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历年中国对美国贸易顺差统计数据

历年中国对美国贸易顺差统计数据

历年中国对美国贸易顺差统计数据
历年中国对美国贸易顺差统计数据

1979 1981 1982 1983 1984 1985 1986 1987 1988 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中方统计-12.7

-28.7

-21

-6.1

-14.5

-17.5

-20.9

-18

-32.5

-38.5

-18.5

-3.1 62.7 74.9 85.9 105.3 164 210.2 224.7 297.4 280.8 427.2 586.1 802.7 1141.7 1442.6 1633 1708.6

美方统计-10.7

-15.4

-4.1

3.2

3.8

0.6 16.6 27.9 34.7 61.8 104.1 126.9 182.6 227.7 294.9 338.1 395.2 497.5 569 686.7 838.1

1030.6

1240.7

1619.4

2015.5

2325.5

2562

2663.3

麻烦你自己建立表格,然后复制进去了。哎,不会上传表格。注意,单位:亿美元

贸易顺差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目录 1.中国对外贸易顺差的基本情况分析 (2) 1.1中国贸易顺差贸易方式构成特点 (3) 1.2中国贸易顺差商品结构构成特点 (3) 1.3中国贸易顺差的国别构成特点 (4) 1.4中国贸易顺差的企业构成特点 (5) 2.贸易顺差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分析 (5) 2.1贸易顺差对中国经济的积极影响 (5) 2.1.1提高了中国的经济实力,是中国经济更具活力 (6) 2.1.2增加了外汇储备,改善了中国的国际收支 (6) 2.1.3消化了国内的过剩产能,提供了更多的就业岗位 (6) 2.2贸易顺差对中国经济的消极影响 (7) 2.2.1耗费了大量的资源,付出了巨大的环境成本 (7) 2.2.2外贸依存度过高,影响中国国民经济全局的发展和稳定 (7) 2.2.3加剧了贸易摩擦,激化了国际经贸矛盾 (8) 2.2.4形成了巨大的外汇储备,增加了人民币的升值压力 (8) 2.2.5加剧了国内的产能过剩,给中国经济发展带来隐忧 (8) 3.中国对外贸易顺差产生原因分析 (9) 3.1经济全球化和国际分工的发展,是中国持续贸易顺差的国际背景 (9) 3.2发达国家对中国的高新技术出口存在重重限制,影响中国进口能力 (9) 3.3当前不合理的国际金融体系 (10) 3.4中国政政策的大力支持和中国国内要素优势的综合释放 (10) 3.5中国国内有效需求的不足 (11) 3.6人民币升值的预期 (11) 4.中国的对策建议 (11) 4.1加快产业结构升级,转变中国外贸出口增长方式 (12) 4.2调整关税税率及优惠补贴政策和对外商投资的“超国民待遇” (12) 4.3完善国内价格要素体系,加大对高污染企业的环境成本 (12) 4.4通过财政政策的调整,发展内需型经济 (13) 4.5大力鼓励对外投资 (13) 4.6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加强金融监管 (13) 参考文献 (15)

中国2014年主要经济数据

中国2014年主要经济数据 统计局:去年GDP同比增7.4%大陆总人口13.6亿 2015-02-26 10:16:00国家统计局网站分享 2014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发展改革稳定任务,党中央、国务院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牢牢把握国内外发展大势,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力推进改革开放,着力创新宏观调控,奋力激发市场活力,努力培育创新动力,国民经济在新常态下平稳运行,结构调整出现积极变化,发展质量不断提高,民生事业持续改善,实现了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 一、综合 年末全国大陆总人口为13678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710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为74916万人,占总人口比重为54.77%。全年出生人口1687万人,出生率为12.37‰;死亡人口977万人,死亡率为7.16‰;自然增长率为5.21‰。全国人户分离的人口[2]为2.98亿人,其中流动人口[3]为2.53亿人。 国民经济稳定增长。初步核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5]636463亿元,比上年增长7.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8332亿元,增长4.1%;第二产业增加值271392亿元,增长7.3%;第三产业增加值306739亿元,增长8.1%。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9.2%,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2.6%,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8.2%。

就业继续增加。年末全国就业人员77253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39310万人。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322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09%。全国农民工[6]总量为27395万人,比上年增长1.9%。其中,外出农民工16821万人,增长1.3%;本地农民工10574万人,增长2.8%。 劳动生产率稳步提高。全年国家全员劳动生产率[7]为72313元/人,比上年提高7.0%。 价格水平涨幅较低。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2.0%,其中食品价格上涨3.1%。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0.5%。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下降1.9%。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下降2.2%。农产品生产者价格[8]下降0.2%。 70个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月同比上涨城市个数上半年各月均为69个,下半年月同比上涨城市个数逐月减少, 12月份为2个,月同比价格下降城市个数增加至68个。 财政收入稳定增长。全年全国一般公共财政收入140350亿元,比上年增加11140亿元,增长8.6%,其中税收收入119158亿元,增加8627亿元,增长7.8%。 外汇储备略有增加。年末国家外汇储备38430亿美元,比上年末增加217亿美元。全年人民币平均汇率为1美元兑6.1428元人民币,比上年升值0.8%。 二、农业 全年粮食种植面积11274万公顷,比上年增加78万公顷。棉花种植面积422万公顷,减少13万公顷。油料种植面积1408万公顷,增加6万公顷。糖料种植面积191万公顷,减少9万公顷。 粮食再获丰收。全年粮食产量60710万吨,比上年增加516万吨,增产0.9%。其中,夏粮产量13660万吨,增产3.6%;早稻产量3401万吨,减产0.4%;秋粮产量43649万吨,增产0.1%。全年谷物产量55727万吨,比上年增产0.8%。其中,稻谷产量20643万吨,增产1.4%;小麦产量12617万吨,增产3.5%;玉米产量21567万吨,减产1.3%。

中国历年GDP数据

中国历年GDP数据 历年主要GDP指标(基于现价;GDP:百万元;人均GDP:元) 年份GDP(本币) GDP(美元) 增长率(%) 人均GDP(本币)人均GDP(美元) 人均GDP增长率(%) 2010 39,798,315 5,879,063 10.3 29,748 4,394 (N) 2009 34,090,281 4,990,526 9.2 25,605 3,748 8.6 2008 31,404,543 4,521,827 9.6 23,708 3,414 9.1 2007 26,581,031 3,495,664 14.2 20,169 2,652 13.6 2006 21,631,443 2,713,495 12.7 16,500 2,070 12.0 2005 18,493,737 2,257,619 11.3 14,185 1,732 10.7 2004 15,987,834 1,931,644 10.1 12,336 1,490 9.4 2003 13,582,276 1,640,966 10.0 10,542 1,274 9.3 2002 12,033,269 1,453,820 9.1 9,398 1,135 8.4 2001 10,965,517 1,324,818 8.3 8,622 1,042 7.5 2000 9,921,455 1,198,475 8.4 7,858 949 7.6 1999 8,967,705 1,083,279 7.6 7,159 865 6.7 1998 8,440,228 1,019,462 7.8 6,796 821 6.8 1997 7,897,304 952,653 9.3 6,420 774 8.2 1996 7,117,659 856,085 10.0 5,846 703 8.9 1995 6,079,373 727,981 10.9 5,046 604 9.7 1994 4,819,786 559,224 13.1 4,044 469 11.8 1993 3,533,392 613,223 14.0 2,998 520 12.7 1992 2,692,348 488,222 14.2 2,311 419 12.8 1991 2,178,150 409,173 9.2 1,893 356 7.7 1990 1,866,782 390,279 3.8 1,644 344 2.3

中国历年GDP数据分析

中国历年GDP数据分析 1.调查项目概述 1.1 项目名称和目标 项目名称:中国历年GDP数据分析 项目目标:通过观察和分析中国历年GDP数据,来了解中国在这些年中发生的重大事件以及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 1.2 项目时间 开始时间:2010年6月14日 结束时间:2010年6月14日 2. 调查数据

3. 调查分析 从数字中,我们可以归纳出如下变化: 1)1978年,国家财政收入较之1977年,有很大幅度增长。增幅大大高于GDP,这可以理解为一些工作从过去的混乱,开始步入正轨的一个表现。不过值得关注的是:1978年国家财政收入占GDP比例高达31.24%,这个数字非常惊人。可以把这理解为公有制计划经济的特点 2)1979-1982年,连续四年,GDP增长平均速度为9.96%,国家财政收入平均增长1.73%,CPI平均值3.8%。国家财政收入增长,不仅远低于GDP增长,也低于CPI增长,实际负增长。显示当时的财政政策,是黄老之术,让人民休养生息,培养民力。而对于通过改革而释放出来的个体经济活力和财富,政府没有进行任何征收;对于同步逐渐恢复的国有企业和经济,税收的负担也实际上下降。 3)1983-1985年,连续3年,GDP增长平均速度为19.31%,国家财政收入平均增长18.32%,CPI平均值4.87%。国家财政收入和GDP增长,大致保持相当。显示当时财政开始从活力恢复的国民经济中抽钱,可能是为了来应对当时政府启动城市改革所需资金。 4)1986-1988年,连续3年,GDP增长平均速度为18.62%,国家财政收入平均增长5.56%,CPI平均值10.60%。又回到了1978-1982年的状况,国家财政收入增长,远远低于GDP增长,甚至没有跑过物价水平,为实质负增长。显示再度回到黄老道路,藏富于民。 5)1988、1989两年,连续两年出现严重通胀,1989年GDP实际上负增长,国家财政收入亦然。 6)1990-1992,连续3年,GDP增长平均速度为16.49%,国家财政收入平均增长9 .35%,CPI平均值3.47%。经济增长从89年的衰退中走出,开始加快;国家财政收入增长也同步上升,但增长幅度仍大幅低于GDP增长。 7)1993-1995年,连续3年,借1992年1月小/平南巡的东风,中国经济迅速升温。出现连续3年的2位百分数的CPI上涨,CPI上涨年平均值高达16.30%。名义货币计算,GDP增长平均速度达到30.03%,国家财政收入平均增长21.49%,经济全面过热。但国家财政收入增长幅度仍大幅度低于GDP增长超过8个百分点。 8)1996-2007年,连续12年,在CPI保持低位、11年中有6年为实际下降的情况下,CPI年平均增长率仅为0.80%的前提下,国家财政收入年平均增速高达19.27%。远远高于GDP平均增速13.02%。 在1820-1952年期间世界经济取得了巨大的进步,而中国由于技术落后、内乱和外国列强入侵,人均GDP反而从600美元下降到538美元,中国占世界GDP的份额从1/3下降到1/20. 中国在1952-1978年期间实行了新的国家治理模式,经济增长明显加速,GDP增长率3倍;不过人均收入只增长了80%,年增长率只有2.3%,慢于世界平均2.6%的水平。屡屡发生的政治运动和种种体制缺陷导致了生产率下降。而1978年以来的30年改革时期中国经历了高速增长。在世界GDP的份额从5%增长到15%。全要素生产率每年增长接近3%,人均收入增长是世界平均水平的4倍。 中国在改革期间的经济表现相当卓越。分析人士总结8条原因:1)农业改革先行;2)保持了国家完整统一;3)海外华人的投资;4)起点低的后发优势;5)计划生育控制了人口

中美贸易顺差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International Trade 国际商贸 https://www.doczj.com/doc/d88971864.html, 2012年6月 221 浅谈中美贸易顺差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 佟伟伟 战颂 摘 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日益深化,中国经济对国际贸易的依赖程度越来越明显,中美贸易顺差也因此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然而,中美贸易顺差的扩大,对中国经济产生了众多不利的影响,为此,本文从产生中美贸易顺差的原因入手,提出解决中美贸易顺差及其对我国经济不利影响的对策。关键词:中美 贸易顺差 影响 对策中图分类号:F7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00(2012)06(b)-221-022008年以来,中国已成为继美国之后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国进出口贸易依存度也高达50%以上,这充分说明对外贸易在我国经济活动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美国是中国重要的贸易伙伴国。近些年来,随着中美双边贸易规模的不断扩大,其贸易发展不平衡的态势也进一步加剧,中美贸易顺差问题日益凸显。 1 中美贸易顺差的现状 中美贸易关系自两国建交而形成, 40多年来一直在摩擦和曲折中发展,而中美贸易摩擦最突出地体现在中美贸易顺差上。据中国的统计,1993年中美贸易开始出现顺差达62亿美元,至此之后,顺差额以稳定的速度增长。迄今为止,美国为中国第二大出口市场和首要进口来源地。据美国商务部统计,2011年美国与中国的双边贸易额为5032.1亿美元,同比上升10.2%。其中,美国对中国出口为1038.8亿美元,首次突破1000亿美元大观,同比上升13.1%;自中国进口3993.4亿美元,同比增长9.4%。美方贸易逆差2954.6亿美元,增长8.2%。 2 中美贸易顺差的原因分析 2.1 美国政府的经济政策 2.1.1 美国政府的国内刺激政策为了刺激经济增长,多年来美国不断降低基准利率和扩大财政赤字,导致美国成为低储蓄、高消费、拥有巨额财政赤字的国家。根据国民经济恒等式,美国该种经济结构需要吸引大量的国外资本流入,同时保持庞大的经常项目和贸易赤字才能保持平衡,中美之间的巨额贸易顺差便由此产生。 2.1.2 美国政府的出口管制政策基于国家安全、防止技术外泄的考虑,美国对某些产品实施了歧视性的出口管制措施,其中最为严格的是核技术、武器、军民两用的高级技术产品。这种限制性的措施,使得美国许多具有竞争力的高科技产品难以出口到中国,减少了美国对中国的出口贸易额,造成了巨额的中美贸易顺差,加剧了两国经贸关系的失衡。2.2 中国承担美国大部分的加工贸易和美国对中国的直接投资一方面,基于自身利益和中国低廉劳动力成本的考虑,美国在中国选择大量企业,为其进行产品零部件或产品的三来加工(如富士通为苹果公司在华最大的代加工点),即代加工企业从美国进口原材料、设备等从事加工生产,再将最终产品出口到美国,这样既增加了中国对美国产品的进口,也增加了中国向美国的出口。 另一方面,美国通过直接投资的方式在华建立跨国公司的子公司,将原来在美国生产并出口到中国的方式转化为在中国生产,且直接在中国销售,这样既增加了中国对美国的进口,同时也减少了美国对中国产品的出口,进一步加大了中美贸易顺差。有研究表明,美国在华某一行业直接投资增长10%,美国对华出口量将下降2.1%,美国从华进口量将增长7.3%。 据有关数据表明,若扣除中国加工贸易顺差,中国对美国的贸易顺差将减少91%;扣除外商投资企业的顺差,中国对美国的贸易顺差将减少73%。可见,中国对美国的加工贸易和美国对中国的直接投资是产生中美贸易顺差的重要原因。2.3 贸易转移的效果 我国被誉为世界上最大的“加工厂”,加工贸易是我国对外贸易的主要方式。20世纪90年代,正值中国大力开发加工贸易之际,由于贸易转移效果的存在,导致中美贸易出现了顺差。 我国是13亿人口的大国,劳动力要素丰裕且成本相对低廉,因此,日本、韩国、香港、台湾等东亚国家和地区,为降低生产成本,竞相将其劳动密集型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中属于劳动力密集型的组装工序向中国进行转移,利用我国的廉价劳动力进行加工、生产,而后出口到美国,使其原本对美国的贸易顺差转化为中美之间的贸易顺差,加剧中美贸易的失衡。诚然,中国正在替代日本等东亚国家对美国的出口。而在实施加工贸易的整个过程中,我国高价从上述 国家和地区进口原材料和零部件, 加工成制成品后,再低价出口到美国,这种两头在外的加工贸易模式下,中国获利微薄,仅有5%左右的利润率,且是以极低的劳动力成本为代价换回的。2.4 统计方法的不一致,造成统计结果误差首先,两者进行贸易数据统计时,采用的贸易术语不同。出口方面,中国采用FOB,而美国采用FAS,FAS不包括从码头到船上的装卸费以及转船费,两者差距较大。因此,美国对中国的出口额应向上调整1%;进口方面,中国采用CIF,而美国采用的是类似于FOB的价格,FOB不包括主要的运费和保险费。因此,按照两个术语之间的差距调整,中国的进口额应向下调整10%。 其次,香港的转口贸易扩大了中美贸易顺差。香港地区是较大的自由港,转口贸易是其贸易的主要方式,其产品很大部分来自于中国内地。然而,美国商务部对贸易进行统计时,尊重原产地规则,认为商品只要是中国原产的,无论从何地运进美国,一律列为从中 的为了就业和GDP两个指标而盲目引入FDI。 参考文献 [1] Lyuba Zarsky. Havens,Halos and Spaghetti:Untangling  The Evidence About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andThe  Environment .The Hague,Netherlands. January 1999.[2] 罗长远.FDI是否能够缓解中国企业的融资约束[J].2011(4).

中国对美国出口贸易影响因素的计量分析

中国对美国出口贸易影响因素的计量分析 2010年第i期 总第75期 经济研究导刊 EC0N0MICRESEARCHGUIDE No.1,2010 SefialNo.75 中国对美国出口贸易影响因素的计量分析 王冰 f北京理T大学,北京100081)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到来,中美贸易规模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尤其是2001年中国加入WTO以来,中美贸易 关系在总体发展的同时,不断一t-演变奏插曲=除了反倾销等惯用的贸易救济措施和迫使人民币升值的策略,美国开始 采用不同以往的方式和手段,以对中国造成更大的压力,实现自身的经济和政治目的.由于中国对美的对外贸易依存 度很高,因此,有必要深入研究影响中国向美国出口的因素根据传统国际贸易理论,影响一国出口的因素有:进口国 GDP规模,出口商品价格,进出I:7国之间的汇率结合到中关两国的实际情况,影响中国向美国出口的因素还有:中国

劳动力工资水平,美国内部平均失业率,通过建立中国对美国出口贸易的计量模型,运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对影响中 国对美国出口贸易的因素进行分析,得出影响中国对美出口的主要因素有:美国GDP规模,中国零售价格指数,中国 劳动力平均工资指数,美元对人民币;r-率.并试图据此结论找到发展中美贸易的对策. 关键词:出口;GDP;汇率;价格指数;工资指数 中图分类号:F75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IX(2010)0l一0165—02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美困的出口一直保持持续增长 的态势,2006年中围对美国的口更足达到_r20344842万 美元(2034.4842亿美元).目前,中国的第二大贸易伙伴是美 国,同时美国是中国第一大实际投资方及第一大技术供应 方.这意味着中国的对外贸易,尤其是口,过分依赖美国市 场,贸易风险比较集中. 自2007美网发生金融危机从而引发全球经济危机以 来,美国对中国的进口急剧下降,这导致广东和浙江等省份 的许多中小型企业陆续破产,从而使中国的GDP增长率下降 了几个百分点!因此,如何应对美国金融危机带来的对中国 经济的冲击,如何发展中美贸易关系成为我们关注的焦点. 一 ,中国对美出口影响因素的理论分析

中国历年国民总收入分析报告及相关大数据

中国历年国民总收入(国民生产总值)增长情况 大致可把60年来中国经济的发展分为五个时期:①1949-1956年: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国民经济顺利恢复和发展;②1957-1966 年:开始全国社会主义建设,国民经济曲折前进;③1966-1976 年:“文化大革命”使国民经济遭受巨大损失,但仍取得进展;④1977-1992年:有计划的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国民经济稳步、迅速而健康发展;⑤1993年至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国民经济进入一个新的快速发展,国家经济实力显著增强,经济总量即将跃居世界第二位。 1949-1952年,是三年经济恢复时期。1949年比过去最好年份,工业总产值下降50%,农业总产值下降20%,原煤下降48%,原油下降62%,钢下降83%,电力下降28%,棉布下降32%,粮食下降24.5%,棉花下降48%。1949年农业总产值为326亿元,1952 年达到461亿元,高于解放前最高年份的1936年(408亿元);1949年工业总产值为140亿元,1952年达到349亿元,超过了解放前最高年份的1936年(281亿元)。1952年,中国工农业总产值为810亿元,比1949年增长77.5%,比解放前最高水平的1936年增长20%,在三年中年平均增长率为21.1%。 1952年现代工业在中国工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仅为26.6%,重工业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只有35.5%。1952年中国许多重要工业产品的人均产量,不仅远远落后于工业发达国家,而且也落后于印度,如钢产量中国为2.37公斤,印度为4公斤(为1950年数字,下同),美国为538.3公斤;发电量中国为2.76度,印度为10.9度,美国为2949度。因此,为了改变中国工业基础,特别是重工业基础极其薄弱的状况,第一个五年计划极重要的基本任务之一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与此相适应,在投资方面也突出了重工业。计划规定,五年中用于基本建设的投资总额是427.4亿元,其中工业投资为248.5亿元,占58.2%,在工业投资中重工业又占88.8%。 第一个五年计划规定在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同时,也相应地发展农业、轻工业、运输邮电业、商业和文化教育等事业。在基本建设投资总额中,农林水利部门的投资占7.6%,运输邮电部门的投资占19.2%,银行贸易部门的投资占3%,文化教育部门的投资为7.2%。在五年中,国家对经济和文教卫生的基本建设投资达到493亿元,超过计划的15.3%,加上企业和地方自筹资金,第一个五年计划实际投资总额达到588.47亿元。新增固定资产492亿元,相当于1952年全国拥有的固定资产原值的1.9倍。 一五时期,工农业总产值平均每年增长11.9%,其中工业增长18%,农业增长4.5%;轻工业增长12.9%,重工业增长25.4%。工业在工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由1952年的43.1%提高到1957年的56.7%。重工业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由1952年的35.5%上升到45%。1957年钢产量达到535万吨,比1952年增长296%,为建国前最高年产量的5.8倍;发电量达到193.4亿度,比1952年增长166%,为建国前最高年发电量的3.2倍。“一五”期间工业生产所取得的成就,远远超过了旧中国的100年。 1958至1960年是中国“大跃进”时期。“大跃进”的提出,标志着中国力图在探索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过程中开辟一个新的局面。然而,实践已证明,这个努力是不成功的,而且造成严重的后果。中共八大二次会议通过的第二个五年计划指标,比八大一次会议建议的指标,工业方面普遍提高一倍,如钢从1200万吨提高到3000万吨;农业方面普遍提高20-50%,如粮从5000亿斤提高到7000亿斤。从此后,第二个五年计划转入了“大跃进”的轨道。 三年“大跃进”给国民经济造成了严重的损失,也影响以后两年经济的发展。1958-1962年,社会总产值年平均下降0.4%,农业净产值年平均下降5.9%,轻工业年均下降2%,国民收入

周小平:中国应趁势打掉这三类美国威胁性商品!

周小平:中国应趁势打掉这三类美国威胁性商品! ——大豆棉花猪肉不是“低端产品”,而是生物科技炸弹 网上流传过一个表单,说是中国出口的都是高科技,但美国出口的都是农产品。所以中国才是高科技国家,而美国是低端农业国家。但这个说法显然是片面的。美国对华出口的农产品不仅不是什么“低端农产品”,反而是威胁性很强的高科技以及关键性产品。 目前美国出口的三大类威胁性较高的产品主要包括:美国肉类豆棉、美国大片以及美国飞机。这些商品所涉及的都是十分关键的产业,一个国家这些领域若是被外国渗透或控制,其后果往往十分严重。 一:解决美国的“农产品”威胁 现在很多人都误以为美国大豆、美国棉花、美国玉米、美国肉类都是低技术的农产品,但现实情况恰恰相反,这些产品代表的是美国在生物科技领域的领先实力。美国大豆征服全球市场所依靠的不仅仅是政府补贴,还有出类拔萃的转基因育种技术。 美国转基因技术起步比中国早很多,在经过长时间的研发之后,美国转基因种子具备了抗病虫害、抗干旱、抗除草剂、以及产量高等优良特征。因为具备了以上这些特征,所以种植户一旦使用美国种子,就会如有神助,不仅高产,而且还能大量减少对传统农药的依赖。 换做谁是种植者,都无法抵御美国大豆种子的诱惑。因为若你非要种其他种子,那么不仅虫害更严重,而且干旱枯萎率也更高,即便种成了最后产量还很低。——因此,到最后只有选择种美国转基因大豆的人才能生存下来。就这样久而久之,美国种子就控制了整个市场,把持住了一个国家的种子主权。你要是敢不听话,就不给你种子。 种子供应一旦被掐断,那么整个国家就危险了。就算这个时候你再去找出自己的种子来种,问题也有不少。一个是你不可能在很短时间内找到足够多的代替种子。另外一点更重要的就是:在配套使用了美国转基因种子的伴侣除草剂之后,土地开始变得不再适合其他不耐受除草剂品种的大豆生长,即便你找来了足够多的其他品类种子,也很难有好的收获。 以棉花为例,此前印度和阿根廷都出现过类似的情况。一开始大家种美国转基因棉花,发现很轻松还很赚钱,于是大家都去种。结果短短几年后,两国的棉花种子主权就基本被美国公司控制了,而这时候美国就开始涨价。不仅是种子涨价,配套的除草剂也跟着涨价。农民和农场主一看涨得太贵了不划算,就纷纷找自己的老种子来种。然而种了一段时间他们悲哀地发现,种下去的种子要么不发芽,要么就是长得歪歪斜斜,几乎没有什么收成。原来,这些土地早已

中国主要微观经济大数据大数据库

1. UHS(Urban Household Survey) (此数据使用需要得到国家统计局授权) 简介:中国城镇住户调查数据。它是国家统计局城调总队负责调查的。现在可以拿到1986年至2006年的数据。如果可能的话,我们可以拿到全部省份的数据,但现在大家使用的是六个省份的数据(、、、、、)。每年大约有3500-4000户的数据。 包含变量:(1)个人层次上的变量。与户主关系,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行业、职业、就业状况、工资、总收入、工作小时数、参加工作年份、退休金、财产性收入。(2)家庭层次上的变量。家庭总收入、家庭人口数、居住面积、房间个数、家庭财产、现金支出、现金流入、储蓄、借款、家庭消费。 可做的研究:(1)教育回报率问题。(2)收入不平等问题。(3)劳动力供给问题。家庭财产、孩子(老人)、退休金。(4)行业的分布及变化。(5)职业的分布及变化。人力资源管理。(6)就业问题。失业率和劳动参与率。(7)教育决定因素及教育不平等问题。(8)社会保障方面的研究(退休金)。(9)财产性收入研究。(10)房地产需求问题。它与人口结构的关系。(11)非正规金融问题(借款)。(12)家庭消费的决定因素及模式变化。

2.CHIP(Chinese Household Income Project Survey) :Chinese Household Income Project, 1988; Chinese Household Income Project, 1995; Chinese Household Income Project, 2002 简介:中国家庭收入项目调查。它是由国家统计局农调总队和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共同开展此项专门调查。调查容主要包括:收入、消费、就业、生产等有关方面的情况。现在做了三轮,分别是1988,1995,2002,可能2006的也正在进行中。这个数据是全部省份。这个数据的好处是,农村及城镇的数据都有。城镇每年家庭的数据大约有6800户,人数大约为20000人。农村每年家庭的数据大约有9200户,人数大约有38000人。 包含变量:(1)个人层次上的变量。与户主关系,性别、年龄、受教育年限、行业、所有制、职业、就业状况、工资、总收入、工作小时数、参加工作年份、是否中共党员、是否当过兵、是否当过干部、吸烟花多少钱、喝酒花多少钱、是否残疾、医药支出额多少、生病的时间、从事家务劳动的时间、照顾家里其它病人的时间、工资收入总额、退休金、股票红利、工作天数、工作小时数、找工作的渠道、居住条件、开始非农就业的年份。(2)家庭层次上的变量。家庭总收入、家庭人口数、居住面积、房屋所有权、贷款的数量、借钱的途径、自己及配偶父母的家庭成分、家庭收入、老人补助金、现金支出、家庭消费、家庭财产。 可做的研究:(1)教育回报率问题;(2)收入不平等问题。(3)劳动力供给问题。家庭财产、孩子(老人)、退休金、家务劳动时间。(4)找工作的方式问题。(5)行业的分布及变化。(6)职业的分布及变化。人力资源管理。(7)就业问题。失业率和劳动参与率。(8)教育决定因素及教育不平等问题。(9)社会保障方面的研究(退休金)。(10)财产性收入研究(股票)。(11)房地产需求问题。它与人口结构的关系。(12)住房解决方式问题。(13)农村非正规金融问题(借款)。(14)家庭消费的决定因素及模式变化。(15)党员、当兵、当干部、父母家庭成分对收入和就业的影响(16)吸烟、喝酒等支出的决定因素及变化趋势(17)农村老人补助金问题。(18)老人养老安排问题。(19)老年人劳动供给问题(退休年龄的提高)。

中美贸易顺差扩大的原因及对策

中美贸易顺差扩大的原因及对策 摘要:本文根据西方主流的经典国际贸易理论分析了中美双边贸易的 走向趋势,指出在中美双边贸易中,中国大量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既符合中国的利益,也符合美国的利益。而中美贸易不平衡的原因是美国违背国际贸易的理论,限制资本与技术密集型产品对中国的出口。就中国而言,解决中美双边贸易摩擦不应该主要通过派政府代表团赴美进行集中采购,而应采取继续深化市场经济导向的体制改革,遵守和利用WTO规则,在充分了解美国政治、经济运作机制的基础上,采取更有效的诸如自动出口限制,对外直接投资等 关键词:中美贸易顺差;人民币汇率;扩大;对策 China-US trade surplus expanded Causes and Countermeasures Abstract: In this paper, according to the mainstream of western classical international trade theory analyzes the bilateral trade between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of the direction of the trend, and pointed out that in the bilateral trade between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China's large export labor-intensive products accords with the interests of China, also accord with the interests of the United States. But the trade imbalance of the reasons are the international trade theory, against limited capital and technology intensive product exports to China. In China's case, solve the bilateral trade friction between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should not be mainly through the pie government delegation to the United States, and centralized purchasing should be taken to deepen market economy oriented system reform, keep and use of WTO rules, fully understand the U.S. in political, economic operation mechanism, and on the basis of take more effective such as automatic export restrictions,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etc

论中美贸易顺差持续增加对我国的影响及对策

论中美贸易顺差持续增加对我国的影响及对策 ——经济104 李玮 5400110178 摘要:近年来,中美贸易顺差持续增加,给我国带来了不利影响,我国只有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才能保障中美贸易健康有序的发展。 关键词:贸易顺差;增加;影响;对策 近年来,中美贸易摩擦硝烟四起,持续不断,给我国带来了极为不利的影响。究其原因多种多样,其中中美贸易顺差(美中贸易逆差)巨大是引发中美贸易摩擦的重要原因。本文仅就中美贸易顺差持续增加的表现、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对策进行初浅的探讨,希望以此促进中美贸易能够健康有序地发展。一、中美贸易顺差持续增加的表现按照中国的统计,在1992年以前,中美贸易一直是逆差,从1993年起才转为顺差,此后,中美贸易顺差持续增加,2005年中美贸易顺差达到1141.7亿美元。2006年的两国贸易顺差进一步增长,达到1442.6亿美元。近年来中美贸易变动情况如下表所示:表1近年来中美贸易变动情况[按中方口径](单位:百万美元)年份进出口总额出口额进口额贸易差额 1993年2765516965106876278 1994年3543121461139707491 1995年4082924711161188593 1996年42840266851615510530 1997年48993326951629816397 1998年54937379761696121015

1999年61426419461948022466 2000年74467521042236329741 2001年80485542832620228081 2002年97184699462723842708 2003年126334924743386158613 2004年1696261249484467980269 2005年21162616290048726114174 2006年26268120347259209144263 资料来源:历年《中国对外经济贸易统计年鉴》及商务部网站 二、中美贸易顺差持续增加的原因 (一)中国对美出口贸易的持续增长是中美贸易顺差持续增加的主要原因。中国对美出口贸易的持续增长促进了中美贸易顺差的扩大,其推动因素主要有3个:1、劳动力成本优势推动了中国对美国的出口。中国实行对外开放后,由于中国的劳动力成本非常低,只相当于美国的1/40和亚洲一些主要国家的1/8-1/7,所以,很多产品尤其是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生产逐渐从亚洲原来对美出口的周边国家或地区转移到了中国,贸易顺差也转移到了中国。如果把亚洲作为一个整体,把中国对美国贸易顺差的增加与亚洲其他国家或地区对美国贸易顺差的减少相抵后,亚洲总体对美国的贸易差额的变化并不大。2、加工贸易的发展带动了中国对美出口的迅速增长。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出口加工贸易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从1980年的近17亿美元,增加到2003年4048亿美元,增长了240多倍。加工贸易是中美贸易顺差(美中贸易逆差)的主要和决定性来源。据测算,如果剔除了加工贸易的顺差,中

中美贸易顺差

中美贸易顺差 何谓顺差:贸易差额(Balance of Trade)是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如一年、半年、一季、一月) 出口总值与进口总值之间的差额。当出口总值与进口总值相等时,称为“贸易平衡”。当出口总值大于进口总值时,出现贸易盈余,称“贸易顺差”或“出超”。当进口总值大于出口总值时,出现贸易赤字,称“贸易逆差”或“入超”。通常,贸易顺差以正数表示,贸易逆差以负数表示。 一国的进出口贸易收支是其国际收支中经常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影响一个国家国际收支的重要因素 一、中美贸易现状 据中国海关的统计从1979年到1992年中国对美贸易一直是逆差;1993年以后中国对美贸易一直是顺差,1993年对美顺差62.7亿美元,2005年顺差1141.7亿美元,2006年达到1442.6亿美元,2007年顺差额达到1633.3亿美元,14年增长了25倍。而美国官方对中国的统计显示,1983年以来美国一直逆差,2005年美对中国逆差2016亿美元,2007年逆差达2562.7亿美元。据美国商务部统计,2007年美中货物贸易3867.5亿美元,较2006年增长12.8%,其中美国对中国出口652.4亿美元,增长18.2%;自中国进口3215.1亿美元,增长11.7%,美对中国贸易逆差2562.7亿美元,增长10.2%。美对中国出口方面,2007年美对中国出口占货物出口总额的比重由2006年的5.4%上升到5.7%,提高0.3个百分点,净增100.5亿美元,超过对日出口的626.7亿美元,中国成为美国第三大出口市场,在美前十大出口市场中,中国增速高达18.2%,仅次于德国的20.2%;美自中国进口方面,2007年美自中国进口3215.1亿美元,占美货物进口总额的比例由2006年的15.5%增至16.4%,提高0.9个百分点,超过自加拿大进口的3131.1亿美元,中国成为美国第一大进口来源地,仍保持美国第二大贸易伙伴地位,且与美第三大贸易伙伴墨西哥差距逐渐拉大。与此同时,2007年美对中国贸易逆差达2562.7亿美元,增长10.2%,占同期美货物逆差总额的31.4%,逆差金额和占比均创历史新高 应该冷静分析中国贸易顺差产生的原因 首先在统计的口径上中美双方并不一样。例如在2004年,中方统计的顺差是800亿美元,美方统计是1600亿美元,约相差一倍。原因是美国在统计上采用的“原产地”原则、不包括服务贸易以及到岸价格等,这些都造成与中方统计有出入。 第二,中美贸易还有个结构性问题。中方出口大多属较低端产品;而美方出口的多为高端产品,总量较少。据统计,在中国进口的高科技产品总量中,美国商品只占10%左右。有人开玩笑说:“你不能老让我们买飞机,你还得有其他东西卖给我们,你不增加出口,贸易怎么平衡呢?” “现在美国有些人把贸易问题政治化,这样就不好了。我曾经听到一位美国议员在演讲中说:‘你看从中国到美国的船都是满当当的,从美国到中国的船都是空荡荡的。可见中美贸易如此不平衡,造成美国多少人失业。’(没有10亿美元的逆差,美国就将减少2000多个岗位,中美的贸易顺差理论上将减少美国32.6万个工作岗位)我认为这不足为奇:我们卖

从行业哪些数据能看清中国宏观经济的真相

从行业哪些数据能看清中国宏观经济的真相? 路透北京7月31日电---中国宏观经济数据的真实性近期再遭质疑,那麽行业的哪些数据,能真实反映中国宏观经济的真相? 美银美林在一份名为"中国行业活动数据概览"的研究报告中指出,一些行业指标能相对较好地反应整体经济运行情况,这些指标可分为上游指标和下游指标. 具体来说,出口、基建和房地产固定资产投资以及汽车销售等下游经济活动,通常能够快速传导到电力、煤炭、钢铁、水泥、有色金属和建造机械等上游领域.这些上游领域原材料的价格和库存,对下游需求的波动极其敏感.此外,运输和电信行业因连接上下游领域,也被美银美林纳入视线. 以下为美银美林重点关注的部分上下游行业指标: * 电力 关注指标: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发电量数据 国家能源局和电力企业联合会发布的用电量数据 电力数据和工业生产及消费活动密切相关.由於中央对地方单位GDP能耗控制得日益严格,因此地方官员不太愿意在能源问题上虚报.另外,中国五大发电集团在全国发电量中占据"半壁江山",令发电量数据亦不太容易被扭曲. 用电量和发电量指标相比较的话,前者相对更可靠一些,因为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发电量数据,仅包括年营收超2,000万元人民币的大型发电企业,小型电厂则被排除在外. * 煤炭: 价格指标:秦皇岛港口5,500大卡大同优混动力煤价格 山西柳林4号焦煤价格 澳洲BJ动力煤价格指数 库存指标:秦皇岛港动力煤库存(该港口占中国港口煤炭吞吐量的约50%) 电厂动力煤库存(包含沿海地区六家主要发电集团) 钢铁企业焦煤库存 煤炭需求主要受电力、水泥和钢铁需求推动.动力煤价格和库存主要跟随发电量而波动,但有一定滞後.因此,要牢记仅仅关注煤炭数据,可能对中国经济做出错误评判. * 钢铁: 产量指标:国家统计局月度钢材产量数据

浅谈对中美贸易顺差问题看法

浅谈对中美贸易顺差问题看法 经济105班张莉5400110258 近年来,中美贸易摩擦硝烟四起,持续不断,给我国带来了极为不利的影响。究其原因多种多样,其中中美贸易顺差(美中贸易逆差)巨大是引发中美贸易摩擦的重要原因。本文仅就中美贸易顺差持续增加的表现、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对策进行初浅的探讨,希望以此促进中美贸易能够健康有序地发展。 一、中美贸易现状 据中国海关的统计从1979年到1992年中国对美贸易一直是逆差;1993年以后中国对美贸易一直是顺差,1993年对美顺差62.7亿美元,2005年顺差1141.7亿美元,2006年达到1442.6亿美元,2007年顺差额达到1633.3亿美元,14年增长了25倍。而美国官方对中国的统计显示,1983年以来美国一直逆差,2005年美对中国逆差2016亿美元,2007年逆差达2562.7亿美元。据美国商务部统计,2007 年美中货物贸易3867.5亿美元,较2006年增长12.8%,其中美国对中国出口652.4亿美元,增长18.2%;自中国进口3215.1亿美元,增长11.7%,美对中国贸易逆差2562.7亿美元,增长10.2%。美对中国出口方面,2007年美对中国出口占货物出口总额的比重由2006年的 5.4%上升到5.7%,提高0.3个百分点,净增100.5亿美元,超过对日出口的626.7亿美元,中国成为美国第三大出口市场,在美前十大出口市场中,中国增速高达18.2%,仅次于德国的20.2%;美自中国进口方面,2007年美自中国进口3215.1亿美元,占美货物进口总额的比例由2006 年的15.5%增至16.4%,提高0.9个百分点,超过自加拿大进口的3131.1亿美元,中国成为美国第一大进口来源地,仍保持美国第二大贸易伙伴地位,且与美第三大贸易伙伴墨西哥差距逐渐拉大。与此同时,2007年美对中国贸易逆差达2562.7亿美元,增长10.2%,占同期美货物逆差总额的31.4%,逆差金额和占比均创历史新高。 二、中美贸易顺差持续增加的原因 (一)中国对美出口贸易的持续增长是中美贸易顺差持续增加的主要原因。 中国对美出口贸易的持续增长促进了中美贸易顺差的扩大,其推动因素主要有3个: 1、劳动力成本优势推动了中国对美国的出口。中国实行对外开放后,由于中国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