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医保支付方式改革与合理用药

医保支付方式改革与合理用药

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s)在医保支付方式改革中的应用探讨

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s)在医保支付方式改革中的应用探讨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是機制性改革,对医疗机构具有以下激励与约束机制, 通过改革在医疗机构能够建立风险分担、质量保障及高效低耗机制。通过介绍祥云县人民医院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付费方式改革,探索一套科学合理的支付方式改革模式。 标签:支付方式改革;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付费;模式 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是指医保支付方式是指医保基金管理机构为参保人购买医疗服务,给医疗服务提供方付费的方式改革。祥云县人民医院是一所集医疗、集医疗、急救、康复、科研、教学于一体的二级甲等医院,2012年被云南省卫生计生委定为支付方式改革试点医院,2014年被国家卫生计生委定为第二批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医院,为积极做好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工作,努力探索一套支付方式改革经验,自2012年开始在在国家支付方式改革专家团队的帮助下,开始对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付费模式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工作。 1 医疗机构目前运行的医保支付方式 1.1 目前医疗机构运行的主要支付方式模式 三级医院以项目付费、人头付费及总额付费为主,二级医院由于医保管理政策一县一策的原因,以定额总额付费、按床日付费、单病种付费、按人头付费、按服务人次付费、按疾病诊断相关组(DRGs)付费及多种付费方式共存的付费模式。 1.2 目前医疗机构运行的各种支付方式的适用性及做法 定额总额付费适用医疗机构为单位住院服务打包购买,根据各医疗机构接收参合患者人次和次均费用确定年度住院补偿基金总额,分期拨款,年终考核结算,原则上超支不补,结余留用;按床日付费适用于所有级别的医疗机构,按住院费用前期高,后期低的规律,分段测算确定床日付费标准,基金管理机构按床日住院标准和住院天数计算住院费用,按比例向医疗机构支付;单病种付费适用于诊断、治疗及费用变异较小的典型病种,根据典型病种过去的住院平均医药费用,确定相应付费标准,根据住院患者所患病种的费用医保及医疗机构双方进行支付方式;按人头付费适用于基层二级以下医疗机构,特别适用于门诊慢性病总额付费,根据社区人口确定基金补偿总额,各级医疗机构的门诊及住院费用均从核定总额中支付,超支不补,结余留用;按服务人次付费适用于各级医疗机构,对每类医疗机构的住院费用水平分成若干足段,医保管理机构结合不同费用组段的补偿标准按出院人次与医疗机构进行结算;按疾病诊断相关组(DRGs)付费适用于三级、二级综合医疗机构,DRGs付费实质上是按病例组合分类付费模式,即根据年龄、疾病诊断、合并症、并发症、治疗方式、病症严重程度及转归和资源消耗等因素,将患者分入若干诊断组进行管理的体系,综合考虑了疾病严重程度、

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对医院管理的影响

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对医院管理的影响 【摘要】本文首先对医疗保险费用支付方式概述,分析医疗保险支付方式在近期的改革方向,提出医院针对医保支付方式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绩效考核 引言 在全民医保时代,如何把宝贵的医保基金使用好,优化和改革医保基金支付制度就成了关键所在。近期,国家发改委明确了下一步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的重点,提出要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切实发挥医疗保险对医疗费用和医疗质量的控制作用。其中把医保支付方式改革作为了促进医药改革、医疗改革的一个有力措施,更加凸现了医保支付制度改革的迫切性。 1.医疗保险费用支付方式概述 医疗保险费用支付方式按照不同的支付对象可分为对被保险方的支付和对医疗服务供方的支付2大类:前者包括起付线、报销比例和封顶线等,后者包括按项目付费、单病种付费等支付方式。这里探讨的是后者,即医疗保险对医疗服务提供方的费用支付方式。 目前国际上常用的医疗保险费用支付制度有预付制和后付制2大类:预付制包括按人头付费、按病种支付和DRGs-PPS(诊断相关分组预付费制度),后付制包括按服务项目支付和按服务单元付费。此外,医疗保险费用支付制度还包括由这些基本方法进行不同组合而衍生出的各种复合法。 2.医疗保险支付方式在近期的改革方向 2.1后付制转向预付制 预付制通过增加预期性成分,转变对服务供方的激励机制,约束医疗服务供方承担经济风险,提高资源配置效率。这对于控制快速增长的医疗费用是有利的,因而是医疗保险支付方式近期的改革趋势。 2.2单一支付方式转向混合型支付方式 没有一种支付方式是全能或者是完美的,每种结算方式都有其优缺点、适应性和历史阶段性。在适当的时期,对于不同的医疗行为,采用适当的结算方式将有利于社会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如按项目付费可适用于体检,总额预付制适用于社区卫生和预防保健,DRGs-PPS适用于专科医疗机构对危急重症的治疗。就大多数支付方式而言,某种支付方式的缺点可从其他支付方式中得到一定程度的弥补。经验表明,从混合的支付方式中可以有所收益。

如何安全合理用药

如何安全合理用药 杨智 201030250429 10级土地资源管理4班 摘要:生活中,我们会遇到许多小的疾病,但是因为种种原因我们不可能每次都去医院看医生!因此,我们就会有很多机会接触到药物。常言道:是药三分毒。药物或多或少都有一定的危险性!因此我们很有必要了解如何安全用药的知识。我们既要培养正确用药习惯,还需要学习了解药物的选择。 关键词:处方、人群、耐药性 一、掌握科学正确的药品知识 对于普通患者来说,该如何主动去认识药品,安全合理地用药呢?综合说来,不外乎三个方面:一是科学的用药习惯;二是科学的医疗保健习惯;三是更加注重学习用药和保健知识,理性选择就诊和用药。 根据药品品种、规格、适应症、剂量及给药途径不同,我国对药品分别按处方药和非处方药进行管理。处方药必须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处方才可调配、购买和使用;非处方药不需要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处方即可自行判断、购买和使用。简称OTC药。 二、如何正确的选择和使用药品 1.购买OTC药时,患者要明确自己是什么病症,应选用哪种药,再去药店购买,否则应去医生处就诊,开处方。比如同样是患胃病,是胃炎、胃溃疡还是消化不良?不同原因的胃痛,用药就不一样,如果自己不能确定是哪种病症,就应该先去医院诊断。 2.购买药品是要看药盒上的药名及所写的适应证,必须详细阅读所购药品的说明书。来了解所购药物是否可以治疗自己的病症,同时弄清药物可能产生哪些不良反应;看自己是否有用药禁忌证;几乎所有的药品都有不良反应,但并不是每个用药者都会发生,所以不要"因噎废食",该用药时,当用药,同时也必须注意有无不良反应。发生了不良反应,应及时去医院就诊。同时因该上报发生的药品不良反应 3.要明确药物服用的方法、剂量。一定要按说明书的用法和用量使用,不要随便更改,用量过大可出现不良反应甚至中毒,用量过小则无法发挥药物疗效。 4.很重要的一项,要看药品批准文号,我国所有的药品都有药品批准文号,没有批准文号的药品是假药。同时要注意,药品与保健品的在批准文号方面的区别:药品的批准文号为国药准字H(或Z、S)*********,而保健品的批准文号为国食健字G(J)*********。保健品只能够调节机体功能,增强人体免疫力,起到一些辅助作用,没有治疗作用。 5.提醒消费者要检查药品包装有无破损;要保留购药的凭证,记住药店的地址、电话,有问题便于查询。 三、老年人、儿童、孕妇这些特殊人群用药的注意事项

课题论文:医疗保险费用支付方式改革的实践及经验总结

73222 保险学论文 医疗保险费用支付方式改革的实践及经 验总结 医疗保险机构改变了传统的医疗机构,由以前的先进医院看病,后回单位支取医疗保险费用补偿,改为由医院直接将医疗保险补偿支付给患者,节省了时间和中间环节。运用不同的医疗保险支付方式,涉及到医疗保险在其他各个方面的利益关系,反应了不同的医疗保险机构的保障制度,产生不同的医疗保险对社会的影响,得到的最终经济结果也是不同的。要想做好医疗保险支付方式的改革工作,就必须有好的医疗制度机构。 一、我国各地医疗保险支付方式改革的目的 为了保证医疗服务质量和控制医疗费用之间存在的相互制约的共同点,使消费者与提供服务一方建立共同博弈的过程,就是我国医疗保险支付方式改革的重要目的。医疗保险的支付方式是一种激励医疗服务体现正常运转的方法,医疗保险支付方式的改革是将传统的医疗保险方式通过改革和创新,发挥其合理性。规范了医疗保险的执行情

况,改掉了传统的、不好的医疗行为,提升了医疗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加强了医疗机构的自身素质,培养和管理工作的规范化,推行了医疗事业内部的运行体系改革。 二、我国各地医疗保险支付方式改革的方向与趋势 就目前的发展水平来看,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实行的时间不是很长,人们对医疗保险的意识并不高,要加强管理方法和管理措施的建设。由于我国各地区发展的水平不同,在医疗保险制度改革探索中,不能达到完全的统一发展,尤其表现在医疗保险费用的支付情况。 医疗保险支付方式的重要性在比较发达的一线城市得到了认可,依据本地的实际情况,探索和研究出符合本地特点的医疗保险支付方式,并有针对性的做出调整和完善处理,为我国医疗保险支付方式做出了表率。 通过各地的实际情况开展工作说明,医疗保险支付方式的改革趋势是以提前支付和后期支付相结合的混合型支付制度。在正常情况下,混合型支付方式比传统的支付方式更加的快捷和便利,一般情况下,可以与多种方式进行配合,优越与传统的方式,应大力的提倡和推广。 三、我国各地医疗保险支付方式改革的经验教训

医疗保险付费方式

1。按服务项目付费 按服务项目付费是最简捷的医保费用支付方式,也是运用较早、较广泛的支付方式,是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协议定向医院按服务项目支付费用的结算方式,属于后付制。 优点:能调动医生积极性,服务质量好 缺点:容易刺激医生诱导需求,提供过度服务 2。按服务单元付费(按住院床日、按门诊诊次) 医保机构按预先确定的住院床日费用标准支付住院病人每日的费用,按预算规定的每次费用标准支付门诊病人费用。同一医院所有病人的每日住院或每次门诊费用支付都是相同、固定的,与每个病人每日或每次治疗的实际花费无关。 优点:能激励医生控制床日和单次费用 缺点:可能刺激医生延长住院天数、分解就诊人次 3。按病种收费(单病种付费、按病种组付费-DRGs) 又称为按疾病诊断分类定额预付制,是根据国际疾病分类标准将住院病人的疾病按诊断分为若干组,分别对不同级别定价,按这种价格向医院一次性支付。 按病种付费(DRGs)是一种能够平衡医保方风险与服务提供方风险、兼顾费用控制与服务质量保证的支付方式。 优点:激励医生主动控制成本和费用,能促进医疗服务规范化和提高服务质量 缺点:确定疾病分类、制定支付标准比较复杂,技术要求高,难度大 4。按人头付费 又称为平均定额付费,首先由医疗保险机构制定每一门诊人次或者每一住院人次的费用偿付标准,然后医疗保险机构根据医院实际提供的服务人次(门诊与住院人次)向医院支付医疗费 用。这种付费方式也是属于预付制的一种,医院的收入随着病人数的增加而增加。 优点:方法简单,易于操作,能减轻医保机构的管理负担,也能建立医生控制成本、甚至主动开展健康管理. 缺点:可能促使医生减少服务、降低服务质量,推诿病人 5。总额预付制也可以是一季度由医保机构与定点医疗机构协商后确定某一定点医疗机构一年的总额预算(,医保机构在支付该定点医疗机构医疗费用时,不论实际医疗费用支出多少,都的总预算)而定点医疗机构对保险范围中的所来强制性控制支付,以这个预算数作为支付的最高限度,有参保人员必须提供规定的医疗服务。优点:能激励医院主动控制成本和费用,也简化医保机构的管理,降低医保管理成本缺点:科学确定预算标准比较难,也可能刺激医院减少服务、降低质量、推诿病人 二、几种付费方式的比较 1.支付单元由小到大随着支付单元的扩大,经济风险越来越从医 疗保险方转向服务提供方 2.随着支付单元的扩大,服务提供方降低服务质量的可能也相应增大3. 医疗服务提供方经济风险医疗费用支付方按病种付费支付方式 三、付费方式改革的国际经验

安全合理用药常识

安全合理用药常识之家庭安全用药 (1)防止滥用药物。什么叫滥用药?滥用药就是不管病情、用药对象(老人、儿童、成年人)、药物性能而任意使用药物。这种做法轻者无效,延长治疗时间;重者延误治疗时机使病情加重,给病人带来痛苦,甚至导致死亡。 (2)尽量少联合用药。有些药物联合使用起相加作用,使疗效提高;有些药物联合使用起相减作用,使疗效减低,或毒性增加。因此,家庭用药最好使用单一品种,即便有需要两种药联合使用也就足够了。 (3)按药品说明书使用。不要忽视药品包装上的注意事项。衡量使用某个药物时,不能仅看它的使用方法和用途,对非专业的家庭成员来说,其注意事项则更显得重要,它是安全有效用药的保证。 (4)防止药物过敏。凡是过敏体质者,或过去曾有药物过敏史者,服用药物都应格外小心,尤其是磺胺类如复方新诺明、解热镇痛类去痛片等。同时还应该注意,以往对某种药有明确过敏史者应禁止再次使用。 2、哪类药品需要防热? (1)胶囊或胶丸。如维生素E胶丸、鱼肝油等,这类药品受热会出现软化、破裂、漏油,甚至整瓶粘在一起,有时还会发出异味。 (2)糖浆剂、眼药水。要注意对光看一下是否依然澄清,如果有絮状物、沉淀物、变色、霉变、结晶以及出现大量气泡等,就不能再使用了。

(3)冲剂类药品。在制作过程中添加了大量糖分,受热易发黏、结块,密封不严的还容易生虫。 (4)中药制剂“膏、丹、丸、散”。此是中药制剂的特点,蜂蜜、红糖等是其中常见的添加剂,在夏季容易发霉生虫,而且那些用白蜡封住的药丸也可能在高温下裂开,导致变质。 (5)栓剂。由于其特殊的用药方式,在人体37℃的体温下会被逐渐融化吸收,当然在酷暑里也容易发生质变,如出现酸败、颗粒干涸、稀薄、色变、水油分离,甚至出现臭味。另外,眼药膏在受热后也容易出现类似于栓剂的变质特征。 3、常见病的错误服药: (1)头痛使用止痛药。研究表明:几乎所有头痛都源于血管和肌肉,尤其是血管的牵拉。在情绪紧张、药物、酒精等因素引起偏头痛时,由于脑动脉血管收缩,随着每次心跳,动脉血管受到牵拉便会产生跳痛。因此治疗头痛时,首选药物和最有效药物并不是止痛药而是作用于血管的药物。 (2)流行性感冒使用抗生素。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上呼吸道感染,流感病毒有甲、乙、丙三型,常因变异而产生新的亚型引起流行。目前,对流感患者使用抗生素现象很普遍,不仅多见于个人自用,就是一些医生治疗流感也常用抗生素。显然抗生素对流感治疗是无用的。只有当并发细菌感染时,方可考虑使用抗生素。 (3)消化功能紊乱导致腹泻时使用抗生素。治疗腹泻一般分为感染性腹泻和非感染性腹泻,前者当然应选用抗生素,而后者用抗生

医疗保险付费方式

一、医疗保险支付方式有五种类型 1。按服务项目付费 按服务项目付费是最简捷的医保费用支付方式,也是运用较早、较广泛的支付方式,是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协议定向医院按服务项目支付费用的结算方式,属于后付制。 优点:能调动医生积极性,服务质量好 缺点:容易刺激医生诱导需求,提供过度服务 2。按服务单元付费(按住院床日、按门诊诊次) 医保机构按预先确定的住院床日费用标准支付住院病人每日的费用,按预算规定的每次费用标准支付门诊病人费用。同一医院所有病人的每日住院或每次门诊费用支付都是相同、固定的,与每个病人每日或每次治疗的实际花费无关。 优点:能激励医生控制床日和单次费用 缺点:可能刺激医生延长住院天数、分解就诊人次 3。按病种收费(单病种付费、按病种组付费-DRGs) 又称为按疾病诊断分类定额预付制,是根据国际疾病分类标准将住院病人的疾病按诊断分为若干组,分别对不同级别定价,按这种价格向医院一次性支付。 按病种付费(DRGs)是一种能够平衡医保方风险与服务提供方风险、兼顾费用控制与服务质量保证的支付方式。 优点:激励医生主动控制成本和费用,能促进医疗服务规范化和提高服务质量 缺点:确定疾病分类、制定支付标准比较复杂,技术要求高,难度大 4。按人头付费 又称为平均定额付费,首先由医疗保险机构制定每一门诊人次或者每一住院人次的费用偿付标准,然后医疗保险机构根据医院实际提供的服务人次(门诊与住院人次)向医院支付医疗费用。这种付费方式也是属于预付制的一种,医院的收入随着病人数的增加而增加。 优点:方法简单,易于操作,能减轻医保机构的管理负担,也能建立医生控制成本、甚至主动开展健康管理 缺点:可能促使医生减少服务、降低服务质量,推诿病人 5。总额预付制 由医保机构与定点医疗机构协商后确定某一定点医疗机构一年的总额预算(也可以是一季度的总预算),医保机构在支付该定点医疗机构医疗费用时,不论实际医疗费用支出多少,都以这个预算数作为支付的最高限度,来强制性控制支付,而定点医疗机构对保险范围中的所有参保人员必须提供规定的医疗服务。 优点:能激励医院主动控制成本和费用,也简化医保机构的管理,降低医保管理成本 缺点:科学确定预算标准比较难,也可能刺激医院减少服务、降低质量、推诿病人 二、几种付费方式的比较 1.支付单元由小到大 2.随着支付单元的扩大,经济风险越来越从医疗保险方转向服务提供方 3.随着支付单元的扩大,服务提供方降低服务质量的可能也相应增大

医保支付方式现状与改革因应

医保支付方式现状与改革因应 该文认为,医保支付指医疗保险费用支付的途径和方法,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既是医保管理和深化医改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引导医疗行为、就医行为、调节医疗资源配置的重要杠杆。该文在分析医保支付方式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支付标准的制定机制、重视对支付方式的激励、精细化管理和加强医保支付方式促进医疗资源配置作用等具体建议。 标签:医保支付方式;现状;问题;建议 医保支付指医疗保险费用支付的途径和方法,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既是医保管理和深化医改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引导医疗行为、就医行为、调节医疗资源配置的重要杠杆。科学的支付制度是牵动医保改革乃至医疗体制改革的“牛鼻子”,唯有找准改革的“牛鼻子”,才能真正地规范医疗服务行为、保障参保人员权益、控制医疗费用的不合理增长。通过科学、合理的支付方式能够提高参保人的就医质量,引导患者科学、理性就医,引导卫生资源合理配置,确保医疗保险基金的合理支出和有效使用。 一、医保支付的现状 常用的医保支付主要包括:按项目付费、按病种付费、总额预付、按人头付费、按人次定额付费、按住院床日付费和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s)付费等方式,我国目前主要采用的是按服务项目支付和单病种定额付费两种支付方式。按项目付费在管理和操作上最为简便,但同时也是引发我国医疗费用上涨的重要原因。在按服务项目支付的支付方式有利于提升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患者的治疗满意度,但医院往往存在通过“大检查”、“大处方”、延长住院时间等方式谋取更多收入的倾向,导致了过度医疗、医疗资源浪费等问题。单病种定额付费有利于克服医疗服务过度供给,降低医疗材料消耗,促进医疗服务规范化,减轻患者的疾病经济负担等优势。但同时也存在着操作繁琐、付费测算难度大,管理成本高,覆盖病种种类有限等不足。而其余各类支付方式也都在患者间公平性、医疗服务效率、患者满意度、医疗成本控制等方面有不同的优缺点。 二、现行医保支付方式的突出问题 新医改以来,各地积极进行医保支付方式的改革。然而,在医保支付的管理实践中仍无法避免一些突出问题。 1、支付标准欠合理,对医疗机构的激励不足 从医疗保险支付标准来看,当前我国医疗保险的支付标准制定往往以以往的医疗支付水平作为参照,缺乏标准的动态调节机制而有欠合理。部分医疗服务的价格长期偏低,无法真实反映合理的医疗价格和成本水平,加剧了医疗服务机构的成本压力,压制了医疗机构的积极性,不利于医疗服务水平的提升。从长期来

合理用药与医疗安全试题

合理用药与医疗安全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可增强高效利尿药的耳毒性,应避免合用。 2、适用于治疗急性肺水肿的利尿药是呋噻米;常作为基础降压药的利尿药是氢氯噻嗪_;适用于肝硬化腹水的留钾利尿药是__螺内酯。 3、华法林使用时应依据凝血酶原时间调整剂量。 4、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制剂突然停药可能出现_反跳现象,这是由于垂体前叶的ACTH分泌受到反馈性抑制,肾上腺皮质萎缩所致。 5、多潘立酮为__多巴胺受体阻断剂。 6、维生素C与胰岛素合用会降低胰岛素的疗效。 7、ACEI抑制剂联用保钾利尿剂会使血钾浓度升高。 8、10%葡萄糖与速尿合用,会降低速尿疗效。 9、布洛芬与维拉帕米、硝苯地平同用,本药的血药浓度升高。 10、小儿腹泻使用抗生素临床指征为脓血便、有里急后重症状和大便镜检白细胞满视野。 11、2011年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中关于加强抗菌药物购用管理规定,三级医院抗菌药物品种原则上不超过 50 种,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不超过 20 %。 12、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将抗菌药物分为非限制使用、限制使用、特殊使用。 二、单选题(每题1分、共30分) 1、新的《处方管理办法》于( B )实施 A.2007.1.1 B.2007.5.1 C.2007.4.1 D.2007.10.1 2、医师开具处方应遵循( C )原则 A.安全、经济 B.安全、有效 C.安全、有效、经济 D.安全、有效、经济、廉价 3、老年人和儿童在应用抗菌药时,最安全的品种是( C ) A. 氟喹诺酮类 B.氨基糖苷类 C. β—内酰胺类 D.氯霉素类 4、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等青霉烯类抗菌药主要用于( A ) A. 革兰氏阴性产酶菌 B. 革兰氏阳性产酶菌 C. 真菌 D. 支原体 5、引起医院内感染的致病菌主要是( B ) A. 革兰阳性菌 B.革兰阴性菌 C. 真菌 D.支原体 6、在细菌所引起的医院内感染中,以( C )感染在我国最常见 A.尿路感染 B.术后伤口感染

医疗保险支付方式改革研究

医疗保险支付方式改革研究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在《关于进一步推进医疗保险付费方式改革的意见》中明确提出结合基金收支预算管理加强总额控制,探索总额预付。随着我国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实现全覆盖,支付制度改革的条件已经成熟,下一步将确定适应不同层次医疗机构、不同类型服务的支付方式,用总额预付以及按病种、按服务单元、按人头等支付方式替代按项目付费。 一、支付方式改革的目的 在新的历史时期,新的发展趋势下,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是必然趋势。各地的医保支付方式的探索和改革,目标在于在保证医疗服务质量和控制医疗费用之间寻求一个平衡点,充分体现了付费方与服务提供方进行博弈的过程。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的目的应该超越过去医保控制费用保持基**衡的单一行政目的,而是应通过支付方式的创新,促进医疗机构加强内涵建设和自我管理,推动内部运行机制改革。 二、什么是总额控制预付 目前,全国大部分省(区、市)已经开始实施总额预付,总额预付是一种计划性相对较强的费用结算方式。它是由医疗保险经办机构与医院共同协商确定每一医院的年度总预付额。年度总预算的确定,需考虑医院的等级、规模、医疗设施与设备、医院服务人口数与人群健康状况、医院上年度财政赤字或结余情况、通货膨胀率等综合因素,一般每年协商调整一次。总额预付对医疗服务机构的工作量和费用有高度的控制权,是控制医疗费用最可靠、最有效的一种方式。三、实施总额控制会碰到的问题 1、医院内部的信息系统和经办机构的医保信息系统需进一步完善,同一城市和地区的医院与医院之间信息不能共享,不能有效监测患者在多家医院频繁开药;不同管理部门(如医政、经办部门)统计口径不一致,急需建立一个统一的平台。如某省级大医院为十几个县的新农合参合人员服务,由于信息不统一导致费用拒付,几方面都不满意。 2、谈判协商机制没有建立。如医保管理部门在确定医院年度拨付资金额度时,事先没有和医院进行协商,而是直接给医院下达通知,让医院医保办和院领导非常被动。支付方式改革的初衷是想挤出医院不合理的收入,让医保基金不被过度消费。 3、医院每年有大量超过总额控制的医保费用需要消化。超支医保基金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医保基金筹资水平较低和实际发生费用水平较高。医院为参保人群服务越多,亏损就越大。 4、药品包装与医保政策规定的开药量不一致。许多老年人疾病复杂,需要开多种药,患者一个月内要多次到医院就诊,对此患者意见非常大。 四、改革研究 1、认清医改的形势,在新的历史时期和支付制度改革的大环境下,医院领导必须主动适应国家宏观政策,对总额预付要高度重视。同时要注重医疗质量,处理好医疗质量与费用控制的关系。坚持把确保基金收支平衡作为首要原则。每年年初,对统筹区当年医疗保险统筹基金收入总量进行预算,然后将预算收入总量扣除后备风险金、年度预算扣除,剩下部分为全年可支付的预算医疗总费用,再综合各项考核指标的考核情况,将预算医疗总费用定额分配到各实行总额控制管理的定点医院。 2、对于医院接收重症病患造成的超支费用、强化管理带来的运行成本,政府的财政补偿必须跟进。同时,仅靠医疗系统的内部改革还远远不够,还要调动起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只有绩效工资改革、医疗服务价格调整等各项医改措施齐头并进、形成合力,改革的成效才会最终得以显现。 3、努力控制医疗费用的不合理增长和参保职工的个人负担。为防止定点医院虚增医疗费用、推诿参保病人、减少服务量、转嫁个人负担等损害参保者利益现象的出现,对每家医院的每项指标设定控制标准,按月、按季和按年分别进行考核。考核指标超过控制标准的,从医院定额医疗费用中扣减。年度实际发生医疗费大于其年度定额医疗费的,超额部分不予结

我国医疗保险费用支付方式改革的探索与经验

《中国卫生经济》第29卷第5期(总第327期)2010年5月 随着1998年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推行,10年来主要工作重点放在扩大覆盖面、提高补偿水平和加强服务管理方面。随着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的全面覆盖,对医疗费用的控制将会显得越来越重要,需方控制难以抑制医疗费用的过快增长,供方控制是国际管理的趋势,医疗保险(以下简称医保)费用支付方式是其中的一个关键环节。 目前,在我国比较广泛实行的是按服务项目付费,属于后付费制度。在这种支付方式下,付费方在医疗服务行为发生后按实际费用进行补偿,难以有效控制费用,从国内外医疗保险的经验教训来看,按项目付费这种单一的支付方式是造成过去几十年医疗费用上涨过快的一个重要原因。对支付方式的改革势在必行,国内各地在医保运行和管理的实践中,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对支付方式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和改革,取得了一些经验。 1国内各地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的目的 各地的医保支付方式的探索和改革,目标在于在保证 医疗服务质量和控制医疗费用之间寻求一个平衡点,充分体现了付费方与服务提供方进行博弈的过程。各地医保部门在支付方式改革探索过程中普遍意识到,支付方式作为一种激励手段关系到整个医疗服务体系的良性运行,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的目的应该超越过去医保控制费用保持基金平衡的单一行政目的,而是应通过支付方式的创新,发挥合理的支付方式手段对服务提供方的激励机制,改变不合理的医疗行为,规范引导医疗行为,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促进医疗机构加强内涵建设和自我管理,推动内部运行机制改革。 2各地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的方向与趋势 当前,我国实行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时间较短,对社 会医疗保险的认识程度不高,管理手段和管理措施还有许多不足。加之不同地区间发展差距较大,各地区在医疗保险制度改革探索中,尤其是在医疗保险费用支付方式上,很难找到一个全面、合理与统一的支付方式。 在有些医保管理经验较丰富的省市,已经认识到医保支付方式的重要作用,根据当地实际情况,探索适合本地的支付方式,并不断调整完善,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支付方式典型。例如上海市的“总额预算管理”,江苏省镇江市的“总额预算、弹性结算、部分疾病按病种付费”,江苏省淮安市的“病种分值结算”,湖南省株洲市的“总额控制管理”,以及云南省禄丰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下简称新农 *基金项目:国家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部际协调工作小组办公室(国家发展改革委社会司)2008年《医保费用支付方式比较研究》课题部分研究成果。 ①上海市卫生发展研究中心上海200040②上海市医疗保险咨询中心 上海 200040 作者简介:谢春艳(1982-),女,硕士学位,实习研究员;研究方向:卫生政策分析与评价;E-mail :xiechunyan_2009@https://www.doczj.com/doc/d911225824.html, 。 我国医疗保险费用支付方式改革的探索与经验* 谢春艳①,胡善联①,孙国桢②,丁汉升①,林 海①,荆丽梅①,王贤吉①,江力波①,何江江① 摘 要:支付方式作为一种经济激励手段,关系到整个医疗服务体系的绩效。自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推行以来,全 国各地在医保运行和管理的实践中,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对支付方式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和改革,既有经验也有教训。在对各地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的经验教训进行总结和讨论的基础上,提出政策建议,为医保支付方式进一步改革与完善提供借鉴。 关键词:医疗保险;费用支付方式;改革;探索;经验中图分类号:F842.68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3-0743(2010)05-0027-03 Exploration and Experience of Provider Payment System Reform in China /XIE Chun-yan,HU Shan-lian,SUN Guo-zhen,et al.∥Chinese Health Economics ,2010,29(5):27-29 Abstract :Provider payment system as economic incentive affects the whole health care system performance.Since the basic med -ical insurance for urban employees has been implemented in China,medical insurance management departments across the country have been carrying out a series of explorations and reforms on provider payment system according to the local situation.The paper summa -rized and discussed the experience and lessons learned from different regions on provider payment system reform throughout the country to provide policy recommendations for further reform and improvement in this field. Key words :medical insurance;provider payment methods;systems reform;exploration;experience First-author ’s address:Shanghai Health Development and Research Center ,Shanghai ,200040,China 医疗保障

合理用药与医疗安全试题

合理用药与医疗安全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分,共分)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可增强高效利尿药的耳毒性,应避免合用。 、适用于治疗急性肺水肿的利尿药是呋噻米;常作为基础降压药的利尿药是氢氯噻嗪;适用于肝硬化腹水的留钾利尿药是螺内酯。 、华法林使用时应依据凝血酶原时间调整剂量。 、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制剂突然停药可能出现反跳现象,这是由于垂体前叶的分泌受到反馈性抑制,肾上腺皮质萎缩所致。 、多潘立酮为多巴胺受体阻断剂。 、维生素与胰岛素合用会降低胰岛素的疗效。 、抑制剂联用保钾利尿剂会使血钾浓度升高。 、葡萄糖与速尿合用,会降低速尿疗效。 、布洛芬与维拉帕米、硝苯地平同用,本药的血药浓度升高。 、小儿腹泻使用抗生素临床指征为脓血便、有里急后重症状和大便镜检白细胞满视野。 、年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中关于加强抗菌药物购用管理规定,三级医院抗菌药物品种原则上不超过种,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不超过。 、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将抗菌药物分为非限制使用、限制使用、特殊使用。 二、单选题(每题分、共分) 、新的《处方管理办法》于()实施 、医师开具处方应遵循()原则 .安全、经济.安全、有效 .安全、有效、经济.安全、有效、经济、廉价 、老年人和儿童在应用抗菌药时,最安全的品种是() . 氟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 . β—内酰胺类.氯霉素类 、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等青霉烯类抗菌药主要用于() . 革兰氏阴性产酶菌. 革兰氏阳性产酶菌 . 真菌. 支原体 、引起医院内感染的致病菌主要是() . 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 . 真菌.支原体 、在细菌所引起的医院内感染中,以()感染在我国最常见 .尿路感染.术后伤口感染 .肺部感染.皮肤感染 、下列哪种手术宜预防性应用抗生素() .疝修补术.甲状腺腺瘤摘除术 .乳房纤维腺瘤切除术.开放性骨折清创内固定术 、下列抗高血压药中,哪一药物易引起踝部水肿() .维拉帕米.地尔硫卓 .粉防己碱.硝苯地平 、Ⅰ类切口预防使用抗生素的给药时机正确的是() .术前.切皮前 .术前内.术后给药

如何安全用药常识

如何安全用药知识 什么叫安全合理用药? 安全合理用药就是应该做到:根据病情、病人体质和药物等全面情况适当选择药物、真正做到“对病下药”,同时以适当的方法、适当的剂量、适当的时间准确用药,并且注意该药物的禁忌、不良反应、相互作用等。还要注意尽量少花钱。这样就可以做到安全、合理、有效、经济地用药了。 下面就是一些关于用药的知识: 一、哪些中西药不可同服? 在生活中,不少人都有中西药同服的习惯,认为可以加强疗效。其实这种做法不科学。

(1)中成药舒肝丸不宜与西药胃复安合用,因舒肝丸中含有芍药,有解痉、镇痛作用,而胃复安则能加强胃的收缩,二者合用作用相反,会相抵药效。 (2)中成药止咳定喘膏、麻杏石甘片、防风通圣丸与西药复方降压片、优降宁不能同服。前三种含有麻黄素,会使动脉收缩升高血压,影响降压效果。 (3)中成药蛇胆川贝液与西药吗啡、杜冷丁、可待因不能同服。因为前者含有苦杏仁甙,与西药的毒性作用一样,都抑制呼吸,两者同服易导致呼吸衰竭。 (4)中成药益心丹、香莲丸、川贝枇杷含有生物碱,与西药阿托品、咖啡因同服会增加毒性,引起药物中毒。 (5)中成药益心丹、麝香保心丸、六味地黄丸不宜与西药心律平、奎尼丁同服,因可导致心脏骤停。(6)中药虎骨酒、人参酒、舒筋活络酒与西药鲁米那等镇静止痛药同服可加强对中枢神经的抑制作用而发生危险。 (7)丹参片不宜与胃舒平合用,丹参片 的主要成 分是丹参酮、丹参酚、与胃舒平所含的氢氧铝化形成铝结合物,不易被肠道吸收,降低疗效。 (8)昆布片不宜与异烟肼合用,昆布片中含碘,在胃酸条件下,与异烟肼发生氧化反应,形成异烟酸、卤化物和氮气,失去抗结核杆菌功能。

【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加速,控费是关键词】医保支付方式

【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加速,控费是关键词】医保支付方式【导语】大“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加速控费是关键词”以供大家参考,更多相关内容,大金融频道,感谢大家的阅读与支持,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加速 xx年开年之初,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呈现加速的趋势。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成为贯穿全年的热点。 xx年1月16日,国家发改委、卫生计生委、人社部三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推进按病种收费工作 __》,公布了320种病种按病种“一口价”收费。医保支付标准与医院销售价之间存在的差价,允许医院留存。 2月20日,财政部、人社部、卫计委联合发布《关于加强基本医疗保险基金预算管理发挥医疗保险基金控费作用的意见》。《意见》提出对于医保基金要实施全程实时监控,违规严罚。实行按病种付费、按人头付费、按床日付费等支付方式的地区,医疗机构实际发生费用低于约定支付标准的,结余部分由医疗机构留用;实际费用超过约定支付标准的,超出部分由医疗机构承担,对于合理超支部分,可在协商谈判基础上,由医疗机构和医疗保险基金分担。

2月23日,人社部印发了《 __〈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 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xx年版)〉 __》。 3月8日凌晨,福建省打响了医保支付改革“第一枪”:在最 新的省级采购方案中新增了两个价格,第一个为医保的最高限价,第二个为医保的支付价格。按照福建省方案,最高限价超出的部分今后将由医院承担,而医保支付的价格和最高限价之间的价格将由患者承担。业内人士认为,通过“最高限价”医保方将间接指导医院药品采购及药品的招标定价。 6月, __办公厅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深化基本医疗保险支付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在《指导意见》中,明确了医保支付改革的主要目标:xx年起,进一步加强医保基金预算管理,全面推行以按病 种付费为主的多元复合式医保支付方式。各地要选择一定数量的病种实施按病种付费......而且,到2020年,医保支付方式改革覆盖所 有医疗机构及医疗服务,全国范围内普遍实施不同疾病,不同服务特点的多元复合式医保支付方式,按项目付费占比要明显下降。 在医改这项错综复杂的工程中,医保支付方式改革被视为关乎 医改成败的核心环节。医改首先应该改医保。医保在“三医联动改革”中发挥着关键的杠杆作用,对医疗卫生体制起着牵一发动全身的作用。

五种医疗保险支付方式方式利弊研究

五种医疗保险支付方式利弊研究 摘要:随着社会医疗保险事业的发展,医疗保险费用支出不断攀升,如何控制医疗费用膨胀是医疗保险制度运行过程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而医疗保险机构对医疗服务供方的控制又是通过选择合理的医疗费用支付方式实现的。因此,医疗保险支付方式是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重点与难点,直接关系着医疗保险各方的经济利益,影响医疗保险制度的平稳运行,也是医疗保险费用控制的关键。本文对已有的文献进行了梳理,就医保费用支付方式及改革进行综述,并进一步提出对医疗保险支付制度改革的思考。 关键词:医疗保险结算方式 医疗保险结算方式通常指医疗保险费用支付的途径和方法。不同的结算方式对医疗保险各方的行为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合理的结算方式能够提高参保人的就医质量,使医疗机构因病施治,引导卫生资源合理配置,控制医疗费用过快增长,确保医疗保险基金的合理支出和有效使用。而不合理的结算方式则可能引发参保人就医质量下降,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医疗保险基金超支等现象。 一、医疗保险费用结算方式 医疗保险费用的结算支付,是指被保险人在获得医疗服务后,由被保险人本人或社会医疗保险机构向服务提供方支付费用,以对被保险人所消耗的医疗资源进行经济补偿。医疗保险费用结算方式则是指那些用于医疗费用支付的途径和方法。医疗费用支付既涉及保险人与被保险人之间的关系,也反映社会保险的保障程度,又涉及医疗保险人与医疗服务提供者之间的关系,是二者之间的经济纽带。 医疗保险费用支付由简单的双向经济关系演变到现在的三角经济关系。在简单的双向经济关系中,被保险人向医生直接支付医疗费用,然后从保险机构获得相应的费用补偿。随着医疗服务技术的发展、医疗费用不断提高,费用结算方式逐步转向主要由保险机构代替被保险人向服务提供方支付费用的所谓第三方方式演变。医疗保险市场也由三方参与者组成:保险机构、被保险人和医疗机构。由于医疗保险市场参与者结构,产生了医疗保险中的道德风险问题。 —1 —

安全合理用药

安全合理用药 药品定义:《药品管理法》规定,药品是指“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机能并规定有适应症或者功能主治、用法和用量的物质,包括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化学原料药及其制剂、抗生素、生化药品、放射性药品、血清、疫苗、血液制品和诊断药品等”。 药品质量特性:有效性、安全性、稳定性、均一性。 有效性:指在规定的适应症、用法和用量的条件下,能满足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机能的要求。是药品的固有特性。 安全性:指按规定的适应症和用法、用量使用药品后,人体产生毒副反应的程度。衡量有效性大于毒副反应、或可解除缓解毒副作用时。如果对疾病治疗有效,但对人体有致畸、致癌、甚至致死,则该物质不可成为药品。 稳定性:在规定的条件下保持其有效性和安全性的能力。规定有效期内及生产、贮存、运输和使用的条件。 均一性:指药物制剂的每一单位产品都符合有效性、安全性的规定要求。如一片药、一支注射剂、一包冲剂、一瓶糖浆剂等。制剂过程中形成的固有特性。 药品的特殊性:专属性(患什么病用什么药)、两重性(治病、不良反应)、质量的重要性(必须符合国家药品标准)、时限性(有效期)。 随着医药科技的飞速发展,新药研发的步伐亦日益加快,新药品源源不断面市。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当今全球上市药品约2万种,但“针对所有影响公众健康重大疾病的基本药品”仅316种,绝大部分药品成份相似,重复用药比比皆是。 药品对人类而言是一把双刃剑,可以防止疾病,同时也可因为不良反应危害人类。世界卫生组织统计资料显示,各国住院病人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20%,5%因用药不当死亡,在全世界死亡人口中有1/3死于用药不当。在美国,因用药不当死亡人数居心脏病、癌症、中风之后,排名第四! 在我国不合理用药占用药总数的11~26%。我国每年有5000多万人次住院,其中因药物不良反应住院的有250多万,因此死亡者近20万!还有因滥用抗生素引起的中毒性耳聋上百万,药物瘾癖、致畸、致盲、肝肾损害、致细胞突变等药源性疾病的发病率已达30%!药物不良反应是用药安全的大敌,它已成为全球公共卫生问题,正严重地危害着人类的健康。 药品不良反应:药品在预防、诊断、治疗疾病或调节生理功能的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有害的和意料以外的反应(除外无意或故意超剂量用药引起的反应和用药不当引起的反应)。 药品不良反应分类 A型——与剂量相关的不良反应,剂量越大,不良反应越严重。停药后可减轻、消失。发生率高,死亡率低。 B型——与剂量不相关型不良反应,难以预测,发生率低,死亡率高。青霉素过敏反应。 C型——一般是在长期使用某些药物后出现,潜伏期长,没有明确的时间关系,难预测。例如致畸、致癌。 一、国人用药观念存在的误区 1、认为价格贵的药就是好药

医疗保险付费方式教学提纲

医疗保险付费方式

一、医疗保险支付方式有五种类型 1。按服务项目付费 按服务项目付费是最简捷的医保费用支付方式,也是运用较早、较广泛的支付方式,是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协议定向医院按服务项目支付费用的结算方式,属于后付制。 优点:能调动医生积极性,服务质量好 缺点:容易刺激医生诱导需求,提供过度服务 2。按服务单元付费(按住院床日、按门诊诊次) 医保机构按预先确定的住院床日费用标准支付住院病人每日的费用,按预算规定的每次费用标准支付门诊病人费用。同一医院所有病人的每日住院或每次门诊费用支付都是相同、固定的,与每个病人每日或每次治疗的实际花费无关。优点:能激励医生控制床日和单次费用 缺点:可能刺激医生延长住院天数、分解就诊人次 3。按病种收费(单病种付费、按病种组付费-DRGs) 又称为按疾病诊断分类定额预付制,是根据国际疾病分类标准将住院病人的疾病按诊断分为若干组,分别对不同级别定价,按这种价格向医院一次性支付。按病种付费(DRGs)是一种能够平衡医保方风险与服务提供方风险、兼顾费用控制与服务质量保证的支付方式。 优点:激励医生主动控制成本和费用,能促进医疗服务规范化和提高服务质量缺点:确定疾病分类、制定支付标准比较复杂,技术要求高,难度大

4。按人头付费 又称为平均定额付费,首先由医疗保险机构制定每一门诊人次或者每一住院人次的费用偿付标准,然后医疗保险机构根据医院实际提供的服务人次(门诊与住院人次)向医院支付医疗费 用。这种付费方式也是属于预付制的一种,医院的收入随着病人数的增加而增加。 优点:方法简单,易于操作,能减轻医保机构的管理负担,也能建立医生控制成本、甚至主动开展健康管理 缺点:可能促使医生减少服务、降低服务质量,推诿病人 5。总额预付制 由医保机构与定点医疗机构协商后确定某一定点医疗机构一年的总额预算(也可以是一季度的总预算),医保机构在支付该定点医疗机构医疗费用时,不论实际医疗费用支出多少,都以这个预算数作为支付的最高限度,来强制性控制支付,而定点医疗机构对保险范围中的所有参保人员必须提供规定的医疗服务。优点:能激励医院主动控制成本和费用,也简化医保机构的管理,降低医保管理成本 缺点:科学确定预算标准比较难,也可能刺激医院减少服务、降低质量、推诿病人 二、几种付费方式的比较 1.支付单元由小到大 2.随着支付单元的扩大,经济风险越来越从医疗保险方转向服务提供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