统从“区域快排、末端集中”转变为“源头分散、慢排缓释” ②增加雨水利用:针对洪涝雨水的利害两重性,构建“格局合理、蓄泄兼筹、引排得当、环境优美、综合利用”的城市水系统。 ③降低径流污染:城市初期雨水中轮胎细末、生活垃圾污染、大气降尘、铅/镉重金属等污染严重。宜在表面铺装透水结构,让初期雨水入渗,下部填筑多孔结构材料制成的垫层,让垫层具有吸附降解功能,消纳初期雨水的污染。 8、三大任务 (1)海绵体建设:

微生物生态学复习资料

Microbial Ecology 绪论 1. 名词解释: 微生物生态学:是研究微生物与其周围生物和非生物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 微生态学:是生态学的一个层次,是研究正常微生物在细胞或分子水平上相关关系的科学环境、自然环境+生物环境 生境、指生物的个体、种群或群落生活地域的具体环境。生物+非生物 栖息地、生物生活或居住的范围的物理环境。如林地生境中的不同树冠层、树干 生态位、一个种群在生态系统中,在时间空间上所占据的位置及其与相关种群之间的功能关系与作用。 基础生态位、一个物种能够占据的生态位空间,由物种的变异和适应能力决定,而非其地理因素。基本生态位是实验室条件下的生态位,里面不存在捕食者和竞争。 实际生态位、自然界中真实存在的生态位。 物种流是指物种的种群在生态系统内或系统之间时空变化的状态。 2.微生物生态学的研究意义有哪些? ①发现新的在工农业(如固氮)、食品(如发酵)、医药(如抗生素)和环境保护(如生物修复)方面有重要用途的微生物菌株(包括极端环境中微生物资源的发掘); ②微生物在地球物质化学循环中具有重要作用; ③开发和利用自然界中的微生物资源,保护好微生物基因资源; ④控制有害微生物,利用微生物净化环境,保护环境,维持环境生态平衡; ⑤保护人类健康和保护生态平衡发挥微生物的最佳作用。

3.微生物生态学主要研究内容有哪些? ①正常自然环境中的微生物种类、分布及变化规律; ②极端自然环境中的微生物; ③微生物之间、微生物与动植物相互关系; ④微生物在净化污染环境中的作用; ⑤现代分子微生物生态学的研究方法。 4.生态系统的功能有哪些? 物种流能量流食物链营养级信息流 5.什么是微生物生态系统?其特点是什么? 是指各种环境因子如物理、化学及生物因子对微生物区系(即自然群体)的作用和微生物区系对外界环境的反作用。 特点:微环境稳定性适应性 7.简述物种流的含义及其特点。 是指物种的种群在生态系统内或系统之间时空变化的状态。不同生态系统间的交流和联系。主要有三层含义: 生物有机体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所产生的时间、空间变化的过程; 物种种群在生态系统内或系统之间格局和数量的动态,反映了物种关系的状态,如寄生、捕食、共生等; 生物群落中物种组成、配置、营养结构变化,外来种和本地种的相互作用,生态系统对物种增加和空缺的反应等。 8.简述物种流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物种的增加和去除改变原有生态系统内的成员和数量;入侵物种通过资源利用改变生态过程;

第八章生态习题

第八章微生物生态习题 一、名词解释 1.微生物生态学:是生态学的一个分支,它的研究对象是微生物群体与其周围生物和非 生物环境条件间相互作用的规律。 2.微生态制剂:是依据微生态学理论而制成的含有有益菌的洛菌制剂,其功能在于维持宿主的微生态平衡、调整宿主的微生态失调并兼有其他保健功能。 3.互生:两种可单独生活的生物,当它们在一起时,通过各自的代谢而有利于对方或偏利于一方的生活方式。 4.共生:两种生物共居在一起时,互相分工合作、相依为命,甚至达到难分难解、合二为一的极其紧密的一种相互关系。 5.拮抗:一种微生物通过产生特殊代谢产物或改变环境条件来抑制或杀死另一种微生 物的现象。 6.寄生:一种微生物寄生在另一种微生物细胞中或表面,从后者取得养料,引起病害或死亡。 :生化需氧量,或称生物需氧量,是表示水中有机物含量的一个间接指标。指在1L污水或待测水样中所含的一部分易氧化的有机物,当微生物对其氧化、分解时,所消耗的水中溶解氧毫克数。单位为mg/L。 :化学需氧量,是表示水中有机物含量的一个间接指标。指在1L污水中所含的有机物在用强氧化剂将它氧化后,所消耗氧的毫克数。单位为mg/L。 9.活性污泥:指一种由活细菌、原生动物和其他微生物群聚集在一起组成的凝絮团,在污水处理中具有很强的吸附、分解有机物或毒物的能力。 10.生物膜:是指生长在潮湿、通气的固体表面上的一层由多种微生物构成的粘滑、暗色菌膜,能氧化、分解污水中的有机物或某些有毒物质。 生物膜是附着在载体表面,以菌胶团为主体所形成的粘膜状物。 二、选择题 1.加大接种量可控制少量污染菌的繁殖,是利用微生物间的(C)。 A.互生关系 B.共生关系 C. 竞争关系 D.拮抗关系 2. 地衣中的藻类(或蓝细菌)为真菌提供碳源、能源和CO2。而真菌则为藻类提供矿物质、CO2和水分,它们之间构成了(A)。 A.互利共栖关系 B.共生关系 C.偏利共栖关系 D.竞争关系 3.土壤中微生物数量最多的为(A)。 A.细菌 B.真菌 C. 放线菌 D.藻类与原生动物 4.空气中微生物数量较多,原因是(D)。 A.氧气充足 B.营养条件好 C.环境污染 D.温度适宜 5.噬菌体与细菌的关系为(B)。 A.互生 B.寄生 C.猎食 D.拮抗 6.根瘤是(A)和豆科植物的共生体。 A.根瘤菌 B.弗兰克氏菌 C.蓝细菌 D.鱼腥藻 7.自然界微生物主要分布在(A)中。 A.土壤 B.水域 C.空气 D.生物体 8.海水中的微生物具有的特点是(C)。 A.嗜酸 B.嗜碱 C.嗜盐 D.嗜热 9.微生物之间的寄生关系具有(C)。 A.随意性 B.可代替性 C.高度专一性 10.微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是指(D)。 A.一种微生物的代谢产物对另一种微生物的抑制或毒害 B.一种微生物与另一种微生物利用同一营养而造成一种微生物生长不良,甚至死亡 C.一种微生物进入另一种微生物体内并依赖后者生存 D.一种微生物捕获吞食消化另一种微生物

第九章微生物生态答案

第八章习题答案 一.名词解释 1.硝化作用:氨态氮经硝化细菌的氧化,转化为硝酸态氮的过程. 2土壤微生物区系:指在某一特定环境和生态条件下的土壤微生物所存在的微生物种类,数量以及参与物质循环的代谢物质强度. 3 土著性微生物:指土壤中那些对新鲜有机物质不很敏感的微生物,如革兰氏阳性球菌,色杆菌,芽孢杆菌,节杆菌,分支杆菌,放线菌,青霉,曲霉和从霉,他们常年维持在某一数量水平上,即使由于有机物质的加入或温度,湿度等变化而引起数量变化,其数量变化也很少. 4发酵性微生物:指土壤中那些对新鲜有机物质很敏感的微生物,在有新鲜动植物残体存在是可爆发性的旺盛发育,而在新鲜残体消失后又很快消退的微生物,包括各类革兰氏阳性阴性无芽孢杆菌,酵母菌,芽孢杆菌,链霉菌和根霉等. 5 生物降解:是指环境微生物被生物主要是微生物分解为小分子物质甚至是彻底分解为CO2和水的过程. 6 BOD5 :表示在20℃下,1L污水中的有机物进行微生物氧化时5天所消耗溶解氧的毫克数。 7 COD:化学需氧量,是指采用强氧化剂将1升污水中的有机物完全氧化后所消耗氧的毫克数。 8根土比:即根际微生物数量与非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的比值来表示。 9根圈:也称根际,指生长中的植物根系直接影响的土壤范围。 二.填空 1.微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有:偏利共栖,互利共栖,共生关系,竞争关系,拮抗关系,寄生关系和捕食等. 2.根际微生物对植物的有益影响有::改善对植物的营养源,产生生长调节物调节植物生长,分泌抗生素类物质抑制植物潜在病原菌生长和增加矿物质的溶解性. 3.沼气发酵的三个阶段分别由厌氧或兼性厌氧的水解性细菌或发酵性细菌、产酸产乙酸的细菌群、严格厌氧的产甲烷菌群三种菌群的作用。 4.我国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规定1L水中大肠杆菌群数不超过3个 5.细胞型微生物包括的主要类群为细菌,放线菌,霉菌,酵母菌。 6一种种群因另一种种群的存在或生命活动而得利,而后者没有从前者受益或受害,此两种群之间的关系为___偏利作用___。 三. 判断 1. 在制作泡菜和青贮饲料过程中存在有拮抗关系。(正确) 2. 反硝化作用只有在无氧条件下进行。(正确) 3有机物质是产生沼气的物质基础,产甲烷细菌可以利用大分子有机物质做为碳源。(错误)4协同共栖的两个物种生活在一起时彼此受益,互相获得利,是一种互生关系。(正确) 四. 单选题 1. 亚硝化细菌和硝化细菌的关系可称为:(A) A 协同共栖 B偏利共栖 C 共生D中立 2.下述那个过程需要亚硝化细菌和硝化细菌:(D) A 脱氮作用 B 氨化作用 C固氮作用 D 硝化作用 3. 下述那种方法处理污水可产生甲烷:(C) A 曝气池 B 活性污泥 C 厌氧消化 D 生物转盘法 4.缺钼可能影响那个过程:(D)

现代城市生态与环境学课后答案章节检测章节测验

1 【单选题】城市生态学概念由美国芝加哥学派创始人帕克于()年提出。 A、1911 B、1917 C、1925 D、1929 我的答案:C得分:分 2 【单选题】构成城市的三个要素是()。 A、地理、人口、环境 B、经济、人口、环境 C、地理、人口、文化 D、经济、人口、文化 我的答案:C得分:分 3 【判断题】城市即是环境污染的策源地,也是生态文明的发源地。() 我的答案:√得分:分 4 【判断题】现代城市生态与环境学主要研究对象是城市,不涵盖自然生态的部分。()我的答案:× 1 【单选题】下列不属于城市化标志的是()。 A、城市规模的扩大

B、城市基础建设提升 C、农业人口转变为城镇非农业人口 D、城市生活方式的现代化 我的答案:C得分:分 2 【单选题】城市是一种以()占绝对优势的新型生态系统。 A、人类 B、环境 C、经济 D、文化 我的答案:A得分:分 3 【判断题】城市生态系统是指特定地域内人口、资源、环境等通过各种相生相克的关系建立起来的人类聚居地或社会、经济、自然复合体。() 我的答案:√得分:分 4 【判断题】城市公园属于城市生态系统,大学不属于城市生态系统。() 我的答案:× 1 【单选题】城市生态系统的驱动力是()。 A、太阳 B、资源 C、人口 D、经济

我的答案:C得分:分 2 【单选题】现代城市生态与环境学的研究对象是()。 A、城市系统 B、城市环境系统 C、城市循环系统 D、城市生态系统 我的答案:B得分:分 3 【判断题】现代城市生态与环境学主要以生态学理论为基础。() 我的答案:√得分:分 4 【判断题】城市生态系统本身是开放的,所以复杂程度较低。() 我的答案:× 1 【单选题】下列规划中属于生态城市规划框架下的专项规划的是()。 A、功能区分规划 B、生态建设战略 C、经济布局规划 D、城市基础设施规划 我的答案:D得分:分 2 【单选题】现代城市生态与环境学的特点不包括()。 A、综合性

大学第十章微生物生态学题库汇总

------------------------------------------------------------精品文档-------------------------------------------------------- 第十章微生物生态学 单项选择题 1.知识点:1(生态系统) 难易度:容易认知度:识记 地球被科学家划分为4个圈,不包括下列哪一项( )。 选项A)土壤圈 选项B)大气圈 选项C)水圈 选项D)岩石圈 答案:A 2.知识点:1(生态系统) 难易度:容易认知度:识记 生态圈中,起着主导作用的是( )。 选项A)大气圈 选项B)生物圈 选项C)水圈 选项D)岩石圈 答案:B 3.知识点:1(生态系统) 难易度:容易认知度:识记 生物循环的特点是( )。 选项A)运转较缓慢 选项B)可循环性 选项C)运转迅速 )以上均是D选项. 答案:C 11. 知识点:1(生态系统) 难易度:适中认知度:理解 ( ) 。生态系统结构不包括下面哪一个方面选项A)外源能 选项B)生物关系 选项C)营养循环 选项D)能量代谢 答案:D 12. 知识点:1(生态系统) 难易度:适中认知度:认知 ( ) 。生物在生态系统物质循环中扮演着重要作用,但不包括选项A)生产者 选项B)消费者 选项C)分解者 选项D)固定者 答案:D 13. 知识点:1(生态系统) 难易度:较难认知度:认知 ( ) 。微生物生态系统自身的特点不包括选项A)微环境 选项B)稳定性

选项C)协调性 选项D)适应性 答案:C 认知度:理解难易度:较难) 生态系统1(知识点:14. ( ) 。成熟的生态系统的平衡特点是选项A)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比例相同 选项B)物质循环与能量循环协调畅通 选项C)系统的输入和输出在比例上合理 选项D)物质循环与能量循环大致相等 答案:B 15.知识点:2(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分布) 难易度:容易认知度:理解 。)土壤中三大类群体微生物以数量排序为( 选项A)细菌>放线菌>真菌)细菌>真菌>放线菌B选项C选项)放线菌>细菌>真菌选项D)真菌>细菌>放线菌A 答案:难易度:容易认知度:理解2(16.知识点: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分布) )。( 微生物的种质资源库存在于 A)水体选项)土壤选项B C)植物选项)动物选项DB 答案:知识点:17.2( 难易度:容易认知度:理解) 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分布 。) ( 土壤微生物的季节分布特征一般是 选项A)春季>夏季>秋季>冬季 选项B)夏季>春季>秋季>冬季 选项C)春季>秋季>夏季>冬季 选项D)夏季>秋季>春季>冬季 答案:C 18.知识点:2(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分布) 难易度:容易认知度:理解 。)大多数土壤的酸碱度( 5.5~8.5 A)选项4.0~10.0 B)选项3.5~12.0 )选项C 8.0选项D)左右答案:A 难易度:容易认知度:识记2(19.知识点: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分布) 。( ) 土壤放线菌的主要优势种群为选项A)链霉菌属B选项)小单孢菌属)放线菌属选项C 选项D)节杆菌属A 答案:) 2(20.知识点: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分布认知度:识记难易度:容易土壤中的土腥味主要来源于( ) 。)细菌A选项. 选项B)放线菌 选项C)霉菌 选项D)酵母菌 答案:B 21.知识点:2(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分布) 难易度:容易认知度:识记 下列微生物中比较适合于干燥环境存在的是( )。 选项A)细菌 选项B)食用菌 选项C)放线菌 选项D)酵母菌 答案:C

城市生态学试题及答案

《城市生态学》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每个3分,共15分。 1. 城市化:农村人口转化为城镇人口、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农村地区转化为城市地域,以及随之引起的相关人员的生产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发生转变的过程。 2. 城市生态系统:间范围内的居民与自然环境系统和人为建造的社会环境系统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体。 3. 城市人口容量:特定的时期内,在城市这一特定空间区域能相对持续容纳的具有一定生态环境质量和社会环境质量水平及具有一定活动强度的城市人口数量。 6. 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生态学原理为指导,以谋求区域生态系统的整体优化功能为目标,以各种模拟、规划方法为手段,在景观生态分析、综合及评价的基础上,建立区域景观优化利用的空间结构和功能的生态地域规划方法,并提出相应的方案、对策及建议。 7. 城市生态评价:在老城市改造与新城市建设中,根据气象、地理、水文和生态等条件,对工业区、居民区、公用设施、绿化地带做出的环境影响评价。 8. 城市生态建设:按照生态学原理和方法,应用工程性的和非工程性的措施建立合理的城市生态系统结构,提高城市生态系统的功能,促进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合理流动,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使人类在城市空间的利用方式、程度等方面与生态系统的发展过程相适应。 9. 生态城市:从城市生态系统着手,实现上台系统良好运行的城市。 11. 网络治理:以经济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为目标,通过有效的协调与及时的信

息沟通,推动政府、非营利组织、私营部门和公众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城市管理模式。 12. 整体性公理: 13. 生态足迹:1:维持一个人、地区、国家或者全球的生存所需要的以及能够吸纳人类所排放的废物、具有生态生产力的地域面积。是对一定区域内人类活动的自然生态影响的一种测度。2:指生产区域或资源消费单元所消费的资源和接纳其产生的废弃物所占用的生物生产性空间。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1.并试图应用整体、综合有机体等观点去研究和解决城市生态问题。 2.城市是一个复杂的社会形态,其主要功能是生产、工作、休息和生活。 3.人类既是城市生态系统的生产者,也是城市生态系统的消费者,还是城市生态系统的管理者。 4.根据人口过渡理论,正处于加速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为高出生率- 死亡率- 高增长率类型。 5.城市热岛效应是指城市气温高于郊区气温的现象。 6.酸雨是指pH值小于的天然降雨和降雪。 7.城市生态系统的食物链包括人工食物链和自然食物链两种类型。 8.能源结构是指能源总生产量和总消费量的构成及比例关系,可反映一个国家和城市生产技术发展水平。我国城市以煤为主要能源。

大学第十章微生物生态学题库完整

第十章微生物生态学 单项选择题 1.知识点:1(生态系统) 难易度:容易认知度:识记地球被科学家划分为4个圈,不包括下列哪一项( )。 选项A)土壤圈 选项B)大气圈 选项C)水圈 选项D)岩石圈 答案:A 2.知识点:1(生态系统) 难易度:容易认知度:识记生态圈中,起着主导作用的是( )。 选项A)大气圈 选项B)生物圈 选项C)水圈 选项D)岩石圈 答案:B 3.知识点:1(生态系统) 难易度:容易认知度:识记生物循环的特点是( )。 选项A)运转较缓慢 选项B)可循环性

选项C)运转迅速 选项D)以上均是 答案:C 11. 知识点:1(生态系统) 难易度:适中认知度:理解 生态系统结构不包括下面哪一个方面( )。 选项A)外源能 选项B)生物关系 选项C)营养循环 选项D)能量代谢 答案:D 12. 知识点:1(生态系统) 难易度:适中认知度:认知 生物在生态系统物质循环中扮演着重要作用,但不包括( )。选项A)生产者 选项B)消费者 选项C)分解者 选项D)固定者 答案:D 13. 知识点:1(生态系统) 难易度:较难认知度:认知 微生物生态系统自身的特点不包括( )。

选项A)微环境 选项B)稳定性 选项C)协调性 选项D)适应性 答案:C 14. 知识点:1(生态系统) 难易度:较难认知度:理解 成熟的生态系统的平衡特点是( )。 选项A)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比例相同 选项B)物质循环与能量循环协调畅通 选项C)系统的输入和输出在比例上合理 选项D)物质循环与能量循环大致相等 答案:B 15.知识点:2(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分布) 难易度:容易认知度:理解土壤中三大类群体微生物以数量排序为( )。 选项A)细菌>放线菌>真菌 选项B)细菌>真菌>放线菌 选项C)放线菌>细菌>真菌 选项D)真菌>细菌>放线菌

8第八章-微生物生态

第八章微生物生态 一、名词解释 捕食:指一种大型的生物直接捕捉、吞食另一种小型生物以满足其营养需要的相互关系。 共生:指两种生物共居在一起,相互分工合作、相依为命,甚至形成独特结构,达到难分难解、合二为一的极其紧密的一种相互关系。 偏利互生:两种可以单独生活的生物,当它们一起时,通过各自的代谢活动而偏利于一方的生活方式。 寄生:一般指一种小型生物生活在另一种较大型生物的体内(包括细胞内)或体表,从中夺取营养并进行生长繁殖,同时使后者蒙受损害甚至被杀死的一种相互关系。 拮抗:又称抗生,指由某种生物所产生的特定代谢产物可抑制他种生物的生长发育甚至杀死它们的一种相互关系。 竞争:同种或不同种生物因争夺食物、空间等资源而发生的生存斗争。 土著性微生物区系:是指那些对新鲜有机物质不很敏感、常年维持在某一数量水平上,即使由于有机物质的加入或温度、湿度变化而引起数量变化,其变化幅度也较小的那些微生物。 极端环境微生物:凡依赖于这些极端环境才能正常生长繁殖的微生物。 微生物生态学:是一门研究生态系统的结构及其与环境系统间相互作用规律的科学。 水体富营养化:指水体中因氮、磷等元素含量过高而导致水体表层蓝细菌和藻类过度生长繁殖的现象。 正常菌群:生活在健康动物各部位、数量大、种类较稳定、一般能发挥有益作用的微生物种群。 BOD:生物需氧量,指1L污水或待测水样中所含的一部分易氧化的有机物,当微生物对其氧化、分解时,所消耗的水中溶解氧毫克数(其单位为mg/L) COD:化学需氧量,是表示水体中有机物含量的一个简单的间接指标,指1L污水中所含的有机物在强氧化剂将它氧化后,所消耗氧的毫克数(其单位为mg/L)。硝化作用:好氧条件下,无机化能硝化细菌将氨被氧化成硝酸盐的过程。

第八章 微生物生态试题及答案 格式校正版

第八章微生物生态试题 一.选择题: 81234、在制作酸菜或青贮饲料时,一般并不人工接种乳酸菌,这就是人们利用了植物得: A、根际微生物 B、叶面附生微生物 C、与植物共生得根瘤菌 D、寄生于植物得微生物 答:(B) 81235、指出下列中不就是微生物与植物形成得共生体得就是: A、根瘤 B、菌根 C、叶瘤 D、叶面乳酸菌 答:(D) 81236、根土比就是指: A、植物根际土壤重与根外土壤重之比。 B、根外土壤重与根际土壤重之比。 C、每克植物根际土壤中微生物数量与每克 根外土壤中微生物数量之比。 D、每克根外土壤中微生物数量与每克根际 土壤中微生物数量之比。 答:(C) 81237、植物根际每克土壤得微生物数量与每克根外土壤中微生物数量之比,称之为: A土根比 B根土比 C比土根 D比根土 答:(B) 81238、土壤中有一部分微生物在有新鲜有机残体进入时便大量发育占优势,而新鲜有机体被分解后迅速衰退,这类微生物称之为: A、发酵性微生物区系 B、土著性微生物区系 C、清水型水生微生物 D、腐生性水生微生物 答:(A) 81239、土壤中有一部分微生物对于新鲜有机物质得进入并不敏感,常年保持在某一数量水平上,这部分微生物称之为: A、发酵性微生物区系 B、土著性微生物区系 C、清水型水生微生物 D、腐生性水生微生物 答:(B) 81240、好氧性微生物与厌氧性微生物共栖时,两者可形成: A、互利共栖关系 B、偏利共栖关系 C、拮抗关系 D、寄生关系 答:(B) 81241、酸菜腌制后可以保存相当长得时间,这就是人们利用了微生物之间得 A、捕食关系。 B、寄生关系。 C、非专一性拮抗关系。 D、专一性拮抗关系。 答:(C) 81242、弗来明发现青霉素就是由于观察到在产黄青霉菌菌落周围不见有革兰阳性细菌生长,而再深入研究创造奇迹得。这就是人类首次观察到得微生物之间得。

第8章 微生物的生态 复习题

《微生物学》复习题 第八章微生物生态 一、名词解释 1 硝化作用: 2 反硝化作用: 3 氨化作用: 4 硫化作用: 5 菌根:; 6 活性污泥: 7 共生: 8 微生物生态学: 9 土壤微生物区系: 10 生物降解: 11 BOD5: 12 土著性微生物: 13 微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 14微生物之间的共生关系: 15微生物之间的寄生关系: 16 微生物之间的拮抗关系: 17 微生物之间的竞争关系: 18 极端环境微生物: 19 微生物生态学: 20水体的富营养化: 21大肠菌群指数 22 大肠菌群值 二、是非题 1、氨化作用只能在好氧环境下才能进行。() 2、反硝化作用完全等同于硝化作用的逆过程。()

3、一般情况下土壤表层的微生物数量高于土壤下层。() 4、嗜冷微生物适应环境生化机制之一是其细胞膜组成中有大量的不饱和、低熔 点脂肪酸。()5、嗜酸微生物之所以具有在碱性条件下生长的能力是因为其胞内物质及酶是嗜 酸的。()6、嗜碱微生物具有在碱性条件下生长能力的根本原因是其胞内物质及酶也是偏 碱(嗜碱)的。() 7、草食动物大部分都能分泌纤维素酶来消化所食用的纤维素。() 8、共生固氮和游离固氮都在固氮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9、大量服用抗生素的患者同时要服用维生素,这是为了补充因肠道微生物受抑 制减少维生素的合成。() 10、降解性质粒携带有编码环境污染物降解酶的全部遗传信息。() 11、反硝化作用只有在无氧条件下进行。() 12、有机物质是产生沼气的物质基础,产甲烷细菌可以利用大分子有机物质做为碳源。()13、协同共栖的两个物种生活在一起时彼此受益,互相获得利,是一种互生关系。 () 14、一种微生物寄生于其他微生物时没有选择性。() 15、细菌不能寄生于细菌,真菌不能寄生于真菌。() 16、土壤有机质含量是影响土壤微生物种类和数量的唯一因素。() 17、地衣是藻类和真菌的共生体,是微生物之间典型的互惠共生关系。() 18、微生物之间的竞争仅仅是为了营养。() 19、在菌根中不仅是菌根菌对植物有利,而且植物对菌根也有利,因为这是一种共生关系。() 20、叶面附生微生物以放线菌为主,细菌是很少的。() 21、乳酸发酵后的牛奶可以保存相对较长的时间,这种乳酸菌与其他牛奶腐败细菌之间构成了一种特异性的拮抗关系。() 22、由于极端环境中的条件太苛刻,因而在极端环境中无微生物生存。() 23、在极端环境中生存的微生物也可以在普通条件下生存。() 三、选择题(4个答案选1)

城市生态学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 1.什么是生态学?近代生态学有哪些特点? 生态学:是一门多学科的自然学科,研究生命系统与环境系统之间相互作用规律及其机理。 近代生态学的特点: 1)把研究生物有机体与环境间的相互关系扩展到研究生命系统与环境间的相互关系 2)人类是生命系统中最重要的部分,也是许多生态系统的结构成分,生态学不仅要研究动物、植物、微生物和环境间的相互关系,更需要研究人和环境间的相互关系。 3)人类既是一种生物,必然具有生物的一切基本属性。但是人类生活在特殊的社会中,具有不同于一般生物的社会属性。 4)生态学的研究不仅要阐述生物(包括人)与其环境间的一般相互关系,更要揭示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的基本规律及其机理,生态学不能满足于描述自然,而要用生态学理论去解决人类面临的生存和发展问题。 2.何谓生态系统?在水生生态系统和陆生生态系统中各举一例,并说明其中组成成分之间的关系? 1)生态系统:在任何规模的时空单位由物理—化学—生物学活动所组成的一个系统。 2)水生生态系统:浮游动物(初级消费者)→草鱼(次级消费者)→鲇鱼(三级消费者)分解者:细菌,真菌。生产者:植物微生物(藻类) 3)陆生生态系统:土拨鼠,兔子,昆虫(初级消费者)→狐,蜘蛛,鹰(次级消费者)分解者:真菌,霉菌,细菌。生产者:庄稼,草 5.假定某块土地上所产的农作物可供100人食用,如果人们吃掉地里的一半农作物,另一半用来养牛,然后吃牛肉,那么这块地可供养多少人?(假设第二性生产效率为10%) 50+50*10%=55人 8.何谓生态演替?举一个原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例子。

1)生态演替:生态系统发展常常被称为生态演替。它是指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或者说一个生态系统被另一个生态系统代替的过程。 2)举例:原生演替:火山造成的大片裸地;流水沉积形成的冲积平原;重力侵蚀的陡岩次生演替:从以前曾经生长过植物的地方,由于火烧、砍伐、洪水、干旱、局部毁灭了植被而成为裸地的地上开始。 9.何谓种群?它的主要特征有哪些? 1)种群:也译为居群,人口学上就是人口,它是在一定的空间中、特定的时间一起生活和繁殖的同种个体的总称。 2)特征:数量特征;空间特征;遗传特征。 15.何谓生态平衡?谈谈你对生态平衡的看法 ?答:两层含义: ?一是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长期和持久地保持不变,即具有长期的稳定性; ?二是,生态系统在环境改变和人类干扰的情况下,能通过部的调整,以维持结构和机能的稳定。 ?生态平衡是指一定时间,生态系统中各部分的结构及相互作用的平衡,物质和能量流入和流出的平衡,物质产生和消耗的平衡,有机体和环境的协调一致。 生态学中用稳态机制(homeostation mechanism)来表达正反馈和负反馈相互作用和稳态控制的极限。这个能够自动调节的界线,称为“阈值”(threshold),如果条件改变超出这个界线,调节就不能再起作用,系统遭到伤害以致破坏。 第二章 1.何谓城市化?我国城市化的标准是什么? 1)城市化:人口向城市或城镇地带集中的过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