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重要英美作家作品英汉对照

重要英美作家作品英汉对照

重要英美作家作品英汉对照
重要英美作家作品英汉对照

重要英美作家作品英汉对照英国作家作品

Edmund Spenser (1552-1599) 埃德蒙·斯宾塞

The Shepherds Calendar《牧人日历》

The Faerie Queen 《仙后》

Christopher Marlow (1564-1593) 克里斯托弗·马洛Tamburlaine, Parts I &II 《铁木耳大帝,第一部和第二部》

The Tragical History of Dr.Faustus《浮士德博士的悲剧》

The Jew of Malta《马尔他的犹太人》

Edward II《爱德华二世》

“The Passionate Shepherd to His Love”《多情的牧羊人致情人歌》William Shakespeare (1564-1616) 威廉·莎士比亚

Henry VI《亨利六世》

Richard III《查理三世》

Henry IV《亨利四世》

A Midsummer Night’s Dream《仲夏夜之梦》

As You Like It《皆大欢喜》

The Merchant of Venice《威尼斯商人》

Twelfth Night《第十二夜》

Romeo and Juliet《洛密欧与朱丽叶》

Hamlet《哈姆雷特》

Othello《奥赛罗》

King Lear《李尔王》

Macbeth《麦克佩斯》

Cymbeline《辛白林》

The Tempest《暴风雨》

The Two Gentlemen of Verona《维洛那二绅士》

Timon of Athens《雅典的泰门》Francis Bacon (1561-1626) 弗兰西斯·培根

The Advancement of Learning《学术的进展》

Novum Orgaum《新工具》

History Of the Reign of King Henry VII《亨利七世王朝史》The New Atlantis《新大西岛》

Essays《论说文集》

“Of Studies”《论读书》

John Donne (1572-1631) 约翰·邓恩

The Elegies and Satires《挽歌与讽刺诗》

The Songs and Sonnets《歌曲与十四行诗》

“The Sun Rising”《日出》

:Death, Be Not Proud”《死神莫骄傲》

John Milton (1608-1674) 约翰·米尔顿

Lycidas《列西达斯》

Areopagitica《论出版自由》

Paradise Lost《失乐园》

Paradise Regained《复乐园》

Samson Agonistes《力士参孙》

John Bunyan (1628-1688) 约翰·班杨

Grace Abounding to the Chief of Sinners《功德无量》

The Pilgrim’s Progress《天路历程》

The Life and Death of Mr.Badman《培德曼先生传》

The Holy War《圣战》

Alexander Pope (1688-1744)亚历山大·蒲柏

Pastorals《田园诗集》

The Rape of the Lock《卷发遭劫记》

The Dunciad《愚人志》

An Essay on Criticism《批评论》

Essay on Man《人论》

Daniel Defoe (1660-1731) 丹尼尔·迪福

Robinson Crusoe《鲁宾逊漂流记》

Captain Singleton《辛格顿船长》

Moll Flanders《摩尔·弗兰德斯》

Colonel Jack《杰克上校》

Roxana《洛珊娜传》

A Journal of the Plague Year《大疫年记》

Jonathan Swift (1667-1745) 乔纳森·斯威夫特

The Battle of the Books《书的战争》

A Tale of a Tub《一个木桶的故事》

The Drapier’s Letters《布商的书信》

A Modest Proposal《一个温和的建议》

Gulliver’s Travels《格列佛游记》

Henry Fielding (1707-1754)亨利·菲尔丁

The Coffee-House Politician《咖啡屋政客》

Pasquin《讽刺诗文》

The Historical Register for the Year 1736《一七三六年历史纪事》Joseph Andrews 《约瑟夫·安德鲁斯》

The Life of Mr. Jonathan Wild the Great《大伟人乔纳森·威尔德传》The History of Tom Jones, a Foundling《弃儿,汤姆·琼斯传》Amelia《阿米丽亚》Samuel Johnson (1709-1784)塞缪尔·约翰逊

A Dictionary of the English Language《英语词典》

Lives of the Poets《诗人传》

London《伦敦》

The Vanity of Human Wishes《人类欲望之虚幻》

The History of Rasselas, Prince of Abyssinia《阿比西尼亚王子拉塞拉斯》“To the Right Honorable the Eael of Chesterfield”《致切斯特菲尔德书》Richard Brinsley Sheridan (1751-1816) 查理德·布林斯利·谢立丹

The Rivals《情敌》

The School fro Scandal《造谣学校》

St. Patrick’s Day《圣·帕特立克节》

The Duenna《杜埃娜》

The Critic《批评家》

Thomas Gray (1716-1771)托马斯·格雷

“An Elegy Written in a Country Churchyard”《墓园挽歌》

“Ode on the Spring”《春天颂》

“Ode on a Distant Prospect of Eton College”《伊顿学院的遥远前景颂》“Ode on the Death of a Favorite Cat”《爱猫之死颂》

“Hymn to Adversity”《逆境赞》

William Blake (1757-1827)威廉·布莱克

Poetical Sketches《素描诗集》

Songs of Innocence《天真之歌》

Songs of Experience《经验之歌》

The Marriage of Heaven and Hell《天堂与地域的婚姻》

The Book of Urizen《尤里真之书》“The Chimney Sweeper”《扫烟窗的孩子》“The Tyger”《老虎》The Book of Los《洛斯之书》

The Four Zoas《四个佐亚》

Milton《米尔顿》

William Wordsworth (1770-1850) 威廉·华兹华斯

The Prelude《序曲》

An Evening Walk 《黄昏散步》

Lyrical Ballads《抒情歌谣集》

Ode: Intimations of Immortality《不朽颂》

The Excursion《远足》

“I Wondered Lonely as a Cloud”《我好似一朵孤独的流云》“Composed upon Westminster Bridge”《西敏寺桥上》

“She Dwelt Among the Untrodden Ways”《她住在人迹罕见的路边》“The Solitary Reaper”《孤独的割麦女》

Samuel Taylor Coleridge (1772-1834) 塞缪尔·泰勒·柯尔勒治Remorse 《懊悔》

Biographia Literaria《文学传记》

“The Rime of the Ancient Mariner”《老船夫》

“Kubla Khan”《忽必烈汗》

“Frost at MIdnight”《午夜寒降》

George Gordon Byron (1788-1824)乔治·戈登·拜伦

Hours of Idleness《懒散时光》

English Bards and Scotch Reviewers《英格兰诗人与苏格兰评论家》Childe Harold’s Pilgrimage《恰尔德·哈罗德游记》

The Prisoner of Chillon《奇伦的囚犯》

Manfred 《曼弗雷德》

Cain《该隐》

The Island《岛》

Don Juan《唐璜》

“Song for the Luddites”《献给路德派的歌》

“The Isles of Greece”《哀希腊》Percy Bysshe Shelley (1792-1822)波西·比希·雪莱

The Necessity of Atheism《无神论的必然性》

Queen Mab《麦布女王》

Alstor《阿拉斯特》

Julian and Maddalo《朱利安和马达洛》

The Revolt of Islam《伊斯兰的反抗》

The Cenci《钦契》

Prometheus Unbound《解放了得普罗米修斯》

Adonais《安东尼斯》

A Defence of Poetry《诗辩》

“Ode to a Skylark”《云雀颂》

“A Song: Men of England”《给英格兰人的歌》

“Ode to the West Wind”《西风颂》

John Keats (1795-1821) 约翰·济慈

Endymion《恩狄弥翁》

Lamia《拉米娅》

Isabella《伊莎贝拉》

The Eve of Saint Agnes《圣爱尼节前夜》

“Ode on a Grecian Urn”《希腊古瓷颂》

“Ode to a Nightingale”《夜莺颂》

“Ode to Psyche”《普塞克颂》

“To Autumn”《秋颂》

“Ode on Melancholy”《忧郁颂》

Jane Austen (1775-1817) 简·奥斯汀

Sense and Sensibility《理智与情感》

Pride and Prejudice《傲慢与偏见》Persuasion《劝告》The Watsons《沃森一家》

Northanger Abbey《诺桑觉寺》Emma《爱玛》Mansfield Park《曼斯菲尔德公园》

Charles Dickens (1812-1870) 查尔斯·狄更斯

Sketches by Boz《博兹素描》

The Posthumous Papers of the Pickwick Club《匹克威克外传》Oliver Twist《雾都孤儿》

David Copperfield《大卫·科波菲尔》

Martin Chuzzlewit《马丁·朱述尔维特》

Dombey and Son《董贝父子》

A Tale of Two Cities《双城记》

Bleak House《荒凉山庄》

Little Dorrit《小多利特》

Hard Times《艰难时世》

Great Expectations《远大前程》

Our Mutual Friend《我们共同的朋友》

The Old Curiosity Shop《老古玩店》

Charlotte Bronte (1816-1855) 夏洛特·布朗蒂

Jane Eyre《简·爱》

Shirley《雪莉》

The Professor《教授》

Emily Bronte (1818-1848) 埃米莉·布朗蒂

Wuthering Heights《呼啸山庄》

Alfred Tennyson (1809-1892) 阿尔弗雷德·丁尼生

Poems by Two Bothers《两兄弟诗集》

In Memoriam《悼念》

Maud《毛黛》

Idylls of the King《国王之歌》

Enoch Arden《伊诺克·阿登》

“Break, Break, Break”《碎了,碎了,碎了》

“Crossing the Bar”《过沙洲》

“Ulysses”《尤利西斯》Robert Browning (1812-1889) 罗伯特·布朗宁Pauline《波琳》

Sordello《索德罗》

Dramatic Lyrics《戏剧抒情传》

Dramatic Romances and Lyrics《戏剧传奇与抒情诗》Bell and Pomegranates《铃与石榴》

Men and Women《男男女女》

Dramatic Personae《登场人物》

Ring and Book《戒指与书》

“My Last Duchess”《我已故的公爵夫人》“Meeting at Night”《夜会》

“Parting at Moring”《晨别》

George Eliot (1819-1880)乔治·艾略特

Adam Bede《亚当·德比》

The Mill on the Floss《弗洛斯河上的磨坊》

Silas Marner《织工马南传》

Middlemarch《米德尔马契》

Daniel Deronda《丹尼尔·德伦达》

Thomas Hardy托马斯·哈代

Desperate Remedies《孤注一掷的措施》

Under the Green Tree《绿荫下》

Far from the Madding Crowd《远离尘嚣》

Tess of the D’urbervilles《德伯家的苔丝》

Jude The Obscure《无名的裘德》

The Dynastes《统治者》

The Trumpet Major《喇叭上校》

The Mayor of Casterbridge《卡斯特桥市长》

The Woodlanders《林中居民》

George Berard Shaw (1856-1950) 乔治·萧伯纳

Cashel Byron’s Profession《卡希尔·拜伦的职业》Widower’s Houses《鳏夫的房产》

Candida《堪迪达》

Mrs. Warren’s Profession《华伦夫人的职业》

Caesar and Cleopatra《凯撒与克利奥佩特拉》

St. Joan《圣女贞德》

Pygmalion《皮格马利翁》

The Apple Cart《苹果车》

Too True To Be Good《真相毕露》

John Galsworthy (1867-1933)约翰·高尔斯华绥

From the Four Winds《八面来风》

The Man of Property《有产业的人》

The Silver Box《银匣》

The Forsyte Saga《福尔赛世家》

In Chancery《骑虎》

To Let《出租》

William Butler Yeats (1865-1939) 威廉·巴特勒·叶芝The Countess Cathleen《伯爵夫人凯思琳》

Cathleen in Houlihan《凯思琳在毫里汗》

The Land of Heart’s Desire《理想的国土》

Purgatory《炼狱》

“The Lake Isle of Innisfree”《茵纳斯弗利岛》

“Down by the Salley Gardens”《走过黄柳园》

T.S.Eliot (1888-1965) T.S.艾略特

“The love Song of J.Alfred Prufrock”《普鲁弗洛克的情歌》The Waste Land《荒原》The Hollow Man《空心人》

Ash Wednesday《灰星期三》

Four Qurtets《四个四重奏》

Murder in the Cathedral《大教堂里的谋杀》

The Family Reunion《家庭团圆》

The Cocktail Party《鸡尾酒会》

Confidential Clerk《心腹职员》

The Elder Statesman《资深政治家》

D. H. Lawrence (1885-1930) 戴维·赫伯特·劳伦斯

Sons and Lovers《儿子与情人》

The White Peacock《白孔雀》

The Trespasser《侵犯者》

The Rainbow《虹》

Women in Love《恋爱中的女人》

Aaron’s Rod《阿伦之杖》

Kangaroo《袋鼠》

The Plumed Serpent《羽蛭》

Chatterley’s Lover《查特莱夫人的情人》

Lady St. Mawr《烈马圣莫尔》

The Daughter of the Vicar《牧师的女儿》

The Horse Dealer’s Daughter《马贩子的女儿》

The Captain’s Doll《上尉的偶像》

James Joyce (1882-1941) 詹姆斯·乔伊斯

Dubliners《都柏林人》

A Portrait of the Artist as a Young Man《青年艺术家的画像》Ulysses《尤利西斯》

“Araby”《阿拉比》

美国作家作品

Washington Irving (1783-1859) 华盛顿·欧文

A History of New York《纽约外史》

The Sketch Book《见闻札记》

Tales Of a Traveler《旅行者的故事》

“Rip Van Winkle”《瑞普·凡·温克尔》

Bracebridge Hall《布雷斯布里奇田庄》

“The Legend of Sleep Hollow”《睡谷的传说》

Ralph Waldo Emerson (1803-1882) 拉尔夫·瓦尔多·爱默生

Nature《论自然》

The American《美国学者》

Self-Reliance《论自立》

The Over-soul《论超灵》

The American Scholar《论美国学者》

Nathaniel Hawthorne (1804-1864) 纳撒尼尔·霍桑

Twice-Told Tales《众人皆知的故事》

Mosses from Old Manse《古屋青苔》

The Snow-Image and Other Twice-Told Tale雪的形象及其他尽人皆知的故事》

The Scarlet letter《红字》

The Home of the Seven Gables《有七个尖角阁的房子》

The Blithedale Romance《福谷传奇》

The Marble Faun《玉石雕像》

“Young Goodman Brown”《年轻的古德曼·布朗》

Walt Whitman (1819-1892) 华尔特·惠特曼

Leaves of Grass《草叶集》

“Song of Myself”《自我之歌》

“There Was a Child Went Forth”《有个天天向前走的孩子》

“Cavalry Crossing a Ford”《骑兵过河》Herman Melville (1819-!891) 赫尔曼·麦尔维尔

Moby-Dick《白鲸》

Billy Budd《比利·巴德》

Typee《泰比》

Omoo《奥穆》

Mardi《玛地》

Redburn《雷得本》

White Jacket《白外衣》

Pierre《皮埃尔》

Mark Twain (1835-1910) 马克·吐温

Adventures of Huckleberry Finn《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

Life on the Mississippi《密西西比河上的生活》

Innocents Abroad《傻子出国记》

Roughing It《含辛茹苦》

The Adventures of Tom Sawyer《汤姆·索亚历险记》

The Gilded Age《镀金时代》

A Connecticut Yankee in King Arthur’s Court《亚瑟王宫廷上的康涅狄格州美国人》

The Tragedy of Pudd’nhead Wilson《傻瓜威尔逊》

Henry James (1843-1916) 亨利·詹姆斯

The American《美国人》

Daisy Miller《黛西·米勒》

The Europeans《欧洲人》

The Portrait of A Lady《贵妇人的画像》

The Bostonians《波士顿人》

The Princess of Casamassima《卡撒玛西玛公主》

The Private Life《私生活》

The Death of a Lion《狮之死》

The Turn of the Screw《螺丝在拧紧》

The Beast in the Jungl e《丛林猛兽》

The Wing of the Dove《鸽翼》

The Ambasssadors《大使》

The Golden Bowl《金碗》

Emily Dickinson (1830-1886) 艾米利·狄金森

The Poems of Emily Dickinson 《艾米利·狄金森诗集》

“This is my letter to the world”《这是我写给世界的信》

“I Heard a Fly Buzz When I Died”《当我死的时候,我听到苍蝇嗡嗡叫》“I like to see it lap the Miles”《我爱看它舔食一哩又一哩》

“Because I could not stop to death”《因为我不能停步等候死神》Theodore Dreiser (1875-1945) 西奥多·德莱塞

Sister Carrie《嘉利妹妹》

Jennie Gerhardt《珍妮姑娘》

Trilogy of Desire《欲望三部曲》

The Financier《金融家》

An American Tragedy《美国的悲剧》

Ezra Pound (1885-1975) 埃兹拉·庞德

The Cantos《诗章》

The Pisan Cantos《比萨诗章》

Personae《人物》

Huge Selwyn MAuberly《休·塞尔温》

“In a Station of the Metro”《在地铁站》

“The River-Merchant’s Wife: A Letter”《河商的妻子》

Robert Lee Frost (1874-1963) 罗伯特·李·弗洛斯特

A Boy’s Will《一个男孩的志向》

North of Boston《波士顿以北》

Mountain Interval《山间低地》New Hampshire《新罕普什尔》

West-Running Brook《西去的河流》

A Witness Tree《见证树》

“After Apple-Picking”《摘苹果之后》

“The Road Not Taken”《没有走的路》

“Stopping by Woods on a Snowy Evening”《雪夜林边驻脚》Eugene O’Neil (1874-1940)尤金·奥尼尔

Beyond the Horizon《天外边》

The Straw《草》

Anna Christie《安娜。克里斯蒂》

The Emperor Jones《琼斯皇帝》

The Hairy Ape《毛猿》

All God’s Chillum Got Wings《上帝的女儿都有翅膀》

Desire Under the Elms《榆树下的欲望》

The Great God Brown《大神布朗》

Long Day’s Journey Into Night《长夜漫漫路迢迢》

F. Scott Fitzgerald (1896-1940) 弗朗西斯·斯各特·菲茨杰拉德The Side of Paradise《人间天堂》

The Great Gatsby《了不起的盖茨比》

Tender Is the Night《夜色温柔》

Tales of the Jazz Age《爵士乐时代的故事》

Ernest Hemingway (1899-1961) 欧内斯特·海明威

In Our Time《在我们的时代里》

The Sun Also Rises《太阳照样升起》

A Farewell to Arms《永别了,武器》

For Whom the Bell Tolls《丧钟为谁而鸣》

The Old Man and Sea《老人与海》

Men Without Women《没有女人的男人》

Death in the Afternoon《死在午后》

“The Snows of Kilimanjaro”《乞力马扎罗山》“Indian Camp”《印地安人营地》

William Faulkner (1897-1962) 威廉·福克纳The Marble Faun《大理石农牧神》

Soldier’s Pay《士兵的报酬》

The Sound and the Fury《喧哗与骚动》

As I Lay Dying《在我弥留之际》

Light in August《八月之光》

Absalom, Absalom!《押沙龙,押沙龙》

Go Down, Moses 《去吧,摩西》

“A Rose for Emily”《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

英美文学主要作家作品

英美文学主要作家作品 《贝奥武甫》(Beowulf)是英国盎格鲁?撒克逊时期的一首英雄史诗,古英语文学的最高成就,同时标志着英国文学的开始。史诗的第一部分讲述瑞典青年王子贝奥武甫来到丹麦,帮助丹麦国王赫罗斯加杀死了12年来常来进行夜袭的巨妖格伦德尔及他的母亲;第二部分简述了贝奥武甫继承王位,平安统治50年。后来,他的国土被一条喷火巨龙蹂躏,老当益壮的贝奥武甫与火龙交战,杀死火龙,自己也受了致命伤。 杰弗里?乔叟(Geoffrey Chaucer ,1340-1400)是英国文学之父亲和前最杰出的作家。主要作品有《坎特伯雷故事集》等。作品的主要特点是主题、题材、风格、笔调的多样性及描写人对生活的追求的复杂性。他的代表作品是《坎特伯雷故事集》(The Canterbury Tales)不仅描绘了31位朝圣者的各个社会阶层,而且也反映了他们各自叙述故事的不同风格,读者广泛,对后世影响很大。 威廉?莎士比亚(William Shakespeare ,1564-1616)是文艺复兴时期英国著名的剧作家和诗人。他创作了大量的作品,其中包括喜剧、悲剧和历史剧。他的剧本至今仍在许多国家上演,并为人们所普遍阅读。莎上比亚的作品文才横溢,创造的喜、怒、哀、乐场面使人印象深刻,历久难忘。主要作品有四大悲剧:《奥赛罗》(Othello)、《哈姆雷特》(Hamlet)、《麦克白》(Macbeth),《李尔王》(King Lear);四大喜剧:《仲夏夜之梦》(A Midsummer Night’s Dream)、《威尼斯商人》(The Merchant of Venice)、《无事生非》(Much Ado about Nothing)和《皆大欢喜》(As You Like It)等。此外,历史剧《亨利六世》(Henry VI)三部曲,爱情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Romeo and Juliet)也都很受欢迎。《哈姆雷特》叙述了丹麦王子哈姆雷特替父报仇,杀死篡夺王位的叔父的故事。《哈姆雷特》里“to be or not to be, that is the question”的成为经典台词。《罗密欧与朱丽叶》描写了一对青年男女因家族间的世仇而不能联姻结果自杀的故事,揭露了封建制度的残酷无情,同时,歌颂了青年男女纯洁坚贞的爱情。 济慈(Keats, 1795一1821)是英国浪漫主义诗人。他出身贫苦,作过医生的学徒,后来才以写诗为业。他对当时英国社会的现实不满,希望在一个“永恒的美的世界”中寻找安身立命之处。他的诗歌以文辞声调之美著称,在艺术上对后代的英国诗人影响很大。主要作品有《伊沙贝拉》(Isabella)、《夜莺颂》(Ode to a Nightingale)和《秋颂》(To Autumn)等。 雪莱(Shelley ,1792一 1822)是英国浪漫主义的重要诗人。他生于

必读英美文学经典作品20本

必读英美文学经典作品20本 American Literature 1、The Scarlet Letter by Nathaniel Howthorne《红字》霍桑著 小说惯用象征手法,人物、情节和语言都颇具主观想象色彩,在描写中又常把人的心理活

动和直觉放在首位。因此,它不仅是美利坚合众国浪漫主义小说的代表作,同时也被称作 是美利坚合众国心理分析小说的开创篇。 2、The Adventures of Huckleberry Finn by Mark Twain 《哈克贝利.芬历险记》 简称《赫克》是美国文学中的珍品,也是美国文化中的珍品。十六年前【1984】 ,美国文坛为《赫克》出版一百周年举行了广泛的庆祝活动和学术讨论,也出版了一些研究马克吐温,特别是他的《赫克》的专著。专门为一位大作家的一本名著而举行如此广泛的纪念和专门的研究,这在世界文坛上也是少有的盛事。这是因为《赫克》的意义不一般. 美国著名作家海明威说, "一切现代美国文学来自一本书, 即马克吐温的《赫克尔贝里芬历险记》……这是我们所有书中最好的。一切美国文学都来自这本书,在它之前,或在它之后,都不曾有

过能与之媲美的作品。 3、The Portrait of a Lady by Henry James 《贵妇画像》 亨利.詹姆斯著】 美国小说家亨利·詹姆斯的《贵妇画像》自问世以来一直受到文学评论界的关注,专家学者已从各个不同角度对女主人伊莎贝尔·阿切尔作了深入细致的研究。本文试图从一个全新的视角,即跨文化交际角度,剖析伊莎贝尔在婚姻方面所作的选择。文章指出她是该小说中跨文化交际的最大失败者,并对其失败原因作了分析。希望在跨文化交际日益频繁的今天我们都能从伊莎贝尔的生活经历中得到某种启发。

英美文化差异对英美文学评论的影响

摘要:在英美文学的发展进程中,两个国家之间的语言、文化及历史的差异性,促使文学评论也具有一定的差异性。语言是一个民族得以立足与发展的关键因素,也是本民族文化及灵魂相互结合的产物,英语语言中自然融入了英国与美国的文化,两者之间相互统一与协调,存在相辅相成的关系,但也存在明显的差异,这些差异主要表现在英美文学评论及文学作品中。本文主要介绍英美文化存在的差异,并针对其在英美文学评论方面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 关键词:英美国家;文化差异;文学评论;产生影响 作者简介:张燕霞,女,汉族,1968年2月生人,河北省无极县人,大学本科,硕士学位,副教授,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21--01 文学是艺术与文化的表现形式之一,在艺术领域中具有鲜明的特色,文学评论是文学发展的直接产物,也是一种充分体现文学作品的写作特色、艺术价值及人文内涵的表达方式,能够提高读者对于文学作品的认知及理解能力,但文学评论与民族意识及人们思维方式息息相关,故文学评论本身便具有差异性及特殊性。针对英美文化领域而言,文学评论受到英美文化差异的影响较大,对英美文化中的差异性进行分析,深入研究英美文化差异对英美文化评论的影响,能够最大程度上推动英美文学评论的发展。 一、英美文化存在的差异分析 (一)语言发音的差异 英语,是英国与美国人民的主要使用语言,对于英国人而言,英语作为母语,在语言发音方面与美国国家存在着明显的差别。英国人发音时强调字正腔圆,发音特别清楚,停顿之处较少,反之美国人发音时主张能够省略多少便省略多少,能一句带过便一句带过[1]。一般来说,英国式英语比美国式英语听觉上更为舒服。 (二)语言环境的差异 导致英国与美国文化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语言环境的不同。因英国人在处世方面具有严谨性,在思维逻辑与文化理解方面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且很难被外界因素改变,同时英国文化存在单一性,接受先进文化的能力较弱;反之美国人追求创新,很少受到传统文化因素的阻碍,美国文化具有多元性与包容性,能够充分汲取国外文化。 二、分析英美文化差异对英美文学评论的影响 文学评论是文学及文化发展的产物,也是文学作品的表现形式之一。随着英美文化的逐渐发展,文学评论层出不穷,关于英美文学评论的研究也愈来愈多。受到英美不同社会意识的影响,文学评论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具体体现如下: (一)英美文学评论中语言差异的影响 语言作为文化的表现工具之一,也是一个民族得以发展与生存的根本。受到语言差异及各种因素潜移默化的影响,文学评论也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当语言接受一定程度的加工与再创造后,文学作品便会产生出不同的社会影响力与文化内涵,从而形成文化差异。英语在受到历史的影响后,成为全世界人民的通用语言,一方面推动着世界政治领域、经济领域与文化领域的发展,另一方面能够发挥自身的巨大优势,即丰富的文化底蕴与浓厚的历史感,能够最大程度促进文学评论的顺利开展。英国文学评论的主要特点为:保守性、中规中矩性。原因有:英国人思维及个性与美国人相比带有保守性,低调又不张扬,这点为文学评论的特色之一。除此之外,英语作为社会发展过程的产物,且作为英国的母语,人们对其的尊重与敬仰也能极大地影响到文学评论。反之对于美国人而言,历史上美国作为英国的殖民地,在英语使用方面受到了英国人的影响,但美国的发展历史中没有经历过封建时期,是直接由奴隶制转变为资本主义,这样的历史背景中使得美国历史与文化缺乏了沉淀,故美国文学评论

英美报刊选读答案

《英美报刊选读》 一、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员对英美报刊有一个清晰的了解,认识英美报刊语言、文体、词汇、语法等基本特点,掌握英美报刊阅读的基本知识及技巧,为独立阅读英美报刊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教材特点 与该课程旧教材(第1版)相比,本教材具有以下特点: 1.为使学生改变以往依赖教师和英汉词典的学习习惯,培养他们独自排解疑难词语的能力,编者不但向他们推荐工具书,并教授他们使用方法;为使他们能加深对词汇的记忆,还介绍词法和重要词根及词缀。 2.为使学生掌握必要的新闻词语和扩大词汇量,本书在“新闻词语解说”中尽量结合课文,讲透疑难词语。此外还列出一些与这些词语或课文内容有关的课外词汇。 3.为使学生掌握必要的读报知识,本书在“背景知识”中尽量结合课文,介绍重要的并时常见诸报端的人物、党派和组织机构等,并举例说明其重要性。 4.为使学生对新闻写作有一个大致的认识,加深对课文的理解,编者较系统地说明标题的若干特点,对新闻体裁的分类、导语和写作特点及常语等做了简介。 三、教学内容 《英美报刊选读》为省开课程。 1.授课内容:重点为第1、3、4、5、6、8、13、15、17、19、20、21、24、28、30课(共15课),其它内容主要供自学。 2.课时安排: a) 学员自学:2学时/周,共30学时学完15课。 b)面授辅导:4学时/次,共4次。每学时辅导一课,最后一学时复习。 3.作业:共四次,在湖北电大网站英语本科网页上下载,课后完成,交辅导教师批改,评分,作为平时成绩的主要依据。学员完成作业后,可浏览网页上的“答案及详解”,以加深理解,检查自己掌握的情况 四、教学建议 教师授课时应以学生为中心,鼓励学生自己去探索和获取知识。在上课时,可要求学生先回答每课后的练习题—— Questions,使他们基本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然后,再逐段或跳跃式选段对学生需要掌握的内容、新闻词语和背景知识进行阅读和问答式方式讲解。如果备课充分,学生的英语水平又高,教员可采用美英教员教授母语的方法,抛开课本或讲义,只讲有关课文的重点词语、背景知识和写作手法等。这样,学生除预习外,课后还要结合教

英美文学流派整理

英美文学 玄学派:是指17世纪英国文坛出现的一个独特的诗歌流派。英国诗人约翰·邓恩是这个流派的代表人物,他因在诗歌中精妙地运用“奇喻”的比喻手法而蜚声文坛。它们往往以精致典雅的形式表现情感与观念的矛盾,把古典主义的性情与浪漫主义的风骨很好地融合到了一起。骑士文学盛行于西欧,反映了骑士阶层的生活理想。骑士精神和道德是上层社会的贵族文化精神,它是以个人身份的优越感为基础的道德与人格精神,但它也积淀这西欧民族远古尚武精神的某些积极因素。 三联剧:在古希腊悲剧创作中,有一类悲剧均由三部分组成,每部分即能独立存在,各部之间又有紧密联系。这种剧合则为一,分则为三,代表作家为埃斯库罗斯。 文艺复兴:是指13世纪末在意大利各城市兴起,以后扩展到西欧各国,于16世纪在欧洲盛行的一场思想文化运动,带来一段科学与艺术革命时期,揭开了近代欧洲历史的序幕,被认为是中古时代和近代的分界。 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核心思想,是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的社会思潮,也是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的最初形式。它肯定人性和人的价值,要求享受人世的欢乐,要求人的个性解放和自由平等,推崇人的感性经验和理性思维。 七星诗社:是16世纪中期法国的一个文学团体,是由七位人文主义诗人组成的文学团体。他们中以龙沙和杜贝莱最著名。七星诗社的诗人们从事过各种创作,他们的诗声望很高,但他们的主要贡献却是对于法语改革的主张。 狂飙突进运动:是18世纪德国文学界的运动,是文艺形式从古典主义向浪漫主义过渡时的阶段,也可以说是幼稚时期的浪漫主义。但其中心代表人物是歌德和席勒,歌德的《少年维特的烦恼》是其典型代表作品,表达的是人类内心感情的冲突和奋进精神。 伤感主义:18世纪后期欧洲资产阶级启蒙运动中的一种文艺思潮,也称为“主情主义”。该派的得名,源与英国作家斯特恩的小说《在法国和意大利的感伤的旅行》。该派作家崇尚感情,把感情看的高于“理性”,因而强调文学的主要任务是细致刻画任务的心理动态和描写人物的不幸遭遇,以便唤起读者在感情上的同情和共鸣,表达出对当时贵族阶级的理性主义和古典主义的反抗。伤感主义把个人主义和主观幻想的因素带进文艺,代表作家有英国的斯特恩,理查逊,法国的卢梭(如《忏悔录》《遐想录》),伏尔泰,德国的歌德,里希特,海涅等等。 “梅塘集团”是十九世纪法国文坛由以左拉为核心的六位作家组成的文学创作团体。因在巴黎郊外左拉的梅塘别墅为主要活动场所而得名。一八七O年开始的普法战争,法国战败,被

《英美报刊选读》答案教学提纲

《英美报刊选读》答 案

《英美报刊选读》 一、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员对英美报刊有一个清晰的了解,认识英美报刊语言、文体、词汇、语法等基本特点,掌握英美报刊阅读的基本知识及技巧,为独立阅读英美报刊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教材特点 与该课程旧教材(第1版)相比,本教材具有以下特点: 1.为使学生改变以往依赖教师和英汉词典的学习习惯,培养他们独自排解疑难词语的能力,编者不但向他们推荐工具书,并教授他们使用方法;为使他们能加深对词汇的记忆,还介绍词法和重要词根及词缀。 2.为使学生掌握必要的新闻词语和扩大词汇量,本书在“新闻词语解说”中尽量结合课文,讲透疑难词语。此外还列出一些与这些词语或课文内容有关的课外词汇。 3.为使学生掌握必要的读报知识,本书在“背景知识”中尽量结合课文,介绍重要的并时常见诸报端的人物、党派和组织机构等,并举例说明其重要性。 4.为使学生对新闻写作有一个大致的认识,加深对课文的理解,编者较系统地说明标题的若干特点,对新闻体裁的分类、导语和写作特点及常语等做了简介。 三、教学内容 《英美报刊选读》为省开课程。 1.授课内容:重点为第1、3、4、5、6、8、13、15、17、19、20、21、24、28、30课(共15课),其它内容主要供自学。 2.课时安排: a) 学员自学:2学时/周,共30学时学完15课。 b)面授辅导:4学时/次,共4次。每学时辅导一课,最后一学时复习。 3.作业:共四次,在湖北电大网站英语本科网页上下载,课后完成,交辅导教师批改,评分,作为平时成绩的主要依据。学员完成作业后,可浏览网页上的“答案及详解”,以加深理解,检查自己掌握的情况

英美文学作家作品

British Writers and Works The Anglo-Saxon Period ●The Venerable Bede 比得673~735 ?Ecclesiastical History of the English People 英吉利人教会史 ●Alfred the Great 阿尔弗雷得大帝849~899 ?The Anglo-Saxon Chronicle 盎格鲁—萨克逊编年史 The Late Medieval Ages ●William Langland 威廉·兰格伦1332~1400 ?Piers the Plowman 农夫比埃斯的梦 ●Geoffery Chaucer 杰弗里·乔叟1340(?)~1400 ?The Books of the Duchess悼公爵夫人 ?Troilus and Criseyde特罗伊拉斯和克莱希德 ?The Canterbury Tales坎特伯雷故事集 ?The House of Fame声誉之宫 ●Sir Thomas Malory托马斯·马洛里爵士1405~1471 ?Le Morte D’Arthur亚瑟王之死 The Renaissance ●Sir Philip Sydney菲利普·锡德尼爵士1554~1586 ?The School of Abuse诲淫的学校 ?Defense of Poesy诗辩 ●Edmund Spenser埃德蒙·斯宾塞1552~1599 ?The Shepherds Calendar牧人日历 ?Amoretti爱情小唱 ?Epithalamion婚后曲 ?Colin Clouts Come Home Againe柯林·克劳特回来了 ?Foure Hymnes四首赞美歌 ?The Faerie Queene仙后 ●Thomas More托马斯·莫尔1478~1535 ?Utopia乌托邦

英美文学作家及作品

PART ONE: ENGLISH LITERATURE 英国文学 An Introduction to Old and Medieval English Literature Chapter 1 The Renaissance Period 文艺复兴时期 I. Edmund Spenser 埃蒙德.斯宾塞 牧人日记《The ShepheardesCalender》 仙后《The Faerie Queene》 婚曲《Epithalamion》 II. Christopher Marlowe 克里斯托夫.马洛 帖木儿-----Tamburlaine 浮士德博士的悲剧----Dr. Faustus 爱德华二世----Edward II 激情的牧人致心爱的姑娘---- The Passionate Shepherd to His Love III. William Shakespeare 威廉.莎士比亚 哈姆莱特---Hamlet 奥塞罗---Othello 李尔王—King Lear 麦克白--Macbeth 终成眷属---All’s Well That Ends Well 仲夏夜之梦—A Midsummer Night’s Dream 威尼斯商人---The Merchant of Venice 无事生非---Much Ado about Nothing 皆大欢喜---As You Like It 罗密欧和朱丽叶---Romeo and Juliet IV. Francis Bacon 弗兰西斯.培根 培根散文集---Essays 学术的进展---The Advancement of Learning 新工具----NovumOrganum 法律原理---Maxims of Law

英美文学作品赏析课程介绍

“英美文学作品赏析”课程简介 一、课程简介 “英美文学作品赏析”(“Appreciation of British and American Literary Works”)是依据教育部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的较高要求,为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开设的“语言文化”类课程。课程以阅读名家名作精彩片段为主,以欣赏相关作品音频、视频片段为辅,通过阅读、讲授、讨论、表演、诵读、赏析等生动活泼的形式,使学生了解英美两国文学简史,理解经典作品的主要艺术特色。本课程从考勤、学习过程、期末开卷考试三方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通过听、读、说、写、译的综合训练,致力于培养学生运用英语学科基础知识、运用文学常识鉴赏评析作品的能力。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创造性思维、跨文化交际能力,增强学生对英美文学、文化的兴趣与感悟力,促进学生语言基本功和人文修养的提高。 二、课程内容 课程共48学时,主要内容为:

三、课程考核 本课程的考查方式为:过程管理评估+期末考试评估 过程管理部分的考核构成学生平时成绩,占期末总成绩的40%;期末考试卷面成绩占期末总成绩的60%,即: 学生学期成绩=平时成绩40%+期末考试成绩60% 平时成绩=出勤40%+课堂表现20%+作业40% (作业包括翻译、课堂陈述、课堂表演、写作等灵活多样的形式) 期末考试方式:开卷考试(内容:英美文学常识,作品选段理解,作品选段分析等)四、选课指南 “英美文学作品赏析”是一门文化素养课。课程信息量大、文化内涵丰富,意图拓宽学生知识面,加深其英美国家文化底蕴,提高其人文修养。课程组在教学中力图做到精选作家、作品选段,精心选择相应的音频、视频选段,自制优美的PPP课件,精心组织教学活动,力争通过诵读、观赏、跟读、翻译、表演、陈述等丰富多彩的活动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使其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不少同学反映该课程对他们的英语学习和知识扩展有很大帮助,对英美作家的心路历程和写作历程感受颇深,自己“受益匪浅”。摘录同学评价如下: *“我学习到了很多,更收获到了自己心里憧憬已久的东西,感觉很是幸福。” “该课给了我接触文学,了解文学的机会。在现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我们需要一

英美文学赏析名词解释

1.A novel is a highly stylized prose account of fictional reality in the form of story with profundity for the purpose of changing the reader’s mind by the aid of the reader’s active involvement while providing entertainment and superior truth of life. 2.Character is an invented personality to resemble but never to equal a real person in life. Characters refer to people, animals, things, etc. in a literary work presented as people. 3.A plot is a particular arrangement of happenings in a novel that is aimed at revealing their causal relationships or at conveying the novelist’s ideas. 4.The theme of a novel is its controlling idea or its central insight about human beings and life. 5.Epistolary novel is a novel which consists of the letters the characters write to each other. 6.Roman a Clef is a novel with a key, and the key is usually a famous figure or, in some cases, the author. 7.Nonfictional novel is a novel that depicts real events with techniques of fiction. 8.Anagnorisis refers to the recognition by the tragic hero of some truth about his or her identity or actions that accompanies the reversal of the situation in the plot, the peripeteia. 9.Catharsis refers to the the purging of the emotions of pity and fear that are aroused in the viewer of a tragedy. 10.Hamartia refers to the "tragic flaw" of the hero such as "sin," "error," "trespass,“and "missing the mark". 11.A ballad refers to a short simple narrative poem often relating a dramatic event (folk and literary). 12.A narrative poem is one that mainly tells a relatively complete story. 13.A sonnet is a lyric invariably of 14 lines, usually in iambic pentameter, restricted to a definite rhyme scheme. 1)Petrarchan Sonnet: Italian sonnet; Named after Francesco Petrarch (1304-1374), the Italian poet; Introduced into English poetry in the early 16th century by Sir Thomas Wyatt; Structure: an octave with the rhyme pattern abbaabba and a sestet of various rhyme patterns such as cdecde, cdcdcd or cde edc.; Octave: projecting and developing a subject in the octave; sestet: executing a turn 2)Shakespearean Sonnet: Elizabethan sonnet; English sonnet; Developed first by Henry Howard (1517-1547) ; Structure: 3 quatrains and a terminal couplet in iambic pentameter with the rhyme pattern abab cdcd efef gg; 1st quatrain: introducing an idea; 2nd quatrain: complicating it; 3rd quatrain: complicating it still further; final epigrammatic couplet: resolving the whole thing 3)Spenserian Sonnet: a variant on the English Sonnet; Named after the 16th Century poet Edmund Spenser; Structure: 3 quatrains and a couplet in iambic pentameter with the rhyme scheme abab bcbc cdcd ee. 14.Rhyme refers to the repetition of the stressed vowel sound and all succeeding sounds. 15.Rhythm is communicated by the arrangement of stressed and unstressed syllables 16.Image refers to the element in a poem that sparks off the senses, the representation of sense experience through language

英美文学 作家作品

Beowalf:the only organic whole poem to come out of the period. the first major English poem and the greatest work of literature of the period; the first long epic poem in Europe written in the vernacular language. (probably) the greatest epic left by the ancient Germanic tribes; The most ancient epic since the demise of the Greek and Roman literatures. Definition:A Ballad is a narrative poem that tells a story.(The Robin Hood Ballads) Chaucer:the founder of English poetry. Chaucer’s contribution to English poetry lies chiefly in the fact that he introduced from France the rhymed stanzas of various types, especially rhymed couplet of iambic pentametre to English poetry, instead of the old Anglo-Saxon alliterative verse. He is the first great poet who wrote in the current English language. His production of so much excellent poetry was an important factor in establishing English as the literary language of the country.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The Canterbury T ales:1.it gives a comprehensive picture of Chaucer’s time2.the dramatic structure of the poem has been highly commended by critics .stories are cleverly woven together by links between the stories .stories are related to the personalities of the tellers3.Chaucer’s humour .Chaucer “the smyler with the knyf under the cloke”4.Chaucer’s contribution to the English language .He wrote in the London dialect to prove that English language is a beautiful language and can be handled to express different moods .Thus increased the prestige of eh English language. T omas More:Utopia. Edmund Spencer:The Shepherds Calendar/The Fairy Queen. Christopher Marlowe:The most prominent of the university wits. (Tamburlaine the Great/The tragic history of doctor Faustus) Francis Bacon:founder of English materialist philosophy. (Conciseness、Brevity、clearness、precision、Forcefulness) John Donne:the founder of the Metaphysical school of poetry.(The Flea). Comments on John Donne:1)In his life time, he exerted a measure of influence that none of his contemporaries ever dreamt of having.2)He was to Ben Johnson “the first poet f the world in some things”3)His poems are uneven in quality. John Milton:(Paradise Lost/Paradise Regained/Samson Agonistes.) God: somewhat ruthless and tynnical.Satan: The real hero of the poem. Satan represented the spirit of rebellion against unjust authority. Adam and Eve: embodying Milton’s belief in the powers of man.The Importance of John Milton:1) He was the third greatest English poet after Chaucer and Shakespeare, and the greatest to come out of the 17th century. He made a strong influence on the later English poetry. Every progressive English poet since Milton has drawn inspiration from him.2) He wrote the greatest epic in English literature.3) He was a master of the blank verse, first used blank verse in non-dramatic works. 4) H e was a great stylist, and famous for his grand style. John Bunyan: Puritan writer of prose.(The Pilgrim’s Progress(Allegory)) Jonathan Swift:(Gulliver’s Travels).Comments on Jonathan Swift:1)Swift is one of the realist writers. His realism is quite different from Defoe's. Defoe's stories are based upon the reality of human life, while Swift's come from imagination.2)Swift is a great satirist. His satire is apparent and powerful.3)Swift is one of the greatest masters of English prose. His language is simple, clear and vigorous. Daniel Defoe:The forerunner of English realistic novel.(Robinson Crusoe/Moll Flanders)

《英美文学作品赏析》教学大纲

《英美文学作品赏析》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E032019 课程类型:专业选修课 课程名称:英美文学作品赏析英文名称:Reading American & British Literary Works 学分:2 适用专业:英语专业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英美文学作品赏析》是针对英语专业高年级学生,并在其学习了《英国文学》和《美国文学》两门专业基础课之后,开设的一门旨在提高学生鉴赏英美文学经典作品能力的专业选修课。本课根据学生的兴趣、语言水平以及相关文化等因素,从全新的角度选择了英美不同时期作家的代表作,主要是小说作品,材料难度适中,涉猎广泛。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通过阅读和理解英美重要作家的小说作品,掌握其体裁特点、思想内涵、文体风格、所属流派和写作技巧等方面的文学知识;学会分析小说作品的艺术特色,提高英语阅读欣赏水平和英语写作技巧,提高文学欣赏水平及文学批评能力;拓展文化视野,扩大接触异国文化的范围,提高对中外文化的异同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本课程的教学任务是帮助学生在巩固所学基础知识与技能的同时,提升学生对英美经典小说作品的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文化底蕴,从而为其将来得心应手地参加实际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 1. 知识要求: 1)了解—英美不同时期和阶段的重要作家和其小说代表作。 2)熟悉—各个所选作家的文学生涯、创作思想、艺术特色及其小说代表作的思想内涵、主 题结构、文体风格、所属流派、人物刻画、语言风格、写作技巧等。 3)掌握—一定的欣赏小说作品的技巧和方法。 2.能力要求: 1)了解—通过阅读经典小说,巩固所学文学知识,扩大词汇量,增强语感,培养学生独立 阅读、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2)熟悉—通过浏览网上的文学资源库,观看文学名著影片,举办作品欣赏讨论会,尝试名 著改写,表演人物对话等实践性教学活动,培养学生阅读、分析以及理解小说作品的鉴 赏能力、思辨能力和文学批判能力。 3)掌握—通过一定的阅读强化训练,加强学生文学鉴赏的敏感性和语言综合应用能力,全 面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三、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联系 本课程既是《英国文学》和《美国文学》的拓展课程,又与基础阶段的其他专业课程相辅相成。要求学生不仅具备扎实的语言基本功,一定的听、说、读、写能力,尤其是读的能力,还要了解英美

英美著名文学家及其作品简介

英美著名文学家及其作品简介 一、英国文学名家名著 威廉?莎士比亚(William Shakespeare ,1564-1616)是文艺复兴(Renaissance)时期英国著名的剧作家和诗人。他创作了大量的作品,其中包括喜剧、悲剧和历史剧。他的剧本至今仍在许多国家上演,并为人们所普遍阅读。莎上比亚的作品文才横溢,创造的喜、怒、哀、乐场面使人印象深刻,历久难忘。主要作品有四大悲剧:《奥赛罗》(Othello)、《哈姆雷特》(Hamlet)、《麦克白》(Macbeth),《李尔王》(King Lear);四大喜剧:《仲夏夜之梦》(A Midsummer Night’s Dream)、《威尼斯商人》(The Merchant of Venice)、《无事生非》(Much Ado about Nothing)和《皆大欢喜》(As You Like It)等。此外,历史剧《亨利六世》(Henry VI)三部曲,爱情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Romeo and Juliet)也都很受欢迎。《哈姆雷特》叙述了丹麦王子哈姆雷特替父报仇,杀死篡夺王位的叔父的故事。《哈姆雷特》里“to be or not to be, that is the question”的成为经典台词。《罗密欧与朱丽叶》描写了一对青年男女因家族间的世仇而不能联姻结果自杀的故事,揭露了封建制度的残酷无情,同时,歌颂了青年男女纯洁坚贞的爱情。 济慈(Keats, 1795一1821)是英国浪漫主义诗人。他出身贫苦,作过医生的学徒,后来才以写诗为业。他对当时英国社会的现实不满,希望在一个“永恒的美的世界”中寻找安身立命之处。他的诗歌以文辞声调之美著称,在艺术上对后代的英国诗人影响很大。主要作品有《伊沙贝拉》(Isabella)、《夜莺颂》(Ode to a Nightingale)和《秋颂》(To Autumn)等。 雪莱(Shelley ,1792一1822)是英国浪漫主义的重要诗人。他生于贵族家庭。他既创作了富于政治思想性的诗,也写了很多优美的抒情诗,特别是爱情诗,显示了不羁的想象,瑰丽的色彩和动人的音韵,这些使他成为英国文学史上最有才华的抒情诗人之一。他的主要作品有《麦布女王》(Queen Mab)、《致英国人民之歌》(Song to the Men of England)、《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Prometheus Unbound)和《西风颂》(Ode to the West Wind)等。《西风颂》里的名句“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If Winters comes,can spring be far behind)成为妇幼皆知的诗文。 简?奥斯丁(Jane Austen ,1775一1817),英国现实主义小说家。她是乡村牧师的女儿,一生住在乡间。写过六部小说,多以乡间生活为背景,更以婚姻问题为中心题材。她的作品情节结构精密紧凑,人物描写深刻生动,戏剧场面精彩,对话巧妙。主要作品有《理智和情感》(Sense and Sensibility)、《傲慢与偏见》(Pride and Prejudice)、《曼斯非尔德花园》(Mansfield Park)、《爱玛》(Emma)等。华人导演李安(Ang Lee ,1954—)于1995年导演的外语影片《理智与情感》获当年美国奥斯卡(Oscar)最佳剧本改编及最佳女演员奖。 夏洛蒂、爱米丽和安妮姐妹(Charlotte, Emily and Anne)三人出身贫寒,幼年丧母,不得不在慈善学校度过童年。夏洛蒂38岁才结婚,次年去世。两个妹妹终生未嫁。夏洛蒂的代表作《简爱》(Jane Eyre)是她的自传体小说,小说问世后立即产生了巨大影响。小说坦率而热情地塑造了同自己的天生欲望和社会地位发生冲突的妇女。爱米丽的《呼啸的山庄》(Wuthering Heights)被誉为第一部社会革命小说。安妮的小说具有平静力和现实性,也得到了一些评论者的称赞。 查理?狄更斯(Charles Dickens ,1812 - 1870), 19世纪英国伟大的小说家。幼年家贫,曾作徒工,成名后仍接近贫苦人民。一生创作辛勤,留下了20多部小说,包括《匹克威克外传》(Pickerwick Papers)、《雾都孤儿》(Oliver Twist)、《双城记》(A Tale of Two Cities)、《艰难时世》(Hard Times)和《大卫?科波菲尔》(David Copperfield)等。狄更斯的小说情节曲折动人,人物形象鲜明生动,写景叙事真切而又富想象,既有尖刻的讽刺,又有幽默的夸张。

英美文学评论存在的文化差异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d910282803.html, 英美文学评论存在的文化差异 作者:赵静 来源:《青年文学家》2013年第10期 摘要:不同民族文化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造就了民族文化的特色。在文化大发展 大繁荣的环境下,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绚丽文化中也存在着因文化差异而带来的理解障碍。英美文学有着其独特的文化特色,在英美文学评论领域也有着不同的见解。今天,我们要一起来探讨一下英美文学评论存在的文化差异。 关键词:英美文学;文化差异;文学评论 [中图分类号]:I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3)-10-0-01 当我们涉及到一些西方文学的时候可能会被其中浓郁的文学氛围所折服,对于他们的文化底蕴和文学风格有着自己的想法和见解,特别是对于英美文学评论这一块儿来说。文学评论是直接与文学著作挂钩的,我们在阅读一些文学著作的时候就是在阅读他们的文学评论。一般来说,文学评论深藏在文学著作当中,文学著作的内容就是一种文学的见解,换句话说,文学著作就是文学评论的内容。 1.英美文学所具有的特点 1.1 英国文学的特点 英国文学的历史悠久,最为人熟知的要数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大繁荣了,自文艺复兴后,英国文学经过发展相继经历了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等阶段。在这些阶段中,英美文学得以快速的发展,并在不同时代掀起了一股股文学思潮。在每一股文学思潮的背后,都有一大批的文学追捧者和拥护者,当然每个时期也有批判主义思潮的出现。对于英国文学来说,这些思潮都不影响英国文化的发展和繁荣,反而进一步推进了其文化的发展。对于一些读者来说,英国文化是博大精深的,也是许多学者争先学习模仿和研究的对象。英国文化在经过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洗礼后变得更加写实了,也更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结合,更加注重实践了。就目前的状况来看,英国文学目前正朝着多元化的趋势发展,在世界文化发展趋势和全球化的影响下,英国文化更加发展完全。 1.2 美国文学的特点 对于一个民族历史并不悠久的国家来说,美国文学的成长是短期的、多元集合的。美国是在二战后许多移民的迁入才逐渐的壮大发展的,对于美国来说,它的文化具有模仿他国的现象。不可否认,美国的移民政策为其争取了来自四面八方的人口,美国这个新生代国家因此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