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傣族的音乐文化

傣族的音乐文化

傣族的音乐文化
傣族的音乐文化

《傣族的音乐文化》

音乐研讨课教学实录

一、上课班级:沈阳市九十四中学初二、十班

二、教学目标:1、德育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西南少数民族傣族的音乐文化,培养并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达到热爱祖国、热爱我国民族民间音乐的目的。

2、知识目标:通过欣赏傣族的民间音乐和舞蹈,了解傣族的乐器葫芦丝,掌握音乐知识五声调式和傣族舞蹈的艺术特征。

3、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音乐鉴赏能力、创作表演能力。

三、教具:多媒体课件、录音机、电子琴、葫芦丝

四、板书设计:1、《月光下的凤尾竹》曲谱片段

2、音乐知识:五声调式:由宫、商、角、徵、羽五个音组成的调式就是五声调式。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在这节课上老师带大家进行一次短暂的旅行,大家仔细观察我们旅行的地方是我国那一个少数民族的地区?从哪看出来的(电脑演示播放《有一个美丽的地方》,学生观看)。

生1:傣族,从歌曲中听出来的。

生2:傣族,从画面上的风景看出来的。

师:很好,回答的非常正确。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走进傣族来了解这个地区及它的音乐文化。(出示课题《傣族情韵》)

师:上节课我布置了让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收集有关傣族的资料,下面就有请每个小组的代表来向大家介绍。

生1:大家好,我是第一组成员齐振宇,由我来向大家介绍傣族的地理位置和历史概况……谢谢大家!

生2:大家好,我是第二组成员徐若峰,由我来向大家介绍傣族重大的节日泼水节……谢谢大家!

生3:大家好,我是第三组成员康迪,由我来向大家介绍傣族的服饰……谢谢大家!

生4:大家好,我是第四组成员张驰,由我来向大家介绍傣族人居住的房子竹楼……谢谢大家!

生5:大家好,我是第五组成员李阳,由我来向大家介绍傣族的佛教……谢谢大家!

师:同学们都准备的很充分,提出表扬,大家已经初步了解了傣族,接下来我们就来研究学习傣族的音乐文化。傣族音乐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

师:,我们先来了解傣族的民族乐器(拿出葫芦丝)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乐器吗?

生(齐):葫芦丝

师:谁吹过

生(齐):赵本山

师:葫芦丝傣语叫“荜郎叨”,当地汉语也叫“葫芦萧”。分为高、中、低三种类型。这种乐器以葫芦做音斗,葫芦咀做吹口,一根为主管,其余为副管。主管上有七个音孔,前六后一。音域在9度,最多不超过11度。音乐柔美迷人。

师:我们这节课就来欣赏一首由葫芦丝演奏,施光南作曲的在傣族很著名的乐曲《月光下的凤尾竹》,我们先来了解作曲家施光南,找个同学为大家介绍一下。

生:(出示大屏幕)学生朗读

师:大家拿出歌篇,看一看这首乐曲没有哪两个音。

生:4和7

师:很好,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音乐知识五声调式,大家看黑板……

师:这首《月光下的凤尾竹》由葫芦丝独奏,主要描写了月光皎洁,竹影婆娑,傣族青年诉说自己内心的情感的情景。乐曲3/4拍,乐曲的节奏带有很强的傣族舞蹈性质。乐曲分为三段,近似于三部曲式,主题A段为羽调式,第一遍由葫芦丝演奏,第二遍与伴奏乐器形成二重唱,旋律宁静、悠扬,加入了人声的伴奏,显得更加柔和。

主题B段旋律舒展、轻柔,用宫调式与A段形成节奏调式对比。

第三段音乐根据主题A段改编,音乐在渐慢、渐弱中结束。

欣赏时请大家思考两个问题:这首乐曲的情绪是怎样的?带给你怎样的美感?

师:通过大屏幕演示播放《月光下凤尾竹》。

生1:通过欣赏这首乐曲能够感觉到旋律非常优美、宁静,使我们联想到了傣族人民非常热爱自己的生活,热爱自己的家乡。

生2:通过欣赏这首乐曲我联想到了古代故事……

生3:通过欣赏这首乐曲我感觉到傣族人民热爱劳动、热爱生活,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师:同学们的想象力非常丰富,这首乐曲的旋律非常优美,我们视唱一下这首乐曲的主题片段。(教师范唱)提问:3/4拍的强弱规律?生:强弱弱。学生一起视唱,加入3/4拍的指挥图式,后随琴视唱。师:刚才我们欣赏了傣族的乐曲,已经感觉到了傣族音乐的美,但值得一提的是傣族的舞蹈更美。傣族的民间舞蹈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具有造型美,舞蹈动作多模仿孔雀。有一位舞蹈家就是靠跳傣族的孔雀舞一举成名,大家知道是她的名字吗?

生(齐):杨丽萍。

师:我们就欣赏一段杨丽萍的舞蹈《雀之灵》。

师:看了舞蹈家的表演,老师也教大家一点傣族民间舞蹈的基本动作。(老师示范,学生模仿)

师:我们已经学习了傣族舞蹈的基本动作,下面老师放一段音乐,请同学们能根据老师教给的动作,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即兴创编一段舞蹈。谁愿意为大家表演一下。

生:学生表演自编的舞蹈。

师:大家表演的非常好,我们用热烈的掌声给他们以鼓励!

师:我们以前也接触了一些少数民族的音乐,大家是否还记得我们在

初一的时候我们学习的是哪个民族的音乐?初二上学期学习的是哪个民族的音乐?

生:新疆、藏族。

师:好,我们就通过一个练习来复习巩固一下以前学过的知识。第一题为看图分辨是哪个民族的特征?第二题为听音乐分辨是哪个民族的乐曲?(学生分组讨论)

生:回答问题。

六、总结与评价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傣族和它的音乐文化,请同学们谈一谈你对这节课的感受。

生1:通过这节课我的收获挺大的,我了解了傣族的乐器葫芦丝,感受到了傣族的音乐和舞蹈的美。

生2:通过这节课我了解了傣族和它的音乐、舞蹈,我们应该增进友谊,热爱我们自己的祖国。

师:我们的祖国有56个民族,其中少数民族就有55个,每个少数民族都有它的地方特点,我们应该多了解我国少数民族的音乐文化,开阔我们的视野,热爱我们的祖国。最后,用一首《爱我中华》来结束我们今天的课。

七、课后反思:本课我通过教学讲述、课件演示、分组讨论及课前收集等教学手段,基本达到了教学目标,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集体的智慧,在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但在教学中,还有不完善的地方,如:准备不是

十分充分,各环节之间连接还不是很完整,教学手段还不是很丰富。我希望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含量,不断积累教育教学经验,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争取更大的进步。

沈阳市第九十四中学

王明姝

傣族民间舞蹈的风格特征以及文化阐释

傣族民间舞蹈的风格特征以及文化阐释 摘要:傣族民间舞蹈是中华民族舞蹈艺术苑中的一朵 奇葩,它体现着傣族人民的灵魂、心声。本文拟从地域文化特色、水文化特征及亚热带风情、拟兽舞及图腾崇拜、艺人及艺术家对傣族舞蹈风格的影响等四个方面来探寻傣族舞蹈 风格的形成原因和发展趋势,以求对其有一个文化层次的深 层把握。 关键词:地域文化;水文化;拟兽舞蹈;图腾崇拜;风格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 文化。舞蹈作为一种表情达意、积淀古代文化,而又不受语言文字局限的特殊文化现象,传承着民族审美心理。不同的生存环境、生产方式,不同的社会群体、风尚习俗,都哺育、陶冶着不同的审美心理,同时又塑造着不同的民族民间舞蹈的独 特风格。本文拟从地域文化特色、水文化特征及亚热带风情、拟兽舞及图腾崇拜、艺人及艺术家对傣族舞蹈风格的影响等四个方面来探寻傣族舞蹈风格的形成原因和发展趋势,以求 对其有一个文化层次的深层把握。 一、地域文化的特色

傣族人民居住在平均海拔500~1000m之间的平坝地区和江河之畔。那里风光绮丽、土地肥沃,适宜农作物的生长。史书记载,大约两千多年前,傣族的先民们就已进入“盖房建寨、定居种瓜”的农耕时期,是我国最早种植水稻的民族之一。傣族长期生活在丰衣足食的安定环境之中,故而人们具有清新、雅致、平和、善良的民族心理。 一千多年前,小乘佛教传入,成为傣族的全民信仰,对傣族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等方面都有着深刻而巨大的影响。小乘佛教与大乘佛教的“普度众生”不同,只主张“自我解脱、自我拯救、积善行、修来世,最终达到涅?”。因此,它的舞蹈风格不似大乘佛教那样雄阔、壮美,有救众人于水火的气势,而是比较柔婉、秀美,与秀丽的山水风光融为一体。如“蜡条舞”,这是一种由女子表演的仪式性舞蹈,舞者两手各托一支燃烛,在鼓、钹等乐器的伴奏声中起舞。主要动作是两手向内或向外划圆旋绕,或半蹲,或跪下,形成各种“三道弯”的舞姿,十分柔美。有时做缓步流动,烛光随着舞姿的变化而摇曳,营造出端庄、典雅、安静、祥和、虔诚、神秘的气氛。烟烛在佛教中喻意光明,因此舞蹈带有祈福、祝愿的含义,希望通过这种舞蹈仪式求得佛祖保佑,使自身能够在光明中超脱、升华。又如广为流传的孔雀舞,也是按佛经中孔雀明王的故事改编的。舞者身穿白衣,头戴璎珞,手执莲花,乘金孔雀传经,这些

傣族音乐有独特的民族风格

傣族音乐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包括民间歌曲、歌舞音乐、说唱音乐、戏曲音乐4类。民间歌曲包括山歌、叙事歌、悲歌、宗教歌等。(1)山歌多由青年在田野、山林独唱或男女对唱。有的表达爱情、赞美家乡、歌颂幸福生活,有的为即兴编唱。德宏地区山歌主要有“喊嘛”与“喊同卯”两种。①芒市、盈江等地的喊嘛又分城子山歌(傣语称“喊嘛勒勐”,意为流行于城镇的山歌)、坝子山歌(傣语称“喊嘛勒姐”,意为流行于农村的山歌)两种。前者较柔和,后者较明朗。各地流行的喊嘛风格较接近,音乐的基本特点是:曲调较抒情,多用级进、小跳,宫、商、羽、徵等调式较多见,有时在结构内部出现调式交替或向下属方向的离调、转调。流行于各地的老调山歌(傣语称“喊嘛板淘”)及流行于遮放地区的说唱山歌(傣语称“旦喊嘛”),皆可归于喊嘛一类,但风格略异。下例是德宏芒市城子山歌:②喊同卯,是流传于瑞丽一带的山歌,音乐爽朗热情,多用徵调式,节奏自由,曲调中七度下行跳进及结尾连续上行跳进及上滑音,颇具特色。喊同卯用于男女对唱情歌时,称为“喊必央爽”,意为相爱歌。瑞丽还流行缅甸傣区的山歌“喊傣亮”、“喊楞挡”等,音乐别具一格。西双版纳的傣族山歌与情歌曲调基本相同,节拍鲜明,重音清楚,音乐明快,旋律以级进、小跳为主,间有七八度的跳进,多为宫调式,但强调徵、角音。金平地区的山歌傣语称“珲卯骚”,由男女青年在夜间对唱,用玎琴伴奏,曲调多为宫调式,但在徵音上结束。另外,元江、景谷等地有风格不同的山歌。(2)叙事歌包括“喊秀”(鹦鹉歌)、“喊吴哦”(叙事歌)、“喊暖轰”(流水歌)、“桑烘”(凤凰情诗调)、“拽”、“索”、“森”等。①喊秀,直译为绿色的歌,是用以咏唱情诗或叙事诗的民歌,流行于德宏的瑞丽、芒市等地。曲调富吟诵性,与跟鼓调旋律相近,常由中、老年人在家中演唱。②喊吴哦与喊暖轰流行于德宏瑞丽地区。前者富吟诵性,后者歌唱性较强,常用含有变徵音的羽调式。③桑烘,是流行于西双版纳的古老诗歌形式,也是表达青年人真挚爱情的长篇抒情诗,有唱本流传。唱腔类似赞哈调,依字行腔,旋律较自由,可用玎、筚等伴奏,亦可清唱。④拽与索、森流行于孟连县边境孟阿地区。拽的音乐较抒情,速度稍自由,多采用羽调式,演唱时常用弓弦乐器多洛伴奏。索的音乐较活跃,速度稍快,多采用商调式。森的旋律性强,多为羽调式。演唱索与森时皆用弹拨乐器玎列伴奏。(3)悲歌傣语称“喊细喊海”,包括“喊海”、“喊海赛篾”、“喊玎”、“喊蹩”等,流传于德宏各地。①喊海,傣语意为哭调,办丧事时由妇女边哭边唱。 ② 喊海赛篾,是在姑娘出嫁时母女相对哭泣而唱,歌词表现了母女恋恋不舍之情。二者曲调基本相同,音域不宽,旋律似宫音三和弦的分解,句尾的长音常用较强烈的下滑音。③喊玎,意为玎琴歌。④喊蹩,意为口弦歌。演唱时不用乐器伴奏,多在忧伤时吟唱。(4)宗教歌德宏地区有拜佛调、念经调、倒水祝福调等;西双版纳地区有拜佛调、升和尚调、念经快调、念经慢调等。此外各地还有反映原始崇拜的祭神调,以及巫婆演唱的师娘调、跳柳神调和巫师演唱的卜卦调等。其共同特点是音调近于朗诵。此外,还有催眠歌、儿歌等。

傣族民间音乐发展历程

傣族民间音乐的发展历程 傣族主要聚居在云南省西双版纳自治州和德宏,孟连,新平等河谷坪坝地区。人口约为100万(据统计)。傣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傣族信仰小乘佛教,同时还保留多神崇拜的习俗。傣文是拼音文字,分为傣那文,傣绷文,金平傣文和傣文四种。傣族历史悠久,其先民2000年前就定居中国西南部,以“掸”和“擅”的名称载于中国史籍。傣族音乐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包括舞蹈音乐,民间歌曲,说唱音乐,戏曲音乐,乐器音乐五类体裁。 民间歌曲是民间音乐的基础,曲调一般比较短小,但旋律十分优美动听。可分为生产歌,山歌,叙事歌,习俗歌等类别。生产歌是劳动中演唱的歌曲,有撒秧歌,收割歌,载甘蔗歌,种棉花歌以及抬木头歌,打水歌,叫谷魂歌等。几乎每一种老雕洞都有与之配合的歌,内容多表现傣族人民的劳动生活以及对丰收的期望。山歌多由青年在田野,山林中独唱或对唱。有的表达爱情,赞美家乡,歌颂幸福生活,有的是即兴编唱。 傣族乐器有50种,分为击奏,弹奏,拉奏,吹奏等类别。绚丽多姿,丰富多彩的傣族乐器,是傣族人民音乐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傣族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傣族乐器中流行最广的有象脚鼓,乳锣,葫芦萧,铃短,傣族小三弦,玎胆,玎哦等。傣族的乐器虽然品种较多,担乐器的演奏形式比较简单。旧时,傣族土司府中使用的乐队类似汉族的“吹打乐”,在佛寺中则用海螺,贝等单音的吹奏乐器与击奏乐器相配合,作为法器使用。在民间大量使用的是击奏乐器的合奏,而且主要用于伴舞。个别地区有用丝竹乐伴唱民歌的形式,但没有发展为独立的器乐乐种。 说唱音乐主要流行在西双版纳及孟连等地。傣族人民在逢年过节、建造新房、婚嫁生育、赕佛仪式等活动时,都邀请民间歌手到场演唱助兴。这种半职业性艺人在西双版纳称“赞哈”,在孟连称“窝甘”。各地流传的曲调有“赞哈调”、“窝甘调”、“孟连调”等。由一人演唱,一人伴奏,伴奏乐器分别用筚、西玎,曲调与语言结合紧密,节奏较平稳,音乐结构基本是乐段的变化反复,唱词多押腰韵。由于唱词的结构较自由,故乐句数量及长短也不固定;乐器伴奏常与唱腔声部形成支声复调的关系。戏曲音乐傣剧是在傣族民间歌曲和歌舞音乐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并借鉴了汉族戏曲艺术的表现手段,流传于德宏、保山、临沧等傣族聚居区。傣剧包括多种男女唱腔,男腔多用羽调式,女腔多用徵调式。20世纪50 年代以来,傣剧吸收了多种傣族民歌和舞曲,丰富了唱腔,增强了音乐的表现力。傣剧唱腔基本是上下句组成的乐段及其变化反复。由于唱词字数可多可少,因此唱腔乐句长短不一。过去,傣剧只用小堂鼓、锣、镲等伴奏,后逐步采用了多种民族乐器及西洋管弦乐器,组成新型的傣剧乐队。傣族的民族乐器属于吹奏乐器的有筚、葫芦箫、竖笛、木叶等;弹拨乐有玎琴、口弦等;弓弦乐器有西玎、牛角玎等;打击乐器有象脚鼓、光隆、光边、光邦、锣、镲等。象脚鼓、锣、镲的合奏是傣族器乐合奏的主要形式。 德宏地区山歌主要有“喊嘛”与“喊同卯”两种。 盈江等地的喊嘛又分城子山歌(傣语称“喊嘛勒勐”,意为流行于城镇的山歌)、坝子山歌(傣语称“喊嘛勒姐”,意为流行于农村的山歌)两种。前者较柔和,后者较明朗。各地流行的喊嘛风格较接近,音乐的基本特点是:曲调较抒情,多用级进、小跳,宫、商、羽、徵等调式较多见,有时在结构内部出现调式交替或向下属方向的离调、转调。流行于各地的老调山歌(傣语称“喊嘛板淘”)及流行于遮放地区的说唱山歌(傣语称“旦喊嘛”),皆可归于喊嘛一类,但风格略异。下例是德宏芒市城子山歌: 喊同卯,是流传于瑞丽一带的山歌,音乐爽朗热情,多用徵调式,节奏自由,曲调中七度下行跳进及结尾连续上行跳进及上滑音,颇具特色。喊同卯用于男女对唱情歌时,称为“喊必央爽”,意为相爱歌。瑞丽还流行缅甸傣区的山歌“喊傣亮”、“喊楞挡”等,音乐别具一格。下例是德宏瑞丽的喊必央爽: 西双版纳的傣族山歌与情歌曲调基本相同,节拍鲜明,重音清楚,音乐明快,旋律以级进、小跳为主,间有七八度的跳进,多为宫调式,但强调徵、角音。 金平地区的山歌傣语称“珲卯骚”,由男女青年在夜间对唱,用玎琴伴奏,曲调多为宫调式,但在徵音上结束。另外,元江、景谷等地有风格不同的山歌。叙事歌包括“喊秀”(鹦鹉歌)、“喊吴哦”(叙事歌)、“喊暖轰”(流水歌)、“桑烘”(凤凰情诗调)、“拽”、“索”、“森”等。喊秀,直译为绿色的歌,是用以咏唱

高中音乐傣族舞蹈讲课教案

高中音乐傣族舞蹈讲课教案 一、教学思路与设计: 傣族舞蹈是民族民间舞蹈重要组成部分,是傣族人民以舞蹈的特殊语言直率、真挚反映他们生活、劳动、风俗、娱乐场景及思想感情,实现他们审美要求和表现形式,满足他们自己的精神生活艺术形式。傣族舞蹈以其鲜明的特点和风格,独特的韵味美和艺术魅力,为广大人民喜闻乐见。因此,傣族舞成为各类各级学校教学的重要部分,特别是孔雀舞更是倍受女生喜爱。根据我校幼师学生水平特点、专业特点及学生培养方向确定。 教学思路: 教学中学习傣族舞蹈,注意了解和掌握傣族舞的动律和舞蹈特点外,更重要的是要学生领悟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地区具有丰富的民族民间舞艺术,给我们留下的宝贵财富,我们不仅要很好地了解热爱和珍惜保留,还要更好地学习、继承和发展。 通过学习和掌握傣族舞的动律和舞蹈特点,以知识技能为载体,鼓励全体学生参与学习编排舞蹈作品方法,培养学生编排创编舞蹈作品的热情和信心,逐步引导学生创新作品的能力,为学生顺利走上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通过教学傣族舞蹈,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傣族人民生活、环境、习惯、服饰、音乐等相关的人文知识,培养民族情感

和尊重各民族文化。扩展知识面,提高鉴赏、审美、表现能力。 教学设计:根据幼师专业教学大纲要求和教材安排及学生实际水平各类民族舞安排在二年级下。本学期将学习藏、蒙、新疆舞,傣族舞。在这之前学生通过学习藏、蒙、新疆舞各种能力都有较大的进步。因此,本节内容设计为两节连堂课。 1、第一节了解傣族人民的生活、环境、习惯、服饰、音乐等相关知识,主要目的是学习和掌握傣族舞的动律和舞蹈特点,解决各动作的难点,领会知识技能要领。 2、第二节学生在学习和掌握傣族舞的动律和舞蹈特点,解决各动作的难点,在领会知识技能要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基本技能,再根据音乐特点,选择主题进行编排简单的作品,培养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舞蹈创作、创新能力和表现力。 二、学生学情分析: 2005年幼师全班32人,原来学生对舞蹈的兴趣状况,通过近二年的教学工作学习,学生部分对学习舞蹈有了新的认识,特别是通过2005、2006年的教学,校艺术节、校艺术团的演出,市中小学生舞蹈比赛等实践活动中,不断得到锻炼,学生有了新的认识,上课积极性大大加强,学习基本上都能积极主动参加舞蹈学习。通过本章的学习,藏、蒙、

傣族民俗开发

傣族民俗开发 一、泼水节 傣族的泼水节不仅象征了吉祥,平安,幸福,还给人们带来了声声欢笑。对于傣族泼水节的开发应本着保护民族文化的理念去合理利用与开发,使得这一傣族传统节日一直传承下去。 1.整合旅游资源,搞好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建设酒店住宿餐饮的基础设施交通公路设施,充分保证游客的衣食住行。 2.加大傣族泼水节的旅游民俗文化的对外宣传,提升知名度,吸引客源,扩大泼水节在世界各地的文化影响力。 3.加强政府的主导性作用,举行各类宣传节目。以政府为纽带加强与外界的交流与合作,签订旅游合作协议,推动泼水节良性发展。 4.以泼水节为桥梁,大力发展当地农业与制造业,将优良的农副产品与精美的工业制造品提供给旅游者。将一二三产业联动起来,更好的促进一泼水节为代表的当地第三产业的发展。 5.建立以傣族园为代表的旅游服务企业,更好的推动泼水节的保护性传承。傣族园主要活动可以安排如下: ①泼水节庆活动。天天泼水节,让游客随时都感受到泼水节的狂欢氛围;②傣家民居参观,向游客展示傣家的干栏式建筑,体验傣族的待客礼仪;③歌舞表演,向游客集中展示傣家民间的传统历史文化和傣家少女的靓丽多情。④赕佛,在曼春满古佛寺让游客参加拴线、念经、抽签等佛教活动。⑤根据季节特点,举行傣家传统节日活动,如赛龙舟比赛、放高升、斗鸡赛、丢包、燃放贡菲(孔明灯)、赶摆、赕佛等活动,弘扬傣族传统文化。⑥根据曼将、曼春满、曼乍、曼嘎和曼听5个傣族自然村寨的特点,各有侧重地开织锦、傣式首饰加工、制陶等民族工艺品加工参观,傣家婚礼习俗参观。⑦傣家住宿、餐饮。 二、食俗(举办傣族美食节、全面推广傣族特色菜式) 民以食为天,不过是到哪里旅游都离不开吃这个话题,所以食俗的开发必定是旅游开发中不可忽略的一部分。傣族作为一支极具特色的少数民族,其饮食文化更是博大精深且极具地方和民族特色。傣族日常肉食有猪、牛、鸡鸭,不食或少食羊肉,居住在内地的傣族喜食狗肉,善作烤鸡、烧鸡,极喜鱼、虾、蟹、螺蛳、青苔等水产品。以青苔入菜,是傣族特有的风味菜肴。烹鱼,多做成酸鱼或烤成香茅草鱼,此外还做成鱼剁糁(即用鱼烤后捶成泥,与大芫荽等调料央而成)、鱼冻、火烧鱼、白汁黄鳝等。吃螃蟹时,一般都将螃蟹连壳带肉剁成蟹酱沾饭吃,傣族称这种螃蟹酱为“螃蟹喃咪布”。傣族风味中还有一种苦的风味,较有代表性的苦味菜肴是用牛胆汁等配料烹制的牛撒皮凉菜拼盘。此外,傣族的竹筒饭早已声名远扬。相信这些美食已足以让游客们垂涎三尺。 值得一提的是,因傣族地区潮湿炎热,昆虫种类繁多,所以用昆虫为原料制作各种风味菜肴和小吃,是傣族食物构成的一个重要部分。经常食用的昆虫有蝉、竹虫、大蜘蛛、田鳖、蚂蚁蛋等。所以以昆虫作为美食节的噱头,这种新奇的形式必定能吸引大量充满好奇心的游客。

傣族民族特色

傣族民族特色 篇一:傣族的习俗特点 傣族的习俗特点 傣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人口有126万。傣族人民主要聚居在云南省的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孟连傣族拉祜(hù)族佤族自治县、景谷傣族佤族自治县、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此外,在景东、普洱、思茅、腾冲、龙陵、双江、西盟、元阳、河口等30多个县市境内,也有傣族小块聚居或零散分布。傣族通常喜欢聚居在大河流域、坝区和热带地区。大多是在怒江、澜沧江、金沙江、红河流域的河谷坝地区傍水而居。 宗教信仰傣族几乎全民信仰南传上座部佛教,特别是40岁以上的人几乎都要到奘房中受戒修行,参加每年三个月的入夏安居,诵经赕佛。傣语称佛教为“洒散纳”,称释迦牟尼佛祖乔答摩〃悉达多为“贡达玛”。历法傣族有千余年的老傣文文献,有古老的贝叶经。傣族有自己独特的历法。傣历和公历纪元相差638年,即公历的639年为傣历元年。傣历的年是阳历年,月却是阴历月。傣历分为三季,一至四月为冷季,五至八月为热季,九至十二月为雨季。每隔三年的九月为闰月,这种历法现仍通用于泰缅等地。 戏剧傣剧是云南独具特色的少数民族戏曲剧种之一,流传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各县市及保山部分傣族聚居

区。傣剧发源于有一定人物情节的傣族歌舞表演及佛经讲唱,后吸收滇剧、皮影戏的艺术营养,与此同时,傣剧从土司衙门扩散到民间,涌现出大量民间傣剧表演组织。 民歌舞蹈傣族民歌曲调节奏灵活优美抒情。德宏民歌曲调鲜明重音突出,西双版纳民歌滑音装饰音较多,瑞丽山歌活泼爽朗各有特色。舞蹈种类很多,动作及内容主要模拟当地常见的动物的活动,在此基础上加以人格化。孔雀舞既来源于孔雀优美动作的模仿,也来源于傣族美丽动人的传说。著名舞蹈家刀美兰因表演孔雀舞而闻名中外。 节庆浴佛节,又名“泼水节”,源于古印度婆罗门教的一种仪式,后为佛教所吸收,约在公元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随佛教传入傣族地区。随着佛教在傣族地区影响的加深,浴佛节成为傣族的一种习俗流传下来,至今已数百年。浴佛节一般在傣历六月举行,相当于公历四月中旬。浴佛节这一天要用清水为佛洗尘,然后彼此泼水嬉戏,相互祝愿,后来逐步发展到用盆和桶,边泼边歌,越泼越激烈,鼓声、锣声、泼水声、欢呼声响成一片。在西双版纳地区,浴佛节期间还要举行赛龙船、放高升、放飞灯等传统娱乐活动和各种歌舞晚会。 经过西双版纳自治州政府的多次推动,浴佛节被宣传成“泼水节”,成了西双版纳傣族最隆重的节日。 民居傣族人居住的竹楼是一种干栏式建筑。竹楼近似方形,以数十根大竹子支撑,悬空铺楼板;房顶用茅草排覆盖,竹墙缝隙很大,既通风又透光,楼顶两面的坡度很大,呈A字形。竹楼分两层,楼上

音乐常识题库(1)

音乐常识题库 (选择题部分共200题) 1.人声的分类不包括( B )。 A. 童声 B. 老声 C. 男声 D. 女声 2.哪一首音乐作品不是施光南先生作曲的。( C ) A.《校园的早晨》 B. 《祝酒歌》 C.《青春舞曲》 D.《在希望的田野上》 3.在简谱中“0”表示( C )。 A. 重音 B.跳音 C.休止符 D.终止符 4.在记谱法中 D.C.是指( C )。 A.从标记处反复。 B.从头反复到乐曲结束。 C.从头反复到Fine处结束。 D.从标记处开始到乐曲结束。 5.我国的国粹是( B )。 A.黄梅戏 B.京剧 C.越剧 D.淮海戏 6.音乐符号“|”表示( B )。 A.反复记号 B.小节线 C.终止符 D.连音线 附点音符的含义是( A )。 A .增加音符时值的一半 B. 减少与音符时值的一半 C. 跟音高有关 D. 时值不变 7.在音乐作品的结构形式中,图示为A A1 A2 A3..... 是( B )曲式。 A.单二曲式 B.变奏曲式 C.回旋曲式 D.反复曲式 8.在音乐《金蛇狂舞》的片段中乐句逐渐递减,这种手法在我国民间音乐中称为( A )。 A.螺丝结顶 B.鱼咬尾 C.起承转合 D.合头换尾 9.江苏民歌《茉莉花》属于( C )。 A.山歌 B.号子 C.小调 D.花儿 10.被誉为“音乐神童”的作曲家是( B )。

A.肖邦 B.莫扎特 C.贝多芬 D.巴赫。 11.德国作曲家( A )是集古典主义之大成,开浪漫主义之先河。 A.贝多芬 B.格里格 C.巴赫 D.海顿 12.力度记号中的“mf”是指( B )。 A.强 B. 中强 C.渐强 D.中弱 13.以下的音乐作品中哪一首是学堂乐歌( C )。 A.《牧童短笛》 B.《蝴蝶飞呀》 C.《念故乡》 D.《思乡曲》 14.没有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是( C )。 A.长调 B.呼麦 C.短调 D.花儿 15.《花儿与少年》是根据《四季调》改编,它是( D )民歌。 A. 四川 B.东北 C.陕西 D.青海 16.哪一个不是切分音( D )。 A. x x x B. xx x xx C. x x xx D. x x· 17.颤音的标记方法( A )。 A.tr~~~~ B. C.﹟ D. b 19.《春之声圆舞曲》作者约翰.斯特劳斯被称为( C )。 A. 钢琴诗人 B. 音乐神童 C. 圆舞曲之王 D. 乐圣 20.哪件乐器是来自西域( A )。 A.琵琶 B. 古筝 C.竹笛 D.二胡 21.贝多芬的《欢乐颂》选至( D )。 A. 第四交响曲 B. 第五交响曲 C. 第六交响曲 D. 第九交响曲 22.下列乐器中是西洋管弦乐器的是( B )。 A. 竹笛 B. 长号 C. 琵琶 D. 三角铁 23.变声期中保健不正确的做法是( A )。 A.大声喊唱 B.用气不宜太猛 C.多休息少吃辛辣食品 D.适量饮水

有关傣族舞舞蹈的美文

有关傣族舞舞蹈的美文 【篇一:有关傣族舞舞蹈的美文】 《雀之灵》 在温婉的音乐当中,舞者渐渐出现.她的长裙洁白胜雪,服顺地贴着.远 远地,仿佛就是一只不食人间烟火的孔雀,高贵优雅的孔雀! 看,她动起来了,她舞起来了!她用柔嫩的腰肢,灵活的手指,轻盈的双脚,舞出神秘的境界.她的眼,在向我们传递怎样的情感;她的嘴,一张一合,时而上扬时而下垂;她的发髻上的装饰,孤傲地站立着……炯炯有神的妙眼在眉目传情哪!红润小巧的嘴在讲述悠 一只孔雀,在高视阔步.她时而侧身微颤,时而急速旋转,时而慢移轻挪,时而跳跃飞奔…… 像一潭水,被石子一击,起了涟漪,一圈一圈荡漾开来.左手指尖柔韧的 蠕动,一阵一阵传递给右手指尖.长指甲晶莹闪耀,美妙地悸动着.起先 是轻微的小浪,然后加强,最后在那刻释放了.波动在柔美的动作中.她 细碎的舞步,忽而如流水般疾速,忽而如流云般慢挪,忽而如雨点般轻快,忽而如击石般坚健. 瞧,长裙飞起来了!一只真正的孔雀!一幅画,忽然间描上了色.旋转,踩点,仰视,升华!所有的情感在交织中凝聚,舞蹈的光芒笼罩了整个舞台.她似乎舞得更投入了.在翻飞中她选择了飞腾! 渐渐地,慢了,缓了,顿了,停了.浓缩在光圈中,孔雀停止了华丽的舞蹈,静下来,立成了一尊高贵的雕像,却又真实地轻颤着…… 【篇二:有关傣族舞舞蹈的美文】 傣族是云南特有的民族,傣意为酷爱自由,和平的人。傣族人民是好客的,每当有客人他们都会热情的接待。傣族的民族特色极为凸显,人民热爱舞蹈,其中最为出名的恐怕就要数孔雀舞了。此刻来看看傣族都有什么风俗习惯吧。 礼仪 节庆 傣族重大节日有关门节、开门节和泼水节。 关门节在七月中旬,这时正是农忙季节,佛教节日也大多集中在这段时刻,以便集中精力搞好生产,同时还要举行盛大的赕佛活动,以食物、鲜花、银币、纸币等献佛。 关门节要持续三个月左右,到十月中旬的开门节为止。傣族最盛大的节日是泼水节。时刻在每年四月。按时序计算,阳历的四月,相

傣族的习俗特点

傣族的习俗特点 傣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人口有126万。傣族人民主要聚居在云南省的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孟连傣族拉祜(hù)族佤族自治县、景谷傣族佤族自治县、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此外,在景东、普洱、思茅、腾冲、龙陵、双江、西盟、元阳、河口等30多个县市境内,也有傣族小块聚居或零散分布。傣族通常喜欢聚居在大河流域、坝区和热带地区。大多是在怒江、澜沧江、金沙江、红河流域的河谷坝地区傍水而居。 【宗教信仰】傣族几乎全民信仰南传上座部佛教,特别是40岁以上的人几乎都要到奘房中受戒修行,参加每年三个月的入夏安居,诵经赕佛。傣语称佛教为“洒散纳”,称释迦牟尼佛祖乔答摩〃悉达多为“贡达玛”。历法傣族有千余年的老傣文文献,有古老的贝叶经。傣族有自己独特的历法。傣历和公历纪元相差638年,即公历的639年为傣历元年。傣历的年是阳历年,月却是阴历月。傣历分为三季,一至四月为冷季,五至八月为热季,九至十二月为雨季。每隔三年的九月为闰月,这种历法现仍通用于泰缅等地。 【戏剧】傣剧是云南独具特色的少数民族戏曲剧种之一,流传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各县市及保山部分傣族聚居区。傣剧发源于有一定人物情节的傣族歌舞表演及佛经讲唱,后吸收滇剧、皮影戏的艺术营养,与此同时,傣剧从土司衙门扩散到民间,涌现出大量民间傣剧表演组织。 【民歌舞蹈】傣族民歌曲调节奏灵活优美抒情。德宏民歌曲调鲜明重音突出,西双版纳民歌滑音装饰音较多,瑞丽山歌活泼爽朗各有特色。舞蹈种类很多,动作及内容主要模拟当地常见的动物的活动,在此基础上加以人格化。孔雀舞既来源于孔雀优美动作的模仿,也来源于傣族美丽动人的传说。著名舞蹈家刀美兰因表演孔雀舞而闻名中外。 【节庆】浴佛节,又名“泼水节”,源于古印度婆罗门教的一种仪式,后为佛教所吸收,约在公元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随佛教传入傣族地区。随着佛教在傣族地区影响的加深,浴佛节成为傣族的一种习俗流传下来,至今已数百年。浴佛节一般在傣历六月举行,相当于公历四月中旬。浴佛节这一天要用清水为佛洗尘,然后彼此泼水嬉戏,相互祝愿,后来逐步发展到用盆和桶,边泼边歌,越泼越激烈,鼓声、锣声、泼水声、欢呼声响成一片。在西双版纳地区,浴佛节期间还要举行赛龙船、放高升、放飞灯等传统娱乐活动和各种歌舞晚会。

《走进傣族》教学设计

《走进傣族》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音乐是一种民族文化,因此,不同国家、民族和地区的音乐,表现出迥然不同的风格。对音乐风格的体验和学习,目的是增强学生对多元文化的接纳与包容意识,以开拓学生音乐视野、提高人文素养。 教学内容: 一、傣族音乐特点及其风俗人情。 二、拼接具有傣族音乐风格的简单乐句 教学目标: 一、能了解傣族音乐的特点。 二、能用学到的知识,拼接简单乐句,提高自己的创造既表现能力。 三、在活动中学会共同合作,能积极参与并喜爱音乐活动。 教学重难点: 一、调动学生积极性,充分融入到各种音乐活动中来。 二、准确听辩傣族风格的音乐 教学用具: 课件、卡片、葫芦丝等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师:刚刚同学们听到的是一首什么歌? 生:爱我中华 师:歌中唱到“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支花,五十六个兄弟是一家”,我国有这么多的民族,今天我就要带领同学们去一个美丽而神秘的民族,还要同学们为我解开三个谜:乐器之谜、音乐之谜和舞蹈之谜。准备好了吗?我们出发吧! 课件播放《美丽的西双版纳》影片片段 师:你们知道是哪个民族? 生:傣族 师:我们五年级的同学已经读过许多的书,你们还知道有关傣族的其他情况吗? 生:泼水节…… 课件展示:傣族服饰、泼水节、竹楼等图片 二、初步感受傣族音乐风格 师:我们要解开第一个谜,乐器之谜,你们刚才看到一种鼓,因为他的样子像大象的脚。(课件展示象脚鼓图片及演奏图片)我们能用凳子模仿象脚鼓为歌

曲《金孔雀轻轻跳》伴奏吗? 生:边轻声唱边有节奏地轻敲凳子模仿象脚鼓演奏 师:有的同学不仅节奏准确而且表情丰富,就像是傣族小朋友一样的热情和好客。你在影片中还听到一种乐器的声音吗,到底是什么乐器演奏的呢? 取出葫芦丝演奏《金孔雀轻轻跳》 师:有谁知道他的名字? 生:葫芦丝 师:你觉得声音是怎样的? 生:优美、柔和…… 师:他外形像葫芦,原来叫葫芦笙、葫芦箫;还有人觉得他发出的音就像抖动丝绸那样飘逸、轻柔,所以也有称它为葫芦丝的。 课件出示:傣族小朋友吹奏葫芦丝的图片 师:看,傣族小朋友,个个都是吹奏葫芦丝的好手呢!如果同学们能用象脚鼓为我伴奏,一定更好听。 师:再次吹奏葫芦丝《金孔雀轻轻跳》,学生富有表情地模仿象脚鼓伴奏。 师:你还知道哪些中国的乐器? 生:…… 三、分析傣族音乐特点 师:同学们了解的知识真多,几年以前维也纳金色大厅里,也曾经回响过葫芦丝动人的音调,几乎所有的听众都被这优美、祥和、富有诗意的声音所吸引,说到这里,我们即将解开第二个谜,那就是乐器之谜。为什么傣族音乐这么迷人吗? 课件展示三种图形 师:傣族音乐给你什么感觉?哪一种图形最符合这种感觉? 生:……(师补充:缠绵、婉转) 师:我再给大家介绍一段由著名作曲家施光南根据傣族音乐素材创作的歌曲《月光下的凤尾竹》。听听是不是这种感觉? 课件播放歌曲《月光下的凤尾竹》 生:边听边画旋律线 四、拼接傣族音乐素材 师:(出示小卡片)现在,让我从刚才的音乐中,摘取几个傣族音乐的素材。…… 让我们也来拼接四小节傣族风格的音乐片段吧。 生:即兴拼接短小的傣族音乐片段。(师也参与到学生中共同创作) 生:展示各组的作品。

傣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特色文化的民族

傣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特色文化的民族,在我国主要聚居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等地区。 傣族的节日很多,而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关门节、开门节和泼水节。 ¤开门节和关门节 这是两个紧密联系的傣族传统节日。 关门节从七月中旬开始,大约要持续三个月,而开门节时间约在十月中旬。 关门节期间,不嫁娶、不盖房,村寨内不举行大的娱乐活动。三个月后,关门节期满,傣族人就会举行开门节庆祝活动了。 开门又被称为“出洼”,节日这天,将关门节时摆在佛座后面的东西拿出烧掉,表示佛已“出洼”;节日第二天,全家男女老幼到寺庙拜佛;第三天,便要举行盛大的“赶朵”活动,就是集祭祀、集会、百艺、商贸于一体的庙会。 开门节期间,男女青年身着盛装去佛寺拜佛,以食物、鲜花、腊条、钱币敬献。祭拜完毕,举行盛大的文娱集会,庆祝从关门节以来的安居斋戒结束。主要内容有燃放火花和高升、点孔明灯等。 这时,正逢稻谷收割完毕,所以开门节也是庆祝丰收的节日。青年们可以在这时谈情说爱或结婚,成年人则可出外办事或串亲访友。 ¤泼水节 除了关门节和开门节,泼水节是傣族最有特色的节日,节期在公历的四月中旬。 泼水节这天,人们要拜佛,姑娘们用漂着鲜花的清水为佛洗尘,然后彼此泼水嬉戏,互相祝福。起初用手和碗泼水,后来便用盆和桶,越泼越激烈,鼓声、泼水声、欢呼声响成一片。期间还会举行赛龙船、放飞灯等传统娱乐活动。 节日期间去西双版纳,除了感受欢快的节日气氛,还可以看看傣族人居住的特色竹楼:近似方形的竹楼以数十根粗竹子支撑,悬空铺楼板,茅草排覆盖屋顶。在这里还可以吃到喷香可口的竹筒饭,欣赏到傣家姑娘美妙绝伦的孔雀舞。 不过,去之前了解一下傣族人的禁忌也是很有必要的:他们忌讳外人骑马、赶牛、挑担

六年级上学期音乐试题

六年级上学期音乐试题 1.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词作者田汉,曲作者聂耳,国歌原名《义 勇军进行曲》。我们还学过他的歌曲《卖报歌》,《金蛇狂舞》。 2“.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这首歌是《我的祖国》,是电影《上甘岭》的插曲。这首歌的首唱者是郭兰英。 3、音阶中相邻两音的距离,分为全音和半音,一个全音包含两个半音。1 2 3 4 5 6 7 1 全全半全全全半 音音音音音音音 4、《老鸟小鸟》是一首绕口令歌。是著名女作曲家瞿希贤作曲,这学期听赏过她的《飞来的花瓣》,还有《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乌苏里船歌》也是她的作品。° 5.中国的国粹是京剧,京剧的扮相(即角色分类)分为生、旦、净、、丑四大行当。山东的具种是(吕剧) 6.五条等距离的平行横线构成五线谱。 7.《猜调》是云南民歌,《太阳出来喜洋洋》是四川民歌。《采茶灯》是福建民歌。《卖火柴的小女孩》是丹麦作家安徒生的作品。 人民音乐家聂耳的故乡—玉溪,纳西古乐的保存地—丽江,傣族音乐歌舞集中的地区—西双版纳。 8、降号(b)表示b号后面的音要唱奏时降低半音,# :升号表示# 号后的音唱奏时升高半音,还原记号,表示前面升高或降低的音又回到原来的音高。重音记号,渐强记号,三连音。 9《欢乐颂》节选自《第九交响曲》是德国作曲家贝多芬的作品,

《土拨鼠》哥德作词,贝多芬作曲。《卖火柴的小女孩》是丹麦著名作家安徒生的作品。课本上的体裁是配乐朗诵。 10.声乐的演唱形式(独唱、齐唱、重唱、合唱、对唱、表演唱)11.《铃儿响叮当》是美国作曲家彼儿彭特的作品。《祖国歌》是一首曾经激励过我们前辈好学上进的歌谣,原名《校园夕歌》。 12,大调式音阶1 2 3 4 5 6 7 1 音乐比较明亮。 小调式音阶6 7 1 2 3 4 5 6 音乐较为柔和 13、2∕4拍的含义:4(是以四分音符为一拍),2(每小节有两拍) 强弱规律:(强弱) 3∕4拍的含义:4(是以四分音符为一拍),3(每小节有三拍) 强弱规律(强弱弱) 4∕4拍的含义:4(是以四分音符为一拍),4(每小节有四拍) 强弱规律(强弱次强弱) 3∕8拍的含义:8(是以八分音符为一拍),3(每小节有三拍) 强弱规律(强弱弱) 6∕8拍的含义:8(是以八分音符为一拍),6(每小节有六拍) 强弱规律(强弱弱次强弱弱) 14、民族乐器:二胡、板胡、京胡、古琴、笛子、葫芦丝、马头 琴、扬琴。 15、西洋乐器:钢琴、电子琴、小提琴、大提琴、吉他、架子鼓、 萨克斯。 16、吹管乐器:葫芦丝、笛子、唢呐、箫等。

小学音乐《激情傣族舞》教案

《激情傣族舞》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了解傣族舞,初步学会几个简单的傣族舞动作,并能为《快乐的泼水节》伴舞。 教学重点: 初步学会几个简单的傣族舞动作。 教学难点: 为《快乐的泼水节》创编舞蹈。 教学过程 一、导入:展示傣族舞蹈视频片段,初步了解傣族舞。 师:同学们,我们的生活是多么的缤纷多彩,我们的世界是欢乐的舞蹈世界,欢迎你们再次来到舞蹈课堂,我们的口号是— 生:秀出自己! 师:是的,舞蹈不仅能陶冶人的身心,舞蹈更能扩大人的眼界与见识,我们每一次民族舞的学习,就好像经历了一次难忘的旅行,因为我们都知道,学习一个舞蹈,光是模仿它的动作是远远不够的,我们更要了解这个民族的风土人情,文化内涵等等,只有这样,我们对这个舞蹈的理解才会深刻,动作才会饱满有灵性,你们觉得是这样吗?生:是的! 师:那么,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美丽的云南旅行。那么,从现在开始,我的身份不但是一名老师,更是一名导游,也请你们暂时的抛掉学习的压力,把自己当作是一名快乐的旅行者,行吗?好!请大家坐稳了,我们马上出发,飞机即将起飞!(播放影音文件2:傣族人民生活的的画面和一些傣族舞蹈片断) 在播放的同时,师:欢迎大家乘坐本次航班,我是本次旅行的导游,本次航班的起飞地是在××学校,降落点是在西双版纳的傣族园,请大家系好安全带

(模仿系安全带的动作),我将带大家体验一次愉快的旅行。现在,先由我来介绍一下傣族。傣族是云南特有的民族,傣族人民主要居住在瑞丽、西双版纳、耿马等地区,他们长期生活在群山环抱的河谷平坝区,人们在炎热的亚热带气候中劳动生活,所以他们更喜欢一种平稳、安详的节奏,无论是挑担、走路,都想在轻盈起舞,悠悠自得。傣族的“傣”字意为酷爱和平与自由的人,傣族的民族特色鲜明突出,人民普遍爱好歌舞,舞蹈形象生动,感情细腻,许多动作多为动物的模拟与美化,它那优美的舞姿,把人带入诗一般的境界,登上大雅之堂,是大都市的人们为之而倾倒! (音乐毕) 师:同学们,刚才听了本导游的一番介绍之后,有什么感受?生:太美了…… 师:是的,我们常说,越是民族的便越是世界的,一个好的舞蹈应该是雅俗共赏的,能够给人们带来美的享受,心灵的共鸣。现在,飞机已经平安降落在傣族园里,大家想不想和我学跳傣族舞? 生:想。 二、新授:观看傣族舞蹈基本动作视频,学会几个简单的舞蹈动作。 学会几个简单的舞蹈动作,进一步感受傣族舞的魅力。师:好!让我们来揭开安全带(模仿解开安全带的动作),一同走进我们的傣族园。 (让同学们站起来,并且插空站好) 师:我们学习一个舞蹈首先要从它的基本动作入手,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段视频,下面让我们一块来学习一下吧! 师生一起来学习几个简单的傣族舞基本动作。 三、实践:加入所学几个舞蹈动作,小组合作,进行自主创编,为《快乐的泼水节》进行自主创编。 师:通过了一番学习,相信大家对傣族舞的基本动作一定深刻了不少。

傣族音乐,傣族代表性音乐

傣族音乐,傣族代表性音乐 傣族历史悠久,形成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傣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傣族信仰小乘佛教,同时还保留原始多神崇拜的习俗。傣族音乐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包括民间歌曲、歌舞音乐、说唱音乐、戏曲音乐4类。那么,就让我们详细了解傣族文化的傣族音乐吧。 山歌多由青年在田野、山林独唱或男女对唱。有的表达爱情、赞美家乡、歌颂幸福生活,有的为即兴编唱。德宏地区山歌主要有“喊嘛”与“喊同卯”两种。金平地区的山歌傣语称“珲卯骚”,由男女青年在夜间对唱,用玎琴伴奏,曲调多为宫调式,但在徵音上结束。另外,元江、景谷等地有风格不同的山歌。 叙事歌包括“喊秀”(鹦鹉歌)、“喊吴哦”(叙事歌)、“喊暖轰”(流水歌)、“桑烘”(凤凰情诗调)、“拽”、“索”、“森”等。 ①喊秀,直译为绿色的歌,是用以咏唱情诗或叙事诗的民歌,流行于德宏的瑞丽、芒市等地。曲调富吟诵性,与跟鼓调旋律相近,常由中、老年人在家中演唱。 ②喊吴哦与喊暖轰流行于德宏瑞丽地区。前者富吟诵性,后者歌唱性较强,常用含有变徵音的羽调式。 ③桑烘,是流行于西双版纳的古老诗歌形式,也是表达青年人真挚爱情的长篇抒情诗,有唱本流传。唱腔类似赞哈调,依字行腔,旋律较自由,可用玎、筚等伴奏,亦可清唱。 ④拽与索、森流行于孟连县边境孟阿地区。拽的音乐较抒情,速度稍自由,多采用羽调式,演唱时常用弓弦乐器多洛伴奏。索的音乐较活跃,速度稍快,多采用商调式。森的旋律性强,多为羽调式。演唱索与森时皆用弹拨乐器玎列伴奏。 悲歌傣语称“喊细喊海”,包括“喊海”、“喊海赛篾”、“喊玎”、“喊蹩”等,流传于德宏各地。 ①喊海,傣语意为哭调,办丧事时由妇女边哭边唱。 ②喊海赛篾,是在姑娘出嫁时母女相对哭泣而唱,歌词表现了母女恋恋不舍之情。二者曲

民族风情:傣族艺术--音乐

民族风情:傣族艺术--音乐 傣族的音乐 傣族音乐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包括民间歌曲、歌舞音乐、说唱音乐、戏曲音乐4类。 民间歌曲:傣族民间歌曲有山歌、叙事歌、悲歌、宗教歌等。 山歌:多由青年在田野、山林独唱或男女对唱。有的表达爱情、赞美家乡、歌颂幸福生活,有的为即兴编唱。德宏地区山歌主要有"喊嘛"与"喊同卯" 两种。金平地区的山歌傣语称"珲卯骚",由男女青年在夜间对唱,用玎琴伴奏,曲调多为宫调式,但在徵音上结束。另外,元江、景谷等地有风格不同的山歌。 叙事歌:包括"喊秀"(鹦鹉歌)、"喊吴哦"(叙事歌)、"喊暖轰"(流水歌)、"桑烘"(凤凰情诗调)、"拽"、"索"、"森"等。喊秀为绿色的歌,是用以咏唱情诗或叙事诗的民歌,流行于德宏的瑞丽、芒市等地。曲调富吟诵性,与跟鼓调旋律相近,常由中、老年人在家中演唱。喊吴哦与喊暖轰流行于德宏瑞丽地区。前者富吟诵性,后者歌唱性较强,常用含有变徵音的羽调式。桑烘流行于西双版纳的古老诗歌形式,也是表达青年人真挚爱情的长篇抒情诗,有唱本流传。唱腔类似赞哈调,依字行腔,旋律较自由,可用玎、筚等伴奏,亦可清唱。拽与索、森流行于孟连县边境孟阿地区。拽的音乐较抒情,速度稍自由,多采用羽调式,演唱时常用弓弦乐器多洛伴奏。索的音乐较活跃,

速度稍快,多采用商调式。森的旋律性强,多为羽调式。演唱索与森时皆用弹拨乐器玎列伴奏。 悲歌:傣语称"喊细喊海",包括"喊海"、"喊海赛篾"、"喊玎"、" 喊蹩"等,流传于德宏各地。喊海,傣语意为哭调,办丧事时由妇女边哭边唱。喊海赛篾,是在姑娘出嫁时母女相对哭泣而唱,歌词表现了母女恋恋不舍之情。二者曲调基本相同,音域不宽,旋律似宫音三和弦的分解,句尾的长音常用较强烈的下滑音。喊玎,意为玎琴歌;喊蹩,意为口弦歌。演唱时不用乐器伴奏,多在忧伤时吟唱。 宗教歌:德宏地区有拜佛调、念经调、倒水祝福调等;西双版纳地区有拜佛调、升和尚调、念经快调、念经慢调等。此外各地还有反映原始崇拜的祭神调,以及巫婆演唱的师娘调、跳柳神调和巫师演唱的卜卦调等。其共同特点是音调近于朗诵。此外,还有催眠歌、儿歌等。 歌舞音乐:歌舞音乐包括孔雀歌、打鼓调、十二马调、依拉恢、喊扎等。在年节、赶摆、喜庆时演唱,多用象脚鼓等打击乐器伴奏。 孔雀歌:傣语称"喊罗永",流行于德宏地区,歌唱与孔雀舞表演穿插进行。音乐轻快活跃,多为徵调式。 打鼓调:傣语称"喊海光",流行于德宏芒市、遮放一带,分跟鼓调(喊本光)及跟鼓说唱调(喊盏光)两种,二者音乐近似,前者用宫调式,后者用徵调式;歌唱与舞蹈穿插进行。 十二马调:傣语称"喊马细双",流行于盈江、梁河等地。由12个男女青年腰间套上竹扎的彩色纸马边歌边舞,表现青年们在赶摆路

高中舞蹈《傣族舞》说

新课标高中舞蹈《傣族舞》说课教学设计 一、说指导思想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艺术教育越来越受到社会、学校、家庭的重视,而作为艺术教育的主要内容——舞蹈教育,也在这样的一个环境背景下与其它艺术门类百花齐放。每个人都具有舞蹈的能力,因为舞蹈源于人体的动作,而每个人无时无刻也离不开动作,用动作的语言共同来表情达意,来创造和满足自己生活的需要。人们的生活中参加舞蹈活动所具备的舞蹈能力,当然也需要进行一定的后天学习。对于基础教育而言,最主要的任务,就是转变教育观念,实施素质教育,打破原来的“言传身授”的古老教育模式,使舞蹈教育开辟一片新的天地! 二、分析教材内容 本课的内容来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与舞蹈》当中的第三单元中国少数民族舞蹈部分,傣族是云南特有的民族,是五十六个民族当中的一员,傣族人民主要居住在瑞丽、西双版纳等地区,傣族的民族特色鲜明突出,人民普遍爱好歌舞,舞蹈形象生动,感情细腻,许多动作多为动物的模拟与美化,头、肩膀、腰身、胯、所形成的弧线,俗称“三道弯”,舞蹈造型具有“雕塑性”,它那优美的舞姿,把人带入诗一般的境界。 三、教学目标: ⑴通过傣族舞的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傣族舞蹈的基本风格,基本造型,动作韵律特点等。⑵扩大丰富学生的眼界及知识,广泛积累

舞蹈素材,以便不断提高自身鉴赏,舞蹈表演的能力。⑶让学生对自己所学的动作融会贯通,学会简单的创编。⑷培养、增进学生热爱少数民族文化的情感。 四、教学重点:舞蹈虽然是动作的艺术,但不仅仅只是做做动作而已,更重要的是体现一种民族的风格特点。这节课的重点就放在对傣族舞基本动作的教授上,因为学生做动作往往是单纯的模仿,有时候还模仿的不像,再加上这节课的内容较多,要力求使他们把动作掌握好,是这节课的重点。 五、教学难点:这节课的难点就是要求学生们创编。学生大多是来自农村,可以说几乎没有什么舞蹈基础,创编对于他们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再加上选择舞蹈课的都是女同学,将来很有可能走上工作岗位会用上,所以学会基本的舞蹈的创编对他们来说也是一项基本技能。对于我们的学生来说创编可能要学习两至三节课后,把基本的舞蹈动作都熟悉了然后再展开创编活动。 六、说教法: 为了学生能够更准确的抓住傣族舞的风格特点,攻克舞蹈的重点和难点,我主要操用了以下的方法: (1)视觉图像法:首先傣族的风土人情、文化内涵等对于我们这些汉族的孩子来说不那么了解,为了学生能更深刻的体会到这一点,我先拿出了学校演出时的傣族特色的服装,通过视觉的刺激和教师对这位傣族姑娘服饰的讲解,逐渐的引出傣族舞蹈的体态特点,使同学们在欣赏中接受知识,在介绍手形、手位时,我打破了以前那种

傣族的音乐文化

《傣族的音乐文化》 音乐研讨课教学实录 一、上课班级:沈阳市九十四中学初二、十班 二、教学目标:1、德育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西南少数民族傣族的音乐文化,培养并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达到热爱祖国、热爱我国民族民间音乐的目的。 2、知识目标:通过欣赏傣族的民间音乐和舞蹈,了解傣族的乐器葫芦丝,掌握音乐知识五声调式和傣族舞蹈的艺术特征。 3、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音乐鉴赏能力、创作表演能力。 三、教具:多媒体课件、录音机、电子琴、葫芦丝 四、板书设计:1、《月光下的凤尾竹》曲谱片段 2、音乐知识:五声调式:由宫、商、角、徵、羽五个音组成的调式就是五声调式。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在这节课上老师带大家进行一次短暂的旅行,大家仔细观察我们旅行的地方是我国那一个少数民族的地区?从哪看出来的(电脑演示播放《有一个美丽的地方》,学生观看)。 生1:傣族,从歌曲中听出来的。 生2:傣族,从画面上的风景看出来的。

师:很好,回答的非常正确。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走进傣族来了解这个地区及它的音乐文化。(出示课题《傣族情韵》) 师:上节课我布置了让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收集有关傣族的资料,下面就有请每个小组的代表来向大家介绍。 生1:大家好,我是第一组成员齐振宇,由我来向大家介绍傣族的地理位置和历史概况……谢谢大家! 生2:大家好,我是第二组成员徐若峰,由我来向大家介绍傣族重大的节日泼水节……谢谢大家! 生3:大家好,我是第三组成员康迪,由我来向大家介绍傣族的服饰……谢谢大家! 生4:大家好,我是第四组成员张驰,由我来向大家介绍傣族人居住的房子竹楼……谢谢大家! 生5:大家好,我是第五组成员李阳,由我来向大家介绍傣族的佛教……谢谢大家! 师:同学们都准备的很充分,提出表扬,大家已经初步了解了傣族,接下来我们就来研究学习傣族的音乐文化。傣族音乐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 师:,我们先来了解傣族的民族乐器(拿出葫芦丝)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乐器吗? 生(齐):葫芦丝 师:谁吹过 生(齐):赵本山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