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七年级上数学期末压轴题专项复习:动点问题(pdf版)

七年级上数学期末压轴题专项复习:动点问题(pdf版)

七年级上数学期末压轴题专项复习:动点问题(pdf版)
七年级上数学期末压轴题专项复习:动点问题(pdf版)

题型一:绝对值方程

教师备课提醒:由于绝对方程会以“解普通一元一次方程”为基础,所以授课老师在讲解本部分内容 时候根据班级情况复习普通的一元一次方程解法. 含绝对值的一次方程的解法

⑴形如 ax + b = c (a ≠ 0) 型的绝对值方程的解法:

①当c < 0 时,根据绝对值的非负性,可知此时方程无解;

②当c = 0 时,原方程变为 ax + b = 0 ,即 ax + b = 0 ,解得 x = - b

a ③当c > 0 时,原方程变为 ax +

b =

c 或 ax + b = -c ,解得 x = c - b 或 x = -c - b

a a ⑵形如 ax +

b = cx + d (a

c ≠ 0) 型的绝对值方程的解法:

①根据绝对值代数意义将原方程化为两个方程 ax + b = cx + d 和 ax + b = -(cx + d ) ;

2

动点问题

知识互联网

②分别解方程 ax + b = cx + d 和 ax + b = -(cx + d ) . ⑶形如 ax + b = cx + d (ac ≠ 0) 型的绝对值方程的解法: ①根据绝对值的非负性可知cx + d ≥ 0 ,求出 x 的取值范围;

②根据绝对值的代数意义将原方程化为两个方程 ax + b = cx + d 和 ax + b = -(cx + d ) ; ③分别解方程 ax + b = cx + d 和 ax + b = -(cx + d ) ; ④将求得的解代入cx + d ≥ 0 检验,舍去不合条件的解.

【例题1】 ⑴若 x + 5 = 2 ,则

x = ?.

⑵若 3x + 1 = 4 ,则 x = ?.

⑶解关于 x 的绝对值方程: 1 1 - 2x - 1

= 1 .

3 6

【解析】 ⑴ x = -3 或 x = -7 ;⑵ x = 1 或

x = - 5 ;⑶ x = 9 或 x = - 5 3 4 4

【例题2】 ⑴ 2x + 3 = 4 - x ;

⑵ -3x + 2 = 3 + x .

【解析】 ⑴ x = 1 或 x = -7 ;⑵ x = - 1 或 x = 5 3 4 2

【例题3】 ⑴若 5x + 6 = 6x - 5 ,则 x = ?.

⑵解方程 【解析】

⑴11; 4x + 3 = 2x + 9 . ⑵解法一:

令4x + 3 = 0 得 x = - 3

,将数分成两段进行讨论:

4

①当 x ≤- 3 时,原方程可化简为: -4x - 3 = 2x + 9 , x = -2 在 x ≤- 3

的范围内,是方程

4 4 的解.

②当 x >- 3 时,原方程可化简为: 4x + 3 = 2x + 9 , x = 3 在 x >- 3

的范围内,是方程的

4 4 解.

综上所述 x = -2 和 x = 3 是方程的解. 解法二:

依据绝对值的非负性可知 2x + 9 ≥ 0 ,即 x ≥ - 9

.原绝对值方程可以转化为

2

① 4x + 3 = 2x + 9 ,解得: x = 3 ,经检验符合题意. ②

4x + 3 = -(2x + 9 ,解得 x = -2 ,经检验符合题意. 综合①②可知 x = -2 和 x = 3 是方程的解.

例题赏析

1. 数轴上两点的距离①两点间的距离=这两点分别所表示的数的差的绝对值,②两点间的距离=

右端点表示的数- 左端点表示的数。 例如:

a ,

b 两点的距离可表示为b - a ,也可表示为 a - b 或者 b - a

2. 点在数轴上运动时,满足左减右加,即一个点表示的数为 a ,向左运动 b 个单位后表示的数为

a -

b ;向右运动 b 个单位后所表示的数为

a +

b 。

3. 线段中点坐标:如上图,线段 ab 的中点所表示的数是

a +

b 2

4. 解绝对值方程例如 10 -19t = 4t + 7 .

【例题4】 如图,已知数轴上的三点 A 、B 、C ,若 AC =120,点 B 为线段 AC 的中点,且点 C 对应

的数为 40. (1) 点 A 对应的数是 ;点 B 对应的数是 . (2) 动点 P 、Q 分别从 A 、C 两点同时出发向左运动,同时动点 R 从 A 出发向右运动, 点 P 、Q 、R 的速度分别为 2 个单位长度每秒、5 个单位长度每秒、1 个单位长度每秒. ①当点 Q 追上点 P 时,求此时点 R 对应的数是多少?

②若点 M 为线段 PR 的中点,点 N 为线段 RQ 的中点,运动多少秒时恰好满足 MR =RN ?

(2014 年育才期末第 30 题)

【解析】

⑴ -80 ; -20

⑵① p = -80 - 2t ; q=40 - 5t ; r = -80 + t 若点 Q 追上点 P,

则 p =q ,即-80 - 2t = 40 - 5t ,解得t = 40 当t = 40 ,则

m = -80 - 1 t ; n = 3

t 2 2

MR = m - r = - 1 t - 80 + 80 - t = 3

t

2 2

RN = r - n = -80 + t + 20 + 2t = -60 + 3t

MR =RN

题型二:数轴上动点问题

思路导航

例题赏析

即-60 + 3t =

3

t

2

解得:t =

40 或

40

3

【例题5】如图,A、B、C 是数轴上的三点,O 是原点,BO=3,AB=2BO,5AO=3CO.(1)写出数轴上点A、C 表示的数;

(2)点P、Q 分别从A、C 同时出发,点P 以每秒2 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右匀速运

动,点Q 以每秒6 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M 为线段AP 的中点,点N

在线段CQ 上,且CN=

2

3

CQ.设运动的时间为t(t>0)秒.

①数轴上点M、N表示的数分别是(用含t的式子表示);

②t 为何值时,M、N 两点到原点O 的距离相等?

(2014 校级期末)

【解析】⑴点A、C 表示的数分别是﹣9,15;

⑵①m=t﹣9,n=15﹣4t;

② OM =m -o =-9 +t

ON =n -o = 15 -4t

∵OM =ON

∴ -9 +t = 15 -4t

解得:t = 2 或

24

5

∴t=2 秒或t=

24

秒时,M、N 两点到原点O 的距离相等.

5

【例题6】如图,已知A、B、C 是数轴上三点,对应的数分别是-10 ,2,6,点O 为原点,动点P、Q 分别从A、C 出发,分别以每秒6 个单位和3 个单位的速度沿数轴正方向运动,M 为

AP 的中点,N 在线段CQ 上,且CN=

1

CQ,设运动时间为t (t > 0 ).

3

(1)求点M、N 对应的数(用含t 的式子表示).

(2)t 为何值时,OM=2BN.

(3)若点P 运动到点B 后,点P 继续按原方向原速度运动,但点Q 立即以每秒3 个单位的速度掉头沿数轴负方向运动,当点Q 到达点C 后点P、Q 同时停止运动. 从点Q

MB

掉头开始到停止运动,

CQ

说明理由.

的值改变吗?如果不改变,请求出这个值;如果改变请

(2014 年西大附中期末)

【解析】

m

= a + p = -10 + (-10 + 6t ) = 3t -10

2 2 n - c = 1

CQ

3

∴n = 6 + t

⑵ OM= m - o = 3t -10

BN=n-b = t + 4 ∵ OM=2BN

∴ 3t -10 = t + 4 .

解得: t = 2

或18

5

综上所述: t = 2

或18 .

5

⑶ t = 2 时,P 到达 B 点,此时 m = 3t - 10 = -4 , q = 3t + 6 = 12 ,

Q 掉头需要用 2 秒返回 C 点,在整个过程中,M 始终在 B 点左侧, MB = 2 - (3t - 10) = 12 - 3t , CQ = ??12 - (t - 2) ? 3?? - 6 = 12 - 3t , MB = 12 - 3t = 1.

CQ 12 - 3t

【例题7】

如图,在长方形 ABCD 中,AB =12 厘米,BC =6 厘米,点 P 沿 AB 边从点 A 开始向点 B 以 2 厘米/秒的速度移动;点 Q 沿 DA 边从点 D 开始向点 A 以 1 厘米/秒的速度移动,如果 P 、Q 同时出发,用 t (秒)表示移动的时间,那么:

(1) 如图 1,当 t 为何值时,线段 AQ 的长度等于线段 AP 的长度?

(2) 如图 2,当 t 为何值时,AQ 与 AP 的长度之和是长方形 ABCD 周长的 1

4 (3) 如图 3,点 P 到达 B 后继续运动,到达 C 点后停止运动;Q 到达 A 后也继续运动,

当 P 点停止运动的同时点 Q 也停止运动.当 t 为何值时,线段 AQ 的长度等于线段 CP 长度的一半?

(2014 校级期末)

【解析】

⑴由题意可得:QD =tcm ,AQ =(6﹣t )cm ,AP =2tcm ,

题型三:面积问题

例题赏析

则6﹣t=2t,

解得:t=2;

⑵由题意可得:QD=tcm,AQ=(6﹣t)cm,AP=2tcm,则6﹣t+2t= ×2×(6+12),

解得:t=3;

⑶由题意可得:AQ=(t﹣6)cm,CP=(18﹣2t)cm,

则t﹣6= 1

(18﹣2t),2

解得:t=7.5.

【例题8】如图,在长方形ABCD 中,AB=8cm,BC=6cm,点E 是CD 的中点,动点P 从A 点出发,以每秒2cm 的速度沿A→B→C→E 运动,最终到达点E.若设点P 运动的时间是t 秒,

那么当t 取何值时,△APE 的面积会等于10?

(2013 重庆校级期末)

图1 图2 图3

【解析】解:①如图1,当点P 在AB 上,即0<t≤4 时,

∵四边形ABCD 是矩形,

∴AD=BC=6,AB=CD=8.

∵AP=2t,

1

∴S△APE=

2

×2t×6=10,

解得t= 5 .

3

②如图2,当点P 在BC 上,即4<t≤7 时,∵E 是DC 的中点,

∴DE=CE=4.

∵BP=2t﹣8,PC=6﹣(2t﹣8)=14﹣2t.

∴S= 1

(4+8)×6﹣

1

×(2t﹣8)×8﹣

1

(14﹣2t)×4=10,2 2 2

解得:t=7.5>7 舍去;

③当点P 在EC 上,即7<t≤9 时,

2 ?

2

3PE

=18﹣2t .

∴S △APE = 1

(18﹣2t )×

6=10, 2 解得:t = 22

3

总上所述,当 t = 5 或 22

时△APE 的面积会等于 10.

3 3

【例题9】

如图,在边长为 4 的正方形 ABCD 中,H 为 AD 上一点,并且 AH :HD =1:3,动点 E 从 A 出发,沿A → B → C → D 以每秒 1 个单位的速度运动,同时,动点 F 从 C 出发,沿

C →

D → A → B 以每秒

3 个单位的速度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 . (1)AH = ,HD = .

(2) 当 t = 时,E 、F 第一次相遇. (3) 当 E 、F 运动到第二次相遇前一秒时,求△EHF 的面积. (4) 记为 H 、E 、F 为顶点的三角形的面积为 S ,如果 F 、E 第一次相遇时两点就停止运

动,请用含 t 的代数式表示 S ,并写出 t 的取值范围.

(2014 年一外期末第 28 题)

【解析】

⑴1 ; 3

⑵4 ⑶3 ⑷①S = 2 ?

0 < t < 4 ?

3 ? ? ? ② S = 7 - 3 t 2 (

4 ≤ t < 7 )

2 2

3 3 ③ S = 3 t 2 - 7 ? 7 ≤ t < 8 ? ? ?

④ S = 4 - t ? 8 ≤ t ≤ 4 ?

3 ? ? ?

【练习1】 解方程 4x + 3 = 2x + 9 【解析】

令4x +

3 = 0 得

x = - 3

,将数分成两段进行讨论: 4

①当 x ≤ - 3 时,原方程可化简为: -4x - 3 = 2x + 9 , x = -2 在 x ≤ - 3

的范围内,是方程

4 4

的解.

②当 x >- 3 时,原方程可化简为: 4x + 3 = 2x + 9 , x = 3 在 x >- 3

的范围内,是方程的

4 4

解.

综上所述:原方程的解是 x = -2 和 x = 3 .

【练习2】 解方程: - x

+ 3 = -1 + x

2

3

【解析】

原方程整理得:

- x + 3 = -1 + x 或- x + 3 = -?

-1 + x ? , 2 3 2

3 ? ?

?

∴原方程的解为 x =

24

, x = 12 . 5

【练习3】 如图已知点 A 、 B 、C 是数轴上三点,点C 表示的数为6 , BC = 4 , AB = 12 .

⑴数轴上点 A 表示的数是 ,点 B 表示的数是

; ⑵动点 P 、Q 同时从 A 、C 出发,点 P 以每秒6 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右匀速运动,

点Q 以每秒3 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运动,M 为 AP 的中点,N 在线段CQ 上,

且CN = 1 CQ ,设运动时间为t (

t > 0 )秒. 3

①当t = 1时,求数轴上点 M 表示的数.

②求数轴上点 M 、 N 表示的数(用含t 的式子表示). ③ t 为何值时,原点O 恰为线段 PQ 的中点.

【解析】

⑴∵C 表示的数为 6,BC =4, ∴OB =6﹣4=2, ∴B 点表示 2. ∵AB =12,

复习巩固

∴AO=12﹣2=10,∴A 点表示﹣10;

⑵①由题意得:

当t =1 时,m =-10 + 3t

m =-10 + 3t =-10 + 3?1 =-7

②m =-10 + 3t ;n = 6 -t

③ p =-10 + 6t ;q= = 6 - 3t

∵原点O 恰为线段PQ 的中点.

∴o =p + q

=

-10 + 6t + 6 - 3t

= 0 2 2

解得:t =

4

3

【练习4】如图,已知A ,B 两点在数轴上,点A 表示的数为﹣10,OB = 3OA ,点M 以每秒3 个单位长度的速度从点A 向右运动.点N 以每秒2 个单位长度的速度从点O 向右运动(点

M 、点N 同时出发)

(1)数轴上点B 对应的数是.

(2)经过几秒,点M 、点N 分别到原点O 的距离相等?

(3)当点M 运动到什么位置时,恰好使AM = 2BN ?

【解析】⑴OB=3OA=30.

故 B 对应的数是30;

⑵设经过的时间为t

m =-10 + 3t ;n = 2t

则OM =o -m = 10 - 3t

ON =n -o = 2t

若点M 、点N 分别到原点O 的距离相等

即OM =ON

∴10 - 3t = 2t

解得t = 2 或10

∴经过2 秒或10 秒,点M、点N 分别到原点O 的距离相等;

⑶AM =m -a = 3t ;BN =b -n = 30 - 2t ;m =-10 + 3t

∵ AM=2BN

∴2 30 - 2t = 3t

解得:t =60

或60 7

当t =60

或60 时,7

m = -10 + 3t =

110

或170 7 即点 M 运动到110

或 170 位置时,恰好使 AM =2BN .

7

【练习5】 如图所示,在数轴上点 A 、 B 、C 表示的数分别为﹣2,1,6,点 A 与点 B 之间的距离

表示为 AB ,点 B 与点C 之间的距离表示为 BC ,点 A 与点C 之间的距离表示为

AC . (1)则 AB = , BC = , AC = ;

(2) 点 A 、B 、C 开始在数轴上运动,若点 A 以每秒 1 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左运动,同

时,点 B 和点C 分别以每秒 2 个单位长度和 5 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右运动.请问:

BC - AB 的值是否随着运动时间 t 的变化而改变?若变化,请说明理由;若不变,

请求其值;

(3) 由第(1)小题可以发现, AB + BC = AC .若点C 以每秒 3 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左

运动,同时,点 A 和点 B 分别以每秒 1 个单位长度和每秒 2 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右运动.请问:随着运动时间 t 的变化, AB 、 BC 、 AC 之间是否存在类似于(1)

的数量关系?请说明理由.

【解析】 ⑴由图可得,AB =3,BC =5,AC =8,

⑵ a = -2 - t b = 1 + 2t c = 2 + 5t BC = c - b = 5 + 3t

AB = b - a = 1 + 2t + 2 + t = 3 + 3t

BC - AB = (2 + 5t ) - (3 + 3t ) = 2

故 BC ﹣AB 的值不会随着时间 t 的变化而改变; ⑶由题意得,AB =t +3,

BC =5﹣5t (t ≤1 时)或 BC =5t ﹣5(t >1 时), AC =8﹣4t (t ≤2 时)或 AC =4t ﹣8(t >2 时),

当 t ≤1 时 ,AB +BC =(t +3)+(5﹣5t )=8﹣4t =AC , 当 1<t ≤2 时,BC +AC =(5t ﹣5)+(8﹣4t )=t +3=AB , 当 t >2 时,AB +AC =(t +3)+(4t ﹣8)=5t ﹣5=BC .

【练习6】

如图,若点 A 在数轴上对应的数为 a ,点 B 在数轴上对应的数为b ,且 a , b 满足 a + 2 + (b - 1)2

= 0 .点 A 与点 B 之间的距离表示为 AB (以下类同).

(1) 求 AB 的长;

(2) 点C 在数轴上对应的数为 x ,且 x 是方程2x - 2 = 1

x + 2 的解,在数轴上是否存在

2

点 P ,使得 PA + PB = PC ?若存在,求出点 P 对应的数;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3) 在(1)、(2)的条件下,点 A , B , C 开始在数轴上运动,若点 A 以每秒 1 个单位

长度的速度向左运动,同时,点 B 和C 分别以每秒 4 单位长度和 9 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右运动,经过 t 秒后,请问: AB - BC 的值是否随着时间 t 的变化而改变?若变化,请说明理由;若不变,请求其常数值.

【解析】

⑴∵|a +2|+(b ﹣1)2=0, ∴a =﹣2,b =1,

∴线段 AB 的长为:1 - (-2) =3;

⑵存在.

由方程 2x ﹣2= 1

2

所以点

C

x +2,得 x = 8 ,

3 8

在数轴上对应的数为 .

3

设点 P 对应的数为 m ,

若点 P 在点 A 和点 B 之间,m ﹣(﹣2)+1﹣m = 8 ﹣m ,解得 m = - 1

3 3

若点 P 在点 A 右边,﹣2﹣m +1﹣m = 8 ﹣m ,解得 m = - 11

3 3

所以 P 对应的数为- 1 或- 11

3 3 ⑶A ′B ′﹣B ′C ′= (5t + 3) - (5t + 1) = 2

所以 AB ﹣BC 的值是否随着时间 t 的变化而不变.

【练习7】 小刘和小周分别站在正方形的对角 A 、C 两点处,小刘以 2 米/秒的速度走向点 D 处,途

中位置记为 P ;小周以 3 米/秒的速度走向点 B 处,途中位置记为Q .已知正方形的边长为 8 米,E 在 AB 上,AE =6 米,记三角形 AEP 的面积为S 1,三角形BEQ 的面积为S 2.假设两人同时出发,运动的时间为t (秒). (1) 用含 t 的代数式表示下列线段的长度:

AP = ;PD = ;BQ = ;CQ = . (2) 当 t 为何值时 PD =CQ ? (3) 他们出发后多少秒时,S 1= S 2?

【解析】

⑴2t ,8﹣2t ,8﹣3t ,3t ; ⑵由题意得 8﹣2t =3t , 解得 t = 8 .

5

∴当 t = 8

时,PD =CQ ;

5

⑶设他们出发后

t 秒钟时S 1=S 2,则小刘t 秒钟所走路程为 2t 米,即AP =2t 米; 小周 t 秒钟所走路程为 3t 米,则 BQ =(8﹣3t )米;

S 1 = 1 ? AC ? AP = 1 ? 6 ? 2t = 6t

2 2

S 2 = 1 ? BQ ?BE = 1

? (8 - 3t ) ? 2 = 8 - 3t

2

2 由题意得8 - 3t = 6t

解得 t = 8

9

∴他们出发后 8

秒时,S 1=S 2.

9

【练习8】 如图,AC ⊥ CB ,垂足为C 点,AC = CB =8cm ,点Q 是 AC 的中点,动点 P 由 B 点出发,

沿射线 BC 方向匀速移动.点 P 的运动速度为 2cm /s .设动点 P 运动的时间为ts .为方便

说明,我们分别记三角形 ABC 面积为S ,三角形 PC Q 的面积为S 1,三角形 P A Q 的面积为S 2,三角形ABP 的面积为S 3.

(1) S 3= cm 2

(用含t 的代数式表示); (2) 当点P 运动几秒, 1 ,说明理由;

S 1= 4

S

(3) 请你探索是否存在某一时刻,使得S 1=S 2=S 3?若存在,求出t 值;若不存在,说明

理由.

【解析】

⑴由题意,得

S 3= 2t ? 8 =8t .

2

⑵由题意,得

当 0≤t ≤4 时,S 1

= (8 - 2t ) ? 4 =16﹣4t ,

2 当t >4 时,S 1 =

(2t - 8) ? 4 =4t ﹣16,

2

∴当 16﹣4t = 1 4 解得:t =2, 1

×8×8× 1

时,

2

1 当 4t ﹣16= 4 ×8×8× 时,

2

解得:t =6.

∴当点P 运动 2 秒或 6 秒时, 1

S 1= 2

S

⑶由题意,得 16﹣4t =8t ,

解得:t = 4

3 ∴当t = 4

时,S 1=S 2=S 3.

3

八年级数学上册期末压轴题

1.如图,在△ABC中,∠ACB=90°,∠A=60°,AC=3,点D是边AB上的动点(点D 与点A、B不重合),过点D作DE⊥AB交射线AC于E,连接BE,点F是BE的中点, 连接CD、CF、DF.(1)当点E在边AC上(点E与点C不重合)时,设AD=x,CE=y.①直接写出y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及定义域;②求证:△CDF是等边三角形; (2)如果BE=2,请直接写出AD的长.

2.已知:三角形纸片ABC中,∠C=90°,AB=12,BC=6,B′是边AC上一点.将三角形纸片折叠,使点B与点B′重合,折痕与BC、AB分别相交于E、F.(1)设BE=x,B′C=y,试建立y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并直接写出x的取值范围; (2)当△AFB′是直角三角形时,求出x的值.

3.已知:如图,正比例函数y=ax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交于点A(3, 2) (1)试确定上述正比例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 (2)根据图象回答,在第一象限内,当x取何值时,反比例函数的值大于正比例函数的值; (3)M(m,n)是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的一动点,其中0<m<3,过点M作直线MN ∥x轴,交y轴于点B;过点A作直线AC∥y轴交x轴于点C,交直线MB于点D.当四边形OADM的面积为6时,请判断线段BM与DM的大小关系,并说明理由.

4.已知在△ABC中,AD⊥BC,垂足为D点在边BC上,BF⊥AC分别交射线DA、射线CA于点E、F,若BD=4,∠BAD=45°. (1)如图:若∠BAC是锐角,则点F在边AC上, ①求证:△BDE≌△ADC; ②若DC=3,求AE的长; (2)若∠BAC是钝角,AE=1,求AC的长.

苏教版中考数学压轴题动点问题

苏教版中考数学压轴题动 点问题 Modified by JEEP on December 26th, 2020.

运动变化型问题专题复习 【考点导航】 运动变化题是指以三角形、四边形、圆等几何图形为载体,设计动态变化,并对变化过程中伴随着的等量关系、变量关系、图形的特殊状态、图形间的特殊关系等进行考察研究的一类问题,这类试题信息量大,题目灵活多变,有较强的选拔功能,是近年来中考数学试题的热点题型之一,常以压轴题的面目出现.解决此类问题需要运用运动和变化的观点,把握运动和变化的全过程,动中取静,静中求动,抓住变化过程中的特殊情形,建立方程、不等式、函数模型.【答题锦囊】 例1 如图在Rt△ABC中,∠C=90°,AC=12,BC=16,动点P从点A出发沿AC边向点C 以每秒3个单位长的速度运动,动点Q从点C出发沿CB边向点B以每秒4个单位长的速度运动.P,Q分别从点A,C同时出发,当其中一点到达端点时,另一点也随之停止运动.在运动过程中,△PCQ关于直线PQ对称的图形是△PDQ.设运动时间为t(秒). (1)设四边形PCQD的面积为y,求y与t的函数关系式; (2)t为何值时,四边形PQBA是梯形 (3)是否存在时刻t,使得PD∥AB若存在,求出t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4)通过观察、画图或折纸等方法,猜想是否存在时刻t,使得PD⊥AB若存在,请估计t的值在括号中的哪个时间段内(0≤t≤1;1<t≤2;2<t≤3;3<t≤4);若不存在,请简要说明理由. 例2如图2,直角梯形CD ,AD=4,DC=3,动点P从点 A出发,沿A→D→C→B方向移动,动点P移动的路程为x,点Q移动的路程为y,线段 PQ平分梯形ABCD (1)求y与x的函数关系式,并求出x y ,的取值范围;(2)当PQ∥AC时,求 x y ,的值; (3)当P不在BC边上时,线段PQ能否平分梯形ABCD的面积若能,求出此时x的值;若不能,说明理由. 例3 如图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以坐标原点O为圆心,2 为半径画⊙O,P是⊙O上一动点,且P的切线与x轴相交于点A,与y轴相交于点B. (1)点P在运动时,线段AB的长度也在发生变化,请写出线段AB长度的最小值,并说明理由; (2)在⊙O上是否存在一点Q,使得以Q、O、A、P为顶点的四边形时平行四边形若存在,请求出Q点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例4如图7①,一张三角形纸片ABC沿斜边AB的中线CD把这张 纸片剪成 11 AC D ?和 22 BC D ? 11 AC D沿直线 2 D B(AB)方向平 移(点 12 ,,, A D D B始终在同一直线上),当点.在平移过程中,11 C D与 2 BC交于点E, 1 AC与222 C D BC 、分别交于点F、P. ⑴当 11 AC D ?平移到如图7③所示的位置时,猜想图中的 1 D E与 2 D F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猜想; ⑵设平移距离 21 D D为x, 11 AC D ?与 22 BC D ?重叠部分面积为y,请写出y与x的函数关系式,以及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⑶对于(2)中的结论是否存在这样的x的值,使重叠部分的面积等于原ABC ?面积的 1 4 .若存在,求x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中考预 测】 ⒈如图8①,有两个形状完全相同的直角三角形ABC和EFG叠放在一起(点A与点E重合),已知AC=8cm,BC=6cm,∠C=90°,EG=4cm,∠EGF=90°,O是△EFG斜边上的中点. 如图8②,若整个△EFG从图①的位置出发,以1cm/s 的速度沿射线AB方向平移,在△EFG 平移的同时,点P从△EFG的顶点G出发,以1cm/s 的速度在直角边GF上向点F运动,当点P到达点F时,点P停止运动,△EFG也随之停止平移.设运动时间为x(s),FG的延长线交 AC于H,四边形OAHP的面积为y(cm2)(不考虑点P与G、F重合的情况). (1)当x为何值时,OP∥AC Q B M 图1 AC D Q P B 图2 1 2 2 D ① 2 1 ②

七年级数学期末压轴题

1.三角形的两条边长分别是3cm 和4cm,一个内角为40,那么满足条件,且彼此不全等的三角形共有? 个 2.如图,把△ABC 纸片沿DE 折叠,当点A 落在四边形B CDE 的外部时,则∠A与∠1、∠2之间的数量关系是( ) A.∠A =∠1-∠2 B.2∠A =∠1-∠2 C .3∠A =2∠1-∠2 D.3∠A =2(∠1-∠2) 3.CD 经过BCA ∠顶点C 的一条直线,CA CB =.E F ,分别是直线CD 上两点,且 BEC CFA α∠=∠=∠. (1)若直线CD 经过BCA ∠的内部,且E F ,在射线CD 上,请解决下面的问题: ①如图1,若90BCA ∠=,90α∠=, 则BE CF ;EF |BE -AF |(填“>”,“<”或“=”); ②如图2,将(1)中的已知条件改成∠B CA=60°,∠α=120°,其它条件不变,(1)中的结论__________。(填“成立”、“不成立”) ③若0180BCA <∠<,请添加一个关于α∠与BCA ∠关系的条件 ,使①中的两个结论仍然成立,并证明两个结论成立. (2)如图3,若直线CD 经过BCA ∠的外部,BCA α∠=∠,请提出EF BE AF ,,三条线段数量关系的合理猜想(不要求证明)____________________. 10.数学课上,老师让同学们按要求折叠长方形纸片. 第一步:先将长方形的四个顶点标上字母A ,B,C ,D (如图12); 第二步:折叠纸片,使A B与CD 重合,折出纸痕MN ,然后打开铺平; 第三步:过点D 折叠纸片,使A 点落在折痕MN 上的A’处,折痕是DL .这时,老师说:“A ’L 的长度一定等于LD的一半.”同学们经过测量果然如此.为了解开其中的奥秘,老师设置了几个思考题,请同学们完成: (1)△ALD 与△A ’LD 关于LD 对称吗? (2)AD =A ’D 吗?∠ADL =∠A ’DL 吗?∠LA ’D 是直角吗? (3)连接A A’,△A ’AN与△A ’DN 对称吗? (4)A ’A=A ’D吗?△A ’AD 是什么三角形? (5)请同学们完整地说明A ’L =2 1 LD 的理由. 11.如图2,在等边△ABC 中,取BD =CE =AF ,且D ,E,F非所在边中点,由图中找出3个全等三角形 1( E D C B A 2 (第2题) A B C E F D D A B C E F A D F C E B (图1) (图2) (图3) B C M D A A′ L 图12 N

八年级下数学压轴题及答案

八年级下数学压轴题及 答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八年级下数学压轴题 1.已知,正方形ABCD中,∠MAN=45°,∠MAN绕点A顺时针旋转,它的两边分别交CB、DC(或它们的延长线)于点M、N,AH⊥MN于点H.(1)如图①,当∠MAN绕点A旋转到BM=DN时,请你直接写出AH与AB 的数量关系:; (2)如图②,当∠MAN绕点A旋转到BM≠DN时,(1)中发现的AH与AB的数量关系还成立吗?如果不成立请写出理由,如果成立请证明; (3)如图③,已知∠MAN=45°,AH⊥MN于点H,且MH=2,NH=3,求AH 的长.(可利用(2)得到的结论)

2.如图,△ABC是等边三角形,点D是边BC上的一点,以AD为边作等边△ADE,过点C作CF∥DE交AB于点F. (1)若点D是BC边的中点(如图①),求证:EF=CD; (2)在(1)的条件下直接写出△AEF和△ABC的面积比; (3)若点D是BC边上的任意一点(除B、C外如图②),那么(1)中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若成立,请给出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 由.

3.(1)如图1,在正方形ABCD中,E是AB上一点,F是AD延长线上一点,且DF=BE. 求证:CE=CF; (2)如图2,在正方形ABCD中,E是AB上一点,G是AD上一点,如果∠GCE=45°,请你利用(1)的结论证明:GE=BE+GD. (3)运用(1)(2)解答中所积累的经验和知识,完成下题:如图3,在直角梯形ABCD中,AD∥BC(BC>AD),∠B=90°, AB=BC,E是AB上一点,且∠DCE=45°,BE=4,DE=10,求直角 梯形ABCD的面积.

(八年级下册数学)(期末压轴题汇编)

2017年八年级下册数学期末压轴题汇编 1.如图,矩形OABC的顶点A、C分别在x、y的正半轴上,点B的坐标为(3,4)一次函数 2 3 y x b =-+的图象与边OC AB分别交于点D、E,并且满足OD=BE.点M是线段DE上的一个动点. (1)求b的值;(2)连结OM,若三角形ODM的面积与四边形OAEM的面积之比为1:3,求点M的坐标; (3)设点N是x轴上方的平面内的一点,当四边形OM DN是菱形时,求点N的坐标;

2.如图,正方形ABCD中,P为BD上一动点,过点P作PQ⊥AP交CD边于点Q, ⑴求证:PA=PQ;⑵用等式表示PB2、PD2、AQ2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 ⑶点P从点B出发,沿BD方向移动,若移动的路径长为2,则AQ的中点M移动的路径为---------------;(直接写出答案)

3.已知矩形ABCD的一条边AD=8,E是BC边上的一点,将矩形ABCD沿折痕AE折叠,使得顶点B落在CD边上的点P处,PC=4(如图1); (1)求AB的长; (2)擦去折痕AE,连结PB,设M是线段PA的一个动点(点M与点P、A不重合).N是AB沿长线上的一个动点,并且满足PM=BN.过点M作MH PB,垂足为H,连结MN交PB于点F(如图2). ①若M是PA的中点,求MH的长; ②试问当点M、N在移动过程中,线段FH的长度是否发生变化?若变化,说明理由,若不变,求出线段FH的长度;

4.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D∥BC,∠B=90°,AD=6,BC=9,动点P从D点出发沿DA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向A点运动,动点Q从B点出发沿BC以每秒3个单位的速度向C点运动.两点同时出发,当Q点到达C点时,点P随之停止运动.设点P运动的时间为t秒; (1)求t的取值范围; (2)求t为何值时,PQ与CD相等?

中考数学压轴题动点问题

2016年中考数学压轴题动点问题 一、选择题 1. (2016·湖北鄂州)如图,O是边长为4cm的正方形ABCD的中心,M是BC的中点,动点P由A开始沿折线A—B—M方向匀速运动,到M时停止运动,速度为1cm/s. 设P点的运动时间为t(s),点P的运动路径与OA、OP所围成的图形面积为S(cm2),则描述面积S(cm2)与时间t(s)的关系的图像可以是() 【考点】动点函数的图像问题. 【分析】分别判断点P在AB、在BM上分别运动时,点P的运动路径与OA、OP所围成的图形面积为S(cm2)的变化情况进行求解即可. 2.(2016年浙江省台州市)如图,在△ABC中,AB=10,AC=8,BC=6,以边AB的中点O为圆心,作半圆与AC相切,点P,Q分别是边BC和半圆上的动点,连接PQ,则PQ长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和是() A.6 B.2+1 C.9 D. 【考点】切线的性质. 【分析】如图,设⊙O与AC相切于点E,连接OE,作OP1⊥BC垂足为P1交⊙O于Q1,此时垂线段OP1最短,P1Q1最小值为OP1﹣OQ1,求出OP1,如图当Q2在AB边上时,P2与B重合时,P2Q2最大值 故选C. 3.(2016年浙江省温州市)如图,在△ABC中,∠ACB=90°,AC=4,BC=2.P是AB边上一动点,PD⊥AC于点D,点E在P的右侧,且PE=1,连结CE.P从点A出发,沿AB

方向运动,当E到达点B时,P停止运动.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图中阴影部分面积S1+S2的大小变化情况是() A.一直减小B.一直不变C.先减小后增大D.先增大后减小 【考点】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 【分析】设PD=x,AB边上的高为h,想办法求出AD、h,构建二次函数,利用二次函数的性质解决问题即可. 4.(2016.山东省泰安市,3分)如图,正△ABC的边长为4,点P为BC边上的任意一点(不与点B、C重合),且∠APD=60°,PD交AB于点D.设BP=x,BD=y,则y关于x的函数图象大致是() A.B. C. D. 【分析】由△ABC是正三角形,∠APD=60°,可证得△BPD∽△CAP,然后由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成比例,即可求得答案.

七年级数学上册期末压轴题汇编

七年级数学上册期末压轴题汇编 一、线段类: 1.(本题8分)如图,点C为线段AB上一点,D为AC的中点,点E为线段BD的中点 (1) 若CD=2CB,AB=10,求BC的长 (2) 若CE=BC,求 2.(本题12分)如图,点P是定长线段AB上一定点,C点从P点、D点从B点同时出发分别以每秒a、b 厘米的速度沿直线AB向左运动,并满足下列条件: ①关于m、n的单项式2m2n a与-3m b n的和仍为单项式 ②当C在线段AP上,D在线段BP上时,C、D运动到任一时刻时,总有PD=2AC (1) 直接写出:a=________,b=________ (2) 判断=________,并说明理由 (3) 在C、D运动过程中,M、N分别是CD、PB的中点,运动t秒时,恰好t秒时,恰好3AC=2MN,求此时 的值

3.(本题8分)如图1,点A、B分别在数轴原点O的左右两侧,且OA=OB,点B对应的数是10 (1) 求A点对应的数 (2) 如图2,动点M、N、P分别从原点O、A、B同时出发,其中M、N均向右运动,速度分别为4个单位长度/秒、2个单位长度/秒,点P向左运动,速度为5个单位长度/秒.设它们运动时间为t秒,当点P是MN 的中点时,求t的值 4.(本题12分)如图1,已知数轴上有三点A、B、C,AC=2AB,点A对应的数是40 (1) 若AB=60,求点C到原点的距离 (2) 如图2,在(1)的条件,动点P、Q两点同时从C、A出发向右运动,同时动点R从点A向左(2) 运动,已知点P的速度是点R的速度的3倍,点Q的速度是点R的速度2倍少5个单位长度/秒,经过5秒,点P、Q之间的距离与点Q、R之间的距离相等,求动点Q的速度 (3) 如图3,在(1)的条件下,O表示原点,动点P、T分别从C、O两点同时出发向左运动,同时动点R从点A出发向右运动,点P、T、R的速度分别为5个单位长度/秒,1个单位长度/秒、2个单位长度/秒,在运 动过中,如果点M为线段PT的中点,点N为线段OR的中点,证明的值不变.若其他条件不变,将R的速度改为3个单位长度/秒,10秒后,的值为________

八年级下册数学经典压轴题

C2 C1 A2 B2 B1 O1 O A1 D C B A 八年级(下)数学精选压轴题、新题 1. 如图所示,在矩形ABCD中,AB=12,AC=20,两条对角线相交于点O.以OB、OC为邻边作第1个平行四边形C OBB 1 ,对角线相交于 点 1 A;再以C A B A 1 1 1 、为邻边作第2个平行四边形C C B A 1 1 1 ,对角线相交于点 1 O;再以 1 1 1 1 C O B O、为邻边作第3个平行四边形1 2 1 1 C B B O……依此类推.(1)求矩形ABCD的面积;(2)求第1个平行四边形 1 OBB C、第2个平行四边形 111 A B C C和第6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2、如图,菱形ABCD的对角线长分别为b a、,以菱形ABCD各边的中点为顶点作矩形A1B1C1D1,然后再以矩形A1B1C1D1的中点为顶点作菱形A2B2C2D2,……,如此下去,得到四边形A2011B2011C2011D2011的面积用含b a、的代数式表示为. 3、在直角三角形ABC中,CD是斜边AB的高,∠A的平分线AE交CD于F,交BC于E,EG⊥AB于G,求证:CFGE是菱形。 4.如图,在梯形ABCD中,,6,5,30 AD BC AC BD OCB ==∠=?,求BC+AD的值及梯形面积. 5.已知数x1,x2,x3,x4, …,x n的平均数是5,方差为2,则3x1+4,3x2+4, …,3x n+4的平均数是_______________,方差是_______________. 6、一组数据 0,-1,5,x,3,-2的极差是8,那么x的值为() A、6 B、7 C、6或-3 D、7或-3 7.观察式子: a b3 ,- 2 5 a b , 3 7 a b ,- 4 9 a b ,……,根据你发现的规律知,第8个式子为. 8、如图,每一个图形都是由不同个数的全等的小等腰梯形拼成的,梯形上、下底及腰长如图,依此规律第10个图形的周长为。 …… 第一个图第二个图第三个图 9、如图,矩形ABCD对角线AC经过原点O,B点坐标为(―1,―3),若一反比例函数 x k y=的图象过点D,则其解析式为。 _F _A_B _C _D _E _G B C A D O

八年级数学期末难题压轴题

……………………………………………………………最新资料推荐………………………………………………… 26.(本题满分10分) 已知:在矩形ABCD 中,AB =10,BC =12,四边形EFGH 的三个顶点E 、F 、H 分别在 矩形ABCD 边AB 、BC 、DA 上,AE =2. (1)如图①,当四边形EFGH 为正方形时,求△GFC 的面积;(5分) (2)如图②,当四边形EFGH 为菱形,且BF = a 时,求△GFC 的面积(用含a 的代数式表示);(5分) D (第26题图1) D C A B E (第26题图2) F H G

26.解:(1)如图①,过点G作于M.…………………………………………(1分) 在正方形EFGH中, . …………………………………………………………(1分) 又∵, ∴⊿AH E≌⊿BEF…………………………………………………………(1分)同理可证:⊿MFG≌⊿BEF. …………………………………………………………(1分)∴GM=BF=AE=2. ∴FC=BC-BF=10.…………………………………………………………(1分)(2)如图②,过点G作于M.连接HF.…………………………………………(1分) …………………………………………………(1分) 又 ∴⊿AHE≌⊿MFG.………………………………………………………(1分) ∴GM=AE=2.……………………………………………………………(1分) …………………………………………(1

如图,直线与轴相交于点,与直线相交于点. (1) 求点的坐标. (2) 请判断△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3) 动点从原点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沿着的路线向点匀 速运动(不与点、重合),过点分别作轴于,轴于. 设运动秒时,矩形与△重叠部分的面积为.求与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中考数学压轴题(对称问题、双动点对称问题)

(2014?济宁,第22题11分)如图,抛物线y=x2+bx+c与x轴交于A(5,0)、B(﹣1,0)两点,过点A作直线AC⊥x轴,交直线y=2x于点C; (1)求该抛物线的解析式; (2)求点A关于直线y=2x的对称点A′的坐标,判定点A′是否在抛物线上,并说明理由; (3)点P是抛物线上一动点,过点P作y轴的平行线,交线段CA′于点M ,是否存在这样的点P, 使四边形PACM是平行四边形若存在,求出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分析:(1)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出抛物线的解析式; (2)首先求出对称点A′的坐标,然后代入抛物线解析式,即可判定点A′是否在抛物线上.本 问关键在于求出A′的坐标.如答图所示,作辅助线,构造一对相似三角形Rt△A′EA∽Rt△OAC,利用相似关系、对称性质、勾股定理,求出对称点A′的坐标; (3)本问为存在型问题.解题要点是利用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列出代数关系式求解.如答图所示,平行四边形的对边平行且相等,因此PM=AC=10;利用含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出PM的长度,然后列方程求解. 解 答: 解:(1)∵y=x2+bx+c与x轴交于A(5,0)、B(﹣1,0)两点, ∴,解得.∴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x2﹣x﹣. (2)如答图所示,过点A′作A′E⊥x轴于E,AA′与OC交于点D, ∵点C在直线y=2x上,∴C(5,10) ∵点A和A′关于直线y=2x对称,∴OC⊥AA′,A′D=AD. ∵OA =5,AC =10, ∴OC ===.∵S△OAC=OC ?AD=OA?AC,∴AD=.∴AA′=,

在Rt△A′EA和Rt△OAC中,∵∠A′AE+∠A′AC=90°,∠ACD+∠A′AC=90°,∴∠A′AE=∠ACD.又∵∠A′EA=∠OAC=90°, ∴Rt △A′EA∽Rt△OAC.∴,即. ∴A′E=4,AE=8.∴OE=AE﹣OA=3.∴点A′的坐标为(﹣3,4), 当x =﹣3时,y=×(﹣3)2+3﹣=4.所以,点A ′在该抛物线上. (3)存在.理由:设直线CA′的解析式为y=kx+b, 则,解得∴直线CA′的解析式为y =x +…(9分)设点P 的坐标为(x,x2﹣x﹣),则点M为(x,x+). ∵PM∥AC, ∴要使四边形PACM是平行四边形,只需PM= AC.又点M在点P的上方,∴(x+)﹣(x2﹣x﹣)=10. 解得x1=2,x2=5(不合题意,舍去) 当x=2时,y=﹣. ∴当点P运动到(2,﹣)时,四边形PACM是平行四边形. 点评:本题是二次函数的综合题型,考查了二次函数的图象及性质、待定系数法、相似、平行四边形、 勾股定理、对称等知识点,涉及考点较多,有一定的难度.第(2)问的要点是求对称点A′的坐标,第(3)问的要点是利用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列方程求解.

初一数学期末压轴题练习

初一数学期末练习试卷 1. 实数a 、b 、c 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则代数式c b a c b a a -+-++-的值等于( ) A .a B .b a 22- C .a c -2 D .a - 2.当2=x 时,代数式13++bx ax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的值为6,那么当2-=x 时,这个代数式的值是( ) A .1 B .4- C .6 D .5- 3.如图,将一张正方形纸片剪成四个小正方形,得到4个小正方形,称为第一次操作;然后,将其中的一个正方形再剪成四个小正方形,共得到7个小正方形,称为第二次操作;再将其中的一个正方形再剪成四个小正方形,共得到10个小正方形,称为第三次操作;...,根据以上操作,若要得到2011个小正方形,则需要操作的次数是( )A. 669 ; B. 670; C.671; D. 672. 4.现定义一种变换:对于一个由有限个数组成的序列0S ,将其中的每个数换成该数在0S 中出现的次数,可得到一个新序列.例如序列0S :(4,2,3,4,2),通过变换可得到新序列1S :(2,2,1,2,2).若0S 可以为任意序列,则下面的序列可以作为1S 的是( ) A .(1,2,1,2,2) B .(2,2,2,3,3) C .(1,1,2,2,3) D .(1,2,1,1,2) 5.七年一班同学一起玩报数游戏,第一位同学从1开绐报数,当报到尾数是7或7的倍数的数时,则必须跳过该数报下一个数,如: 位置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十一 十二 十三 十四 十 五 … 报出 的数 1 2 3 4 5 6 8 9 10 11 12 13 15 16 18 … 按这种方法报数,在全班同学都准确报出的情况下,最后一位同学报出的数是61, 则这个班有学生 人. 6.一楼梯共有n 级台阶,规定每步可以迈1级台阶或2级台阶或3级台阶,设从地面到 第n 级台阶所有不同的走法为M 种. (1)当n =2时,M= 种;(2)当n =8时,M= 种. 7.图1是一个边长为2的等边三角形和一个四边均长为1的四边形的组合图形,以此为基本单位,可以拼成一个形状相同但尺寸更大的图形(如图2),依此规律继续拼下去(如图3),…,则第1个图形的周长是 ;第4个图形的周长是 . 图1 图2 图3 … 第3题

八年级下册数学经典压轴题

C 2 C 1A 2 B 2 B 1 O 1 O A 1 D C B A 八年级下册数学经典压轴题、新题 1. 如图所示,在矩形ABCD 中,AB=12,AC=20,两条对角线相交于点O.以OB 、OC 为邻边作第1个平行四边形C OBB 1,对角线相交于点 1A ;再以C A B A 111、为邻边作第2个平行四边形C C B A 111,对角线 相交于点1O ;再以1111C O B O 、为 邻边作第3个平行四边形1211C B B O ……依此类推. (1)求矩形ABCD 的面积; (2)求第1个平行四边形1OBB C 、第2个平行四边 形 111A B C C 和第6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2、如图,菱形ABCD 的对角线长分别为b a 、,以菱形ABCD 各边的中点为顶点作矩形A 1B 1C 1D 1,然后再以矩形A 1B 1C 1D 1的中点为顶点作菱形A 2B 2C 2D 2,……,如此下去,得到四边形A 2011B 2011C 2011D 2011的面积用含 b a 、的代数式表示为 . 3、在直角三角形ABC 中,CD 是斜边AB 的高,∠A 的平分线AE 交CD 于F ,交BC 于E ,EG?AB 于G ,求证:CFGE 是菱形。 4.如图,在梯形ABCD 中, ,6,5,30AD BC AC BD OCB ==∠=?P ,求 BC+AD 的值及梯形面积. 5.已知数x 1,x 2,x 3,x 4, …,x n 的平均数是5,方差为2,则 3x 1+4,3x 2+4, …,3x n +4的平均数是_______________,方差是_______________. 6、一组数据 0,-1,5,x ,3,-2的极差是8,那么x 的值为( ) A 、6 B 、7 C 、6或-3 D 、7或-3 7.观察式子:a b 3,-25a b ,37a b ,-4 9 a b ,……,根据你发现的规律知,第8个式子为 . 8、如图,每一个图形都是由不同个数的全等的小等腰梯形拼成的,梯形上、下底及腰长如图, 依此规律第10个图形的周长为 。 …… 第一个图 第二个图 第三个图 9、如图,矩形ABCD 对角线AC 经过原点O ,B 点坐标为 (―1,―3),若一反比例函数 x k y = 的图象过点D ,则其 解析式为 。 第16题图 10.下图是我国古代着名的“赵爽弦图”的示意图,它是由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围成的.若AC=6,BC=5,将四个直角三角形中边长为6的直角边分别向外延长一倍,得到如图所示的“数学风车”,则这个风车的外围周长是 _________ . 11.若关于x 的分式方程 无解,则常数m 的值为 _________ . _F _A _B _C _D _E _G B C A D O

华师大版2016年八年级下册数学期末压轴题集锦

华师大版初二年下册综合压轴题 1.若点(m ,n )在函数12+=x y 的图象上,则代数式124+-n m 的值是( ) A .1 B .1- C .2 D .2- 2. 如图,点P 是反比例函数x y 6 = (0>x )的图象上的 任意一点,过点P 分别作两坐标轴的垂线,与坐标轴构 成矩形OAPB ,点D 是矩形OAPB 内任意一点,连接 DA 、 DB 、DP 、 DO ,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 ( ) A .1 ; B . 2; C .3; D . 4. 3.若点(m ,n )在函数12+=x y 的图象上,则代数式124+-n m 的值是( ) A .1 B .1- C .2 D .2- 4. 观察下列等式:n a =1,1211a a -=,2 31 1a a -=,…;根据其蕴含的规律可得( ). A. n a =2013 B. n n a 12013-= C. 112013-=n a D. n a -=112013 5.设函数x y 3 =与1y x =-的图象的交点坐标为(a ,b ),则11a b -的值为( ) A .3- B .3 C .31- D .3 1 6.小亮从家步行到公交车站台,等公交车去学校. 图中的折线表示小亮的行程()s km 与所花时间()min t 之间的函数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 是( ). A .他离家8km 共用了30min B .他等公交车时间为6min C .他步行的速度是100/m min D .公交车的速度是350/m min 7.如图所示,一只小虫在折扇上沿O →A →B →O 路径爬行,能大致描述小虫距出发点O 的距离s 与时间t 之间的函数图象是 ( ) 8.小华的爷爷每天坚持体育锻炼,某天他慢步..到离家较远的绿岛 公园,打了一会儿太极拳后跑步..回家.下面能反映当天小华的 爷爷离家的距离y 与时间x 的函数关系的大致图象是( ). 第2题

中考数学压轴题动点

中考专题——动点问题详细分层解析(一) 所谓“动点型问题”是指题设图形中存在一个或多个动点,它们在线段、射线或弧线上运动的一类开放性题目.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动中求静,灵活运用有关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关键:动中求静. 函数揭示了运动变化过程中量与量之间的变化规律,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动点问题反映的是一种函数思想,由于某一个点或某图形的有条件地运动变化,引起未知量与已知量间的一种变化关系,这种变化关系就是动点问题中的函数关系.那么,我们怎样建立这种函数解析式呢?下面结合中考试题举例分析. 一、应用勾股定理建立函数解析式 例1如图1,在半径为6,圆心角为90°的扇形OAB 的弧AB 上,有一个动点P,PH ⊥OA,垂足为H,△OPH 的重心为G. (1)当点P 在弧AB 上运动时,线段GO 、GP 、GH 中,有无长度保持不变的线段?如果有,请指出这样的线段,并求出相应的长度. (2)设PH x =,GP y =,求y 关于x 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函数的定义域(即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 (3)如果△PGH 是等腰三角形,试求出线段PH 的长. 解:(1)当点P 在弧AB 上运动时,OP 保持不变,于是线段GO 、GP 、GH 中,有长度保持不变的线段,这条线段是 GH=32NH=2132?OP=2. (3)△PGH 是等腰三角形有三种可能情况: ①GP=PH 时,x x =+23363 1,解得6=x .经检验, 6=x 是原方程的根,且符合题意. ②GP=GH 时, 23363 12=+x ,解得0=x .经检验,0=x 是原方程的根,但不符合题意. ③PH=GH 时,2=x . 综上所述,如果△PGH 是等腰三角形,那么线段PH 的长为6或2. 二、应用比例式建立函数解析式 例2 如图2,在△ABC 中,AB=AC=1,点D,E 在直线BC 上运动.设BD=,x CE=y . (1)如果∠BAC=30°,∠DAE=105°,试确定y 与x 之间的函数解析式; (2)如果∠BAC 的度数为α,∠DAE 的度数为β,当α,β满足怎样的关系式时,(1)中y 与x 之间的函数解析式还成立?试说明理由. H M N G P O A B 图1 x y

(完整版)八年级数学期末难题压轴题

26.(本题满分10分) 已知:在矩形ABCD 中,AB =10,BC =12,四边形EFGH 的三个顶点E 、F 、H 分别在 矩形ABCD 边AB 、BC 、DA 上,AE =2. (1)如图①,当四边形EFGH 为正方形时,求△GFC 的面积;(5分) (2)如图②,当四边形EFGH 为菱形,且BF = a 时,求△GFC 的面积(用含a 的代数式 表示);(5分) D (第26题图1) F D C A B E (第26题图2) F H G

26.解:(1)如图①,过点G 作GM BC ⊥于M . …………………………………………(1分) 在正方形EFGH 中, 90,HEF EH EF ∠==o . …………………………………………………………(1 分) 90. 90,. AEH BEF AEH AHE AHE BEF ∴∠+∠=∠+∠=∴∠=∠o o Q 又∵90A B ∠=∠=o , ∴⊿AH E ≌⊿BEF …………………………………………………………(1 分)同理可证:⊿MFG ≌⊿BEF . …………………………………………………………(1分) ∴GM=BF=AE =2. ∴FC=BC-BF =10. …………………………………………………………(1分) (2)如图②,过点 G 作GM BC ⊥于 M .连接 HF . …………………………………………(1分) //,. //,. AD BC AHF MFH EH FG EHF GFH ∴∠=∠∴∠=∠Q Q .AHE MFG ∴∠=∠ …………………………………………………(1分) 又90,,A GMF EH GF ∠=∠==o Q ∴⊿AHE ≌⊿MFG . ………………………………………………………(1 分) ∴GM=AE =2. ……………………………………………………………(1 分) 11 (12)12. 22 GFC S FC GM a a ∴=?=-=-V …………………………………………(1分)

初二上数学期末复习压轴题

选择: 1.某洗衣机在洗涤衣服时经历了注水、清洗、排水三个连续过程(工作前洗衣机内无水),在这三个过程中洗衣机内水量y (升)与时间x (分)之间的函数关系对应的图象大致为 ( 9.如图,在直角梯形ABCD 中,动点P 从点A 开始沿A →B →C →D 的路径匀速前进到点D 为止,在这个过程中,△APD 的面积S 随时间t 的变化关系用图象表示正确的是( 3.如图,点E 是正方形ABCD 的边BC 上一点,将△ABE 绕着顶点 A 逆时针旋转90°,得△ADF ,连接EF ,P 为EF 的中点,则下列结 论正确的是( ) ①AE =AF ;②EF =2EC ;③∠DAP =∠CFE ;④∠ADP =45° ; ⑤PD //AF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①③⑤ 4.如图,已知正方形ABCD 中,对角线AC 、BD 交于O 点,AB =1cm ,过B 作BG ∥AC ,过A 作AE ∥CG ,且∠ACG :∠G =5:1,以下结论:①AE =3cm ;②四边形AEGC 是菱形;③S △BDC =S △AEC ;④ CE =2 1 cm ;⑤△CFE 为等腰三角形,其中正确的有( ) A .①③⑤ B .②③⑤ C .②④⑤ D .①②④ 5.如图△ABC 中已知D 、E 、F 分别为BC 、AD 、CE 的中点, 且S △ABC =2 acm ,则S 阴影的值为: A 、 2acm 61 B 、2acm 51 C 、2acm 41 D 、2acm 3 1 第3题图 B C E F A D

6. 意大利著名数学家斐波那契在研究兔子繁殖问题时,发现有这样一组数:1、1、2、3、5、8、13、…,其中从第三个数起,每一个数都等于它前面两个数的和. 现以这组数中的各个数据作为正方形的边长长度构造正方形,再分别依次从左到右取2个、3个、4个、5个正方形拼成如下矩形并记为①、②、③、④,按此规律继续作矩形,则序号为⑧的矩形周长是( ) D. 178 7.按下列方式摆放圆形和三角形,观察图形,第10个图形中圆形的个数有( ). …… (1) (2) (3) A .36 B .38 C .40 D .42 8.张老师把手中一包棒棒糖准备分给幼儿园小班的小朋友,如果每个小朋友分3个棒棒糖,那么还剩59个;如果前面每一个小朋友分5个棒棒糖,则最后一个小朋友得到了棒棒糖,但不足3个.则张老师手中棒棒糖的个数为( ). A .141 B .142 C .151 D .152 填空: 9.某木材加工厂有甲、乙、丙、丁4个小组制造学生桌子和凳子, 甲组每天能制造8张桌子或10条凳子;乙组每天能制造9张桌子或12条凳子;丙组每天能 制造7张桌子或11条凳子;丁组每天能制造6张桌子或7条凳子.现在桌子和凳子要配套制 造(每套为一张桌子和一条凳子).问:21天中这4个小组最多.. 可制造____________套桌凳. 10. 如图,在梯形ABCD 中,AD =4cm ,BC =8cm ,CD =6cm , ∠C =∠D = 90,动点P 以每秒1cm 的速度从点A 出发在 AD 上运动,动点Q 以每秒2cm 的速度从点B 出发在BC 上运动, P 、Q 同时出发 秒后,四边形APQB 的面积达到182 cm . 11. 如图,在直角坐标平面内的△ABC 中,点A 的坐标为(0,2),点C 的坐标为(5,5),如果要 第15题图 A B C 第10题图 Q P D 155332 2111111113 21

七年级(上)期末数学压轴题复习卷(最新整理)

七年级(上)期末数学复习卷 1.如图甲,点O 是线段AB 上一点,C、D 两点分别从O、B 同时出发,以2cm/s、4cm/s 的速度在直线AB 上运动,点C 在线段OA 之间,点D 在线段OB 之间. (1)设C、D 两点同时沿直线AB 向左运动t 秒时,AC:OD=1:2,求的值; (2)在(1)的条件下,若C、D 运动秒后都停止运动,此时恰有OD﹣AC=BD,求CD 的长; (3)在(2)的条件下,将线段CD 在线段AB 上左右滑动如图乙(点C 在OA 之间,点D 在OB 之间),若M、N 分别为AC、BD 的中点,试说明线段MN 的长度总不发生变化. 2.已知线段AB=12,CD=6,线段CD 在直线AB 上运动(C、A 在B 左侧,C 在D 左侧).(1)M、N 分别是线段AC、BD 的中点,若BC=4,求MN; (2)当CD 运动到D 点与B 点重合时,P 是线段AB 延长线上一点,下列两个结论:①是定值;②是定值,请作出正确的选择,并求出其定值.

3.如图,已知点A、B、C 是数轴上三点,O 为原点.点C 对应的数为6,BC=4,AB=12.(1)求点A、B 对应的数; (2)动点P、Q 分别同时从A、C 出发,分别以每秒6 个单位和3 个单位的速度沿数轴正方向运动.M 为AP 的中点,N 在CQ 上,且CN=CQ,设运动时间为t(t>0). ①求点M、N 对应的数(用含t 的式子表示);②t 为何值时,OM=2BN. 4.如图1,已知数轴上有三点A、B、C,AB=AC,点C 对应的数是200. (1)若BC=300,求点A 对应的数; (2)如图2,在(1)的条件下,动点P、Q 分别从A、C 两点同时出发向左运动,同时动点R 从A 点出发向右运动,点P、Q、R 的速度分别为10 单位长度每秒、5 单位长度每秒、2 单位长度每秒,点M 为线段PR 的中点,点N 为线段RQ 的中点,多少秒时恰好满足MR=4RN(不考虑点R 与点Q 相遇之后的情形); (3)如图3,在(1)的条件下,若点E、D 对应的数分别为﹣800、0,动点P、Q 分别从E、D 两点同时出发向左运动,点P、Q 的速度分别为10 单位长度每秒、5 单位长度每秒,点M 为线段PQ 的中点,点Q 在从是点D 运动到点A 的过程中,QC﹣AM 的值是否发生变化?若不变,求其值;若不变,请说明理由.

(八年级下册数学)(期末压轴题汇编)

2019年八年级下册数学期末压轴题汇编 1.如图,矩形OABC的顶点A、C分别在x、y的正半轴上,点B的坐标为(3,4)一次函数 2 3 y x b =-+ 的图象与边OC AB分别交于点D、E,并且满足OD= BE.点M是线段DE上的一个动点. (1)求b的值;(2)连结OM,若三角形ODM的面积与四边形OAEM的面积之比为1:3,求点M 的坐标; (3)设点N是x轴上方的平面内的一点,当四边形OM DN是菱形时,求点N的坐标; 2.如图,正方形ABCD中,P为BD上一动点,过点P作PQ⊥AP交CD边于点Q, ⑴求证:PA=PQ;⑵用等式表示PB2、PD2、AQ2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 ⑶点P从点B出发,沿BD方向移动,若移动的路径长为2,则AQ的中点M移动的路径为---------------;(直接写出答案) 3.已知矩形ABCD的一条边AD=8,E是BC边上的一点,将矩形ABCD沿折痕AE折叠,使得顶点B 落在CD边上的点P处,PC= 4(如图1); (1)求AB的长; (2)擦去折痕AE,连结PB,设M是线段PA的一个动点(点M与点P 、A不重合).N是AB沿长线上的一个动点,并且满足PM=BN.过点M作MH⊥PB,垂足为H,连结MN交PB于点F(如图2). ①若M是PA的中点,求MH的长; ②试问当点M、N在移动过程中,线段FH的长度是否发生变化?若变化,说明理由,若不变,求出线段FH的长度;

4.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D∥BC,∠B=90°,AD=6,BC=9,动点P从D点出发沿DA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向A点运动,动点Q从B点出发沿BC以每秒3个单位的速度向C点运动.两点同时出发,当Q点到达C点时,点P随之停止运动.设点P运动的时间为t秒; (1)求t的取值范围; (2)求t为何值时,PQ与CD相等? 5.已知: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E是AB边上一点,连接DE,过点D作DF⊥DE交BC的延长线于点F,连接EF. (1)如图1,求证:DE=DF; (2)若点D关于直线EF的对称点为H,连接CH,过点H作PH⊥CH交直线AB于点P; ①在图2中依题意补全图形;②求证:E为AP的中点; (3)如图3,连接AC交EF于点M,求 2AM AB AE 的值;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