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析我国土地征用补偿制度的不足及完善

浅析我国土地征用补偿制度的不足及完善

浅析我国土地征用补偿制度的不足及完善
浅析我国土地征用补偿制度的不足及完善

摘要:为了保障公民的合法财产权利,维护社会的安定,平衡在土地征用与补偿过程中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文章以财产所有人利益的保护为主线,在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和结合我国国情的基础上,提出了建立健全合法有效的土地征用补偿制度,补偿的终极目标应该是在公民财产征用后通过补偿使公民的生活水平在不低于原有生活条件的基础上对后续生活保障构不成威胁,所以文章从公共利益的界定,提高补偿标准、丰富补偿方式,完善土地征用程序,加强土地征用立法四个方面就对我国土地征用补偿制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探讨,旨在国家行政干预,规范土地的补偿机制,调控和约束地方政府的作为,完善和规范土地征用法律体系,进而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关键字:土地征用财产权行政补偿公共利益

Abstract: In order to guarantee the citizens' legal property rights, maintain the social stability and balance the public interest and private interests in the process of land requisition and compensation, the paper proposed to establish the perfect legal effective system of land requisition and compensation which based on learning from overseas advanced experience and combining the conditions of our country according to the protection of the interests of the property owner. The ultimate goal of compensation should be to enable the living standards of citizens pose no threat to subsequent life security on the basis of not less than the original living conditions through compensation after requisitioning the citizens' property. So this paper will discuss the problems in China's land requisition compensation system from the following four aspects: the definition of public interest, improve the compensation standards and rich the way of compensation, improve the land requisition program and strengthen the land requisition legislation. All of these aim at the intervention of the state administration, standardizing the land compensation mechanism, regulating and restricting the local government's action, improving and regulating the legal system of land requisition and thereby promoting the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society.

Keywords: land requisition; property right; administrative compensation; public interest

浅析我国土地征用补偿制度的不足及完善

一、土地征用补偿制度的产生和发展

为了更好地建立和完善我国土地征用补偿制度,首先要了解和掌握此项制度在国内外发展历史。

(一)国外土地征用补偿制度的产生和发展

1.在世界范围内,被称为行政法母国的法国,理所当然也是最早萌发行政补偿思想并确立行政补偿制度的国家,早在1789年的《人权宣言》第17条就有如下规定:“财产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除非由于合法认定的公共需要的明显要求,并且在事先公平补偿的条件下任何人的财产不能被剥夺。”[1]在此前提下,法国在以对私有财产的保护和公共权力征收、征用基础上以公用征收补偿和公用征调补偿为形式的行政补偿制度逐步建立。

2.财产被视为神圣不可侵犯的自然权利,但是随着人们对私有财产权由绝对自由观向相对自由观的转变,财产权也不再被认为是绝对的个人自由的权利,而是要受到一定法律的制约和制度的保障,于是1919年德国《魏玛宪法》第153条第1款规定:“所有权受宪法之保障。其内容及限制由法律规定之。”同时第3款还规定:“财产伴随着义务,其行使必须同时有益于公共福利。”《魏玛宪法》的这种对财产权既作保障性规定,又做限制性规定的做法,被后期的资本主义国家所效仿。当今几乎所有的国家都认可并实施对私有财产的必要限制,这从行政立法方面看,确定了行政征用和征收制度,即明确规定了在为了公共利益的前提下,可以对包括土地权益在内的财产权予以行政征用或者行政征收。[2] (二)我国土地征用补偿制度的产生和发展

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行政补偿制度相比,我国关于行政补偿制度的规定和发展起步相对较晚,发展也不够成熟。在2004年之前《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并没有将征收和政用分别表述,也没有专门关于行政补偿制度的规定,2004

年《宪法修正案》第20条规定:“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的规定对土地实行征收和政用并给予补偿。”这也就是我国关于行政补偿制度在宪法层面的第一次规定。

具体来说,我国是一个有着君权本位思想极为典型的封建统治时间较长的国家,许多思想家们很早就认识到了“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但在“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思想的统治之下,对私有财产权的享有尚不完整,更不说有什么使私有权利因政府损害而得到补偿的制度,国家只是统治者履行统治职能的集中营,国家责任的真正出现是正在民主革命之后。清末修律开始注重公民权利,这就成为以往的义务本位向以后的权利本位过渡的分水岭。在1908年清政府制定的《钦定宪法大纲》中,第一次出现了关于财产权的规定:“臣民之财产及居住,无故不加侵扰”。同时还规定,皇帝有:“宣告戒严之权,当紧急时,得以诏令限制臣民之自由。”从这一看似与行政补偿内容无关的规定看,对自有财产权既保护又限制的思想已经有所体现,但遗憾的是这些法律只对财产权的限制进行规定,却没有明确提出国家对被征收征用财产进行补偿的制度。我国明确规定有关行政补偿的条款最早出现在1939年4月由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日根据地人民制定的《陕甘宁边区土地条例》中,该条例第29条规定:“政府征收人民土地时,须按该人民之实际情形,更换其土地或予以地价。”1954年宪法第13条规定:“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的条件,对城乡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实行征购,征用或收归国有。”此处对土地征用补偿制度并未明确规定,社会改造完成后。为适应时代发展需要,1958年1月6日经第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90次会议批准,国务院公布实行了经修订的《国家建设征用土地办法》,这一征用土地办法将行政补偿的范围扩大到除农民私人所有的土地外,还包括集体所有的土地,是从保障农民权益出发,对土地征用的范围首次做出规定的重举之一。1962年9月制定的《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修正草案》中进一步指明:“如果因为建设和其他需要必须征用社员的房屋,应该严格执行国务院有关征用民房的规定,给予补偿,并且对迁移户作妥善的安置。”这在当时已是对公民私有财产权征用后得到补偿的保障性规定,但是在以后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受极“左”错误观念的指导,我国公民私有财产权的保障极度弱化,行政补偿制度也是荡然无存,1975年宪法、1978年宪法以及有关土地证用

补偿制度的法律法规将公有制和私有制看作两种水火不容的制度,这就为保障私有财产权的发展形成严重阻碍,有关私有财产权利的保护的补偿制度也相应地很难建立。[3]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我国行政补偿制度才真正得到重视。1986年的《土地管理法》第27条规定:“国家建设征用土地,由用地单位支付土地补偿费。”于此同时,《森林法》《草原法》和《渔业法》等确定了林地,草地,水面,滩涂的使用权及在各自领域的补偿问题,1989年《中华共和国戒严法》第17条第2款规定:“......临时征用物,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相应补偿。”[4]这一阶段,立法速度比较快,行政补偿制度迅速恢复并有所发展;行政补偿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并在实践中发挥作用,但由于各方面原因,我国土地征用补偿制度仍存在缺陷,尚有不足之处,需要保障人权,保护私人财产权,就得大力建立健全土地征用补偿法律法规,完善征用补偿措施。

二、我国土地征用补偿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土地征用补偿制度的建立健全与完善是行政补偿制度的一部分,其发展也是一波三折,经历颇为艰难,主要问题有:

1.“公共利益的需要”界定模糊,商业性征用问题突出,曲解法律之规定,随意性的扩大或缩小公共利益的范围,致使一部分以“种地无土地,进城无工作,拆迁无家园,‘非农’无保障,告状无门路”为特点的农民群体大量出现。群体性事件和上访事件接连发生。如:“(1)苏州市高新区通安镇连因怀疑征地补偿款被克扣,续数日来出现村民大规模聚集事件。2010年7月14日,上千通安村民聚集在苏州高新区通安镇镇政府,与相关镇政府领导沟通未果后,发生打砸办公设备事件,此后两天内镇政府办公室亦被占据,7月18日晚19时许,通安镇上万村民再次聚集在G312国道附近,并试图阻断交通,阻止过往车辆通行。(2)2008年11月17日9时30分许,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东江镇30多名拆迁户集体到位于武都区新市街的陇南市委上访,随后,群众越聚越多。当晚20时前后,事态开始升级,一批闹事者冲击了陇南市委大院。”

2.土地征用补偿方式单一,补偿分配、标准不合理,补偿标准过低,补偿力度不够,造成对相对人权益的第二次伤害。如:“一是合规的征地方式农民参保意愿不强烈。有的甚至自愿放弃参保,而选择一次性补偿。究其原因,是因为当地农民需要一次性缴纳15年的参保费用,才能在60岁后享受到农民社保政策。对于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来讲,积蓄很少,一次性缴纳额度较高的参保费用有困难,所以很多农民不得不放弃长远的社会保障问题。二是不合规的土地征用农民对补偿方式却容易接受。另一个案例是某工业园采用以租代征的方式征用了农村集体土地,村集体仍保留对土地的所有权,采用土地入股的方式保留土地分红。相关村将土地折价入股落户企业并享有相应的股权。审计实地走访的8户村民,均认为这种土地流转形式比直接征为国有要好,农民在全额得到征地补偿后,又可以在企业打工或者形成的收益中分一杯羹。让农民分享土地增值带来的收益,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农民的利益,合乎农民自身的意愿。”从以上两个案例足以得知公民征地补偿低,失地农民生活保障困难,农民的私有财产的补偿方式应该根据具体情况相应的进行丰富。

3. 土地征用补偿程序不完善,我国土地征用程序制度虽然初步规定了征用前的调查、审批、征用期间的听证、补偿等程序,但这些规则条款过于笼统抽象,缺乏可操作性。[5]再有就是国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行政征用权、自由裁量权的行为大量出现。各级政府各自为阵,大搞圈地运动无拘无束地作为与不作为,土地征用补偿程序救济手段不完善。如《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25条规定,如果对征用的补偿标准有异议最终由批准征地的机关裁量,但是对裁量的程序和标准都没有做出详细的规定。再比如我国虽然对土地征用听证程序作了规定,但又在听证代表的选拔和总体名额的分配上缺乏明确的规定;其次,是土地征用程序缺乏有效监督,对征用权实施滥用。修订后的土地管理法规定了国务院和省一级政府土地征用的批准权,这必然会导致;再次,对土地征用补偿争议的处理由县级以上政府协调,协调不成的由批地政府裁决,对土地征用的决定不服申请复议,且复议为终局裁决。司法救济措施至此被排除在土地征用补偿争议纠纷的解决手段之外。

4. 土地征用过程缺乏有效的法律监督,官商勾结,贪污腐败,以权谋私,权钱交易。如:“(1)2002年下半年,作为深圳市六大特色产业基地之一的深圳

市品牌服装产业集聚基地项目选址于宝安区龙华镇大浪村。因开发建设需要,原龙华镇政府征用了位于龙华镇大浪村石坳地段约2190亩的土地。该征地项目由龙华街道办城市建设监察队对征地范围内的果苗及附着物进行清点统计并制作青苗调查表,龙华街道办(原镇政府)以青苗调查表为依据向被征户居民发放青苗补偿款。张向明作为龙华街道办城市建设监察队队长,负责主持这一青苗补偿工作。魏建清作为龙华街道办城市建设管理监察队队员,负责青苗补偿清点的统计、制表。在此期间,张向明、魏建清利用利用负责龙华域内有关土地的统征、青苗清点、统计及地上附着物赔偿工作的职务便利,在6个征地项目中大肆收受农户贿赂款300余万元,为被征农户虚增青苗补偿款项1100余万元。(2)在广州至河源高速公路施工期间,广州市萝岗区九龙镇汤村村委会主任汤柱辉与一些村干部合谋,买通征地拆迁人员,以虚构果树、坟头等方式骗取征地补偿款500余万元,村主任自己就侵吞了其中430万元。2011年12月7日该案在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公开审理。”此类案件在土地征用补偿过程中屡见不鲜,接连发生。(二)任何事情的出现都是有原因的,在土地征用过程中导致上述问题出现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竞争日趋激烈,利益的最大化是竞争者恒古不变的追求。我国《宪法》规定:“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土地实行征用。”《土地管理法》也规定:“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法对集体所有的土地实行征用”。[6]虽然都规定了土地的征用必须以公共利益需要为前提,但并没有进一步对公共利益或个人利益做明确界定,这就使得在实践中有关土地征用方面的问题很难得以有序解决,很多对方行政机关甚至把公共利益扩大至经济建设领域,频频利用土地征用手段,利用公共利益界定模糊这一缺口,为了本部门利益或本区域利益,假借公共利益的名义对公民合法的土地使用权和财产所有权进行剥夺和限制,这就对公民的合法权益造成了不应有的损害。

2.土地征用补偿制度的终极目的就是为了平衡行政征用权与私人财产权间的利益冲突,但是在实现此目的的过程中并非一帆风顺。目前,国家公权力在通过强制手段进行对公民私权利进行限制时,在补偿方式上只采用单一的以金钱补偿为主,一次性地支付给农民一定的金钱为避免采用其他方式所带来的麻烦。再者由于农民的市场意识淡薄,没有长远的投资和发展规划,一次性补偿费用由于使

用不合理便折腾不了几日即一挥而空,进而使自己陷入生活没有保障,继续生活出现严重困难的境地,以致“五无”群体、群体性事件频繁发生。行政补偿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对相对人的保护无不是一重要途径,而且能得到合理解决提供有力地保障。

3.土地征用后能否实现合理的补偿的目标,除了有合法合理的实体性规定外还必须从程序上进行保障,但我国的行政补偿程序在限制公权力的运作方面与实体要求的目标实现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其应有的作用未能得到发挥,究其根源首先是程序性法律本身规定有漏洞,许多关于土地征用的法律法规仅仅有框架性和大体上的表述与规定,却缺乏具体而有实际可操作的准确定位,这就为政府行政机关滥用自由裁量权开了方便之门。

4.立法不明确,使土地征用缺少事前监督,征用过程中各行政机关职责与职权脱节,职责不明,相互包庇纵容,使征用权丧失事中监督;而法院对有关征用的诉讼是否由其管辖迟疑不绝,又无疑失去了制约征用权的最后一道屏障,置其处于保护停滞状态。目前对土地征用权的监督和控制,主要是靠党纪、政策、指令的规范以及行政官员的职业道德自律等非法律机制来约束,但这种非法律机制使行政机关或因自身素质限制不能准确领悟征用条款的精神实质或处于地方和部门利益考虑故意曲解法律。

二、国外土地征用补偿制度中的成功经验

在土地征用过程中为了防止权力滥用,保障土地权利人的合法权利,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在土地征用程序方面做出了一些详细规定,如通过正当的法律程序保护私人财产权,正当程序作为土地征用合法和公正的重要原则,在保护土地权利人利益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正当程序原则最先出现在英国的大宪章中,而完善于美国宪法第5条和第14条修正案。

(一)美国是一个以土地私有制为核心的资本主义发达国家,联邦宪法明确规定,只有通过公正的法律程序后,土地才能被征用,且美国土地的征用明确了对公告和听证的公开程序的重视,其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1.预先通告;2.政府评估征收财产;3.公开评估报告并举行听证(可提起诉讼);4.如果征收主体

方未达成协议,则交由法庭处理;5.双方聘请独立的资产评估将征收财产并当庭交换;6.最后一次协商补偿金;7.未达成一致的由民事陪审团来确定补偿金;8.判决生效征收财产完成。”[7]从以上立法可以看出,美国对土地征用补偿进行预先通告等征用前置程序和补偿金的给付具有一定的民主性。

(二)英国土地征用程序出现在1946年的《征用土地法案》中,规定行政机关依法征收土地首先向内阁提出请求,内阁然后举行公开调查,以便获得相关信息和所有利害关系人的意见,在此基础上来决定是否批准征用土地的请求。如果批准,则发出强制购买令。如果被征收者对行政机关的强制购买行为不服反而进行诉讼,法院仅对行政机关的收买行为是否遵循法定征收权限、法定程序进行审查,而对某块土地是否应当别征收则留给政府决定,司法机关不做干预。对补偿的数额,先由被征用人与征用机构协商,协商不成,就补偿争议提交给土地法庭裁判,若不服,被征用人还可上诉,[8]如此设立专门的土地法庭为当事人提供司法救济更加方便和快捷,这在土地征用补偿程序中极具指导作用。

(三)加拿大在土地征用补偿制度的发展方面也具有其独特的特点,加拿大的征地具体事务由专门的征地机构负责,其批准土地征用的机构主要在征地批准、补偿,进入或使用土地等方面起调解、决定作用。征地批准后,征地机构进行规划登记,并进行征地补偿公告,在征得土地所有者同意后,请估价师对被征用的土地进行补偿的价格评估;如果双方就补偿的价格一直无法达成协议,则由政府组织成立协调委员会来进行协调,协调调查委员会在调查协调过程中的事物性工作及技术性工作由专家承担;土地征用的批准机构行使协调、裁判的职能;从预征土地开始,一直到土地征用过程中的批准土地,补偿,征地机关进入被征的土地等环节都必须公开。[9]像这样公开、民主,对公民私有财产进行预征,可以为公民提供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和良好的维权机会。

三、我国土地征用补偿制度的完善

新时期,新阶段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人权得到普遍关注,但是我国的土地征用补偿制度仍然问题重重,公民的私有财产权的保护依然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在土地征用补偿制度中出现的程序性问题表现的尤为突出。为完善土地征用

及补偿制度中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一)明确界定“公共利益性”用地范围

土地征用只能为公共利益的需要而行使.有关公共利益的最早论述可追溯到公元5~6世纪的古希腊,尽管当时的内涵不十分明确,但在政治学、法学、公共管理学等领域对公共利益都有研究.我国《宪法》和《土地管理法》中都明确规定:“土地征收征用,均以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经过国外发展经验和我国改革实践,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对“公共利益的需要”的范围进行限制:1,军事用地;2,国家政府机关及公益性事业研究单位用地;3,能源交通用地;4,公共设施用地;5,国家重点工程用地;6,水利,环保用地;7,其它公认或法院裁定的公共利益用地,[10]只有这样使公共利益的范围得到明确规定,就可以防止一贯利用“公共利益需要”为借口而滥用土地征用权的不法行为得到有效的约束,行政机关的随意性也就随之大大地加以制约。这就使土地征用程序有了正当的法律前提,为保障公民权利平衡土地征用权与私人财产权做了重要准备。

(二)提高补偿标准,丰富补偿方式

在平衡土地征用机关与其相对人之间的利益冲突的过程中,由于受土地的地理位置、地区经济的发展水平、人均耕地面积、农民自身素质等因素影响,土地价格在利益化方式下的补偿方式与标准再采取唯一的金钱显得单一且不合理,为了切实保护农民利益,建立和完善我国的土地市场,土地征用补偿必须以土地的市场价格为依据,首先逐步扩大补偿范围,顺应地区经济的发展水平,合理规划单位面积的土地征用标准,不同地理位置进行有区别的补偿,不得统一采用唯一的标准,不宜简单地采取一刀切,应该对农民所有被征用的土地分等级估价后,直接对被征用土地进行补偿,对集体的补偿直接发给集体,农民个户的直接发到农户,建立补偿专用账户,防止挪用、贪污等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使补偿金一次性到账,让农民清楚地知道自己应得多少,实际得到多少。不过对土地征用补偿的方式还不止金钱这种方式,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还可以根据当地的实际和农民的意愿,可以灵活运用社会保险安置,土地使用权入股安置,用地单位安置等多种方式;其次,正确引导被征用土地补偿者进行长远投资规划,加强思想道德宣传教育,提高被征地者素质,开阔被征地者的视野,使他们认识到土地征用的前因后果,在面临土地被征用时,正确把握自己利益与公共利益孰轻孰重,正确评

价国家关于利益需要的决定,同时还要在土地征收工作中讲究策略和方法,尽最大努力,在维持被征地者原有生活水平的基础上,使其生活水平的发展要求得到满足,安定维稳是作好农民工作的重中之重,不能以对待城市居民的方式来对待农民群众,避免由此而导致的一系列问题的出现。正确引导征地农民充分合理地利用土地补偿金,以使被征地者在民创收增收。

(三)完善土地征用程序,保障农民的程序性权利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对公民财产权的限制和剥夺除合乎公共利益的需要外,还必须遵循正当的法定程序。

1.减少国家行政干预,规范土地征用程序,就必须要求弱化国家在土地市场中的垄断地位,打破国家土地征用的垄断权,做到土地利用规划允许农村非农建设用地进入市场,可以把土地征用从国家“统得过死,管的过严”的局面中解放出来.

2.简化土地征用程序,增加必要的实质性程序.首先开展对公共利益单独审查程序,因为土地征用补偿是对公民财产权的限制和剥夺,为了使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得到平衡,必须在当事人参与的前提下,对公共利益的范围界定公开、公平、公正地进行讨论,通过民主程序决定公共利益;其次确定征用补偿数额,方式确立事前补偿程序,公开、公平、公正是这一程序凸出的特点,行政机关应当对土地征用的目的、范围、补偿数额、方式、征用的用途向社会进行公告,并对利害关系人陈述意见的权利和期限做出明确通知,为切实保护公民的合法财产权益,进行公平补偿,不能以侵害财产权益人的利益为代价降低补偿成本,财产权益人在补偿过程中享有充分的参与权和知情权的主体地位不能动摇.但这并不限于行政机关依照补偿协议成政府的补偿决定进行补偿后,执行对其财产的征用决定.

(四)借鉴外国先进的土地征用补偿程序经验,努力在我国土地征用中根据实际贯彻落实

土地是公民最基本的生存资料,其征用不但应以公共利益需要而得到合理的补偿,且征用程序也应当公正合法,美国作为一个私有制比较发达的国家,在土地征用方面有不少值得我们借鉴:1,为了能及时通知当事人,让其做好准备工作,采取有利于当事人自身利益的保护措施,预先通告程序必不可少;2为了消除当事人与社会其他人的误解,便于接受社会公众监督,实行公开评估报告并举

行听证,为土地征用的顺利进行架梁铺桥;3,为了尽快落实补偿,满足当事人生存生活需要,美国在支付补偿金的时间也足以让我们借鉴,30天的时间可以说既给了政府足够的处理时间,也无损于当事人的权利,合理,高效我们不得不引以为鉴。英国土地征用补偿制度,被征地人与征地方可以在补偿标准,方式等方面进行协商,在协商过程中,应保确征地者的合法权益,争取协商一致,坚定补偿协议,如果双方无法达成协议,就补偿争议提交给土地法庭进行裁判,若不服,被征地人还可以上诉,而不是强迫被征地者拆迁,剥夺被征地者的司法救济权利,给被征地者造成不应有的第二次伤害。很显然,我们对于英国的土地征用补偿程序有借鉴之处。加拿大土地征用补偿制度中的全程公开(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及个人隐私的除外)值得借鉴,[11]这也对于监督土地征用的合法性有重要意义。

(五)完善土地征用法规,强化司法救济措施

1.完善《土地征用法》,根据《国家赔偿法》建立健全《行政补偿法》,使土地征用过程中公共利益的界定,土地征用补偿的标准、范围、方式,程序都有法律依据,做到有法可依,建立土地征用事前监督机制;在土地征用过程中尽量分工明确,职权与职责相对应,不能相互包庇纵容,权责不统一,扩大土地所有者的损失,提高行政工作人员的思想道德素质,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廉洁自律,尽力为群众办实事,不得官商勾结,以权谋利,影响公正案件的解决.

2.土地征用补偿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对程序性的问题不但要合法而且还得合理,所以应对土地征用补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只靠严明党纪,党风是不能确保当事人合法权益不受侵犯的,政策,指示在维护公平正义上也有很大局限性,当事人利益受到侵犯,道德调整是解决不了实际问题,所以用法律为其设计一套事先补偿制度保障其因土地被征用而遭受的损失得到公平补偿势在必行,土地征用纠纷可分为土地征用纠纷和土地征用补偿纠纷,在征地机关违法侵犯了农民的合法权益时,司法机关在很大程度上是被征地者利用诉讼权来救济自己受到侵犯的权利,土地被征用者利用《行政复议法》和《行政诉讼法》对不符合法律规定的行政行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法院无正当理由不得置之不理,对符合条件的案件及时立案处理。

3.土地征用补偿制度的建立和完善需要综合社会许多方面因素的考虑,当然如上所述,应该先尽快完善立法,才能使土地征用补偿制度的其他社会分配制

度纳入统一体系之中,我们更因该发挥社会各个方面的力量而不仅仅是靠政府,正阳,才能使土地征用补偿制度兼具社会效益和法律效益,保护公民私有的财产权利,维护私人合法权益不受非法侵犯。

结语

建立健全土地征用补偿制度不可能一蹴而就,它更需要一个艰难的发展历程。公民的私有财产只有在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而被征用,不得因为私人利益而随意进行。土地征用补偿制度在我国的发展和进度由于受历史传统,公民思想道德素质等方面的影响,对其中突出问题的解决更是举步艰难,很容易造成对公民权利的第二次伤害,要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更应从立法高度,宪法层面对公民的私有财产,在土地征用后的补偿程序、方式、标准都进行明确规定,防止征收方利用法律空白之漏洞,滥用土地征用权,所以要在土地征用补偿制度中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保障公民获得合法合理的补偿,建立健全土地征用补偿制度是一项巨大的工程,对我们来说仍然任重而道远,应该从实际出发,吸取国外先进经验,对我国土地征用补偿制度的完善所用,以促进我国社会的和谐,公民的合法权益真正得到保护。

参考文献:

[1]胡建森.《行政法学》[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8 年版

[2]窦衍瑞.《行政补偿制度的理念与机制》[M]山东.山东大学出版社,2007.12.第10页.

[3]窦衍瑞.《行政补偿制度的理念与机制》[M]山东.山东大学出版社,2007.12.第73页

[4]穆向丽张安录.《农用地使用权征用中的行政补偿制度研究》[J]农村经济.2010第5期.第40页

[5]姜丽王忠.《我国行政征用制度问题与对策分析》《前沿》2007第1期.第161页

[6]王丽娜.《中国土地征用补偿制度及其完善》[J]社会纵横.2009年2月.总第24期

第2期.第95页

[7]吴辰星.《土地征收征用中的行政补偿法律问题研究》[J]法制与社会.2010年7月(中).第36页

[8]陈凌.《论我国土地征收征用正当当程序构建》[J]江西社会科学.2009.12.第138页

[9]张浩洁.《土地征用补偿问题研究》[J]吉林大学.2008年3月4日 .第10页

[10]康贞花.《韩国土地征收补偿法律制度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延边大学学报2011年6月第44卷第3期.第85页

[11]张浩洁.《土地征用补偿问题研究》[J]吉林大学.2008年3月4日 .第11页

被征收征用土地的农民补偿款分配方案 参考

被征收征用土地的农民补偿款分配方案 参考 被征收征用土地的农民补偿款分配方案默认分类2007-04-21 13:29:10阅读188评论0字号:大中小订阅 2006年,山西省吕梁市离石区北郊的上安村因新建吕梁学院定址被征用农田1030亩,根据市区街道办及村民委员会的讨论协商,达成土地征用协议,每亩土地以8万元的价格被吕梁学院永远征用。其后,吕梁学院将补偿款分两次于2006年底全部打入上安村委会的帐户。2006年8月上安村委会依照补偿方案对补偿款进行发放,之后,剩余800万元尚未完全分配,从而引发群众上访告状等群体性活动,主要意见有:1.认为土地出让金太便宜;2.分配方案不公道.至今,剩余800万元仍无法分配,群众意见很大,现将土地分配方案公布,供大家讨论并提出更好的方案和意见. 上安村征地补偿费分配实施方案 吕梁学院因建设新校址征用我村土地的补偿费,依照双方所签协议条款,其中的50%已按时转入我村帐户。为尽快、公平、合理地将以上土地补偿费及时分配落实到农民手中,经过全体党员、村民代表协商,并广泛征求了广大村民的意见,特制定以下分配实施方案,供具体发放时参照执行。 一、指导思想及分配原则 1.认真贯彻执行《山西省征收征用农民集体所有土地征地补偿费分配使用办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等相关法律规定,紧密结合我村的实际情况,坚持既保证村民应享有的分配权益,又考虑其对村集体所尽义务的多少和贡献大小;既有利于当前工作的展开,又不影响今后的长远规划的方针,争取通过对征地补偿费的分配使用,为我村新农村建设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2.根据山西省人民政府[2005]第182号令第十一条"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不得以任何名义,侵占被征地农户依法享有的征地补偿费"的规定,本征地补偿费分配方案,立足于以分配落实为主题,不牵涉其它历史遗留问题。 二、具体分配办法 这次土地补偿费的分配,按照"土地补偿费主要用于被征地农户"以及土地 承包过程中"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的政策精神,结合我村的实际情况,决 定按以下方法进行分配: 1.未确权确地到户的土地、沟渠、道路、河滩地等所得土地补偿费由集体 留存,不用于分配。按规定集体应提留20%,不再提留,全部用于村民分配。 2.总体分配比列为6﹕ 3﹕ 1。即应发放的土地补偿费总额的60%分配给被征地户,30%分配给全体村民,剩余的10%用于被地征户的失地补偿费,一次性 支付。 3.考虑到土地承包时,由于地的质量原因,当时是以产量核定应承包亩数,如以当时承包的实际亩数发放补偿费,与实际村情不符,为平衡这方面的利益 关系,决定按当时人均420斤的产量结算其应得款。 4.资格界定及分配比列: 1凡1996年底前为本村农户,并承包了集体土地,均可按土地和人口参与 分配。 2凡1997年以后(含1997年)至今新增的在册农业人口,其祖辈1947年前 至今一直在本村的只参与本次按人口的分配,并按应分配比列数额另增加 100%(另增加的100%在人口的分配款中提取)。 3根据本户对村集体应尽义务的大小设立分配比列 凡1947年底前居住在本村且本人及其后代一直为上安的在册农户,土地和人口两项分配均按100%足额分配。 1948年至1957年期间入居本村的,本人及其后代按上述足额的55%分配。

健全的质量管理制度

健全的质量管理制度 1.针对建制体系,我公司分别制定了各部门、各环节的质量目标责任制,各部门又分别制定了岗位责任制,使有关标准有了相应的监督、管理制约机制,从而保证国家及行业规范标准被严格执行,确保工程质量。 2.坚持“以人为本,科技兴业”的公司经营理念,充分重视现场施工人员及车间加工人员的思想意识,坚持按公司质量教育大钢进行持续质量教育,使质量意识深入人心,从根本上保证本工程的施工质量。 3.为了更有效的发挥职工的潜能,提高职工的生产积极性,以质量目标管理为基础,充分运用经济杠杆作用,对每个责、权、利挂钩,同时分解目标,做到千斤重担人人挑,人人肩上有指标,把各岗位的工作效率、产值与个人利益挂钩,使职工形成了良好的工作作风、严谨科学煌工作态度,更好的为一线服务。 4.主动接受当地质检部门的检查与监督,根据要求提供样板、检测资料等,并与当地公安、环保等单位取得联系办理相关手续,签定安全、卫生承诺书。 5.实行先做样板,后再展开施工的方法,样板须经建设单位、监理工程师及当地质检部门确认后,方可以大面积进行施工。 6.严格安排IS09001标准组织生产管理,从材料供应、加工、安装等方面全方位控制产品质量,确保工程自始至终处于严格的质量控制之下。 7.安装公司经理及分管理都有各自明确的岗位责任,根据公司质量保证体系图,层层落实质量责任,如果出现问题必须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并按规定予以严肃处理,主管领导须负领导责任,是质量保证体系始终保持良好的动作态势。 8.服从建设单位和监理工程师的管理并保持紧密联系。 (1)严格执行管理规范,进场施工单位等文件流转均需报请建设单位和监理工程师签字; (2)根据建设单位或监理工程师的意见,对现场施工管理存在的问题作出整改,并将整改方案交付备案; (3)按照建设单位和监理工程师的意见,对设计方案,作出合理修改,以更好地满足标准要求,并取样送交建设单位进行封样保存;

技巧心得:土地征用权与土地征地补偿评估

技巧心得:土地征用权与土地征地补偿评估 土地征用的合理补偿:土地价值与拆分损失按公平正义和权益保障的原则,国家对征地而受损失的人负有货币给付或其他方式补偿的义务。对征用土地进行科学的价格评估后给予财产所有者合理的补偿,是整个土地征用过程的关键环节。 合理的补偿价格评估应考虑的内容:征用部分的土地价值,土地的价值一般以征用时使用的土地市场价值为基础给足补偿;由于拆分导致剩余不动产造成的价值损失,即拆分损失(severance damage),也就是征用后剩余部分的价值与这个剩余部分作为整体的一部分考虑时所发生的价值方面的损失。举个例子:一块土地作为一个整体估算时其价值为200000元,当征用这块地的二分之一时,把这一半视为整块土地的一部分,其价值当然为100000元。但是如果把这两半土地分开来看的话,可能由于地块大小的改变和经济上可行的使用发生改变,每块地只值60000元。这时的拆分损失被认为是40000元。 市场价值的含义 房地产评估,大都是对目标房地产的市场价含义存有不同的理解。美国的法院出于诉讼的目地解释了市场价值的含义,典型的有两种定义:①所谓市场价值,就是一宗财产放入公开的市场内,在一段合理的时间内能找到购买者进行出售,从中所能得到的以货币估量的价值,其中购买者是在知道该财产的所有可调整的使用用途和它能够实现的用途情况下购买该财产。这是在审判过程中被广泛引用和接受的一个关于市场价值的定义,是建立在美国一个加州法院判例的基础上的。②另一个法院的判例中是这样定义的:为了公用目的征用土地的市场价值,就是假想一个意愿的出售者向一个意愿的购买者出售这块土地时的交易价格,而不管这个交易行动是否是双方的一时冲动或者是经过深思熟虑的结果。实际在征用时,对于大多数财产的出售者而言,出售他们的财产并非他们的意愿。 关于市场价值,中国目前尚未有统一的定义。在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和建设部于1999年联合发布的《房地产估价规范》中,有一个"公开市场价值"定义:"在公开市场上最可能形成的价格。采用公开市场价值标准时,要求评估的客观合理价格或价值应是公开市场价值。" 世界各国对市场价值的定义在1993年2月之前未能统一。此后,国际资产估值标准委员会在澳洲墨尔本开会,与会国通过了一条国际认可的市场价值的定义,文意是:"于估价日一物业在经适当市场推广后,由一自愿卖方售予一无关系的自愿买方所得的金额,该笔交易是

国外土地征用补偿标准(2017最新)

遇到征地拆迁问题?赢了网律师为你免费解惑!访问>> https://www.doczj.com/doc/d010443157.html, 国外土地征用补偿标准(2017最新) 一、国外土地征用补偿标准 给予被征用土地的所有者或使用者的补偿数额对其他所有者能够有重要的影响力和公平的暗示。过低的补偿费不利于土地所有者进行土地改良,他们害怕一旦土地被征用他们将不能收回这些投资价值。过低补偿费的另一后果是银行将不愿意对某些他们认为很可能被征用的地产进行贷款。即使按完全的市场价值补偿,对土地所有者来说也是过低的,由于不考虑土地的附加值,而这个附加值是市价所不能反映出来的。尽管这些价值难于精确地确定,但他们可以考虑增加一定百分比的额外补助补偿给居民或对所有者有特殊意义的其他地产,或者通过增加额外的补偿金用于重新安置或被打扰费用。另一方面,过高的补偿费将不利于合法的征用,不利于公共利益”的实现。因此,确定一套合理的补偿标准非常重要。 (一)土地征用补偿项目 1. 对土地所有者的补偿

关于土地征用补偿项目,尽管各国(地区)的规定不大相同,但基本上是以地价补偿和地上物(土地改良物)补偿为主。 补偿项目除了考虑土地及其附带资产的价格外,英国还综合考虑了以下因素: (1)因所征用的土地一旦投入使用而导致的当事人所拥有的其他土地的价格的增加。 (2)征地时,必须将征用土地与当事人的其他土地划开,因划分使当事人蒙受损失。 (3)对当事人的财产造成不良影响,从而使当事人蒙受的损失。 (4)当事人被迫迁居别处或到其他地方经商所需要的合理费用。此外,还有经营外损失费的补偿,例如英国有关土地征用的条例规定,假如一个人在一块农业用地上至少经营了三年,而由于征地失去这种经营权,则他有权要求得到额外经营损失费,条件是他如果在英国境内在三年期限内开始经营另一块农业单元。 (5) 由于动乱而受到的损害;对于拥有者特殊经济利益的干扰和

关于全省电网建设征地动迁补偿实施方案的通知(17号文)

辽宁省人民政府批转省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全省电网建设征地动迁补偿实施方案》的通知 辽政发[2008]17号 各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厅委、各直属机构: 省政府同意省发展改革委、省国土资源厅、省林业厅《关于全省电网建设征地动迁补偿实施方案》,现转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八年六月五日 关于全省电网建设征地动迁补偿实施方案 为保证我省境内电网建设工程的顺利实施,保障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和“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中部城市群建设的用电需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等相关法规政策,结合我省实际,现制定《全省电网建设征地动迁补偿实施方案》。 一、征地动迁补偿原则 1.电力是国家基础性、公益性、先导性产业,电网建设项目是全省重点工程,在执行国家有关政策性规定基础上,对电网建设实行政策倾斜。 2.各级国土资源部门负责征地协调工作。对符合用地预审、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土地登记等申请条件的电网建设项目,应尽快办理相关手续。 3.各市政府负责协助电网建设单位实施征地工作,实施地上地下附着物的动迁和协调工作。征地补偿费要严格执行所定标准,及时足额补偿到位,不得截留、挤占和挪用。 4.除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以及国务院及其财政、价格主管部门另有规定外,原则上可以减免属于本级的涉及电网建设工程的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涉及国有资产的铁路、公路、通信、水利及管道等构造物的动迁,按成本价给予补偿。 5.因工程需要临时占用或改变现状的水利、道路等设施,工程竣工后由建设单位按原标准恢复。若产权单位提出高于原标准建设的,所增加费用由产权单位承担。 6.电网建设项目涉及征占用林地的,林业主管部门要按照重点基础设施工程建设标准予以优先安排。对输变电线路走廊(包括杆、塔基)使用林地的项目,要尽快报省或国家林业主管部门审核。 7.各级政府和电网建设单位要依法征地、动迁,保护被征地和动迁群众的正当权益。要做好电网建设宣传工作,及时采取措施,有效预防和妥善处理阻碍工程施工事件的发生。 8.严肃财经纪律,加强征地、动迁等专项资金管理,加强廉政建设和监督管理。 二、征收土地补偿、税费标准 (一)征收土地补偿标准(含安置补助费)

最新版质量管理体系及质量管理制度

质 量 管 理 体 系 及 质 量 管 理 制 度 二零一六年质量管理体系

建设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是建设工程质量管理的重要任务之一,它贯穿于建设工程项目决策阶段和实施阶段的全过程,牵涉到建设工程施工质量保证体系的建立和运行、施工质量的预控、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和施工质量验收各方面各环节的工作。只有认真把住每个环节按质量要求严格控制它,才能 建造出高质量、高水准的工程。 建设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是工程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质量控制是在明确的质量方针和目标指导下,通过对具体作业技术和管理活动的计划和实施过程,致力于实现预期的质量目标,是一种过程性、纠正性和把关性的质量控制。只有严格对建设工程施工全过程进行质量控制,包括建立和运行施工质量保证体系,采取施工质量预控,实施施工过程质量控制和严把施工质量验收, 才能实现建设工程施工的质量目标。 1、施工质量保证体系的建立和运行 施工质量保证体系的建立是以现场施工管理组织机构(如施工项目经理部)为主体,根据施工单位质量管理体系和业主方或总承包方的工程项目质量控制总体系统的有关规定和要求而建立的。施工质量保证体系需要根据施工管理的范围,结合工程的特点建立,其主要内容有: ①现场施工质量控制的目标体系; ②现场施工质量控制的业务职能(部门)分工;

③现场施工质量控制的基本制度和主要工作流程(可引用企业质量管理 体系的相关制度); ④现场施工质量计划或施工组织设计文件; ⑤现场施工质量控制点及其控制措施; ⑥现场施工质量控制的内外沟通协调关系网络及其运行措施。 施工质量保证体系是通过以上内容所形成的现场施工质量保证的制度性和程序性的文件体系,为现场施工管理组织注入质量控制的活力和机制。施工质量保证体系有如下特点:系统性、互动性、双重性、一次性。 施工质量保证体系的运行,应以质量计划为龙头,过程管理为重心,按照PDCA循环原理展开,即计划(Plan),明确目标并制定实现目标的行动方案;实施(Do),包含两个环节,计划行动方案的交底和按计划规定的方法与要求展开施工作业技术活动;检查(Check),对计划实施过程进行各种检查;处置(Action),对质量检查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原因分析,采取必要的措施予以纠正。施工质量保证体系的运行,应按照事前、事中和事后控制 相结合的模式依次展开。 2、施工质量预控 施工质量计划预控,是以预防为主作为指导思想,在施工前,通过施工质量计划的编制,确定合理的施工程序、施工工艺和技术方法,以及制定与

2020农村土地征收补偿标准

2020农村土地征收补偿标准 农村土地征收补偿标准由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青苗补偿费构成。 一、土地补偿费 土地征收的土地补偿费是如何计算的呢?土地补偿费一般为该耕 地被征收前三年平均年产值的六至十倍。 二、土地征收的安置补助费 按照需要安置的农业人口数计算。需要安置的农业人口数,按照被征收的耕地数量除以征地前被征收单位平均每人占有耕地的数量 计算。每一个需要安置的农业人口的安置补助费标准,为该耕地被 征收前三年平均年产值的四至六倍。但是,每公顷被征收耕地的安 置补助费,最高不得超过被征收前三年平均年产值的十五倍。 三、青苗补偿标准 对刚刚播种的农作物,按季产值的三分之一补偿工本费。对于成长期的农作物,最高按一季度产值补偿。对于粮食、油料和蔬菜青苗,能得到收获的,不予补偿。对于多年生的经济林木,要尽量移植,由用地单位付给移植费;如不能移植必须砍伐的,由用地单位按 实际价值补偿。对于成材树木,由树木所有者自行砍伐,不予补偿。 四、其他附着物的补偿标准 1、各项征地补偿费用的具体标准、金额由市、县政府依法批准 的征地补偿安置方案规定。 2、土地被征用前3年平均年产值的确定(有关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的补偿标准):按当地统计部门审定的最基层单位统计年报和 经物价部门认可的单价为准。

3、按规定支付的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尚不能使需要安置的 农民保持原有生活水平的,可增加安置补助费。原土地补偿费和安 置补助费的总和不得超过土地被征用前三年平均年产值的30倍的土 地管理规定,已经在2013年3月26日《土地管理法》中删除。 随着社会的发展,农村征地越来越多,农民最关心的就是最新农村土地征收赔偿标准是多少?那么,农村征地赔偿标准由哪些方面构成,又是计算的呢? 农村土地征收赔偿标准由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青苗及地上附着物补偿费构成。 一、土地补偿费 土地征收的土地补偿费是如何计算的呢?土地补偿费一般为该耕 地被征收前三年平均年产值的六至十倍。 二、土地征收的安置补助费 按照需要安置的农业人口数计算。需要安置的农业人口数,按照被征收的耕地数量除以征地前被征收单位平均每人占有耕地的数量 计算。每一个需要安置的农业人口的安置补助费标准,为该耕地被 征收前三年平均年产值的四至六倍。但是,每公顷被征收耕地的安 置补助费,最高不得超过被征收前三年平均年产值的十五倍。 三、青苗补偿标准 对刚刚播种的农作物,按季产值的三分之一补偿工本费。对于成长期的农作物,最高按一季度产值补偿。对于粮食、油料和蔬菜青苗,能得到收获的,不予补偿。对于多年生的经济林木,要尽量移植,由用地单位付给移植费;如不能移植必须砍伐的,由用地单位按 实际价值补偿。对于成材树木,由树木所有者自行砍伐,不予补偿。 四、其他附着物的补偿标准 征收土地需要迁移铁路、公路、高压电线、通讯线、广播线等,要根据具体情况和有关部门进行协商,编制投资概算,列入初步设 计概算报批。拆迁农田水利设施及其它配套建筑物、水井、人工鱼

论文(征地补偿制度)

密级公开 中共XX省委党校 在职研究生毕业论文(设计)农村土地征用补偿制度政策研究与完善 论文作者指导教师专业年级论文提交日期论文答辩日期::::::

论文题目:农村土地征用补偿制度政策研究与完善 内容提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速推进,在这个过程中遇到的首要问题就是土地使用形式的改变。在我国现有法律框架下,除个别省份外,农村集体所有的土地,只有被征用为国有土地,才可以进入市场参与开发建设。而正是在土地征用过程中,农民的财产权益容易遭受到损失。在现有法律框架下的我国农村土地征用补偿制度虽几经修改,但只是补偿标准有所提高,仍存在诸多缺陷,其中最突出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农村土地征用补偿X围窄、标准低,农民在集体土地上享有的各种使用权的财产权性质没有得到正确认识,征地后得不到相应补偿;二是一旦发生征地补偿纠纷,农民往往投诉无门,寻求不到合法有效的解决途径,于是产生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土地使用权是我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的主要内容,是法律直接赋予农民的法定财产权。按照权利平等保护的理念,应当将被征地上的土地使用权纳入征用对象,并与土地所有权共同受偿。出于保持农民原有生活水平的考虑出发,应当完善补偿标准的确定方式。另外,征用的强制性并不构成剥夺被征用人发言权的理由,正当法律程序对财产权的保护,就是要为权利人提供申述意见的场所与程序。我国目前的征用补偿制度还不完善,无论是从具体规定的一致性、程序选择的灵活性、申请主体的合法性还是征用人和被征用人之间协商的平等性都欠缺明确的表述,不利于权利主体的权利保障。 关键词:土地征用征地补偿国外征地制度公共利益

2018农民土地征用补偿标准多少钱一亩

2018农民土地征用补偿标准多少钱一亩 国家为了公共利益,征用农民在这几年是很常见的。想必很多人想要了解,2018农民补偿标准多少钱一亩?与土地征用的区别是什么?的一般程序是怎样的?下面由为您介绍一下。 一、2018农民土地征用补偿标准多少钱一亩 1、2018农民土地征用耕地补偿标准 旱田平均每亩补偿5.3万元。水田平均每亩补偿9万元。菜田平均每亩补偿15万元。 2、2018农民土地征用基本农田补偿标准

旱田平均每亩补偿5.8万元。水田平均每亩补偿9.9万元。菜田平均每亩补偿15.6万元。 3、2018农民土地征用林地及其他农用地平均每亩补偿13.8万元。 4、2018农民土地征用工矿、村民住宅、道路等集体建设用地平均每亩补偿13.6万元。 5、2018农民土地征用空闲地、荒山、荒地、荒滩、荒沟和未利用地平均每亩补偿2.1万元。 二、土地征收与土地征用的区别 1、土地征收指国家为了社会公共利益的需要,依据法律规定的

程序和批准权限,并依法给予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农民补偿后,将农民集体所有土地变为国有土地的行为。 2、土地征用是指国家为了社会公共利益的需要,依据法律规定的程序和批准权限批准,并依法给予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农民补偿后,将农民集体所有收归国有的行政行为。 国家行政机关有权依法征用公民、或者其他组织的财物、土地等。征收征用的区别主要是:行政征收取得的是,而行政征用取得的是财产使用权。 三、农民土地征用的一般程序 1、建设项目用地单位向市、县国土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办理用地申请; 2、市、县国土部门拟订征地方案报同级人民政府审查后逐级上

报; 3、征地审核与批复; 4、被征地所在人民政府发布征收土地方案的公告; 5、被征地所在地人民政府及其国土部门制订补偿、安置方案并公告; 6、被征地所在地人民政府及其国土部门补偿安置方案的实施; 7、建设项目用地单位获发建设用地批准证书。 综上所述,2018农民土地征用补偿标准是:旱田平均每亩补偿5.3万元;水田平均每亩补偿9万元;菜田平均每亩补偿15万元;林地及其他农用地平均每亩补偿13.8万元等等。若您有其它问题,

土地征收两费分配及管理办法

土地征收两费分配和管理办法 为依法搞好被征地农民的补偿安置工作,确保征地补偿费的合理分配和使用管理,维护被征地农户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合法权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四川省<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办法?、《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国土资源厅关于调整征地补偿安置标准等有关问题的意见的通知》(川办函[ 2008 ] 73号)、《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农业厅关于加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征地补偿费监督管理的意见的通知?(川办函[2005]92号)等相关法律法规及文件精神,制定本办法,供各被征地组织参考。 一、征地补偿费分配和管理办法总述 (一)法律依据 征地补偿费,是指国家依法将农民集体所有土地征收为国家所有时,支付的各项经济补偿。《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四十七条:“征用土地的,按照被征用土地的原用途给予补偿。征用耕地的补偿费包括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以及地上附着物和青苗的补偿费。” 土地补偿费是指因国家征用土地对土地所有者和土地使用者因对土地的投入和收益造成损失的补偿。《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第二十六条:“土地补偿费归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土地补偿费由被征地单位用于恢复和发展生产,土地补偿费的补偿对象是土地所有人。 安置补助费是指国家在征用土地时,为了安置以土地为主要生产资料并取得生活来源的农业人口的生活,所给予的补助费用。 青苗补偿费用地单位对被征用土地上的青苗因征地受到毁损,向种植该青苗的单位和个人支付的一种补偿费用。

附着物补偿费用地单位对被征用土地上的附着物,如房屋、其它设施,因征地被毁损而向该所有人支付的一种补偿费用。 年产值确定。征用耕地前3年种植业的平均年产值。我县征地统一年产值标准:江口镇1720 元/亩,其他乡镇1580元/亩。 (二)分配问题 1、征收土地的面积:以实地丈量、登记的面积经三审三公示确认并锁定的数据为准,以确保被征土地面积准确无误。 2、被征收土地的确认:以被征地农户、现场调查人员、村社群众代表、所在村(居)民委员会、乡(镇)人民政府签字盖章为准。 3、征收土地的农业人口,按县公安部门户籍登记并整顿后确认的数据为准。 (1)新增人口的确认: 时间期限:1999年公历1月1日后至分配期止的月底止。 ①婚进。双方必须达到法定婚龄,且依法办理了结婚登记的,凭结婚证确定计算为新增人口,且原居住地需出据土地承包证明。 ②出生:常住人口具有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户中新出生人员凭入户户籍证明计算。 ③符合法定收养程序的收养人员。 除上述以外的新入户人口均不计算为新增人口。 (2)减少人口的计算方法: ①死亡:期内死亡不论是否注销户口的人口应减除。 ②退包人口:期内符合法定程序退出承包地的应减少相应人口。 ③农转非:全家迁往设区的市且农转非的应减少相应人口。部分成员户籍变动的不作减少人口计算。 (3)关于出嫁女和新迁户的问题,妇女与男子享有平等的权利,

企业质量管理制度76966

企业质量管理制度(1)总则 第一条(目的) 为保证本企业质量管理工作的推行,并能提前发现异常、迅速处理改善,借以确保及提高产品质量符合管理及市场需要,特制定本制度。 企业质量管理制度(2)年度质量目标的制定 第二章年度质量目标的制定 第二条 企业每年的质量目标作为年度质量工作的依据,适用于与质量相关之各项作业,各有关部门应负责分管的质量目标项目的制定和统计工作,遵循年度质量目标,分解落实到各自的工作中。 第三条(制定与发放) 技术工程部根据当年质量目标实施情况,于年底制定下年度质量目标,报管理者代表。管理者代表审核后可提交管理评审会议审议或直接呈总经理批准。经批准的“年度质量目标”应发放到各有关部门做为当年质量工作的依据和努力方向。定量目标应规定数据收集和汇总统计部门。 第四条(统计、核查与修订) 定量目标的统计部门对分管项目定时进行汇总统计,并按季度将计算依据和结果报管理者代表。管理者代表视情况组织人员进行核查,内部质量审核时亦做为检查内容之一。年度质量目标的修订,需经管理评审会议审议或报总经理批准。 企业质量管理制度(3)质量策划控制 第三章质量策划控制 第五条 企业在新产品开发、产品转型、新技术应用等时机,有系统、有计划地进行质量策划,

以确保产品满足顾客的需求。质量策划根据企业质量体系文件进行,适用于企业内所有产品的开发、生产、安装和服务的过程。 第六条 质量计划是在质量体系框架内,针对特定的产品、服务、合同或项目,规定专门的质量措施、资源和活动顺序的文件。企业分管品质工作的领导主导产品的质量策划,组织编制质量计划。研发产品部负责新产品的立项、设计文件的输出、部品承认书的编制。技术工程部负责制订及完善产品的检验规范、工艺文件,并参与产品的质量验证。相关部门配合执行质量计划。 第七条 质量计划制定具体为: 1.研发产品部在新产品开发、产品转型、新技术应用时机,应由专人立项并编制“项目企划书”,企划书应对产品的性能指标、市场价位、目标成本、研发费用等作出规则,确保研发阶段产品品质。企业分管领导组织项目可行性评审。 2.项目立项后,须确定项目经理、制订“项目控制计划书”。项目执行期间,企业分管领导定期检查项目进度。样机交付评审时,应按规范要求输出齐套的设计文件,并通过样机鉴定验证,必须达到EMC、安规等国家强制性标准要求。 3.样机设计完成后,企业分管领导会同项目组、技术工程部、计划部、采购部、品管部及营销、销售等相关人员,必要时邀请顾客代表参加,根据企划书对样机设计进行评审。评审的内容包括样机软硬件配置的合理性、结构的可靠性、产品技术水平的适切性、投产的工艺性以及整机成本测算的盈利性等。根据评审结果,必要时作出相应修改。 4.样机通过评审后,应制订试生产计划,选择合格供应商,准备试生产相关的临时性技术文件、规范等。使新部品进货检验和试生产顺利衔接。 5.计划部依据试生产计划,安排部品的采购、齐套。 6.技术工程部依据试生产计划和有关设计文件资料编制各类检验规范、工艺文件,并主导产品试生产验证以及工艺流程的完善和补充。 7.研发产品部项目组跟踪试生产的进度,协同技术工程部解决试生产中出现的技术

2017国家农村土地征地补偿标准(仅供参考)

2017国家农村土地征地补偿标准 土地征收补偿标准由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附着物补偿费和青苗补偿费构成。 一、征地补偿费用项目 1、土地补偿费 用地单位依法对被征地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因其土地被征用造成经济损失而支付的一种经济补偿。 2、青苗补偿费 用地单位对被征用土地上的青苗因征地受到毁损,向种植该青苗的单位和个人支付的一种补偿费用。 3、附着物补偿费 用地单位对被征用土地上的附着物,如房屋、其它设施,因征地被毁损而向该所在人支付的一种补偿费用。 4、安置补助费 用地单位对被征地单位安置因征地所造成的富余劳动力而支付的补偿费用。 二、征地补偿标准 1、各项征地补偿费用的具体标准、金额由市、县政府依法批准的征地补偿安置方案规定。 2、土地被征用前3年平均年产值的确定(有关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的补偿标准):按当地统计部门审定的最基层单位统计年报和经物价部门认可的单价为准。 3、按规定支付的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尚不能使需要安置的农民保持原有生活水平的,可增加安置补助费。原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的总和不得超过土地被征用前三年平均年产值的30倍的土地管理规定,已经在2013年3月26日《土地管理法》中删除。 政府征收农民土地,应有合法项目,按照法定程序,给予被征收人合理补偿,先补偿,再征收,任何违反以上基本原则的征收行为都属于违法征收。被征收人可以拒绝签订征地补偿安置协议,以申请信息公开,提起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等方式争取自己的合法权利。 征地补偿 1、征收耕地补偿标准 旱田平均每亩补偿5.3万元。 水田平均每亩补偿9万元。 菜田平均每亩补偿15万元。 2、征收基本农田补偿标准

土地征收补偿制度研究

土地征收补偿制度研究 研究背景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的环境要素之一,是社会生产活动中最基础的生产资料。而农村集体所有的土地更是广大农民生存的保障。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维持土地的可再生能力,保护耕地的稳定是贯彻实施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方面,农民是实施这一战略的重要主体。同时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作为经济发展主要承载体的土地,农用地被大量征用为建设用地,无可非议。随之而来的是越来越多的被征地农民变成了无土地、无工作、无社保的“三无农民”,农村土地征用过程中也存在着很多不计土地利用效率,侵害农民权益的现象。 我国城市土地资源的有限性,使得城市的进一步发展必然依赖对农村土地的征收和使用,近年来,因土地征收补偿而产生的纠纷和事件纷繁复杂,这事关系到被征地农民最切身的利益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因此建立既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又符合农民长远利益的征地补偿标准是必要的和紧迫的。 研究目的 明确界定公共利益 界定公共利益是各国有关财产征收制度必须规定的内容,因为公共利益是公权和私权的连接点,是对公民财产权做出限制的理由。公共利益是政府征收公民财产所有权的行政行为的正当性条件之一。我国宪法规定“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土地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但是并没有对土地征用补偿、公共利益的作出界定。因此,土地征收制度重要条件的公共利益等于是虚置。 由于法律没有明确公共利益,无论是被征地农民还是政府并不重视论证公共利益。从征地实践看,政府通过村委会征地或者企业通过村委会征地,并没有谁来论证是否是为了公共利益,也没有对征地和补偿问题组织听证。对涉及村民根本利益、社会保障等重要的土地问题,农民没有充分的参与权、讨论决定权。征收土地过程中的短视行为,必然导致农民对土地保障福利的永久丧失。 切实保障农民权益 农村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从其性质上讲,是具有一定的社会保障功能的权利。失去土地使用权,就失去了潜在的收益,获得使用权就有机会获得收益;土地又为农民的后代提供土地继承对象,因而它不仅是这一代农民生存保障,而且也是后代农民生存保障的永久性资源;土地对农民有资产增值的功效,土地收入会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水平《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未就征收土地补偿原则做出明确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等相关法律均采用了相同的立法技巧,即在有意无意之间回避了征收土地补偿制度的设计修改或重新确立。 研究成果 我认为:应尽快确立征收土地市场补偿制度,从根本上改革我国现行征收土地补偿以年产值为标准的补偿制度设计,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征收土地公平补偿制度。 1、摒弃“产值倍数法”,建立与市场相联系的征收土地补偿机制,确保农民分享土地增值收益。无论是征收耕地、园地、林地还是建设用地均将土地所有权补偿、土地承包经营权补偿、残余地补偿、地上附着物补偿统一采用市场定价补偿制度。 2、丰富土地征收补偿方式。一次性的货币补偿是我国目前主要的征地补偿安置方式,但此种方式仍无法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失地失业的农民提供充分的补偿和生活保障。一些

征地补偿费分配方案

征地补偿费分配方案 以公开、公平、公正为原则,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承包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农村土地承包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安徽省实施<土地管理法>办法》、《安徽省实施<农村土地承包法>办法》,以及《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安徽省农村集体资产条例》及市农委等相关政策为依据,结合本村实际情况制定本方案。 一、征用土地的补偿金额 本次征用我组土地82.14亩。每亩2.33万元,共计191.3862万元,扣除已发放户承包土地1.77亩,计4.1241元,此次可分配金额187.2621万元。 二、征地补偿费人口基准时 以2011年11月1日,我村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同意征地之日做为征地补偿分配人口基准时。 三、分配对象 本村在籍的2002年1月1日至2011年11月1日具有土地承包权的农业人口及其自然增长的农业人口。 四、征地补偿款分配比例的确定 征地补偿款发为: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分配比例为6:4,土地补偿费占60%,安置补助费占40%。 五、涉及具体分配对象问题的相关规定 1、财政供养人员不参与分配。 2、新生人口 凡是在2002年1月1日后具有第二轮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农户,截止到2011年11月1日征地补偿安置界定日前(包括当时)所的;且户籍在村的新生子女,享有征地补偿款的分配权(安置补助费全额,土地补偿费由村民代表大会决定)。 3、后迁入人口 根据合肥市委文件,凡是在2002年1月1日第二轮土地延包前迁入的农业人口,(当时有书面约定的除外),在自愿承担相应义务的情况下,应获得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

质量方针目标管理制度

一、目的: 确定质量方针,制定年度质量目标,促使质量管理体系不断完善。 二、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实施细则》、《药品流通监督管理办法》和《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管理办法(试行)》等。 三、适用范围: 适用于企业质量方针的确定和年度质量目标的制定,以及对质量方针和目标的管理。 四、内容: (一)概念 1、质量方针是由企业的主要负责人正式发布的本企业总的质量宗旨和方向。 2、质量目标是企业一定时期在质量方面所追求的目的,应与质量方针保持一致。 3、质量目标是可测量的。企业必须在各个相关职能和层次上将质量目标逐级分解和展开,以确保最终能得以落实和实现。 (二)方针、目标的制定 企业主要负责人每年组织召开质量领导小组成员会议,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方针,企业发展规划,本年度的经营目标,上年度的计划完成情况及其成绩和经验教训,重新审核质量方针,修订企业的质量总目标,由企业主要负责人批准发布。 方针、目标制定的具体程序: 1、开各部门负责人会议,进行方针、目标管理教育。 2、质量管理部门提出年度质量评审的报告和对国家法律、法规和规章的分析。 3、起草、制定方针、目标。 4、组织有关人员进行讨论,提出修改意见。有关人员进行修改。 5、召开经理办公会审查通过,企业主要负责人签字下发。 (三)方针、目标的展开 1、方针、目标的展开主要是指:上、下级紧密配合。保证横向之间相互协调。 2、各部门负责人签订方针、目标责任书。 3、企业主要负责人批准实施。 (四)方针、目标的实施 各部门围绕企业下达的目标,制定相应的工作计划和方案,按时间分进度,将要求和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到各岗位。质量管理部门根据质量方针、目标,制定出年度工作计划和相应的措施。 1、加强质量管理教育

我国征地制度缺陷及解决

我国征地制度的缺陷及解决的途径 摘要:本文结合征地的理论基础——公共利益、补偿及土地发展权分析了我国现行土地制度的缺陷:1.公共利益界限不明确;2.集体土地所有权不明确并且土地所有权不完整;3.征地补偿不合理;4.土地征收程序的透明度较低;5.缺乏相应的司法救济程序.针对缺陷提出了改革建议:1.明确公共利益范围;2.明确农村土地所有权主体以及其完整的土地所有权;3.扩大征地补偿范围、提高补偿标准、进行多元化补偿;4.完善征地程序,建立征地补偿的司法救济程序。 关键词:征地制度;征地补偿;征地理论;征地改革 一、引言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步伐的不断加快,以建设用地为主的土地资源消费需求急剧扩张。在单一的政府土地征用制度下,农村土地尤其是耕地被大量占用,由此引发的征地纠纷和违法占用土地问题及失地农民的生活问题日益成为社会关注和学术讨论的热点。本文结合征地的理论基础,分析了我国现行征地制度的缺陷及其造成问题,就征地改革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二、征地理论基础 土地征用是政府为了公共利益而依法强制取得他人土地并给予补偿的行为。显然,政府的征地行为实际上是建立在两个基础上,即为公共利益需要和给予补偿。所以公共利益和补偿是土地征用的理论基础。公共利益日益受重视导致了产权由最初的绝对性向社会性转变,从而催生了政府的征用权。而宪法对个人财产权的保障由决定了补偿是征用实施的要件之一。 另外还有一个理论基础即土地发展权。土地发展权是土地变更为不同性质使用之权。狭义的土地发展权主要指农用地变为建设用地之权利。在我国,国家拥有狭义的土地发展权,即农地变为城镇建设用地的权利。因为我国《土地管理法》明确规定,城镇土地国有制。农地改变为城市建设用地就必需转变土地所有权,也即国家把集体土地通过征地变国有土地。 三、我国现行征地制度缺陷 基于以上论述,政府征地实际上是建立在三个理论基础上的,即公共利益理论、补偿理论和土地发展权理论。那么征地行为是否合理也就可以从这三个理论上来分析了。下面就结合以上三个理论来分析一下我国现行征地制度的缺陷。 1、公共利益界限不明确 我国《宪法》与《土地管理法》都明确规定,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依法对土地实行征用,但由于对公共利益均未作出明确的界定,也未对权力和形式作具体的限制,因而对公共利益的解释便成为职能部门和行政领导自主裁量的权力。另一方面,《土地管理法》规定,任何单位或个人使用土地,必须使用国有土地,即凡是不属于该集体经济组织的用地单位或个人需要使用土地,都必须请求政府动用征地权,从而满足其用地的需要。于是,在实行土地有偿使用制度后,各级地方政府为增加财政收入,对征地权的行使乐此不疲,致使

土地征收制度的改革

论我国土地征收制度的改革 土地征收简称为征地,是指国家为了公共利益需要,依照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在符合法定条件的前提下将农村集体所有的土地征为国家所有的所有,并对被征地的集体经济组织、集体土地使用权人予以补偿的行为。 在我国,有关土地征收及补偿的条款最早出现在1944年1月颁布的《陕甘宁边区地权条例》中,该条例确立了“租用、征用或者以其它土地交换”的初级形式,后几经发展完善,但一直沿用“土地征用”这一名词,对土地征收及补偿制度大多也只是原则性的规定。我国《宪法》和《土地管理法》2004年修正或修改前,没有区分“征收”和“征用”的不同,统称“征用”。从实际内容看,《土地管理法》既规定了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征用”为国有土地的情形,实质上是征收;又规定了临时用地的情形,实质上是征用。2004年3月14日,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了宪法修正案,将第十条第三款修改为:“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土地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第一次在宪法中明确提出了私有财产权和补偿的概念,明确了征收和征用两种土地流转方式,为今后农村土地征收及补偿制度的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提供了宪法上的基础和保障。8月28日,《土地管理法》也对相应条款作了同样修改,我国的土地征收及补偿制度正逐步得到完善。

“土地征收”和“土地征用”两个不同的概念,征收的法律后果是土地所有权的改变,土地所有权由农民集体所有变为国家所有;征用的后果只是使用权的改变,土地所有权仍然属于农民集体,征用条件结束需将土地交还给农民集体。简言之,涉及土地所有权改变的,是征收;不涉及所有权改变的,是征用。我国的土地征收有如下特点。(1)强制性,(2)行政性,(3)公益性,(4)土地征收必须以补偿为必备条件。 虽然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土地征收有明显进步和完善,但是土地征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一)土地征收程序不规范。(二)征地补偿标准偏低且补偿对象不一致,部分地方截留征地补偿。(三)公共利益的界限模糊,大量占地不属于公共利益需要。(四)存在大量的非法占地现象。 对土地征收纠纷的分析和对策? 为防止土地问题的大量出现国家采取了很多措施来保障农民权益的实现,如建立征地补偿标准协调裁决机制,征收土地确保农民之请确认、开展百日行动查处违法占地、健全严格征地审查报批程序、制定土地区片最低价等,这些措施使农民权利保障得到进一步的深化细化,但是并没有减少土地纠纷的发生,相反在农民土地维权行为反而比以前增加,不少地方政府解决这类问题的靠的是“公检法”,这种方法不但没有解决问题反而使矛盾更加的激烈。原因何在? 笔者认为地方政府在呈报和审批过程中存在违法性,对于农

中华人民共和国征地拆迁条例(征地补偿新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征地拆迁补偿暂行条例 为了适应经济建设的需要,为人民建设更美好安宁的家园,方便交通,充分发挥现代交通工具的便捷,用时间缩小边远地区的距离,实现城乡一体化,希望广大人民群众支持配合,特制定本条例。 (一)征地补偿 1 征收耕地补偿标准 旱田平均每亩补偿5.3万元。 水田平均每亩补偿9万元。 菜田平均每亩补偿15万元。 2 征收基本农田补偿标准 旱田平均每亩补偿5.8万元。 水田平均每亩补偿9.9万元。 菜田平均每亩补偿15.6万元。 3 征收林地及其他农用地平均每亩补偿13.8万元。 4 征收工矿建设用地、村民住宅、道路等集体建设用地平均每亩补偿13.6万元。 5 征收空闲地、荒山、荒地、荒滩、荒沟和未利用地平均每亩补偿2.1万元。 (二)其他税费 1 耕地占用税,按每平方米2元计算。 2 商品菜地开发建设基金,按每亩1万元计算。 3 征地管理费,按征地总费用的3%计算。由国土资源部门严格按有关规定使用。 4 耕地占补平衡造地费,平均每亩4000元,统筹调剂使用,省国土资源厅负责监督验收。 (三)征地工作程序 1 告知征地情况。在征地依法报批前,当地国土资源部门应将拟征地的用途、位置、补偿标准、安置途径等,以书面形式告知被征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户。在告知后,凡被征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户在拟征土地上抢栽、抢种、抢建的地上附着物和青苗,征地时一律不予补偿。 2 确认征地调查结果。国土资源部门会同交通、林业部门,对拟征土地的权属、地类、面积以及地上附着物权属、种类、数量等现状进行调查,调查结果应与被征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户和地上附着物产权人、各市动迁办公室共同确认。 3 组织征地听证。在征地依法报批前,国土资源部门应告知被征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户,对拟征土地的补偿标准、安置途径有申请听证的权利。当事人申请听证的,应按照《国土资源听证规定》规定的程序和有关要求组织听证。 4 签订征地补偿协议。国土资源部门要按照本方案制定的补偿标准,与被征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个人签订征地补偿协议,并将协议作为征地报件必备件附征地卷一同上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