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育资源整合

教育资源整合

教育资源整合

为促进民生事业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对县域教育资源进行整合,一是整合人力资源培训机构,所有职业培训工作由职业技术学校承担,发挥职业技术学校的作用;二是对学前教育资源进行整合,依托四所新建幼儿园,提高公办园覆盖率,完成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三是结合棚户区改造和东城新区建设,合理设置义务教育学校,满足学生就近入学的要求;四是完成新建高中建设工程,积极促成与省内知名高中联办,提高学校知名度,吸引优秀生源在本地就读。通过对教育资源的整合,实现让漠河百姓享受高质量教育的需求,切实解决学生外流现象。

整合教育资源促进学校均衡发展

整合教育资源促进学校均衡发展 近年来,随着我县经济等各项事业的发展,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越来越高。2010年伊始,教育部也印发了《关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为推动我镇教育事业均衡发展,我们将积极优化配置教育资源,加强我镇中小学布局调整,注重结构的优化和教育质量的提升,现将我镇的一些设想和做法与同志们进行探讨. 一、定教育资源整合思路。 以推进南北片龙头学校建设为重点,以硬件整合为基础,以软件提升为关键,推进我镇教育均衡、公平、内涵、特色发展,全面实施“协调发展战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二、积极推进布局调整,努力提高办学效益。 我镇现有1所中学,5所完全小学,1所不完全小学,现有在校学生1600人,教职工总数150人。在园幼儿240人。 2000年以来,农村小学学龄人口逐年减少,学龄人口高峰逐步向高中阶段移动。同时,随着城镇化建设步伐加快,,人民群众享受城市优质教育资源的愿望日益强烈。农村学校出现了规模小,学生人数少,课程开设难的现象;加快学校布局结构调整、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办学效益已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我镇按照县委局党委的安排部署在深入调研、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我们会同镇、村领导干部深入基层,从办学条件的优劣、师资力量的强弱、教育教学质量的高低等方面入手,摆事实,讲道理,争取广大群众对中小学布局

结构调整工作的支持。先后撤并了河西小学、东西孙小学、王路小学、罗河小学、北郑小学。学校布局结构渐趋合理,办学效益明显提高.但是现在的留村小学、南文营小学在办学规模、教学设施等方面还不能满足群众需求。如何进一步加大布局调整力度,提升学校办学品质是我们今年的一个重要任务。 三、加强校园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改善办学条件。 坚持抓项目促发展,紧紧围绕布局结构调整和危房改造,实施标准化学校建设。去年大河小学、胡村小学顺利通过标准化学校验收。协调村支两委,克难攻坚多方筹资,张市小学改建工程顺利完工,累计投资90万余元,新建校舍48间,现已投入使用。西里小学投资100万元新建占地9亩的一所较为标准的校舍。于2009年10月20日竣工并交付使用。文营小学投资2万元用于危房、围墙改造。学校的办学条件得到进一步的改善。今年我镇将…… 四、发展信息技术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 随着信息技术课程的开设和网络信息化平台的建设,其在学校管理教育教学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去年10月份胡村小学开通了网站,新建多媒体教室一个。该网站是我镇继张市中学、大河小学之后开通的网站。网站的开通为教师与外界提供了学习交流的平台,为教师们的教学提供了丰富的学习参考素材,多媒体教室的建成更是为师生学习提供了极其有效的手段和丰富的资源。教师的计算机应用水平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推广广大教师运用现代教

提升教师资源整合能力的策略

提升教师资源整合能力的策略 作者:刘松滨 来源:《读与写·教师版》2018年第02期 摘要:教师的资源整合能力,可以使课堂教学声情并茂、知情并重、化繁为简、化难为易,使课堂教学过程变得形象、生动、活泼,能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学、爱学。有效的资源整合还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充分调动学生多样感官参与教学过程,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想象能力、认识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学习潜力的开发,为学生的发展创造良好的课业环境和时空条件,大大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率。 关键词:资源整合;新课程;课程目标;匹配 中圖分类号:F27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 -1578( 2018) 02 - 0250 - 01 1.教师资源整合能力的现状解析

教材不是绝对的权威,教师也不是被动的传授者,学生更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学生是带着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走进课堂的,教师要善于接纳来自学生的不同见解,倾听他们的不同声音。这样,学生才能在课程实施中真正从“边缘”走向“中心”,完善个人的理解,建构自己的知识。教材作为课程资源的核心部分,承载着课程设计者的课程理念。从某种意义上讲,教材是课程改革的“代言人”。但无论教材编写的如何尽善尽美,,其内容和结构度蕴含着整齐划一的教学需求,无法满足教学多样化和个性化的需要。教师只有对所拥有的资源进行合理的统筹,对教材有所取舍和调整,才能提高对具体教学情境的适应性——即“匹配”或“适应”。 因为课程目标的达成是学生、教师和教学资源相互作用的产物。因此,“匹配”是指资源(包括教材和其他教学资源)、教师(包括教法、个性和教学风格等)、学生(学习基础、方法、风格等)与课程目标之间的匹配,从而形成一个“平衡”教学系统(图2)。也就是说,选定的教材本身可能是连贯紧凑的,但不一定完全适合某个具体教学情境的需要;反之教材的结构可能存在某些不协调的方面,但却可能具有更大的适应性,其关键是要合理整合教学的具体资源。 2.教师资源整合能力的影响因素 新课程教学倡导整合利用各方面教学资源。使用课外教学资源可以激发兴趣,开拓视野,促进理解,有利于学生形成情感态度价值观。课内生成资源可以帮助学生深化理解知识,培养思维能力,形成问题意识。由此观之,教学资源的整合利用是我们实现新课程教学理想的重要手段。但是在教学现实中,教学资源整合利用中的不当行为还很普遍。 2.1教学视野狭窄,拘泥于教材,教学中缺乏必要的课外资源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于依靠教材,教学效果死板,学生学习比较乏味,特别对于我们中专学生,他们很容易对该学科学习失去兴趣,不参与到课堂中,放弃对该学科的学习。 2.2 资源整合能力不强,使用不当,成为一种有害教学行为 “没有内容摆花样,胡乱联系瞎添忙”式的教学资源利用还很普遍,其实是教师教学资源整合能力不强,这样不仅不能让学生对知识点更好的理解,反而会让学生忽略知识点本身,而把注意放在教师所举内容上,就会有哗众取宠、画蛇添足的效果。 2.3 固守教案预设,看不到学生思维火花,放弃生成教学资源 教师的上课就是预先教案的演示,看不到学生在课堂迸发的思维火花,不能在课堂上与学生共同生成新的学习资源,学生思想偶有“斜枝旁逸”,老师必将“斫直锄正”,最终将学生束缚在呆板的框框里。这样的教学是一种失败的教学。 2.4 习惯于经验,对知识把握不深刻,不能巧妙利用已经生成的教学资源

幼儿教育资源整合问题与解决策略教学文案

幼儿教育资源整合问题与解决策略 一、整合问题——如何在本土资源上做文章,把社会、家庭等一切有利资源转换为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资源?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在总则里提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在组织与实施中,又指出“应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的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由此可见,充分开发和利用社区教育资源,建立新型的教育体系,已经成为当前幼儿园课程改革的热点。因此,笔者想就“如何在本土资源上做文章,把社会、家庭等一切有利资源转换为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资源?”这个问题与同行交流、讨论。 二、解决策略: (一)建立资源库,为资源整合提供基础 幼儿园可用的社区资源可以说是五花八门、包罗万象,有些资源具有即时性,比如社区内的重大活动——元宵灯会、重阳舞狮会等等,对这些活动的时间,幼儿园是无法自己安排的;有些资源具有长效性,如社区内的各种设施等;有些资源具有不可重复性;有些资源可以反复使用等等。因此,分门别类地收集各种社区教育资源,建立资源库是运用好资源、形成教育合力的保障。为了建立一个完善的资源库,我们做了以下工作:

1.普查 对潜在的可用资源进行普查,是建立资源库的第一步,我们只有在了解了周围资源的分布情况下才能建立一个比较完善的资源库。在普查刚开始时,教师们有一些盲目性,如没有重点,什么都想要,没有秩序,所以刚开始时速度很慢、效果不明显,而且有重复工作的现象。一段时间后,在慢慢积累了一些经验的基础上,教师们改变了工作思路,先对幼儿园周边的资源进行粗线条的了解,而后根据资源本身的特性及其与幼儿发展、幼儿园课程建设的关联程度进行细化。从2005年9月起,幼儿园成立了“教育资源调查小组”,教师们以幼儿园为圆心,对方圆1公里内的社区资源进行了调查,了解了社区内企业、事业单位的分布,了解了它们的产品及其他相关情况,并对医院、菜场、学校、邮局、银行、书店、公园、居委会等设施等进行统计,与小区居民交谈,使每位教师对社区中自然资源、人文资源的分布情况有了深入、细致的了解。同时,为了保证信息的准确性,教师们还设计了调查表,对有特别内容的资源进行了全面的了解。从2006年2月起,在原有基础上,我们又扩大了普查范围,对幼儿园方圆3公里以内的社区资源进行了调查,获得了更丰富、详细的资源信息。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们在挖掘园内资源的基础上,更多地把眼光放在了园外资源的开发利用上,有关“人”的信息的开发更是重中之重。教师们对社

整合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整合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均衡发展,让更多学生享受公平教育 卧龙学校徐允明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倾斜”,报告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视。我县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会议精神,在保证受教育者的权利和机会均等,促使区域间、城乡间、学校间教育资源配置均衡做了许多富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在办学条件逐步实现均衡 搭乘全省校舍改造的顺风车,今年我县校舍设施和教育装备基本实现了均衡配置,单从外观和内部设置上很难断定一个学校的优劣。 2、在师资队伍上均衡配置 为促进学校师资均衡,不断充实边远地区的教师队伍,每年新招考教师首先充实基层;同时还抽调县城优秀教师到乡镇支教。 3、教师待遇上实现均衡甚至向乡村倾斜 在教师待遇上逐步向乡镇及边远地区倾斜,先是毕业分配的教师到农村工作没有一年的试用期,后是农村教师享受一定的补贴,即进山费,现在农村教师享受交通补贴,工资待遇上已经远远超过了同等情况在县城工作的教师。 以上可以看出我县在教育均衡发展上作了很多工作,成效是显著的。旧的不均衡已经改变但又出现新的不均衡:一是教学质量的不均衡,校与校之间差距很大;二是班额的不均衡,县城中小学班额过大,而有些乡村中小学面临着无学生可教;三是人力资源的不均衡,有的学校教干教师配备充足,甚至过剩,有的学校教干教师缺乏,且有老龄化趋势。 要解决以上问题,应在以下几方面做工作: 一、营造公平竞争环境,促进城乡学校共同发展 均衡发展不是单纯的平均发展,也不是简单的以强补弱,削高填洼,而是要全面考虑各学校在地理位置、办学环境及条件、师资队伍、管理水平等方面存在的客观差距,对处境困难或相对薄弱的学校要从政策上给予倾斜,从而达到优质资源更优,薄弱学校优质发展的目的。 二、进一步优化师资队伍,为教育均衡发展提供人力支撑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因此,建设一支敬业奉献、为人师表、业务精湛、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 当前,我县中小学教师队伍存在着几个较突出的问题:一是结构性失衡问题。主要表现中小学教师分布失衡,总体上中学教师超编,农村小学缺少年轻、优秀、合格的教师。二是教师流动的失衡问题。主要表现在优秀教师由农村流向城城,由不发达地区流向发达地区,由基础差的学校流向基础好的学校,而后一个问题进一步加剧了前一问题的严重性。三是学校内部尚未形成能者上、庸者下的用人机制,教师的报酬还不能做到与业绩挂钩,未能实现优劳优酬,而不能胜任工作的人员则很难予以辞退。四是部分学校教师专业水平不高,敬业精神不强。 要解决上述问题,关键是要在用人制度和分配制度两个方面下工夫。具体来说,一是各中小学要按照核定的编制数和教师职务结构比例合理设置各类岗位,明确岗位职责。二是引入竞争机制,全面推行教师聘任制,建立公开、公平、公正的聘任机制,形成竞争择优、积极进取的良好氛围。三是严格合同管理,科学实施考核,对于不适合教师工作的人员要坚决清理出教师队伍。四是完善教师交流制度,促进教师队伍合理流动。在城乡之间、薄弱学校和名校之间建立起切实可行的人员流动制度,通过交流,互相学习,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 三、建立起一支适合现代教育要求的高素质的校长队伍。和教师相比,校长对学校的改革与发展起着更加重要的作用。教育方针、政策、法律要通过他们去贯彻执行,学校各方面

资源整合的学习心得

论《整合,让一切为我所用》 什么是资源的整合,整合到底有多重要? 二哥要出国旅游,让三哥帮忙看家,临走前特别交代:家里的藏獒随便逗,别惹鹦鹉。之后,三哥怎么逗藏獒,藏獒都不咬人。心想:藏獒都这样,这鹦鹉也就一破鸟,能把我怎样?遂逗鹦鹉玩。结果,鹦鹉开口说话:“咬他!”藏獒扑上??三哥,享年27?? 注:当今社会,最牛逼的不是厉害的人,而是能调动“资源”的人。因为你永远不知道他们后面站着谁!这看则是个笑话,但里面的内容也可让我们深思。 商场如战场,这是一个资源整合的时代。斯坦福研究中心的一份>调查报告曾指出,一个人转的钱12.5%来自知识,87.5%来自关系。放大到一个企业也一样,这就是为什么公司做大了要上市,一个好项目公司之间强强联合共同开发。你有很强大的顾客资料库,我有强大的市场开发资源,他有强大的市场销售资源,我们彼此之间的资源整合一下;你有货,我有钱,他有人,那么我们就可以整合在一起。 工作中的资源整合;我们工作的时候都会希望创造更多的资产或利润,这就需要我们怎样整合后让工作更有生产力,可以更高效的完成。大多数人做的并不是最有生产力的事,反而经常会把时间浪费在没有意义的事情上面,每个人都要随时问自己我做的是不是最有生产力的,我能不能做的更好,我还有那些需要改进。在我们的工作中一定要做到的就是;诚实检讨、完整规划、然后行动实践。 竞争时代也意味这资源整合时代的来临。在这个时代里要想不被淘汰,就要主动出击,时代在进步,我们也要与时俱进。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美国石油大王洛克菲勒谈成功秘诀时说道:“秘诀就是一批人来到一起,自始至终一心一意的进行合作。”宽广的心胸加乐于合作的意愿可以让你做到很多你认为做不到的事。篇二:资源整合心得分享 资源整合心得分享 一、什么是资源整合? 资源整合是什么?是借!是交换!是快速轻松达成目标的工具! 二、为什么要整合? 要做点事情,缺资金、缺人才、缺品牌、缺人脉、缺渠道,感觉什么都缺,怎么办?去创造?去借?去换?还是去整合? 所有你缺的资源在这个世界上都有。整合一定比创造来的快! 未来的时代一定是一个资源整合的时代。 三、整合的关键点 1、整合的前提是你必须有可以支配的资源(注意你背后的资源)。去借,人家为什么借给你?去换,人家为什么跟你换?所以,你必须有资源(资源就是别人想要的东西,资源没有盘活就是死的,资源是在流动中增值的)。 2、要想快速有效地整合,你必须了解和研究别人的需求。只有你先给别人他所想要的,他才会给你你所想要的。这样一来一往,互不相欠,没有人情债,轻松自由。 3、学会分才能长久。借了人家的东西,产生了多余的财富,分不分?分多少?这将直接决定双方的合作是否能长久。 “分”不仅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 四、平常人怎么整合? 平常人没有多少现成的资源,怎么去整合? 加入一个高质量的圈子(平台)是捷径! 1、圈子里的资源就是你背后的资源,使你瞬间从穷人变成富人。 2、降低信任成本,充分挖掘供需信息。 3、成员间的相互监督,使得整合收益更容易分配。篇三:为教育整合资源学习体会

优化教育布局整合教育资源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优化教育布局整合教育资源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优化教育布局整合教育资源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优化教育布局,整合教育资源,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基础性工作,是实现教育均衡发展的需要。近几年,区财政对教育投入保持高幅增长,年均增幅都在20%以上,20xx年教育财政拨款达1.2亿元,超过地方财政总支出的50%,但由于种种原因,仍存在教育成本大,财政投入的资金满足不了教育事业发展需要的问题,因此,财政部门应当针对我区教育经费投入现状,积极探索如何优化教育布局、整合教育资源,以有限的投入得到最大的教育效益,真正实现**区教育又好又快发展。 一、 **区教育投入情况 要协调好教育发展公平与取得教育效益的关系,首先离不开政府对教育的资金投入。为此,区财政始终将教育放在优先发展地位,在全区各项事业都需要加大投入的情况下,把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放在首位,促使义务教育的投入经费逐年增加。 1、多措并举,确保教师待遇水平得到提高。一是在全市率先实行了财政统发教师工资,教师工资按国家标准由财政直达个人帐户,确保了教师工资及时足额发放。二是20xx年在实施规范公务员津贴补贴工作时,区财政对中小学校教师津补贴按照不低于公务员补助标准予以补助,与规范前相比,教师年人均增加收入3500元。三是从20xx年9月开始,**区开始实施农村边远地区教师津贴补贴政策,两年来,全区已有较边远学校12所、边远学校32所、最边远学校4所共计859名教师享受了边远教师津贴补贴。据统计,20xx年全区教师人员经费支出总额为8323万元,其中:教师工资支出7050万元,津贴补贴支出1223万元,边远教师津贴50万元。与20xx年相比,增长率达10%,巨额的资金投入,切实保障了教师工资待遇的提高。 2、足额配套,确保义务教育学校公用经费按时拨付。实施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以来,**区按国家规定标准将中小学公用经费、免学杂费、补助寄宿生生活费等资金全额纳入区本级财政预算,建立了稳定有效的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保障机制。20xx年我区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资金共计1705万元,其中区财政预算安排配套资金181万元,分别为:免学杂费及公用经费137万元,补助寄宿生生活费7万元,免教科书37万元。区财政按时足额将各项资金拨付到位,确保各中小学运转顺利。 3、增加投入,确保中小学办学条件得到改善。一是实施了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20xx年全区续建、新开工危改项目15个,拆除中小学d级危房1万多平方米,新建、续建校舍面积14081平方米,有力地确保了校舍安全。二是实施了中小学布局调整工程。20xx年改造农村中小学校11所,新建、改建农村中小学食堂、宿舍等建设项目20多个,学校面貌一新;三是实施了“改水改厕”工程。投入资金129万元,实施中心城区学校旱厕改造项目8个,农村学校改水改厕项目21个,更新课桌凳13078套,大大改善了校园环境。据统计,20xx年区财政年初计划安排三税教育附加、城建税用于教育资金520万元,年终追加指标30万元,共安排550万元,另外从基建教育附加安排176万元专项用于城南小学建设,并根据义务教育保障机制经费改革要求,预算安排100万元,用于农

动员大会发言稿 在教育资源整合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精品

动员大会发言稿在教育资源整合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一、上年工作总结2019年,在县委、县政府正确领导下,在县教体局的精心指导下,全镇上下共同努力,我镇的教育事业有了新的发展,取得了新的成绩.一是教育布局更加合理. 对部分办学规模较小、学校相对集中、条件比较简陋的教学点进行撤并,教育资源更加优化.一批管理水平高,育人环境好的学校脱颖而出. 比如镇一中等中心校校园整洁,环境优美,校园文化有特色,代表了我镇教育的新形象.二是教育投入进一步加大. 中小学信息化装备水平显著提升,每所学校都装上络信息设备或多媒体设施;大部分校园安装了电子监控设备,人防、物防、技防建设全面加强,安保水平显著增强.三是教师队伍建设迈上新台阶. 选派200多人次教师外出学习或参加各种理论研讨、业务培训与教学观摩活动.2名教师获得市优质课奖;8人获得县优质课奖,21人获镇优质课奖;9篇论文获省级奖,15篇论文获市级奖,23篇论文获县级奖. 教师合格率保持100%.四是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去年镇一中被县一中正式录取43人,位居全县同类学校前列.小学统一测评优秀率占95.5%. 2019年,我镇中心学校荣获全县教育教学综合评估优胜单位,综合督导先进单位、安全稳定先进单位、体育工作先进单位、中心学校代表我镇在县委宣传部举办的庆祝建党90周年红歌大合唱中获一等奖.镇一中荣获教学质量先进单位,我镇中心校荣获鹤壁市师德师风先进单位,县教育质量先进单位两项大奖,中心校荣获县平安校园和依法治校示范单位两项大奖,小学荣获师德师风先进校;28名教师荣获市县优秀教师称号. 总的来说,通过全体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顺利完成了预期的各项目标,教学工作获得空前丰收,学校形象得到大幅度提升,基本达到了镇党委满意、局党组满意、人民群众满意.教育工作的优势提升,也推进了全镇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近年来,镇党委政府领导班子结合我镇实际,确立了以新型工业化为主导,以新型城镇化为引领,以农业现代化为基础的三化协调发展模式.并且积极探索和推进.

整合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质量

整合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质量 龙湖区新溪镇教育指导组 我镇现有14所小学,学生6099人,长期以来,因受经济、文化、地域等因素的制约,教育基础薄弱,设施落后,师资不配套,教育质量不高。近几年来,新溪教育指导组在镇委、区教育局的正确领导下,迎难而上,经过对现有各校分散的、潜在的和现实的资源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整合,充分发挥各类资源的优势,有效地提高了全镇的教育教学水平。 一、整合教学资源,深化课程改革 在教学领域,我镇以新课程改革为主阵地,充分发挥教育指导组在其中的管理、指导、协调、服务作用,整合各校教学资源,使课程改革在各校均衡开展。 (一)合理规划——构建整合网络 针对我镇各校办学条件及水平参差不齐,总体比较落后的实际,我们制定了新溪镇课程改革的实施方案,提出“大本大”教研思路,即 “大校带小校,强校带弱校”, 整合各校教学资源,集中各校教研优势,推进课改的实施。以新溪中心小学、西南小学为本镇实施课程改革实验的监测点,把镇内14所小学分成四个片,每片定一所“龙头”学校,形成点面结合,分片互动的教研网络。每学期都在监测点举行新教材教学研讨、观摩、交流、展示活动。定期组织各片联校课改教研活动。每项活动做到定时、定点、定人、定题,课改实验开展得密实有效。 (二)督导调研——拓宽整合渠道 教育指导组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督导、调研活动,拓宽校与学校之间的合作、交流、共享交流渠道,拓展我镇教学资源的整合空间。 连年来,教育组每学期都组织各校校长、 教导主任及各学科教研组成员组成督导

队伍,对学校的教学工作进行全面督查指导,对学校课改工作进行全面调研,了解课改试验中的一些典型问题、热点问题、症结问题,发现、收集、吸纳各校在课改过程中创造出来的经验、有价值的思考、富有个性的思想,并通过专场探讨、交流,解决问题,推广经验,为各学校调整教研思路提供帮助。 我们十分重视点上的经验,定期举行课改工作现场观摩暨经验总结交流活动。围绕课改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探究分析,取长补短,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三)竞赛评比——优化整合效果 为提升我镇教师参与课改、实施课程的能力,教育组积极组织各项教学竞赛评比活动,创设参与的机会,搭建展示的平台,让广大教师在一次次活动中砥砺观摩,从而整体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教育组每年都组织青年教师参加镇性教师基本功比赛,新课型案例设计比赛,组织优胜者开展观摩展示活动。通过逐年度的评比、验收、展示,教师们的教学基本功得到整体提升,不少教学新手脱颖而出:连年来10多位教师在区级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中获奖。新溪中心小学陈光龙老师2009年度还代表我区参加汕头市数学课堂教学比赛获得一等奖。还有一批教师在省、市、区组织的案例设计比赛中屡获佳绩:新溪中心小学谢楚兰老师的科学案例获得中央教科所二等奖;中心小学陈育芝的语文科案例、西南小学谢美珠的数学科案例获汕头市一等奖。 教育组还通过组织教学能力专项竞赛、课改论文评选活动,有效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升教师的实践能力和理论水平,为教师的个性化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在汕头市“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教学比赛中,中心小学谢凯芸老师获二等奖;西南小学谢彦民、蔡炎端制作的课件获得中教会多媒体教育研究部三等奖。新溪中心小学谢勇辉的课改论文分别刊登于《中国教育报》《广东教育》;西南小学卓林清的数学论文发表在《广东教学报》;一批教研论文在市、区教研刊物上发表。 二、整合德育资源,优化德育管理 德育资源的开发、利用与整合是现代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有效的开发、利用与整合德育资源是个难题。发挥优势,整体配合,充分发挥各类资源的作用,实际上完成的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资源整合的过程。 (一)充分发挥学校德育资源的主导作用。

整合和优化教育资源

远程教育--整合与优化教育资源势在必行在信息化飞速发展的今天,网络资源纷繁复杂,教育资源也混杂其中,使得 我们对教育资源的利用率并不高,很多都石沉网络大海,造成教育资源的极大浪 费。基于此,对网络教育资源进行深度、有效的整合和优化,并在此基础上开出更有价值的优秀教育资源,提高远程教育教学质量,成为势在必行的趋势。而现在我们推广的远程教育面对的对象大多是高校和成人教育,中小学方向的远程教育发展缓慢,教育资源在经济水平落差大的地区也很不平衡。如果把整合和优化网络教育资源落到实处,为各个层次的中小学师生提供更多的教育服务,分享优秀资源,这将是一个很有前景、有意义的事。 了解什么是教育资源 站在人类社会发展的高度看,教育资源是人类社会资源的组成部分。教育资源伴随着教育实践,不断积累、扩展、丰富着人类的自身精神和社会的物质内涵。从人类进入文明时代以来积累的教育资源,就是我们今天的教育事业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和土壤。 从教育教学的活动角度来看,教育资源就是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能够有效地辅助教学,并能发挥一定教育功能价值的各种资源的总称。概括起来讲,各学科教材课本、新闻媒体及耳闻目睹的一些社会现象、自然环境等,学生学习的方法、态度、能力,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个人修养、教学技巧等等,我们都可以称为对学生实施教育的资源。 总的来说,教育资源一般包括教育人力资源,教育信息资源和教育环境资源三个重要因素。围绕这几个方面进行教育资源的整合与优化,并在总结经验和深度认识的情况下进行教育资源的有效开发,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还可以把各个名校中最优秀的教育资源传播到需要的地方,这是整合和优化教育资源的目的所在。 教育是一项公益性的事业,教育资源的开发、整合与优化也是一项公益性的事业,教育资源公益性的实现,是教育本质的根本体现,也是教育资源的核心价值所在。教育也是一项寄希望于未来的事业,今天的现状是昨天教育的结果;未来的教育状况将是今天的教育成果的展现。 我们国家已经把促进教育公平作为促进社会公平的基本教育政策,推进教育公平,回应人民群众的教育诉求,是我们必须要做的。要保证教育的公平,首先要实现教育资源的公平。在我国,教育资源的不公平性是有目共睹的,教育资源的地区和城乡差异,是教育发展的一个突出矛盾,也是中国教育差异性的显著特色和具体体现。 如何做好教育资源的开发、整合与优化

区域性教育资源建设与整合

面向番禺农村教育信息资源建设、应用与评价的研究与实践 广州市番禺区教育信息中心唐佐寿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分析 四年前,为了深入了解番禺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的情况,我们对全区2003-2005年的实施的131个教育信息化项目进行了一次绩效调查评估。从绩效评估的情况反映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工作对番禺教育的促进作用是很明显,项目实施与应用情况是基本良好。但是,在对项目信息汇总和网上问卷调查中,我们也发现教育信息化应用中存在两个主要问题:一是重硬件建设,轻软件投入的现象仍普遍存在。2003—2005年,我区(含镇村)教育信息化总投入约1.88亿,其中用于教学资源、应 息技术培训的经 费还不到总经费 的3%(如右图, 应用部分主要包 括区教育信息中 心的部分经费、以及学校软件及资源建设部分费用);二是全区教师普遍反映适合本区教育实际,特别是农村学校的教学资源比较匮乏, 市场上的很多教育资源库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不够,而区内学校之间的

教育课件、素材等资源又无法实现全区的动态共享。 为了解决以上区域教育资源建设与应用方面的问题,我区自2005年开始实施“番禺区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推进项目”,区财政投入200万元,发动了全区1万多名教师参加全区教育资源库的共建共享项目,目标有两大方面:一是通过项目实施,逐步丰富具有我区特色的教育资源库,从而推进我区教育信息化的应用发展;二是通过资源共建共享,逐步建立我区教育信息化应用的管理机制,形成全区的信息化应用教师万人团队,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推进全区教学教研的网络化和有效性。 与此同时,我们也开展了《面向番禺农村教育信息资源建设、应用与评价的研究》这个课题的研究工作(课题已在中央电教馆立项),力求通过项目实施来推进课题研究,并通过课题研究来提高项目实施的效果,从而深化教育信息化的应用。 经过三年多的研究与实践,基本形成了具有番禺特色的区域性教育资源建设、应用与评价操作思路与方法,具体如下: 二、资源建设思路的探索与实践 经过近三年多的课题研究和项目实施工作,在全区1万多名教师共同参与、实践与探索下,经过不断的调整与实践操作,现已基本形成了我区教育资源建设的操作思路,即:“双驱动、四结合”教育信息资源建设操作思路。 所谓“双驱动、四结合”教育信息资源建设操作思路就是以“行政推动”与“科研课题项目拉动”为工作的双引擎,在教育资源建设的实施

关于教育资源整合的汇报材料

关于教育资源整合的汇报材料 溪美中心小学关于教育资源整合的工作汇报 近几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教育主管部门的直接指导下,我街道紧紧围绕建设“教育强镇”目标,加强学校“十配套”建设,夯实“德育创先”工作,深化“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实现“双高普九”目标,义务教育有了新的发展。但城乡之间、学校之间的差距依然存在,不同人群之间受教育的机会还存在一定差异,制约着教育的均衡发展,成为了义务教育发展中需要高度关注的问题。如何进行教育资源整合,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现就农村义务教育资源整合发展有关问题进行调研,说明如下: 一、基本情况介绍 溪美街道现有直属小学8所,教职工278人,2006年春季招生3977人,其中女生1646人、男生2331人,男女生比例为1.4:1。

溪美中心小学(23班822人,教职工71人)、崎峰小学(17班677人,教职工49人)、镇山小学(11班496人,教职工27人)、莲塘中心小学(22班1000人,教职工58人)都是南安市农村示范小学,宣化小学(9班294人,教职工16人)是南安市文明学校,贵峰小学(9班354人,教职工25人)是省农村示范小学。长富小学已于2003年秋季并入城关中心。莲塘二校(6班179人,教职工10人),大埔小学(6班155人,教职工6人)都是较为偏僻的农村一般小学。 二、教育现状与问题 1.办学条件方面: 各小学虽已实现了“十配套”建设工作,学校的办学条件基本满足教学要求,但规模较小的村办小学的资源仍然十分有限,表现尤为突出的是莲塘二校、大埔小学,这两所小学地处偏僻、山区地带,生源少学,校规模小,各种教育资源装备极其简陋。 2.教师资源配置方面:学校之间最大的不平衡和最不容易消除的不平衡是师资队伍的不平衡,城镇中心与农村小学的差距,平原校与山区校的差距,规模大的学校与规模小的学校的差距,示范校与一般完小的差距都较为明显。突出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教师编制比例的差别。

整合教育资源 促进共同成长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d89063584.html, 整合教育资源促进共同成长 作者:张国华 来源:《湖北教育·综合资讯》2014年第06期 结合幼儿园发展的现状及问题,我们提出了“整合教育资源,促进共同成长”的总体发展思路,力图从存在的问题和需要出发,以园本课程的研发为主线,以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为核心,建立合理的家长资源网,实现教育资源效益最大化及幼儿、教师、家长的共同成长。 观念先行文化浸润 我们分析了传统家园合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地位的不平等性;沟通的被动性;关注的片面性;交流的封闭性;指导的功利性。这些问题的形成,主要源于观念的影响——家长只是幼儿园教师服务的对象。在传统观念的支配下,我们往往只关注了家长服务需要,忽略了家长的教育功能。因此,我们确立了家园合作的新理念:家长是教育资源——是幼儿园实施课程的宝贵教育资源;教师也是管理者——现代幼儿教师必须具备发现和管理家长资源的能力;我们是伙伴——家长、教师是儿童教育协作伙伴,家、园是教育的共同体。 新的理念给教师传统的教育意识和行为带来冲击。幼儿园只有帮助教师解决教育中的矛盾和问题,才能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幼儿园人文的园本文化氛围和科学的管理机制,是影响教师工作状态的根本所在。 情感导入,营造以“亲”为主旋律的园本文化氛围。“亲”,体现的是以“情”为主旨的“家”文化,寓含着幼儿园就是一个美好和睦、温馨快乐的大家庭。我们通过构建民主管理模式,探索科学管理机制,开展团队学习、竞赛和交流活动等不同方式,培养了教职工的组织精神,促使幼儿园的教职工建立积极的自我,形成了价值的认同感和共同追求,创建了一支具有良好人际关系和高凝聚力的学习型团队。园本文化产生的磁力效应,深深地吸引着每一位教师。她们在文化的浸润中,自觉的改变着意识、改变着心态、改变着心境,也改变了心智模式。“享受幸福的教育,享受教育的幸福”成为教师追求的境界! 文化浸润下的教育在潜移默化中改变。在“尊重、平等”氛围中,我们的教师、家长真正地成为了孩子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他们时时处处都能在幼儿园寻找到发挥自己潜能的舞台:发展部在幼儿园网站上开辟了“案例在线”“教育感悟”“热门推荐”“最新动态”等栏目,为教师、家长交流最新教育动态提供了场所;班级博客、家园联系手册、家长宣传栏是教师、家长交流碰撞、达成共识的绝佳载体。 顺势而为,开展满足不同教师需要的专业培训。当教师的教育意识发生了根本改变的时候,提高教师管理课程资源的教育技能,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核心工作。园领导以平等的姿态走进教师的内心,聆听她们的心声。针对来自于教师、家长的种种顾虑和困惑,依据家园合作的现状以及教师与家长沟通中存在的问题,培训部及时给教师提供“养料”。首先,建立教师专业

整合教育资源,形成教育合力

整合教育资源,形成教育合力 当今时代,是一个开放的时代,各种信息,各种资源,在更加广阔的领域和范围内以更快的速度相互渗透,相互影响,这使得当今的教育不能够再关起大门办学校,学生也已经不再是“一心只读圣贤书”,他们可以从多个角度和多种渠道获得各种信息,包括多元化价值观和各种社会思潮,这些都将对他们产生或积极或消极的影响。在这种形势下,湖北省教育厅发起的“课内比教学,课外访万家”活动,目的之一就是要促进教育资源整合,促进教育质量的提升。 一、整合教育资源是学生自身健康成长的需要 首先,为引导学生健康成长,为学生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班主任必须想办法整合教育资源,力求形成教育合力。当前的中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逐渐形成的阶段,可塑性很强;对外界新鲜事物和信息接受快,很容易被外界的信息所左右。因此正确、良好的教育引导可以使学生成长过程中少走弯路。如果我们能将对学生产生影响的所有教育因素、手段都向同一个正确的目标上引导,使各种教育效果具有一致性,将会产生巨大的合力,从而避免几种教育因素相互冲突、相互抵消,而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其次,整合教育资源是学校提高办学质量,树立良好社会形象的需要。学校的各年级和各班级如果能整合教育资源,形成“共抓齐管,全员育人”教育氛围,上至校长,下至普通员工,包括临时工,遇事就管,发现问题就过问,看见不文明行为就教育,应管尽管,能帮尽帮。学生处于这样的环境,时时处处都有能坚持正确教育导向的教职员工予以提醒,帮助和教育,既可以增强对学生行为的约束力,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也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促进积极上进的班风和校风的形成。这样也能提高学校的办学质量,真正使学校教育令学生满意,令家长满意,令社会满意。 二、整合教育教学资源的方法和途径 教育资源是能对学生产生教育功能、制约影响的各种要素的总称,包括校内和校外两部分。校内主要教育力量包括教师群体和学生群体两大方面,校外教育力量主要包括家长和社会教育力量。要整合校内外教育教学资源就是要妥善处理好学校内各种资源和校外教育力量的关系,将它们有机结合起来,共同发挥作用,促使学生健康发展。 第一,认真执行学校各职能部门的相关要求,积极争取学校各级部门的支持和帮助,服从安排,顾全大局。班级是学校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国家和社会各种教育要求和教育目标的具体落实者。班级的建设和发展,对学生的教育管理都离不开学校职能部门的必要指导和帮助。因此,班主任应该把班级教育管理目标的实现与学校职能部门的要求联系起来,这样从上到下,认识一致,观念统一,也容易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

教学资源整合的思考

教学资源整合 新课程改革使用教材(虽然说是新教材),如果教师没有改变原有的课程观、教材观和教学观,没有重新认识教材的本质和功能,新课程的实施也就只能停留在“教教材”。新课程要求教师“用教材去教”,而不是“教教材”。因为教材有不同版本,一种教材的内容不等于课程的内容,它只是课程的一种“材料”和“范例”,而教学的主要依据是课程标准,教师应该依据课程标准,利用已有的或可以创造的一切教学资源(包括学生与教师本身),包括对选定的教材进行必要的整合,从而使这些资源更好地适应教师的教学需求和学生的学习需求。 一、教学资源整合的本质 笔者认为,广义的教学资源还应该包括教师和学生本身。因此,从本质上讲,对教学资源进行整合的过程可以视为教学职员之间的“对话”和“匹配”的过程。即教师、学生、以及其他教学资源之间的通过“对话”的形式“匹配”成一个“平衡”的教学系统的过程。 1、作为“对话”的过程。 教师对教学资源的整合实际上是通过对教学资源的正确解读, 理解课程意义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资源、学生之间形 成了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对话”,教师的教学过程就是这三者之间 不断“对话”的过程,其中主要是教师与课程目标和教学资源的 “对话”。教师一方面要解读课程标准,了解教学资源预设的目的 和功能,同时也要结合自己的经验、认识以及具体的教学情境对资源进行取舍和调整。当然,“对话”不仅限于教师与资源之间,学生与资源、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 图1:资源的多向对话

生之间也存在着“对话”空间(图1)。 教材不是绝对的权威,教师也不是被动的传授者,学生更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学生是带着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走进课堂的,教师要善于接纳来自学生的不同见解,倾听他们的不同声音。这样,学生才能在课程实施中真正从“边缘”走向“中心”,完善个人的理解,建构自己的知识。 2、作为“匹配”的过程。 教材作为课程资源的核心部分,承载着课程设计者的课程理念。从某种意义上讲,教材是课程改革的“代言人”。但无论教材编写的如何尽善尽美,,其内容和结构度蕴含着整齐划一的教学需求,无法满足教学多样化和个性化的 需要。教师只有对所拥有的资源进行合理的统筹,对教材有所 取舍和调整,才能提高对具体教学情境的适应性——即“匹配” 或“适应”。 因为课程目标的达成是学生、教师和教学资源相互作用的 产物。因此,“匹配”是指资源(包括教材和其他教学资源)、 教师(包括教法、个性和教学风格等)、学生(学习基础、方法、风格等)与课程目标之间的匹配,从而形成一个“平衡”教学系统(图2)。也就是说,选定的教材本身可能是连贯紧凑的,但不一定完全适合某个具体教学情境的需要;反之教材的结构可能存在某些不协调的方面,但却可能具有更大的适应性,其关键是要合理整合教学的具体资源。 二、教学资源整合的目标 在教学资源整合过程中,怎样的整合才是合理的呢?这就需要制定教学资源整合的一系列具体目标。但从教学资源整合的出发点来分析——教学资源不是教学中的规范,而应是为教学服务,特别是为学生的有效学习服务。因此,笔者借助自然生 图2:“匹配”要素的平衡

加强学习,精心整合,充分发挥远程教育资源的优越性

加强学习,精心整合,充分发挥远程教育资 源的优越性 【摘要】教育是现代化国家的基石,国家的发展最终要靠提高全民素质。当今社会,信息技术已成为各行各业发展的主要方向。宽带网进入校园基本实现了教育现代化的目标。它带来了丰富优质的网络媒体资源,为我们广大教师提供了理想的教学平台。教育资源课件的实物图片,真正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他们对祖国各地区的地貌特征及动植物有了全新的认识。教师以极大的热情投身于资源的发掘和运用,以教师的热情点燃学生学习的激情。远程教育走进课堂,服务教学,面向学生,使我们的课堂变得更精彩、更有趣、更有效! 【关键词】远程教育;资源;教学模式;课堂 教育是现代化国家的基石,国家的发展最终要靠提高全民素质。当今社会,信息技术已成为各行各业发展的主要方向,教育关系到国家科技创新、民族发展、乃至国家振兴。由国家“三部委”组织实施的“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项目,犹如“信息高速公路”直达我们西部地区,让我们农村学校的教师和孩子们能共享优质教育资源,为农村基础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起到了奠基作用。远程教育丰富的教育资源,多

样化的教学模式,使我们农村教育的形势焕然一新。采用远程教育资源进行教学,学生学的轻松、快乐,既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又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丰富的内容,生动的画面极大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教师的教学也变的生动有趣富有感染力。为全面推进教育技术信息化,我校于2005年10月新建了微机室,2006年3月底学区又成功的将各小学的宽带互联网接通。互联网和“天网”的接通,为教育教学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和更丰富的资源。如何迅速提高每个教师掌握、操作、应用计算机网络的能力,科学合理的选择、运用教育资源,是我们每个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尽快锤炼的业务技能。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在学习中应用,在应用中提高。 宽带网进入校园基本实现了教育现代化的目标。丰富优质的网络媒体资源,为我们广大教师提供了理想的教学平台。然而大多数教师操作应用计算机网络的水平都很低。加之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发展速度又十分迅速。如果让我们每个教师都通过正式机构的培训以后,在再教学中应用,在目前显然是不客观的。这就要求我们加强自身的校本培训力度,在课堂教学中,边学习,边应用,边提高。采取个人自学,同事之间互学、帮学,看光盘学,跟着网络视频课堂学等形式。要不了几年我们的每个教师都将会成为信息技术应用的高手,我们的教育现代化水平也必将会迈上一个新的

关于教育资源整合的汇报材料

一、基本情况介绍 溪美街道现有直属小学8所,教职工278人,2006年春季招生3977人,其中女生1646人、男生2331人,男女生比例为1.4:1。 二、教育现状与问题 1.办学条件方面: 3.重点学校、示范学校与一般学校发展方面:重点学校、示范学校各方面条件较优越,紧跟教育形势发展要求,在教育改革、教育创新等方面有所建树。而条件差的一般完小能照本宣科就不错了,何谈改革与发展。 4.儿童入学方面:家庭困难的学生和家庭富裕的学生;本地学生与外来工子女;男生与女生等在就学方面都存在的差异也较为明显。 (一)、做好学校布局调整工作。 1、支教制度:鼓励市区优秀教师到农村、山区支教,一轮支教时间不低于2年,支教期间给予这些教师专项补助,使之安心并乐于在农村任教。 2、轮岗制度:各校间进行师资轮换调整,保证了各校间师资力量和教学水平的相对均衡。原则上教师在某一单位连续工作5年以上必须进行轮岗,并把到农村任教年限作为教师职称评定及岗位晋升的必要条件,以改善和提高农村的师资水平。 3、专业教师跨校任教制度。为保证专业教师的专长得到充分的发挥,解决农村专业教师紧缺问题。原则上做到专业教师专长专用,就是专业教师根据原学校的专业课务安排,课时不足必须到其他学校再任本学科教学工作,不得另作他用。 4、学习培训制度:制定教师学习培训计划,加大教师的业务学习培训力度,通过学习培训,提高教师教书育人的本领。并积极创造条件,架设教师“充电”平台,让农村教师到城市名校或发达地区学校学习交流,使他们在具体实践中迅速成长。 (三)、加强特色学校建设,构建校际合作和公平竞争的平台,办好每一所学校,促进各类学校共同、协调发展。 1.继续实施薄弱学校改造工程。把薄弱学校的改造与提高作为重点工程加以推进,街道要不断增加教育投入,改善薄弱学校的办学条件,提高薄弱学校的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 2.加快“特色学校”创建步划。学区要不断引导学校从抓学校管理制度入手,创建符合学校实际情况的制度文化。通过课题研究和校长论坛等活动,促使这种文化氛围逐步形成。引导学校抓住这些特色谋求发展,就能使均衡发展兼顾区域的整体提高和学校的个性发展,防止“千校一面”的现象。 (四)、促使儿童受教育的机会均等化。 1、严格执行义务教育“一费制”的收费办法,杜绝学校乱收费,以减轻家长学生的经济负担。 2、大力实施政府“两免一补”工程。确保“两免一补”资金全部到位,全部用在学生身上。 1、调动各方面办学的积极性,实现办学主体多元化,鼓励公办民助和民办公助的办学体制。 2、依法增加教育投入,确保教育经费“三增长”. 4、继续进一步抓好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提高学校的办学规模。 5、改善农村教育的办学条件,办好每一所农村中小学,努力缩小城乡教育差距。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