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多感官训练改善孤独症儿童视觉信息处理障碍的效果

多感官训练改善孤独症儿童视觉信息处理障碍的效果

多感官训练改善孤独症儿童视觉信息处理障碍的效果
多感官训练改善孤独症儿童视觉信息处理障碍的效果

自闭症ABA训练

ABA训练-发音练习 一、问题的提出: 自闭症又称孤独症, 是一种脑功能障碍引起的严重的长期发展障碍的综合症,通常在三岁前可以察觉,障碍或异常主要表现在言语发展与沟通、社会交往以及情绪与行为模式等方面。 语言能力是人类智能结构中最重要的基础能力之一,是未来许多能力得以发展、成熟的先决条件。语言是人类开展思维活动,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是一个人顺利进入社会,适应社会发展的必备工具,同时语言也是人类接受知识的工具。[2]自闭症儿童在语言方面有严重的障碍,因此对自闭症儿童的语言训练是特殊教育工作者面对的重要问题。 二、自闭症儿童的口语障碍的类型: 1.无语言:通常会被认为听力有问题或是失语症 2.立即仿说(immediateecholalia):有变化的仿说被视为自闭症儿童表达沟通的意图,而没有弹性的仿说多半不具有沟通意图。

3.延宕仿说(delayedecholalia):在一段时间之后喋喋不休的重复某些字、成语、句子、整首诗或是歌曲,同样也会有沟通性或是非沟通性之分,而这种行为通常和情境、压力有所联系。 4.说话不带感情:只是在告诉你,而不是和你谈话,也没有一般人说话时一问一答、一来一往的特性。 5.无法掌握音调、音量:说话时有如木偶一般,十分机械化,无法通过语音的音调、节奏、抑扬顿挫来表现情绪或是感受。也不能在不同的情境中使用不同的音量。 6.字义无法变化:如学校和校正,不能分辨其读音。 7.代名词反转:“你”、“我”、“他”等代名词有混淆的现象。 8.不清楚肯定与否定的概念:常使用“不”,而较少使用甚至不会使用“是”或“好”。 9.文法结构不成熟:会使用自己的语言,通常只有常跟他接触的人才了解其语言所隐藏的涵义。

孤独症儿童言语障碍及言语训练

孤独症儿童言语障碍及言语训练 摘要:通过对国内外关于孤独症儿童言语障碍及训练的一些比较有效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系统的学习和思考后,发现有很多学者都是以自闭症儿童作为研究对象,但是每个学者所研究的类型不同。本次研究的目的就是专门针对自闭症儿童的言语障碍及言语训练做深入的研究,以及对自闭症儿童言语康复中心或者是教育训练者的教育训练上带来许多帮助,从而使更多的自闭症儿童走出封闭的空间,开口说话与人交流。 关键词:闭症儿童、语言障碍、言语训练 一、自闭症及语言障碍相关的基本概述: 自闭症是一种以社会性障碍、交流障碍和想象障碍为主要特征的比较严重的发育障碍性疾病。自闭症儿童的语言发展较正常儿童迟缓,更容易犯重音错误;自闭症儿童的语法结构障碍就是其重要重复性语言所出现的场合都是不恰当的。 语言障碍是诊断自闭症的核心症状之一,所有自闭症患者在这一领域都存在明显的滞后和障碍现象。语言障碍使他们社会上的困惑和情绪行为方面的一些问题同时语言是思维发展的重要途径,语言上的障碍往往也会影响到自闭症儿童认知和思维的发展。语言障碍几乎是所有自闭症儿童具有的典型症状,表现在语言能力滞后,不能与人进行对话,有的甚至终身不语,只能依靠手势和动作表达自己的意愿。 关于自闭症的定义,一直都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自闭症一词最早源自于一位德国医师布鲁勒 (Bleuler,1908) 用来说明曾为一般人士但却突然无法再与他人沟通且具有极端孤立的成人精神分裂症患者。肯纳医师认为此名词适用于描述他的十一名临床个案之先天性的孤立特质,但为了与前述后天性的精神病患有所区别,故命名为早期儿童自闭症。 研究对象及基本概况: 研究的对象都是自闭症儿童,它不限制自闭症儿童是特殊教育学校还是普通学校的,因此这篇章的研究对象是自闭症儿童。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本文主要针对的事自闭症儿童言语方面的研究,因此最基本的概况就是语言障碍。 二、国内研究趋势及概况 近年自闭症儿童越来越多,且没有自闭症学校,因此自闭症儿童的言语康复训练越来越被社会所重视。相关研究如:寇延(2005)幼儿自闭症游戏治疗个案研究提出利用箱庭疗法及故事表演等游戏方法对幼儿自闭症进行言语康复训练相关方法。贾林祥(2007)提出自闭症儿童语言障碍及形成原因,自闭症儿童言语障碍表现的相关理论,及利用观察法、调查

自闭症语言训练的八种方法

自闭症语言训练的八种方法 语言障碍给星儿造成了较大的困扰,所有的星爸星妈,都希望能够找到很好的方法来帮助孩子。以下八种方法,供大家参考。 一、对着儿童的视线说话 跟自闭症儿童一起游戏、拿任何东西给他、请他做任何事、帮他做任何事时,要常常对他说简单的话。首先叫他的名字“×××”,等他注意您在叫他时再对他说话。自闭症儿童常常视线不看人,有时不是不看,而是看的时间非常短暂。不注意您的时候对他说话是没有效果的。但也用不着对着孩子,特地把脸靠过去,把他的头转过来向着他说话。只要在不太远的地方,很自然的喊他的名字,配合当时的情境对他说话即可。 二、选择切合情境的话题 眼前看得见、容易了解的自然话题为佳。尤其是以儿童感到关心或喜欢的事物做为话题,效果更好。不仅大人对儿童说话,希望儿童说的话,大人也可以先以儿童的口气说给他听,让他知道这时候他应该怎幺说或回答才好。 三、不必重复练习太多次 父母为使儿童学会说话,同样的话语叫儿童说五次、十次,有时

反而使自闭症儿童拒绝说话。比对一般的儿童多说一、二次左右即可,同样的事在同一个地方不要重复两次以上。但碰到同样的事情或同样的情况发生时,要再重复的提醒。不必刻意教学,只要在适当的环境下,不断地、自然地对他说话,让儿童了解语言的意义,便可期待他逐渐会说出话来。 四、不必矫正发音 即使说不好,有表达意思的姿态即可,若刻意矫正发音,说不定反而会抹杀好不容易培养的说话动机。只要他肯说话,发音不正确的缺陷久而久之会改善过来。家长或大人只要自己提供正确的说话模板即可,但千万不要学儿童说娃娃语。 五、只发语头或语尾音时怎么办 这种时候也不必特地加以矫正,下次碰到这种场合时,大人实时发出二次左右的正确语音即可。即使只发语首或语尾音,也表示他有表达意思的动机,便要赶快给予鼓励。 六、模仿电视广告 这时家长或周围的人会以为自闭症儿童语言能力不坏,若禁止他看电视,唱广告歌,就可以学习说有用的话。事实上禁止他说广告的话也没有用,不如让他继续说伺机配合情境说些别的话题,提高其理解能力,引导其慢慢说出有意义的话语。

特殊孩子自闭症的案例分析

特殊孩子自闭症的案例分析

特殊孩子自闭症的案例分析 自闭症是近几年才被人们正视的一个病种,过去就有,但统计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对自闭症的定义有很多种,自闭症也叫孤独症,即人为地自我封闭于一个相对固定与狭小和环境中,由于隔绝了人的交往而产生的迟到是障碍的症候群,社交困难,缺乏与他人的情感交流,对外界刺激无动于衷。语言发育迟缓。在社会交往中很少使用言语,即使使用也多为模仿言语、刻板言语、言语的可懂性差。 一、个案资料 本班有一名叫小王的男孩,7岁,患有自闭症。刚来校时,整天呆坐在位置上,不和旁边的小朋友交流,全然一副与身边同伴井水不犯河水的模样。与他交流比较吃力,要放慢速度,用简短的一、两个字进行对话。集体活动时,总漠然的呆在一边,不会主动参与,老师用很多种方法引导他参与集体活动,他都是不予理睬。即便是排队洗手等简单的活动,都需要老师走过去手把手的拉,更有的时候,即使老师带领他到活动场地,他也是旁若无人的定格在那里,什么也不动。很少讲话,即使讲话声音也很小,很低,经常自言自语重复一些单调的话:“来吧?要吃。做了。”等 二、调查与分析 小王的自闭症是天生就有的。我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发现小王的语言发展能力迟缓,语言表达能力弱,就不能和小朋友正常的交往,久而久之,小王就产生自卑心理,不喜欢和人交往,不喜欢和小朋友接触,慢慢的演化成当旁边一切事物不存在,活在自己一个人的世界里,不主动找小朋友玩,别人找他玩时表现躲避,对呼唤没有反应,总喜欢自己单独活动,自己玩,例如:嘴经常地发出怪声;在教室、走廊、操场乱跑;手中总爱玩弄一些物品,如铅笔、橡皮、笔袋等。对周围的事不关心,似乎是听而不闻,视而不见,自己愿意怎样做就怎样做,毫无顾忌,旁若无人,周围发生什么事似乎都与他无关,很难引起他的兴趣和注意,目光经常变化,不易停留在别人要求他注意的事情上面,似乎生活在自己的小天地里。而且生活不能自理,整天不去厕所,有时大小便

(完整word版)自闭症儿童训练计划纲要

自闭症儿童训练计划纲要 一初级训练计划纲要 (一)参与能力 1、独立坐在椅子上 2、叫名字有目光对视 3、听到指令“看这我”有目光对视反应 4、对“放下手”有反应 (二)模仿动作 1、操作动作模仿(如:敲积木、用杯子喝水、把物品放到篮子里等) 2、粗大动作模仿(如:拍手、跺脚、摸头等) 3、粗细动作模仿 4、嘴部动作模仿(如:口型模仿) (三)、语言理解能力 1、听懂一步指令(如:过来开灯关门) 2、识别身体部位(如:手机肚子肩等) 3、识别物品 4、识别卡片 5、识别熟悉的人(从家庭到生活: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等) 6、听懂动词指令 7、识别卡片上的不同动作(如:睡觉喝水吃走拍等) 8、识别周围环境中的物品(如:冰箱、电视、桌子。椅子等\ 9[、指出书中的图画 10、识别物体功能

1l、识别身体部位功能 12,识别方位(如:上下、甲.外、中间,旁边,前后,左右等) (四)语言表达能力 1、听到“你想要什么?”能用手指出相应物品 2,在有愿望时能指出所需要的物品 3、模仿声音和词语 4、命名物体 5、命名卡片 6、用语言表达想要的东西 7、说出“是”或“不是”(或用手势)表示想要或不想要的东 西 8、叫出熟悉的人 9、作出选择 10、各种打招呼(如:嘿!你好!早上好I中午好!晚上好!晚安!再见等) 11、回答社会性问题 12、说出卡片上的其他人和自己 13、说出物体的功能 14、说出方位(如:上下、前后、左右、那里、这里、里外, 中间、旁边、高低 等) (五)、学业配备 1、配对 (1)、完全相同的物品 (2)、完全相同的卡片 (3)、物体到卡片

(4)、卡片到物体 (5)、颜色、形状、拼音、数字 (6)、不完全相同的物体 (7),物体之间的联系(如:牙刷和刷牙、笔和文具盒、书本和书包等) 2、独立完成简单的活动 3、识别颜色 4、识别形状 5、以别拼音, 6、识别数字 7、唱数1—10 8、点数 (六)\精细能力 1、在形状箱内找出三个同等大小的物体 2、把10件不同大小的物体放入碗内 3、穿5个大孔的珠子 4、仿搭3块积木 5、正确握笔乱写乱画 6、把橡皮泥撮尖、搓圆、压扁、做成球状 7、正确撕纸 8、把一张纸延着折痕对折 (七)飞大肌肉运动能力 l、独立行走 2、从站立的姿势蹲下再站起来 3、扶着一只手上下楼梯约2次

视觉障碍儿童感知觉的训练

视觉障碍儿童感知觉的训练 https://www.doczj.com/doc/d89484918.html,/article.php?articleid=4997 无论是哪一种感知觉都是在实践过程中逐步发展的。离开了实践锻炼,视觉障碍儿童的身心都无法发展。人们认为盲人的耳朵特别灵、手特别灵,其实都是长期实践锻炼的结果。 一、视觉障碍儿童感知觉训练的意义 由于视觉障碍儿童在生理和心理上存在特殊性,因此,在生活中,儿童的感官是否得到充分利用、是否进行了感知觉的锻炼和训练将对儿童身心发展产生截然不同的影响。在我国盲校,笔者看到这样一个孩子:由于从小就跟随奶奶一起生活,而年迈的奶奶不知如何抚养这样一个孩子。为了避免孩子受伤,奶奶只把她放在床上,哪都不去。孩子13岁才入小学一年级,可是仍然无法接受正常的教学,与同龄视觉障碍儿童身心发展有很大差异。她不能定向、步态异常;无法自己穿衣、叠被子;如果没有老师帮助,鞋永远是反穿着……究其原因,与早期的感知觉没有得到锻炼有密切的关系。因而,在早期为视觉障碍儿童提供发展的条件、施以科学的感知觉训练是非常重要的。得到充分发展的视觉障碍儿童一样可以取得骄人的成就。海伦?凯勒及我国在美获得医学博士的李雁雁就是良好的例证。 二、视觉障碍儿童感知觉训练的原则 根据视觉障碍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在感知觉训练的过程中,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应注意以下问题。 1.感知觉训练应尽早进行 儿童心理的发展存在“关键期”。关键期理论告诉我们:在某个时期,儿童最容易学习某种知识技能或形成某种心理特征,错过了这个时期,发展的障碍将难以弥补。从整个人生的心理发展来说,学前期又是心理发展的敏感期。因此,对视觉障碍儿童的感知觉训练应尽早进行。大量视觉障碍儿童发展的研究表明:错过了心理发展的关键期,才导致儿童发展的异常。例如,儿童行走能力的关键期在1岁左右。由于视力残疾和教育环境的不利,视觉障碍儿童行走技能的形成大概要延迟一年。但如果家长能在早期为儿童提供正常的行走环境,培养儿童的行走能力,不过度地保护和限制,视觉障碍儿童仍能形成正常的行走技能。 2.在视觉障碍儿童感兴趣的活动中及正常的社会生活环境中发展感知觉 视觉障碍儿童心理发展的趋势和规律与普通儿童基本相同。心理的发展都是在活动和实践中发展起来的。因此,对儿童的感知觉训练要在活动当中,以游戏等儿童感兴趣的方式进行。 另外,视觉障碍儿童的感知觉训练不能与实际社会生活脱节。现实生活中,很多家长出于对孩子安全的考虑或自身的自卑心理而剥夺了儿童很多的活动及与外界交流的机会。把孩子紧紧地“保护”在自己的周围,这不是保护,而是对儿童发展条件的剥夺,对视觉障碍儿童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因此,儿童的感知觉训练应在活动中进行,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在活动当中,在实际的社会生活当中发展儿童的感知觉。 3.感知觉训练要重视语言的运用 在视觉障碍儿童的思维发展过程中,常出现表象和概念脱节、概念掌握缺乏感性支持的现象。因而,感知觉训练中,应重视语言的作用,把语言、词与所感知的事物联系起来。让儿童边感知边与相关的语言结合起来。训练者也应该注意语言的准确性和逻辑性。这样,不但可以为儿童提供语言和思维发展的感性经验,也可以培养儿童语言和思维的逻辑性。 在感知觉训练当中把语言和训练相结合,还有利于儿童对感知对象的科学、全面的认识。受触觉感知局限性的影响,视觉障碍儿童往往在触摸过程当中很难把握整体和局部的空间关系。因此,在触觉训练中,训练者注意语言的指导,将会使视觉障碍儿童收到良好的训练效果。 4.感知觉的训练应“因材施教” 视觉障碍儿童受失明的原因和时间、所处的社会生活和教育环境及年龄等因素的影响,在感知觉发展过程中都存在个体差异。因此感知觉的训练应有针对性地因材施教。 5.在感知觉训练中注意培养儿重认识世界的主观能动性 儿童心理发展的过程,不是被动接受客观影响的过程。因为视力残疾的影响,儿童探索世界的能动性比较低。因

最新孤独症儿童的语言训练教案(1)

孤独症儿童的语言训练教案 孤独症儿童的语言障碍主要表现于经常性言语或基本言语,这里关于孤独症儿童语言障碍的描写 也主要针对经常性言语和基本言语。 一、对简单言语指令的理解 简单言语指令包括:( 1 )站起来(2)坐下( 3 )拍拍手( 4 )跺跺脚( 5 )摸摸椅子(6)张开嘴(7 )把笔放在桌子上(8)把杯子给我(9)把球放在盘子里(10 )把门开开 当孩子能对这些口语指令完全正确反应,表明对这些句子全部理解;当孩子对这些指令有一部分做出正确反应时,则表明理解一部分;当孩子对这些指令做出错误反应,或者没有反应时,表明 不能正确理解,也就是没有任何理解能力。 所以当一个孩子没有任何语言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时,首先第一步就是对简单言语指令的理解, 这对于所有无语言的孩子都有作用。 、发音问题 1 、无意义自发发音。孤独症儿童一般都有无意义自发发音,有人多,有人则少。有些孤独症儿童在经常性言语中不会说任何词语,也不能模仿发最简单的音节,但是经常自言自语式地发出类似“geyi geyi agou” 的音节。所以当他乱发这些音节时,一定要转移他的注意力,使他停止这些无意义的自发音节。

2 、 模仿发音。可以用如下 10 个词语来测试孤独症儿童的模仿发音的能力,有 “爸、妈、大 哥、你好、公鸡、气球、小弟弟、大卡车、妈妈来 ”等,老师主试领读,孩子被试模仿。在这些 发音测试中,孩子往往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发音问题。( 1 )音节之间出现不应有的停顿( 2 的儿童在模仿双音节、三音节时减少音节( 3 )有的儿童发出的音节存在不准确的障碍,导致他 们的话一般人很难听懂。( 4)同一音节快速重复( 5 )在所示范的音节后面增加语音成分( 被模仿的话语说出后并不立即模仿而是过一段时间后再进行模仿。( 7 )言语失用 针对七种情况,要让孩子从最简单的语言发音基础开始,即口周肌肉按摩 口舌操 ―― 气流量的训练。 三、疑问句的理解与回答 由于孤独症儿童的理解能力普遍较差,所以,他们对于疑问句的回答往往比较困难。因此在平时 的学习或者 生活中泛化思维(情景泛化思维)要及时恰当的运用,以使他们能正确理解。 四、人称代词的理解与运用 在孤独症儿童中,人称代词不用或者混用是经常见到的。为了评价对人称代词的理解与运用能 力,如下简单测试仅供参考: 主试指令提问: 1、这里有三个物品,咱们三个人分,我说,你拿。 (1 )这个给我 反应(被试反应) (2 )这个给你 反应(被试反应) 有 5) ―― 被动发音按摩

孤独症儿童的教育训练内容和目标

孤独症儿童的教育训练内容和目标 孤独症儿童是发育障碍的一种。其两大特征是幼儿期的社会性孤独、对他人(尤其是孩子)漠不关心和复杂的,重复的生活常规。 适合九年义务教育的孤独症儿童最大的变化通常在社会与情感问题方面。这些孩子变得更有情感,更爱交往,较少抵制变化,少一些不必要的恐惧,能更多地意识到真正的危险,在公共场合表现也好些。他们的语言和动作方面的困难也变得不那么显着,只是这些领域的变化不如一般行为方面那么大。但是,在这些点滴进步的同时我们更不可忽视的是该阶段的儿童要适应九年义务教育,要适应与他人的群体教育,适应学校生活,所以我们还应在不同领域为其制定教育训练目标。只有有了切合某个孤独症儿童个体特征的目标,再加上有针对性的训练,才能使其有更大进步。 以下是我们从不同领域为适应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孤独症儿童拟订的教育训练目标的描述。 一、认知 认知是人与人沟通的基础,也是一个人的基本能力。认知包括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思维等几部分。一个孤独症儿童要适应教育的前提,首先就应以不同的感知觉、思维等进行训练。如果其注意听的能力很差,那么也就无法适应课堂教学,就应在注意听、听的记忆、听的敏锐度等方面训练。认知是一切活动的前提。 (一)视觉的运用,应达到能追视视野内任何方向的物体;能以视觉辨别不同形状和颜色;眼手协调能对准目标敏捷地操作;能指出前一个活动看到的物品三种以上;能分辨各种空间位置关系。如:里外、上下、左右、斜正,能仿写文字。 (三)听觉的运用,应达到能听到声音马上抬头,并做出相应反应;能分辩两种以上声音或口语;能实行上一活动预定的命令;能依序反应刚才听到的三个命令。例:xx,请你关上门,把笤帚拿来,把这堆垃圾扫走。 (三)触觉的运用,应能以手指触觉分辨各种物体;能指出一个活动摸到物品。 (四)味觉的运用,应肯尝试各种味道的食物;能以味觉分辩食物的种类;能指出前一个活动吃到的食品,例如:刚才你吃的是什么?(是巧克力) (五)嗅觉的运用,应肯尝试各种气味,嗅觉的怪异表现应适度减少。(例:xx 特别爱嗅有臭味的东西,别人的脚等);应能指出下一个活动嗅到的食品。

自闭症的好句子

一、训练顺序: 1、模仿动作(提高注意力、协调能力和配合能力) 2、听口令做动作(提高注意力、语言理解能力、协调能力和配合能力) 3、叫名反应(自我意识外化的起始点) 4、强化发音(把孩子无意识的发音转化为有意识的,或纠正发音) 5、发单音 6、仿说词 7、仿说句子 8、自动说 9、简答 10、代名词的使用(孤独症孩子语言能力发展的瓶颈,与其自我意识发展中的欠缺有关) 11、对话与叙述 其中1-4阶段适用于几乎所有年龄的孤独症孩子的语言训练,因为这些训练能提高 孩子各方面的能力。

二、语言训练要有生活基础。较为宽松的生活空间、良好的生活气氛、孩子充足 的社会性接触(在家长主动的引导下),还有孩子运动能力发展,才是孩子语言发展 的真正桥梁。 三,语言训练的目标 过去我们对语言发展迟缓的儿童所实施的语言训练目标大多是要求他们能够说话,但是现在已经偏重能够使儿童理解语言中的意义以及能够表达,因此对于自闭症儿童的语言训练首重在加强其语言的理解。 四、语言训练的原则 (一)不断地对儿童说话: 对自闭症儿童说话,其效果不是立竿见影的,必须假以时日才会慢慢开花结果。 (二)对着儿童的视线说话:跟自闭症儿童一起游戏、拿任何东西给他、请他做任何事、帮他做任何事时,要常常对他说简单的话。首先叫他的名字“×××”,等他注意您在叫他时再对他说话。自闭症儿童常常视线不看人,有时不是不看,而是看的时间非常短暂。不注意您的

时候对他说话是没有效果的。但也不用着对较大的孩子,特地把脸靠过去,把他的头转过来向着他说话。只要在不太远的地方,很自然的喊他的名字,配合当时的情境对他说话即可。 (三)选择切合情境的话题: 眼前看得见、容易了解的自然话题为佳。尤其是以儿童感到关心或喜欢的事物做为话题,效果更好。不仅大人对儿童说话,希望儿童说的话,大人也可以先以儿童的口气说给他听,让他知道这时候他应该怎幺说或回答才好。 (四)不必重复练习太多次:父母为使儿童学会说话,同样的话语叫儿童说五次、十次,有时反而使自闭症儿童拒绝说话。比对一般的儿童多说一、二次左右即可,同样的事在同一个地方不要重复两次以上。但碰到同样的事情或同样的情况发生时,要再重复的提醒。不必刻意教学,只要在适当的环境下,不断地、自然地对他说话,让儿童了解语言的意义,便可期待他逐渐会说出话来。 (五)不必矫正发音: 即使说不好,有表达意思的姿态即可,若刻意矫正发音,说不定反而会抹杀好不容易培养的说话动机。只要他肯说话,发音不正确的缺陷久而久之会改善过来。家长或大人只要自己提供正确的说话模板即可,但千万不要学儿童说娃娃语。 (六)只发语头或语尾音时怎么办:这种时候也不必特地加以矫正,下次碰到这种场合时,大人实时发出二次左右的正确语音即可。即使只发语首或语尾音,也表示他有表达意思的动机,便要赶快给予鼓励。

无语孤独儿童的早期语言康复训练

无语孤独儿童的早期语言康复训练很多孤独症孩子到了该说话的年龄,却不会说话,有时只能像婴儿一样发出一些无意义的声音。有的患儿一岁左右有自语现象,只会说少量单音词,无意识的“癌哇、爸爸、妈妈”等音,过后语音消失。有的患儿在三岁以前与正常儿童一样,能唱儿歌、背诗歌,但是在三岁左右语言开始退化,直至无语。这时,如果有意识地对他们进行早期干预、早期语言康复,给予患儿语言刺激,2/3的无语孤独症患儿的语言有可能又开始起步,语言开始向前发展。开始模仿发单音、单词、叠词等。出现延迟模仿的现象。紧接着开始大量仿说。 在我接触的个案中有三名无语孤独症患儿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都张口说话了。 1、首先对儿童进行动作模仿训练 ①模仿粗大动作: 先从简单的一步动作模仿开始训练。模仿训练者触摸身体部位;模仿训练者使用物件做动作;模仿训练者做动物的动作等。这一阶段主要训练患儿的依从性和执行指令的能力,提高儿童的注意力、配合能力和协调能力等,使他们意识到别人的存在。这是孤独症儿童走出自闭的第一步,是儿童语言训练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随着儿童模仿能力的提高,可训练连续的两步、三步动作模仿以及听口令做动作。 ②模仿嘴部动作: 在我们接触的有发音障碍的孤独症儿童中,大都存在嘴部活动的

缺陷,有的不会用嘴呼气(进行吹的活动时漏出口水)、有的不能咧嘴、有的嘴唇合不拢,这些障碍直接影响孩子发音和发音质量。要想让孩子正确说话,必须对他们进行嘴部活动的训练。无语孤独症儿童发音器官是正常的,只是长期没使用,不灵活、不协调。对他们来说,只有加强嘴部活动练习,才能顺利地进行发音训练。 嘴部动作模仿练习,是模仿练习中比较难的一步。一是他们只看到训练者的动作而看不到自己的动作;二是多数儿童意识不到自己的发音器官。训练可以设计一些游戏活动来进行,这些游戏既可达到活动发音器官的结果,又能使孤独症儿童通过眼和耳的感觉,得到愉快的体验。激发患儿参与的积极性。如呼吸练习,让儿童模仿吹彩色纸片、吹倒积木,使用吸管在装水的杯子里吹气泡,吹燃烧的蜡烛等。张合颌关节训练,设计学老虎叫的游戏。设计舔食游戏训练儿童舌头的灵活性。这项技能是发展孤独症患儿语言发育所必须改善、训练的项目。 2、模仿儿童无意识的发音,促进儿童发音模仿 无论什么时候,只要儿童发出某个音节后,立即模仿他刚才发过的音,并且观察他是否对你刚才发出相同的音做出的反应。通常有四种情况:1、无反应;2、停止发音,转向其它活动;3、停止发音,观察对方;4、停止发音后模仿对方发相同的音。第3、4种情况是训练者想得到的结果,尤其是第4种情况。因为可看出儿童对声音的模仿产生了兴趣,儿童愿意跟随训练者发音。这一点非常重要。训练者模仿儿童无意识的发音,让儿童模仿而再次发出相同的音,使孩子无

视觉障碍儿童教学法

视觉障碍儿童教学法 学习视觉障碍儿童教学法,有助于特殊教育师范院校学生及其相关人员全面正确理解视障儿童教育教学理论,学会正确选择和使用教学方法,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其教育科研能力。具体说来,学习视觉障碍儿童教学法的目的体现在: 一、正确理解视觉障碍儿童教学理论,遵循教学规律,指导教学实践 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的共同活动。教学过程不应只是一个掌握知识的过程,还应是在教师指导下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并使学生身心得到发展的过程。视觉障碍儿童因不同程度的丧失了视觉功能,使他们对事物认识缺乏真实感,对知识的接受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创造各种条件,充分利用听觉、触觉等其他感觉器官,来补偿他们的视觉缺陷,增强他们的感性认识。在教学过程中,传授知识和补偿缺陷是相互依赖和相互促进的。另外,视觉的损伤,限制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些教学方法、手段的采用,因此,在教学方法、手段的使用上必须考虑视觉障碍儿童的特点,合理使用,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随着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进,课程理念、教学观念等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作为教师,必须运用新课程理念来更新自己的思想观念,学会分析钻研课程标准、教材,并且能够根据视觉障碍儿童的心理特点和教育教学规律,来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 二、掌握教学方法理论,学会选择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对于全面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好的教学方法.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不加重课业负担的情况下使学生获得牢固而系统的知识和技能,同时促进学生智力发展和品德提高;反之,不好的教学方法,引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加重学生的学业负担,影响身心健康,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的质量都不高,智力和品德方面长进不大。因此,如何选择和使用教学方法对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学习视觉障碍儿童教学法.,就是要使从事视觉障碍儿童教学工作的教师学会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如何学会正确选择每节课的教学方法呢?首先,要依据教学任务来选择教学方法。每一节课的教学任务不同,教学方法亦须区别对待。如新授课和复习课,教学方法的运用就有明显的区别,新授课要求教师采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开展教

视觉障碍儿童的心理和行为特征

视觉障碍儿童的心理和行为特征 时间:2010-10-08 来源:育宝网浏览: 269次 导读:视觉障碍对儿童心理发展和认识活动的影响,随其失明的 时间和程度的不同而异。大体说来,先天失明者比后天致盲更为不利,年幼失明又较成年失明的影响为大,弱视者比全盲者有更 视觉障碍对儿童心理发展和认识活动的影响,随其失明的时间 和程度的不同而异。大体说来,先天失明者比后天致盲更为不利, 年幼失明又较成年失明的影响为大,弱视者比全盲者有更好的发展 机会。就失明的年龄而言,5、6岁被看作是一个关键期。也就是说,在这个年龄之前失明,其视觉表象较易消失掉,而在这个年龄之后 失明,则儿童早期的视觉经验可望保持住,这对其后来的学习将发 挥积极的作用,可提供比较具体的参考框架。 失明给盲童心理发展所造成的影响是全面的。概括说来,盲童 表现有下列一些心理或行为特征。 1.盲相或称“盲态”,是盲人的一种特殊行为型态,通常在儿 童期已发展。表现为快速地摇头,按揉眼睛,偏着脑袋,以自己的 手在眼前晃动做出光影摇曳的样子绕圈子转,表情呆滞,虚笑,行 走时手脚的动作不协调,摇摆身子等。但这并不是在所有盲童身上 都得到同等程度的表现。盲童的这些动作被一些学者解释力是盲童 寻求自我刺激的一种方式(Eiche1,1978)。 2.视动协调及行走定向由于视觉障碍,儿童无法或难以掌握其 在环境中的相对位置,而这种对于空间概念的缺乏,又使其按预定 的目标行动的能力极大地受到限制,盲童及其家长为了安个而过多 地在行动上予以限制,这也将影响独立行走能力的正常发展。视觉 障碍对精细动作的协调能力,也有不良的影响。 3.知觉能力根据沃伦(Warren,1977)的研究,发现盲童在质地、重量,以及声音方面的知觉辨别能力,与眼明者差别不大,这可能 与对视觉的依赖较少有关。而在形状辨别,空间关系以及知觉运动 整合等较复杂的知觉任务方面,则逊于明眼者。 4.感觉补偿这是弥补感官组织缺陷的一种平衡作用。通常藉着 增强其他感官的功能,或是利用受损器官未损部分的功能,使得有机

自闭症儿童感觉统合训练

自闭症儿童感觉统合训练 自闭症也称孤独症,是儿童发育障碍中最为严重的疾病之一,因而自闭症 儿童也被称为“特殊儿童之王”。自闭症是一种广泛性发展障碍,主要以严重的 社会交往障碍和沟通障碍为特征,儿童的感知、语言、情感、社会交往、运动 等能力受严重影响。 自1943年美国人堪纳(Kanner)首先对该类儿童有关特点加以描述以来,医学、心理学及教育学相关学者对此开展广泛研究,但针对儿童自闭症的诊断 评估主要是基于此类儿童行为特点进行心理学方面的诊断。在自闭症儿童的评 量上须重视高功能自闭症儿童绘画、音乐、机械记忆等特殊才能的评估。同时,注意和ADHD儿童、智障儿童、癫痫儿童做鉴别诊断。 自闭症干预技术中感觉统合训练是重要的技术之一。临床实践中,感觉统 合训练存在的突出问题是训练强度不足。因自闭症儿童的障碍及训练人员极少 接受系统的专业培训,儿童和训练人员配合度不高,导致有控制的训练较少, 且单位训练时间短、训练方式单一,导致此类在感觉统合训练中常出现儿童在 训练室内自由活动或缩于一角落等,训练强度不足,难以取得理想的效果。 一、自闭症儿童的特点 自闭症的发生和种族、年龄、社会经济地位等都无关,自闭症儿童几乎在 各种人群中都可以看到。自闭症儿童间同样存在较大的差异,在不同的自闭症 儿童身上,其症状都有所不同。但是,综合各已有研究成果来看,自闭症儿童 大都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1)社会交往障碍。自闭症儿童在眼对眼凝视、识别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等非言语行为的使用方面有显著障碍;独来独往、无视他人存在,不愿也不会 和他人交流,不能建立同伴关系。极少自发和他人分享情绪情感体验,缺乏情 感互动,难以明确表达自己的感情和需要。在陌生场合,他们易出现焦虑、哭 闹等情绪反应,常常说出或做出一些不合社交的事情。在感觉统合训练中,训 练人员应注重和该类儿童目光对视,增加互动游戏、情感交流等项目的训练, 以提高他们的社会交往能力。 (2)语言发育障碍。自闭症儿童语言发展一般较正常儿童延缓,表现出音量过高或过低、语调异常、自言自语、答非所问及刻板和重复语言等情况。部 分自闭症儿童语言能力完全缺失,但亦不会通过手势或模仿等进行沟通补偿。

视力障碍儿童的心理特点

视力障碍儿童的心理特点 1、有强烈的自尊心 视力障碍孩子的自尊心比其他孩子更强烈,由于身体的原因,他们渴望人们尊重他们。只言片语的不尊重,都可能严惩刺伤他们的心。正因为如此,视力障碍孩子的家长往往小心翼翼地保护着那颗容易被伤害的心。 2、较强的依赖心理 在家里,他们依赖父母和其他家人;在学校,他们依赖老师和好心的同学、人们。他们希望得到更多的关怀与帮助。 3、容易自卑、缺乏自信 他们往往暗叹命运之神太不公平,为什么把不幸留给自己。他们在羡慕其他孩子的同时,会认为自己不幸,许多该做的事情做不来。他们遇到的挫折更多,于是面临更多的自信与自卑的选择。 4、渴望幸福 视力障碍孩子憧憬美好生活,渴望像所有人一样获得幸福在每个视力障碍孩子心里,都有一片光明、美丽的世界。 5、渴望与人交朋友 表面上看他们很难相处,其实,他们也渴望像我们一样有人和他们做朋友。 一般地说,听力障碍儿童心理行为特征主要表现在下述几个方面(并非所有听力障碍儿童都存在这些问题): 一、感知觉方面 由于听力损失,听力障碍儿童主要依靠视觉、触觉、味觉、嗅觉等途径感知外界事物,而听觉不起或仅起很小的作用①。听觉损伤限制了儿童的感知觉活动的范围和深度。 他们的感知觉活动缺乏语言活动的参与,使他们的感知觉活动与学习语言的活动不能同步进行,第一信号系统与第二信号系统出现脱节,造成他们接触的东西多,会说的很少。二、认知方面 1.语言与思维 听力障碍儿童在语言理解和表达方面会受到严重的影响(Hallhan&Kauffman,1998;Kirk,Gallagher & Anastasiow,1998)o他们的口语和书面语表达经常是不通顺的。听力障碍儿童语言形成的过程与健全儿童不同,由于缺少了听觉的帮助,不能适时形成口语,很多儿童错过了语言发展的关键期。此外,听力障碍儿童还要学习和运用手语以及看话(亦称看口、唇读)作为与正常人的交流方法。 听力障碍儿童的抽象思维活动因语言形成和发展的缓慢受到影响,具有明显的形象性,思维发展水平比较长地处在具体形象思维的阶段,即人的思维发展整个历程中的初级阶段。 大多数的听力障碍儿童有正常的智力,运用儿童所熟悉的符号系统来进行非口语测验时,这些儿童会在正常范围内表现得很好( Schlesinger,1983)。但多数听力障碍者在学业成就方面有严重缺陷。尤其是与语言有关的语文能力。 2.观察力与想象力 听力障碍儿童的想象力非常丰富,观察力也极为敏锐。在对语言的理解上,听力障碍儿童往往借助于“唇读”来捕捉语言信息。视觉补偿在听力障碍儿童的认知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常常集中精力用眼睛来观察,所以他们常常表现为异常的安静和缄默状态。 听力障碍儿童在社会适应方面,会有不易交友的问题和寂寞的自我感觉。他们容易聚集在一起,彼此提供归属感与自尊心,而形成聋人文化(Moog & Geers,1991)。 三、情绪与行为 听力障碍儿童由于听力和语言的障碍,在表达自己的需要和情感上有一些困难。他们常

(完整版)孤独症儿童语言行为教育的训练方法

孤独症儿童语言行为教育的训练方法 选择了一定的语言教育的目标以后,就要采取相关的训练方法来达到这些目标。我们就来具体讨论语言行为教育模式提倡的训练方法,其中包括用于训练孤独症儿童表达自己要求的方法,训练孤独症儿童提高接受性语言和描述性语言的方法,以及训练孤独症儿童进行对话能力的方法。 一、表达要求的训练 语言行为教育模式强调,对孤独症儿童进行语言训练必须从对表达要求的训练开始。这是因为,表达要求的语言能够直接满足孩子的需要,从而可以提高他们学习语言的动力。正常儿童的第一个“语言”是哭,往往是为了表达自己的要求。孤独症儿童与正常儿童有所不同,但他们也会饥渴,也需要外界的关心,在不舒服的时候也有要求将之祛除。这就为表达要求的训练,创造了必要的条件。为此目的,教者必须掌握的几个重要的训练方法是:选择合适的语言开始训练,确立教者与孩子的良好关系,恰当地使用前件和后果来帮助学习,设计和利用激发性操作的条件,系统地撤消以前给予的辅助和创造一个有利语言学习的环境。 为了取得较好的训练效果,教者要特别注意选择恰当的表达要求的语言来开始训练。为了确定恰当的语言加以训练,教者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第一,所选择的语言必须是有关孩子想要而教者能够控制给予的东西,如食物玩具等等。第二,这些语言最好是孩子在日常生活中业已熟悉了的。第三,对于有些尚不能说话但能用手势来表达的孩子,教者最好选择训练形象化的表达要求的“语言”。例如,教者可以教孩子作出把东西放到嘴里的手势来表达“吃”的意思。第四,对于可能用语言表达要求的孩子,教者要在孩子的现有基础上选择容易的语言来开始训练。第五,为了保持孩子的学习动力,教者所选择的语言应该代表不同范畴的需要,如玩具、食品和活动等等。 确立教者与孩子的良好关系是任何有效的教育训练的前提。如果一个孤独症儿童在尚处于初学者的阶段,即在.上面所述的评估中平均得分为1或者2,则教者与孩子的良好关系更为重要。语言行为教育模式的倡导者们常常强调,对于自闭症孩子进行语言训练的第一个任务,是要让孩子走向教者,而不是使孩子看到教者就躲得远远的。否则的话,孩子就不会有动力来学习语言。为此,教者首先要做的一件事情,就是了解孩子喜欢的东西是什么。对此的了解,当然是越全面越好。其次,教者对孩子最好不要“夺其所爱”,不要随便打断孩子所喜欢的活动。训练最好是与孩子的活动结合起来,或在孩子因为没有事做而感到厌倦的时候来进行;第三,要让孩子逐渐明白,只有通过教者才可以得到他(她)所想要的东西,而且只有做了教者所要求的事情或动作,他(她)才可以得到自己所想要的东西;第四,教者对孩子的要求必须是由易而难,一开始教者千万不可以要求过多。必要时教者还要给孩子大量的辅助,以帮助孩子完成要求的动作而获得奖励。 为了有效地帮助孩子学习语言,教者还必须系统地使用前件和后果。所谓前件,也就是教者对孩子发出表达要求的语言的种种辅助。分析地看,这些前件或辅助可以包括六个方面。例如,一位教者要教一名自闭症孩子作“吃”的手势。教者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用以下六个方面的某些或全部的辅助。第一,激发性操作,例如在孩子想要吃东西的时候教“吃”的手势;第二,语言提示,教者可以问孩子“你要什么”;第三,实物提示,教者向孩子展示好吃东西;第四,口头指令,教者可以告诉孩子说:“作‘吃’的手势”;第五,直接示范,教者可以自己作“吃”的手势给孩子看;第六,形体辅助,教者可以手把手地教孩子作手势。对于程度比较低的自闭症孩子,教者如果能够同时使用这六个方面的前件,则孩子成功地表达要求的可能性就会大大地增加。但是也值得指出,尽管教者可以同时使用这些前件,在可能的情况下应当尽量少用辅助,以给孩子独立发出表达要求的语言的机会。而且,即使教者在必要的时候用了这些前件来辅助孩子,教者也应当在孩子学得了表达能力之后逐渐和系统地撤消这些辅助条件。

孤独症儿童的语言训练教案

孤独症儿童的语言训练 教案 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

孤独症儿童的语言训练教案孤独症儿童的语言障碍主要表现于经常性言语或基本言语,这里关于孤独症儿童语言障碍的描写也主要针对经常性言语和基本言语。一、对简单言语指令的理解 简单言语指令包括:(1)站起来(2)坐下(3)拍拍手(4)跺跺脚(5)摸摸椅子(6)张开嘴(7)把笔放在桌子上(8)把杯子给我(9)把球放在盘子里(10)把门开开 当孩子能对这些口语指令完全正确反应,表明对这些句子全部理解;当孩子对这些指令有一部分做出正确反应时,则表明理解一部分;当孩子对这些指令做出错误反应,或者没有反应时,表明不能正确理解,也就是没有任何理解能力。 所以当一个孩子没有任何语言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时,首先第一步就是对简单言语指令的理解,这对于所有无语言的孩子都有作用。 二、发音问题 1、无意义自发发音。孤独症儿童一般都有无意义自发发音,有人多,有人则少。有些孤独症儿童在经常性言语中不会说任何词语,也不能模仿发最简单的音节,但是经常自言自语式地发出类似“geyigeyiagou”的音节。所以当他乱发这些音节时,一定要转移他的注意力,使他停止这些无意义的自发音节。

2、模仿发音。可以用如下10个词语来测试孤独症儿童的模仿发音的能力,有“爸、妈、大、哥、你好、公鸡、气球、小弟弟、大卡车、妈妈来”等,老师主试领读,孩子被试模仿。在这些发音测试中,孩子往往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发音问题。(1)音节之间出现不应有的停顿(2)有的儿童在模仿双音节、三音节时减少音节(3)有的儿童发出的音节存在不准确的障碍,导致他们的话一般人很难听懂。(4)同一音节快速重复(5)在所示范的音节后面增加语音成分(5)被模仿的话语说出后并不立即模仿而是过一段时间后再进行模仿。(7)言语失用 针对七种情况,要让孩子从最简单的语言发音基础开始,即口周肌肉按摩――被动发音按摩――口舌操――气流量的训练。 三、疑问句的理解与回答 由于孤独症儿童的理解能力普遍较差,所以,他们对于疑问句的回答往往比较困难。因此在平时的学习或者生活中泛化思维(情景泛化思维)要及时恰当的运用,以使他们能正确理解。 四、人称代词的理解与运用 在孤独症儿童中,人称代词不用或者混用是经常见到的。为了评价对人称代词的理解与运用能力,如下简单测试仅供参考: 主试指令提问: 1、这里有三个物品,咱们三个人分,我说,你拿。

自闭症儿童语言训练

孤独症儿童语言训练 一、训练顺序: 1、模仿动作(提高注意力、协调能力和配合能力) 2、听口令做动作(提高注意力、语言理解能力、协调能力和配合能力) 3、叫名反应(自我意识外化的起始点) 4、强化发音(把孩子无意识的发音转化为有意识的,或纠正发音) 5、发单音 6、仿说词 7、仿说句子 8、自动说 9、简答 10、代名词的使用(孤独症孩子语言能力发展的瓶颈,与其自我意识发展中的欠缺有关) 11、对话与叙述 其中1-4 阶段适用于几乎所有年龄的孤独症孩子的语言训练,因为这些训练能提高孩子各方面的能力。 二、语言训练要有生活基础。较为宽松的生活空间、良好的生活气氛、孩子充足的社会性接触(在家长主动的引导下),还有孩子运动能力发展,才是孩子语言发展的真正桥梁。 三、语言训练的目标过去我们对语言发展迟缓的儿童所实施的语言训练目标大多是要求他们能够说话,但是现在已经偏重能够使儿童理解语言中的意义以及能够表达,因此对于自闭症儿童的语言训练首重在加强其语言的理解。 四、语言训练的原则 (一)不断地对儿童说话:对自闭症儿童说话,其效果不是立竿见影的,必须假以时日才会慢慢开花结果。 (二)对着儿童的视线说话:跟自闭症儿童一起游戏、拿任何东西给他、请他做任何事、帮他做任何事时,要常常对他说简单的话。首先叫他的名字“XXX”,等他注意您在叫他时再对他说话。自闭症儿童常常视线不看人,有时不是不看,而是看的时间非常短暂。不注意您的时候对他说话是没有效果的。但也不用着对较大的孩子,特地把脸靠过去,把他的头转过来向着他说话。只要在不太远的地方,很自然的喊他的名字,配合当时的情境对他说话即可。 (三)选择切合情境的话题: 眼前看得见、容易了解的自然话题为佳。尤其是以儿童感到关心或喜欢的事物做为话题,效果更好。不仅大人对儿童说话,希望儿童说的话,大人也可以先以儿童的口气说给他听,让他知道这时候他应该怎幺说或回答才好。 (四)不必重复练习太多次:父母为使儿童学会说话,同样的话语叫儿童说五次、十次,有时反而使自闭症儿童拒绝说话。比对一般的儿童多说一、二次左右即可,同样的事在同一个地方不要重复两次以上。但碰到同样的事情或同样的情况发生时,要再重复的提醒。不必刻意教学,只要在适当的环境下,不断地、自然地对他说话,让儿童了解语言的意义,便可期待他逐渐会说出话来。 (五)不必矫正发音: 即使说不好,有表达意思的姿态即可,若刻意矫正发音,说不定反而会抹杀好不容易培养的说话动机。只要他肯说话,发音不正确的缺陷久而久之会改善过来。家长或大人只要自己提供正确的说话模板即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