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强烈推荐!!!】高中化学总复习一(知识要点)

【!!!强烈推荐!!!】高中化学总复习一(知识要点)

【!!!强烈推荐!!!】高中化学总复习一(知识要点)
【!!!强烈推荐!!!】高中化学总复习一(知识要点)

【!!!强烈推荐!!!】高中化学总复习一(知识要点)

作者:赵鹏

高一化学方程式(1)

一、碱金属:

1. 新切的钠有银白色光泽,但很快发暗;方程式:4Na+O2=2Na2O;该产物不稳定。钠在空气中燃烧时,发出黄色的火焰;同时生成淡黄色的固体,方程式:2Na+O2点燃==== Na2O2。锂燃烧方程式:4Li+O2点燃==== 2Li2O;钾燃烧方程式:K+O2点燃==== KO2。

2. 钠与氧气在不点火时平稳反应,硫的化学性质不如氧气活泼,将钠粒与硫粉混合时爆炸,方程式:2Na+S=Na2S

3. 钠与水剧烈反应后滴有酚酞的水变成红色,方程式:2Na+2H2O=2NaOH+H2↑;钾与水反应更剧烈,甚至爆炸,为了安全,常在小烧杯上盖一块小玻璃片。

4. 过氧化钠粉末用脱脂棉包住,①滴几滴水,脱脂棉燃烧;方程式:2Na2O2+2H2O=4NaOH+O2↑;②用玻璃管吹气,脱脂棉也燃烧;有关的方程式:2Na2O2+2CO2=2Na2CO3+O2↑;这两个反应都是放热反应,使脱脂棉达到着火点。在过氧化钠与水或CO2反应生成O2的两个反应中,为生成1mol O2,需要的Na2O2的物质的量都为2mol,同时需要的H2O或CO2的物质的量都为2mol。

5. 纯碱的化学式是Na2CO3 ,它不带结晶水,又俗名苏打。碳酸钠晶体化学式是Na2CO3?10H2O,在空气中不稳定,容易失去结晶水,风化,最后的产物是粉末状,叫无水碳酸钠。钠、氧化钠、过氧化钠、氢氧化钠等在空气中露置的最后产物都是无水碳酸钠。

6.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两种固体物质都可以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有关离子方程式分别为:CO32-+2H+=H2O+CO2↑;HCO3-+H+=H2O+CO2↑;其中,以碳酸氢钠与盐酸的反应速度更快;如果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质量相同,当它们完全反应时消耗的盐酸以碳酸钠为多。

7.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热稳定性较差的是碳酸氢钠,其加热时发生分解,方程式是:2NaHCO3=Na2CO3+H2O+CO2↑。在这个分解反应中,每42g NaHCO3发生分解就生成标准状况下CO2气体5.6L。在这个分解反应中,一种物质生成了三种物质,

(1)高锰酸钾分解:

2KMnO4△==== K2MnO4+MnO2+O2↑

(2)碳酸铵或碳酸氢铵分解:

(NH4)2CO3△==== 2NH3↑+H2O+CO2↑

8. 除去碳酸钠固体中的少量NaHCO3的方法是加热;除去碳酸氢钠溶液中混有的少量Na2CO3溶液的方法是:

通入足量CO2气体:Na2CO3+CO2+H2O=2NaHCO3 。

9. 从NaOH溶液得到纯净的Na2CO3溶液的方法是把NaOH溶液分为二等份,一份通入足量CO2使之全部成为NaHCO3;然后把另份NaOH溶液加入到此溶液中,摇匀即可。两个方程式分别为:NaOH+CO2=NaHCO3;

NaHCO3+NaOH=Na2CO3+H2O

10. 往稀的碳酸钠溶液中加入几滴稀盐酸,离子方程式为H++CO32-=HCO3-。

11.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分别滴入澄清石灰水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分别为:

CO32-+Ca2+=CaCO3↓;

HCO3-+Ca2++OH-=CaCO3↓+H2O 。

两溶液中只有Na2CO3 可以使CaCl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离子方程式为:CO32-+Ca2+=CaCO3↓。

二、卤素:

12. 氟气是浅黄绿色;氯气是黄绿色;液溴是深红棕色;固态碘是紫黑色。常用的有机萃取剂四氯化碳无色,密度比水大;苯也是无色液体,密度比水小。液溴常用水封存,液溴层是在最下层。

13. 闻未知气体气味,方法是:

用手在瓶口轻轻扇动,仅使极小量的气体飘入鼻孔。

14. 铜丝红热后伸进氯气瓶中:铜丝剧烈燃烧,发红发热,同时生成棕色烟;加少量水,溶液蓝绿色,方程式:Cu+Cl2点燃==== CuCl2。铁丝红热后也可以在氯气中剧烈燃烧,方程式:2Fe+3Cl2点燃==== 2FeCl3。高压干燥的大量氯气用钢瓶保存,因为常温下干燥氯气不与铁反应。

15. 氢气与氯气混合后见强光爆炸,但H2也可以在Cl2中安静燃烧,在集气瓶口出现大量酸雾,火焰是苍白色,方程式:H2+Cl2点燃==== 2HCl。

16. 实验室制取氯气的方程式:MnO2+4HCl(浓) △==== MnCl2+Cl2↑+2H2O ;氯气在水中的溶解度(常温常压)是1:2;氯气溶于水后大部分仍以氯分子的形式存在,小部分与水反应:Cl2+H2O=HCl+HClO;生成的次氯酸不稳定,见光或受热分解:2HClO见光==== 2HCl+O2↑;所以,久置的氯水其实就是稀盐酸。

17. 实验室常用新制的氯水代替氯气发生很多反应,新制氯水中含有的分子有下列三种Cl2、HClO、H2O;含有的离子主要有下列三种H+、Cl-、ClO-,另外还有OH-。

18. 氯水显的颜色是由于其中含有氯分子的缘故;氯水可以表现出很强的氧化性,如把碘离子、亚铁离子氧化成碘单质和铁离子,这是由于其中含有Cl2的缘故。氯水可以表现出漂白性,是由于其中含有HClO的缘故。氯水显酸性,是由于其中含有H+的缘故。往氯水中投入一勺镁粉,有关的两个化学方程式:Mg+2HCl=MgCl2+H2↑;Mg+Cl2=MgCl2。

19. 多余氯气常用NaOH溶液吸收。工业上也常用含水1%的石灰乳吸收氯气制取漂白粉:2Ca(OH)2+2Cl2=CaCl2+Ca(ClO)2+2H2O;所以,漂白粉的主要成份是CaCl2、Ca(ClO)2,有效成分是Ca(ClO)2;漂白粉直接投入水溶液中即可发生漂白作用:Ca(ClO)2+H2O+CO2=CaCO3↓+2HClO 。

20. 制取的氯气中常含有H2O蒸气、HCl气体杂质,为了得到干燥纯净的氯气,常把氯气依次通过盛有饱和食盐水和浓硫酸的两个洗气瓶。

21. 指纹实验有二个方案。(1)用手(要是油腻不够,可以在头发上再磨擦几下)指在白纸上摁按一下,然后将白纸条放在较稀的碘蒸气中1分钟,取出后可以清楚看到白纸上出现指纹。这是因为碘蒸气溶解于指纹里的油脂中的缘故。此实验可以证明碘单质易溶于油脂中。(2)在手指摁按过的白纸上喷撒少量AgNO3溶液(此时现象不明显),然后再把白纸条放在光线下,可以看到黑色的指纹。此中的二个方程式:

Ag++Cl-=AgCl↓;

2AgCl见光==== 2Ag+Cl2↑。

22. 氟气与氢气在冷暗处混合即爆炸;溴蒸气加热到500℃时也可以与氢气反应。碘要在不断加热的条件下才可以与氢气反应,同时,生成的碘化氢发生分解,这是一个可逆反应,其方程式:H2+I2 2HI。

23. 卤族元素,按非金属性从强到弱的顺序,可排列为F>Cl>Br>I;它们的单质的氧化性的强弱顺序是F2>Cl2>Br2>I2 ;(1)把氯水分别滴入到溴化钠、碘化钠溶液中,现象是分别出现溴水的橙色和碘水的黄色;有关的两个离子方程式分别为

CI2 +2Br-=2CI-+Br2;

CI2+2I-=2CI-+I2;

(2)把溴水滴入到碘化钠溶液中,出现碘水的黄色,加入四氯化碳后振荡静置,油层在试管的下层,呈紫红色;(3)卤离子的还原性从强到弱的顺序是I->Br->CI->F-。可见,非金属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则其单质的氧化性越强而其阴离子的还原性越弱。如果已知A-和B-两种阴离子的还原性强弱是A->B-,则可推知A、B两元素的非金属性是B>A。

24. 氯离子、溴离子、碘离子都可与硝酸银溶液反应,形成的三种沉淀的颜色分别是:白色、淡黄色、黄色;这三种沉淀都不溶于稀硝酸。三种卤化银不溶物都有感光性,例如AgBr可作为照相胶卷的底片涂层;AgI常用来人工降雨。溴化银见光分解的方程式:2AgBr见光==== 2Ag+Br2。

三、元素周期律

25. 钠、镁、铝形成的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中,NaOH是强碱;Mg(OH)2是中强碱,不溶于水;AI(OH)3是两性氢氧化物,也不溶于水。(1)向MgCl2、AICl3两溶液中分别滴入少量NaOH溶液,都出现白色沉淀,两个离子方程式分别为:

Mg2++2OH-=Mg(OH)2↓;

AI3++3OH-=AI(OH)3↓。(2)在两支白色沉淀中再分别滴入NaOH溶液,一支白色沉淀消失,离子方程式:AI(OH)3+OH-=AIO2-+2H2O;。从这里可以看出,在MgCl2 溶液中加入过量NaOH溶液,可以把Mg2+全部沉淀;但在AICl3 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无论是少了还是多了,都不能把AI3+全部沉淀。

26. 为把试管中的AI3+全部沉淀,可以在此中加入过量的氨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AI3++3NH3?H2O=AI(OH)3↓+3NH4+;

AI(OH)3不溶于弱碱,不溶于水,可溶于强酸和强碱。

27. 如果把几滴NaOH溶液滴入到AICl3溶液中,现象是出现白色沉淀;如果把几滴AICl3溶液滴入到NaOH溶液中,现象是出现白色沉淀随即消失;所以,通过不同的加入顺序,可以不用其余试剂,鉴别NaOH和AICl3溶液。

28. 氧化铝是两性氧化物,它与盐酸、氢氧化钠两溶液分别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AI2O3+6H+=2AI3++3H2O;

AI2O3+2OH-=2AIO2-+H2O。

29. 第三周期形成的最高价含氧酸中酸性最强的是HCIO4;其酸酐是CI2O7。

四、硫和硫的化合物

30. 氧族元素的元素符号:O、S、Se、Te、Po;前面四种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单质中,硒是半导体,碲是导体。硫、硒、碲三元素都可以形成两种氧化物,例如,碲形成的两种氧化物的化学式分别为TeO2、TeO3。硒元素形成的两种含氧酸的化学式分别为H2SeO3、H2SeO4。硫形成的两种含氧酸中酸性较弱者的化学式为H2SO3。

31. 铁粉与硫粉混合后加热,立即剧烈反应:Fe+S△==== FeS;产物是黑色;铜丝伸入到硫蒸气中,立即发红发热,剧烈燃烧:2Cu+S△==== Cu2S;产物是黑色。硫没有把铁、铜氧化成它们的最高价,说明硫的氧化性不是很强。

32. 加热时硫蒸气与氢气混合可反应生成硫化氢,同时生成的硫化氢又可以分解,这是一个可逆反应:H2+S H2S。

33. 氧气无色无味,臭氧淡蓝色特殊臭味。液态臭氧是深蓝色;固态臭氧是紫黑色。氧气稳定而臭氧可以分解,高温时迅速分解:2O3=3O2。

34. 臭氧可以用于漂白和消毒。在低空中,大气中的少量臭氧可以使人产生爽快和振奋的感觉;例如雨后天睛,人很舒服,就是因为发生3O2放电===== 2O3 反应生成了少量臭氧。

在低空中,臭氧含量稍大,就会对人体和动植物造成危害。人们在复印机、高压电机等工作的地方呆得太久就会感觉不舒服,是因为这些地方生成了较多的臭氧,所以,这类场所要注意通风。但是,在高空,臭氧是地球卫士,因为臭氧可以吸收来自太阳的大部分紫外线。臭氧层容易受到氟氯烃(商品名氟利昂)等气体的破坏。过氧化氢的电子式:。它是无色粘稠液体。它的水溶液俗称双氧水,呈弱酸性。它广泛用于漂白、消毒,还可用为火箭燃料。把双氧水滴入亚硫酸溶液中:H2O2+H2SO3=H2SO4+H2O,此中过氧化氢表现强氧化性。在双氧水中加入少量MnO2粉末,结果出现大量气泡:

2H2O2MnO2====== 2H2O+O2↑。

35. 硫化氢是无色气体,剧毒。它的还原性很强,比碘化氢还强。在卤化氢气体中,以碘化氢的还原性为最强;在卤离子中,以碘离子的还原性最强,但是,还原性H2S>HI、S2->I-。例如,在硫化氢的水溶液中滴入碘水,可生成硫沉淀(淡黄或乳白浑浊):H2S+I2=2HI+S↓;硫化氢的水溶液也可以被空气氧化成硫沉淀:2H2S+O2=2H2O+2S↓。硫化氢气体可以燃烧。

36. SO2无色、刺激、有毒,易液化,常温常压下溶解度为1:40。

(1)其水溶液可以使紫色石蕊试液显示红色,因为H2O+SO2 H2SO3;H2SO3 H++HSO3-;

(2)SO2有漂白性,且其漂白性可逆。它可使品红溶液褪色,褪色后加热时品红溶液又恢复红色。它的漂白原理是SO2与某些有色物质化合生成无色物质,无色物质不稳定,可以分解,恢复原来颜色。

(3)SO2可被催化氧化成SO3:

2SO2+O2 2SO3 ;

SO2水溶液还原性更强,此水溶液露置即可被空气氧化:2SO2+2H2O+O2=2H2SO4

在SO2水溶液中滴入碘水可生成硫酸:

SO2+2H2O+I2=2HI+H2SO4 ;

SO2还原性较强,能使用浓硫酸进行干燥。

(4)SO2也有氧化性,方程式:

2H2S+SO2=3S↓+2H2O;

(5)硫可否直接被氧气氧化成SO3?不能。

(6)SO2气体常用NaOH溶液吸收以免污染空气,也可以用蘸有Na2CO3的棉花缠在导气口以吸收SO2,方程式:Na2CO3+SO2=Na2SO3 +CO2。

37. (1)稀硫酸与铜加热也不能反应;(2)浓硫酸与铜不加热也不反应。(3)浓硫酸与铜加热时,铜片表面出现黑色物质,方程式:

Cu+H2SO4(浓) △==== CuO+SO2↑+H2O,

(此中浓硫酸表现出强氧化性)。继续加热,溶液透明,出现蓝绿色;反应完毕后,将试管内液体倒入一盛水的烧杯中,看到试管内残有白色物质和黑色物质,其中白色物质是无水硫酸铜,在此试管中加入少量水后溶液呈蓝色,方程式:

CuO+H2SO4=CuSO4+H2O;(此中硫酸表现出酸性)。

上面两个方程式的总方程式为:

Cu+2H2SO4(浓) △==== CuSO4+SO2↑+2H2O 。

38. 浓硫酸滴入蔗糖中,搅拌,结果蔗糖变黑(表现浓硫酸的脱水性),并且体积膨胀,变成黑色海绵状,发出难闻臭味。写出形成海绵状的有关方程式:

C+2H2SO4(浓) △==== CO2↑+2SO2↑+2H2O 。

39. 把浓硫酸滴入胆矾中,结果蓝色变成白色,这表现浓硫酸吸水性。确认SO42-存在的实验现象是加盐酸后无现象再加BaCl2溶液时出现白色沉淀。

40. NaOH腐蚀玻璃的化学方程式为:

2NaOH+SiO2=Na2SiO3+H2O;

氢氟酸不能使用玻璃瓶盛放的方程式:

4HF+SiO2=SiF4+2H2O;

SiO2是酸性氧化物,它可以与碱性氧化物如CaO反应,方程式:

SiO2+CaO高温==== CaSiO3;

SiO2间接制取硅酸的二个方程式:

2NaOH+SiO2=Na2SiO3+H2O;

Na2SiO3+2HCl=2NaCl+H2SiO3↓。

工业上以SiO2制取硅的方程式:

SiO2+2C高温==== Si+2CO↑

Si单质可以与氟气反应:Si+2F2=SiF4;但是,常温下硅既不能与强酸如硝酸、硫酸反应,也不能与强氧化剂如氯气、氧气等反应,只能与氟气、氢氟酸和强碱反应。但加热时硅可以燃烧:

Si+O2△==== SiO2

高一化学方程式总结(2)

1、硫酸根离子的检验: BaCl2 + Na2SO4 = BaSO4↓+ 2NaCl

2、碳酸根离子的检验: CaCl2 + Na2CO3 = CaCO3↓ + 2NaCl

3、碳酸钠与盐酸反应: Na2CO3 + 2HCl = 2NaCl + H2O + CO2↑

4、木炭还原氧化铜: 2CuO + C 高温 2Cu + CO2↑

5、铁片与硫酸铜溶液反应: Fe + CuSO4 = FeSO4 + Cu

6、氯化钙与碳酸钠溶液反应:CaCl2 + Na2CO3 = CaCO3↓+ 2NaCl

7、钠在空气中燃烧:2Na + O2 △ Na2O2

钠与氧气反应:4Na + O2 = 2Na2O

8、过氧化钠与水反应:2Na2O2 + 2H2O = 4NaOH + O2↑

9、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2Na2O2 + 2CO2 = 2Na2CO3 + O2

10、钠与水反应:2Na + 2H2O = 2NaOH + H2↑

11、铁与水蒸气反应:3Fe + 4H2O(g) = F3O4 + 4H2↑

12、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2Al + 2NaOH + 2H2O = 2NaAlO2 + 3H2↑

13、氧化钙与水反应:CaO + H2O = Ca(OH)2

14、氧化铁与盐酸反应:Fe2O3 + 6HCl = 2FeCl3 + 3H2O

15、氧化铝与盐酸反应:Al2O3 + 6HCl = 2AlCl3 + 3H2O

16、氧化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Al2O3 + 2NaOH = 2NaAlO2 + H2O

17、氯化铁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FeCl3 + 3NaOH = Fe(OH)3↓+ 3NaCl

18、硫酸亚铁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FeSO4 + 2NaOH = Fe(OH)2↓+ Na2SO4

19、氢氧化亚铁被氧化成氢氧化铁:4Fe(OH)2 + 2H2O + O2 = 4Fe(OH)3

20、氢氧化铁加热分解:2Fe(OH)3△ Fe2O3 + 3H2O↑

21、实验室制取氢氧化铝:Al2(SO4)3 + 6NH3·H2O = 2Al(OH)3↓ + 3(NH3)2SO4

22、氢氧化铝与盐酸反应:Al(OH)3 + 3HCl = AlCl3 + 3H2O

23、氢氧化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Al(OH)3 + NaOH = NaAlO2 + 2H2O

24、氢氧化铝加热分解:2Al(OH)3△ Al2O3 + 3H2O

25、三氯化铁溶液与铁粉反应:2FeCl3 + Fe = 3FeCl2

26、氯化亚铁中通入氯气:2FeCl2 + Cl2 = 2FeCl3

27、二氧化硅与氢氟酸反应:SiO2 + 4HF = SiF4 + 2H2O

硅单质与氢氟酸反应:Si + 4HF = SiF4 + 2H2↑

28、二氧化硅与氧化钙高温反应:SiO2 + CaO 高温 CaSiO3

29、二氧化硅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SiO2 + 2NaOH = Na2SiO3 + H2O

30、往硅酸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Na2SiO3 + CO2 + H2O = Na2CO3 + H2SiO3↓

31、硅酸钠与盐酸反应:Na2SiO3 + 2HCl = 2NaCl + H2SiO3↓

32、氯气与金属铁反应:2Fe + 3Cl2点燃2FeCl3

33、氯气与金属铜反应:Cu + Cl2 点燃CuCl2

34、氯气与金属钠反应:2Na + Cl2点燃 2NaCl

35、氯气与水反应:Cl2 + H2O = HCl + HClO

36、次氯酸光照分解:2HClO 光照 2HCl + O2↑

37、氯气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Cl2 + 2NaOH = NaCl + NaClO + H2O

38、氯气与消石灰反应:2Cl2 + 2Ca(OH)2 = CaCl2 + Ca(ClO)2 + 2H2O

39、盐酸与硝酸银溶液反应:HCl + AgNO3 = AgCl↓ + HNO3

40、漂白粉长期置露在空气中:Ca(ClO)2 + H2O + CO2 = CaCO3↓ + 2HClO

41、二氧化硫与水反应:SO2 + H2O ≒ H2SO3

42、氮气与氧气在放电下反应:N2 + O2放电 2NO

43、一氧化氮与氧气反应:2NO + O2 = 2NO2

44、二氧化氮与水反应:3NO2 + H2O = 2HNO3 + NO

45、二氧化硫与氧气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2SO2 + O2催化剂 2SO3

46、三氧化硫与水反应:SO3 + H2O = H2SO4

47、浓硫酸与铜反应:Cu + 2H2SO4(浓) △ CuSO4 + 2H2O + SO2↑

48、浓硫酸与木炭反应:C + 2H2SO4(浓) △ CO2↑+ 2SO2↑ + 2H2O

49、浓硝酸与铜反应:Cu + 4HNO3(浓) = Cu(NO3)2 + 2H2O + 2NO2↑

50、稀硝酸与铜反应:3Cu + 8HNO3(稀) △ 3Cu(NO3)2 + 4H2O + 2NO↑

51、氨水受热分解:NH3·H2O △ NH3↑ + H2O

52、氨气与氯化氢反应:NH3 + HCl = NH4Cl

53、氯化铵受热分解:NH4Cl △ NH3↑ + HCl↑

54、碳酸氢氨受热分解:NH4HCO3△ NH3↑ + H2O↑ + CO2↑

55、硝酸铵与氢氧化钠反应:NH4NO3 + NaOH △ NH3↑ + NaNO3 + H2O

56、氨气的实验室制取:2NH4Cl + Ca(OH)2△ CaCl2 + 2H2O + 2NH3↑

57、氯气与氢气反应:Cl2 + H2点燃 2HCl

58、硫酸铵与氢氧化钠反应:(NH4)2SO4 + 2NaOH △ 2NH3↑ + Na2SO4 + 2H2O

59、SO2 + CaO = CaSO3

60、SO2 + 2NaOH = Na2SO3 + H2O

61、SO2 + Ca(OH)2 = CaSO3↓ + H2O

62、SO2 + Cl2 + 2H2O = 2HCl + H2SO4

63、SO2 + 2H2S = 3S + 2H2O

64、NO 、NO 2的回收:NO 2 + NO + 2NaOH = 2NaNO 2 + H 2O

65、Si + 2F 2 = SiF 4

66、Si + 2NaOH + H 2O = Na 2SiO 3 +2H 2↑

67、硅单质的实验室制法:粗硅的制取:SiO 2 + 2C 高温电炉 Si + 2CO

(石英沙)(焦碳) (粗硅)

粗硅转变为纯硅:Si (粗) + 2Cl 2 △ SiCl 4

SiCl 4 + 2H 2 高温 Si (纯)+ 4HCl

高中化学总复习(3)

一、 第第一一章章 化学反应及其能量的变化

1. 氧化还原反应的标志(特征):元素化合价的升降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有电子转移(或偏离)的反应.

?互不换位规律:

①同种元素的相邻价态的粒子不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即不发生转化).如S .

O 2与H 2S .

O 4. ②含同一元素的高价化合物和低价化合物反应时,该元素的价态互不换位,而是生成中间价态的物质,即高价态+低价态→中间价态(同种元素).

如:H 2S .+H 2S .O 4(浓) S .↓+S .O 2+2H 2O KCl ..O 3+6HCl .. KCl+3Cl ..

2.↑+3H 2O

?A. 同种元素的不同价态物质氧化性与还原性强弱的判断:

一般说来,同种元素从低价态到高价态的氧化性(得电子能力)逐渐增强,还

原性逐渐减弱;从高价态到低价态的氧化性逐渐减弱,还原性逐渐增强.

如:氧化能力 HCl ..O >Cl ..2、Fe ..Cl 3>Fe ..

Cl 2 B. 不同物质间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判断:

①浓度:增大氧化剂或还原剂浓度,其氧化性或还原性也增大,如浓HNO 3比稀HNO 3氧化性强.

②酸碱性:一般氧化物含氧酸、氧酸盐的氧化性随溶液酸性增大而增强.如KMnO 4、MnO 2氧化性在酸性条件下比碱性条件强.

③温度:升温一般有利于反应的进行.如热浓H 2SO 4氧化性比冷浓H 2SO 4氧化性强.

如:2Fe ..+3Cl 2 2Fe ..Cl 3 Fe ..+2HCl Fe ..

Cl 2+H 2↑ Cl 2能将Fe 氧化至+3价,而HCl 只能将Fe 氧化为+2价,故氧化能力Cl 2>HCl.

又如:MnO 2+4HCl (浓)2 MnCl 2+Cl 2↑+2H 2O 2KMnO 4+16HCl (浓) 2KCl+2MnCl 2+5Cl 2↑+8H 2O

同是将浓盐酸氧化为Cl 2,MnO 2必须在加热条件下才能进行,而KMnO 4在常

温下即可进行,说明氧化能力KMnO 4>MnO 2.

注意:在一个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还原剂可以是同一种物质,当然,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也可以是同一种物质

.此外,氧化还原反应不只一种物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例如:

2. 金属活动顺序表:K + Ca 2+ Na + Mg 2+ Al 3+ Zn 2+ Fe 2+ H + Cu 2+ Fe 3+ Ag +

金属硫化物顺序:K 2S CaS Na 2S MgS Al 2S 3 BaS (NH 4)2S →可溶于水、酸

ZnS FeS (硫化亚铁,无硫化铁)PbS CuS HgS Ag 2S →不溶于水、酸

注意:①氢气难于液化.

②反应方程式不都有离子离子反应,因为离子反应就必须在水中进行.如:Ba (OH )2·8H 2O+2NH 4Cl=2NH 3↑+10 H 2O+BaCl 2(无离子反应方程式) 2Na 2O 2+2CO 2=2Na 2CO 3+O 2↑(无离子反应方程式)

③离子化合物(金属与非金属)的熔点高.如:Na +、K +、NH 4+、Cl -、SO 32-、SO 42、NO 3-形成的离子化合物.

3. 常见元素的化合价

元 素

常 见 价 特 殊 价

H +1 -1(NaH 、CaH 2)

O -2 -1(H 2O 2、Na 2O 2)

C +2、+4 -4(CH 4)、-1(C 2H 2)、-2

(C 2H 6O ),0(C 2H 4O 2)

N -3(NH 3)、+2(NO )、+4(NO 2)、+5(HNO 3) -2(N 2H 4)、+1(N 2O )、+3

(NaNO 2)

Fe +2、+3 +8/3(Fe 3O 4) (既有+2价Fe ,

又有+3价Fe )

Cu +2 +1(Cu 2O 、Cu 2S )

Cl -1、+1(HClO )、+3、+5、+7 +4(ClO 2)

S -2、+4、+6 -1(FeS 2)、+2(Na 2S 2O 3)

注意:化合价的有关规律:

①金属单质在氧化还原的反应中只能作还原剂.

②非金属元素(除氧、氟外)在反应中既可得到电子,亦可失去电子,故既可呈正价,也能显负价.

③氟的非金属性很强,没有正化合价;氧与氟结合时,显正价,但无最高价+6价.

④显最高化合价的元素,在反应中只能得电子而不能失电子,故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只能降低.相反,显最低化合价的元素,在反应中只能升高. 4. 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在熔融状况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 附: 强电解质、非电解质、氧化剂、还原剂: ?NH 4NO 3N 2O+2H 2

O ????????非电解质弱电解质

强电解质电解质化合物

?电解质与金属导体的导电性不同,电解质导电含化学变

..........

.........化,金属导电只是物理

变化

.................

.......,电解质导电性一般随温度升高而增大..,金属导电性随温度升高而下降

?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区别:电解质必须满足三个条件:一是纯净物、二是化合物、三是在水溶液里或溶化状态下能电离.如:KNO3是电解质,KNO3溶液并不是电解质,只是电解质溶液.混合物如溶液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而蔗糖、酒精是纯净的化合物是非电解质.

?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不一定比弱电解质溶液导电性强,如浓度非常稀的盐酸的导电性可能比浓度较大的醋酸溶液导电性弱,但是同浓度,同温度,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一定要比弱电解质溶液导电性强.不能从导电能力强弱来判断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应根据电解质是部分电离还是完全电离来判断.

注意:①离子浓度,如HNO3(稀)<HNO3(浓)→导电性

②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是由电解质溶液的电荷浓度决定.电荷浓度大,导电性越强.如:一定温度下,单位体积A溶液中Mg2+、SO42-各有N个,B溶液中Na+、Cl-各有N个,C溶液中Na+、Cl-各有N/2个,则三种溶液的导电能力是A>B >C.

?有些化合物水溶液不能导电,如BaSO4、AgCl溶液等.是因为它们的溶解度小,其水溶液测不出导电性,但只要溶解的部分就完全电离,在熔融状态下,它们也能完全电离,所以BaSO4、AgCl等难溶盐不仅是电解质,而且是强电解质.

注意:①浓硫酸不能电离,只能写成分子形式,而浓硝酸与浓盐酸因浓度没那大,仍具备电离条件,可写成离子.

②HSO4-在任意水溶液中完全电离(HSO4-=H++ SO42-),而HCO3-、H2PO4-、HPO42-在任意水溶液中不能拆开写成H++CO32-、H++ PO43-等.

③反应物中微溶物(Ag2SO4、CaSO4、Ca(OH)2、MgCO3微溶)处于全溶(澄清或饱和)时,写成离子符号;处于浑浊(乳浊、石灰乳)时,写成分子形式,但在生成物中微溶物一律视为分子形式.

④复分解反应发生条件:有难溶物生成或难电离的物质生成或有挥发性生成物质(如:CO2).

如:PbSO4+2NH4AC=Pb(AC)2+ (NH4) 2SO4 Pb(AC)2难电离.

附:强电解质:①强酸(H2SO4、HNO3、HI、HBr、HCl)等. ②强碱:KOH、NaOH、Ba(OH)2、等.

③大多数盐:NaCl、KNO3、CaCO3等.

弱电解质:①弱酸:H2SO3、H3PO4、HCOOH(甲酸)等. ②弱碱:Cu(OH)2、Fe(OH)3等.

③少数盐:(CH3COO)2Pb等. ④水:H2O

5. 判断离子溶液中能否大量共存:

?生成难溶物或微溶物:Ca2+与CO32-、SO42-、OH-,Ag+与Cl-、Br-、I-等. ?生成气体或挥发性物质:H+和CO32-、HCO3-,NH4+与OH-等.

?生成难电离物质:H+离子与弱酸根离子:F-、ClO-、S2-、HS-、、SO32-、HCO3-、CO32-、PO43-、HPO42-等不共存,OH-离子与弱碱的离子:NH4+、Mg2+、Al3+、Fe3+、Fe2+等.

?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具有较强氧化性的离子(如MnO4-、ClO-、NO3-、Fe3+等)与具有较强还原性的离子(如I-、S2-、Fe2+、SO32-等)不能共存.

注意:有些离子在通常情况下可共存,但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不共存.如NO3-与I -、S2-与SO32-、ClO-与Cl-等离子,在碱性或中性溶液中可共存,但在酸性条

件下不共存.

?形成配位化合物:如Fe 3+与SCN -离子因反应生成[Fe (SNH )]2+离子而不可共存.

?弱酸的酸根与弱碱的阳离子因易发生双水解反应而不共存.如Al 3+与HCO 3-、Fe 3+与PO 43-等不共存.

注意:①阴离子与阴离子之间也不能共存,如HCO 3-与OH -.

②无色溶液不存在MnO 4-、Fe 3+、Fe 2+、Cu 2+.

6. 含热量少的物质稳定性高:反应物→生成物+热,则生成物的热稳定性比反应物强.

注意:①放热反应:燃烧、酸碱中和、金属单质和酸.

②吸热反应:加热的分解反应、与碳反应、氢氧化钡晶体(Ba (OH )2·8H 2O )与氯化铵晶体反应等.

7. ?燃料的充分燃烧条件:过量的空气;扩大与空气的接触面.

?燃料的不充分燃烧:有害健康;浪费燃料.

注意:①防止温室效应的措施:减少化石燃料的直接燃烧,大量植树造林,防止森林破坏.

②防止SO 2污染大气的方法之一:

加生石灰脱硫: SO 2+CaO CaSO 3 2CaSO 3+O 2 2CaSO 4

二、 第第二二章章 碱金属

1. ?钠在空气中的缓慢氧化过程及现象:切开金属钠,呈银白色(钠的真面目)→变暗(生成Na 2O )→变白色固体(生成NaOH )→成液(NaOH 潮解)→结块(吸收CO 2成NaCO 3﹒10H 2O )→最后粉末(变为Na 2CO 3风化).

?钠与水(加酚酞)反应有四个现象:浮在水上(比水轻);熔化成闪亮的小球,发出嘶响(反应放热,钠熔点低);迅速游动(产生氢气);溶液呈红色(生成NaOH 遇酚酞变红). 注意:①Na 的制法:2NaCl (熔触) 2Na+Cl 2↑ ②Na 2O 2与H 2O 反应,Na 2O 2既是氧化剂,也是还原剂.

→这是非氧化还原反应.

2. 钠与盐溶液反应:

?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

先:2Na+2H 2O=2NaOH+H 2↑ 后:2NaOH+CuSO 4=Cu(OH)2↓+Na 2SO 4

总反应方程式:2Na+ CuSO 4+2H 2O= Cu(OH)2↓+Na 2SO 4+ H 2↑

?钠与氯化铵溶液反应:2Na+2NH 4Cl=2NaCl+2NH 3↑+ H 2↑

注意:钠能置换出酸中的H 2,也能置换出盐中的金属(钠在熔融状态下),只是不能置换盐溶液中的金属(钠要先与水反应).

如:2Na+CuSO 4=Cu+Na 2SO 4 (×) 4Na+TiCl 4(熔融)=4NaCl+Ti (√)

注意:自然界中的元素有两种形态:游离态、化合态.

2. ?碱金属特点:

元 素 名 称

锂 钠 钾 铷 铯

符号 Li Na K Rb Cs

核电荷数 3 11 19 37 55 ??2Na 2O 2+H 2O=4NaOH+O 2

2e

-

原子结构示

意图

单质密度

逐渐降低(K 除外) 与水反应程

越来越剧烈 氢氧化性 碱性增强 注意:①碱金属单质的密度一般随核电荷数增大而递增,但K 的密度比Na 小. ②通常的合金多呈固态,而钠钾合金却是液态.

③碱金属单质一般跟水剧烈反应,但Li 跟水反应缓慢(LiOH 溶解度小).

④钾的化合物大多可作肥料,但K 2O 、KOH 却不可作肥料.

⑤碱金属单质因其活动性强,多保存在煤油中,而Li 却因密度比煤油更小,只能保存在液体石蜡中.

⑥碱金属的盐一般都易溶于水,但Li 2CO 3却微溶.

⑦一般说,酸式盐较正盐溶解度大,但NaHCO 3却比NaCO 3溶解度小(还有

KHCO 3>K 2CO 3).

?氧化钠与过氧化钠:

名称 Na 2O Na 2O 2

颜色 白色 淡黄色

类别 碱性氧化物 过氧化物(不是碱性氧化

物)

生成条件 钠常温时与氧气反应 钠燃烧或加热时与氧气

反应

注意:①过氧化物是强氧化剂,有漂白性.

②碱金属单质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时,生成过氧化物(是离子化合物,如Na 2O 2是O 22-与Na +之间的化合物)甚至比过氧化物更复杂的氧化物(例如:K 在燃烧时生成KO 2→超氧化钾),而Li 只生成Li 2O.

3. 关于焰色反应:

?焰色反应采用煤气灯较理想,若用酒精灯焰,则要使用外焰的侧面(因为焰心的颜色偏黄).

?蘸取待测物的金属丝,最好用铂丝,也可用铁丝,钨丝代替,每次使用金属丝时,必须在火焰上烧至无色,以免对实验现象造成干扰.

?金属丝在使用前要用稀盐酸将其表面物质洗净,然后在火焰上烧至无色,这是因为金属氯化物灼烧时易气化而挥发,若用硫酸洗涤金属丝,由于硫酸盐熔沸点高而难以挥发,故不用硫酸.

?观察钾的焰色反应时,要透过蓝色钴玻璃,因为钾中常混有钠的杂质,蓝色钴玻璃可以滤去黄光.

4. ??

???→→→碱反应既可与酸反应,也可与两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与碱反应

酸性氧化物大部分是金属氧化物碱性氧化物成盐氧化物32O Al 注意:①酸性氧化物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应把“一定”改为“可能”,如酸性氧化物MnO 2)

②碱性氧化物不一定都是金属氧化物.(√)(如:Al 2O 3是两性氧化物)

三、 第第三三章章 物质的量

1. 阿伏加德罗常数:12g C 12原子所含的碳原子数,实验测得值为6.02×1023mol -1,符号为A N .

推论:相同物质的量的任何物质中都含有相同数目的粒子;粒子数目相同,则其物质的量相同,这与物质的存在状态无关.(粒子是微观粒子,不是灰尘颗粒等宏观粒子)

注意:“物质的量”不能用“摩尔数”代替. 物质的量只适合于微观粒子.

2. ?在标准状况下,1mol 任何气体的体积都约等于22.4L.

①标准状况,既0℃和101.325kPa ,气体的物质的量为1mol ,只有符合这些条件的气体的体积才约是22.4L.

②所说的标准状况指的是气体本身所处的状况,而不指其他外界条件的状况.例如,“1molH 2O (g )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22.4L ”是错误的,因为在标准状况下,我们是无法得到气态水的.

③1mol 任何气体的体积若为22.4L ,它所处的状况不一定就是标准状况.如:25℃,101Kpa 时,11.2L 氧气有0.5mol.(×)(25℃不是标准状况下的温度,所以氧气的物质的量不等于0.5mol )

④阿伏加德罗定律重要公式—气态方程:PV = nRT ?①m

A V V M m N N n === ②A N M =·x m (真实质量)=ρ)L/mol (4.22(只适合气体.....

) ?①1molNe 含有6.02×1024个电子,即1molNe 含有1mol ×10个电子.

②某元素一个原子的质量为a g ,一个C 12原子的质量为b g ,阿伏加德罗常数为A N ,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或 . (A

N b 112=) 2. 平均摩尔质量的求算方法: ①已知混合物质的总质量m (混)和总物质的量n (混):M (混)=

n m

②已知标准状况下混合气体的密度ρ(混):由?===

)()()(g/L 4

.22L/m ol 4.22g/m ol M M V m ρM (混)=22.4ρ(混)

③已知同温同压下混合气体的密度ρ(混)是一种简单气体A 的密度ρ(A )的倍数d (也常叫相对密度法):d =()()A M M A (混)混)=ρρ(即有:M (混)=d ×M (A ) ④已知混合物各成分的摩尔质量和在混合体系内的物质的量的分数或体积分数: M (混)=Ma ×A %+Mb ×B %+Mc ×C %……

⑤某混合气体有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M 1、M 2、M 3…,对应的质量分数分别为ω

b a 12A N a ?

1、ω

2、ω3…则其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

1

332211

+++=M M M M ωωω 3. 关于溶液浓度:

?溶液稀释定律:①对于已知质量分数溶液稀释

溶质的质量稀释前后不变,即2211ωωm m =.

②对于已知物质的量的浓度的稀释

溶质的物质的量稀释前后不变,即2211V c V c =.

?物质的量的浓度c 与溶质质量分数ω的换算:

M V n ωρ??= M

V n c ρω1000==∴(ρ的单位3-?cm g ) ?溶解度S 与溶质的质量分数ω的换算 ?+=

100S S ω100% ∴ωω-=1100S ?溶解度与物质的量浓度的换算

)100()g/mL (100010100(L)(mol)(mol/L)3S M S S M S

V n c +=?+==-ρρ

(溶解度)(ρ的单位3-?cm g ) 附:溶解度定义: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 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

溶解的质量.

?关于物质的量的浓度c 的混合的计算

n n V c V c V c V c c ......V 332211+++=混混(等式两边只是溶质的物质的量相等,两边溶液的

体积之和不一定等)

?电荷守恒:正负电荷的代数和为零. 正电荷×它的物质的量×所带电荷的多少

=负电荷×它的物质的量×所带电荷的多少.

4. 关于体积:

?某溶液(体积为1V )和另一溶液(体积为2V )混合时,只有当溶液的溶质相同

且浓度也相同时,21V V V +=总,只要有一项不同,就21V V V +≠总.

(如果题目忽略体积变化时,则21V V V +=总)

?气体溶于水,需考虑体积变化. 要用密度计算体积.

①溶质为体积的水溶液的物质的量的浓度计算:标准状况下,将V L 的气体(摩

尔质量是M g ·-1mol )溶于1L 的水中,若溶液的密度g/mL)(ρ,则浓度

)mo l /L (224001000VM

V V n c +==ρ液. ②特别地,标准状况下任何装有可溶于水的气体的容器,倒扣在水中,形成溶液

的体积都等于可溶性气体的体积,且形成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m ol/L 4

.221.无论容器中充入的是HCl ...气体..,还是其他易溶于水的气体.........

(如:NH 3、HBr 、SO 2),其浓度均为mol/L 4.221. (可令容器为L x ,气体体积就为L x ,得4.2214.22===x x V n c )

5. 溶液所含溶质微粒数目的计算:

?若溶质是非电解质....

,则溶质在溶液中以分子形式存在. 例如:1mol 蔗糖,有A N 个溶质分子存在.

?若溶质是强碱、强酸或可溶性盐..........

时,溶质在溶液中是以阴阳离子存在,而不存在溶质分子. 例如:1molCaCl 2溶液含2mol Cl -,1molCa 2+.

6. 浓度与密度的变化关系:两种不同质量分数的溶液等体积...

相混合,若溶液的密度大于1g ·3cm -,则混合溶液质量分数大于它们和的一半,溶液的质量分数越大,其浓度就越大;若溶液的密度小于1g ·3cm -,则混合溶液质量分数小于它们和的一半,溶液的质量分数越大,其密度就越小.无论溶液的密度大于1g ·3cm -,还是小于1g ·3cm -,等质量...

混合时,得混合溶液的质量分数都等于它们和的一半.

注意:含结晶水的溶质配成的溶液,其溶质的浓度不包括结晶水.例如:将25克胆矾(CuSO 4·5H 2O )溶于水,配成1mL 溶液,其浓度为1mol/L ,其意义是每升溶液含1 mol CuSO 4,而不是CuSO 4·5H 2O.

四、、第第四四章章 卤素 1. ?氯气的化学性质:

性 质 化 学 方 程 式 及 现 象 用 途

与金属反应

2Na + Cl 2点燃 2NaCl (燃烧,产生白烟) 2Fe + 3Cl 2 点燃 2FeCl 3(燃烧,产生棕色

烟)

Cu + Cl 2点燃 2CuCl 2(燃烧,产生棕黄色

烟) / 与非金属

反应

H 2+Cl 2=2HCl (苍白色火焰,光照爆炸) 2P+3Cl 2=2PCl 3(液态,形成白雾) PCl 3+Cl 2= PCl 5(固态,形成白烟) / 与水反应

Cl 2+ H 2O H Cl+ HClO (溶液呈浅绿色) / 与碱溶液

反应

2NaOH+Cl 2=NaClO+NaCl+ H 2O 6 NaOH+3Cl 2 N aClO 3+5NaCl+3 H 2O / 与其他物

质反应 2KI+ Cl 2=2KCl+I 2(KI 溶液变黄)① 2FeCl 2++ Cl 2=2 FeCl 3(溶液由浅绿变黄)②

①KI 试纸检验Cl 2

②除废水中的Cl 2

类 别

新制氯水(混合物) 久制氯水 液氯 ?

注意:①新制氯水、久制氯水、液氯:(H 2O 可写成O H -与H +)

②氯气易液化,是因为沸点接近常温.

③氯水的性质:Cl 2、HClO 具有强氧化性,HCl 具有强酸性,HClO 具有弱酸性. 如:氯水与Na 2CO 3溶液反应:Cl 2+ H 2O HCl+ HClO , HCl+ Na 2CO 3 2NaCl+CO 2↑+ H 2O

④通常状况下,氯气呈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

⑤氯气能与除Au 、Pt 之外的所有金属直接反应,与Fe 、Cu 等变价金属反应均生成高价金属氯化物,表现出较强的氧化性.

⑥氯气有极强的氧化性(无漂白性).可作氧化剂,又作自身的还原剂.此外,氯气有助燃性,证明燃烧不需要有氧气参加.

?次氯酸的性质:

①弱酸性:一般用酸碱指示剂难以检验其酸性(次氯酸比碳酸弱).

②强氧化性(包括漂白性):HClO 氧化性比Cl 2强,常用于杀菌消毒,能在湿润条件下,漂白红花、紫花、品红试纸等,但不能漂白碳素墨水的物质,且HClO 的漂白属永久漂白.

③不稳定性:HClO 见光易分解. 2HClO=2HCl+O 2↑

注意:次氯酸盐类溶于水,如Ca(ClO)2等.

2. 漂白粉的制备:2Cl 2+2Ca(OH)2=CaCl 2+Ca(ClO)2+2H 2O

漂白粉的组成:Ca (ClO )2和CaCl 2组成的混合物,有效成分是Ca (ClO )2 . 漂白粉的性质:漂白粉本身没有漂白性,只有转化成HClO 才有漂白性.由于HClO 是弱酸,故Ca (ClO )2能跟较强的盐酸、碳酸反应.

Ca(ClO)2 + 2HCl CaCl 2 + 2HClO

Ca(ClO)2 + CO 2 + H 2O CaCO 3↓+ 2HClO (次氯酸比碳酸弱的原因)

注意:①久露置在空气中的漂白粉CaCO 3、Ca(ClO)2、CaCl 2.

②漂白粉要隔绝空气保存.

③漂白粉是混合物.

3. 实验室用MnO 2氧化浓盐酸制Cl 2 ,其具体的反应原理是:MnO 2 + 4HCl(浓) △ MnCl 2 +Cl 2↑+ 2H 2O

注意:①实验室通常用氧化HCl 或浓盐酸的方法来制取氯气(不能用稀盐酸代替浓盐酸,实验室中浓盐酸的代用品:浓H 2SO 4 + NaCl ),实验室中MnO 2代用品: KMnO 4(不需要加热)、KClO 3、Ca (ClO )2.

成分

Cl 2(主要)、HCl 、HClO HCl Cl 2(纯净物) 主要性质

氧化性、酸性、漂白性 酸性 氧化性 贮存

冷暗、避光 玻璃瓶、试剂瓶 钢瓶 关系 氯气(或液氯)???

→?溶解O H 2新制氯水??→?久置稀盐酸

②工业生产中用电解饱和食盐水法来制取氯气:2NaCl + 2H2O 直流电H2↑+ Cl2↑+2NaOH

③收集方法:用向上排空气法或排饱和NaCl溶液(此时不是干燥的Cl2气).

④检验氯气(验满):Cl2 + 2KI 2KCl + I2,把湿润的KI淀粉试纸放在瓶口,若变蓝色,说明瓶口氯气已充满.因为Cl2把 I氧化成I2,I2遇淀粉变蓝色.

4. ?卤素的物理性质:

物质F2 Cl2 Br2 I2

半径

逐渐增大

颜色淡黄绿色黄绿色红棕色紫黑色

逐渐加深

状态气体气体液体固体

水中颜色强烈反应浅黄绿色

....橙黄色

...棕黄色

...

有机制中颜色

反应黄绿色橙红色紫红色

注①:有机制包括酒精,苯或汽油,CCL4. Br2、I2在酒精中不分层,在苯或汽油中处于水上层,在CCL4中处于水下层.

附:①萃取法:利用某种物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的溶解性不同,来分离物质.如:用CCl4萃取水中的Br2、I2. ②吸附法:空气中的Cl2用活性碳吸附除去.

?卤素的化学性质:

类别相似性差异性

氧化性卤素单质都具有氧化性F2>Cl2>Br2>I2氧化性逐渐减弱(F2

是最强的非金属氧化剂,F元素无正价,

无含氧酸,无水溶液)

与氢反应H2 +X2 = 2HX 反应条件逐渐增高:F2(黑暗中爆炸)、

Cl2(见光爆炸)、Br2(加热反应)、I2

(加热反应,不完全,为可逆反应)

与磷反应P + X2→PX3、PX5I2只能生成PI3

与金属反应生成高价金属卤化物

2Fe + 3Cl2 = 2FeCl3

I2只能生成FeI2

与水反应(歧化反应)H2O + X2 = HX + HXO 2H2O + 2F2 = 4HF + O2↑,置换反应

I2微量歧化

卤素单质间

的置换反应2NaOH + X2= NaX +

NaXO + H2O

6NaOH + 3X2= 5NaX +

NaXO3 + 3H2O

F2除外

F2除外

其他置换能力:Cl2>Br2>I2液溴腐蚀橡胶;碘使淀粉变蓝注意:①卤素在自然界无游离态.

②可逆反应一定在“同时”、“同条件下”下进行.

5. 卤素的几处注意点

?关于氟.

①从F -制备F 2只能用电解的方法.

②F 2、HF 气体与氢氟酸均能腐蚀玻璃,不能用玻璃容器盛装,应保存在塑料瓶或铅制器皿中.(HF 剧毒)

③稳定性HF >HCl >HBr >HI ,其生成由易到难为HF >HCl >HBr >HI ,HF 为弱酸,其余为强酸(即酸性依次增强).

④F 2能与水反应放出O 2,故F 2不能从其它卤素化合物的水溶液中将其卤素单质置换出来(F 2与H 2O 反应是一个水最还原剂的反应).

?鉴别---I ,Br ,Cl .

在含有---I ,Br ,Cl 的溶液中加入3AgNO 分别成AgCl (白)、AgBr (浅黄)、AgI (黄);AgCl 、AgBr 、AgI 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HCl 和HNO 3. 感光性最强的是AgI (常用于人工降雨),感光性强弱顺序为: AgCl <AgBr (制作照相胶卷和相纸等)<AgI.

注意:①Ag c CO 3(白色沉淀),Ag 3PO 4(黄色沉淀),可溶于HNO 3,这是为什么加入硝酸酸化的原因.

②AgF 为无色晶体,AgF 能溶于水得无色溶液,AgF 没有感光性. ?HCl 和盐酸.

氯化氢 盐酸

颜色状态 无色有刺激性气体 无色溶液

指示剂 不能使干燥石蕊试纸变色

能使干燥石蕊试纸变红

化学性质 不活泼,只在高温下反应 活泼,有强酸通性

?关于溴、碘.

①Br 2常温下是液态,且是惟一的一种液态非金属单质(Hg 是液态非金属单质).液态Br 2有剧毒,易挥发,故要用蜡严密封闭保存在磨口玻璃瓶中,还可加少许水作保护剂抑制Br 2挥发,不可用橡胶塞.

②碘水能使淀粉变蓝,I 2晶体易升华(升华后,用酒精洗,是因为I 2溶于酒精),利用这一性质可以分离碘,碘也是常温下固体单质中惟一的双原子分子,故检验

食盐是否加碘的方法:食盐??????→?-+淀粉试纸食醋

KI (变蓝:加碘盐;末变蓝:无碘盐). ?实验室制HCl 原理:2NaCl+H 2SO 4(浓) 微热 2HCl ↑+Na 2SO 4,NaCl+H 2SO 4(浓) 微热 HCl ↑+NaHSO 4

也可,①NaCl+NaHSO 4 微热 Na 2SO 4+ HCl ↑或②HCl(浓)+ H 2SO 4(浓)???→?可制得

HCl ↑

注意:①倒扣漏斗的作用是防止倒吸.

②硫酸、磷酸难挥发.

五、、第第五五章章 元素周期律

1. 原子结构:()

()()()()?????→???→-→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个核外电子;也决定物理性质质子数相同决定元素的同位素

个中子决定元素种类个质子原子核原子Z Z A Z A Z X

?X A Z 的含义:表示一个质量数A ,质子数为Z 的原子.

?①核外电子质量约为9.1095?3110-kg ,核外电子的运动用电子云描述(氢原子

的电子云是球形对称的,黑点越密集的空间表示电子在此出现机会越大).

②核外电子的排布的规律: 1核外电子尽量排布在能量低的电子层,然后由里向

外按能量的高低依次排在能量由低到高的电子层; 2每层最多容纳电子数为

22n ; 3最外层最多能排8个电子(但K 层最多只排2个电子); 4次外层最多

能排18个电子(L 层最多能排8个电子); 5倒数第3层电子数目不能超过32个.

电子层数

1 2 3 4 5 6 7

符号 K L M N O P Q

能量大小

K <L <M <N <O <P <Q

? 1核外有10个电子微粒:

阳离子:+Na 、+2Mg 、+3Al 、+4NH 、+O H 3;

阴离子:N -3、O -2、F -、OH -、NH -2;

分子:Ne 、HF 、H 2O 、NH 3、CH 4

2核外有18个电子微粒:

Ar 、HCl 、H 2S 、SiH 4、H 2O 2、PH 3、P 2、C 2H 6

3元素原子核结构的特殊性:11H 原子核中无中子,

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的原子:H 、Li 、Na 等,并不是全部都是碱金属.

4最外层电子数等于次外层电子数的元素是Be 、Ar ,电子层数与最外层电子数

相等的元素是Al 、H 、Be .

注意:①电子层不依赖电子的存在,即该层没电子并不能说没有此电子层.

②原子并不是实心的.

③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均相同的粒子不一定是同种元素的原子.因为还需要

电子排布相同,才是同种元素,它们应是不同分子或离子.

④H 元素的平均质量…….(平均质量针对元素讲,因为有3种氢元素)

⑤单质形成的离子一定具有稀有气体的电子层结构.(×)例如:副族.

2. 元素周期律的实质:元素的性质随着元素的原子序数起着周期性变化(因为

元素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

?原子核外电子层数和核电荷数是影响原子半径大小的主要因数.粒子的核电荷

数相同,粒子的电子层数愈多,粒子半径愈大;粒子的电子层数相同,核电荷数

越大,粒子半径越小.(稀有气体除外)

?①随着原子序数增加,元素单质呈现“活泼金属→活泼非金属→稀有气体”的

周期性变化.

②随着原子序数增加,元素的氧化物呈现“金属氧化物→两性氧化物→酸性氧化

物”的周期性变化.

元素周期律的实质是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的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现周期

性变化.

③随着原子序数增加,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呈现“碱→两性氢氧化物→

酸”的周期性变化.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材料

高中化学基础知识整理 Ⅰ、基本概念与基础理论: 一、阿伏加德罗定律 1.内容:在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气体含有相同的分子数。即“三同”定“一同”。2.推论 (1)同温同压下,V1/V2=n1/n2 同温同压下,M1/M2=ρ1/ρ2 注意:①阿伏加德罗定律也适用于不反应的混合气体。②使用气态方程PV=nRT有助于理解上述推论。 3、阿伏加德罗常这类题的解法: ①状况条件:考查气体时经常给非标准状况如常温常压下,1.01×105Pa、25℃时等。 ②物质状态:考查气体摩尔体积时,常用在标准状况下非气态的物质来迷惑考生,如H2O、SO3、已烷、辛烷、CHCl3等。 ③物质结构和晶体结构:考查一定物质的量的物质中含有多少微粒(分子、原子、电子、质子、中子等)时常涉及希有气体He、Ne等为单原子组成和胶体粒子,Cl2、N2、O2、H2为双原子分子等。晶体结构:P4、金刚石、石墨、二氧化硅等结构。 二、离子共存 1.由于发生复分解反应,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1)有气体产生。如CO32-、SO32-、S2-、HCO3-、HSO3-、HS-等易挥发的弱酸的酸根与H+不能大量共存。 (2)有沉淀生成。如Ba2+、Ca2+、Mg2+、Ag+等不能与SO42-、CO32-等大量共存;Mg2+、Fe2+、Ag+、Al3+、Zn2+、Cu2+、Fe3+等不能与OH-大量共存;Fe2+与S2-、Ca2+与PO43-、Ag+与I-不能大量共存。 (3)有弱电解质生成。如OH-、CH3COO-、PO43-、HPO42-、H2PO4-、F-、ClO-、AlO2-、SiO32-、 CN-、C17H35COO-、等与H+不能大量共存;一些酸式弱酸根如HCO3-、HPO42-、HS-、H2PO4-、HSO3-不能与OH-大量共存;NH4+与OH-不能大量共存。 (4)一些容易发生水解的离子,在溶液中的存在是有条件的。如AlO2-、S2-、CO32-、C6H5O-等必须在碱性条件下才能在溶液中存在;如Fe3+、Al3+等必须在酸性条件下才能在溶液中存在。这两类离子不能同时存在在同一溶液中,即离子间能发生“双水解”反应。如3AlO2-+Al3++6H2O=4Al(OH)3↓等。 2.由于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1)具有较强还原性的离子不能与具有较强氧化性的离子大量共存。如S2-、HS-、SO32-、I-和Fe3+不能大量共存。 (2)在酸性或碱性的介质中由于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如MnO4-、Cr2O7-、NO3-、ClO-与S2-、HS-、SO32-、HSO3-、I-、Fe2+等不能大量共存;SO32-和S2-在碱性条件下可以共存,但在酸性条件下则由于发生2S2-+SO32-+6H+=3S↓+3H2O反应不能共在。H+与S2O32-不能大量共存。 3.能水解的阳离子跟能水解的阴离子在水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双水解)。 例:Al3+和HCO3-、CO32-、HS-、S2-、AlO2-、ClO-等;Fe3+与CO32-、HCO3-、AlO2-、ClO-等不能大量共存。 4.溶液中能发生络合反应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高二化学重点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二化学重点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二化学重点知识点归纳总结 一、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1、化学反应的反应热 (1)反应热的概念: 当化学反应在一定的温度下进行时,反应所释放或吸收的热量称为该反应在此温度下的热效应,简称反应热。用符号Q表示。 (2)反应热与吸热反应、放热反应的关系。 Q>0时,反应为吸热反应;Q<0时,反应为放热反应。 (3)反应热的测定 测定反应热的仪器为量热计,可测出反应前后溶液温度的变化,根据体系的热容可计算出反应热,计算公式如下: Q=-C(T2-T1)式中C表示体系的热容,T1、T2分别表示反应前和 反应后体系的温度。实验室经常测定中和反应的反应热。 2、化学反应的焓变 (1)反应焓变 物质所具有的能量是物质固有的性质,可以用称为“焓”的物理量来描述,符号为H,单位为kJ·mol-1。 反应产物的总焓与反应物的总焓之差称为反应焓变,用ΔH表示。 (2)反应焓变ΔH与反应热Q的关系。

对于等压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若反应中物质的能量变化全部转化为热能,则该反应的反应热等于反应焓变,其数学表达式为:Qp=ΔH=H(反应产物)-H(反应物)。 (3)反应焓变与吸热反应,放热反应的.关系: ΔH>0,反应吸收能量,为吸热反应。 ΔH<0,反应释放能量,为放热反应。 (4)反应焓变与热化学方程式: 把一个化学反应中物质的变化和反应焓变同时表示出来的化学方程式称为热化学方程式,如:H2(g)+ O2(g)=H2O(l);ΔH(298K)=-285.8kJ·mol-1 书写热化学方程式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化学式后面要注明物质的聚集状态:固态(s)、液态(l)、气态 (g)、溶液(aq)。 ②化学方程式后面写上反应焓变ΔH,ΔH的单位是J·mol-1或kJ·mol-1,且ΔH后注明反应温度。 ③热化学方程式中物质的系数加倍,ΔH的数值也相应加倍。 3、反应焓变的计算 (1)盖斯定律 对于一个化学反应,无论是一步完成,还是分几步完成,其反应焓变一样,这一规律称为盖斯定律。 (2)利用盖斯定律进行反应焓变的计算。 常见题型是给出几个热化学方程式,合并出题目所求的热化学方程式,根据盖斯定律可知,该方程式的ΔH为上述各热化学方程式的ΔH的代数和。 (3)根据标准摩尔生成焓,ΔfHmθ计算反应焓变ΔH。

高考化学重要知识点详细全总结

高 中 化 学 重 要 知 识 点 一、俗名 无机部分: 纯碱、苏打、天然碱、口碱:Na2CO3小苏打:NaHCO3大苏打:Na2S2O3石膏(生石膏):CaSO4.2H2O 熟石膏:2CaSO4·.H2O 莹石:CaF2重晶石:BaSO4(无毒)碳铵:NH4HCO3 石灰石、大理石:CaCO3生石灰:CaO 食盐:NaCl 熟石灰、消石灰:Ca(OH)2芒硝:Na2SO4·7H2O (缓泻剂) 烧碱、火碱、苛性钠:NaOH 绿矾:FaSO4·7H2O 干冰:CO2明矾:KAl (SO4)2·12H2O 漂白粉:Ca (ClO)2、CaCl2(混和物)泻盐:MgSO4·7H2O 胆矾、蓝矾:CuSO4·5H2O 双氧水:H2O2皓矾:ZnSO4·7H2O 硅石、石英:SiO2刚玉:Al2O3 水玻璃、泡花碱、矿物胶:Na2SiO3铁红、铁矿:Fe2O3磁铁矿:Fe3O4黄铁矿、硫铁矿:FeS2铜绿、孔雀石:Cu2 (OH)2CO3菱铁矿:FeCO3赤铜矿:Cu2O 波尔多液:Ca (OH)2

和CuSO4石硫合剂:Ca (OH)2和S 玻璃的主要成分:Na2SiO3、CaSiO3、SiO2过磷酸钙(主要成分):Ca (H2PO4)2和CaSO4重过磷酸钙(主要成分):Ca (H2PO4)2天然气、沼气、坑气(主要成分):CH4水煤气:CO和H2硫酸亚铁铵(淡蓝绿色):Fe (NH4)2 (SO4)2溶于水后呈淡绿色 光化学烟雾:NO2在光照下产生的一种有毒气体王水:浓HNO3与浓HCl按体积比1:3混合而成。 铝热剂:Al + Fe2O3或其它氧化物。尿素:CO(NH2) 2 有机部分: 氯仿:CHCl3电石:CaC2电石气:C2H2 (乙炔) TNT:三硝基甲苯酒精、乙醇:C2H5OH 氟氯烃:是良好的制冷剂,有毒,但破坏O3层。醋酸:冰醋酸、食醋CH3COOH 裂解气成分(石油裂化):烯烃、烷烃、炔烃、H2S、CO2、CO等。甘油、丙三醇:C3H8O3 焦炉气成分(煤干馏):H2、CH4、乙烯、CO等。石炭酸:苯酚蚁醛:甲醛HCHO 福尔马林:35%—40%的甲醛水溶液蚁酸:甲酸HCOOH 葡萄糖:C6H12O6果糖:C6H12O6蔗糖:C12H22O11麦芽糖:C12H22O11淀粉:(C6H10O5)n 硬脂酸:C17H35COOH 油酸:C17H33COOH 软脂酸:C15H31COOH 草酸:乙二酸HOOC—COOH 使蓝墨水褪色,强酸性,受热分解成CO2和水,使KMnO4酸性溶液褪色。 二、颜色 铁:铁粉是黑色的;一整块的固体铁是银白色的。Fe2+——浅绿色Fe3O4——黑色晶体Fe(OH)2——白色沉淀Fe3+——黄色Fe (OH)3——红褐色沉淀Fe (SCN)3——血红色溶液 FeO——黑色的粉末Fe (NH4)2(SO4)2——淡蓝绿色Fe2O3——红棕色粉末FeS——黑色固体 铜:单质是紫红色Cu2+——蓝色CuO——黑色Cu2O——红色CuSO4(无水)—白色CuSO4·5H2O ——蓝色Cu2 (OH)2CO3—绿色Cu(OH)2——蓝色[Cu(NH3)4]SO4——深蓝色溶液 BaSO4、BaCO3、Ag2CO3、CaCO3、AgCl 、Mg (OH)2、三溴苯酚均是白色沉淀 Al(OH)3白色絮状沉淀H4SiO4(原硅酸)白色胶状沉淀 Cl2、氯水——黄绿色F2——淡黄绿色气体Br2——深红棕色液体I2——紫黑色固体 HF、HCl、HBr、HI均为无色气体,在空气中均形成白雾 CCl4——无色的液体,密度大于水,与水不互溶KMnO4--——紫色MnO4-——紫色 Na2O2—淡黄色固体Ag3PO4—黄色沉淀S—黄色固体AgBr—浅黄色沉淀 AgI—黄色沉淀O3—淡蓝色气体SO2—无色,有剌激性气味、有毒的气体 SO3—无色固体(沸点44.8 0C)品红溶液——红色氢氟酸:HF——腐蚀玻璃 N2O4、NO——无色气体NO2——红棕色气体NH3——无色、有剌激性气味气体 三、现象: 1、铝片与盐酸反应是放热的,Ba(OH)2与NH4Cl反应是吸热的; 2、Na与H2O(放有酚酞)反应,熔化、浮于水面、转动、有气体放出;(熔、浮、游、嘶、红) 3、焰色反应:Na 黄色、K紫色(透过蓝色的钴玻璃)、Cu 绿色、Ca砖红、Na+(黄色)、K+(紫色)。 4、Cu丝在Cl2中燃烧产生棕色的烟; 5、H2在Cl2中燃烧是苍白色的火焰; 6、Na在Cl2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 7、P在Cl2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色烟雾; 8、SO2通入品红溶液先褪色,加热后恢复原色; 9、NH3与HCl相遇产生大量的白烟;10、铝箔在氧气中激烈燃烧产生刺眼的白光; 11、镁条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刺眼白光,在CO2中燃烧生成白色粉末(MgO),产生黑烟; 12、铁丝在Cl2中燃烧,产生棕色的烟;13、HF腐蚀玻璃:4HF + SiO2 =SiF4 + 2H2O 14、Fe(OH)2在空气中被氧化:由白色变为灰绿最后变为红褐色; 15、在常温下:Fe、Al 在浓H2SO4和浓HNO3中钝化; 16、向盛有苯酚溶液的试管中滴入FeCl3溶液,溶液呈紫色;苯酚遇空气呈粉红色。 17、蛋白质遇浓HNO3变黄,被灼烧时有烧焦羽毛气味; 18、在空气中燃烧:S——微弱的淡蓝色火焰H2——淡蓝色火焰H2S——淡蓝色火焰 CO——蓝色火焰CH4——明亮并呈蓝色的火焰S在O2中燃烧——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19.特征反应现象: 20.浅黄色固体:S或Na2O2或AgBr 21.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气体:SO2(加热后又恢复红色)、Cl2(加热后不恢复红色) 22.有色溶液:Fe2+(浅绿色)、Fe3+(黄色)、Cu2+(蓝色)、MnO4-(紫色) 有色固体:红色(Cu、Cu2O、Fe2O3)、红褐色[Fe(OH)3] 黑色(CuO、FeO、FeS、CuS、Ag2S、PbS)蓝色[Cu(OH)2] 黄色(AgI、Ag3PO4)白色[Fe(0H)2、CaCO3、BaSO4、AgCl、BaSO3] 有色气体:Cl2(黄绿色)、NO2(红棕色) 四、考试中经常用到的规律:

人教版高中化学知识点详细总结(很全面)

高中化学重要知识点详细总结一、俗名 无机部分: 纯碱、苏打、天然碱、口碱:Na2CO3小苏打:NaHCO3大苏打:Na2S2O3石膏(生石膏):CaSO4.2H2O 熟石膏:2CaSO4·.H2O 莹石:CaF2重晶石:BaSO4(无毒)碳铵:NH4HCO3 石灰石、大理石:CaCO3生石灰:CaO 食盐:NaCl 熟石灰、消石灰:Ca(OH)2芒硝:Na2SO4·7H2O (缓泻剂) 烧碱、火碱、苛性钠:NaOH 绿矾:FaSO4·7H2O 干冰:CO2明矾:KAl (SO4)2·12H2O 漂白粉:Ca (ClO)2、CaCl2(混和物)泻盐:MgSO4·7H2O 胆矾、蓝矾:CuSO4·5H2O 双氧水:H2O2皓矾:ZnSO4·7H2O 硅石、石英:SiO2刚玉:Al2O3 水玻璃、泡花碱、矿物胶:Na2SiO3铁红、铁矿:Fe2O3磁铁矿:Fe3O4黄铁矿、硫铁矿:FeS2铜绿、孔雀石:Cu2 (OH)2CO3菱铁矿:FeCO3赤铜矿:Cu2O 波尔多液:Ca (OH)2和CuSO4石硫合剂:Ca (OH)2和S 玻璃的主要成分:Na2SiO3、CaSiO3、SiO2过磷酸钙(主要成分):Ca (H2PO4)2和CaSO4重过磷酸钙(主要成分):Ca (H2PO4)2天然气、沼气、坑气(主要成分):CH4水煤气:CO和H2硫酸亚铁铵(淡蓝绿色):Fe (NH4)2 (SO4)2溶于水后呈淡绿色 光化学烟雾:NO2在光照下产生的一种有毒气体王水:浓HNO3与浓HCl按体积比1:3混合而成。 铝热剂:Al + Fe2O3或其它氧化物。尿素:CO(NH2) 2 有机部分: 氯仿:CHCl3电石:CaC2电石气:C2H2 (乙炔) TNT:三硝基甲苯酒精、乙醇:C2H5OH 氟氯烃:是良好的制冷剂,有毒,但破坏O3层。醋酸:冰醋酸、食醋CH3COOH 裂解气成分(石油裂化):烯烃、烷烃、炔烃、H2S、CO2、CO等。甘油、丙三醇:C3H8O3 焦炉气成分(煤干馏):H2、CH4、乙烯、CO等。石炭酸:苯酚蚁醛:甲醛HCHO 福尔马林:35%—40%的甲醛水溶液蚁酸:甲酸HCOOH 葡萄糖:C6H12O6果糖:C6H12O6蔗糖:C12H22O11麦芽糖:C12H22O11淀粉:(C6H10O5)n 硬脂酸:C17H35COOH 油酸:C17H33COOH 软脂酸:C15H31COOH 草酸:乙二酸HOOC—COOH 使蓝墨水褪色,强酸性,受热分解成CO2和水,使KMnO4酸性溶液褪色。二、颜色 铁:铁粉是黑色的;一整块的固体铁是银白色的。Fe2+——浅绿色Fe3O4——黑色晶体 Fe(OH)2——白色沉淀Fe3+——黄色Fe (OH)3——红褐色沉淀Fe (SCN)3——血红色溶液FeO——黑色的粉末Fe (NH4)2(SO4)2——淡蓝绿色Fe2O3——红棕色粉末FeS——黑色固体 铜:单质是紫红色Cu2+——蓝色CuO——黑色Cu2O——红色CuSO4(无水)—白色CuSO4·5H2O——蓝色Cu2(OH)2CO3—绿色Cu(OH)2——蓝色[Cu(NH3)4]SO4——深蓝色溶液 BaSO4、BaCO3、Ag2CO3、CaCO3、AgCl 、Mg (OH)2、三溴苯酚均是白色沉淀 Al(OH)3白色絮状沉淀H4SiO4(原硅酸)白色胶状沉淀 Cl2、氯水——黄绿色F2——淡黄绿色气体Br2——深红棕色液体I2——紫黑色固体 HF、HCl、HBr、HI均为无色气体,在空气中均形成白雾 CCl4——无色的液体,密度大于水,与水不互溶KMnO4--——紫色MnO4-——紫色 Na2O2—淡黄色固体Ag3PO4—黄色沉淀S—黄色固体AgBr—浅黄色沉淀 AgI—黄色沉淀O3—淡蓝色气体SO2—无色,有剌激性气味、有毒的气体 SO3—无色固体(沸点44.8 0C)品红溶液——红色氢氟酸:HF——腐蚀玻璃 N2O4、NO——无色气体NO2——红棕色气体NH3——无色、有剌激性气味气体 三、现象: 1、铝片与盐酸反应是放热的,Ba(OH)2与NH4Cl反应是吸热的; 2、Na与H2O(放有酚酞)反应,熔化、浮于水面、转动、有气体放出;(熔、浮、游、嘶、红) 3、焰色反应:Na 黄色、K紫色(透过蓝色的钴玻璃)、Cu 绿色、Ca砖红、Na+(黄色)、K+(紫色)。 4、Cu丝在Cl2中燃烧产生棕色的烟; 5、H2在Cl2中燃烧是苍白色的火焰; 6、Na在Cl2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 7、P在Cl2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色烟雾; 8、SO2通入品红溶液先褪色,加热后恢复原色; 9、NH3与HCl相遇产生大量的白烟;10、铝箔在氧气中激烈燃烧产生刺眼的白光; 11、镁条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刺眼白光,在CO2中燃烧

高考化学知识点全集

对于想考取重点大学的学生来说,基础知识都比较扎实,能力上略有欠缺。因此,调整好心理状态、掌握好解题技巧将是非常重要的两个方面, 适当的压力是一种正常现象,过分压力就不正常了,而且过分压力肯定会影响高考成绩. 对于同学来讲调整好心态是高考成功的一半,复习来讲,回归基础、回归课本,考试策略来讲,以简单题、中等题取胜的战略心理。对家长来讲,努力做到平常心对待高考。第二,不要唠叨孩子。第三,给孩子说一句话:只要你尽力就行了。 1 高中化学所有知识点整理 一.中学化学实验操作中的七原则 掌握下列七个有关操作顺序的原则,就可以正确解答“实验程序判断题”。 1.“从下往上”原则。以Cl2实验室制法为例,装配发生装置顺序是:放好铁架台→摆好酒精灯→根据酒精灯位置固定好铁圈→石棉网→固定好圆底烧瓶。 2.“从左到右”原则。装配复杂装置应遵循从左到右顺序。如上装置装配顺序为:发生装置→集气瓶→烧杯。 3.先“塞”后“定”原则。带导管的塞子在烧瓶固定前塞好,以免烧瓶固定后因不宜用力而塞不紧或因用力过猛而损坏仪器。 4.“固体先放”原则。上例中,烧瓶内试剂MnO2应在烧瓶固定前装入,以免固体放入时损坏烧瓶。总之固体试剂应在固定前加入相应容器中。 5.“液体后加”原则。液体药品在烧瓶固定后加入。如上例中浓盐酸应在烧瓶固定后在分液漏斗中缓慢加入。 6.先验气密性(装入药口前进行)原则。 7.后点酒精灯(所有装置装完后再点酒精灯)原则。 二.中学化学实验中温度计的使用分哪三种情况以及哪些实验需要温度计 1.测反应混合物的温度:这种类型的实验需要测出反应混合物的准确温度,因此,应将温度计插入混合物中间。

2020届高中化学高考总复习必背知识点总结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知识点总结 Ⅰ、基本概念与基础理论: 一、阿伏加德罗定律 1.内容:在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气体含有相同的分子数。即“三同”定“一同”。2.推论 (1)同温同压下,V1/V2=n1/n2 同温同压下,M1/M2=ρ1/ρ2 注意:①阿伏加德罗定律也适用于不反应的混合气体。②使用气态方程PV=nRT有助于理解上述推论。 3、阿伏加德罗常这类题的解法: ①状况条件:考查气体时经常给非标准状况如常温常压下,×105Pa、25℃时等。 ②物质状态:考查气体摩尔体积时,常用在标准状况下非气态的物质来迷惑考生,如H2O、SO3、已烷、辛烷、CHCl3等。 ③物质结构和晶体结构:考查一定物质的量的物质中含有多少微粒(分子、原子、电子、质子、中子等)时常涉及希有气体He、Ne等为单原子组成和胶体粒子,Cl2、N2、O2、H2为双原子分子等。晶体结构:P4、金刚石、石墨、二氧化硅等结构。 二、离子共存 1.由于发生复分解反应,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1)有气体产生。如CO32-、SO32-、S2-、HCO3-、HSO3-、HS-等易挥发的弱酸的酸根与H+不能大量共存。 (2)有沉淀生成。如Ba2+、Ca2+、Mg2+、Ag+等不能与SO42-、CO32-等大量共存;Mg2+、Fe2+、Ag+、Al3+、Zn2+、Cu2+、Fe3+等不能与OH-大量共存;Fe2+与S2-、Ca2+与PO43-、Ag+与I-不能大量共存。(3)有弱电解质生成。如OH-、CH3COO-、PO43-、HPO42-、H2PO4-、F-、ClO-、AlO2-、SiO32-、CN-、 C17H35COO-、等与H+不能大量共存;一些酸式弱酸根如HCO3-、HPO42-、HS-、H2PO4-、HSO3-不能与OH-大量共存;NH4+与OH-不能大量共存。 (4)一些容易发生水解的离子,在溶液中的存在是有条件的。如AlO2-、S2-、CO32-、C6H5O-等必须在碱性条件下才能在溶液中存在;如Fe3+、Al3+等必须在酸性条件下才能在溶液中存在。这两类离子不能同时存在在同一溶液中,即离子间能发生“双水解”反应。如3AlO2-+Al3++6H2O=4Al(OH)3↓等。 2.由于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1)具有较强还原性的离子不能与具有较强氧化性的离子大量共存。如S2-、HS-、SO32-、I-和Fe3+不能大量共存。 (2)在酸性或碱性的介质中由于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如MnO4-、Cr2O7-、

高中化学重要知识点详细总结

高中化学重要知识点详细总结 高中化学重要知识点详细总结(一) 俗名无机部分: 纯碱、苏打、天然碱、口碱:Na2CO3 小苏打:NaHCO3 大苏打:Na2S2O3 石膏(生石膏):CaSO4.2H2O 熟石膏:2CaSO4·.H2O 莹石:CaF2 重晶石:BaSO4(无毒) 碳铵:NH4HCO3 石灰石、大理石:CaCO3 生石灰:CaO 食盐:NaCl 熟石灰、消石灰:Ca(OH)2 芒硝:Na2SO4·7H2O (缓泻剂) 烧碱、火碱、苛性钠:NaOH 绿矾:FaSO4·7H2O 干冰:CO2 明矾:KAl (SO4)2·12H2O 漂白粉:Ca (ClO)2 、CaCl2(混和物) 泻盐:MgSO4·7H2O 胆矾、蓝矾:CuSO4·5H2O 双氧水:H2O2 皓矾:ZnSO4·7H2O 硅石、石英:SiO2 刚玉:Al2O3 水玻璃、泡花碱、矿物胶:Na2SiO3 铁红、铁矿:Fe2O3 磁铁矿:Fe3O4 黄铁矿、硫铁矿:FeS2 铜绿、孔雀石:Cu2 (OH)2CO3 菱铁矿:FeCO3 赤铜矿:Cu2O 波尔多液:Ca (OH)2和CuSO4 石硫合剂:Ca (OH)2和S 玻璃的主要成分:Na2SiO3、CaSiO3、SiO2 过磷酸钙(主要成分):Ca (H2PO4)2和CaSO4 重过磷酸钙(主要成分):Ca (H2PO4)2 天然气、沼气、坑气(主要成分):CH4 水煤气:CO和H2 硫酸亚铁铵(淡蓝绿色):Fe (NH4)2 (SO4)2 溶于水后呈淡绿色光化学烟雾:NO2在光照下产生的一种有毒气体王水:浓HNO3与浓HCl按体积比1:3混合而成。铝热剂:Al + Fe2O3或其它氧化物。尿素:CO(NH2) 2 有机部分:氯仿:CHCl3 电石:CaC2 电石气:C2H2 (乙炔) TNT:三硝基甲苯酒精、乙醇:C2H5OH 氟氯烃:是

(完整版)最新高一化学重点重要知识点超详细点总结归纳总结

高一化学重点知识点总结归纳 【一】 (一)由概念不清引起的误差 1.容量瓶的容量与溶液体积不一致。 例:用500mL容量瓶配制450mL0.1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用托 盘天平称取氢氧化钠固体 1.8g。分析:偏小。容量瓶只有一个刻度线, 且实验室常用容量瓶的规格是固定的(50mL、100mL、250mL、500mL、1000mL),用500mL容量瓶只能配制500mL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所以所需氢氧化钠固体的质量应以500mL溶液计算,要称取 2.0g氢氧 化钠固体配制500mL溶液,再取出450mL溶液即可。 2.溶液中的溶质与其结晶水合物的不一致。 例:配制500mL0.1moL/L的硫酸铜溶液,需称取胆矾8.0g。分析:偏小。胆矾为CuSO4·5H2O,而硫酸铜溶液的溶质是CuSO4。配制上述 溶液所需硫酸铜晶体的质量应为12.5g,因为所称量的溶质质量偏小, 所以溶液浓度偏小。 (二)由试剂纯度引起的误差 3.结晶水合物风化或失水。 例:用生石膏配制硫酸钙溶液时,所用生石膏已经部分失水。分 析:偏大。失水的生石膏中结晶水含量减少,但仍用生石膏的相对分 子质量计算,使溶质硫酸钙的质量偏大,导致所配硫酸钙溶液的物质 的量浓度偏大。 4.溶质中含有其他杂质。 例:配制氢氧化钠溶液时,氢氧化钠固体中含有氧化钠杂质。分 析:偏大。氧化钠固体在配制过程中遇水转变成氢氧化钠,31.0g氧化

钠可与水反应生成40.0g氢氧化钠,相当于氢氧化钠的质量偏大,使 结果偏大。 (三)由称量不准确引起的误差 5.称量过程中溶质吸收空气中成分。 例:配制氢氧化钠溶液时,氢氧化钠固体放在烧杯中称量时间过长。分析:偏小。氢氧化钠固体具有吸水性,使所称量的溶质氢氧化 钠的质量偏小,导致其物质的量浓度偏小。所以称量氢氧化钠固体时 速度要快或放在称量瓶中称量。 6.称量错误操作。 例:配制氢氧化钠溶液时,天平的两个托盘上放两张质量相等的 纸片。分析:偏小。在纸片上称量氢氧化钠,吸湿后的氢氧化钠会沾 在纸片上,使溶质损失,浓度偏小。 7.天平砝码本身不标准。 例:天平砝码有锈蚀。分析:偏大。天平砝码锈蚀是因为少量铁 被氧化为铁的氧化物,使砝码的质量增大,导致实际所称溶质的质量 也随之偏大。若天平砝码有残缺,则所称溶质的质量就偏小。 8.称量时药品砝码位置互换。 例: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需称量溶质 4.4g,称量时天平左盘放砝码,右盘放药品。分析:偏小。溶质的实际质量 等于砝码质量 4.0g减去游码质量0.4g,为3.6g。即相差两倍游码所 示的质量。若称溶质的质量不需用游码时,物码反放则不影响称量物 质的质量。 9.量筒不干燥。

高二化学知识点归纳大全

高二化学知识点归纳大全 相信大家在高一的时候已经选好文科和理科,而理科的化学是理科生最烦恼的。以下是我整理高二化学知识点归纳,希望可以帮助大家把知识点归纳好。 1、化学反应的反应热 (1)反应热的概念: 当化学反应在一定的温度下进行时,反应所释放或吸收的热量称为该反应在此温度下的热效应,简称反应热。用符号Q表示。 (2)反应热与吸热反应、放热反应的关系。 Q>0时,反应为吸热反应;Q<0时,反应为放热反应。 (3)反应热的测定 测定反应热的仪器为量热计,可测出反应前后溶液温度的变化,根据体系的热容可计算出反应热,计算公式如下: Q=-C(T2-T1)式中C表示体系的热容,T1、T2分别表示反应前和反应后体系的温度。实验室经常测定中和反应的反应热。 2、化学反应的焓变 (1)反应焓变 物质所具有的能量是物质固有的性质,可以用称为“焓”的物理量来描述,符号为H,单位为kJ·mol-1。 反应产物的总焓与反应物的总焓之差称为反应焓变,用ΔH表示。 (2)反应焓变ΔH与反应热Q的关系。 对于等压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若反应中物质的能量变化全部转化为热

能,则该反应的反应热等于反应焓变,其数学表达式为:Qp=ΔH=H(反应产物)-H(反应物)。 (3)反应焓变与吸热反应,放热反应的关系: ΔH>0,反应吸收能量,为吸热反应。 ΔH<0,反应释放能量,为放热反应。 (4)反应焓变与热化学方程式: 把一个化学反应中物质的变化和反应焓变同时表示出来的化学方程式称为热化学方程式,如:H2(g)+ O2(g)=H2O(l);ΔH(298K)=-285.8kJ·mol-1 书写热化学方程式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化学式后面要注明物质的聚集状态:固态(s)、液态(l)、气态(g)、溶液(aq)。 ②化学方程式后面写上反应焓变ΔH,ΔH的单位是J·mol-1或kJ·mol-1,且ΔH后注明反应温度。 ③热化学方程式中物质的系数加倍,ΔH的数值也相应加倍。 3、反应焓变的计算 (1)盖斯定律 对于一个化学反应,无论是一步完成,还是分几步完成,其反应焓变一样,这一规律称为盖斯定律。 (2)利用盖斯定律进行反应焓变的计算。 常见题型是给出几个热化学方程式,合并出题目所求的热化学方程式,根据盖斯定律可知,该方程式的ΔH为上述各热化学方程式的ΔH的代数和。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方程式和重要知识点总结(新课标版) 1.与碱反应产生气体 (1) (2)铵盐:O H NH NH 234+↑?→?+碱 2.与酸反应产生气体 (1) (2)()()()2332222332H H H CO HCO CO S HS H S SO HSO SO ++ +------ ???→↑????→↑ ????→↑??化合物 3.Na 2S 2O 3与酸反应既产生沉淀又产生气体: S 2O 32-+2H +=S ↓+SO 2↑+H 2O 4.与水反应产生气体 (1)单质 (2)化合物 5.强烈双水解 6.既能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 (1)单质:Al (2)化合物:Al 2O 3、Al(OH)3、弱酸弱碱盐、弱酸的酸式盐、氨基酸。 7.与Na 2O 2反应 ???? ??? ↑ +=++↑+=++↑ ??→?-232222222232222H SiO Na O H NaOH Si H NaAlO O H NaOH Al H Si Al OH 、单质?? ???????????????????????↑↑??→?↑???→??????↑↑??→?↑↑?? ?→??????↑↑??→?↑?? ?→?↑ ??→?22222222223 4 23 423 4 2NO SO SO S CO NO CO SO C NO NO SO H HNO SO H HNO SO H HNO SO H HCl 、、、非金属、金属单质浓浓浓浓浓???? ?↑+=+↑ +=+22222422222O HF O H F H NaOH O H Na ()()()??? ??? ?↑ +=+↑+↓=+↑ +↓=+↑+=+22222232323222322222326233422H C OH Ca O H CaC S H OH Al O H S Al NH OH Mg O H N Mg O NaOH O H O Na ( ) ()( ) ()()?????↓?? →?↓ +↑??→?↓+↑??→?- ----+32322323233222OH Al AlO OH Al S H HS S OH Al CO HCO CO Al O H O H O H 与???? ?+↑??→?+↑??→?NaOH O CO Na O O H CO 232222

高中化学必修2知识点总结绝对全复习过程

高中化学必修2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一、原子结构 质子(Z个) 原子核注意: 中子(N个) 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 1.)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原子的核外电子数 核外电子(Z个) ★熟背前20号元素,熟悉1~20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H He Li Be B C N O F Ne Na Mg Al Si P S Cl Ar K Ca 2.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①电子总是尽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②各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是2n2; ③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K层为最外层不超过2个),次外层不超过18个,倒数第三层电子数不超过32个。 电子层:一(能量最低)二三四五六七 对应表示符号: K L M N O P Q 3.元素、核素、同位素 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核素: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 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为同位素。(对于原子来说) 二、元素周期表 1.编排原则: 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 ②将电子层数相同 ......的各元素从左到右排成一横行 ..。(周期序数=原子的电子层数) ③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从上到下排成一纵行 ..。 主族序数=原子最外层电子数 2.结构特点: 核外电子层数元素种类 第一周期 1 2种元素 短周期第二周期 2 8种元素 周期第三周期 3 8种元素 元(7个横行)第四周期 4 18种元素 素(7个周期)第五周期 5 18种元素 周长周期第六周期 6 32种元素 期第七周期 7 未填满(已有26种元素) 表主族:ⅠA~ⅦA共7个主族 族副族:ⅢB~ⅦB、ⅠB~ⅡB,共7个副族 (18个纵行)第Ⅷ族:三个纵行,位于ⅦB和ⅠB之间 (16个族)零族:稀有气体 三、元素周期律 1.元素周期律:元素的性质(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金属性、非金属性)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 而呈周期性变化的规律。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实质是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 ...................的必然结果。 2.同周期元素性质递变规律

高中化学总复习重要知识点详细全总结

高中化学重要知识点详细总结 一、俗名 无机部分: 纯碱、苏打、天然碱、口碱:Na2CO3小苏打:NaHCO3大苏打:Na2S2O3石膏(生石膏):CaSO4.2H2O 熟石膏:2CaSO4·.H2O 莹石:CaF2重晶石:BaSO4(无毒)碳铵:NH4HCO3 石灰石、大理石:CaCO3生石灰:CaO 食盐:NaCl 熟石灰、消石灰:Ca(OH)2芒硝:Na2SO4·7H2O (缓泻剂) 烧碱、火碱、苛性钠:NaOH 绿矾:FaSO4·7H2O 干冰:CO2明矾:KAl (SO4)2·12H2O 漂白粉:Ca (ClO)2、CaCl2(混和物)泻盐:MgSO4·7H2O 胆矾、蓝矾:CuSO4·5H2O 双氧水:H2O2皓矾:ZnSO4·7H2O 硅石、石英:SiO2刚玉:Al2O3 水玻璃、泡花碱、矿物胶:Na2SiO3铁红、铁矿:Fe2O3磁铁矿:Fe3O4黄铁矿、硫铁矿:FeS2铜绿、孔雀石:Cu2 (OH)2CO3菱铁矿:FeCO3赤铜矿:Cu2O 波尔多液:Ca (OH)2和CuSO4石硫合剂:Ca (OH)2和S 玻璃的主要成分:Na2SiO3、CaSiO3、SiO2过磷酸钙(主要成分):Ca (H2PO4)2和CaSO4重过磷酸钙(主要成分):Ca (H2PO4)2天然气、沼气、坑气(主要成分):CH4水煤气:CO和H2硫酸亚铁铵(淡蓝绿色):Fe (NH4)2 (SO4)2溶于水后呈淡绿色 光化学烟雾:NO2在光照下产生的一种有毒气体王水:浓HNO3与浓HCl按体积比1:3混合而成。 铝热剂:Al + Fe2O3或其它氧化物。尿素:CO(NH2) 2 有机部分: 氯仿:CHCl3电石:CaC2电石气:C2H2 (乙炔) TNT:三硝基甲苯酒精、乙醇:C2H5OH 氟氯烃:是良好的制冷剂,有毒,但破坏O3层。醋酸:冰醋酸、食醋CH3COOH 裂解气成分(石油裂化):烯烃、烷烃、炔烃、H2S、CO2、CO等。甘油、丙三醇:C3H8O3 焦炉气成分(煤干馏):H2、CH4、乙烯、CO等。石炭酸:苯酚蚁醛:甲醛HCHO 福尔马林:35%—40%的甲醛水溶液蚁酸:甲酸HCOOH 葡萄糖:C6H12O6果糖:C6H12O6蔗糖:C12H22O11麦芽糖:C12H22O11淀粉:(C6H10O5)n 硬脂酸:C17H35COOH 油酸:C17H33COOH 软脂酸:C15H31COOH 草酸:乙二酸HOOC—COOH 使蓝墨水褪色,强酸性,受热分解成CO2和水,使KMnO4酸性溶液褪色。 二、颜色 铁:铁粉是黑色的;一整块的固体铁是银白色的。Fe2+——浅绿色Fe3O4——黑色晶体Fe(OH)2——白色沉淀Fe3+——黄色Fe (OH)3——红褐色沉淀Fe (SCN)3——血红色溶液 FeO——黑色的粉末Fe (NH4)2(SO4)2——淡蓝绿色Fe2O3——红棕色粉末FeS——黑色固体铜:单质是紫红色Cu2+——蓝色CuO——黑色Cu2O——红色CuSO4(无水)—白色CuSO4·5H2O——蓝色Cu2 (OH)2CO3—绿色Cu(OH)2——蓝色[Cu(NH3)4]SO4——深蓝色溶液BaSO4、BaCO3、Ag2CO3、CaCO3、AgCl 、Mg (OH)2、三溴苯酚均是白色沉淀 Al(OH)3白色絮状沉淀H4SiO4(原硅酸)白色胶状沉淀 Cl2、氯水——黄绿色F2——淡黄绿色气体Br2——深红棕色液体I2——紫黑色固体 HF、HCl、HBr、HI均为无色气体,在空气中均形成白雾 CCl4——无色的液体,密度大于水,与水不互溶KMnO4--——紫色MnO4-——紫色 Na2O2—淡黄色固体Ag3PO4—黄色沉淀S—黄色固体AgBr—浅黄色沉淀 AgI—黄色沉淀O3—淡蓝色气体SO2—无色,有剌激性气味、有毒的气体 SO3—无色固体(沸点44.8 0C)品红溶液——红色氢氟酸:HF——腐蚀玻璃 N2O4、NO——无色气体NO2——红棕色气体NH3——无色、有剌激性气味气体 三、现象:

高一化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1- 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过滤一帖、二低、三靠分离固体和液体的混合体时,除去液体中不溶性固体。(漏斗、滤纸、玻璃棒、烧杯) 蒸发不断搅拌,有大量晶体时就应熄灯,余热蒸发至干,可防过热而迸溅把稀溶液浓缩或把含固态溶质的溶液干,在蒸发皿进行蒸发 蒸馏①液体体积②加热方式③温度计水银球位置④冷却的水流方向⑤防液体暴沸利用沸点不同除去液体混合物中难挥发或不挥发的杂质(蒸馏烧瓶、酒精灯、温度计、冷凝管、接液管、锥形瓶) 萃取萃取剂:原溶液中的溶剂互不相溶;②对溶质的溶解度要远大于原溶剂;③要易于挥发。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溶解度的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溶剂所组成的溶液里提取出来的操作,主要仪器:分液漏斗 分液下层的液体从下端放出,上层从上口倒出把互不相溶的两种液体分开的操作,与萃取配合使用的 过滤器上洗涤沉淀的操作向漏斗里注入蒸馏水,使水面没过沉淀物,等水流完后,重复操作数次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需用的仪器托盘天平(或量筒)、烧杯、玻璃棒、容量瓶、胶头滴管 主要步骤:⑴计算⑵称量(如是液体就用滴定管量取)⑶溶解(少量水,搅拌,注意冷却)⑷转液(容量瓶要先检漏,玻璃棒引流)⑸洗涤(洗涤液一并转移到容量瓶中)⑹振摇⑺定容⑻摇匀 容量瓶①容量瓶上注明温度和量程。②容量瓶上只有刻线而无刻度。①只能配制容量瓶中规定容积的溶液;②不能用容量瓶溶解、稀释或久贮溶液;③容量瓶不能加热,转入瓶中的溶液温度20℃左右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2-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1 物质的量物质的量实际上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体 2 摩尔物质的量的单位 3 标准状况 STP 0℃和1标准大气压下 4 阿伏加德罗常数NA 1mol任何物质含的微粒数目都是6.02×1023个 5 摩尔质量 M 1mol任何物质质量是在数值上相对质量相等 6 气体摩尔体积 Vm 1mol任何气体的标准状况下的体积都约为 7 阿伏加德罗定律(由PV=nRT推导出) 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任何气体有同分子数 n1 N1 V1 n2 N2 V2 8 物质的量浓度CB 1L溶液中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所表示的浓度 CB=nB/V nB=CB×V V=nB/CB 9 物质的质量m m=M×n n=m/M M=m/n 10 标准状况气体体积V V=n×Vm n=V/Vm Vm=V/n 11 物质的粒子数N N=NA×n n =N/NA NA=N/n 12 物质的量浓度CB与溶质的质量分数ω 1000×ρ×ω M 13 溶液稀释规律 C(浓)×V(浓)=C(稀)×V(稀) 以物质的量为中心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与归纳

目录 高中化学学习方法………………………………………( 2 ) 高中化学必背知识点……………………………………( 3 ) 高中化学重点……………………………………………( 16 ) 化学计算………………………………………………....( 2 1 ) 解题技巧…………………………………………………( 2 5 ) 高中化学学习方法 经过初中的学习,学生对化学这一学科有了基础的了解。但针对高中有化学学习,在部分学生还 茫然无措。现在就结合高中化学元素的特点,谈谈我对高中化学的认识和学方法的总结初中化学来说,知识量更加庞大,内容更加繁杂。但经过细细的摸索和分析,它仍有规律可循。只要把握好这些规律,高中化学的学习将会变得比较简单。 首先,牢牢地把握好元素周期律这些规律,就为我们学习元素打下了艰实的基础, 然后结合具体元素的特殊性,加以补充,这样对元素这部分的学习就显得相当容易。 其次,紧紧抓住“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这条原则,切实掌握物质的结 构和性质,并与应用结合起来,这样就能够从识记的水平提高到运用的水平。这也是 高考考查的能力之一。 还要学会活学活用,通过类比的方法,掌握一系列元素的性质,一类化学反应的实质。这样就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记忆量大,内容繁多的问题。 下面我谈谈高中化学的课堂学习方法: 考虑到高中学生的素质,切实做好预习是不可能的,但这并不等于放弃课前预习。要对老师的问题有些了解,为听课做好准备。 课堂上务必要认真听课,跟着老师的点拨思路走,通过老老师的引导,最终解决问题。在课堂上一定要慎防发做笔记代替听课,这样会大大降低听课质量。笔记可以在课后根据自己的记忆和理解补记。课堂上一定要勤,勤问,勤思,勤动手。做到以上这些,就会使课堂学习变得充实而有效。 课后复习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要对老师讲过的知识加以总结,再思考,最后成为自己的东西。 希望同学们根据以上学习方法,结合自身学习状况,形成一套适合自已的学习方法,以此来提高学习成绩。

高中化学知识点整理(高考必备)

重点中学高考资源整理 高中化学 易忽略知识点整理

一、俗名 无机部分: 纯碱、苏打、天然碱、口碱:Na2CO3小苏打:NaHCO3大苏打:Na2S2O3石膏(生石膏): CaSO4.2H2O 熟石膏:2CaSO4·.H2O 莹石:CaF2 重晶石:BaSO4(无毒)碳铵:NH4HCO3 石灰石、大理石:CaCO3生石灰:CaO 食盐:NaCl 熟石灰、消石灰:Ca(OH)2 芒硝:Na2SO4·7H2O (缓泻剂) 烧碱、火碱、苛性钠:NaOH 绿矾:FaSO4·7H2O 干冰:CO2明矾:KAl (SO4)2·12H2O 漂白粉:Ca (ClO)2、CaCl2(混和物)泻盐:MgSO4·7H2O 胆矾、蓝矾:CuSO4·5H2O双氧水:H2O2皓矾:ZnSO4·7H2O 硅石、石英:SiO2 刚玉:Al2O3 水玻璃、泡花碱、矿物胶:Na2SiO3 铁红、铁矿:Fe2O3 磁铁矿:Fe3O4黄铁矿、硫铁矿:FeS2铜绿、孔雀石:Cu2(OH)2CO3 菱铁矿:FeCO3赤铜矿:Cu2O 波尔多液:Ca (OH)2和CuSO4 石硫合剂:Ca (OH)2和S 玻璃的主要成分:Na2SiO3、CaSiO3、SiO2 过磷酸钙(主要成分):Ca (H2PO4)2和CaSO4 重过磷酸钙(主要成分):Ca (H2PO4)2 天然气、沼气、坑气(主要成分):CH4 水煤气:CO和H2 硫酸亚铁铵(淡蓝绿色):Fe (NH4)2(SO4)2 溶于水后呈淡绿色光化学烟雾:NO2在光照下产生的一种有毒气体王水:浓HNO3与浓HCl按体积比1:3混合而成。铝热剂:Al + Fe2O3或其它氧化物。尿素:CO(NH2) 2 有机部分: 氯仿:CHCl3电石:CaC2 电石气:C2H2(乙炔) TNT:三硝基甲苯酒精、乙醇:C2H5OH 氟氯烃:是良好的制冷剂,有毒,但破坏O3层。醋酸:冰醋酸、食醋CH3COOH 裂解气成分(石油裂化):烯烃、烷烃、炔烃、H2S、CO2、CO等。甘油、丙三醇:C3H8O3 焦炉气成分(煤干馏):H2、CH4、乙烯、CO等。石炭酸:苯酚蚁醛:甲醛HCHO 福尔马林:35%—40%的甲醛水溶液蚁酸:甲酸HCOOH 葡萄糖:C6H12O6 果糖:C6H12O6 蔗糖:C12H22O11 麦芽糖:C12H22O11 淀粉:(C6H10O5)n 硬脂酸:C17H35COOH油酸:C17H33COOH 软脂酸:C15H31COOH 草酸:乙二酸HOOC—COOH使蓝墨水褪色,强酸性,受热分解成CO2和水,使KMnO4 酸性溶液褪色。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