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程控交换原理》实验指导书

《程控交换原理》实验指导书

《程控交换原理》实验指导书
《程控交换原理》实验指导书

实验五双音多频DTMF接收实验

一.实验目的

1.了解电话号码双音多频信号在程控交换系统中的发送和接收方法。

2.熟悉该电路的组成及工作过程。

二.预习要求

1.认真预习有关双音多频等相关内容。

三.实验仪器

1.程控交换实验箱一台2.电话单机两台3.20MHz示波器一台

四.实验原理

1.双音多频拨号简单介绍

在电话单机中,有两种拨号方式,即脉冲拨号和双音多频拨号。

双音多频拨号方式中的双音多频是指用两个特定的单音频信号的组合来代表数字或功能,两个单音频的频率不同,所代表的数字和功能也不同,在双音多频电话机中有16个按键,其中有10个数字键0~9,6个功能键*、#、A、B、C、D,按照组合的原理,它必须有8种不同的单音频信号,由于采用的频率有8种,故又称之为多频,又因以8种频率中任意抽出2种进行组合,又称其为8中取2的编码方式。

根据CCITT的建议,国际上采用697Hz、770Hz、852Hz、941Hz、1209Hz、1336Hz、1477Hz和1633Hz,把这8种频率分成两个群,即高频群和低频群,从高频群和低频群中任意各抽出一种频率进行组合,共有16种不同组合,代表16种不同数字或功能,见表5-1。

表中*、# 键作特殊功能用(如闭音、重发)等,A、B、C、D留作它用。

例如拨数字号码“8”,则发双音多频信号频率为f H=1336Hz、f L=852Hz。

双音多频,简写DTMF(DTMF=Dual Tone Multifrequency)

DTMF发送器的原理与构成如图5-1所示,它主要包括:

1.1晶体振荡器––––外接晶体(通常采用3.579545MHz)与片内电路构成振荡器,经分

频产生参考信号。

1.2键控可变时钟产生电路–––––它是一种可控分频比的分频器,通常由n级移位寄

存器与键控反馈逻辑单元组成。

1.3正弦波产生电路–––––它由正弦波编码器与D/A变换器构成,通常,可变速时钟

图5-1 一个典型的DTMF发送电路原理框图

信号先经5位移位寄存器,产生一组5位移位代码,再由可编程逻辑阵列(PLA)将其转换

成二进制代码,加到D/A变换器形成台阶型正弦波。显然台阶的宽度等于时钟频率的倒数,这样形成的正弦波信号频率必然对应时钟的速率和按键的号码。

1.4混合电路–––––将键盘所对应产生的行、列正弦波信号(即低、高群f L、f H)相加、

混合成双音信号输出。

1.5附加功能单元,如有时含有单音抑制,输出控制(禁止)、双键同按无输出等控制电路。

DTMF发送器按输入控制方式可分为键盘行列控制和BCD接口控制两种。它们的控制部分真值表分别示于表5-2、表5-3。

表5-2键盘控制接口功能真值表

表5-3 BCD码控制接口功能真值表

2.双音多频接收电路

图5-2 典型DTMF接收器原理框图

DTMF接收器包括DTMF分组滤波器和DTMF译码器,其基本原理如图5-2所示。DTMF接收器先经高、低频组带通滤器进行f L/f H区分,然后过零检测、比较,得到相应于DTMF的两路f L、f H信号输出。该两路信号经译码、锁存、缓冲,恢复成对应于16种DTMF信号音的4比特二进制码(D1~D4)。

图5-3 MT8870芯片及管脚排列图

在本实验系统电路中,DTMF接收器采用的是MT8870芯片。

图5-3是该芯片的管脚排列图。

2.1该电路的基本特性

2.1.1提供DTMF信号分离滤波和译码功能,输出相应16种DTMF频率组合的4位并行二进

制码。

2.1.2可外接

3.579545MHz晶体,与内含振荡器产生基准频率信号。

2.1.3具有抑制拨号音和模拟信号输入增益可调的能力。

2.1.4二进制码为三态输出。

2.1.5提供基准电压(V DD/2)输出。

2.1.6电源 +5V

2.1.7功耗 15mw

2.1.8工艺 CMOS

2.1.9封装 18引线双列直插

2.2管脚简要说明

引出端符号说明

1、2脚IN+、IN-:运放同、反相输入端,模拟信号或DTMF信号从此端输入。

3脚FB :运放输出端,外接反馈电阻可调节输入放大器的增益。

过零

检测器

过零

检测器

高频组带

通滤波器

低频组带

通滤波器

输入

电路

4脚VREF:基准电压输出。

5、6脚IC:内部连接端,应接地。

7、8脚OSC1、OSC0 :振荡器输入、输出端,两端外接3.579545MHz晶体。

9脚V cc:接正电源,通常接+5V。

10脚EN:数据输出允许端,若为高电平输入,即允许D01~D04输出,若为低电平输入,则

禁止D01~D04输出。

11、14脚D01~D04:数据输出,它是相应于16种DTMF信号(高,低单音组合)的4位二

进制并行码,为三态缓冲输出。

15脚CID:延迟控制输出,当一有效单音对被接收,CI超过VTSt,输出锁存器被更新,则

CID为高电平,若CI低于VTSt,则CID返至低电平。

16脚EC0:初始控制输出,若电路检测出一可识别的单音对,则此端即变为高电平,若无

输入信号或连续失真,则EC0返回低电平。

17脚CI\GT:控制输入,若此输入电压高于门限值VTSt,则电路将接收DTMF单音对,并

锁存相应码字于输出,若输入电压低于VTSt,则电路不接收新的单音对。

18脚V SS :接负电源,通常接地。

3.电路的工作原理

它完成典型DTMF接收器的主要功能:输入信号的高、低频组带通滤波、限幅、频率检测与确认、译码、锁存与缓冲输出及振荡,监测等,具体说就是DTMF信号从芯片的输入端输入,经过输入运放和拨号音抑制滤波器进行滤波后,分两路分别进入高、低频组滤波器以分离检测出高、低频组信号。

如果高、低频组信号同时被检测出来,便在EC0输出高电平作为有效检测DTMF信号的标志;如果DTMF信号消失,则EC0即返至低电平,与此同时EC0通过外接R向C充电,得到CI,GT。(通常此两端相短接)积分波形,如图5-4所示,若经t GTP延时后,CI,GT。电压高于门限值V Tst时,产生内部标志,这样,该电路在出现EC0标志时,将证实后的两单音送往译码器,变成4比特码字并送到输出锁存器,而CI标志出现时,则该码字送到三态输出端D01——D04,另外CI信号经形成和延时,从CID端输出,提供一选通脉冲,表明该码字已被接收和输出已被更新,如若积分电压降到门限V Tst 以下,使CID也回到低电平。

图5-4是双音多频信号检测电路原理图。

图5-5是它的工作时序波形图。

图5-4 DTMF信号检测电路原理图

其中,双音多频信号测试点为TPDTMF,数据输出允许端EN的测量点为TPSDT,它经反相器反向后得到。数据输出则可以通过发光二极管D103~D100显示出来,它代表的数是8421码。

图5-5 MT8870的时序图

五.实验内容

1.用示波器观察发送DTMF信号的波形。

2.用示波器观察DTMF信号接收的波形。

六.实验步骤

1.接上交流电源线。

2.将K11~K14、K21~K24、K31~K34、K41~K44拨向下边;K71~K75拨向下边;K61~K63拨向下边,K70、K60拨向上边。

3.先打开“交流开关”,指示发光二极管亮后,再分别按下直流输出开关J8、J9,此时实验箱上的五组电源已供电,各自发光二极管亮。

4.按“复位”键进行一次上电复位,此时,CPU已对系统进行初始化处理,显示电路循环显示“P”,即可进行实验。

5.用户1、用户3接上电话单机。

6.用户1摘机,开始拨打号码,即按电话单机上的任意键,用示波器的直流档对以下测量点进行观察并记录波形:

6.1 TPDTMF:当有键按下时有双音多频信号,无键按下时无信号。

6.2 TPSDT:当无键按下时该点为高电平,有键按下时该点是低电平(脉冲)。

6.3 TP11:当有键按下时有双音多频信号,无键按下时无信号。

7.按不同的键时,其双音多频信号的波形不一样,要仔细观察。

8.在按键过程中观察发光二极管D103~D100与所按键值的关系:(显示二极管是在该按键抬起的瞬间发生改变的)

D103~D100对应的是8421码,如按下的键值为5时,对应的码字为0101,发光二极管D102,

D100发光。在按键的过程中观察所按键值与发光二极管是否满足上述对应关系。

七.注意事项

1.使程控交换实验箱加电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并严格遵循操作规程。

2.在测量观察上述各测量点波形时,两位同学一定要配合好,即一位同学按照正常拨打电话的顺序进行操作,另一位同学要找到相应的测量点和有关电路单元,仔细体会实验过程中的各种实验现象。

3.在测量TP1A时,示波器接头的另一接地线接到TP1B上。

八.实验报告

1.画出DTMF接收电路的电原理图,并能简要分析工作过程。

2.画出在接收DTMF过程中各有关测量点在有、无信号状态的波形,并能作简要的分析与说明。

实验六空分交换网络原理系统实验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程控交换的基本原理与实现方法。

2.通过对MT8816芯片的实验,熟悉空分交换网络的工作过程。

二.预习要求

认真预习《程控数字交换原理与应用》中的相关内容。

三.实验仪器

1.程控交换实验箱一台2.电话单机二~四台3.20MHz示波器一台

四.实验原理

1.原理说明

其实,我们在实验一中已经对实验系统中的交换网络有了一些了解,下面我们则比较详细分析它的工作过程。它是由两大部分组成,即话路部分和控制部分,话路部分包括交换网络,用户电路出中继电路,入中继电路,收号器,音信号发生器以及信号设备等;控制部分则是一台电子计算机,它包括中央处理器,存储器和输入、输出设备。

在我们本实验系统中,交换网络的方框图见图6-1所示。

图6-1 空分交换网络结构方框图

2.电子接线器简介

早先的程控空分交换机的网络,采用的接线器是机械的,也就是说它由机械接点组成的。然后

由这些机械接线器组成交换网络。这些机械接线器包括小型纵横接线器、螺簧接线器、剩簧接线器、笛簧接线器……五花八门,品种繁多。由于目前已不采用,所以不在这里介绍。当前的空分交换机采用的是电子接线器。这是从MOS型超大规模接线器。目前,生产电子接线器的电子化成为可能。电子接线器就是MOS型的空分接线器。目前,生产电子接线器的厂家很多,型号也各有不同,如Mitel 公司的MT8804,MT8812,MT8816等,MOTOROLA公司的142100,145100等,SGS公司的M089,M099,M093等。这些电子接线器在我国生产和引进的空分用户交换机中均能见到。

下面将重点分析MT8816芯片的工作过程。

2.1 MT8816基本特性

由图6-2可见,该芯片是8×16模拟开关阵列,它内含7–––128线地址译码器,控制锁存器和8×16交叉点开关阵列,其电路的基本特性为:

2.1.1提供8×16模拟开关阵列功能

2.1.2导通电阻(V DD=12V) 45Ω

2.1.3导通电阻偏差(V DD=12V) 5Ω

2.1.4模拟信号最大幅度 12V PP

2.1.5开关带宽 45MHz

2.1.6非线性失真 0.01%

2.1.7电源 4.5~13.2V

2.1.8工艺 CMOS

2.1.9封装双列直插式

图6-2 MT8816功能方框图

图6-3 MT8816管脚排列图

2.2 MT8816管脚说明

下面将对该管脚功能作一简要说明

35、37、39、1、21、19、17、15脚COL0~COL7:列输入\输出,开关阵列8路列输入或输

出。

33~28、8~13、27、26、6、7脚ROW0~ROW15:行输入\输出,开关阵列16路行输入或输出。

24、25、2脚ACOL0~ACOL2:列地址码输入,对开关阵列进行列寻址。

5、22、23、4脚AROW0~AROW3:行地址码输入,对开关阵行进行行寻址。

18脚ST :选通脉冲输入,高电平有效,使地址码与数据得以控制相应开关的通、断。在ST上升沿前,地址必须进入稳定状态,在ST下降沿处,数据也应该是稳定的。

38脚DI:通断控制输入,若DI为高电平,将所选择的开关导通;若DI为低电平,将所选择的开关断开。

3脚RESET:复位信号输入,若为高电平,不管CS处于什么电平,均将全部开关置于截止状态。

36脚CS :片选信号输入,高电平有效。

40脚V CC :正电源,电压范围为4.5~13.2V。

20脚V EE:负电源。

16脚V SS:数字地。

14、34脚IC:空。

2.3 MT8816工作原理

下面我们将对MT8816型电子接线器作一介绍,使大家了解电子接线器的结构原理。其它型号的电子接线器也大同小异,这里不再赘述。

MT8816是CMOS大规模集成电路芯片。这是一片8×16模拟交换矩阵,如图6-4所示

COL7 COL6 COL5 COL4 COL3 COL2 COL1 COL0

图6-4 MT8816交换矩阵示意图

图中有8条COL线(COL0-COL7)和16条ROW线(ROW0~ROW15),形成一个模拟交换矩阵。它们可以通过任意一个交叉点接通。芯片有保持功能,因此可以保持任一交叉点处于接通状态,直至有断开控制信号或复位信号为止。CPU可以通过地址线ACOL2~ACOL0和数据线AROW3~AROW0控制和选择需要接通的交叉点号。ACOL2~ACOL0管COL7~COL0中的一条线。ACOL7~ACOL0编成二进制码,经过译码以后就可以接通交叉点相应的COL i;数据线AROW3~AROW0管ROW15~ROW0中的一条。AROW3~AROW0也是编码的,经过译码以后就可以接通交叉点相应的ROW i;控制相应ROW i的以接通有关的交叉点。例如要接通COL1和ROW8之间的交叉点。这时一方面向ACOL2~ACOL0。送“001”,另一方面向AROW3~AROW3送“1000”。并使DI为高电平,当送出地址启动门ST时,就可以将相应交叉点接通了,图中还有一个端子叫“RESET”复位端。当RESET为“1”时,全部交叉点就断开了。

电子接线器速度快,驱动要求低,并能自己保持。因此使用起来十分方便。

其它型号的芯片的基本原理也大致相同。区别只是容量不一样。

电子接线器的优点是体积小,价格便宜,它的缺点是导通电阻较机械接点大(一般几十欧姆到一百欧姆),并且串音衰耗也较机电的接线器小,因此电子接线器组成的交换网络和由机械接点组成的交换网络也有所区别。

五.实验内容

1.利用空分自动交换网络进行两部电话单机通话,对工作过程作记录。

六.实验步骤

1.接上交流电源线。

2.将K11~K14、K21~K24、K31~K34、K41~K44拨向下边;K70~K75拨向下边;K60~K63拨向下边。

3.先打开“交流开关”,指示发光二极管亮后,再分别按下直流输出开关J8、J9,此时实验箱上的五组电源已供电,各自发光二极管亮。

4.按“复位”键进行一次上电复位,此时,CPU已对系统进行初始化处理,显示电路循环显示“P”,即可进行实验。

5.将四个用户接上电话单机。

6.首先用户1呼叫用户3,并进行通话,然后用户2呼叫用户4通话。

7.用双踪示波器观察

7.1用户1说话时(或按电话上的任意键),TP11(用户1的去话)、TP32(用户3的来话)

有语音波形(或双音多频信号),且波形一致,只是TP11的幅值比TP32的幅值大;不

说话时无波形。

7.2用户3说话时(或按电话上的任意键),TP31(用户3的去话)、TP12(用户1的来话)

有语音波形(或双音多频信号),且波形一致,只是TP31的幅值比TP12的幅值大;不

说话时无波形。

7.3用户2说话时(或按电话上的任意键),TP21(用户2的去话)、TP42(用户4的来话)

有语音波形(或双音多频信号),且波形一致,只是TP21的幅值比TP42的幅值大;不

说话时无波形。

7.4用户4说话时(或按电话上的任意键),TP41(用户4的去话)、TP22(用户2的来话)

有语音波形(或双音多频信号),且波形一致,只是TP41的幅值比TP22的幅值大;不

说话时无波形。

七.实验报告

1.画出本实验系统自动交换网络的电路框图,并分析工作过程。

------------------------------------------华丽分界线-----------------------------------------

实验二、交换机单板功能介绍一.实验目的

1.了解交换机的各单板的主要功能和位置。

2.了解各单板工作状态和故障判定。

二.实验内容

1.熟悉ZXJ10交换机各单板的设计。

2.熟悉ZXJ10交换机各单板的作用。

3.熟悉ZXJ10交换机各单板的跳线位置与功能。

4.熟悉ZXJ10交换机各单板在机框中的位置。

三.预备知识

程控交换机系统组成,通信技术知识

四.实验设备和仪表

交换机设备各分盘

五.实验原理

ZXJ10交换机是层次化结构的:

模块—机架—机框—单元—电路板

单板即电路板如MP、ASLC、DTI、CPSN等,是构成交换机系统的最基本部件。(一)MP介绍

1、功能:

作为ZXJ10机中央控制部分、完成呼叫处理及系统管理功能

?控制交换网的接续,实现与各外围处理单元的消息通讯

?提供前台程序运行平台、运行DOS、IRMX等软件

?提供两个以太网接口(用于与后台通信和控制层的扩展)

?负责前/后台间数据、命令的传送

?实现与各子单元SP的消息通信

?主/备MP状态控制

?分配内存地址给COMM、MON、SMEM等单板

2、配置组成:

?RAM—128MB

?HD——10GB以上

?CPU—Intel PentiumⅢCPU

?提供IDE、KEYBOARD、VGA、FDC等外围接口

?提供两个10M以太网接口

?具有标准PCI总线接口、ZXJ10(V10.X)背板总线接口(BUSI)3、位置:板号:

6、7、8和10、11、12(互为主备用)

4、节点约定:

单模块时:2#

多模块时:PSM/RSM:3#~64#

MSM:1#

SNM:2#

硬件上通过单板上的八位拨号开关设定(八位二进制)

例如2号模块(2#):

注意:同一模块的两个MP 开关设置相同,以位置来区分: 左:N# 右:N#+64

5、MP 倒换:主/备MP在上电复位时采用竟争获得主/备工作状态。倒换方式: 故障倒换 人工倒换

人机命令倒换:后台告警界面 复位倒换 6、面板指示灯:

? 运行灯(绿灯) ? 故障灯(红灯) ? 主用灯(绿灯) ?

备用灯(绿灯)

若主/备用灯均灭,则表示MP离线 7、MP 的主要目录和操作系统 1)操作系统:

IRMX---实时多任务操作系统,C :\DOSRMX DOS 操作系统,C:\DOS

插上显卡,外接显示器及键盘后,开电启动-? 按F8(F4)-?可进入DOS 操作系统 2)版本(ZXJ10B )存放的子目录

:

1

C:\VERSION

?V10.0前台版本使用DOS分区,其启动过程是:系统加电,硬盘自举,启动DOS6.22,在DOS自动批处理文件中,启动实时操作系统(RTOS),再由RTOS启动版本文件ZXJ10B。

与启动相关的几个文件是:

?\AUTOEXEC.BAT: DOS自动批处理文件,用于启动RTOS。

?\USER\SUPER\PROG\LOGON: 隐含文件,用于启动ZXJ10B。

?\VERSION\ZXJ10B: V10.0前台版本文件。

3)数据目录:C:\DATA下共有三个子目录

?C:\DATA\TEMP ;临时目录,保存后台传送到前台的数据文件;MP作为备机时,该目录保存主机同步到备机的数据;

?C:\DATA\V0100 ;数据目录

?C:\DATA\V0101 ;备份目录

这两个目录保存交换机运行的所有数据(包括动态数据如激活的新业务等)。两个目录互为备份,正常情况下该两个目录内容一致。

4)配置文件目录:C:\CONFIG

C:\CONFIG\TCPIP.CFG的内容类似如下:

Local Area Code=区号

ZXJ10B NUMBER=局号

TCP-PORT=5000

NTSERVER=129

JFSERVER=129

可通过后台OAM的“文件管理”相关操作进行查看

相关设置应与后台的“告警局配置”结果一致.

注:经后台OAM的“文件管理”菜单对前台MP进行操作时,务必谨慎,以免造成不良后果!8、数据的传送:

后台维护终端-?129服务器(后台SERVER中的SQL数据库)-?前台的缓存-?TEMP-?内存RAM--?V0100-?V0101

(二)共享内存板(SMEM)介绍

1、功能:为主、备MP提供可同时访问的4KB的双端口RAM,MP可利用它作消息/数据交换通道

2、位置:SMEM板占据CTL层的第3板位

3、指示灯:

?正常(运行)指示灯

?故障指示灯

(三)通信板(COMM)介绍

1、功能分类:

MP_MP—模块间通信板、MP_PP—模块内通信板

NO.7信令板、新STB

U接口板(ISDN话务台) 、V5信令板

注意:MP-MP 和MP-PP的共同点

?成对出现

?每对可同时处理32信道。

2、功能介绍:

1)MP-MP:

PSM(SM8、SM16):槽位:13/14,可同时处理8个模块的消息.(单模块时空)

中心模块:MSMCTL—6对COMM板,每对处理8个模块的消息.则可处理48个模块的消息.

2)MP-PP:

PSM(SM8、SM16):槽位:15/16,17/18,19/20…

15/16 COMM板控制T网接续,占8TS。

3)NO.7信令板(STB板)

每板提供8条LINK,PSM最多48条LINK

附注:用作STB的COMM板按CPU不同可分为386和860两种:

?如果是INTEL386CPU的,只能配成STB板,至多8条七号链路,烧写芯片程序为版本\board\Stb386.bin;

?860CPU的既可以配成STB板(至多8条七号链路),也可以配成N_STB板(最多16条七号链路),烧写芯片程序为版本\860sp\Bmn7l2.bin。

4)V5信令板

每板提供16条LINK.

注意:MP-MP板/MP-PP板从左到右插,NO.7/V5板从右到左插

3、指示灯:

运行(绿灯):正常运行指示灯

故障(红灯):错误状态指示灯

?当COMM板故障或没配数据时,故障灯常亮或运行灯快闪。

上电自检时灯的状态:

MP-MP/MP-PP:上电时运行灯和故障灯一起闪,周期约为0.5秒,正常后运行灯慢闪;

模块间通讯正常时,运行灯有规则慢闪,如果模块间通讯中断,运行灯无规则闪。

NO.7信令板:上电时运行灯快闪4秒,然后运行灯慢闪;每块信令板上的8条七号链路中,第一条链路激活时,运行灯快闪,否则运行灯慢闪。

V5信令板:上电时运行灯快闪1秒,然后运行灯慢闪;每块信令板上的16条V5链路中,任意一条链路激活时,运行灯无规则闪动。

(四)监控板(MON)介绍

1、功能:对所有不受SP管理的单板进行监控,并向MP报告。监控板只有一块。提供10个异步串口(8个485串口、2个RS232),最多可实现256个对象的监控;与被控单元间采用主从方式工作;与MP通信采用中断方式。

2、位置:控制层26槽位(SM8)。

3、与MP通讯方式:同COMM板相同。

4、指示灯:运行(绿灯):正常运行指示灯

故障(红灯):错误状态指示灯

上电复位时,运行灯快闪,故障灯常亮,正常后运行灯慢闪,故障灯灭。

(五)环境监控板(PEPD)介绍

1、功能:对环境进行监测,并把异常情况上报MP作出处理、实现声、光告警。

环境监控板具有以下功能:

①对交换机房环境进行监测:温度、湿度、烟雾、红外等

②通过指示灯显示异常情况类别,并及时上报MP

2、位置:位于控制层25槽位(SM8)

3、与MP 通讯方式:与COMM 板、MON 板相同。

4、指示灯:运行(绿灯):正常运行指示灯 故障(红灯):错误状态指示灯

上电复位时,运行灯快闪,故障灯常亮,正常后运行灯慢闪,故障灯灭。 5、温、湿度上、下限设置。

(六) DSN 板介绍

1、单级无阻塞的全时分交换网络

PSM 中一个交换网络单元DSN 便是一个T 网,称T 网 2、容量:8KX8K ,64条8Mb/S 双向HW 线: 3、工作状态:主/备用配置。 4、功能:话路 交换及消息传递。 5、HW 线的分布:

共42条HW 线(HW19-HW61)接各功能单元

中心SNM

或其它模共4条HW 线(HW0-HW3)接COMM 板

6、T网面板指示灯:

HL1--正常运行指示灯

HL2--错误状态指示灯

HL3--主用状态指示灯

HL4--备用状态指示灯

?在DSN板未启动或在物理配置中未配时,运行灯快闪

?无时钟或单板故障,则故障灯亮

?在上电复位时,运行灯快闪?停?再快闪?均匀慢闪

(七)DSNI板介绍

1、分类:

?MP级DSNI板----用于MP与T网的通信链路

MP--COMM--DSNI--T网8Mb/S--2Mb/S ?SP级DSNI板----用于SP与T网的通信链路

SP--DSNI--T网无速率变换

2、区别、应用:板上跳线:X3 、X4A、X4B

MP级:短接1-2

SP级:短接2-3

HW线的分配(PSM SM8):一对DSNI处理16条8MHW

D700变频器实验指导书 (2)

实验三变频器功能参数设置与操作实训 一、实验目的 1.熟悉变频器主回路接线; 2.掌握三菱D700型交流变频器的参数设置方法; 3.掌握利用变频器控制电机的基本操作方法。 二、实验内容 1、利用D700操作面板设置变频器参数,实现变频器的参数恢复出厂值设置。 2、再设置变频器参数,实现通过操作面板操作交流变频器,从而控制电机的起动/停止、正/反方向运转、调速; 3、重新设置变频器参数,实现通过外接端子操作交流变频器,从而控制电机的起动/停止、正/反方向运转以及通过电位器调速。 三、仪器设备 1、三菱的D700型交流变频器一台; 2、电动机一台。

首先,仔细认真的阅读关于D700 变频器的相关资料,了解变频器参数设置的方法,控制端子的定义,各参数的意义,尤其是上表中参数的意义。确定下面各实验步骤中应设置的参数及参数值。写出预习报告,预习报告必须填写好上表中后两列。 实验中依次完成下列实验步骤: 1、恢复出厂值设置 为了本次实验的需要,首先恢复出厂设置,方法是:设置Pr.CL(参数清除)、ALLC(参数全部清除)=“1”,可使参数恢复为出厂设置的初始值。 注意:初始化结束后,系统设定为“显示简单模式的参数”状态(Pr.160=“9999”(初始值)),为了下面的实验必须设置Pr.160=“0”,将系统改为“显示所有参数”状态。 2、在V/F控制模式下(变频器的初始设定模式)的工作 (1)面板操作方式工作 1)设置变频器参数(Pr.79=“1”),将变频器设置成操作面板操作方式; 2)根据实验用异步电动机的名牌数据修改电机额定参数; 3)通过面板操作实现交流变频器的起动/停止、正/反方向运转、调速(预习报告中要写出应设置的参数及参数值,操作的方法)。 4)修改电机的加速时间与减速时间来控制电动机起动与停车时间;体会加减速时间对电机起停过程的影响。 5)观察频率最大为多少Hz时,能用手将异步电动机堵转(即握住电机轴,电机不再能转动)?(思考:按照基频以下为恒转矩工作的性质,无论频率高低,电机输出转矩应该不变,但为什么在较低频率时却能够将电机堵转?在实验报告中加以说明。) (2)外部端子操作方式工作 1)按下面接线示意图所示接线(预习报告中要写出图中用到的端子的意义及接线的意义)。2)设置变频器参数(Pr.79=“2”),将变频器设置成外接端子操作方式; 3)通过外接端子操作和外部电位器控制频率,实现交流变频器的起动/停止、正/反方向运转以及电位器调速(预习报告中要写出应设置的参数及参数值,操作的方法)。 4)观察当外部电位器调至最大时,运行频率是否为变频器基准频率50Hz?如果不是调整参数使之成为基准频率50Hz。(预习报告中要写出应设置的参数,操作的方法)。

测试技术实验指导书及实验报告2006级用汇总

矿压测试技术实验指导书 学号: 班级: 姓名: 安徽理工大学 能源与安全学院采矿工程实验室

实验一常用矿山压力仪器原理及使用方法 第一部分观测岩层移动的部分仪器 ☆深基点钻孔多点位移计 一、结构简介 深基点钻孔多点位移计是监测巷道在掘进和受采动影响的整个服务期间,围岩内部变形随时间变化情况的一种仪器。 深基点钻孔多点位移包括孔内固定装置、孔中连接钢丝绳、孔口测读装置组成。每套位移计内有5~6个测点。其结构及其安装如图1所示。 二、安装方法 1.在巷道两帮及顶板各钻出φ32的钻孔。 2.将带有连接钢丝绳的孔内固定装置,由远及近分别用安装圆管将其推至所要求的深度。(每个钻孔布置5~6个测点,分别为;6m、5m、4m、3m、2m、lm或12m、10m、8m、6m、4m、2m)。 3.将孔口测读装置,用水泥药圈或木条固定在孔口。 4。拉紧每个测点的钢丝绳,将孔口测读装置上的测尺推至l00mm左右的位置后,由螺丝将钢丝绳与测尺固定在一起。 三、测试方法 安装后先读出每个测点的初读数,以后每次读得的数值与初读数之差,即为测点的位移值。当读数将到零刻度时,松开螺丝,使测尺再回到l00mm左右的位置,重新读出初读数。 ☆顶板离层指示仪 一、结构简介: 顶板离层指示仪是监测顶板锚杆范围内及锚固范围外离层值大小的一种监测仪器,在顶板钻孔中布置两个测点,一个在围岩深部稳定处,一个在锚杆端部围岩中。离层值就是围岩中两测点之间以及锚杆端部围岩与巷道顶板表面间的相对位移值。顶板离层指示仪由孔内固定装置、测量钢丝绳及孔口显示装置组成如图1所示。

二、安装方法: 1.在巷道顶板钻出φ32的钻孔,孔深由要求而定。 2.将带有长钢丝绳的孔内固定装置用安装杆推到所要求的位置;抽出安装杆后再将带有短钢丝绳的孔内固定装置推到所要求的位置。 3.将孔口显示装置用木条固定在孔口(在显示装置与钻孔间要留有钢丝绳运动的间隙)。 4.将钢丝绳拉紧后,用螺丝将其分别与孔口显示装置中的圆管相连接,且使其显示读数超过零刻度线。 三、测读方法: 孔口测读装置上所显示的颜色,反映出顶板离层的范围及所处状态,显示数值表示顶板的离层量。☆DY—82型顶板动态仪 一、用途 DY-82型顶板动态仪是一种机械式高灵敏位移计。用于监测顶底板移近量、移近速度,进行采场“初次来压”和“周期来压”的预报,探测超前支撑压力高 峰位置,监测顶板活动及其它相对位移的测量。 二、技术特征 (1)灵敏度(mm) 0.01 (2)精度(%) 粗读±1,微读±2.5 (3)量程(mm) 0~200 (4)使用高度(mm) 1000~3000 三、原理、结构 其结构和安装见图。仪器的核心部件是齿条6、指针8 以及与指针相连的齿轮、微读数刻线盘9、齿条下端带有读 数横刻线的游标和粗读数刻度管11。 当动态仪安装在顶底板之间时,依靠压力弹簧7产生的 弹力而站立。安好后记下读数(初读数)并由手表读出时间。 粗读数由游标10的横刻线在刻度管11上的位置读出,每小 格2毫米,每大格(标有“1”、“22'’等)为10毫米,微读数 由指针8在刻线盘9的位置读出,每小格为0.01毫米(共200 小格,对应2毫米)。粗读数加微读数即为此时刻的读数。当 顶底板移近时,通过压杆3压缩压力弹簧7,推动齿条6下 移,带动齿轮,齿轮带动指针8顺时针方向旋转,顶底板每 移近0.01毫米,指针转过1小格;同时齿条下端游标随齿条 下移,读数增大。后次读数减去前次读数,即为这段时间内的顶底板移近量。除以经过的时间,即得

QSTIA-III型工业全数字交直流调速系统综合实验台

标的一: 电气新能源技术实验室第一批设备采购明细、参数、 技术要求 一、实验室总体建设方案 二、单台光伏发电原理实训装置具体模块配置:

三、实验用电脑配置:CPU Intel 奔腾双核 G3220,内存:2GB,硬盘容量:500GB,光驱:DVD-ROM,显卡:集成显卡,20英寸显示器 四、电气新能源技术实验装置技术要求 1、设备组成 电气新能源技术实验装置主要由光伏装置、追日系统装置、控制装置(含控制器、逆变器)、仪表与负载单元、监控系统等组成,需采用模块式结构,各装置和系统具有独立的功能。 2、各单元技术指标 2.1、光伏跟踪装置 (1)光伏跟踪装置由光伏电池组件、光线传感器、光线传感器控制盒、水平方向和俯仰方向运动机构、微动开关、底座支架等设备与器件组成。系统由安装圆形底盘,减速系统,线路板、XY连接支架、大功率电机、齿轮、200毫米长链条等,整体面积占地小于

1300mm*1000mm。 (2)模拟太阳装置主要由投射灯底座支架等设备与器件组成 装置采用5000:1的减速系统、异步电机、驱动系统、支架系统,模拟太阳系统等组成。异步电机的驱动采用DSPTMS320F2808组成的大功率电机智能驱动系统,主板和驱动板、显示板分离设计,通过大屏幕液晶显示或者数码显示调节参数,工作状态灯信息,采用按钮控制驱动系统的正反控制和速度控制等。485远程控制、底层代码公开,可升级FOC控制等,提供实验指导书。 (3)光伏电池组件的主要参数为:额定功率4*10W。 (4)输出电压17.2V、输出电流1.17A、开路电压21.4V、短路电流1.27A;工作环境温度45℃±2℃。 2.2、实验台要求 (1)实验台外观要求 实验台采用铝合金设计,桌面为防火、防水、耐磨高密度板,结构坚固,造形美观大方;设有吊柜,用于放置工具、存放挂箱及资料等。 (2)电源控制屏 电源控制屏提供单相220V交流电源和380V交流电源、1路0-30V直流稳压电源(5A)、铅酸蓄电池(蓄电池组选用2节阀控密封式铅酸蓄电池,主要参数:容量12V、7Ah、900Ω×2/0.41A的双层瓷盘可调电阻。光源控制模块(控制早、中、晚的光源)。 (3)网孔板及安装模块 提供网孔板、直流仪表模块(电压表、电流表、具有通信接口)、交流仪表模块(电压表、电流表、功率表三合一、具有通信接口)、光照计、直流负载(警示灯、节能灯)、交流负载(白炽灯、风机)、触摸屏、离网逆变器、并网逆变器、物联网监控实训系统、风光互补控制器。 (4)直流仪表参数如下: 具有通信接口、具有手动自动量程、工业级柜装、精度:不低于5位,1000V档位显示格式:999.99(带2个小数点),显示单位:V;100V档位显示:99.999(带3个小数点),显示单位:V;10V档位显示:9.9999(带4个小数点),显示单位:V;5A档位:4999.9(带1个小数点),显示单位:mA;1000mA档位:999.99(带2个小数点),显示单位:mA;100mA 档位:99.999(带3个小数点),显示单位:mA。 (5)交流仪表参数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交流调速实验指导书

实验一三相交流调压电路实验 一、实验目的 (1)了解三相交流调压触发电路的工作原理。 (2)加深理解三相交流调压电路的工作原理。 (3)了解三相交流调压电路带不同负载时的工作特性。 二、实验所需挂件及附件 交流调压器应采用宽脉冲或双窄脉冲进行触发。实验装置中使用双窄脉冲。实验线路如图3-23所示。图中晶闸管均在DJK02上,用其正桥,将D42三相可调电阻接成三相负载,其所用的交流表均在DJK01控制屏的面板上。 图3-23三相交流调压实验线路图 四、实验内容 (1)三相交流调压器触发电路的调试。 (2)三相交流调压电路带电阻性负载。 五、预习要求 (1)阅读电力电子技术教材中有关交流调压的内容,掌握三相交流调压的工作原理。 (2)如何使三相可控整流的触发电路用于三相交流调压电路。 六、实验方法 (1)DJK02和DJK02-1上的“触发电路”调试 ①打开DJK01总电源开关,操作“电源控制屏”上的“三相电网电压指示”开关,观察输入的三相电网电压是否平衡。

②将DJK01“电源控制屏”上“调速电源选择开关”拨至“直流调速”侧。 ③用10芯的扁平电缆,将DJK02的“三相同步信号输出”端和DJK02-1“三相同步信号输入”端相连,打开DJK02-1电源开关,拨动“触发脉冲指示”钮子开关,使“窄”的发光管亮。 ④观察A、B、C三相的锯齿波,并调节A、B、C三相锯齿波斜率调节电位器(在各观测孔左侧),使三相锯齿波斜率尽可能一致。 ⑤将DJK06上的“给定”输出U g直接与DJK02-1上的移相控制电压U ct相接,将给定开关S2拨到接地位置(即U ct=0),调节DJK02-1上的偏移电压电位器,用双踪示波器观察A相同步电压信号和“双脉冲观察孔”VT1的输出波形,使α=180°。 ⑥适当增加给定U g的正电压输出,观测DJK02-1上“脉冲观察孔”的波形,此时应观测到单窄脉冲和双窄脉冲。 ⑦用8芯的扁平电缆,将DJK02-1面板上“触发脉冲输出”和“触发脉冲输入”相连,使得触发脉冲加到正反桥功放的输入端。 ⑧将DJK02-1面板上的U lf端接地,用20芯的扁平电缆,将DJK02-1的“正桥触发脉冲输出”端和DJK02“正桥触发脉冲输入”端相连,并将DJK02“正桥触发脉冲”的六个开关拨至“通”,观察正桥VT1~VT6晶闸管门极和阴极之间的触发脉冲是否正常。 (2)三相交流调压器带电阻性负载 使用正桥晶闸管VT1~VT6,按图3-23连成三相交流调压主电路,其触发脉冲己通过内部连线接好,只要将正桥脉冲的6个开关拨至“接通”,“U lf”端接地即可。接上三相平衡电阻负载(1800Ω),接通电源,用示波器观察并记录α=30°、60°、90°、120°、150°及180°时的输出电压波形,并记录相应的输出电压有效值,填入下表: 七、实验报告 (1)整理并画出实验中记录的波形,作不同负载时的U=f(α)的曲线。 (2)讨论、分析实验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混凝土结构实验指导书及实验报告(学生用)

土木工程学院 《混凝土结构设计基本原理》实验指导书 及实验报告 适用专业:土木工程周淼 编 班级::学 号: 理工大学 2018 年9 月

实验一钢筋混凝土梁受弯性能试验 一、实验目的 1.了解适筋梁的受力过程和破坏特征; 2.验证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正截面强度理论和计算公式; 3.掌握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的实验方法及荷载、应变、挠度、裂缝宽度等数据的测试技术 和有关仪器的使用方法; 4.培养学生对钢筋混凝土基本构件的初步实验分析能力。 二、基本原理当梁中纵向受力钢筋的配筋率适中时,梁正截面受弯破坏过程表现为典型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弹性阶段(I阶段):当荷载较小时,混凝土梁如同两种弹性材料组成的组合梁,梁截面的应力呈线性分布,卸载后几乎无残余变形。当梁受拉区混凝土的最大拉应力达到混凝土的抗拉强度,且最大的混凝土拉应变超过混凝土的极限受拉应变时,在纯弯段某一薄弱截面出现首条垂直裂缝。梁开裂标志着第一阶段的结束。此时,梁纯弯段截面承担的弯矩M cr称为开裂弯矩。第二阶段——带裂缝工作阶段(II阶段):梁开裂后,裂缝处混凝土退出工作,钢筋应力急增,且通过粘结力向未开裂的混凝土传递拉应力,使得梁中继续出现拉裂缝。压区混凝土中压应力也由线性分布转化为非线性分布。当受拉钢筋屈服时标志着第二阶段的结束。此时梁纯弯段截面承担的弯矩M y称为屈服弯矩。第三阶段——破坏阶段(III阶段):钢筋屈服后,在很小的荷载增量下,梁会产生很大的变形。裂缝的高度和宽度进一步发展,中和轴不断上移,压区混凝土应力分布曲线渐趋丰满。当受压区混凝土的最大压应变达到混凝土的极限压应变时,压区混凝土压碎,梁正截面受弯破坏。此时,梁承担的弯矩M u 称为极限弯矩。适筋梁的破坏始于纵筋屈服,终于混凝土压碎。整个过程要经历相当大的变形,破坏前有明显的预兆。这种破坏称为适筋破坏,属于延性破坏。 三、试验装置

交直流调速实验指导书

交直流调速实验指导书 王兵编写 肖伸平审核 湖南工业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 2008年8月

目录 实验一晶闸管直流调速系统各主要单元的调试1实验二电压单闭环不可逆直流调速系统调试4实验三带电流截止负反馈的转速单闭环直流调速系统调试8实验四电压、电流双闭环不可逆直流调速系统调试12实验五转速、电流双闭环不可逆直流调速系统调试16实验六模拟式直流调速装置514C实验21实验七数字式直流调速装置6RA70实验23实验八交流调速装置MM420实验27实验九矢量控制交流调速装置(CUVC)单机实验32十附件35 THWPGZ-2型网络型高级维修电工技能实训智能考核装置简介35

实验一晶闸管直流调速系统各主要单元的调试 一、实验目的 (1) 熟悉直流调速系统各主要单元部件的工作原理。 (2) 掌握直流调速系统各主要单元部件的调试步骤和方法。 二、实验所需挂件及附件 三、实验内容 (1)调节器Ⅰ的调试 (2)调节器Ⅱ的调试 (3)反号器的调试 (4)零电平检测的调试 (5)转矩极性鉴别的调试 (6)逻辑控制的调试 四、实验方法 (1)“调节器Ⅰ”的调试 ①调零 将PMT-04中“调节器Ⅰ”所有输入端接地,再将比例增益调节电位器RP1顺时针旋到底,用导线将“5”、“6”两端短接,使“调节器Ⅰ”成为P (比例)调节器。调节面板上的调零电位器RP2,用万用表的毫伏档测量调节器Ⅰ“7”端的输出,使调节器的输出电压尽可能接近于零。 ②调整输出正、负限幅值 把“5”、“6” 两端短接线去掉,此时调节器Ⅰ成为PI (比例积分)调节器,然后将给定输出端接到调节器Ⅰ的“3”端,当加一定的正给定时,调整负限幅电位器RP4,观察输出负电压的变化,当调节器输入端加负给定时,调整正限幅电位器RP3,观察调节器输出正电压的变化。 ③测定输入输出特性 再将反馈网络中的电容短接(将“5”、“6”端短接),使调节器Ⅰ为P(比例)调节器,在调节器的输入端分别逐渐加入正、负电压,测出相应的输出电压,直至输出限幅,并画出曲线。

安全人机工程学实验指导书

安全人机工程学实验指导书 安全人机工程学 验指导湖南工学院20XX年3月 实验六深度知觉测定实验八记忆广度测量实验 实验九动作速度测定实验 实验七手指灵活性、手腕动觉方位能力测定实验六深度知觉测定实验目的 深度知觉测试是测试人的视觉在深度上的视锐程度,通 过测试可以了解双眼对距离或深度的视觉误差,也可以比较双眼和单眼在辨别深度中的差异。 实验仪器简介 采用EP503A深度知觉测试仪。主要技术指标: 1比较刺激移动速度分快慢二档: 快档50mm/s慢档25mm/s 2比较刺激移动方向可逆。±200mm 3比较刺激移动范围:400mm 4比较刺激与标准刺激的横向距离为55mm 5工作电压

220V 50HE 工作原理: 1 EP503A深度知觉测试仪结构如图2所示: 图 2 EP503A深度知 觉测试仪结构移动比较刺激,使之与标准刺激三点成一直线,在 实验 过程中,可测出被试者视觉在深度上的差异性。 2遥控键如图3所示: 图3 EP503A深度知觉测试遥控器面板示意 3面板布置如图4所示: 图4 EP503A深度知觉测试面板示意三实 验步骤 1、被试在仪器前,视线与观察窗保持水平,固定头部, 能看到仪器内两根立柱中部。2、以仪器内其中根立柱为 标准刺激,距离被试2米,位置固定。另一根可移动的立柱为变异刺激,被试可以操纵电键前后移动。 3、正式实验时,先主试将变异刺激调至任意位置,然 后要求被试仔细观察仪器内两根立柱,自调整,直至被试认为两根立柱在同一水平线上,离眼睛的距离相等为止。被试 调整后,主试记录两根立柱的实际误差值,填入下表中 4、正式实验时,先进行双眼观察20次,其中:有10吃是变异刺激在前,近到远调整; 有10次是变异刺激在后,远到近调整。顺序和距离随 机安排。

土工实验指导书及实验报告

土工实验指导书及实验报告编写毕守一 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 二OO九年五月

目录 实验一试样制备 实验二含水率试验 实验三密度试验 实验四液限和塑限试验 实验五颗粒分析试验 实验六固结试验 实验七直接剪切试验 实验八击实试验 土工试验复习题

实验一试样制备 一、概述 试样的制备是获得正确的试验成果的前提,为保证试验成果的可靠性以及试验数据的可比性,应具备一个统一的试样制备方法和程序。 试样的制备可分为原状土的试样制备和扰动土的试样制备。对于原状土的试样制备主要包括土样的开启、描述、切取等程序;而扰动土的制备程序则主要包括风干、碾散、过筛、分样和贮存等预备程序以及击实等制备程序,这些程序步骤的正确与否,都会直接影响到试验成果的可靠性,因此,试样的制备是土工试验工作的首要质量要素。 二、仪器设备 试样制备所需的主要仪器设备,包括: (1)孔径0.5mm、2mm和5mm的细筛; (2)孔径0.075mm的洗筛; (3)称量10kg、最小分度值5g的台秤; (4)称量5000g、最小分度值1g和称量200g、最小分度值0.01g的天平;

(5)不锈钢环刀(内径61.8mm、高20mm;内径79.8mm、高20mm或内径61.8mm、高40mm); (6)击样器:包括活塞、导筒和环刀; (7)其他:切土刀、钢丝锯、碎土工具、烘箱、保湿器、喷水设备、凡士林等。 三、试样制备 (一)原状土试样的制备步骤 1、将土样筒按标明的上下方向放置,剥去蜡封和胶带,开启土样筒取土样。 2、检查土样结构,若土样已扰动,则不应作为制备力学性质试验的试样。 3、根据试验要求确定环刀尺寸,并在环刀内壁涂一薄层凡士林,然后刃口向下放在土样上,将环刀垂直下压,同时用切土刀沿环刀外侧切削土样,边压边削直至土样高出环刀,制样时不得扰动土样。 4、采用钢丝锯或切土刀平整环刀两端土样,然后擦净环刀外壁,称环刀和土的总质量。 5、切削试样时,应对土样的层次、气味、颜色、夹杂物、裂缝和均匀性进行描述。 6、从切削的余土中取代表性试样,供测定含水率以及颗粒分析、界限含水率等试验之用。

人机工程学实验

实验一:双手调节器 1.实验目的 2.实验介绍和实验思路:双手调节器是一种典型的动作技能操作仪器。它是通过双手的操 作合作完成设定的曲线轨迹的运动,即是右手完成目标的上下移动,左手完成目标的左右移动。以被试完成任务所用的时间及偏离轨迹的次数,作为衡量其多次练习后的进步水平。 3.实验过程:分两项实验 第一种:自变量:同一个人的被实验次数即练习遍数。(每人四次,左右单程各两次)因变量:走完单程过程中个出错次数和时间 双手协调能力测试实验中的被试者完成实验的时间及错误次数数据统计分析如下:

根据实验结果绘制的练习曲线如下,用练习遍数作横坐标,用完成任务所用时间及出错次数为纵坐标,做出示意图为: 4.实验结论:完成任务所用的时间及每遍练习中的错误次数随着练习遍数的增加总体趋势 偶尔也会错误次数和时间略有增加。 实验二:瞬时记忆 1.实验目的:证实瞬时记忆的现象及其性质。 2.实验(方案一)思路:恒定变量设为1,自变量为设定秒数,因变量为报对码数目。 方案一数据:

根据图表可知,在设定时间不断减少的情况下,学生答对的图码数目不断减少。 (方案二)实验思路:恒定变量为时间(0.4秒),自变量为图码行数不同,因变量为记忆图码正确数量。 方案二数据:

根据图表可知,当被测试者接收一行图码信息时,思路清晰,记忆较快,当被测试者接收两行图码信息时,记忆速度不如一行图码快。 3.实验总结:1. 在设定时间不断减少的情况下,学生答对的图码数目不断减少。 2. 瞬间记忆在0.4秒情况下,记忆的合理码数在 3.2—3.5之间。 实验三:记忆广度 1.实验目的:学习测定光简单反应时的程序,比较光简单反应时的个体差异,通过测定闪光融合领率.学习使用阶梯法测定感觉阈限 2. 实验介绍和实验思路: 影响短时记忆广度的因素很多,组块的大小,熟悉性,复杂性等都会影响短时记忆的容量设自变量为计位数,因变量为正确个数,测试正确率: 3.根据数据分析结果: 随着计位数的不断增加,实验者按对的个数不断减少,正确率越来越低, 这说明人的记忆广度有限,所以在适当的记忆时间内,应设计相应的可记忆的内容,严防记忆过载。从另一方面讲了解短时记忆的特点,选择正确的方法加以训练,有助于个人记忆的

机车电传动及控制实验指导书190070

机车电传动及控制实验指导书 2006、12-27

交流调速SPWM变频电路及电压频率控制输出特性 「、实验目的 1、了解单相全桥逆变电路的工作原理及正弦波脉宽调制(SPWM调频、调压的工作原理 2、了解单相异步电动机变频调速的原理及异步电动机变频调速的基本参数、V/F曲线 3、掌握三相异步电动机交流调速(SPWM的基本原理和实现方法 1、实验设备 1、电力电子实验台(主机) 2、RTDJ41单相电容运转电动机(挂箱) 3、RTDJ10可调电阻器(挂箱) 4、RTDL17单相异步电动机SPW变频调节箱(挂箱) 5、RTDL14-2A三相异步电机变频调速系统(挂箱) 6、R TDJ37线绕式异步电机转子专用箱; 7、RTDJ36三相线绕式异步电机(△接法); 8、测试转接盒; 9、根据自己的方案需要的实验设备。 10、双踪示波器 11 、万用表 三、实验原理 3E -弋 *

图2、三相SPWM 变频调速 图1和图2所示分别为单相和三相 SPWI 变频调速的主电路。单相异步电动机变频调速原理与三 相异步电动机基本相同,下面以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调速原理来说明,由电机学可知,电机的转速表 达式为: 60 f , n - (1 一 s ) = n 。(1 一 s ) P 其中fi 为定子供电频率;P 为电机的磁极对数;S 为转差率,由上式可知改变定子供电频率 fl 可以改变电机的同步转速,从而实现了在转差率 S 保持不变情况下的转速调节,为了保持电机的最 大转矩不变,必须维持电机气隙磁通恒定,因而要求定子供电电压也随频率作相应调整。即 E^4.44f 1N 1K N1 ESN E 图3、异步电动机变频调速的控制特性 四、实验内容 1、 构建交流调速SPW M :频电路,研究SPW 碉制的发生原理,测定与SPW 碉制有关的各种波形; 2、 研究比较在不同的 U/f 1比值下系统的特性。 五、实验方法 1按下实验台主电源电路面板上的启动按钮,打开 RTDL17挂箱的电源开关,通过频率设定按钮 在忽略定子阻抗压降的情况下, E 1 U 1,所以 其中, 1 c = 4.44N 1K N 为常数。 为使气隙磁通恒定,在改变定子频率的同时必须同时改变电压 似的恒磁通调速。 U ,即5二const 。从而实现近 f 1 在额定频率以上调速时, 定子电压不可能再与频率成正比地升高, 只能保持在额定值,即U=U N , 此时气隙磁通0随着频率f 1的升高反而比例下降,这一段可看作近似恒功率调速。 U 1 f 1N f 1

CAD上机实验指导书及实验报告

北京邮电大学世纪学院 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报告撰写格式与要求 (试行) 一、实验报告格式要求 1、有实验教学手册,按手册要求填写,若无则采用统一实验报告封面。 2、报告一律用钢笔书写或打印,打印要求用A4纸;页边距要求如下:页边距上下各为2.5厘米,左右边距各为2.5厘米;行间距取固定值(设置值为20磅);字符间距为默认值(缩放100%,间距:标准)。 3、统一采用国家标准所规定的单位与符号,要求文字书写工整,不得潦草;作图规范,不得随手勾画。 4、实验报告中的实验原始记录,须经实验指导教师签字或登记。 二、实习报告、课程设计报告格式要求 1、采用统一的封面。 2、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手写或打印,手写一律用钢笔书写,统一采用国家标准所规定的单位与符号,要求文字书写工整,不得潦草;作图规范,不得随手勾画。打印要求用A4纸;页边距要求如下:页边距上下各为2.5厘米,左右边距各为2.5厘米;行间距取固定值(设置值为20磅);字符间距为默认值(缩放100%,间距:标准)。 三、报告内容要求 1、实验报告内容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仪器设备、实验操作过程、原始数据、实验结果分析、实验心得等方面内容。 2、实习报告内容包括:实习题目、实习任务与要求、实习具体实施情况(附上图表、原始数据等)、实习个人总结等内容。 3、课程设计报告或说明书内容包括:课程设计任务与要求、总体方案、方案设计与分析、所需仪器设备与元器件、设计实现与调试、收获体会、参考资料等方面内容。 北京邮电大学世纪学院 教务处 2009-8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计算机绘图(CAD) 实验项目AutoCAD二维绘图实验 专业班级 姓名学号 指导教师实验成绩 2016年11月日

电力电子变换和控制技术(2017版)教学大纲

《电力电子变换和控制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060431007 课程英文名称:Power Electronics 课程总学时:40 讲课:40 实验:上机:0 适用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 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7.11 一、大纲使用说明 (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 本课程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为进入专业课学习做准备的重要必修课程,是培养电力电子技术领域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的一门主干课程。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和任务是使学生熟悉各种电力电子器件的特性和使用方法;掌握各种电力电子电路(包括AC/DC、DC/DC、DC/AC、AC/AC)的结构、工作原理、控制方法、设计计算方法及实验实训技能;熟悉各种电力电子装置的应用范围及技术经济指标。为发电厂电气部分、交直流调速控制系统、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等后续课程打好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达到以下要求: 1.掌握常用电力电子器件的性能。 2.掌握整流装置的基本原理、控制方法、设计计算等。 3.掌握逆变装置的基本原理、控制方法、设计计算等。 4.掌握PWM控制的基本原理。 5.掌握基本变流装置的调试方法。 6.了解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趋势。 7.为后续专业课打好基础。 8.了解软开关技术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 1.基本知识:掌握常用电力电子器件和典型电力变换一般知识,四大类电力变换的结构特点、 性能、控制方法、器件保护、应用等。 2.基本理论和方法:掌握常用电力电子器件的静态和动态特性以及器件参数的定义;掌握整 流电路的结构分析以及整流电路的控制方法,主要指相位控制的整流电路;掌握逆变电路的结构 分析以及逆变电路的控制方法,包括单相电压型逆变电路和单相电流型逆变电路;掌握斩波电路 的结构分析以及斩波电路的控制方法,包括基本降压和升压斩波电路;掌握交流电力控制电路的 结构分析以及交流电力控制电路的控制方法,包括交流调压和交流调功以及交流电子开关;掌握 PWM控制技术;掌握电力电子器件的驱动和保护方法。 3.基本技能:掌握电力变换设计计算、电力变换电路结构设计、器件选型、实验实训技能、 编制技术文件技能等。 (三)实施说明 课堂讲授中要重点对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和解题思路的讲解;采用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思 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和鼓励学生通过实践和自学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的自 学能力;增加讨论课,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注意培养学生提高利用标准、规范及手册等 技术资料的能力。讲课要联系实际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对先修课的要求 本课程的教学必须在完成先修课程之后进行。本课程主要的先修课程有《电路》、《模拟电 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

棒框仪实验报告

棒框仪实验报告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人机工程学 报告书 姓名:董思洋 班级:工业设计10-3班学号: 二零一二年

棒框仪实验指导书 陈亚明编 艺术与设计学院 二0一二年二月

棒框仪实验 一、实验目的 本仪器可测量一个倾斜的框对判断一根棒的垂直性影响的程度。被试的判断受倾斜的框的影响,相当于周围环境条件变化的影响,所以此 本仪器可以通过被试的认知方式来测量人格特性。 二、实验方法 两人一组,正确使用棒框仪进行测量: 1、一个放在平台上的观察筒被试观察面为圆白背景面板上有一个黑色正方形框和黑色棒。棒的倾斜度可由被试通过旋钮调节。 2、主试面有一个半圆形的刻度,圆弧内指针指示框的倾斜度,中央指针指示棒的倾斜度。主试调节面板上旋钮改变框与棒的倾斜度。 3、在平台上有一个水平仪,可通过旋转平台下面的螺丝将平台调整到水平的位置。此棒框仪的优点在于没有电源的条件下可以使用。 三、测量器具 人体形体测量尺350×165×215mm的棒框仪 四、实验内容 (1)将平台调到水平位置。 (2)根据实验的要求,主试将框和棒调到在一定的倾斜度。 (3)要求被试通过观察筒进行观察,并根据自己感觉将棒调整得与地面垂直。(4)从刻度上读出的棒的倾斜度,即记录下误差的度数和方向。 (5)主试调节不同的方框的倾斜度,即不同的场条件下,重复实验。由被试调整出的棒倾斜度总结出框对棒的影响,从而研究被试的场依存性。 五、实验要求 1.每位同学都要参与测量、被测量过程; 2.记录数据以度为单位 3.测量数据要准确,测量精确;

调速器试验指导书DOC

调速器试验指导书 目录 1概述1 2依据标准1 3调速系统模型及基本参数2 4测试仪器3 5试验准备3 6试验内容及方法4 6.1静态试验4 6.1.1试验条件 (4) 6.1.2控制方式切换试验 (4) 6.1.3机频断线模拟试验 (5) 6.1.4静特性试验 (5) 6.1.5永态转差系数bp校验 (6) 6.1.6人工频率死区校验 (8) 6.1.7PID调节参数(bt、Td)的校验 (9) 6.1.8PID调节参数(Tn)的校验 (10) 6.1.9接力器最短关闭与开启时间测定 (11) 6.1.10接力器反应时间常数Ty测定 (12) 6.2空载试验13 6.3负载试验14 6.3.1试验条件 (14) 6.3.2一次调频响应时间测试 (14) 6.3.3一次调频动作死区测试 (15) 6.3.4跟踪网频试验 (16) 6.3.5甩负荷试验 (17) 7试验组织与分工17 8试验安全措施及安全注意事项18 9试验计划时间及参加人员19

1概述 为保证电网及发电机组安全运行,使并网运行机组随时适应电网负荷和频率的变化,提高电能质量及电网频率的控制水平,就必须充分发挥发电机组一次调频能力,依照《南方区域电厂并网运行管理若干指导意见》和《****发电机组一次调频运行管理规定(试行)》(以下简称为《规定》)的要求,并根据《DL/T496-2001水轮机电液调节系统及装置调整试验导则》等相关标准,通过对****1号机组进行一次调频试验,检验机组一次调频功能,并在确保机组安全稳定运行的前提下,优化一次调频运行参数,以满足系统对其一次调频性能的要求,同时进行参数辨识研究试验,建立与实际调节系统相吻合的仿真模型,满足电力系统稳定计算的要求。 通过现场试验达到《规定》中所要求的一次调频试验机组应该达到的技术指标如下:1)机组一次调频的频率死区控制在±0.034Hz以内; 2)机组的永态转差率一般为3%~4%; 3)水电机组参与一次调频的负荷调整幅度不应加以限制; 4)AGC与一次调频能够协调工作,不相矛盾; 5)机组调速器转速死区小于0.04%; 6)响应行为: ①本电站属于额定水头在50米及以上的水电机组,按规定其一次调频负荷响应滞后时间应小于3s; ②当电网频率变化超过机组一次调频死区时,机组一次调频的负荷调整幅度应在45s 内达到一次调频的最大负荷调整幅度的70%; ③在电网频率变化超过机组一次调频死区时开始的60秒内,机组实际出力与机组响应目标偏差的平均值应在理论计算的调整幅度±3%以内。 2依据标准 2.1《水轮机电液调节系统及装置调整试验导则》(DL/T496-2001) 2.2《水轮机电液调节系统及装置技术规程》(DL/T563-2004) 2.3《水轮机调速器与油压装置技术条件》(GB/T 9652.1-2007) 2.4《水轮机调速器与油压装置试验验收规程》(GB/T 9652.2-2007) 2.5《中国南方电网同步发电机原动机及调节系统参数测试与建模导则》(Q/CSG 11402-2009) 3调速系统模型及基本参数 1)PID调节器 图1 PID调节器仿真模型 2)机械液压系统模型

《流体力学》课程实验(上机)指导书及实验报告格式

《流体力学》课程实验指导书袁守利编 汽车工程学院 2005年9月

前言 1.实验总体目标、任务与要求 1)学生在学习了《流体力学》基本理论的基础上,通过伯努利方程实验、动量方程实 验,实现对基本理论的验证。 2)通过实验,使学生对水柱(水银柱)、U型压差计、毕托管、孔板流量计、文丘里流量计等流体力学常用的测压、测流量装置的结构、原理和使用有基本认识。 2.适用专业 热能与动力工程 3.先修课程 《流体力学》相关章节。 4.实验项目与学时分配 5. 实验改革与特色 根据实验内容和现有实验条件,在实验过程中,采取学生自己动手和教师演示相结合的方法,力求达到较好的实验效果。

实验一伯努利方程实验 1.观察流体流经实验管段时的能量转化关系,了解特定截面上的总水头、测压管水头、压强水头、速度水头和位置水头间的关系,从而加深对伯努利方程的理解和认识。 2.掌握各种水头的测试方法和压强的测试方法。 3.掌握流量、流速的测量方法,了解毕托管测速的原理。 二、实验条件 伯努利方程实验仪 三、实验原理 1.实验装置: 图一伯努利方程实验台 1.水箱及潜水泵 2.上水管 3.电源 4.溢流管 5.整流栅 6.溢流板 7.定压水箱 8.实验 细管9. 实验粗管10.测压管11.调节阀12.接水箱13.量杯14回水管15.实验桌 2.工作原理 定压水箱7靠溢流来维持其恒定的水位,在水箱下部装接水平放置的实验细管8,水经实验细管以恒定流流出,并通过调节阀11调节其出水流量。通过布置在实验管四个截面上的四组测压孔及测压管,可以测量到相应截面上的各种水头的大小,从而可以分析管路中恒定流动的各种能量形式、大小及相互转化关系。各个测量截面上的一组测压管都相当于一组毕托管,所以也可以用来测管中某点的流速。 电测流量装置由回水箱、计量水箱和电测流量装置(由浮子、光栅计量尺和光电子

2014电力拖动实验指导书(数字)

实验一单闭环数字PID直流调速系统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数字调节器原理及应用。 2、学习数字调节器的操作及参数设置。 3、利用数字调节器设计闭环系统。 二、实验线路及原理 为了提高直流调速系统的动静态性能指标,可以采用闭环系统。图1-1所示的是速度单闭环直流调速系统原理图。在转速反馈的单闭环直流调速系统中,将反映转速变化情况的测速发电机的电压信号经过速度变换器后接至数字调节器的输入端,与速度给定相比较,数字调节器的输出用来控制整流桥的触发装置,从而构成速度反馈系统。 -220V 三、实验内容 1、交直流调速实验台的调试; 2、基本控制单元调试; 3、移相控制电压Uct不变时的直流电动机开环特性的测定; 4、转速反馈的单闭环直流调速系统; 四、实验设备 1、交直流调速实验台 2、J PDL04实验箱 3、J PDL05实验箱 4、J PDL08实验箱

5、J PDJ32直流电动机

6、J PDJ34直流发电机 7、J PDJ37实验箱 8、J PDJ47-1电机导轨、测速编码器 9、示波器、万用表 五、注意事项 1、系统开环运行时,不能突加给定电压而起动电机,应逐渐增加给定电压,避免电流冲击; 2、通电实验时,可先用电阻作为整流桥的负载,待电路正常后,再换接电动机负载; 3、在连接反馈信号时,给定信号的极性必须与反馈信号的极性相反。 4、在进行直流电机联线时一定要注意先给电动机的励磁加上直流电源,然后再给电枢逐渐 加上电源,以免造成“飞车”。 六、实验步骤 1、直流电机开环外特性的测定 ⑴按图1-2主电路接线(注意给电动机和发电机加励磁电压) ,将JPDJ37上的滑动变阻器全部左旋到最大,将JPDL08挂箱上的偏移电压调节旋钮Rp左旋到底。检查无误后打开实验台左侧总电源开关(现在切勿按下启动按钮) ,打开电压表、电流表电源开关,观察 各指示灯与电压表指示是否正常。 图1-2王电路图 (2) 电源控制屏交流电源输出切换到“直流调速”。JPDL08 “触发电路脉冲指示”应显示“宽 脉冲”。 (3) 将JPDL08挂箱上的Ulf端接地,将正组触发脉冲的六个开关向上拨至“接通”, (4) 按下启动按钮,调节JPDL08挂箱上的偏移电压调节旋钮Rp (约3-4圈),使电机启动升速;一直到转速900转左右。记录第一组数据于表1-1,逐渐调节A1 A2电阻值,记录相应数据,直到电流Id接近0.5A,记录数据于表1-1中。 直流电机 励磁电源 切琏之间討可调电阻

(完整word版)安全人机工程学综合实验指导书20131

《安全人机工程学》实验指导书 杨轶芙编 实验学时:6学时

目录 实验一手指灵活性测试 ................................................................... - 1 -实验二动觉方位辨别能力的测定 ..................................................... - 3 -实验三暗适应测试实验 ..................................................................... - 5 -实验四明度适应测试 ......................................................................... - 8 -实验五选择、简单反应时测定实验............................................... - 10 -实验六听觉实验 ............................................................................... - 15 -实验七动作稳定性测试 ................................................................... - 22 -

实验一手指灵活性测试 『实验目的』 测定手指、手、手腕灵活性以及手眼协调能力。 『实验仪器』 采用EP707A型手指灵活性测试仪。 该仪器的主要技术参数如下: 1、手指灵活性测试100孔 2、指尖灵活性测试M6、M5、M4、 M3螺栓各25个 3、计时范围0~9999.99秒 4、电源电压220V 50HZ 5、消耗功率10W 6、外形尺寸505×310×48 7、重量3.5千克(净重) 『实验内容』 (一)手指灵活性测试(插孔插板) 1、使用者接上电源打开电源开关,此时计时器即全部显示为0000. 00。然后插上手指灵活性插板(有100个φ 1.6mm 孔),按复位按键被试即可进行测试。 2、被试用优势手拿住镊子钳住φ1.5针,插入开始位,计时器开始计时 3、依次用镊子(从左至右,从上至下)钳住φ1.5针插满100个孔,最后插终止位,计时会自动结束,记录下插入100个棒所需要的时间; 4、每次重新开始需按“复位”键清零。 (二)指尖灵活性测试 1、使用者接上电源打开电源开关,此时计时器即全部显示为0000. 00。然后插上指尖灵活性插板(M6、M5、M4、M3螺栓各25个),按复位按键被试即可进行测试。 2、当被试用优势手放入起始点第一个M6垫圈起,计时器开始计时,然后

《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实验指导书(自编)

《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 实验指导书 张寿明 昆明理工大学信自学院自动化系 2012年9月

目录 实验须知 实验一双闭环不可逆直流调速系统调试 实验二双闭环不可逆直流调速系统的静特性研究 实验三双闭环不可逆直流调速系统的动特性研究 实验四逻辑无环流可逆直流调速系统实验 实验五矢量坐标变换仿真 实验六转差频率控制的交流异步电动机矢量控制系统仿真实验七无速度传感器的矢量控制系统仿真 附录1双闭环不可逆直流调速系统原理图及所需挂件 附录2逻辑无环流直流可逆调速系统原理图及所需挂件

实验须知 实验课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之一,通过实验,是理论联系实际,加深理解和巩固所学的有关理论知识,培养、锻炼和提高对实际系统的调试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实验也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作风,以达到工程技术人员应有的本领,因此要求每个学生必须认真对待实验课,要求做到: 一、实验前预习,要求: 1、了解所有实验系统的工作原理 2、明确实验目的,各项实验内容、步骤和做法 3、拟定实验操作步骤,画出实验记录表格等。 二、实验中认真、要求: 1、熟知所有设备,认真按实验要求,有步骤地进行各项内容的实验。 2、测试前,必须熟悉仪器、仪表的使用,注意量程。 3、认真记录测试数据和波形。 4、不许带电操作,每次更换线路时,必须断点进行操作,通电前,必 须经指导老师检查,方可合闸。 5、同组同学,必须相互配合,共同完成实验任务。 三、实验后认真写实验报告 1、整理各项实验数据,列成表格,按要求绘制有关曲线,进行分析比 较。 2、记录和分析实验中的各种现象。 四、实验装置 自动控制系统实验全部在DJDK-Ⅱ型装置上进行。详见“DJDK-Ⅱ实验装置简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